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范文
时间:2023-03-28 07:09: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情感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收稿日期:2007―12―15
作者简介:朱俊梅(1968―),女,汉族,河南省周口市人,周口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教育是发展人的,人的发展是按照认知、情感两个维度进行的,并且是两者的平衡发展,互相作用,否则其发展势必受到影响,但是现代社会过度强调物质的发展,教育也随之高度关注人的认知世界,由此引发的问题日益显现,如现在的学生普遍感到压力大、活得太累,这本不该是他们应该有的感受,却已成为学校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不能让他们过得愉快、轻松, 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如此发展却没有给他们带来欢乐,为此许多学者提出21世纪的人类文明建设的核心就是进行人类情感世界的重建。
一、 情感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意义
情感教育就是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它对学生的全面成长,尤其是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非凡的价值。需要指出的是情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倡导情感教育是要呼唤教育的情感回归,是要实现教育关怀人的本质。
(一)情感教育是教育本质的体现
教育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活动,在人类走向文明的漫长过程中,教育担负着健全人的心智、培养人的精神的责任。情感教育能使学生更好、更健康地从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这样的人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情感;这样的人能友善地与人相处,能理解、宽容他人;这样的人能对生活、学习、工作充满热情,勇于克服困难;这样的人能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人类,因此有人说情感教育就是幸福教育、愉快教育,这是当下教育所应追求的。笔者认为只有加强情感教育才能回归教育培养“人”的本义,也才符合培养人才的教育目的。
(二)情感教育是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基础
培养人才的前提,是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对于情感在学习中的作用,我国的孔子就曾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乐之者”才会对学习有极大的热情,好学不倦,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因此只有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才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才能促使学生良好学习动机的形成。
(三)情感教育是良好人际关系形成的保障
随着社会经济活动领域里全球化的趋势,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之间的交流、合作成为彼此的必需,正因如此,与人协作、与人交往的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取得成功的一半保证。在人际交往中,情感具有 “心理监控器”的作用,能帮助个体正确认识自我、控制情绪,同时了解他人感受、增强理解,因而有助于人们通过情感表达和交流,进行人际沟通,消除彼此间因文化、认知、性格等差异而产生的误会、隔阂,使合作活动顺利进行。
(四)情感教育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手段
情感因素影响个性倾向,影响着人的心理健康。在愉悦的情绪、情感状态下,学生的,思维敏捷,有利于接受新知识和解决难题。道德智慧的形成、情感体验的升华、人格健全的程度、社会适应性的高低等都与情感的发展密切相连,所以,重视情感教育能够在发展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注重和发展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帮助学生学会自我控制情绪,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当前情感教育的问题
当前情感教育并未能很好地体现教育的宗旨“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一)情感教育不受重视
在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被看成是促进知识掌握的辅助手段,而不是教育的本身。正如叶澜教授所说“不少教学论著作也强调教育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对情感的重视,实际上只是把它作为服务于学习的手段”。我们在现实中也会发现,许多教育工作者从方法、手段上探讨情感教育的应用问题,但这些研究还是着眼于情感的服务角色,仅是对情感的表现形式与认知关系的分析,而没有从情感本质意义上去探讨情感的内涵,而情感自身就是所要教育的内容。
(二)情感教育理解错误
把情感教育简单地理解为关爱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表面看这并没有错,问题是关爱学生什么、满足学生哪方面需求。现实是教育者往往根据学生的表面现象按自己的理解去判断、选择关爱的内容和学生的需求,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教师关爱的不是学生真正需求的,没有触动学生的情感和心灵,甚至成为负担,也就难以达到应有效果。
(三)情感教育实施方式不当
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把情感过程等同于认知过程,重视情感的驯化,忽视情感的提升和发展,重视行为的规范,忽视心理的感受和发育。把学生当作教化的对象,不是从人的需要发展考虑,而是从社会管理和规范出发,过于强调对他人、对社会的情感,忽视学生自身情感的体验,这种说教式的方式会引起学生心理的排斥反应,教育结果适得其反。
三、情感教育实施的基本途径
情感教育的实质就是关爱人的心灵,发展人性的教育,教育应立足于对“人”的培养根据情感形成过程研究以及学生情感特点和学校教育特点,笔者认为情感教育应从四方面入手:
(一)学会关心赏识学生
作为教师,无须去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需在学生感到失意时,能愿意倾听他们的诉说;在学生感到无助时,能愿意伸出热情的双手;在学生感到无望时,蹲下身去,用温暖的话语去抚慰他们的心。教师一次真诚的赞扬、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亲昵的动作、一个赞许的微笑,足以让一个屡遭失败的学生兴奋许久,甚至影响他的整个人生。所以教师要拿出爱心与诚心,学会赏识每一个孩子,教师对待学生不能把爱仅停留在概念化、表面化、空洞的话语交流和情感驯化上,教师要有包容的心态、谅解的胸怀、尊重、接纳和关爱学生,形成双方交互式的、平等的、真诚的沟通。我国一位学者曾说“做教师不是仅有知识、能力就行,还必须对孩子有爱心”。爱心是作为教师的基本前提。
(二)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向交流活动,要实施情感教育,促使学生情感发生积极变化,产生教师所希望的情感品质,要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创设一种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这样他们才会“自由表达”、“自由参与”,处于压抑、紧张的课堂气氛中,要激活他们的思维力、创造力,唤起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只能是一句空话。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问题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师生关系和谐了,校园才能处处充满人文阳光。学生情感具有不稳定性和直觉性,他们往往凭直觉而不是经过理性的分析来感知事物,如果他们觉得外界事物不符合自己的愿望,就会不感兴趣,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协调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教师要以真诚、热情、民主、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并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使学生在这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中获得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学生一旦得到老师的尊重与信任,他们就会感到温暖,尤其是后进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学好这门课的愿望,反之,如果学生不喜欢哪位老师,那么对他所教的学科也往往产生厌烦情绪,可见,教师要想在教学上获得成功,就必须注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改变学生认知方式
情感是个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的一种态度的体验,而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最终受个人已有认知方式的影响,同样的事物会因不同的认知产生不同的情感。认知方式既与个人的认知态度、思维方法有关,也受外界影响,个人的生活环境、父母、教师、同学的思想、行为都左右着个体的认知方式。教师对学生的认知方式有更大影响,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及时调整学生的认知,调节学生的内部需要,调整学生对诱发事件的认识和评价,从理性角度认识事物,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他人,客观看待社会,建立有利于学生健康情感形成的认知方式。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教育研究,1997,(9).
[2]陈平,陆卫平.情感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石油教育,2003,(6).
[3]邵军.情感的培养与激发――让学生作文驶如快车道.学科教学探索,2004,(1).
[4]吴志华,邹翠霞.情感教育――新的课程标准.教育科学研究,2006,(4).
