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文化范文
时间:2023-03-26 22:59: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华侨文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华人社团;文化认同;探析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华人华侨的足迹遍布全球,是全球不可或缺的群体,所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华人华侨这个族群的研究。尽管由于居住国的文化同化,部分华人在某些习惯与语言、政见上会有别于国内人,但是其与生俱来的族群认同使得他们仍保留着以群己为本位、以家庭为中心、人际关系重伦理上的核心价值观。正因为根系的相依相属,使得无论是在过去或是现在,华人华侨对于国族的认同仍保持高度的同一性。而其中,华人社团是华人华侨民族主义延绵的支柱和桥梁。
一、 华人华侨认同情感的双重性
旅居国外的华人华侨必定会同时遭遇祖籍国与居住国两种文化的冲击,这种冲击其实也就是两种文化对于特定群体的抢夺,即华人华侨认同情感资源的争夺。所谓认同情感资源的争夺源于华人华侨居住国的同化与祖籍国的呼唤之间的情感争夺。一面是华人华侨的居住国,尤其是那些强大的政治经济一体化国家,它极强的政策号召力能有效地同化部分的华人华侨;另一面是华人华侨骨子里血浓于水的乡土情结让他们又自然而然地接受着祖籍国的情感召唤。在文化价值观的双向吸引下,谁能真正把握天平的重心,这与该国政治、经济、特别是文化手段的应用不无关系。
(一) 文化与认同间的结构分析
很多人认为,经过几十年的磨合,海外华人华侨已经逐渐消磨自我的文化个性而被居住国同化。事实证明,这个判断并不准确。文化与认同间有着千丝万缕、不可或缺的关系。首先,在文化的认同上,并非所有的文化因子均可以被同化与融合的。至少某些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不能被完全同化的。例如:在马来西亚华人历史上,“芭芭”和“娘惹”不会说华文但却保持传统的中华文化习俗,那些不尊崇民间信仰而改信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人却依然说华文,那些更愿意以英语为媒介语言的年轻一代,也许不再坚守传统文化习俗和信仰,甚至很少参加宗庙乡团组织的活动,却在他们的行为方式和态度观念上依然不放弃孝道、人情、面子、勤俭、报答、秩序、中庸、和睦、分享等中华文化价值观念。[1]所以,即使显在的文化因子在文化融合的进程中消失,但核心的文化价值观——这种植根于个体内心深层的精神却可以长期保存下来。其次,认同包含不同的层面内容,如: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这两种认同并不完全统一。国家认同倾向于政治认同,它是对于居住国政治权利与义务的遵守与执行;而民族认同则是一种文化认同,它是对祖籍国民族情感的保留与潜藏。相比较而言,国家认同具有可变性,因为居住国的不同,每个国家的政策操守不同,华人华侨会有不同的国家认同选择;而民族认同则具有内生性,即使政见不一的华人华侨,其对于祖籍国的民族情感确是同一的。
(二) 认同祖籍国文化中面临的情境
作为一个华人华侨,他们无论是过去或是现在,内生的民族主义是一直无法割舍的,只是在不同的情境中有不同的表达方式。通常来说,人的情感认同会在两个时期变得很强烈:一是祖籍国处于弱势之地或遭遇外来势力的侵入之时,认同者会由内迸发出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感。这种情感源于外界刺激促成内化情感迸发,进而再演变为行为体的外在行动——认可并支持祖籍国。如革命年代,华人华侨捐钱捐物,甚至自己投身革命来支持一些先进中国人的行为,都可以看成他们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真实表达。在现代,北京奥运火炬在传递时,由于遭遇来自他国势力的干预,导致圣火几次熄灭,华人华侨组织坚决抵抗当地政府的恶劣行径亦是此种情境的表达。第二种则是祖籍国处于上升期或者昌盛之时,华人华侨是真实地表达自己对于国族的认同之感,并为之自豪,且愿意积极投身国家的建设之中。这种认同源自祖籍国本身所带来的价值和利益的吸引力,所以此种认同会持续得长久些。
二、 华人社团源于文化的归属与现实环境下的群体选择
篇2
为支持微型校本课程学习活动的开展,笔者运用Moodle课程管理平台对课程资源进行组合,构建微型校本课程。笔者以《寻找华侨华人的故事》专题为例,呈现课程资源整合过程。
