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法范文
时间:2023-03-20 11:00: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音乐教学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音乐活动是一种有声音、有情趣的艺术活动。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按照自己观察和思考事物的特殊方式认识音乐、理解音乐,通过亲身探索获得知识是极其重要的。
所谓愉快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始终在轻松愉快、欢乐活泼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正如莎士比亚所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课堂上学生能否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老师讲,能否乐意接受新知识,并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自觉地用脑、用耳、动嘴、动手去完成老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关键在于老师的教学活动能否真正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愉快的心情是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一套系统的音乐教学法,切实提高了其国民的总体音乐素养。我国引进并采用了国外的一些教学法,使得我们的学生在音乐教育方面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是一直没有形成一种真正体现本国特色的音乐教学法,也未真正与我国的实际和特色相结合,形成一整套科学的教学法体系。因此,笔者认为现阶段迫切需要我们这些音乐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从事基础音乐教育的教师共同努力来实现新的突破。我们所需要的并不是与国外的音乐教学法背道而驰、截然不同的另类教学法,而是更应像社会经济、科技发展一样与世界接轨,全面引进国外成熟的教学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找出更适合我们中国人、中国学生的音乐教学法。在这种教学氛围方法的熏陶和教育下,国人的整体音乐素养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愉快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体系能否担当起这个重任,扮演好这一重要角色呢?笔者觉得很有可能,原因在于愉快音乐教学法总的思路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发展的大趋势。但是愉快音乐教学法目前还不够完善,有待我们进一步总结、归纳、探讨和充实。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得出的一些经验,与同行共同探讨和学习。
一、鼓励学生参与。享受成功喜悦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育氛围,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师生互动中寻找快乐。不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的学生,是不可能获得审美愉悦的体验。音乐中的情感体悟在很大程度上是个“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艺术活动,只由教师口头传授,而没有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所以我们应该尽量把音乐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包括音乐欣赏活动、音乐表现活动、音乐创作活动等,同时将有关的音乐知识糅合到音乐活动中,使之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所要求掌握的知识。例如在进行读谱能力训练时,我们可以以游戏的形式,在地上画上五线谱,让学生在线与间之间走动,请学生说出所在线与间的音如何唱,学生在游戏时便很开心地接受并学会了如何读谱。在试唱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音阶填空法、音程代替法、乐句接龙法等方法学习,这样,就可以变视唱学习中的枯燥为轻松。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应该是充当策划人和欣赏者的角色而不是裁判员或评委。很多学生能够做到的事情,教师一定要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让他们在失败中总结教训,在成功中享受喜悦。
二、注重审美体验,紧扣音乐核心
音乐教育应该淡化教育活动中那种直白无趣的知识传递过程,代之以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罗丹说:“艺术就是情感。”音乐美,即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音乐基础教育的核心在审美。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音乐就必须以情感人,以美育人。而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音乐教师受传统教学体系的影响动辄就是机械操练,枯燥无味,无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最后导致厌学在所难免。所以教师的备课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求选择立意美、情景美、音韵美、曲调美、配器美、伴奏美的歌曲或乐曲进行教学。美的音乐就像磁石紧紧吸住铁屑般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心,让其感受到审美的愉悦。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地融入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中,形成强烈而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学生必然也会受到同化而主动去体验审美。现在的学生多数偏爱流行音乐,事实上流行音乐中也不乏立意鲜明、很有水准的作品,例如《同一首歌》、《美丽的神话》、《年轻的战场》、《常回家看看》等。教师可适当挑选一些流行音乐中的精品带入课堂并引导学生如何去分析、欣赏和学唱这些歌曲,学生也会欣然接受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学习过程中也就表现得格外用功,课堂气氛自然变得融洽而和谐。当然,这并不意味就要迎合学生口味,那些立意差、品位低的歌曲应坚决不带入课堂教学中。
三、摆脱教学程式,不搞形式主义
过去的音乐教学因为存在太多的教学程式,故而就像裹了脚的女人,走起路来特别费劲。比如,学生必须按照那种桌凳横竖对齐的座位坐;音乐课要么一唱到底,要么一听到底,要么一讲到底;歌曲教学惯用三部曲,一视谱二颂词三唱歌;诸如此类屡见不鲜。试着反思一下,如果坐在下面听课的是我们自己,在这种日复一日单调的音乐课上,我们又能保持几分兴趣呢?愉快教学法要求我们摆脱这些程式,打破这些成规。座位不必拘泥于矩形、圆形、椭圆形等形式,而应该是服从于音乐活动。音乐活动需要什么样的座位,我们就把它整理成什么样的形式,甚至可以把凳子撤了席地而坐。音乐课完全可以像做游戏,把我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巧妙地穿插到游戏活动中。例如在欣赏《拉德兹基进行曲》课上,笔者先给学生听该乐曲多次出现的主题,让他们联想这个节奏和平时的什么动作的节奏比较吻合。同学们达成共识后,紧接着跟着音乐的节奏走起来,并用动作、表情来配合乐曲进行,学生的动作五花八门、情态各异,有的边走边拍手、有的模仿背着小军鼓的样子边走边击。之后笔者问他们什么是进行曲,他们的回答几乎异口同声:和行走节奏吻合的乐曲。问他们这首曲子有什么特点,他们给出的答案也比较准确。
篇2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法;创新
在小学教学内容中,音乐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一门听觉艺术,它借助听觉唤起学生内心思考和灵魂体验,通过很多教学手段,如,打击乐器、肢体律动、戏剧表演等外化为情感表达,以此促进学生有所感、有所现,使他们的身心得以平衡发展。
一、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一)音乐教学方法的概念内涵
不同的老师对“音乐教学方法”有各自的理解和解释,但对教学方法的实施意义有着一致性:首先教学方法不能脱离学生,依据“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理念来设计教学;其次,教学方法的支撑和融会贯通的作用,它流动在音乐课程的各个环节,既能服务于教学目标,横向明确目标的方向,又能在纵向丰富教学知识内容。可以说,好的教学方法是课程设置成熟化、人性化、灵活化的关键所在。
“在新课标中,小学生音乐的学习被分为两个阶段,一年级到二年级为低龄阶段,三年级到六年级为高龄阶段,他们在年龄上的差距导致了其在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上的不同,因此,结合不同阶段小学生在生理上的音乐反应能力和心理的接受程度,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中应该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并且,音乐的教学活动必须生动。音乐课不是一门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程,也不是借用音乐直接进行思想道德、纪律教育的严肃课程,而是依据音乐本质,建立一种活泼的、多元的、开放的、动态的音乐教学形式,来体现科学的音乐精神。所以,教学方法也要依据教学对象一般的生理心理变化、教学内容的不同而变化。音乐课上也应当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起来,尽情体现音乐的美、抒发自己的感受。
(二)音乐教学方法分类
国内小学的音乐教学方法有很多种,主要为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和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四种。体验性包括“欣赏法”“演示法”等,实践性包括“练习法”“律动教学法”“创作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语言性包括“讲授法”“讨论法”等;探究性主要是以探究、发现为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完成学习、获取经验的一种方法。小学音乐课要有效运用教学方法,抓住关键、把握规律、变“静”为“动”,要结合教师的个人特点灵活展开。
