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03:35: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三峡工程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三峡工程监理工作及监理管理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3-1997年)为一期工程阶段,主要是酝酿筹备,初步建立监理组织体系,初步展开监理工作;第二阶段是1998年以后,主要是完善监理组织体系,全面开展监理工作,并向规范化发展。1999年5月,三峡工程首次聘请了外国监理公司,监造三峡水轮发电机组。2000年8月,成立了三峡工程质量总监办公室,聘请了奥地利的罗伯特等中外专家担任专业质量总监。2001年1月,成立了安全总监办公室,聘请了日本前田株式会社的广岛、田濑等专家担任安全总监。
在三峡工程第一阶段建设期间,监理单位主要有长江水利委员会、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等10家。
在三峡工程第二阶段建设期间,主要监理单位有12家。与以往不同的是,三峡工程水轮发电机组的制造,业主聘请外国公司监造。5家外国公司参加竞标,最后由法国技术监督局与法国电力公司组成的联合体——EDF/BV中标。
三峡监理工作制度分为业主和监理单位两个层次。中国三峡总公司于1994年11月编制并《三峡工程建设监理统一管理办法》(试行)。该管理办法原则规定了三峡工程监理工作的内容、方法、程序、措施等。进场各监理单位依据业主统一管理办法的原则以及本单位制定的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开展工作。
中国三峡总公司工程建设部统一组织和指导各监理单位工作。三峡工程监理单位按工程项目或工程部位分别设置。监理单位均与业主签订监理委托合同,相互间没有隶属关系。监理组织机构由建安工程监理和永久工程设备监造两个部分组成。根据工程建设发展需要,三峡工程还按专业聘请了质量总监和安全总监。
2三峡工程监理管理机制
业主的监理管理部门制定了三峡工程建设监理统一管理办法,以总体协调三峡工程各监理单位的监理工作。
监理单位的选择与委托。三峡一期工程监理单位选择与委托的主要方式是邀请招标,通过竞争择优选择并委托。三峡二期工程监理单位的选择与委托方式主要是议标。
监理委托合同的签订。监理单位的委托必须签订监理委托合同书。合同书按《三峡工程建设监理委托合同书编制样本》(试行)规定的格式和内容进行编写。
监理委托合同的履行。业主依据监理委托合同对监理单位履行合同的行为给予检查和监督。
三峡工程实行分项目管理。监理单位一方面要接受各相应项目部对监理工作具体的检查监督,另一方面还要接受业主工程建设部工程信息部的检查与指导。
业主试验中心、测量中心及金属结构设备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等既是对工程总体质量监督的专门机构,又是业主开展监理管理工作的主要手段之一。
业主单位各项目部通过工程建设部的每月监理工作例会了解三峡工程监理工作开展情况。工程建设部通过例会协调解决监理单位提出的带有共性的问题,并在合同范围内,根据工程的最新进展和出现的新情况对监理提出一些具体的工作要求。
为加强对三峡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控制和管理,业主在工程建设部下设了质量总监办公室、安全总监办公室,聘请国内外知名的水工、机电、焊接和安全专家担任总监。业主每周一召开专业质量总监、项目总监联席会议和安全工作会议,及时解决工程施工中出现的质量和安全问题。
3三峡工程质量总监办公室
为进一步完善三峡工程建设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三峡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确保三峡工程的一流质量,2000年8月,中国三峡总公司按专业设立了三峡工程质量总监,成立三峡工程质量总监办公室。
3.1三峡工程专业质量总监的职责
质量总监不替代监理工程师的职能,监理工程师仍按合同授予的职责开展工作。专业质量总监的主要职责为:
1)按专业行使对三峡工程施工质量进行高层次、有权威性的监督。
2)研究和发现三峡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并及时提出警示和建议。
3)为实现三峡工程的一流质量,对工程质量控制、施工技术与工艺提出意见和建议。
4)对已经出现的工程质量缺陷和事故,提出纠正和处理措施。
5)对施工中发现的质量隐患和违反质量技术要求的行为提出意见,行使质量一票否决权,并在授权范围内行使对质量监理的决策权。
6)在了解设计意图的基础上,为保证工程最终质量,提出优化设计的建议。
7)根据需要对总公司和监理单位的质量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3.2三峡工程专业质量总监的聘任和工作方式
专业质量总监由中、外专家和有关部门高素质技术人员担任。所聘专家应具备本专业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良好的品德素质,经严格遴选确定。可根据工程建设需要,在不同时段聘请不同的专业质量总监,实行动态管理。
专业质量总监主要在施工现场独立进行质量监督,在授权范围内通过项目部的配合,对监理工程师提出建议或下达指令,一般不直接对施工承包商下达指令。
专业质量总监在质量总监办公室的统一组织和协调下开展质量监督工作。
3.3三峡工程质量总监办公室职责
三峡工程质量总监办公室设在工程建设部,受三峡工程质量管理委员会和工程建设部的双重领导,负责组织和管理专业质量总监的工作,向总监提供必要的设计和其它技术文件。
质量总监办公室除行使专业质量总监的职责外,还承担以下职责:
1)参与对三峡工程各参建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规程、要求进行检查和指导。
2)掌握三峡工程质量状况,对三峡工程的质量管理和质量状况进行阶段性分析和总结。汇总和编写向上级有关部门的质量汇报材料和有关文件。
3)参与对工程质量缺陷和质量事故进行调查和评定,审大质量事故的处理方案。
4)协助和配合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行使对三峡枢纽工程的质量检查和监督,负责与质量检查专家组及其工作组的日常联系。
5)监督工程建设部各项目部和监理单位对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的情况。
4安全总监办公室
为加强三峡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督与管理,力争安全生产零事故,2001年1月,中国三峡总公司成立了安全总监办公室。安全总监办公室设在工程建设部,受三峡工程安全生产委员会和工程建设部的双重领导。安全总监办公室除配备安全专职工作人员外,增加土建、施工设备专业工作人员各一名,并聘请数名专家担任安全总监。
4.1三峡工程安全总监的职责
安全总监不替代监理工程师的职能。安全总监的主要职责为:
1)对三峡工程施工安全进行有权威性的监督。
2)研究和发现三峡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及时提出警示和建议。
3)对三峡工程的安全保证体系,安全规程、规范,安全生产措施提出意见和建议。
4)对施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和违反安全规程的作业提出意见,由现场监理工程师行使职权,监督整改。
5)根据需要,对各参建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4.2三峡工程安全总监的聘任和工作方式
聘请在水电施工中有丰富经验的中、外专家和安全管理人员担任安全总监。所聘专家应有较深的专业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良好的品德素质。可根据工程建设需要,在不同时段聘请不同的专业安全总监,实行动态管理。
安全总监主要在施工现场独立进行安全监督,在授权范围内通过项目部的配合,对监理工程师提出建议或下达指令,一般不直接对施工承包商下达指令。
安全总监在安全总监办公室的统一组织和协调下开展安全监督工作。
4.3三峡工程安全总监办公室职责
1)参与选聘安全总监和负责管理安全总监的日常工作。
2)安全总监办公室是安全总监的窗口,安全总监的意见、指令由办公室传达和贯彻。
3)参与对三峡工程各参建单位的安全保证体系、安全规程的检查和指导工作。
4)掌握三峡工程安全状况,对三峡工程的安全管理和安全状况进行阶段性分析和总结。
5)参与对安全事故的调查和评定。
6)监督项目部和监理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
三峡工程第一阶段监理单位及承担的监理(监造)工程项目
1、长江水利委员会:监理工程项目有右岸一期工程、二期围堰等项目,1993年5月进场。
2、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监理工程项目有永久船闸一期开挖等项目,1993年12月进场。
3、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监理工程项目为临时船闸及升船机工程,1993年12月进场。
4、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研究院:监理工程项目为对外交通专用公路工程,1993年12月进场。
5、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监理工程项目有西陵长江大桥、覃家沱大桥等项目,1993年12月进场。
6、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监理工程项目有左岸厂房1至6号机组段一期开挖、第13至第16小区房建等项目,1994年1月进场。
7、中国三峡总公司多能公司:监理工程项目为场内交通、房建、三通及场平工程,1994年1月进场。
8、葛洲坝水力发电厂:监理工程项目为施工供水供电等项目,1994年1月进场。
9、南京工苑建设监理公司:监理工程项目为右岸东岳庙办公生活小区建设项目,1993年8月进场。
10、武汉钢铁设计研究院:监理工程项目为建设者之家工程,1995年12月进场。
三峡工程第二阶段监理单位及承担的监理(监造)工程项目
1、长江水利委员会:监理工程项目有泄洪坝段及左岸11号?14号机组厂房坝段、右岸茅坪溪防护土石坝一期、金结及机电监造、塔带机监理等项目。
2、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监理工程项目有左非12号?左岸10号机组厂房坝段及左岸电站厂房,金结及机电监造项目。
3、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监理工程项目有永久船闸二期工程、金结及机电监造、98.7米拌和系统设备监理及运行监理等项目。
4、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监理工程项目为升船机工程、上游引航道工程。
5、东北勘测设计研究院:监理工程项目有茅坪溪防护土石坝一期沥青混凝土心墙及二期工程、右岸地下电站进水口洞挖及混凝土预建工程等项目,1997年8月进场。
6、中国三峡总公司多能公司:监理工程项目为下岸溪人工砂石系统开采等项目。
7、葛洲坝水力发电厂:监理工程项目为左岸14台水轮机埋件监造。
8、水电第十三工程局:监理工程项目有门塔机、土石方机械监理等项目,1998年11月进场。
9、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监理工程项目有缆机、门机监理等项目,1998年11月进场。
10、郑州机械设计研究所:监理工程项目为启闭机监造项目,2000年4月进场。
篇2
论文关键词:三峡工程,工程保险,风险管理
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大型水电工程,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技术要求高,风险因素多。在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引入了保险机制,使得工程项目在遭受自然风险或意外事故时,能够及时获得风险保障,确保了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本文试图对三峡工程项目保险模式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其中的成功经验,以期对我国工程保险制度的推行有所借鉴。
一、 三峡工程保险情况概述
1992年4月3日,全国人人七届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1993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作为三峡工程建设项目法人(业主)。在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实行了以项目法人责任制为中心,招标承包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有机结合的建设项目管理机制,积极引入工程保险机制,对工程建设提供风险保障。