基于Moodle的《寻找华侨华人的故事》微型校本课程分为“专题介绍”、“华侨华人学堂”、“Wiki活动”、“华侨华人词典”、“电子档案袋”和“管理员”六大功能模块。其中“华侨华人”模块和“电子档案袋”是课程的核心,课程结构如图所示。
一、 “华侨华人学堂”模块
该模块以主题为线索来设计和组织学习资源,一共设置了3个主题: 政界、商界和科教界,并按“任务探究式”、“问题引导式”或“案例探究式”等活动形式整合多媒体资源。
例如在《香港“桥王”刘正光博士》主题,课程在“情景导入”环节展示了“香港青马大桥的工程” 微视频。在“案例研讨”环节,课程先展示了“青马大桥设计师刘正光介绍”的电子相册,然后呈现了刘正光博士伉俪一行回母校,分享人生经历的微视频《感恩 ・责任・励志・成才》。最后课程设计两个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你从刘正光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谈谈你的看法。你身边的家人、亲戚朋友或者同学有在外国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经历,谈谈他们的故事。
二、“Wiki活动”模块的开发
笔者通过Moodle 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 Wiki 活动模块,为学习者提供了学习专题讨论活动,实现了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相交流,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搭建桥梁。例如,在本主题课程设置了以下Wiki 活动:
标题:我身边华侨华人的故事
内容:“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海外华人华侨怀着对祖国的忠贞之情,支持祖国的建设,传承中华文化。他们用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行动,诠释了华侨文化的精神内涵,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启示价值,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文化资源。同学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叙述你身边的华侨华人故事:
①生活经历,如何融入海外生活;
②对中国的感情和联系;
③在海外取得的主要贡献和影响、有何研究成果或获何奖励、荣誉;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发表的案例或信息可以成为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课程资源的动态生成和自我生长。
三、“华侨华人词典”模块的开发
该模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拓展资源,模块从华埠概况、重大活动、历史事件等方面提供了世界华侨、华人历史与现状的拓展性学习资源,让学生通过了解到更多的华侨在海外创业艰难的情况以及中国与华侨所在国家文化交流的生动事例,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深化学生的学习结构,拓展学生学习的知识面。
篇3
悄悄话
放学了,小英手里拿着一张通知书,蹦蹦跳跳地回家来。她一进院子看见爷爷正在编篮子,就拉着爷爷说:"爷爷,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爷爷问:"什么好消息?快讲给我听。"小英说:"你把耳朵伸过来,我悄悄地说给你听。"
小英凑到爷爷耳边,轻轻地说:"爷爷,你猜我得了什么奖?"爷爷说:"傻丫头,爷爷猜不着,你快说给我听听吧。"小英说:"我珠算比赛得了第一名,明天还要代表学校去参加县里比赛呢!瞧,这是通知书。"爷爷看了,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线,摸着白胡子说;"好孙女,你要加油,再给我拿个头奖。"
院子里,一只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好奇地看着他俩,叽叽地叫着,好像在说:"这爷孙俩又在说什么悄悄话呢!"
篇4
在一个深黑的夜晚,文具们正在悄悄的谈话。
铅笔小弟弟说:“我的主人在上课的时候经常拿我在课桌上画来画去,一个学期,起码要用掉100枝,平均每天要0.27枝。哎,谁知道主人家有多少钱呢??”
