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范文

时间:2023-04-03 01:33: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时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字时代

篇1

我国的舞蹈艺术发展历史较早,最早是作为一种宗教的祭祀仪式而产生,这一时期舞蹈表演者的身份地位很高;随着社会的发展,舞蹈艺术逐渐转变为一种为统治阶级享受的娱乐方式,舞蹈者的身份随之有所降低;到解放前期,舞蹈表演作为一种供统治阶级享乐的职业,表演者的身份很地下,也被大众所不齿;在改革开放后,随着各国舞蹈逐渐引入国内,舞蹈一种作为艺术得到巨大发展的同时,舞蹈表演者的身份得以恢复和提高。舞蹈艺术的发展经历了很长的历史阶段,在数字时代到来之前,舞蹈艺术经历了从身体舞蹈艺术到影像舞蹈艺术。在远古社会,无论是婚丧嫁娶、生育祭祀和播种丰收,还是驱病除邪,舞蹈不仅是远古先民的一种质朴生活方式和感知世界的方法,而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在原始时期,舞蹈的诞生是脱离对工具的依赖,并且主要是以身体为媒介的,可以说是音乐、舞蹈和文学的结合。随着文字、录音技术和摄影摄像的诞生,舞蹈艺术逐渐脱离了身体的在场性,并且成为了舞蹈影像。目前,我们欣赏舞蹈不需要到现场去观看舞蹈者的形体动作,只需要到影院、电视和手机登媒介上进行欣赏。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舞蹈艺术不仅在形式和内容上发生重大改变,而且也成为现代人们生活和精神文化中的重要部分。接下来笔者将对数字时代下舞蹈艺术展开分析和阐述。

二、数字时代舞蹈艺术的内容和形式

1、舞蹈游戏与游戏舞蹈

从诞生开始,舞蹈就和游戏有了紧密的联系。在语言产生前,人们是通过肢体动作进行情感的交流和信息的传递,随着语言得到普遍运用、艺术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变化,逐渐出现了诗歌、音乐、雕刻、绘画等艺术。在最初的时候,人们在舞蹈中通过游戏或者各种模仿动作进行情感的发泄,随着网络媒体和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舞蹈艺术逐渐采用各种新型技术和形式。虽然舞蹈游戏极大地丰富了游戏者的视觉效果,但与“原生态”的舞蹈只是有了一些联系,但与舞蹈艺术具有很大的差距。而游戏舞蹈是一种不受传统演员、舞台和灯光等舞蹈元素的影响,采用专业数字化舞蹈软件制作的数字舞蹈,这种舞蹈形式实现了将想象中的舞蹈表演通过技术变为虚拟中的舞蹈现实。

2、数字舞蹈与影像舞蹈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出现,数字舞蹈和影像舞蹈开始诞生。数字舞蹈是一种脱离了舞蹈编剧和舞蹈喜爱者,将虚拟的完美舞蹈表演和舞台效果通过电脑屏幕进行虚拟的展现,这种创作是一种纯粹的数字化舞蹈影音,主要体现出数字传播和舞蹈影像数字化这两个方面。影像舞蹈主要的特征是处理对舞蹈作品中的某些特定镜头进行修改之外,基本是保持了舞蹈表演的真是面目,这种舞蹈形式主要是通过用摄像机将摄影棚或舞台表演进行完整记录的过程。

三、数字时代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

1、舞蹈影像的数字化

传统的舞蹈一种以舞台为平台的艺术表现形式,并且通过表演者的肢体动作进行展示,从文化消费和传播方面来说,传统舞蹈是一种面对特定观众的审美活动。随着影视文化的逐渐普及,舞蹈通过影视屏幕逐渐成为大众的文化消费对象,现在的舞蹈艺术已经摆脱了舞台性和时空的限制,观众可以在电视屏幕上随时进行舞蹈节目的欣赏。但从根本上来说,数字技术并未对舞蹈艺术的“身体”属性进行彻底底改变,只是对舞蹈者生物意义上的肉体进行了抛弃。数字化的舞蹈艺术为观众展示的虽然不是表演者直接的身体影像,只是借助了虚拟现实的技术给观众展示的是比舞蹈表演者的肉身更加感性和完美的身体影像。

2、娱乐性和游戏性

随着影像舞蹈的出现,舞蹈艺术逐渐由固定目标观众群变为大众性的艺术形式,而且由于各种影视虚拟技术的应用,舞蹈艺术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多样化,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例如街舞和自由舞等。影像舞蹈让每个人都有了实现跳舞梦想的机会,例如90年代兴起的跳舞毯就是数字舞蹈的一种。过去的舞蹈表演者是受到统治者独享的一种娱乐方式,舞蹈表演者没有自主的选择权,现在舞蹈者有的是为了在公众场合进行自我展示,有的是舞蹈爱好者,有的是为了保持完美身材等,都是舞蹈者的自主选择,而且舞蹈艺术家的地位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3、即时互动性

网络虚拟空间由于数字技术和网络媒体的参与,具有交互的作用,不仅为观众提供了参与创作的机会,而且有助于舞蹈者进行自我完善和吸收不同层次精华的平台,将单一接受的艺术表现形式变为公众与艺术家进行互动的艺术产物。数字舞蹈艺术最具有吸引力的特点就是具有即时互动性,让舞蹈表演在舞台化发展的过程逐渐实现了舞蹈的互动因素,并且将舞蹈艺术的魅力得到了极大地拓展,这是数字时代舞蹈艺术最值得发展和期待的一点。

四、结束语

篇2

关键词:摄影技术、数字时代、当代摄影、艺术形式、传统摄影。

一、摄影艺术中的传统摄影与当代摄影(数码摄影)。

(1)传统摄影

摄影艺术根据年代与技术、设备的划分可分为传统意义上的摄影技术与数码摄影。这其中还童意义上的摄影主要是使用照相机和胶片拍摄,获取图片的方式也是比较传统的,主要是在暗室内冲刷、印制以及进行各种加工处理的方法,相机以及胶片主要是古板传统的。而且传统的摄影还是需要和物理中光学的知识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专业的程度。图像的储存空间也主要是储存在胶片上,对光的要求相当的严格2。

(2)当代摄影(数码摄影)

而随着摄影技术、摄影设备以及感光材料的不断发展,摄影发生了质的变化,即成为了一种收藏手段,也成为了一种娱乐与艺术并存的生活。摄影已经不单单是一些专业摄影人的专利,逐渐的转变成为了广大群众接受与享受的一种爱好。其中数码摄影为这个时代的主要摄影手段;数码摄影采用最新的感光设备与电子设备组成,再由电脑进行处理的一种新型的摄影方式。数码摄影采集的图片主要储存在电子芯片上,在这个过程中对影像的采取失真效果要远远低于传统的摄影方式。就因为数码摄影相对于传统的摄影失真效果低,因此数码技术以高真的效果冲击传统的摄影,在摄影产业上有开拓出了一种新型的领域。成为了摄影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3。

(3)数码摄影相较于传统摄影中存在的优点

1>采集影像的时候数码摄影可以直接进行显示以便于摄影工作者更好的采集影像。

2>摄影工作者直接储存,这样避免了采集的影像出现丢失的现象出现。

3>采集完影像后便于工作者直接进行处理,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4>共享及时,在采集完影像后,对比较的好的图像可以直接进行共享。

