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范文
时间:2023-04-02 02:22: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语文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通过思考题引导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思维得到拓展活跃,不再被动接受教师讲解。这样的效果必须借助于合作学习、独立思考、启发引导等多种途径,让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中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踊跃发言、深入探究。另一方面,笔者还结合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氛围设置需要,插入一些趣味性的花絮,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中得到放松和释放。例如让学生上台以自己的学习经验技巧为基点,讲述这一部分内容是如何学习理解、如何巩固提高、如何实现高效学习的,或者在一些复习教学环节,直接安排学生走上讲台进行教学,这样的模式既避免了语文教学的枯燥,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更加生动的平台,使语文教学能够引起学生更浓的兴趣,也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二、创新作业设置模式,使其更加素质
高效作业是巩固语文学习成果的有效载体,也是检测学生语文学习状况的重要方式。在作业设置中,教师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方面是作业难度、容量上要体现差异性,因为高中生语文学习具有明显的分化趋势,这样的差距一时难以改变,教师只有适应这样的差异并在教学中有效兼顾。此外,作业的布置要依据学生学习状况、能力情况,设置不同的难度和作业量,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因材施教的原则,才能够保护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作业设置形式上要创新,不能完全局限于书面形式,还要向能力素质方向发展。例如可以布置学生开展一些社会生活调查,要求学生对某一类知识点的学习规律进行总结梳理等等。这些方面的作业设置既体现了能力培养目标,也彰显了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原则,使学生在接下来的语文学习中更加高效,更具针对性。
三、创新考核评价模式
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反思;研究
在高中课程改革的环境下,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是实现高中语文改革的重要途径,高中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结合现有的高中语文教学问题,在教学中不断进行反思,不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高中语文教学理念反思
教学理念是影响教学方式方法的先入性问题,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要从教学理念的反思入手。与数学等学科不同,语文学习是一种可以在生活中进行的学习活动,比如在看电视时、上网时、聊天时等,语文都无处不在。可以说,只要涉及语言和文字的地方,都是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帮助的地方。所以,语文教学不只是在课堂上和书本上,更多的是在生活中。在高考的要求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教师虽然深知题海训练和考试训练对学生的人文学习和文学素养的培养帮助并不大,但是还是要以考试、分数为教学目标。学生上课就是听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教师上语文课就是满堂灌,学生不懂得在生活中去感受和发现语文,教师也不去引导学生进行厚积薄发的语文积累。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树立新的语文观念,将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例如,笔者在安排作文训练时,就注重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写身边的人和事,写从生活中得来的感想,而不只是单纯的话题作文训练。话题作文虽然是高考作文的主要考题形式,但是话题作文也离不开生活,学生之所以在面对一个话题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无处下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乏生活经验和对生活的思考,所以,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学应该生活化。
二、高中语文教学重点反思
高中语文涉及字、词、句、古文、阅读、作文等方方面面,教师的教学应该有重点,有侧重。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追求面面俱到,总希望在所有方面都将工夫下到,这种长战线的教学非但难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负担。笔者认为,高中教师要对教学重点进行反思,而重点,应该放在阅读和写作上。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阅读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多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并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的读物,从而开阔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丰富他们的生活和内心,这是语文这门课程应该做到和完成的任务。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写日记、写自己的随想和感悟,这些写作可以不是以完整的文章的形式呈现,可以只是一些简单的想法。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可能不是成熟的作文作品,但是每一次记录都是一次组织语言的练习,都会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要有一定的侧重点,面面俱到反而可能一件都做不好,阅读的过程就是学生认识字词、理解句子和段落意思的过程,对考试中的阅读理解和字词选择有积极意义。写作更是学生运用字词句的重要机会。所以,高中语文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阅读和写作上。
三、高中语文习惯培养反思
高中语文教育要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是语文学习的前提,教师要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和思考。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查字典、查工具书的习惯,进行独立阅读的习惯,经常写作的习惯,以及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等。语文知识的积累对于语文写作有重要帮助,它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大量的素材,学生通过对语言和素材的组织,可以很快地整理出写作思路来。语文学科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就是积累并思考,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这两个习惯。例如,笔者每周都会给学生发一两篇有意义的素材资料,让学生阅读记忆,经过长期的积累,学生头脑中的东西多了,写作起来就容易多了。笔者还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小记录本,把平时做题、阅读过程中做错的题的知识点、遇到的生字生词都记录下来,并要求他们经常翻看,以达到反复记忆、重复记忆的效果。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是新形势下语文教学改进的重要途径,也是确保高中语文教学真正适应当代学生发展的需要,高中语文一线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总结,改进语文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廖荣生.语文教学创新的几点体会[J].中学教学参考,2011(4).
