宏观经济分析范文
时间:2023-03-14 11:18: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宏观经济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更加复杂艰巨,政府宏观决策对宏观经济分析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借助大规模数据生产、分享和利用,以崭新的思维和技术去分析,将揭示海量数据背后所隐藏的宏观经济运行模式。
大数据方法和技术不仅可以被深度地应用在微观分析、行业研究领域,也可以运用在宏观决策之中。未来,大数据既是企业占领市场、赢得机遇的利器,也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国家治理、社会管理的信息基础。而大数据时代对数据的挖掘、处理和分析的方式,对于传统的宏观经济分析,无疑是一次大的革新。
大数据应用于宏观经济分析的趋势
传统的宏观经济分析通常是通过对比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建立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仿真宏观经济动力系统,对宏观经济形势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判断与预测。
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越来越多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者和相关专家学者都已经意识到,大数据对宏观经济分析有着革命性的影响。目前,在宏观经济分析及预测中运用大数据方面,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从新型宏观经济指数构建,到建立新型大数据宏观经济预测模型,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早期大数据在宏观经济分析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建立新的宏观经济指数,以便更加准确的反应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这方面的工作主要基于个人的交易记录,包括像一些欧洲国家将销售点扫描数据纳入CPI指数编制。
特别引起关注的是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家利用网上购物交易数据创建的BBP项目 (Billion Prices Project),基于不断变化的一篮子商品所计算的日度通胀指数。这种实时的通货膨胀指数能够比相应的官方数据更好地反映实际经济运行的情况。当年,在雷曼兄弟公司倒闭后,BPP 的数据显示,大部分美国企业几乎立刻开始削减价格,这就表明总需求已经减弱。而相比之下,官方通胀机构公布的数据直到当年11月,即在10月CPI数据公布后,才对通货紧缩有所反应。
“企业发展工商指数”是宏观经济分析领域中典型的大数据应用案例,也是我国政府在大数据挖掘领域的首创成果。该指数包括10 个对宏观经济具有显著先行性的指标,可以提前1~2 个季度预测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它改变了传统的抽样统计方式,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对工商全量、动态的全国企业登记数据进行分析,发掘大数据价值,并采用合成企业发展工商指数,以判断宏观经济走势。
除了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方面相关指数的建构,从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研究的国际趋势看,使用大数据集,建构监测预测的模型,进行经济预测越来越广泛,逐渐成为很多国家央行进行经济预测的新方法和新工具。
在应用互联网大数据进行经济分析及预测中,使用网络搜索引擎或网络社交媒体记录的关键词,会有数据获取及时、样本统计意义明显等优势,预测精度较高。
Google Trends每天都在产生大量与经济发展相关的查询结果,且这些查询结果与当下的经济活动之间必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关系,或许可以对预测当下的经济活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此基础上,Choi H. &. Varian H.(2016)举例说明了如何利用Google Trends预测美国零售业、汽车、住房和旅游的销售情况。
还有相关机构引用专业数据分析软件公司SAS的研究数据,以社交网络活跃度增长作为失业率上升的早期征兆,帮助政府判断就业形势和经济状况,以更好地制定经济政策。在社交网络上,网民们更多地谈论“我的车放在车库已经快两周了”、“我这周只去了一次超市”这些话题时,显示网民可能面临巨大的失业压力;当网民开始讨论“我要出租房屋”、“我准备取消度假”这些话题时,显示出这些网民可能已经失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这些指标是失业后的滞后标志性指标。
样本统计转为总体普查
大数据的发展对于宏观经济分析最为显著的积极影响,莫过于使宏观经济分析从样本统计时代走向总体普查时代。大数据时代的宏观经济分析中,传统的样本假设方式被抛弃,转而以真实的海量数据来进行计算机的自动分析。
我们知道,传统的经济分析包括经济计量分析是建立在抽样统计基础之上的,在传统的抽样统计分析中,往往以假设检验为基本模式,依靠的数据主要是样本,将样本假设为整体,然而,这种分析往往与事实存在或多或少的出入。
与传统宏观经济分析总是局限于小规模样本数据有所不同,在大数据时代,随着信息覆盖范围和数据量迅速提升,数据样本的体量会极大地提高,甚至可以达到样本即总体的程度。例如,就物价而言,每一笔在电子商务网站成交的交易信息都能记录在案。这样的情况下,宏观经济分析的可靠性必然大大加强。
同时,随着信息量的极大拓展和处理信息能力的极大提高,使得宏观经济的分析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统计分析模式,而是将抽样分析转变为总体分析。这一点对宏观经济分析意义重大,因为宏观经济系统纷繁复杂,如果能将对整体宏观经济变量的分析建立在尽可能多的关于经济主体行为的信息以及其他诸多经济变量的信息的基础上,无疑将会极大地提高宏观经济分析的准确性。
基于推特(Twitter)平台表达的公共情绪用来预测股市变动,是很典型的例子。2008年3月到12月长达九个月间,270万Twitter用户推送的多达970万条的消息,经过情绪评估工具――Opinion Finder 和GPOMS 被分别赋值并评估为“积极”与“消极”两种情绪和“calm(冷静)”、“alert(警觉)”、“ sure(确信)”、“vital(活泼)”、“kind(美好)”、“happy(高兴)”六种情绪。结果发现,在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和GPOMS中的“calm(冷静)”情绪之间存在相关性。进一步研究发现,“calm(冷静)”情绪可以很好地预测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在未来2到6天的涨跌情况,而且这种每日预测的准确率高达到87.6%。
大数据时代,可获得大而全的可得数据,甚至可抛弃原有的假设检验的模式,这些优势是传统经济分析方法无法想象和实现的,无疑将会极大地提高宏观经济分析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不仅可以更加准确了解宏观经济形势,还有利于正确做出宏观经济发展的预测,从而更加合理地制定宏观经济政策。
变量个数无限增多
在当前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可得性和多样性导致样本量无限增大,同时变量个数无限增多,这有利于应用大量模型进行研究,并应用完备的数据信息,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经济预测模型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传统的小模型预测,这类模型往往通过建立时间序列、横截面或面板方程来进行经济分析。传统的小模型预测的特点是仅使用较少的变量,像VAR模型的变量个数通常小于10个。二是大模型预测,这类模型往往使用成百上千个变量,因而大模型预测利用的信息非常丰富。
小模型预测理论比较成熟、方法相对简单。但是,小模型预测有天然的缺陷,那就是变量的完整通常是不可能的,而预测的效果受限于其所使用的变量。
使用小模型进行预测时必须仔细挑选预测变量,然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论是根据理论还是根据经验进行变量的选择,其过程必然会存在差异,其结果也更是可想而知,而且甚至会产生一些争议。比如,基于菲利普斯曲线预测通胀时,有的研究使用失业率作为预测变量,也有研究使用GDP缺口或者产能利用率。
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所长刘涛雄教授就指出,由于模型变量选择、参数设置、估计方法以及滞后期选择等的不同,预测结果会产生很大的偏差。
小模型预测方法这一天然的局限是很难调和的,主要是因为数据样本有限而导致增加很多变量不可行。这使小模型预测的结论往往和经济现实严重脱节。我们很难想象中央银行会仅仅根据少数几个变量进行宏观预测,并据此做出决策。即便是一家企业也不会如此草率。
通过大数据挖掘,可以使得变量大大增加。这就为经济预测从小模型预测转变为大模型预测创造了条件,应用大量模型进行分析及预测,可以应用完备的数据信息,从而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在美国,银行通常依靠FICO得分做出贷款与否的决定,FICO分大概有15-20个变量,诸如信用卡的使用比率、有无未还款的记录等。而一家名为ZestCash的金融机构,在决定是否向客户放贷的时,分析的却是数千个信息线索。ZestCash正是依靠其强大的对于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形成了其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未必因果关系 而是相关关系
传统的经济计量分析以寻找相关事物(变量)的因果关系为核心,而大数据条件下的经济分析通常则着眼于挖掘相关事物(变量)的相关关系。
在复杂的宏观经济系统中,许多经济变量的因果关系往往难以准确检验,或者因果结论经常广受质疑。然而,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更加重视可靠相关关系的发掘,并且充分利用相关关系对于经济预测、经济政策制定与评估的作用,则无疑为宏观经济分析打开了另一片广阔的空间。
在“小数据”时代,宏观经济中的因果关系分析其实并不容易,耗费的精力大、时间多。特别是,要从建立假设开始,进而不断地进行一系列假设的实验,而一个个假设要么被证实,要么被。不过,无论被证实还是被,由于二者都始于假设,这些分析就都有受偏见的可能,所以极易导致错误。
同时,由于计算机能力的不足,在小数据时代,大部分相关事物(变量)关系的分析局限于寻求线性关系。然而,实际上的情况要复杂得多,在现实宏观经济中,总能够发现的是相关事物(变量)的“非线性关系”。
当然,在小数据世界的宏观经济分析中,相关关系也是存在并有价值的;不过,在大数据时代的宏观经济分析中,相关关系才将大放异彩。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与肯尼思・库克耶(Victor?Mayer-Schonberger &. Kenneth?Cukier)认为,建立在相关关系分析基础上的预测是大数据的核心。通过应用相关关系,可以比之前更容易、更快捷、更清楚地分析事物(变量)。
英国华威商学院为预测股市的涨跌,使用谷歌趋势(Google Trends)共计追踪了98个搜索关键词。这中包括“债务”、“股票”、“投资组合”、“失业”、“市场”等与投资行为相关的词,也包括“生活方式”、“艺术”、“快乐”、“战争”、“冲突”、“政治”等与投资无关的关键词。结果发现有些词条,诸如“债务”,成为预测股市的主要关键词。
“谷歌流感趋势”为预测季节性流感的暴发,对2003年和2008年间的5000万最常搜索的词条进行大数据“训练”,试图发现某些搜索词条的地理位置是否与美国流感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的数据相关。
谷歌并没有直接推断哪些查询词条是最好的指标,相反,为了测试这些检索词条,谷歌总共处理了4.5亿个不同的数字模型。将得出的预测与2007年和2008年美国疾控中心记录的实际流感病例进行对比后,谷歌公司发现,它们的大数据处理结果发现了45条检索词条的组合,将它们用于特定的数学模型,预测结果与官方数据的相关性高达97%。
在大数据时代来临之前,尽管相关关系已被充分证明大有用途,可是相关关系的应用很少。这是因为用来做相关关系分析的数据同用来做因果关系分析的数据一样,也很少,也不容易得到,并且收集有关的数据,在过去相对来说,也费时费力,也会耗资巨大。不过现如今,可用的数据如此之多,也就不存在这样的难题了。特别是现在,有关专家们正在研发能发现并对比分析“非线性关系”的必要工具。总之,一系列飞速发展的新技术和新软件从多方面提高了有关分析工具发现宏观经济变量相关关系的能力,这就好比立体画法可同时从多个角度来表现人物或事物。
在大数据时代,这些新的分析工具和思路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新的视野和有用的预测,使我们看到了很多以前不曾注意到的宏观经济中的联系,掌握了以前无法理解的复杂的国民经济动态。
时滞变即期