[5]张铭.实施课程标准 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成才,2002,(6).
[6]金钧,陈秉初. 课堂教学中学生情感伤害的反思.生物学通报,2006,(4).
篇2
一、利用时机,激发幼儿的情感
幼儿的情感教育是起始阶段。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家长对他们有求必应。这很容易造成孩子的自我心理,不会关心他人,缺乏同情心,自私冷漠。因此要加强对孩子的情感教育,使孩子在健康快乐中成长。学会关心和同情他人是当今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能为他们成功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家长要让孩子学会关心父母等家人,一个连父母都不关心的人,很难谈得上关心别人。各种节日都有其不同的意义,教师和家长应深入浅出地向幼儿介绍节日的名称和涵义,如:妇女节、清明节、儿童节等。很多孩子只会接受别人给予的爱,很少去爱别人。把爱的情感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始终,孩子的心灵会受到爱的震撼。他们虽然年龄小,非常需要爱,但他们也会爱别人。在“三八”节前夕,我让幼儿主动了解妈妈的职业,妈妈工作的辛苦,妈妈是怎样疼爱他们的,妈妈的星期天是怎样在繁忙中度过的……让孩子们从内心敬佩、感激、喜欢自己的妈妈。我抓住时机,启发幼儿为妈妈做节日礼物,把对妈妈的爱倾注在他们的作品中。下午当妈妈来接孩子时,我让小朋友亲亲妈妈,把礼物送给妈妈,并说一句祝愿妈妈的话。孩子们都高兴极了,向妈妈传递自己真实的祝福,很多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孩子的肺腑之言也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这时活动气氛达到了,孩子们兴奋地和老师、小朋友一起给妈妈过节日,不只是一种满足,更是一种享受。在这种环境和气氛中,幼儿爱妈妈的情感得到了升华。这次活动促进了幼儿与妈妈间的情感交流,幼儿也从中学习了表达情感的技巧,进行了行为训练,使情感教育落实到幼儿的行动上,在幼儿和家长的心中都留下了美好的情感回忆。
二、树立榜样,影响幼儿的情感发展
孩子一出世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按自身的规律独立地发展着。他们作为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与家庭和社会又是一个联合体,他们的情感发展受到家庭和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父母充分调动联合体中的有利因素对孩子进行切实有效的情感教育,孩子的情感就会健康正常地发展。在家庭中,应有意识地为幼儿树立榜样,使幼儿模仿,影响他们的情感发展。比如:通过看电视、听录音、看图书等,以作品中的美好形象为榜样。《美人鱼》、《猫和老鼠》、《狮子王》等都是很好的素材。还可以从周围的人中为幼儿树立榜样,把亲朋好友或邻居中表现得好的幼儿作为孩子学习的榜样。此外,父母自身的示范作用也可为幼儿起到榜样的作用,促进幼儿情感的健康发展。
三、创造环境,注重情感培养
1.利用大自然、音乐、美术和文学作品等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引导幼儿接触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经常带幼儿去散步、游园,参加种植活动,使他们感受和享受大自然的美,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会在他们心里油然而生。
2.通过家庭亲子游戏活动来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游戏是孩子们喜欢的基本活动,也是向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在游戏中,幼儿可体验并表达不同的情感,还可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培养耐挫力、自信力、成功感等良好的情感。如:跟孩子共同玩《过家家》、《妈妈的一天》、《小小诊所》等角色游戏,使孩子学会换位思考问题,唤起类似的情感体验,并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爱心。
3.注意随机教育。当孩子们在做游戏时,老师的保护是必需的。当有孩子不小心摔倒时,我会第一时间过去把孩子扶起来,并适时地对周围的小朋友进行教育: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当你身边的小朋友有困难需要帮助时,我们该怎么办?通过讨论,加深孩子们的保护意识,小朋友要互相友爱、互相帮助的情感教育也得以渗透。
4.用富有情趣的语言调动幼儿的情感。幼儿教师要形成优良的情感品质,并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幼儿教师没有生动的语言就很难教书育人,而要提高情感素养,就要在语言方面下工夫,因为幼儿教师的语言有吸引力、声情并茂,就会使教学活动增添韵味。在教育教学中,常常会碰到对语言活动不感兴趣的孩子,也会碰到对语言活动过于兴奋的孩子。这就要求教师通过表情、动作、语言的作用,把活动进行得有声有色,以牵动幼儿的情感,帮助幼儿更准确地感知和理解。如:在《认识春天》的语言教育活动时,我以《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启发幼儿的情感。“小朋友,春天到了,池塘里的蝌蚪也出生了,它们的妈妈是谁啊?为什么它们长得跟妈妈不一样呢?”孩子们通过思考和讨论,知道了春天里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接着,我用拟人的手法问:“小蝌蚪找不到妈妈,会怎么样?”孩子们发挥了想象力,有的说:“小蝌蚪伤心地哭了。”有的说:“没有妈妈的照顾,小蝌蚪会生病的。”这时我说:“让我们帮帮小蝌蚪的忙吧!”孩子们的情绪明显高涨。有的说:“我们帮它找妈妈。”有的说:“我把它带回家照顾它。”有的说:“我们要爱护它,让它感受到我们的爱。”孩子们说了很多充满爱心的想法,帮助小蝌蚪找妈妈。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领略了知识世界的内容,又进入了情感世界里,不知不觉地获得了关心他人和帮助弱小者的品质。
5.尊重孩子,和谐师生关系,产生共鸣。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师生之间心灵交往的和谐境界是教育技巧的顶峰。”孩子犯错误时,很多家长和老师一味地指责孩子,因而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我们不要急于指责孩子,首先想想自己有没有责任,如果有,就要先自我批评,勇于承担责任,使孩子感到尊重和平等。那么,他也会学你的样子尊重别人。尊重孩子不仅仅体现在活动中,课堂上也是如此。
四、揣摩孩子的心理,利用评价手段来培养幼儿情感
篇3
我刚教语文的时候,也曾海阔天空津津有味地满堂灌,但他不久就对那段可悲的教学生活加以总结,认识到:“教师与学生之间毫无民主气氛,思想没有理解,感情没有相互交流,双方都用宝贵的脑细胞去琢磨着压服对方或欺骗对方的策略,教学怎能搞得好呢?”有了这样的认识基础,我就深入到学生中去,具体感受体验他们的情感信息,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学生也向老师敞开了思想情感的大门。在此基础上,他开始将教学要求情感化,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作业是自己根据实际确定还是由老师统一留?练笔是统一题目还是自选题目?这些较大问题他都和学生一起商量,根据多数学生的意见办。学生由此充分体验了做学习主人翁的情感,师生之间关系融洽,找到了情感的共鸣区域,人人想的是教学,是高效率,有了持久牢固的学习愿望,学习效果怎能不突出?
