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教育范文
时间:2023-04-10 17:51: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入学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目前我国幼师院校开展的新生入学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军事国防教育p职业思想教育p规章制度教育p校情校史教育p基础文明教育p安全教育p心理健康教育等。入学教育的形式则均采用军训p专题讲座、主题班会、集体参观、新生文体竞赛p社团迎新等方式。但针对该项工作教学改革涉及较少,大部分幼师院校仍在沿用“填鸭式”入学教育模式,缺乏新颖性和创新性,学生参与度普遍较低,更没有针对男幼师生这个“弱势群体”的心理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男幼师生入学教育的质量和成效。近年来,男幼师生患上“大学冷漠症”的现象日趋普遍,我国幼师院校应对该现象的准备尚且不足,这尤其反映在普遍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来识别面临严峻适应困难的男幼师新生(黄晓琴,2011)。同时,现阶段我国幼师院校对男幼师新生的辅导和服务工作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高校。因此,笔者认为,作为幼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之一的男幼师生入学教育,必须加快改革,加速创新,以适应男幼师生发展的需要。
二、男幼生适应障碍的原因分析
正确认识和分析男幼师新生的思想状况,及时识别出适应困难的男幼师新生,选择相应的教育管理方法和内容,是当前我国幼师院校应对“大学冷漠症”的当务之急,这也是男幼师新生入学教育面临的艰巨任务。接下来,笔者以A校为例,探析造成男幼师新生适应障碍的几点可预见性原因:
1.专业技能零基础。
幼师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为今后从事幼儿教育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声乐、舞蹈、钢琴和美术是幼师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笔者调查发现,幼师院校大部分的男幼师新生都没有艺术类课程学习的基础。然而艺术类课程多偏重于技能技巧的训练,需长时间的练习与积累,领会和掌握的周期也比较长,因此一些男幼师新生在艺术类课程学习上入门较慢,存在一定的困难,甚至会产生焦虑(符洁,2014)。如果在一定时间内这一学习适应障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必然会引起他们自我评价水平的降低,并对周围环境产生消极甚至抵制情绪,这反过来又加深了他们本身的适应困难,形成恶性循环。
对于这部分专业技能课程“学困生”,教师可适当降低对他们的学习要求,结合他们的能力范围,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习方式的指导,合理安排教学任务,以减少男幼师生的学习压力,让他们对新的学习环境和方式有个良好的准备。其次,这部分“学困生”只是在一两门课程学习上表现出不适应,其他课程基本上都达到了适应要求,针对这种情况,在进行男幼师生适应教育时,我们的教育措施一定要找准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充分肯定其在其他方面的良好表现,打消其适应期心理焦虑。
2.人际交往障碍。
面对不同文化背景p人生经历p生活习惯的同学,面对校园中严重失调的男女生比例,一些男幼师生可能会出现排挤他人或被排挤的现象,同时男幼师还存在“怕被他人歧视”的顾虑。在班级活动中,男幼师生参与度相对不高,存在感不强,男幼师生所处的位置及在团体中协调各种关系的能力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由此产生的压抑感会驱使他们产生自弃念头或者懈怠心理。因此,提高男幼师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至关重要。例如,A校基于新入学的男幼师生的实际情况,带领他们学习传统典籍《弟子规》,从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与人交往、人格塑造等角度加以指导,我们也欣喜地见证了学生的进步。因此,有效地在学校德育、男幼师生的培养中渗透进《弟子规》的概念,将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专业思想不稳定。
男幼师新生入校以后,大多对自己的专业比较陌生,个别还持有排斥的态度,缺乏专业认同感,因此有些男幼师生会出现学习目标不明确p学习方法不当等问题,甚至要求转专业。针对这些学生,辅导员要及时加以引导,学校可以开展相关专业教育讲座,来稳固他们的专业意识,提高他们对本专业的热爱。学校可以邀请本校毕业的已经从事幼教行业的男生现身说法或者带领他们去幼儿园参观男幼师上课实况,使得他们对幼教专业男生的美好就业前景有一个更充分直观的认识。
因此,关注男幼师新生的心理适应障碍问题,并及时加以疏导,帮助他们建立起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心态,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是做好男幼师生入学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三、国外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模式探究
美国高校入学教育起源较早,内容也相对丰富,涵盖建立针对新生的入学教育专题网站p新生开学前阅读项目p入学后校内服务指导项目等,尤其突出的是还有针对学生家长的项目,包括制作新生家长学习手册p定期发送电子邮件告知学校教学计划,使得学生家长也可以加入到新生教育的队伍中。美国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是根据学生特点与需求而设计的,目的在使学生尽快适应高校生活,确立新的学习目标。与我国相比,其学习内容更宽泛,教育形式更多样化,时间跨度也更长。在实施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美国高校除了充分调动校内职能部门,建立长期有效的运行机制,另外,他们还吸纳了许多慈善组织和知名企业也参与到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施过程中。
军训是当今高校入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军训,国外高校更强调“学以致用”。印度高校的军训课程包括队列p射击p军事知识p野营技能等。其次,还有专门针对女生的课程,如:急救p基本护理p防身术等课程。在韩国,高校新生军训通常在专业部队进行,故而训练相当严格,项目主要包括队列p夜间山行等,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和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反观我国军训则重“训”轻“教”,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走正步p站军姿p走方队等动作的机械练习上,它们在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方面固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军训整体上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
四、做好男幼师新生入学教育的建议
1.坚持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相结合。
男幼师新生入学教育坚持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相结合,既要包括学校教育中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的“正式课程”,还要包括学生在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校园文化)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规范和价值观。同时,与显性课程相比,隐性课程具有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影响更持久的特点。当前我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的开学典礼、军训、校情校史教育、专业思想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均属于显性课程。因此,我国高校今后可适当借鉴国外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采纳的一些实用且可操作性较强的隐性课程,如:社区服务计划p野外拓展训练等。学校通过将团日活动、社团活动与社区服务活动相结合,为新生搭建一定数量的义务服务平台,例如,养老院服务、托儿所服务、社区环保服务等,让男幼师新生参与社会服眨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社会,切实增强他们的社会认知度。同时,学校还可将传统的军训教育转移到野外进行,提高男幼师生的军训积极性,让男幼师新生掌握一定的野外生存技巧,增强他们的生存意识,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大学生自杀p校园暴力等消极应对挫折的方式,同时可以提高男幼师生的阳刚之气。
