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14 09:54: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画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经历了自身发展的辉煌岁月,它不仅为我国历代各族人民所珍爱,同时也对世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在漫长的发展中经过对自身表现形式的反复锤炼、升华而日臻完善。
一、提高学生的修养和内涵
中国的绘画艺术有着长远而具丰富意蕴的发展体系,它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特性。传统的中国画在造型艺术上,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长期以来,中国画家乐于在画内题写诗文并加盖印章,使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珠联璧合。历来国画大师几乎同时是书法家和诗文家。中国画家素来将画视同诗文。郭熙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既说明了诗与画的不同特质,同时又阐释出诗画的同一性。近代齐白石说中国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似与不似之间与文学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审美趣味、思想倾向上关系极大。从艺术形式上看主要表现为:诗书画印在一幅画上的完美结合,在创作思想上明确蔑视对自然的模仿和表面的形式,在审美观方面吸收了文学创作、文学理论中的丰富营养。历代中国画家都著作了极丰富的画论,在世界美学、艺术学领域具有重要的价值。中国绘画史上有“深山藏古寺”“野渡无人舟自横”“十里蛙声出山泉”之类的故事,中国画极具平面性,无法创造再现物象物质性的立体效果。它靠文学性的支持,传达物象在作者心目中的形象——心象。在诸多大家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应推王维,如他的《山居秋暝》诗,不仅点明时间是秋天傍晚,交代地点是空寂的山林,还描绘了明月朗照,清泉漫流,使人仿佛看到弯月透过松枝洒向大地的清光,仿佛听到泉水在石上流过的潺潺声,俨然是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中国绘画在其形成、继承和发展的长期过程中,始终紧紧依附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加上中国画所用材料的特有功效,形成了其特有的艺术风格。中国绘画的造型往往通过改变客观事物原有的艺术变形方式,即意象造型,在更高的审美层次上表现艺术家感受的真实和情感的真实,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步提高学生的修养和内涵。
二、培养学生的“意象”思维
作为民族艺术的中国画,与中国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意象”思维正是中华民族经过长期思考与实践所创建的一种了解世界、创造文明的认识观与方法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大观。写意画以“意象”构成的方式来表现客观事物,在艺术创作中实现对自然物象的超越而达到一种主体情感的流露,并不是对客观事物的漠视和否定,而是更加深入地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它有自己的审美理想和表现形式,是传统绘画中的精华,它渗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中国艺术精神。以“意象”构成的方式来表现客观事物,在艺术创作中实现对自然物象的超越而达到一种主体情感的流露,并不是对客观事物的漠视和否定,而是更加深入地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它有自己的审美理想和表现形式,是传统绘画中的精华,它渗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中国艺术精神。可以说,写意画是中国艺术精神的具体体现。以“写意”为宗旨的中国画在选择其“达意”的表现形式时,是以重“神”轻“形”为原则的,它不注重物象的明暗体积;不追寻物象的写实关系,而是确立了“墨线”——这一古老又纯朴的“意象”符号,并赋予它更加丰富的情感内涵,形成中国画与西洋画从形式到本质的区别。不同的思维方式,造就着不同的艺术表现;不同的艺术表现,又体现了不同的思维观念。中国画受特定思维影响所造就的“写意”式造型表现,正是中华民族的理想、愿望以及“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写意画在长期发展中,造成了主客观结合的独特方式,在再现客观世界和表现主观世界的结合中,主观世界的表现成了主导方面,画家是用“写意”主导“传神”的所谓“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造型观,要点是不走极端,既抽象又具象,“似”是像对象,是重客观,“不似”是像主观感受,也更重视主观,既不与照相机争功,又不是绝对不似,总之是重在主观表现。石涛说过“画者从于心者也”。画家虽然要以客观世界为依据,但不是被动地模拟对象,画中的客观对象已经经过了画家心灵的陶融,注入了自己的感受,而且不同的人感受也有所不同。
三、培养学生的“写意”造型观
中国画表现物象、反映生活,都有自己的认识和方法。中国画家对生活中的实体形象在提炼、概括当中,运用的不是写实手法,它追求的不是形象的真实性、典型性;而是形象的概括性和类型性;通过形象的“意似”和神韵,揭示其本质特征。在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时,注重含蓄,强调的是寄寓性、曲折性和抒情性。那么,中国绘画艺术审美意识物化形态的特征是什么?简单说来,就是“写意”。以“写意”为宗旨的中国画在选择其“达意”的表现形式时,是以重“神”轻“形”为原则的,可以说,写意画是中国艺术精神的具体体现,不同的思维方式,造就着不同的艺术表现,不同的艺术表现,又体现了不同的思维观念。在中国画笔墨练习教学中,墨色的交融,干、湿、浓、淡、清构成水墨淋漓的情趣世界,使学生在这种笔墨的变化中得到无穷的乐趣,这对学生既是一种美的启迪、情操的陶冶,也是一种国画技法训练。中国画教学以引导学生的“意象”思维及“写意”造型为主,并不是不学技法、脱离技法,而是依此指导技法的正确运用。因此,在中国画这一特定性的教学活动中,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意象”思维,让学生掌握“写意”的造型观,并依此去指导技法,驾驭技法,才能使中国画教学的目的得以正确贯彻。
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方法是成功完成国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画教学不仅局限于课堂内,也可以课内课外相结合,如定期举办学生的美术作品展览和开展美术第二课堂活动。中国画博大精深,是我们美术教学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怎样更进一步地搞好中国画教学,使我们的民族艺术发扬光大,后继有人,还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并为之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
[1]王华新.高师美术教育的反思与策略.美术.2005.7
[2]尹沧海.再提中国画的写意性.国画家.2005.2
篇2
一、联系童话生活,拓展国画题材
童话是学生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在小学国画教学中,可以联系小学生的童话生活拓展国画题材。
