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训练范文

时间:2023-03-18 18:46: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言文字训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语言文字训练

篇1

一、“什么是语言文字训练”与“语言文字训练是什么”

什么是语言文字训练?这个问题似乎是一个很好回答的问题,深究起来,实是在问哪些训练属于语言文字训练?也就是说,语言文字训练是不是只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不一定。比如,在数学课里,应用题的审题能说不是一种语言文字训练吗?在思想品德课上,对行为规范的语义的理解不也是语言文字训练吗?班主任工作中,教师可以通过日记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偶尔也要指导学生如何写日记,这显然是一种语言文字训练。在家里,孩子说错了一句话,妈妈给予纠正,不能说不是一种语言文字训练。 因此,语言文字训练不仅存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也存在于其它教育情境里。所不同的是各种教育情境中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在数学应用题中审题是为了让学生弄清问题和条件,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辅活动;思品课为行为规范的释义是为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在家庭里,妈妈纠正孩子的语病则是一种不系统的随机语言教育的活动。

语言文字训练是什么?训即训示,指导;练即反复学习。语言在这里显然是指口头语言文字及书面语言,合起来说,语言文字训练是学生有指导地反复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过程。这就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内涵。

二、在语文教育中为什么要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由教育思潮的流变,对教育的价值与功能产生了许多不尽相同的解释,概括起来包括如下几种争鸣,一是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争论,二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争论,三是主体性教育的争论。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争论焦点是人性与物性是否同构?教育是以人为本还是以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为本,或是说教育的价值在于审美、教化,还是在于传授知识。素质教育在于发展人的素质,认为人的发展中存在着基本的构成要素,这些构成要素是高级发展层面的基础。而主体性教育认为教育在于发展人的主体价值,而不是把学生作为客体加以塑造,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具有自主性,而不是既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教材的刻板的执行者。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争论是努力使我们看到人性的多样性与独特性,而素质教育则努力使我们看到人性中存在的基本层面,主体性教育的争论则使我们看到人在实现人的价值中的主体作用。

关于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问题的争论正是在这种教育思潮的流变中我们对于语文教育的价值的一种理性思考。

语文教育性质的讨论由来已久,这种讨论的中心话题是:语文教育是干什么的?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我们主要是从语文教育的功能、目的层面去思考语文教育的性质问题。就语文教育功能目的而言,受三个方面制约,一是社会对语文教育的价值期待,二是语言文字本身的内在逻辑,三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内在规律和价值期待。长期以来,我们较为重视社会对语文教育的价值期待,比较重视语文教育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的教化功能。反映在教学大纲和教材上以及教学过程中,语言文字的内在逻辑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教师主要是作为社会道德的体现者的角色出现在课堂上,而学生语言发展的规律,我们则知之甚少,学生对语文教育的价值期待没有得到适当的回应和重视。

在此种情形下,提出语言文字训练的问题是顺应了教育思潮对于人性的呼唤和重视,是人们从语文教育的结构和过程对语文教育的实质的一种深入思考。

在数学课里,在思品课里,教师可以不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这对于这些工作的开展并无大碍,但要不要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则是把语文教育与其他教育区分开来的最重要的标志。如果语文课里不进行系统、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语文课就成为空壳。因为语文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获取系统的语言文字知识,形成系统的语言的沟通能力,而这些目的离开了系统的语言文字训练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审美和道德教育在语文课中也是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进行的。

三、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语文教学的问题不在于要不要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而在于如何进行这种训练。如果把语言文字训练看成是一种纯技能、知识的训练,显然是一种误解,语文训练理应在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层面。思想、政治、道德、审美教育显然不能离开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果离开了则成了无本之源,无异于缘木求鱼。

由于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考虑较多的是教什么以及怎样教的问题,对于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则是以教师的教为依归的。而教什么的问题似乎并不是一个问题,因为教学大纲已明确规定了一个小学阶段教学目标,教师的任务就在于按照既定的大纲和教材进行教学。这里教师的自主性表现为对教材定课文的内容的前后顺序的处理上,教师对教学阶段的前后联系的方式和程度保持着一种被动状态,而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基本由教师的教学设计所决定,学生对语文教育的价值期待基本处在自发状态,只是偶尔迸出一点火花。