从1993年开始,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就与保险公司开展了合作。在1993-2003年间,三峡工程的保险情况如下:(1)1993年5月9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与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签订水电站建筑、安装工程保险合同,第一份三峡工程保险合同正式诞生。(2)1997年12月,中国人保承保长江三峡二期工程中的泄洪大坝及相关工程,保险承保金额达40亿元。同年,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承保二期工程中的左岸厂房坝段和左岸电站厂房的建筑安装工程,保险承保金额为30亿元。(3)2000年9月8日,中国人保作为首席承保人,与太平洋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共同为长江三峡至常州直流输变电龙泉、政平换流站工程的安装工程提供安装工程一切险保险4.6亿美元。(4)2001年2月22日,中国人保、太平洋保险、平安保险等3家保险公司与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签署保险金额达100亿元的三峡左岸电站设备安装工程保险及变压器、GIS运输保险保单,这是三峡工程建设期内最大的一份单项工程险保单。从2001年起,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对三峡建设者统一办理雇主责任保险,包括施工、监理、设计单位的正式职工、合同工和临时工。(5)2002年11月4日,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和中国人保签订保额4.68亿元的合同,保险范围包括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和截流后即将修筑的三期混凝土围堰工程。(6)2002年12月29日风险管理,中国人保为首席承保人、太平洋财险公司和平安财险公司参与共保三峡右岸大坝和电站厂房土建工程保险,合同保险金额逾30亿元。 在赔款支付方面,从1993年到2002年7月底,建筑工程保险共获赔付 1830.6万元,平均赔付率(赔付金额/保费支出)为28.2%;施工设备保险赔付率(1995年至2001年累计)为33.4%;雇主责任保险赔付率(2001年度)为53.9%。其中永久船闸1995年开挖至今,保险公司已为因塌方、暴雨灾害而造成的损失赔付564.49万元,赔付率为40% 。由此可以看出,保险对三峡工程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有力地支持了三峡工程建设。
二、三峡工程保险模式的特点分析
从三峡工程的保险实践来看,形成了“业主集中投保、公开询价招标、多家公司共保、合理安排再保”的保险模式,有利于工程保险制度的推行,为工程项目的保险管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论文下载。限于资料,下面主要以2001年三峡左岸电站设备安装保险为例,对三峡工程保险模式的特点进行分析。
(一)业主集中投保
在三峡左岸电站设备安装保险过程中,由于被保险的设备绝大部分从国外进口,其中14台进口机组分别来自欧洲、北美洲、南美洲、亚洲九个国家的十几个制造厂家,设备的制造、运输、安装和调试均应达到当今国际水平。同时,由于左岸电站设备安装任务和作业面相对集中,存在多家施工单位和多项设备的作业交叉、干扰频繁,最终需经系统联合调试,造成安装施工作业的层面和界面责任难以划分。采用分项保险则会导致不同项目的安装工程险赔付责任难以划分。在电站设备进行安装的同时,厂房及相邻坝段的土建施工也在进行,两者又存在相互影响。而且,对于同一设备,出险原因可能涉及到制造运输、安装等多个环节或多个险种的赔付责任,也存在交叉,因此,该项目采用不切标块,以开口大保单方式由业主统一投保左岸电站全部设备安装工程险和高压电器设备运输险。
(二)公开询价,进行保险招标
中国三峡总公司作为项目业主采取公开询价、专家评审、领导决标的方式进行投保,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科学”的原则。首先,中国三峡总公司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的三家保险公司总部发出了邀请报价通知书。在得到三家响应后,接着,邀请三家保险公司到三峡工地进行现场风险查勘并购买询价文件。中国三峡总公司对各保险公司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答疑和澄清。各保险公司用20天时间作出建议书,中国三峡总公司再组织评标议标,最后以书面形式通知中标。
中国三峡总公司邀请国务院三峡办、长江水利委员会、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国际达信保险顾问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和总公司有关方面代表共同组成专家评审小组,专家评审小组依照“公正、公平”的原则,采取定量打分、定型分析、记名投票,最后形成了专家组的推荐意见。总公司领导充分尊重专家评审组的意见,并将评审结果派人向中国保监会作了专题汇报,以利保监会帮助政策把关。最后决定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共保,其中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为首席承保人,三家共保比例是5:3:2,中国人保占50%,太平洋保险公司占30%,平安保险公司占20%。
(三)多家保险公司共同承保
由于左岸电站设备安装和高压电器设备运输投保的金额大、风险因素高,国内一家保险公司难以承保。为了有效地转移和分散风险,又兼顾三峡工程已投保的左岸厂坝土建建筑工程险可能的交叉责任和三峡工程第三阶段工程投保项目以及左岸电站机组投产以后的财产险的竞争选择。因此,由国内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三家保险公司以共保的方式承保。
共保方式确定首席承保人,各共保人与投保人联合签署一张保单,统一保险费率并以首席承保人建议书费率为准。明确首席承保人一家现场服务机构归口服务,出险后按共保比例赔偿。
(四)合理安排再保险
按照我国保监会在2001年的规定,保额的20%必须首先由中国再保险公司办理法定再保险。接着,根据各家保险公司的各自资本金及准备金比例确定自留额。余下的保险金额需要在国际上进行再保险,以化解风险。为了进一步落实和降低国际分保的保险费率,由首席承保和三峡总公司共同选择首席国际再保险人,并由首席国际再保险人牵头组织其他国际分保公司,以层层分担和转移风险、落实责任,首席承保人和中国三峡总公司(含达信保险顾问公司)组成联合工作小组,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向国际再保险市场推荐被保险项目。
三、启示
(一)有必要在工程建设中引入保险机制,并为工程保险制度的推行创造条件。保险在三峡工程的应用说明了保险对工程建设的重要性,一方面,工程项目可以获得保险人、再保险人提供的风险管理服务,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支出一定的费用风险管理,使工程项目在遭受所投保的风险损失时,能够及时获得风险保障,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建成。但是应当注意到的是,三峡工程由于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实行了规范项目管理的工程,建立了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承包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有机结合的建设项目管理机制,形成了明确的风险责任承担制,有利于保险活动的开展。因此,要推行工程保险制度,要完善建设项目管理机制,使项目的参与主体真正成为风险责任的承担者,为工程保险制度的推行创造条件。
(二)对工程项目本身的保险实行以业主投保的投保方式。国际建筑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建筑业市场是以一个业主主导的市场,业主是建筑业发展的动力。要满足业主的需要,就要保证工程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不因自然风险或意外事故的发生而陷入停顿,要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建成。在我国现阶段建筑市场属于买方市场的情况下,市场竞争无序,业主的行为不规范:压低承包价、要求承包方垫资、拖欠工程款、与承包商签订不平等的条约等现象较为严重,承包商为了节约开支,会尽量减少投保计划。另外,从世界工程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在英国等发达工程保险市场,在投保方式上,逐渐由以往的以承包商投保为主向业主投保为主转变。因此,结合我国建筑市场的实际情况以及国外的发展趋势,在我国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对工程项目本身的保险实行以业主投保的投保方式,可以避免漏保或重复保险;可以获得谈判的优势,不仅会减少保费,也能降低免赔额,有利于业主控制投资;业主可以根据工程进度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增加保险或续保,从而使工程建设获得较充分的保险保障;当发生索赔要求时,由业主一家与保险公司谈判,可以使索赔程序得以顺利进行,业主就能迅速获得由保险公司支付的索赔款项,及时地恢复施工。
(三)积极寻求专家、风险顾问和中介组织的支持。业主在进行保险安排时,可以组织专家、风险顾问或保险中介人来协助投保,为其选择合适的保险人和合理的保险方案服务。项目业主采取通过编制保险招标文件,组织保险招标,公开询价,专家评审的方式进行投保,可以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科学”的原则,组织有关方面代表共同组成专家评审小组,采取定量打分、定型分析、记名投票,形成专家组的推荐意见,便于进行保险决策。在进行再保险安排时,也需要国内和国际的再保险人积极参与,以便在更广的范围内分散和转移工程风险。
(四)大型工程项目的保险需要共保、再保险来进行风险转移。在大型工程项目的保险活动中,可以采取选择多家公司组成共保体来对工程项目进行承保,通过确定首席承保人,各共保人与投保人联合签署一张保单的方式进行论文下载。同时,在大型工程项目的承保中,保险公司要十分重视再保险的安排,以便降低承保风险。工程风险通过再保险、甚至不同层次的转再保险,可以将风险在更多的承担主体、更广的范围内进行分散。因为对于工程保险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实际上是再保险主导了原保险。原保险人能否获得再保险人的支持以及再保险的安排,是原保险人签发保单的重要前提。有了再保险人的支持,可以扩大原保险人的承保能力,增强业务开拓能力;减少保险责任准备金的提取;降低原保险人的财务风险;增加被保险人的信任,为建设工程项目提供可靠的保险服务。在再保险的安排方面,有如下再保险方式可以进行选择:1.临时再保险和固定再保险 。在建设工程保险的再保险方式上,既可采用临时再保险,也可采用固定再保险。但由于建设工程的保险视工程项目的投资情况而定,在业务量上具有不稳定性,而且工程保险的保险标的与保险金额的巨大风险管理,固定再保险无法容纳,常通过临时再保险予以分散风险。2.比例再保险和非比例再保险 。再保险根据所转移保险责任的计算基础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比例再保险和非比例再保险。前者以保险金额为基础来计算保险责任,包括两种形式:成数再保险和溢额再保险;后者以赔款为基础计算保险责任,包括两种形式:超赔再保险(分为险位超赔和事故超赔)、停止损失再保险。具体在建设工程保险的运用上,有如下选择:(1)由于建安工程保险常采用一切险的形式,成数再保险的方式是原保险人将某一业务的每一风险的保险金额,按约定的固定比例向再保险人进行再保,可以平均化再保险人所承担的风险,较为再保险人接受。(2)溢额再保险为原保险人对于超过其自留额的风险,以自留额的一定倍数,由再保险人承担。该方式有利于原保险人,原保险人可籍自留额的设定来发挥核保功能,但保费的分配、赔款比例及分摊等方面手续繁杂、成本较高,但由于工程保险的再保险每笔再保险费均大,且笔数不多,故该方式的缺点不明显,常在再保险安排中采用。(3)超赔再保险分为险位超赔和事故超赔再保险,前者以一般损失情况为设计对象,后者以异常的大灾害为对象。对于工程保险来说,因台风、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是其主要承保风险,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巨大,原保险人需要该种再保险的保护,然而,再保险人对此方式较排斥。(4)停止损失再保险较多地运用于损失频率高、损失幅度小的业务,如汽车险业务。对于工程保险业务而言,具有损失频率较低、损失金额大等特点,停止损失再保险在工程保险的再保险中较不适用。
(五)保险公司应当加强风险管理。保险招标的方式对投保人有利,保险公司会面临竞争压力,可能会给保险公司带来风险,保险公司应重视风险管理。保险公司要在保前、保中和保后作好风险调查和评估,采取适当的风险管理措施,加强防灾防损,切实防范自身的风险,从而更好地为工程建设提供风险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国保险年鉴.1980-2003.
[2]工程险欲从三峡走出去.sina.net产经网-中国商报,2002.10.29.