二、数字时代的当代中国摄影观念的发展与改变

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中国的摄影形象可以说是日本以及西方等一些艺术家与策展人铸造的。数字时代的中国当代摄影本身就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自改革开放以来,相当多的一批摄影艺术家就我国本身的特色进行现实创作,这也使一大批优秀的摄影作品出世。而对于西方的一些摄影艺术家来说,从1990年进入中国,而那时的中国没有完整的摄影作品供其参考。所以跳开了中国自身的情况,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意识、艺术形态与中国进行接触。现在中国的一些当代摄影在世界上出现的作品都是以西方的文化、意识、艺术形态为基本的。一方面上西方人固定了中国当代摄影的认识,另一方面这些行为在某个时候与场合可以轻易的取代人们对中国当代摄影的认知。

三、数字时代的中国当代摄影如何在全球话的潮流下生存

一个在经济与政治全球化的区域或者国家,并不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文化也应该实现全球化的程度,对于文化,坚守本身的民族文化在一些特定意义上来说;中国当代艺术的摄影师西方人选择、加工的具有文化的一种艺术文化。中国当代摄影是作为意识方面的全球化的存在,在当代摄影这个平台上,中国同样也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在这个日益全球化潮流的社会上,中国正在努力的跟上这个潮流,尤其是在文化上,超过西方成为了一种潜意识的一种形态。经济全球化不仅仅是要求经济全球化,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必然会带动文化全球化的存在。“发展”与“退步”这种二元的思维,随着全球化而深入。发展中国家对于这种现象包括文化等一些方面的“发展”,这种“发展”的基准则会由发达国家制定。对于符合全球化的需要的应该怎样纳入,以及需要哪些,哪些应该排除,对于发展中国家,一般受控于他人4。

对于这些的现象,中国的摄影在一些西方人的眼中,没有达到他们对中国追求全球化“发展”的标准而加以排除。正是这种意义上的排除使许多中国的摄影人产生误解,这是在全球化中作为新的意识形态建立的新的经济与文化的模式。其实对于这些,中国当代的摄影只有考虑准确并且全面去接受全球化的模式,这样才能在日益发达的世界找回属于自己的位置。

四、数字时代下的中国摄影发展的方向

随着数字时代的迅速发展,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一些传统、常规的摄影技术已经越来越跟不上潮流,越来越不能适应这个快节奏的社会。这其中数码摄影技术的产生就是社会快速发展到一定的阶段而产生的,这是对摄影体系的一种新的突破一场“革命”。数码摄影不仅仅是在艺术上产生了影响甚至在商业与生活上也产生了较大的改变,其中在影像的一些处理等方面都与传统的相比发生相当大变化。但是就这中变化正是数字时代下中国摄影应该遵循的发展规律与方向,这也是中国当代摄影崛起的一个机遇。

【结语】:

对于摄影艺术来说,是人类文化上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表现。当因为科技技术人类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迈进的时候,在人类文明与文化都无可避免的发生变化。而在摄影艺术上推动其往更高层次的方面发展时,正是因为摄影艺术家去担当,去负起时代的责任。在摄影艺术与社会、生活、群众相互之间联系的时候,摄影家们应该去加强这种联系;甚至要细微的观察与聆听现代社会中的一些新事物与问题,以及把这些事物与问题图像化。彼此拉近摄影艺术与普通民众之间的距离,以达到数字时代下中国当代摄影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文联、杨绍先《摄影摄像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篇3

另一个问题马上就摆在了我们面前:数字时代,编辑何为?

在出版社越来越把速度和利润作为优先考虑目标的今天,编辑的弱化已成了全球化的趋势。在商业浪潮的裹挟下,编辑如何发挥自己的能力,高效优质地完成出版任务也便成为令众多编辑思考的一道严峻课题。

有很多社科类的出版社,由于出书范围较广,出书规模庞大,稿件质量参差不齐,这对编辑审稿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此编辑需要有清醒的认识,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认清形势,把好导向关和质量关。

现在有许多民营图书公司自己就有一套三审制度,也有总编辑,还配备了审读室,因此他们往往认为,只要到出版社走一下流程,办一下手续就可以了。但由于把关不严,事实上问题多多,不规范的事情屡有发生。因此,对于出版社来说,三审关就显得极其重要了。

有不少编辑头脑中存在一种误区,其实也是对编辑工作的一种简单化认识。比如说为了追求进度,把几个校次合并成一次,几个人都在一份清样上改,这样做的结果很容易出问题。文字工作是一个不断打磨的过程,就像一件工艺品,需要工匠精雕细琢,最后才能成形。有的编辑过于相信黑马校对软件,以为只要过上一遍就能基本合格。黑马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它不能代替人脑的判断,尤其是对较为个性化的文字,黑马就无能为力了。还有的合作伙伴甚至对新闻出版署规定图书的差错率在万分之一以下为合格茫然不知。有不少人以为谁都可以做编辑,尤其是案头工作被极其轻视的今天,一句“当策划”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掩盖其基本功的不足。类似的“误读”还有很多,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出版社在业务管理方面还需要下很大的功夫。

有的文化公司利用互联网的便利,“编著”效率惊人,年出版量动辄上百种,“编著等身者”大有人在。这属于照单全收型,不作基本的删选工作,把压力全交给与其合作的出版社。出版社呢,在“暴饮暴食”地出版了大量“低水平重复”(跟别人的作品重复,一部作品中的内容还前后重复)的跟风之作后,除了暂时以高码洋充了一下出书的品种,增加了一定的“规模效益”外,也给自身增加了不少负担,编校质量差是其通病,同时政治问题、导向问题也不时惹来种种麻烦,更别提著作权官司以及资源浪费问题了。这是典型的“萝卜快了不洗泥”现象。

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出版社的门槛较低(有的甚至无门槛)是原因之一,有的甚至对合作方的出版资质没有基本的要求。有一次接到一份据说比较着急希望尽快终审的稿件(公司的老总签着复审意见),错讹之处可以说比比皆是,而最让人生气的是其中竟有不少地方还有“未完待续”字样。一问,对方竟毫无,愧色地回答说:“一遍编校都没做过。”看来他们是把出版社的老总当成免费劳动力了。有的公司由于招不到资深编辑,往往是由年轻的大学生(甚至是高中生)直接上手,其编出来的稿件水平也就可想而知。而要把如此众多的“生手”培养成“熟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出版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加强常规性的行业培训已是迫在眉睫的事。

国外对于编辑这一职业有着非常精细的分工。一般分为策划、文字、风格、结构编辑,对编辑、校对人员也有很多规定。在做具体的编辑工作时,对于如何编写书目信息,也有非常细致的规定。除了提供常规的信息外,还特别强调突出关键的销售点、插图者的信息(这一点常被我们忽略)、同类图书比较、所拥有与已售出的版权、可供借鉴的以往图书的评语,等等。

编辑的日常工作其实就是细节的叠加,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形成了自己的优质资源。如果在做图书时能从内容到形式都追求精益求精,就会在行业内树立自己的品牌,作者就会跟着你跑,形成长久的“磁铁效应”。像入选“中国最美”、“世界最美”的图书,无一不是对细节精心打磨的结果,把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极致,得到的一定是“最美”。

作者、出版社、读者的“金三角”中,编辑何为?

