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资源管理范文

时间:2023-04-08 18:28: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资源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资源管理

篇1

【关键词】通信;网络资源管理

1 前言

具体来说,网络是web服务的一种,它继承了原有web的优点:它有着资源共享的提供功能,这是其一;其二,它可以避免信息的堵塞问题,进而优化应用程序,保证消息的畅通;第三,网络还可以互相连通,协同工作,可以结合在一起多而为一的去处理一个项目;第四,它还具有动态服务的功能,能够在不同环境下灵敏的变化。总之,网络有力的管理了现有的互联网,并且朝着一个趋势在不断的发展:优化管理分布在不同位置的不同资源。我们所知道的电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可以归类于一种综合技术的系统,(有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地理信息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电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综合并利用了多种技术的优点,优化了管理模式,在各种信息处理上既维护了资料信息的完整,是一个比较完善的网络。它既化cad技术、gis技术和mis技术为一体,又以分布式数据库为工具连成了一个统一的网络数据库,使网络资源的动态管理和网络资源得以充分的被利用,实现了优化结构的目标。

一般来说,通信网在现代化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既是电力系统地基础设施,又为网络的调度自动化、运营市场化和现代化的管理打好基础。而因为许多网络设施的增加和运转使用,通信网络的资源管理就日益重要。网络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对资源的优化管理,而在这一方面,也为网络的其他功能的运转做好了前提准备。

但是,由于网络管理的人员不能够及时并准确的了解网络资源的整体情况,所以很难对网络的计划和进展进行及时的调整,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是网络处于瘫痪状态,给网络的正常运转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极有可能的浪费网络资源。

2 下面我们就通信网络资源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虽然通信网络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保障工作,但是由于它存在的各种问题如:设备更新不全面、通讯的方式不统一,管理资源的体制革新不及时等,对网络资源的管理造成了工作进度慢,效率不高的情况。

(1)由于城市化趋势的加快,我们对电信的需求也就在不断的增加,那么,管线的分布也就相对的繁多,对电信设备各种类型的数据也就在增加。而又因为电信设备的不断更新,技术的日新月异,所需要的各种设备也要不断地更换,这就给网络的管理部门增加了工作总量。第二,因为大部分的信息资料几乎都是以纸质的方式几率下来的,所以在以后工作人员的查阅方面就造成了,工作繁杂的一面,使电信管理系统的运新工作加大了难度系数。

(2)从整体上来说,部分性的电信监管也有一定的难度,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对周边的地理信息获得的不够完整,也没有精确到一定的额度。第二,资源共享的目标在本地网区域很难实现。

(3)电信企业没有统一当前业务和网络资源系统。想要满足社会的需求,就要跟着社会的发展对管理系统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其满足于客户的需求,实现优化企业内部结构,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4)具体来说,从整体出发,才能更好的发挥部分的作用,那么,管理者就应该从整体出发,充分利用并发挥资源,减少投资的浪费,增加执行的可操作度,从而以最小的投资获得组大的效益。

3 解决方案

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的解决方案直接影响这企业的利益和发展,所以是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的。它需要有灵活、快速和综合的能力。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的解决方案借助于mapgis k9和电子地图,进行可观性操作,对资源进行了准确的分析,优化资源管理。这样就可以优化系统的管理,因此,系统可以采取面向服务的模式来对资源实行更加精密的管理,使资源的服务应用保持灵活度。依据系统的各种功能,对网络资源的管理就提升了一个层度。它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贯穿于各种新的技术之中;它的伸缩性,掌控着对资源管理的要求,尤其是面向省集中和各个本地网。

3.1 主要特点

(1)图形与数据的相结合,使管理人员更加直观的查询数据,能快速的了解相关信息。(2)使通信设施设备与数据保持一致,保障了信息的精确性。(3)实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形成了管理工作的一体化与自动化,有利于功能的拓展。(4)使用多种数据库、(oracle、sybase、sqlserver)服务器端、(unix、linux、windows)等混合式网络结构。

3.2 主要功能

(1)实现各种管理的优化和维护资源信息的一致,还具有导航查询功能,以直观的方式呈现资源信息。(2)对转型业务的管理,支撑了管理的增值业务。(3)全球眼的资源实体录入。(4)epon网络源尸体录入。(5)c网资源管理的范围,可以直观的了解信息。(6)查询与统计功能。(7)用户权限管理功能。(8)固定资产管理功能。(全球眼资源包括:光终端设备、数字编码器、摄像头、视频线等;epon网络源包括:olt、obd、onu等:c网资源管理范围包括:cdma无限接入网物理实体资源、逻辑资源两部分)

4 结束语

通信网络资源的优化管理,不仅可以统一的掌控网络资源,而且可以通过对网络数据信息的分析来掌控网络的目前状况,使网络原有的数据借助优化系统工具得到了更加精确地数据,使企业能及时的跟随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的脚步。更有意义的是,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的优化性,使更多的使用者共享资源;使网络资源更加集中的被利用、被管理。

参考文献:

[1]熊翱,邓广莉,李斌.传输网综合网管建设的探讨[J].电信技术,2004(1).

[2]张聚明.电力通信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解决方案[J].电力系统通信,2003(6).

[3]姜建里,赵振东,李冶等.地理信息系统在电力通信网中的应用[J].电力科学与工程,2003(02).

[4]张强.资源管理系统――电信运营商的生命线(db/ol).

篇2

【关键词】网络资源电信管理系统建设

一、建立完善的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意义

1、是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和加快市场反应速度的需要。如何尽快的响应市场和客户的需求,提高对客户的服务质量,并留住现有客户和吸引新生客户。这就需要利用网络资源系统将网络资源和客户、业务相关联起来,提供以客户为中心的端到端应用,最终将电信运营商的网络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并最大限度的提升客户价值,为企业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2、是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为有效实现现代化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企业迫切需要将原有的粗放式人工管理转变以管理系统为核心的精确管理;迫切需要通过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优化与建设,以合理的利用有限的建设资金、盘活现有各项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迫切需要依靠完善的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来为企业可持续化发展提供准确的决策支持。

二、建立完善的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具体做法

1、构建整体发展规划。第一阶段为专业网络资源系统的建设阶段,即陆续建立交换、传输、动力、管线、数据等专业资源系统,为后续的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整合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第二阶段为各专业系统的整合阶段,使网络资源管理系统与各相关联系统的整合、应用与开发,以实现各专业资源系统、各专业资源信息能互相关联,各资源系统的接口能互相关联,并逐步开发和推广面向前端、后端和管理部门的应用。

2、把握关键环节,确保系统建设的顺利实施。(1)在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建设初期,应始终坚持“四个统一”的原则。即建设过程中系统应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选型和统一版本,以良好解决网络资源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软件版本多样化、接口复杂、数据不统一和发展不平衡等多项问题。(2)在建设过程中,应始终按照“先试点、再总结、后推广”的总体思路进行推进与完善。(3)在系统的动态管理上,应始终注重过程管控,并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关注过程、关注细节,注重实际应用效果,确保网络资源系统的建设进度与建设质量。(4)在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应用上,应始终坚持以应用促建设,以应用促提升的思路,通过市场、财务、审计、建设、设计、维护等各部门对系统的充分应用,使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功能以及数据信息都能进入到一个良性循环的使用状态。

