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管理范文
时间:2023-04-11 15:43: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动车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加强非机动车管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和畅通,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非机动车的生产、销售、登记、通行以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职责分工)
市公安局是本市非机动车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具体负责非机动车的登记和通行管理。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非机动车生产质量的监督管理。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非机动车销售的监督管理。
经济信息化、建设交通、环境保护、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和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非机动车管理相关工作。
区、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做好辖区内非机动车道路停放管理工作。
第四条(调控措施)
本市根据城市道路交通发展需求和环境保护实际情况,对特定种类的非机动车实行总量调控或者采取淘汰措施。
第二章非机动车生产、销售管理
第五条(安全技术要求)
在本市生产、销售的非机动车应当符合有关国家标准。
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中的电动机功率、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国家标准中的汽油机排量等推荐性项目,在本市强制执行。
第六条(产品目录)
本市对符合国家和本市标准要求的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实行产品目录管理制度。因不符合国家和本市标准要求而未纳入产品目录的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不得在本市销售和登记上牌。
电动自行车产品目录由市经济信息化委会同市质量技监局、市工商局、市公安局、市环保局等部门以及相关行业协会编制。残疾人机动轮椅车产品目录由市经济信息化委、市残疾人联合会会同市质量技监局、市工商局、市公安局、市环保局等部门编制。
电动自行车产品目录、残疾人机动轮椅车产品目录应当载明生产企业、品牌、型号、定型技术参数等项目,向社会公示安全性能良好的产品,并适时更新。
第七条(变更技术参数)
已经纳入产品目录的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的技术参数发生变更的,负责目录编制的部门应当重新进行核定。
生产者擅自更改定型技术参数的,其相应产品从产品目录中删除。
第八条(销售承诺)
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的销售者,应当在销售场所醒目位置公示现行有效的产品目录,并通过店堂告示、销售凭证中载明等方式,向消费者承诺其销售车辆已纳入产品目录,符合本市登记上牌条件。
消费者购买的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因未纳入产品目录无法在本市登记上牌的,可以依法要求退货。
第九条(禁止拼装、加装、改装)
禁止单位和个人从事下列行为:
(一)拼装非机动车;
(二)在非机动车上加装动力装置、座位、高分贝音响或者擅自加装车篷;
(三)改变非机动车排气装置的尺寸或者擅自更换动力装置;
(四)拆除或者改动非机动车的消音、限速、尾气处理装置;
(五)其他更改非机动车定型技术参数、影响非机动车通行安全的拼装、加装、改装行为。
禁止销售拼装、加装、改装的非机动车。
第十条(举报投诉)
对违法生产、销售非机动车的行为,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投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接到举报、投诉后,应当依法及时查处。
对调查属实的违法行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将查处情况通报市经济信息化委、市残疾人联合会等相关部门和单位。
第十一条(协调配合机制)
公安机关、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建立协调配合的执法机制。
公安机关发现违法生产、销售非机动车的,应当及时通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及时查处。对阻碍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公安机关应当依法予以制止和处理。
第十二条(环保要求)
电动自行车所有人应当将电动自行车的废旧电池送交电动自行车生产者、销售者处理,或者送交具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集中处置。
电动自行车生产者、销售者应当采取以旧换新等方式回收电动自行车的废旧电池,建立回收台账,送交具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集中处置。
鼓励电动自行车生产者、销售者采取以旧换新等方式回收废旧电动自行车。
第十三条(残疾人轮椅车的更新补贴)
本市对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实行更新补贴制度。已经登记上牌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送交指定单位回收的,由残疾人联合会按照规定给予补贴。
第三章非机动车登记管理
第十四条(登记车种)
下列非机动车,应当经本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取得非机动车号牌和行车执照(以下称非机动车牌证):
(一)电动自行车;
(二)残疾人机动轮椅车;
(三)人力三轮车;
(四)市人民政府规定应当登记上牌的其他非机动车。
自行车、残疾人手摇轮椅车实行自愿登记,其所有人申请登记上牌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予以办理。
第十五条(申请登记上牌)
对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非机动车,其所有人应当自购车之日起15日内,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登记上牌,现场交验车辆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身份证、户口簿或者单位营业执照等合法有效的非机动车所有人身份证明;
(二)购车凭证或者其他非机动车合法来历证明;
(三)非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明;
(四)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的所有人申请登记上牌的,应当到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区、县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办理,除前款规定的材料外,还应当提交本市残疾人联合会出具的相关证明。
第十六条(登记上牌的特殊要求)
残疾人机动轮椅车仅限于符合条件的下肢残疾人员申请登记上牌,每人可以登记一辆。
人力三轮车仅限于市政、环卫等单位因作业需要申请登记上牌。
第十七条(登记上牌)
对申请登记上牌的非机动车,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进行查验。材料齐全、符合规定的,应当当场登记并发放非机动车牌证;不予登记上牌的,应当向申请人书面说明理由。
非机动车牌证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统一监制。
第十八条(变更登记)
已经登记上牌的非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非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交验车辆,申请办理变更登记:
(一)更换车身、车架的;
(二)因质量原因更换整车的;
(三)残疾人机动轮椅车更换符合安全技术要求的动力装置的;
(四)残疾人机动轮椅车所有人的常住户口所在地发生变动的。
第十九条(转移登记)
已经登记上牌的非机动车所有权发生转移的,非机动车的受让人应当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交验车辆,申请办理转移登记。
人力三轮车不予办理转移登记。
第二十条(注销登记)
已经登记上牌的非机动车被盗、遗失、灭失或者因质量原因退车的,非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办理注销登记。
第二十一条(牌证换领、补领)
非机动车牌证损坏、灭失的,非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交验车辆,申请换领或者补领非机动车牌证。
第二十二条(外省市非机动车登记)
外省市号牌非机动车需要在本市通行的,非机动车所有人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登记,取得本市非机动车牌证。
第二十三条(信息公开和便民措施)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将非机动车登记的条件、程序、需提交的材料和申请表示范文本等向社会公布,并采取增设登记办理点、简化办理程序等方式,为市民办理非机动车登记提供便利。
第二十四条(宣传教育)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结合非机动车登记管理,对非机动车驾驶人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规章的宣传教育,增强其道路交通安全意识。
第二十五条(登记办法)
非机动车登记的具体办法,由市公安局另行制定。
第四章非机动车通行管理
第二十六条(通行车辆)
下列非机动车可以上道路行驶:
(一)已经登记上牌的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人力三轮车;
(二)自行车、残疾人手摇轮椅车;
(三)市人民政府规定可以通行的其他非机动车。
应当登记上牌的新购车辆,驾驶人可以持购车凭证在购车后15日内临时通行。
禁止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以外的其他非机动车上道路行驶。
第二十七条(牌证使用)
驾驶已经登记上牌的非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应当随车携带行车执照,并按照规定安装非机动车号牌,保持号牌清晰、完整,不得故意遮挡、污损。
禁止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非机动车牌证。禁止使用其他车辆的非机动车牌证。
第二十八条(基本安全要求)
驾驶非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应当保持制动器、夜间反光装置等安全设施性能状况良好。
第二十九条(一般通行规定)
驾驶非机动车上道路行驶,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的规定和下列规定:
(一)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在没有划设非机动车道的道路上,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在车行道右侧边缘线向左1.5米的范围内行驶,残疾人手摇轮椅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人力三轮车在车行道右侧边缘线向左2.2米的范围内行驶。
(二)除法定可以借道行驶的情况外,不得驶入机动车道。
(三)不得驶入高速公路、高架道路、越江隧道和越江桥梁等禁止非机动车通行的区域。
(四)行经人行横道时,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的,停车让行;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的,应当避让。
(五)转弯前减速慢行,伸手示意,有转向灯的开启转向灯;超越前车时不得妨碍被超越的车辆行驶。
(六)不得实施其他影响安全行驶的行为。
禁止驾驶拼装、加装、改装的非机动车上道路行驶。
第三十条(特别通行规定)
驾驶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上道路行驶,除遵守第二十九条规定外,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驾驶人年满16周岁;
(二)最高时速不得超过15公里;
(三)非下肢残疾人员不得驾驶残疾人机动轮椅车。
第三十一条(载人规定)
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载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驾驶自行车、电动自行车限载1名12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二)驾驶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搭载6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的,使用固定座椅;
(三)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驾驶自行车不得载人。
第三十二条(载物规定)
非机动车载物,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手摇轮椅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载物,高度从地面起不得超过1.5米,宽度左右各不得超出车把0.15米,长度前端不得超出车轮,后端不得超出车身0.3米;
(二)人力三轮车载物,高度从地面起不得超过2米,宽度左右各不得超出车身0.2米,长度不得超出车身1米;
(三)非机动车载物应当采取加固措施,防止发生货物散落、飘洒等影响道路通行的情况。
第三十三条(道路停放)
在道路上停放非机动车,应当使用非机动车道路停放点。
各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非机动车道路停放点设置规范,编制本区、县非机动车道路停放点的设置规划,指定专门管理部门落实非机动车道路停放点的设置工作,并组建专门管理队伍,加强非机动车道路停放点的日常管理。
第三十四条(专用停车场地)
车站、码头、轨道交通站点等交通集散地以及医院、学校、商场、集贸市场、步行街、影剧院、体育场馆、展览馆等人员流动较多的场所,其管理者应当设置非机动车专用停车场地,并落实专人管理或者委托专业服务机构管理。
第三十五条(非机动车保险)
