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议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6 00:11: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议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愿如那唯美的鲜花扎根于生育养育我的土地,我愿如那璀璨的星空用自己的身躯诉说回到原点。
阴雨天向来是不被我所喜,但当我踏上那片土地时冰冷的雨点打在我的脸上我尽察觉到了那丝丝温暖,这便是那片土地向我诉说着永远守护着我永远守护着!也是在此刻我明白了来自心灵的呼唤源头便是这片土地。
当我徐徐的朝着我心中的圣地越来越近的时候那阵呼唤便也越来越紧凑,如果没有这副皮囊禁锢的话我想它已飞向那出圣地。如果当真如此的话我便也如那鲜花如那星空一样诉说着某个真理。
当我驻足于圣地面前时呼唤便也转化为那无可救药的怂动,时间的流逝不曾改变它一丝,它有的依然是想永远的守护着我,为我付出。就如那船桨为小船提供动力,雨水为春天带来生机。
渐渐的我跨入了圣地,怂动也已经慢慢转化为那平静,好像找到了停泊的港湾,紧绷的神经趋向平静,这便是它给予我来到的礼物吗?我脑海不断的询问着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为我如此的付出?回答我的便是一份份温暖心田的画面!如此不求回报的奉献便也证实呢自古以来人们对你无限的赞美。
我在这片土地不断徘徊着寻遍每个角落只为将你烙印在我的心头,我便可以在我的心中留下一处港湾,我知道这是你赐予我的又一份礼物,我有便也只有怀揣这它不断的向人诉说着你的点点滴滴,只为证明你是世界最美的一处地方。
终于我最终还是选择离开了你,离开了温暖的怀抱,如果时间能够驻足于此我便能时刻陪伴着你,你也能时刻向我诉说你的一切,但我知道这是一个无比奢侈的愿望,它无法实现,既然如此便让我选择将你留在我的心里,只有这样变相的让时间驻足才能如我时刻躺在你的怀里。
篇2
一、设计精巧的由头入题
何谓由头?顾名思义就是一个“楔子”。在议论文写作中,往往通过一个精彩的、生动的小故事,或者充满争议、富有内涵的话题、事件等,在吸引住读者阅读兴趣的同时,巧妙入题。采用由头入题避免了直接入题的僵硬、不自然,同时也能通过一些新颖、生动的小故事,将道理平和、自然、“润物无声”地阐述出来,让人感觉到一种语言的智慧、思考的智慧。如佳作《简单》一文中,作者是这样借助由头入题的:
凡是至善至美的东西,都不会过于复杂。齐白石画的虾子就是明证,白石老人只要简单几笔,几只活灵活现的虾就会呈现在大家面前,但谁又能否认他画的虾的美?
文章在开头以小故事为由头入题,引出写作的话题,显得非常自然,开门见山,设计精巧;接着以评论的方式承接话题,提出“大凡至善至美的东西,皆是简单的”这一观点,十分自然,也非常新颖生动。在很多议论文写作的“破题”环节,我们都可以采用“由头”入题的方式,一下子将读者带入到议论的话题和情境之中,从而更好地引出下文。
二、提炼精练的事例论证
按照议论文写作的规律,入题之后就要开始阐明论点或者分论点,进行论证。在议论文论证中,事例论证是最主要也是最有力的论证方式之一。但是,不少刚开始写作议论文的高中生,受记叙文写作的影响,在议论文写作中,将事例写成了故事,将论证变成了叙述。其实在议论文写作中,事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论证,要对故事本身进行高度凝练的概括,进行举例论证。如文中这样举例:
简单,是善良的源动力。还记得“最美妈妈”吴菊萍吗?当她看到一个婴儿从楼上坠落,没有任何过多考虑,本能地冲上去,冒着重伤的危险救了下来。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她坦然说道:“当时没想那么多,只想着救人。”“救人”,她的想法何其简单,却挽救了一个无辜的生命!可以说,简单是吴菊萍的善行最初的动力之源,这焉能不善?丁尼生说过:“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我的身边虽然没有因为简单而伟大的人,但却充满了因为简单而快乐,并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他们纯洁善良,简单地生活,简单地做人。
文中举例就是遵循“何人、何事、何结果、说明了什么”的精练模式,没有就故事本身进行过分叙述,而是将重心放在这个例子所说明的道理“简单是吴菊萍的善行最初的动力之源”上,论证针对性强,集中度高。
一般情况下,议论文中举例的目的是为了论证,因此并不需要进行详细描述。即使是再精彩、生动、有趣的事例,也要着眼于为观点论证服务,就像罗丹砍去那超越整个雕塑之美的手臂一样,议论文举例追求的也是整体的力度。
三、运用精简的语言分析
议论文的语言和记叙文不一样。记叙文可以叙述、铺垫,而议论文崇尚简洁、要言不烦。在议论文的论证过程中,应该运用最精彩的语言对论据进行合理、有效、深刻的分析,而不需要无用的简单重复。如此文中,作者在论据分析中这样写道:
简单,是纯粹的外标签。在已故作家史铁生的作品中,很多都是写深爱着他的母亲。在史铁生一生最艰难的日子里,她无微不至地照顾史铁生,即使是在地坛中焦急地走来走去这个简单的动作,都包含了一个母亲对孩子最真挚最纯粹的爱,这也成了史铁生最为怀念的动作,因为这简单动作的背后标注的是母爱的伟大与纯粹。尽管面对孩子的颓废,面对孩子的不理解,她依然凭借自己坚忍的爱,用最简单的动作表达了最伟大的母爱,这难道不美吗?