3、注重动态管理,使精确管理的理念渗透到系统建设的全过程。(1)完善资源管理的组织架构。企业应在资源管理中心和每个相关部门均设立专业的资源管理岗位,确保人员的落实到位,并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资源KPI(关键业绩指标)考核指标。(2)制定资系统的动态管理流程。结合企业的业务实际,进管理流程的重组,通过制定空间资源、管线资源、传输资源、数据资源等动态管理流程,并予以细化和优化。要求动态管理流程应明确各岗位、各部门的职责、操作权限与KPI考核分值,并着重强化流程的执行与管控措施,以逐步建立起网络资源动态管理的长效机制。(3)强化资源的检查与考核。企业应建立完备的网络资源管理指标体系和检查考核机制,要求检查结果应及时予以通报,并严格与绩效考核相挂钩。(4)落实资源管理的分析制度。企业应通过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并结合前端市场的预测,汇总各类资源管理系统的优化与建设意见,提高系统建设和运行维护工作的响应速度与服务水平。同时,通过分析网络资源的市场占有率,针对性的派单给前端部门,以指导前端进行市场预测和营销。

4、建立一支技术过硬的支撑队伍。企业应积极培养和引进技术骨干,以承担系统硬件、软件开发与应用的全面性技术支撑工作。在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试点和推广过程中,要求技术人员、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共同组成一个团队,以充分发挥出对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建设与完善的支撑作用。

三、总结

随着电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逐步完善与深入应用,不仅可以有效支撑电信运营商的网络运行与维护,还可实现网络的设计、优化、规划等功能,使电信运营商能实时、准确的把握网络运行状况与资源配置,从而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与网络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胡谷雨. 网络管理系统的综合[J]. 电信科学,2003(3)

篇3

【论文关键词】网络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管理

随着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才的竞争也变得非常激烈,企业人事工作也因此由计划体制下组织控制模式转变为市场体制下的人力资源开发模式。[4]同时,由于网络技术超乎想象的发展,已使网络成为社会上相互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进而使网络信息化管理成为社会管理工作一个新的领域和新的趋势。而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有效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1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是对组织人力资本的管理,即对人力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控制,使得人力和物力保持最佳比例。其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人才引进、素质管理、岗位管理、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人才外包等。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必须围绕企业战略这个中心来展开,并以“人”和“岗位”作为两个立足点,因此这样的管理内容就形成一种以4P管理模型为核心的管理模式,这种4P管理模型如以下的图1所示。

该管理模型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与人、人与岗位、岗位与岗位、人与企业的最佳匹配。

2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2.1信息获取渠道小,信息获取速度慢

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由于不同地域、不同企业的信息来源渠道不同,过程也不同,不能共享信息,因此信息量非常少,且获取速度极慢。

2.2信息冗余,资源浪费

由于信息不能共享,因此各单位或企业,包括单位或企业内的各部门,很多信息与资源往往是重复的,造成了信息冗余与资源浪费。

2.3各管理环节容易脱节,协调性较差,统筹性也不强

由于各管理环节在工作过程中是相对独立的,因此很容易使各管理环节之间不能很好的协调,造成工作脱节,统筹性差,而且也容易造成管理过程的不规范。

2.4传统管理手段单一生硬,不够人性化

传统的管理手段基本是以“人”的形式来管理,这种管理手段单一生硬,往往会因为“人”的原因而造成管理效果低下,甚至造成工作上的抵触和损失。

2.5工作效率低,质量不高

信息来源少、慢、冗余,工作不能很好地协调统一,统筹性差,因此这样的管理工作效率非常低。且又因为管理过于依赖“人”,从而造成工作质量不高。

2.6培训形式单一,效果差

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在实施培训环节的过程中,通常遵循讲授、讨论、活动这样一种固定模式来进行,形式过于单一,培训效果差。

3网络信息化管理的特点

网络信息化管理是当今行政、事业、企业等单位业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信息化管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3.1网络资源可实现共享

网络资源共享可使人们能够按自己的需求,通过网络来获取各种各类的信息。这种功能可让人们方便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3.2信息传输速度快,即时性强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传输速度非常快,而且准确性高,可以达到完整的即时传输效果。因此,这一特点可以实现跨时间、跨地域地沟通或获取数据。

3.3集数字媒体于一身,信息交流更人性化

在网络环境下,图像、声音、视频等流媒体数据均可随意地快速传递,使得交流方式非常丰富,跨地域的沟通更具人性化,也更趋于真实,甚至可以构建一个虚拟的世界。

3.4信息容量大,涵盖内容广

在网络的大环境里,有着丰富的存储资源,因此网络中的信息存储量非常大,这也使得网络的信息结构非常完整、内容非常丰富且涵盖面广。

4网络环境下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路

我们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与网络的特点,将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而要实现这一目的,我们需要在网络平台上开发一套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首先,这一个系统将集成人力资源管理的每个管理环节,实现统一、协调、统筹的管理,使管理过程得到规范化。再者,系统将利用网络共享资源、快速并准确传递的特点,扩大信息来源的渠道,提高获得信息的速度,减少信息的冗余和资源浪费,大幅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最后,该系统可以在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中的多媒体功能,使平台的管理、培训形式更丰富,更具人性化、效果更佳。

5网络环境下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措施

5.1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

根据上述网络环境下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路,我们首先需要在网络环境下开发一套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而开发这样一个管理系统需要先搭建一个网站,通过网站来构建一个Web平台,然后通过Web来开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这种方案的优点是,在Web平台中,除了可以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来进行常规各种业务管理外,还可以通过Web平台来对外消息、在线交流、宣传介绍、信息采集等等,使得整个管理内容生动而丰富。

5.2人才招聘的措施

人才招聘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前提。人才招聘是否合理,关系到整个行政、事业、企业单位的人才结构是否合理,是否会造成人才和人力成本的浪费。为此,我们需要在系统中建立一个人才数据库,将单位的人才信息存储于数据库中。执行人才招聘前通过系统按一定要求自动统计分析数据库中的数据,并快速得到人才招聘最佳方案,这样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还有,在实施人才招聘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利用网络视频实现网络在线招聘,这样既可以大幅节省业务开销,又可以方便应聘者和单位的招聘人员,使得招聘工作效率非常高,也极具人性化。

5.3素质管理的措施

素质管理是指在素质测评的基础上,按单位战略需要对员工进行素质增进的过程。对于一个单位来说,形成合理的员工素质结构是实现单位战略的保证。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控制人力成本,增强竞争力。素质管理通常包括几项内容:⑴素质获取管理,即通过素质测评和招聘甄选获得。⑵素质保持管理,即通过激励机制来实现。⑶素质增进管理,即通过员工培训获得。⑷素质使用管理,即通过激发员工的潜能,使其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利用。

