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育范文
时间:2023-04-09 00:15: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书法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六艺 美育 形式美 《兰亭序》
我国的书法教育历史源远流长和优秀的五千年东方文明与文化同生同长。书法作为教育手段,无论私学、公学皆认识到其对于改变、塑造个性的功用是无以取代的,是提升个人品格修为的不二法宝。
近现代学者、美学家、书法家提倡民族艺术复兴,把书法作为美育工具。他们直面西方艺术的入侵,为维护民族尊严,推崇本土文化的精华——书法。梁启超、林语堂、宗白华等都以较大精力来介绍中国书法,提倡书法教育。林语堂认为“中国书法的地位,很占重要,它是训练抽象的气韵与轮廓的基本艺术,我们还可以说它供给中国人民以基本的审美观念,而中国人学得线条美与轮廓美的基本意识,也是从书法而来”。关于对中国书法的论述最充分和赞誉最高者莫过于林氏。他把书法看作是中国人审美的基础意识,谈其他艺术都绕不开书法的美感。著名学者、教育家提倡“以美育代宗教”,艺术教化,也将书法列入其中,提倡美育以拯救愚弱的国民,功莫大焉。
今天,我们提倡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美育是其重要的内容。艺术教育又是美育的中心内容,书法是一门艺术,因此说书法教育也属于艺术教育。它通过大量有意识的实践,让学生在艺术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提升美的感受能力,从而加强美的品格修养,具体说来,可以总结以下两点:
一、培养学生直观感受美的能力
书法可以说是重在形式美的艺术,真、草、隶、篆诸体或方或圆、或长或扁、或极尽变化,可谓形式多样,为我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外在形态美,并突出地表现在用笔美、结体美、章法美三方面。
1、用笔形态美
清代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说:“书法之妙,全在运笔。概举其要,尽于方圆。操纵极熟,自有巧妙。”可见,书法讲求的艺术美全在用笔的变化上。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欣赏、示范、比较、图示等方法来讲解用笔的丰富变化,引导学生进行细微观察,提高学生辨析用笔的能力。例如大家都遇到的逆锋起笔,是一种蓄势取势的用笔。教学时引导学生理解它与农民坌地、工人挥锤、战士刺杀是同样的道理。理解逆锋取势是为了力的孕育、力的创造。它能使行笔“万毫齐力”,使点画四面势全、笔意丰满,是一种内含的、蕴籍深厚的美。学生在理解了逆锋的道理和懂得了逆锋之美后才会进一步去表现美,创造美,具备鉴赏美的能力。
2、结体形态美
字的结构又称布白,由点划连贯穿插而成,其空白处也是字的组成部分。“平衡对称,多样统一和对比照应”是书法艺术结体美的表现形式。唐孙过庭在《书谱》中论述道:“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通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例如写“三”字,宋米芾《自叙帖》说:“又笔笔不同,‘三’字三画异”;当代马叙伦在《论书绝句》说:“‘三’字尤应三笔殊,须知莫类算盘珠。”书写“三”时,简单的三横就有粗细、长短、仰覆、曲直等不同的个性;然而这样多样、殊异的三横又有其统一性,其走向、间距基本一致。可见字的结体应在变化中求统一、于对比中求平衡,于参差中见齐整,才能达到“违而不范,和而不同。”的艺术美效果。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字形结构,感受结体的虚实、长短、开合、阔窄、参差、错落、严密、疏朗、奇正等字型的变化美,知晓“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知险绝,复归平正。”的道理。使学生理性地去欣赏美、创造美。
3、章法形态美
篇2
关键词:书法文化;基本任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123-01
书法文化在我国文化历史发展史中源远流长,是我国文化艺术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教育学生继承汉字文化和汉字书写文化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写好汉字,这既是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2013年1月,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纲要》规定,从2013年春节学期起,书法教育将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学生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可见,书法教育已经到了急需认真开展的时刻,在这之前,我校的书法特色创建工作已经开展了两年,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结合我校书法教育开展的实际情况,谈谈普通学校如何全面开展书法教育。
一、培训师资,优化队伍
1、建立辅导机构,培训教学骨干。首先,以辖区深厚的书法文化底蕴和老师坚实的书写基础为依托,联合辖区书法知名人士成立书法协会,借助协会提升学校书法工作水平。书法协会成员保证每周有一天到校办公,对师生书写技能进行指导评价和交流。书法协会定期开展书法知识讲座,提高师生书写理论素养和书法欣赏能力;其次,邀请书法教育专家到校做指导,先后邀请区书法协会、市书法协会和外校知名书法教师4次到校指导;三是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认真吸取外校在开展书法教育方面的宝贵经验,每学期都组织学校书法教师到我市书法协会基地学校参观学习。
2、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提高书法书写技能。教师每天和学生同时间段书写毛笔字,一天一张。年级主任负责每天收齐,周五汇总后交教导处。并由学校书法指导教师负责批阅评价和指导。每周选出3-5张书写最好的教师作品,在学校书法展示栏内展示。每学期至少一次“三笔字”比赛。每次的检查评比结果记入教师个人写字档案,学期末对师生进行考核。