目前对宏观经济的分析研究所采用的资料,主要依赖于各种统计调查系统的统计数据,但面临的最明显的缺陷之一便在于关于宏观经济统计的数据具有很强的时滞性。而大数据经济模型可以充分利用数据的实时性,提高分析或预测的时效性,为经济预警和政策制定提供最快速的资料和依据。
一般来说,依赖统计部门的宏观经济数据的都存在时间滞后的问题。由于不能及时获取宏观经济发展的数据信息,也就不能对当下的宏观经济形势作出准确判断。例如,政府公布的季度GDP 往往会有1个月的滞后期,而反映全面经济社会状况的统计年鉴的滞后期会达到3个月左右,这对及时了解宏观经济形势、预测与预警都是非常不利的,基于此统计进行的预测甚至被认为助长了宏观经济波动。
在互联网技术的辅助下相关宏观经济的分析部门能够快速地收集到主要宏观经济发展数据,如全社会的用电量、全社会的商品销售总额以及商品房的购买量等。这些大数据的获取时间较短,有的数据甚至是立即可以获得。
而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即时传播数据,如企业通过微博、微信第一时间产品、人事等重要信息; 普通用户实时针对特定事件或对象发表见解和态度,等等。
这些即时传播的非结构化数据对宏观经济的走势也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大数据软件处理平台,可以实时追踪和搜集这些即时数据,并快速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提高宏观经济的时效性,为经济活动参与者赢得决策时间。
在日本北九州市八幡东区东田地区实行的“八幡东区绿色乡村构想”中,日本IBM公司除了设立城市整体能源管理系统、综合性移动管理系统外,还参与了控制整个城市的城市指挥中心建设。得益于该公司处理和分析大数据的高效工作,当地行政机关可以实时掌握城市能源的情况,并将分析的结果同气象信息结合,详细预测48小时之后电力等能源的供需状况。如果发现将有电力不足的情况发生,行政部门可直接采取抑制电力消费或让电动汽车释放电能等措施,提前进行预防。
篇2
二季度经济运行面临的环境分析
(一)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加大
受美国次债危机外溢、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影响,一季度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速集体放缓,其中美国从去年同期的1.5%下降到0.6%,英国从2.8%下降到2.5%,欧元区从3.1%下降到2.2%。进入二季度,原油价格屡创新高,世界主要粮食品种价格暴涨,能源和食品价格坚挺加剧了全球通货膨胀的上行趋势;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经济体消费者信心指数屡创新低;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失业率继续上升;4月份IMF预测,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将降至3.7%,这是自2007年7月以来,IMF连续第4次下调对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世界经济依然面临下行风险。但4月份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部分经济数据出现企稳迹象,其经济走势以及次债危机影响是否触底,都有待进一步关注。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国家经济增长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加剧,未来走势存在不确定性。
(二)抑制通胀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在全球通胀不断加剧,能源、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屡创新高的国际形势下,我国输入型通胀和成本推动型通胀的压力不断增加,4月份CPI再次抬头,同比上涨8.5%,创近12年来次高涨幅。面对突如其来的“5・12”四川大地震,通货膨胀预期进一步加剧,控制物价上涨的难度进一步加大,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已成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实施半年以来的“双防”宏观调控正在发生微妙变化:一方面,实行税收优惠和减免,采取加大农业生产投入、加大对城市低收入家庭补贴力度、加大未来震后重建的投入等措施,维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另一方面,继续采取以控制信贷投放、发行央票等数量型调控为主的从紧货币政策,并对价格进行管制,缓解通胀压力。这种“松财政、紧货币”的政策组合有助于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运行。
上半年经济走势分析
根据我市经济运行内在规律、当前微观主体预期以及二季度可能面临的环境,初步预计,二季度全市经济增长基本保持稳定,上半年经济增长保持在11.3%左右,其中,三次产业分别增长0.4%、9.5%和12.1%,三次产业比重为0.8∶26.1∶73.1。根据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周期运行规律,目前我市正处于2003年以来新一轮经济周期中从扩张期向减速期过渡的阶段;进一步利用“北京市宏观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进行测算,先行合成指数自2007年三季度达到顶峰后开始缓慢下降,根据先行合成指数领先5-8个月的规律,预计上半年我市经济将呈现稳中趋降的态势。分析微观主体的判断,预计二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52.3,继续保持在“较强景气”区间,但略低于一季度创出历史新高的152.9点,表现出微观主体对未来走势的谨慎乐观判断。
(一)上半年物价仍将保持高位运行
二季度,虽然人民币持续升值,国家仍坚持从紧的货币政策,也出台了对农产品、资源性产品出口的限制,但受国际价格高涨、国内价格加速传导,雪灾、震灾等突发事件,在已经形成通胀预期短时间内难以消除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上半年物价形势依然严峻。初步测算,仅考虑去年翘尾因素的拉动,上半年CPI上涨4.5%,考虑到关联影响带来新涨价因素比较多,预计上半年CPI涨幅在6.1%左右。
1.能源原材料价格涨幅较大。国际原油价格屡创新高,5月初石油期、现货价格均达到历史新高,且继续上行。一季度以来煤炭、焦炭价格快速上扬,铜、电解铝、铅等主要有色金属价格保持涨势,水泥、平板玻璃等建材价格稳中有升。
2.国际粮食价格暴涨,国内粮食涨价预期已然形成。3月份,全球大米价格攀升至19年以来的最高峰,小麦价格暴涨到28年以来的最高点。5月21日我国启动《2008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确定今年国家在去年基础上提高托市小麦收购价格。小麦收购价格提高相应会带来其他粮食涨价,进而产生了对相关产品价格上涨的预期。
3.雪灾震灾突发因素推动短期物价上涨,并进一步强化通胀预期。震灾造成的猪肉、粮食等供给短期减少,而赈灾对粮食需求的局部放大,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短期供需矛盾,特别是放大通胀预期。同时,雪灾震灾的灾后重建拉动投资需求,加剧能源原材料的供需矛盾,推动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另外,为确保震后一切平稳,价格的行政性管制有望延长,会继续加剧价格的结构性矛盾。
4.国内价格传导速度加快。4月份全国PPI上涨8.1%,创三年来新高,其中加工工业和一般日用品的出厂价格都达到近十几年的最高涨幅,而北京作为商品大进大出型城市,上游产品价格涨价将进一步增大我市CPI的上涨压力。
(二)外需持续疲软带来工业生产增幅回落
1.工业总量:生产增长稳步回落。一季度受出口增速大幅下滑和工业搬迁调整的影响,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96.1亿元,同比增长9.1%,达到2003年以来的新低,增幅同比回落5.3个百分点。二季度,在外部需求环境改观不大、企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奥运期间对危险化工用品运输生产的限制、保奥运期间空气质量部分工业企业面临减产甚至停产等因素影响下,工业生产出现企稳回升的迹象不明显,预计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
2.销售产值:内销俏于外销,或将引发产品出口转内销。受外部需求持续走弱的影响,一季度工业出货值仅增长3.8%,增幅同比回落31.8个百分点。由于年初雪灾重建等因素的带动,国内市场需求旺盛,一季度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国内销售产值增幅同比上升3.8个百分点;而国外订货指数比上期回落6.4个点,在5・12地震带来的灾区重建的需求拉动下,工业产品出现规模性的出口转内销的可能性增大。
(三)物价持续高位、消费结构升级共推消费需求稳步增长
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0.5%,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5.9%,双双达到2004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服务性消费加速发展。虽然受居民预期实际收入增长下降,奥运安保收紧入境签证发放导致入境旅游人数下降等因素影响,会给我市消费带来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在物价持续高位、消费结构升级、消费热点不断涌现的带动下,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仍将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预计上半年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195.3亿元,同比增长20.7%左右,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5%以上。
1.持续上涨的物价和旺盛的内需,共同维持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一季度,我市消费品市场呈现出物价持续攀升,内需持续旺盛的特征。一方面,物价持续保持高位推动消费品零售额的虚高增长;另一方面,消费偏好改变和首都市场供应充足拉动内需快速增长。
2.服务消费环境的改善和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推动居民服务性消费稳定增长。一季度批发与零售业、住宿与餐饮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GDP增速1和1.9个百分点,生活业的健康发展,优化了我市居民服务消费环境。二季度,在居民对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的不同预期下,消费支出结构可能会相应进行调整;同时,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成为二季度服务性消费的新亮点,结婚、京郊旅游、房屋装修等消费热点不断涌现。
(四)奥运筹备冲刺、保障住房加快建设推动投资增长保持高位运行
一季度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8%,创三年来同期最高水平。二季度,虽然投资宏观资金环境继续趋紧,但奥运举办在即,奥运相关工程将加快建设力度,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也会加快,考虑到奥运会期间工程项目限制等因素,投资“时间、空间”大挪移,预计上半年投资增长23.3%左右。
1.投资总量:较快增长。为确保奥运成功举办,市政府对奥运期间项目开工建设进行相关限制规定,很多建设项目会在二季度提前进入旺季,推动上半年投资较高增长。
2.投资结构:基础设施投资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是稳定上半年投资的主力军。二季度,在做好奥运相关工程收尾工作的同时,部分后奥运重点工程相继启动,将带动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2008年保障性住房和两限房总体建设规模将达到630万平方米, 1-3月经济适用房新开工面积增长2.5倍,也会增加房地产开发投资。由于工业大项目未及时跟进,一季度未能延续去年工业投资的正向增长势头,预计二季度这种势头仍难以扭转。
3.投资布局:地上项目转地下、城区项目转远郊。随着“两个倾斜”、区县功能定位的进一步落实,投资空间布局基本形成。二三季度,由于轨道交通建设以及郊区建设项目受限较小,投资空间分布将更多集中于地下项目和郊区项目。
(五)商品、服务贸易共同拉动,外贸总额高速增长
1.内、外因共同作用,商品贸易继续呈现“进快出慢”走势,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一季度,我市进出口总额同比大幅增长53.7%,在国内外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预计上半年我市进出口总额完成1307.5亿美元,增长50%;其中,出口完成269亿美元;进口完成1038.5亿美元。