二、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影响音乐教学法的因素
首先,课改是音乐教学法改变和发展的直接推动力。课改后,音乐课要求变学生为课堂主体,改变以往教师为主、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要求音乐课程的设置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其次,2010年国家公布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对于教育的公平和质量提出重要指示。质量问题就是指小学课程能否有完好的质量,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音乐是实践的、直接的学科,学生要从活动中获得审美体验,但是单纯地让学生听,让学生做,是无法让他们完全理解音乐美的,因此,音乐教学法的选择需要技巧,更有一定的难度。一种教学方法不能贯穿一堂课,更不能完成整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如何选择教学方法,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哪种教学方法并没有一个万能法则,只有靠教师经验的积累来掌握。”教师是教法实施的关键因素。教师在课堂中要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来面对全体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音乐,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二)音乐教学法的创新体现
20世纪以来,各国的音乐教育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优秀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引入中国,对各种优秀教学方法的借鉴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音乐教育,至今,还有深刻、广泛的影响。
1.对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借鉴
奥尔夫教学法是由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本人创立的教育体系,本质是“原本性音乐教育”。它是一种综合的音乐教育,将音乐、语言、动作和舞蹈结合在一起进行音乐教学,通过音乐培养一个感性理性平衡发展的人。就如奥尔夫本人所言,“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对于一切,我最终关注的不是音乐的,而是精神的探讨。”该教学法参与性强,要求学生在唱、奏、动的过程中感知音乐的乐句、结构、情绪、要素、风格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符合小学生爱动的生理特征和“做中学”的认知方式,让小学生能够以一种有效的、有趣的手段参与到音乐的感知、体验和表现中来,体现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并让学生在即兴表演过程中激发创造力,从中体验音乐的乐趣。奥尔夫教学法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教学法之一,目前,被我国小学音乐教师广泛借鉴。
2.对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的借鉴
至今仍被一线教师不断运用的瑞士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是依据学生“爱动”“易动”的天性,让他们在本能的基础上进行的音乐教学。“体态律动”是通过学生的肢体动作进行的音乐教学,内容包括“节奏教学”“视唱练耳”和“即兴”。该教学法不仅丰富教师的课堂手段,重要的是将音乐与学生自身结合,让学生在教师有意义的引导下“体验音乐”“理解音乐”。学生的体态动作和音乐有着紧密关联,通过动作可感知音乐的乐句、节奏、结构、情绪、风格、要素等,这一切来源于人的本身。
3.对柯达伊“集体歌唱”教学的借鉴
匈牙利的柯达伊教学法是以集体歌唱为主的全民教育,而音乐的歌唱教学是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是以首调唱名法作为主要教学方法。借用柯达伊的重要手势――科尔文手势,即用不同的手部动作在垂直空间上做高低变化,由低到高依次表示七个基本音级“Do、Re、Mi、Fa、Sol、La、Si”和首调唱名法,可便于学生熟悉音级关系、建立音高概念,通过视听结合,让学生直观感受音高变化和音程关系。
上述三种有影响力的教学法,需要结合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对象特点灵活运用。教师的融会贯通不仅丰富了教学方法,还促进我国小学音乐教学法的不断创新和长足发展。
总之,小学音乐的教学方法比较丰富,选择好的教学方法可让学生在放松的音乐课堂中轻松地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带领学生发现音乐的美和真谛。同时,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对国外教学方法的借鉴,让我们更清楚音乐教育的目的。它不是为音乐而音乐,而是通过音乐培养和完善一个完整的人、有独立人格的人、有创新意识的人,这是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所以,好的教学方法就好比通向终极目标的桥梁,通过它,可让学生沉浸在良好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中,不断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最终达到教育的本质。
参考文献:
[1]郁文武,谢家辛.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篇3
【关键词】愉快 音乐教学 学生 参与
所谓愉快音乐教学法,其实就是教师通过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始终在轻松愉快、欢乐活泼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课堂上学生能不能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老师讲授,能否乐意地去接受新的知识,并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自觉地用脑、用耳、动嘴、动手去完成老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关键在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愉快的心情是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国外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一套系统的音乐教学法,切实提高了他们国家人民的总体音乐素养。我国虽然近年来在音乐教育方面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是并没有一种真正具有本国特色的音乐教学法。因此就迫切需要我们这些音乐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从事基础音乐教育的教师共同努力来实现新的突破。那么,愉快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体系能否担当起这个历史重任,扮演这个重要角色呢?我个人觉得是完全可以的。因为愉快音乐教学法总的思路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发展的大趋势。但是愉快音乐教学法目前还不够完善,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总结、归纳、探讨、充实。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一些得出的粗浅的经验,仅供同行参阅。
一、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参与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育氛围,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师生互动中寻找快乐。不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的学生,是不可能获得审美愉悦的体验的。音乐在很大程度上是个“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东西,只由教师口头传授,而没有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哪怕是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技巧,学生也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所以我们应该尽量把音乐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包括音乐欣赏活动、音乐表现活动、音乐创作活动等,同时将有关的音乐知识糅合到音乐活动中,让学生顺带学习。譬如,在进行读谱能力训练时,我们可以采用音阶填空法、音程代替法、乐句接龙法等,这样就可以变视唱学习的枯燥为轻松。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应该是充当策划人和欣赏者的角色而不是裁判员或评委,很多学生能够做到的事情,教师一定要放手让他们自己干,让他们在失败中总结教训,在成功种享受喜悦。
二、注重审美体验,紧扣音乐核心
音乐教育应该淡化教育活动中那种裸的知识传递过程,代之以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情感。”音乐美,即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音乐基础教育的核心在审美。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音乐就必须:以情感人,以美育人。而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音乐教师受传统教学体系的影响动辄就是进行食谱训练、节奏训练、听觉训练等等,这种机械操练枯燥无味,学生缺乏审美体验,最后导致厌学在所难免。所以教师的备课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求选择立意美、情景美、音韵美、曲调美、配器美、伴奏美的歌曲或乐曲进行教学。美的音乐就像磁石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心,让其感受到审美的愉悦。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材的什么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地融入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中,形成强烈而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学生必然也会受到同化而主动去体验审美。现在的学生多数偏爱流行音乐,事实上流行音乐中也不乏立意鲜明、很有水准的作品,例如《同一首歌》《青花》《天路》等。这类歌曲我从来就没有禁止过,相反我还鼓励学生来学唱,甚至用这些歌曲来取代教材中有些比较陈旧师生认为缺乏美感的歌曲,让其登堂入室成为某学段的必唱歌曲。学生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学习过程中也就表现出格外的卖力,课堂气氛自然变得融洽而和谐。但这也不意味就要迎合学生口味,发现那些立意差、品位低的歌曲应该属于一票否决的范畴。