篇3
关键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困境
中图分类号:F323.6;F2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三峡工程建设时期,实施了“百万移民工程”。目前三峡库区大规模的移民外迁已经结束,湖北、重庆两地20多个区县近140万人搬迁,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的目标。三峡库区经济基础薄弱,生态环境保护导致发展受限,如何让三峡库区移民安稳致富、从农民转变为市民、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这是“后三峡时代”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因此,破解三峡库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困境,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对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三峡库区农业转移人口现状
(一)人口结构分析
数据来源于重庆市统计局的“2013年重庆市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筛选区域范围包括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的15个区县,即重庆市渝北区、巴南区、长寿区、江津区、涪陵区、万州区、云阳县、开县、巫山县、巫溪县、奉节县、忠县、丰都县、武隆县、石柱县。共调查51527户,总样本158184人。男性81096人,占51.3%,女性77088人,占48.7%。样本的平均年龄为38岁。
从受教育程度来分析,除开未满7岁的儿童,95.7%的调查对象识字,4.3%不识字。具体来说,未上学的占4.7%,小学的占32.4%,初中的占39.8%,高中的占15%,大学专科的占5%,大学本科的占3%,研究生的占0.1%。总体来看,小学和初中文化所占比例较多,反映出三峡库区的受教育程度偏低。
(二)人口转移现状
1.户口迁移情况
三峡库区的农业转移人口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户籍仍在农村,但已经从农村迁移到城镇工作生活或在农村与城镇之间流动的农业人口,另外一类则是户籍已在城镇,且已在城镇工作生活的一小部分城镇居民。调查对象中属于“农业户口”的占64.8%,“非农业户口”的占35%,“户口待定”的占0.2%(主要是小孩)。从户籍人口来看,城镇化率仅35%。
在已登记户口的157852人中,没有离开户口登记地的占48.4%,不足一半。5%的人离开户口登记地不满半年,14.2%的离开半年至一年,16.8%的离开一年至三年,6.4%的离开三年至五年,9.1%的离开五年及以上。由此可以发现,三峡库区的人口流动性较大,有51.6%的人离开了户口登记地。上述人群离开户口登记地的最主要原因是务工经商(占48.4%),其次是拆迁或搬家(占13.9%),第三是随迁家属(占13.4%)。
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三峡库区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离开户口登记地的原因有显著差异(卡方检验的sig=0.000)。农业户口(未转为城镇户口)的人群离开户口登记地的主要原因依次是务工经商、随迁家属。而非农业户口(城镇户口)离开的最主要原因是拆迁或搬家、务工经商。由此可见,移民受三峡工程搬迁的影响较大,由于在新户口登记地找工作困难、没有归属感,所以流动性较大。
2.工作状况
从工作性质来看,除开未满15岁的调查对象(下同),22.8%从事务农工作,6.2%从事务农兼非农工作,45.3%从事非农工作,25.7%未就业。这反映出三峡库区移民一方面就业率偏低,另一方面工作领域主要集中在非农工作。
针对未就业的调查对象,90.8%未找过工作,就业意愿偏低。在最近三个月找过工作的人群中,寻找工作的主要方式依次是委托亲友找工作(40.3%)、其他(33.8%)。仅有7.8%是参加招聘会寻找工作,3.5%在职业介绍机构登记,2.9%浏览招聘广告。这表明三峡库区的失业者就业渠道主要是依靠亲缘关系寻找工作,反映出其社会资本不足。同时其利用就业服务机构的比例很低。
针对目前有从事工作的调查对象,其工作所处的行业,59.2%集中在制造业,19.1%从事建筑业,从事第三产业的占15.94%。三峡库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对库区移民的吸纳能力不足。
3.社会保险
调查对象中33.8%的人群未参加养老保险,24.8%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8.9%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3.40%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7.30%参加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80%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可以看出三峡库区居民参加养老保险的比例偏低。
3.5%的人群未参加医疗保险,54%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1.2%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2.9%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7.7%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0.7%参加公费医疗。总体看来,三峡库区居民参加医疗保险的比例很高。
不同工作性质的人群参加工伤保险的情况为:务农人群、务农兼非农工作、非农工作人群、未就业人群参加工伤保险的比例仅为1.5%、6.8%、24%、2.3%。平均参保率仅为12.2%。
二、三峡库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困境分析
2013年三峡库区的城镇化率为53.15%,低于重庆市平均水平58.34%。且从实际情况上看,目前三峡库区农业转移人口的城镇化是“不完整的城镇化”,还有许多因素阻碍着市民化的步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市民角色不清,角色转换困难
三峡库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由农民角色转换为市民角色的过程。在这一角色转化的过程中,库区农业转移人口在进入城市后,对市民这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是非常清楚。并且由于农民角色和市民角色差异大,角色转换困难,极易出现种种不适应市民生活的现象。[1]
(二)职业技能不足,难以找到非农岗位
由于三峡库区农业转移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大多是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职业技能缺乏,普遍不能达到城市劳动力就业市场的标准,找工作受到很多限制,只能从事苦累脏、收入低的工作。并且由于三峡库区受资源环境的制约,第二产业发展受限、第三产业发展比较滞后,非农就业岗位缺乏,移民在城镇就业更加困难。
(三)移民市民化动力不足,难以融入城市生活
三峡工程的库区移民搬迁是政府行为,属于被动移民。农民自身没有积极成为市民的愿望,对于城市生活他们并不觉得足够的向往。而且由于主观上不愿意适应,客观上也不太适应,因此他们在城市里仍然过着类似农村的生活。三峡库区移民在迁居到城镇生活,离开了原来的熟人圈,不习惯城市人的生活、工作和娱乐方式,又没有完全融入新的邻里关系,这些都使移民难以融入城市生活。
(四)政府对软环境重视不足
各级政府对三峡移民搬迁中的硬件设施改造落实到位,但是对移民的生产、生活和发展重视不够。首先,受三峡工程影响的企业没有及时恢复重建,经济可持续发展受到极大影响。其次,移民的就业和生活状况不容乐观,很多移民甚至没有基本的生活保障。第三,移民中青少年的教育未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部分青少年辍学。第四,尽管政府对移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有所涉及,但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没有形成完整的培训体系。
三、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策建议
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向市民转化,不仅仅只是身份与地域的表层转换,更重要的是职业与生活方式升级,实现观念提升与自我发展目标,达到实质市民化。三峡库区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面临的困境,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才能破解。
第一,应深化土地流转制度改革,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发挥集聚优势,促进现代农业科技的普及和推广。同时,农业转移人口获取一定期限的土地流转收益也可以作为其市民化的资本。第二,深化户籍制度的改革,完善相关领域的配套法律法规,确定户籍管理的功能定位。第三,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为农业转移人口创业就业提供指导和帮助,使其获得平等的就业机会、就业过程、劳动报酬等。第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农业转移人口的基本生活。第五,建立多种层次的城市住房供应体系,逐步改善农业转移人口的居住条件,推进整个家庭的市民化。[2]第六,提升农业转移人口的个人素质,促进其观念的转变,变被动移民为主动移民。鼓励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尽快培养移民对城镇生活的认同感,积极融入城市。建立和健全多层次的农业转移人口培训体系、完善培训市场制度、创新培训方式与培训内容,增强农业转移人口积累人力资本的经济能力。第七,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纳。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和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
注:本论文受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市级经济学特色专业经费支持。
参考文献:
[1]张世友.三峡库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的角色障碍及其调适策略[J].农村经
篇4
论文关键词:三峡水库,消落区,植物物种,动态分布
在自然条件下,江(河)水位的季节性涨落导致江(河)两岸土地周期性的水淹和出露而形成了自然消落区,自然消落区作为水陆生态系统交互作用的界面,在流域生态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由于建坝等水利工程建设,通过人为改变江(河)水位涨落的自然节律性变化,从而形成新的水库消落区。水库的水位调节方式依不同的建坝目的而不同,防洪,发电和通航是三峡水库的三大主要功能。三峡工程建成之后,水库在145 m~175 m之间,实行“冬季蓄水、夏季泄洪”的水位涨落节律的人工调节,原来适应长江水位节律性变化的植被难以适应新环境的急剧变化小论文,逐步消失或死亡,导致水位下降至低程145 m后,库周两岸形成落差达30 m的“黄色”裸露水库消落区[2]。逆反洪枯规律的水位变化对消落区植被的影响已有不少报道[3]。三峡水库蓄水前,王勇等(2001)对三峡库区自然消落区进行了系统的植被群落和区系调查[1,4],笔者于2009年植被出陆后,对蓄水后的三峡水库干流及库湾消落区进行了植被本底调查,结合2001的调查结果,通过对消落区植被科属种变化的比较研究,旨在分析三峡水库消落区水位变化对消落区物种资源及分布趋势的影响,从而为进一步进行生态恢复和植被重建工作提供可能的依据[5-9]。
1调查地概况
三峡库区(29°16′~31°25′ N,106°20′~111°50′ E)位于渝东、鄂西交界,面积约58,000 km2。沿江以奉节为界[1],西段主要为侏罗系碎屑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宽谷地形;东段主要为震旦系至三叠系碳酸盐岩组成的川鄂山地[1]。三峡水库消落区年平均气温17.1~19.5℃,1月平均气温7.4℃,7月平均气温28.0℃,年活动积温6500~7000℃,年雨量1100 mm,无霜期≥320 d.相比较而言,峡江段日照时间长,雾日少[4]。
在正常情况下,长江水位呈节律性变化,即5月下旬开始涨水小论文,6~9月为洪水期,10月洪水开始减退,11月至次年5月长江低水位运行[14]。三峡工程建成后,三峡水库在每年的10月汛末开始蓄水,到10月底或11月初水库水位由高程(吴淞)145 m上升至175 m;此后至次年5月,水位逐渐由高程175 m降低至145 m;在每年的6月至9月汛期内,水库水位一般保持高程145 m运行[4,5]。因此,三峡水库的夏季水位低而冬季水位高,与长江原有的水文节律完全相反。同时,每年水位在高程145 m至175 m之间的变化,在库区两岸形成了水位涨落高差达30 m的水库消落区,其总面积达348.93 km2。
受水位节律性变化的影响,消落区植被受淹时间也不一样,植被呈现明显的分层结构[10-14]。与临近陆地区域相连的上部消落区受淹时间较短,该段保留较多自然消落区原有物种,乔灌草均有分布,植被盖度较大;中部消落区则以灌木和草本为主,一些原有珍稀物种如疏花水柏枝、中华蚊母等,生境受到较大影响,已濒临灭绝;而下部消落区由于出陆时间最短,受淹程度最深,植物种类很少小论文,盖度也很低,只有一年生草本和少数耐水淹的多年生低矮草本在此生长[15-18],并且由于环境变化剧烈,生境脆弱,生物入侵的现象也不容忽视。支流及库湾消落区的受淹节律同干流消落区的基本一致,只是水位变化更迅速,涨落频繁,消落区植被分段除库湾地区外并不明显[19-24]。