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需要极大的提高,这是增强教师教学自主性的重要前提。也正是因为教师整体素质较差,大部分教师已经习惯于按照既定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亦步亦趋地进行日常教学,以至于教学参考书成为判断是非曲直的唯一标准,而没有教学的自主性,创造教育的口号无异于空穴来风。在总结著名特级教师的教学经验过程中,我们有一种非常朴素的想法,那就是,特级教师的教学生涯中是不是存在一种“恒常”的教学模式,而我们往往把这种“恒常”的教学模式,就看成是一种教学规律的表现,并努力使它具有一种推广的价值。这样的做法在建国五十年的教育史上应该说是一种较为惯常的做法,我们甚至试图将教材的每一课搞出一个教学流程图,以便教师拿起来好用。这些做法很大程度上顺应教师的低层次心理需要,如果有了这种“科学”的教学流程图,教师的课程运作能力显然就是多余的。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适宜于制作这种情境性很强、操作性很强的流程图呢?显然,人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和审美个性不适宜,人的道德意识、道德行为能力和道德个别差异不适宜,人的认知发展的个别差异不适宜。惟一适宜的是便于标准化考试的语文知识和简单的语文技能。因为这样做,可以回避多样性,而人的成长的多样性与模式往往是矛盾的。

四、对语言文字训练的误解可能导致的后果

在语文教学中显然要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但语文课并不只是语言文字训练课。形式教育论较为重视语文教学的教育功能,这在我国有着久远的传统,因为语文历来作为国学,而实质教育论较为重视语文教学的本位价值。如果从本位价值出发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会把学生训练成语言知识和语言技巧的储存器,学生无法完成从一个学习语文的人到善于使用语文的人的转化,学生无法经由语文的学习去体验美、实践美,体验善、实践善。

对语言文字训练的种种误解已经在实践中产生了如下几方面的偏差:

1.教学中较为重视书面语言训练,轻视口头语言训练,因为考试不考口语。

2.重视“训”,轻视“练”。教师讲得太多,问得太碎,学生读得太少,写得太少,想得太少,说得太少。

3.较为重视接受性的反复学习,较为轻视学生发现性的领悟、意会、体验、揣摩、顿悟。

4.较为重视训练的逻辑性、连贯性,把语文教学看成是一种既定目的展开过程,教师与学生对于这种既定的目的保持一种被动性,较为轻视训练中教师与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情趣萧瑟,兴趣寡然,以至于教育理论界醉心于专家程序和模式的研制,教师渴望能有一种拿来就能用的无须费心的样板。

篇2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内容美,诱发美的情趣

知识本身具有丰富生动的实际内容,但是表现它的语言文字却是抽象和简约的,要让学生从文字符号中理解感悟文本的实际内容,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创设情境,让形象的情境解决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个性与理性的矛盾。教材以抽象的文字符号呈现出小兴安岭的美丽风景和丰富物产,为了让这一知识的实际内容形成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让学生充分感受实际内容的美,我在教学本课时采用情境教学法帮助学生感悟文本。我请四位女学生分别穿上绿色的、红色的、黄色的,白色的连衣裙,象征着小兴安岭的春、夏、秋、冬,并伴随着悠扬的乐声来到讲台上,声情并茂地朗诵着课文,把全班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意境中,犹如游客畅游翱翔,真切感受小兴安岭诱人的景色和整个森林都是宝贝的内涵,让学生走进童话般的世界。之后,由学生自由读,自主感受。这样,学生初步领略小兴安岭春天的生机勃勃,夏天的枝繁叶茂,秋天的硕果累累。冬天的银装素裹,诱发了美的情趣。

二、品析词句,让学生体会形式美,理解美的意境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着语文课的本质内涵是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只有扎实地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语文课,才能有益于学生语文素养的逐步提高。根据教材特点,在学生感知的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着重引导他们品析描写小兴安岭景色的重点词句,体会小兴安岭那种人间仙境独有的形象美,从而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发展感悟美的能力和正确理解文本的能力。