三、音乐教学要深化德育和美育教育
音乐是一门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乐理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如在唱歌教学中,电教媒体能够生动直观地表现歌曲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活动场景……具有丰富的美育因素,对深化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和美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多种功能。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的第七首──《保卫黄河》,通过放映演唱录像,使学生从形象色彩、音乐旋律等视觉和听觉方面,身临其境地、强烈地感受到了磅礴的气势美和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美,从心灵深处接受了美的教育,美的熏陶,进而热爱美、追求美,就会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并为这种美好的生活和未来而奋斗。
篇4
关键词:小学;音乐游戏;教学法;必要性;对策
小学音乐游戏教学法的运用,对促进小学音乐教学效率的提升,对推进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都是非常有益的,因此,开展对小学音乐游戏教学法的研究是本文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小学音乐游戏教学法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1.音乐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游戏教学法应用的必要性
音乐学科究其本质是一门艺术审美的学科,这一学科自身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内涵,音乐教学的内容具有极强的表现力,音乐学科本身就是一门感染性极强的学科。这样的学科在教学实施中运用游戏教学法是非常适宜的选择,通过丰富的游戏活动,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加音乐教学的审美情趣,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以此促进音乐教学审美魅力的彰显,推动音乐教学效率的稳步提升。
2.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正是喜欢游戏、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年龄,这一阶段的学生,如果长期地被动地接受教师通过灌输方式传授的知识,一定会对其心理产生压力,由此我们要看到在小学音乐课中运用音乐游戏教学法对缓解小学生由于学业压力带来的紧张情绪是非常有益的。除此之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的方法,对促进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也是非常必要的。
二、小学音乐游戏教学法的应用对策
1.以趣味化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是音乐课堂的主宰,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多的是围绕着教师的教学活动而实施的,如果将音乐课堂比作是一部正在上演的戏剧,那么音乐教师就是这部大戏的主要角色,学生充其量也只能算是这部课堂大戏的配角,教师在教学中处在绝对的支配地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传统音乐课堂上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长此以往,对音乐学习失去了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受到了严重压抑的同时,学习的热情也变得日渐低落,教学缺乏应有的实效。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入趣味化的游戏展开教学,则会很好地解决上述的问题,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成人不同,他们对事情的兴趣更多的是看事物本身是否有趣,是否能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将游戏教学引入小学音乐教学中,能够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学习活动的热情。例如,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让学生做一些有趣的游戏,如,敲击不同水量的瓶子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以红灯停、绿灯行的等一等的游戏引入,让音乐教学活动充满情趣,通过这些趣味化游戏活动的引入学生对音乐教学会更加愿意参与,教学的效率也会因此明显地提升。
2.以活动性游戏教学促进音乐教学的有效实施
活动性游戏就是指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游戏,学生在这样的游戏活动的开展中要尽量地扮演不同的身份,以多样化的角色参与到游戏活动中,以活动性的游戏参与促进音乐教学的有效开展。例如,教师在教学《在农场里》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小动物的角色,有的学生可以扮演小牛,有的学生可以扮演小猪,还有的学生可以扮演小鸭等等,不仅于此,在学生扮演不同小动物的角色的同时,还要跟随着该首歌曲进行相应的演唱,有的以小猪的腔调演唱,有的以小鸭子的腔调演唱,还有的以小牛的腔调在演唱,让学生通过表演与演唱尽情地展示,在欢快的游戏活动中,不仅学习了音乐知识,还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效率。
3.以竞争性游戏教学加深学生对音乐内容的理解
竞争性心理是小学生的又一心理特点,在音乐游戏活动的引入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适时地引入竞争性的游戏,可以有效地激发小学生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竞争性游戏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前所未有的学习斗志,尤其是对一些原本对于音乐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当让他们参与竞争性游戏活动时,情况就大不相同,这些学生音乐学习的热情会被很快的点燃,原本在平常音乐教学中觉得很难理解的内容通过竞争游戏的引入,变得理解起来也轻松了很多,这样的教学极大地促进了音乐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例如,教师在讲《沂蒙山小调》这一课时,教师先不急于将歌曲的名字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先听这首歌曲,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猜歌名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给这一歌曲命名,看谁给歌曲所起的名字最恰当,这样的竞争游戏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对促进学生对该首歌曲的理解是非常有效的。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音乐游戏教学法对促进小学音乐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学法的运用依然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因此,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法的探究是非常必要的。
篇5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21世纪20年代初,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基本思想体系逐渐形成,其教学核心是重视练习节奏、旋律、基本的形体动作,通过游戏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掌握音乐学习方法。其教学的基本原则中首要原则为一切从儿童出发;其次是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积极主动地进行音乐学习;最后是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培养。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影响
(一)有利于实现“以学生为本”的要求
小学音乐教学中采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音乐小游戏中轻松愉悦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最终可强化学生对音乐的实践,从而实现提高小学生音乐创造力的目的。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无限的,尤其是他们对艺术的创造,往往更加让人出人意料。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鼓励学生积极的进行音乐创作。或者教师可以将音乐与舞蹈、语言、动作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利用三角铁、串铃、铃鼓等奥尔夫乐器,来引导学生跟着音乐跳舞,并且随着音乐而做出本能的动作,这些方法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有利于提升音乐教师的素养
篇6
关键词:现代音乐教学法;钢琴教学;教学现状;运用策略
