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17 09:36: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分层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分层教学

篇1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对于当代小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打造与英语语言能力形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成效已经成为许多小学英语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分层教学方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对策,利用分层教学方法,学生的差异得到关注,个性化学习要求得到满足。因此,笔者选择分层教学方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的。

分层教学方法的应用需要贯彻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使教学活动的全程为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而服务。下面,我们就从教学活动的不同环节对分层教学方法的应用对策进行阐述:

一、分层备课

备课是课堂活动开展的第一步,利用分层教学法进行教学,就要从不同的层次进行备课工作。教师要对班级内学生的学习水平全面了解与分析,针对不同的学生层次进行不同教学目标的制定。并以具有层次性的教学目标,进行备课工作,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调整,使其可以作用于每一个层次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

比如说在就打招呼技巧进行课堂活动环节设置的时候,对于基础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较为简单的课堂活动,让学生结组进行打招呼英语内容的记忆与练习。对于中间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生生互动活动,使学生进行实际交流操练。而对于优秀层次的学生,教师则可以安排其自己开发与丰富打招呼的形式与方法。利用不同的备课工作,教师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分层教学

教学环节是小学英语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要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教学目标出发,对教学的内容与方式进行重新整合,安排不同层次的问题满足学生心理。对于基础层次的学生,教师要降低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进行教学。对于中间层次的学生,教师要进行精细讲解,在培养其学习兴趣的基础之上,使其掌握基础技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对于优秀层次的学生来讲,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发散性。

比如在进行阅读教学之时,教师可以让基础层的学生完成课后问题,让中间层的学生在完成课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问题,利用合作形式进行探究解决,引导优秀层次的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把握,提出质疑与自己的观点,对文章进行改编等等。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调动,使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提高。

三、分层作业

小学英语作业是学生巩固课上知识,进行课下知识延伸的重要手段。对于课堂作业的分层,可以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在能力上有所提高。

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可以为基础层次的学生安排单词的记忆与拼写练习作业,使其巩固基础知识。对于中间层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对利用已经掌握的单词进行填空练习,锻炼学生的英语应用意识与能力。对于优秀层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其在学习单词的基础之上进行句式的学习,为实际交际打下良好基础。在具有层次性的作业的推动之下,学生会更好利用自己的学习能力来提高英语学习效率与成果。

四、分层评价

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具有差异,教师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去对待全体学生。在进行教学评价之时也是如此,教师要对教学评价进行分层,利用不同的标准去审视学生的进步与退步,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

比如在利用已学句式进行言语训练之时,教师可以有如下评价标准,对于基础层的学生,允许学生出现语法错误,允许出现言语不流畅的情况,在训练完成之后对学生进行纠正,使其更好地巩固。对于中间层的学生,教师要要求学生流畅表达,允许有少量的语用错误,在学生出现困难之时,教师可以当场进行引导。对于优秀层的学生,教师要要求学生流畅表达自己的思想,允许念错一到两个单词。利用不同的教学评价标准,可以明确教学目标,促进英语教学质量提升。

篇2

一、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每个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总会因为智力,主观努力,学习习惯,家庭的熏陶等各个方面的原因慢慢产生差距。时间越长,差距也就越大。而这个差距的拉大也将使学生最初英语学习时的兴趣与热情减退。

传统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素,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大多以“统一化”教学方法为主,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了阻碍,降低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很难把握和照顾到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经常出现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欠佳的学生“吃不消”,中间部分的学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习惯于满足现状,导致不管哪一类学生都很难从学习中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英语教学质量难以实现大面积提高。

学生的这种差距使得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好这些“吃不饱”的优等生,和那些“消化不了”的落伍者。为了尽量克服这样的弊端,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学有所用,这是我们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就尝试着分层教学,在教学中考虑学生的差异,使更多的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的思想来源于孔子的“因材施教”,重点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促使学生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理想状态下,分层教学应从课堂做起,延伸至课外。在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的不同,开展不同层面的教学活动,并针对不同发展层次学生的需要给予相应的学法指导,以达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分层教学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依据因材施教理论和学生个性差异相结合而提出的一个新的热点课题。英语教学的实践证明,许多教学方法在某一方面或某个层次上的效果明显,同时,这些教学方法的效用只是局部地参与解决教学问题。因此,教学方法需要得到整合优化,而不是也不可能是“一法包揽天下”的局面。

三、分层教学的特点

传统的“教学进度划一,教学内容划一,授课方法划一”的“三划一”课堂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这就迫切需要英语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实施分层教学,以满足学生的差异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个性全面发展的人才。

分层教学在教学目标上致力于促进全班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综合交替运用班级、分组和个别教学形式;在教学效果上则谋求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分层优化、因材施教、主体参与的教学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是很有效的。分层施教起点低,能多层次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竞争性,淡化了形式,注重了实际,具有保尖、促中、补差的作用。

四、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最优化”是指“在一定领域、一定范围内,按照一定的标准来看是最好的”。教学过程效果最优化的衡量标准是:每个学生按照所提出的任务,于该时期内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达到最高可能的水平。我在教学中也尽量向这个标准靠拢,尽可能让教学过程最优化。以最小必需的消耗,取得该情况下最大可能的效果。“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指从现有的实际可能性出发,依据一定的标准来衡量教学所能获得的最佳效果。

1.按规律观察,科学测查,将学生分层

要分层教学就必须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有的放矢。我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练习的情况,把全班分成A,B,C三组。A组是那些对英语感兴趣,学习主动,各方面能力都很强的优等生;B组学生较多,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能力,学习基础都一般;C组则是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特别差,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也不是很自觉的学生。我暗暗地为学生这样分着层次。

2.教学目标分层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将教学目标分层。也就是给A,B,C三层的人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

3.课堂教学设计相应分层

根据分层教学的目标,把课堂教学设计也相应分层。

对话分层:在课堂教学中,在新授课的句型操练的过程中,我总是先让A组同学进行示范,然后让其他同学进行模仿。在自由对话时,我问C组的问题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前几个单元学过的,他们比较熟悉的,而对于A/B组则是相对来说是新授的较难的句子。

表演分层:在对话的表演过程中,学生们一般都会很好地分层,让英语好点的学生扮演主要角色,英语不是很好的学生就做配角,话少些,这样在表演对话时就能缩小各个层次学生之间的差距。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

