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文化范文
时间:2023-04-05 02:42: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企业文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英文名称: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工人报刊协会;中国工人出版社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4-1145
国内刊号:11-5637/G0
邮发代号:82-108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8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篇2
[关键词]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内涵 社会主流文化 文化定位 企业文化的调整和创新
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对于企业的存续和发展至关重要。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凝聚、协调企业员工的力量,激励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和进取精神,形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能力,引导新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存续一定时间的企业一般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但怎样的企业文化才算得上是优秀的,一个现代企业应当怎样构建、创新自身的企业文化呢?下面就从三个方面入手探讨现代企业文化的构建问题。
一、力求企业文化的三个层面的内容协调一致,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从20世纪70年代起,企业文化一直是企业管理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对于 “企业文化”的概念,尽管不同的管理者给出了多种不同的定义,到目前为止还未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但至少我们明确了一点,“企业文化”是一个具备多层次内涵的概念: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理念文化,包括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文化的表层是企业自身的物质文化,包括企业自身的厂房、设备和产品所体现的文化;处于表层与核心之间的中间层的是企业的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包括企业自身的各种健全的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内在的理念文化决定并制约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而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是理念文化的外在表现,这三个层次密切结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为什么很多企业也提倡建设自身的企业文化,却往往以失败告终呢?就是因为多数企业不能从三个层次的统一入手,有些企业宣扬塑造企业文化,只是满足了公司一时的宣传所需要,并未做实质性的工作;有些企业塑造企业文化的目的是灌输企业领导或上级的指示,把吹捧领导作为企业文化塑造的主要工作;有些企业塑造企业文化是为了跟风,盲目地做大家都在做的事情;有些企业的立意太高,确立了一整套冠冕堂皇的价值理念体系,但缺乏相应的、可行的制度和规范,表里不一。企业文化是三个层面内容的统一。构建企业文化是一项由里及表、自上而下、表里兼修、上下协调的系统工程。首先,由企业决策者主导和倡导一系列的价值观念、价值主张。包括支撑企业发展的使命、宗旨、核心价值观、战略远景。这些价值理念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支撑着企业的发展目标,是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目标指引。其次,在上述理念的指引下,制定一整套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企业运作的制度模式,使企业文化得到真正的体行、固化、和延续,形成一种文化氛围,成为支撑企业生存的组织凝聚力。最后,企业自身的厂房、设备、特别是产品设计中要体现出企业的价值观念和价值主张,赋予产品的内涵和外延一种强烈的文化色彩和情感,通过感官向消费者传递。后两者共同向消费者展示一种企业形象。
二、企业文化既要与社会主流文化相适应、相协调,又要做好自身的文化定位
1.企业文化要与社会主流文化相适应、相协调
企业文化是一种综合性的个体文化,它不是孤立于社会之外的,必然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文化之中,并且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是有优劣,正误之分的,只有优秀的、正确的企业文化才能不断在社会文化中得到认可、得以存续。评价一个企业文化的标准,关键是要看它的文化导向是否正确,是否健康,是否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再就是要看企业文化产生效能的大小,制导人们行为的作用大小。因此,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必然与社会主流文化相适应、相协调。
当前,企业文化的形成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以社会主义法律为准绳,体现以人为本,提倡崇尚和谐,谨奉八荣八耻,讲究诚信。只有基于这些之上的企业文化才能指导企业的健康发展,才能称得上正确的、优秀的企业文化。
2.企业文化要体现个性、突出特色
由于所处的地域、行业、服务领域、职能范围不同;企业组织内部认知不同;处理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结果的规律不同,企业会奉行不同的价值理念,即使遵照统一的价值理念,由于环境条件不同,文化表现的行为模式也是不完全相同的。这就决定了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另外,市场经济恰恰是突出特色、张扬个性的经济。为此,每一个企业必须做好自身企业文化的定位,以独有的文化色彩、企业形象在市场中找到自身的利基市场。任何放任自流,缺乏明确企业文化定位目标的企业,最终会在市场大潮中迷失。任何试图模仿别人成功模式的企业最终会被市场所淘汰。
三、企业文化必须不断调整和创新,以适应市场需求和环境的变化
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的文化变迁、东西方文化的不断交融、生产技术的日新月异、市场需求的飞速变化,决定了企业文化也必须是一个活动的、发展、动态的概念,必须是一个敞开的系统。每一个企业必须具有前瞻的意识和眼光,把握文化变迁的脉搏,不断调整、创新自身的企业文化。一旦停止企业文化的发展和新内涵的补充,停止了开发,那就只能在市场上被其他的企业文化所取代。
企业营销的理念已经经历了从“以产定销”到“以销定产”的变化,现代营销理念也从市场营销观念向社会市场营销观念发展,更出现了绿色营销、体验营销、关系营销、文化营销的观念,企业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从理念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多方入手,寻求转变和创新,才能避免不进则退、终被取代的后果发生。
综上,现代企业文化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走出误区,从多个层面统一的角度全面塑造.构建企业文化既要处理好自身与社会文化、社会主流文化的关系,又要注重自身的文化定位;企业文化的构建是一个不断调整、创新的过程。
参考文献:
篇3
现代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同时也体现了多方面的价值,在实际中其发挥着提高管理效率、引导企业发展、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完善企业管理措施等。
1.促进油田企业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作为国民经济支柱行业的石油产业同样得到了发展。但石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只注重了经济效益,并没有形成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这样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很多企业都因为没有合理的企业文化而出现问题,严重的甚至出现倒闭关门的。
2.大幅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要知道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企业管理的水平提高。这是因为好的企业文化能在无形中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一定程度下减少管理难度,从而大幅度提高油田企业的管理水平。
3.引导油田企业的发展。
企业文化不是凭空产生的,不是说管理者坐在办公室中就能为企业塑造自己需要的文化,符合企业的文化是在长时间生产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这样的文化会得到所有员工的认同,这就意味着企业具有良好的凝聚力了,这些都可以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油田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不足
企业单位对如何确立企业文化建设内容相当的苦恼,导致企业文化成了水中月,镜中花,难以实施。部分的单位缺少主动性,只是一味的等待着上级部门的指派;也有多面做出动作却很难有多收获的,没有统一的企业文化建设核心内容。纵观前后,油田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这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1.管理者过于自我。
在油田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部分同志以自我为中心,只顾着自己的利益,另起炉灶,在油田企业内部搞一套区别于大规则之下的标准,严重割裂了油田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连续性。
2.企业文化建设不受重视。
有的则是对企业文化建设能够产生的作用完全不重视,不理解的现象,不按照政策和制度上严格执行。还有部分同志认为油田企业文化建设只不过是徒有其表,外一套内一套,只做表面功夫,喊喊口号,贴贴标语这种完全不用重视的东西。
3.理解过于片面。
也有同志认为油田企业文化建设只不过是一些工作之外的休闲娱乐运动,比如说:广场舞、联欢晚会、体育比赛等等。这些都对油田企业文化认识程度很低,没看清楚本质。企业文化建设是指企业文化相关的理念的形成、塑造、传播等过程,要突出在“建”字上,切忌重口号轻落实;重宣贯轻执行。企业文化建设是基于策划学、传播学的,是一种理念的策划和传播,是一种泛文化。
三、油田企业现代企业文化的具体经营策略
1.统一企业价值观。