在管理系统中实现人员素质管理,需要建立一个测评与培训题库,每次测评或考核由系统自动组卷,使测评或考核结果更趋于合理,工作效率更高。同时,还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使考核更人性化,形式更丰富。需要对员工培训时,可以先将授课内容制作成课件或将授课人员的授课过程录制并存储于数据库中,培训员工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在线学习和接受考核。激励机制主要由决策层制定,但可以通过Web平台对有成绩员工进行宣传介绍,由于网络涉及面广,这样的宣传对个人而言影响是非常大的,其起到的激励效果也是非常大的,也有助于员工发挥其聪明才智。

5.4岗位管理的措施

岗位管理包括岗位设置管理、岗位轮换管理、岗位价值管理、员工上岗和下岗的管理等。在系统中,岗位的设置方案与岗位的价值评估可以经过系统对整个单位进行相关分析后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这样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使岗位设置管理和岗位价值管理更具时代性的战略意义。岗位轮换管理和员工上岗和下岗的管理可以采用自动调度和人工调度相结合,但调试过程和结果都在系统中实现和体现,这样既方便调度人员,同时也使员工即时获得调度结果,工作效率和质量都得到大幅提高。

5.5绩效管理的措施

绩效管理由绩效计划与期望、绩效实施与支持、绩效考核与评估、绩效反馈与发展的管理闭环组成。在系统中实现绩效管理只能实施绩效考核与评估、绩效反馈,而绩效计划与期望、绩效实施与支持主要由单位决策层及政策执行及监管部门来实现。事实上,绩效考核与评估、绩效反馈在素质管理中已得到体现。

5.6薪酬管理的措施

薪酬管理一方面要能按不同层次的员工合理分配薪酬,另一方面要能从单位战略出发来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从而夯实竞争优势。薪酬管理内容主要包括薪酬的目标管理、薪酬的水平管理、薪酬的体系管理、薪酬的结构管理、薪酬的制度管理。管理系统通常只能在量化管理、财务管理上对薪酬管理起到辅助作用,而薪酬的目标管理、结构管理、体系管理、制度管理都需要单位决策层来规划。但是,由于计算机处理的准确性和快速性,因此系统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做决策参考。

篇4

[关键词] 有线电视网络 资源管理 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N94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引言

目前,将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技术应用于有线电视网络资源管理己经受到有线电视网络经营者的广泛关注。GIS是一种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显示与应用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是分析和处理海量地理数据的通用技术。针对有线电视网络涉及数据的特点---量大且与地图的关系十分的密切,利用GIS来对网络资源进行管理不切为一种不错的方法。基于GIS的有线电视网络管理系统具有强大的空间管理能力,他能以一种直观、全面、准确的方式显示有线电视网络的拓扑关系。它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网络设备的地理位置、运行状况、故障情况等进行管理,并能进行更有效的网络规划和网络设计。现在全国各有线电视台纷纷建立自己的GIS系统,用于对网络资源进行管理。

在有线电视局域网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可供各部门共享使用的GIS,对有线电视网络资源进行管理。它利用了GIS的集成二次开发方式,在可视化的编程环境下,将GIS功能嵌人其中。此系统的使用现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大大提升了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对领导的分析决策工作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1系统功能分析

基于有线电视GIS能对网络设备信息进行编辑、存储与管理和进行空间查询与分析的网络管理系统,其实现的主要功能为:

1:1完成对地物实体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录人、编辑、管理功能;

1:2实现对用户的故障点定位和故障追溯功能;

1:3网络设备的统计分析功能,实现按地区域时间范围对设备的统计功能,并支持数据的进一步的深入挖掘,提供设备的详细信息;

1:4通过台局域网,在各部门间实现地理信息资源的共享。

2系统总体设计

2:1系统体系结构

系统体系结构分为三层,采用数据集中管理的方式,将用户界面、业务处理、数据操作相分离,这有利于数据集中管理和业务的灵活配置。

2:2功能模块设计

我们从有线电视系统对网络管理工作的实际出发,考虑系统的实用性和全面性,将系统分为七个子系统。系统的子系统可进一步细化为11个功能模块。这些功能模块可分为两类,其中基础模块是系统的通用功能部件,业务模块是在基础模块的基础上根据业务的特点实现的,这种方式有利于系统的扩展和维护。

2:3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共涉及两种数据类型:

一是描述地物空间结构、布局的空间数据;二是描述地物基本信息的属性数据。

空间数据库记录图元的空间信息及基本属性;属性数据库主要存储与空间信息密切相关的地理特征信息和描述信息。

在Titan GIS中,我们利于了Titan海量空间数据存储管理系统开发工具包--TOSA(Titan for Oracle Spatial Access)组件来实现我们对空间对象的存储、查询、更新、显示、分析等功能,它以

Titan GIS定义的地图文件和地图定义文件实现对空间对象的管理。属性信息则通过Titan GIS提供的开放式数据库互连机制(ODBC)实现与外部数据库Orzcle接口,两类数据利用TitanGIS内部标识的关键字进行连接。每条记录可以通过该关键字确定与对应地物的连接关系。

3主要模块功能设计与实现

本系统针对有线电视行业的特点,实现了如设备路由追溯功能、光纤路由跟踪功能、电平计算功能、业务统计功能等。

3.1设备路由追溯模块

该功能主要实现上至站点机房,下至楼层放大器之间的任意设备的上、下行路径追溯功能;或是这期间任意两设备之间连通路由的查询。

例如:我们利用此项功能,查询一个光机的下行路由,便可从图上直观的得到此光机所覆盖的楼放(楼栋放大器)范围,并可以统计表中详细地查询出光机(光接收机)与楼放以及它们之间所经设备的详细信息,即我们通常所讲的光节点的覆盖范围。对于维修人员,此功能的意义尤其重大,通过查询某一故障设备的下行路由,便可迅速得到故障设备的影响范围;通过对用户报障楼放上行路由的查询,便可以迅速找出几条故障楼放上行路由的交汇处,即发生故障的设备处。

3.2光纤路由跟踪模块

该模块主要实现光纤编号查询此光纤所经过的光缆路径,并在电子地图上高亮闪烁显示此条路径,弹出统计表详细显示此光线所在的光缆管色纤谱以它所经过光缆的编号、芯数、长度、起点、终点等信息。

利用此项功能我们可以对分支由前端机房到光机之间光信号传输路径进行跟踪,这对于前端机房对信号传输监控方面意义重大。

3.3电平计算模块

此功能模块主要实现对分支器输入电平、主输出电平和支口输出电平或楼放输入电平的查询,并列表显示由光机到所查分支器或楼放之间所经器件与电缆的衰减量。

利用此项功能我们可以达到辅助设计的目的。对于有线电视设计工作(或称支、干线设计),工作人员需经过复杂的计算,才能知道最终得到的楼放电平或分支器电平是否符合有线电视系统标准要求。利用GIS系统,模拟真实设计线路,将设备或线揽在电子地图中进行录人,利用电平计算功能查询分支器或楼放的电平,即可知道此段线路设计是否合理,从而达到辅助设计的功能。