例如,在教学“花”这一国画主题时,在学生讲了自己喜爱的童话故事以后,通过自己的画笔来画出刚才的故事内容。这样,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绘画热情,他们的思维活跃了,用笔大胆了,画面也丰富了。学生们创作了《百花仙子》、《花神》、《米依花的童话》等作品。学生画的花各种各样、千姿百态,有的画还具有一定的情节性。在这些画的基础上,我又进行了一定的指导,启发学生展开想象,于是,很多优秀的作品便诞生了。
利用童话作为小学生国画学习的素材,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以后,就能够在课堂上进行高效的学习。
二、巧用童性手法,丰富国画意境
国画,最为重要的是其意境,国画的意境美是国画与其它画种相比最具特色之处。在小学美术国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童性化的国画手法去丰富国画的意境。
1.巧用夸张,描绘意象。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他们一般都是通过直观感受来掌握物体的基本特征,并且能够在脑海中把物体的基本特征进行一定的强化。因此,在小学国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以小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为切入口,指导学生用夸张的手法来进行国画创作,这样,小学生就能够在国画中通过自己的笔画出脑海中的意象。
2.巧用置换,体现意境。小学生的年龄还比较小,他们的思维不够严密,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往往会对某一些事物进行“张冠李戴”,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把学生的这种“张冠李戴”巧妙地转化为“借物置换”的写意表现手法,这样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写意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事物的构造特征入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物体的结构特征,然后让他们选取自己喜欢的某部分来细致刻画,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其他物体的某一部分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独特的形象,让国画的“意境味”更高。
例如,教学《轮船》一课时,我利用教材上的范画让学生对轮船进行观察,了解船身和水的基本特征。接着,我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船身、水的关系和生活中的什么现象比较相似?这样一启发,学生立刻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把轮船和水进行置换,形成了许许多多生动有趣的意境,有的学生的画的意境是很深远的,学生在课堂上乐此不疲。
教师把轮船和水作为素材,并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进行置换,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通过夸张的手法在变换与合理中形成了新的意象,并构成了深远的意境。虽然有的学生在画中表现的事物并不合理,但却体现了国画意象的基本特征。
三、开展趣味游戏,创作国画作品
绘画是一个创作的过程,即画自己想画的题材,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充满激情,有自己独特和完善的技巧和风格,不受任何外在因素的控制。小学生在学习国画的过程中,都是通过先学用笔、用墨的技法,再开启自身思维,推陈致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国画在大多数人心目中,是保守和庄重的,所画内容,也仿佛规定好了一般,但这对孩子来说,无疑是陌生又无趣的,所以他们只能停留在临摹学习阶段,无法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那为什么不让学生画他们认为好看的、有趣的、可爱的、新奇的事物呢?例如,在教学“画坛巨匠”时,可以先带学生到植物园观察真正的兰花,然后在网上收集不同的兰花图片给同学们观看,让同学们在充分了解兰花之后,再让同学们下笔画。同时,引导他们想象与兰花有关的事物,有的同学在兰花下画上了一直睡午觉的蟋蟀、有的同学画了一个漂亮的兰花圃、有的同学画了长在森林里的幽兰……
篇3
一、以了解传统文化为根本,增长国画见识
在古代特殊的文明环境中产生的中国绘画历史悠久,史料记载“以伏羲民画八卦,皇帝画制服﹑舜姝螺氏绘影作为最早。直到汉代纸张发明后,画家用毛笔在纸上绘画,才逐渐演变成为现在的中国画。”
两千年前的战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中国画取得了全面而长足的发展,不在依附于工艺品与建筑物的独幅主题性绘画,即作为铭旌用于墓葬的帛画,同时绘画的题材也更趋成熟,更加多样化。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形成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为中国绘画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世界艺术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到了19世纪国画不断进步,改新,名家辈出,流派纷呈。从题材上又以见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表现形式主要是工笔和写意。工笔画中有白描、淡彩、重彩等。写意画也可分为大写意、小写意和兼工带写,追求“形神兼备”,强调“书画同源”、“诗情画意”,以及诗、书、画、印所产生的综合效果。20世纪画家们对国画又有新的革新与发展。如康有为提出“以复古为荣新”,“合中西为画学新纪元”的主张;徐悲鸿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末足者增之,西方面之可采入者融之”;刘海栗认为要“发展东方固有的美术,研究西方艺术的精英”;林风眠强调“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新时代后期,具有千年传统的国画又有了“中西融合”,“借古开今”两大创新。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理解和热爱,让学生进入中国艺术及中国文化的殿堂。
二、以欣赏中国画为主,增长对国画的认识
在《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课程要能引导学生参与文化传承与交流。学生要了解传统的文化;增长对国画的认识中国画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代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修养和内涵,是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但现在的学生对国画的认识甚少,对于这种现象,还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从国画的欣赏中,了解国画的构图的技巧