本市鼓励非机动车驾驶人投保第三者责任保险、人身伤害保险和财产损失保险。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指引条款)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有处理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七条(对违法生产、销售非机动车行为的处罚)
违反本办法第五条第一款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的非机动车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上海市产品质量条例》的规定处理。
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销售未纳入产品目录的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第二款规定,拒不退货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处理。
第三十八条(对拼装、加装、改装非机动车及其销售行为的处罚)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规定,从事经营性拼装、加装、改装非机动车或者销售拼装、加装、改装非机动车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处20xx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九条(对非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一款、第二十六条第三款规定,驾驶无牌无证的非机动车或者禁止通行的非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第一款、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警告或者5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非机动车牌证的,以及使用其他车辆的非机动车牌证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驾驶加装动力装置的自行车、人力三轮车上道路行驶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警告或者5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驾驶其他拼装、加装、改装的非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规定,非机动车未停放在非机动车道路停放点,影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且行为人不在现场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会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对现场予以清理。
第四十条(治安管理处罚和刑事责任)
违反本办法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行政责任)
违反本办法规定,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依法履行非机动车生产、销售监督管理职责,不依法查处违法生产、销售非机动车行为的;
(二)不依法履行非机动车登记、通行管理职责,不依法查处非机动车违法通行行为的;
(三)无法定依据或者违反法定程序执法的;
(四)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二条(过渡期管理措施)
对本办法公布前已经购买但因未纳入产品目录不能登记上牌的电动自行车,其所有人在本办法实施之日起6个月内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领临时通行凭证的,可以自本办法实施之日起3年内上道路行驶,并遵守有关非机动车通行管理的规定;期满后,不得上道路行驶。
前款管理措施的具体办法由市公安局另行制定。
第四十三条(实施日期)
本办法自20xx年3月1日起施行。20xx年9月1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08号的《上海市非机动车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非机动车通行规定守安全规定,按车道行驶
驾驶非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应当遵守有关交通安全的规定。非机动车应当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在没有非机动车道的道路上,应当靠车行道的右侧行驶。
横过机动车道
驾驶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三轮车在路段上横过机动车道,应当下车推行,有人行横道或者行人过街设施的,应当从人行横道或者行人过街设施通过;没有人行横道、没有行人过街设施或者不便使用行人过街设施的,在确认安全后直行通过。
行驶时速限制
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时,最高时速不得超过十五公里。
篇2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山人听泉”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市区机动车停车管理问题的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近年来,随着沅江市区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停车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停车压力越来越大,停车乱象日益严重,已影响道路交通畅通和城市居民生活,市民反响强烈,停车难的问题几乎成了一大新的城市“公共危机”。为缓解城市停车压力,进一步加强停车管理,规范停车秩序,本文对沅江市区停车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现将城市停车管理有关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停车管理现状
(一)基本情况。沅江市城市规划区面积25平方公里(至2020年),建成区面积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7501人,暂住人口73365人;机动车保有量46230台,其中,摩托车13430台;道路通车里程248公里。无大型社会公共停车场、专用停车场,仅有生态停车场6个、停车位134个,道路临时停车泊位2660个;居民住宅小区、单位院落停车位约82000个。
(二)停车现状。沅江市城区机动车违停现象普遍,从静态方面客观分析,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形:一是占用道路长时间或临时停放,包括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二是占用单位、小区公共空地、内部通道长时间或临时停放;三是占用公共停车场、社会停车场、道路临时停车泊位长时间停放;四是占用消防通道、背街小巷、微循环路长时间停放或临时停放。从动态方面客观分析,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形:一是城市出租汽车上下乘客不靠路边停靠,随意停车上下乘客,或临时占用公交车站点停靠;二是公共汽车不进入专用停靠站点上下乘客或在站点停车待客,其他社会车辆占用公交车停靠点位临时停车;三是一些车辆经常在交叉路口和斑马线、网格状导流岛临时停靠,影响其他车辆和行人正常通行。根据抽样调查显示,主干道违法停车数9/辆公里,次干道违法停车数12辆/公里,支路15辆/公里。
二、停车难及违停现象严重的成因分析
(一)机动车驾驶人文明交通意识淡薄。机动车驾驶人应当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停放、停靠管理规定,但部分驾驶人素质低劣,渺视法律规定和社会公德,随意停车、违法停车、乱停乱靠,影响其他车辆和行人正常通行,这是导致城市停车乱象繁生和道路交通不畅的主观原因。
(二)停车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十分突出。目前,除部分行政机关院内有比较充足的停车位外,公用事业单位、金融机构、文化娱乐、餐饮休闲、商场或商业街区拥有停车场地的不到20%;公共停车场、社会停车场严重缺失;居民小区、居民集中居住街区停车场位(库)严重不足,有的几乎是空白;道路临时停车泊位也十分有限。这是停车难和违停现象严重的客观原因。
(三)停车场规划建设和管理严重滞后。《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建筑、商业区、居住区、大(中)型建筑等,应当配建、增建停车场;停车泊位不足的,应当及时改建或扩建。近年来,我市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城市建设和管理,城市框架不断拓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停车场建设却被忽略,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虽然城市整规多次修编,将城市交通规划和停车场规划纳入了城市整规,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却没有按规划实施,忽略了停车场的建设和地位,导致城市在不断扩大,机动车保有量在不断增长,而停车场地严重缺失。另一方面就是规划部门在审批建设项目时,没有对停车规划引起足够的重视,更没有按停车位配建标准严格把关。在规划执法过程中,对擅自改变规划的查处力度不够,有的居住区、商业场所在规划时有足够的停车场位,但没有按规划执行。如广通大酒店的地下停车场未经批准改成了KTV包厢,华天水立方大酒店的地下停车场改成了地下商场,导致入住酒店的旅客将车辆到处停放。停车场规划建设滞后和城市规划管理执法不严,是导致停车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居民小区停车场(库)被闲置。城市建成区内,新建的居民住宅小区均规划建设了足够的停车场(位),如日月星城、新时空、东方名居、湖景1号、新外滩等居民小区,停车场位足够供居民停车。但是,因为停车场位的权属关系,开发商与业主之间的矛盾复杂,开发商将停车场位出售,物业收取停车管理费等方面的原因,开发商、物业与业主之间没有达成共识和思想上的一致,业主不愿意购买停车位或交停车管理费,长时间停放在院内公共通道、消防通道,更多的车主将车辆长时间占用小区周边道路(包括行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停放,人为造成公共资源长时间被个人无偿占用,而且严重影响公众正常出行和交通秩序、市容环境。新时空小区、东方名居小区、湖景1号小区、新外滩小区的车辆经常长期停放在运河路、金橙路、桔园路、狮山路,市民反响强烈,已妨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五)宣传引导和交通管理执法力度不够。从主观方面分析,相关职能部门特别是公安交警部门对机动车违停的危害和严重后果宣传不够、不全面,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停车管理宣传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对机动车违停的整治,虽然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如现场查纠、移动抄牌、强制锁车、拖移现场、电子监控和视频监控实时抓拍,但执法力度还是偏小,对违停车辆特别是严重妨碍正常交通的未及时拖移现场,仅靠抄牌处100元罚款,对车主而言“不痛不痒”,没有威慑力。
三、破解停车难题的建议
解决停车难题、治理机动车违停应坚持治标治本、标车兼治的原则。治标,就是要强化城市交通日常管控勤务,加大机动车违停查处力度;治本,就是要实施城市停车专项规划,加快停车设施建设步伐,挖掘和利用停车资源,解决停车场位严重不足的问题。
(一)健全城市道路交通综合协调机制。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是项比较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和行业,应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权与责的高度和统一。因此,必须建立健全政府分管领导挂帅、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城市道路交通综合协调机制,定期召开城市交通例会,研究解决城市停车管理方面的具体问题。自然资源及规划和住建部门要统筹考虑城市停车场规划建设和用地分布,在规划审批时要严格把关;公安交警部门要严格大型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估机制,自然资源和住建部门密切配合,从源头上把好关。目前,首要任务是依法编制、、实施《城市专项停车规划》。
(二)加快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步伐。现阶段城市停车场配建标准是原建设部、公安部1988年颁布的《停车场规划设计(试行)》以及《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暂行规定》。过去的标准已不适应面临的汽车发展形势,亟待修改。应根据2013年颁布实施的《湖南省停车场管理办法》修改停车场定额和配建标准,按照小汽车发展趋势和机动车保有量及百车用户率预测,以1.5—2倍于拥车量的停车泊位进行修改。对于规划新建或改建的城市建筑以及住宅区、办公楼、公共设施和文化娱乐、餐饮休闲、购物中心等商业场所,必须考虑足够的停车场地并留有余地;除道路停车和建平面停车场外,应鼓励建地下车库。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多渠道建设停车场,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建立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投资机制建设停车场。停车场属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应当给予政策扶持和优惠。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停车场建设,以求多渠道吸收资金发展停车场。如采取减免土地出让金,提供优惠贴息贷款,减免税收等方式,提供政策和资金扶持。
(三)合理利用道路时空资源增设临时泊位。针对中心城区停车需求与有限的停车泊位供给矛盾突出的实际,利用道路(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空间资源设置临时停车泊位。根据路上停车对动态交通的影响及临时停车泊位设置的条件,合理进行规划,确保停车泊位数与道路比例协调相一致。因此,不能全部将临时停车泊位设置在某一条主干道或支路次路两侧,应该在路网比较均匀地分布,按道路沿线土地利用性质分布状况,尽量设置在高停车需求率产生路段。同时,应充分考虑在道路上设置临时停车泊位是在道路通行能力有余的情况下,为解决突出的停车问题而采取的一种简便廉价的方法,主要以现有交通量为准。利用道路时空资源缓解城市停车难的问题,还必须完善相应的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和停车管理诱导系统,提高泊位利用效率,暂时缓解停车需求与供给的矛盾。
篇3
一、实施停车收费的管理范围和路段
在城区部分道路红线范围内的车道、人行道及部分临街单位门前场地设置临时停车泊位。