编辑就像是“忧愁河上的金桥”(作者注:一首英文歌曲的名字),也就是说要在照顾各方的关系中找到最好的平衡点。

在传统的三角关系中,编辑起着不可或缺的桥梁作用,有着自己清晰的角色定位,那就是:既要考虑作者的利益,又要站在出版社的立场,同时时刻想着心目中的“上帝”――读者的需求。如何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衡量编辑能力的一道难题。以我个人有限的经验,在与作者的合作过程中,要多对稿件设问(我的一项记录是:在重新编辑出版一部由一家著名出版社初版的学术书中,提出了200多处疑问)。既要尊重名家的意见,同时也要大胆地否定。千万不要盲目迷信名作者(他们也有打盹的时候,并不能确保件件都是精品,更何况术业有专攻,在你的领域你就是专家),即使是权威也应大胆推测,只要心中有疑虑,就要彻底进行核实。我曾经编辑过几位著名作家、学者的书,正是由于我长期以来养成的这一工作作风,赢得了作者们的尊重,并由此建立了长久的友谊。对于出版这一行业来说,精益求精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这也是建立出版社品牌,赢得作者与读者信任的一个途径。

图书进入全媒体营销时代,编辑何为?

如今的图书出版业已进入全媒体营销时代,营销带动销量,编辑应该充分发挥自己在营销中的作用,参与全过程,而不是做“甩手掌柜”。

在这里介绍一下北美比较通行的营销方法,也许对我们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他们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六个步骤:一是预热,在相关报刊上刊登作者先前出版的图书的广告或受到的好评;发送书目,在媒体上刊登试读内容或书评材料,披露相关版权细节或选登部分章节。二是宣传(包括在各大媒体上刊登书评、摘录和作者访谈),做好新书或新闻、事件;发送书评邮件(30-200份);播放图书预告片;宣传作者的获奖信息;安排促销活动;借助特殊的推销手段或赞助商。三是事件,找准与图书有关的事件带动发行;做好图书投放及图书签售活动;在图书馆或其他公共场合组织阅读会;播放幻灯片或作讲座;利用节庆或研讨会的形式扩大宣传。四是广告营销,做好广告预算,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预估出版社在总体上的资金及人力投入;针对销售人员,可以利用行业报刊、书评周刊、图书馆杂志以及批发商专用书目等;针对消费者则可以通过受读者欢迎的报刊、网站等。五是与书店合作,在店内做招贴;在书中附上书签或明信片的方式进行推销;在显要位置进行图书码放陈列;找出令读者心动的购买点,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六是公司整体形象的宣传,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出版社的品牌认知度(在网站上作宣传;建立电子邮件名录;常规性的业务宣传);利用公共事件造势(图书周、作家节和研讨会等)。这其中编辑所起的作用可想而知。

面对网络出版呈现全面开花之势,编辑何为?

现在已进入微博时代。网络自助出版、博客、微博、移动阅读、流媒体等形式的出现,都在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与阅读方式,相应地也带来了出版形式与内容的重大变革,这就要求编辑适应形势,快速作出反应,及时调整出版及营销方式。要善于利用网络时代的各种资源,把双重效益做到最大化。与作者签订合同时,要注意版权的延伸与拓展,保证作者与出版社双赢。还应考虑到全球多语种版权(包括各种载体的数字版权),以扩大市场份额。

篇4

传统动画制作经常会受到材料与各类因素的限制,但随着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便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再次的进行展现。例如在大部分动画作品中表现远古时代场景,单纯布景就需要耗费一定数量的成本资金,而数字技术便可以进行合理设计,令一切如梦幻般的场景清晰呈现在观众面前。首先制作人员通过电脑软件建立一个虚拟空间,并在虚拟空间中按动画的要求和意图建立起场景,然后根据要求设制摄影机运动的参数,最后生成直观的动画画面。数字动画技术能够把现实世界中平面图形用直观的方式显现出来,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效果。例如迪斯尼公司用三维动画技术制作的《玩具总动员》《美女与野兽》《狮子王》都是采用了电脑结合的制作方法,这也是目前动画制作最普遍的制作手段之一。从根本上说数字动画技术是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拓展到动画制作领域的一门新兴技术,艺术家们依靠数字技术的平台设计制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二、动画艺术和数字应用技术的关系

数字技术是一种计算机的表现方法,比起传统的手绘表现方法来,有快、精、准等特点,并且效果很快就呈现出来了,很直观,只有精通数字应用技术软件的操作,技巧熟练,才能更好地表现作品的意图。数字的应用并不能代替手绘设计的价值,二者将并行存在。由于技术的发展迅速,创作人员在进行创作时更加方便快捷,而且作品的、宣传的渠道也更加广泛畅通。对有效地传达给观众来说是十分有利的;但对于创作者来说,运用便捷的数字技术进行大批量的艺术品创作,把这种带有灵感的创作演变为理性的生产活动,但是将艺术创作完成依赖数字技术对创作的发展也有不足之处。长此以往,必将使艺术作品更加机械化。我们必须积极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来结合数字技术一起打造优秀的动画作品,必竟数字技术只是一种手段,艺术是不能离开设计思维的,要清醒地认识这个问题,二者不可本末倒置。同时我们还要学习外国一些先进的数码技术来促使我国数字动画艺术能够快速成熟起来。

三、数字时代下的转变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动画制作经历了一个巨大的改变。无论是从前期拍摄还是后期的剪辑制作方面都有着改变,所以说数字技术在动画产业中的革命性的推动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而如何合理的运用数字技术制作出更好更完美的作品,这个是我们值得思考的。相对于以往传统的动画制作手段来说,目前通过数字技术的特技制作,创作人员可以将传统电影中经摄相机镜头拍摄记录的画面与场景完全用数字技术所代替,影片的片段既可以是经过拍摄而获得的影像,也可以通过数字技术进行合成得到与现实影像不同的特殊画面,从而再经过数字技术任意的改变影像画面的关系和效果。当今有很多影片都是采用真实拍摄和虚拟影像相结合。同时一些软件的的特技也是一个强大的优势,很多现在中实现不了的特技都可以运用软件展现。这样就给创作人员很大的空间。如电影《哈利•波特》中的魔法学校就是采用了美工模型加数字合成达到了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又例如《指环王》系列的创作过程,在前期就利用三维动画模拟出各场景动作,使得影片达到了一定的视觉效果。又诸如《阿凡达》等优秀的数字电影作品也体现了数字技术在电影产业中所具有的种种优势。

四、数字时代下的反思

篇5

向来艺术品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高级精神享受。也正是因为艺术品作为高品位生活的象征,一直以来成为了热门投资选择。艺术品收藏、艺术品拍卖、艺术品团购,多种多样的方式,为物质基础丰富的人们进行艺术品的投资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选择。而对于普通人来说,艺术品因其高昂的价格,还是一个只可远观的遥远梦想,是只能画饼充饥的高级奢侈品。

如今艺术品市场的新动向——艺术品租赁、高仿真艺术品,以着灵活自由的组合形式、低廉的价格,不仅实现了普通人关于艺术的追求和享受,也带领艺术品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同时成为艺术品投资更具潜力的方向。

艺术品租赁:网络?网罗?