让学生知道国画的构图,是一个绘画的诸技法因素构成的过程,因为只能通过构图,方能把自己的创作意图通过一定的技法展现出来,所以构图是决定一幅画成败的关键。学生了解国画的一些构图规律是必要的。如“全景式”构图,是将景物整体摄入画面。其代表作是五代荆浩的《国庐图》;有“C”形构图,气势流畅,造型优美,其代表作是宋代马远的《梅石溪凫图》;有“S”形构图或称“之字形”构图。层次清晰,有流动感,其作品是清代吴昌硕的《三千年结实》;有“弧线形”构图。宜于表现大气磅礴的场面,其作品是《丹东王出行图》;有“金字塔形”构图。适用于方形画面的布局,代表作明代项圣漠的《大树风号图》;有“甲”字形构图。宜于表现三角形构图组织的画面,作品是清代清的《山思册》。
﹙二﹚从国画的欣赏中,了解国画的题款与用印。
题款也称落款或款识,使中国画增添诗情画意的一种艺术手段。简要的有以下几种:单款,亦称名款,只署作者姓名、别号、画名和年月;双款,除作者名款外,还署受画者的名和与画像的关系。
用印章,让学生知道有名章、闲章之分。闲章用于引首或压角,盖在题款前面或书面上角的称“引首章”,盖在左下角或右下角的叫“压角章”。用印的多少、大小、部位的疏密关系以及朱文、白文搭配,都有研究,印泥分硃栗、朱砂、深红多种。
三、以写生为途径,创作出个性的中国画
在临摹的学习中,学生不仅有了技法和程式上的收获,审美能力与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从而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创作中国画的欲望。《画论》中指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让学生更具体、更生动、更具个性的认识事物,从中也能陶冶情操、开阔胸襟、扩大生活积累。相反,凡是脱离生活,艺术上就必须误入歧途,脱离了生活就脱离了真正的优秀传统,使中国画走向公式化、概念化的方向。在这一学习中要经常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写生好比如是打草稿,回到家在进行筛选、整理、提炼,在创造出作品来,有失败不要紧,这是正常现象,只要自己有明确的追求目标,持之以恒,一定能创造出自己风格的作品来。
四、讨论交流,共同提高
篇4
首先,要让学生理解中国画的特色。我认为应当把中国画与西洋绘画作一下对比。上课时除准备国画外还应准备好西洋油画,通过比较两种不同风格技法的绘画作品,学生们就能对中国画独特的形式美有初步的认识。西方绘画更多的侧重于表现形象的质感、量感和空间感等。中国画是我国所特有的一种艺术,它是用毛笔蘸墨在宣纸(或绢、帛等丝织品)上进行描绘的一种造型艺术,其表现手法是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画家们利用毛笔的灵活变化,或粗或细,或缓或急,或干或湿地在宣纸上创造出千变万化,极富魅力的线条,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形象。如徐悲鸿的《八骏图》,画家采用国画水墨技法,通过线条的干湿、浓淡、粗细、疾徐,寥寥数笔,便将马的奔腾气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由于课本上的画幅较小,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电教设备和挂图,使画面达到较理想的显示效果,以增强欣赏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使学生乐学、想听、爱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营造好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只有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同学们才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达到师生的良性互动。
第二,要引导学生理解国画的以“写意”为特点的艺术观。中国画中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画家善于抓住动植物与生活遭遇、思想感情的某种联系,而给以艺术的夸张、强调,来达到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目的。教师应对作品的作者、时代背景、艺术特色等作简明介绍,以启发学生思维,使之通过欣赏而能“身临其境”,从而领悟画家的思想感情。例如清初僧人画家山人,在19岁时遭国破家亡之痛,为了逃避政治上的迫害,同时也表示对清朝统治者的仇视,不久便削发为僧,以后又当过道士,他的这种身世和经历,决定了他的绘画具有强烈的借物抒情意味,大都是表现亡国之恨的伤感情怀。徐悲鸿的《八骏图》,画面中绝非单单表现了八匹马,而主要讴歌了那种勇往直前、战斗不息的大无畏精神。齐白石老人在抗战时期毅然辞去艺专学校的职务,深居简出,闭门谢客。日军抄了老人的字,他毫不畏惧,寄愤怒于书画,在一幅《水墨螃蟹》上题诗“处处草泥乡,行到何处好,昨岁见君多,今年见君少”,辛辣讽刺了日本侵略者,体现了齐老刚正不阿的人格。达到了内在人格和外在作品形象的交融统一。所以在引导学生进行国画欣赏时,在欣赏绘画形式美的同时,更要注重画家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在欣赏中国画时应结合作者自身情况、作画意图及当时的文化、政治背景等供学生参考,同时与画面的内容、技法等结合起来则更易使学生欣赏和理解画家所要表达的深刻的思想内涵。
第三,要加强中学国画鉴赏课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一)加强与古典文学的整合。世界上大多数的艺术门类往往都不是孤立的,现在大多数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教学盲点:易将美术与其他学科完全地割裂开来,这对国画教学是十分不利的。一幅国画往往是画家品格、修养、气度、才学的反映。崇高的艺术离不开深厚的文化底蕴,国画具备丰富的人文底蕴正源于此。特别是国画中的山水画、文人画,往往是画、诗、书一体,如王维的诗就被苏轼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对于中学生来说,让他们宏观地理解文化底蕴深厚的国画就必须通过微观的解析。而引入与画作有关的文学背景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如笔者在教学顾恺之的《洛神赋图》鉴赏课时,就曾引入曹植的《洛神赋》作为课堂的导入语。并着重将其中描绘洛神外貌特征的一段话作为讲解的重点。当然,需要将该段适当解释,大多数学生被优美的文字所吸引,学习兴趣骤然提高。同时,笔者又引导他们以该段文字所描绘的特点去领会该画在表达曹植与洛水边美丽的仙女洛水神相遇,以释放自己对失去情人的伤怀和思念的思想内涵。
又如笔者在介绍宋朝马远的《寒江独钓图》时,引入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通过重新解读这首诗歌的内涵后,着重让学生领悟“绝”、“灭”、“孤”、“独”这四个字连缀起来同环境描写结合所达到的效果,把握诗所传达的静寂、肃杀的氛围。看了画作中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在船只上独坐垂钓的渔翁以及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的特点后,学生也大都能体会该画所传达的境界。而且欣赏这一诗一画,学生也可以领略到“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的艺术趣味。
当然,国画还与其他的古典文学文体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如与词、民歌、散曲等,这些都应当引起我们的充分注意。
(二)加强与历史知识的交融。国画大都经过了千百年的历史积淀,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因而,在教学生鉴赏国画时,教师应当介绍画作所折射的历史背景。如笔者在介绍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时,就曾介绍北宋经济发展的概况。说明北宋的商业与手工业迅速发展,城镇、城市乃至草市都呈现出巨大的繁荣之势。并说明汴京城中商贾辐辏,百业兴盛以及晨歌暮舞、弦管填溢的历史概况。通过重温历史,学生对画作的生成背景有了大致的了解,因而也就能通过画中的物象想象那个时代的历史图景。