(一)推敲词语,体会用词的精妙,启发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1.引导学生用换词的方法比较课文中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如把“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句中的“抽出”换成“长出”。教师可先用道具演示“抽出”(似利剑出鞘,迅速快捷),经过一番比较,学生自然明白“抽出”这个词好,它是“长出”的意思,但能把枝条快速长出的样子,写得生动形象;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样剑,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就比较贴切。通过比较,学生领会了用词的精确从而感受到春天小兴安岭充满了活力和生机的动态美。2.借助形象化的手段,体会课文中用词的生动性。如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句中“浸”的意思,可以用活动幻灯片进行演示。一个“升”字说明雾从地面生成,从下而上蔓延开来,一个“浸”字告诉了人们小兴安岭雾很浓,范围与森林一样大,整个森林沉没雾里。教师还可以用幻灯片演示晨雾升起,森林浸在雾中的情景,就能使学生直观地感悟“浸”形容雾中森林,确切形象,从而体会了课文用词的生动形象,真切感受了雾中小兴安岭独有的朦胧美。3.通过填空的练习,感受课文用词的鲜明性。如:春天,树林();夏天,树林();秋天,树林();冬天,树林()。经过练习,学生清楚地看到,作者在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同时,不仅抓住了不同季节景物的特点,而且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点———森林,展现出森林四季有着不同的风采,从而品味出小兴安岭多姿多彩的景色美。又如,课文所描写的小兴安岭的丰富物产:()的山葡萄,()的小鹿,()的木耳,()的松鼠……我把这些物产用简笔画表现出来,学生发出了啧啧的赞叹声,脑海里浮现的是小兴安岭累累的硕果和活泼的动物。修饰词的运用,突出的物产的特点,使学生感受了课文用词的鲜明美,对小兴安岭的美有着更深刻全面的认识。

(二)赏析句子,理解文中比喻的用法,体会课文的修辞美本文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为了更好地体会比喻句的生动形象,教师可进行比较练习,给学生出示“草地上盛开着野花”这句话。学生就会发现后者缺乏具体的色彩数量、缺乏应有的美感。这样既进行了句子训练,又反顾课文的内容,巩固和强化了所学知识。通过比较也让学生感受到小兴安岭夏天的色彩美,美景和美文达到统一。

(三)分析段落层次,把握文章的韵律节奏,领略课文的结构美本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先总的讲小兴安岭的树多,“像绿色的海洋”;再按四季分别讲小兴安岭的景色;最后总结:小兴安岭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分述四季景色的段落之间排列整齐、结构严谨,节奏感强,洋溢着散文诗般的韵律美。通过分析段落层次,学生既领略了篇章的结构美,又完整全面地认识到小兴安岭雄伟壮丽的整体美。以上教学过程,把语言训练和审美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

三、吟诵体味,抒发美的情感,激发美的向往

余文森教授指出:“声情并茂的朗读能把学生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中,使学生如临其境,在头脑中浮现文本所描绘的情景。”语文课上的吟诵,更能有效地唤起学生对课文中美的形象的感悟,激发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共鸣并自然而然地抒发出美的情感。本文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小兴安岭的赞美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在学生感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要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来抒感,在感情上和作者达到积极的共鸣。如朗读“春天”一段,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抓住“抽出、长出、融化、流着、散步、涨满、淌”等关键词,然后指导学生用轻而缓的语气,掌握好语音的抑扬顿挫、节奏的张弛变化,读出小兴安岭春天的勃勃生机。教师还可以感情范读,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景象?接着由学生有感情齐读,再让学生上台表情朗读。通过多种方式反复诵读,细细咀嚼、细细品味,学生就会入境入心地体会到作者对小兴安岭美景的深深赞美,对祖国山河的浓浓深情。

篇3

关键词:仔细观察;相机诱导;融入感情

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首先就要学好、运用好语言文字。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作文妙笔生花呢?

一、开展有趣的课外活动,创设写作环境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要让学生“作文有米可炊”,教师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到大自然中开展有意义的、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下马观花”,仔细观察。这样既能培养观察能力,又能训练他们学会寻找,选取精彩镜头,捕捉作文素材,让他们在书面表达的实践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例如,教学《桂花雨》一文,我便组织学生参观了浦城的五一三大街两旁的桂花树,参观江滨公园的桂花树,为学生创设写作环境。参观时,我首先明确提出观察要求:一要看看桂花树美在什么地方,桂花的颜色有几种;二要注意观察顺序;三要注意观看桂花的人多的热闹场面。参观之后,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述训练。我联系《桂花雨》一文,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作者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对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那么,你们今天看到桂花树上开满一串串红红的桂花,闻到了桂花香,有什么感想?让我们赶紧写写吧!这样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学生很快写出了《家乡的桂花》的作文,表达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编写儿歌、绕口令,在愉快情景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活跃与发展,我在课堂上开展了一些有趣味的活动。

1.编儿歌

为了启发低中年级学生对识字的兴趣,可以编识字儿歌。例如,聪明的“聪”字,我让学生猜谜语:“上面毛,下边毛,中间一个黑葡萄。这是什么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是‘聪’字。”那么,怎么记住“聪”字呢?一位同学马上站起说:“我是这样记的:左边‘耳’,右边头上两只‘眼’,中间是‘口’,下面‘心’字底,就是聪明的‘聪’字。”我马上让学生写成《“聪”字真有趣》的短文,这样让学生既学了生字,又写了作文。