2.坚持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的原则。
当前高校专职辅导员通常肩负着多达200名学生的管理工作,工作任务重,教育难度也非常大。但是,新生阶段,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都会有许多问题需要向他人请教,而受制于师资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所有人都能有机会经常向辅导员请教,辅导员也不能够及时解答每一位学生的困惑。所以笔者以为,坚持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的原则,实行导生制将有利于帮助广大新生顺利渡过大学适应期。以A校为例,学校实行了“带班学生制”,每班配备2~3名代班学生,有男生的班级配给学长带班,当选学长均为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新生一旦遇到学习或者心理上的问题都可以及时找到学长寻求帮助,这样不仅克服了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滞后性和影响面较窄p持续时间较短的缺点,还帮助新生建立了新的交际网络,也进一步锻炼了高年级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有效地提高了新生入学教育的成效和质量。
同时,学校还可以举办男教师专业技能展示会,邀请各专业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男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展示,如美术作品展示、钢琴演奏等,为学生未来发展指明方向,也能增强男幼师新生在校期间加强相关专业技能学习、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坚定信念。
3.坚持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结合。
篇2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在观察、讲述之后,还可以创设情境演练,使入学教育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从而落到实处。如,图一展示了新学期开学,校园内欢乐、有序的场景。校门外,老师正在迎接到校的同学,有的小同学结伴来到学校,有的小同学在家长的陪同下来到学校。画面上,一个小同学正在听妈妈说着什么,一个小同学正在和自己的爸爸说“再见”,另一个小同学正在和老师互相问好。校园美丽而整洁,教学楼高高矗立,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有几个同学正在扫地、浇花。通过观察此图,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学校生活的一些侧面,感受老师的亲切,并学习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在教学时,师生可以模拟每天入校见面时的相互问候,同学见面后热情打招呼等。由于各个学校的情况不尽相同,还要把观察图画和观察本校校园结合起来,带领学生参观校园,引导学生了解学校。如,我们学校的旗杆竖在哪儿,她是干什么的,我们怎样举行升旗仪式,在讲述参加升旗仪式的要求后,并播放一段国歌,师生共同模拟向国旗行注目礼;我们学校的操场在哪儿,那里有哪些体育和游戏设施,课间、课后我们应该怎样在那里游戏、锻炼;还有我们的厕所在哪儿……都应一一指给学生,让他们熟悉我们的校园环境。
二、示范引导、常抓不懈
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但起步的训练十分重要。入学教育要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打好基础,如观察第三、四幅图时,要指导学生认真看图,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同时要给学生做出示范,引导学生模仿图中人物练一练,教师逐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重要的是使孩子们从每一步前进中感到克服困难的愉悦,收获的愉悦,达到新境界的愉悦,战胜自我的愉悦。”教师还要注意发现学生中做的好的,及时表扬,树立榜样。一句“看谁能像XX坐得那么端!”要比“你看,你怎么总是坐不端呢?”将要奏效得多。《学习的革命》中有这样一段话:“约翰•艾略特的经验再一次成为榜样:使每一个人不仅仅被鼓励做一个学习者,而且被鼓励做一个老师。”被表扬的孩子心花怒放,被指导的孩子相信也会心情愉悦。好的习惯决非一朝一夕之功。教师在此后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依然要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对学生严格要求,随时提醒,及时纠正,常抓不懈。
三、诵读儿歌、自我教育
儿歌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我们可以利用儿歌或创编儿歌在每节课铃声响起时诵读,以强化认知,培养习惯。如,“丁零零,上课了,快进教室来坐好。学习用品放整齐,等待老师来上课。老师说话认真听,提出问题多动脑。回答问题声音响,大家夸我学习好。”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用孩子们喜欢的卡通形象作为他们的学习小伙伴,在课前、课中随机出现,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篇3
多种形式的入学教育,能够尽快引导学生适应职业能力教育的模式。以往入学教育的内容枯燥、乏味,形式单一,新生对于这样一节节“教育课”只会产生排斥、甚至抗拒,更无法实现入学教育的真正目的。只有不断丰富入学教育的内容,深化入学教育体系,拓宽入学教育的渠道才能有利于高职院校加强对新生的教育,同时也有利于大一新生尽快调整心态适应职业教育,了解、掌握未来职业发展前景,帮助新生抓住入学的难得契机改变过去种种生活与学习的恶习,以实现高职教育的教育目标。
2多元化新生入学教育,能够有效地扭转新生的思维方式
高职院校的学生生理机能几近人生顶峰,但是思维方式却呈现出不协调一面,如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但带有主观的片面性,情绪波动大,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而情绪失控等,这些身心的矛盾容易导致大学生出现一些过激行为。而多种形式的入学教育可以让广大高职学生开阔眼界,增长书本之外的知识,完善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模式,使得高职学生不仅在心理得到前所未有的自豪感,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认同与自我价值实现的渴求,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3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式教育,能够缩短新生职业教育理念的认识过程
以往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只是注重规划教育的数量,只是为了凑够课时,并未真正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规划性。加强职业生涯的规划性成为各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增强生涯教育的规划性,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龄的新生进行分层次、分步骤的开展职业教育,不但可以增强职业生涯教育的吸引力,同时也可缩短大一学生对职业教育理念的理解过程,为大一新生的职业生涯注入活力。
4全方位的新生入学教育,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
职业教育秉承着“以培养德才兼备,技能型人才”为教育目标,入学教育则是广大职业院校学生初入大学的第一门课程,只有将这第一节课上好,才能最大程度吸引广大高职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全方位多角度的入学教育不但可以弥补老式入学教育的诸多缺陷,同时也可以为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提供必要的手段。将入学教育作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手段,是高职院校各部门通力合作的题中应有之意。
5科学全面的新生入学教育,有效地促进了新生从被动向主动学习状态的转变