说到艺术品租赁,最早可追溯到1972年,当时由加拿大国家艺术委员会建立的加拿大艺术银行,其业务就包括购买、租赁艺术品及相关的延伸服务,该机构收藏的作品面向公司、机构、政府部门和办事处租赁,每件艺术品的租赁价格为每年120美元至3600美元,最低租赁合同为每年1000美元,两年起租。两年后,可以续租,也可以选择全新的作品组合。

于2010年底在美国出现的Artsicle,就是一种全新的艺术品租赁网站。网站通过设计品味测验来了解消费者的喜好,做完测验之后,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帮消费者准备好定制化的网上画廊。可以在里面选择最喜欢的一幅租回家体验,这之后需要以每月最低25美元的价格缴纳月租,租赁没有返还期限,如果看腻了或者发现自己并不喜欢,可以将艺术品退回或者再租另外一个尝试。如果感到确实喜欢该艺术品,可以以500美元到5000美元不等的价格将其买下,为想要成为艺术品藏家的人提供了一个“先试后买”的机会。

同样是做艺术品租赁试用的TurningArt公司,通过和美国国内大量独立艺术家进行合作,让消费者可以试用(或者称租借)大量原创艺术作品,而不必花费更多无法承担的数目去进行艺术品购买。每月只需10美元,顾客就可以搜寻这家初创公司藏品库中的大量独立作品,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公司就可以把这件艺术品的印制品直接邮寄至用户家里。

在不损害原作价值的前提下,既满足高端客户的收藏欲望,又使普通大众的艺术追求得到满足。同时,据Artsicle网站统计,10%的用户选择了立即购买,而20%的租用客户在租期的第一个月内也决定购买它们。在当今互联网盛行的时代,艺术品这个看似与高科技绝缘的领域,为顺应形势的发展,寻求自身的突破,与网络结缘,使线上租赁艺术品成为时尚,也成为一个具有潜力的市场。

艺术品拍卖与收藏:线下?线上?

作为传统艺术品市场,艺术品拍卖、艺术品收藏一直是中规中矩的主流市场,而随着艺术品新兴市场艺术品租赁的“触网”,艺术品拍卖、艺术品收藏领域也有越来越多的机构介入,而通过互联网进行艺术品市场的运作成为一种便捷、高效的方式。

于2011年6月8日正式启动的Paddle 8网站,就是这样一家集虚拟群展与收藏为中心的网站。成立后的每一个月,Paddle 8都邀请一位策展人策划一场包括20件展出作品的线上展览。每一间提供展出作品的画廊都在Paddle 8上拥有一个虚拟的店面,方便它们展示其它艺术品。

而此前成立的颇有来头的Art.sy艺术品交易网站,就已经在致力于为全世界的艺术品提供一个在线展示的机会,改变传统的艺术品发现和交易方式。对Paddle8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挑战,作为应对之策,Paddle8采用了前所未有的即时保险和专业运输服务。

作为一个新的领域,艺术品线上的收藏与拍卖一样激烈,不过不失为这个“逐渐扩张的艺术世界”的另一条出路,不但满足了网络时代的消费需要,也节省了大部分穿梭于艺博会和画廊的时间成本,不论对创立者还是消费者来说都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高仿真艺术品:似假?似真?

千百年来,艺术品作为一项古老的文化艺术形式,都是纯手工制作的,收藏、仿制都依靠传统的方式,历来名家仿名家的作品也都具有极大的收藏价值。不过,这些极具收藏价值的艺术品,因为珍贵,大多陈列在博物馆,或者被一些收藏家束之高阁,普通的艺术爱好者难得一窥。艺术品的高仿真,可以说是艺术品走出“高阁深闺”,让普通人一饱眼福的大好形势。

早在古代,数字化技术并未出现的时候,名家仿名家就已成为一种传统,而这些仿制品并不会因为是仿制而贬值,反而具有其特有的收藏价值,如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海图》的仇英版,不但成为后世仿作的鼻祖,而且现在互联网上流传的很多关于清明上河图的全景图图片其实都是这个版本的作品。

随着现代数字化技术和相关软件的研发应用,在还原性和色彩管理上、艺术品的高仿真技术也越来越先进,达到了几可乱真的地步。多位从事过艺术品高仿真业务的人员都曾提起过这样的趣事:某机构替著名画家制作了一幅高仿真画。画制好以后,工作人员将原作和高仿真画一起送到画家家中。第一眼看去,竟连画家本人都愣住了,因为分辨不出哪幅才是自己的原作。虽说只是一件趣事,但是也反映了现代高仿真技术的发达。

虽然现代高仿真艺术品的技术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是人们普遍的关于艺术品真假的忌讳心理依然存在,那么这些高仿真艺术品是否有市场呢?据记者在《两岸故宫国宝书画高仿真展》的观察,仅仅一个上午的时间,这些平时难得一见的“国宝”,就已纷纷被抢购。雅昌企业集团副总裁潘剑平曾经在接受采访时也说过,高仿真艺术品的受众范围很广、层次众多,不但有博物馆、美术馆等艺术机构、企事业单位,还有艺术家、艺术爱好者以及普通老百姓。可以说,高仿真艺术品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打造您的私人卢浮宫

说到艺术品,一般人总觉得如阳春白雪般曲高和寡,一来是它的价值高昂得让人望尘莫及,二来是,在这个快速消费的时代,平常的生活已如坐上了高速列车,即使渴望艺术的洗礼,期望到画廊、博物馆等去欣赏一场艺术的盛宴,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艺术品是奢侈品,时间更是奢侈品。然而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的丰富,流行文化、快餐文化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心灵追求和精神追求。艺术品,作为一种抽象的精神文化产品,其自身的审美价值是其核心价值所在,也是人们最期望从中获取的东西。

篇6

关键词 传统媒体;网络融合;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0-0078-02

当今社会,瞬息万变的信息技术革命对传统的新闻媒体发起了一个巨大的挑战,网络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巨大的存储能力,使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更为全面快捷。随着移动互联网、数字娱乐、微博、动漫游戏等众多数字媒体产业的蓬勃发展,数字媒体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与新兴经济的重要基础,国家也在重点推动数字媒体的产业化进程。

1 传统媒体的衰落

传统媒体具有先天的不足,当今时代每时每刻需要传递给人们海量的信息,使得编辑工作比较繁重,任务量巨大。信息追求的是时效性,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可谓争分夺秒。哪一家媒体率先对热点的新闻做出报道,就占据了主动,进而成为新闻战争的胜利者。传统媒体在此方面具有很大的滞后性,市场需求发生的重大变化使得完全依赖传统媒体的企业经营状况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近日,英国老牌报纸《独立报》宣布停止发行纸质版,所经营的业务全部将转型为互联网新闻产品。2013年初,《新闻周刊》已经宣布全面停止纸质版,将其产品转而改为单纯向互联网。同样的情况在国内更比比皆是,近百家报纸休刊转而退出自己的新闻客户端,转变了向读者传播信息的渠道。这些已经释放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曾经,影响着几代人的传统媒体在每个清晨都会如约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办公桌上的一杯茶,摊开一份报纸,这样的场景已经很难重现。