当然,实际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不简单,学生的情感发展有其不稳定性,不一定会直接向老师、家长倾吐心中的情感,这种闭锁性心理特征,就使得教师很难知道其细微复杂的情感,教师如能征得学生的日记这个情感宣泄和引导的重要载体,把这作为一个中介,就可获得合二为一的交流效果。这些不仅为学生语文学习打下厚实的基础,而且我们也可从中看到学生情感完善的轨迹。教师既指导了学生作文,也正确引导了学生做人。
抄录格言和座右铭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每个学生在选格言时就必然经历着一个学习的过程和接受情感熏陶的过程。抄写的座右铭结合着自己的思想实际,它起着督促和矫正作用,如有一个学生的座右铭是“闭住你的嘴”,原来他担心自己闲话过多,认识到这一点并写下来,本身就体现着敢于正视缺缺点并努力改正的积极心态。学生在做这些事时,情感始终处于正向流动状态,这一切为其课堂教学创造了一片和谐的天地。
二.热爱语文教育事业是情感产生的基点
教师难当,语文教师更辛苦更难当,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话里分辨出真正的热情或者是故意做作的、虚假的、慷慨激昂的情调。他们不喜欢教师那种毫无热情的表现(不是指外表上的表现,而是指内心的流露),因为这里面隐藏着教师对学生的力量缺乏信心的因素。”一个教师单有激情还不够,他还要有一个支点,要能不断丰富充实自己。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但这一桶水还必须是不断更新的。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新知识,不断研究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付出了辛劳代价,才能收获到充实而又甘甜的幸福和欢乐。“学生在上课时,在课外活动时,几乎天天可以看到教师的模范作用和个性品质,这两条是教学教育影响的强有力的手段。让情感无时无刻不体现渗透在他的教育教学中,处于这种情感熏陶下的学生必定会感受其人格力量,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师生配合才能和谐一致,达到水融的境界。
三、愉悦的氛围是课堂激活的共鸣点
篇4
【关键词】: 情感教育 幼儿家长教师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孩子容易形成以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在这些孩子身上也出现了不少的心理问题,而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情感,那么请按教育在幼儿的教育中九千得尤为重要。我们知道幼儿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情绪和情感的世界,顺理成章幼儿的情感教育是幼儿启蒙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强调, 幼儿园品行教育主要以情感教育为主, 这就说明情感教育在早期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
所谓情感教育就是情感领域的教育,它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要求,通过相应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儿童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形成新的情感品质的过程。情感不仅仅是成人的专利,幼儿也不例外, 我们应该让幼儿懂得人与人、人与动植物与大地间的关系与情感。
我们认为情感教育是将认知和情感融为一体的融合教育, 它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用教育的力量让它完善, 促使个体的情感潜能在新的教育氛围内发生新的质变。情感教育又不等同于认知教育, 他们在很多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区别,在教育目的上就体现的很明显,情感教育不是以传授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 发展智力为主要目的, 而是以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为主要目的。
同时, 我们还认为情感教育是心理教育的一部分, 是一种教育理念, 这种教育观认为在每个幼儿个体成长过程中, 情感教育参与到了接受教育影响的方方面面, 情感的发展与认知发展同时存在, 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互相融合, 并渗透于各种教育中, 使原来分离的教育功能达到统一。
二、幼儿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从出生到入小学这短短的几年时间,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在这段时间里,孩子要由最早的原始情绪发展到人类的各种基本情感,是萌发各种情感的重要时期。而这一分化成熟的过程并不是自发进行的, 必须要依赖于家庭、幼儿园等教育环境的影响。因此,只有当孩子在这一时期接受了各种良好的教育影响, 使之产生积极的情感, 才会有利于孩子以后的发展。
幼儿活动充满着情绪色彩,实践证明,如果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中伴有愉快的情绪, 可以提高活动的效果, 这正是情感的辐射作用在幼儿认知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所以,当我们在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时, 从道德情感入手, 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得知,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情感教育既是教育目的, 也是一种教育手段。
幼儿情感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形式是形成了最基本的道德感, 对赞许会产生满意感, 对谴责会产生羞耻感, 辨别是非的能力已开始萌发,同时,幼儿情感教育还为其他高级情感的行成奠定了基础。所以,幼儿期是健康情感形成的关键期, 也是情感教育的最佳期。大量的研究和实验结果也表明, 情感发育不全的幼儿入学以后问题较多, 如果教育工作跟不上, 其消极情绪会影响学习情绪, 甚至影响智力发育。
三、情感教育的有效实施
幼儿时期的情感教育对幼儿以后的成长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就要在幼儿的请按教育上下功夫。
( 一) 家庭中的情感教育。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义不容辞的有着对孩子情感的教育。所以家庭情感教育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关键。俗话说“三岁看大,六岁看老”,可见幼儿教育是多么重要,而家庭又是幼儿教育的第一个基地,也是最为重要的基地。孩子从小对事情的是非黑白的判断、美善丑恶的分析是在家庭中培养起来的,也是父母给予孩子正确答案的。所以作为父母, 应该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让幼儿在家庭中得到正确的情感教育。
1.懂得爱。
情感教育的主要成分是爱的情感, 爱是情感教育的核心内容。孩子要学会爱的教育, 爱从哪里学,爱从父母,从身边人学起,父母要满怀爱心的教育孩子,要让孩子感受到浓浓的爱意,这是爱的教育的第一步,父母的一个微笑, 一个抚摸的动作都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美好的印象。
2.懂得尊重。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和人格, 要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要认为孩子是我的,我想怎么管教就怎么管教,更不能认为子女年龄小不懂事, 可以任意训斥和打骂。父母首先要学会尊重孩子,孩子才会学会尊重父母,尊重是相互的。
3.懂得倾听。
父母应把孩子当作有独立人格的个体, 倾听孩子的心声,倾听孩子的诉求,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要学会认真倾听,让孩子感受到父母重视自己。
( 二) 幼儿园中的情感教育。
陶行知曾指出: “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 不可不趁早给他建立的稳。儿童学者告诉我们, 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 倾向, 态度, 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幼儿园作为幼儿基础教育第一块阵地,应该有效的开展情感教育。
1.确定情感教育的侧重目标是基础。
国内很多研究表明各年龄阶段幼儿有着不同的需要, 它们分别是3―4岁幼儿的依恋需要, 4―5岁幼儿的交往需要和求知需要,5―6岁幼儿的自尊需要。因此, 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在小班情感教育的侧重信赖感和情感觉察能力;中班侧重和群感, 求知感, 移情能力, 专注能力;大班侧重在自信感, 自我激励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2.提高幼师教育技能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条件。
教师和幼儿的情感交流是双向的, 但教师的情感起着主导作用, 教师的情感往往能够掌握与幼儿交往的氛围愉悦还是沉重、欢快还是低沉。一个情感教育经验丰富的老师, 通过自己愉悦的教学方式和发发,会把幼儿的情绪也调动起来。尤其是作为幼师的语言来说在与幼儿的情感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正面的、鼓励的言语能激起幼儿积极向上活跃的情绪, 比如“你说的非常棒!讲得非常精彩!”相反消极语言自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促进情感教育的难度也会增加。
3.教育活动中渗透情感教育是重要手段。
幼儿园可以设立情感教育的课程体系,对幼儿各个阶段进行情感教育的培养。例如幼儿园可以建立一些小动物园, 激发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同时还可以组织一些有意义的体育比赛项目,让孩子们在竞赛中得到积极向上的心态。此外,还可以在师幼互动的游戏中充分渗透情感教育的因素。
4.爱的教育是情感教育的关键。
爱的教育首先就是要关心了解幼儿,了解幼儿的方方面面,这样才能根据每个个体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通过特定的教育方法和途径发掘幼儿的潜质。其次要充分的信任幼儿、尊重幼儿,让幼儿从心理上接受老师,从而进行正确的引导。最后要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幼儿,表扬不过分、批评不偏激。使爱的阳光洒在每一个幼儿的身上,营造一个良好的愉悦的班集体。
幼儿能否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和情感能力,对幼儿个体在以后成长过程中的完整的人格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如何更好的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是值得每一个人思考的问题。家庭和幼儿园应该充分挖掘家庭的情感因素,挖掘教师自身及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幼儿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情感教育应该贯穿在幼儿生活的始终,渗透到师生的一切活动中,真正做到“以情育情”。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梅仲寻.儿童情感发展与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
[2]卢家楣主编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的实践应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
[3]周丽华论教师人格及其养成――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在教师人格养成中的作用[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2.