4.评价分层

没有评价,就没有教学的尺度。分层评价是一种建立在尊重和激励基础上的评价方式。分层评价和传统的教学评价的本质区别在于:传统评价是大家都站在统一起跑线上和他人竞争,超越他人;分层评价则是在各自的起跑线上,和自己竞争,超越自己。在分层评价策略上要注重激励,减少责罚,尤其对B、C层次的学生应以表扬鼓励为主,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使其得到成功的激励。对A层次学生则运用多种形式综合评价,以充分挖掘其潜能。

篇3

当前大部分对于分层教学的研究都是将“分层”与“分班”结合起来,把学生根据其不同程度分成若干班级,再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使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在我所认教的班级没有进行分层,但我认为在一个班级内部同样可以有意识地进行分层教学。

英语函电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是以班级教学为主,小组学习为辅。 一般而言,共性问题采用班级教学解决;反映不同层次的个性问题则采用分组教学。分类指导则指对于中等以上学生,教师提出明确具体化的学习任务,着重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对于低层次的学生,教师多加辅导,并多创设机会让同组中的学生加强学习合作,让优生多帮助潜质尚未开发的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教师在备课时突出层次性,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认知能力,围绕主体参与这个中心,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尽可能做到使差生“跳起来摘果子”,让中等生吃好,让优等生吃饱。教师充分学纲,钻研教材,分析学生,精选题目,做到内容与学生的协调性,为成功组织实施分层教学做好准备。

下面以我的一节英语函电课为例,谈谈我如何将分层教学渗透到我的课堂中的。

首先,根据学生掌握的程度,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导入新课,

Q: Let ss think about the four steps in a trade negotiation.

A: Enquiry―Offer―Counteroffer―Acceptance.

Q: Which step is the most important?

A: Counteroffer.

In this unit, we are learning something about the counter-offer. According to what we have learnt, let ss think about:

Q: If you were the importer, what should you do for your interest.

A: Requesting for lower price.

Q: Suppose you were the exporter, when the importer ask you for lower price , what will you do for your interest?

A: Declining price reduction.

Q: In order to come to terms with the importer, maybe you have another choice. That is :

A: Making a concession on price.

这部分是全体学生的共同任务。通过教师的引导全体学生都能回答出问题,所以采用齐答方式,给整节课营造一个好的教学氛围。

其次,在学习单词和词组环节,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将学生分成4人为单位的学习小组,给他们布置课后预习任务;在快速略读课文掌握课文大意环节,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这两个环节课上提问时有意识地让不同程度的小组成员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这样,每组同学都会觉得有收获,继而增强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此外,在翻译课文环节,则将学生按座位分组进行讨论,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以优带差。然后由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小组给出不同意见,此时辅以小组竞争机制带动学生的积极性。

再次,在巩固提升练习环节,设置一个模拟训练,

Task::To simulate a trade negotiation about counter-offer.

Background: An importer of Canada went to China to purchase the Chinese Silk Goods from a Chinese export company. After the enquiry and offer, the Canadian importer thought the prices too high. So there will be a face-to-face price discussion between them.

Process:1 To divide our ss into two big groups: Canadian Company and Chinese Company.

2 To work out a negotiation project by collective wisdom。

3 To select the representatives to negotiate with the other party’s.

假设背景-虚设公司-采用头脑风暴-发扬团队精神-集体智慧集于一身-模拟谈判。考查学生对所学句型的回顾、整理和运用;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能力的检测。这一环节只能是程度最好的学生才能尝试,所以此时将学生分成6人小组,集思广益,然后组内推荐代表进行模拟谈判。此环节既让每个同学都开动了脑筋,也让部分同学展示了风采,得到了锻炼的机会。

篇4

关键词 分层施教;科学教导;数学教学

加强理论学习树立全面的育人观,分层教学理念为孩子在不同起跑线上学习数学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持续发展为本,学生问的差异是教师无法回避的现实,教师要堵绝一种模式育人,一种方法教学,一把尺子量人,从内心深处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困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能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发展,体验成功快乐,培养孩子学习的自信心,切实将分层教学理念无形的落实在班级教育教学过程中。

深入了解学生合理分层是孩子站在不同起跑线上学习数学的前提。一个班级中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知识基奠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教师心中必须清楚在每一个知识版块中每个学生所处的层面,进行准确分层,一般分为A、B、C三层,这种分层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有的学生在空间与图形版块可能是A层的,在综合应用方面可能又是c层的,有的学生随时问的推移原来可能是C层的现在已经进步为B层的……,教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关注层次的变化,从而改变起跑线的变化,为孩子找准起跑点。

用分层教学理念精心备课是孩子在不同起跑线上学习数学的基石。一节课的效度高低,备课起决定性作用,全班所有学生能否站在适合自己的起跑线上学习数学,备课时除了深入了解学生做到心中有人,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设计教学目标

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设计层次明确的教学目标,做到目标层次梯度与学生层次对号入座。

如在五年级小数乘小数第二课时一位老师是这样设计教学目标的,目标(1)全体学生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使A、B层学生理解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时位数小够要在前面补0,C层学生会在位数不够时掌握补0的方法;目标(2)AB层学生能准确熟练迅速的进行计算,C层学生 能依据计算法则进行正确计算;目标(3)通过完成我会填方框训练,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精心设计教与学的环节

教与学的有机统一与分层教学理念的有机结合,能使学生站在自己的起跑线上尽己之力学到相应知识,获取成功的体验,品味收获的快乐。在一般的教学中对于 体学生要达成的目标,一般让AB层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获取知识,c层学生一般在老师的指导、帮助或AB层学生的帮助下掌握知识,确保全体学生积极参与,都有一定的收获。如一位老师在设计梯形面积计算教学时,AB层学生在老师出示的操作提示下自主进行剪、拼、摆、画、讨论等,老师重点指导、参与C层学生的拼摆,让他们掌握一种推导的方法,最后全班交流,巧妙的设计是全班同学都明白梯形的面积计算是(上底+下底)×高÷2,都体验参与学习的快乐。

三、精心设计分层练习作业

针对性的梯度作业练习是孩子符自的起点上学习数学信息的反馈,是对知识的巩固和提高,是后续教学的新起点确定的依据。教师结合教材内容,确定各层学生相对应的练习作业,精心设计基本巩同练习、拓展练习和综合应用练习,也可设计必做题目和造做题目,分层测试卡等。

科学合理分层评价是不同孩子在各自起跑线上努力学习的加油站。评价是一种导向,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是兴趣和自信的添加剂,教师应准确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多几把尺子萤人,以激励为主,及时肯定BC层学生的点滴进步,对A层学生多采用竞争性挑战性评价。如一位五年级数学老师在单元检测评价中每单元会命制难易程度不同的两套试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的试卷,A层学生90分以上可得一个红星,100分可得两个红星,B层学生8O分以上可得一个红星,90分以上可得两个红星,100分可得三个红星,C层学生65分以上可得一个红星,80分以上可得两个红星,95分以上可得三个红星,100分可得四个红星。