二、营造浓厚的习字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1、校园处处有书法。走近校园,学校古色古香的外墙上有书法名家的故事和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走进校园,低头可以看到学校主干道上一个个排列有序的汉字笔画示范图解,抬头可以看到教学楼上镶刻“工工整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几个红色醒目的大字,道路两旁的橱窗内展示着师生优秀书法作品,教学楼走廊内悬挂着书法名家的作品和书法书写知识讲解,每个教室门前的书法展示栏中都展示着学生每周的作品。浓厚的书法氛围,激发了师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2、设置书法活动室,成立书法社团。活动室悬挂着我市书法名家的优秀作品和本校师生的优秀作品。书法社团每周二下午在这里开展活动,或由学校书法教师指导书写,或开展书法交流和比赛。
3、每学期举行1—2次师生现场书法比赛,每年春节组织师生到社区义写春联,师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和检验,书写的积极性更高,水平也不断提高。
三、建立教学常规,加强教学研究
1、抓课程落实,每周一节书法课,有专任书法教师任教,每天两节书法小课,由每班语文老师任教。早上10分钟写字课全体学生练习粉笔字,下午25分钟的写字课1-2年级练习铅笔字,其他年级练习毛笔字。
2、精心筛选和编写校本教材,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年段特点,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选择和编写教材,不同年级不同内容,同一年级统一步骤,开展同年级书法教研活动。
3、做好学生“三笔字”管理:(1)粉笔字:学生每人一块小黑板,每天早上10分钟写字课集中练习粉笔字,语文老师指导学生书写6个粉笔字。每小组推选出2名书写最好的学生,把其作品摆在班前的走廊上展示。书法老师在第一节课检查评价,选出一个书写最好的班级,在学校书法评价栏内表扬。(2)铅笔字、钢笔字:每天一张作业,语文老师每天批阅,班级每周选出10名书写最好的学生,作品在班前书法栏内展示。每月同年级评选一个书写最好的班级,在学校书法评价栏内进行表扬。(3)毛笔字: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每天下午写字课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毛笔字,班级每周评出10名书写优秀的学生,其作品在班前书法展示栏中展示。每月同年级评选一个书写最好的班级,在学校书法评价栏内进行表扬。(4)每学期举行两次书法比赛,每年级评出10名小书法家,每年级评选出一个书法明星班级,颁发奖状,进行表彰。
4、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积极构建书法教学的高效课堂模式。采取积极、自主、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逐步形成了“自主学习——讨论交流——示范模仿——练习展示——巩固过关”的学习模式。
篇3
一、已经发生的历史:“作为完整世界的书法文化”的一去不复返
完整世界的书法文化大致是这样一幅图景:社会对书法有一种莫名的崇尚。不仅对书法敏感、热烈,对善书者也十分尊敬。书法不是一种休闲,而是生活本身,语文生活本身就很悠闲。这种内在的闲适感让书法成了社会生活的必需品与日常物。生活中的书法自然、随顺,是一种具有日用色彩的事物,如同王羲之与王献之的传本法帖,很多都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便条,这样美妙绝伦的便条在今天看来是奢侈而在当时却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在这种艺术化的生活中,书法是一种整体生活的自然气韵,是种随意的艺术。
时间推演到近现代,一个整体性的社会变革席卷而来,从西方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工业革命,到列强入侵、西学东渐、、、德先生和赛先生的款款走来……一个延续了数千年的超稳定的社会结构被打破,新涌入的社会文化直接淹没了笔墨的文化,无论是救亡图存还是改革开放,国人被迫发现了还有很多“更急迫的事情”要做,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要做的事情太多,差距太大。闲适的生活一扫而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不但推行了白话文、简体字,还让毛笔败下阵来,鲁迅在《论毛笔之类》中写道:“假如我们能够悠悠然,洋洋焉……那么,羊毫和松烟当然也很不坏。不过事情要做得快,字要写得多,可就不成功了,这就是说,它抵不过钢笔和墨水。”多、快、好、省是现代社会的效率追求,当闲适远去,完整世界的书法文化也就从生活的随意蜕变成了优雅的审美了。犹如诗歌一样,书法世界彻底地失去了一个完整的社会图景。这就是余秋雨先生说的,“我们今天失去的不是书法艺术,而是烘托书法艺术的社会气氛和人文趋向”。
这对个人的影响巨大。古代的文人苦练书法,就是在修炼一种生存的状态,他们对于书法的修习往往与自身的精神气质相贯通,甚至希望在书法中实现自己的人生观、宗教观。比如,宋代书法家政黄牛曾对秦观说,“书,心画也,作意则不妙耳。故喜求儿童字,观其纯气。”汉代书法家蔡邕欲将自然的物象呈现笔下,“凡欲结构字体,皆须像其一物,若鸟之形,若虫食禾,若山若树”。这种生命与书法合一的气象追求也已不再。今人的成就与书法并无必然的关联,诸多名人的题字哪怕歪斜也无丝毫负面影响。最终这种书法与生命的普遍联系终于断裂,世人做了人格的文化选择,也就做了社会的文化放弃。
虽然“钢笔文化”代替了“毛笔文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只是缩小了书法文化的生活边界,但“书写意识”的核心尚在,因为“硬笔书法”毕竟继承了毛笔的很多筋骨(尽管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书写文化的丧失),成了独立的门类。这都是已经发生的历史。但问题并未结束,因为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接踵而至。