2.绕口令

针对学生喜欢绕口令的特点,我提问学生:“天津的‘津’和北京的‘京’,前鼻音和后鼻音你们能分清吗?”学生有的摇摇头。于是,我对学生说:“你们一定喜欢听绕口令吧!老师编了“天津和北京”的绕口令读给大家听:小明把天津读成天京,小茵把北京读成北津。柴老师来正音:天津的津是前鼻音,北京的京是后鼻音。天津和北京,津京两个音。小明和小茵,你们要分清。”学生听了非常高兴,并把绕口令记下来写成片段作文,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三、编童话故事,让学生在快乐有趣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童话有着无穷的魅力,能吸引学生去阅读、去欣赏。为了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我让学生编写有趣、有意义的童话故事。例如,小花猫与泥鳅、机智勇敢的小马、聪明的青蛙等。只有编出趣味的童话故事,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我通过引导启发,让学生动笔,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写了不少童话故事。例如,一位学生编写了“小花猫和泥鳅”,这篇童话选材新颖、有趣,编写了小花猫希希要吃掉泥鳅,然而泥鳅聪明、机智,对小花猫说:“花猫姐姐,我身上沾了这么多污泥,你最好给我洗个澡……”结果到河边,泥鳅把身子一摆就逃得无影无踪了。文章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危险,都要多动脑筋想一想,才能化险为夷。”教育意义深刻,以弱胜强,耐人寻味。

四、巧设口语交际,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口语交际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口语交流能力和说话能力。因为通过讨论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使多数学生的说话能力得到锻炼,养成口语交流、说话习惯。教师要通过自己简洁有趣的导语,准确的评语引导、点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例如,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习作,写“热爱生命”的内容。我设计学生与教师讨论,一位学生问:“怎样写好热爱生命这篇习作?”我启发学生从三方面进行口语交际:(1)选择素材,巧妙构思;(2)抓住重点,写清经过;(3)抒发感情,谈谈收获。第一点:热爱生命的内容,可写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可以写某种植物或某种动物,还可以写自己获得的感受。第二点:事情总是有起因、经过、结果的,要重点突出,把热爱生命的某一件事的经过写得详细、具体。第三点:描写事例中,一定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谈谈体会、收获。只有融入感情,才能达到教育人、感染人的目的。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受到训练,写作文就能得心应手了。

五、指导学生作文,在立意、选材、谋篇上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1.立意新颖、有意义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因此,首先要拟定新颖、有意义、有趣味的题目。题目确定之后,要围绕题目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果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那么中心就是文章的灵魂了。因此,在动笔前,要让学生认真思考,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例如,写“校园的一处景物”时,我问:“你的校园怎么美丽?有花园、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假山、水池吗?选一处景物来写。”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怎么写好校园的一处景物呢?”我又引导学生:“景物展现在你们的面前,就要抓住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或按方位的顺序,或由远及近,或由整体到部分,有步骤地对景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对最突出的景物特点进行详细的介绍。例如写“校园的喷水池”,按照从远到近、从上到下的顺序写:“远看像梅花形―近看池里有小鱼―池中间有假山、彩虹桥、池水的倒影”。这样重点突出喷水池是梅花形,有水、有假山、有桥、有小鱼、有倒影,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把校园的喷水池写得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2.选材要以多选优

文章的题目、中心思想确定之后,要考虑选材。写作文不要人云亦云,而要独立思考,选择的材料要新鲜、稀奇、超出一般人的想象,达到教育人、感染人的目的。多中选优,从几个材料中筛选出一两个最有代表性的材料来写;要从课文中学习作者的选材方法,把合适的内容,用语言文字把中心反映出来。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从耳闻目睹的事件中精心筛选出健康向上的、有趣味的内容来写。这样既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水平。

3.巧妙构思,布局谋篇

题目、中心确定之后,又有了素材,紧接着是巧妙构思、布局谋篇,周密地组织和妥善地安排好选用的材料,按照自己的思路,把作文有条不紊地表述出来。为此,我始终坚持培养学生先拟定写作提纲再动笔作文的习惯。作文提纲一般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一是事情的起因;二是事情的经过(要详写);三是事情的结果;四是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提纲拟好之后,先进行口语表述训练,然后再进行书面表达训练。