在这个论据分析中,作者直言“这简单动作的背后标注的是母爱的伟大与纯粹”。一句话,道尽母爱简单外表下的内涵,虽然简单却足够深刻。
对于议论文而言,精简的语言往往更能寄寓丰富、深刻的内涵。它要求我们在写作议论文时一定要目的清晰,不能节外生枝,四处蔓延,应该集中笔墨对论点或分论点进行论证。
四、注重精辟的道理阐述
道理论证的精辟与否是议论文论证有力与否的关键。相对于举例论证侧重“事实胜于雄辩”的客观性,道理论证则侧重以精辟的道理征服人心、以理服人。如作者是这样说理的:
简单,是深刻的原生态。正如谚语所说,最深刻的往往也是最简单的,最伟大的往往也是最朴实的。比如在学习中,我们常常百思不得其解的一道问题,最后发现解法却如此简单,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这是因为“人性中总会有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的不良成分”。正如童话《皇帝的新装》中那些大臣们,把明明没有穿衣服的国王说成是穿戴华服的时尚“模特”,自以为聪明,却彰显了真正的愚蠢;小孩子简单直白的言语,却成为了最真切、最深刻的话语。这原生态背后的深刻,又怎能不让人深思?
这一段论证中既有引用,也有举例,作者通过“最深刻的往往也是最简单的,最伟大的往往也是最朴实的”、“人性中总会有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的不良成分”、“这原生态背后的深刻,又怎能不让人深思”几句精辟的阐述,将引用、举例中的内涵串联起来,赋予了更加严谨的逻辑和严密的阐述,使得论证更加有力、更加有效。
精辟的道理阐述,有助于实现论据论证效果的最大化。
五、营设精彩的结尾提升
议论文的结尾非常重要,相对于记叙文的结尾不需要过分设计而言,议论文更需要营造一个有力的、充满内涵的精彩结尾,对文章的思想进行提升,对文章的观点进行深化。本文的结尾就是如此:
“简单是宇宙的精髓。”这句话看起来复杂,其实理解起来也很简单:简单也许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你想简单快乐地生活吗?那就常怀简单之心,追求朴素的理想,拥有纯粹的真爱,找寻简单的快乐,做个最简单的人吧!