二、正在经历的改变:摧毁书写意识的键盘时代
生活在当下的我们,这样的见闻与感受越来越频繁:提笔忘字,犹如话到嘴边说不出口,甚至常常记不清某个字的细部究竟如何书写;更喜欢在各种电子显示终端上阅读或输入,复制或粘贴,省心省力方便快捷;无论是递交公文还是记录事件,甚至活动横幅、门楼标牌,习惯了看、也习惯了用计算机成字,因为它似乎总比手书便捷“美观”……这就似乎无可辩驳地说明,我们已经处在一个信息世界里,一个键盘时代中。
尽管我们当下的文化场域可以概括为一种“囿于半封建、半现代、后半殖民、半民族主义、半开放、半专制、半反传统、半反西方、后中体西用等的语境”,似乎后现代、后工业、知识社会与信息社会尚未在东方的神秘土地上成为文化的主流,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是,即使是参与性的在场,以键盘时代为象征的信息社会的到来,对汉字书写的挑战仍然是釜底抽薪式的。因为用钢笔文化承续毛笔书法,即使有失丰富,却保留了核心,即书写的意识与书写过程本身尚在。而键盘时代的到来,不仅替换了书写工具,还终结了“书写“本身。这种改变与影响在键盘带来的便利中,在这种便利与现代生活高度契合的暧昧中,显得波澜不惊,似乎自然而然。但是,其对写字与书法教育的直接影响,对文化的传承与人的发展的间接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首先,键盘输入颠覆了汉字的成字形式,消解了书写意识。数千年来,汉字的书写常常会随书写工具与材料的变化而在表现形式上产生相应的改变。比如质地坚硬的甲骨,其文古拙、峭拔;金石则可以孕育出大气和古雅;竹简与木牍使得汉字的书写由纵势演变为横势,纸张则提供了更广阔的艺术空间。但是这其中一以贯之的是,书写本身并未改变。而键盘的到来打破了通过书写笔画成字的渠道,变写为敲,彻底改变了成字的实践形式。书写遇到键盘不再是强弱问题,而是有无的问题。这带来的后果就是,键字分离与动作机械。键字分离导致我们的双手并不直接参与成字过程,而是通过键盘与若干电子元件来完成,并且,双手与键盘发生的运动关系也相对机械,没有横竖撇点,也没有颜柳欧赵,只剩下敲击、敲击、敲击。它固然让“速度”成几何级数增长,但却丧失了汉字书写的过程。尽管这在成人社会似乎更加普遍,但其对儿童学习环境的影响是无法阻挡的。丢失了书写,写字与书法的过程就失去了作为一种文化生活的合法性。书写的文化意蕴在机械敲击中消失殆尽。
其次,电脑成字改变了字形的线性输入,淡化了汉字的表意结构。脱离了一笔一画的书写过程,汉字的表意结构就直接受到了冲击。汉字的表意结构不仅需要在书写的时间中慢慢体味,而且书写的过程性与空间感才是表意结构展现自身的最佳途径。比如,一撇一捺为“人”,书写的先后才可以感觉到双脚的支撑与立于天地的豪迈;“旦”下一横,书写时才能感到地平线对初升红日的寄托与希望;飘“逸”的末笔“捺”,缓缓书写中似溢出约束的框架,一份闲适与淡定油然而生。而电脑的成字没有笔画的过程性,它是整字的瞬间呈现,表意的结构尽管可以通过后续讲解完成,但过程体味已经遥不可及。此外,这种淡化还表现在敲字的过程中,各种输入法都是以字母、变形的笔画或无意义结构的部件为中介的,汉字的表意结构被拆解。损耗了意义,就弱化了汉字表意的合法性。
再次,电脑成字抹杀了个性与创造性,迎合了现代社会的精神控制。我们逐渐习惯了单调的、规范的“美观”,可见的汉字往往就是电脑中的若干字体,高度统一。因此,键盘时代也终结了汉字书写过程中的个性与创造性。它与个人书写最大的不同是:将个体的想象、意志、精神等彻底拒绝在成字的过程与结果之外,个人“书写”只有动作笔画而无精神参与。大多数时候,即便在课堂上,个性化的、创造性的书写也日渐稀少(多媒体越来越多)。这在表面上契合了现代的高效率、大容量的日常需要,甚至也体现出那么一丝规范美,但其实它现代社会中的畅通无阻还有更为深层的原因,就是“精神控制”。
现代性追求人类精神上的高度相似性,它必须减少心灵的复杂与多样才能让人变得单调容易支配,从而更依附权威,更利于控制与管理。对精神文化领域的统治就是为了最后能统治心灵,“人皆此心“就是重要的政治基础。统一的汉字呈现,当然不是决定性因素,但不可避免地加入了“再造人心”的工程。结果就沦为一种没有个性参与的“心灵管理术”。如此,汉字书写又丧失了精神自由的合法性。那么,该怎么办?
三、不能放弃的将来:重新划界与基础定位
科学技术的变革与发展,信息技术的深入与普及,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社会心理的焦虑与失常,这些都是“经济发展的代价”,都是改革遇到的问题。在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既有新问题的新探索,也有老问题的新解答,书法教育就属于其中。当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革的时候,不仅会出现很多颇具颠覆性的新事物(如乔布斯的苹果),也会葬送很多曾经的辉煌(如柯达胶卷)。我们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但更要引领社会的前进。书法——书写中国的汉字,就不该也不能被忽视。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对它的保存与弘扬是责任也是使命。我们已经经历的历史和正在发生的现实,大多还只存在成人社会中,如若再失去基础教育的阵地,断送的恐怕就绝不仅仅是“书法本身”了。
因此,我们需要明确几点:一方面要领域划界。给汉字书法在社会生活中重新划界。虽然“作为完整世界的书法文化”已经不再,那么就应当将书法作为部分的文化参与正确对待,尤其是在必须认真对待的地方,这是书法与写字教育在失去社会完整图景之后的唯一可能普及其参与性的前提。虽然时间推演已经画出了粗略的线条,但那还是被迫,不是自觉。我们需要自觉到,作为体认汉字汉语汉文化的写字是每个中国人文化身份的根基,而作为纯粹艺术的欣赏,可以就让它成为一种文化兴趣的选择,后者要努力发扬,而前者必须普及。
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时间划界,即必须普及的书法教育,应当定位在基础教育阶段,并且定位在“达标”,这是一种底线划界。即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必须让每个学生掌握这把文化的钥匙。这样的定位与划界,有可能在信息社会的大潮中站稳脚跟。摈弃不切实际的让书法重回“正统”的幻想,同时将底线牢牢守住,紧抓书法教育的普及,需要“提高到中国文化发展的战略高度来把握和认识”其重要性。
篇4