篇5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英语教学过程同其它教学过程一样是一个系统,它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情感这五个基本要素 。 教师必须对参与这个系统的各个要素进行优化的组合,以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最优化有两个标准:一是效果最优,即在现有条件下,教学设计及 实施效果达到实际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二是时间耗费最优,即在课程计划规定的时间内最 佳地完成教学任务,收到“少投入,多产出”的效益。 一、中职学校学生英语水平的现状

中职学校的数量及办学规模在不断扩大,而英语教学是中职教育的薄弱环节,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普遍重视专业课而轻视文化课的学习。中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来自农村。都是普通高校筛选下来的学生,文化课基础薄弱(尤其是英语)。他们认为到职业学校就是为了学门技术,将来好就业。文化课特别是英语学不学都无所谓了,因此出现了学生不愿学,老师不愿教的局面。学生课堂上做些与学习无关的事、睡觉、思想开小差、甚至玩手机。学生的英语学习走进了死胡同,面对这样的现状,老师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中职学生的英语水平是衡量他们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面对中职英语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致力于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当前中职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这里笔者建议在英语教学中尝试分层教学法对于解决学生厌学英语的问题会有一定帮助。

1.“分层教学法”符合素质教育原则

“应试教育”实质上是“升学教育”。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提出的要求,老师总是“充耳不闻”,即使举手,也是“熟视无睹”。这些做法客观上剥夺了后进生应有的权利和个性得以发展的机会。原国家教委主任柳斌曾指出:“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应该是走向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和个性发展教育和谐统一的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为每一位同学创造条件,提高全部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分层教学法”将每一位学生都纳入教育对象,并能提出都能接受的要求和目标,从而为每位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舞台。 2.“分层教学法”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这里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学的深度、进度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二是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由于学生的遗传因素、心理素质及环境、教育、时间活动、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学生不可能处于同一层次,像我校学生更是如此,“分层教学法”强调个性差异,坚持从个体实际出发,正是因材施教原则的体现。

3.“分层教学法”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

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求教学按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系统周密的思维能力。学生升入初一时成绩的差距,意味着学生的认识、思维能力、知识水平均处于不同层次。如果从班级的平均水平出发,后进生不会因知识间的断层和学习能力弱而无法完成任务,会渐渐丧失学习信心,最终放弃学习。“分层教学法”强调以学生原有知识为起点,逐步提高,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4.“分层教学法”符合目标教学理论

布鲁姆认为:只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与适当的学习帮助,95%以上的学生都能够达到确定的教学目标,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分层教学中教师的“教”就是要适应学生的“学”,这就要求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更加注重“导”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目标导向下得到激励,主动学习,达到成功。

二、实施“分层教学法”的方法

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笔者实行了以下的分层教学方法:保留行政班,进行班内隐形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1.尊重个性差异分层授课

主要采取“大班导学,小组议学,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措施。根据备课要求,授课着眼于中等学生,课后辅导兼顾优、差两头,努力为差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具体做法是:对中等类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困难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堂提问注重层次性,具有启发性,及时点拨,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让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2.分层进行辅导

分层辅导学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各层次学生可以利用老师辅导的机会及时解决自己头脑中的问题。

由于英语知识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如果前面的知识没有理解,在学习新知识时就不会完全掌握。对于学困生的辅导,主要强调新旧知识的连贯,帮助学困生巩固以前的知识,理解并简单运用新知识。对于中等生,主要强调对本节知识的巩固掌握,采取练习的形式来加深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对于优生,除了帮助他们进一步巩固新知识以外,主要强化他们对本节知识和其它已有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后续知识的联系。简而言之,对学生的分层辅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扎实旧知识”—“巩固新知识”—“新旧知识的综合应用、与后续知识的联系”。分层辅导如果做的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可忽视。

3.分层评价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困难学生要努力寻找其闪光点,采用表扬评价,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好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

篇6

(一)分析情况,确定目标阶段

第一步,根据教学大纲。分析教材,制定总目标。

我们课题组根据把学生培养成“四有”公民这个中学阶段的教育总目标,根据总课题组提出的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初中阶段教育目标,认真学习教学大纲,研究分析了教材的内容,考虑到学科的特点制定了总目标。我们认为思想政治课不但要教给学生一定的知识。而且要通过知识传授,激发学生的情感,并贯彻落实到行为上。因此,我们从认识、情感、行为三方面制定了总目标。

认识方面:学生能理解“法律”一词的含义,知道我国现行的主要法律及其作用、法律规范对青少年成长的密切关系:知道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经济政治生活都离不开法律: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国家、集体利益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情感方面:学生在遵守国家的法律,惩治违法犯罪方面能表现出爱憎分明的情感。行为方面:学生能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正确行使公民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的义务,勇于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

第二步。分析情况,进行学生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不能仅仅根据分数而定,因为理论知识的掌握,并不代表他的思想和行为,因此我们根据这届学生进入中学后的表现,听取任课老师和班主任老师的意见,根据学生的法制观念、意识以及在遵守法律、法规方面的表现,确定了由低到高的四个分层类型。

第一层:不知法、不懂法,并有违法甚至轻微犯罪行为,沾染了社会上一些不良习气。

第二层:有一定法律常识,但是非不分,看到同学违法犯罪行为不检举、不揭发,甚至包庇、间接违法。

第三层:有一定法律常识,能分清是非,自己基本守法,但对违法犯罪现象不闻不问,明哲保身。

第四层:有较强法制观念,不但个人自觉守法。而且对于犯罪现象,敢于揭发甚至斗争。

第三步,根据每一层学生情况,确定每一层所要达到的分层目标。

第一层目标:初步了解书本上讲授的一些基本法律常识,能分清是非,基本上知法守法。

第二层目标:了解我国的基本法律知识,尤其是和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有关法制内容。是非分明,并能与违法犯罪现象划清界限。

第三层目标:能知法懂法守法,在遵守国家法律,惩治违法犯罪方面能爱憎分明,勇于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养成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良好习惯,能运用法律武器进行自我保护。

第四层目标:有较强法制观念。对法律知识有浓厚的兴趣,不但自己学法守法,而且还能积极宣传法律,教育他人知法懂法守法,并能运用自己掌握的一些法律知识帮助他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四步,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分层目标