3.4业务统计模块

该模块主要完成按时间/片区/区域(短形/圆形)对设备或线缆、管道等的统计工作,并将统计结果以列表的方式显示出来。这项功能对于有线电视业务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例如:我们需要统计某小区中,投入使用的电缆支线共有多少;或者我们需要知道某一片区内,有线网络共用到了多少个光机,它们分别是什么型号的;或者我们要了解一下在某一时间段内,共建设了多少公里的有线网络地下管道,分别是什么管材的等等。

结论

利用了GIS的集成二次开发方式,在可视化的编程环境下,建立起了一个有线电视网络资源管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对网络资源数据的输入、编辑、存储与管理功能,并实现了空间查询与分析、图形输出与交互操作的功能。此系统为有线电视管理部门的管理、规划设计、运行维护、资产管理等业务提供了高效率的工作方式,也相应提高了相关部门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性能稳定可靠,实现了有线电视网络管理的安全计算机操作过程。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功能架构;技术原则;设计 实现

一、建设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电力通信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网络运营市场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随着广西电网的建设和发展,广西电力通信网逐步形成较大规模的网络,包括传输网、交换网、接入网、监控网等各专业网络。而南宁供电局作为广西电网最大的一个供电局,所辖通信设备种类数量繁多,网络结构复杂,承载业务丰富,给实际的网络运行维护带来了很大困难。如何优化运维效率、有效提升运维水平等等,成为南宁供电局电力通信网系统维护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建立集中化资源管理机制,同时建设面向业务和面向专业用户服务的运行维护系统才能有效改善现状。

二、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总体结构特点及技术原则

电力系统中的通信网络实际上是为电力行业所专有的,是专用的通信网络,这是与一般电信运营商的通信系统最显著的差别。资源管理系统的基础是数据库,电力系统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也不例外。所有针对资源的查询、统计、调度方案设计、数据分析、决策支持等,都是通过资源管理应用软件对数据库中的资源映像数据进行运算来实现的。电力系统拥有的通信资源可概括划分为:物理资源和空间资源两部分;资源管理系统中的“网络资源”三大基本属性,即资源的存在性,使用性和动态性,它对于电力系统的通信网络资源同样适用。建立电力系统通信网络资源统一的管理平台,必须紧紧围绕网络资源以上三个基本特性。

(一)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体系结构及功能架构

基于一体化网络建模的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系统对光缆、传输、接入网、数据网等系统,机房、电源环境等各类通信系统的资源数据进行管理。系统分为数据层、平台层和应用层。数据层的信息通过设备网管的数据数采与人工录入等方式进入数据库,通过标准接口传送到数据服务模块进行数据交换,向资源管理系统平台层和应用管理模块提供动态数据,向资源管理系统平台层和应用管理模块提供动态数据。业务逻辑组件和显示控制接收客户端请求,建立业务逻辑和图形显示。应用层包括三类应用,即通信资源管理、通信运行管理和统计分析。

(二)建设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应遵循的技术原则

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在建设中可以参考采用一些成熟的体系建构,同时兼容其它网管体系结构以解决标准体系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功能模块化及接口开放性是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一个关键指标,系统除了具有根据用户要求订制的能力外,重要的一点是系统的应用功能接口应具有开放性。此外,系统的人机界面和稳定可靠性也是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对象化的思想应贯穿在系统界面的设计中,界面的优劣直接影响人们对系统的第一印象,影响人们对系统的使用。而为了保证系统的高可靠性,系统平台应具有自诊断能力,对应程序,数据库及构成管理系统的网络设备可进行自诊断,自复位功能。最后,为加强电力通信网络资源的信息化管理,确保电力通信网络全程全网管理规范统一,对电力通信网络资源实行全网统一命名和统一ID标识,需要制定相关的规范。

三、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应用实现

本课题的总体研究思路是通过Oracle 10g构建资源数据库,进行tomcat环境部署,采用java程序对南宁供电局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进行软件开发设计。资源管理系统的各种管理功能通过软件设计的各种界面实现。拟采取的具体研究方法为:

(一)结合南宁南宁供电局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需求,确定整个系统的软件架构采用数据集中、集中式建设模式,在同一平台下进行管理。为了满足软件结构的实现,需相应搭建南宁供电局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硬件平台,具体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采集服务器、交换机、正反向隔离装置等。具体配置是安装2台DELL R910,采用一主一备的方式进行数据库的构建;安装2台DELL R710、配置LINUX Redhat 6.0 64bit操作系统运行java程序进行软件开发,汇聚交换机和接入交换机分别进行VLAN的划分和底层设备网管接入,采集机和应用服务器之间有正反向隔离装置进行数据安全隔离,系统架构是Agent采集机、客户端连接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连接数据库服务器。

(二)资源存量管理是指对通信资源信息进行维护和管理,在资源管理中起着基础管理的作用,通信资源维护效率及资料的准确度对其他功能组的性能有着重大影响,资源存量管理功能的成功实现,对于整个资源管理系统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资源存量管理模块又分成空间资源管理、物理设备管理、设备关联管理、线路走廊资源管理这几个子模块,应用java软件设计出显示界面,通过分别实现上述子模块,最终能够实现资源存量管理模块的设计。设计中应注意除了提供单个对象新建、逐个字段录入的基本操作外,资源存量管理还应提供批量导入功能,包括空间资源管理、物理设备管理、设备实体管理、设备关联管理等功能,才能保证资源维护效率、提高资料的准确度。

(三)网络管理模块是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网络管理包括SDH系统管理、PCM系统管理、电路及业务信息配置、交换网管理、数据网管理、业务网拓扑管理、动力管理、同步时钟管理、视频会议管理等,南宁供电局通信网络的各种应用系统的管理都需要在网络管理模块中实现。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通过本次课题研究,南宁供电局通信网络资源系统能够实现资源管理、综合监测二大功能及与相关系统互联。上线后的系统,将对通信资源管理和通信网综合监视等功能进行集中、统一的规划和整合,成为一体化、标准化、信息资源充分共享的支撑平台。系统的成功搭建,能有效提高南宁供电局的运维效率,带来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叶云,李小进.电信资源管理系统的定位与开发 2002.10

篇6

[关键词]物联网;移动通信;网络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007-01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是近十几年来兴起的一种全新的智能网络技术,被看作是信息领域的一次革命性的变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发展十分迅速,应用的范围领域越来越宽。

移动通信技术在民用领域已经发展多年,技术上比较成熟,已经由第二代(the 2nd Generation,2G)通信技术发展到第三代(3G)通信技术,甚至第四代(4G)通信标准也在许多重点城市和地区开始试运行。

由于移动通信服务使用上的便捷性,使得移动通信的应用已经融人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通信方式。基于这一点,对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理论与技术方面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研究和工程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

1 物联网技术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1999年建立的自动识别中心,提出了网络无线射频识别(RFID)系统的概念。这个系统可以把所有有形的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进行互联,从而达到实现系统内个体的智能化识别与管理的目的,这便是物联网概念的最初来源。