篇5
关键词:少儿;中国画;教学
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物质生活进一步丰富,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家长对孩子的培养选项也增加了,很多孩子参加了各种兴趣班,中国画也在其中。文章探讨中国画教师怎样让学生喜欢中国画,从小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艺术的兴趣。
一、了解中国画知识,增强学习兴趣
中国画是历史悠久的一项中国传统文化,简称“国画”。中国画创作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中国画是我国独具民族风格的绘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中国画创作的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为工笔、写意。中国画的精神内核是笔墨。教师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文房四宝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熟悉毛笔的性能,熟练掌握用笔的正、侧、卧、逆、散的不同方法和效果,学会简单的调色方法。通过玩墨、玩笔,让学生发现侧锋、中锋会产生不同的笔迹,墨加水量的不同会产生浓墨、湿墨等不同效果。学习用笔、用墨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学习、多观察、多思考,把自己认为最有意思的画法表现出来。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运用多种教学形式,透彻地讲解知识点,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掌握教学内容。在初学阶段,教师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水果、蔬菜、动物等,力求把深奥的理论形象化,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画的工具与他们以往常用的绘画工具是不同的,画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浓厚兴趣。
二、熟悉笔墨从写意画开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初学中国画的学生需要的基本国画工具有:一支大号羊毫斗笔,一支中号的羊毫毛笔,一支大白云,一支小白云,一支大叶筋,一支小叶筋。墨分油烟和松烟两种,一般选用一得阁的书画墨汁。中国画颜料有锡管装的,一般直接买专用的国画颜料。调色碟可以选择花瓣形陶瓷的。洗笔的容器以比碗口大一点的为宜,选择陶瓷的为好。镇纸是压在画纸边缘的重物,使画纸不随笔而移动,镇纸要有分量,铜、铁、石块都可以。试笔纸用来预试墨色的深浅,调试笔中的水分。在少儿中国画教学中,通过写意画创作训练让学生接触笔墨、熟悉文房四宝、探索笔墨意境,是非常适合的教学形式。少儿中国画教学主要分写意画和工笔画两种。写意画历史久远,拥有众多的爱好者和欣赏者。写意画是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多画在生宣上,纵笔挥洒,墨彩飞扬,较工笔画更能体现对象的神韵,也更能直接地抒发画者的感情。写意画是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少儿中国画教学中,创作应主张神似,注重用墨,对形似、水分等方面的要求较低,强调学生的个性发挥。所以,少儿中国画从写意画开始是非常适宜的。
三、循序渐进助长学习信心
著名画家米罗曾说:“孩子天生就是艺术家。”教师要在教学导入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阐述自身的看法,进行讨论,让学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中国画十分讲究形式美,要求画面具有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中国画构图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也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教师可以欣赏、感受、体验为线索,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接受各种技法练习。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举一反三的形式,从梅、兰、竹、菊入手,由此推及其他花卉,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练习中,让学生多了解物体的特点、形成的环境以及相关的背景知识,再采用示范跟画、临摹、写生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教师与学生一同讨论墨色、笔法和构图,逐步增强学生学习国画的信心。练习中,教师要反复示范调颜料时的用水量,这样学生才能了解用水的标准并运用于创作实践。熟能生巧,对水分的掌握需要学生多体会、多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在课前准备新颖的课程内容,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在教学中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中国画教学中提高艺术素养,不断增强学生学习中国画的信心。
结语
少儿学习中国画只有长久地坚持,才能将中国画独特的文化精髓、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和哲学观念融为一体的艺术体系融入生活。让学生尽早接受中国画的基础教育,为他们今后更好地理解中国悠久的艺术文化和美学成就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常锐伦.美术鉴赏.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
篇6
一、传统美术教育的弊端
传统的美术教育,注重于内容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创造力的探索和发掘。长期以来,教育教学多围绕着临摹,注重技法的使用,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的与教育核心背离,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兴趣没有被激发,创造力更无从培养,严重的与小学素质教育的核心相背离。小学教育的核心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掘,传统美术教育很难实现这样的目的。而僵化的教育模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只会起到相反的效果,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小学美术教育的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兴趣培养十分重要,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将兴趣与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课题。
二、国画教学的重要性