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多媒体课件;合作交流
高中语文教学不但要充分发挥语文的人文功能以及交流功能,还要让学生能够学会自主学习语文的方法,提升语文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根据学生的基本能力,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一、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
1.对话文本,灵魂共振
高中语文的文字阅读更多地要注重文本灵魂的感知,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更好地体验文本带给学生生命的震撼。因此在一些抽象的文本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巧妙地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如在《兰亭集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音乐渲染、图像显示等多媒体辅助展现意境,让学生能够在美的氛围中完美体验文字的内涵以及美,达到赏心悦目的教学境界,让学生能够在对滕王阁的壮丽景色的欣赏中以及文字的诵读中达到灵魂的共振,感知作者写作的背景以及情绪,有效完成文本对话。
2.提升语文能力
多媒体课件不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而且在语文能力的提升上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可让学生领悟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能力。
二、合作交流,共同成长
1.合作交流,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完成前置性作业以及课内课堂教学,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完成课外拓展,并组织相应的语文活动,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语文活动的组织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参与,积极引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2.以生为本,有效把握教学重难点
高中语文教学说到底是生本的教学,教师要准确把握本班学生的语文能力,根据学生现有的语文能力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同时,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分析教学的重点、难点,思考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把握教学内容,展开高效课堂教学。
对于难以理解的语文教学内容,教师要采用独特新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字表达的内容,理解语文的优美形象。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以生为本,制定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农尚仁.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2).
篇4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优化;方法
1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进行良好的培养
1.1开展研究式教学
语言教学在高中教育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直接关系到语言技能和阅读和写作技能的整体提高。然而,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赋予了语言本身纯粹的美,成为一种政治帽子,语言本身的纯美变得枯燥乏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中国读现代杰作的高水平时,他选择了鲁迅的“从草药到书店”,这篇文章主要是为了描绘鲁迅童年的乐趣,但文章的主题被归类为反政治主义的封建主义文章,主要是鲁迅写作的目的是批评三维书店的封建和无聊的味道。但是,浏览文章来品味文字的含义,却与儿童的思想和兴趣非常吻合。在编写新教科书时,我们逐渐放弃过去使用的旧版本的知识内容,并建议使用与现实相关的新教学方法,并与文章的内容保持一致,以便教师可以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兴趣学习而不是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1.2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培养提问能力对促进学生不同思维的培养,提高创新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可以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1)详细询问,问一些额外的问题,比如荷花池中的月光教学过程,描述荷花池中的月亮之美,你可以提问,我为什么写这个?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并要求学生更多地了解这篇文章。(2)我问了相反的问题。这样,当学生遇到困难问题时,采用一种教学方法来增加学生的内化知识和对文本内容的理解。(3)平等的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平等交流,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交流空间,学生可以质疑一些教师的想法,并要求教师提供具体的答案。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仔细选择一些有价值的重要问题。在与学生互动中,有效地解决课文中的问题,制造困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使语文课堂自主学习化
自主学习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已经成为现代教学方法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自主学习不等于“自学”,不是教师对其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教师的作用不是“授鱼”,而是“授渔”,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的引路人、合作者,应创设有利条件、环境,启发学生如何去学?应该学什么?自主学习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基础性自主学习,这一环节是学生在已掌握一定的知识面上,通过自主学习,从教材中再获新知的一个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础知识。它是在教师传授一定学习方法上进行的。自主学习还包括探究性自主学习。探究性自主学习是在学生基础性的自主学习上的发展,它是学生在掌握课文一定量的基礎知识的条件下自己进一步独立思索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高层次下的自主学习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一些有趣味、有理论深度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动机。