橡皮爷爷也开话了:“我的主人十分穷,所以他十分节约。我记得又一次,他的铅笔没了,他要妈妈买,可是他妈不买。于是,他就去学校捡易拉罐,去攒钱买铅笔。”说完,就哭了起来。“呜呜呜呜呜呜……”
篇5
我的妈妈有一双会变色、灵巧和勤劳的手。
会变色的手
我妈妈有一双会变色的手。春天,妈妈的手是绿色的。因为,妈妈种了禾苗,是禾苗染成的。夏天,妈妈的手是黑色的,是太阳强烈的紫外线给晒黑的。秋天,妈妈收割麦子,收的手都变黄了。冬天,每当妈妈洗完碗或衣服后,手都冻成了红红的。啊,我的妈妈有一双会变各种颜色的手。
勤劳的手
我妈妈有一双勤劳的手。家里的大小事物她都管。每天早上,妈妈早早的起来给我和爸爸做早餐。吃完后,妈妈收拾好东西,就去上班。中午,妈妈还要赶回家给爸爸烧好中饭,又骑车去上班。妈妈每天起早贪黑地工作,挣钱。我的妈妈有一双勤劳的手。
灵巧的手
我的妈妈不但有一双会变色的手、勤劳的手,而且还有一双灵巧的手。
篇6
从前,语文书,英语书,数学书,美术书是一群永不分离的伙伴,可是最后他们分到各自主人的家里去了。
有一天,它们又聚集在一起讲悄悄话了,说说自己的生活怎样?语文书说:”我的主人是个富人,可我的主人都把我用来写字的,在我身上乱涂乱画,把我弄得脏兮兮的。你们橇!我都变成这样了。“数学书说:”我的主人是个爱读书的孩子,可是他的脾气太坏了,动不动就把扔到墙上,你们瞧!看我呀,都散架了。“”你们的主人可真不听话,把你弄成这样。“其他三本书说。”再说说我吧!“美术书说,”我的主人是个爱画画的人,天天把我涂得那么难看,你们瞧!我都快成小丑了。“你的主人真不懂事,怎么能对待你呢?”语文书。“那么你呢?英语书。”另外三本书问。“我的主人是个穷人,他非常用心地读书,并且把我保存地那么整齐,干净,我非常感谢他。”英语书说。它们的主人听见它们说的话,惭愧地低下了头。
最后,他们的小主人都爱护它们,保护他们。
篇7
和黄清忠一样,垫江牡丹园的20多家“农家乐”忙得不可开交,乡亲们数着进账的钞票,个个脸上挂满了笑容。
垫江素有“丹皮之乡”、“牡丹故里”的美称,2000年起,垫江县跳出农业抓农业,大做“花文章”,发展牡丹特色旅游业,带活了牡丹特色农业。如今牡丹节期间仅“农家乐”的收入就超过过去卖丹皮的十几倍。当初,一些村民随意掐掉牡丹花,当看到发“药财”不如发“花财”时,都起了“花心”,自觉当起了“护花使者”。
政府引导、基地带动、大户示范,垫江引导农民规模种植,目前牡丹园区内有3000多户农户种植牡丹,仅此一项,1万余农民年人均增收150元。牡丹花成了垫江农民的“摇钱树”,连续举办了六届的牡丹节让村民看到了“钱景”。
有特色才有吸引力。如果说洛阳牡丹是仪态万方的贵妃,垫江牡丹则是乡野的村姑。垫江据此打出垫江牡丹特色牌,打造了恺之峰牡丹文化园、百灵山牡丹艺术园和太平湖牡丹精品园,共有60多个牡丹品种,经过6年多的苦心打造,垫江牡丹旅游品牌崛起。如今,垫江牡丹生态旅游区面积达2万多亩,是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级旅游区。
长万高速公路通车,垫江乘势而为,将牡丹旅游目标市场定位在重庆主城及周边区县,要掏城里人的腰包。垫江雄心勃勃地要打造都市休闲胜地,成为重庆都市游的“前花园”。
一花引来花烂漫。垫江整合牡丹生态旅游区周边乡镇的油菜花、李花、白柚花、茶花资源,打造“花花世界”。在沙坪油菜制种基地建起万亩油菜花大观园,在黄沙乡建起了万亩白柚生态园,利用五洞镇唐家坡2000多亩李子园搞起李花田园观光游。以牡丹为龙头的特色赏花观光游一年红过一年。
牡丹搭台,经贸唱戏。垫江牡丹产业已纳入重庆市“十个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中的花卉苗木和中药材产业化项目。丹皮远销日本、新加坡。以丹皮为原料,开发了丹皮王、牡丹洁身宝、牡丹沐浴露、牡丹药物牙膏、牡丹香皂等保健品。
篇8
清晨,东方刚露出鱼肚皮,花园里的小动物便叽叽喳喳地开始了他们的谈话。