随着时代的进步,只要有网络,数字化媒体就可以载入内容,人们就可以阅读世界此时此刻所发生的一切。在新的世界里,人们几乎永久处于在线和沟通状态,每个人都在公共空间表达意见,并且有多种多样的声音被听见。

新型数字化媒体给当今时代带来了深刻变化,使得人们不再仅仅依靠电视、广播和报纸来获取新闻资讯,通过数字技术、互联网、移动终端媒体等,就可以给读者带来崭新的体验和乐趣。

2 新媒体的兴起

当今社会,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使传统新闻媒介的日子举步维艰。就实际情况而言,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都有着各自的优势,例如,传统媒体主要给人的感觉是内容比较严谨,信息相对来说比较权威,更贴近百姓的生活,贴近实际新闻的内容;新型媒体给人的感觉是互动方便,传播也比较迅速。借助互联网的优势,两者可以实现资源互补。我国当前对于数字媒体给予了大力支持,在全国已经建立了14家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十二五”期间,国内一批很有影响力的互联网企业将发展的重点投向了数字出版产业群,如腾讯、完美世界等。与此同时,已经形成了一大批富有创意的以猪八戒网为代表的数字出版内容创意和版权交易产业集群。

数字期刊、电子图书、网游动漫等数字化产品在媒体出版产业所占的比重在逐年增高。一些传统媒体也在努力寻求各种手段主动契合微博、微信、网络客户端的传播特性,支撑自己的发展。主动拥抱互联网是传统媒体自身发展的努力和尝试。已经休刊的媒体做到“新闻不打烊”,继续为读者提供阅读服务。中国的媒介正在逐步实现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数字新媒体是信息科技和媒体产品的结合,也是未来媒体生产和发展的方向。

3 新闻媒体的出路

首先,数字化时代的新闻媒体是一个海量数据集中的行业,一家有影响力的媒体如果能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挑战,即可有能力在激烈的传媒竞争中占得先机。大数据时代的新闻媒体不再仅仅是断断续续的消息,而可以看成是由各种各样的数据来组成,本质其实可以看作数据分析的过程。将数据赋予背景,就成为了信息。我们要做的就是运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对每时每刻所挖掘的数据做出正确的决策。

现阶段,媒体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账号大都出现在了各家媒体的显著位置,一些资金比较雄厚和和拥有战略眼光的新闻媒体,相应开设了自家媒体的移动客户端APP,将听众范围进一步扩大,大大增加了媒体影响力,做到了信息传播无处不在。所建立的传播渠道可以使源源不断的高品质新闻产品呈现给观众,持续传递正能量。要深入开展传统媒体的数字化,必须尝试运用当前比较热门的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技术,顺应互联网的传播趋势,尽快培养一支集采、编、摄、播综合于一体的数字媒体新闻队伍。

人才的培养在新媒体时代尤为重要,例如,凤凰传媒北京发行中心9个工作人员在2015年实现了销售码洋1亿元的伟大壮举。与此同时,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媒体,将所经营的新闻领域拓宽。一方面他们主要依托凤凰媒体自身的品牌优势打通上游和下游的合作渠道,为优质的运营产品建立基础保证。将采、编、发的效率运用提升到很高的效率,经营风险控制到最小。我们可以看到人才在一个优秀的新闻媒体中所占据的地位。

以浙江卫视品牌转型升级为例,其下《王牌对王牌》等融合文化的创新惊艳出世,使得收视率达到全国所有综艺节目的新高点。仔细研究成功的亮点主要在于,在文化与电视深度融合的目标下,不断推进传统媒体和数字媒体的结合程度,将大量传统文化元素注入了品牌。成功实现了新型媒体的转型再升级。每年的春节晚会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团圆的盛宴,为了进一步扩大它的影响力,2016年春晚做了很多的工作。在《洛杉矶时报》刊登英文版的广告,旨在引起美国人的注意,在亚马逊、YOUTUBE、iTunes等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社交平台、视频网站和移动终端大规模地上线,覆盖了将近230个国家。与此同时,超过6 000套春晚的光盘已经销售完毕。在数字化新媒体方面所做的成绩斐然。

要想成为新时代新闻媒体的佼佼者,必须强力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积极利用两者各自的优势,扩大新闻宣传效果。无论是传统还是新闻媒体,都应将受众的需求、喜好放在首位,围绕市场化的意识,打造一个成熟的媒体品牌。在融合的同时,应该努力转变思路, 加快传统媒体的转型,将新闻媒体的重心渐渐向新媒体转移,相应国家的号召加大新媒体的投资力度。新闻媒体的竞争归根结底还要依赖自身内部人才的竞争,建立一支敢闯敢干的全媒体团队,加大对年轻人才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大力推进现代新闻媒体的发展壮大。

4 结论

本文主要介绍了传统媒体的衰落、新媒体的兴起以及新闻媒体未来的出路。传统纸质媒体的关停意味着冗余介质的死亡,我们不应该浪费时间和精力来感叹已经逝去的技术,应该把未来努力的重点放在生产出更加优良的新闻内容上,而应将传统媒介与数字技术有效结合起来,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型技术,努力使自己顺应时代的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激烈的时代变革中,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邓芳芳.数字化媒体时代报网融合的相关思考[J].科技传播,2015(5):181-182.

篇7

在淘宝上“卖故事”

在行形形的淘宝店中,商品琳琅满目,可你听说过“买”故事甚至不用付钱的店铺吗?“CY故事”和“逆时光故事”,就是这样卖故事的店铺。进入这些店铺,一股清新的味道扑面而来,一个个拥有专属链接图片的原创故事,或讲亲情,或述爱情,展示比小说更加精彩的现实生活,借助网络在不经意中传递着正能量。

在这些店铺的链接中,记者发现,除了店主自己的故事,售卖的更多的是别人寄存的故事。“宝贝们”虽然篇幅都不长,却都是真实的,标价皆为1元。任何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将自己的原创故事写出来,发到店铺的指定邮箱,被选中的寄存故事,经过店主的文字编辑,配上精美的原创图片后将作为商品标出,故事一旦卖出,网店收取20%的租费,剩下的80%完全归卖家所有。

其实只要点开链接,故事就已经完整地显示在宝贝详情中。即使不付这1元钱,也一样可以阅读所有的故事。付钱还是不付钱,完全靠读者“自觉”。

曾经有人问过:“买了这些故事有什么用呢?”“CY故事”店长丛平平的回答颇为文艺:“我不知道有什么用。看书有什么用?听音乐有什么用?看电影有什么用?谈恋爱有什么用?是的,买故事同看书、听音乐、看电影、谈恋爱一样,或许有些事情并不遵从理性,情到深处时,―份感觉便足以将你沦陷。”

也有很多人质疑,怎么会有人傻到为免费的东西付款呢?亲朋好友们也劝说店主不要这样,可以免费试读,看完需要付款。可最终两位做着同样的“文艺梦”、同为80后理科生的店主却始终坚持免费阅读。