篇3
议论文是一种以逻辑、推理和证明这三个步骤来完成的文章。通过这三个步骤的环环相扣,作者的观点得以阐述并获得事实论证,所以,议论文这一文体是一种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性的文体,同时,也是一门比较难写的文体。这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推理能力,并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面或者是阅历从而援用实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因此,从这个角度看,议论文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有助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议论文这一文体的良好教学对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该如何进行议论文的教学从而帮助学生写好议论文,帮助学生提升议论文写作的水平呢?笔者总结自身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以下方法,仅供参考。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进行语文的议论文教学工作,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写作知识的学习充满了兴趣,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才能够在课堂上积极表现自己,在课堂之中充分凸显自己的主体性地位,从而加强和教师之间、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这样,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的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得到提高,而学生也能沉浸其中获得了学习的乐趣,并不断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进行高中语文的议论文写作教学,首先要注意对学生的兴趣的培养,唯有培养起了兴趣,才能够更好地进行余下的教学,才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能够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二、积累素材
新课程标准指出:“不同阶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收集生活中的材料”。
议论文的论证过程主要是通过一些实例来进行论证支撑,所以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阅读,并多记录。通过多阅读,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扩展了知识面,同时学生的理解能力也能得到提高,这使得学生对一些材料的看法不会人云亦云,从而产生一些新奇独到的想法,而这些想法会帮助学生在实际的议论文论证中吸引阅卷教师的眼球。因此,阅读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还是一个发现闪光点的过程。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获得的提高是多方面的,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也是多方面的。所以,多阅读绝对是积累素材、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学生通过阅读,知道了司马迁忍辱负重完成《史记》的壮举,学生知道了钱钟书先生其实是一个有着大学问却非常谦虚谨慎的人,学生知道了唐太宗的以史为鉴,以人为镜的佳话等等。很多的历史素材、成语素材、故事素材通过阅读展现在学生面前,也通过阅读后的记录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将这些材料运用于实际的写作之中,帮助自己提高写作水平。
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实例多观察,在观察的同时自己学会分析某些现象或者是事件的实质和内涵,并将其记录下来。这些也将会是议论文写作中的论据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循序渐进地学会观察分析,学会甄别素材,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能力。例如: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无意中知道了“杨澜当年放弃在央视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到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传播学,后来成为中国主持界最佳主持人之一”这件事情。从杨澜的这次人生重大决定中,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就得出这样的结论:舍得是人生的一门学问,只有舍去眼前的一些东西才能够获得长远的成功。还有,一个人要勇于学习,只有学习才能够将人不断带向人生的顶峰。
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阅读、多注意观察生活,才能收获非常多非常有用的素材。
三、勤于训练
议论文写作的成功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练习。通过平时的练习写作,学生能够更好地将自己所掌握的素材运用于写作之中,也能够在一次又一次的训练中获得提高。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会对已经积累的素材进行筛选、运用、表述的练习,进而准确把握议论文的写作技巧,久而久之,自然水到渠成,写出高水平的议论文。教师还要注意采用多种训练形式,增加写作的新奇感,刺激学生的写作欲望,最终实现学生议论文教学的高效。
篇4
【关键词】高中;议论文;生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在写作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地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关注生活热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与欲望。”由于地区的基础教育教育理念与方式还相对比较落后,尤其是高中语文写作方面,很大程度上都是采取传统的教育模式,在议论文教学中普遍存在“重阅读、轻写作”,忽视引导学生关注、思考生活,从而导致学生出现写作兴趣低,写作基础薄弱,文章理论性偏强,缺乏生活元素等。鉴于此,笔者将从生活教育理念角度出发,根据自身教育经验提出一系列改进地区高中议论文写作教育教学的策略。