将课题总目标、分层目标印发给学生,教师详细解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分层目标,同时对学生强调:所选的目标要适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应该是经自己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另外学生在选择目标时,可以适度修改,甚至可以自订目标。

第五步,学生选定目标、教师调整,最后学生明确目标。

学生选定目标后,有的过高或过低。教师要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学生情况,帮助学生调整目标。经过师生共同调整目标后,要求每一位同学都能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为之而努力,同时教师也明确了学生的层次类型。

(二)根据目标,进行分层教学、教育阶段

1、课堂内分层教学。

备课教师在制定一节课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时。必须考虑对各类学生的不同要求,要把一节课中的各个环节上。高中低三个层次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实现这些任务的形式写在教案上。

讲授在课堂教学的讲授方法上,我们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采用搭台阶的方法教师搭一层,学生登一层,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打开思路,在知识不断深化的同时觉得自己听懂了、学会了,激发学生继续登台阶的愿望,最后达到课堂教学目的。教师不要求每个同学都达到最高台阶,不同层次同学达到相应的台阶就算基本达到要求,并继续鼓励学生向高层次台阶迈进。(参见页底所示的在讲授权利义务时所搭四层台阶的示意图。)

第一层要求第二层要求第三层要求第四层要求

提问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存在的问题。精心设计一些带有启发性和复习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做到有的放矢。

讨论课堂讨论采取三种形式:

同质组讨论:把同一层次分在一组内,不同层次的组讨论不同程度的问题。讨论有针对性,效果理想。

异质组讨论:混合编组,讨论同一问题,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同质组讨论,异质组交流:将同一层次的同学分在同桌,一起讨论属于本层次范围内的问题,然而请不同层次的小组互相交流各自讨论的结果。

作业作业分层有两种形式:

(1)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数量,不同内容,不同难易程度的作业,对层次低的学生布置较少,较容易的作业。而层次较高的学生布置较难、较多的作业。

(2)全班同学作业相同,但降低对低层次学生的作业要求,提高对高层次学生的要求,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

2、课堂外分层教育。

课堂外的教育应做到“二结合,一落实”,即:结合分层目标,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落实重点,做到重点学生重点帮教,每位政治课任课教师在所教班级重点落实一、二帮教对象(第一层学生)。一方面帮助他补缺补差,另一方面经常向班主任了解情况,找学生谈心,了解目标达到情况,鼓励和帮助他实现目标。

对于层次较高的同学特别注重培养他们在课外学法的兴趣,诸如搞了法律知识专题剪报小组,组织法律知识竞赛。从而激发了高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在语文组配合下,参加了区政治小论文的评比活动,并获得了此项比赛中的一半奖项。

(三)形成性评价阶段根据学生知识考核成绩,根据学生目标达到的程度,进行师生共同评价。学期结束后,先进行知识考核,命题兼顾各个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基础知识的题占60%,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题占30%,有一定难度的必做题占10%,同时增加10%可以让高层次同学发挥的选做题,使试卷能反映各层次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程度。教师要求第一层同学只要达到50分。第二层同学达到65分,第三层同学达到80分。第四层达到90分,学生只要达到这些要求就算合格。然后,让每个同学根据一学期的各方面表现,如出勤、早自习、课堂纪律、作业情况,特别是行为习惯和校内外各方面表现,加上知识考核目标达到的情况,自己考核目标达到的程度,并报出成绩,教师根据所了解的该生情况进得调整,并向学生说明调整的理由,最后在学生认同后,得出考核成绩。不论哪一层次的学生只要达到自己订出的目标,就能得到好的成绩和评价。

二、实验背景

我们太保庄初中是一所普通初级中学,学习困难的学生较多,学生思想品德差异也较大,特别是双差生比较多,以往我们很少研究日常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备课和执教时往往过多考虑教材内容如何讲清,教学资料如何充实、齐备,很少从目标上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对一些层次低的学生,教学效果不很理想。据此,我们在市教科所的直接指导下,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进行思品科分层递进教学方法实验,希望通过这个实验能探索出提高各层次学生思想品德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方法,获得在思想品德学科实施分层递进教学的经验。

三、实验结论

法制教育分层递进教学法在我校实验了近两年。我们初步归纳了以下五点结论。

(一)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法制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分层递进教学,使学生在教学过程的各项活动中紧紧围绕自己选择的分层目标进行有效有目的的努力。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教学,学生对法律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非实验年级,提高了政治课的教学质量。

(二)思想政治课实施分层递进教学,学生不仅知识掌握达到目标要求,而且在情感和行为上也达到了目标要求,进而提高了思想觉悟。分层递进教学,克服了以往造成的思想教育目标高不可攀、学生由于达不到要求而自暴自弃的弊病。现在学生可以通过一层层攀登,慢慢达到目标,学生思想觉悟提高的效果明显。

(三)分层递进教学法,可以解决高层次学生“吃不饱”,低层次学生“咽不下”的矛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随着分层递进教学法目标层层达到。给差生以足够的学习和思想提高的机会,从而提高学习困难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习困难学生转变。

(四)进行分层递进教学。要求教师全面深刻地分析大纲,领会教学目标。探讨与达到教学目标相适应的分层递进教学法,设计周密的分层递进教学计划,并随时根据学生反馈信息,帮助学生补缺补差,调整教学目标,这样就必然促进和激发教师进行教改和科研的积极性,从而使课题组教师科研素质与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篇7

【摘 要】语文是百科之母,而作文作为语文中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个体语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小学作文教学必须着眼于未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重视开发学生个体的潜能,因材施教。但是我国目前的作文教学却强调共性,实施均衡教学。这就导致了那些自觉性较强,善于学习的学生由于课业要求太简单,而丧失了深入发展的机会;对于那些懒于动笔的学生,由于作文难,进而导致学生厌倦作文学习,形成恶性循环。这显然与素质教育的初衷相背离,那么如何才能让所有学生的潜力都得到发掘呢,我认为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实行分层教学,不失为一个良策。本文就将讨论分层教学的重要性,和具体教学措施,希望能为广大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 小学作文;分层教学;分析

我们必须承认,由于家庭、环境、学生主体的努力程度的不同,导致学生的认知水平,表达能力、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也有着显著地差别,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面对差异任何整齐划一,搞一“刀切”的方法都是不可取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只有从实际出发,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采用不同方法,用不同的目标来进行教学,才能使每一个层次学生的作文水平都得到提高。