这对油田企业来说,只有当油田企业内绝大部分员工的个人价值观趋于相同的时候,整个油田企业的价值观才可能形成。油田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塑造适应企业的价值观,指导思想由“以原有产量为中心”向“经济效益为中心”转变;其中,管理的机制主要由“传统模式”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企业管理理念的提升需要加强制度化的建设以及营造油田企业文化当中业绩为主的文化建设氛围,同时油田企业需要引进更为先进的理念和组织文化,推行更为合适的管理模式,宣传企业干部的优秀形象,提升油田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强整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在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过程中,文化建设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2.培养企业诚信文化。
企业文化外在表现就是企业形象,这意味着企业文化直接影响企业形象,没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不要奢望产生优秀的企业形象,同样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现如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若是没有良好的企业形象,就不要妄想企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油田企业党委要有意识的培养诚信文化,可以将其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中去。
3.落实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物质生活的提高促进了人们精神生活的追求,在企业中也是一样,企业文化需要将“人本管理”理念深入其中。人们在集体中都有一个非常矛盾的心理:在融入集体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将自己表现出来。所以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企业必须重视个人价值,以更多的个人价值来代替集体价值。油田企业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企业文化,这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油田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员工对于企业会产生更多的归属感,无形中将自己视为企业的一部分,会提高员工之间的凝聚力。
4.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
传统油田企业在进行文化宣传的时候,常做的是无限强调某些文化是企业独有的,然后由此延伸出这种文化的引导力,或者是在人流集中的地方悬挂企业文化宣传册等。但是在网络日渐普及的今天,企业应该将网络充分利用起来,通过各种宣传渠道进行企业文化传递,让所有员工都可以明白自己怎样做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了解自己每天工作内容、如何规范自己等。企业管理由原先的单一管理发展成纵深、多样式的模式,所以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明白为什么要进行文化管理、企业文化管理的作用是什么。
四、油田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的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日渐凸现出来。这是因为企业文化已经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发展,因此做好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的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
1.提高学习力。
市场竞争的本质就是人才的竞争,现如今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创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想得到更长远的发展就需要不断学习。只有在油田企业中创建学习文化,形成全体员工参与的学习氛围,这样企业文化才能不断完善与传承。可以在办公地点或生产车间展示相适应的企业理念,不间断的进行企业文化的培训,让所有员工头脑中都要树立企业文化,将这种文化力彻底转化成学习力,不断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
2.提高执行力。
油田企业在制定企业文化理念的时候,还需要制定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这时候就要将企业文化融合到其中。将所有员工的思想用企业价值观统一起来,用一些具体的行为准则规范员工的行为。这样员工在实施某种行为的时候,需要考虑到某种企业文化。
3.提高生产力。
先进完善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企业生产力的提高。这是因为企业建立完善的企业文化,可以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可以将更多的企业理念落实下去;同时做好以人为本理念的落实,进一步提高油田企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理念,将企业文化彻底转换成企业的生产力。这样下来,员工工作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工作过程中将会产生更多的想法,这意味着员工创造力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将会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五、结语
篇4
在世界经济日益走向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企业要想屹立于世界强国企业之林,必须构建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然而,任何一种文化模式都不可能是凭空产生的,企业文化也不例外。世界上大凡有生命力的管理思想,都是基于本土文化产生的。笔者认为企业文化必须扎根于传统文化之中,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下面我就来谈一下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文化的影响。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的内涵
第一,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是一种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它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是一种精神纽带,是一种基本的精神物质。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中国传统文化先后经历了先秦诸子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近代西学的发展历程。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中。它就如同一个民族的遗传密码,深藏在一个民族的血液中,内在为一个民族的精神结构,它虽然不会直接产生GDP,但离开了它,民族就失去了凝聚力。所以说,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根”, 我们千万不能“塞其源而欲其流远,伐其根而求其木盛”。
第二,现代企业文化。
现代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经营运作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文化观念,是企业员工在认识和行为上的共同理解,它贯穿于企业的全部活动之中,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和精髓,是潜在的生产力,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全体成员的精神面貌和整个企业的素质、行为和能力。一个企业的文化,通俗地理解,就是我们公司办事的方式,我们考虑问题的角度和方法,是我们相信的东西,是我们的工作态度,等等。作为中国企业,传统文化中的 “仁、义、礼、智、信”等理念自然地融汇在我们的血液中,表现在我们的行为中,体现在我们的企业文化中。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文化的影响
中国文化中的儒道之学延续数千年之久,并成为学术思想中的主流,直到今天仍具有巨大影响。可见,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目前企业需考虑的问题。下面我们看看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中是如何体现的。
第一,“刚健进取”的民族精神。
中国儒家学者在论述人生的道德行为、价值取向、理论境界时,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和突出的特点就是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积极进取。《易传》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人格理想,前者为自强不息、刚健有为;后者为厚德载物,包容万物。以及《荀子》中的“人定胜天”思想。这些进取精神和博怀,正是儒家学说的思想要旨和华夏民族的精神面貌,都体现出一种阳刚向上的竞争精神。
这些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为构建传承过去、面向未来的企业文化提供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并有助于企业形成刚健进取、发奋图强的企业文化。反观我们潞安的企业文化,潞安人在其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从时期的“多产煤炭、支援前线”,到六十年代的“艰苦奋斗、勤俭办矿”的石圪节矿风,再到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实干进取、争创一流”的潞安精神,潞安人正是凭借他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成就,带动了企业经济的迅猛发展,这些始终呈现出一种历史传统同时代精神高度和谐的特色。
第二,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
刚健进取、自强不息的中国文化基本精神,所强调的是人,即“以人为本”或人本主义。这一文化特色与西方以神为核心的文化精神迥然而异,它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人。孔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爱思想反映了儒家对人本性的理解。荀子提出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比喻,更是集中反映了民心所向与安邦的道理。