2调查方法
笔者于2009年6~8月,对三峡水库干流及库湾消落区进行了植被本底调查。利用GPS及航道图确定调查路线,干流调查从重庆开始,经长寿、涪陵、丰都、忠县、新田、万州、云阳、奉节、巫山、巴东至秭归三峡大坝,支流及库湾调查包括长寿龙溪河、涪陵乌江、丰都龙河、云阳杨溪河、奉节梅溪河、巫山大宁河、巴东神农溪、秭归香溪河及兰陵溪。
沿途采集标本,于22个调查地点,分别沿145 m~156 m的消落区下部,156 m~165 m的消落区中部和165 m~172 m的消落区上部,设置长200 m,宽5 m的样带,共设置66个样带,记录了不同江段(川江及峡江),不同流域(干流及库湾)以及不同消落区位置植被物种数量,分布和生长情况,具体调查地数据见表1:
表1 2009年三峡水库消落区66个样带坐标数据表
Table 1 The coordinatedata of 66 belt transects of the WLFZ in the TGR in 2009
(WLFZ: Water-Level-FluctuatingZone; TGR: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编号
Number
地点
Place
纬度
Latitude
经度
Longitude
海拔(m)
Elevation
群落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 in community
1
长寿区龙溪河
Longxi River in Changshou
29°48′43.0″N
107°05′13.0″E
155
双穗雀稗Paspalum paspaloides
29°48′43.6″N
107°05′12.2″E
162
葎草Humulus scandens
29°48′44.1″N
107°05′11.5″E
168
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2
长寿区长明港
Changming Port in Changshou
29°47′17.1″N
107°01′12.5″E
154
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
29°47′17.3″N
107°01′11.7″E
160
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29°47′17.2″N
107°01′11.4″E
170
一年蓬Erigeron annuus
3
涪陵区乌江
Wu River in Fuling
29°40′39.6″N
107°23′33.2″E
156
狗尾草Setaria viridis
29°40′38.6″N
107°23′33.4″E
165
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29°40′38.2″N
107°23′33.5″E
170
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4
涪陵区长江
Yangtze River in Fuling
29°44′39.8″N
107°24′48.0″E
154
狗尾草Setaria viridis
29°44′39.9″N
107°24′47.2″E
162
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29°44′39.9″N
107°24′46.6″E
170
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5
丰都县长江
Yangtze River in Fengdu
29°51′48.9″N
107°40′51.0″E
150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29°51′48.3″N
107°40′51.0″E
164
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29°44′47.9″N
107°40′51.1″E
170
狼杷草Bidens tripartita
6
丰都县龙河
Long River in Fengdu
29°52′28.0″N
107°40′42.0″E
150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29°52′28.1″N
107°44′43.7″E
162
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29°52′28.0″N
107°44′45.0″E
170
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7
忠县长江
Yangtze River in Zhong County
30°18′10.3″N
108°03′12.0″E
148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29°18′08.9″N
108°03′11.2″E
156
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29°18′08.2″N
108°03′10.9″E
165
狼杷草Bidens tripartita
8
万州县新田镇
Xintian Town in Wanzhou County
30°41′41.7″N
108°23′28.4″E
155
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30°41′41.6″N
108°23′27.9″E
165
狼杷草Bidens tripartita
30°41′41.6″N
108°23′27.2″E
172
野艾蒿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9
万州县万州港
Wanzhou Port in Wanzhou County
30°41′16.0″N
108°23′47.0″E
148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0°41′15.1″N
108°23′46.7″E
160
狗尾草Setaria viridis
30°49′14.2″N
108°23′46.4″E
170
狼杷草Bidens tripartita
10
云阳县彭溪河
Pengxi River in Yunyang County
30°56′55.6″N
108°41′16.5″E
152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0°56′54.2″N
108°41′16.1″E
160
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30°56′53.0″N
108°41′15.3″E
170
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
11
云阳县长江
Yangtze River in Yunyang County
30°55′07.5″N
108°42′47.9″E
150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0°55′06.2″N
108°42′48.0″E
162
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30°55′05.4″N
108°42′48.0″E
170
狼杷草Bidens tripartita
12
云阳县旧址
Yangtze River in the old location of Yunyang County
30°57′25.5″N
108°54′09.2″E
148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0°57′24.2″N
108°54′09.0″E
158
婆婆针Bidens bipinnata
30°57′23.3″N
108°54′09.1″E
170
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
13
云阳县旧址杨溪河
Yangxi River in the old location of Yunynag County
30°57′45.5″N
108°54′08.1″E
148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0°57′45.8″N
108°54′07.4″E
160
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30°57′46.0″N
108°54′06.9″E
172
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14
奉节县梅溪河
Meixi River in Fengjie County
31°03′02.9″N
109°31′25.7″E
148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1°03′04.5″N
109°31′25.8″E
160
美洲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
31°03′06.1″N
109°31′25.7″E
170
羽脉山黄麻Trema laevigata
15
奉节县长江
Yangtze River in Fengjie County
31°00′20.3″N
109°28′03.1″E
146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1°00′21.7″N
109°28′03.9″E
158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1°00′22.6″N
109°28′04.5″E
168
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16
巫山县大宁河
Darting River in Wushan County
31°04′20.4″N
109°53′28.9″E
146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1°04′19.8″N
109°53′29.0″E
160
狗尾草Setaria viridis
31°04′18.6″N
109°53′29.2″E
170
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
17
巴东县长江
Yangtze River in the Padang County
31°02′29.8″N
110°23′42.5″E
150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1°02′30.4″N
110°23′42.0″E
160
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31°02′31.2″N
110°23′41.4″E
168
狼杷草Bidens tripartita
18
巴东县巴东港
Padang Port in Padang County
31°02′30.8″N
110°19′30.6″E
148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1°02′31.3″N
110°19′30.6″E
160
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31°02′31.5″N
110°19′30.6″E
170
青葙Celosia argentea
19
巴东县神农溪
Shennong River in Padang County
31°03′40.4″N
110°49′28.5″E
148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1°03′40.2″N
110°49′27.7″E
160
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31°03′40.3″N
110°49′27.5″E
168
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20
秭归县香溪河
Xiangxi River in Zigui County
31°03′50.6″N
110°40′47.6″E
150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1°03′50.9″N
110°40′48.1″E
160
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31°03′51.1″N
110°40′48.4″E
172
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
21
秭归县兰陵溪实验基地
Lanling River Experiment base in Zigui County
30°51′55.4″N
110°55′12.6″E
148
扁穗莎草Cyperus compressus
30°51′55.3″N
110°55′11.7″E
160
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30°51′55.4″N
110°55′11.2″E
170
狼杷草Bidens tripartita
22
秭归县三峡大坝实验基地
Experiment base in Three Gorges Dam in Zigui County
30°51′18.4″N
110°59′08.3″E
148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0°51′18.3″N
110°59′08.9″E
160
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30°51′18.3″N
110°59′09.2″E
篇5
本学科前身是以原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省部级重点学科(我国第一批(1981年)具有博士、硕士授予权的学科点)为依托,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下增设的。