[4]吴志华,邹翠霞.情感教育――新的课程目标[J].教育科学研究,2004,6.
篇5
关键词:情感教育;良好情感;幼儿
良好的情感教育是幼儿健全人格的体现,也是未来国民素质的体现。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社会性领域中提出:“幼儿要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因此,从小班幼儿抓起,教育孩子学会关心别人、帮助别人是很重要的。幼儿时期形成的情感将对他的一生产生重要的作用,如何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始终是我们幼教工作者持续探寻的问题。下面就谈谈自己的点滴做法:
一、注重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
《纲要》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幼儿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质,才能对幼儿施加良好的教育影响。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对幼儿产生深刻的影响。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的缘故,离开父母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老师就成了他们唯一的依靠,这就要求教师像妈妈一样去细心呵护、关心、帮助每一个孩子,让孩子逐渐地学会如何去关心、帮助别人。如孩子刚入园时,我们应面带微笑地去迎接、拥抱每一个孩子,并主动向孩子们问好,当班里小朋友因病请假时,我会主动打电话家访了解其病情。渐渐地,当得知同伴没入园时,很多孩子也会试着问原因,试着关心同伴。孩子们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当我们的教育时时刻刻在激发幼儿的内在动力时,良好的情感体验也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了。
二、创设主题环境,发挥其教育作用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刚开学,环境就成了我们重要的情感教育资源。大环境有走廊、通道、楼梯,小环境有活动室的四周,如墙饰《老师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孩子们在哭哭啼啼声中,画面上的老师、小朋友及小动物们唱歌、跳舞、做游戏,场面渐渐使他们受到熏陶,化哭啼闹为微笑;又如《祖国我爱你》《美丽的家乡》《我的家》,孩子们在“会说话”的墙壁上感受到爱祖国、爱家乡、爱家人等的情感熏陶。不同的环境能诱发出不同的品德行为,因此在开展主题活动中,我们根据阶段品德教育内容设计出一系列相应的“会说话”的环境,在变化多端的环境中,孩子们学会了互助、合作和分享,形成了良好的情感。
三、挖掘身边事物,将情感教育渗透到一日活动中
《纲要》指出:“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应渗透到各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多关心孩子,加强联系和了解。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争执,甚至还会做错事,此时,教师要及时处理,循循善诱,问清原因并帮助孩子分清是非,把它看作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时机。如小椅子摔倒了,潘XX看见便轻轻把椅子扶起来,我就随机引导教育小朋友要爱护公物。又如班里耿XX小朋友走路时腿脚有点不方便,散步时经常掉队,我就鼓励能力强的幼儿牵着他一起走,不让其掉队,渐渐让孩子们懂得关心、互助为自己带来快乐,也为别人带去方便。同时,在设计一系列主题活动时,我们把情感教育渗透到各领域活动中。如游戏活动《小兔生病了》,通过游戏孩子们知道要互相关心;语言活动《三只蝴蝶》,使孩子们知道团结友爱……各学科结合幼儿实际情况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了使情感教育深入孩子们的心田,我们还精心设计一系列参观活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如参观果园、图书馆、光前故居和中小学校,观摩部队的军事演习等。
四、家园共育,形成共识,达到教育的一致性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启蒙教育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极为重要。但是,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孩子们个个是“小皇帝、小公主”,从小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任性、骄蛮、自私”等不良的道德情感意识和行为。如何加强与家长 的沟通,形成教育共识呢?我们利用“家教园地”向家长宣传家庭对幼儿情感形成的重要性,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宣传。如开展主题活动《爸爸妈妈辛苦了》,我们邀请各行各业的家长来助教,通过他们的讲解、演示、操作等,让孩子们了解爸爸妈妈工作的辛苦,激发孩子们热爱劳动者及尊重劳动成果。
篇6
除了关心亲人之外,家长还要利用生活中的一切机会,让孩子学会关心和同情他人,还可以利用游戏启发孩子的同情心。
平平从幼儿园回到家,要把刚学会的儿歌念给妈妈听,妈妈连忙放下手中的事情,并邀请全家人一起专心地听,听完之后热烈鼓掌。平平十分开心,他主动帮妈妈搬椅子,拿筷子。
亮亮从幼儿园回到家,兴奋地对爸爸说:“我得到小红花了!”爸爸正在看书,头也没抬,淡淡地说了一声“好”,亮亮失望地坐在小椅子上,一下子没了精神。
平平妈妈的热情使平平“受关注”的需要得到了满足,由此产生的积极情绪立即成为他为妈妈做事的动力。亮亮爸爸的冷淡使亮亮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由此产生的消极情绪使他无精打彩。可见,幼儿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情绪控制的。因此,幼儿情感教育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行为训练的过程。
3-6岁幼儿的情绪情感具有外露、不稳、容易变化等特点,情感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使幼儿逐步做到情绪稳定积极,情绪认识准确、表达恰当,并促进高级情感的萌发。幼儿情感教育要全面渗透到幼儿的生活和学习之中,多利用大自然、生活情境和艺术作品对幼儿进行熏陶。除了渗透和熏陶之外,还可设计一些专门的游戏活动进行培养。
下面结合幼儿情感教育的主要内容,介绍一些常用方法和游戏活动:
1、丰富幼儿的情绪情感认识和体验,并学会用恰当方式表达出来。
要不断创造机会让幼儿认识并体验高兴、喜欢、害怕、吃惊、悲伤、厌恶、气愤、好奇等各种情绪和情感,鼓励幼儿把内心的体验表达出来。要做到这一点,首先父母要学会在孩子面前准确地表达各种情绪,给孩子提供模仿的榜样。如对孩子说:“你真乖,妈妈很爱你。”“你现在不听话,爸爸生气了。”“奶奶生病了,妈妈心里很难过。”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认识情感,父母还可以和孩子玩一些游戏,下面是一些可供参考的形式。
情感图片排队
目的:帮助幼儿认识各种基本情感:快乐、悲哀、生气、害怕、厌恶、激动等。
材料:若干从杂志上剪下来的图片,每种图片能表现出一种基本情感。
过程:①把图片摆在桌子上,和孩子讨论图片上的人的情绪和情感。②让幼儿找出哪张图片的人是生气的、悲哀的、高兴的等等;让他们把所有类似情绪的图片放在一起。③让幼儿把3张或3张以上的图片按情感强弱的程度排列,例如快乐、比较快乐、很快乐。(见下图)
半边脸
目的:帮助幼儿认识情感并使幼儿理解他人的情感。
材料:若干从杂志上剪下来的面部图片;硬纸板、胶水。
过程:①把图片粘在硬纸板上,再把每张脸剪成两半。②让幼儿看每幅图片的一半,然后让他猜那个人是什么情感;再让他看另一半,看看孩子的理解是否准确;最后把两个半边脸拼到一块。(见下图)
情感之声
目的:帮助幼儿理解情感并清楚地意识到别人的情感。
材料:录音机、“情感之声”磁带。