一、激发、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笔者在长期调查中发现,在地区的高中学生中对议论文写作普遍存在不感兴趣现象,这样成为制约地区高中议论文写作低效的主要原因。因此,激发、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目前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的首要解决问题。
首先是关注学生写作状态,采用正确写作观念给予指导。传统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命题―指导―批改―讲评”都是由教师来完成,学生只负责将文章写好就行了,这种现象显示出语文教师只注重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了学生写作的状态。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写作状态,尤其是在选题时应该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阅历、生活积累,尽量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命题,让学生有话可说,乐于表达。
其次放宽条件限制,让学生在自由状态下写作。教师在议论文写作练习时对立论、结构以及论证语言等都进行严格限制,使得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由于束缚太多而无从下手,难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了能够凸显学生的议论文写作的创新性、个性与深度,教师需积极鼓励学生关注生活,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自由地表达个人的观点[1];另外还可采取让学生进行自主拟题,最大限度让学生进行自由创作,让学生的思想在自由环境中纵情飞扬,毫无顾忌的倾诉自己的情感,这样便可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二、“引”“导”议论文写作的源头活水
高中学生在写作议论文时,主要的两个源头就是:阅读、生活。若要学生写出好的议论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从阅读、生活两个方面进行议论文写作,从而让学生的写作源泉更加丰富而不枯竭。
生活是议论文写作的源泉已经是人们的一种共识,但是在谈及高中学生议论文写作存在“议论空洞”、“语音枯燥”、“缺乏真实情感”时,很多教师都认为是由于学生生活方式单一,循规蹈矩,缺乏社会生活经验等。但是笔者认为,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也是非常丰富的,所有问题的症结不在于学生缺乏鲜活的生活,而是缺乏关注生活的意识。因此,我们需要唤醒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让学生养成主动观察、认识、总结生活的习惯,并善于发现、积累生活中的写作素材;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笔者认为首先需要从课外练笔开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养成写随笔或者日记的习惯,将生活发生触动心灵的人或事记录下来,及时捕捉心灵的感受。只有让学生养成这样的习惯,他们才能够主动地去关注生活、思考生活,且在写作时可真实、完整地展现自己的内心生活。
三、“以读促写”积累议论文写作经验
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两项重要任务,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若能拥有广泛地阅读视野,可培养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从而对议论文写作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2]。
在阅读中积累论据材料。议论文写作的关键在于积累大量的写作论据。笔者在实践中发现,高中学生在议论文写作时基本上都是应用陈旧、无新意、无说服力的论据。因此,在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时应该让学生养成在阅读中积累论据材料的习惯,这样在议论文写作所积累的历史事件、人物典故、诗词名句等等都可作为议论文写作的论据。在平时教学中,教学可以让学生写作短小的读后感,指导学生注重分析文本的结构、写法以及语音特点,这样可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思考,从而实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四、结语
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同时文学创作与生活也是密不可分的,高中议论文写作更是如此。但是在地区高中语文议论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生活对议论文写作的意义,从而导致学生失去议论文写作兴趣和激情。生活教育理念积极倡导教育要与生活相互融合,并强调教育过程与生活过程保证一致性,运用生活教育理念来指导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丰富议论文写作源泉,拓展学生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情感,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篇5
叶文在该文“聚焦”中明确指出,“分析说理能力不足”是中学生议论文写作的一个硬伤,并指出其有三个表现:单向思维、单层论证、感情用事。就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这三点归纳到位,属于对“现象”的一种比较准确的概括。在其后的“实验”与“策略”两个版块中,叶文结合李建生老师的教学案例进行了细致的论述,对此拙作暂不赘述,只就提高学生在议论文中的“分析说理能力”,谈谈自己的浅显观点。
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单向思维、单层论证、感情用事,这样的描述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带有批评的色彩,但有意思的是,当教师将这样的陈述说与学生时,学生即使会接受,对其议论文的写作也不会有质的改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不知道自己如此作文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笔者以为,从时序的角度来看,这其中有两个原因:
一是历史原因。学生在进入高中之前,已经有过议论文的学习经历,虽然真正动笔写议论文的情形不多,但自媒体时代的网络写作(腾讯空间的“说说”或者“微博”)中,已经含有大量的议论文性质的只言片语,凡与学生为网络好友者,应当皆知此事。这样的前置性阅读与写作经验,使得学生在进入高中之后的议论文写作中,充满着叶文所批评的三点表现。
二是学生原因。这里所说的学生原因主要是指学生的判断力与逻辑思维的能力。议论文是为“说理”而来,而“分析”实际上是逻辑思维能力的表现,因此学生的“分析说理能力不足”,实际上就是不会分析,不会说理。根据笔者的观察,即使高中学生在面对一个观点时,常常表现为盲从的状态,即丧失自我判断的状态。尤其是对网络上的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观点,这种情形之下更多的是附和,这就是叶文所说的“单向思维”;而对于不同观点,又容易极端反击。这就是叶文所说的“感情用事”;而无论是在课堂上的议论文写作中,还是在网络写作中,为了说明自己的某个观点,自然会引用对自己有利的证据来论述,这就是“单层论证”。
当我们将历史原因与学生角度的判断与逻辑思维原因结合起来时,就发现学生出现“分析说理能力不足”及其三个表现是有因可循的了。
二、方法论视角下的矫正策略
由以上分析也可以看出,要想在高中议论文教学中有效地让学生形成“分析说理”能力,纠缠于学生的已有历史是没有用的,也就是说单向批评学生的三种现象是没有用的,真正有效的着力点,应当是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这是基于方法论视角所作出的判断。
“方法论”本属哲学范畴,其指向“怎么办”。方法论本身是合乎逻辑的,譬如就本文而言,在寻找到了问题的原因之后,就该寻找解决方法,这本身是逻辑。而所寻找的方法又必须符合逻辑,这就是方法论的基本观点。
就学生的判断力培养而言,笔者的观点是坚持辩证的观点去看问题。高中阶段议论文写作实际上不是为了证实某个观点,有时更是为了看学生的判断力。传统高中作文教学中曾经出现过“非此即彼”的情形,但其并不利于学生判断力的形成。辩证意味着不极端,意味着视角可以触及到思维和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就“勤奋出人才”这一观点而言,勤奋能出人才,但人才却不尽出于勤奋;就“社会需要诚信”而言,如果学生的视角够独特,恐怕也能作出“水至清则无鱼”的虽看起来荒谬,但逻辑却能丝丝合扣的议论文来。
就学生的逻辑能力培养而言,笔者的观点是坚持逻辑方法去论证。逻辑方法包括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等,高中学生对此是不太清楚的,或者即使偶尔用过却不知道其意义。高中议论文教学结合具体的作文讲评并重点渗透一些逻辑方法却是必要的。其实,关于逻辑方法的教学,无论是教材中的文言文还是现代文,都有大量现成的例子可用,因此日常语文教学又是一个极好的逻辑方法培养的机会,只是常常囿于传统的教学习惯被忽视了而已。
议论文本身是需要方法的,因此议论文的教学必须坚持基本的方法论,由此径迈入,可能才会找到提高分析说理能力的源头。
三、紧扣“分析”与“说理”作议论文
回到作文本身上来,简单点说,作文就是用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议论文应当就是通过文字来分析与说理,分析为了说理,说理基于分析,这就是论点与论据的关系。这里需要关注叶文所提出的,“有关议论文写作的指导,大多都围绕例证法开发相应的策略……对于分析什么,如何分析,缺乏整体性的思考”。
叶文给出的解决之道是“概念分析”,笔者对此的观点表示赞同,但觉得跟学生更应该强调的是“分析”与“说理”这两个概念,因这两个概念学生更容易听得懂,尤其是笔者通过自身的实践,发现高中学生一方面喜欢写议论文,因为他们有说理的劲头,但有时又怕写议论文,因为他们怕分析。这就说明议论文的教学重心之一,还是应当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而理如何说,自然是基于上面提到的方法论基础,基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篇6
例证法的运用,首先要明确两点:
一、所选材料应该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和恰当性。
真实的才可信,才有说服力量;因为实例是用来证明观点的,所以它必须是恰当和典型的。尤其是“恰当”的要求很重要,证明不同的观点,选用不同的实例(材料)。这就意味着,同一个观点,可以有不同的材料来证明,同一个材料,也可能多角度审视,来证明不同的观点。总之,所选用的材料,通过笔者的转述,要能证明文章的观点。
二、例证法不等于简单地把事实摆出来,而是要在摆出事实后进行分析说理,所谓“摆事实,讲道理”就是这个意思。
事实叙述之后必须要有道理分析,因为这个议论分析是连接事实材料与观点的纽带,缺一不可。缺少了它,就会使材料与观点之间失去联系,文章就会缺乏内在的逻辑性,也影响文章的说服力。所以,在运用例证法这一论证方法时,要做到材料叙述与议论分析相结合。总之,以上两点是议论文材料有效转化的关键,只有做好恰当运用材料和叙议相结合,才能让例证法真正发挥强大的说服力量。
要想使用好例证法,有效进行材料的转化,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合理裁剪材料,做好对材料的转述。
作为一个例子,或一则材料,它可能有很详实的内容,但作为议论文中的材料却不能够娓娓道来,不分轻重。例证法中的材料叙述其实是一种转述,最基本的方式就是按照“什么人,什么事”的大致模式来转述,清晰明了。转述材料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概括、提炼材料的过程,并且尽量以旁观者的口吻来讲述材料中的人和事,避免在引用材料时把背景材料、人物经历、评论文字、交谈语言等内容加进去,造成语言不简练、主体内容不突出。合理裁剪的标准,是做到语言简练精当,而又不遗漏主体信息。用有限的字数来承载尽可能多的信息,这就对语言锤炼提出了较高要求。比如必修四课本上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故事曲折动人,人物活灵活现。但若引用为议论文中作为论据,则需要进行加工,如类似以下的转述:
蔺相如出身舍人,却凭借超人的智慧和勇气,不辱使命:出使秦国,完璧归赵;渑池相会,智斗强秦。终因功劳大,被赵王封为上卿,位在宿将廉颇之上。廉颇鄙夷蔺相如的口舌之劳,时常扬言羞辱相如,而相如始终以国家大局为重,不计私仇。廉颇终于认识到自己的狭隘和错误,负荆请罪。最后,两人结成刎颈之交,“将相和”的美名由此传开。
当然,以上只是对事例的初步加工、压缩,还需要根据不同的论证观点,进行不同侧重的转述。
二、明确所论证的观点,转述材料有所侧重。
在做好对材料的恰当转述之后,还要对材料进行概括提炼,压缩出主体内容。但要把它用在文章中,还要看所论证的观点是什么,再对内容进行适当增删。材料的内容要根据观点来调整,与观点有关的多说,与观点无关的少说,甚至不说。并且,还可能有的材料从不同角度审视,有不同的内涵,所以更需要有所侧重地转述。
面对不同的论证观点,同一则材料应该有所侧重地转述。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材料更具有针对性,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在、材料叙述与议论分析相结合,完成材料与观点的链接。
篇7