篇4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曝光/一曝十寒 供应/供不应求 横财/横征暴敛

B. 禁闭/弱不禁风 思量/量体裁衣 靡丽/风靡一时

C. 遂愿/半身不遂 拾掇/拾级而上 晕车/晕头转向

D. 下载/千载难逢 应考/应接不暇 累赘/果实累累

2.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称呼/称职 窥伺/伺候 哄传/一哄而散

B. 掩埋/埋怨 请帖/碑帖 吭声/引吭高歌

C. 残垣/盘桓 殉职/徇私 楔子/度长絜大

D. 军饷/晌午 熟稔/谂知 垓下/言简意赅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支付宝这个央行的“地下情人”,现在终于看到了可以登堂入室,获得名分的一线曙光,虽然仍不能跟银行比,却已是一个大突破。

B. 电视剧《命运》,以恢弘的气势、感人的细节,浓墨重彩地再现了深圳特区“杀出一条血路”的风雨历程。

C. 开学典礼上,校领导表扬了一批优秀生,他们排成队冠冕堂皇地上台领奖,赢得了台下的阵阵掌声。

D.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漠不关心孩子的生命,残忍地制造了一系列校园血案,引起了全社会的无比愤慨与理性反思。

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当初,日本丰田汽车秉持“顾客第一”的经营理念,在美国市场脱颖而出,如今却因质量问题陷入“召回门”泥潭,其昔盛今衰的境遇令人深思。

B. 当今社会,人们期待涌现更多的像焦裕禄那样为了人民的事业宵衣旰食、鞠躬尽瘁的人民公仆,期待着有更多的领导能真诚地为大众服务。

C. 今后沿海三岛将同时开发成造船基地、旅游消闲娱乐之都,这是幅前景广阔的图景,面对规划展台,尤总经理显得踌躇满志。

D. 2月11日,年仅48岁的流行乐坛天后惠特尼·休斯顿与世长辞,她生前对歌迷一直态度温和,一团和气,她的去世引起了歌迷的极度伤心。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北接陆上丝绸之路、南连海上丝绸之路,将于2012年申遗的“中国大运河”,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所组成。

B. 构筑数字化的生活平台,需要一种强有力的介质和高科技生活相接,这种介质就是网络接入和支持平台。

C. 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是为了国际社会引起对烟草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视,促使烟民主动戒烟。

D. 2013年将出现一个火星离地球最近的时段,如果机会错过,则要多等几年,因此,中国航天界考虑届时将第一次发射中国首颗火星探测卫星。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转变生活方式,就是要由追求无止境的物质享受,向节制物欲,注重精神享受转变。

B. 我国需要从法规上对保护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环境予以规范,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有效防止海洋石油污染事件不再发生,保护、治理好海洋生态环境。

C. 日前,从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院了解到,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5号正在加紧论证系统方案和关键技术攻关,预计2012年完成首飞。

D. 技术创新的浪潮正使我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存储、获得和处理有关我们星球的各种环境和文化现象的信息。

7. 阅读下列材料,简析两位大师表达的异同。

晚年的毕加索为了能够独处,用最后的精力去创作,就把所有的人都拒之千里。他把那些赶来想一睹大师风采的人戏称为“池塘里的青蛙”。

一位华裔英籍作家翻译介绍了钱钟书先生的作品,回国时想拜访一下先生,钱先生说:“如果你吃了一只鸡蛋感觉味道还不错的话,有什么必要一定要见下这蛋的母鸡呢?”

相同:

不同:

8. 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严琦的提案《关于停止使用“农民工”称谓的建议》引起热议。对此某高中以“需不需要取消‘农民工’的称谓”为题开展了一场辩论赛。正方认为应该取消“农民工”的称谓,反方则认为没有必要。你赞同哪一方的观点?请为你所支持的辩论方拟写两条理由。

9. 下列图表是对汉字“书写”现状的调查。请仔细阅读,完成后面的题目。

(1) 从图中中学生汉字“书写”的现状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要求:不出现数字,字数10~20字。

(2) 针对这一现状,请从社会和学校角度指出其产生的原因,要求:字数分别在10~20字。

①社会:

②学校:

10. 文明就餐是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下面是“某校餐厅学生文明就餐个人信息统计表”,读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文明就