过程:①录下幼儿表达不同情感的声音,如气愤的吼叫、悲哀的哭泣、快乐的大笑等。也可以录下用不同情感表达的同样一句话,如“喂,你瞧。”“他过来了。”②让幼儿判断每种声音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2、学会关心和同情他人。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好吃的先给他们吃,好玩的先给他们玩,这很容易造成孩子的自我中心,不会关心他人,缺乏同情心,自私冷漠。因此,学会关心和同情他人是当今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家长来说,首先要让孩子学会关心父母和家人。一个连父母都不关心的人,很难谈得上如何关心别人。
我们来看婷婷父母的做法。从婷婷2岁开始,父母就要求她在吃东西的时候,第一口必须是爸爸或妈妈先吃,如吃苹果时要求女儿:“婷婷,让妈妈先咬一口。”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教育孩子,吃东西时要想着父母吃了没有,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养成关心父母的习惯。等婷婷3岁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们都发现她比别的孩子更有同情心,更懂事。
我们来看另一位母亲如何成功地对4岁的儿子进行情感教育的。她儿子有一个坏习惯,总是只穿着袜子满屋乱跑,打过骂过都不解决问题。有一天,小家伙又把袜子踩得脏脏的,坐在地上玩玩具。妈妈压抑住心中的怒火,装做没看见。她来到孩子身边,微笑着说:“孩子,玩啥呢?让妈妈看看。”边说边蹲下身子,突然她痛苦地起来,做出很难受的样子边捶背边叹气。儿子吓了一跳:“妈妈怎么了?”“唉,妈妈今天累坏了,腰酸腿疼。”“我给你捶捶。”儿子站起身来。就在他伸腿的一刹那妈妈瞪大眼睛轻声说:“儿子,你的袜子怎么这么脏?这下妈妈又要累坏了。”儿子吃了一惊,迅速收回双脚,怯怯地看着妈妈,妈妈继续装着很难过地说道:“再累也不能让我的好儿子穿脏袜子呀。唉,要是儿子爱妈妈一点,我也可以少累点呀!”孩子一下子扑到妈妈怀里:“我要爱妈妈,我不累妈妈了,再也不穿着袜子到处乱跑了!”从此以后,这个孩子真的没有再穿着袜子在地上乱跑了。情感教育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除了关心父母之外,家长还要利用生活中的一切机会让孩子学会关心和同情他人,如在路上看到一个更小的孩子在哭,可以启发孩子:“小弟弟很伤心,你怎么安慰他呀?”碰到他人乞讨,让孩子给一些零钱。家长还可以利用游戏启发孩子的同情心。
你生病了吗
目的:体验并表达不幸,学会关心和安慰别人。
过程:①请孩子在小被子上躺下,让他假装生病,回想自己生病的情形并表现出来。②父母和其他家人轮流用温柔的态度和轻轻的动作做一些照顾病人的事情,询问孩子的感受,并安慰他。③换父母或其他家人假装生病,让幼儿进行安慰和照顾。
如果家里有几个孩子,则让他们轮流扮演生病者和安慰者效果更好。
3、初步萌发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篇7
关键词: 情感教育 教师 英语教学 教学效果
前苏联教育家苏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德、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他的学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情感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而在以互动为主要教学特点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情感因素的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是否运用情感因素,以及运用得是否恰当,不但影响到课堂的学习气氛,而且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因为凡是形象化的东西、凡是能使学生感动的事物,就比较容易记住,而且记得也比较牢固,有的甚至终身难忘,所以,教师要关注和探讨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性,这也是素质教育所赋予教师的新使命。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层面。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在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结合情感教育的兴趣性、成功性、审美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当事物能够满足或符合人的需要时,就会引起人的积极的态度,产生肯定的情感,如喜爱、自信、愉悦、满意等;反之,就会引起人的否定的态度,从而产生否定的情感,如讨厌、焦虑、消沉、悲伤、愤怒等。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在这种情况下,英语教师更应结合课堂教学,通过不断的渗透教学,将情感教育进行到底。
一、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现代教育观念提倡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发展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与此同时,教师更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尊重学生的生存方式,尊重学生独有的文化,将学生看作有尊严、动态成长的独立个体。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盖杰和伯令纳在《教育心理学》中指出,对教师来说,表扬是最易使用和最自然的、有效的形成动机的方法,重要的是表扬伴随着某种行为的频率增加。他们还说:“有时,教师忘记了他们对于学生的评论是多么重要。我们看到一些教师从不对学生说一句好话,这种行为是不可原谅的!”惩罚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批评、训斥等。从长期效果上讲,惩罚往往会降低那些遭受惩罚行为重现的相对概率,使学生削弱产生该行为的动机,从而增强与该行为对立的行为动机。因此,奖励与惩罚,各自都能以不同的方式对学习及动机本身发生作用。因此,对学生取得的进步,教师应给予热情的鼓励和及时肯定的表扬,换取学生心理上的亲近和感情上的融洽。
教师在平时的一些小细节中也可以不断地体现和强化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这一理念。比如,努力记住所任教班级的全部学生的姓名,在点名的时候,尽量不要叫他们的姓而是单纯地称呼学生的名或者称呼他们的英文名。经常用“你能用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谁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请你来试试,好吗?”之类的言语。定期对学生的作业加以批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定期对于表现比较好的学生,在他们的评语中用笑脸、几何图形、英语俗语等这些肯定的字眼,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对于表现中下等的学生,不是给予讽刺、挖苦、歧视、冷落,而是首先在作业本上纠正他们的错误所在,然后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他们。定期找学生代表谈心,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让他们收集不同时期的教学意见作为及时的反馈,不断地调整教学环节,以求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以情动情,培养教师自己的积极情感