篇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宏观经济统计是信息时代政府和企业了解经济形势的必然途径。基于宏观经济统计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文章分析了统计过程中的相关问题,阐述了我国如何对宏观经济统计进行利用。
关键词: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问题
宏观经济分析涉及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在世界各个国家应用广泛,同时对我国社会主义体制的完善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宏观经济分析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而每个阶段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不同程度的作用。
1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相关问题研究
1.1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历程数学统计学是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理论。在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研究者将国民经济的分析作为对象,关注国民经济的实际统计指标。在这一前提下对比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与经济发展趋势。第二阶段:我国整体经济趋于完善,统计学理论更加完善,经济行业分类清晰,从而使统计学理论能够更好的作用于经济发展实践。第三阶段:注重宏观经济统计与微观经济统计之间的关联性,使二者相融合,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这一阶段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即使是现阶段,很多人依然对经济统计存在错误的认识,统计理论作用于金融等行业,但依然存在应用行业空缺,需要你进一步完善和推及。
1.2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特点分析随着经济统计的发展,宏观统计逐渐得到认可。与其它统计方法不同,与一般的统计分析进行比较,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具有总体性别,具有实证性和数量性的特征。当然,宏观经济还具有一些独有的特征。首先:统计对象更系统。在统计过程中,以我国的国民经济整体发展为对象,研究影响国民经济的各个要素,分析其独立性与相互影响关系。国民经济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统计方法的系统性使分析更加合理。利用这种统计分析方式,可以实现你对经济的全面分析,使资源得到最优化利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对策。其次:国民经济统计具有层次性特点。在宏观经济统计方法下,将相关资料作为依据,并有效采用统计的分析方式来评价国民经济的运行机制。在这一统计模式下,统计分析按照一定的层次现代整体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在从经济的发展影响因素入手来进行逐层分析,基于经济发展影响因素来制定合理的策略。国民经济影响因素众多,宏观经济的这一特点使得经济分析更具合理性,是未来经济分析的必然方式之一。
2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对我国统计发展的影响
2.1宏观经济统计在我国经济分析中的产生在世界其他国家,宏观经济具有一定的作用,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这一特殊的经济体制中,宏观经济的发展源于计量经济学的提出。宏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宏观经济统计为其发展提供了保障,使我国形成了特有的经济体制,通过分析了解经济市场风险,并且致力于降低风险。但是,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在我国经济中的运用并无好的借鉴,需要经济分析者通过经验和不断的分析探索来完成目标。宏观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而统计学与宏观经济的切合点是分析者考虑的问题,所以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诸多问题或者一些统计无法出现预期的分析效果。当然,宏观经济必然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与层次性,只有通过专业的分析方式才能确保风险分析的合理性,使经济发展更加顺畅。
2.2宏观经济统计在我国经济中的应用从整体经济形势发展来看,我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容易受到国际形势、经济错误判断以及金融危机等特殊因素的影响。在这一情况下,经济学者必须对经济进行正确的判断,才能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政府在经济统计分析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正确的方法。实践证明,宏观经济统计方法能够对经济方向做出正确的预测,及时发现经济发展潜在风险。另外,宏观经济统计方法在我国经济中的运用还体现为它帮助银行等金融系统屏蔽了信用额度不高的企业,以降低金融系统的风险,确保金融系统的稳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在经济危机形式下,金融系统的杠杆作用将体现在经济稳定中。因此,政府要善于利用宏观经济统计这一方法,掌握多样化的经济信息,以通过正确的分析来确保经济的稳定。
3结语
在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方法主要应用于对经济形势的整体分析。统计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在经济发展中其作用一样不可忽视。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方式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来说,其主要作用还体现为明确金融风险,减少资源浪费和促进经济稳定。作为国民经济分析的主要工具,还帮助政府弥补了经济发展中的缺陷。当然,鉴于宏观经济统计的基础薄弱,还要求相关人员对其理论进行完善,致力于通过更加合理的理论对实践进行指导,采用全方位的分析方式来获得经济发展的现状,确保国民经济的发展策略合理。
参考文献:
[1]赵彦云.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5).
[2]邓颖洁.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发展问题及对我国政府统计发展的作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7).
篇4
宏观经济、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了解并掌握我国宏观经济最新趋势很有必要。在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的市场经济开始进入迅速发展阶段,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经济发展步伐,也提升了人们生活质量。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作为其中重要指导方,其运用领域不断扩大,但受到计算机技术等多方面的影响,仍然存在部分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克服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合理判断分析,从中找到方法和策略将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控和解决,是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1关于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具体概述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是经过两种知识体系发展而来,即统计学知识体系以及经济学知识体系。这两个知识体系的相互融合,并遵循宏观经济理论,分析经济发展规律的过程,能够根据相关数据资料,得出科学的国民经济运行,并对发展过程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进行验证。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至今主要经历了三个非常大的发展阶段:第一大阶段主要将其重心归纳为国民经济,并将统计指标划为关键点,以当时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现实情况为依据,对经济进行分析探讨;第二阶段为国家经济审核体系完善期,核心经济指标确定,宏观经济分析中的科学统计得到优化;第三阶段为宏观统计与微观统计相辅相成阶段,形成新局面。上述内容在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中分别占有地位,其职能依次为分析过程的关键内容与重要基础、对研究问题做出定性认识以及统计局在年初做好上一年度的经济统计分析。以上三个工作内容能够解释宏观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并科学预测经济发展态势,针对经济制度或者运行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管理建立。
2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方法逐渐增多,在促进经济预测准确性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2.1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因素导致缺乏创新思维
受到工作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在分析过程中,其缺乏统计过程的创新思维,统计分析方式较落后,在分析时不能很好的遵循统计原则,使得统计分析结果存在误差。与此同时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统计分析赋予了新的时代要求,但实际运行时,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局限性无法准确把握大数据时代特征,导致构建出的经济统计分析模型无法准确预测经济趋势。
2.2市场机制被弱化
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步入到了高收入的阶段,实行投资补息、国债技改等政策,扩大了投资规模。但与此同时投资需求的增长速度没有上升的迹象,经济增长速度呈现一种下滑的趋势,使得市场机制本身的推动力被弱化。
2.3出口难以为经济增长起到大的作用
自从2012年以后,净出口已经没有为我国经济增长带来实际贡献率,相关文献显示净出口不仅没有带来增长甚至还出现负贡献率得现象。分析其原因发现是由于出口量以及进口量减弱,且都出现衰退迹象。在这种条件形式下,经济增长更多的是靠内需,只是从当前来看,投资消费的增长速度跟以往的年份比起来明显放慢了步伐,影响着出口、跨过企业的积极性。
2.4消费需求低迷且国民收入分配悬殊较大
很多居民收入主要是用来消费可增长平缓,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国民收入悬殊较大、资源分配非常不合理,其收入增长跟政府收入增长比较起来要慢,所以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并不是很协调,因此供需矛盾突出。
3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建议
3.1深化中小型企业生产模式改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型企业存在一定的劣势,其主要劣势为融资困难,在贷款项目上存在较大阻碍,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政府应加大对中小型企业的政策支持,加强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经过简化银行贷款手续流程及降低银行贷款门槛,为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与资金支持。同时也可以借鉴国外的立法制度体系为中小型企业出台科学的发展优惠政策。帮助中小型企业制定适合其发展的方案,不断推进其发展,引导其朝着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
深化中小型企业生产模式改革不仅助于企业的发展还是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融合多种统计方式提升工作效率