一、笔画教学是教学中的关键。笔画教学是练好书法的基础,3-6年级的笔画教学必须着重结合字来练习,从而进一步提高对字形、结构的掌握和理解。例如教长横画时,例字可安排“三、正”等;教垂露竖和悬针竖画时,可安排例字“干、中”等既复习巩固了横画,又为教短撇和横折作了铺垫;教横折时例字如“口、车、白、百、旦、聿”等,这些字的练习对于横画与竖画又作了进一步理解和强化,避免单调重复,又可使其对横竖画的真正理解和巩固。
二、在教单个字时,必须渗透笔势概念的输入和实践。教楷书渗透笔势的概念,能使学生写的字富有神韵,并有助于导入行书的教学。教师要避免机械地讲解逆锋起笔,逆锋收笔等,应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反复体会、逐渐理解,起笔作用在于藏锋铺毫,它是上一笔结束的切入;收笔作用在于聚锋,它是下一笔的开始等,这也就逐渐灌输了“笔势连贯”的概念。这样学生写的字才“活”才有精神。
三、要把握好从楷书过渡到行书的教学。学生有了“笔势连贯”的概念之后,学习行书就轻松多了。行书可视为楷书的快写,具体实践当多临帖才能悟出其理。当然,初学行书时选贴尤为重要。
四、要加强书法创作的教学。第一,要让他们多读帖,多看书展,进行欣赏、分析、探讨等。第二,让学生之间多进行书法交流,组织书法表演和比赛等活动,能使学生在学习书法过程中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操。最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由于学生年龄、性格秉赋的不同,对书法的理解力、感悟力也不相同。教师要寻找一种最佳的方式和途径,来发挥学生的天赋。如:篆隶质朴无华的线条以及图案化的结构,与儿童心理更吻合,亦可让学生从篆隶入手,而并不是绝非唐楷不可。真正使书法传统教育根植于小学教育就必须从这几点认识:
一、认真对待书法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现在农村小学忽视书法教育,究其原因是它缺乏正确的认识。书法教育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能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思维。
二、健全书法教育体系,培养优秀书法教师队伍。在书法教育体系中书法教师的来源,主要依赖于师范院校的培养,师范院校要着重培养能胜任小学书法教育的合格的教师,以适应农村小学书法教学的需要。
篇5
关键词:书法教育; 实践活动; 书法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1-104-001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学科,近几年得到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使书法教育成为了中小学生的必修课。但仅仅是每周一节书法课,是远远不能达到要求的,更需要大量的课外实践。所以,书法功夫在课外,书法教育在实践。只有通过不断的书写、领悟、鉴赏和感悟,才能提高书法艺术水平。下面具体谈一下我们在书法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一些做法。
一、练写姿操,为书法教育打好基础
我校将练习写字姿势编写成写姿操,并配上音乐,写字操共分为四节,每节为四八拍,四节操名称分别为正坐姿、正站姿、握硬笔、握软笔,动作幅度小,易学易懂,时间短,课前课后均可练习。
第一是练坐姿,要求头正、身直、肩平、臂开、足安。
第二是练站姿,要求身体自然站立,背稍弓,颔首,臂前伸。
第三是握硬笔,要求手指自然弯曲,拇指与食指捏笔,另三指并拢在下面抵住笔杆,中指用第一指节侧上部顶住笔,笔杆上端斜靠在食指的最高关节,捏笔处离笔尖大约3厘米。
第四是握软笔,要求指实、掌虚、掌竖、腕平、管直。即用拇指的第一节紧贴笔杆内侧,用食指的第一关节紧贴笔杆的外侧,将笔杆捏住。用中指的第一、第二节弯曲如钩地钩住笔杆的外侧。无名指和小拇指并排从下抵住笔杆。
二、做书写操,做到书法与形体的完美统一
书写操,采用陈氏太极招式,刚柔相济,配以优美的民族旋律,一手握笔,一手持砚,做书空的动作,下笔横竖撇捺,结体真草隶篆,时而提按钩挫,时而抑扬带转,挥毫自如,美不胜收。我们要求学生每天课间操都进行练习,活动筋骨,掌握书写节奏,增强身体书写动作的协调性。
三、学篆刻,丰富书法教育的内涵
篆刻与书法本是同源,需要先学习篆书再练习篆刻,所以学习书法对篆刻很重要。一枚精美的印章既可用在书画作品创作中的姓名章以及补白、闲章等,从中可作其防伪实用价值,也可作为文人雅士把玩、收藏的艺术品,一枚方寸之间的篆刻作品蕴含的意义还真不少。历史上以秦汉印为成熟, 发展到明清流派纷呈,至近现代更是繁荣景象;篆刻可说是从实用而发展到独立于艺林的一门艺术学科。
我带领学生学习篆刻,以自刻自用为目的,一幅书法作品后没有印章,便不能成为作品;篆刻艺术学习以能直追秦汉,涉取明清诸家,入古出新,参照现代精品,捕捉创作有现代生活气息的作品,达到作品能雅俗共赏为境界。所以必须深入传统进行临摹学习。但限于学生的书法艺术水平还较低,所以主要是以临摹为主,以艺术鉴赏为主。开始,学生兴趣还比较浓厚,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有的同学渐渐对篆刻失去了兴趣,转而参加了其他的活动。小孩子手臂的力度不够,刻起来很费力,有的孩子手都出了茧子,但仍是乐此不疲。开展这样的活动,将艺术融入实践活动之中,学生和家长都很欢迎。
四、裱作品,营造书法教育氛围
将师生写好的作品上墙,就需要装裱,虽然现在作品都用机器装裱,但名家字画要手工装裱,手工装裱质量更好,更有收藏价值。装裱作品是一种手工工艺。所以,我组织了书法作品装裱小组,使学生领会传统装裱的方法和技艺,营造书法教育氛围。
首先是装裱字心,将书法作品裱在托纸上,然后上墙,然后是裱花边,将花绫或花纸裱在托纸上再上墙,等字心和花边晾干了,再组合成画幅。
当我们来到裱画室,看到墙壁上同学们亲手制作成品与半成品的字画,非常震撼,你会更加热爱书法。
五、写春联,展示书法教育成果
贴春联能为新年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写春联需要有一定的书法技能,我在指导学生写好毛笔字的情况下,组织优秀学生义务写春联,得到了社区群众的赞扬,同学们听到赞美声,学习书法的兴趣更浓了。校内写春联,送给社区群众,集市现场写春联,送给过往路人,写春联既是练习书法的过程,也是服务他人的行动。这样的活动,每到新春临近,我们都要组织。一幅幅鲜红喜庆的春联,一串串工整有力的毛笔字,使孩子们陶醉在祖国的传统文化里。
六、做竹简,学造纸,体验书写的文明