所谓现代音乐教学法,主要指的是素质教育教学背景下,几种常用的、效率较高的教学方法。在钢琴教学中,运用现代音乐教学法,有助于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一些不足,达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促进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对此,钢琴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过程,应该重视对现代音乐教学法的运用。
一、现代音乐教学法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意义
从现代钢琴教学状况来看,常见的几种教学方式主要包括:体验性教学法、实践性教学法、探究性教学法、语言性教学法等等。钢琴授课教师在将这种方法运用于课堂中之后,能够改善传统钢琴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形式、轻实效等问题,意义重大。首先,现代音乐教学法注重以学生实际感受音乐为主,将之运用于钢琴课堂,突破了传统以赏析、理论鉴赏为主的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从而为打造高效的钢琴课堂,奠定良好基础。其次,现代音乐教学法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之运用于钢琴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以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这种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的课堂限制,符合素质教育教学目标。
二、现代音乐教学法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体验性教学法的运用
体验性教学法作为现代音乐教学法的一种,其强调通过欣赏、演示、参观等方式,给学生提供亲身体验的机会,使得学生能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提升审美情感。在钢琴教学中运用体验性教学法,要求教师把握技巧,使得这种方法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例如,在进行“音阶”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带来学生欣赏钢琴曲目《贝多芬G小调小奏鸣曲》,以初步培养学生对钢琴的兴趣,激发求知欲;然后借助多媒体或者其他工具进行实际的知识点演示,促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以强化学习效果;最后,再带领学生欣赏一遍所要学习的曲目,逐步引入课本教学内容。这种循序渐进、层次有别、方法得到的教学,使得学生不仅学得轻松,而且学得有效,如此才真正显示出了现代音乐教学法的精髓。
(二)实践性教学法的运用
同为现代音乐教学法中的常用方法,实践性教学法的作用也不言而喻。这种教学方式主要强调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得学生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过程,能够逐渐形成音乐表现能力,提升音乐技能。将实践性教学法运用于钢琴教学中,要求教师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例如,在学习“指法”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对学生讲解一些钢琴指法基本理论知识,然后要求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程度的指法知识以及指法技巧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主创作,编排出一些简单的钢琴曲目,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演奏。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创曲目比赛,使得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强化自己的能力。
(三)探究性教学法的运用
探究性教学法注重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钢琴教学中,运用探究性教学法,要求教师根据教学与学生实际,组织一些有意义、有针对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时间与空间,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散,为他们学好知识提供帮助。例如,在学习“音色”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具体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形式展开,要求学生互帮互助,共同学习与进步。而教师在这期间,则需要充当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使得他们能够找到正确的探究学习方向,同时强化探究学习效果。
(四)语言性教学法的运用
语言性教学法强调通过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等。在钢琴教学中,运用语言性教学法,要求教师自身需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良好的音乐素养。例如,在学习“力度控制”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先通过口头讲述的方式,向学生详细介绍这方面的内容,然后可以与学生展开讨论,或者鼓励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讨论,最后再对学生进行练习指导。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谈话方式,或者借助问答形式展开教学,即:在教学过程,教师通过口头语言问答的形式展开教学,借助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使得课堂氛围轻松、活跃,让学生在思考问题以及回答教师提问过程,不断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同时培养对钢琴知识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钢琴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对体验性教学法、实践性教学法、探究性教学法以及语言性教学法等这些现代音乐教学法的运用,以改善传统钢琴教学状况,弥补传统钢琴教学中的一些不足之处,使得课堂氛围得到改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和自主学习思维的发挥,从而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进而推动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作者:韩志超 单位: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苏日娜.关于对蒙古族音乐教材及课程设置的思考——借鉴柯达伊音乐教学法[J].音乐创作,2016,11.
篇7
【关键词】小学音乐;柯达伊;唱歌教学
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柯达伊认为,音乐与其他教育一样重要,音乐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要教孩子怎样听音乐,听懂音乐,还要教他们如何区分好与坏的音乐。柯达伊在其教育体系中还重点提出:“歌唱是音乐教育的主要途径。”无论孩子什么时候开始学音乐,都必须要让他们先从唱歌开始学,唱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柯达伊还认为:“一个更深入的音乐文化只能在歌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音乐之根在于歌唱。”我国小学音乐新课标也要求把唱歌教学作为表现音乐的重要内容,它是音乐教学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最有效的手段。富有表情的歌唱形象鲜明、内容丰富、旋律优美的歌曲最能感染教育少年儿童。把柯达伊教学法运用在我们的唱歌教学中,能帮助我们有效的进行唱歌教学。因此,掌握柯达伊教学法中的唱歌教学策略便尤为重要。
一、字母谱在唱歌教学中的策略
在识谱教学中,无论是先识谱再唱歌,还是先唱歌再识谱,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知识技能,也是一个难点。通常老师们都是先教唱名,再通过反复的练习达到对唱名的熟练。柯达伊的字母谱用唱名的第一个字母表示每个音级,既简化乐谱,又使学生容易掌握,便于记忆。例如:在教唱二年级歌曲《郊游》时,为了让学生学习5(sol)这个音,在出示歌谱时,把所有的“5”改成“s”,让学生在唱谱时强化5音的记忆。通过一首歌曲,学生就把5(sol)牢牢的印在脑海里了。字母谱在小学低年级运用的范围比较广,在画旋律线时,各个音级也可以用这种方法,简单易记。把用到的音级都用字母谱标记出来,让学生更加形象地了解旋律线的音高关系。在合唱教学中,字母谱的运用更加广泛,它可以快速的让学生掌握各声部的旋律音高,特别在和声练习时运用较多。在进行和声练习时,运用柯尔文手势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音高概念,并有意根据手势调节音高。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边唱已熟悉的歌曲,边指着字母谱,使曲调音高和音级唱名相结合。为了培养学生的和声聆听能力,在演唱一个声部的同时,让学生看着字母谱聆听另一个声部音高。
二、柯尔文手势在唱歌教学中的策略
音乐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准确歌唱柯尔文手势有着很强的优势,这种优势特别体现在合唱教学中。2011版的音乐课程标准把合唱教学放在了比较重要的位置,并且希望通过合唱教学解决学生的一些问题,特别是音准问题。柯尔文手势利用其视觉辅助手段使抽象的音高关系具有了直观形象的意义,同时也是一种身体语言的形式。手势的使用有一个相对高度的范围,学生根据这个相对高度更能形成内心音高概念。教师在训练二声部音准时,用两手的手势表示不同声部音高的结合,学生在练习时可调整音准。例如:歌曲《春雨蒙蒙地下》模仿雨声处(高声部是6666;低声部是4444)这个大三度音程教师在利用柯尔文手势进行音准的引导时,学生可以形象的根据老师手势位置调整音准,它比用钢琴校音更有效。
三、节奏读法在唱歌教学中的策略。