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正式确定了“物联网”的概念,并了题为《ITU Internet reports 2005—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报告,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物联网的基本特征、相关的应用技术、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以及物联网在市场推广中的机遇。ITU在报告中指出:我们正处在一个全新的通信技术发展的时代,信息交互与通信技术发展的目标,已经从原来的满足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目的,发展到为了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连接,一个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的时代即将到来。

由此可见,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突破了信息交互双方的“人”的属性的限制,将传统的信息通信网络延伸到了更为广泛的物理世界,将连接扩展到了物与物以及人与物之间,从而形成了一个物的联网的世界,即物联网。

物联网技术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全面感知的特性:物联网技术可以利用射频识别、二维码、传感器等多种技术来随时随地的对网络成员进行信息的采集。

(2)可靠传输的特性:通过将物直接接人信息网络,需要通过可用的多种通信网络进行信息交互和共享,以保证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3)智能处理的特性:通过使用多种智能计算技术,从而对采集到的海量的物体数据和信息进行处理,以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2移动通信网络资源管理

移动通信网络资源管理作为移动网络通信的核心和关键技术,主要职能是对移动通信网络中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地分配和管理,并可以在网络负载和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下,能够及时调整可用的网络资源,从而保证移动通信系统的可靠工作。

不同种类和技术基础的无线通信网络,其所采用的信号传输技术、多址接入方式会有所不同,相应的通信网络资源的管理机制也会存在诸多的差异,但是,移动通信网络的资源管理问题,就其根本目标,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实现既定的用户级目标,二是实现通信网络的系统级目标。通常,用户级目标的实现,主要体现在通信网络使用中的用户体验上;而系统级目标是从技术的角度考虑,达到最大化系统吞吐量或者频谱利用效率、提高移动网络的系统发射功率的效率等几方面,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功率控制:其主要目标是,在维持通信链路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通信时的功率消耗,从而节约能源,延长移动通信终端电池的使用时间。

(2)切换控制:当移动通信的终端从一个基站的服务当中切换到另一个基站的服务当中时,需要尽量保证该用户的通信服务不被中断。

(3)接纳控制:在保证已经连接进移动通信服务网络的用户的正常业务使用的同时,应该尽可能地接纳更多用户,从而更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最大化移动通信网络的综合性能指标。

(4)调度机制:使接入网络的各分组用户,能够充分合理地利用通信网络的资源,合理分配数据传输速率和分组长度。

(5)负载控制:在移动通信网络过载或即将过载时,需要即时进行网络资源调整,从而保证通信网络的稳定可靠运行。

3物联网技术与移动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的契合点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移动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即是对网络资源的合理分配问题,而网络资源得到合理分配的前提,是对资源的属性、分布等信息的全面、有效、快速的掌握,并将这些分布与控制信息可靠地传输到网络资源管理节点,通过更高效合理的智能资源分配算法,来对有限的通信网络资源进行整合安排,这些移动通信网络资源管理需求,恰恰是物联网技术所反映出的基本特征,也即是说,通过使用物联网技术,可以更加恰当、高效地完成以上的资源管理任务。

4结论

移动通信网络资源管理是移动通信网络应用的核心问题,是无线网络通信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其目的在于通过功率控制、切换控制、接纳控制、调度机制、负载控制等技术,在保证通信网络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合理、高效地利用网络资源,从而提高移动通信网络的综合性能。

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移动通信网络的资源管理问题,并且物联网在信息采集层上的优势,可以更加全面、实时地采集移动通信用户的非隐私眭信息,从而提高移动通信应用的商业价值。因此,研究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移动通信网络资源管理技术,是值得我们下大力气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刘云浩.从普适计算、CPS到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的视界[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09,502):66 69

[2]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nternet geports 2005:TheInternet 0f thingslRI.Geneva:ITU,2005

[3]沈苏彬,范曲立,宗平等.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与相关技术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9,29(6):1-11

篇7

网络虚拟化已经成为当前网络发展僵化问题的重要手段。网络虚拟化是指通过抽象、分配和重构机制,在公共的网络基础设施上构建共存却相互隔离的虚拟网络。本文通过网络虚拟化资源管理和虚拟网络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研究的目的主要是提高网络资源的性能,解决和优化传统网络中路由技术的问题。在研究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提出了网络虚拟化环境中资源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网络虚拟化 虚拟网络 应用研究

传统的虚拟化技术在链路层或应用层的虚拟技术只能针对特定的应用,很难达到形成下一代互联网的需求。为了更好的解决互联网发展僵化的问题,很多人专注于这方面的研究,开始提出利用网络虚拟化构建网络实验平台,把网络虚拟化这一技术作为搭建下一代互联网的根本。当前,基于网络虚拟化技术构建下一代互联网已经在学术界和工程界形成研究的共识,很多国家相继启动了研究项目。目前,对现有互联网的改进主要有两条技术路线包括改良式发展和革命式发展。改良式发展的核心还是以现有的网络为基础,对需要改进的方面进行增量式修补和完善。革命式发展认为任何技术体系都有它的生命周期,主张采取重头再来的策略,抛弃现有的网络架构,重新规划和设计下一代互联网结构。然而,下一代互联网需要解决的是当前体系结构的单一性问题与互联网功能的需求多样性之间的矛盾。现在已经有效地证明的是虚拟化技术是解决需求多样性的有效手段,是下一代互联网领域研究者所关注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1 网络虚拟化资源管理及虚拟网络的应用意义

网络虚拟化技术已经成为未来构建网络的重要技术,网络虚拟化在支持新型网络架构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非常有效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降低运营成本方面也具有绝对的优势。网络虚拟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广泛,涵盖很多内容,主要包括异构资源统一调度和接口提供,资源管理,虚拟网络运营和网络虚拟化技术应用。一是网络虚拟化中资源管理问题。在网络虚拟化环境中,利益牵涉到底层网络提供商和用户等多个方面。底层网络提供商负责将网络资源租赁给虚拟网络服务提供商,并且按照资源数量收取费用;虚拟网络服务提供商从其他网络提供商那里租用底层网络资源,向用户提供网络服务,最终获得收益。本文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如何对网络资源进行定价和分配,以最大化底层网络提供商和虚拟网络服务提供商的利益。当前的互联网技术很难发展,主要是现有的体系对解决问题存在制约。在虚拟化网络环境的背景下,可以将现有的互联网作为底层网络,本文将重点讨论虚拟化技术解决互联网的问题。

2 网络虚拟化环境中的资源管理和应用

2.1 网络虚拟化资源管理

网络虚拟化是解决互联网滞后问题的有效途径。网络虚拟化是构建未来网络的关键性技术,能够快速构建出完全虚拟化网络环境, 通过抽象和重构机制公共的网络基础上构建出虚拟网络。新的网络服务和新的网络协议可以在任意的虚拟网络中运行而不影响其他虚拟网络中的服务。在当前的网络中,网络服务商负责构建基础设施和提供网络服务,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网络的发展和创新。网络虚拟化的过程中基本实现了对ISP功能的重新划分,对目前运行的ISP拆分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实体。InP在运行过程中主要负责建设和管理底层网络资源, 向SP提供服务,提供编程接口;而SP从一个或者多个InP租用底层网络资源, 不同的SP共用现有的底层来创建不同类型的虚拟网络,构建和运营虚拟网络并向用户提供网络服务。虚拟节点和连接的虚拟链路共同组成了虚拟网络,虚拟链路对应于底层节点间的一条路径。通过SP可以实现构建的虚拟网络完全控制,即:可以对虚拟网络使用不同的路由协议、不同的转发方式、不同的网络类型的架构等。