高职院校学生经过“黑色七月”的洗礼后,本着解放自我的心态步入大学,在学习动力方面不足,兴趣不高,大多数学生学习往往是被动式的,是被“灌输”进头脑的,而科学全面的入学教育不但可以丰富高职院校入学教育体系,同时也可以为将学生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将教师“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学生“自主性”学习,促使学生将学习内化为自我需求。
6丰富的入学教育内容,是职业学校学生非职业能力
篇4
刚刚步入大学的学生大多数缺乏对社会的基本认知,防骗、防盗、自我保护意识淡薄。遇到具体的安全问题时,他们常常束手无策,不知如何面对和处理。发生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安全问题屡见不鲜,诸如电信诈骗、传销等,面对不法分子五花八门的骗术,在医学新生中开展安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应该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根据大学生自身特点和校园生活特点,贴近实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行之有效的医学新生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包括的内容多种多样,主要有思想意识安全、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安全教育的着眼点应是教育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学生解决和应对实际安全问题的能力。尽早对医学新生进行安全教育可以减少甚至避免一些不利于大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的事件发生,同时有利于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为其日后走出校门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2专业思想教育
现今,一些医学新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并不十分了解,不清楚自己入学后将要学习什么、各类医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对日后的工作究竟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些学生对学业感到困惑和迷茫,所以在入学后对医学新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思想教育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明确所学专业的性质、教学内容、培养目标以及最终的职业方向,从而对自己大学的学习、生活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大多数学生以为升入大学就可以彻底放松,不必再像高中那样为了高考而“披星戴月”。殊不知,大学生尤其是医学生要想在学业上有所建树,在专业技能上有所突破,仍然需要脚踏实地、勤奋努力。大多数学生明白大学学习的重要性,也愿意延续高中的学习态度,但他们自制能力不强、自学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医学生入学初期,就对其开展专业思想教育,使其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明确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结合专业发展需要广泛涉猎相关领域的科学知识,同时也从兴趣出发,发现自身所长,在学好医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尽早做好专业定位及职业生涯规划。
3职业生涯规划
如今大学生的流行语中不乏“迷茫”、“困惑”、“彷徨”等词语,即便对于医学这种专业定位相对专一的学科也是如此,这也恰恰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感到不安的心理状态。如何帮助医学新生消除困惑与迷茫,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未来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学校和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能在新生入学之初便对其开展有关职业定位、未来发展等的相关教育,从入学伊始就让学生明白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是什么、职业发展前景怎么样,将有助于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明白“为什么”,进而知道“怎么做”。对医学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指导学生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以及知识结构,结合医学知识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的实际需求,对将要从事的医疗行业以及要达到的职业目标进行详细规划。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明确从事社会上任何职业都应具备以下6个要素:
(1)服务社会:始终树立和奉行服务社会的宗旨和信念;
(2)学术理解:对所从事职业的学术背景、基本理论及其发展趋势有所理解和把握;
(3)社会实践:实践技能的形成除了必要的理论指导外,主要靠经验的积累;
(4)决策技能:这是一种高层次的职业素质;
(5)经验学习:经验学习不同于程序化的学习,主要依靠感悟能力;
篇5
[关键词] 高等学校;大学新生;入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4-0054-03
人生是一个不断进步、完善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自醒的过程,通过大学学习则可以使个人的知识更加丰富,能力更加强大,人生更加完美。每年八、九月,众多新同学走进大学校园,加入大学这个大家庭,开始新的学习和生活,在未来的四年里,他(她)们在这里学习、全面成长,学习独立生活,学习与他人和谐相处、解决各种困难等,四年后骄傲地从这里走向社会。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课内容要合理且要有针对性。从心理学角度看,初始往往对以后会产生重要影响。人们一旦有了显意识,形成自己明确的思维观点、行为准则和人格,尤其对首次被激发出的显意识,以后再改变就很难了,表现出某种“固执”和“顽固不化”,体现出“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所以,对新生进行有效的入学教育很重要,各高校一直都很重视。
本人通过多年的高等教育教学实践发现,大学新生们在校期间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通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学习目标;二是自控、自律能力薄弱;三是自主学习意识淡薄;四是不重视内涵养成。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了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在新生刚入学时,就需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从这四个方面入手开展教育引导,帮助大学生们尽快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促进他们在大学阶段全面发展,早日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一 学习目标教育
目标是人们从事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或预期结果,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大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战略前提,是提高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效率的关键,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建立学习目标的重要性,以对自己和社会认真负责的态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内容不能只是单纯的知识水平的提高,而应该是一个有助于大学生今后发展的各种要素综合构成的目标体系,而这个目标体系也就是大学生学习目标培养的实际内容。这个目标体系包括身心素质目标、科技基础知识目标、学习能力目标、创新能力目标、专业知识与技能目标、人文素质和文学艺术修养目标、政治思想品德素质目标。