柯达伊认为,感知节奏是人的本能。节奏是旋律的骨架,音乐中节奏具有重要的表现意义。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节奏分离出来,配合身体律动进行练习,再把熟练的节奏配上旋律音高,循序渐进的进行学习。柯达伊的节奏读法使节奏时值“符号化”,四分音符读作ta;八分音符读作ti;二分音符读作ta-a;十六分音符读作ti ri ti ri等。在唱歌教学中经常会以节奏练习导入。例如在学唱《嘀哩嘀哩》之前,教师把XXXXX | XX X | XXXXX | X ― | 的节奏作为导入让学生练习就可以使用节奏读法,让枯燥的节奏练习变得生动有趣。节奏训练不是孤立的,它是与旋律进行结合在一起。如拍手打出节奏型给自己的演唱伴奏,或者是一部分学生呈现节奏,一部分学生唱歌。在学唱歌曲时,如出现较难的节奏可以利用节奏卡片做带有游戏性质的练习,也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减轻小学生对困难节奏的排斥心理,使唱歌教学活动水到渠成。
随着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柯达伊教学法已逐步渗透到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它不但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还运用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法代替了枯燥的音乐教授式的教学。它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能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起到很好的引导和启发作用。在小学唱歌教学中,柯达伊教学法给我们许多思考与反思,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喜欢音乐、喜欢歌唱、喜欢我们的音乐课堂。我们要引进更多的音乐教学法,让这些先进的教学法为我们所用,成为音乐教师的教授法宝。因此,我们在实践中应该结合柯达伊教学法研究出更多的教学策略。
篇8
【关键词】音乐教学;情境创设;体验音乐;音乐质量
【中图分类号】G693.26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1-0023-02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只要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音乐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音乐教学要突出的特点是以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育不仅增长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提高音乐技能,而且在音乐课中发挥它的特殊功能,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人类、创造美、创造世界的思想情感。小学音乐课,是以音乐欣赏和音乐表现为前提,以“情”与“境”交融为手段,让学生置身于音乐旋律中。在音乐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都要注意将知识性、趣味性巧妙结合,采用充实、丰富的教学手段,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积极创造条件情境,让学生参与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地感受音乐、体验音乐、享受音乐。因此,作为课堂的设计者,我们应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课堂变得生动,让学生变得主动,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语言情境、把学生带入音乐世界
语言特色是课堂艺术魅力的关键,语言也是音乐课情境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首先,我在常规音乐教学中,喜欢创造一些“歌唱语言”为音乐情境教学增添氛围。如“同学们好!”(12 34|5—|)“老师您好!”(54 32 |1— )......课堂中用歌唱的形式跟孩子交流,同学们纷纷用歌唱的形式介绍自己,广大学生充分参与到音乐的乐园当中,音乐课的氛围十分浓郁。其次,“琴语”也是我们创设音乐课堂情境教学的有利因素。用琴弹奏出的音乐用以表示“请安静”、“请起立”、“请坐下”、“请自由讨论”......等口令,既可以增添音乐课堂氛围,也可以避免音乐老师过度用嗓的不良方式,还可以训练孩子的听觉、鉴赏能力,为音乐课堂增加不少声色。
此外,音乐教学实践中,音乐老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要善于运用声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把学生带入音乐世界,因此,教师的语言应充满激情。在备课时还要特别注意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的设计,使环节之间连接得更紧密、更恰当。使情感得到层层推进。另外教师要善于评价性语言,激感。表现在音乐课堂中时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会表演但怕难为情而不敢表演,想表演怕表演不好而不敢表演;敢表演但却不能完整地表演。从而使教学效果达不到如期的目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多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去突破学生矛盾的思想重围。学生非常关注教师对他们的评价,非常重视出自教师口中的“不错”、“很好”、“老师喜欢你这样的表现”等话语,同时,也要多给每一位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从而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参与表现音乐情感的各种活动。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是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心理机能,为了发掘学生潜能,通过调动“情商”来增强、提高教学效果,而有目的创设的教学环境。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个体的情感,点燃思考的火花,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变得积极投入,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前创设情境,成功导入,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例如在一年级的《买菜》一课当中,我一进教室就开始引导孩子回顾跟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买菜的情景,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生活情境之中,激发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音乐课标指出,要拓宽音乐领域,突出“开放性”。由此想到了陶行知的教育理论,我们的教育内容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在具体教学中,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问、时问,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得到情感的启发。另外,布置生活作业,进行情感牵引。我常常通过生活实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比如在学习《别来接我》时,我会要求孩子们回家把这首歌曲蕴含的道理讲给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听,把这首好听的歌带给家人一同分享。通过唱、说、听、讨论等一系列活动,把这种情感牵引到对歌曲情感表达上来。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体验情感。音乐教学不能只把学生拘泥于室内的学习,应当让他们回归生活,走进自然,在实践中体味音乐的存在。
三、创设角色意境,培养创新意识
小学音乐课中刨设的角色意境,是培养少年儿童情感、增强少年儿童审美意识、完善少年儿童人格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创设有趣的情境,感受歌曲意境,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音乐表现。音乐教师的这种主观能动的音乐表现,实质上是音乐教师对音乐教材内容的二度创作。这种二度创作的层次,与音乐教师的敬业精神、审美艺术修养及音乐艺术素质紧密相关。
借助游戏投入情感。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表现欲强。同时他们喜欢表演,也喜欢看表演。通过动作和表情表达出歌曲的内容和感情,容易使学生体会歌曲的情境。例如在上《大鹿》一课时,可以以游戏为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组织一年级的同学进行分组,有序地玩“捉迷藏’、开展音乐游戏,当学生引起浓厚兴趣的时候,再进行歌曲教学。学生在一边唱着歌曲,一边做着“大鹿和小兔友好团结”的动作,“咚咚咚,把门敲,兔儿兔儿快进来咱们手把手挽牢”学生在感受着歌曲情境的同时来演唱歌曲,进而进行情感演唱。其实在中底年级的音乐课中,很多内容都适合设计一些音乐游戏或竞赛等方式,效果会增添不少。每每此时,孩子们的情绪会汕然而发,激发了学生的情趣,因而,在愉快的气氛中用情地演唱、学习。
四、多媒体展示情境,激活创新思维
现代多媒体技术是集众多教学手段的优点于一身,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把金钥匙。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积极开发音乐课程资源,把现代化教学工具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再现教材的情境,巧设参与活动的情境,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成功的学习机会,通过成功的学习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和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刨设情境,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在学习中动手、动脑、动口。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塑造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教学《春来了》一课,我引导孩子把春天画出来,把春天写出来,把春天演出来,把春天说出来,把春天唱出来,把春天“做”出来。借助现代教具,充分调动学生视、听、想、唱等多种感觉协调参与,充分挖掘与春天相关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操作中参与学习,在参与中锻炼思维能力。另外,在教学歌曲《玩具进行曲》的表演中,我利用视频、音频效果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动手能力,进行探究性与创造性的学习,引导孩子们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创编许多玩具走路的动作、姿势(如:小木马、木偶人、洋娃娃、机器人等)来配合演唱,以更好地表达感情,同时又体验了进行曲的风格特点。此外,音乐的感受力是以听、记为前提的,听辨不出或记不住,就无法展开想象,无法鉴赏与表现音乐。为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还可以利用媒体将音乐中的乐曲情景的图像展示在学生眼前,通过教师对音乐主题、旋律、节奏的说明,要求学生边听、边看、边记,从而让学生在情景交融中完成音乐课的学习与记忆,促使他们去想,去表现音乐。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理解音乐形象,通过多媒体所创设的音乐情境观看声响并茂的图片、影像,情景交融,身心投入到音乐学习中。