基于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传统的统计方式已经无法准确把握大数据的特征的发展趋势,因此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必须顺应时展潮流,对经济信息进行多方面的分析。通过融合多种统计方式,进一步加深政府部门对宏观经济的掌握和了解程度,提升统计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以便更加及时地预测经济发展态势。
4结语
篇5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法;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279-02
案例分析教学法在国外已经广泛应用于许多教程中,如计算机、MBA课程等,并取得十分显著的成效。案例分析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授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灵活分析运用典型案例,由此达到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潜能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国内高校教师在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中,大都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讲授方法,而大量研究表明案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1]。通过案例分析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现实经济现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宏观经济学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宏观经济学是普通高等院校经济类和管理类各专业的基础理论课,在经管类课程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经管类课程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使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去认识和解决诸如失业、滞胀等宏观经济问题。但在学习过程中,因其涉及大量数学模型、几何图形和专业术语,学生往往感觉这一课程内容庞杂、晦涩难懂。针对这一情况,科学合理地应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对于该课程的教与学显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案例分析教学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分析教学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深入透彻分析,让宏观经济学变得更加通俗易懂,与现实联系更加密切,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第二,案例分析教学法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案例分析教学法通过引入大量的案例,改变传统课堂上“教师为主”的做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进而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今社会更加重视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高校教师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为社会培养真正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第三,案例分析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在提供具有契合基础理论的典型案例后,鼓励学生们独立思考,并形成自己的想法,进而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形成文字,以案例分析报告或者是以小论文的方式展示出来,改变传统课堂上“填鸭式”的做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案例分析法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案例分析教学法要取得显著成效,必须遵循一套科学程序进行规范操作。下面我们以经济管理专业为例,阐述案例分析教学法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①提前充分准备案例。在授课之前,教师必须全面详细了解案例及其所要阐释的基本理论,并就一系列相关问题进行充分考虑,比如:何时导入基本理论和怎样导入基本理论?引入该案例可能会产生什么教学效果?该案例提出了哪些关键性问题?用什么思路去解决这些问题?经管类专业学生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最终形成的结果与答案是什么?等等,2,3]提前组织学生准备。教师首先根据经管类专业学生的情况进行分组,一般以同宿舍6人为一个团队,由宿舍长负责召集和工作分解内部与协调。然后介绍案例的主要内容并发给案例材料,要求学生课前仔细阅读熟悉材料,并对本小组讨论、分析、提问等内容形成文字,写出初步的案例分析报告。②案例初步分析。经过认真阅读和理解,经管类专业学生把自己分析的问题、观点及其理由形成初步案例分析报告,带着思考带着问题进课堂。教师针对某一专题进行理论讲解并引入具体案例,进行案例初步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理解和把握。
③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教师在进行基础理论讲解和案例初步分析后,经管类专业学生结合本小组的案例分析报告,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主题,就若干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或者课堂全体讨论;或者推举主发言人,其他同学做补充;或者采用更灵活的形式,如安排学生充当不同的角色,通过“小品式”演示、讨论来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在案例讨论前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自由讨论、民主发言的氛围,不宜过多干预讨论过程,只在必要时作启发性的诱导和提示。也就是说,案例教学过程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限定的主题范围内,认真思考并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对案例进行多角度的讨论与探索,从而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案例讨论与点评。当讨论进行到一定程度后,教师应针对案例及时进行分析和讲解,梳理思维过程,比较各小组的表现并进行适当点评。指出讨论是否热烈、踊跃,问题是否分析透彻、深入等等,为学生课后进一步完成案例分析报告指明改进方向。④经验总结与推广。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对案例教学的情况和取得的效果进行总结,发现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进一步更新和完善案例。通过认真总结经验,循序渐进、不断完善,使案例分析法逐渐成为经管类专业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教学方法。
三、案例分析法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要真正发挥案例分析法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的作用,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案例要密切联系现实经济问题。在宏观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社会热点的结合,理论与现实经济的相结合。学生学习起来才不会感觉枯燥,而是和现实密切联系的,由此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时,可以结合地下经济、灰色经济等来介绍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的局限;在讲授宏观经济政策时,可以结合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实际运行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在不同经济形势下应相机采取何种宏观经济政策。在讨论投资乘数发生作用的条件时,可以引入国内外的边际消费倾向并进行对比分析。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我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比较大是因为收入增加比较小,而发达国家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比较小是因为增加的收入比较多,因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仅根据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并不能够说明投资乘数发挥作用的大小。通过引入诸如此类的案例,不仅可以拓展学生思维,用所学经济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是说,课堂中所引入的案例一定要具有时代性,是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过时的陈旧案例容易使学生产生老调重弹的感觉,无法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教师要提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余时间,教师要多关注新闻报道、热点话题、经济学专著等素材,能够根据这些素材选取出契合相应理论的典型案例。这要求教师对现实生活有着较深刻的理解,积累大量案例,在课堂上能信手拈来。如“中国多次降息对居民储蓄及投资的影响”、“人民币应该升值吗”、“我国现阶段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宏观经济政策”等等,案例不仅要与课堂的授课内容契合,更要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与关注。其次,教师提前应反复审阅案例,对案例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案例本身可能并没有标准答案,但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教师只有自己先将问题吃透,才能够达到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目的。另外,教师在课下要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做好案例教学的反馈总结工作。
第三,注重理论与案例的结合与促进。案例分析法作为宏观经济学理论教学的辅助方法,二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理论教学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学生在对宏观经济学基础理论体系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掌握重点和难点内容,达到大纲要求的教学目的;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加深对理论知识内容的理解,并培养和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或许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兴趣大于纯粹的理论教学,但宏观经济学教学不能像MBA教学那样以案例教学为主,教师不能只重视案例教学,而忽视理论教学,应当注重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结合与促进。
四、案例分析法的实施应用效果