人的情绪可以通过表情的外露去影响他人,并进而使他人产生相应的情绪,这也就是心理学的情绪感染和鼓动功能。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中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也影响着教学效果。英语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要学生掌握和运用英语基本知识,就需要他们不断地进行交流和实践。而要保证这个交流和实践过程的顺利进行,英语教师必须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欢快的课堂气氛。比如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身体语言(body language)、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s)、英语习语(English idioms)去感染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信心、积极思考、克服畏惧心理、勇于交流发言,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讲到动词时就要配上夸张的动作表情,讲到名词时就要带着一些实物到课堂上去。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在课堂上的认知速度和质量与其认知态度、情绪、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正确而又积极的学习态度、愉快的情绪、高度的注意力、适度的心理紧张,是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整个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始终保持快乐、饱满、激昂的情绪状态,并以此来感染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勇气。但是在生活中,教师也会有许许多多的烦恼琐事,甚至有时候是疾病缠身,但是作为教师,在走进教室的那一刻,就应该把一切烦恼和忧愁暂时抛在脑后,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培养积极情感,从而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
三、改变教学理念,激发热情,提倡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的实质是一种环境的创造、情境的创设、氛围的创立。要使英语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师的教学设计就是要创造一种环境,使师生在这种环境中进行对话、沟通、交流、促进。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强调:“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也就是说教师只有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内容和特定的班级,创造各种教学情景,形成一种师生合作、共同探究、教学的课堂心理气氛,对学生充满信任、期望与尊重,才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主体经验和自我意识,从而以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参与学习。比如《剑桥商务英语教程》,它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内容繁杂。其中既有听、说、读、写又有非常多的场景的设置,这对学生和老师来说都需要充分发挥日常所学习到的内容。比如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幅图片,教师只需指出一些基本的点,然后就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让他们根据这些点来找出图片中蕴含的真正的东西,使他们成为英语课堂的主角。课堂上学习语言的过程要依靠学生自身的实践来完成,教师只起引导和组织的作用。比如在每堂课前的热身练习中,由最开始的以我为主帮助学生收集句子、领学生操练演变到后来的让学生找些有用的英语俗语,把句子写出来告诉大家句子的意思,并且带领学生朗读、讨论,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讲到具体的一段文章时,先让学生朗读,然后问他们如果你是老师的话,你会如何来讲授这段文章,或者在这段文章中用了哪些比较难的单词、短语、语法现象或者与英语有关的一些知识。通过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尝试,教师会从整体上把握学生的层次,在文章讲解时会有的放矢。同时学生也从教师那里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能感受到自我提高和自我充实,也就会有一种被认可的感觉,从而产生愉快、兴奋、满足、期待等情绪体验,并会将这些情绪注入整个外语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绪满足,从而迸发出巨大的学习热情,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内外的英语实践活动,形成正确的心理价值取向,对英语学习自然会从被动变成主动,学习成绩自然会提高。
四、给予机会,感受成功
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诉我们:“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学生的学习资源,把学生的差异看作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尽可能通过学生自身的合作、探究等获取知识。在教学设计、教学环节的设置上也应该体现这些不同层次的铺垫,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机会,多点探究空间,多点超越自我的空间,多点实现自我满足的空间。
心理学认为:人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和失败在学生的心理上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把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相结合,注意教学内容的层次和难易程度,创造更多的不同的条件来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取得一定意义上的成功,从而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教师在设置课堂问题时,要从问题和学生两个角度来考虑,比如讲授《世纪商务英语精读II》Unit 6”Phone Etiquette――Telephone Manners“时,作为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何为电话仪礼,以及电话仪礼在商务中的重要性。这就需要创设一个电话情境,让学生了解:How to make a call?How to answer a call?How to hold on?etc.然后让学生结成对子操练,在结对子的过程中,让平时一些口语好、上课积极活跃的同学与那些喜欢在课堂中保持沉默、不爱张口说的同学结成对子,让好的学生来带动、影响差的学生。在问题的设置方面,也由易渐难,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这样就会从实际操练中知道他们是否学习到了,是否有所提高,这样学生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激发出对英语学习的内部情感动力。
总而言之,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活动和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的情感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学生,不管是对于什么层次的学生,对他们都要充满发自内心的爱,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而情感教育正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让学生个性发展、主动发展、积极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忽视情感教育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应用,从而达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吴小平.老师情感因素和师生关系对外语学习的影响[J].教育与职业.