餐情况 A B C

取用餐具情况 人手一份

67.16% 偶尔多拿几

份24.51% 抓一把

8.33%

自觉回收

餐具情况 每次都会

20.4% 基本上会

42.29% 不会

37.31%

自觉排队

就餐情况 每次都排

队47.3% 基本上排

队23.5% 看情况

29.2%

饭菜剩余情况 每次剩余

28.4% 从来没

有8% 不一定

63.6%

开关水龙

头情况 每次都会

关37.9% 不会关

6.8% 不一定

55.3%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不能出现数据):

11. 济南一名人故居题写了这样一幅楹联:“金石录有几页闲情好梦,漱玉词集多年国恨难愁。”

(1) 这是 的故居,她的词有著名的《 》。该词用一连串叠字,写尽了悲秋伤己的情怀。

(2) 请分析这副楹联的艺术特色。(不超过60个字)

12. 公司张总在主持会议,下面是他办公室的电话留言,如果你是张总的秘书,请整理一份电话记录。要求简明扼要,不超过50个字。

张总,您好!我是广博广告艺术有限公司的秘书小周。我们刘董事长出差在外,明天上午乘飞机返回,他嘱咐我和您确认一下先前约定好的明天在花园大酒店共进晚餐一事,时间是明晚6∶30,在现代广场东边的那一家。您可以回电15771588000。谢谢!

7月1日,沪宁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营运,该线路运行的是目前国产最先进的动车。列车外观较普通列车更具流线性,富于美感。车厢明亮、简洁;座椅可360度旋转,乘客始终可面向列车运行方向;前后座可收缩,靠背可自动调节。车速瞬间高达350公里每小时,从南京到上海,单趟直达只耗时69分钟。车体外形流线型的设计降低了动车组的空气阻力,因而运行时车厢内没有较大的噪音。

答:① ② ③ ④

答案见官方博客

篇5

关键词:语言文字;训练;整合;张扬个性;更新;语文素养

一、语文课堂现状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材更完善,更能体现新时代的一些新观念,更能让学生发挥其主动性;随之而来的课堂教学方法也发生了许多变化:课堂活跃起来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教师的教学方法更是多姿多彩,一改往昔单一的、生硬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人文性凸现了,语言感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了,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新的学习形式也在课堂中屡见不鲜……但是,从许多公开课、示范课中,隐隐觉得在课堂上“语言文字训练”有一些受冷落,因为课堂上很少看到语言文字的训练,看到的多数是教师声情并茂的讲演,多媒体演示,学生积极的讨论,搞活动,上台表演。不是说这不是在训练,应该说是课本剧表演更恰当一些。

当然,课改以前的语文课堂教学的确生硬、呆板,一遍又一遍地读字词句,一遍又一遍地抄生字词,没有去体验学生的感受,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为了使语文课程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认为可以把课改前后的课堂模式中庸一下,既能在语文课堂上使语言文字得到训练,又能在语文课堂上体现语文的人文性,既能让学生有过硬的语文基本功,又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个性。

二、加强语文课“语言文字训练”的措施

首先,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做到一个“实”字。在教学中,虽然每个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水平千差万别,但是其教学目的是一样的,都应该做到一个“实”字,落实到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的训练。如教学《荔枝》一课,对描写母亲剥荔枝的细节的词“抚摸”“划破”“托着”等词,让学生反复阅读,仔细体会,体会到母亲第一次吃荔枝时的惊喜、好奇的动作、表情。

在“新课堂”教学中应该以文本为中心,围绕文本进行教学,不能游离于文本之外进行教学,课堂“生成”应该有度,不能搞无限延伸。

“新课堂”教学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不但使学生易于理解课文,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教学《游子吟》一课时,一位教师在教学课文前,先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回忆、收集母亲对自己的爱,对自己的关怀的事例,在上课时给同学们讲一讲。然后,结合课文讲母亲对儿女真挚的爱,这样,学生受到的思想教育就会深刻一些。

在“新课堂”中应该注重训练的整合,要经常对字词句篇进行综合训练,教学中要考虑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综合,应尽量减少课堂练习中单一型的训练,要尽量将训练由单一训练转为多元维度上去,尽可能在训练中充分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比如,《我的战友》的教学中,在思考题中,可以这样设计:想一想,在烈火中的会想些什么?你站在的角度,你会想些什么?从的故事中,你体会到什么?

然后,在“新课堂”的基础训练中,也应该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不应该追求唯一的答案,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阅读实践。”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不能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要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给学生个性张扬的机会。

篇6

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只有抓好了语言文字训练,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够更扎实,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逐步提高。那么怎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抓准切入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呢?下面结合我所执教的《这条小鱼在乎》这节课的课堂实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1.由关键字入手。

师:(屏幕出示: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尽管大海近在咫尺,却回不去了,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就会。)这句话里有一个生字,谁发现了,帮助大家?