中国画是中国绘画的精髓,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性情、和心理气质。它包括水墨画、墨笔画、彩墨画、工笔重彩画、白描画等。中国画将诗、书、画、印为一体,彰显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便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他们的创作之中。国画既传承了传统文化,传授学生传统的技法与此同时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它不仅限于单纯的临摹,而是给予孩子自由作的空间,让他们将内心的情感和体验表达出来,从而使他们的作品充满童趣和无限的创意。学生从创作的过程中不光学习到了传统的中华文化和国画技法,更学会了如何创新并将新奇的想法转化为现实。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其他科目,有其自身学科的独特性,它更注重于实践和创作。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期,正是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阶段。国画教学正可以弥补传统小学教育的不足,它既锻炼了学生的脑也锻炼了学生的手。学生通过对国画的学习,了解了国画的构图结构、笔墨韵味、颜色搭配,同时自由多样的创作内容又给与孩子更加广泛的创作空间。小学素质教育正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全面均衡。国画教育锻炼了学生的手脑协调和创造能力,正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符合。
三、小学国画教学模式探究
国画教学与传统的小学美术教育形式存在着一些不同,因此急需探究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笔者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兴趣培养、教法探究、创造力激发三个方面对教法进行详细阐述。
(一)欣赏国画,培养兴趣
国画欣赏是国画教学中最终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国画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同时,欣赏国画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日常教学中,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忽视换面的层次和细节,易将画画得过小或过大。主要是他们缺少对画作的理解。因此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将强引导,通过欣赏名画、观察实物使学生学会观察细节,并运用绘画语言表达出来。如赏析齐白石的《虾》时,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关虾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了解虾的生活习性,并熟悉虾的结构。以此循序渐进的引入国画用墨处理的技法,让他们了解大师齐白石是如何善于操纵笔墨的,在下笔画虾时,他既能巧妙地利用墨色和笔痕表现虾的结构和质感,又以富有金石味的笔法描绘虾须和长臂钳,使纯墨色的结构里也有着丰富的意味。当学生了解国画技巧之后,他们便可以将自己的想象和实际相结合,为进一步的创造打下基础。同时大量的欣赏名师大家的国画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他们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发自内心的喜欢传统文化。欣赏国画只是教学的第一步,目的在于培养兴趣,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但这一过程尤为重要,它为后续的教学和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欣赏国画名作的作用不可以忽视。
(二)丰富教法,积极引导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国画教学主要指儿童水墨,学生主要是临画或创作各种形象,再通过毛笔在宣纸上展现出来。它利用基本笔墨原理画各种形象,易于学生掌握操作。可以涉及动物、人物、植物、花卉、建筑等,教学内容灵活多样,同时给学生更加广泛的创作空间。国画的笔墨千变万化,如何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笔墨变化中的文化和韵味,这边需要教书的示范和传授。墨色的交融,湿、浓、干、淡、清构成水墨淋漓的情趣世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陶冶了情操,培养了情趣,又掌握了基础的国画技巧,可谓一举两得。作为一个美术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性最直接的来源就是对问题的探索。因此,作为老师我们便要引导学生,对他们提问如:“刚刚的丝瓜好看吗?”孩子们的回答各异,有的说好看,有的说不好看,有的说填只蟋蟀就好看了等等。像这样的回答还有很多很多。这时,孩子的兴趣和想象力已经被激发出来了,最重要的是他们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有了自己的理解便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兴趣与热爱,这时教师再切入主题传授知识便简单自然的多了。
(三)示范教学,激发创造
篇7
【关键词】国画 中等职业 陶艺教育
国画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
0168-02
近年来,钦州市积极推进坭兴陶产业的发展,不断加大坭兴陶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2011年,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北职校”)开设了民族工艺品制作(民族陶艺方向)专业,该专业被列为钦州市特色职业重点扶持专业,担负着培养和输送适应坭兴陶产业发展需求的初、中级技术工人以及复合型技术人才的责任。
北职校民族工艺品制作(民族陶艺方向)专业在陶艺教育的教学中,设置了国画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分时段、分层次地学习中国画的各种传统技法以及现代技法,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国画的传统文化内涵,在学习中继承中国画的造型特征、表现方法、笔墨技巧以及工笔画中细致精确的绘画态度,以此培养学生耐心、严谨的品格,引导学生探寻中国画与陶艺相结合的创新之路。
一、中职学校陶艺教育中开展国画教学的意义
随着钦州坭兴陶产业的快速发展,坭兴陶制品的销售前景日渐广阔,中国画题材的坭兴陶艺制品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目前,钦州各大坭兴陶艺公司和手工作坊,中国画题材的坭兴陶雕刻,仍然是以复制传统纹样,临摹人物、花鸟、山水画的名家作品为主。虽然近年来,出现了闭宗庭、唐旭、赖石、洪建海等一批中青年画家投身于陶艺事业中,使中国画题材的雕刻装饰走上了在继承传统中逐步创新的道路。但是,这些为数不多的新型创作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优质中国画题材坭兴陶艺制品的需求。