现代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社会需要的人是有独立意识,有创新精神、有奉献思想的人。每个人都应该是完整意义上的人,知道爱人,爱自己,有个性。我们现在讲的人文文化或人文精神,就是要充分重视人本,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反观一个企业的发展,企业中“以人为本”的宗旨就是抓住人、用活人,培养人,开发人。企业最大的资产是人,人在企业的发展中具有决定的意义。而企业文化的优劣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一个企业如果能够本着儒家思想建立“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观,把尊重人、关心人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关心关注员工的成长,为员工提供发展机会,让员工分享企业的发展成果,这样人人都会有进取之心。
第三,“上善若水,为而不争。”
《老子》说:“上善若水,为而不争”。上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老子认为人类社会的一切罪恶、一切祸乱、一切悲哀、一切痛苦都起源于人与人之间利益的争斗。因此,他提出“为而不争”,并把它作为人类消除悲剧的解脱之道。具体到企业,就是说企业文化要有包容的胸怀,能容纳百川,不同的人来到一个企业,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也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这个时候,不是互相挑剔,而是相互之间去互补,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才会做到浑然一体,相互合作,共同把企业做好。
第四,“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而治”是老子思想学说的精华,其本意是顺应自然,遵循民意。《老子》说:“无为无不为,万物将自化”。强调的是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里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含有不妄为的意思。就是说,“无为”绝非无所作为,而是不私为、不妄为,要出于公心,按照事物的自然本性,因势利导地去做,无形中便会得到成功。他强调“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国家要像煎小鱼一样,不能常常翻动,否则就要翻得破烂不堪了,喻示着为政之要在安静无扰,扰则害民,若能“清净无为”,则人人可各遂其生而相安无事。如果人认同了一种文化,把它作为自己的信仰,就会自觉地去实践,不用别人动员督促、检查监督,管理就不用像现在这样投入这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员工会自己管理自己,自己要求自己,发挥人自我管理的意识。
三、结语
篇5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互联网+”;制度建设
“互联网+”的深度发展,使得不同社会生产生活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也随之出现新型特征。对于企业而言,做好企业文化建设是确保其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是有效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外部形象的重要途径。在目前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中,必须要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建设带来的新型趋势,通过有效途径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以此为企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概念解析
1.1“互联网+”的概念
虽然社会公众群体在日常生活中常会接触到“互联网+”的应用,但由于不同层面应用形式的不同,使得各个群体对其具体概念认识还存在一定偏差。就一般概念而言,“互联网+”被认为是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发展共同推动下,以互联网为基础演进和催生而来的新型经济社会形态[1]。从字面含义来理解,“互联网+”就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有机结合,在传统行业发展中,通过合理的应用互联网平台,将两者有机结合,以期创造出新型发展机会。
1.2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经营活动中必须涉及的内容,其具体是指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开展中,源自企业员工阶层,自发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动态化运行的文化现象。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内涵更加丰富,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的要求更加严格。
1.3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文化建设得以深入至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对企业发展起到了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一是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和员工个人进步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企业进行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的重要指导;二是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具有对应的规范作用,其能够通过对员工个人活动的规范,尽量避免由于追求个人利益而出现危害企业利益的现象,能够确保员工在企业规范要求范围内活动[2];三是企业文化具有明显的凝聚作用,企业发展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努力,但是员工的凝聚力水平对企业经营发展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只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将员工凝聚至同一思想共同体内,确保企业能够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四是具有明显的激励作用。将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结合在一起,能够从精神层面更好提升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更好地融入集体工作。
2“互联网+”背景下企业文化建设新趋势
2.1企业文化的开放程度更高
企业文化在形成之初,多是基于内部管理层面提出和完善的,能够较好地辅助内部管理工作的开展。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管理理念不断革新,企业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其外延也随之扩展到与企业经营活动相关的各个层面。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借助互联网渠道,企业与客户之间也能够构建更为通畅的交流渠道,为企业文化建设水平提升提供全方位的参考。
2.2学习型企业文化更受推崇
传统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多是由企业领导层面根据企业发展阶段特征甚至是个人爱好而提出,对企业发展所能够起到的促进作用有限。因此学习型企业文化建设不断被更多的企业所重视,在企业发展中,构建全员学习、全流程学习的企业文化,以学习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和经营水平,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
2.3“互联网+”推动企业价值观调整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模式都发生了巨大变革,产业跨界融合趋势更加明显,不同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对青年员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等都产生了明显影响[3]。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还改变了员工群体之间的交流方式,在亚文化群作用更加明显的情形下,员工与领导之间的分层逐渐消除,并且青年员工具有更强的个性特征,以此使得企业文化在某些方面的导向作用被削弱,企业文化建设的难度不断提升。
2.4企业文化传播方式多样化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各种新媒体形式不断涌现、企业和员工个人的自媒体类型不断丰富,这既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又使得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开展途径更加多元化。对于管理层面而言,不仅要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宣传的内容,构建完善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还要能够借助企业网站、公众号、朋友圈、微信群等多种新型渠道提升企业文化宣传力度。通过这些新媒体的应用,能够构建更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构建立体化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从而更好地发挥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2.5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局面更加复杂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突破了传统信息传输模式在速度和扩展范围方面的限制,不同传播途径在信息延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可预测、无法控制的。从积极的角度而言,不同的思想观念能够在互联网平台上实现交流碰撞,从而为企业文化创新带来新气象,避免了传统僵化模式的企业文化体系所造成的桎梏。但是从消极方面而言,企业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更容易被抵消掉,不仅给管理人员的具体工作带来多种负面影响,同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还会出现较多与时展要求相背离的内容。
3“互联网+”时代下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的策略