不信的话,你听:“你们知道吗?听说人类要把我们的家——花园,改造成停车场。”一只小蜗牛伸着懒腰说道,“听谁说的?听谁说的?”一只小粉蝶听到后急忙飞了过来,“是真的,那天我听人类说的,他们还说要把什么车停在这里,对了,小粉蝶,你知道什么是车吗?”小蜗牛说,“我知道,车就是尾巴会排气的东西,有了那东西人类可以不走路。”“既然人类不愿走路,为什么还要锻炼身体呢?”小蜗牛歪着脑袋奇怪的问道,“谁知道啊,人类的想法总是很奇怪,现在我们要想的是:没了花园我们要上哪里去呢?”小粉蝶扑腾着翅膀说着,这时,一只小蜜蜂飞过来说道:“我找到了一个好地方,要不我们搬去那里吧!只能这样了,唉。”“是呀,只能这样了,想起我的好姐妹黄碟我就伤心,我的好姐妹黄碟就是落入人类无情的捕碟网中才牺牲的,我真为黄碟的不幸而感到悲哀,人类为什么就不明白呢?”粉蝶伤心的回忆起她与小黄碟在一起开心的日子,无奈的摇了摇头。“人类迟早有一天会付出沉痛的代价的,听说小鸟们的生活也不好,经常会遇到猎人,稍不小心,就会丧命在猎人黑乎乎的枪口下,然后被摆上餐桌……”“太恐怖了,不过我们蝴蝶家族也不快活啊,经常被作为标本,或被人玩弄踩于足下,人类为什么这么残忍呢?”
刚说到这,远处传来了脚步声,小蜗牛急忙钻进了草丛中,小蝴蝶和小蜜蜂也在空中盘旋了几圈,然后结伴飞走了……
篇9
关键词:华侨华人 博物馆 纸质文物 收集整理
中图分类号:G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1-190-02
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华侨历史类型的博物馆则是收藏有关华侨华人的实物、文献、档案等文物的一类文化机构,华侨博物院就是典型的华侨历史型博物馆。这类博物馆馆藏大部分属于纸质文物,它的主要材质是由纸张或织物(丝、棉、麻等)所构成。为了更好地做好文物的收集、保护与利用工作,推动华侨历史类型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有必要结合华侨纸质文物的特点与纸质的特性对其进行研究与探讨。
1 华侨纸质文物的特点
中国移民侨居海外历史悠久,自南宋以降,华侨华人就大规模地跨出国门,远渡重洋赴东南亚一带侨居,至今已形成广布于世界五大洲的4000多万海外华侨华人和4000多万归侨侨眷这一巨大社会群体,随之产生和积累下来的广博深厚、形式各异的纸质文物资源。
华侨纸质文物的主要特点有:
(1)具备一定价值。作为文物,华侨纸质文物具有文物的一般特点,即文物是历史长河中同类物品有价值的幸存者。只有文物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历史以质感,并成为历史形象的载体,这一点,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因此,它是不能再生产的物品。华侨纸质文物是对不同历史时期华侨华人生动真实的展示,具有一定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公证作用。
(2)历史时期较近,有一定的独特物品。华侨纸质文物作为华侨华人这一特殊群体所使用,必然具备一些独特之处。这主要在于华侨纸质文物的历史时期较近,现存大部分华侨纸质文物绝大多数是近代特别是晚清民国期间的文物,距今不过100来年光景。而且,由于华侨华人身处不同地域,在特定时期出现一些明显有别于其它类型文物的特定物品,如侨批、华侨证等。
2 华侨纸质文物的收集与整理
作为华侨历史型博物馆,应具备一定的馆藏质量与规模,这不仅体现在馆藏的品种、数量等量化指标上,还应体现在藏品的历史价值、收藏价值、社会作用等方面。如何有效地扩大华侨纸质文物的收藏途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量。
2.1 加强宣传力度,扩大征集的范围