篇8
(一)情感教育的定义
情感教育本身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出发,为了特定的教学目的,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来改善教学主体的情感体验,达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以及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完成。具体到语文的教学中主要就是在具体的语文的学习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从而来把自身的教学情感传递给学生,从而使得情感的作用可以在教学中充分的发挥,不仅仅是为了引发学生的共鸣,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的提高以及生活中的情感素质的提高。
(二)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
具体来说,初中的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大多指的就是以下几点:第一就是因材施教,在教学的过程中教材本身作为主要的依据,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语言文字的感彩和文章中的中心思想等等;第二就是教师方面,教师本身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他的各方面的态度不仅仅是在教室的教学水平还包括他自身的心智水平,人格魅力等等方面,这些在后来的教学中都会对学生起到耳濡目染的教化效果;第三就是学生方面,他们本身作为被教学的主体存在,是情感教育的主要目标所在,情感因素在他们的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主要就是学习兴趣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方面的具体能力。
二、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在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下,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积极地培养已经成为了主要的教学目标,要想有效地来提高语文的教学水平,帮助学生可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就需要积极地借助于情感教育的作用。情感教育本身就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生理还有心理年纪的基础上的,教师可以在这个前提下来积极地对学生的素质进行深入的挖掘,进而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不仅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客观上的要求,与此同时也是积极地引导学生情感发展的具体要求所在。新课标的相关要求需要在教学中可以充分的尊重学生的情感的体验,并且顾及到学生的知识、思维和情感方面的锻炼,进而来全面的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方便在适合学生的各方面特点的前提下来进行创新的教育。
三、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建议
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已经随着新课改的落实而得到确认,但是在具体的过程中为了可以更好的来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积极作用,就需要我们可以使用科学而有效的办法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最大的保证相关的效果。
(一)积极地来营造情感教育的氛围
任何的教育最终都是在愉快的氛围下开展是比较有利于传播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可以在结合相关的语文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来营造出良好的课堂的教学氛围,并且以此为契点来开展相关的情感教育,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所在。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也需要教师可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对自身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在教材的朗读上要运用情感,把握好相关的节奏,尽最大的可能来把学生送入到那个情境中去,帮助学生可以得到最好的感受;第二就是最大的发挥语言的魅力,把相关教材的内容来通过优美的文字加以教师丰富的情感来表达出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上的领悟,从而引起大家情感上的共鸣;第三就是可以采取情境模拟的办法,使得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来达到最为真实的情感体验,比如可以让学生来进行不同的角色扮演,通过这种方式来使得学生可以融入具体的教学环境和意境中去,帮助他们体会内容发生的时空情景。
(二)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帮助情景的创设
情景的创造在以往都是单纯的依靠学生的想象力而已,但是并不能保证每一个个体的大脑思维能力可以有着那样的标准和能力,所以这个问题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明进步,对于学生的要求已经没有那么高了,通过对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来进行教学上的优化,进而来创设相应的教学场景。通过技术与教师的运用进行配合来使得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的直观与立体,从而来有效地提高情感教育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为现代化的课堂构建与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多的方便;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也可以使用声音、图片等形式来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其中的情感,通过客观上的情境的设立来营造出较为良好的学习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来进入到学习的状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会有所提高,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情景,结合自身的感悟,情感的体验和意识不断得到强化,情感教育的效果更为明显。
(三)强调在用中学的教学理念
篇9
孩子来自于父母的有缘结合,孕育于母体,从自然状态来说孩子应该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所以,当我们父母把孩子带到人世间来的那一刻就应该把孩子当做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用最自然的情感去接纳孩子,用期待花开的美好心情去等待和陪伴孩子的成长。而事实上,我们很多父母在养育孩子的时候忽略了这一点,往往更重视物质上对孩子的满足而忽视孩子在情感上的需要。孩子在情感上对父母的依赖从很早就开始了,当孩子还不会讲话时候,他们的每次哭闹并不只是因为饥饿或者尿湿,有时也是因为想要大人抱一抱,或者对他笑一笑、说一说话。有过育儿经验的父母会发现很多孩子都喜欢大人抚摸或者抚摸大人,这种被称为“皮肤饥渴”的现象其实就是孩子对成人的原始情感需要。现在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带着他们上早教课程,这种亲子互动的课程除了一些能力的培养外,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帮助孩子与父母之间形成亲密的依恋关系。韩国早教专家申宜珍指出,在孩子周岁以内父母和孩子建立起依恋关系至关重要。孩子和父母建立了良好的依恋关系,孩子就会对父母产生信任和需要,这样的孩子在今后的教育中更容易接纳成人的指导和帮助。
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当我们用爱的眼神去注视孩子的时候,孩子就是我们眼里的天使;当我们用爱的怀抱去接纳孩子的时候,孩子就是这世上最幸福的人。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天使,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呢?所以让我们从无条件爱孩子开始对孩子进行教育,用这种人类最美好的感情温暖孩子的一生。既然孩子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作为父母应该像爱自己的生命一样,无条件地去爱我们的孩子。美国亲子教育专家盖瑞•查普曼和罗斯•甘伯认为:“无条件的爱就是无论孩子的情况如何,都爱他们。即不管孩子长相如何,天资、弱点或缺陷如何,也不管我们的期望多高,还有最难的一点是不管孩子的表现如何,都要爱他们。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喜欢孩子的所有行为,而是意味着我们对孩子永远给予并表示爱,即使他们行为不佳。”就像我们无从选择自己的父母一样,我们也一样无从选择自己可以拥有一个怎样的孩子,不管你的孩子长相如何,能力如何,他都是上天赐予你的宝贝,你要爱他的一切,对他的一切充满爱。
二、教育方式上无条件接纳孩子
1.尊重孩子
要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对待,在教育的同时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能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高兴打就打,高兴骂就骂。作为21世纪的家长,我们的家庭教育已经不能再是权威式的家长教育,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当发现孩子的某一行为有变化的时候,或者不符合我们成人要求的时候,我们要想办法去了解孩子这一时期的成长规律,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当家长粗暴地教育孩子时,孩子已经从家长的身上学会了粗暴。如果家长能努力做一个理性的人,能够用恰当的方法去教育孩子,那么家长会发现在教育孩子成长的同时孩子也在帮助自己成长,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会越来越融洽,家庭会越来越幸福。
2.关爱孩子
爱的力量是伟大的,是无穷的。如果用家长的威严去教育孩子,孩子也只会被动地接受教育,如果离开了家长的视线管辖范围,孩子很容易就放纵自己,变回原样。有句俗语叫“狠人手里出妖怪”,意思就是大人对孩子教育用狠的手段,那么孩子也会变着法子去应付大人,久而久之这样的孩子更多地学会的是歪招,也就成了“妖怪”。可想而知,这样的教育方式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来!如果我们用爱去教育孩子,那么我们在收获教育成果的同时也将收获孩子对父母的爱。可这样两全其美的事情往往就会被我们家长忽视了,我们很多家长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不是和孩子好好分析犯错原因,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劈头盖脸地打骂。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会为了逃避惩罚而学会撒谎、疏远家长,家长和孩子之间会越来越难交流,形成恶性循环,很多失败的家庭教育就是在这种恶性循环下形成的。
3.对孩子的教育德智兼顾