五、创设问题情境,挖掘创造潜能
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方式。在教学实践中,许多学生总觉得没有问题可问,盲目地、被动地接受老师指挥 。这主要是他们不知道怎样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因此,教师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让他们会问、能问。例如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中,可以先给学生讲一段革命时期的故事,提问:“你从故事中了解到什么了?你觉得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他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等等,完整播放歌曲,同时以提问的方式激励孩子:“歌曲的情绪如何?你发现了每段歌词之间有什么变化吗?你能模拟一下当时的情景吗?......”学生不知不觉地投入到歌曲的情境之中,从歌曲情绪的变化中体验故事情节的发展,体会情境的转变,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于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有了分角色学习、演唱和表现的欲望。他们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及创新思维得以启发。可见,创设问题情境,注意提问的艺术,从激发兴趣、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出发,一定会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音乐教学是一门艺术课程,音乐课堂教学中良好情境的创设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内容成功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教学中应通过情境的创设来不断拓展新知,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鼓励学生在欣赏中发现、在发现中探究,在探究中创新,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平台,为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架桥铺路。我们是音乐教育的领路人,让音乐教育也插上理想的翅膀,让音乐与孩子的心灵走得更近,让我们坚持创设小学音乐课的情境教学,使更多的少年儿童在丰富的音乐课堂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音乐新课程标准》
篇9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由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卡尔・奥尔夫所创,是一种着重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训练的教学方法。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奥尔夫教育从原本主要面对儿童的扩展到中学音乐课堂、成人教育、音乐治疗、老年健康等各个领域。由于其互动的教学方法,倡导以人为本的精神和原本性教学的理念非常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对音乐基础教育教学亦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积极作用。
1 奥尔夫教学法认为“音乐教育不是技术教育”
卡尔・奥尔夫曾经说过:“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对于一切,我最关注的不是音乐,而是精神的探讨。”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培养人才是目的。音乐是人类思想情感的最自然本性的表达,人人都有潜在的音乐本能,因此,音乐教育重要的不是“教”,而是把人人皆具有的音乐潜能唤醒、诱发出来。哪怕这些孩子以后不从事专业的艺术工作,但在青少年时接受的艺术训练也可以培养出很多好的素质,便于从事任何工作,提高艺术修养,丰富人生。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普及性和社会性。
音乐教育具有社会性,我们应教会学生如何使自己成为社会集体中的一员。音乐教育的过程不只是个人的表演,而是团队协作的结果,因此,音乐教育应面向所有的人。举例说明:在奥尔夫教学课例《十面埋伏》中,教师引导学生用大小不等的纸盒创编伴奏,并分组编故事。学生们积极响应:有的用手摩擦、有的用指甲挠、有的用木棍敲、有的还做出了强弱变化、音色对比。经过这些简单的操练,一堆废纸盒变成了“专业”打击乐器。配合肢体动作,同学们激情四溢,在表演中有的同学突发奇想在其中加花修饰,其他同学也得到了启示挖空心思,想尽办法,结果新花样层出不穷,每一遍都有不同效果。在分组合作中,大家相互启发、相互激励,使课堂气氛迭起。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这是我们音乐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我们更要大胆吸收和借鉴奥尔夫教学的成功经验,在教学中,体现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亲身实践,尽情发挥。以一种简单易行,趣味十足的形式,让学生体验创作的快乐和感受集体的智慧。兼顾全体学生、张扬不同个性、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创新进取的开拓精神。
音乐教学全部过程的关键在于“探索”和“体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乐意与自己合作,不应把目光只盯在道路尽头的教学结果上,而更应去关注学生学习音乐过程中的感受。
2 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原本思想融入教学中
相对于文本教育中刻板统一的教育模式,开发潜能、展现个性的教育是蕴含创造特征的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十分注重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创造力,从事奥尔夫教学的教授们会经常让学生根据图片即兴创编动作,创编节奏等练习,他们并不是用固定的答案模式去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让学生在音乐中充分想象,即使学生的一些创编再大胆新奇,教授们也从不说“No”。他们认为,孩子们身上最宝贵的就是创造力和想象力,离开想象的翅膀,孩子们无法在音乐的殿堂中飞翔,没有了创造力的音乐将不是真正的音乐。
因此,我们当前的音乐教育更应提倡人本教育。车尔尼雪夫斯基(俄国著名作家,19世纪60年代反对沙皇农奴制度的代表人物和先进思想的启蒙者)说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音乐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在音乐教学中更应注意保护和发展学生独创与奇特的想象力,对学生显露的突发奇想和智慧火花都应及时的进行引导和“助燃”,当然,学生在独创与奇想的过程中,难免会伴随着幼稚和错误,这时教师不但要允许犯错,而且要多给学生“犯错”的机会,使其在失败面前不气馁。我们要努力构建以学生创新能力为基础的全新教学模式,开辟音乐教学、审美活动和创新活动的新天地。
3 运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声势节奏教学来提高教学效率
运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声势节奏教学,能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比较复杂的学习内容。在学习初期,教师可编排节奏游戏,由学生共同用声势活动的身体节奏(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表现出来,节奏类型以学生最容易接受的为主,例如节奏规整、风格欢快的少儿歌曲。这个部分完成后,可以进行综合练习,进行不同类型节奏变化并适当加入一些简单的表演(律动、舞蹈、戏剧表演、指挥和声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入乐器演奏活动的声音造型,可以选择简单而少量的乐器。要以声势节奏贯穿教学的始终,逐渐增加学习内容,让原本抽象的音乐理论变得简单易懂,这不仅让学生体验了音乐的美妙,还让他们理解了乐曲的体裁、曲式结构和风格特点及一些专业的音乐术语、名词。这样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也使学生更快地进入了音乐学习的角色。当学生进入角色以后,其表演欲和创造欲就会被激发出来,对后续的教学也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在倡导提高全民素质,培养综合型人才的当今,奥尔夫教学法原本性的教学思想与我国音乐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我们应该从更加理性、更加深入的层面来理解、把握和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充分把奥尔夫教学法的先进教育思想运用到我们的中学音乐课堂,为音乐教育工作开创广阔的新天地,继续推进我国基础音乐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一个勇于和善于不断吸取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的民族,我们应以“博采众长,推陈出新”的精神,不断吸取奥尔夫音乐教育中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借鉴过程中实现奥尔夫音乐教育的“中国化”和“本土化”,为形成顺应中国音乐教育发展方向的音乐教学法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中美艺术教育的区别[M].