除各类型博物馆收藏、官方机构的相关文书档案以外,大量的华侨纸质文物散落在民间,随着华侨的全球范围迁徙,华侨文物也随之遍布全世界。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征集宣传,让更多更好的华侨文物与世人见面。具体方法有;首先应扩大宣传途径,不仅要利用传统的媒体,更应注重网络媒体,扩大宣传影响的地域范围:其次应有针对性地向特定区域的华侨华人进行有效的宣传,因为不同华侨来源地的华侨华人在世界的分布有一定的相对集中区域:再次还应在宣传中公开透明征集的具体方法、用处,并给予捐赠人一定的物质与荣誉奖励,保障捐赠人利益,以便社会监督,从而带动更多地捐赠;此外,还应充分发挥海外华侨广泛的人脉网络作用,利用各种关系搭建文物收藏机构与广大华侨华人的联系,多渠道向海外乡亲推介本馆华侨文物的收藏情况,以便征集工作进一步开展。
2.2 广泛募集文物征集资金,保障征集工作的顺利进行
虽然大部分的华侨文物多为华侨自愿捐赠,但不排除相当一部有价值的文物还是通过购买等途径获得,即使是捐赠物品在捐赠过程中也存在运输、维护等费用。由于征集资金的有限,需要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这就要求必须向社会大众充分论证华侨文物收集保护的重要性,以便发动更多的人对博物馆这一公益事业进行捐赠,从而保障征集工作的顺利进行。
2.3 注重侨乡民间文物的征集工作
由于华侨文物大量散落于侨乡各地,且由于时间转换等因素,一些珍贵的文物流落于民间收藏家与文物市场中。博物馆长期依靠无偿捐赠、被动捐赠等征集模式应有所转变,须充分重视这一部分文物的征集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博物馆应主动对重点侨乡进行仔细的文物调研,灵活采取包括有偿购买、复制、代展、捐赠等多种手段征集更多的珍贵文物。
2.4 合理有度地使用复制技术,拓宽馆藏纸质文物的收藏规模
博物馆文物复制是以文物藏品为依据进行的复原制作,作为博物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衡量博物馆藏品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由于纸质文物较其它类型的文物更容易复制且一些较为珍稀贵重的纸质文物无法获取,我们可考虑利用这一技术,以此弥补经费与馆藏不足的局限性。
2.5 加强馆藏藏品分类、整理工作
由于馆藏经过多年的征集,特别是部分藏品显多余重复,这就需要及时清理展架,或库存或交换。同时,由于藏品门类、形态各异,需要妥善地加以分类收藏,以便存取。华侨纸质文物可按华侨华人学科特定的主题概念、年代顺序加以分类整理存架。此外,由于一些纸质文物的形态特别、一些文物意义特殊,还需要设定特别的存储空间加以单独收藏,并对本单位长期形成的收藏上架顺序予以规则化,编定本单位的华侨纸质文物分类条例,以便长期保存利用。
3 华侨纸质文物的保护
华侨纸质文物种类繁多,主要有图书、字画、契约、纸币、票据、信函(侨批)等。收藏此类纸质文物有五忌,一是忌污染,二是忌生霉,三是忌虫蛀,蠹鱼、烟草甲等害虫,四是忌光照,五是忌潮湿。纸质文物的保护难度很大,收藏不当,会损坏藏品的品相。古人收藏纸质书籍要用函套,字画用精制的画匣。制作函套、画匣的材料要精选,以防止木材中的油性物污染纸张。古代的木函套、木画匣不但选材讲究(常用樟木),而且是多层剌料复合,外层是樟木,中间为楠木,最里层用上等丝绸,画还要用布套包裹。比如长达355厘米的华侨出国口供状,有26张折页,纸质历经百年已发黄变脆,可将此类珍贵文物时应装入上等剌料的函套、画匣中,盖面可用透明材料方便展示。在拿取纸质文物时,须带手套,观赏讲解时与纸质文物保持1.5米左右的距离,以免讲话时唾液飞溅到文物上。秋高气爽的季节,可以将纸质文物取出掸尘、晾放,让吸收的水分挥发。现代家具材料中含有大量甲醛气体,甲醛不但对人体有毒,而且还会损害纸质文物,因此现代橱柜不适宜存放珍贵纸质文物。南方梅雨季节空气中湿度大,气温高,是虫霉高发时节,此时要使用专用干燥剂和防虫防霉剂,防潮及抑制虫霉的生长。
华侨纸质文物的保护还在于对一些残缺破旧的纸质文物进行修复。由于国内高等院校还没有开设专门的纸张保护修复专业,科班出身的专门人才几乎没有。一般的博物馆纸质文物修复人员主要靠长期的经验积累,造成博物馆的文物修