从学生角度来看,案例分析法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活泼,把过去传统的“重教轻学”的教学模式转变成启发学生思考,激励学生学习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模式,将学生被动听的课堂变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解释运用所学知识的场所,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从教师角度来看,通过搜集筛选分析典型案例,案例教学补充了教材内容,也增长丰富了教师的学识和经验,同时也创造了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的、教学相长的、集思广益的教学方法。实践表明,案例分析法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实施应用,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更能够提高学生实际思考、合作与创新能力,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合理、有效地实施应用案例分析法将会较好地弥补传统“填鸭式”教学法的不足。
参考文献:
[1]饶先龙.案例教学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J].商业经济,2007,(10):123-124.
[2]李品媛.试论管理学教学中的案例研究法[J].管理学报,2008,(3):340-343.
[3]杨峰.对目前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2,(7):81-83.
篇6
关键词:部门冲击;整体冲击;供给冲击;通货膨胀;冲击效应;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结构动态因子;CPI
中图分类号:F015;F822.5;F2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131(2014)06-0043-09
一、引言
近十年来,由于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在对现实经济的刻画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而其成为各国中央银行与政策制定者进行宏观经济分析与政策效应评估的重要工具。然而,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在不断逼近现实经济的过程中却存在一个显著的不足,即忽略不同部门之间的差异或者异质性而将现实经济看做一个整体,陈利锋(2014a)将这一建模方式称为基于整体经济的建模方式。显然,这一建模方式与现实存在严重的不一致,因为现实经济中不同部门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针对这一不足,Foerster等(2011)构建了一个基于部门异质性的结构动态因子模型以考察部门冲击与整体冲击的效应,研究发现部门冲击与整体冲击对于产出具有不同的冲击效应。这表明基于整体经济建模来考察外生冲击的效应可能由于模型设定偏误而造成结论的偏误。王佳和张金水(2011)对结构动态因子模型进行改进,并考察了7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部门冲击与整体冲击的效应;王佳和王文周等(2013)进一步对7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进行改进,以包含资本与劳动的不可替代性,进而考察了部门冲击与整体冲击的效应。这些研究主要考察的是外生冲击对于产出的效应,在进行模型动态分析的过程中,这些模型均缺少对于价格的分析。但是现实经济中,价格以及与之相关的通货膨胀或者消费者物价指数(即CPI)是政策制定者、企业以及消费者十分关注的变量,并且通货膨胀也是评估宏观经济政策效果的重要指标。因此,在结构动态因子模型中引入价格以及通货膨胀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是,如何在模型中引入通货膨胀呢?由于已有的结构动态因子均基于变量的实际值(Real Value)建模,因而一个可供选择的途径是采用名义变量(Nominal Variable)建模,从而可以将部门以及整体价格水平引入模型框架中。但是如果在模型中引入部门价格水平与整体价格水平,与之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将二者联系起来呢?参考Le Bihan和Matheron(2012)以及侯成琪和龚六堂(2013)关于核心通货膨胀的研究,我们通过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元素将部门与整体产出水平、部门与整体价格水平联系起来,并且设定价格水平的调整存在名义价格刚性,具体表现为在任意时期仅有部分企业进行价格调整。名义刚性的引入使得模型能够更好地反映现实经济,因为现实经济中并非所有的企业均同时同步调整产品价格。之所以在结构动态因子模型中引入新凯恩斯主义元素,原因在于新凯恩斯主义模型框架较好地刻画了中国经济的现实,即具有较强垄断势力的国有企业与面临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的中小企业并存(王君斌 等,2010)。
陈利锋:部门冲击与整体冲击的宏观经济效应分析目前,我国在CPI统计过程中,采用的是对食品部门、烟酒部门、衣着部门、家庭设备生产及维修服务部门、医疗保健部门、交通通讯部门、娱乐教育文化部门以及居住部门8个部门物价水平加权的方法。基于这一事实,本文构建了一个8部门的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结构动态因子模型,并基于这一模型考察8个不同部门的供给冲击以及总供给冲击对于整体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建立的多部门模型与陈利锋(2014a)所指出的多部门模型具有一定的差异。后者的多部门模型指的是包含正规部门与非正规部门的模型,并未对正规部门与非正规部门的具体产业部门构成进行详细的分类研究;而本文则是从CPI构成的角度建立多部门模型,建模的思路是基于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差异。 。研究发现,食品部门的外生供给冲击对于整体通货膨胀具有最大的冲击效应,而总供给冲击的效应相对较小;更重要的是,不同部门的外生冲击对于整体通货膨胀具有不同的冲击效应,并且部门冲击效应与总体冲击效应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发现意味着:(1)如果忽略部门之间的差异而基于整体经济建模来考察外生冲击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则可能导致由于模型设定偏误而引起的结论偏误;(2)食品部门供给冲击对于通货膨胀具有最大的效应,因此,如果政府需要稳定物价,则首先需要稳定食品部门的价格。
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采用条件方差分解的方法考察了不同部门的外生供给冲击与总供给冲击在推动整体通货膨胀波动中的作用。研究表明,食品部门、衣着部门的外生供给冲击以及总供给冲击在推动整体通货膨胀波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家庭设备部门、交通通讯部门、医疗保健部门、居住部门、烟酒部门以及娱乐教育文化部门的供给冲击在推动整体通货膨胀波动过程中的作用则相对较小,但这些部门的外生供给冲击对于整体通货膨胀波动的推动作用具有相对较强的持续性。
与已有的研究相比,本文主要做了如下工作:(1)基于我国CPI构成的8大部门建立了一个包含8个不同部门的多部门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结构动态因子模型,并基于这一模型考察了部门冲击与整体冲击对于整体通货膨胀的影响;(2)采用条件方差分解的方法考察了不同部门和整体的外生冲击在推动整体通货膨胀波动中的作用。
二、模型与设定
基于研究目的且不失一般性,本文的模型经济中仅包含了作为消费者的家庭以及作为生产者的企业,并且企业部门由构成CPI的8大部门组成。家庭作为消费者,其追求的目标为最大化其一生效用的贴现值(Discounted Value)之和;家庭的消费支出由家庭成员为8大部门生产企业提供劳动力所获得的工资来承担。与已有的新凯恩斯主义模型类似,家庭可以进行物质资本的积累,物质资本积累具有与储蓄类似的功能,进而家庭可以实现其一生消费的平滑化(Smoothing)。通过向企业提供物质资本,家庭还可以获得租金。不过,由于物质资本具有一定的专用性特征,因而物质资本投资存在调整成本(Adjustment Cost)。物质资本投资调整成本的存在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外生冲击发生时,某一特定部门的投资难以及时做出调整,进而使得外生冲击的效用更具持久性(陈利锋,2014b)。已有的研究,如杨柳等(2014)发现这一调整成本在当前的中国是客观存在的。家庭消费的产品来源于构成CPI的8大部门,这些部门的生产企业雇佣家庭的劳动,采用Cobb-Douglas技术生产出具有差异性的中间产品,并将其加总为最终产品;企业将加总之后的产品出售给家庭供其消费。家庭与企业通过以上关系而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而构成了本文模型经济的主要元素。
模型经济中生活着大量具有无限生命的家庭,这意味着模型经济中不存在家庭的消亡。同样,模型经济中也不存在人口的增长,这一设定主要是为了分析的便利考虑,也可以使我们集中分析代表性家庭的优化问题已有研究中的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如Smets和Wouters(2007)、Galí等(2012)、王君斌和王文甫(2010) 以及陈利锋(2014a)等的研究也均采用这一设定方式。 。
1.代表性家庭的行为
家庭成员购买8大部门企业生产的产品进行消费,并向8大部门企业提供劳动力。与Merz(1995)以及Galí(2013)等已有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研究类似,家庭不同成员之间是完全风险共享的这里设定家庭成员完全风险共享主要是为了分析的便利性考虑。陈利锋(2014c)基于非完全风险共享建模,发现家庭成员之间的风险共享程度主要影响的是失业的持续性。由于本文主要分析的是通货膨胀,因而与大多数已有的新凯恩斯主义模型类似,设定家庭成员完全风险共享。
其中0
其中,ωj为部门j的价格在CPI中的权重(Weight),εp(j)为不同部门生产的不同产品之间的替代弹性,Rkt为物质资本租金率,It和Kt分别为投资和物质资本;且不同部门由于对于投资品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物质资本投资存在一定的不可逆性,即投资调整或导致成本。基于此,与Christiano等(2005)以及Galí等(2007)的研究类似,部门j的物质资本的动态积累方程为:
2.部门生产企业的行为
其中,αj为部门j物质资本对于产出的弹性系数;st(j)为供给冲击,Foerster等(2011)依据美国的数据将其设定为随机游走(Random Walk)形式,但是我国学者,如王佳等(2013)以及武康平和胡谍(2011)等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建模中均将其设定为平稳的一阶自回归过程。具体的,供给冲击为:
其中,ρ为供给冲击的持续性,et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σ2a的独立白噪声过程,st为总供给冲击,vj为部门j对于总供给冲击的反应程度。显然,当vj=0时,经济中仅存在部门供给冲击;而当vj=1时,整体冲击一一对应地反映在部门供给冲击中。
3.优化条件
基于以上设定,家庭效用最大化问题的一阶条件为:
其中,λt(j)=Pt(j)Ct(j)-σ和μt(j)分别为式(2)和式(4)的动态拉格朗日乘子(Lagrange Multiplier)。式(7)为各部门消费和就业的最优决策方程,式(8)为最优物质资本投入决策,式(9)为最优投资决策条件。式(9)表明,μt(j)即为部门j的“Tobin’s Q”。
4.市场出清
定义πt=ln(PtPt-1)为整体通货膨胀水平,而πjt=ln[Pt(j)Pt-1(j)]为部门j的通货膨胀水平。依据式(3)可知,二者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式(10)意味着整体通货膨胀水平为部门通货膨胀水平的加权平均,这与我国CPI的核算方式一致。式(2)构成了模型经济中的资源约束,式(4)反映了投资的动态变化,式(5)为企业的消费品生产函数,式(7)至(9)为模型优化条件,式(10)反映了部门通货膨胀与整体通货膨胀之间的联系,式(6)反映了部门冲击与整体冲击之间的联系。因此,模型经济中包含了185个方程(6N+2N2=176,以及9个外生冲击)。另外,当市场出清时,经济中的总资本为8部门资本的加权和,即:
而总产出与部门产出之间的关系为:
εj为各部门的不同商品的替代弹性,Yt(j,i)为部门j第i家企业的产出, ∫10[Yt(j,i)1-1εjdi]εjεj-1为部门j的产出水平。式(12)意味着总产出为各部门产出之和。
三、模型的参数化
本部分对上述模型进行参数化处理。以上模型中包含了185个带预期(Expectation)的对数线性差分(Log-Linear Difference)方程,一般而言无法求得显式解,因而只能依赖模型仿真(Simulation)技术刻画外生冲击下模型主要变量的动态反应路径,即脉冲响应函数(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而在得到脉冲响应函数之前,则需要对模型的结构性参数进行赋值,这一方法被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以及之后的研究称为校准(Calibration)。这一过程的目的在于通过使用已有研究中得到的结构性参数,使得本文第二部分建立的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结构动态因子模型成为刻画中国经济的框架。