篇5
1.高中语文教学评价标准绝对化。众所周知,语文学科具有实用性、生活化以及人文性等特征,其教学内容复杂多变,教学内容往往具有较强的跳跃性和发散性。当前,大多数中学对不同学科的教学评价均采用同一种评价方法,这过分强调了学科的共性,而忽略各学科的个性化特征。与此同时,在高考成绩论成败的高中教学中,学生的考试成绩成为高中语文教学评价的核心标准,这与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相违背。除此之外,语文教学的评价标准往往由上级文件、学校领导层以及学科组长决定,通常一线的语文教学老师并不能参与标准的制定,标准不会随着语文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2.高中语文教学评价方式固态化。在生源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许多中学的语文教学评价没有长期的整体性规划,语文教学评价的目的不明确,学生的语文期末考试成为教学评价的隐形方式。但由于学生语文基础的差异性,成绩并未能真正反映出教学的效果。一般来说,大部分中学的语文教学评价多采用领导课堂听课和学生问卷调查两种方式。前者只对某节语文课进行打分,而不参与具体的评课,使得高中语文教学评价流于形式;后者只对语文老师进行被动打分,调查问卷表常年不变,且调查结果最终也未能完全反馈到具体的语文教学当中去。
3.高中语文教学评价主体单一化。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中,教育部门领导、校领导、语文教学专家、学科组领导以及同行是教学评价的主体。与大学经常将学生的综合评价纳入到教学评价体系中不同,高中语文教师的自评和学生的综评很少被纳入到具体的教学评价体系。毫无疑义,高中语文教学评价主体的单一化使得最具有发言权的两大评价主体被排除在教学评价体系之外,这极大的抑制了教学评价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二、高中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优化策略
1.立足语文学科特色,优化高中语文教学评价标准。语文教学具有极强的人文性,教学内容有可量化部分和非可量化部分,对于不可量化部分,要采取定性的教学评价方法,如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科学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育。与此同时,既要考察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要注重对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词汇阐释能力、技巧创新能力以及观点质疑批判能力的评价,真正将语文教学评价与语文的学科性质和特点相结合。
2.拓宽教学评价链条,完善语文教学评价方式。语文教学数学、物理等学科,其教学效果很难立竿见影的表现出来,而是一个长期的积累性过程。因此,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评价要分阶段、划重点、看效果,要将语文教学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其中:以诊断性评价为基础,以形成性评价为重点,以总结性评价为补充。通过不断拓宽教学评价的链条,增加高中语文教学评价的深度与宽度,进而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德育;实施策略
伴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应试教育正在向素质教育方向发展,对学生德育的教育日益成为教学的目标之一。德育教育的内容主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人文素养、审美观、社会公德、集体主义、传统美德、爱国主义等。在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当中,语文这门学科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在德育教育方面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够代替的。那么,怎样在教学中更加有效地对学生实施德育,这是新形势下广大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务必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
一、充分地挖掘教材当中的德育素材
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的时候,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德育的实施并非毫无目的,而是一定要把握住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在高中语文教材当中的德育素材是非常丰富的,比如,在高中语文教材当中有诚实守信、勤劳勇敢、爱国思想等传统的美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把语文知识的学习与德育教育统一起来,同时进行,不可以孤立地实施德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德育是潜移默化的,倘若教师仅仅是孤立地实施德育,那么德育的效果是不够理想的,学生也会感觉到单调和枯燥。为此,教师在教授学生语文知识的时候,首先要求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学会了语文基础知识,才能够更加有效地理解课文的主旨大意,并且能够进行深入的思考。比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师说》的时候,先让学生理解这篇课文的主旨大意,然后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就能够明确仅仅重视门第高低、而不重视真才实学,以及看不起教师的社会风气是非常恶劣的,并且也使学生体会到了教师职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进而增强了学生尊师重教的思想道德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品德修养,这样就对学生有效地实施了德育。
二、在作文教学中实施德育
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德育是非常关键的,在写作当中,父亲和母亲是永恒的人物,在一次作文课上,我让学生以父亲或者是母亲的形象作为题材,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来。当我批阅作文的时候,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写的都是跟父母之间的代沟,甚至是对父母亲的埋怨,我感觉需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于是我在讲评作文的时候,跟学生说:“看了一部分学生对父母亲的各种不满,我非常伤心,你们对父母亲根本就不理解,父母的社会、生活经历都是比较复杂的,跟你们的人生观是不一样的,父母的思想具有时代的烙印是不可避免的,为此,你们需要从父母亲的立场与角度思考问题,为什么父母亲要这么做呢?父母对你们是关怀备至的,你们没有任何理由埋怨自己的父母亲。”当我讲完之后,学生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震撼,此时,我又引导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祝福》,当祥林嫂唯一的精神支柱和心头肉――阿毛被狼叼走之后,她满是自责,她的身心被完全地击垮了,再也没了求生的念头,使学生再次感受到那种最伟大的母爱,最温暖的亲情,这有效地对学生实施了亲情教育。由此可见,通过作文的形式对学生实施德育是非常有效的,作文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的窗口,通过在作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更具有针对性。