(一)长宁大道:海慧路至泉口路段。在道路东侧机动车道和部分人行道空地内设置临时机动车及部分非机动车停车泊位。
(二)工商街:继续实行该路段单向通行,在道路南侧设置临时小型机动车停车泊位。
(三)金虾路南段:海慧路至中天街段。改禁止机动车通行路段为商家进出货通道,在道路西侧设置临时机动车停车泊位,东侧设置临时摩托车及非机动车停车泊位。
(四)象山大道:象山一路至长坂坡桥段。在道路两侧非机动车道部分路段(市政府、市政协、市人大门前左右50米和公交专用通道除外)及部分人行道空地上设置临时小型机动车停车泊位。
(五)府前街:工商街至中天街段。对路段西侧部分人行道进行适当改造,设置临时机动车停车泊位及部分摩托车、自行车停车泊位。
(六)象山一路:长宁大道至象山大道段。在道路两侧机动车道设置临时小型机动车停车泊位。在遇群艺馆大型活动时,泊位取消,供活动停车使用。
(七)海慧路西段:象山大道至龙泉渡槽段。在道路两侧机动车道和部分人行道空地设置临时机动车停车泊位。
(八)塔影路:白云大道至团结街段。在道路南侧机动车道和部分人行道空地设置临时机动车停车泊位。
(九)天鹅路:白云大道至广场花园小区段。在道路南侧机动车道设置临时机动车停车泊位。
(十)雨霖路:白云大道至象山大道段。在非机动车道上设置临时机动车停车泊位。
(十一)象山二路:在机动车道南北两侧,设置临时机动停车泊位。
(十二)虎牙关大道:虎牙关铁路桥至总干渠段。在道路两侧部分人行道空地内侧设置临时机动车停车泊位。
(十三)新城路:西起象山大道,东至城南新区十字路口。在道路机动车道西侧,设置临时机动车停车泊位。
(十四)深圳大道:虎牙关大道至象山大道段。在道路两侧部分人行道空地内设置临时机动车停车泊位。
据初步测算,可用于实行收费管理的停车泊位1909个,其中道路可勘划泊位828个、临街单位的门前场地泊位1081个。
二、停车收费的主体和标准制定
(一)明确收费主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国务院《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及省财政厅、物价局(财综发[]43号)文件的有关规定,道路机动车停车费的征收和管理由财政部门负责,市财政局委托市城管局具体实施收费管理。
(二)确定收费标准。按照“统一划线、统一标准、统一主体、统一收费”的原则,对道路机动车停车收费实行计时收费管理,由市物价局、市财政局负责制定收费标准并上报省相关部门批准实施。拟定小轿车停车2小时以内的每车次收费3元,2小时至4小时的每车次5元,超过4小时每小时加收2元,每车每日收费最高不得超过15元。停车时间在15分钟以内不收费,当晚22:00时至次日早07:00时实行免费停车。
三、停车泊位的勘划和收费管理人员构成
篇4
关键词:机动车排放管理法规政策回顾
中图分类号:X-65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截至2012年底,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56.5万辆。大气环境污染状况表明,由于机动车的排放,目前南京市环境空气呈现煤烟与交通复合型污染特征,灰霾、臭氧、PM2.5等这些与机动车排放密不可分的环境空气指标目前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应对日益严重的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南京市在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政策,以更好地治理污染,保护环境。
1.我国机动车排放管理
我国对机动车排放控制管理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起步比较晚。但发展很快,经过近30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约90余部较为完整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南京市机动车排放管理的主要上位法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年12月26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的综合性环境保护基本法,是制定其他环境法律、法规的基本依据。环境保护法规定了两项最基本的任务是保护和改善环境与防治污染与其他公害。从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污染者付费、开发者保护、利用者补偿的原则;公众参与原则;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原则等五项原则对环境保护的职责和权利作了明确规定。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是专门性环境保护法律,于1988年6月10日施行,经1995年、2000年两次修订。从机动车制造、在用车使用和维修、燃油质量、监督检查等几个环节,分别作出了规定。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以及产销量快速增长,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修订以及新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三定方案,现行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在新车及在用车排放控制、燃油品质、交通规划与限制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目前的形势要求。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了车辆尾气排放是必检项目,在实行环保标志的城市,车辆定期检验中的排放检验实行单独检验,由取得相应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检测。车辆检验排放不合格,车辆检验为不合格。在没有实行环保标志的城市,排气检验与安全技术检验合二为一,仍然由安全技术检验机构进行检测。
2.南京市机动车管理法规政策回顾
南京市机动车污染防治立法工作近年来迈出三大步:2005年《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设“机动车污染防治”专章;2007年以市长令形式出台《南京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2010年市人大实施《南京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其中电子环保标志管理、高污染车辆淘汰、公众参与、油气污染治理、企业车辆排放纳入环境行为评价等一系列创新举措上升到地方性法规层面。条例的颁布实施为依法严格监管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2.1 《南京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
《条例》规定在本市初次登记上牌和外地转入的机动车,不符合本市执行新的排放标准的,公安交管部门不予办理登记手续,规定自2010年7月1日起,由政府采购的公务车应当符合第四阶段国家机动车大气物排放标准;明确了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包括新车控制、在用车定期检测、环保标志、路检抽检、维修治理等方面,规定各部门互相配合,做好机动车污染防治的“源头”和“龙头”控制;检测和治理方面,从检验机构资格委托、检验机构日常运行、检测设备使用和维护、检测人员业务技能、对违法检验活动的处理及环保部门日常监管等方面,全面规范和强化了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工作。
2.2机动车排放标准
2008年是南京市机动车排放标准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在报经国务院审核批准下,南京市环保局联合南京市交管局了《关于在本市初次登记上牌的机动车实施“国Ⅲ”标准的通告》,根据国家的《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阶段)》(GB18352.3-2005)、《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Ⅴ阶段)》(GB17691-2005)中的标准,自2008年1月1日起,初次在本市登记的相关车型必须达到国Ⅲ标准。2010年12月23日,南京市人民政府《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第四阶段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的通告》,自2011年1月1起,在南京办理注册登记的相关机动车,参照国家的标准,必须达到国Ⅳ。2013年2月21日,南京市环保局联合南京市交管局了《关于轻型柴油车、重型汽油车实施国家第四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的通告》,规定自2013年4月1日起,在南京办理注册登记的相关机动车,参照国家的标准,必须达到国Ⅳ。
2.3 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管理
南京市的标志发放工作起步较早,而且具有特殊性。一开始南京市使用的是绿蓝黄三色标志,具体规定是:黄色标志(国I以下),蓝色标志(国I,国II),绿色标志(国III,国IV),不分汽柴油车。2010年11月26日,南京市环保局会同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关于停止核发机动车蓝色环保标志的通告》、《关于启用全国统一的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的通告》、《关于对南京市在用机动车核发环保分类标志的通告》等相关文件,决定从2011年1月1日起,南京市停发蓝色环保标志,完全与国家同步,采用全国统一环保标志,分为绿色和黄色两种环保标志。对环保分类标志的核发、换发、补发等面进行严格的规范,并且提出对核发环保分类标志有异议的车辆,可以到南京市环境保护局指定的鉴别机构申请技术鉴别,按照南京市执行的在用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检测。
3.小结
机动车排放法规的实施,是一项涉及政府、企业和用户的系统工程,其中政府管理部门监督管理工作的作用至关重要。十一五”以来,南京市在机动车排放法规实施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从新车环保准入、在用车定期检测、环保标志管理、高污染车报废淘汰等环节上对机动车排放进行全过程管理,机动车环保监管工作已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交通管理;行人依法管理;行人违章;非机动车
[DOI]10.13939/ki.zgsc.2016.32.191
在现实的交通管理中,非机动车和行人的违章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像电动车在斑马线外横穿马路,行人违规跨越护栏,可以说司空见惯,这些违法行为在国内的城市不断出现,并且违规者数量极为庞大,是引发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危害不亚于机动车所造成的损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首先是要对非机动车的管理,从思想上引起足够重视。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 努力培养公民全民守法、遵守交通法律法规的意识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这实际上是对全民守法内涵高度概括,反映在交通管理中,就是要树立遵守交通法律的良好习惯。如何培养遵守交通法律的良好习惯呢,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是培养不敢违反交通法律的“畏法”境界;第二,培养公民遵守交通法律的良好习惯;第三是树立内心层面的“尊崇交通法律”的尊法境界。
第一、培养不敢违反交通法律的“畏法”境界,做到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违法处理同样严格,加强对轻微违法行为的执法,让公民树立起遵守交通法律的良好习惯。目前在交通执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机动车违章处罚,轻非机动车管理,对于电动车、行人违章闯红灯的行为视而不见的现象。这其实是在执法过程中,所暴露的重要问题,对非机动车和行人轻微违法行为的轻处理态度,使法律缺少了应有的权威和威信,反而不利于公民树立遵守交通法律的习惯。法律早有规定:对于行人“闯红灯”行为可以处50元以下罚款,可实际上,却因执法成本过高和技术层面的困难重重,让惩罚长期流于形式。当人们发现闯红灯很少受到惩罚,利己主义意识就唱了主角,“大家都违法闯红灯,自己不闯,就显得挺傻”,自然也就成了人们违法闯红灯的借口和想法。交通法规在人们的心目中,缺少了崇高的尊严,这种“法不责众”的社会风气一旦形成,是很难扭转的。所以,无论对机动车、非机动车还是行人的违法行为,都要求执法的严格,用违法的不良后果去警示旁人,树立法律权威,从根本上提高违法成本,使之转化为公众的主观自觉行为。再以新加坡为例:他们的城市环境有口皆碑,但治理上相当严苛:第一次闯红灯,罚款200新元,第二次、第三次再闯,最重可以判半年,就是要通过严格的立法和日常生活中“小事”的规范执法,体现法律的权威。
第二层次是把自觉遵守交通法律作为一种习惯,体现的是公众对交通法律权威的尊重和认可,这个层次强调人们对交通法律、交通秩序的主动维护,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共识,任何时候把遵守交通秩序当成一种习惯,就像吃饭、睡觉、呼吸那样,成为民众平常的需求,并遵守之。
第三是树立内心层面的尊法境界,这是更深层次的要求,它体现的是公民对遵守交通法律的高度自觉和理性认同,是公民发自内心的对法律的尊崇。
2 制定城市文明交通信用管理办法
实现良好的交通秩序,离不开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也离不开拥有交通管理权限的各个政府部门通力协作,尽职尽责,更离不开城市千万居民的鼎力支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牢固树立交通安全意识。如何提高机动车驾驶人的守法意识?行人及非机动车管理,是一个难点问题,也是城市交通管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建立城市《文明交通信用办法》,让市民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切实树立文明交通的观念,可以有效减少交通违法、交通事故发生数量,帮助行人、机动车驾驶人及非机动车驾驶人树立安全意识。为此,结合城市实际,在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制定文明交通信用管理办法。可以由公安部门牵头,联合本市文明办、信用办、教育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住建部门、交通部门、城管部门、人民银行等相关职能部门,确立了以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个人和单位文明交通信用分级管理体系,并以市政府的名义印发《城市文明交通信用管理办法》。