1.基础参数的校准
对于贴现因子β的取值,可以依据我国现实的物价数据进行估算,这一方法为王君斌和王文甫(2010)等所使用。依据我国自2002年第1季度至2012年第4季度的物价数据可知,在此期间我国物价平均上涨的速度约为2%,因而可以将贴现因子的取值设定为0.98,这一取值与He等(2007)使用中国数据估计的结果较为接近。
对于消费的风险偏好系数σ的取值,依据国内外大多数研究估算的结果,这一参数的取值为1。这意味着式(1)效用函数关于消费的函数形式为对数形式,这与王佳等(2013)的研究是一致的。而劳动的风险偏好系数η的取值,则依据薛鹤翔(2010)的研究将其设定为6.16。
稳态投资成本函数的二阶导数S″度量了部门j的投资It(j)对于部门的“Tobin’s Q”,即μt(j)的反应系数,依据Zhang(2009)的研究将其取值设定为δ-1;跨部门不变的物质资本折旧率δ的取值,则依据He 等(2007)的研究将其设定为0.04。
模型经济中包含了8个部门的供给冲击以及总供给冲击,所有外生冲击均具有相同的持续性以及标准差,这一设定的目的在于可以比较相同大小的外生冲击下不同部门响应程度的大小。在已有的研究中,也经常设定一个单位标准差的外生冲击对于模型主要变量的影响。依据刘斌(2008)采用中国数据贝叶斯估计的结果,总供给冲击的持续性ρ为0.89,对应的标准差σa的取值为0.078。
2.稳态参数的校准
对于一些涉及部门权重的参数需要采用模型变量的稳态值进行校准。对于部门价格在CPI中的权重参数ωj,可以依据实际数据的平均值进行估算。参考国家统计局在2011年对各部门价格在CPI中所占的权重调整之后的结果,本文依次选取食品部门价格在CPI中的权重ω1为31.79%、烟酒部门价格在CPI中的权重ω2为3.49%、衣着部门价格在CPI中的权重ω3为8.52%、家庭设备生产及维修服务部门价格在CPI中的权重ω4为5.64%、医疗保健部门价格在CPI中的权重ω5为9.64%、交通通讯部门价格在CPI中的权重ω6为9.95%、娱乐教育文化部门价格在CPI中的权重ω7为13.75%、居住部门价格在CPI中的权重ω8为17.22%。对于部门j对整体冲击的反应程度参数vj,本文采用稳态时家庭在各部门产品上的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表示,由于在估算各个部门价格在CPI的权重过程中已经使用这一指标,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对这些参数的取值与对应的ωj相同。
3.名义价格刚性参数与生产参数的校准
(13) 式(13)表明,对于不同部门资本产出弹性αj取值的估算,取决于不同部门中间产品替代弹性的取值。但是,已有的研究并未对这一参数的取值进行相关估计。基于便利性考虑,与已有研究类似,本文设定不同部门中间产品之间的替代弹性具有跨部门不变的特征,进而依据薛鹤翔(2010)等的研究,将其取值设定为2。
侯成琪和龚六堂(2013)对构成CPI的8大部门的名义价格刚性进行了估算,得到的取值分别为0.269 8、0.613 6、0.515 2、0.687 1、0.385 1、0.524 2、0.599 3和0.275 5;对应的经济整体的资本产出弹性α,则依据He 等(2007)的估算结果取值为0.6;根据式(13)可以得到构成CPI的8大部门的资本产出弹性αj的取值分别为0.381 5、0.041 9、0.102 2、0067 7、0.083 3、0.119 4、0.165 0和0206 6。
四、模型动态分析
定义Xt=(π1t,π2t,π3t,π4t,π5t,π6t,π7t,π8t)′为8部门通货膨胀构成的向量序列,εt为外生冲击构成的向量序列。依据Foerster等(2011)的研究,本文第二部分的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结构动态因子模型可以表述成如下形式:
式(14)实际上为一阶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即ARMA(1,1)。其中,Φ、Π0和Π1分别为由模型结构性参数构成的8阶方阵,L为滞后算子(Lag Operator)。
基于校准的结构性参数,可以实现对式(14)表示的模型进行动态分析。首先,基于本文的研究目的,我们仅考察部门供给冲击与总供给冲击对于通货膨胀的冲击效应,即计算部门供给冲击与总供给冲击的脉冲响应函数,以考察在不同部门的外生冲击下通货膨胀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路径;然后,对通货膨胀的波动进行条件方差分解(Conditional Variance Decomposition),以考察不同部门供给冲击以及总供给冲击在推动整体通货膨胀波动过程中的作用。
1.部门冲击与整体冲击的脉冲响应函数
基于式(14)可知,各个部门的通货膨胀可以表示成外生冲击及其滞后项的函数,因而可以考察一个单位标准差外生供给冲击对于各个部门通货膨胀以及整体通货膨胀的影响。基于篇幅考虑,本文仅仅考察部门供给冲击与总供给冲击对于整体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
图1给出了1个单位标准差的负向(Negative)部门供给冲击与总供给冲击下通货膨胀的动态反应路径,即脉冲响应函数。基于这一脉冲响应函数可以得到如下结论:第一,整体通货膨胀水平对于食品部门供给冲击表现出最大的反应,在图1中表现为食品部门负向供给冲击引起通货膨胀最大幅度的上升;第二,整体通货膨胀水平对于家庭设备部门冲击也表现出较大的反应,从图1中可以看出,家庭设备部门冲击对于整体通货膨胀具有仅次于食品部门供给冲击的冲击效应;第三,交通通讯部门、医疗保健部门、衣着部门以及总供给冲击对于整体通货膨胀也具有较强的冲击性效应;第四,居住部门以及娱乐教育文化部门冲击对于整体通货膨胀的作用初期相对较小,之后呈现递增并逐渐收敛的趋势;第五,烟酒部门冲击对于整体通货膨胀的冲击性效应在构成CPI的8个部门中最小。
另外,整体通货膨胀对家庭设备部门、交通通讯部门、医疗保健部门、衣着部门以及总供给冲击的脉冲响应函数呈现“驼峰状”特征。这与已有研究,如薛鹤翔(2010)、王君斌和王文甫(2010)所发现的外生冲击对于产出等变量的脉冲响应函数类似。更重要的,外生冲击的脉冲响应函数表明了部门外生冲击与整体外生冲击对于同一模型变量的脉冲响应具有显著性差异,并且不同部门的冲击与整体冲击的效应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些发现都意味着忽略部门之间的异质性来考察外生冲击对于模型变量的影响,可能引起模型结论的偏误。
2.整体通货膨胀的条件方差分解
式(14)反映了部门通货膨胀与部门供给冲击的关系,式(6)反映了部门冲击与总供给冲击之间的联系,式(10)反映了部门通货膨胀与整体通货膨胀之间的联系。基于以上三个方程可以对整体通货膨胀波动进行条件方差分解。与一般的方差分解不同,条件方差分解的原理如下:
其中,Ft表示方差分解的值。式(15)表明,条件方差分解的结果依赖于所选择的时期。一般而言,条件方差分解的时期选择设定为第1个时期或者最后1个时期。由于本文结构性参数校准过程中估算参数取值的样本时期为2002年第1季度至2012年第4季度,因而选取2002年第1季度作为条件方差分解的基准时期。
基于以上设定,本文对整体通货膨胀波动进行了条件方差分解,结果显示在图2中。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我们以2002年第1季度作为第1个时期,2002年第2季度为第2个时期,其余依次类推,因而2012年第4季度为第44个时期。同时,为了分析的便利,本文将外生冲击的整体效应标准化为1,因而各个外生冲击在整体通货膨胀波动中的作用全部转换成百分比。
图2给出了构成CPI的8大部门外生供给冲击以及总供给冲击对于整体通货膨胀波动的影响,基于这一条件方差分解的结果,可以分析各种不同的外生冲击在推动整体通货膨胀波动过程中各自作用的大小。图2表明,在本文考察期内的大多数时期中,食品部门供给冲击在推动整体通货膨胀波动过程中扮演了最为重要的角色;衣着部门供给冲击在推动整体通货膨胀波动过程中的作用仅次于食品部门;总供给冲击在推动整体通货膨胀波动过程中的作用仅次于食品部门和衣着部门;而家庭设备部门、交通通讯部门、医疗保健部门、居住部门、研究部门以及娱乐教育文化部门等在推动整体通货膨胀波动过程中的作用则相对较小,不过却具有相对较强的持续性,这种冲击效应的持续性具体表现为在本文考察的44个时期内,这些部门的供给冲击均对整体通货膨胀的波动存在显著性效应。
五、结论与展望
在一个封闭经济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结构动态因子模型中,本文考察了构成我国CPI的8大部门的部门供给冲击与总供给冲击对于整体通货膨胀的影响。在采用我国的现实数据对结构性参数进行校准的基础上,本文首先运用脉冲响应函数考察了各个部门供给冲击与总供给冲击对于整体通货膨胀的冲击效应,研究发现:食品部门供给冲击对整体通货膨胀冲击效应最大;更重要的,部门冲击与整体冲击对于整体通货膨胀具有不同的冲击效应,这意味着如果忽略部门之间的差异而基于整体经济建模,以考察外生冲击对于整体通货膨胀的效应,则可能由于模型设定引起模型结论的偏误。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采用条件方差分解的方法考察了不同部门的外生供给冲击与总供给冲击在推动整体通货膨胀波动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发现:食品部门冲击、衣着部门冲击和总供给冲击在推动整体通货膨胀波动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其余部门冲击对于整体通货膨胀波动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却具有较强的持续性。
已有的大多数研究均忽略部门之间的差异而考察整体冲击的效应,本文则在考察部门之间异质性的基础上,考察了不同部门的外生冲击以及总供给冲击对于整体通货膨胀的效应。与已有的研究相比,本文将不同部门微观主体的决策行为与宏观经济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因此,采用本文的模型所得到的结论,可能比基于整体经济建模所得到的结论更加精确。
不过,作为尝试性研究,本研究仍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1)现实经济是开放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开放的程度不断提高,开放经济使得来自国外的冲击也会对通货膨胀具有一定的影响。已有研究,如张成思(2012)以及Lambardo和Ravenna(2014)均发现经济开放程度(Openness)对家庭的消费行为以及通货膨胀具有显著性影响。 ,而本文是基于封闭经济建模。因此,一个可行的改进方向是,基于开放经济构建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结构动态因子模型,对部门冲击与整体冲击的效应进行分析。(2)本文在建模过程中未将劳动力市场动态考虑在内2002年以来,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问题日益显现,劳动力成本上升会引起供给冲击,进而推动物价的上涨。 ,因而,一个可能的扩展是,在本文模型中引入劳动力市场动态,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可以参考Imbs等(2007,2011)的研究。(3)本文的研究表明,部门冲击在推动部门通货膨胀的同时也推动了整体通货膨胀,那么,与之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当现实经济中出现了部门通货膨胀但并未产生整体通货膨胀时,货币当局(Monetary Authority)是否需要对部门通货膨胀做出反应呢?换言之,货币政策究竟应该对哪些类型的通货膨胀做出反应?本文并未对这一问题做出回答。因而,一个有价值的拓展的方向是,在本文模型中引入货币当局,并考察最优货币政策选择机制。
参考文献:
陈利锋.2014a.货币政策应该对劳动力市场做出反应吗?[J].浙江社会科学(2):15-24.
陈利锋.2014b.非完全风险共担、非自愿失业与失业的持续性[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74-81,113.
陈利锋.2014c.二元市场、信贷摩擦与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应对劳动力市场做出反应吗?[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83-95.
侯成琪,龚六堂.2013.食品价格、核心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目标[J].经济研究(11):27-42.
刘斌.2008.我国DSGE模型的开发及其在货币政策分析中的应用[J].金融研究(10):1-21.
王佳,王文周,张金水.2013.部门冲击与整体冲击的经济影响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1(5):15-22.
王佳,张金水.2011.外生冲击沿部门传导的作用机制和影响研究――基于中国7部门DSGE模型的数值模拟[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3):127-139.
王君斌,王文甫.2010.非完全竞争市场、技术冲击与中国劳动力就业――动态新凯恩斯主义视角[J].管理世界(1):23-43.
武康平,胡谍.2011.房地产价格在宏观经济中的加速器作用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19(1):29-35.