本学科一直是“211”建设重点学科群之一。近年来以环境污染水文地质研究、地下水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等为主要特色,在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这一地球科学优先发展领域,保持着自己的学科优势。
本学科教师承担着许多地下水学科的前沿课题,大部分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省部级纵向攻关项目,同时也涉及到长江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华北平原水资源开发、清江水电站工程、金沙江溪洛渡水电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的生产课题,年均科研经费过千万。研究领域涵盖地下水中物质与能量循环规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水-岩相互作用机理,土壤水分和盐分迁移机制、地下水监测、模拟与评价技术、地下水环境修复与污染防治技术、以及地下水有关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环境同位素测试技术等。许多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近几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省部级一等奖各1项、省部级二、三等奖二十多项。出版专著三十余部,在核心期刊近百篇,并有四十余篇论文进入三大检索系统。
主要实验室:水土环境修复验室、渗流模拟实验室、水化学分析测试实验室、地下水模拟与3S技术应用实验室。
毕业生就业方向: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国家有关部委的职能部门(如国土、水利、电力、交通、环境)和各系统(部门)的研究所、设计院等。
篇6
一、创设情境,感同身受
“诗言志,歌咏言”,大部分诗歌和议论文往往是有感而发,因此在处理这类文章的时候创设一个恰如其分的情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想向学生介绍作者情况、作品的时代背景,简析思想内容、艺术特点等等,老师须先把书本通读熟悉,比如在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首先介绍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很明显,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说明作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了信心;另一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不过,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这样,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就会把情感渗透到字里行间,增强他们对这首词的记忆和理解。
二、发展情节,自主探索
电视连续剧吸引人的手段之一就是让多数人猜不到它下一集的剧情,而知道剧情的人会消减自己观赏的兴趣。因此在处理叙事类作品的时候,拿出其中的一部分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大胆猜测故事的发生发展或是结局;也可以给出作品整体让他们续写或修改。如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可以提问学生:小女孩怎样就可以免于一死?有的学生说即使她的父母不爱她,她也应该回家,顶多挨一顿打,但不会丢掉性命;有的说可以到救济中心,在这样喜庆节日里,那里的穷苦人会得到比平日更好的补助;还有的说她可以去求职,自食其力。这时候我提出问题:“如果结局变成我们所想的这样,对作品的整体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这再次激起了学生的积极发言,并得出“不能有力的抨击当时黑暗的社会制度”的正确结论。
三、巧妙设疑,举一反三
“学起于思,思缘于疑”,一切创作都来源于疑问。培养学生阅读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他们能独立做出好的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一个好的设疑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能把好的作品镌刻在学生的脑海中,久久不能磨去。在指导阅读刘白羽先生的《长江三日》时,我利用多媒体将三峡截流时的新闻资料和如今三峡工程的影像资料展示给学生。学生在慨叹三峡的宏伟之时,我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三峡原来的样子吗?”学生带着这个问题用余下的课堂时间高质量地完成了长达5000余字的阅读任务,以至于下课很久了,他们依然沉浸于那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
篇7
【关键词】水利工程 河道 水下真空 清淤疏浚 参数计算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家加大了对基础建设的投入,水利工程建设是我国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水利工程已经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河道的疏浚清淤工作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因为河道的清淤疏浚工作直接关系到水利工程的排洪、排灌能力,已经成为了刻不容缓的问题。在我国当前的河道清淤疏浚工作中,其主要是利用挖泥船作业。在使用挖泥船作业时,我们必须要结合河道的具体情况,主要包括施工的环境,河道的气候条件等等,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较为合理的疏浚清淤方案。目前主要的清淤技术就是水下真空清淤技术,在具体的工作中必须选择合适清淤工具来执行。
二.河道疏浚清淤真空清淤法的工作原理
在河道疏通清淤工作中,是利用空气的动力学原理以及水力学原理来实施的,这就是常用的真空清淤法。其具体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高压风或者压力水通入混合室,使得混合室形成真空,这样的话就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差,管外的压力较大而管内的压力小,这样大量的淤泥就会从管口吸入,进入混合室形成大量的流动,使得淤泥从管口被排除。
三.真空清淤系统结构及技术研究
1.真空清淤系统的工艺流程
真空清淤系统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其主要组成部分为:空压机或者高压水泵这是清淤系统的动力源、高压风管或者高压水管这是清淤系统的动力管、吸泥头、混合器、吸泥管、输泥管、扬泥管等等,其具体的工作流程图如下图一。真空清淤系统的设计是有具体要求的,在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具体的需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设备类型,根据大小型号以及功率不同的清淤器来计算设计其所需要混合器的大小,以及各种管道的粗细直径,最后根据这些综合的情况分析确定空压机或者是高压水泵的参数。
2.真空清淤的结构
(1)水力清淤混合器的结构
水力清淤混合器的结构如下图二所示,水力清淤的混合器在实际的应用中,混合器的喉管截面一般是喷水嘴截面的四到十倍,而吸管截面是喷水嘴截面的十五至二十陪,其直径与喉管的长度是相同的,这样可以保证被吸入的泥浆处于流动的状态。对于扩散管而言,将其设计成锥心最为科学,这样的话可以有效的控制动能转化为位能的能量损失,而且还能大幅度的提高排出泥浆的位能。当清淤系统实施清淤工作时,被吸入的泥浆量就是高压水的流量,这两者是相等的,高压水和被吸入的泥浆混合使之成为流动性较强的稀泥浆,这样可以使之在管内比较容易流动,其流动的速度一般是三米到五米每秒,清淤机的工作效率远远是低于水泵的工作效率的,一般而言其工作效率大致是水泵工作效率的百分之十到二十左右,这些数据都可以作为参数估算时的参考依据。
(2)气力清淤的混合器结构
气力清淤比较有效,典型的空气混合器结构型式如图3所示。这种类型清淤机在泥浆管路中没有直径缩小断面,有利于泥浆通过,也可通过一定直径的卵石或块石。压缩空气进入吸泥头混合室的小孔,与管壁的交角不宜大于45度,小孔的总面积,一般采用进气管净面积的1.5倍。排泥管不宜过长或急弯,以减少堵塞,弯曲处宜用加大的管径,并在弯管上方开一个可启闭的天窗。吸泥头的空气箱底部可设置一个活门,以便清除箱内堵塞的泥沙 用于吸泥沙时,排泥管可用胶管,吸含有卵石的泥沙时宜用钢管并取消下端吸泥口的钢筋网。而在管口内壁焊上一圈3 X 50mm的扁钢,以减少卵石在管中卡住的可能。在水深较大或 含有卵石的场所,使用接力式吸泥装置效果更佳。
四.河道清淤的实例
1.长江三峡工程
长江三峡工程左岸下游航道隔流堤水下清淤工程,工程量为400余万立方米,月平均强度45万立方米左右,水下地形复杂,暗礁丛生,槽缝密布,深水作业量大,最大水深24m,15~24m范围的深水清淤工程量约50万立方米。
根据多种施工方案比较和论证确定如下方案。对于水深在15m以内的一般清淤,采取以下手段:一是用日本进口的4立方米铲扬挖泥船,其水下作业深度为15m,淤泥用驳船装运抛至长江深泓;二是利用400立方米每小时绞吸式挖泥船,作业深度为14m;三是利用闲置的浮吊船或类似船只作为底座,将其改装成吸泥船,这种吸泥船在船头安装两个管径250mm“气力吸泥机。对于水深大于15m的深水清淤,采用的方法是:一是意大利进口深水专用清淤设备一劲马泵;二是利用其它船只改装成5立方米。抓斗式挖泥船,进行深水抓挖;三是利用上述改装的气力吸泥船,作为深水清淤的辅助设备。
2.雅蒂鲁霍工程
印度尼西亚雅蒂鲁霍水库大坝修复工程水下清淤,工程量约1500立方米,清淤面积约4500立方米淤积深度约0.5m,水深30~40m,清除弃料要求输送到200m以外,清淤工作不能影响水轮机发电机组正常运行发电。
针对该工程清淤量小、深水作业、淤积层薄的特点,首选方案为气力真空吸泥法(挖泥船因水深、量小、且费用昂贵不宜选用)。其主要设备及参数是:自制浮船2艘,船体面积分别为9mx 3.2m和2.5mx 3m,两套清淤系统,吸泥器管直径分别为159mm和75mm。其中小的清淤系统负责进水塔周围5m区域,其它区域由大的清淤系统完成,小的清淤系统的输送管通入大的清淤系统的主输泥管。输泥管每10m设一浮体,以保证输泥管均匀地浮在水面上。空压机选用供气量为12立方米每分钟一台,工作压力为0.9MPa。浮船用缆绳锚固定位,整个清淤过程均由超声波测深仪和水下电视监控,用以指导定位或及时调整清淤管高度,同时进行录像,据此作为工程验收和移交的依据。
五.结束语
水利工程已经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就如何加强河道的疏浚清淤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因为河道的清淤疏浚工作直接关系到水利工程的排洪、排灌能力,已经成为了刻不容缓的问题。虽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河道疏浚清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还存在许多的瓶颈和问题,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的探索新的方法,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同时也要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的探索提出科学的方法,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河道的疏浚和清淤工作一定会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使水利工程更好的为人们所用。
参考文献:
[1]王福林 牛宝昌 巩富 刘迎 河道清淤疏浚是解决辽河干流防洪的重要工程措施 [期刊论文] 《东北水利水电》 -2001年4期
[2]孙桂喜SUN Gui-xi 河道清淤疏浚必要性探析 [期刊论文] 《东北水利水电》 -2010年9期
[3]黎荣 赵新华 从月宾 胡群 高艳 城市河道环保疏浚的试验研究 [期刊论文] 《水利水电技术》 ISTIC PKU -2004年5期
[4]曹慧群 周建军 我国水利清淤疏浚的发展与展望 [期刊论文] 《泥沙研究》 ISTIC PKU -2011年5期
[5]向文英 程光均 李晓红 卢义玉 水射流气举在水库河道环境疏浚与清淤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EI PKU -2005年8期
[6]刘 桐云 张丽王普庆 姜乃迁 李婷 期河段清淤疏浚对潼关高程的影响 [会议论文],2006 - 水电·2006国际研讨会
篇8
关键词:GIS技术;水利工程;信息化
1引 言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由计算机系统、地理数据和用户组成的,通过利用数据的空间属性,实现了图形与数据的结合。它通过可视化平台多维地显示数据,揭示数据之间的关联和隐藏在数据背后的信息。作为传统地图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一门空间技术,GIS是水利信息采集、存储、管理、分析、表达的有力工具。水利信息量大繁杂,既有实时数据,又有历史数据;既有环境数据,又有经济数据;既有矢量数据,又有栅格数据,这些信息中80%以上与空间信息相关。实践证明:GIS可以胜任存储、管理这么庞杂的数据。水利信息化是国家以信息化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思路在水利行业的具体体现,是推动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年来,GIS技术已深入到水利工程的各个方面,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国家防洪抗灾总指挥部开发的“区域性防洪减灾信息系统”,是基于GIS工具软件Mapinfo平台开发的。文献[1]利用了GIS技术,开发了三峡工程信息系统(TGPIS)及三峡工程测绘管理系统(SMMS)。据此,GIS已经运用到水利工程的各个方面。