三、通过课外阅读实施德育
高中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是对学生实施德育的一种有效的方式。教师通过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不但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锻炼学生的意志。当然,书是有良莠之分的,不可以让学生随意地去阅读,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为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阅读书籍,把书目列出来,启发学生去阅读。此外,教师还应当指导学生一些阅读的技巧,进而实现理想的阅读效果。比如,对于那些喜欢阅读情意绵绵、谈情说爱内容的学生,教师需要指导学生阅读关于文艺方面的书籍,要让学生把握作品当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且要指导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不可以仅仅注重情节的跌宕起伏,更为重要的是要明确文学作品的思想含义,进而从中受到熏陶。一本好书不但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和刻苦学习的精神。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实施德育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为广大的高中语文教育工作,一定要根据学生的思想情况,充分地挖掘教材当中的德育素材,更加有效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德育,并且要不断地探究德育实施的新形式,以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卜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J].21世纪中学生作文:初中教师适用,2009(07).
[2]杨世春.发挥学科优势 关注心理健康: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科技资讯,2009(01).
篇7
关键词:高中阶段;语文教学;人文教育;实践研究
在高中阶段推进学生人文教育的进程,最重要的载体就是语文学科的学习,语文学科作为学生的母语在人文教育中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倡导人文教育就是要求教师充分挖掘语文学科的特点,在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基础上不断扩展语文学科所包含的人文情怀,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平台。语文学科拥有丰富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文化的熏染作用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我国丰富的人文情怀,不断深入的去学习文化,洞察人生的意义,对自己的身心逐渐修缮,明白人生的积极意义,找到人生正确的方向。
1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语文学科的教学归根到底就是人文教育,该学科最初就是为了帮助学生识字学理,但目前鉴于国内高考应试的影响,语文教学的内容形式出现偏差,教师更注重于文法背诵的学习,而忽略了对人文教育的学习。
1.1高中语文学科课程内容安排不合理:语文课程作为高考的重要学科,在高中的课时安排中得到了普遍重视,但教师普遍将教学内容安排为文法、修辞、写作技巧等理性的内容,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普遍被限定在框架中,丧失了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本应是考核学生理解能力的阅读课程却被教师给出固定的模板,这完全使得学生的语文学习趋向公式化,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阅时就能发现作文中的人性情感缺失,作文普遍靠文字和模板堆积。语文作为学生日常交流的母语,却没有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迸发生命力,而是渐渐的趋向呆板,教师对教学内容安排的不合理是导致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缺乏人文情怀的重要原因。
1.2高中语文学科课程形式开展模块化: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科学的教学形式对学生理解课程内容的重要作用,但深入高中语文的课堂中发现某些教师一味的采用模块化的教学形式,而忽略了对学生理解内容的引导,将语文学科的学习内容转换为可量化的内容,通过形式化的教学手法来为学生讲解语文,将本需要学生亲身体会的内容情愫简单物化,从而造成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的一致化,忽略了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强化理性文法的学习,弱化了学生对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掌握,这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缺少益处。
1.3高中语文学科评价体系方式单一化: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被圈定为高考成绩,同时语文教师也将教学任务定位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语文学科因在高考成绩中占据重要部分而得到人们的重视,这由目前国家的考试形式决定,但在高中的生活中教师也同样重视学生的学科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教学的考察,本是考察学生多方面综合水平的“三好学生”评定也往往由学生的考试成绩决定,这就为学生开展人文教育施加压力,让学生觉得在根本上学校不重视学生的人文教育,因此学生降低了对人文素质的培养,而是一味的追求学习成绩,标准化的评定体系将本应该是自由发展的学生培养成单单追求考试分数的考试机器。
2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开展的建议