在中等职业学校陶艺教育中开展国画教学,能在指导学生学习中国画技法和陶艺制作技法的过程中,借助中国画艺术作品中蕴涵的优秀民族思想,对学生渗透品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职业观。还能使学生深入了解、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国画和钦州灿烂的乡土陶艺文化,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瑰宝以及家乡优秀民间传统工艺的热爱,促使他们树立传承与发展中国画技法以及坭兴陶传统工艺的志向。
二、当前北职校民族工艺品制作专业国画教学现状
民族工艺品制作专业开展美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美术知识技能的专业化学习和职业化学习。学生完成学业后,要从事与美术相关的陶艺专业工作。通过集中的学习和训练,帮助学生实现从知道国画知识与技法到掌握国画知识与技法的飞跃。绘画技能教学有别于其他文化专业课的学习,教师在学生传授画学、画法的时候,除讲述知识点,还要作具体的画法示范,并在讲授后,立刻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及时强化知识点的记忆和技能的训练,及时检查学生领会和掌握的程度,指出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再作耐心的个别讲解和示范,尽量保证每位学生对绘画工具性能、绘画材料都有正确的认识,对每一种具体画法都能基本掌握。这样的教学活动需要更多集中教学的时间。
目前,北职校民族工艺品制作专业国画教学的课时是每周两节。这样的分散式课时安排不利于教师在集中的时间段对学生开展连贯的中国画知识技能传授,也不利于学生在教师的持续指导下强化练习,逐渐形成熟能生巧的绘画技能。北职校民族工艺品制作专业实行50人左右一个班的大班制教学,学生在入学前对国画的历史、绘画工具、画理画法有初步认识和接触过国画技法训练的寥寥无几,国画基础比较薄弱。分散式课时安排使教师不能全面开展一对一的针对性辅导。如果民族工艺品制作专业国画教学的课程安排是每周连续四节,并把一学期所有的国画课程全部集中安排在一个时段内完成,这样将更有利于学生在教师步骤清晰,耐心细致的指导下,更快更好地学到国画技法。
三、有效开展中职陶艺教育国画教学的途径
(一)采取阶段式教学,让学生全面掌握国画技法
北职校民族工艺品制作专业的学制是三年,前两年在学校集中学习,第三年到企业带薪顶岗实习。国画作为陶艺创作开始之前必须进行的绘画基本功训练内容,应该在两个学年内都结合陶艺制作工艺安排国画课程。根据国画的表现题材和技法的难易程度,针对中职学生的绘画基础和性格特点,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地安排国画课程的教学进度,以工笔花鸟画、写意花鸟画、写意山水画、人物画四块内容来划分学习时段,在四个学习阶段中开展递进式分类教学,让学生全面掌握国画技法。
第一个学习阶段(第一学年秋季学期),以学习工笔花鸟画为起点。在概括介绍中国画发展简史以及中国画与陶瓷艺术关系的基础上,通过赏析、临摹历代名家有代表性的工笔花鸟画作品及范本,引导学生了解花鸟画的发展历程、工笔花鸟画的绘画工具、用线、用墨以及设色方法,并在此阶段引导学生懂得临摹是学习中国画乃至其他画种的重要方式,强调通过反复临摹去师法古人,达到笔墨、设色技巧的提高,为以后的创作打下坚实基础。期间,结合初级雕刻刀法的学习,指导学生进行工笔国画线描与陶艺线雕的综合练习。
第二个学习阶段(第一学年春季学期),着重学习写意花鸟画技法。在这个阶段通过花草、禽鸟、昆虫等主题内容,教会学生掌握写意花鸟画勾勒、勾填、没骨、泼墨等表现方法。培养学生体会写意画以其独特的笔墨技巧状物、传情的表现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善于观察和勤于写生是进行绘画创作与陶艺创作的重要途径,指导学生结合写生画稿进行写意花鸟画的创作,并将选择有寓意的创作画稿用于陶艺雕刻作品制作。
第三个学习阶段(第二学年秋季学期),重点学习写意山水画技法。给学生讲授水墨、青绿、没骨、浅绛、淡彩等山水画的表现形式,教会学生不同种类的山石、树木、河流、瀑布、云雾的详细画法。引导学生了解山水画构图的位置经营、透视特点,并再次强调学习中国画要深入生活,提高自身对客观景物进行高度概括、提炼与改造的能力。结合山水画表现技法和陶艺雕刻技法,引导学生进行山水画题材的线雕、浅浮雕制作。
第四个学习阶段(第二学年春季学期),主要学习人物画技法。通过临摹古代道释画、仕女画、风俗画、人物漫画等,体会东晋顾恺之提出的“以形写神”绘画主张。对学生讲授白描、勾填、勾染、泼墨等人物画技法,并强调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了解和研究人体的基本形体、比例、解剖结构,以及人体运动的变化规律,是准确塑造和表现人物形与神的关键。指导学生尝试不同风格的人物雕刻。
(二)采取组合式教学,营造和谐的师生教学氛围
中国画是个博大精深的体系,一个人难以集结国画体系中所有的美学思想和技法的形成。要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全面了解和基本掌握不同题材的国画技法,除了教师要不断研习中国画的各种表现技法,增强进行不同题材绘画技法的讲授与示范能力外,在师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根据国画教师的特长分配教学任务,还可以外聘其他院校的国画教师任教,拓宽学生的感知领域,让学生可以吸取众家之长,感受不同的绘画风格,学到不同的表现技法。
对于开展大班制的绘画技能教学活动,应采用两位教师组合教学的方式。这样对维护课堂纪律,组织教学、分组示范、个别辅导都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教学课时短少、分散的情况下,两位教师分工合作,在配合讲解和示范后,分别对各学习小组的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能有效解决一位教师辅导量太少或者辅导不到位的问题。中等职业学校与区内外各大高等师范院校达成校际合作,建立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实习基地,让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主修国画的毕业生在实习期间参与中等职业学校的国画教学活动。这样一来,既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锻炼机会,又引进了教师组合教学的力量,以此开展主教与助教配合教学的方式。
(三)采取交替式教学,以同步提升绘画技法与雕刻技能
中国画题材坭兴陶雕刻装饰,最常见的是线雕和浅浮雕,这两种雕刻技法恰恰是国画与陶艺雕刻结合最完美的产物。坭兴陶绘画技法与雕刻技法的娴熟掌握都要经历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以距离较长的先后顺序安排两者的教学会延迟其中一种基本技能掌握和形成的时间,不利于培养学生毕业后马上能投入雕刻装饰工艺制作的能力。因此,与国画技法、陶艺雕刻技法相关的课程应同时开设,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交替引导学生学习国画技法和陶艺雕刻技法,并运用二者进行平面绘画和立体刻画的结合练习,鼓励学生探索国画笔法和陶艺雕刻刀法的契合点,促进学生画功和刻功的互助互长。
在国画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尊重和满足不同起点、不同学习程度学生的知识需求,才能使学生学得自信,学得快乐;在国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创造成功的体检,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在国画教学中,贯穿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塑造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才能培养出既有扎实绘画功底,精湛雕刻技艺,又有良好从业道德和优秀品格的初、中级技术人才。