1.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对学生自发分化。这是由学生自身的能力决定的,谁学得快谁就应该获取更多的知识。
2.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掌握情况,给予学生适合自己的学习速度与内容。
3.诱导挖掘学生的优势,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优势互补。“差异性”教学在课堂堂中的实施,有效贯彻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一切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出发点,不仅促进了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而且提高了课堂效率,构建了新课程背景下的高效课堂。
二、课堂实施,构建差异性教学的生成
1.课前诊断,差异性教学实施的前提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上课之前没有老师的认真预备课和批改作业后了解各学生问题的症结所在,不能清晰某些知识点在讲授过程中的障碍,那么这堂课就会出现满锅烧的现象,就会出现基础好的同学吃不饱,基础薄弱的同学吃噎着的状况,这是实施差异教学的大忌,所以没有诊断,差异教学将无法有效地实施,课前的诊断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可以使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在课堂上实施有差异性的教学。
2.独立思考,差异性地掌握学生情况
“差异性”教学要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结合,充分结合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建立明确的学习任务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可以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跳一跳,够得着,再跳一跳,争够着”,将学生内心战斗的欲望激发出来。同时,教师要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在认知上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差异性教学。学生积极调动自己对原电池的理解,很快写出了氢氧燃料电池的总反应,利用双线桥法分析出了其中氢气失去电子应该做原电池的负极,氧气得到电子应该做原电池的正极。然而学生在书写电极反应时,却认为氢气失去电子应该生成氢离子,氧气得到电子应该生成氧二负离子,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的认知及时给予引导,让学生思考氢氧化钾溶液的环境下,这些离子是否共存,应该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与反应,这一点拨为学生的思维指明了方向,使他们对相关原理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与理解。独立思考不仅使学生找到了知识点的理解瓶颈,也使教师掌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结合学生认知进行点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突破。
3.合作交流,差异性地进行思维互补
使每个学生能有所提高、收获,这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师要改变过去的“一言堂”模式,组织学生进行积极表达,利用学生之间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思维进行碰撞,给学生留出充足的交流空间,鼓励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避免部分学生做课堂的“旁观者”,使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提高。例如,在学习“同分异构体”时,作为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学生往往不能形成清晰的思路,不是漏掉就是重复出现,这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利用学生不同的思维角度综合攻克,从而得出“同分异构体”全面科学的判断方法。教师引导:刚才学生对C6H14的同分异构体进行了查找,下面进行小组内展示交流,查看一下自己答案是否正确,总结查找同分异构体数目的方法。学生向小组成员展示自己的答案、方法,阐述自己的方法如何科学、全面、系统,并对不同的结果进行积极的讨论,将自己漏掉的补上、重复的删掉,相互学习优点、借鉴好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完善和修复。教师要积极鼓励思维敏捷的,帮助思维薄弱的,在师生、生生的共同努力下,总结出了“缩减碳链法”,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提高,对知识都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合作交流中,每个学生都想积极地表现自己的思维、方法和技巧,每个学生都非常积极地开动大脑、建言献策,有效实现了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
4.即时生成,差异性地引导能力运用
“差异性”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生成,认真地对待每个学生的问题,真正地做到了平等交流。面对课堂上学生的错误生成,教师不能急切地给学生讲解或者答案,要能够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角度出发,逐步从质疑走向释疑,利用学生之间的不同角度、不同思维进行分析问题、探讨问题,最终帮助学生实现自身思维的突破,做到知识能力的灵活运用。例如在学习“乙醇的性质”时,学生对乙醇的结构式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就可以从结构上引入对性质的学习,然而有的学生在分析结构时,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学生疑问:乙醇分子中有六个氢原子,我认为乙醇应该是酸性的?学生的疑问代表了一部分学生的心声,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思考,而不能直接对学生说“不是”,这无疑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个性成长。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实验验证乙醇的酸性,其中六个氢原子的性质是否相同?学生从各自的角度进行思考、探究,利用指示剂来验证其酸碱性,利用乙醇与钠的反应,来建立乙醇与氢气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得出乙醇中较活泼的氢为羟基上的氢,对乙醇的性质有了更深的理解,促进了学生探究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的提高。即时生成正是学生“差异性”所诞生出的课堂资源,唯有正确的引导才是对学生差异性的尊重,才能真正做到从学生的不同观点出发,帮助学生打开心结、提升能力。