1.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与文字应用能力,但在传统的的作文教学模式里,教师被要求严格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训练学生,这种固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丧失了个性化的语文表达能力,写出来的文字选材大同小异,缺乏活力,甚至连作文的格式也基本相同。这造成了学生在习作之初就丧失了对作文学习的兴趣,部分困难学生甚至连最基本的要求都难以达到,而部分优秀学生的作文水平也难以得到突破性的提高。教育是高度个别化的工作,要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目标来教育学生,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跳动,对促使他们成为创新型人才有很大裨益。

2.分层教学的组织和实施

2.1目标分层

学生的素质千差万别,如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起跑,那么就会显示出较大的差距。因此,分层制定作文学习目标就成为必然。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目标分层不是将学生张榜,分成三六九等,这种分层应该放在教师心中,而且还要根据学生学习的进展,及时的调整。

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将目标分为三层,即相当于将学生分成三个等级,教师根据学生日常表现合理划分。以六年级学生的作文要求为例,第一层的要求可以为:联系生活实际,中心明确,感受生活,构思巧妙,情感真实细腻,行文流畅,几乎无错别字,无病句。第二层的要求:文章较流畅,虽生硬一些,但也可成文,错别字、病句少,感情真实。第三层的要求:文章能让人读懂,错别字、病句不太多。当然教师若有足够时间,可以给每一个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切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效果会更好。

2.2题目分层

作文题目分层能给学生提供不同的选题选择,使每个学生都有字可写、有情可舒,对于作文难度而言,具有讨论性、思维发散的作文题目对学生的要求较高,而一些叙事类的文章难度较低。在设置作文题目时,可分设一个,学生们自由选择,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有创意地表达,而学习困难的学生也不会因题目过难产生畏惧情绪,这样可以使所有的学生都发挥出自己的实力,还会适度激发出其潜力,长此以往,学生们的作文水平将会慢慢提升。

2.3点拨分层

在课上进行作文训练时,教师应该在教室内巡视,实时观察了解学生的作文情况。对于基础好,思路清晰的同学,教师没必要对他们投以过多的注意力。但是对于基础差,半天挤不出一个字急得抓耳挠腮的同学,老师可以轻轻地走到他们身边做些指点,帮他们开个“头”,帮他们理清思路。至于他们作文中的小毛病,简单提示,但不要一个不漏的批评,思路正确,就放过去,以后再慢慢纠正,这样保持了他们积极性和自信心,对今后的作文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2.4评价分层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生如果在两个月里看不到自己脑力劳动的成果,他的学习愿望就消失了。”因此,教师对学生要多鼓励,多赞美。特别是在批阅困难学生作文的时候,教师的评语措辞要诚恳亲切,包含赞赏和激励,作文中哪怕只有一个闪光点,都要勾画出来,并写好批语。这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平时他们学业平平,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得不到老师的关注,他们渴望被注意和表扬,及时地鼓励能让其重获学习的信心。对于成绩斐然,文采出众的学生,要适当“浇冷水”,在批阅其作文时候要从技术方面进行评价,确保他们知道进步的方向。一位德国教育家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每个教师都应牢记。

3.结束语

分层教学可以说是根据孔子“因材施教”的观念脱胎而来的。毋庸置疑,在作文中实行分层教学,正视学生们作文水平的差异,依据学生水平的不同提出不同的目标,特别是对于困难学生给他们以切合实际的目标,能让他们重新找回学习的自信,对他们今后的认识都会有巨大的影响。作文分层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内在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其内在的竞争体制中,不断成长,实现自我超越,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成绩。作文分层教学的优点很多,是班级授课制度的一种补充形式,是在学生作文水平差距较大的的情况下,提出的一种补救措施,这一点教师一定牢记以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在讲授写作知识时仍应以合班教学为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施教之功, 贵在引路, 妙在开窍”。 师者之路,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张丹.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均衡教育[J].学周刊:中旬.2014.(4):52-52

[2]龚晶.浅述小学作文分层教学的必要性[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9):60-60

[3]王平山.浅谈小学作文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3.(37):228-229

篇8

【关键词】分层 教学 初中英语

为了让学生在轻松、平等、自由的氛围中学习、理解、掌握知识,我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作业设置以及科学客观的考核体系。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分层优化、因材施教、主体参与的教学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是很有效的。下面是我教学中具体的实施策略。

一、学生分层

教师按照学生的测试分数、智能及思维灵活程度等因素动态地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以后发展情况随时调整)A层次是班里学习成绩、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各方面都较优秀的学生。C层次为学习成绩、学习自觉性、主动性以及潜力各方面都相对较差的学生,其余的为B层次。各层次的人数根据班级情况而定。这样分层、设组的优点是对各类型的学生都顾及到,易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分层

为了增强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应该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学习目标。A层次学生在全部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都得到较大提高。B层次学生重点以掌握教材内容为主,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C层次学生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主,激发潜能。

对各单元的单词、词组、课文以及练习进行了目标分解。对于A层的优等生,每节课要求熟练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全部内容,灵活地进行会话、复述课文,对B层的学生,要求识记常用单词和习惯用语,掌握基本语法,能熟练进行日常会话。对c层的学生,只要求他们识记最常用的单词和习惯用语,能听懂和进行最常见的日常会话,分层次地给学生落实学习目标时,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好学生吃得饱、差学生吃得了为宗旨;第二,无论对于哪一层次的学生,不能借口差异,降低要求,第三,不可以要求学生只停留在识记、了解层面上,对C类学生要进行适时的必要的思维要求和训练。

三、课堂教学内容分层

不同课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我尝试了对不同课型采取分层设计教学任务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分别以活动课和阅读课举例说明。

1 在活动课上进行活动训练分层。

在设计活动时,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任务由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如:

例如:教学“How often……”这一句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课外活动每周多长时间最为合理。

学生针对上表中的内容互相问答(如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Is it good for your study/your health?),A层小组的同学用句子介绍调查结果,B层小组学生复述句子,C层小组学生填写调查表。然后将调查记录写成小短文。C层小组学生写简单的五个句子,B层小组学生尽量写八个句子包括复合句。A层小组的同学在B层学生基础上再丰富句式等等活动,使学生既理解了“How often…”的含义,又练习了所学句型。

2 在阅读课上进行训练分层。

在阅读课上,尝试用三个层面思维模式对中学英语教材中的一批阅读理解题或听力理解题进行分类,尽量使问题有一定的梯度。

第一层面的阅读理解题:这是针对C层学生而设计的题目,可以从阅读课文中直接找到,要求C层学生识别事实(factual recognition),只需要读懂字面意思(reading the lines)。