在丛平平眼中,“掏钱买故事的都不是傻子,就算是,也是有情怀的傻子。”同样的,“逆时光故事”的店主李杨也认为,“总会有一位读者,为自己心灵产生的启发、感动、共鸣等任何一种感觉埋单。”在他们看来,如果读者不喜欢,拍下这1元钱对他们也没有太大意义,和开店的初衷不符。讲真实的故事和免费阅读,是他们最初也是一直的坚守。

如今,“CY故事”在线售卖的故事已有316个,“逆时光故事”也有115个,尽管单个故事最高的销售额只有53元,他们依旧很知足。

与孩子们一起读诗

数字化时代阅读的改变不仅在于文字、图片的在线浏览,也包括对图像、色彩、声音的接收领悟。与“CY故事”和“逆时光故事”卖普通人的故事不同,“给孩子的诗”APP和“为你读诗”微信公众号,则为更广泛的受众提供了共享高尚文化艺术品位的平台,在虚拟空间里聆听、分享、交流诗歌体验。

作为起源于民间歌谣的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歌用奇妙的词汇组合,阐释了人类心灵最美好的想象。因此,北岛在《给孩子的诗》的序言中这样写道,“遇上诗歌,就像遇上心中的情人,当青春遇上诗歌,往往会在某个转瞬之间,内心照亮,在迷惘或昏睡中突然醒来。”在时刻喷涌着海量信息的数字化时代,读诗并不算什么难事,关键是认真地读好诗,并记得与孩子们分享。

诗集《给孩子的诗》,可以说,最早缘起于4年前,北岛刚上一年级的儿子带回了一首准备朗诵的诗歌《假如我是一支粉笔》,这样文笔粗糙且想象力匮乏的诗,令北岛气愤难忍。于是,北岛花费3年,为所有“不想做粉笔”的孩子们选编了一本诗集《给孩子的诗》,收入了70首外国诗和31首汉语新诗,期望孩子们在诗歌的密林中如卡瓦菲斯在《伊萨卡岛》里写的那样:“你的道路漫长,充满奇迹,充满发现。”

孩子们是天生的诗人,也是语言的天才,他们未经磨损的赤子之心,对世界有着独特的感受,单纯率性的诗意,珍贵也脆弱。当然,让孩子们通过多样的渠道尽可能地接触到诗,是和读什么诗同等重要的命题。

在孩童都能操作手机的时代,一款合适的诗歌APP,也是一次读诗的有益尝试。与《给孩子的诗》相继问世的同名APP,在原诗集的基础上,借助现代媒介设备专门为孩子们挑选了一些适合阅读的“有声”的诗,同时提供给与读者为自己的孩子录制诗歌的机会,让父母与孩子进入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一起愉快地读诗。如读诗这么好的事,怎么都不嫌早。

其实,类似于“给孩子的诗”的中文诗歌APP也有不少,但大都形式简单。英文类有几款诗歌APP很值得学习。如《趣味童诗》,用小朋友实实在在能感受到的各种生活画面诠释诗的内容,诗里的每个词语都能在生活的情境里找到对应,真正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像成人和孩童都能读的《荒原》,则把文本精读、手稿展示、朗诵和表演视频等丰富元素缝合在一起。与其浪费时间在“愤怒的小鸟”、“保卫萝卜”等手机游戏中,流淌着诗韵的APP更益于孩子们的身心。

微信里的诗歌黄金时代

诗歌是最精炼有力的语言创造,也是最易在网络广泛传播的文体。从论坛、博客,到微博、微信,新兴的自媒体让诗歌在短时间内传播得更加快捷。如今,许多人已经习惯了在微信上“享受诗歌”,那些经过精心编辑的文字、应景别致的图片,加上抑扬顿挫的真人朗诵,带给读者的不只是文字的审美和情感的共鸣,还有全新的视觉和听觉的立体盛宴,完全有别于之前单一的纸质浏览。在“为你读诗”微信公众号上,几乎每篇推送的诗歌的阅读量都在10万以上,成就了一场盛大的网络阅读奇观。也难怪有人感叹诗歌的黄金时代又回来了。

值得一提的是,“为你读诗”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团队,并非专业的诗歌机构,而是一家名为“BeMyGuest(尚客私享家)”的文化公司。它与20位中国各界精英翘楚共同发起“为你读诗”公益诗歌艺术活动,致力于倡导诗意生活和呈现诗意中国。

2014年4月25日,与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共读安徒生经典童话《丑小鸭》的段落,是“为你读诗”推出600多期以来最特别的一次,首次实现国家元首在新媒体朗诵文学作品,也唤起了更多人对诗歌的关注。这个拥有百万粉丝的微信公众号,默默坚守诗意的情怀,每晚10点,让人们在自媒体语境下与诗歌重新结缘,打开了人们接触诗歌的多种感官,丰富了我们对诗歌的体认和想象,悄然抚慰着忙碌一天的疲惫心灵,给予人们希望和力量。

时代在不停地变化,媒介和出版物的变化令人目不暇接,不变的是诗歌创作和阅读“有感而发”的抒情本质,以及人类对内心本源诉求的探索。

如果说在这个工作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挤压出较长的时间手捧纸质书埋头阅读可能只是一个奢侈的愿望,但至少我们可以抽出几分钟听一首诗、读一个故事,摒弃浮躁与虚荣,回归沉静与真挚,用诗意的阅读充实我们的生活,如同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的那样:“人,充满劳绩,但仍诗意地栖居。”

链接

大师们的阅读观

鲁迅:读书应博览

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科的,偏看看理科书,看看别个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在博的基础上,要渐择而入于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

培根:书亦可请人代读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矣。

钱穆:读书应先定“旨趣”

读书应先定“旨趣”,否则“莫谈方法门径、书籍选材以及其他等等”。读书旨趣有两途,一是为谋职业、温饱、声名等私利;一是纯粹为一种求知的兴趣和热忱,即为己而学。

林语堂:读书须有胆识,有眼光,有毅力

读书须有胆识,有眼光,有毅力。读书全部之主旨,读出自己性灵来。胆识二字拆不开,要有识,必敢有自己意见,即使一时与前人不同亦不妨。前人能说得我服,是前人是,前人不能服我,是前人非。人心之不同如其面,要脚踏实地,不可舍己耘人。

毛姆:为乐趣而读书

不论学者们对一本书的评价如何,纵然他们众口一致地加以称赞,如果它不能引起你的兴趣,对你而言,仍然毫无作用。别忘了批评家也会犯错误,批评史上许多大错往往出自著名批评家之手。你正在阅读的书,对于你的意义,只有你自己才是最好的裁判。

叔本华:绝不滥读

读书之前应谨记“绝不滥读”的原则,不滥读有方法可循,就是不论何时凡为大多数读者所欢迎的书,切勿贸然拿来读。

篇8

中国的博客发展虽然起步比美国要晚,但是近两年来,中国的博客发展速度之快,影响力之大,是许多互联网应用的发展速度无法相比的。目前,博客的发展处于高速增长期,随着博客的增多,博客网站的影响力将越来越大。一些业界人士认为,在未来若干年,作为一种新的媒体现象,博客的影响力有可能超越一些传统媒体。博客作为Web2.0的应用,同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