《城市文明交通信用管理办法》可对机动车驾驶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等违反道路交通安全的行为认定为构成失信行为(前提是交通违法行为多次发生而不改正),交通违法失信行为可分级认定为一般、较重、严重交通失信行为,通过实施对个人交通失信信息共享应用、部门和单位联动失信惩戒、企业安全信誉等级评定等制度,对驾驶人、所有人实施相应的联动惩戒。这种联动惩戒表现在:个人交通信用情况作为各级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招录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劳动用工以及劳动模范、优秀党员、优秀公务员德行考评的重要参考;纳入文明单位评比、企业安全生产考核、交通运输市场准入资格考察等;将酒驾等交通违法行为记录纳入有关保险费率浮动依据。将个人交通信用信息作为银行信贷的参考内容,如果交通违法行为频繁而不改正,银行可考虑适当提高信贷利率和成本,从而大幅杜绝和减少交通失信行为,发挥社会监督制约作用。
《文明交通信用办法》的出台是构建社会诚信管理体系、强化遵守交法的自我约束力,形成良好社会诚信风尚,提升广大道路交通参与者文明交通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作用具体来说,第一,能够统筹文明交通工程与创建文明城市、文明单位等工作的关系,将单位人员、车辆文明交通情况纳入文明单位考核内容,落实各地政府、职能部门、社会单位的文明交通责任。第二,制定城市文明交通信用管理,各地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能够针对发现的问题,研究落实整改措施,约谈部分失信单位、个人,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提升城市文明交通程度。第三,通过每年媒体、政府门户网站向社会城市文明交通信用指数测评结果,政府、单位和公众能了解自身文明交通状况,促进地方政府重视、社会关注、人人践行文明交通。第四,将有效预防和减少交通违法行为、交通事故的发生数量,极大缓解城区交通易堵、易乱等城市顽疾,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确保全市交通秩序顺畅、安全形势平稳。
3 加强对电动车的管理
电动车作为不少城市市民出行的交通工具,具有重量轻、便捷快速、价格成本相对低廉的特点,所以,在全国范围内电动车的保有量是巨大的。但是,电动车这种新生事物,一方面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捷,另一方面,因其庞大的使用人群和立法管理方面的不健全,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所以,确实有必要加强对电动车的管理。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建议:其一,针对不同行业的特殊要求,制定电动车进入市场的标准,例如,对于快递行业,允许适当提高电动车的载货量等标准;其二,可以研究制定电动车的相应的牌照管理制度,给符合安全标准的电动车发放牌照,将电动车纳入统一监管之下;其三,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前提下,创新电动车违章的处罚方式。
篇6
交通运输部决定对《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交通部令**年第7号)作如下修改:
一、第五条新增一款,作为第二款。内容为:“托修方有权自主选择维修经营者进行维修。除汽车生产厂家履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汽车质量‘三包’责任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指定维修经营者。”
二、将第十六条第二款修改为:“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在取得相应工商登记执照后,向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申请办理机动车维修经营许可手续。”
三、将第二十六条第四款修改为:“机动车生产厂家在新车型投放市场后六个月内,有义务向社会公布其维修技术信息和工时定额。具体要求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关于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的规定执行。”
四、将第二十七条第一款修改为:“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使用规定的结算票据,并向托修方交付维修结算清单。维修结算清单中,工时费与材料费应当分项计算。维修结算清单标准规范格式由交通运输部制定。”
五、将第三十一条第二款修改为:“机动车维修配件实行追溯制度。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记录配件采购、使用信息,查验产品合格证等相关证明,并按规定留存配件来源凭证。”
新增一款,作为第三十一条第三款。内容为:“托修方、维修经营者可以使用同质配件维修机动车。同质配件是指,产品质量等同或者高于装车零部件标准要求,且具有良好装车性能的配件。”
六、将第三十四条修改为:“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建立机动车维修档案,并实行档案电子化管理。维修档案应当包括:维修合同(托修单)、维修项目、维修人员及维修结算清单等。对机动车进行二级维护、总成修理、整车修理的,维修档案还应当包括:质量检验单、质量检验人员、竣工出厂合格证(副本)等。
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按照规定如实填报、及时上传承修机动车的维修电子数据记录至国家有关汽车电子健康档案系统。机动车生产厂家或者第三方开发、提供机动车维修服务管理系统的,应当向汽车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开放相应数据接口。
机动车托修方有权查阅机动车维修档案。”
七、将第三十六条修改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机动车维修经营的质量监督和管理,采用定期检查、随机抽样检测检验的方法,对机动车维修经营者维修质量进行监督。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可以委托具有法定资格的机动车维修质量监督检验单位,对机动车维修质量进行监督检验。”
八、第四十五条新增一款,作为第二款。内容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依法履行对维修经营者所取得维修经营许可的监管职责,定期核对许可登记事项和许可条件。对许可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应当依法及时变更;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责令限期改正。”
九、将第五十三条第(八)项修改为:“机动车维修经营者未按规定建立电子维修档案,或者未及时上传维修电子数据记录至国家有关汽车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的;”
十、将第六条、第四十七条中“交通部”改为“交通运输部”,将条文中所有“交通主管部门”统一改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本决定自**年8月8日起施行。
篇7
关键词:混合动力;耦合技术;驱动技术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9.014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将电力驱动技术与燃油驱动技术相结合的车辆,它采用的C电耦合系统的动力耦合技术来实现二者之间的相互转换,耦合动力技术的形式不仅决定了混合动力汽车的工作方式,也决定了汽车功率分配的途径,并且对整个汽车的动力性能、经济性能,还会对汽车的排放性能产生影响。
1 混合动力汽车的耦合形式及功能
混合动力汽车是燃油动力与电力动力的混合体,它的主要特点是车辆能够随车携带多个动力源,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要求动力源能够根据汽车运行的情况和谐工作,相互补充。根据混合动力汽车的运行方式,可以将其耦合系统分为纯电动动力驱动、燃油驱动、混合动力驱动三种模式。因此,混合动力车辆的耦合系统具有如下功能:
(1)汽车动力合成功能。动力耦合系统的动力合成功能要求能够有效的合成输出多个动力源,以满足汽车的电力动能与燃油动能的要求,因为电力动力与燃油动力的特征不同,在动力合成的过程中,各个动力源不能相互干涉,并根据汽车的做功情况,采用不同的驱动技术来输出动力。
(2)动力分解功能。混合动力汽车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要能够自行的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需要对动力进行分解,一部分用于对发电机发电,给蓄电池充电,一部分用于驱动车辆行驶。
(3)制动能量回收功能。为了提高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使用效率,提升汽车整体的燃油经济性能,耦合系统要能够回收汽车制动时产生的动能,对汽车制动能量的可以采用发电回收与液压储能两种方式。
(4)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能。耦合系统能够控制发动机的负载和转速,使汽车能够保持均匀的动力,保证发动机在合理的区域工作,提高汽车的燃油性能。
2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耦合技术分类
由于混合动力汽车主要以燃油与电力混合为主,也就是说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源主要以内燃发动机与电力电动机两种。在一些低速、频繁起停的工程车和公交车上采用的液压混合系统,它们的动力源主要以内燃机与液压马达为主,根据混合动力的形成原理与结构,可以将混合动力耦合技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2.1 齿轮式机械动力耦合系统
这种混合动力耦合系统主要以齿轮式机械动力耦合系统为主,一般采用的行星齿轮耦合机构,它主要有两个自由的旋转速度,太阳齿轮、行星齿轮以及齿轮圈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以不同的速度旋转,以便于有效的对汽车的动力进行分配与汇聚,实现混合动力的节能效果。例如丰田Prius轿车的混合动力系统(THS)是典型的单排行星齿轮式机械动力耦合系统,它的耦合系统主要由单排行星齿轮机构构成的耦合系统,如下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发动机输出轴与行星架相连,发电机转子与太阳轮相连,它们之间能够配合运动共同工作,电动机的外齿圈通过链条与后桥相连,与汽车的发电装置结合在一起,可以实现发电机与电动机的配合工作,既可以形成发电机,也可以根据汽车运行的情况形成燃油驱动设备。随着混合动力技术的而发展,在单排行星齿轮动力耦合技术的基础上,已经出现了双排双模、三排行星齿轮动力耦合技术,并在很多混合动力汽车上得到了应用。齿轮式机械混合动力耦合技术的系统结构比较复杂,在技术实现上控制难度较大,而且该类混合动力系统受到机械加工工艺与制造精度的限制,以及新材料的研制与控制技术的落后等原因的影响,致使齿轮式机械混合动力耦合技术的应用存在瓶颈。
2.2 电磁式动力耦合技术
该类技术主要采用的是非接触式的动力耦合技术,是运用电磁力对动力系统进行耦合的混合动力系统,根据电磁耦合的工作方式,可以将电磁式动力耦合技术分为串联式电机动力耦合技术与双转子电磁式动力耦合技术。
(1)串联式电动机耦合技术。该耦合式集成动力技术采用的发动机输出轴与汽车发电机的转子转轴直接采用串联的方式进行连接,在二者之间也可能通过离合器进行连接,这样汽车的电动机与发动机之间采用同轴转矩叠加方式进行动力耦合,即电力驱动与燃油驱动通过叠加。可以看出,该类混合技术动力系统具有机构紧凑、可靠性高、成本低等优点,在一些中高档的混合动力汽车中经常用串联式电动机耦合技术作为驱动技术。
从目前对串联式电机集成动力耦合技术的应用来看,轻度、中度的混合动力耦合技术在混合动力汽车耦合系统应用比较广泛,但是,采用轻度与中度混合耦合技术对于汽车的燃油性能不高,这不符合低碳环保的要求,在具体的应用中还不是十分广泛。因此,发展适度重度混合动力耦合电磁式技术是未来混合动力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2)双转子电机动力耦合系统。该耦合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采用双转子电机进行工作,电机的内部结构比较复杂,在其内部有两个转子与一个定子,这样内转子与外转子就可以形成一个内发电机,而外转子与定子又可以形成一个外电机,这样就形成了双电动机进行工作。因此,从这个结构上说,它形成的双电机的结构模式,即双转子的电机动力耦合结构,可以有效的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双转子电机动力耦合技术优点是系统控制灵活,结构比较紧凑简单,成本造价比较低,相对于其他电机来说,它的功率密度与转矩有了很大的提高,能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能。尤其是作为多端口机电能量转换装置,为制动能量的收集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采用双转子电机动力耦合技术可以有效的协调系统的内外两个电机协调工作,采用该技术能够代替混合动力汽车的变速箱、起动机与发电机的诸多功能,使得混合动力汽车实现无级变速和多种工作模式的功能,提高整车的安全性与经济性能。
2.3 液压混合动力耦合系统
液压混合动力耦合技术系统主要由电力驱动技术、液压传动技术、燃油驱动技术等组件构成,它一般有并联型混合动力耦合技术与混联性液压混合动力耦合技术传动装置构成。它是由液压变量马达、液压变量泵、高压蓄能器等组件构成,该混合动力耦合技术具有良好的制动能量回收、发动驱动等混合驱动的性能。在液压混合动力耦合系统中,液压油是液压混合动力的驱动介质,在耦合系统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液压混合动力耦合系统的动力聚合与分配同时通过液压介质的控制来实现的。
液压混合动力耦合技术是混合动力汽车的重要发展方向,它的节能性能比较好,该技术结构简单,蓄能的密度高,整车的成本也比较低,在回收制动能量的过程中,没有化学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化,这样能够有效的保证蓄电池的电能在制动时不会被损耗,而且蓄电池的功率密度也比较大,而且制动能量的转换速度比较快,能量的回收率也比较高,能够有效的提高混合动力整车的燃油性能,减少尾气的排放量。
3 结束语
混合动力耦合技术的发展是发展高性能混合动力汽车的重要技术,在未来汽车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混合动力技术的种类与功能进行探究,指出了混合动力耦合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优缺点,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从动力耦合技术系统进行开发与研究,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同样混合动力控制的智能化与混合动力车辆结构的集成化也将是未来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骆元.国内外混合动力客车动力总成力案比较研究[1].客车技术与研究,2015(01).