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教育的内容、重点和方式方法则有所区别。婴幼儿时期,家庭负有教育机构所无法替代的重大使命,其中之一就是结合日常生活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以及各种行为习惯,这是婴幼儿家庭教养的重要任务。但是现在的情况却倒了过来,幼儿教师虽强调这个问题,但不少幼儿家长却不太重视。他们认为吃饭、穿衣、洗手、大小便都是小事,孩子日后总要会的,因而很少注意培养。这里主要还是观念、价值观问题。首先,家长没有认识到婴幼儿这个阶段,孩子本身具有学习做事的主动性、可塑性,如果不顺其心理加以培养,自然养成其依赖性。其次,家长对婴幼儿习惯的价值认识不足。婴幼儿时期为个体生活行为开始的阶段,也是各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幼儿的可塑性和模仿性很大,容易接受成人的行为指导,如果错过这个时期,幼儿的一切已定型,良好的习惯不但不容易养成,已养成的坏习惯也不容易被纠正。
成人应该抓住幼儿期这一培养习惯的敏感期、关键期,使良好的行为方式、行为习惯先入为主,以预防再教育的困难。同时,幼儿基本习惯的养成不仅有益于个体生活,也有益于社会生活和幼儿人格、性格的发展。人类是社会化的动物,不能离开群体而生活,在一定社会里,如果人人都有良好的习惯,社会一定安详快乐。
一个人有良好的习惯,别人就愿意和他接近,容易获得朋友,受到接纳,能够适应社会从而美满地生活。另外,在基本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对幼儿的性格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在习惯的养成过程中,某些事情幼儿必须亲自去做,如亲自洗脸、刷牙、穿衣、饮食、自动收拾整理房间、自己上洗手间等,同时他必须长期不断地重复与练习,无形中培养了他自动自发、自信心、独立性、忍耐性、做事井然有序的科学头脑、负责任守纪律、爱整洁的习性,因此基本习惯的养成和幼儿的性格教育有重要的关系。在家里,父母必须抓住幼儿各阶段的发展心理,顺应着他的能力、兴趣和需要,以培养幼儿的各种基本习惯。同时,应注意与幼儿园取得密切的联系与合作,这样才能收到教养的最佳效果。幼儿的个性、道德面貌是各种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结语
篇10
现代教育观念提倡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尊重学生发展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与此同时更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尊重学生的生存方式,尊重学生独有的文化,将学生看作有尊严、动态成长的独立个体。
那如何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呢?盖杰和伯纳在“教学心理学”中指出:“对教师来讲,表扬是最易使用和最自然的,有效的形成动机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表扬按随着某种行为的频率增加”。因此在与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我常常从积极的方面去入手,对学生取得点滴进步,给予热情鼓励,给予及时肯定表扬,换取了学生心理上亲近,感情上融洽。给学生以心理的安全感,把学生的错误看作是一种纠正原有假设或者结论的信息,做到善待学生的错误,善待学生。
任何对学生的讽刺,挖苦,歧视,冷落,都会挫伤他们自尊心,窒息刚燃起的求知之火,直至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对立,所以我在教学中始终坚持这一点: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而且在平常的一些小细节都可以不断地得到体现和强化,例如刚开学,我就把所任教的班级全部学生的名字都记住,并且为每人准备了一本厚厚的练习本,这本练习本是我们课后沟通的桥梁。我让他们把堂上的练习、小测验、作业、典型题型都归纳到这本本子上,然后定期批改批注。这本练习上记载着每位学生们的作业、测验都充分反映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而且还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园地,每期我都会根据每位学生不同时期的表现提出不同的要求,用这种方法跟他们进行交流。定期也会召开科代表会议,让科代表收集不同时期的教学意见作为及时的反馈,不断地调整教学环节,以求到达更好的效果。
学生初学化学兴趣都很大,但随着知识深化,兴趣渐减。要学生对化学学习保持兴趣,而且要使暂时兴趣发展为稳定兴趣,永远保持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保持适度的情感,莫过于先对教师从心理上产生敬佩,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为此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使他们树立学习信心,战胜困难,这就要求教师要真诚地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感。让学生从心理上接纳你,在行动上接近你,从思想上乐于接受你的教诲。尤其是对待进生更要给予温暖,给予理解,互相尊重,多加帮助。
二、多种教法,激发热情
课堂教学的实质是一种环境的创造、情景的创设、氛围的创立。要使教学达成良好的效果,教师的教学设计就是要创设一种环境,使师生在这种环境中进行对话、沟通、交流、促进。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也就是说教师只有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内容和班级特定的对象,创设各种教学情景,形成一种师生合作、共同探究、教学相长的课堂心理气氛,对学生充满信任、期望与尊重,才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主体经验和自我意识,从而以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参与学习。一定的教学情景融入了教师的情感则可以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强烈的情感体验。
教师要通过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动机来促使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增加他们的有效学习时间。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针对化学该科的教学特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充分注意运用不同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化学实验是十分生动有趣的,学生一般都很喜欢上实验课,但相比起来化学原理基本概念和化学计算就显得枯燥无味了。为了使学生学得乐在其中,在常规教学中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知识,充分发挥其个体的主体性。
例如,可以采用同龄人的教学法,每单元结束或者学期复习就可以用此方法,使枯燥无味的复习变得生动活泼。首先教师要事先把题目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分好学习小组,布置学生作好课前准备,每个小组把自己的复习专题搞好,用多媒体或者其他行之有效的方式展示出来,并且轮到哪一个小组的复习专题,那么小组的成员就要负责那堂复习课的复习内容的展示、解说,然后其他小组参与评分。这样下来的教学效果是一般常规复习反复做题、讲题无法做到的,因为每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学生都特别关注认真准备,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如何提取信息、处理信息,还能促进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悉程度。因为学生们必须对知识经过自己的再次整理形成一个比较系统和完整的体系,对于学生自身知识系统内部的欠缺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才能在当小老师的过程中把适当的结果展现于人前。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当小老师,在此过程中,会有很多精彩的发现。现在的学生能力差是我们不少教师的看法,其实我们只要舍得多给机会他们,我们就会发现学生是可以做得到的,而且做得不错。
除此以外还可以用游戏的方法,初三学的很多都是一些基本的知识,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这些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突破重点难点。例如在课上分组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书写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全对的为胜,采取小组奖励方法,这时候就考查了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用竞争的游戏方法使学生的应变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习兴趣浓厚,更重要的是学生也能在愉悦中牢固地掌握知识。
为了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师就需要多动脑筋因材施教,多与学生交流沟通,理解他们、发现他们,尽量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一旦学生的心理价值取向正确地形成后,对学习化学自然会从被动变成主动,学习成绩就自然会提高。
三、给予机会,感受成功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诉我们:“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一个班级中,积极挖掘学生的学习资源,把学生的差异看作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尽可能通过学生自身的合作、探究等获取知识。学生有差异,那么教师在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也应该体现着这些不同层次的铺垫,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机会,多点探究空间,多点实现自我的满足。
心理学家认为:人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和失败在学生的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绪。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适应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教师在组织教学测验、考试或者设置教学环节时,要精心设计,不要让学生考得灰溜溜或者学得索然无味的,觉得自己怎样努力也学不好,要让学生从考试、学习的阶段性结果中知道他们已学到了知识,有所收获和提高,这样学生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诱发出对化学学习的内部情感动力。教学中教师除了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应该多创造让他们有更多的成功机会,从而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
比如,在第三单元讲到爱护水资源,这个主题学生从小就耳熟能详,在处理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就特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资料的收集准备,教学中展示学生课前调查准备的课件、短片、漫画、手抄报等,让学生通过互动实践活动、资源共享展示环节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引起他们的共鸣。学生将“自我”摆进了教学的内容,成功地塑造了自我、展现了自我,给心灵以触动,将知识延伸到课外,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更坚定了他们的心理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