生:(齐答)咫。

师:(屏幕突出显示"近在咫尺",而后"咫"字变色显示:)大家仔细观察,"咫"是由哪两个字组成的?

生:"咫"是由一把尺子的尺和一只小狗的只组成。

师:同学们猜一猜"咫尺"是什么意思。

生:距离很近。

生:"咫尺"的意思是形容距离很近,那近在咫尺的意思就是……

生:很近很近的意思。

师:(屏幕出示图片)你认为图中被困在浅水洼里的小鱼离哪儿近在咫尺?

生:离大海近在咫尺

师:是的,小鱼离大海近在咫尺(相机板书大海),同学们,大海就是小鱼的家,我们还可以说小鱼离什么近在咫尺?

生:离它的家近在咫尺。

生:离自己的家近在咫尺。

师:有了家就有了幸福生活,就有了生的希望,我们还可以说小鱼离什么近在咫尺?

生:离生的希望近在近在咫尺。

生:离它的亲人近在咫尺。

师:把句子说完整,小鱼离……

生:小鱼离离它的亲人近在咫尺。

师:是呀,困在浅水洼里的小鱼离它的家人,离生的希望近在咫尺!让我们这个词送回这几句话原文,齐读:(生齐读)。

教师由一个字"咫"到一个词"近在咫尺",再到用这个词练习说话,力求让理解字词和体会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是孤零零的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不是脱离文字凭空的去感悟去体会,而是尽量让这三个维度整体推进,让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落到了实处。

2.由关键词语入手。

师:那么看到面临死亡的小鱼,文中的小男孩是怎么做的呢?(生读描写小男孩救小鱼的句子,再指名读。)

"他边走边看,不停地在每个水洼旁弯下腰去,捡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

师:请同学们把这句话画下来(生动笔画,师屏幕出示:他,在水洼旁弯下腰去,捡起里面的小鱼把它们扔回大海)发现屏幕上的这句话与你刚才画下的那句话有什么不同吗?

生:少了"边走边看"这个词语。

师:再仔细看看,还有吗?

生:不停,用力。

师:同学们,这句话与文中描写小男孩救小鱼的句子相比少了"边走边看"、"不停"、"用力",那么用上这三个词语好在哪儿呢?同桌之间交流你的看法。

生:如果加上这三个词语句子写得更生动。

师:那从"边走边看"这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从"边走边看"这个词语中我体会到了小男孩是很认真的,他边走边看水洼里有小鱼吗?

师:是呀,从边走边看可以体会到小男孩救小鱼时非常认真,那从"不停"和"用力"这两个词语你又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小男孩很有爱心,因为他不停的救小鱼,要是不加上这个词他可能是捡几条就走了,还有用力地说明他想把小鱼送回它的家。

师:是呀,他不停地捡着又用力地扔着,我们感受到小男孩特别……

生:(齐)高兴

师:高兴的是小鱼得救了,但他的身心又特别的-----

生(齐)累。

师:同学们加上这三个词语可以看出小男孩救小鱼时非常认真细心,在这句话(屏幕出示文中描写小男孩救小鱼的句子)除了这三个加点的词语,还有哪些词写出了小男孩救小鱼时的辛苦和费力。

师:你发现了,来说说。

生:捡起 弯下(随即在这两个词下加点)

师:还有吗?

生:扔回

师:同学们用上这几个词可以看出小男孩为了让更多的小鱼回到大海,他多认真多仔细多辛苦呀,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

教师透过词语来体现人物内心的方法来理解重点词句,感悟小男孩的美好品质,进行词语训练,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就实际效果来看,以上的语文素养目标基本上达成了。

3.由关键句子入手

师:孩子们,小男孩的行为也打动了文中的这位先生的心,假如我就是文中的这位先生,我想问你:(走到一同学边)孩子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条小鱼你是救不过来的,你知道吗?

生:我知道。

师:那你为什么还要不停地捡,不停地扔呢?

生:因为小鱼太可怜了,如果不救它的话,它们就会。

师:(走到另一学生前)那你为什么也要去救呢?

生:因为小鱼也有自己的爸爸妈妈

师:(走到另一学生前)那你呢?

生:就算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条,可是能救多少就救多少,那也不能眼看着小鱼死。

师:那你这样做谁在乎呢?