近日,1000万个漂流瓶在国内各大超市中出现。这是杭州绿盛集团利用博客开展的大规模创意营销活动。活动一经推出,就在市场上引起轰动,同时也在营销理论研究的学界得到了极大的关注。

绿盛集团是我国最大的休闲食品生产商之一,其牛肉系列产品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2007年年初,绿盛集团为了创造和提升一种全新的网络食品的概念,决定联手我国最大的企业和职业博客门户“企博网”(省略),推出了这次极富创意的漂流瓶活动,因而被营销研究专家誉为绿盛网络食品营销2.0版。

这次漂流瓶活动从“企博网”数十万博客中精选出了1000名各行各业真实的职业博客,他们中有来自吉林的小学教师、有上海华普汽车公司的董事长、有青岛的记者、北京的制片人、香港的人力资源总监、深圳的律师……另外还有许多大学生、设计师、主持人、工程师、会计师等。他们都是各行各业非常成功、优秀的职业精英。这些职业博客把各自对社会、事业、人生、未来等丰富多彩的心愿封存进绿盛产品包装的漂流瓶中,漂到了全国各地的超市、商店、小卖部。当消费者购买了装有这些心愿卡的绿盛牛肉系列食品后,按照上面的提示,上网与那些博客进行互动交流,并按照兴趣爱好组成相关的圈。

活动于4月29日在杭州启动,以一个开漂仪式作为此次活动的新闻会。此后,全国多达50家新闻媒体对这一全新的营销事件进行了跟踪报道。

活动推出1个月后,绿盛的产品销量比往年同期增长了65%,其效果显而易见。这一活动的创新价值在于:

1.整合营销。绿盛产品通过网络平台、特别是博客这一利器,快速、有效地达到了其营销目的;而企博网也通过一种全新的媒介体――商品包装,使其浏览量迅猛增长。

2.“2.0营销”。如果说传统企业通过传统媒体进行传播和营销是1.0模式,那么结合网络所展开的营销就可以称之为2.0模式。这两种模式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2.0模式延伸了1.0模式的基础性的传播,而1.0模式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2.0模式的有效展开。

3.增添了原有产品一个全新的、吸引人的卖点。漂流瓶是一个既浪漫、又神秘的概念,吃牛肉干还能结交朋友,无疑对销售的促进是巨大的。

4.所谓2.0营销,就是一种依靠全民自组织的营销。这一活动启动后,在网上迅速聚集起了与绿盛有关的各种话题与人群,使绿盛的公司形象、产品品牌,企业文化得到快速、大面积、低成本的自发传播。

5.由于消费者上网自发聚合,其注册信息自动成为绿盛公司最有价值的客户档案信息,这在以往的销售过程中是根本无法达到的。绿盛公司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库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地域分布等,分析面世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同时还能对这些用户群做好售后服务、危机公关和新产品告知等。

其实,国外利用博客开展营销活动早已有之。2005年最为抢眼的博客营销案例,莫过于“丢失的奥迪A3跑车”。当年在美国纽约举办的车展上,其他品牌车展台上的香车美女争奇斗艳,迪A3跑车的展台上却是空的。取而代之的是三个告示牌,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人们都去观看告示的内容,上面写着“注意如果你有关于丢失的奥迪A3跑车的任何线索,请即致电1866-657-3268”。这是一个语音信箱的号码,打进电话者将被要求提供丢失的奥迪A3跑车的信息。随后关于奥迪A3跑车的信息和图片在企业博客上,由此在广大博客中以及互联网上广为传播,把数十万美国人动员起来找寻丢失的跑车。尽管在车展上奥迪A3没有露面,但其形象却最终借博客之势深入人心。

对网络营销来说,博客现在成了最好的媒介体。无论是商品、服务,还是书、电影等都可以通过博客来进行在线营销。通过博客的营销可以吸引有共同爱好的人前来,起到了针对目标群营销的精准效果。由于可以和用户进行双向的交流吸引潜在用户,博客为企业带来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而这个平台与传统营销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互动性与参与性,博客营销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起到了很好的配合作用,它与传统平台是互补融合、相辅相成的。

国外的BSP开始探索博客营销价值的时候,在国内出现了从事研究博客营销应用的博客平台――企业博客网,它将企业的博客营销应用和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了紧密结合,将博客营销提升到了一个更加实用和有效的层次。在促进国内博客发展的同时,使得博客的商业价值初见端倪。

那么什么是博客营销?对于这一全新的概念,还没有明确和标准的定义。一般而言,行使营销的主体是企业,对象是客户、员工以及合作伙伴。狭义的解释就是:企业怎样通过博客传播方式来实现推广个人、企业、产品或品牌的目的。它的核心价值就在于“企业不向你直接推销产品,但能通过博客这种新的媒介影响你的思想来决定你的购买行为”。

另外,博客公关也将在各类公关活动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爱得曼咨询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于博客信息的信任度远远高于对于企业官方信息的信任度。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互联网应用的广泛传播,博客信息所具有的永久存在、在世界范围内可任意到达以及其可能遭到传统媒体的放大报道等特征正在被不断强化。同时,博客因其自身的网状传播方式,又使得公众的各类意见都将得到最迅速及最大范围的散布。这一切造就了博客自身的巨大意见影响力,使得博客成为一块商家不可忽视的公关阵地。

在国内,博客营销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成为博客营销试水第一人。从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刚博客(xugang.省略),到海炫汽车的产品博客(hyshine.省略)的创建和推广,将博客营销中全民营销、病毒式传播、互动性、综合营销等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特别是近期成功举办的华普“海炫女性。车博客大赛”,让人们看到了传统企业不甘寂寞地开始涉足以博客为媒介的营销阵地。

杭州绿盛集团和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作为传统企业涉足博客营销,成了中国第一个吃螃蟹者,和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以及一些大型IT企业一样,充分地认识到博客即将改变人们生活这一趋势。美国研究企业博客的专家指出:“企业越早进入博客,越早得利。” 沃顿营销学教授彼得・费德认为:“博客事实上是由兴趣与意愿所催生的,而不是由商业活动所推动的。对于这种掺杂了很少商业利益与前景的事物而言,这么迅猛的发展几乎就是一种奇迹。大家所希望的只是进行思想的分享。”利用博客媒介可以很好地解决企业的宣传和推广难题,在危机公关方面也有很好的效用。

篇9

作为整机的门面,机箱不应该仅仅是个单纯的“盒子”。设计更为人性化,并且融入更多时尚元素的产品将引领未来。数字家庭,新的消费观念在重新打破固有的规范,同时也让我们对个人电脑产品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无限遐想。

以“数字时代 创意生活”为主题的“航嘉杯”首届大学生机箱创新设计大赛已经于去年年底正式启动。到今年3月,本次大赛通过网络、电邮及信件共收到来自全国的400多幅作品。航嘉科技将在近期邀请国内知名设计师(包括产品、家居、时装等行业)和公司高层一起对所有参赛作品进行评比,并邀请名模在会现场演绎获奖作品。在本届“流行面板趋势会”上展出的作品广泛融入了设计师们的创意和激情,将代表2007年机箱面板的流行发展方向,引领PC时尚新风潮。我们也能从中获得更多的设计灵感和创意。下面就让我们以大众评委的身份,登录航嘉机箱的主页,看看这些极富创意的作品吧。