[2]平等.高接触压力下齿轮油特性[J].机械工程学报,2011(11).
篇8
几十年来,汽车尖端技术研发一直聚焦于两大主题,节能与减排。未来10年内,世界各国油耗和排放法规都将进一步加严,给各大主流汽车企业带来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从油耗法规上看,到2020年,欧盟针对乘用车的CO2排放将控制在95g/km(约为4.1L/100km),日本针对乘用车的CO2排放将控制在105g/km(约为4.5L/100km),美国针对乘用车的整车油耗将控制在5.5L/100km。中国正在实施的第四阶段油耗法规规定,到2020年乘用车平均油耗限值为5L/100km ,届时中国的油耗限值将比肩欧美日。到2025年,中国将会进一步加严油耗限值,乘用车油耗可能限制为4 L/100km。
从排放法规上看,中国也在不断赶超欧美。欧盟将从2017年开始,实行新的欧六c排放法规,美国将从2017年开始,实行第三阶段排放法规(Tier3)。中国也将从2017年开始,全面实行新的国五排放法规,并且不断加速法规更新步伐。2020年,中国将实行国六a排放法规。2023年,中国将实行国六b排放法规。国六b排放法规不但各排放物限值会比欧六c还严格,而且将采用全新的、更为严苛的WLTC测试循环(类似美国测试循环),可能会成为最难的排放法规。
所以,预计2025年前后,中国的油耗和排放法规将走在世界最前沿,驱动全球汽车发动机技术革新。同时中国将继续保持汽车产销第一大国的地位,国际主流汽车企业和发动机技术研发公司将针对中国市场需求开发最新技术和产品,在中国市场首发。中国自主品牌企业将失去可跟随的国外先进技术路线和产品,必须通过自主创新同步达到最严格的法规要求。
形势如此严峻,如何应对?是继续研发和采用更多内燃机的节能环保新技术,并适度采用混合动力技术来不断优化传统动力系统,还是选择彻底放弃传统内燃机,用基于电动车技术的新能源汽车来完全取代?我们处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
近年来,围绕如何提高发动机热效率、降低机械损失、采用电气化手段降低整车油耗,各汽车公司和研发机构开发出众多新技术,例如,提高热效率可以采用大角度VVT+Atkinson循环、快速燃烧系统、高压缩比、大流量低压冷却EGR、350bar直喷、可变气门升程VVL、可变压缩比等技术;降低机械损失可以采用增压减缸小型化、DLC涂层、可变排量机油泵、新一代活塞和活塞环涂层、缸孔涂层、低黏度机油等;电气化可以采用电子水泵、电子机油泵、电子节温器、12V启停系统、48V轻度混合系统、电子增压器、停缸、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等技术。众多技术路线效果各有千秋,成本千差万别,并且技术成熟度也有所不同。合理选择技术路径的组合,既能够满足油耗和排放法规的严格要求,又能够将成本增长控制在用户可接受范围内将是未来主机厂面临的重要挑战。
进入新世纪以来,地球温暖化和大气污染成为举世瞩目的热门话题,各国油耗和排放法规逐年加严,催生出一系列的新技术和新产品,评价发动机技术先进性的行业发动机评选变得格外引人关注。沃德十佳发动机评选在北美市场影响力巨大,代表北美市场的风向标。
增压、减缸、减排量是北美市场的大趋势,中型车以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代替六缸自然吸气发动机,大型车以六缸涡轮增压发动机代替八缸自然吸气发动机。小排量增压发动机整车油耗优势明显,并且动力性不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逐年增加,混合动力采用的发动机均为小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采用电气化技术后,整车油耗有大幅度的改善。
“中国心”年度十佳发动机评选是与北美的沃德十佳发动机评选和欧洲的国际年度发动机评选齐名的世界三大发动机评选之一,代表中国市场发动机技术趋势及制造水平。在中国市场上,1.6L以下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成为主流,2.0L左右排量成为中型车主要动力,自然吸气发动机越来越少,混合动力在市场已崭露头角,未来将成为一种趋势。小排量有利于降低整车油耗,经济型车油耗集中在6~8L/100km,中型车油耗集中在7~10L/100km。
沃尔沃发动机成为增压小型化发动机的典范,近两年均成功评选为沃德十佳发动机和"中国心"十佳发动机,并且动力性占据绝对优势。
纵观国内外发动机技术发展趋势,针对国六排放及下一阶段油耗法规,笔者认为,有三条技术路线值得重视:增压小型化技术路线,提高发动机热效率技术路线和提高电气化水平技术路线。
增压小型化技术路线
发动机匹配增压器后,可以大幅增加发动机的动力性,这样较小排量的发动机就可以达到原来大排量发动机的动力性,使汽车的加速性和最大车速不受影响。但是在车辆大部分行驶工况的中低速中小负荷范围内,小排量发动机比大排量发动机工况点更接近省油区域,车辆更省油。
发动机增压小型化的核心零部件是涡轮增压器(机械增压器匹配较少),可以说涡轮增压器的技术水平会直接影响发动机增压小型化后的效果。
经过多年的发展,涡轮增压器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从最初的简单增压系统,到后来的中冷增压系统,直至目前采用的低惯量转子增压器、单涡轮双涡管增压器、VTG变截面增压器等,增压比一直呈上升态势,目前大部分增压发动机增压比都在1.5~2.0左右。增压比直接影响发动机增压小型化的程度,而且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增压比有可能会进一步提高。所以,增压发动机也会朝着深度小型化方向发展,来获取更大的节油效果。
提高发动机热效率技术路线
提高发动机热效率是发动机开发过程中永恒的主题,近10年来提高发动机热效率的手段很多,从最初的VVT、可变截面进气歧管等技术发展到目前采用的高压缩比(12以上)、双段VVL、Atkinson循环、缸内直喷等技术,发动机的热效率也能够从原来的32%左右提高到目前的38%。
未来,众多新技术的采用,例如大流量低压冷却EGR技术、连续VVL技术、停缸技术、快速燃烧技术、350bar高压直喷技术等,并且随着降摩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会进一步提高发动机的整体热效率,直接带来整车油耗的大幅度降低,单纯依靠发动机改进实现第四阶段油耗目标完全有可能。
提高电气化水平技术路线
在发动机众多运行工况中,只能在中等转速中等负荷工况区域实现最佳油耗,即省油工况,其余大部分工况的油耗会大大增加,但车辆行驶过程中,工况变化非常大,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使发动机工作在省油工况范围内。发动机或动力总成电气化的目的就是利用电气及电子技术,调整发动机工作工况,使其尽量工作在油耗低的工况内。
发动机电气化程度不同,能够调节发动机工况的水平也不同,当然复杂程度也不同。从简单到复杂依次可采用12V启停系统、48V混动系统、轻度混合动力系统、深度混合动力系统(HEV)、插电式深度混合动力系统(PHEV)。
12V启停系统实现最为简单,只需加大启动电机功率和增加电瓶容量,车辆行驶过程中,能够在临时停车时关闭发动机来消除怠速油耗,预测能够降低3%~5%的整车油耗,这是多数厂家推出的新发动机的标配技术。
48V混动系统未来两年内会在欧洲市场广泛采用,48V混动系统需将电池系统加大至48V并加大容量,同时配备BSG电机或ISG电机作为发动机辅助动力源来参与驱动。48V混动系统实现也较为容易,因其电压仍在安全电压下,所以仍可采用低压电力标准,但在48V电压下,配备10~12kW电机成为可能,这样不但可以实现启停,还可以实现电动助力、能量回收、电动巡航、发动机负荷点转移等功能,预测能够降低10%~15%的整车油耗。而且,在48V电力系统下,整车原用电单元均可升至48V以获取进一步节油效果,例如:大灯、电子空调、电子水泵等。48V混动系统具有明显的性价比优势,与更高级的高电压混动系统相比,只有30%的成本,却能实现70%的节能减排效果,对价格敏感的中国市场尤其合适。
轻度混合动力系统需采用60V以上的高电压电池系统,电机功率也可以进一步加大,轻度混合系统除了能够实现启停、电动助力、能量回收、电动巡航以外,动力辅助程度更高,可以提高发动机负荷点转移效果,更大程度实现动力辅助,但轻度混合动力系统由于动力耦合方面的限制,不能完全实现全方位的动力辅助驱动。
深度混合动力系统(HEV)需要采用较为复杂的高电压电池系统和更大功率的电机,深度混动系统可以实现任意比例的电机-发动机扭矩耦合,可以实现全方位的动力辅助驱动,保证发动机大部分情况下都运行在省油工况。
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PHEV)除具备HEV的功能外,增大了电池组的容量,使其可以利用普通电源充电,这样可保证汽车能够进行一定公里数的纯电驱动行驶,其综合油耗可以进一步降低。
不断提高动力总成电气化水平对降低整车油耗作用非常大,但受制于成本、技术、专利、国家政策等等因素,主机厂在特定的阶段应当选择能够满足法规要求的,高性价比方案,使其产品具备成本优势。
沃尔沃Drive-E是增压小型化典范
这次活动上亮相的沃尔沃Drive-E 系列发动机是增压小型化的典范。其汽油机系列,均采用同一种架构(相同缸间距、缸径及冲程),通过匹配不同的增压器来获得不同的动力,达到功率扭矩分级的目的。
Drive-E 系列发动机采用了很多上述的先进节能减排技术,例如:电气化、涡轮增压和双增压、中置直喷、大角度双VVT、电子水泵、可变流量机油泵、智能活塞冷却喷嘴、低张力活塞环、DLC涂层挺柱和活塞销、涂层缸套、PVC涂层活塞、低黏度油等,这些先进技术使其具备相当优异的性能表现。以配备涡轮增压的沃尔沃T5发动机为例,相比同级别发动机,具备明显优势。
下图是沃尔沃T5发动机(2.0L排量)万有特性和某2.0L先进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万有特性,从图中可以看出T5发动机有明显的扭矩和油耗优势。
最大扭矩方面,在中等转速区域,沃尔沃T5发动机比某2.0L直喷增压发动机要高10Nm左右。而且在高转速大扭矩区域,沃尔沃T5发动机扭矩保持性非常好,扭矩并未随发动机转速升高而下降明显。这使其整车具备强劲的高速行驶能力和高速加速能力。
低速扭矩方面,沃尔沃T5发动机增速相比某2.0L直喷增压发动机要快很多,沃尔沃T5发动机1500rpm时就可以获得310Nm左右的扭矩,而某2.0L直喷增压发动机1500rpm只有250Nm左右的扭矩。这使其整车具备强劲的起步加速及中低速加速能力。
篇9
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规范机动车维修经营活动,维护机动车维修市场秩序,保护机动车维修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机动车运行安全,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促进机动车维修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从事机动车维修经营的,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机动车维修经营,是指以维持或者恢复机动车技术状况和正常功能,延长机动车使用寿命为作业任务所进行的维护、修理以及维修救援等相关经营活动。
第三条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依法经营,诚实信用,公平竞争,优质服务,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维修质量主体责任。
第四条机动车维修管理,应当公平、公正、公开和便民。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封锁或者垄断机动车维修市场。
托修方有权自主选择维修经营者进行维修。除汽车生产厂家履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汽车质量“三包”责任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指定维修经营者。
鼓励机动车维修企业实行集约化、专业化、连锁经营,促进机动车维修业的合理分工和协调发展。
鼓励推广应用机动车维修环保、节能、不解体检测和故障诊断技术,推进行业信息化建设和救援、维修服务网络化建设,提高机动车维修行业整体素质,满足社会需要。
鼓励机动车维修企业优先选用具备机动车检测维修国家职业资格的人员,并加强技术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第六条交通运输部主管全国机动车维修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的机动车维修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机动车维修管理工作。
第二章 经营许可
第七条机动车维修经营依据维修车型种类、服务能力和经营项目实行分类许可。
机动车维修经营业务根据维修对象分为汽车维修经营业务、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维修经营业务、摩托车维修经营业务和其他机动车维修经营业务四类。
汽车维修经营业务、其他机动车维修经营业务根据经营项目和服务能力分为一类维修经营业务、二类维修经营业务和三类维修经营业务。
摩托车维修经营业务根据经营项目和服务能力分为一类维修经营业务和二类维修经营业务。
第八条获得一类、二类汽车维修经营业务或者其他机动车维修经营业务许可的,可以从事相应车型的整车修理、总成修理、整车维护、小修、维修救援、专项修理和维修竣工检验工作;获得三类汽车维修经营业务(含汽车综合小修)、三类其他机动车维修经营业务许可的,可以分别从事汽车综合小修或者发动机维修、车身维修、电气系统维修、自动变速器维修、轮胎动平衡及修补、四轮定位检测调整、汽车与养护、喷油泵和喷油器维修、曲轴修磨、气缸镗磨、散热器维修、空调维修、汽车美容装潢、汽车玻璃安装及修复等汽车专项维修工作。具体有关经营项目按照《汽车维修业开业条件》(GB/T 16739)相关条款的规定执行。
第九条获得一类摩托车维修经营业务许可的,可以从事摩托车整车修理、总成修理、整车维护、小修、专项修理和竣工检验工作;获得二类摩托车维修经营业务许可的,可以从事摩托车维护、小修和专项修理工作。
第十条获得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维修经营业务许可的,除可以从事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维修经营业务外,还可以从事一类汽车维修经营业务。
第十一条申请从事汽车维修经营业务或者其他机动车维修经营业务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与其经营业务相适应的维修车辆停车场和生产厂房。租用的场地应当有书面的租赁合同,且租赁期限不得少于1年。停车场和生产厂房面积按照国家标准《汽车维修业开业条件》(GB/T16739)相关条款的规定执行。
(二)有与其经营业务相适应的设备、设施。所配备的计量设备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要求,并经法定检定机构检定合格。从事汽车维修经营业务的设备、设施的具体要求按照国家标准《汽车维修业开业条件》(GB/T16739)相关条款的规定执行;从事其他机动车维修经营业务的设备、设施的具体要求,参照国家标准《汽车维修业开业条件》(GB/T16739)执行,但所配备设施、设备应与其维修车型相适应。
(三)有必要的技术人员:
1.从事一类和二类维修业务的应当各配备至少1名技术负责人员、质量检验人员、业务接待人员以及从事机修、电器、钣金、涂漆的维修技术人员。技术负责人员应当熟悉汽车或者其他机动车维修业务,并掌握汽车或者其他机动车维修及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质量检验人员应当熟悉各类汽车或者其他机动车维修检测作业规范,掌握汽车或者其他机动车维修故障诊断和质量检验的相关技术,熟悉汽车或者其他机动车维修服务收费标准及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并持有与承修车型种类相适应的机动车驾驶证;从事机修、电器、钣金、涂漆的维修技术人员应当熟悉所从事工种的维修技术和操作规范,并了解汽车或者其他机动车维修及相关政策法规。各类技术人员的配备要求按照《汽车维修业开业条件》(GB/T 16739)相关条款的规定执行。
2.从事三类维修业务的,按照其经营项目分别配备相应的机修、电器、钣金、涂漆的维修技术人员;从事汽车综合小修、发动机维修、车身维修、电气系统维修、自动变速器维修的,还应当配备技术负责人员和质量检验人员。
各类技术人员的配备要求按照国家标准《汽车维修业开业条件》(GB/T 16739)相关条款的规定执行。
(四)有健全的维修管理制度。包括质量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车辆维修档案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及配件管理制度。具体要求按照国家标准《汽车维修业开业条件》(GB/T16739)相关条款的规定执行。
(五)有必要的环境保护措施。具体要求按照国家标准《汽车维修业开业条件》(GB/T16739)相关条款的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从事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维修的汽车维修经营者,除具备汽车维修经营一类维修经营业务的开业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其作业内容相适应的专用维修车间和设备、设施,并设置明显的指示性标志;
(二)有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包括报告程序、应急指挥以及处置措施等内容;
(三)有相应的安全管理人员;
(四)有齐全的安全操作规程。
本规定所称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维修,是指对运输易燃、易爆、腐蚀、放射性、剧毒等性质货物的机动车维修,不包含对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罐体的维修。
第十三条申请从事摩托车维修经营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与其经营业务相适应的摩托车维修停车场和生产厂房。租用的场地应有书面的租赁合同,且租赁期限不得少于1年。停车场和生产厂房的面积按照国家标准《摩托车维修业开业条件》(GB/T18189)相关条款的规定执行。
(二)有与其经营业务相适应的设备、设施。所配备的计量设备应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要求,并经法定检定机构检定合格。具体要求按照国家标准《摩托车维修业开业条件》(GB/T18189)相关条款的规定执行。
(三)有必要的技术人员:
1.从事一类维修业务的应当至少有1名质量检验人员。质量检验人员应当熟悉各类摩托车维修检测作业规范,掌握摩托车维修故障诊断和质量检验的相关技术,熟悉摩托车维修服务收费标准及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
2.按照其经营业务分别配备相应的机修、电器、钣金、涂漆的维修技术人员。机修、电器、钣金、涂漆的维修技术人员应当熟悉所从事工种的维修技术和操作规范,并了解摩托车维修及相关政策法规。
(四)有健全的维修管理制度。包括质量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摩托车维修档案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及配件管理制度。具体要求按照国家标准《摩托车维修业开业条件》(GB/T18189)相关条款的规定执行。
(五)有必要的环境保护措施。具体要求按照国家标准《摩托车维修业开业条件》(GB/T18189)相关条款的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申请从事机动车维修经营的,应当向所在地的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交通行政许可申请书》、有关维修经营申请者的营业执照原件和复印件;
(二)经营场地(含生产厂房和业务接待室)、停车场面积材料、土地使用权及产权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三)技术人员汇总表,以及各相关人员的学历、技术职称或职业资格证明等文件原件和复印件;
(四)维修检测设备及计量设备检定合格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五)按照汽车、其他机动车、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摩托车维修经营,分别提供本规定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条件的其他相关材料。
第十五条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和《交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规范的程序实施机动车维修经营的行政许可。
第十六条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机动车维修经营申请予以受理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符合法定条件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向申请人出具《交通行政许可决定书》,在10日内向被许可人颁发机动车维修经营许可证件,明确许可事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作出不予许可的决定,向申请人出具《不予交通行政许可决定书》,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在取得相应工商登记执照后,向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申请办理机动车维修经营许可手续。
第十七条申请机动车维修连锁经营服务网点的,可由机动车维修连锁经营企业总部向连锁经营服务网点所在地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提交下列材料,并对材料真实性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一)机动车维修连锁经营企业总部机动车维修经营许可证件复印件;
(二)连锁经营协议书副本;
(三)连锁经营的作业标准和管理手册;
(四)连锁经营服务网点符合机动车维修经营相应开业条件的承诺书。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查验申请资料齐全有效后,应当场或在5日内予以许可,并发给相应许可证件。连锁经营服务网点的经营许可项
目应当在机动车维修连锁经营企业总部许可项目的范围内。
第十八条机动车维修经营许可证件实行有效期制。从事一、二类汽车维修业务和一类摩托车维修业务的证件有效期为6年;从事三类汽车维修业务、二类摩托车维修业务及其他机动车维修业务的证件有效期为3年。
机动车维修经营许可证件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统一印制并编号,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按照规定发放和管理。
第十九条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在许可证件有效期届满前30日到作出原许可决定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办理换证手续。
第二十条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变更经营资质、经营范围、经营地址、有效期限等许可事项的,应当向作出原许可决定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符合本章规定许可条件、标准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依法办理变更手续。
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等事项的,应当向作出原许可决定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备案。
机动车维修经营者需要终止经营的,应当在终止经营前30日告知作出原许可决定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办理注销手续。
第三章 维修经营
第二十一条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按照经批准的行政许可事项开展维修服务。
第二十二条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将机动车维修经营许可证件和《机动车维修标志牌》(见附件1)悬挂在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
《机动车维修标志牌》由机动车维修经营者按照统一式样和要求自行制作。
第二十三条机动车维修经营者不得擅自改装机动车,不得承修已报废的机动车,不得利用配件拼装机动车。
托修方要改变机动车车身颜色,更换发动机、车身和车架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在查看相关手续后方可承修。
第二十四条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确保安全生产。
机动车维修从业人员应当执行机动车维修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不得违章作业。
第二十五条机动车维修产生的废弃物,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十六条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公布机动车维修工时定额和收费标准,合理收取费用。
机动车维修工时定额可按各省机动车维修协会等行业中介组织统一制定的标准执行,也可按机动车维修经营者报所在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备案后的标准执行,也可按机动车生产厂家公布的标准执行。当上述标准不一致时,优先适用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备案的标准。
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将其执行的机动车维修工时单价标准报所在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备案。
机动车生产厂家在新车型投放市场后六个月内,有义务向社会公布其维修技术信息和工时定额。具体要求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关于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使用规定的结算票据,并向托修方交付维修结算清单。维修结算清单中,工时费与材料费应当分项计算。维修结算清单标准规范格式由交通运输部制定。
机动车维修经营者不出具规定的结算票据和结算清单的,托修方有权拒绝支付费用。
第二十八条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按照规定,向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报送统计资料。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为机动车维修经营者保守商业秘密。
第二十九条机动车维修连锁经营企业总部应当按照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经营方针、统一服务规范和价格的要求,建立连锁经营的作业标准和管理手册,加强对连锁经营服务网点经营行为的监管和约束,杜绝不规范的商业行为。
第四章 质量管理
第三十条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行业或者地方的维修标准和规范进行维修。尚无标准或规范的,可参照机动车生产企业提供的维修手册、使用说明书和有关技术资料进行维修。
第三十一条机动车维修经营者不得使用假冒伪劣配件维修机动车。
机动车维修配件实行追溯制度。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记录配件采购、使用信息,查验产品合格证等相关证明,并按规定留存配件来源凭证。
托修方、维修经营者可以使用同质配件维修机动车。同质配件是指,产品质量等同或者高于装车零部件标准要求,且具有良好装车性能的配件。
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对于换下的配件、总成,应当交托修方自行处理。
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将原厂配件、同质配件和修复配件分别标识,明码标价,供用户选择。
第三十二条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对机动车进行二级维护、总成修理、整车修理的,应当实行维修前诊断检验、维修过程检验和竣工质量检验制度。
承担机动车维修竣工质量检验的机动车维修企业或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机构应当使用符合有关标准并在检定有效期内的设备,按照有关标准进行检测,如实提供检测结果证明,并对检测结果承担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机动车维修竣工质量检验合格的,维修质量检验人员应当签发《机动车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见附件2);未签发机动车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的机动车,不得交付使用,车主可以拒绝交费或接车。
第三十四条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建立机动车维修档案,并实行档案电子化管理。维修档案应当包括:维修合同(托修单)、维修项目、维修人员及维修结算清单等。对机动车进行二级维护、总成修理、整车修理的,维修档案还应当包括:质量检验单、质量检验人员、竣工出厂合格证(副本)等。