竹简与纸张都是书写材料,披蒲编,削竹简,就是制作书写材料的典故。我组织学生自制竹简,将竹片用绳子编织起来,做成竹简,再尝试在竹简上写字,形成书法作品。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让学生做这样的活动,工艺比较繁琐。将同学们回收的废纸作为原料,打成纸浆,再漂白,用纱网淘出薄薄的一层,进行晾晒,然后成纸。这样的活动,最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够体会古人探索书写文明的历程。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中小学书法教育要让每一个学生达到规范书写汉字的基本要求,这就既要重视培养学生汉字书写的实用能力,还要渗透美感教育,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书法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书法课程开设的基础,也是书法课程实施的保障。
书法教育实践活动,作为课堂之外的补充训练,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书写兴趣,提高书写水平。在书法教育过程中适当进行书法文化教育,使学生对汉字和书法的丰富内涵及文化价值有所了解,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书法教育,学习的不仅是书法技艺,更是一种心性传承、文化传承。学生对书法教育有兴趣,才会全身心的投入,才会乐此不疲。深化书法教育的文化内涵,就需要丰富的课外实践。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促进学生书写素质的提高,培养更多的书法特长生,就要创新开展书法教育实践活动,使书法教育形式更加多样,使书法教育更有魅力。
参考文献:
[1]相振港主编.《墨润童心》,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篇6
【关键词】中小学;书法教育;困境
一、书法教育观念的滞后使书法不能堂而皇之的跻身于艺术学科之林
国家教委早已明确规定书法课为中小学的二级课程,应受到与体、音、美等课同样的对待,但不少地区不少学校,还是把书法课叫做“写字”课。如实地考察一下,却也事出有因,因为学生使用的书法教材就是《写字》课本,在中学则有时叫“字贴”。在这里,“书法”被“写字”置换了,书法教学沦为语文课“写字训练”的延续。其实,“书法”和“写字”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教学目标。无论是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还是教材的编写者,都应该明确这一点而不能含糊其词混为一谈,否则不但显现出自己教育观念的陈腐和偏狭,还使书法作为独立的学科难有出头之日。因此,把“书法”和“写字”这两个概念梳理清楚,再谈中小学的书法教育,就有正确的立足点了。概括来说:“写字”是工具的、实用的,“书法”是欣赏的、艺术的。写字教学是教学生如何辨识并写端正的汉字,书法教育是教人们如何欣赏和创造艺术的美。我们承认小学书法有工具的和艺术的两重性格,而中学书法则主要是凸现它的艺术性格了。书法的艺术性格是什么?是美育。对中小学生而言,即情操教育。书法艺术在情操教育中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它可以帮助学生通过书法了解独特的民族审美意识;帮助学生陶冶情操丰富感情,去俗取雅去粗取精;帮助学生提高审美境界,净化心灵。如果还把中小学的书法教育定位在“写字”的层面上,书法何时才能浮出水面成为真正的独立学科?教育界有识之士曾多次大声疾呼,还书法学科以应有的地位,或把书法课和写字课分开来上,使书法课成为真正独立的艺术学科。无奈陈旧观念难改,只能令有识之士徒唤奈何。
二、书法教材呼唤改革
教材即教科书,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法的要求,系统而简明扼要地叙述各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既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又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更是教育思想、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因此,书法教材无论在指导思想,内容确定,还是编排形式等方面都应体现出它的现代性格,而不能拘泥于一本传统的字贴。从历年全国新华书店为中小学提供的教材征订单中看到,《中学生字贴》(有欧、颜、柳、赵楷书四种,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上海书画出版社1983年第一版)、小学生《写字》课本(多为各省市自编,未见全国材)现在仍然是全国中小学书法课的主要教材。1994年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研究会又编写了中小学九年义务教育《写字》教材(辽宁教育出版社),并在部分地区和学校推广试用。恕笔者孤陋寡闻,目前在中小学书法教学中仅能看到这两种正规的教材。勿容置疑,这两种教材,这些年来在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学中功不可没,但也无须讳言,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主编者的观念所致,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写字》(指94年书法教育研究会所编)比《中学生字贴》有所改进,把行书引入了中学书法教材,但其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还是站在“写字”的立场上,让学生临摹一本字贴或一种字体,没有把书法教材作为艺术课教材来编写,因而没有把书法的艺术学科性格表现出来,没有体现出书法课的情操教育功能。这样的教材,带来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仅仅停留在“真实的临摹”的层面上,临颜像颜临柳像柳,以“像”为旨归。学生的模仿力虽然得到了训练,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却遭到了禁锢,这怎么还能谈到素质的提高?书法教材的改革势在必行!