[2]卡尔・奥尔夫.学校儿童音乐教材-回顾与展望(廖乃雄译)载《音乐教育参考资料》[M].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1986年5月.
[3]廖乃雄.论音乐教育[M].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社,2002年.
篇10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传统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是世界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卡农・奥尔夫创立的一种音乐教育体系。自20世纪产生以来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借鉴和应用,并在各国取得了本土化的发展。1980年由廖乃雄教授引进中国,对中国的音乐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理念建立在文化人类学的基础之上,其次是一种语言、音乐、动作、舞蹈、美术、戏剧等综合的艺术形成,强调学生必须要亲自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以解放人性、完善人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奥尔夫明确指出“音乐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这是他一切努力的出发点,也是他最终的归宿。这样一种人本主义思想反映在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中,就是他首先从人性发展的开端,从人之初的教育做起。他并非是从一个音乐的形态或技术层面的简单、初始的角度来看待原本性,而是最终将他确立在人的自身发展的基础上,来完整的认识其“原本性”具有深刻的人本主义内涵。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实践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法灵活,在教学实践中多种形式是富有意义的,相互融为一体的,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一个充满创作性的活动。“本土化”是奥尔夫教学实践中的又一次延伸,从儿童所熟悉的语言、文化、环境出发进行音乐教育,也就是说要使用符合本民族、本地区的音乐素材,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掌握,又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价值分析
1.1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在中国发展的30年,经历了由照搬国外教学原理到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操作和实践的本土化过程,随着实践活动的展开,各地的幼儿园和早教活动中心也将奥尔夫教育作为其特色。
1.2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有利于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目前,我们的学前教育还是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记、布置作业,“教”与“学”分工明确,老师与学生互动太少,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形式死板。为了改善这种教学形式,我们把奥尔夫音乐教学引入到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方面来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的引入,逐步将原有音乐教学中“音本位”的教学理念改为以“乐本位”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
1.3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有利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在音乐这一部分做强,做大之后,对整个学前教育专业来讲起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音乐教育要做强,最关键的就是音乐教学法的改革,教学模式的转换,教学理念的更新,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的引入恰好适应了我们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需要。从这个角度开,奥尔夫教学理念的引入也是必要的。
1.4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有利于学前教育教师教学的提高,我们目前学前教育的音乐教师都是在西方“音本位”教育思想下接受传统的音乐教育而学习出来的,在这种教育背景下使得我们思维固化,创新能力差,课堂教学死板,无法突破固有的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特点。所以我们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的引入,给我们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开辟一条更适合我们专业教学的道路,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刻苦钻研和不断探索,把奥尔夫教学理念和方法在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团队中推广,不断更新和发展教学理念和方法,让我们的每位教师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中体验音乐带给我们的欢乐和享受。
1.5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的实践与研究,这项研究对于提高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推动学前教育乃至整个教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2.实践与研究
2.1我们坚持以教育部关于高职教育的16号文件思路为指导,努力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培养“以能力为中心”的技术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以岗位要求为核心,实现教学与就业的无缝对接,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可以全面的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因此将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渗透到音乐各科的教学之中,把握住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的基本内核,拓展奥尔夫教学理念在各课教学中的运用。
2.2遵循音乐教育要求,以社会需要为参照基准,以实践教学为主线,充分的发挥和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中的肢体、语言、乐器的相互协调,重在培养孩子们内心世界的开发,以游戏、表演、律动,讲故事等方式学习和理解音乐专业知识,这种方式是通过感官刺激来学习并强化身体的其他各种智能,而不是传统的用认识去学习音乐,这样促使学生更快,更具体的学习和理解,并且能够对所学的音乐专业知识充分地进行运用。
3.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在《视唱练耳与乐理》教学中的运用
3.1视唱练耳强调的是节奏、音准、以及听力,而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最初从动作结合音乐,再到语言,首先是对音乐教育至关重要的节奏入手的,我们可以从朗读入手训练节奏。拿姓名来说,我国汉族地区取名主要是一般是用两个字或三个字,少数是双姓,用四个字拼成姓名。刚刚入学的孩子们可以有节奏的报出自己的姓名,以相互认识,如 ? ? ? ? ? ?
王 刚 胡少飞 欧阳莎莎
用孩子们的姓名进行节奏朗读训练,会使孩子们对学习节奏充满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对节奏的感知能力以及在节奏操作中的表现力;我们还可以把视唱中的节奏抽出来,或再加以变化练习,老师写一部分节奏,学生创编另一部分节奏,分小组进行小组集体讨论创编,由浅入深,由短至长。在节奏体验学习中,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口念,画拍,用动作进行节奏创造体验,如:击掌、拍腿、跺脚、拍肩等;用环境资源进行节奏创造性体验练习,如:课桌、椅子、书本、文具盒等。通过以上节奏创编和体验方法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对试唱课程的兴趣感以及积极性。
3.2奥尔夫音乐中的听力训练以开放式的理念,在听力训练内容上更强调从音乐诸要素到音乐的结构、分隔、主题内容、音乐思想这样一个大结构系统去组织教学。“图形谱”可以把各种声音要素用视觉符号记录下来,比如声音的高低,他从自然界的声音到音乐中的声音高低都可标示。从要素到结构甚至风格特征来讲,它具有不确定性以及直观性、简易性(如用表示再现的三段体,用表示旋律向上向下等)。另外,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早晨的闹钟声、一切洗漱声、下楼梯等各种声响录成一个故事带,让学生用听到的声响讲一个故事,通过亲身参与以及动作等手段使学生对听做出即兴反应,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听辨能力、听觉记忆和理解领悟能力。
3.3乐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和渗透
对3-6岁的儿童来说,乐理知识的掌握并不是最重要的,但对于学前教育的学生来说确实非常重要,它是学习音乐课的基本条件,乐理知识是否掌握甚至影响到其他专业技能课的进行。但乐理知识的学习又是非常枯燥乏味的。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不够,甚至思想不够集中。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奥尔夫课例中适当的融入了乐理知识,以点的聚合最终形成体系。比如,我们在刚学习五线谱的时候,会教给学生七个音名,C D E F G A B对应的唱名分别是do、re、mi、fa、sol、la、si,同时我们会教学生认识这七个音名对应的钢琴键盘。但在这个环节上,很多学生都会出现一个同样的问题――音区混乱,这时我们会采取讲故事的形式,将“葫芦娃”中的七兄弟引导到我们要学习的七个音名中,其次,让学生单指从钢琴的最左边一组完整的音区逐个弹到最后一组(反过来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要交给孩子第一个任务,然后让他们找寻钢琴上共有几组完整的七音?第二个任务就是让孩子在几个不同的音区中寻找爸爸、妈妈和自己;第三个任务就是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看不同的音区像什么?这个时候课堂的气氛会达到,这样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奥尔夫的原本性教育理念,强调音乐学习注重感受和体验,他们的获得不是依靠外在的音乐知识灌输,技术训练,而是在儿童享受参与中自然的获得。