2.2 网络虚拟化环境中的资源管理和应用

在网络虚拟化环境中,基础设施提供商通过虚拟化机制在物理网络上抽象出多个相互独立的虚拟网络,每个服务提供商根据数据流量和业务需求制定虚拟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式和网络协议。在网络运营过程中,运营网络的最本质需求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服务提供商向用户提供网络服务获取利润,基础设施提供商通过向服务提供商出售“虚拟”的物理网络资源获得收益。对于基础设施提供商而言,如何调度和利用虚拟资源是利益最大化的关键;对于服务提供商而言,可以按照用户需求动态和用户的数量调整虚拟资源,这是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主要方面。因此,建立高效合理运转模式对虚拟资源分配、管理和调度是网络虚拟化环境中的首要任务和目标。

3 结论

本文从网络虚拟化环境下的资源管理和网络虚拟化技术的应用角度出发,提出了两种网络虚拟化环境中资源管理模型,在不完全信息状态下,通过一个分布式算法获得了均衡解。但是,在网络虚拟化环境中,可能存在多个底层网络的情况,底层网络为了吸引虚拟网络租用资源会不断调整资源的价格,底层网络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关系。因此,在网络虚拟化环境中,多个底层网络和多个虚拟网络之间博弈的定价策略和资源分配是未来需要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苏金树,胡乔林,赵康.互联网无中断转发的生存性路由协议[J].软件学报,2010,21(7):1589-1604.

[2]张涛.OSPF路由自适应控制技术研究与系统开发[D].北京邮电大学,2011.

[3]林闯,贾子骑,孟坤.自适应的未来网络体系架构[J].计算机学报,2012,35(6):1077-1093.

[4]刘韵洁.三网融合与未来网络的发展[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2(006):693-697.

[5]林闯,任丰原.可控可信可扩展的新一代互联网[J].软件学报,2004,15(12):1815-1821.

[6]唐阵,林涛,范典.开展后IP技术研究发展互联网下一代[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001):55-63.

篇8

关键词:通讯网络资源、问题、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通讯事业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各通讯公司的网络资源都在成倍的扩大,通信网的种类急剧增加。通讯市场的竞争越来越大,如何对现有的网络进行有效管理,对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调度以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已成为所有通讯公司的关键所在。

1、传统通讯网络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 1 计算机系统化管理程度不足

受到传统业务和技术欠缺的影响,部分通讯公司对网络资源的管理计算机系统化程度还很低,没有完整的资料体系。当前比较重要的资源比如交换和传输设备机框图没有完全进行计算机管理,而对管线和管道资源的管理甚至还处在完全依靠人工的程度。计算机系统化管理程度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业务开放,并加大了成本核算的困难。

1. 2 资料不够完整准确、管理分散

国内大型的通讯公司都有着很长的历史,时间跨度大使得网络资源的资料不够完整,核查难度大;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资源都在不断的更新变化另,但是相关的备案资料并没有及时完整的更新;最后,部分不法分子为了一己之私少露、不露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通讯公司的网络资源管理分散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司的发展。目前大型通讯公司的网络资源管理大部分仍然执行的是“谁维护、谁管理”的原则,上次部门按照固定的周期进行检查核算或者由下级部门按要求上报。部门众多,上报口径不一致使得上报的资料难于统计,因而其准确性也大打折扣。

1. 3 现有管理系统的缺失

国有大型通讯公司各自独立且分散,网络资源的管理系统也各不相同,还有部分公司并没有自己的系统,而是购买其他公司的管理系统。例如, “动力资源管理库”是动力监控系统的组成部分, 这一数据库中有动力设备明细表、工具仪表管理和备件管理等功能;《备件管理》是网管系统,主要用来进行交换设备备件管理;接入网调度营业系统、管理系统则用来进行接入网设备现状管理和交换机用户端口容量的管理等等。管理系统的各自为政导致接口不完全相同,数据形式和记录方式不一致,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通讯市场的发展。通讯网络设备管理系统的缺失导致了资源的浪费、自动化程度的地下和劳动生产率低下的问题。

2、通讯网络资源管理和维护的必要性

通讯网络资源管理是现代通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信息化的重点工作之一。国际通讯企业已经进入到以业务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阶段,自动化服务、标准化服务是通讯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如何对大量的通讯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利用就成为了通讯企业越来越明显的难题。

通讯网络资源管理是通讯企业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一系统可以有效的运用于网络资源的收集、运用、维护、优化、调度、预防、为各个子系统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资料以及网络故障的处理。保证通讯网络资源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是这些作用得以实现的前提。因此,严格建立和维护通讯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是通讯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必由之路。

3、关于通讯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建设的建议

3. 1 建设通讯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目标

所谓的通讯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就是指利用大型数据库、计算机网络、地理信息和图形信息等通信技术,使得交换网、光纤网、电信传输网、数据网资源、管线网以及集中管理智能、同步、信令等支撑网资源在相同的平台上得到实现。这一系统能够使得网络资源数据的准确、动态、全面的管理得到实现;同时要将电子化管理在网络资源图纸维护中进行运用;不断开发和统一各个不同系统的接口,已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为做大做强打下坚实的基础。

3. 2 通讯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资源数据管理

多专业、多层次是通讯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资源数据管理的基本特诊。从系统所管理的数据范围的内容来看,主要包括局站/ 机楼、区域、机房、电缆资源、管道资源、连接设备(ODF / DDF)、动力设备、光缆/ 光纤资源、传输资源(DWDM、 SDH、PDH)、计算机网络设备、同步设备、交换设备、数据设备、工程、接入设备、备件备品等;从系统所管理的数据层次而言,主要包括传输通道、各种物理数据,电路路由和归属等业务数据以及接入端口等逻辑数据等。

通讯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是否有效,数据的准确性是基础。及时准确的对数据进行动态管理,同时制定和实施行之有效的管理及考核制度。

3. 3 通讯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资源共享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通讯市场对中国通讯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国内市场只有不断的做大做强才能够低于外来技术的冲击。国内通讯市场要对数据接口进行统一,网管系统、计费系统和客服系统有步骤的进行通话并在实现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对资源进行共享。准确的、统一的、综合的资源管理系统,将为市场营销、规划预测、经营决策、工程建设、工程设计、运行维护部门服务提供一个相对简单的流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服务质量的增强。如下图所示。

3. 4 加强通讯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统计分析功能

通讯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对统计功能的要求很高,只有十分完善的统计功能才能够对大量通讯网络资源进行统计和查询,并能够根据通讯的公司要求按时按量生成月报、年报以及各种统计报表。同时可以进一步对统计功能进行开发以实现对业务发展趋势电路业务种类以及电信资源的利用率等深层次的分析。