目前,大学生们普遍缺乏学习目标。人们发现,大部分学生终极目标就是考取大学,一旦考上大学他就有了船靠码头人到岸的感觉,缺乏奋斗目标自然就缺乏学习动力。有的有学习目标但不够明确,想好好学,但持续时间较短,劲头就松了,只有那些目标明确的学生才能始终保持努力,动力十足。长期被家长规划的学生一时间没有规划,没有了目标,变得不知所措,迷惑、盲从,稍不留心就随波逐流。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2016年8月8日报道,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罗思高接受《纽约时报》记者赫海威对其采访时表示:中国学生在进入大学时具备的部分批判性思维技巧是全世界最强的,远超美国和俄罗斯的同龄人。但两年后,他们失去了这个优势。原因是,学生们没有努力学习的目标和动力。
有人呼吁,请中学老师别再说“上了大学就轻松了”。 因为“上了大学就轻松了”会误导一大批大学新生失去继续奋斗的目标。以前,有一位大学新生,入学前近3个月的时间里在家整天打游戏,以至于入学后玩游戏成瘾不能自拔,学业一落千丈。许多家长也认为孩子上了大学就可以轻轻松松拿到文凭,有的家长对孩子入学前沉迷玩乐的行为放任不管。上了大学后,宽松的管理令一些大学生如鱼得水般享受轻松。可是,轻松的结果是不少学生“红灯”高挂,个别学生还不得不退学。
有的学生认为只有名牌大学的学生才有学习目标。其实,学习目标的建立与考取的学校是否属于名牌院校没有关系,只要目标明确,在任何大学学习都可以取得成功。马云最终考上的是一所非名牌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但是,马云一直不忘初心、目标明确、努力前行,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功。
完成学习目标需要保持宁静,邱勇在清华大学2016级迎新大会上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需要保持宁静的地方,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的心情容易变得浮躁,大学生们不要被物质利益所诱惑,要在宁静中追问本心,努力充实精神而不是崇拜物质,直面刃亩不随波逐流,独立思考而不人云亦云。一个人如果缺乏内心的指引,就很容易在一片嘈杂声中迷失自我,耗尽个人的潜能和创造力,最多只能得到平庸的优秀和贫乏的成功。”同学们来到大学,要把学习目标作为心中的定力,保持学习这一初心,在宁静心态中潜心学习,相信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二 自控、自律教育
大学新生年龄小、多为独生子女,自控、自律能力薄弱,有些不良的行为明明知道是不对的,却控制不住自己,导致犯了错误,有的同学甚至因此付出不能正常毕业的“代价”。因此,对大学新生进行自控、自律教育必要而迫切。
常言道:“最厉害的人,是能自律的人”。自控、自律就是自我约束,使自身的思想言行符合法纪、道德和修身等社会要求。自控、自律是修身的重要内容。作为高文化层次的当代大学生更要自控、自律,这不但是提高自身修养的要求,也是成才和发展的需要。只有懂得自控、自律的人,才有自由前进的底气,成就美好人生。唯有自控、自律的人,才会得到岁月的厚爱。“不自律的人就是欲望的奴隶”。 “自由”不是随心所欲,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乔布斯曾说过,“自由从何而来,从自信来,而自信则是从自律来,先学会克制自己,用严格的日程表控制生活,才能在这种自律中不断磨练出自信来”。目前,我国大学生的自律意识薄弱、自律能力低、自律品质不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具体表现有,不认真听课、上课玩手机、睡觉,作业抄袭,上网成瘾,谈恋爱时不注意公共场合等。
在大学里,遵守学校、系里、班级的纪律就是自律,上课认真听课,课堂不玩手机,课后认真复习,增长学识和科学能力、锻炼身体、提高内涵,这才是正能量。沉迷于玩游戏、睡懒觉,上课不认真听课,不勤奋、混日子,这就是负能量。大学四年,弹指一挥间,成功与否,在于能否自控、自律。一个人成熟的表现之一,就是有强大的自控、自律能力,拥有自控、自律能力,你就会将正能量收进来,负能量踢出去,你就会阳光、快乐、自由,每天取得进步!
三 自主学习教育
从中学升入大学,是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之一。怎样迅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对于每一个大学新生,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尽快地完成从中学学习状态到大学学习状态的过渡,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大学生。大学学习与高中不可同日而语,需要学生课前课后花大量时间预习复习,即自主学习。事实证明,只有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同学才能稳操胜券。
自主学习不同于“自学”。自学往往局限于为实现某一目标而进行学习,有时一旦达到目的,学习便会终止,自主学习却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自学是在完全没有教师干预的情况下完成的,而自主学习作为一种能力,则必须通过教师的指导、培养才能形成。自主学习不是否定课堂教学。虽然自主学习强调学习者的独立性,但它不等于孤立地学习,并不是不听教师讲课,自己去学其它东西,而是指在课堂上不盲目地听课,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识别教学目的,以期最大限度地吸收输入。正确合理地使用学习策略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训练不仅是应该的,而且十分必要。策略训练能使学生认识到使用策略的重要性,进而能有意识地、合理地使用各项策略。学习策略是学习者用于帮助理解、学习和记忆新信息的特殊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的总的对策、措施和方法,是一种学习思维活动的程序。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努力培养创新精神。大学,是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大学生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任务,上课时间减少,自学时间增多,这就要自觉地培养自己的学习创新能力。大学生在学习的选择能力方面,应当比中学生有明显的提高,比如在学习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有相对的选择性,在大学教学计划中除了所规定的必修课程,还设置部分选修课程,也具有相对选择性,还有业余爱好、兴趣活动的选择,课外科技活动的选择,等等。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要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宋代思想家张载说:“学则须疑”。笛卡尔说,“我疑故我思,我思故我在”。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教授在他们学院2016级新生入学教育大会上讲话中曾经说:“怀疑,是科学精神的基础。不加批判的接受,就容易受人所惑” 。怀疑需要勇气和知识沉淀,如果什么都不懂你也无法去怀疑和批判。不要一味仰视甚至膜拜,不能丧失自己的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既要有海纳百川接收知识的海量,又要有敢于质疑,善于创新的“野性”。比批判别人更难的是自我批判。在认真学习的同时勇于质疑,敢于提出问题与老师一起讨论,这样才能真正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所需要具备的学习素养就是: 让学会学习成为习惯,即,勤于思、敏于行、善于学、乐于言,大学生应该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熟练运用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能力,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大学学习关键之所在。
四 内涵养成教育
1 情商教育
情商(Emotional Quotient)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彼得・萨洛瓦和约翰・梅耶于1990年首次提出的,他认为高情商的人比高智商的人更易获得成功。据此推出的成就方程式为:20%的IQ(智商)+80%的EQ(情商)=100%的成功。大一新生刚步入大学,知识储备不够丰富,各方面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心理上也不够成熟,而且,大一新生需要经历一段入学适应期,在这期间大一学生面临从中学生活到大学生活的转变,生活环境、学习方式、社会角色均有所不同,因此大一年级学生的情商水平相对较低。有不少大学生在困惑、烦恼,有迷茫、不安、不满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心理危机。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的情商培育需要加强,特别是大一新生。