4.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4.1“学前期”是特殊的“游戏期”。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因此对儿童的音乐教学不只是在音乐课,还要通过游戏让儿童主动去动手参与一些课堂活动。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运用各种声势、律动以及器乐教学,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消化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声乐教学中发声练习的运用,首先教师将以前枯燥乏味的1 3 5 3 1???? 换成小猫叫 1 3 1 3 5 5 3 1 ,
a yi 小猫小猫叫 喵喵喵
让学生去模仿猫的叫声,老师唱“小猫小猫叫”学生唱“喵喵喵”,通过生活中一些动物的叫声进行发声练习,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去找寻学习的方向,同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主思维,举一反三,寻找几种动物的叫声,例如,小狗、小羊,小鸭等,在这样的过程中适当加入动作声势,让学生在无意识之中掌握气息的奥秘。
4.2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非常注重学生的即兴创编,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同时会把一些生活中的事物放到教学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去感受知识的奥秘。例如,声乐中用到的气息、声音的共鸣、咬字吐字等一些专业性技能。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气息是歌唱的动力和源泉,然后运用咳嗽、哈气,去找歌唱的支点,运用闻花的感觉去吸气,让学生感受腰部的力量和气息的流动。声音的共鸣是声乐训练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只有达到这一点,声音才会变得铿锵有力。但这又是个慢过程,只有接受科学的方法训练,再加以勤练,才可以达到。我们要做到声音共鸣,首先要微微张开嘴巴,放松喉头,闭合声带,像金鱼吐泡泡一样轻轻的发声或低声的哼唱,体会胸腔的震动。要想有完美的声音,咬字吐字也尤为重要 。自古以来在声乐教学中,我们一直强调字正腔圆,声情并貌,因为声乐是音乐与语言有机结合的艺术。语言是声乐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因此,在学习歌唱技巧的同时,语言、咬字、吐字的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在声乐歌曲的演唱中,首先一定要让听者听清楚这首歌所讲述的内容,有些初学者在刚接触声乐时,老师要求张开嘴巴,这时因为一些原因使得他们不会咬字吐字,因此也让听者陷入一片迷惑。为了避免这一点,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大胆的去朗读歌词,还可以通过游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运用到歌曲中。
4.3奥尔夫教学理念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
打破传统的单纯演奏模式,将《键盘》课程分为三个阶段,及钢琴基础、即兴伴奏、自弹自唱,继而使高职学前教育的学生能够胜任幼儿园音乐课的教学,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加入具有趣味性的乐曲,应用齐奏、轮奏、接力、分组等方式强化集体课的群体效应,改变以往的枯燥练习,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互相观摩、探讨,引导学生有效的进行学习。同时节奏训练是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节奏的训练也是钢琴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最基本的一项任务,教师应从最初的音乐体验开始,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拍子、速度和节奏。语言进入音乐课堂是奥尔夫教学体系针对节奏训练的独特创造,音乐和语言之前有密切的联系,语言可以启发学生了解音乐的节奏,因此,从孩子熟悉的动物名称或称呼名开始进行节奏训练,等他们认识了基本的节拍后,借用汉子为代读字符,进行组合节奏,以汉字的词义能让学生更加形象的认识节拍。例如,用“走”、“跑”、“慢走”,“快跑”四种汉字换成节奏符号,“走”代表一拍,“跑”代表半拍,“慢走”代表两拍,“快跑”代表十六分音符,或者也可以引导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让他们将自己生活中的音响在自己所学的节拍中找出相应的替代,如:钟声滴答,滴答的声音,可以把它模仿为2/4拍等。这些节奏的训练不仅让学生对节奏有形象直观的掌握,而且可以让他们体会到音乐就在生活中,使教学不再孤立的存在。
5.传统音乐教学法与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的区别与联系
音乐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教学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教育领域所提倡的。怎样才能使我们的音乐教学适应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实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呢?这就需要我们去寻找一个适合于学生,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在诸多的音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教学法与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的差异备受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在此,我们将两种教育方法做以比较,来进一步阐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5.1传统的音乐教学法应该追溯到20世纪初的“学堂乐歌”,这是我国音乐教育最早进入课堂的形式。当时一些音乐家先后到日本考察,积极学习新型的音乐教唱法和西洋音乐技能,以便在国内效法进行。音乐教育在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下,便形成了传统的教学法。它讲究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里传授给学生最多的知识,强调以教师为中心,采用灌输式教学,老师讲,学生听,是以训练专业技能为主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唱歌曲时,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发声练习,然后一遍一遍的教唱,这样机械性的去教学生不但会使课堂的气氛沉闷,还会让学生失去上声乐课的兴趣。
5.2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作为一种很值得借鉴的外国音乐教学法,与传统的音乐教学法在形式上有着根本的区别。原本的音乐绝不只是单纯的音乐,而奥尔夫音乐教学强调的是一种以音乐为基础,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理念,他讲求音乐教学要以全体学生为中心,立足于本土化,是在长期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教学方法。
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们不断探索,寻找怎样更好地把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与传统的音乐教学法相结合,并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去。我们在对学前教育1101和1102班的学生,进行音乐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奥尔夫的教育理念,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其次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浓厚了。在短短的十六个课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共同自主编创了60多个歌唱游戏,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也为他们以后能够更好地开展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作为音乐教育者我们应大胆创新,不断追求,创造性的应用教育理念,使学生走向自主创新的学习之路。其实不论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是奥尔夫教学理念,他们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培养人的智慧,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修养。
参考文献:
[1]刘焱 儿童游戏通论[I]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
[2]王秀萍 学前儿童经验音乐教育[I]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9年.
[3]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儿童早期教育[I]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7月.
[4]安平 奥尔夫幼儿音乐课程[I] 北京日报同心出版社 2009年.
[5]李妲娜 修海林 尹爱青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I]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