3. 5 加强通讯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资源调度功能

要提高整个通讯行业的应变能力,快速国内通讯企业对市场的响应,就必须提高整个行业资源调度的效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基于统一的资源管理系统。通讯网络资源调度管理功能主要完成不同企业的各工程部门、维护部门和市场部门的相关业务处理,对各个部门甚至不同企业的批量订单进行处理成,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对资源定单进行全面调度。全面调度的含义很广,只要包括业务的审批、受理以及定单回笼归档等方面。同时要加强系统自动化程度的开发研究,逐步减少对人的依赖性,实现通过接口能自动修改资源管理系统中的资源数。

4、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国内部分通讯公司正在逐步建设综合、统一的通讯网络资源管理系统,一个完整的通讯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是一个功能和层次不断完善的过程。通讯企业应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建设步伐,推动网络的优化,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大的优势。

参考文献

[1]两步走融合三网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幼平在"下一代网络融合与发展中国峰会"上发言[J].中国传媒科技,2009(8)

篇9

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课程教学设计课程建设一、引言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以及以网络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手段的广泛应用,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成为当前网络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多媒体网络可对各种教学信息资源进行检索、设计、处理和传递,有利于对教学资源的组织、利用和管理。网络使教与学活动产生了时空的分离,教育目标通过网络课程来实现,教学活动围绕着网络课程展开。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目前高校在开设该课程中,一般有几种类型:

1.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开设

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学科领域、职能模块、知识体系有较为具体和详细的把握,并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2.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开设

要求学生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涵和管理特征,了解人力资源管理与其他的管理职能之间的关联,所以该课程一般是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必修或选修的学科基础性课程开设。

3.作为全校性的通识选修课程开设

越来越多的非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希望能够了解人力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因此对于这类学生,一般是作为全校性的通识选修课程开设。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由于课程性质的不同,上述三类课程必须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但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就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建设,将上述不同性质的课程内容在同一个教学网络平台中实现,并且能向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案,让不同的教学内容融会贯通,使得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学习机会。

网络学习不仅要关心教学目标的设计、实现,更要关心实现的过程以及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能力发展。在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则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学活动的每一步都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指导,如网络环境下教学内容的设计、学习情境的创设、学习策略的指导、交流和反馈等。本文将结合网络教学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特点,对该课程的网络教学进行初步的探索。

二、《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课程教学模块设计

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技术的应用使教学手段实现了现代化。教师应充分意识到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教学的有力支持,是教学改革的动力,以网络平台为媒介,借用其推进教学改革。浙江理工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已经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课程,该课程依托多媒体教学设施和学校的4a课程网站,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实现电子课件、案例库、课后习题、试卷等资源的网上共享,也为教师的答疑提供了网络平台。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也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而且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该课程在网络平台建设中创新性地将课程设计为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实务演练和自学四大模块,适合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根据自己是特点和需要选择使用。

1.课堂讲授模块

以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为主,同时在核心教学模块中实施新型教学模式,通过构建完整的教学大纲、教材、教案、试卷库、习题集等内容组成的教学素材,为学生全面、系统而深入地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知识提供全方位的指导。

利用Powerpoint、Flash等软件制作了本课程的电子教案,充分利用色彩、图片、动画、媒体文件等多种形式生动表现了教学中的不同内容,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扣人心弦。

2.案例教学模块

案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能力,通过设计案例教学模式、构建案例库和基于技能开发的案例教学模块,在该课程的全部学习内容中充实案例,学生可以通过案例学习来系统地了解并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通过网络课程进行案例教学,目标在于使学生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框架,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技术和方法,认识在中国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

3.实务演练模块

国内外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这一类应用性与操作性极强的课程来说,传统的“式”方式,不但不应是惟一的,而且是效果并不理想的教与学的方法,应该提倡并实践采用“亲验式”的教与学的方法,强化实务操作能力。

我们按照人力资源管理的各大模块设计了相应的实务操作手册,开发了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实务教学课件,向学生提供人力资源管理各种实务操作范本、管理工具和法律法规,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实务操作。

4.自学模块

为了给范围更广的学生提供一个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机会,设计了自学型教学模式,通过设计自学讲义、教学辅导手册,结合各种案例,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入门。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的网络教学环境建设。教学团队开发制作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全套网络教学材料,已经建成一个内容丰富、层次多样的局域网教学平台。网络课程既可供学生远程学习使用,也可供学生课后复习交流讨论使用,还可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调用。

三、《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课程的应用

由于我国网络教育起步较晚,网络课程的建设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已开发的优质实用的网络课程数量还很少,而且多数网络课程在建设过程比较重视教学内容设计,但比较忽视环境设计,尤其是一旦网络课程内容建设完毕,对于后期的实际应用和推广使用没有进行精心策划,也缺乏应有的重视。因此,我们在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课程过程,一方面,十分强调对于网络资源和资料的筛选、整理和不断丰富;另一方面,十分重视实际的应用,利用各种手段大力推进网络课程的利用效率和效果。

1.利用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要求必须更加自主地进行意义建构,因此学习环境的创设尤为重要。目前,大部分网络课程仍强调“教”,甚至于只是简单地教学材料、讲义、课件等的呈现。因此,我们在《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课程建设中,十分重视模拟真实的学习情境,运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自己选择各种学习方式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学内容或去讨论组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例如,在学习“绩效管理”这一章内容前,教师在网络平台一个思考题或思考案例,引导学生主动建立绩效管理的学习环境;然后在开始学习时,教师选择了一组漫画在讨论区,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绩效管理相关知识去分析,并且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分析在讨论区;由于所有的参与者都能够看到的信息,因此教师会适时地引导学生按照不同的意见分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将会产生新的思想和新的看法,学生会主动的去分析其他同学的观点,并针对不同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最终形成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通过创设类似的具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通过教师适当地引导,将会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2.丰富自主学习资源

目前,大多数网络课程在自主性学习方面只是体现学习者自己。对学习学习这一点,并没有为他们提供种种有利于进行自主学习的资源者来说,在他们要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时,就需要课程提供大量的相关资料。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网络平台已经实现共享的资源不仅包括上述四大模块,还给学生提供国内外著名咨询公司为各类企事业单位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的相关研究报告、各种人力资源调查报告等,为学生拓展视野、提升专业技能和素养构建良好的网络学习平台。同时,还有大量的习题集、试题库和模拟测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工具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

3.重视对网络学习的引导,加强反馈

网络课程给学生提供了超乎想象的学习资源,为学习者提供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学习环境。但是由于资料繁杂,学生也容易在学习中迷失方向而无所适从,并且不同层次的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征都明显不同。因此,我们在该课程的设计中,根据课程的性质设计了四大模块以提供给不同的需求者。每一模块的第一部分都明确了该模块的教学目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们了解学习该模块所需的知识水平、自己的知识层次、学习进度和学习方法的系统,从而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模块,确定自己的学习位置。目前,网络教学中的另一个问题是评价反馈过于单一,大多限于教师对学习者通过作业或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价,评价的形式一般由客观题和简答题等组成。为了弥补这一瓶颈方式的不足,我们首先丰富了评价题型,增加了案例和问题解决型的练习;其次仅仅给出答案是远远不够的,对于一些典型回答,教师还应该及时给出适当的分析、评语;我们尽量创造让学生提问这种交互学习方式,由学生设计一些评价反馈方式并进行应用,大大促进了教师和学生对反馈的重视程度,也提升了学习效果。