DVD刻录机的最后冲刺――3款DVD刻录机新品赏析

品质第一

先锋DVR-212CH

官方网站地址:www.pioneer-dvd.com.cn

采用SATA接口先锋DVR-212CH,在突发速度上远胜于传统的DE接口产品。“七星稳盘”设计,让盘片在高速运转时读写稳定自若,从而更好地保证刻录和读取的稳定性。先锋特有的液晶补正技术和激光功率自动校验调节刻录技术,全程监护刻录过程,有效保证的盘片的刻录品质。除了数据的校验外,产品还加入了指令校验和数据自动校验功能,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保证刻录盘片的品质第一,是先锋DVR-212CH追求的终极目标。

高速光头+萨利刀=真正的20X

时基DW2000

官方网站地址:www.bernq.com.cn

市场上真能买到20x的DVD可录盘片吗?节约时间超刻恐怕又要冒“飞盘”的风险。那么就让明基萨利刀防刻飞技术来帮我们吧。明基DW2000不仅整合了萨利刀技术,同时独有的全钢机芯设计、隔离式仓体结构和自平衡滚珠系统也能保证盘片质量的稳定性。独有的高速光头,也让20x的明基DW2000成为真正拥有20x规格的产品。

为数字家庭而生

索尼VRD-NC3

官方网站地址:www.sony.com.cn

多功能直联式刻录机新品VRD―MC3,让刻录机产品摆脱了电脑的束缚。用户能随心所欲地将刻录机直接与摄像机、数码相机、存储卡等连接,完成从节目编辑、压缩、编码到刻录的全部过程。随着数字家庭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这种集时尚外观和超强综合能力为一体的产品将为陈规化的市场增添更多鲜活气息。

移动新主张――罗技蓝牙鼠标V270和光电鼠标V320

目前,笔记本电脑已经迅速崛起成为个人电脑增长最快的领域,消费者对于适用于笔记本电脑的鼠标也有了很多的要求,罗技V系列笔记本专用鼠标很好地将性能、便携性和易用性融合到一起,因此长期以来一直都是笔记本用户最为喜爱的产品。近日,罗技在中国市场正式推出两款笔记本专用鼠标――V270蓝牙无线鼠标和V320光电无线鼠标。其中V270是罗技在中国市场推出的第一款采用蓝牙技术的笔记本专用无线鼠标,无需无线接收器便能够与具有内置蓝牙接收功能的笔记本电脑连接。这意味着笔记本电脑的用户从此找到了一个极致简约,高度便携的鼠标来替代他们的笔记本触摸板,而且无需担心在旅行中遗失鼠标信号接收器。V320则采用了高度精准定位性能的光学引擎,令用户在绝大多数环境下部能够以毫无折扣的精准度操控各类应用软件。《电脑迷》编辑部已经在第一时间拿到测试样品,将在近期为读者提供详细的试用报告。

金士顿HyperX内存――超频玩家的利器

金士顿推出了为游戏和超频玩家设计的HyperX系列内存,HyperX系列内存采用了精挑细选的优质内存颗粒,可以稳定地工作在更高的频率下,为我们提供更高的数据带宽,较低的延时方便我们对内存进行超频,另外它采用和普通内存完全不同的全新布线设计,PCB电路板和电阻等配件都选用质量过硬的元件,产品做工和用料均属上乘,保证内存能够稳定运行,而且内存外面还加装了绚丽的蓝色可拆卸散热片,方便内存在高频率下散热,金士顿的品质加上终身保固的售后承诺,让我们能够放心选用。

书架箱普及运动――奋达2.0+1音箱MF-180

一直以来,在2.0音箱中,独立功放只出现在高端产品,中端产品似乎与之无缘。而主流的独立功放产品是以2.1+1的形式出现的,最近,奋达音箱独辟蹊径,推出了一款价格非常亲民的2.0+1的产品――MF-180!

篇10

在过去,如果要认识一个人的话,我们必须和他面对面地站在一起,与他握手,并看到他的面孔。信任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了解之上的。然而,这一切都受到了复杂的社会需求及一系列新技术的挑战——面对面接触的重要性日益降低。我们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或即时通信工具进行交流,人与人接触的许多方式越来越受到技术的影响。

《咖啡机中的间谍》真实揭示了从监视摄像头到博客的各种新技术在多大程度上侵犯了我们的隐私,并探讨了我们是否能够,以及如何才能防止我们的隐私在数字时代被终结。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监视是令人讨厌的,但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无论我们是去旅行、上班、购物甚至是坐在家中。不得不说,我们正在进入一种新的、全球性的过度监视状态。公共卫生、环境保护以及预防犯罪和反恐,是采用那些侵扰隐私技术长期有效的理由。个人很难躲避这种社会公共空间的监视。

当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越来越多依赖于技术的时候,人的电子活动会留下可以用来追踪一举一动的数字脚印。在日常用品中,比如汽车、电话甚至咖啡机中都可能隐藏着可以进行无线通迅的微型计算芯片。这些装置能够收集许多重要的、令人感兴趣和真正有用的信息。它们可以成为微型证人,并构成强大的监视网络。毫无疑问,这些信息一旦泄露,可能会严重侵害我们的隐私。

数字技术和网络世界意味着我们无法知道有什么人掌握着有关我们自己的哪些信息,我们也不知道谁能够看到什么。而未来是否值得担忧,我们该怎样着手保护个人隐私?

两位作者奥哈拉和沙德博尔特表示,技术是把双刃剑,人们不应该认为隐私只是被动地受到技术的威胁,很多技术也可以用来保护隐私。比如,升级操作系统、加密、设置识别与验证等等。尽管增强技术不可能是解决隐私问题的全部办法,但是它非常重要——我们需要警惕来自外部攻击的危险。

技术可能被滥用,但是如果你真的担心自己隐私的话,请特别注意,加强个人防范意识。因为最有效的保护隐私的措施就是在网络上信息的时候采取谨慎的态度。据说大多数人都有在网上公开对自己不利的信息或从事危险行为的倾向。而许多人写东西最终就是为了给别人看的。正如作家王尔德所说:“在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情比被别人品头论足更为糟糕,那就是没有人对你品头论足。”我们应该料到有关自己的信息可能被复制、被链接或合并到其他文件。别人可能根据这些零星信息构建出你的一个相当全面的形象。

另外还有许多帮助人们明智地保护有关自己的信息的行动。这可以成为一场保卫我们隐私的战斗,并且很可能会涉及立法、政府与服务提供商和软硬件开发商之间的合作,以及我们所有人的负责态度。

《咖啡机中的间谍:个人隐私的终结》

(英)吉隆·奥哈拉

奈杰尔·沙德博尔特 著

毕小青 译三联书店

[作者简介]

吉隆·奥哈拉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电子与计算机科学高级研究员

奈杰尔·沙德博尔特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研究人工智能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