做对了就给予表扬,使其得到成功的激励;

第二层面的理解题:这是针对B层学生提出的理解和推理(inter-pretation),需要B层学生对语言事实做出解释,说明原因等,找出字里行间的隐含意义(reading between lines);

第三层面的理解题:这是针对A层学生提出对课文深加工和应用(elaboration),要求归纳文章的观点并作出评论,这需要A层学生对文章的整体内容进行题外发挥(reading beyond lines)。

这样一来,既换起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四、作业分层

篇9

【关键词】分层教学 发展水平 发展速度 班内分层 年级分层

自从学校教育采用班级授课制,班级里的学生就有了好中差的分层。如何针对学生分层的现象从事教学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业绩,一直是教育者关心并期望解决的实际问题。学生分层导致当前教师教学不能兼顾所有学生的需要从而使班内教学面临困境。当前课堂的教学困境在于如何组织、设计和进行教学,不是班级授课制本身的问题。

一、当前班级授课的现状与问题

现在的学校将学生按班进行教学,但在具体的操作环节上存在不足。在组建班级的时候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将不同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学生组在一起成立一个班级。比如说初中入校时,将各个分数段的学生按比例分配到各个班级。由于班级的组建本身就是建立在学生分层基础之上,教师面向水平各异的学生进行教学,在有限的课时内为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不可能照顾到所有学生。另外,教师的教学只能满足与他的教学相适应的那部分学生。由此,学生学习出现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被沦为差生。

学生分层问题中最突出的是差生。一方面学业中的竞争力使差生的心理蒙受巨大压力,另一方面教学的不得法使差生中的一部分人遭受埋没。就教师授课而言,为了喂饱学习好的学生,照顾好中层生,差生往往成了"随大流儿"的一群。城市里的课余补课,加重并激化了这一现象。由于校外学习和校内学习必然有重复,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一些学生好象不讲也会,而另一些学生,尤其是差生,根本跟不上,久而久之,学业债台高垒。

按学生学习成绩对教师工作进行评价的教育体系中,教师为提高自己的教学业绩往往会不自觉地偏待学习好的学生,班级里学习差的学生往往被忽视,成为缺乏关注的群体,甚至有时会出现教师将所谓脱后腿的学生当成"空气"对待的事件。

尽管当前我们的教育理念是公平的,但学生没有受到同等的对待,一部分学生被重视,另一部分学生被忽略。我们的观念往往是"什么人什么对待"――学习好的学生就应该受好的对待,学习差的学生就应该受到差的对待。我们以为这样的观念符合公平的原则,其实不然。不同对待,不等于对一些学生好对一些学生差。当用与学习好的学生相适应的方式对待学习好的学生,当用与学习差的学生相适应的方式对待学习差的学生。对待有不同,但爱心不应有差别。学习好的学生,需要给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使他们更好的发展,学习差的学生,当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使他们在学习上开通起来。任何一名教师的授课只能满足与他的教学相适应的那部分学生的需要,当前让教师面向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同时授课,教师根本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学习好的学生和学习差的学生教师只能顾此失彼。

二、分配教育机会的理论依据

基于以上呈现的事实,虽然同在一个班级中学习,同样接受一位教师授课,每个学生实际获得的教育机会却是不同的。让学习成绩上中下三层的学生在同样的环境里接受同样的教育,看上去好象公平,实质上并不公平。依据分配公平感理论,教育机会的公平分配,当是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接受到与之相适应的教育。

(一)分配公平感理论

分配公平感是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公平感是人对现实生活中公平问题的感受,是伴随公平与否而出现的情绪体验,其性质取决于人对公平问题的判断。判断公平与否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选择另外一个人进行比较,参照他的所得与付出之间的关系,由此确定自己的所得与付出之间是否合理。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J.S.Adams)曾用一个简略的公式概括了这个过程:Op/Ip=Oo/Io,

其中Op代表一个人对他自己所获结果的感觉,Ip代表这个人对自己付出的感觉,Oo代表他对某个作为比较对象的别人所获结果的感觉,Io代表他对这个比较对象的付出的感觉;此式表明:当一个人感到他所获得的结果与他的付出的比值与用作比较对象的另一个人的这项比值相等时,就有了公平感,否则就产生不公平感"。公平感是通过比较产生的相对感觉,与一个人获得分配数量的绝对值无直接联系,公平感要求按照不同个体付出的绝对值的比较分配个人所得,它不仅揭示了公平感受制于主观因素的限制,也揭示出人们公平感的建立是基于某种公认的分配原则,它要求分配要依据个人的付出进行。公平感理论将分配原则与人的心理机制联系起来,合理的分配原则是公平感得以建立的基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公平感又被称为分配公平感,"指的是人们对组织中资源或奖酬的分配,尤其是涉及自身利益的分配是否公正合理的个人判断和感受"。

(二)教育公平感理论

将分配公平感理论引用到教育领域,其中Op代表一个学生对自己被分配到的教育机会的感觉,Oo代表他对他的比较对象被分配到的教育机会的感觉,Ip代表一个学生对自己努力程度的感觉,Io代表他对他的比较对象努力程度的感觉,教育机会分配是基于不同学生间努力程度的比较。

1、学生发展水平的公平感问题:两个生来智商相等的学生经过不同程度的努力会成现出不同的发展水平,他们获得不同的受教育机会一般会被认为公平;两个生来智商不同的学生,经过不同程度的努力达到同等的发展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似乎生来智商低的学生应该获得更好的受教育机会因为他付出的努力多,但从学生长远发展的潜质出发,智商高的孩子如果肯付出相同的努力则会取得更大的成就,因此给予智商高的学生以更好的受教育机会也合情合理。事实反映出:人们心目中已经存在了一个教育机会分配的公平原则,即:Op/Dp=Oo/Do,

其中Op代表一个学生对自己所分配到的教育机会的感觉,Dp代表一个学生对他自己发展水平的感觉,Oo代表他对那个比较对象所分配到的教育机会的感觉,Do代表他对那个比较对象发展水平的感觉。将两个学生本身的发展水平作为比较的依据是科学的,因为学生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和他的努力成正比(学生的发展水平是学生努力的结果)、另一方面也预示着他进一步发展的潜质。教育需要按照学生的发展水平分配教育机会。