复工作因为人员的变动而难以维系,以致一些文物加速老化消失。这就需要博物馆要注意培养专门的文物修复人员,掌握诸如纸张杀虫、脱酸、脆弱纸张丝网加固等科学修复理论与经验,并将其固化为书面成果,以便保持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工作长期稳定地展开。
为了进一步加强博物馆的文物保管工作,真正达到延长文物寿命、使之保持固有面貌的目的,而又不影响陈列、科研、藏品保管等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应尽可能用复制品代替使用。对于稀少、珍贵的华侨纸质文物藏品应集中存放、重点守护,陈列、研究时可用复制品代替,以确保文物安全。在一些没有安全保障的巡展中,尽量用复制品代替稀少而又珍贵的馆藏原物,也是一项重要的安全保卫措施,以防文物被盗。
4 华侨纸质文物的利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科学研究工作,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这一要求也是华侨纸质文物工作的宗旨与努力方向。
4.1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生动地展示华侨纸质文物承载的历史文化
选择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布展的原因,一方面是时代进步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突破华侨纸质文物的表现力、观赏性等局限性的要求。在博物馆的侨史展中,可根据纸质文物中的内容配以仿真的情景,让凝固了历史瞬间的文物重“活”起来,让人们在参观的时候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从而更深切地感受到华侨华人艰难而辉煌的生存、创业史以及华侨华人独特、丰富而深厚的文化,让展览更具人性化。
4.2 加大纸质文物数字化建设,方便网络宣传展览
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突破了人类视野的时空局限。博物馆应顺应时代潮流,抓紧时代脉搏,大力加强博物馆文物的数字化建设。而纸质文物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文物更容易数字化,这就要求我们更应着力于华侨纸质文物的数字化建设,这既是一种方便人们通过网络浏览文物的需求,也为长久保存华侨纸质文物另辟新途。博物馆可在网站上将数字化的纸质文物中引注大量的介绍性文稿、图片、学术论文等内容,以便加深纸质文物附着的文化内涵。数字技术同时也为博物馆的陈列宣传教育工作带来便利,拉近了观众与博物馆的距离,可使观众更深入地学习与了解华侨华人的历史与文化,更为广泛地进行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更好地发挥文物价值。
4.3 结合华侨回国寻根问祖活动,开展华侨华人历史教育
近年来,海外华侨华人兴起一股回国寻根问祖的风潮,它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推动海内外和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对外文化交流都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为此,作为华侨历史博物馆,应抓住这一机遇,积极邀请回国进行文化交流的华侨华人进馆参展,通过不同主题的华侨纸质文物展示,向当代的华侨华人生动形象地说明历史上华侨华人的产生与发展、解放前华侨的悲惨遭遇、华侨和侨居国人民的友谊、华侨对祖国的贡献、华侨社会的过去和现在等情况,从而增进华侨华人对祖籍国的认同感。
4.4 加深纸质文物的研究力度,丰富华侨华人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篇10
一、比较提问,增强鉴赏思维能力