4.强调课程维护和资源更新

目前,各个高校开发了数量众多的网络课程,学校和教师普遍十分重视网络课程的创设。但是,随着网络课程数量的增多以及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网络课程的扩充、更新和维护变得困难和复杂,很多课程自建成后几乎很少甚至从未对网络课程内容进行扩充,未能充分发挥网络的实时性、开放性等优势,从而影响了网络课程的应用效果。我们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网络资源应该中,充分发挥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积极参与到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来,通知在该专业大三学生中建立一个创新小组,由该小组的成员根据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要求,及时收集大量资源,在授课教师的审核把关下,及时更新和补充课程资源。这样一方面,使得该课程的网络资源的更新和维护十分及时;另一方面,兴趣小组的学生也通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拓展自己的学习面,有助于巩固学习效果,对学生也是一种很好的激励。

网络课程是现代化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开发的质量和水平直接代表了网络教学的发展水平,同时也是网络教学成败的关键。由于不同的课程在内容上、性质上、学习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网络课程建设也不能一概而论,必须按照课程特点来进行设计。《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课程在建设过程中,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性设计,尤其在网络课程的应用中取得了一些经验,为该网络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余燕芳.《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课程学习系统设计与实现[D].北京工业大学,2010.

篇10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的高校教学信息化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对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也变得尤为重视,能否对我国高校的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及建设,关系到我国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本文重点对我国当前的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意见,以希望对我国高校网络教学资源管理带来一定益处。

关键词:高校; 网络教学资源; 管理; 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教师教学手段的不断改革和创新,高校教师对网络教学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教师希望借助网络教学资源丰富教学课堂,更希望学生借助网络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建立起自己的网络数字图书馆,为教师教学研究和学生探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已经关系到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和实施,成为高校办学水平和地位的重要标志,因此,如何对网络教学资源进行管理和建设成为目前高校极为关注和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内容

高校网络教学资源主要包括高校自身通过自建、购置或共享的方式所建立的服务于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数字化资源,包括各类电子文本、网页、视频、音频等数字文件。从目前国内各高校所建立的网络教学资源内容来看,主要包含用于教学和素质教育的一些多媒体课件、网络题库、案例、资料、网络课程等资源,以及用于学科建设的一些专业素材资料、学科网站和实验教学平台等。而网络教学资源主要来源于各校自筹经费建立数据库,或者通过外购、自主研发的一些教学平台,以及部分有教育相关部门和国外相关机构所建立的共享教育资源。

二、网络教学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需要建立在长足的发展基础上,将其作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点进行建设和管理,它不单单是教学资源的收集和保存,而是涉及了数字资源内容的组织和规划、资源可循环性利用、实施技术的先进性和便捷性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在目前网络教学资源管理和建设中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数字资源利用率低

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建立起内容相当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库,以及网络教学平台,但是由于许多资源都是以试题、教案、课件等形式简单的累积在一起,没有详细的进行分类和组织,让教师或学生很难搜索到自己需要的资源内容。而一些高校只是为了简单的扩充资源,购买大量的教学光盘进行复制和拷贝,在保证数量的前提下并没有重视资源的质量,使某些资源缺乏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教师和学生的使用积极性并不高,导致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同时,由于教学制度引起的应试教育思想让许多学生没有形成自主学习、自我约束能力,很多数字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造成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不规范

许多高校在建设网络教学资源时,主要依靠学院相关部门的多人合作形式完成,在资源分类、资源引进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来实施,导致资源分类不规范,种类划分不明确,内容宽泛无章,分类中有重叠的现象,不仅给教师和学生使用资源带来不便,更不利于对资源的分类管理和补充,给校园网络资源的管理和建设,以及实现共享和交流等都极不便利。

(三)网络教学资源管理不畅

就目前形势而言,高校网络教学资源的管理一般都是管理人员进行专门负责,并没有设置相应的反馈系统,无法得到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和学生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够得到及时解决,也无法传达给资源管理者。因而,在网络资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便一直得不到解决,长期使用过程中,便会积累出更多的问题,不仅阻碍了网络资源的优化和更新,更是打击了教师和学生的使用积极性,导致了资源浪费、整合困难的现象。

(四)教学资源建设缺乏创新性

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在教学资源库中,多以电子教学课件、网络课程、素材资源、教材资源、文献资源等形式存在,没有具有校园特色性的资源库和网页,不仅不能够体现高校自身特色和校园文化,让网络资源显得枯燥、毫无新意。同时,在网络教学资源的构建上,各高校主要以购置为主,缺乏让资源建设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动力,以及外购的资源也并不能与校园发展理念相吻合,在资源引进上也缺乏一定的灵活性。

三、高校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

对于网络资源的建设必须建立在自主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统一的规范、规划和策略,积极引进资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

(一)对网络开放性教学资源的利用

网络的开放性为教学资源的搜集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在互联网上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例如一些论文、多媒体素材、网络课程、试题、软件等,学校资源建设者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将这些资源进行下载、筛选、整合、优化、入库。在收集网络资料的同时,需要注意收集具有针对性、实时性和实用性的素材,不仅让校园网络教学资源跟上时代的步伐,还能够充实资源内容,解决现代化背景下教学资源匮乏的现象。而且许多教学资源是网络共享的,这类资料的收录可以为学校节约部分经费,提高办学的效益。

(二)自主开发教学资源

高校进行网络教学资源的自主开发是网络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学校可以利用原有的传统资源进行数字化转换,并进行整合和分类,制作成适合于多媒体制作或网络教学使用的数字化资源;其次,学校可以利用教师进行网络资源建设,将各科教师所制作的网络课件、论文等教学资料收录、归类、整合成为网络共享资源,丰富教学资源的内容。同时组织专业队伍,按照学科的需要对一些散乱的素材和教学材料进行重组和设计,制作成适用于网络教学和学习的资源。这样不仅节约资金,而且人的智慧是无限的,他们可以将资源进行开发和循环利用,创造出新的资源,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可持续性。

(三)加强共享资源的建设

各高校应该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减少重复建设的现象发生,实现高校与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不仅能够节约建设成本,还能够促进高校之间的和谐友好发展。同时,在自身某些资源匮乏的情况下,积极向拥有该类资源的学校进行交流和合作,开展资源共同建设的研讨会,优化资源,实现共建、共享的良性循环建设。

参考文献

[1] 李增兵、李瑞华.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问题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 (4)

[2] 朴成植、朱旭泽.论校园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1(32)

[3] 孙跃、刘文军.高校基层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及管理机制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3)

[4] 程聪.高职院校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思路[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