3.1强化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更加明显,以先进的企业文化引领企业健康发展,是任何时代企业经营中都不会滞后的思想。对于企业管理层面而言,必须站在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升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首先是领导层面应当身体力行践行企业文化,通过自身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推动,为基层员工起到更加积极的带动作用;其次是要能够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硬件设备支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文化建设的动态性特征更加明显,企业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只有借助更加高效的设备体系,才能够确保各项工作快速推进[4];最后是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必须以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为指导,确保企业文化建设内容能够真正从思想层面对员工成长和发展起到引领作用,从而构建起新型的企业管理发展体系,促进企业长期发展。
3.2坚持以员工为主体建设企业文化
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企业文化建设的条件更加便利,员工已经从传统模式中企业文化的接受者转变成为兼具接受者和创造者的双重身份,由此使得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提升。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内容组织要能够以员工的需求转变为导向,加大自身变革力度。在部分企业发展中,内部组织体系已经发生了巨大变革,员工不再是被管理对象,而是企业的内部客户。随着这种新型变化的形式愈加复杂,员工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反馈作用也更加明显,为员工提供更具有包容性、接受程度更高的企业文化内容,才能够确保其真正发挥思想引领作用,为企业发展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3.3创新企业文化管理模式
“互联网+”对传统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系统性的,因此要有效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必须要革新原有管理模式,提升企业文化管理的人性化水平和柔性化水平。人性化的体现主要是以企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为基本导向,以员工的个人需求为基本出发点,将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方面的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完善企业文化宣传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员工的个人成长,构建员工与企业之间更加和谐的关系,以此才能够为企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4构建企业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
制度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能够持续实施的重要保障,在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时,需要注意如下四个方面的要点:一是要能够在制度中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责任部门和辅助部门,合理划分不同部门的职责内容,构建企业文化建设的合作机制,引导不同部门员工积极地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二是要能够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激励机制,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还要能够结合企业运行机制,构建完善的晋升激励通道,构建更具有团结奋进力量的集体文化;三是要能够确保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战略保持一致,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发展战略通常会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调整,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保持对应调整,以此才能够充分发挥出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5];四是要能够构建企业文化建设的应急管理机制,无论是对于积极向上、具有正面作用的事迹,还是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紧急事件,在出现紧急情况和问题时,都要确保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获取对应的信息,在预案要求范围内进行合理的处置,从而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活动水平。
3.5基于互联网渠道构建新型企业文化传递机制
借助互联网渠道构建新型企业文化传递机制,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双向交互甚至是多向交互,是企业文化建设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在不同形式的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中,相关人员不仅要能够借助多种互联网渠道进行企业文化内涵的传输,还要能够依托新型传递机制,尽量减少传统建设模式中层级过多、建设内涵出现偏差等方面的问题。通过新型企业文化传递机制的构建,一方面能够确保企业文化建设内容的设计与基层员工发展目标相符合;另一方面则能够优化企业文化建设体系,提升日常工作效率,以更低的成本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确保企业文化建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4结语
就整体上而言,“互联网+”为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所起到的作用更多的是正面的、积极向上的,企业管理层面应当借助互联网时展带来的契机,不断革新自身经营理念,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有效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以此不仅能够为企业自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还能够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起到更加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提升企业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策.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过程的重要作用[J].产业创新研究,2020(17):114-115.
[2]石惠中.“互联网+”时代中企业文化创新策略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20(4):88-89.
[3]刘筱,谢翔.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文化建设策略研究[J].新闻前哨,2020(7):43-44.
[4]张晨琳.互联网视角下企业文化建设研究[J].中国商论,2020(13):178-179.
篇6
关键词:现代企业;文化;特征;功能
企业文化是一种亚文化,从广义上说,是指企业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从狭义上讲,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所以企业文化通常是指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的内在素质及其外在表现。
1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
20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理论在管理理论中脱颖而出,很快引起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关注,此后迅速发展,成为全球的管理潮流。企业文化理论不同于传统的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它是当代资本主义管理理论的新发展,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先进管理思想的新综合。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是美日两个国家比较管理学的研究成果。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企业得益于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科学技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石油危机以后,美国企业的优势遭到了严重的削弱,劳动生产效率下降,企业竞争力下降。与此同时,日本企业却以惊人的速度赶超上来,其高质量、低价格的产品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对美国企业形成了强有力的挑战。日本企业的成功吸引了许多美国的企业家和学者到日本去深入调查研究,他们发现从表面上看,美国和日本两国的管理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潜藏在这种差异背后的则是两国的文化,包括社会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差异。美国管理学界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推出了四本著作:《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企业文化》、《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当时被称为新潮流的“四重奏”。这些著作在全球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企业文化理论的诞生。
2 现代企业文化的特征
现代企业文化是一种经济亚文化,从属于民族文化的大文化,但不同于其他类型的亚文化。
2.1 现代企业文化具有继承性
现代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必然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继承民族文化的特点,带有民族文化的烙印。比如,受本民族文化的影响,美国的企业文化带有创新、个人主义、理性主义色彩,而英国的企业文化则带有较强的贵族化的特点。现代企业文化同时也延续了企业自身的文化传统和特色,这一点在西方一些发展历史较长的企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2.2 现代企业文化具有人本性