2.1调整语文教学内容安排,凸显人文教育内容: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内容单一围绕于考试考点,课程安排刻僵硬,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培养的目的,为了更好的开展人文素质培养,这就需要在高中建立更加开放的语文教学体系,人文素质的培养不是刻板的记忆而是需要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中构建人文氛围,调整语文教学中刻板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人文气氛中培养自己的思想品德,实现从内到外自身修养的升华,做到对语文内容从记忆到理解再到运用的转变。
2.2优化语文教学形式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探索:为了实现学生自主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采用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法让学生可以切身从语文教学中体会到人文情怀,传统的“一本书,一根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能适应语文学科的教学要求。为了激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教师可以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充分调动起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为学生的自由发展提供保障。此外,教师还应该不断创新语文教学手法,让学生在学习文章的时候做到情感从内至外的迸发,自主的去理解教学内容,尊重学生的自我感悟,真正做到学生学习语文的引导者。
2.3改革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传统的语文评价体系将语文学科的学习成果局限为考试分数,这是造成语文教学人文性流失的重要原因,为了从根上在高中语文教学开展人文素质的培养就需要调整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将量化考核与人文考核充分结合,倡导多元化的考核制度,使得语文学科的考核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正面评价学生在人文素质上的进步,在一定层度上使学生产生自主投身于人文学习的动力,不断完善自己的身心发展。教师应充分解放固有思想,转变分数观念,以学生的实践和成长作为教学评价的出发点,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3结束语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切实需要,就必须凸显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评价体系,实现从传业讲课到引导学习的转变,建立出更加开放的语文教学课堂,引导学生实现精神思想的更加丰富。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注意优化语文学科教学,凸显人文素质教育不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全盘否定,而是要赋予高中语文学科人文教学新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内涵,培养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作者:贾云成 单位:吉林省大安市第一中学校
参考文献:
[1]张建文.基础教育课程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2]孙建柯.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育[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1)
[3]殷迅波.培养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及在语文教学中的尝试[J].现代阅读.2011(11)
篇8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语感培养
素质教育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中最主要的就是对学生的语感培养,而且语文的语感培养就是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不断提高,因此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的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调动起来,把学生的语文成绩能够全面的提高,所以以下我们就以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吟诵、意境转化、思想启发、强化训练等几个方面来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方式。
一、在阅读中培养语感
1.扩大阅读范围
高中生在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后,其自身的文学功底和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已经具备经验和技巧,所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就是将学生的语感培养的直接方式,语感就是多读课文和课后文章的总结,而且高中生的课堂秩序井然,教师就必须把学生的语文阅读严格规定,把学生的阅读范围扩大,从而才能保证课堂上的语感带动知识的进一步积累。
2.开展情感演练身临其境
高中语文课堂上最主要的就是有语文老师的步步带领,仅仅深入课文的内部,给学生一种感同身受或身临其境的感觉,把学生的思想意识激活,从而将学生的主动阅读兴趣调动起来,而且学生的语感培养就是从课堂上一次次身临其境的感情中培养出来的,而且高中语文课堂要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性,才能够把学生的语感最快速的带动起来。
二、在吟诵中体味语感
因为中华文化起源于古诗词歌赋样样包含着中华文化的精髓,从韵味到旋律都把中华文化的古典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例如:屈原的《离骚》,江南坊的方言、历史、深化、凤舞都概括描述出来,而且读后其内藏韵味无穷,将诗人内心的跌宕起伏渲染的异常悲怆,极具浪漫文艺表达情感。学生读后会有一种深刻的联想臆想,天地孤独、雾霭茫茫,使人的离去不归,留在汨罗江畔无尽的悲望,水悠悠荡不尽诗人的哀愁。在吟诵中自然的发挥领悟能力,因此语感直接能被提高,而且想象力也会被带动。
三、在情境中深化语感
中国的文学作品讲究的就是诗情画意,例如:《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简短的三句话就让北国的雪景把学生带入了北国大雪的情境中,而且无限美好的祖国河山,是学生在领略北国雪景的同时,对祖国的爱国情绪也会高涨,深化语感就是要求学生在读诗词、现代文时能够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进去,从而把语感培养出来,毕竟语文的阅读语感并不是一次养成的,而是经过长期的阅读积累,逐渐的提高踪迹的领悟能力,而且语文知识的修养既是凭着语感而来的。
所以说要想学好语文知识,必须把语感全面的激发和培养,才能促使语文的文学内涵在语感的调动下进一步积累和完善,而且情境深化语感需要的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的出现就是要求对文章的内涵精神意义的理解,而且情境深化语感并不是单一的阅读要求,而是要求学生静下心来,带着学习中的定力把文章中的语境和情况全面的分析和认真的理解,从而深化语感。