2GIS支持下的水利工程勘察信息管理
传统水利工程勘察资料管理方法以纸质档案为主,借助档案管理软件和数据库系统实现管理,这些管理方法无法适应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存在诸多弊端,[2]信息利用率低、信息交换手段缺乏、信息表现形式单调等。水利工程勘察信息具有明显的与地理位置相关的空间特性传统的信息表达手段对空间特性[3]的描述是非常困难的,而GIS空间数据处理和管理为勘察信息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GIS能够管理并描述地表及其附着物的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具有强大的图形、图像及属性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对地理信息及其相关信息提供采集、处理、管理、制图等功能。其次,现有水利工程勘察数据可以方便的与GIS数据进行融合。已有水利勘察资料包括岩层、构造、水文、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等,大多直接与钻孔资料相关,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关系数据库进行管理,GIS可以通过一定技术与关系数据库关联。
基于GIS勘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目前并不成熟。[4]系统开发思路是通过背景图层的加载建立空间数据库,运用GIS统一管理,通过钻孔信息的收集录入建立勘察资料属性数据库,运用关系数据库(DBMS)进行管理。
3基于GIS的CAD地形图管理
在水利工程,特别是大型水利工程(如跨流域调水工程)中,工程选址是一个人机交会、反复修改优化、集设计和决策于一体的过程,往往涉及范围广泛,内容复杂。应用传统的选址方法往往需要大量的野外实地踏勘工作,这不仅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给施工的进度造成了影响。目前,水利勘察信息管理中,GIS应用并不广泛。勘测设计部门对计算机的应用还处于CAD的机助制图阶段,还没有引入GIS进行数据管理和分析,如何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数据管理和辅助设计中的作用,是面临的主要问题。
应用GIS为水利工程服务,建立空间数据库是基础,空间分析是核心。数字地形信息是GIS的重组成部分,是地理空间数据的基本信息之一。地形图为各种勘察、规划、设计的地理信息载体,地形图数据要同时满足测绘制图、GIS数据交换及分发的需要。因此,建立GIS的第一步是设计并建立数字地图数据库。已有的AutoCAD数字地形图只是GIS数据库建立的数字化形式的基础数据源,将已有的 AutoCAD数字地形图数据转换为满足GIS要求的数据格式,已为技术所需。空间数据信息包括3方面:空间定位信息(实体的坐标)、空间关系及属性数据。实际应用中,CAD/GIS数据转换可分为直接转换和间接转换两种方法[5]。而地图生产中矢量数据格式的转换有两种方法,即自行编程转换法和商品软件工具转换法[6]。自行编程转换是使用计算机程序语言(如VB、VC、DEPH I等)自行编制程序,并通过运行程序来实现。软件工具转换,则是通过某一制图系统软件的转入、转出的功能菜单选项来实现,例如ArcGIS软件工具。
4基于GIS的水利工程施工可视化管理
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管理是人们一直所追求的目标。因此,把GIS技术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领域,来辅助工程施工管理、模拟仿真施工过程,以及进行地形地质的数字化与可视化,是一种新的发展方向。以信息的数字化、直观化、可视化为出发点,GIS可将复杂的工程施工过程以可视化的形式表达出来,为全面、准确、快速地分析掌握工程施工全过程提供有力地分析工具,实现工程施工信息的高效应用和科学管理。GIS的应用,将推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的发展。
系统仿真技术是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现代仿真技术已成为分析、研究、评价和管理复杂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为大型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集面向对象图形建模技术、动态仿真技术、可视化技术、动画技术及数据库技术于一体的可视化仿真技术正是当前先进仿真技术与应用研究的核心。目前,GIS与可视化仿真结合的方式主要包括:①融合式。这种集成方式数据传递方便高效,操作简便,但开发费用高,开发周期长;②扩展式。通过建立扩展模块来实现数据相互交换和信息共享,此方式开发简便、费用低廉,两者具有相对独立性及可扩展性,便于系统的维护及进一步开发。涉及虚拟地形的实时可视化技术,及基于分形理论的实时可视化的动态扩展技术等,目前是研究的热点。
5结 论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目前,水利信息化的研究与发展,成为提升传统行业的研究核心,水利行业与GIS的融合正如火如荼的展开。从水利工程地质勘察,到工程选址,到运用GIS对地形图管理以辅助设计,再到整个水利工程施工的可视化管理,GIS与水利工程的兼容,贯穿了整个水利工程建设过程。GIS将为水利工程的实施,提供一个科学有效、便捷直观的设计、分析及管理手段。
参考文献
1 敖 麟、甘维义.三峡工程信息系统(TGPIS)总体设计的基本思想和初步实践[A].98’水利水电系统计算机研讨会论文集[C],1998:48~64
篇9
1.教学素材的选取
考虑到专业英语的训练应该是全方位的,现阶段很难找到一本能兼顾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专业英语教材。同时,传统的专业英语教学中惯用的手段,即学生翻译加教师点评的方式很难吸引学生,起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获取丰富的教学素材是开展专业英语教学的必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要不断更新,加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针对性。网络资源丰富且更新快,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汇总的网络资源成为教学素材的主要来源。具体到水利工程专业有很多资源库可供选取,如在教学过程中,使用IAHR(InternationalAssociationforHydro-EnvironmentEngineeringandResearch)以及USGS(UnitedStatesGeologicalSurvey)等网站媒体库中的图片以及影像资料。同时国外知名高校的公开课课件也是专业英语教学素材的重要来源,在教学过程中可参考国外知名教授的相关课程的课件。
另外,考虑到研究生们撰写学术论文的实际需求,国际高水平杂志已发表的论文是很好的教学范例。如在科技论文写作课程中,将ASCE(TheAmericanSocietyofCivilEngineers)会刊对的要求拿到课堂上讲解,帮助学生了解国际刊物对论文稿件的基本要求,这样因为教学考虑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也会提高。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选择最新的行业论文作为范例,让学生在了解科技论文结构及特点的同时,也可以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激发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兴趣。另外,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文本资料容易收集,而影像资料难以获得,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知名高校的公开课视频,在课堂上选择性使用可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同时TED(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网站上()的很多演讲资源也可以作为教学素材所用,如收集的科技方面的演讲,因其内容新颖,观点独特,在教学过程中能起到很好的效果,除了可以训练听力外,对学生的科研精神、科研态度等方面也有很好的启发作用,真正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
2.教学内容的编排
教学方面可按专题的方式进行,如在课程初期介绍专业英语的语言特色时,就分别有词类专题、句法专题,而进入科技论文写作部分则有稿件准备、与编辑交流等专题,便于根据不同的专题开展针对性的训练。而进入专业知识方面按专题组织素材就体现的更加明显。比如在课堂上讲授“Concretework”时,会从混凝土的组成、制造、特性讲到施工工艺,再结合典型工程如三峡工程的混凝土工程进行讲解,这样不仅内容完整,形式丰富,而且教学效果更好。
3.教学形式的组织
从近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多讲无益,精讲为妙,勤练提高。如在讲到论文“Introduction”部分的写作时有一些固定的框架,如一般会按照“Whatistheproblem”,“Whyisitimportant”以及“Whatsolutiondoyoupropose”的顺序组织,但是对于具体的主体,这个框框显得过于刻板,不利于学生活学活用,且事实上专业英语应用上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可四处套用的公式。因此,在专业英语的教学方面一定要注重实战训练。笔者在课堂上讲完该部分内容后,将学生按照相近的专业方向分成不同的小组,要求各个小组阅读10篇以上本专业方向的最新的顶尖杂志的英文论文,写出本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的英文综述,并做成PPT在课堂上轮番展示。通过这种方式,综合训练了学生检索和阅读英文资料、用英文写作以及用英文作报告的能力,这个综述也可以作为学生日后研究成果的“Introduction”部分的内容,在不增加学生额外工作量的基础上,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同时,讲演部分附带提问环节,是日后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小型预演,能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二、水利工程硕士专业英语教学实践
以36学时的硕士专业外语课程为例,简单介绍水利工程硕士专业的英语教学实践。授课对象为水利工程专业硕士一年级学生。
1.教学指导思想专业英语的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为目标,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利用英语这一工具开展科研和交流的能力,并以此为原则组织教学活动。
2.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科技英语的特点,4个学时,包括语法特点、词性、句式等等;第二单元:科技论文的写作,8个学时,包括行业主流刊物介绍、用稿要求,以及科技论文结构及各部分的具体要求;第三单元:专业基础及研究前沿,12个学时,内容涵盖水利工程的大多数领域;第四单元:听力训练,4个学时,课堂播放20分钟左右的英文原音视频,并布置有根据听力内容写作的作业,此部分穿插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第五单元:Groupwork,4个学时,以小组形式要求学生自主收集英文期刊资料,自主整理并准备PPT文稿进行讲演,课堂模拟国际会议环境,此环节穿插在教学后期阶段。
3.授课方式授课方式采用课堂讲述、小组讨论以及学生自讲的形式进行,课堂语言为英语。课堂讲述是为了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而小组讨论则是为了提高学生用英文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自讲实则综合训练了学生的阅读、听写以及口述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4.考核方式课程的考核未采用常见的教师出卷、规定时间完成的模式,而是将考试贯穿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考核的形式多样。如根据学生在自讲中的表现或是提问回答环节的表现给分,或是根据学生写的英文综述给成绩等等,这种考核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的效果也较好。
篇10
四川井盐的最早开发和利用,过去的盐业史研究者多根据文献记载,将其推定在战国末期的成都平原。例如四川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撰《四川省志•盐业志》说:“早在先秦时代,巴蜀先民们就已经开始利用自然盐泉和在第面的岩盐。2300余年前秦统一巴蜀后,随着铁工具的大量使用和大批移民入蜀,带来了中原的凿井技术和人才,西蜀地区经济逐渐有了长足的发展。公元前311年,秦以张若为蜀守时,由于盐铁商业已具规模,故于成都‘置盐铁市官并长丞’,管理盐铁交易。战国末年,在今双流地区开凿了广都盐井,揭开了中国井盐生产的序幕。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周灭后,秦孝文王(公元前250~公元前247年)以李冰为蜀守,冰能知天文地理……又识齐水脉穿广都(今四川双流县境)盐井诸陂池,蜀于是有养生之饶焉。’”(四川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1995)钟长勇《中国盐业历史》在叙述井盐的发现和井盐工业的起源时也据《华阳国志•蜀志》说:“井盐以凿井取卤制盐而区别于海盐、池盐和湖盐。中国井盐生产始于战国末年李冰穿广都盐井。”只是钟先生认为李冰为蜀守、穿广都盐井的年代在周灭后的秦昭王51年以后的公元前255~前251年之间(钟长勇2001)。可见迄今为止,流行的认识都认为中国的井盐业发端于战国后期,最早采用凿井制盐的地区是四川西部的成都平原。