强调人的重要性,是现代企业文化的一大特点。企业是人的企业,企业文化是以人为主体的文化。所以,企业文化必然体现出强烈的人本主义色彩。人的素质决定企业的素质、决定企业文化的品质。其他,如机器设备、厂房、土地等生产要素,如果离开了人,那只能是一堆废物。从这个角度理解,企业文化就是以人为中心的,以文化引导为手段的管理思想。
2.3 现代企业文化具有独特性
现代企业的社会背景不同、所有制性质不同、生产方式不同、发展历史不同、行业性质不同、经营者和员工的基本素质也不尽相同。这些都是造成企业文化独特性的原因。越是成功的企业,企业文化的特征也就越明显。单个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决定了企业文化的多样性。从创建企业文化的角度出发,也要坚持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只有特色鲜明,才能与同类型企业、其他企业区别开来,从而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2.4 现代企业文化具有稳定性
虽然企业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但是它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也就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文化能保持一个稳定的面貌,这是企业文化发挥其功能的基础。否则,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就会失去标准和向导。企业文化也不能因为企业领导的更换、某些员工的调动而变动。稳定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凝聚职工精神、实现共同目标的基础。
2.5 现代企业文化具有时代性
企业是具体的,企业文化也是具体的,它们存在于一定的时代、空间中,现代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就必然带有时代的特色,甚至就是时代的产物。一个时代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社会结构、文化发展、国民素质等都会对企业文化的发展产生相应的影响。比如在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所成型的“鞍钢文化”以及60年代的“大庆文化”等都深刻地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特定风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开拓进取、市场竞争、经济效益等观念已经成为当前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2.6 现代企业文化具有开放性与可塑性
作为一种理论,企业文化是涉及管理学、行为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学科,综合性强。它的内容包括企业经营哲学、企业精神、价值观、最高目标、职工交往准则等许多因素,所以企业文化必须体现出较强的包容性与开放性。企业文化必须是一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开放性文化,因为企业文化本身就是开放性的产物,是企业管理吸收其他学科的最新成果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和文化形态。企业文化是动态的,受市场条件、社会因素和企业自身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可塑性。同时,企业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企业文化也应该吸收竞争对手和国际跨国企业文化的优点,不断调整企业的战略和政策,实现持续发展。
3 现代企业文化的主要功能
现代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具有潜在的生产力,是企业发展的力量源泉。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旦同卓越的企业家、科学的管理相结合,就被广大职工所认同、所接受,不仅成为企业无形的精神支柱,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和活力,而且将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1 现代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功能
现代企业文化反映广大员工的共同的价值观和利益追求,对每个员工具有强大的感召力,把每个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上,使人们自觉地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工作。同时,企业本身的发展方向也需要企业文化的引导。这两个影响的范围是重合的,员工的行为决定着企业的行为,企业的行为又反过来影响着员工的行为和素质。优秀的企业文化会使企业整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与国家和社会的要求相协调,在实现企业价值的同时,也担负起企业应有的责任。
3.2 现代企业文化具有凝聚功能
现代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是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而使企业对员工所产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企业文化反映员工的意愿和意志,体现员工的利益,能够把员工团结一起。共同的价值观和意志的信念目标能够促成员工在待人处事等方面的共识,形成一个协调融洽、配合默契的高效率的生产经营团队,产生巨大的生产力和较大的竞争力。
3.3 现代企业文化具有激励功能
激励是通过物质的或者精神的外在刺激,使员工产生积极进取、努力工作的思想和行为。现代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神激励,比起物质激励,其适应性更强、作用更持久。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是指通过正确的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目标和企业伦理等在员工心目中渗透,最终使员工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自豪感,鼓舞员工为企业大发展拼搏奉献。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是通过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要来发挥作用的。主要是通过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对职工需求的满足,激发员工的进取心,把潜在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通过确立科学合理的企业目标,激励员工最充分地发挥其智力、体力和技术才能,保持工作的高效率;通过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企业员工认识到自己工作的意义,激励员工努力工作。
3.4 现代企业文化具有规范功能
现代企业文化虽然是非强制性的行为准则,但是却对每一位员工的思想和行为都起着有效的规范作用。它的规范功能发挥作用的机制主要是通过培养员工的荣誉感、自豪感、归属感、优胜感、责任感等情感因素,使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与企业文化统一起来、一致起来。对于那些符合企业文化精神发展的言行,人们给予赞扬和鼓励;对于那些违背企业文化发展要求的言行,人们会给予批评。这样,员工就会逐渐形成以企业文化为标准规范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产生以企业文化为主导的“从众行为”。
3.5 现代企业文化具有辐射功能
现代企业文化形成以后,特别是在其发展到较高水平后,不仅会对企业本身产生强烈的感染力,还会传播、辐射到企业外部,对社会文化(其他企业的文化、社区文化、民族文化等)产生重大影响。企业文化的这种“自我表现”功能,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优化了企业自身的形象,同时也会对社会文化的净化、改进和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 结束语
现代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创新体现,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企业文化是关系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性工程,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一项需要长时间、投入大的系统性工程。在企业文化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必须要确立建设企业文化工作的优先地位,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引导生产经营活动实现快速发展。在具体建设过程中,既需要企业领导者的积极倡导、身体力行,也需要企业员工的普遍认同和贯彻执行。
参考文献:
[1] 张立驰.企业文化的个性建设与现实意义[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篇7
【关键词】 湖湘文化;企业文化
一、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建设湖湘特色现代企业文化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我国企业管理思想的形成和企业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是和谐的人本主义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张“中庸”、“和谐”、“仁爱”,并推及万物,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倡交往“以和为贵”。二是诚实守信的道德要求。儒家文化提倡的“仁、义、礼、智、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通过与时俱进,赋予时代的内涵,可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三是倡导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中国传统文化主张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张在实现国家、社会价值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等。湖湘特色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应把中华优秀文化精髓作为坚实的根基。
二、借鉴西方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建设湖湘特色现代企业文化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企业文化注重引导员工树立竞争、开放、效率、效益意识,培养为推进企业市场化、国际化竞争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一是强调市场竞争意识。美国企业十分重视为员工提供公平竞争环境和竞争规则,充分调动积极性,发挥其才能。IBM公司对员工的评价以贡献来衡量,提倡高效率和卓越精神,鼓励所有管理人员成为电脑应用技术专家。二是提倡独立创新精神。美国苹果电脑公司认为,企业要突出开发每个员工智力的闪光点,此公司的“人人参与”、“群言堂”的企业文化,使公司不断开发出具有轰动效应的新产品。三是重视组织制度的文化建设。西方企业通过组织制度文化建设把员工自我价值实现、重视竞争和献身精神引导到为企业发展服务。四是倡导团队精神。西方企业文化特别重视团队建设,通过有效沟通增强员工协作意识,提高企业效率。湖湘特色现代企业文化建设,要大胆借鉴和发扬西方企业文化的优点,丰富湖湘特色现代企业文化的内涵。