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巧用比较提问,引导高中生比较思考不同对象的异同点,可以实现鉴赏思维质的飞跃。
苏教版高中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苏轼创作于被贬黄州期间,其写景、怀古、抒怀浑然一体,相得益彰,代表了苏轼豪放雄浑之词风。笔者在课堂拓展延伸部分采用了比较式提问的方式:“苏轼的词和柳永的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光辉,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与《雨霖铃》为例,请比较鉴赏两首词的不同风格。”笔者引导学生将该词与柳永婉约缠绵的《雨霖铃》从题材、主题、技法、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学生在把握探究方向后积极思考:“我认为《雨霖铃》主要写作者与恋人离别的情景,《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借景怀古。”“我认为《雨霖铃》的景是凄清的,抒发的是难舍之忧情;《念奴娇・赤壁怀古》是通过缅怀英雄来感慨自己壮志未酬,抒发想建功立业的壮怀。”“我认为《雨霖铃》的主要特色是情景交融,而《念奴娇・赤壁怀古》采用了对比、用典。”“我认为两首词都有情景交融的技法,而柳词中还有虚实结合。”……学生在两首词的对比阅读中争鸣,于相互思维碰撞时深入诗词的情境,揣摩其异同点,每个学生都加深了对诗词的理解,其鉴赏思维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教师巧用比较提问,也要考虑文本特点及学情,让高中生通过难易适中的比较提问,在比较中走入文本情境,在鉴赏思维碰撞中融化冰冷的文字,在感受文本意境、作者意趣,升华自我情感之际,个人鉴赏思维能力必然会增强。
二、选择提问,培养判断思维习惯
据调查,一部分高中生在面临选择时判断思维混乱,新课标为高中教师培养学生的判断思维带来了新思路。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上依据文本创设的情境,巧用选择提问,引导高中生在理解、分析、评价以及推断问题后,选择最优化的判断思维,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苏教版高中语文《祝福》成功地塑造了祥林嫂的艺术形象,笔者为了引导所教学生挖掘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深刻理解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设计了选择式提问,让学生在辩论中培养判断思维:“祥林嫂在祝福之夜寂然死去了,死因是什么?你认为她是自然死亡,还是自杀,抑或是他杀?”“我认为是他杀,是柳妈杀死了她。”“我反对他杀的观点,柳妈很善良,从不杀生。”“我认为她沦落成乞丐落魄地乞讨,但没人可怜她,她那时都没有自杀,因此她是在寒冷的夜里饿死、冻死的,自然死亡的可能性最大。”“我认为是自杀,她问过人死以后有没有魂灵的问题,说明她曾经想过自杀。”“我反对,她去捐门槛赎罪,说明她向佛,不会自杀的,而且她不会祝福时自杀。”“我同意,她如果要想自杀,孩子死时早就跟着自杀了。”“我觉得的确是柳妈的封建观念杀死了祥林嫂。”“祥林嫂在捐门槛后遭受了一连串的打击,她已经绝望了,所以我认为是当时的封建礼教杀死了她。”“她就是被她身边的那些自私的、冷漠的人们活活逼死的。”……学生的判断思维在其选择探究中得到了培养。
高中生判断思维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选择提问也并不意味着是教师口中的“是不是”。只有真正的巧妙提问,才能让学生在分析鉴别问题后,做出科学的判断,不管是肯定,还是否定,都会为语文课堂注入个性的智慧,并利于他们判断思维习惯的培养。
三、层进提问,强化深刻思维力度