抗挫折教育也属于情商教育的一部分。要培养大学生面对挫折的忍受能力和战胜挫折的意志能力,即大学生在遇到挫折时,保持自己的行为和自身状态不失常的能力。作为青春期向成熟期过渡的大学生可塑性极强。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适时地开展抗挫折教育,将有利于大学生人格的完善、品格的养成,会为他们以后成功地走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学生遇到的挫折主要来自生活方面、学习方面、情感方面与就业方面。通过入学教育进行针对性的抗挫折o导,帮助大学生消除思想障碍。要针对大学生在遭受挫折后产生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充分利用入学教育活动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及时掌握和分析大学生思想状况,根据大学生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讲解相关抗挫折教育的内容,促使大学生在逆境面前从容应对,战胜挫折,走向成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信是情商能力的基石。自信的人,在面对别人的恶意攻击时能沉稳应对,并拥有良好的抗挫及抗压能力,在人际关系上也会得心应手”。如果遇到意外伤害(人生或财物方面),如遇到电信诈骗,一定要尽快告知老师、同学和亲人,并及时报案,以超常的稳定心态和智慧想办法解决问题,并主动寻求帮助,相信自己、相信大家。千万不要乱了方寸,更不能一时想不开而走极端,要知道,生命只有一次。人一生中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是正常的,没有困难和挫折是不可能的。关键看自己怎么去面对。困难、挫折可以让自己尽快变得成熟,走向成功。
2 良好的修养教育
比外表更迷人的,是一个人骨子里的修养,一个人真正的美在修养。修养包括的内容很多,尊重别人、欣赏别人、乐于沟通等都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修养。
尊重别人,优秀的人更懂得尊重别人。真正做到尊重别人,是一种境界,一种美德。孟子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此话强调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一个人在与别人交往中,如果能很好地理解别人和尊重别人,那么他一定会得到别人百倍的理解和尊重。大学生既要尊重父母的养育,也要尊重老师的教诲及同学之间的友情。
欣赏别人是一种本领,一种胸怀,一种雅量。能阅人,能容人,放大他人的优点,缩小他人的缺点。学会欣赏,就会明白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自由的,每一个个体都希望得到关爱和理解。同学们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大家的性格、习惯、语言、爱好等各有特c,各不相同,大家互相欣赏,彼此之间就会更加坦诚、融洽。
乐于沟通。一个人的信息、能力是有限的,经常沟通交流信息量就会成倍的增加。沟通还可以缓解学习上的疲劳,同学、师生在一起沟通、交流,还可以释放压力,增进理解。要把与家长、老师及同学的沟通作为自己良好的习惯,信息社会中,QQ、微信、电话等等都可以作为沟通的工具。
如果你能耐得住暂时的寂寞潜心做好一件事,就能够取得成功。有诗这样写道“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春暖花开时,就会有一批骏马任你挑选”;“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待到收获成功时,就会有一大批朋友与你同行”;“丰富自己,比取悦他人更有力量”;“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参考文献
[1]黄维秋. 大学生入学教育体系的构建及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5(4).
[2]杜志强.论大学生学习目标的确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1).
[3]李士军,李健,刘媛媛,等.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与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2).
[4]曾强,彭瑜.当代大学生的自律培养[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4).
[5]张相乐.自律及大学生自律品质的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2004(4).
[6]沈钟钟.自主学习:定义、理论及培养[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7]唐洁.大学生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3).
[8]李清.情商培养与大学生生命教育[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
[9]王健,赵宏格.当代大学生情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延边党校学报,2014 (3).
[10]董宇艳.情商对大学生成才的价值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1(1).
篇6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入学教育
2010年,教育部印发了《留学中国计划》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在2020年使得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要培养一大批知华、友华的高素质来华留学毕业生。为此,我国高校正致力于扩大来华留学生招生规模,并努力探索更科学规范的留学生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国际化教学科研环境,从而增加对高水平高学历留学生的吸引力。在规模扩大的同时,高校在留学生的管理和培养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何做好留学生入学教育也是其中之一。作为承担留学生教育的高校,入学教育这一堂“课”教得好,将对留学生管理将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留学生入学教育要基于学生,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地施加积极的影响,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它也是完成留学生角色转变的重要手段。留学生入学教育应该分为不同阶段,包含不同的内容。外国留学生进入中国高校学习,因为生活环境、教学和学习方法的变化,思维方式也要随之转变,由此带来的种种不适应,是留学生来华后的必经阶段。外国留学生背井离乡来到中国,面临一个完全陌生的文化环境和语言环境。他们大部分的年龄都处于20多岁,大多是第一次长期出国学习,难免会产生困惑、抑郁、自卑、焦虑等情绪。而长期处于这些情绪之中,很容易让留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上产生问题和矛盾。比如,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他们都渴望得到生活中的独立,但因为年龄和经历的因素,实际上又需要他人的帮助;他们渴望马上投入学习,但实际上出国留学过程漫长而艰难,会面临比想象中更多的困难。又比如,在人际关系方面,会遇到理想和实际的差距。留学生想尽快融入当地,但由于语言、文化、宗教、行为习惯等差异,使得留学生与中国或其他国家学生很难进行深入的交流。而年轻人又往往缺乏与人相处的必要的技能,学生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冲突,这将导致他们更加沮丧和孤独。
一留学生入学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一,时间方面。目前我国大学入学教育活动的绝大多数是报道后一到两个星期内进行。调查显示,大一新生从“困惑和焦虑”到“基本适应”,47%的中国学生需要3个月左右,45%的中国学生需要大约1个月,10%的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留学生开学,也大多集中在报道后一到两周。这意味着外国留学生来华后,可能还没有适应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方式,就已经开始面临学业的压力。与中国学生相比,由于文化的差异,留学生的适应期则更长,大多数学生在3~6个月才逐步适应在华生活和学习。但高校留学生的入学教育工作往往只集中在报到注册周,并没有形成长期的持续性的教育引导机制,导致留学生实际并未得到完善的入学辅导。第二,内容和形式方面。一般高校针对留学新生的入学教育,仅限于介绍学校的规章制度、培养方案、学位要求、安全教育等,内容较单薄,形式较单一,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导致入学教育的效果不佳。第三,人员配备方面。近几年来,各高校来华留学规模普遍增长较快,而在管理人员配备,特别是国际辅导员队伍建设上往往没有跟上规模的发展。很多高校的国际辅导员配比不足,人手不够。导致国际辅导员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处理事务性工作或突发性事件上,对留学生的入学教育重视不够,工作做得不扎实,导致后续管理上产生更多问题,造成恶性循环。