中国画体系富含美术教学取之不尽的艺术资源,如何结合坭兴陶制作工艺进一步更好地开展国画教学,给予我们的民族传统艺术和民族工艺产业永不衰竭的生命力,还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黄万稳.钦州坭兴陶保护、传承与发展研究[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07
[3]鹿咏.关于中国画教学的历史回顾和现状思考[D].合肥:安徽大学,2007
[4]王宁.陶瓷专业教育对广西钦州坭兴陶业发展的影响[J].佛山陶瓷,2008(6)
篇8
美术涵盖的知识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美术可以陶冶情操、美化生活;美术作品有的既有观赏性又有实用性,有的既有审美功能又有教育功能;美术既能体现出艺术性、文学性甚至科学性的价值体系又能反映出最淳朴自然的人性特点;最重要的是一些老师、家长、学生对于美术对学生智力、情商的巨大作用并不了解。因此,美术老师肩负重任。
我们学校使用的美术教材是湘教版,在八年级上册的前三个单元主要是国画课程,对于大多数从来都没有接触过中国画的学生来说很有难度,再加上我们的班额过大,我带的其中的一个班人数有90多人,教室空间侠小,课桌拥挤,如果画国画,每个人的空间连一张四开宣纸都铺不开,更别说再去放调色盘、笔洗之类的啦。一想到这个问题我的头都快炸了,难道国画课就取消算了?但是我自己却感觉不甘心,作为一个中国人连我们中国最传统的绘画都不去了解,那还谈什么继承传统、发扬传统。就连西方的一些著名画家也来学习中国绘画,被中国画的魅力深深折服。家乡酒泉敦煌莫高窟壁画更是名扬海内外,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学者、艺术家参观膜拜。中国画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值得每一个人去借鉴和学习的优秀传统艺术。因此我决定不管有多大困难我都愿意去克服,一定要将国画课开起来。
第一单元正好是欣赏.评述课,我打算利用这节课先给学生做一个铺垫,让他们大致了解中国画的概况,欣赏一些著名的中国画作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最后再给他们布置需要准备的绘画工具。我在课前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有“文房四宝”笔、墨、纸、砚;还准备相关的课件视频资料;还准备了线描画、工笔画、写意画原作让学生区分它们的不同。在上课的过程中,果然如我所料大多数同学对国画一无所知,我就先从国画的发展历史讲起,让同学们知道绘画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伴随人们的生活了。
在第一节课做了扎实的安排后,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迎接第二节课,因为我不知道他们是否会按照我的要求去做,我的国画课是否能顺利进行?当走到教室门口的时候,听到里面的吵闹声很大,果然如我所料里面乱成一锅粥了,走到讲台上,我感觉自己就像是个透明人,同学们都兴奋的你吵我嚷的在忙着摆放绘画工具;两个课代表在检查带工具的情况;在教室的后面垂头丧气的站着五六位同学。看着这样混乱的局面,我当时真感觉有点不知所措,但又想,这也正说明他们对国画是有热情的。我提高了嗓门先要求同学们坐好并保持安静,大家在我的要求下终于平静下来,我随后巡视了教室大家准备工具的情况,让我感觉欣慰的是竟然有许多同学都准备了画毡,负责的课代表还将没带工具的同学罚站在教室后面,这让我感觉很好笑又感动。我让站着同学回到了座位并强调记住下次必须带工具。其实一个班90多位同学,能有80%以上的同学带齐工具已经算不错了。接下来我先在板上做了示范,给他们讲解了怎样调墨、调色,然后播放了简单的写意荷花的视频,看完之后让他们自己练习,我在教室巡视辅导。但是就在他们练习的过程中又炸开锅了,一会儿有的同学的笔洗打翻了,水倒了一地;一会儿有的同学不小心把毛笔上的墨甩到别人的身上了;再一会儿此起彼伏的声音又在喊“老师,帮我示范一下荷叶”“老师,我怎么画的这么难看?”“老师……”就在这样的忙碌混乱中下课铃响了,回看教室一片狼藉,找寻画的比较成功的作品,竟然没找到一幅,全都是画脏画坏的宣纸,我也来不及说什么,赶紧让学生收拾桌子准备上别的课。这节课上完后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极大的挫败感。这也促使我深深地反思:在短短地45钟内怎样将众多的学生组织好,让他们能够整齐划一摆放好用具;怎样尽快的教会他们中国画的技巧要领;怎样实现高效课堂的要求。
一周过去了,我迎来了国画课程的第三个课时,走进教室依然是场面混乱,我先组织全体坐好,而后总结上节课中存在的问题:1、两人共用的调色盘和笔洗放在桌子的中间,可以节省空间。2、准备好吸水的宣纸,强调不要把毛笔乱甩以免弄脏别人衣服。3、老师在示范的时候要仔细观看并记住步骤。4、练习的时候要认真,不准胡涂乱画。5、下课前上交练习作业,完成好的同学给与素质考评加分奖励。接下来我又重新把荷花的画法步骤演示了一遍。因为学生太多,在辅导的过程中我不可能将每个人都照顾到,这就要靠个人的悟性了。这节课同学们在练习中,状态好了很多,在下课前终于有画的像样的荷花作品了,我及时的对他们进行了表扬,并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对于那些依然画成一团糟的同学我说道: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说要把每一位同学都培养成绘画大师,画不好国画没关系,只要大家能够体会到国画中的笔墨情趣,感受到其中深厚的文化内涵,热爱我国的传统艺术,懂得欣赏就足够了。
篇9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7A0087-01
国画,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瑰宝,是人类绘画史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现行的小学美术教材中,有很多国画的教学内容。写意是国画的基本特点,而小学生的思维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很多学生对于国画中的写意并不是很理解。教师在教学中过多地向学生强调国画的基本特点和绘画技巧,导致很多学生对国画的学习产生畏惧心理,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其实,国画的写意特点恰恰迎合了小学生天真烂漫的特点,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国画教学充满童真童趣,让国画教学更高效。
一、激发兴趣——国画内容的选择体现童真童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对学习内容怀有强烈的学习兴趣时,就会以积极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在传统的国画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给小学生提供花鸟、山水、人物等学习内容。很明显,这些内容由于离小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远,脱离了小学生童真童趣的生活世界,很难引发他们的兴趣。在小学国画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根据小学生天真烂漫的特点,以童真童趣为主旨,在原有国画题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拓展,加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活动、情境等,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题材。例如,小学生很喜欢看动画片,特别是对动画片中的一些卡通形象非常感兴趣,于是,我让学生用国画的形式画一画自己喜爱的卡通形象。这样一来,学生可感兴趣了,有的同学画了《五福娃一家》,有的同学画了《淘气的蓝猫》,有的同学画了《灰太狼的下场》……由于这些卡通形象是小学生所熟知和喜爱的,因此他们画得特别生动、特别传神。