2、学生发展速度的公平感问题:个体差异包括个体发展水平的差异、个体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个体能力结构的差异、个体能力在性别上的差异、个体认知方式的差异 等。人的发展是一个运动的过程,处于同一水平上的个体会因为发展速度(即进步幅度)的不同拉开个体间的发展水平,具有同等发展速度的个体会因为其不同的发展水平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个体与个体之间发展速度的不一致导致个体间发展水平拉开距离。只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来分配教育机会,在学生发展水平处于同一高度的这个时间点上,对学生来说是实现了公平。但是同等水平的学生一起学习,一段时间后,由于发展速度(即进步幅度)不一样,全体学生的水平就又会参差不齐。同一发展水平的学生经过同一教育过程后会出现发展水平的不一致,这时就需要调整这种不一致,使学生总是在同一发展水平的学生集体内接受教育。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运动过程,这就要求外界要顺应学生的发展状况为其创造与其发展状态相适应的动态环境。

如何安排教学的问题实质是一个如何分配教育机会的问题,依据教育分配公平感理论,教学的安排应关注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即进步幅度)二个维度。应依据学生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即进步幅度)二者相统一的原理对当前教育教学工作做出调整和完善,而学生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考察要通过对学生课业成绩的反馈,这就把教学安排与学生的学习成绩联系起来。

三、班内分层教学

班内分层教学是学者们已经提过的关注学生分层现象的教学设想,但没有被真正实施。班内分层教学就是将一个班的学生按某一学科的不同基础分成上中下三层进行教学。同在一个课堂,如果中下层的学生的成绩进步了,随时可升入上一层,学生能充分体验到成就感。这将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上进心。班内分层给授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第一,在备课方面,教师更应该备学生。教师要具体分析每位学生,客观公正地将学生按他们各自不同的基础分成上中下三个层次,正确定位。第二,在讲授及练习方面,要求教师上课时一定要安排好授课程序,照顾好三个层次的学生。对于新课,教师应按"下中上"顺序讲授,并明确地提示给学生他应掌握的类型。同时分层次布置练习题,"对症下药"。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避免原来那种"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发生。第三,检测及评估方面,教师应一改从前全班一张考卷的作法,面向全体,分层设计检测题。这是体现教学效果的一个步骤。不同层次的学生拿到适合于自己的那份试卷,都会找到感觉和自信。另外在评估方法上还应做进一步的调整,对中下生适当降低标准,对上层学生应高标准、严要求。第四,还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心理调试,对中下层学生要防止其产生自卑心理,对上层学生要防止其骄傲。

班内分层教学要求教师备学生,要求教师的教学涵盖上中下三层学生的需要,这样就从理念上将所有的学生纳入到教师的关注中来。然而这种办法实际操作上有很大困难:它无法改变教师面向上中下三层学生进行授课的现实。由于教师往往只对那些适应他的学生具有针对性,要求它对上中下三层学生全部照顾到位,教师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空前地大,所以导致分层教学直到如今还是一种处于实验阶段的教学理想,由于还处于实验阶段,对解决目前的学生分层引发的各种教学问题帮助不大。

班内分层教学在检测及评估方面指出教师应一改从前全班一张考卷的作法,面向全体,分层设计检测题。这种方法有给学生贴标签的嫌疑,将一部分学生标成上等生,把另一部分标成下等生。这种方法用在平时的教学上,对学生的学习还是有针对性的,但用在评价上,就显失教育公平。分层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手段,不是目的。所有学生一律平等,在培养目标上也是一样的。中考高考都是统一的考试,对他们课业的评价也应该是统一的。要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业有一个客观公正的定位、了解自己真实的学习境况,就要用统一的标准。

班内分层教学要求教师调节学生的自卑和骄傲心理。与其通过教师的教育来调节学生的心理,不如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调节其心理的外部环境。骄傲的学生学习出现滑坡,就会因此退到下一层,他必须调节自己才能回到上一层,这种亲身经历对他的教育作用比教师的说服教导更有效。因为学习不好而产生自卑心理的学生,如果他有进步就会给他带来进入上一层的回报,他的自卑只会使自己认真对待学业而不是自暴自弃。班内分层,对学生这方面的刺激作用较小,所以要更多的依赖教师的心理辅导。

班内分层教学将学生分成上中下三层,将学生按层划分之后,教师就要重新思考和安排自己的教学投入。在教学任务不变的情况下,教师的教学投入与学生的接受能力成反比。学生的接受能力越强,需要教师投入的教学工作越少。同样的教学内容,对于上中下不同层的学生来说,其接受的速度和消化的过程各不相同。若将教学投入平均分成三份分别用到各个层次,其三分之一的教学投入只能适应上中下其中的一层,难免在其它层级上出现教学投入浪费或教学投入不足的情况。但如果将教师的投入不平均地分配到各个层次,也显失教育公平。可见,虽然班内分层教学致力于"学生分层的合理化从而提升教学实效"的初衷是好的,却无力实现它的美好愿景。

班内分层虽然将学生按学生水平进行层次划分,也充分肯定了"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应当接受不同方式的教学、不同发展速度(即进步幅度)的学生的地位(位置)应当给予及时的调整",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存在,教师往往只是在理念层面对学生进行了按层划分,在具体教学时,往往仍按原计划进行(他对中下层生的照顾不会发生明显改观)。由此,班内分层教学至今为止,对学生个体的差异,很难做到切实的关注。

四、年级分层教学

根据分配公平的原则,借鉴班内分层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即进步幅度)二者相统一的原理,笔者提出了年级分层的教学组织形式,该形式是对当前教育教学工作做出的调整和完善。按照学生的发展水平分配教育机会,就要求把相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放在一起接受相同的教育(即把同一分数段的学生放在一个班级里进行教学),但如果这个班级被长时间的固定下来,就会有悖于"按照学生的发展水平分配教育机会"的原则,因为受制于学生的发展速度,同等水平的学生一起学习,一段时间后,由于发展速度(即进步幅度)不一样,全体学生的水平就又会参差不齐。为了调整这种参差不齐,使一个班级的全体学生始终处于相同的发展水平,就要时常考查学生的发展水平,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绩,以适时进行班级成员的调整。具体操作规程如下:将每一所学校中的每一个年级作为一个单位,以学期为单位对其全部学生进行统一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按照名次进行班次排列,打破现有的固定班级制,班级不分重点班与非重点班的区分。通过学科考核,可以确定学生某一时间点上的发展水平。通过以学期为单位对学生进行的学科考核,可以确定学生在固定时间内的发展速度。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其一切的外在因素都可以被视为自身发展之外的东西,其是否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外因以及在多少程度上利用了这些外因,是其自身的问题,不被纳入对学生的评价体系。