四、在启发想象中激发语感
高中语文课堂虽然不能像小学生那样可以全面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但是完全可以在老师的带动下增加语文课堂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想象力是学生进行文章阅读和对新知识认识理解的关键步骤,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创造性的提出对于文章的见解和感受,既丰富了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实施,又促使高中生在发挥想象力时把自己的阅读能力提高。想象力的发挥对于学生的语感培养不光有直接的作用,还能给学生更多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所以在启发想象中激发语感,才是最切实可靠的。
五、在拓展训练时强化语感
1.多读书,读好书
高中生阶段是一个人一辈子积累知识最丰富的阶段,而且高中知识是奠基,只有把高中生的语文语感培养出出来,通过一系列的培养措施,才能给我国输送更多的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所以多读书读好书就是在语文语感拓展训练强化时最需要实施的要求,而且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读好书,才能把握书中的知识精华全面的吸收加以利用,而且多读书读好书才能够把学生的语感培养的同时,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观树立起来,从而达到高水平文化教育的目的,使高中生完成人生知识积累的最佳阶段。
2.积极配合教育制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现代的文化教育不仅仅是对于高中生的成绩要求,因此语文的语感培养就是给学生更多的文化只是接受起到基础作用,语感掌握了,才能够把学生的阅读理解兴趣调动起来,而且当前的教育要求就是素质教育,因此拓展训练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科学方式。
六、结语
课堂上的阅读知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不是把学生能够全面的教会,因此就要求学生扩大阅读范围,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文章世界里尽情地徜徉,掌握语文的语感就是把学生成绩提升的最好方法。
参考文献:
篇9
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教师的人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教师的灵性,宏阔的课程视野支撑起教师的活性,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教师的诗性。”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是平凡的也是幸运的,我们的幸运是因为在平凡的岗位上能更大程度的集“人性”“灵性”“活性”“诗性”于一身。
【关键词】高中 语文教学 经验
一、坚守中创造精彩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做到热爱自己的事业,不管组织安排的是什么样的工作,都要把它当做宏大的事业。因为热爱语文,所以我们才能做到对内外结合、双向互动的“大语文”“大课堂”教学理念的不懈追求;因为热爱自己的课堂,所以我们的教学课程才永远是师生激情创造的释放过程、本真生命的演绎过程。
站在了语文教学这个讲台上,我们就要无怨无悔地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培育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同时也要在各种各样的社会诱惑面前依然静下心来刻苦钻研,广学博蓄,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勇于实践,把那些创新的理念不断地运用于自己的教学教研工作中。
我们人生的花朵就在这无悔的坚守和不懈的努力中绽放,灿烂夺目,精彩纷呈!
二、在思考中镌刻人生
作为高中语文老师,我们清晰地认识到,要想教好语文,我们就应该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思考者。只有勤于思考、乐于思考、善于思考,只有思考才能让我们永远立于教育的潮头,也只有思考才能让我们永葆事业的青春。
在从事一线语文教学的活动中,我们要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新的独特的语文教学风格。而且要不断地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同时要学习先进教学经验,比如我所推崇的陈胜良老师得“六部教学整体模式”和“人格作文训练模式”。这一切,都离不开思考,只有理性的思考才能让我们的视角一步步触摸到教学教育的本真。
思考是需要底蕴的。我经常告诫自己的一句话是:“语文教师不能光懂语文,他应该是一个杂家,应该与书打得火热。”我们应该随时与最新出版的图书、报纸、刊物保持接触,不断学习。语文老师,应该是一个极喜欢独居但又喜欢群居的人。独处时的凝神冥思,沉静的和自己的内心进行对话;群居时的妙语连珠,在思维的碰撞中寻求灵感的火花。只有这种长期养成的阅读习惯和思考习惯,才能让我们的思维活水源源不断,长流常新。
我们从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入手,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减负提质为主旋律,以课堂教学为切入口,进行了全方位的教学研究和教科研探索。我们正努力实践着“备课说课上课评课”一条龙教研活动的教学模式。
同时,我们还提倡进行重大课题的研究,比如“课堂教学设计整体优化的实践研究”“教学规范的构建和操作实施研究”“农村高中语文学习策略理论与实践研究”“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理论思考和实践研究”“高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等等,我们相信这些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的课题,可以高效的推动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同时,我们还倡导一种新的教育方法――生命化教育。学生是一个个千差万别的个体,也是一个个不断发展变化的个体,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的个体,因此,教育的过程就是生命体培育的过程,必须以生命化的方式促进其生命的发展与成长,教育应该是农业化而非工业化的。“基于课堂,基于校本,基于群体”使我们一贯秉承的原则,我们在不断尝试用工作课题化、课题工作化的总体思路引导我们的语文教育向更广更深处发展。
三、在奖掖中散发光芒
“老师就应该像是一位挖渠者,用辛勤的汗水引导着一条条小溪绕过岩石,漫过荒漠,逐渐变宽,最终汇入更加广阔的海洋,向着语文更诗意的领域挺进。”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更应该学习先辈,奖掖后人。而且我们应该把这当做自己的一种的责任而乐此不疲。
我们在不断地实践总结中概括出了这样的一个公式:青年教师的成长=在实践中进行反思。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从理论学习中进行反思,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在教学交流中进行反思。