不过,目前流行的关于四川乃至于中国井盐业起源的推断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它既不符合四川盆地的盐业资源状况和有关早期盐业传说的分布状况,尤其是与目前已知的盐业考古材料相抵触。自1997年三峡库区地下文物的抢救保护工程开始以后,考古工作者在渝东地区已经发现和发掘了多处先秦时期井盐工业的遗址,这些遗址的年代最早已经可至商代晚期,这为我们探索中国井盐工业的起源提供新的考古学例证。尽管这些盐业遗址和与盐业有关的考古材料大多尚未发表,但从已经公布的部分材料,结合渝东地区盐矿资源的埋藏情况、渝东地区与盐有关的远古传说,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的判断??中国早期制盐工业的应当起源于渝东地区,秦灭巴蜀以后才扩展到川西成都平原地区,随着凿井取卤技术的发展又才发展到川中丘陵地区。我们下面就根据上述三方面的材料,简要陈述我们提出的“井盐起源于渝东说”的理由。
首先,从盐矿资源的自然分布来看。
根据地质学家们的研究,在距今约两亿年前的中生代三叠纪,我国地形还是东部高西部低,今长江上游的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青藏高原地区尚是浩瀚的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在这期间,由于气候干旱高温,海水蒸发,盐化海膏泥沉积,形成了渝东下三叠系盐层。到了三叠纪晚期以后,由于印支造山运动,我国西部地区地壳上升,海水从盆地西南退出了大陆。这时的秦岭地槽上升,黄陵背斜耸起,四川盆地基本形成,存留在盆地内的海水和积水成为一个内陆湖“巴蜀湖”。在“巴蜀湖”形成的同时,在四川盆地以外的西南和东面方向上还形成了一系列有水道连通的湖泊。在西南方向,“巴蜀湖”、“西昌湖”、“滇池”自成一体,湖水沿着海退的路线从西南方向的南涧海峡流入古地中海;在东面方向,“秭归湖”、“当阳湖”、“鄂湘湖”等彼此相通。经过了漫长侏罗纪炎热和干燥气候,四川盆地这个深广的内陆湖及盆地周围的一些湖泊相继蒸发缩小,盆地内只剩下了川西的“蜀湖”。在这个过程中,盆地湖地除了沉积了大量的紫色沙岩外,川中和川西等地也沉积有较厚盐卤结晶。侏罗纪末兴起的燕山运动,使得四川盆地东部边缘褶皱隆起,形成了渝东地区一系列平行的褶皱和逆断层,并在盆缘形成了七耀、巫山、黄陵三处背斜,背斜上出新一些相反流向的河流,河流的下切作用使得这三处背斜的低洼处越来越深,一个四川盆地的缺口正在形成中。白垩纪中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北部地区的逐渐抬升,以及盆地南部的拗陷,在盆地南部形成了“巴湖”。先前就已经形成的“蜀湖”在此期间的沉积,形成了川西地区和川北地区的盐层。白垩纪末开始的喜马拉雅运动,长江上游地区剧烈上升,中国西高东低的地形形成,上升的云贵高原及青藏高原堵塞了四川盆地积水的西南出口,“巴湖”在汇集了盆地诸水后,经盆地东南边缘七耀、巫山及黄陵背斜低洼处的河流下切地带夺路东泄,形成了壮丽的长江三峡。在四川盆地形成过程中,海水和湖水中的浓缩盐卤结晶的盐层等矿物沉积了下来,被埋藏在地下,成为岩盐岩和盐卤这种重要的矿藏(四川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1995,1996;李晓波2002;陈可畏2002)。
四川盆地的盐矿蕴藏量十分丰富,地质储量居全国首位。“东到万县、石柱,西至洪雅、盐源,北到仪陇、阆中、江油,南到长宁、江津等县”,都有盐盆的分布。这些盐盆厚度大,夹层小,“主要的盐盆有威西、万县、垫江、南充、成都5处。”(四川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1995)盐矿有盐岩和盐卤两种形式。固态的盐岩通常都深埋地下,只在个别地点也有盐岩露头,可以加水熬煮成盐。值得注意的是,较早古书记载的盐岩露出地表的地点,除了岷江上游边远山地的汶川县外(南朝•范晔《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就是渝东长江边上的云阳县了。王隐《晋书•地道记》记朐忍县(今重庆云阳县)汤口的可以煮盐的石头说:“入汤口四十三里,有石,煮以为盐。石大者如升,小者如拳,煮之,水竭盐成。”(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引)。液态的盐卤是自然露头较多、最容易被人们认识和开采的盐矿,这种盐矿资源在盆地分布十分广泛,盆西的乐山、邛崃、蒲江等县市,盆中的自贡、蓬溪、盐亭等县市,盆东的宣汉、云阳、奉节、巫溪、开县等县市,都有矿化度较高的盐卤分布,许多地方还有天然盐卤露头(四川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1995)。
在四川盆地这些盐矿资源中,渝东地区的万县盐盆最值得注意。四川省第二地质大队〈关于提请部向国家推荐云阳建设50万吨?年盐化工基地的建议〉书中这描述万县盐盆说:云阳、万县一带有一巨大盐盆,深埋于万县复向斜中3000米左右,盐盆大致呈北东至南西向展开,西南端起于忠县拔山寺以南,东北端止于云阳以西,西北和东南分别以云阳黄泥塘、云安镇背斜和大坪山至方斗山背斜为界,延绵长度近100公里,宽20~30公里,盐体展布面积2700平方公里,盐盆盐岩地质远景储量为1500至1600亿吨。(《云安盐厂志》引)由于万县盐盆位于盆东平行岭谷地区,属于盆地边缘褶皱断层地带,盐盆呈窄长条形,盐盆的盆底埋藏虽然深达3000米,但盆缘则非常浅,不少地点因断层和和水下切作用,地下盐卤在河床边自然露头。这些地点有忠县的甘井、涂井,万县的新田、长汤井、龙驹坝,云阳的云安等。在历史文献记载中,渝东地区自然露头的盐卤相当多,即使排除掉可能是人工凿井取卤的“盐井”这一类名称,诸如“盐泉”、“咸泉”等自然露头的盐卤也还不少,据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所记,就有夔州路涪州武隆县乌江边上的“咸泉”、黔州彭水县的“盐泉”、南州军盐井江岸的“盐泉”、大宁监宝山的“咸泉”。我们知道,《舆地记胜》缺佚颇多,位于今天万县盐盆中心区的忠、万诸州的应当有多处盐泉。上述万县盐盆地质报告附图所举的忠县、万县、云阳的自然露头的盐卤,在文献中被开采和利用的记载也相当早,至迟在汉魏时期这里的取卤制盐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故《汉书•地理志》记巴郡所设置的惟一的盐官就在今云阳县(原文作:“朐忍,容毋水所出,南入江。有橘官、盐官。”)《华阳国志•巴志》记临江县(今重庆忠县)“有盐官,在监、涂二溪,一郡所仰;其豪门也家有盐井。”(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引《华阳记》作:“县有盐官,自县北入盐井溪,有盐井营户,溪水沿注江。”)
从四川盆地盐矿的自然分布状况可知,渝东的万县地区,盐矿不仅蕴藏量较大,而且埋藏较浅,自然露头较多。这在尚没有发明和广泛使用铁器的远古时期,这里的自然露头的盐卤理所当然地会成为人们优先利用的对象。井盐生产以钻井和取卤最为艰难,井越深难度越大。南宋祝穆《方舆览胜》卷五一成都府路成都府“总论蜀盐”条说:“《朝野杂记》有龙州之仙井,邛州之蒲江,荣州之公井,大宁、富顺之井监,西和州之盐官,长宁军之?U井,皆大井也。若隆、荣等十七州则皆卓筒小井,用力甚艰。推(惟?)大宁之井,咸泉出于山窦间,有如飞瀑,民间分而引之。”(此条不能断句作“用力甚艰推大宁之井”,有如飞瀑自然涌出的大宁盐泉,应当用力甚省才是)这种容易发现、省力省物的自然露头的盐卤,当然就会成为四川地区人们最早利用的对象。四川井盐业由渝东地区发端,这是盐矿资源状况这种自然环境决定的。
其次,从古代文献记载的与井盐有关的传说来看。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有关井盐的传说中,最古老的当推巴人祖先廪君与盐神的传说,《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此传说道:“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镡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未有君长,具事鬼神,乃共掷剑于石穴,约能中者,奉以为君。巴氏子务相乃独中之,众皆叹。又令各乘土船,约能浮者,当以为君。余性悉沉,惟务相独浮。因共立之,是为廪君。乃乘土船,从夷水至盐阳。盐水有神女,谓廪君曰:‘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廪君不许。盐神暮则来取宿,旦化为虫,与诸虫群飞,掩蔽日光,天地晦冥,积十余日,廪君伺其便,因射杀之,天乃开明。廪君于是乎君夷城,四姓皆臣之。廪君死,魂魄世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祠焉。”《后汉书》记载的这个与巴人起源有关的传说,本自战国时期成书的《世本》,《世本》记载的先秦时期各地贵族的谱系又有更早的文献和口碑渊源。传说中虽然没有明确指出 “盐阳”、“盐水”、“盐神”之盐是何种盐,但从该传说流传的巴郡和南郡是以后井盐分布地域,以及盐神是以盐为名的河流(盐水)之神来看,该传说反映的应当是渝东及其邻近地区远古时代的人们利用自然盐泉或凿井取盐卤以熬盐的历史背景。
重庆巫溪县大宁河上游的大宁盐泉也是很早就已发现并利用的自然露头的盐泉。早在《汉书•地理志上》中,就有南郡巫县“有盐官”的记载,其利用盐泉和凿井为盐的年代可能还早于汉代。《文选》〈蜀都赋〉“滨以盐池”,刘逵注:“盐池出巴东北新井县,水出地如泉涌,可煮以为盐。”大宁河古称“盐水”,河流应当因盐泉而得名。《水经•江水》记大江“又东过巫山县南,盐水从县东南流注之”。北魏•郦道元《注》:“江水又东,巫溪水注之。溪水导源梁州晋昌郡之宣汉县东,又南迳建平郡泰昌县南,又迳北井县西,东转历其县北。水南有盐井,井在县北,故县名北井,建平一郡所资也。盐水下通巫溪,溪水是兼盐水之称也。”大宁盐泉是盐水涌出如泉的天然盐井,该井不知何时发现,但至迟在汉代就已经被人们认识和利用,所以才有“盐水”和“盐池”之名。据宋人文献记载,巫山县衙有东汉永平七年款识的煮盐牢盆,并有“汉永平七年尝引此泉于巫山,以铁牢盆盛之,水化为血,卒罢其役”的传说(《舆地纪胜》卷一八一引《舆地广记》、《图经》、《旧志》)。关于宝山盐泉的发现,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一八一大宁监记“宝山在监北一十七里,宝山半有穴如瀑泉,即咸泉也”,该泉有白鹿故事,“故老相传云:宝山盐泉,其地初属袁氏,一日出猎,见白鹿往来于上下,猎者逐之,鹿入洞不复见,因酌泉知味。意白鹿者,山灵发祥以示人也。”大宁盐泉尽管位于大宁河上游人烟稀少的地区,但该盐泉至今仍像瀑布一般挂在河边,人们沿河行走很容易看到并品尝到盐泉。因此,从自然条件上来看,该盐泉应当是三峡地区最早被发现和利用的盐泉,其开始制盐的年代或许可能早到先秦时期。
翻开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他所记载的长江上游沿江的重要盐井,除大宁河上的北井外,其余产盐地几乎都集中在万县盐盆一带。顺江而下首先就是今忠县的甘井,“江水又东,迳临江县南,王莽之监江县也。《华阳记》曰:‘县在枳东四百里,东接朐忍。县有盐官,自县北入盐井溪,有盐井营户,溪水沿注江。’”然后就是今万县的长滩井,“江水又东,会南、北集渠。南水出涪陵县界,谓之于阳溪,北流迳巴东郡之南浦侨县西。盐井三口,相去各数十步,以木为桶,径五尺,修煮不绝。溪水北流注于江,魏之南集渠口,亦曰于阳溪口。”再往下就是云阳县汤溪盐井,“江水又东迳瞿巫滩,又谓之博望滩。左则汤溪水注之,水源出县北六百余里上庸界,翼带盐井一百所,巴川资以自给。”在这几处汉晋时期就已形成规模的制盐作坊中,忠县的甘、涂二盐场尤其值得注意,这里的盐井据传说是开始于东汉的著名人物杨震(字伯起)。明•曹学荃《蜀中名胜记》卷之十九上川东道忠州条:“按涂溪在州东八十里,发源蟠龙洞,来经涂井,井神为汉杨伯起。《井庙碑》云:‘神尝刺史荆州,溯江至此,憩于南城寺。谓人曰:“江北二三里间,安得有宝气耶?”至蟠龙洞,见周柱下史丹炉,曰:“此地有龙无虎,宜其丹不就也。”至涂山,见白鹿饮泉,曰:“宝气在此矣。”土人从所指处,凿磐石而得盐泉。’庙在治东一里。”忠县城郊的井神庙不知建于何时,《井庙碑》所记的井神杨伯起也无疑属于附会。杨伯起是东汉弘农人,除一度任邻近巴地的荆州刺史外,没有在巴地当过官。他为官清廉,禀性刚直,其生前身后都有灵异,颇受时人景仰(参看《后汉书•杨震列传》),将忠县的涂井神附会在这样一个与巴地无关的人物身上,可能是东汉或蜀汉时期的事情。忠县甘、涂二盐泉的开发和利用应当远在东汉以前。
其三从与制盐有关的考古材料来看。
盐业考古学家们都认为,在人类采用金属容器熬制食盐以前(这主要是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新石器时代没有金属容器,青铜时代也因为青铜器相当贵重而不大可能广泛用作制盐器具),曾经有过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是采用陶器制盐。因此,凡是陶器制盐时期的熬盐工业遗址,其堆积景观都相当特别??通常这类遗址很像后来大规模的陶瓷窑址一样,有很厚的以陶器残件为主体的堆积层,陶器绝大多数都制作不精,器类往往都是单调的尖底、圜底、小圈足等容器,在这些陶器残片的下面常常可以见到灶或者窑等遗迹。在四川的成都平原和川中丘陵许多古代产盐或古今一直产盐的地区,迄今为止没有发现有大量陶片堆积的先秦遗址,只见到有像四川蒲江县盐井沟唐代制盐遗址那样的由熬盐燃料留下的炉灰、少量日用器具和极少的熬盐铁锅残片组成的“山丘”(侯虹2002)。而在渝东古今都产盐的重庆忠县一带,我们却发现了多处文化堆积由大量陶器残片组成的遗址。这些遗址大多集中在盐泉自然露头或盐卤埋藏很浅的地点,即长江北岸两条小河甘井沟及涂井河(汝溪河)下游的万县盐盆边缘的隆起褶皱地带,也就是这两条河刚刚流出峡谷处。其中位于甘井沟边及其附近的遗址有羊子岩遗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01)、哨棚嘴遗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三峡考古队等2001)和瓦渣地遗址,位于涂井河边的有李园遗址(孙华1997),以及位于长江边上的邓家沱遗址。在这些遗址中,最著名的要数瓦渣地遗址和羊子岩(中坝)遗址,这两处遗址的基本情况是:
1、瓦渣地遗址 瓦渣地遗址位于长江左岸的二级阶地上,遗址东临长江,北隔选溪河与甘井河口的哨棚嘴遗址相望,范围约15000平方米,海拔高度约145~165米。遗址表面散布大量以花边口沿的绳纹圜底釜残件为主的陶(瓦)片,故名。通过历年调查、发掘和研究,我们了解到该遗址主要有哨棚嘴文化和商周代遗存两种不同的考古学文化遗存,其中新石器时代末期哨棚嘴文化时期的遗址性质还不能确认,但商代末期至春秋中期的遗存是以大量中口釜、尖底杯的陶片堆积为代表,并有圆形的窑灶一类遗迹,符合陶器制盐工业遗址的特征,应当与制盐工业有关。这一时期的遗存目前已经划分为连续的三个阶段,第一段为西周前期前后(上限可以到商代末期),第二段为西周后期左右,第三期为春秋前期或稍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3)。春秋中期以后,该遗址的制陶(这里指为熬盐烧制的专用容器)或熬盐在春秋中期停业,以后再没有恢复。瓦渣地遗址是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制盐遗址之一,该遗址的第三期遗存与下面要提到的羊子岩遗址东周遗存中的较早阶段的文化面貌相同,从而可以将两个遗址连接起来,作为考察渝东地区古代盐业发展的一条线索。
2、羊子岩遗址:羊子岩遗址又名中坝遗址,遗址位于甘井河内的旧甘井镇边(三峡工程兴建后,该镇已经搬迁),距离长江口约4千米。遗址位于甘井河两岸的台地上,遗址中心区因河流的切割侵蚀作用已脱离河的左岸,成为一座河中小岛。岛上的堆积主要有四个时期:最下面是新石器时代末期的老关庙文化遗存,其上是三星堆文化和十二桥文化的遗存,再上是大量的东周时期前后的遗存,最上面是汉至唐宋时期的遗存。东周以前的遗存,其遗迹和遗物缺乏制盐遗址的特征,其遗址性质还不能判定;汉以后的遗存虽有窑灶证明其与制盐有关,但这时的熬盐容器已经是铁器而不是陶器。只有东周前后的遗存是由很深厚的单调的中口釜、尖底杯等陶器残件组成,并有储卤池(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2001,原报告称作墓)、窑灶等典型制盐遗迹,属于制盐遗址应当没有疑问。羊子岩制盐遗址的重要意义在于,该遗址从东周以来,制盐工业基本上没有中断,直至近代,这里还在使用传统工艺制盐,这为我们探讨古代渝东盐业的演进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样本。
综合上述三方面的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无论从盐矿资源状况、有关盐的史料记载还是古代盐业遗址的现状来看,认为四川盆地的井盐业至迟在商代就已开始于渝东地区,秦灭巴蜀以后才发展到成都平原的边缘,这应当是可以初步肯定的一个结论。当然,目前我们的盐业考古工作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多问题需要作进一步的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这些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开展的工作是:
1、目前我们对渝东地区古代陶器制盐阶段盐业遗址的判定,主要还是根据三点:一是这类遗址的堆积景观类似国外的陶器制盐遗址,其二是这类遗址的出土器物与国内外其他被推测为盐业遗址的出土陶器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其三是这类遗址均靠近盐卤资源产地。这些根据,实际上还是基于经验的一种可能性推测,缺乏确切无疑的可以论定的证据。并且,对于渝东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大量流行如小底或尖底的陶缸,因为缺乏类比材料,目前也不能推测其是否与制盐业有关。因此,我们认为,应当引人一些仪器分析手段,对可能是陶器制盐遗址的陶器及其周围的附着物(如泥土等)进行微量元素分析,然后将这些分析结果与当地盐卤中的微量元素进行比对(当然同时还要分析和比对当地同时期的非盐业陶器和普通土壤中的微量元素),看看二者是否有共同的盐卤有的微量元素。如果这些推测为制盐用陶器及其附着物中有盐卤有的微量元素,那么这些陶器就可以肯定与陶器制盐有关。
2、渝东地区已经发现的很可能与先秦盐业有关的重要遗迹之一的窑灶,其窑灶的主体形态有斜坡底近园形、平底长方形、斜坡底长条形(似龙窑)三类,第一类如重庆忠县哨棚嘴遗址、瓦渣地遗址的窑灶,第二类如忠县李园遗址的窑灶,第三类如羊子岩(中坝)遗址的窑灶。从年代上看,第一类窑灶流行的年代范围在商代后期至春秋前期前后,后两类窑灶的流行年代却在战国至西汉前期;从分布状况来看,第一类窑灶除了在这些陶器制盐遗址有发现外,在其他普通遗址也都有分布,第二类窑灶则还没有在其他遗址中发现。渝东地区已经发现的可能与熬制盐有关的陶器主要也有三种,即尖底杯、束颈釜、船形器。在这三种陶器中,尖底杯出现最早,延续时间也很长,从商代后期的十二桥文化一直延续到战国前后的巴蜀文化,战国晚期至西汉初期的李园遗址还有大量尖底杯发现;束颈釜的出现略晚于尖底杯,但在西周时期已经在四川盆地(尤其是渝东地区)大量流行,并一直延续到西汉时期;船形器发现较少,目前只在重庆忠县的哨棚嘴遗址、邓家沱遗址,丰都县石地坝遗址曾经出土。这三种陶器都在陶器制盐遗址中出土,它们的使用时间又有重叠,不少遗址出土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这类陶器,如哨棚嘴遗址2001年发现的同时期的两座窑灶,窑灶内的遗物一为尖底杯,一为船形器;瓦渣地遗址的早期堆积,尖底杯与束颈釜共存;丰都县石地坝遗址的西周时期的堆积中更有尖底杯、束颈釜和船形器三种陶器。那么,这些陶器以及前述窑灶在制盐工艺流程中担当何种角色,这些需要通过一系列实验考古的手段方能够得到证实。
3、在四川盆地,除了那些位于盐卤产地附近的典型陶器制盐遗址外,还有许多普通遗址也出土了一些尖底杯和束颈釜,据目前掌握的部分材料,出土尖底杯的普通遗址有万州中坝子(西北大学考古系等 2001);涪陵区镇安(重庆市博物馆 1992)、成都十二桥(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等1987)、指挥街(四川大学博物馆等1987)、金沙村(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002)、新都水观音(四川省博物馆1959)、彭县青龙村、雅安市沙溪(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等1990)、阆中县坪上(胡昌钰、孙智彬1991),出土束颈釜的遗址更多,计有江津王爷庙(重庆市博物馆 1992)、巴县干溪沟(重庆市博物馆1992)忠县老鸦冲,万州麻柳沱(上海大学文物考古研究中心2001、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 1999)、云阳太公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江三峡工作队等 2001)、明月坝(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东洋子(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 2001a)、李家坝(马继贤1998;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2001b),巫山双堰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江三峡工作队等 2001)、刘家坝(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江三峡工作队等 2001)、韩家坝(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江三峡工作队等 2001)等遗址。这些普通遗址的尖底杯和束颈釜,其功能是否与那些典型盐业遗址相同?如果它们是装盐的容器,它们是否来自那些典型的制盐遗址?关于这些,除了可以采用陶器微量元素对比分析的方法外,还应当采用中子活化的分析手段进行考察。这些方法或许有助于我们认识某些陶器制盐遗址的盐产品的销售范围。
4、盐业生产不是一个孤立的产业,即使不考虑钻井等工序,陶器制盐也需要烧制陶容器,熬煮盐卤需要采集和运送燃料,制成的盐需要输送到其他不产盐的地方,从事各种相关工作的人员需要有食品供应,这些构成了一个相当庞大的工业系统。为了维持盐业工业的生产,汉代以后的国家政府往往在产盐地建立盐官,并施行了一系列控制盐业生产和销售的盐政措施。先秦时期的成规模的盐业生产,也应当受到当时统治这一地区的古代国家的极大重视,并有一套维持该工业系统正常运转的有效措施。因此,考察渝东地区的先秦盐业状况不能只考虑盐业的生产,而应当考察盐业生产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在四川盆地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渝东地区的新石器文化与成都平原始终存在相当程度的差异,尽管在夏商时期的三星堆文化阶段,整个四川地区的文化开始逐渐走向统一,但从商代末期开始,渝东地区的文化面貌与成都平原地区又出现了显著的差异,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典型的十二桥文化在渝东似乎没有超过丰都县,而这时正是重庆忠县几处典型的制盐作坊开始发展的时期,这种盐业工业的崛起与四川盆地东、西部文化差别的增大,其间是否有必然的关联,这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到了东周时期,楚文化开始逆长江西上,其文化因素深深地影响了整个四川盆地,但目前发现的单纯楚文化墓地(应当就是楚移民的墓地)最西的分布地点就在古今产盐的忠县甘井沟两侧,这就需要考虑当时的楚国大举入侵巴国这种历史现象后面的动机问题了。楚国深入巴国的腹地,移民留驻巴国产盐地区,这很可能与楚国为了获取盐业资源、保卫食盐产地和护卫食盐东运有关。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予以注意。
参考文献
巴家云:〈忠县中坝新石器时代晚期及商周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91年,第272页,文物出版社,1991。
陈可畏主编:《长江三峡地区历史地理之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黄健:〈川东盐区考察初步报告〉,《盐业史研究》1995年第2期,第77~81页。
金戈:〈我国井盐生产首次开发的主持者〉,《井盐史通讯》第1期,1977年。
侯虹:〈蒲江盐井的开发与西汉四川盐铁经济的发展形态〉,《盐业史研究》2002年第3期,第18~27页。
李晓波:〈川东古代盐业开发的历史地理考察〉,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系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0年。
李晓波:〈渝东地区古代盐业开发与城市起源〉,《盐业史研究》2000年第3期,第19~23页。
李晓波:〈四川盆地古代盐业开发的地质基础〉,《盐业史研究》2002年第4期,第20~24页。
刘卫国、曾宪龙:〈渝东地区古盐业发展史初探〉,《盐业史研究》2000年第3期,第24~30页。
彭久松、张学君:〈我国古代地质钻井史概说〉,《井盐史通讯》第2期,1978年。
任乃强:〈说盐〉,《盐业史研究》1988年第1期,第3~13页。
四川省博物馆:〈四川新繁县水观音遗址试掘简报〉,《考古》1959年第8期第404~414页。
四川大学博物馆等:〈成都指挥街周代遗址发掘报告〉,《南方民族考古》第一辑,1987年;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云阳东洋子遗址考古勘探发掘报告〉,重庆市文物局、重庆市移民局编《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1997卷)》,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甲种第一号,第187~208页,科学出版社,2001年。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云阳李家坝遗址发掘报告〉重庆市文物局、重庆市移民局编《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1997卷)》,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甲种第一号,第209~243页,科学出版社,2001年。
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云阳县明月坝遗址试掘简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四川考古报告集》,文物出版社,1998年。
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等:〈成都十二桥商代建筑遗址第一期发掘简报〉,《文物》1987年第12期。
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等:〈雅安沙溪遗址发掘及调查报告〉,《南方民族考古》第三辑,1990年。四川省地方志编辑委员会编纂:《四川省志•盐业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
四川省地方志编辑委员会编纂:《四川省志•地理志》上册,成都地图出版社,1996年。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星堆遗址工作站、忠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四川忠县涂井永兴、李园两处遗址调查简报〉,《四川文物》1995第3期,第63~66页。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忠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忠县中坝遗址发掘报告〉,重庆市文物局、重庆市移民局编《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1997卷)》,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甲种第一号,北京,559~609页,科学出版社,2001年。
孙华、曾先龙:〈尖底陶杯与花边陶釜〉,《巴渝文化》 1999年第4期,第59~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