薛鹤翔.2010.中国产出的持续性――基于刚性价格与刚性工资模型的动态分析[J].经济学(季刊),9(4):1359-1384.
篇7
一、2011年宏观经济的具体表现
(一)物质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变慢
在过去的2011年中,中国的物质类经济复苏的步伐开始变慢,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由于2010年GDP发展变慢的影响;第二,由于外界环境和中国内部政策两方面影响,造成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减少了。同时国家内部市场的需求并没有起到抵消国际市场需求减少的作用,因此,两者相互比较,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速度比不上减少的速度,因此中国经济进入了疲软期。
(二)投资的风险开始增加,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在物质类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变慢的同时,中国的金融业同时出现了价格变化加剧、资源搭配不当、风险增加的局面。以及部分地方政府的投资政策出现了失误,导致地方政府出现了财政赤字的状况、部分监管机构缺乏有效的监管行为,以及民间私人集资行为的出现,这一切都在暗示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局面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三)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固有的特点
在经济发展速度变慢和经济扭曲程度加深的同时,中国经济的结构并没有按照预想的情况发生结构性的调整,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也没有出现明显改善的情况。这一切的事实都在表明,中国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所具有的惯性也在不断地进行强化。这样的后果,将使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转型的难度越来越大,同时也表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策的发展方向将主要着眼于民生问题和种种社会问题。
二、201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状以及展望
(一)风险不断增加的国际环境以及复苏中遇到的困难
在2012年的开春,传来了一系列的消息。欧洲债务危机开始爆发、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速度逐渐变慢、阿拉伯之春、华尔街散步……这些世界性的政治和经济骚乱使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自从2007年以来的这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这些事实说明,美国的所谓的次贷危机并没有真正离我们远去,世界经济发展的道路并不是像想象中那样一帆风顺的,是充满曲折的。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远远比我们原来想象的更加复杂。世界性经济的结构根源决定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体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的变化充满了周期性和种种不确定性。这一切,都决定了中国2012年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并且,为我们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找到了一个立足点。
(二)房地产经济市场的深层次调整
中国房地产市场在历经国家两年的大力调控之后,将在2012年迎来更大的更深度的调整。调整的方面将包括交易额、交易价格以及投资力度等多个方面。而且,房地产的投资,消费等资金链,将会对中国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发展的幅度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从目前所得到的房地产数据进行分析,虽然房地产在销售,储存,资金链,以及资产等指标上都出现了不断恶化的情况,但是房地产市场目前仍然处于僵持阶段。相信随着国家对房地产政策的不断调整,2012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上将会出现大规模的投资减少,价格下降,交易额度减少等状况。但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对政府的政策是高度依赖的,并且在实际上,人们对房地产潜在的需求仍旧非常大,因此,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不会发生崩溃性下降的情况,价格的变化幅度也不会超过百分之二十五。
(三)前低后扬的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参数
2012年,推测中国GDP的发展速度将出现“前低后高”的发展情况,外部国际环境的影响以及政府房地产政策的影响将导致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出现短暂的变化。但是,由于市场的不断稳定,以及中央政府政策的转变等诸多原因,将使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在之后的时间里出现显著反弹的局面。从资源供应的角度来看,农业的基础性设施建设速度和规模将会不断地加快,国家在支农项目上投入将会不断加大,因此供应资源将会显著地得到提升。
三、对宏观经济的总结与预测
2012年初期,宏观经济将继续延续2011年回落的态势,并且导致政府在宏观经济政策上进行大幅度转向。宏观经济将在之后的时间里出现彻底反弹的情况,从而使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成功避免第二次衰退的情况。估计2012年的GDP增长速度为8.5%左右,并且将呈现出不断变慢放缓的态势。因此,政府2012年的工作重点应当从控制通货膨胀转变到稳定增长上来。并且中国在2012年经济政策的核心,应当包含防范金融变化过大和资源分配不合理带来的风险。
篇8
关键词:金融市场;总需求;货币供给
一、引言
金融市场的完善有利于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资金时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生产要素,如果不存在金融市场,企业就不可能具有对资金的筹集和运用的权利,也就没有对生产要素的选择和运用的权利;同时,金融市场还可以加强企业的信用约束,增强企业的投资风险观念和事假价值观念,晚上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促进企业自主经营和字符盈亏。金融市场的晚上有利于市场机制的发挥出正常的功能,完整的市场机制是以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等客观规律为基础,通过供求变动、价格变动、资金融通以及利率的升降等要素的作用的综合而形成的一种综合的客观调节的过程。培育和完善金融市场,资金可以顺利流动,信贷即指才能发挥调节作用,利率对企业进行经济活动才能自发的形成调节作用,金融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金融市场发展和完善有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发育,金融市场是现代市场体系中最活跃、最有渗透力的因素。它是商品交易和生产要素交换的没接,是资金在部门间、地区间、经济单位件流动,因而也是打破封闭、分割、促进全国统一市场形成和发展的有力工具。
二、宏观经济学中金融市场的作用
金融市场将宏观经济的冲击和政府政策直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简单说的,金融市场主要聚敛功能、配置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的配置,财富的再分配和风险的再分配。调节功能包括直接和间接调整宏观经济和反映功能主要包括微观经济的运行,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企业的发展动态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金融市场主要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利率的变化影响人们为购买房产或汽车而筹资的能力。股票市场的震荡,决定了许多人养老金的价值。金融市场的收益率通过对投资水平和消费水平,也反馈到商品市场上。正因为你如此金融市场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紧密,宏观经济中金融市场的完善使经济的更好的发展,更好的服务人们,使得经济发展变得更加有效率。转移支付是指各级政府之间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的而活动,是一种用于补偿公共物品而提供的补偿支出。政府间的财政转移实质上是一种存在与政府间的财政补助,它是以各级政府之间所存在的财政能力差异的基础,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为主旨,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准仪或财政平衡制度。这种转移支付,实际上财政资金在各级政府间,特别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的一种再分配的形式。在上下级政府,同级政府之间普遍存在财政收入能力与其支出责任不对称的情况下,财政转移支付就成了确保各级地方政府都能正常履行其职能的一个必要条件。政府间的转移支付是矫正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过程中的行为扭曲现象,弥补政府间税收分割缺陷,实现政府间的横向均衡和纵向均衡的重要手段。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应遵循公平原则、效率原则和法制化原则。按转移支付的对象分类,可将其分为自上而下的纵向转移、横向转移、纵向转移和横向转移相结合的三种方式。按照是否带有附加条件及制定资金用途又可以将其分为一种对称性支付,而是一般性转移支付,即不要求地方政府拿出配套资金,也不规定资金的具体用途和大致投向,三是专向性转移支付,即规定所拨款项必须转款专用。
三、宏观经济中解释大萧条的原因
篇9
内容摘要: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家争论的焦点。本文借助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从数据的平稳性、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方面实证分析了我国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宏观税负提高会严重影响投资,并进而对实际GDP产生负的冲击。这一结论表明我国的税收政策实践与凯恩斯主义原理相符。
关键词:宏观税负 经济增长 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
自Sims提出向量自回归模型(VAR)以来,VAR模型被运用到许多领域,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VAR模型因其所需参数太多而限制其运用,因为只有所含变量较少的VAR模型才能通过OLS和极大似然估计从而得到满意的估计结果。而且,VAR模型只考虑了系统内所有变量的滞后值,却没有出现变量的当期值,而是隐藏在方程误差项的相关结构中,从而无法表达变量之间当期的相关关系。Blanchard和Quah(1989)提出的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不仅能够对参数空间施加约束条件从而减少所估计的参数,而且能在模型中同时反映所有变量的当期值和滞后值的作用与反馈作用。
在本文的研究中,一方面宏观税负是政府从国民经济总量中取得的比例,经济发展总水平决定了税收收入的总量,而经济结构中的产业结构又决定了不同的税制结构,并最终影响着一国的宏观税负水平。另一方面,正如上文所指出的,税收对经济发展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作用,而且这种相互作用不仅仅是当期的,更有长期的相互影响,而SVAR模型正好可以被用来研究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并且还可以使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这两个工具,对变量之间的传递效应进行数量分析。
宏观税负、政府支出和产出的三元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
(一)模型构建
正如在上文所提到的,在分析和评价宏观税负水平的时候,必须考虑政府支出的影响。因此本文构建包含小口径的宏观税负、政府支出和产出(GDP)的三元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即SVAR(2)模型):
(二)识别条件
对于k元p阶的SVAR模型,需要对结构式施加k(k-1)/2个限制条件才能识别出结构冲击。对于上述三元模型,由于有3个内生变量,因此需要施加3个约束条件。根据经济理论和我国经济运行的实际状况做出如下3个假设:
1.长期来看,政府支出的规模可能会受到财政收入数量的限制,税收收入会影响政府支出的决策,但是当期的宏观税负水平不依赖于同期的政府支出,即上述矩阵中b12=0;