按照学生的综合评定进行班级设置,大大缩小了各班班内学生间的学习水平差。但每名学生都有其强势学科和弱势学科,仅仅通过学生各学科总分将学生进行班级组建,仍然会给教学带来困难。科任教师面向综合成绩分数段相同的学生进行集体教学并不能保证他所教的学生一定就是他这个学科这个分数段水平的学生。虽然如此,按学生的综合评定进行班级设置的作法仍然比当前将各分数段的学生按比例组建成各班的作法更有利于集体授课。要解决综合评定班级设置给教学工作还来的阻碍,可以在班级分层的基础上进行各学科分层。具体操作规程如下:对全年级学生进行统一考核,考核标准一样。根据班级数量将学生按成绩排名择成各班。每学期根据考核结果进行班次调整。将学生按各学科进行分数排名,根据班级数量择成各学科班。将每个年级的各班教室敲定成固定分数段的学生的指定上课地点。每个年级实行统一的课表,比如第一节数学,第二节音乐,第一节课时全年级都在上数学课,第二节课时全年级都上音乐课。在相应的课节时间内,每名学生进入与其分数段相对应的指定教室进行学习。集体活动,比如自习课、运动会等,以综合成绩形成的班集体为准。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下,较之班级集体现有的交流形式,增加了学科班学生间的交往。

这种教学组织办法使具备同样学习能力和水平的学生处于同一群体,使授课教师可以面向同一水平的学生进行授课。与目前将各个分数段的学生按比例分配到各个班级的班级组建办法以及当前班级中的实际分层现象比较,此种教学组织形式是将所有的学生纳入到教育同等的关注中来。当前的教学,让差生呆在班级里少被关注甚至不被关注,看上去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实际上对改变他们遭受冷遇的境况毫无帮助,是对学生的不公平对待,也是对学生爱的剥夺。如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平对待的教育环境,任何一名学生所在的位置都是理所当然的。给学生提供动态的环境,使学生的努力能够获取相应的回报,形成公平的教学机制,这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

较之班内分层教学,年级分层教学切实地关注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在实践的层面做到了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接受不同方式的教学、不同发展速度的学生位置予以及时调整,是真正科学的分层教学,能补弥班内分层教学的不足。年级分层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具有心理调节功能的外部环境,会使教师专注于同一水平的学生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切实地实现"有针对性"的教学,做到"对症下药"。年级分层教学的具体作法,重视对教育机会的公平分配,进一步促进了并在教学管理方面践行了教育公平。年级分层教学将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统一起来,对学生的努力给予及时的肯定,为学生潜能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是通过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使每个学生获得恰如其分的教育机会,将会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年级分层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一)策略的实施不影响大局

在解决学生分层问题的过程中以及当问题解决之后,教育始终还是保持着班级授课的形式。办法的执行不需要对现行教育体制作根本性变革。对各方面利益的触动不大,不会造成"人员裁减"和"权力剥夺"。办法具有明显的爱生意识,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的活力和动力。办法可以适用于任何一所学校,无论这所学校是处于贫穷落后的地区还是繁华的大都市,是高消费的学府还是只能维持正常经营的学校,也无论这所学校的学苗是优是劣还是参差不齐。办法对现行的学校所有制、部门设置、招生制度、评价途径及手段、教师的任免都不发生影响。

篇10

论文摘要:所谓“分层教学分类提高”实际是将教育学中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赋予更广泛,更具体的内容。作为教师的教学,只有依据教学方针的统一要求,针对学生的一般特点和个别特点,因材施教,才能满足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培养适应21世纪的多种人才。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采用分层教学,分类提高的教学是符合当前教改的发展趋势。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这就告诉我们课程改革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要“以人为本”,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本质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采用分层教学,分类提高的教学是符合当前教改的发展趋势。

一、了解学生差异,分层建组学习

分层推进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分层问题。分层的方法一般有两种方式:组内分层和组间分层。我们采用的是组内分层法,即组内成员之间有程度上的差异,根据班级好、中、差的学生情况可将具有共同特征的学生划分a层(学习困难学生)、b层(中等生)、c层(优秀生),编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每个小组安排5~6人,其中b层学生占多数,并入a、c层学生各1位,前后相邻,便于课堂讨论,互相帮助,层间互动,合作学习,达到互补的目的。学习的层次确定以后,并非是一成不变,要随时注意学生心理特点的发展变化以及学习情况的变化,做必要的层次调整,因人因时制宜。

二、针对学生差异,分层要求分类提高

分层建组后,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和目标。a层目标(基本目标):从达标角度讲是毕业考和会考的合格水平,这是要求学生人人都必须达到的基本目标。b层目标(较高目标):从达标角度上讲即符合各类选拔性考核、考试的标准。此目标是教学的可及目标。c层目标(拔高目标):依据教材内容,将那些智力价值高、迁移与变通活化率强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拟成问题激发少数超常生创造性的思考或于课下研讨、争论,以满足高层次学生求知的强烈欲望。这是发展性目标,是为了进一步拓宽基础好的优秀学生的视野,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而设置的。总之,三个层次教学目标的要求,在划分上要做到准确与明确,以保证分层推进教学正确的指向。

三、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施教

课堂教学是实现分层递进、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决定了教学过程的层次性。在教学中分层施教,可采取“合—分—合”的课堂教学结构。①第一次“合”:这是教学起始阶段的集体学习,主要由引入性学习活动和总起性学习支撑。②“分”:这一环节主要是学习新知,它根据学习分类指导、分类练习等,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对b、c层次学生应以创造性学习为主,其中,对c层学生以“放”为主,适当给以必要的点拨;b层以“扶”为主,适当结合“放”;而对a层学生则以模仿性学习为主,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让他们从中找到规律,对a层学生必须花力气去“扶”,要“偏爱”,要给予更多的关心与帮助。通过“放”“扶”结合,促进学生学习技能、技巧的形成。③第二次“合”:主要是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缺漏问题。学生层间的互动,是充分利用学生学习能力差异这一教育资源,使各层次的学生学习可能性提高到最大限度,是分层递进教学策略的重要操作机制之一,也是课堂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层间互动以小组内和小组间互动为主要方式,以本位评价或换位评价为主要方法。这“合—分—合”的课堂结构,不但自然地融进预习、新授、质疑、辅导、回授、巩固的正常教学秩序,而且较好地解决了a、b、c各层次间的动静支配的矛盾。

分层次教学分类提高的方法不仅能面向全体学生,还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和主动地发展,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用人才。探索分层教学分类提高的教学方法,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针对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有效推进素质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