三、书法师资队伍现状令人担忧
说句实在话,中小学各科师资队伍中,其人员之杂乱,专业水平之参差不齐,莫过于书法师资队伍了。客观原因是书法作为独立学科起步较晚,我国书法专业学校极少,尤其是培养书法师资的专业学校更少。某些大专院校附设的书法专业班,其毕业生大都奔向各级书协、各艺术馆等专业单位做书法家去了,真正投身到中小学书法教育中来的不能说没有,但少得实在可怜。因此中小学的书法教师,大多是略有书法基础或业余爱好书法的别科教师所担任。他们或许能写得一手较好的毛笔字,辅导学生临摹一本字贴也能聊可胜任,但从一个书法教师的基本素质来要求,就相距甚远难以胜任了。
篇7
关键词:高等书法教育;现状分析;问题反思;解决思路
一、现状分析
总体来看:一是高等书法教育学科建设体系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1979年浙江美术学院招收首届书法硕士研究生。从80年代中期开始,欧阳中石先生在首都师范大学致力于高等书法教育的建设和发展,1985年设立书法教育专业,1993年首都师范大学设立我国第一个书法艺术教育博士点,并于1999年招收书法专业博士后。随后,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吉林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山东大学等院校也相继建立了书法博士点,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也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与此同时非学历教育日趋多样化,不同形式的进修班、研究生班、课程班、访问学者等为众多书法爱好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
二是办学规模扩大,招收书法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高等院校日益增多。依据2007年全国各院校书法专业本科招生简章,综合类高校有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河南大学、暨南大学、三峡大学、聊城大学6所;师范类院校有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太原师范学院等15所;美术(艺术)类院校有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10所;理工类院校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不同的学校模式下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书法教学理念、体系和方法。以课程设置为例,综合院校和师范类院校从书法的特殊性出发,强调书法的文化学术氛围。如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开设中国书法史、中国美术史、书法文献学、书法文化、书法方法论、古文字学以及诗词格律等课程,以“书法与中国文化”为核心,把书法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而艺术院校则强调“书法的空间创造”,重视技法训练和艺术实践,如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的书法课程内容更多涉及书法实践、碑帖临摹、篆刻史、书画鉴定以及国画技法等,关注创作技法、创作思维的培养,大体上形成书法文化与书法艺术两种格局,以目前高等书法学科建设的发展态势看,这种格局短时间内不会发生质的改变。
二、问题反思
中国现代高等书法教育已经建立起了从本科、硕士、博士以及博士后的较为完整的、一体化的教育层次和学科体系,在此意义层面上的书法教育俨然是一门独立的专业或学科。然而,在教育部1998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原国家教委公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却没有书法的一席之地。毋庸讳言,书法学科与美术、音乐、戏剧等其他相对成熟的学科相比,仍然处于起步的初级阶段,与哲学、历史、文学等传统人文学科相比更是差距甚远,书法与以上学科存在不可剥离的依附关系。诚然这种密切关系显示出传统书法的包容性,但是在传统知识逐渐纳入现代学术范畴并寻求对话的格局中,却暴露出书法缺乏整体学科知识建构的弊端。
翻阅近20年来我国所有书法研究方向的硕士或博士论文我们发现选题中除了包括书法史、书法理论的方向外,更是跨及美学、文字学、考古学、文献学等学科的边缘性选题,纯粹以书法本体为研究对象的论文仅占很少比例,虽然涉及书迹、书家、书史、书论等方面的研究课题也很多,但由于书法学科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研究成果积累不够,从导师指导到学生写作都有一定困难。特别是按照现行学位论文审查标准,更很难达到较高的等级要求。
三、解决思路
首先,建设高素质的学科梯队。加强书法学科建设的关键是具备高素质的学科研究梯队
第一,确保师资队伍总量和质量,积极拓展教师来源渠道,尽量避免学术上近亲繁殖,优化教师的学缘结构。建立相关学科的学术交流平台、开展校际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建立联合性的学术研究机构等,使教研人员得以多层次、跨学科的学习,了解相关背景知识、理论方法。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开展书法以及文史哲等相关讲座、研讨班、教育理论学习班、教育技术培训班等,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第二,建立年龄、学历、职称合理的学科梯队层次结构。年龄结构坚持老、中、青相结合的原则。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实行导师团制,以具有精深的理论素质和研究能力的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建立有系统、有层次的学术梯队,实现研究的继承性和创新性。第三,进行跨学科团队建设。以重点科研项目为平台,相关学科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组建和扶持一批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创新研究群体,进行书法考古学、书法文献学、书法批评史、书法生态学、书法心理学等在书法学科前沿领域或交叉学科领域的多维研究,提高协作攻关的能力,促进学术创新和交叉研究成果的涌现,使传统的书法学科在当代高等教育的体系下更加完善。
其次,正确处理书法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书法学科与艺术学(音乐、美术)相关学科的关系,这是最直接、最切近的关系。二是书法学科与艺术学之外的哲学、历史、文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方面书法作为独立的学科进行整体性发展必须援引其他相关学科的力量支撑,所谓“学者欲能书,当得通人以为师”。因此以客观审视的态度、多元共生的观念和开放的跨学科的眼光看待书法学科建设,是目前高等书法教育的关键。同样的知识背景、学术背景,单一的认知模式,使其问题意识、注意力方向被常识所限制,造成视界狭隘、教学封闭和学术资源匮乏的不良局面,应当从相关的学科中摄取、借用、移植相关的概念、范畴、理论、原理及研究方法,以书法学研究为主体,逐步形成跨学科的交叉研究,开拓学科视野,研究原有学科边界上的“遗漏问题”或无法包容的“新增问题”,这是由书法学科的复杂性和开放性决定的。
另一方面跨学科的交流对话、相互渗透,必须以书法自身的特性、独立性为基点和出发点,避免“泛学科化”即不恰当的扩大‘研究’的外延,学科研究的“泛化”现象会使本来就不甚清晰的高等书法教育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变得愈发模糊,使本来就存在的理论上的“先天不足”愈发难以救治;避免简单地不加区分地由艺术学直接演绎成书法学的研究方式,应当根据书法学科本身研究的对象和领域确定其学科的内涵与外延,使书法学科体系的内部结构在渐趋合理的同时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更加明晰,这既是走向开放与综合的现代人文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家学科建设的一种现实需要。
再次,加强高等书法教育理论体系建设。理论体系健全与否是一门学科独立存在的根本标志。其中包括:制度化的学科语言、明确的学科边界、被同行学者所认可的独特的研究范式以及高水准、高层次的研究成果等。书法学科的理论体系至少应包涵基本原理论、实践论、历史论、方法论四大部分。基本理论研究是学科基点,回答“书法是什么”及“书法学是什么”这两个最基本问题,由基本命题扩展出相关的概念及范畴,是一种哲学化的思考。再由原理论直接导向实践研究,亦可以说是关于书论的研究,书写实践的理论,阐述书写活动过程中人和作品之间创作体系、阐释体系和评价体系。史论研究探讨书法自身的历史现象与规律,以古察今,古为今用,从而体现其社会意义。方法论研究则有助于增进对书法学科研究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体系进行反思,促进研究者准确了解和把握本学科学术发展的动向。
目前,从书法理论研究的内容来看,在研究对象、理论基础、方法论等相关方向都已取得进展,无论是在深度和广度上都逐渐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理论体系,为进一步借鉴、吸收、运用乃至最后超越各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提供了可能。与此同时,建立完善理论体系必须遵循学术标准和规范,从学科史和学术传统的角度,认识和领会书法学科的伦理精神与基本规范。书法学界由于受“技法至上”的影响,缺失严格的学术规范教育,因此各高校书法专业要加强对本科生、研究生进行系统的学术训练,力求熟练掌握学术研究基本规范、学术研究方法规范、论文尤其是学位论文与图书编撰规范、学术引文尤其是图片征引方式标注的规范,形成严肃科学的学术氛围,推动学科建设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沙孟海.高等书法教程.中国书法.1992.