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按照规定如实填报、及时上传承修机动车的维修电子数据记录至国家有关汽车电子健康档案系统。机动车生产厂家或者第三方开发、提供机动车维修服务管理系统的,应当向汽车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开放相应数据接口。
机动车托修方有权查阅机动车维修档案。
第三十五条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加强机动车维修从业人员管理,建立健全从业人员信用档案,加强从业人员诚信监管。
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加强从业人员从业行为管理,促进从业人员诚信、规范从业维修。
第三十六条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机动车维修经营的质量监督和管理,采用定期检查、随机抽样检测检验的方法,对机动车维修经营者维修质量进行监督。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可以委托具有法定资格的机动车维修质量监督检验单位,对机动车维修质量进行监督检验。
第三十七条机动车维修实行竣工出厂质量保证期制度。
汽车和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整车修理或总成修理质量保证期为车辆行驶20000公里或者100日;二级维护质量保证期为车辆行驶5000公里或者30日;一级维护、小修及专项修理质量保证期为车辆行驶2000公里或者10日。
摩托车整车修理或者总成修理质量保证期为摩托车行驶7000公里或者80日;维护、小修及专项修理质量保证期为摩托车行驶800公里或者10日。
其他机动车整车修理或者总成修理质量保证期为机动车行驶6000公里或者60日;维护
、小修及专项修理质量保证期为机动车行驶700公里或者7日。
质量保证期中行驶里程和日期指标,以先达到者为准。
机动车维修质量保证期,从维修竣工出厂之日起计算。
第三十八条在质量保证期和承诺的质量保证期内,因维修质量原因造成机动车无法正常使用,且承修方在3日内不能或者无法提供因非维修原因而造成机动车无法使用的相关证据的,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及时无偿返修,不得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
在质量保证期内,机动车因同一故障或维修项目经两次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的,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负责联系其他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并承担相应修理费用。
第三十九条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公示承诺的机动车维修质量保证期。所承诺的质量保证期不得低于第三十七条的规定。
第四十条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受理机动车维修质量投诉,积极按照维修合同约定和相关规定调解维修质量纠纷。
第四十一条机动车维修质量纠纷双方当事人均有保护当事车辆原始状态的义务。必要时可拆检车辆有关部位,但双方当事人应同时在场,共同认可拆检情况。
第四十二条对机动车维修质量的责任认定需要进行技术分析和鉴定,且承修方和托修方共同要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出面协调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组织专家组或委托具有法定检测资格的检测机构作出技术分析和鉴定。鉴定费用由责任方承担。
第四十三条对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实行质量信誉考核制度。机动车维修质量信誉考核办法另行制定。
机动车维修质量信誉考核内容应当包括经营者基本情况、经营业绩(含奖励情况)、不良记录等。
第四十四条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建立机动车维修企业诚信档案。机动车维修质量信誉考核结果是机动车维修诚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建立的机动车维修企业诚信信息,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外,应当依法公开,供公众查阅。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四十五条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机动车维修经营活动的监督检查。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依法履行对维修经营者所取得维修经营许可的监管职责,定期核对许可登记事项和许可条件。对许可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应当依法及时变更;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责令限期改正。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职责权限和程序进行监督检查,不得、,不得乱收费、乱罚款。
第四十六条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积极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科学、高效地开展机动车维修管理工作。
第四十七条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执法人员在机动车维修经营场所实施监督检查时,应当有2名以上人员参加,并向当事人出示交通运输部监制的交通行政执法证件。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实施监督检查时,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询问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并要求其提供有关资料;
(二)查询、复制与违法行为有关的维修台帐、票据、凭证、文件及其他资料,核对与违法行为有关的技术资料;
(三)在违法行为发现场所进行摄影、摄像取证;
(四)检查与违法行为有关的维修设备及相关机具的有关情况。
检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应当记录,并按照规定归档。当事人有权查阅监督检查记录。
第四十八条从事机动车维修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自觉接受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检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九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擅自从事机动车维修相关经营活动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其停止经营;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万元的,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取得机动车维修经营许可,非法从事机动车维修经营的;
(二)使用无效、伪造、变造机动车维修经营许可证件,非法从事机动车维修经营的;
(三)超越许可事项,非法从事机动车维修经营的。
第五十条违反本规定,机动车维修经营者非法转让、出租机动车维修经营许可证件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收缴转让、出租的有关证件,处以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对于接受非法转让、出租的受让方,应当按照第四十九条的规定处罚。
第五十一条违反本规定,机动车维修经营者使用假冒伪劣配件维修机动车,承修已报废的机动车或者擅自改装机动车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没收假冒伪劣配件及报废车辆;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万元的,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没收假冒伪劣配件及报废车辆;情节严重的,由原许可机关吊销其经营许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二条违反本规定,机动车维修经营者签发虚假或者不签发机动车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2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3000元的,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许可机关吊销其经营许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三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其限期整改;限期整改不合格的,予以通报:
(一)机动车维修经营者未按照规定执行机动车维修质量保证期制度的;
(二)机动车维修经营者未按照有关技术规范进行维修作业的;
(三)伪造、转借、倒卖机动车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的;
(四)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只收费不维修或者虚列维修作业项目的;
(五)机动车维修经营者未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悬挂机动车维修经营许可证件和机动车维修标志牌的;
(六)机动车维修经营者未在经营场所公布收费项目、工时定额和工时单价的;
(七)机动车维修经营者超出公布的结算工时定额、结算工时单价向托修方收费的;
(八)机动车维修经营者未按规定建立电子维修档案,或者未及时上传维修电子数据记录至国家有关汽车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的;
(九)违反本规定其他有关规定的。
第五十四条违反本规定,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同级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按照规定的条件、程序和期限实施行政许可的;
(二)参与或者变相参与机动车维修经营业务的;
(三)发现违法行为不及时查处的;
(四)索取、收受他人财物或谋取其他利益的;
(五)其他违法违纪行为。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五条外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申请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独资形式投资机动车维修经营的,应同时遵守《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管理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五十六条机动车维修经营许可证件等相关证件工本费收费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
财政部门、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核定。
2016年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细则解读
可自由选择修车点
新规决定,对2005年的《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提出十项修改意见,其中,强制指定4S店维修、维修只能换原厂配件等要求被视为违规。
据了解,修改意见中,比较受关注的有三项。第一,车主可以自由选择修车地点。规定显示,托修方有权自主选择维修经营者进行维修。除汽车生产厂家履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汽车质量“三包”责任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车主到指定维修点保养或修车。
第二,托修方、维修经营者可以使用同质配件维修机动车。同质配件是指,产品质量等同或者高于装车零部件标准要求,且具有良好装车性能的配件。
新规还称,机动车生产厂家在新车型投放市场后六个月内,有义务向社会公布其维修技术信息和工时定额。具体要求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关于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的规定执行。
今年2月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如果汽车生产者没有按照规定时限公开汽车维修技术信息,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会责令其整改,整改不合格的将被通报,并提请国家质检部门和相关指定认证机构撤销相关车型CCC认证证书。
维修成本有望降低
“看来以后我可以自由选择维修店给我的极光做保养了,这样我每年的维修保养费会省不少。”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买车时,4S店的工作人员告诉他,其后续保养维修必须在相关品牌4S店做,不然出了质量问题厂家不负责。
“我去4S店正常做一次小保养需要2300元左右,做4万公里的大保养则需要5000元左右。”刘先生表示,这还不包括维修,如果车子遇到一些小问题,维修一次随便都要几千元甚至上万元。
羊城晚报记者昨日采访一汽车维修厂的技术经理了解到,刘先生的车型在该店做一次小保养仅需1200元左右,做一次大保养则需2300元左右。也就是说,在汽车修理厂的维修费用会比4S店便宜五成左右。“通常情况下,任何一款车在维修店维修保养都会比在4S店做低。”一大型连锁维修店的技术经理称。
事实上,新规定实施后,不仅在维修店修车降低养车成本,在4S店的维修保养成本亦有可能降低。以前在4S店修车,基本都会被要求用原厂配件,这样价格就会高得离谱。
有数据显示,有些品牌的零整比高达1273%。数字背后的意义在于,如果更换这款车的全部配件,所花的费用可以购买12辆整车。 业内人士认为,在打破垄断、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下,同质配件的出现开辟了中国汽车配件流通的新模式,也能有效降低消费者的养车成本。
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的决定