三、吸取个性鲜明的湖湘文化精华,建设湖湘特色现代企业文化
1.发扬湖湘文化“心忧天下”的精神,强化责任意识。从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到变法图强的谭嗣同、中的湖湘志士,以及时期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潇湘大地上一代又一代伟人先贤心忧天下、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以救国图强为理想的伟大精神凝聚成了湖湘文化的核心精髓。在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富民强省的宏伟事业中,更需将“吾湘变、则中国变;吾湘存、则中国存”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转化成加速推进“一化三基”的坚强决心和富民强省舍我其谁的豪迈气魄,引导企业广大干部员工把个人的追求同企业的发展紧密相联,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到湖南经济振兴、富民强省的宏伟事业之中,使之成为全省广大企业干部员工的精神共识,进而凝聚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和富民强省宏伟事业的文化驱动力。
2.发扬湖湘文化“敢为人先”的精神,强化创新意识。IBM首席执行官帕米沙诺说,今天的IBM,不是“电脑公司”,不是“服务公司”,甚至也不是“IT公司”,而是一家“创新的公司”。创新“基因”使“蓝色巨人”多年来一直傲立于全球IT业王者之位。创新使美国企业每年雄踞世界500强企业30%以上的席位。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奋进精神,也是湖湘文化的突出特点。创新引领世界前进的时代,要将湖湘文化“敢为人先”的创新奋进精神,切实转化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创新型湖南的强大精神动力;要秉承这一伟大精神的思想精髓,培育敢为人先的创新型企业文化,并在建设创新型湖南、实现富民强省进程中给这一优秀的湖湘文化精髓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不断发扬光大。
3.发扬湖湘文化“兼收并蓄”的精神,强化开放意识。从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王夫之率先打破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思想禁锢,创立了具有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思想光辉的哲学体系,到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主张而成为近代中国对外开放思想的首创者,再到率先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了中国化的第一次伟大飞跃,湖湘文化开创了中国近现代思想解放之先河,为推动中国文化与时俱进、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只有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解放思想,才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开放的湖南,实现富民强省的宏伟目标,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增强开放合作意识,围绕进一步推进“一化三基”战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把思想解放、兼收并蓄的湖湘文化优势有效地融入新时期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引导广大企业干部职工转变发展观念,打破思维定势,创新发展思路,破除因循守旧、小富即安、固步自封等一切制约发展的思想束缚,在开放的平台上积极整合全球的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各种经济要素与优势资源;在开放的格局中激发创造的渴望与创新的智慧;在开放的世界里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与竞争意识,积极应对挑战,拓展发展空间。
4.发扬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精神,强化务实作风。湖湘文化的“经世致用”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格物致知”的品质,强调学究自然与世界规律,引导实践;强调既要通晓经典,又要学以致用。从湖湘学派创立之初,胡宏、张以其学术思想的精湛、不尚空谈、讲求实用而卓然独立,到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夫之“力行而后知之真也”的重视实践、强调力行,以及近代贺长龄、贺熙龄、陶澍、魏源、为代表的湖湘学者又把这一传统推向新的,“经世致用”、“躬行实践”成为湖湘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特点。
当前,我省新型工业化发展正面临着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和挑战并存。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一步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这是被无数事实和历史经验证明的道理。广大企业的干部员工,肩负着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任,这份重任必须在“求真”、“务实”上狠下功夫,切实把湖湘文化中重视实践、强调力行的精神融入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具体工作实践之中,真正做到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大力培育既勤于学,又笃于行、求真务实的企业文化,树立勤学笃行、求真务实的作风,用经得起实践、群众、历史检验的业绩,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富民强省的宏伟事业推向前进。
5.发扬湖湘文化的“民本”精神,强化和谐意识。湖湘文化不仅是一种充满开拓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刚性”文化,也是一种充满包容情怀和博爱思想的和谐文化。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兼收并蓄的背后,是其深刻的“民本”精神。这种“民本”精神,恰是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企业与和谐湖南的重要基础。
中外企业的发展实践充分表明,建设和谐企业文化,是企业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处理好企业内外部各种关系,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打牢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和谐出创造力,和谐出生产力,和谐出凝聚力,和谐出竞争力。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突出和我国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既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带来各种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建设和谐的企业文化不仅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有利于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促进企业、社会的和谐稳定,而它所蕴藏的巨大精神力量,必将鼓舞和推动克服发展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促进和谐湖南建设和富民强省宏伟目标的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道学文化 经济解读 企业文化
中国正在进行全新的现代化建设,而现代化建设需要现代科学管理。中国除了不断地学习和引进西方的先进管理方法外,同时也要更多的从民族传统文化中吸取智慧的管理资源。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和管理科学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管理学家,不断地从道家那里寻求管理智慧和新的思维模式,并身体立行地把道家思想成功地运用于当代的企业管理,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企业和经济的向前发展。
在老子所推崇的美德中,“不争之德”是老子最为赞赏的,其典型代表就是“水德”,老子称其为“大德”。《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这段话的意思是∶上德之人好象水一样,水滋养万物而不争其功,情愿处在大家所厌恶的低下的地方,所以它最接近于道。居处善于选择地方,心性善于保持深沉虚静,与人交往善于亲爱,言谈善于真诚守信,为政善于简治,做事善于圆通灵活,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正因为不争,所以才能毫无怨咎。
1.“忘我”品性与企业发展
水的最伟大之处就在于不断地“利他”而忘已。这就给我们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企业的根到底扎在哪里,这是我们很多管理者一直都在探寻的问题。俗话说∶只有根深才能叶茂。企业的发展也是这样,一个企业和社会、消费者的关系就像万物和水的关系一样,如果企业的存在确实对社会和消费者有利益之处,那么社会和消费者也就离不开企业,那么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就成为可能,企业的发展也就有了长久的动力,这种动力也就是社会和消费者对企业的需求。有了这种长久的需求,企业的发展壮大也就有了稳固的根基。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在对公司的发展方向进行决策时,应该努力探寻企业的扎根地方,什么样的地方,足以支持企业的立业?结论是像水一样成为社会和消费者的普遍需要。在寻找投资点的过程中,要认真研究,要把投资点立在满足社会和消费者需要的服务上,只有把企业发展的根扎在为社会需要,为人民服务的领域,企业才可能获得永不枯竭的动力,企业的发展才能永存。
2.“处后”品性与企业的竞争智慧
在大自然的万物之中,老子对水最为赞美,水具有多种品德,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出许多做人和立业的道理。水的“无争”品性有两种理解∶一曰大公无私;二曰与世无争亦即无欲。这里的“处后”其实也就是竞争的策略,只不过它避开了竞争的风险,力争以最小的风险或无风险成本以迅速求得企业的生存、壮大和发展。这一思想引入现代企业管理中,可以用来指导投资点的选择,这可以被认为是一种不对称的竞争策略。任何一个企业,在寻找新投资点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运用中国道学文化中的“处后”智慧,将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投放在无竞争或竞争极小的领域,并且充分考虑这一领域是否为社会和消费者之所需,能否产生长久的推动力。如果将资金投放在竞争极强的领域,那么将会有很大的风险,其生存和发展将会成为问题。