[2]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8.
篇8
衢州市衢江区第一小学 余胜秋
衢州市衢江区实验小学 柴金良
衢州市衢江区大洲镇中心小学 钱胜利
衢州市柯城区沟溪乡中心小学 许永清
江山实验小学 杨高益
江山市城南小学 段齐敏
龙游县桥下小学 刘智松
常山县天马一小 季志辉
杭州市
杭州市文海实验学校 金加喜
杭州市金都天长小学 傅颂九
杭州市余杭区临平第一小学教育集团 庞富连
浙江省湘湖师范附属小学 高宜相
萧山区河上镇中心小学 谢 治
萧山区益农镇中心小学 沈煜清
淳安县实验小学 朱胜华
淳安县汾口镇横沿小学 汪永逸
杭州市永天实验小学 郑培明
杭州市转塘小学 张军林
杭州市留下小学 陈伟泉
杭州市德天实验小学 王 琪
余杭区仁和中心小学永泰校区 吴建松
湖州市
湖州市文苑小学 李培芳
湖州市湖师附小教育集团 沈国明
长兴县实验小学 许百明
德清县实验学校 沈国鸿
嘉兴市
嘉兴市辅成教育集团 陆 瑛
平湖市全塘中心小学 周士军
海宁市桃园小学 姚淑华
海宁市斜桥镇中心小学 姚爱东
海宁市紫微小学 徐晓良
桐乡市凤鸣天女小学 钱芝静
桐乡市崇德小学 浦妨美
桐乡市屠甸镇完全小学 章洪海
海盐县天宁小学 何金林
上海外国语大学秀洲外国语学校 洪福珍
桐乡市龙翔小学 卢金虎
宁波市
宁波市荷花庄小学 葛蕊蓉
宁波市四眼中学 严鹏展
宁波市江北区洪塘中心小学 储明岳
宁波市中城小学 王洪乾
宁波市修人学校 陈尧明
宁波市镇海区骆驼中心学校 周伟庆
宁波市镇海区蛟川中心学校 盛其仁宁波大榭开发区第一小学 李旭龙
宁波大榭开发区第二小学 邹伟民
宁波市北仑区高塘小学 徐 进
宁波市鄞州区鄞江中学 周道义
宁波市鄞州区东南小学 竺柯斌
宁波市鄞州区高桥镇望春小学 王洪波
奉化市居敬小学 卓 晖
奉化市锦屏中心小学 傅立军
慈溪市天元镇潭北小学 张洪锋
慈溪市贤江小学 张华苗
余姚市小曹娥镇曹娥小学 周建胜
余姚市泗门镇中心小学 杨 杰
宁海县西店镇中心小学 吴增产
宁海县桃源小学 吴昌流
宁海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金桥校区 杨春丽
宁海县桥头胡中心小学 屠本忠
象山县茅洋学校 胡文平
象山县文峰学校 童益松
象山县石浦镇新港小学 黄锡权
绍兴市
绍兴市元培中学 周菊芳
上虞市沥海镇中心小学 陈泉忠
上虞市百官街道中心小学 经建美
上虞市夏尊小学 王一玮
嵊州市育英小学 韩纪兰
诸暨市学勉中学 陈 尧
新昌县南瑞实验学校 赵德源
台州市
台州市路桥区实验中学 林文茂
台州市黄岩区高桥中心小学 张玲生
天台县平桥镇中心小学 安良远
温州市
温州市瓯海区茶山第一小学 徐春银
温州市瓯海区仙岩第二中学 周世鸿
温州市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项加方
温州市龙湾区永兴第二小学 朱智勇
浙江乐清育英学校 林方秋
丽水市
龙泉市西新小学 季茂旺
庆元县江滨小学 王必广
缙云县团结小学 张瑞良
遂昌县云峰中心学校 黄晓伟
金华市
义乌市缘墨斋书画培训中心 何新兆
义乌市八方草堂书画培训中心 傅建华
浦江县仙华外国语学校 张立明
浦江县浦阳第四小学 王维刚
浦江县黄宅镇第二小学 方 磊
磐安县尚湖镇中心小学 陈锦波
磐安县安文小学 施妙英
兰溪市外国语小学 金 剑
三江书院・金林生书法教室 金林生
兰溪市汪高中心小学 童 飞
东阳市兰亭书画艺术培训学校 李健明
舟山市
篇9
关键词:书法实践;艺术教育;书法审美
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1-0017-01
一、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艺术教育对于素质发展的意义
爱因斯坦曾说:“学生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和谐发展的人就是要让人全面发展,也就是要同时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心理上有知识、意义、情感之分,哲学范畴对应的就是真、善、美,运用在教育实践上就是知识教育、道德教育和艺术教育了。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逐渐提高审美能力,完善审美心理结构。因此,艺术教育是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艺术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
物质与精神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而艺术教育是促进精神和谐的一个重要的形式。实现现代化生产中的美学与技术的统一,使物质产品达到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统一,也使我们在物质财富创造中有更高层次的审美能力,也让我们有能力去创造艺术。
艺术教育从某些角度上讲也可以说是审美教育,审美教育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得到真,善,美的感染,在思想上受到启迪,自然而然的提高艺术修养,也就达到了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书法实践是艺术教育的重要手段
书法可以说是重于形式美的艺术,各种笔体,各种形态,皆为我们展示了各种外在形式的美,并突出显示在用笔、结体、章法这三个方面的美。书法实践的意义是培养我们在直观上感受美的能力,同时,这也是艺术教育的意义。
(一)书法中用笔的形态美
中国书法讲究联会贯通,讲究“一笔书,一笔画”,所以古人所传的“永字八法”,用笔为一气呵成,血脉不断,表现出了一个生命单位,一个成功的艺术境界。既然贯通,就会有变化。书法中强调的艺术美就是表现在用笔的变化上。在书法实践中通过老师们得讲解、示范等形式来说明用笔丰富多样的变化,可以引导我们进行仔细观察,从而提高我们赏析书法作品中笔法美的能力。
(二)书法中结体的形态美
书法中字的结体称为“布白”,由点划连贯穿插而成,空白也是字的一部分。“平衡对称、多样统一、对比照应”是书法艺术的结体美的形式。书法实践教学中通过老师对我们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字形结体的引导,使我们感受到结体的长短、虚实、阔窄、开合等字型的变化美,就放佛音乐中的高低、强弱、节奏的变化,可以表现出作者内心情感。
(三)书法中章法的形态美
“章法”又被称为“分间布白”,是一件作品的整体美。雕塑大师罗丹曾经说过:“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没有任何一部分是比整体更加重要的。”可见成功的“章法”要通体呼应,连贯畅通,大小、长短、疏密等形成对比,笔的轻重、墨的干湿应善于变化,体现了和谐与统一,构成了一个生动、自然的整体。