我们认为,区别优秀教师和平庸教师,不在于教师是否犯错误,而在于是否能通过反思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成长是一个过程,永无止境;反思也是一个过程,永无终点。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每一次痛苦的反思,都是一种境界的升华。而教师也势必在一次次的反思中,逐渐走向自己所期待的理想的教育层面。
篇10
关键词:语文教学;五味俱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056-01
语文是一门丰富多彩的课程,语文教学同样如此。高中语文教师更要使语文课堂充满激情与光彩,成为人们向往的乐园。那么高中语文教师要如何去做才能够如此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从教的经验,认为语文教学应添点“油”,加点“醋”,让其“五味俱全”。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生命活力。高中语文教师就要使语文教学具有味道,做到语文教学“五味俱全”。具体来说,高中语文教师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中语文教学要融入“人文味”
语文教学首先必须要具有“人文味”,因为语文教学是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人文教育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目标。所谓人文教育就是指要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等通过知识传播和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的品格、气质、修养,并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人文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人文教育,那么必然会走向消亡。而语文学科恰好是人文精神滋养的沃土,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使语文教学融入“人文味”。
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陶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资源,运用教材中所包含的真善美去感染学生,帮助学生形成美好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格,给学生铸造一种高尚的灵魂。
二、高中语文教学要注入“人情味”
语文教学不能够离开情感而存在。语文课堂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场所,而教学的过程则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语文教材同样是作者情感的载体,语文学习的过程则是学生体验作者情感、与作者形成情感共鸣的过程,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为语文教学注入“人情味”。
在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要饱含真情,充分发掘教材中包含的情感,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与作者的灵魂对话,形成情感上的共鸣。语文教师要把课堂作为与学生情感互动的场所,引领学生在饱含激情的课堂氛围中感悟情感的魅力。
三、高中语文教学要植入“文学味”
语文教材中大多甄选文学类作品,而语文高考中文学类的试题也占据着极大的比例,可以说语文教学中文学类知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文学的重要性,要使语文教学具有“文学味”。使语文教学具有“文学味”对于语文教学非常重要,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在高考中考出好的成绩,还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
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品味各种文学作品,通过对各种文学作品的赏析,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语言。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文学作品所内含的意境美,使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形成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多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使学生徜徉于文学的海洋,丰富学生的人生,使学生的人生多姿多彩。
四、高中语文教学要具有“生活味”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由此不难看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不能够离开生活而独立存在,只有与生活相结合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由此观之,语文教师要使语文教育具有“生活味”。生活如水,无时无刻不在冲刷着我们的情感与灵魂。因此语文教师要把语文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反映实际的生活,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并能够学到新知。
高中语文教师要使语文教学具有“生活味”,就需要认真备课,尽力钻研教材,要能够把握学生的实际生活与生活经验,并把这些结合起来创设课堂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同时语文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充分利用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各种资源,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把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各种能力。
五、高中语文教学要导入“新闻味”
教学要能够体现时代的特征,要与时代同步,要能够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把教学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脱离时代的教学必然不会是成功的教学,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导入一些能够反映时代特征的新闻类内容,使语文教学具有“新闻味”。使语文教学具有“新闻味”。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激情,激活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够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民生的优良习惯,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