3.“处下”品性与企业的服务质量意识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世人皆知。故老子言∶“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乎道。”其意为水总是处在大家都不愿也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水的这种谦下本性启发企业管理者,要善于“处下”,要甘于在人们不愿着手处立业,要甘于在人们不足挂齿的卑微处立业,要甘心从低处着眼,甘于“做众人之所恶”的事情。因为众人不愿涉足的领域,有可能是无竞争并有广阔市场的领域,在这里最易于找到立业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有人认为中国最差资金,也有人认为中国最差技术,其实这都不对,笔者认为中国最差的是服务,即全心全意为社会和消费者服务的意识。纵观世界一些有影响的大公司和大企业,它们的员工都有着世界一流的服务意识,所以才赢得了全社会和消费者对它们的关顾和厚爱,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它们才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一流的服务意识,这就注定了它的发展是短命的。
4.“通变”品性与企业持续发展
我们知道,水无论流到哪里,遇到阻力时,有三种情况出现∶一是正面流不过就向左边流,二是左边流不过就向右边流,三是左右两边都流不过时,它就停下来迂回,积累力量,待到条件成熟时,它就开始新的历程。水的这种遇阻就让,变通迂回,不去妄加冲击,不去刻意争道,不强求于天下,其结果对客观规律毫无冲撞,对水本身也毫无损伤。这种现象启示现代企业管理者∶凡主客观条件不尽吻合,不要强求,不要以为强求真能使你成功。让一让,变通一下,既保存了自已的实力,也向成功靠近了一步。因为主客观条件摆在那里,知道迂回之路,这也是最近的路了。所以,水的这种特性要求现代企业管理者,要承认客观条件的相对合理性,并予以尊重,不强求外部条件来迎合自已,而是自已调整自已去适应客观规律。
5.“流水不腐”与企业创新
篇9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团队精神;企业凝聚力;企业竞争力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能否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处于优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将取决于我们解决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团队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
本世纪是一个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的社会,人脑经济与电脑经济融为一体的时代。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创建一个用知识的力量、科技的力量来推动企业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管理、社会进步提出的基本要求。企业文化是企业体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一种凝聚人心以实现自我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本。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之道、企业风尚、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中强大的内在驱动力量,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凝聚力。企业文化可以把上下左右、广大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员工明确目的、步调一致。企业员工队伍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事业目标;二是导向力。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企业价值观与企业精神,发挥着无形的导向功能,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长远意义的、更大范围的正确方向与重要方法,使企业更快、更好、更稳定地生存与发展;三是激励力。企业文化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是一种精神激励,能够调动与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人们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四是约束力。在企业行为中哪些不该做、不能做,使员工明确工作意义和工作方法,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五是纽带力。维系发展要有两种纽带:一个是产权、物质利益的纽带:另一个是文化、精神道德的纽带。企业文化重建的意义就在于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纽带力量。
企业文化建设也是一场管理的革命。从主流上说,企业文化建设主要是企业文化的变革,即思想观念的变革和行为方式的变革带来资源利益的共享。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表明,企业文化建设是市场经济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坚定基石,是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有力保障。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企业家和企业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文化力在解放生产力中的作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增强产品的竞争力,从而发展企业的生产力。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属于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之中。
1、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商场如战场,现在世界各国研究《老子》、《孙子兵法》、《三国》的热潮正方兴未艾,通过研究将理论成果引入企业决策,“知其力,用其势”,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因此,企业文化建设要将一切有用的传统文化都继承过来,去粗取精,使企业文化的发展同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管理创新紧密地结合起来。更加富有个性、特色和独具的文化底蕴,更加注重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和“人企合一”。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文化的基石。创造、构建这样的文化氛围,对于发挥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极为重要,这将会越来越引起重视。
2、学习国外先进文化。国外企业文化的发展主要有两个模式,一是日本,二是美国。
日本企业文化的主要特点是:(1)和魂洋才。“和魂”就是指日本的民族之魂,指日本的民族精神。“洋才”是指南洋(欧美)的技术。(2)家族主义。主这种家族主义观念,在企业里普遍表现为“团队精神”,即为群体牺牲个人的意识。(3)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日本企业家认为:“只有人才才是企业活力的源泉。”松下指出:“人的智慧,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都属于社会财富,而且比黄金更有价值。”“造物之前必须先造人。”
美国企业文化的主要特点是:(1)建立企业共同的价值观。成功的企业都要有一个崇高的目标,追求卓越,永无止境的进步。(2)个人能力主义。培养具有不怕风险失败,勇往直前的开拓进取精神,任何人都要凭才智和工作而致富的精神。(3)软硬结合。二战后,美国企业由以物为中心的单纯技术与纯理性主义的管理方式转向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方式,注重企业管理的软件方面(技能、人员、作风与共同价值观),强调信息与咨询服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美国企业经营的成功无不与建设了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密切相关,它使企业具有巨大的凝聚力,激励着企业全体成员协力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3、发挥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中坚力量。一个成功的企业必然有一个成功的企业文化,许多世界知名企业都有着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诸如松下、惠普、诺基亚、海尔等无不是这方面的楷模。有远见的企业家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他们意识到企业文化是一种凝聚人心,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产,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家应是企业文化的第一设计者,第一身体力行者,第一宣传者。领导者是企业的决策者,其决策权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前途。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领导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未来的竞争中,企业文化的第一设计者,企业家素质和决策力将越来越重要。
企业文化与企业团队精神
所谓团队,就是由少数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的、业绩目标和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人们组成的群体。有相当数量的人认为,影响团队精神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传统文化中“位卑未敢忘忧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就值得我们的企业大力发扬。中国的企业应该树立“创中国名牌,建一流企业”的理念,慨然以天下为己任,为民族工业的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又如,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仁”,“仁”者,爱人,即有一颗爱心。企业的员工如果都有一颗爱心的话,何愁团结不起来呢?何愁形不成一个坚强有力的团队呢?