高中教学艺术讲究缘事析理、缘景明情。教师据此可以巧用层进提问,将自己设置的各个问题有机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在抽丝剥茧中走进文本,解决一个又一个环环相扣的问题,在其获得层进知识的同时,也强化了其思维的深刻性。
苏教版高中语文《雨巷》一文为中国新诗领域树立了丰碑。为了引导学生走进这首幽怨而凄美的诗歌意境,去体会戴望舒纯洁而苦闷的真情,笔者设计了层进式提问:“同学们朗读后觉得这首诗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忧伤。”“幽怨。”“凄清。”……学生纷纷回答。“戴望舒在这首诗中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或含义?作者将意象叠加组成了什么样的意境?作者借此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学生一边朗读,一边自主探究。“我觉得意象有雨巷、姑娘。”“我认为还有油纸伞、丁香、‘我’。”“对,还有篱墙。”学生找出物与人两类意象后,开始进一步探究意象背后的深刻含义。“我觉得油纸伞的特点是复古、怀旧。”“我认为雨中的油纸伞朦胧,神秘。”“我认为雨巷是寂寥、悠长、幽静的,若在雨中,就有朦胧之美。”“我认为丁香、姑娘都是美丽、高洁的象征。”“我认为还有愁怨的特点。”“结合背景,我认为作者抒发的是失恋的痛苦之情。”“我认为诗传达了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求。”……学生由浅入深,聆听诗人内心的声音,深入理解诗歌意蕴,其思维逐渐趋于深刻。
可见,教师巧用层进提问,更容易落实新课标教学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语文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在自学、伙伴合作探究中都有问题可以思考,有契合自己学习实际的问题可以回答,在强化深刻思维力度时,也为语文课堂注入了不竭的活力。
四、剖析提问,提高抽象思维水平
高中生认识事物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若想达到理性认识的阶段,则需要他们抽象思维的参与。而高中教师巧用剖析提问,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探究问题时,可积极调动他们的抽象思维,由表及里地挖掘问题的实质,实现自我认知的升华。
苏教版高中语文《虞美人》一文,历来被誉为“词中之帝”,笔者抓住该词中最容易引起学生共鸣的“愁”字,设计了剖析式提问。“同学们朗读后最喜欢词中的哪句话?请找出这首词中的关键词。”学生自主朗读后,踊跃回答:“我喜欢最后一句。”“我也是,我认为关键词是‘愁’。”……“既然该词的词眼是‘愁’,请同学们找出李煜在词中抒发了哪些愁?”学生继续探究:“作者回想起皇宫,想起锦衣玉食的生活及后宫嫔妃,我觉得这是抒发了对往事的哀愁。”“我觉得李煜此时成为阶下囚,想到以前真正的自由,因此哀愁、苦闷。”“词人不堪回首,在月明之夜想到南唐,而复国无望,我认为他抒发的是亡国之愁。”“雕栏玉砌还在,朱颜改变,是指国家灭亡,抒发的是亡国之愁。”“我还有补充,李煜的容颜变了,国家不在了,此人的地位变了,感受也变了,我认为他传达的是物是人非之愁。”“我认为月代表思念,词人还抒发了思家之愁绪。”学生剖析诗词以悟词情,其抽象思维得到极大的锻炼、发展。在所有问题解决的那一刻,仿佛感受到李煜心底涌动起伏的情感激流正蓄势待发。
正如爱因斯坦所言,解决问题远不及提问的意义重大,高中语文教师巧用剖析式提问,能集中学生分析问题的注意力,还能撩拨所有学生的抽象思维之弦,引领其由表及里地进行自主探究,从而弹奏出一曲曲灵活与有效兼备的耐人寻味的和谐乐章。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华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