5.变量练习,差异性巩固教学效果
对于化学的学习,必要的考试或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笔者认为在考试中应该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性,不能一个标准,统一要求。这样的考试应以考试大纲为主要参考,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考核,在同一份试卷也可拟定出一些不同层次的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不同层次的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
三、反思整合,总结差异性教学的经验
“差异性”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是在所难免的,只要我们及时总结、认真钻研,就可以将“差异性”教学方式融入到课堂中来,积极地发挥出自身的教育作用。教师首先要从备课、上课、课后作业、考试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差异性”的预设,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应当给予不同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使学生时时处于挑战又可以通过努力完成任务的状态,在不断进取中获取快乐,从而能够持续、稳定的坚持学习;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能够灵活地为学生提供各种不同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全面具体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以掌握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欠缺点,以便对症下药;另外,要尊重和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从学生的思维症结出发来解决问题,利用自己的学生资源,探索适合自己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教学模式,和谐顺利地组织好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突破,以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使课堂教学仅限于模仿。可见,“差异性”教学的开发与提高,还需要经历不断的磨练和努力,需要教师加大难度、增加工作量,全面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最终达到课堂的和谐、自然、高效,实现师生的共同提高。
四、结语
篇8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结合高中数学学科的特殊性,以及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新课改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教学目标,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自身的思维.所以,应该通过设问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探究.以问引问的提问策略,可以起到启发和示范的作用,引导学生开拓思维,激发想象,有效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分析直观的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分类,并作图进行理解和讲述;之后,教师以问引问“我们右图看出,直线与圆有相离、相切、相割的关系,那么如何由方程直线l:3x+y-6=0与圆C:x2+y2-2y-4=0,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在学生思考和探索以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知识“圆心到直线的距离长短决定位置关系”.由问题引导学生提问,从而展开思考,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二、重视梯度,设计层次提问
伽利略曾经说过“科学是在不断改变思维角度的探索中前进的”.这句话说明,教学课堂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借助提问艺术教学,使得课堂变得新奇而多彩,通过将问题一步步的推进、延伸和拓展,形成有效的梯度问题教学策略,有效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力,发挥创新精神和力量,有效解决和探索出更多的知识,从而基于建构主义,形成新的知识架构.梯度提问教学策略,需要了解学生基础,针对教学目标和内容,层层深入,引导学生逐渐探索,不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方法.例如:在学习“数学归纳法”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借助创设梯度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和实践.教师提问“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中有多少条对角线?多边形对角线条数有什么规律吗?”在学生画出图形,得出对角线条数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多边形对角线条数的规律.有些学生觉得无从下手,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对角线就是点与不相邻的点连接而成的线,试着画图去分析总条数的规律.”之后学生发现四、五、六边形每个点与另外1,2,3个点不相邻.以此教师引导学生画图、归纳、猜想、验证总结出规律,并探索多边形对角线总条数n(n-3)2是否适用于所有多边形.教师展开初始值带入、多米诺效应分析、公式普遍性证明的层层梯度提问,以此引导学生总结出数学归纳法的一般证明过程.由层层梯度提问和探究,获得知识与能力的良好体验.