企业团队精神的架构与企业的事业目标和企业文化都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企业文化,它对塑造企业团队精神的核心作用是有助于企业的凝聚力与企业竞争力的形成。企业凝聚力和企业竞争力是一个企业的核心力。从根本上说,企业凝聚力和企业竞争力的基础是企业的事业目标。如果企业的事业目标是一个集体与个人“双赢”的目标,也就是说,这一目标既符合企业的利益,又符合大多数员工个人的利益。如果没有这样一个事业目标,企业凝聚力和企业竞争力的形成就是空谈和幻想。但是,仅仅具备这种利益基础,企业的凝聚力和企业竞争力也并非就一定能够顺利建立起来。企业在具备了利益基础的前提下,企业的凝聚力和企业竞争力要想顺利地建立起来,就不得不依赖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团队精神建设
1、企业凝聚力建设。企业凝聚力形成的第一原则是确立理念。人格化己经成为现代企业区别于传统企业的一种标志。而理念是企业人格化的一种根本体现。就如同一个人有他的做人原则一样,理念就是企业员工共同信守的企业哲学。没有理念的企业就是没有灵魂的企业。自然,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没有灵魂的企业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企业凝聚力形成的第二原则是共同参与。今天的员工对参与企业的愿望明显增强。因为绝大多数人都希望用自己的头脑思考事情,希望有发表意见的机会。企业管理者希望成就一番大的事业,就要选择那些有能力的人成为企业的一员。而有能力的人对决策、对参与是有要求的。企业管理者要把员工真正作为企业的成员来对待,而不能单纯把他们作为企业的雇员。管理者们必须认识到,员工有权力、有责任参与企业的许多事情。管理者们必须真诚地要求他们参与,要认识到员工的参与是必要的,是有价值的。
2、企业竞争力建设。企业竞争力是一个企业的动力。因为竞争能调动企业和员工的潜能。当实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许许多多的企业是从竞争精神的重新培养开始,把竞争精神的培养作为企业改革的第一步。
而企业竞争力形成的第一大因素是价值与利益观念,就是说企业必须建立一套适合竞争力提高的观念。比如说,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工资的观念是购买劳动的,而并非购买成果,工人只要上班,不管他劳动的结果如何,哪怕是劣质产品,也依然要付工资。企业员工“干好干坏一个样”,都拿一样的工资吃一样的饭,这样的企业怎样能够具备竞争力。而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工资观念则是:工资是购买成果,购买价值的,只能是“看功劳不看苦劳”。这一观念要求每个人都要做好。因此企业员工必须提高自身能力,工作勤勉,建立起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工资的观念,企业才能有竞争力。
企业需要建立的价值与利益观念有以下这些层面:一是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方面。企业必须向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卓越服务这个核心;二是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方面。企业必须关心员工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三是员工与员工的关系方面,既是伙伴,又是竞争对手,提出“能者为上”这样的理念。教育员工树立为企业创新的理念,企业才会产生竞争力。而内部竞争力的形成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前提。
企业竞争力形成的第二大因素是持续不断的创业精神。如何保持旺盛的创业激情是所有成功企业面临的课题。小富即安是农业经济留给我们的一种文化糟柏,它制约着今天许许多多中国企业的发展。今天的竞争是规模经济的竞争,小富不能“安”,大富也不能“安”,要“富而思进”。在持续的创业精神方面,培养个人的忧患意识,居安思危,避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要让所有员工都意识到即便企业出现辉煌的局面也只是暂时的,稍有懈怠企业就会一溃千里。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儒家文化;仁本观;义利观;中庸之道;现代企业文化
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是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不仅是企业管理的工具,更是企业创新的源泉和发展的动力。企业要在市场国际化的大势下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重视构建适合自身的优秀的有魅力、有张力、有活力的管理文化。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构建企业文化的重要,也因此缔造了一批商海佼佼者。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智慧,我们应深入挖掘儒家思想的超越因素,点亮智慧,将孔子思想的精华与现代企业管理进行有机结合,实现现代化转化,构建一种充满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的企业文化。儒家文化博大精深,笔者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浅析儒家文化在现代企业文化构建中的可用因素。
一、以人为本、宽厚忠恕的人际观
在《论语》中,有109处提及“仁”,可见,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可见,“爱人”是儒家仁学的本质内涵。而忠恕之道,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中庸》曰:“忠恕违道不远。”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忠恕符合“仁”的要求,其中包含着“爱人”的内涵。所以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能近取譬,推己及人,在谋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和发展。这样人与人宽厚仁爱必然和睦相处。
对于一个团队来讲,如果儒家这种人本主义融合在企业的管理模式之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能够吸引人、挖掘人、留住人的用人机制,真正做到关心人、理解人、体谅人、尊重人,营造一种重视人才、依靠人才、凝聚人心、培育人才的氛围,势必能够在企业外部塑造相对安定的经营环境,在企业内部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让企业员工有家的温暖感和归属感,从而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激发员工的创造力。
二、义大于利的价值观
儒家的根本思想就是“以义制利”或者说“以道制欲”。孔子说:“见利思义,见危授命”(论语・宪问),“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也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无庸置疑,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但这个最大化是符合国家法律、社会道义前提下的最大化,包含着社会责任感,而绝非毫无顾及,不择手段一味追求利益。
有“日本企业之父”之称的涩泽荣一先生共创办了500多家企业,他将《论语》作为第一经营哲学,“要靠《论语》来拨动;同时《论语》也要靠算盘才能从事真正的致富活动。”(《论语与算盘》)他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就是:既讲精打细算赚钱之术,也讲忠恕之道。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要通过《论语》来提高商人的道德,使商人明晓“取之有道”的道理;同时又要让其他人知道“求利”其实并不违背“至圣先师”的古训,尽可以放手追求“阳光下的利益”,而不必以为与道德有亏。“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论语・宪问》)
从企业长远发展而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至关重要。企业应该依靠科学的管理,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等在竞争中取胜,其经营应把追求自身利益与社会效益紧密结合起来,秉承诚实守信、见利思义的经营理念,积极参与发展公共事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现在有部分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在利与义的取舍上出现问题,致使企业名誉受损甚至沉于商海,这样的案例并不匮乏,诸如苏丹红、强生、阜阳劣质奶粉等。
三、尚中贵和的中庸之道
孔子的弟子有若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和为贵”就是处理任何事情、任何关系都要恰到好处,无过无不及。《礼记・中庸》曰:“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这是天下一切事物的通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一项基本的精神内涵。儒家认为,“和”并不是盲目地附和顺从,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即“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和而不同”就是一种中庸的和谐之美。在《论语》中,孔子把在“中庸”看成是一个最高的道德标准,也是他解决一切问题的最高智慧。中庸归纳起来大致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恪守中道。坚持原则,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二是执中守正:在处理矛盾时善于执两用中,折中致和,追求中正、中和、稳定、和谐。三是因时制宜,与时俱进。
“中庸之道”运用于企业管理中同样也包含三层含义:做任何事情要有度,不要走极端,也不要盲目附和;把握好矛盾双方,保持矛盾双方的统一协调,从事物对立的两面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达到平衡状态;掌握好灵活多变的原则,因时制宜,要在事物的变化中看待问题,将遇到的事情放在当时的政策、形式、状态下来处理。企业管理中的中庸之道,现今大家所重视的“管理合理化”、“人性化”,正是一种中庸之道,旨在使个人的自由在与组织一致目标之间得到一个平衡。
四、结论
在中国,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该是植根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之中,以“仁”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与经营之道,是企业科学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深入挖掘归纳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做到古为今用,是值得我们不断研究的一个课题。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中华书局,1980.
2、(宋)朱熹.四书集注・中庸[M].岳麓书社,1985.
3、孙希旦.礼记集解[M].文史哲出版社,1990.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现代科技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