2.政府支出会对当年及以后年度的产出产生影响,但是国家预算约束着政府支出,而且当年的产出(实际GDP)不会影响同期的政府支出,即上述矩阵中b23=0;
3.税收收入来源于经济总量,实际GDP会影响当年的税收收入,本文通过回归模型得出1980-2007年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平均线性关系系数为0.0767,即b13=0.0767。
(三)数据的平稳性和协整检验
本模型采用中国统计年鉴1980-2008年的年度数据,tbt,gt和yt分别是剔除价格因素宏观税负、剔除价格因素且取对数的政府支出和实际产出GDP序列。本文采用ADF(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和PP(Phillips-Perron Test)方法对各序列及其一阶差分序列分别做平稳性检验(见表1)。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宏观税负、政府支出和GDP序列均是一阶差分平稳。
因为模型中所包含的三个变量均为非平稳序列,所以需要使用Johansen协整检验来验证是否存在协整关系。根据AIC(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和SC(Schwarz Criterion)信息准则,可以确定本VAR模型的滞后阶数为2。但因为协整检验是对无约束VAR模型施加一个向量协整约束,因此在协整检验中的滞后阶数应等于无约束VAR模型最优滞后阶数减1,即在协整检验中滞后阶数为1。从协整检验的结果来看,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无论是特征根迹检验还是最大特征值检验,都存在一个协整方程,表明模型中各内生变量之间具有协整关系(见表2),即所选的宏观税负、政府支出和实际产出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还要考虑模型是否稳定,因为模型不稳定会导致脉冲响应函数的标准误差非有效。而根据AR根图表,此处被估计的VAR模型所有根的模小于1且位于单位圆内,因此模型是稳定的。
(四)脉冲响应函数
由于VAR是一种基于实际数据而非经济理论的模型,它无需对变量作任何先验性约束,因此在分析VAR模型的时候,常常不分析一个变量变化将给另外的变量带来什么影响,而分析当一个误差项发生变化,换句话说是模型受到某种冲击时,对其他变量或整个系统的动态影响。因此,VAR模型分析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研究脉冲响应函数。在SVAR模型中,第i个经济变量的冲击不仅直接影响这个变量本身,而且还会通过模型中的滞后结构传给其他所有的内生变量。而且因为VAR模型的残差项是SVAR残差的线性组合,所以使用SVAR模型来研究脉冲响应函数将更准确,它得到的是一个仅受单独冲击产生的响应,而非复合性冲击。
实际产出对宏观税负的脉冲响应见图1,实际产出对政府支出的脉冲响应见图2。图1和图2中的实线分别显示了宏观税负的结构冲击、政府支出的结构冲击所引起的实际产出的脉冲响应,虚线表示正负两倍标准差偏离带。图中横坐标表示冲击发生后的时间间隔(年度),纵坐标表示实际产出对宏观税负和政府支出冲击的反应程度(百分数)。
从图1可以看到,宏观税负提高一个百分点,立即带来了实际产出的剧烈下降,但在第2期得到减缓。在随后的中长期里,这种负效应虽然有小幅波动,但是趋于稳定地缩小。直到第10期,来自宏观税负的结构冲击对实际产出的反向影响依然在持续。
从图2可以看到,来自政府支出的外生冲击则会给实际产出带来正效应,而且这种正效应比较稳定和具有长期显著有效性。因为模型中的政府支出和实际GDP均取对数,所以系数代表了弹性,即给政府支出增长率一个百分点的冲击,在第1期即使得实际GDP增长率提高0.055%。其后这种正效应将保持平稳,在第10年仍然有效。
根据上述对我国数据的分析,由宏观税负带来的冲击会对实际GDP产生负的影响,而来自政府支出的冲击则会提高实际GDP的增长率,这个结论与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理论和各国实践相符。而且从上述两图可以清楚地看到,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两种宏观政策,降低宏观税负相对较为温和,而增加政府支出的效果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
宏观税负、政府支出与投资、消费、进口和出口的模型
上面的三元SVAR(2)主要研究了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提高宏观税负对实际产出的负效应会在滞后第1期表现最为明显,随后这种影响会逐渐减弱。从需求的角度看,税收政策通过影响投资、消费和进出口从而影响实际产出。因此,本文将建立四个SVAR模型,分别研究如果对宏观税负施加一个冲击,会对投资、消费、进口和出口带来怎样的影响。为了研究上述四种增长因素对宏观税负冲击的反应,仍然使用脉冲响应函数,得到SVAR模型的脉冲响应轨迹图(见图3、图4、图5、图6)。
从图中可以看出,投资、消费、进口和出口等4个变量对宏观税负结构冲击的响应在期初都是反向的,即提高宏观税负会带来投资、消费、进口和出口的显著下降。其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投资的下降会持续并且加剧,在第7期达到最大降幅;而消费、进口和出口虽然对宏观税负的刺激比较敏感,但下降趋势会在第2期前后得到遏制,甚至扭转,更重要的是在第4期或第5期,来自宏观税负的冲击对这些变量的影响效果将会急剧减弱直至消失。这表明,宏观税负的结构冲击对经济增长的反向影响,尤其是中长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投资而发生的。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构建三元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1980-2008年我国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结论有:宏观税负带来的冲击会对实际GDP产生负的影响,而来自政府支出的冲击则会提高实际GDP的增长率;与政府支出相比,宏观税负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而且随时间推移在锐减;进一步将总需求分解为投资、消费、进口和出口四个要素发现,宏观税负的结构冲击对经济增长的反向影响,尤其是中长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投资而发生的。显然,本文对于我国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结论是符合凯恩斯主义政策原理的。基于上述结论,笔者认为未来我国的税收政策应该继续按照凯恩斯主义逆周期调节的原则,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相机选择增加或者降低宏观税负。
参考文献:
1.Blanchard,O.J.and Quah,D.TheDynamic Effects ofAggregateDemandand Supply Disturbance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9,79
篇10
关键词:集团资金管理;发展动态;宏观环境分析
一、集团资金管理的发展动态
企业最重要的是生产经营管理,而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量,即企业经营过程的增值效应带动了企业自身的发展。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计划经济,资金由国家拨付,盈利上缴国库,因此没有充分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当然不需要重点考虑资金链管理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开始逐步进入市场经济阶段,我国的企业也迅速成为市场中的参与者和竞争者。
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企业在不断地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逐渐考虑到如何有效利用企业的内部管理来确保企业所产生的“价值”的保值和增值以及如何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类成本降到更低。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国内企业开始考虑寻求新的路径来进行精细化管理,而集团公司资金管理也是在这个背景下逐步进入集团管理的重点考虑范畴的。
到目前为止,国内集团公司资金管理发展存在的阻碍最主要的是金融市场发展不够完善,投融资手段缺乏,衍生金融工具少。市场上更多的是投机操作,主要在从事债券或股票买卖。虽然从安全性考虑,不少集团已经进行了资金集中管理,但资金利用效率并不高或者说理财的增值效应并不是非常明显。当然中国金融市场毕竟不像国外金融市场那么发达,它们可选择的短期投资产品丰富便利,资金利用的效率自然较高,实行资金集中管理的意义自然也就很明了;
对银行而言,它们对资金管理的关注视角更多的是现金管理。银行提供的现金管理服务是国际银行界一项比较成熟的金融服务业务,它将银行账户管理、投融资管理、流动性管理和风险管理等一系列金融服务进行组合,从而形成多功能、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以满足集团型客户的需求。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演化为全球的经济危机,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发展,影响到了我国实体经济。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经济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例如经济增长开始放缓,市场需求减少,产品滞销,出口量减少,金融公司也开始借贷。金融危机使一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威胁,使许多企业的营运资金出现断裂现象而不得不面临濒临破产的危险境地。这些企业资金链断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银行的收贷、企业过往业务的迅速扩展(特别是多元化)、资产负债率过高等。资金是企业运营的血液,是财务管理的集中表现,因此资金管理的好坏不仅是衡量一个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且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并有可能还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加深,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投资者信心不足,如何加强集团公司资金管理必然是许多集团公司发展中面临的—个重大难题。所以,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应该切实把“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经营思路落到实处,以实现资金筹措、使用和分配的平衡。
二、宏观环境分析
集团公司的资金管理是随着集团公司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的发展而不断深入和拓宽的。传统的企业资金管理仅仅局限于纯粹从会计的角度考虑或者说就资金论资金,因而集团公司的资金管理的作用从理论上来看显得相当有限。另外中国的集团公司无论国有还是私营,往往是成员企业(习惯上将集团下属企业称为成员企业)成立在先而集团成立在后,因此集团总部对成员企业的管理能力亟待加强。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核心,更应该是集团管理的重点,因此通过加强资金管理来提高管理能力成为众多集团公司的共同选择。为何要加强集团对成员企业的管理呢?从资金管理的角度而言,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理解:
1.传统财务会计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在集团管理中推行到一定程度后往往会遇到许多障碍而无法彻底实现对经营活动事前和事中的控制。
2.参与国际竞争的集团公司日益增多,且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它们迫切需要加强对重要资源的统筹管理能力,例如资金。根据2012年集团公司统计年报显示,年度销售额在5亿元人民币以上的集团已近300家,集团内部交易增多、集团内部资金沉淀增多、与银行关系日益复杂是普遍现象,容易造成资金使用过程中的浪费和效率不高。
3.集团公司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也与过去大不相同,从而对中国集团公司资金管理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例如在集团公司的规模壮大过程中,集团公司在不断拓展业务的同时,整合各类资源的工作显得特别重要,尤其是财务资源的整合。
4.从组织管理角度来看,资金管理也是集团公司各职能部门协调与配合的“中坚环节”,即一方面,集团公司是一台永不中断运转的机器,需要各部门相互协调与配合,特别需要与资金管理部门紧密协调与配合才能保障资金链稳定和安全,否则,缺乏稳定和高效的资金链管理将容易导致资金周转效率降低,从而直接影响集团公司的利润,甚至将影响集团公司的存亡。因而资金管理对于集团公司管理、控制、协调各职能部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通过资金管理可以有效防范集团公司在业务决策中产生的财务风险,包括集团公司的投融资活动、资金调度、过高的财务杠杆风险等。
三、结论
综上所述,资金就像集团公司的血液一样渗透于集团公司的各个工作环节。只有保障资金充足、流转顺畅,才有可能实现集团公司发展壮大的愿望和保证集团公司各项既定战略的落地执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