一、将第三条修改为:“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依法经营,诚实信用,公平竞争,优质服务,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维修质量主体责任。”
二、在第五条新增一款,作为第五款:“鼓励机动车维修企业优先选用具备机动车检测维修国家职业资格的人员,并加强技术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三、将第八条修改为:“获得一类、二类汽车维修经营业务或者其他机动车维修经营业务许可的,可以从事相应车型的整车修理、总成修理、整车维护、小修、维修救援、专项修理和维修竣工检验工作;获得三类汽车维修经营业务(含汽车综合小修)、三类其他机动车维修经营业务许可的,可以分别从事汽车综合小修或者发动机维修、车身维修、电气系统维修、自动变速器维修、轮胎动平衡及修补、四轮定位检测调整、汽车与养护、喷油泵和喷油器维修、曲轴修磨、气缸镗磨、散热器维修、空调维修、汽车美容装潢、汽车玻璃安装及修复等汽车专项维修工作。具体有关经营项目按照《汽车维修业开业条件》(GB/T 16739)相关条款的规定执行。”
四、将第十一条第(三)项修改为:“(三)有必要的技术人员:
1.从事一类和二类维修业务的应当各配备至少1名技术负责人员、质量检验人员、业务接待人员以及从事机修、电器、钣金、涂漆的维修技术人员。技术负责人员应当熟悉汽车或者其他机动车维修业务,并掌握汽车或者其他机动车维修及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质量检验人员应当熟悉各类汽车或者其他机动车维修检测作业规范,掌握汽车或者其他机动车维修故障诊断和质量检验的相关技术,熟悉汽车或者其他机动车维修服务收费标准及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并持有与承修车型种类相适应的机动车驾驶证;从事机修、电器、钣金、涂漆的维修技术人员应当熟悉所从事工种的维修技术和操作规范,并了解汽车或者其他机动车维修及相关政策法规。各类技术人员的配备要求按照《汽车维修业开业条件》(GB/T 16739)相关条款的规定执行。
2.从事三类维修业务的,按照其经营项目分别配备相应的机修、电器、钣金、涂漆的维修技术人员;从事汽车综合小修、发动机维修、车身维修、电气系统维修、自动变速器维修的,还应当配备技术负责人员和质量检验人员。各类技术人员的配备要求按照国家标准《汽车维修业开业条件》(GB/T 16739)相关条款的规定执行。”
五、将第十三条第(三)项修改为:“(三)有必要的技术人员:
1.从事一类维修业务的应当至少有1名质量检验人员。质量检验人员应当熟悉各类摩托车维修检测作业规范,掌握摩托车维修故障诊断和质量检验的相关技术,熟悉摩托车维修服务收费标准及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
2.按照其经营业务分别配备相应的机修、电器、钣金、涂漆的维修技术人员。机修、电器、钣金、涂漆的维修技术人员应当熟悉所从事工种的维修技术和操作规范,并了解摩托车维修及相关政策法规。”
六、将第十四条修改为:“申请从事机动车维修经营的,应当向所在地的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交通行政许可申请书》、有关维修经营申请者的营业执照原件和复印件;
(二)经营场地(含生产厂房和业务接待室)、停车场面积材料、土地使用权及产权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三)技术人员汇总表,以及各相关人员的学历、技术职称或职业资格证明等文件原件和复印件;
(四)维修检测设备及计量设备检定合格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五)按照汽车、其他机动车、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摩托车维修经营,分别提供本规定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条件的其他相关材料。
七、将第二十条第一款修改为:“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变更经营资质、经营范围、经营地址、有效期限等许可事项的,应当向作出原许可决定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符合本章规定许可条件、标准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依法办理变更手续。”
将第二十条第二款修改为:“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等事项的,应当向作出原许可决定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备案。”
八、将第三十一条第五款修改为:“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将原厂配件、同质配件和修复配件分别标识,明码标价,供用户选择。”
九、删除第三十三条第二款、第三款。
十、将第三十五条修改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加强机动车维修从业人员管理,建立健全从业人员信用档案,加强从业人员诚信监管。”
“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加强从业人员从业行为管理,促进从业人员诚信、规范从业维修。”
条款顺序作相应调整。
篇10
经济和科技发展要兼顾环境的保护,为此,有着较好燃油经济及排放性的混合动力汽车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它成为了调节交通和环境污染以及石油短缺的一剂良方,也被认为是当下汽车工业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于是,对混合动力汽车关键技术的分析也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现在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有纯电动汽车(EV)、混合动力汽车(PHEV)和燃料电池汽车(FCV),它们各自的结构特点如图1所示。如果一辆车的驱动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以同时运转的单个驱动系联合组成,那么该车辆就被称为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能够保障车辆的行驶状态,同时可以决定车辆的行驶功率。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驱动能源是两种或多种储能器以及能源或者转换器,同时其中~种能够提供电能,本文所说的混合动力汽车是指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一、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特点
混合动力汽车是将传统的内燃机驱动以及纯电动驱动式结合,将电力驱动和辅助动力单元组合到同一辆车上。辅助动力单元一般都会使用发动机或动力发动机,由此,发动机一直处于最佳工作点,这使得汽车减少排放并提高能源效率。同时,蓄电池可以得到发电机的持续充电,进一步减小了蓄电池的容量,从而提高车速,加大续驶里程,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根据混合动力系统动力源配置及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将混合动力汽车分为串、并联以及混联式(图2)。
丰田汽车在混合动力方面是颇具代表性的。它合理利用动力分配装置和能源管理技术,兼顾了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节能效果和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加速优势,从而铸就了其他车辆系统无法比拟的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在汽车启动时,它的驱动依靠于蓄电池供电的电动机,发动机并不参与驱动;在低速行驶的时候由蓄电池驱动;在中速行驶过程中,使用发动机作为主动力源,一部分动力作用于车轮,还有一部分动力分配给发电机,由发电机转换为电能驱动电动机。油电混合的双动力系统,可以使发动机以最小的损耗驱动汽车行驶。全速行驶时则由蓄电池将电力供给到电动机来进行辅助动力的提供,这使得车辆的动力性能更好。
二、混合动力汽车所面临的问题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随着科技工艺的进步不断发展完善。虽说已经达到一定高度,却仍有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动力分配装置以及能量管理系统的完善;电池的高比能量及功率方面的研究;如何使混合动力系统的结构更加简单;如何使车辆制造成本得以降低;如何使车辆更加易于维修和使用。另外,针对混合动力汽车我们还需要建立一个更加先进的驱动系统数学模型,从而对整个车辆系统进行全面的计算机仿真分析。
三、混合动力汽车关键技术
混合动力汽车不是一个单一个体,它是汽车、电力拖动以及自动控制和化学电源的集合,所以对于其关键技术的分析往往需要涉及到电池管理、驱动系统、电机控制系统等多个系统。
1.电池管理系统
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在汽车工作时一直处于非周期性充放电的循环中,因此对电池的要求相对较高。一般要求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较高的功率密度,从而使其满足加速时所需的较大的峰值功率。电池的充放电以及其工作温度对其寿命有着直接的影响,使用不当会使其寿命有所减短甚至直接造成损坏情况。研究开发高性能、低成本且长寿命的电池仍然是目前混合动力汽车发展中的研究重点。
2.电机以及电机控制系统
电机是混合动力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性能质量、尺寸效率都是影响其使用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在选择车辆所配备的电机时一般会选择性能比较稳定、质量较轻、体积较小的,较小的质量和体积可以减小汽车形状和车速的受限度。其次,还要求电机具有较宽范围的转速和较高的效率以及小量的电池辐射。目前混合动力汽车上使用的多为直流永磁型、开关磁阻以及交流异步和永磁无刷同步的电机。当车辆下坡行驶或者减速时,电机能够工作并将制动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而后储存在蓄电池里,以满足汽车工作的动力需求。
3.驱动系统控制
串联混合动力汽车的电力驱动为唯一驱动,发电机的运行控制比较简单,只需要根据蓄电池的充电放电情况进行发电或停止的控制。并联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则需要各个部分的配合,同时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需要进行动力系统的模式转换。要维持混合动力系统总的动力输出,实现动力的平稳和连续就需要对动力源和动力输出进行协调控制。驱动系统的控制策略是能够具体分析车辆的行驶情况、发动机及电机的转矩特性和电池情况,从而决定其工作模式,确定发动机与电动机的合理工况点。目前,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因此对这方面的探究还有待发展。
4.动力总成关键零部件技术
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以及动力耦合装置等都属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总成。它们各自的性能以及配合程度对汽车的总使用情况都有一定的影响。
就发动机而言,其工况可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所以可以对其进行一定程度优化,主要是可以改进内燃机和热机的型号选择使用情况,而变速器是不可忽略的车辆传动系统,目前可用的混合动力系统变速器主要为手动变速器、机械式自动变速器、行星齿轮自动变速器、电子式无极变速器、液力式自动变速器、带传动的无极变速器等。比较之下,机械变速器传动效率较好,无极变速的优势则为自动换挡操作简单,易于控制。传统液力式自动变速器易控制,却受限于传动效率低。
动力耦合装置结构较为复杂,同时也影响整车控制策略,是混合动力系统技术的一大难点,目前常采用转矩结合、转速结合和驱动力结合式。
5.测试和优化
测试对汽车的安全性保证来说是必要的,对汽车的测试需要做到全面细致。同时,混合动力汽车整车系统设计的科学技术较为繁杂,其性能及使用情况都受到颇多因素的制约,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合理优化。在优化时需要结合各个方面,权衡利弊,进行动力性、经济性以及环保性的最优组合。同时需要利用现有计算机技术,对所设计的系统进行合理仿真计算与参数优化,避免不必要的人财物力损耗,同时保证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和可行性。
四、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前景
在科技发展迅猛的时代,汽车行业的发展并没有脱离时代的步伐。混合动力汽车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已经很大力度地提高了燃料的经济性,同时也减小了排放量。基于科技的进步、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自然资源的匮乏以及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等情况,混合动力汽车将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汽车向电力型发展必然需要由机电混合型过渡而实现,因此混合动力作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技术,或许会引导燃料电池和内燃机的相互转换,这将带动混合动力汽车成为以后汽车工业的一大主流发展方向。对此,就需要集中一定的专业科研人才,进行相关的研究,从而保证其相关技术得以发展完善。
就国外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现状而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美国等国家就开始着手于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现已将其作为研发重点。目前世界上混合动力汽车已经超过了一百万辆。
较于国外我们国内的研发也不甘落后。我国“863”计划中就专门列出了包括混合动力汽车在内的电动汽车专项。我们已确定了以混合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以整车控制系统、电机驱动系统、动力蓄电池/燃料电池为“三横”的研局,可以说我国的混合动力汽车在自主创新方面的成就也是值得赞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