二、引导想象——国画技法的运用体现童真童趣
写意是国画的主要特点,在国画作品中,作者主要是通过笔墨写意来表达形象、塑造美感的,具有抽象、夸张的特点。国画的写意技法正好迎合了小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其实,他们在平时的作画中也经常运用夸张的手法。因此,在小学国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进行国画创作,通过富有童真童趣的技法来表现生动活泼的内容。例如,教学《鸵鸟》。在课堂上,我先给学生出示一些鸵鸟的图片,然后让他们找一找鸵鸟的基本特征。学生很快就发现鸵鸟的脚很长、脖子很长、翅膀很大。接着,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把鸵鸟的某一个身体部位进行放大的夸张处理,再进行国画创作。这样一指导,学生纷纷开始动手,他们有的把鸵鸟的脚画得特别长,有的把鸵鸟的脖子画得特别长,有的把鸵鸟的翅膀画得特别大……有效地表现出了鸵鸟的特征,很多学生的作品想象大胆、手法多样,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明白了在国画创作中利用变大或者变小的夸张手法,能够让意象的特征更明显的道理。
三、注重求异——国画材料的选择体现童真童趣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认为在美术课的教学中要使用统一的绘画材料,这样确实有利于开展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中也能够轻松很多。然而我认为,在小学国画教学中,教师不妨拓展一下绘画材料,让学生在课堂上利用多种材料进行国画创作,童真童趣地表现自己的想象空间,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我爱树木》。我给学生呈现了大量的有关树木的国画作品。在学生欣赏完这些作品后,我提问:“同学们,这些作品都是用毛笔和墨进行创作的,你们觉得还可以用什么材料进行创作?”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他们在接下来的创作中,有的用树枝代替笔进行创作,有的用手指和手掌代替笔进行创作,有的用毛笔沾一些不同颜色的粉笔屑进行创作,有的则把铅笔削成粉再以手指做笔进行创作……学生摆脱了传统的国画材料的束缚,创作了一幅幅生动传神的作品。没有拘泥于学生用传统的国画材料进行绘画创作,而是鼓励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材料进行创作,这样,就把课上“活”了,学生也把画画“活”了,学生在寓玩于学的过程中张扬了自己的个性。
篇10
关键词:国画;教学;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5-0132-01
一、首先从培养提高学生欣赏力为切入点
所谓眼高才能手高,要想学生对国画有一定的兴趣,必须先让他们了解国画,国画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借物言志。我们在欣赏中感受画家高超技艺的同时也在感受画家的人格魅力。
气韵,在传统中国画中,是指神气与韵味的总和。石涛曰“作书作画,无论老手后学,先以气胜得之者,精神灿烂,出之纸上”。所以说绘画格调的高下,首先在于气韵是否生动高雅。
笔墨,中国画以墨为主,笔墨二字几乎成了中国画的代名词。墨分五色,释为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五大色阶,实际就是水与墨的比例问题,用墨关键要活,要活,必须要靠水,这一点很重要。
所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欣赏要素,就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其进步也会很快。
二、选择题材很重要
课堂教学,尤其我们面对的是几乎对国画没什么了解的中学生,这里面实际上就是我们找哪些风格的作品来临摹的问题。我认为国画教学可以从传统的笔法开始,不要一上来就让学生搞“现代” 的,我们经常会看到学生大笔一挥,一幅很“前卫”的大作诞生,仔细一看却低俗不堪,为什么学生热衷于搞“创作”,就是没有对传统很好学习,就走捷径,希望能“一鸣惊人”,这都是歪路。所以选择题材很重要,如果一开始让学生临摹很“现代”、很“个性”的作品,对一般学生来说有可能就走进死胡同,所以教师要正确引导,当学生掌握传统技法后,就会感受到国画的真正魅力,以后的路就会越走越宽。
总之,教师在选材时要根据学生喜好、身心特点来开展,同时要善于引导,切不可教条,以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至要,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国画教学才能更好的展开。
三、示范要有针对性
课堂教师示范的环节,在整个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低位,可以说教师示范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下面的学习成败,示范教学是最直观、最具体的教学方法。尽管教材中有步骤范画,但还是很难和示范实践相提并论。如墨色的浓淡干湿、用笔轻重缓急等都需要教师做具体详细的示范讲解。学生亲眼看到作画的过程,才能真正感受领会,特别是对学生临时提出的问题,教师可当场挥毫示范才能具有时效性、针对性。
四、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
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方法是成功完成国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画教学不仅局限于课堂内,也可以课内课外相结合。学生可以先临摹一些作品,有一定的基础后靠临摹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还需要写生,只有到大自然中学生才能对表现对象有切身感受,也才能表现出鲜活的东西,现在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不出校门也能领略祖国的美好河山,增加学生学习灵感与表现素材。还可以定期举办学生的美术作品展览和开展美术第二课堂活动。因为在此类美展中,作者是学生本人或自己的同学,同学们看了倍感亲切。通过美展互相切磋技艺、交流经验、交流感受,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自信心和成功意识,反馈教学信息都是不可缺少的。
五、课堂作业点评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作业点评,对学生,对教师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一点我们很多教师也没有充分重视,如何做好作业点评是需要我们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需要有高度的人格修养,缺一不可,有很多教师专业很好,但却是一个不接不扣的“毒舌”。很多幼嫩的“艺术之花”忍受不了这无遮无挡的“摧残”而夭折,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作为学生学习艺术的启蒙者,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用真诚去点燃艺术的火花,用鼓励去点亮孩子心灵的苍穹,使他们在学习的行程中,能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表现自己的艺术才华,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