笔法,结构,章法是书法的外在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书法实践中的重点。在书法实践中通过书法的外在形式美的学习、感悟,可以提高我们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所以说,书法实践是艺术教育的重要手段。
三、结束语
书法艺术是超越表象,直指心性的艺术。书法通过黑白线条和空间运动产生无端的变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心灵和胸襟,展现生命的活力、意志和无限的感情。不同的形式的书体传递给人不同的情感信息。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调节我们的心理素质,规范他们的行为有两种好的方法,一个是练习平衡木,二则是练习书法。这两种练习都可以使人进入一个相对静止的心境。常常在平静的状态下,性格就可以改变。练习书法,必须身心投入,持之以恒,才能养成一丝不苟、动笔必矩、严谨认真的好习惯。学习书法不能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写作时要心如止水,姿势正确。如果没有长期的刻苦磨练,就很难敲开艺术之门。在一笔一划书法练习中,可以使我们的毅力和耐力得到培养,养成耐心细致、精神专注、不惧艰辛、锲而不舍的优良品质。
参考文献:
[1]陈敏.席勒美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价值工程,2011,08期.
篇10
【关键词】书法训练;特殊儿童
对特殊儿童的书法训练是特殊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自接手我班以来,我对我们班的特殊儿童进行了书法训练,在教学中,我总结了几点书法运作训练的作用。
一、书法训练有利于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是学校整个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爱国主义又是必须放在首位的。它不仅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也是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对特殊儿童来讲,由于他们自身生理和心理上的某些缺陷,使其在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较正常的儿童弱得多。只通过单一形式的空洞说教、读报纸、听新闻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特殊儿童不乐于接收,也难以接受,很难达到其教育目的。只有通过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直观形象的手段才能吸引特殊儿童,激起他们的兴趣。书法是我们国家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的标志,是我们民族的无价之宝,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难以达到的“国粹”。教师组织学生参与书法、欣赏书法,使他们自然而然地感到祖国的伟大且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从而激发学生有信心学好这门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书法训练与汉字教学相辅相承
学习书法要有牢固的汉字知识,而书法的学习又是书写汉字、掌握汉字的有力手段,二者具有相辅相承、相互促进的辨证关系。我们知道,特殊儿童有注意力不集中、知觉速度慢、范围狭窄、记忆力差、容易遗忘等特征。对他们的教育方法必须是生动、形象、直观、多样,做到教中有学、学中有玩。让学生拿起毛笔,通过手的触觉、眼的观察、直接书写,手眼并用,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既容易做到,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要使学生写好字,首先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执笔方法),再教学生写好五种基本笔画(即点、横、竖、撇、捺)和笔顺规则,调动他们的写字积极性。当学生开始写合体字时,我要求学生在米字格中间把字的间架结构写匀称,布局合理。在教学中多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字型,该怎样搭配才能使写出来的字规范、整齐、结构紧凑。例如,写“告”字时,教学生记忆“一口咬断牛尾巴”;写“想”字时,把它分成“木”、“目”、“心”三部分来写。这样,把复杂的字简单化、抽象的字趣味化,使学生容易识别和记忆,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每次课教学生写的字不宜过多,否则会顾此失彼。
三、书法训练有利于矫正缺陷,培养学生意志
所谓的书法治疗就是利用书法或与书法相关的活动作为治疗媒介,以增进个体的身心健康。从大脑发展运动的规律看,动则快,静则慢,用则灵,废则退,脑子越用越灵,脑细胞发展就越快,学书法,五指执笔法对学生五指的运动及分工作了具体要求:用大拇指腹紧贴笔内侧;用食指斜而俯地出力贴住笔管外侧;用中指的第一、二节弯曲如钩地钩住笔外侧;用无名指第一、二节弯曲的背部紧贴笔管,向外推挡;小指衬托在无名指下加一把劲,称为“抵”。五指分开来说,其作用就是按、押、钩、揭、抵。通过手部小肌肉的活动刺激神经末梢,发展特殊儿童手的动作的灵活性和准确性,促进大脑相应部位的发展。在练习书法时,要求学生头正、身直、臂开、足安,能促使其手眼协调,手脑并用,保持平衡。由于书法练习有一定的枯燥性,所以没有顽强的意志是坚持不了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给他们讲海伦、张海迪等名人的事迹,讲古今许多卓越的书法家孜孜不倦练字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表扬为主增强其学习信心,培养他们克服困难、承受困难的能力。通过书法教学和书法运作训练治疗,提高了智力残疾学生对书法运作的兴趣和技巧并进一步使其心、身状态得以改善,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各种心理缺陷,增强各种心理能力。
四、书法训练有利于提高审美意识,培养一技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