二留学生入学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留学生的入学教育,更多的是帮助留学生适应的过程,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快地适应我国和更好的更高层次的学习生活。根据学生入学教育的特点与目的,我们将学生教育内容分为:日常的、课堂上的、心理上的。第一,生活上的教育。留学生从世界各地来到我国,周围的环境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调整生活方式是留学生来华后面临的首要问题。针对此问题,一是来华留管部门应该做好信息搜集,将留学生来华后将面临的问题和对应的解决方案集结成册,在寄送入学通知书的同时或在学生报道注册时,将这些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提前了解和做好充分准备。二是建立“点对点”机制,发挥“以老带新”的作用,让已熟悉在华生活的老生帮助和引导新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三是尝试建立中国家庭体验模式,让留学生在学习之余有机会进入中国家庭生活,通过体验式的互动教育,让留学生通过家庭日常生活,更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第二,课堂上的教育。课堂上的学习是留学生到我国学习的核心环节和重要目的。但由于中外教育系统、教学方法、学习习惯等不同,留学生也会或多或少产生不适应感。针对此问题,首先应针对留学生专门开设通识教育课,介绍我国的教育体系、制度、教育方式等,让留学生在宏观上了解中国高校的教育情况。其次,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意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适应留学生,他们的学习能力是否能达到所授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应针对留学生具体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课程进度、考察方法等,逐步让留学生适应课堂学习,最终完成培养目标。第三,心理上的教育。留学生面临环境和文化的巨大变化,他们的内心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紧张和不安,因此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同时,由于他们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教育和文化背景、思想、价值观、生活习惯发生碰撞,在学习、生活中难免会产生摩擦,导致或加深心理问题。首先,高校应该考虑增加国际辅导员的配比,丰富国际辅导员队伍,增设心理咨询岗位,开设心理咨询室;其次,在开学时可通过网络问卷的方式,对留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解和筛查,针对存在或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疏导和处理;同时开设心理学专题讲座,组织座谈会,或开展各类文化体验活动,以促进留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总之,做好留学生入学教育是使留学生从适应中国环境到全身心投入学习的必要工作,也是学校培养知华、亲华、友华的高素质高层次留学生的基础。高校留管部门应针对留学生的特点创新入学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完善教育机制,使留学生入学教育能够全面、深入、持续开展,帮助留学生顺利渡过来华留学的重要转型期。
参考文献
[1]崔淑慧.高校留学生入学教育模式探讨[J].高教探索,2014(3)
[2]孙滢,杨文星.浅论留学生新生入学教育的创新对策[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2)
篇7
高等院校学生各方面教育工作的起始点是新生入学教育。入学教育工作的目的就是指明教育方向,指导大学生形成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识。入学教育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从个体方面来讲,主要是为个体的成才创造内部环境。入学教育在某些地方弥补了大学生因应试教育中各个阶段德育的不足。有利于新生快速熟悉和适应环境,为自理能力的提高和进一步接受高校教育做好准备;帮助新生对大学的学习规律、方法和结果进行初步的了解,为大学的研究型学习奠定好基础;促进了学生掌握人际关系,形成合作的意识和想法。
2独立学院新生入学教育的有效方法
(1)进行学科入门教育,可以合理自我定位
入学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结合社会、家庭等情况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而明确奋斗目标。而且在社会化方面也有利于院风、系风的提高,促进班级、系部和学院的稳定发展,为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这也是入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入学指导教育,是为了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专业,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激发出新的学习动力,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学习。独立学院的学生更容易经过入学指导教育从一开始就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让他们改变对自己和学习的想法,再次找回自己的信心,实现合理的自我定位。有的学校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聘请各专业的资深专家对学生进行学科入门指导座谈会,专家们不仅讲解了学术方面的内容,而且还指导学生发挥潜能和提高综合素养的方法。辅导员在入学指导教育结束后组织学生对大学社团活动、学习生活、人际沟通、成功就业等问题展开探讨并进行了总结,引导学生制订学习和大学生涯规划。有学生入学指导讲座后深有感触:知道了肩上的重任,明白了奋斗的方向,掌握了在这四年中自己应该怎么做,也了解了大学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不能放松和懈怠,要学会乘风破浪,披荆斩棘,在人生舞台上激情热舞。
(2)进行新生心理健康指导教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建立健全心理问题预警制度,成立相应的心理咨询与教育中心,对心理健康进行普查。学校需建立健全一套科学正确的心理健康测试体系,对新生进行大范围的心理调查并进行分析,迅速向辅导员反应心理异常的学生名单,使辅导员在工作中做好预防工作。对学生要做到全面的心理咨询,疏导学生负面的情绪。但仅仅依赖预警制度和心理问题的普查是不行的,身为辅导员要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并且要学会提高完善沟通技巧,使辅导员与新生之间相互信赖;学生干部和家长的作用也很重要,要一起预防极端事件的发生。另外,还应该保持警惕,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座谈会和相关的宣传活动,利用宣传板等方式向新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等,为新生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生活和学习氛围。
(3)构建特色班级文化,打造和谐班集体
班级文化,是由班级体中的各个成员共同创造的文化,也是校园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有利于指导新生有效的掌握积极因素,从而产生正能量。第一,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推动了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一个集体荣誉感很强和班级文化浓厚的班级能为新生创造了更合适的发展空间,通过班级之间开展的各种活动,不仅满足了新生们的需求,还促进新生更快更好的适应班级、学校的环境,一举两得。第二,“模范效应”。现在的大学生,个性鲜明,与紧张的高中生活相比,初入大学校园的新生,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会出现做人做事效仿他人的局面或者只关注个人的感受,没有考虑到其他人或事的事情,这就更需要在班级文化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中树立起“模范”作为参考,让他们来以此衡量自己、规范自己,使新生更好的投身到学习、生活当中。第三,对新生班级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实施岗位轮换制,从而培养新生的责任感,使每个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最大程度的发挥新生的主人翁精神。