三、环环相扣,把握内在关联
数学知识的学多是以以前学习到的知识为基础的,研究表明,人对事物的认识过程需要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而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在已学习到知识的基础上,寻找出契合点,环环相扣,有效围绕知识的内在联系而提出问题,从而能够体现出问题链的连续性,也能够完善知识结构与其之间的联系.由环环相扣的提问策略,可以服务于数学提问的同时,也提升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和方法.例如:在学习“等比数列前n项和”相关知识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和分析数列前n项和的推导方法,之后提问“等比和等差数列求和方法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找出等比数列求和过程中的特殊性”、“如何由等差数列不同的求和方式,引申出等比数列不同的求和方式?”由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寻找出知识的契合点,由此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的同时,也能够学以致用,激发想象和创造力,有效强化学习能力.
四、总结:
篇9
“辩论”与议论文教学的关系非常密切,“辩论”的顺利进行是以辩论者具备一定的议论文写作知识与技能为前提的,而辩论反过来又能促进议论文的写作,提高议论文写作教学水平。
―、辩论中的正反交锋,可以磨砺思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与议论文中静态的“写”不同,辩论是动态的“说”,是辩论双方兵来将挡的思想交锋。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在争论中,人的思维处于最积极的状态,思想的火花在争辩中不断闪现,因而经常开展辩论,对磨砺思想,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大有裨益的。
如我们开展了一次以“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为题的辩论,正方的同学围绕“树立远大理想的重要性”这一观点立论,在辩论中,这一观点受到质疑。远大理想与做一个好兵有必然联系吗?一个好高鹜远的人能做好普通士兵吗?只有想当将军才是远大理想吗?在反方毫不留情的诘难面前,正方的思想被激活了。所以,自觉地利用辩论来提高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对于克服学生写议论文普遍存在的“无事可论”“观点肤浅”等毛病,意义重大。
二、辩论中的思想交锋,有利于学生发现立论中的错误与漏洞,帮助其正确立论
在议论文写作中,学生往往考虑深度不够,因而习作中每每出现“观点立不起,道理说不透,结论推不出”等毛病。而在动态的辩论中,这些错误一经说出,便立即成为对方攻击的靶子。这便逼着立论主角重新审视自己的论点、论据、论证过程,认清自己立论的逻辑漏洞,从不断的尝试中学会正确立论。
仍以上述提到的那次辩论为例。正方的同学觉得以拿破仑的名言为己方观点,可以稳操胜券。待到正式辩论时,反方以雷锋为例证,提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也可以是好士兵”的观点,正方才意识到自己立场的困难所在。事后,我让每个学生列三篇文章的学作提纲:(1)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2)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一定不是好士兵;(3)不想当将军的士兵才是好士兵。引导学生对辩题进行“必不然,不必然,必然”的逻辑推理,从而认识到正方观点的逻辑困难在于绝对化。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以“也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为题作文,不少同学都能辩证立论,既肯定这句名言能激励人们树立远大的理想的积极作用,又指出其片面性、绝对化的偏颇及其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并进而得出“只有把远大理想与务实的态度结合起来,方能取得成绩”的结论。
三、辩论中竞争的情境,及时反馈,有利于培养积极的态度,使学生乐于议论
篇10
【编者按】:论文频道为您提供各类开题报告范文参考,以及开题报告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开题报告写作中的难题。
在研究生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而论文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论文开题报告做的细致程度。论文开题报告做的细致,前期虽然花费的时间较多,但写起论文来就很顺手,能够做到胸有成竹,从而保证论文在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但如果不重视论文开题报告,视论文开题报告为走过场,写起论文来就会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没有思路,可能就要多走弯路,也很难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在完成文献调研后写成的关于学位论文选题与如何实施的论述性报告。论文开题报告既是文献调研的聚焦点,又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展开的散射点,对研究工作起到定位作用。
写论文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请老师及专家们帮忙判断一下所研究的选题有没有价值,研究方法是否奏效,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因此论文开题报告就要围绕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或阐述的主要观点),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为主要内容。但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往往在论文开题报告中花费大量笔墨叙述别人的研究成果,谈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时,往往寥寥数语一笔带过。这样,不便于评审老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