3结束语
篇8
(一)教育目标不明确
目标在整个入学教育工作中起到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如果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作为指导,教育工作的开展无异于一盘散沙,教育效果也会因此弱化。结合实际来看,目前入学教育缺乏系统的科目设计和整体的长远规划,内容林林总总,定位却不明确,造成教育组织工作的随机性,致使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欠缺参与热情。
(二)教育内容单一
据调查,大多数高校的入学教育内容拘囿于校史院史、学校规章制度、军训、专业介绍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看起来丰富多彩,却与实际严重脱钩,缺乏切合新生实际需要、有助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教育和帮助,例如,如何管理时间、如何参与社团活动和教学实践、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
(三)教育时间不合理
教育时间是否具备连续性、安排是否科学合理,都直接影响入学教育的效果。通常,学校会将入学后的第一个周(月)定为“新生入学教育周”(新生入学教育月)。无论是一周,还是一个月,教育时间都较短。这种仓促的集中式学习,对于指导学生处理具体事务,培养其大学生活的适应与管理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大一新生正处在自我认知重建、认知平衡调整的重要时期,这个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短期内难以实现。因此,仓促的集中式教育既不符合现代教育规律,也不符合个人心理发展规律。
(四)教育结果缺乏评价与反馈机制
新生入学教育长期被视为一项“例行的公事”,年复一年,重复着内容与形式基本相同的工作,对入学教育的效果缺乏检测;新时代下,新生诉求得不到畅通有效的反馈。评价机制和意见反映渠道的缺失,不仅不利于入学教育工作的持续改进、紧跟实需提高教学水平,而且也不利于辅导新生上好入学“第一课”,完成角色转变、更好地适应和经营大学生活。
二、高校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体系设计思路
(一)重新确立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入学教育工作的“火车头”,决定教学内容的甄选和教学形式的创新。当前入学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新生独立生活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和处置问题的动手能力等,具体可根据学校迎新工作方案进行详细明确。
(二)合理选择课程内容
入学教育作为一种过渡教育,旨在帮助刚成年的学生独立思考与生活。因此,在择选教学内容的时候,应站在这样的高度来审度取舍。既要为新生迅速适应新环境服务,又要着眼长远,为其今后四年或者更长的人生阶段服务。有鉴于此,选择课程内容应“横纵结合”,统筹权衡。“横向要到边”,涵盖大学生活的各个基本方面。“纵向要到底”,抓住教育重点,针对新生学习生活的重心加强深度教育。
(三)整合课程教育形式
兼顾传统教育模式,同时整合其他教育方式,形成多元授课路径:1.常规式。又称“填鸭式”,是高校最常采用的教育方式,特点是时间短,信息量大,形式为举办开学典礼、讲座、图书馆培训等。通过讲解让大学的观念、理念、方法和基本程式渗透到学生思想深处。2.体验式。体验式是指通过学长制(高年级学生与新生互动)、素质拓展、破冰训练、游学等互动方式,培养学生基本的学习与生活技能。例如,人际交往能力、独立生活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等。在问卷调查中,仅18.58%的学生愿意接受传统式教育,而81.42%的学生更乐意接受体验式的、以参与为主的教学方式。3.自学式。自学式多指学校提供一定的平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了解有关信息,主要形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发放服务手册,方便学生查阅各种实用信息;第二种是利用宣传栏、海报等方式,引导学生主行关注。自学式教育可引导学生自发学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习惯。
(四)优化教育时间安排
短期集中教育不利于学生消化吸收,也无助于其日后成长。况且,随着新生角色的转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心理学将这一时期称为“新生心理失衡期”,这个时期远远长于传统入学教育开展的时间。因此,应当优化传统教育时间,从课程化设计出发,将入学教育时间延长至一学年,并划为公共必修课程,与其他课程协调接轨,实行学分制与考核制。(五)建立评价反馈机制对学生而言,要进行学习结果考察。采用比较分析、归纳演绎等逻辑方法,评价学生的成长进步,便于其正确看待自己,促进其全面发展。对老师而言,要建立新生的意见反馈机制。通过反馈的意见,及时斧正教学内容与方式,适时补充教学主题,给予入学教育活动以相对客观的价值评价,扬弃有关内容,旨在改进工作方法,提升教学水平。
三、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九大课程模块
(一)文化传承。
校文化一般由学校历史、学校概况、校训校歌等方面构成。通过校文化宣传,利于学校精神与文化的传承,利于将其转化为学生的爱校意识,由此对学校产生认同感,进而形成内心的精神力量与行为准则。
(二)熟知规范。
学校规章是学生的基本行为规范,学校必须告知学生,并让其了熟于心,以便日后自觉遵行,做到令行禁止。
(三)适应生活。
如何快速融入陌生环境,适应大学生活节奏,学会独处日常事务,是新生报到后首先碰到的心理障碍,也是入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掌握方法。
西方一些国家,相继采取强化大学第一年教育的策略;1972年,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首先在新生的教育课程中开设入学教育专项内容,并在1986年成立了“全国第一年教育研究中心,”将“如何听课”、“如何提问”、“如何完成大学作业”、“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和“如何进行团队合作”制作成人手一本的小册子,教会学生“如何上大学”的基本方法。这些成熟的做法,可以为高校新生教育工作借鉴。
(五)安全教育。
新生自我安全意识一般比较薄弱,为保障其人生安全,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应该针对人身、财产、交通等方面开展专项安全教育,增强学生自防、自救能力,并协调消防部门,针对地震、火灾等安全事件,组织开展逃生演练,为新生大学生活打牢安全基础。
(六)资源获取。
资源获取能力已经成为当代人寻求生存与发展的一项重要技能。资源获取的丰富多元,对于及时更新学生知识储备、优化知识结构,帮助其正确决策,都有重要意义。入学教育应该尽可能全面地教授学生获取资源的途径,注重培养其搜获资源的能力。
(七)专业认知。
课程的主要内容可以从专业介绍、就业定位、从业前景和职业规划等方面进行设置。将专业认知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使新生全面了解所选专业的基本情况与就业前景,合理规划大学生活,设计学习实践活动,提高专业兴趣。
(八)人际关系。
大学生活是集体生活,要求新生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进行正常交往,如何与他人一起生活。课程内容建设应重点加强这一板块,帮助新生融入团体生活,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在教育中提高情商。这不仅有助营造和谐的生活氛围,也对其日后融入社会起到积极作用。
(九)心理健康。
篇9
小学生入学,家长考试,世界上有这么荒唐的事吗?这实在有失常规。其实不仅家长考试不合常规.孩子入学进行考试本身就不合常规。小学生、初中都是划片报名.和成绩没有什么关系.没上过学的孩子怎么还要考试,这不是太荒唐吗?孩子入学.根本不需要考试。只要在规定的划片范围内,学校就不得拒绝。
现在一些学校以报名学生太多为由搞招生考试,本身就说明当地学校的布局存在严重不均衡.更说明当地教育发展不平衡现象严重,教育部门的管理存在问题。还有.报名者太多.是不是家庭都按照划片的规定报名,应当进行质询,如果没有,说明里面存在不公和滥权现象。
孩子上学的目的是接受教育.但没有入学就考试,这是在考什么?只能是在考孩子的家庭实力,在考孩子在幼儿园和培训班所受的教育。而家庭条件差的孩子接受培训的质量一般会比较差,处于劣势的可能性也大。而条件好的家庭必然处于优势地位。就此看来,考试决定入学,不仅是机会均等的问题.而是拼家庭实力.有践踏教育权和嫌贫爱富之嫌。
孩子入学,家长考试,本身就匪夷所思,是乱点鸳鸯谱。难道家长水平低,孩子就应当失去上学的权利?是不是考公务员也要让家长参加考试呢?如果是这样,有权有钱、受教育程度高的家庭真是有福了。虽然公务员考试不考家长,但许多地方曝出背后就存在“拼爹”现象,现在看来,不仅考公务员要“拼爹”,上小学也要“拼爹”啊!否则.考试的意义何在?
篇10
【关键词】聋童入学教育
“万事开头难”谁都知道新生不好带,尤其是聋童。大多数新入学的聋童,生活技能较同龄儿童差很多。如何使刚入学的聋童在较短的时间里适应学校生活,这是低年级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做好聋童的入学教育尤其重要。
一、聋童入学前的基本情况
聋童进入学校学习,这是他们生活中的一次大的变化。入学前,他们以家庭生活为主要内容。入学后,将以学校生活为主要内容,远离父母在校住宿,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对此会感到陌生。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做好以下的工作。
1、语言状况。聋儿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耳聋,丧失听觉。因此,他们从小不能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听觉听到和听懂别人的谈话,更不可能通过听觉模仿别人的语言学会说话。他们只能以视觉代替听觉认识周围的事物。为了与家人沟通,与周围人交流,往往以手势代替口头的表达,模拟所见到的事物。这些手势知识形象事物的模拟,不是有声语言的描述和书面语言的表达,所以聋儿入学前没有口语。
2、家庭及聋童个性、品德状况。为了更好地了解教育对象,首先必须对聋童做必要的入学测查。可以通过观察、谈话(与家长)、演示等方式,了解聋儿本人的健康状况、致聋原因、治疗情况、兴趣特长、智力发展情况、发育是否正常、个人卫生、个性发展、生活常识、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的情况,了解其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婚姻情况、教育方式与教育环境、社会影响等等,这样为以后实施教育提供依据。这种检查应当是在非常自然和蔼的气氛中进行的。
二、入学教育
1、做好新生入校时的接待安置。对聋童要像亲人一样微笑着带他们到干净整齐的学生宿舍看看。带他们到布置一新的教室看看,到校园周围走走,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从以上的接触中,让聋童愉快地接受老师,让聋童感到学校里朋友多,比家里更热闹、更好玩,这既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又消除了他们内心的焦虑不安,自然地接受陌生的环境。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在愉快祥和的气氛中觉得老师是可以信赖的、可亲的,欣然地迈出了交往的第一步。随着家长的离校,聋童的情绪又会有波动,这就要求我们比平时加倍地关心他们,使他们在老师的帮助下,逐步调整心态,适应集体生活,尽快地适应新环境。
2、认识自己的姓名,熟悉环境。新生入学的第一天,第一件事就是认识老师,认识自己的名字。学校给每个新生发了一个学生证,老师出示学生的学生证并示范口形说出学生的名字,同时要求聋童站起来答“到”,经过反复的训练,让孩子认识自己的名字,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看到别人说自己的姓名能够迅速做出反应。最初的认名训练后,老师把写有聋童姓名的小纸片贴在聋童的桌角上,要求聋童互认,认识自己的同学。
带领聋童熟悉学校环境,认识生活的学校,认识自己的班级。带领聋童看校牌、教室、宿舍(让聋童找到自己的床位,让全班学生知道这是学生睡觉的地方)。带领聋童去参观食堂,知道这是吃饭的地方。带领聋童认识厕所,分清男、女厕所,教育聋童不能随地大小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带领聋童到操场组织聋童做游戏,让聋童感到上学既新鲜又快乐,逐步熟悉、喜欢学校生活。
3、了解上课的形式。老师带领聋童按照学校正常作息时间作息。让聋童知道红灯是上课,绿灯是下课。训练聋童上课铃响后知道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下课铃响后知道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样聋童在入学初就明确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正式上课时聋童就能较好地遵守纪律,能够配合老师上课。在训练聋童上课的同时,训练、培养聋童正确的坐姿、站姿。学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上课,过好上课关对聋童将来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关系到聋童的上课习惯、学习习惯、作业习惯的养成。
4、进行基本的常规训练。常规训练的主要内容是《小学生守则》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聋童行为习惯,必须根据聋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形象、直观的方法,借助挂图、观看视频、老师形象的动作示范、个别聋童的示范表演和现场演练,强化聋童记忆,逐步形成习惯。比如:课前准备,最初老师通过示范教给聋童,指导聋童把用完的书本收起来,把下节课要用的书本文具摆放好。课堂上要求聋童有事要先举手示意老师,并使用口语:“老师”,在教师允许后,方可发言。教会聋童要爱护自己的学习用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方面不仅仅是要严教,而且要经常地发现和纠正聋童的不良习惯,一旦他们做对了,要及时的表扬,进行强化。根据聋生特点,表扬方式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可用红纸剪成小红花式样,可用红笔在表扬栏上画个小红旗,还可奖励一支铅笔或一块橡皮,也可用一块糖和水果来代替,激励孩子的成长。
5、培养聋童各种兴趣爱好。由于聋童存在对社会适应能力的不足,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力所能及的劳动能力,都表现出很大的弱点。这就需要在入学时,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从一点一滴入手,讲规矩,讲纪律,培养团队精神。交给聋童具体的劳动方法,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都从细小的事做起。如:早晨起来时,应该怎样起床、穿衣、叠被子、洗脸、刷牙等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做好值日生,早上比别人来得早,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干什么等。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聋童自理能力和团结合作的思想意识,并让他们在具体实践活动中,让他们感到快乐,这样,让他们亲自去做,经过一段时间就会养成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聋童正确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并形成的。老师在日常活动中,有目的地指导聋童多模仿,多练习。需要注意的是老师的示范是重要的,聋童的模仿是必要的,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