生:小鱼在乎

师:是的,小鱼在乎,让我们一起用心回答。(屏幕出示:这条小鱼在乎!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生:(齐读)

师:被困在浅水洼里的都在乎什么呢?(相机指着黑板上的小问号)

生:都在乎自己的生命,在乎自己的家庭。

生:都在乎人们去救它们,在乎人们珍惜它们的生命,在乎人们把它们送回自己的家。

生:这些小鱼在乎人们把它们送回家去。

师:是呀,同学们读懂了这么多的在乎,真不错.

师引读:孩子们,成百上千条小鱼仅凭小男孩一个人的力量是救不过来的,但他还是尽力地捡着扔着,因为他知道:

生齐读:这条小鱼在乎!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师引读:小男孩不是凭着爱好在做一种游戏而是在完成一种神圣的使命,因为他知道:

生齐读:这条小鱼在乎!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师引读:同学们,小男孩在乎的仅仅是一条小鱼吗?通过你的读告诉大家

生齐读: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师引读:成百上千条小鱼他都在乎着,因为他知道:

生齐读: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师:同学们,鱼儿在乎自己的生命,小男孩在乎鱼儿的生命,所以他才会用实际行动去关爱,善待生命(板书 关爱生命 善待生命)

教师创设情景,由"这条小鱼在乎!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引领学生去体会小男孩执着依然的内心世界,去触摸小男孩关爱生命、善待生命的美好品质,也让孩子们在入情入境的真情体验中达到心灵净化。

语言文字训练是我们语文教学最基础的东西,教材中可作训练的因素很多,关键在于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和不同年级的教学特点,潜心研究教材,在文本中选准切入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才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言文字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方面存在的问题

1.重内容分析,轻语言训练。在当前的阅读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更多把精力花在课文内容“理解”上,而“语言文字训练”遭到边缘化。当前语文教学中花在语言学习上的时间太少,语文课上偏重阅读训练,偏重思想内容分析,往往是课文读懂了,思想内容理解了,但是课文却没有读熟,课文中的语言在脑子里印象不深,在学习语言上没有什么大的长进。

2.重机械积累,轻实践运用。现在的语文教学提倡大量的积累、运用,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确实会背许多优秀诗文、名人名言、名篇名段等,但只是机械地背。积累的东西不用,不会用,就不能算作有效积累。这样的积累,成了机械的抄写,机械的累加,把积累变成孤立、机械的记忆活动,自然就难以体现其在作文中的功效了。

3.重朗读形式,轻细读精思。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毫无指导地、反复地让学生读课文,读了一段又一段,读了一遍又一遍,学生一味地读书,到底有何收获不太重视,长此以往,学生读而生厌。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策略

(一)语言文字训练要加强积累

1.在背诵中积累。背诵,是学习和积累语言的好办法。发展学生的记忆力,提高理解文字的能力,促进写作,规范学生的书面语言,积累语言,培养学习习惯,培养学习兴趣,都有赖于背诵。语文教师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多方引导学生多读,多读至熟读,熟读至背诵。新课标第一次明确规定课内外阅读量和背诵篇数,注重语言的积累: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以此把积累语言落到实处。

2.在理解中积累。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的文质兼美的课文有两三百篇。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熟读、诵读来理解,感悟文中的主要内容,揣摩文章的语言文字特点和表达方法,从而来丰富学生的语言库存。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时,文中第四自然段写了鱼很多,课堂上,请学生先反复的朗读课文,然后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学生回答读懂了这一段鱼很多,那么再仔细读一读课文,说说是从哪儿看出鱼多?可以动手画一画,学生再次读书,有的学生回答是从“成群结队”看出来的,有的回答是从“有的、有的、有的”这个排比句看出来的,还有的学生说从“多种多样”、“多得数不清”看出来鱼多的。学生通过对文段的理解感悟,体会到原来写鱼多可以用这么多丰富的词语,可以从这么多的不同角度来写,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从中领会到了汉语语汇的多姿多彩,在理解中积累了语言。

(二)语言文字训练要注重理解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品读的功用主要是加深对词句和文意的理解和感悟。如《丰碑》一课,将军看到一位战士冻僵后十分生气,他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如把这段中“吼”字换成“喊”或者“说”,再与原句比较,细细品味和品读,就会发现原句表达了将军当时无比悲痛愤怒的感情,改动后感情的程度就减弱了。

2.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课文是进行阅读教学的主要材料,也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主要载体,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注意挖掘教材中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理解运用能力的因素。如《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有一句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话——“好好儿活”。它涵盖了那么多复杂的感情——母亲就是以自己残缺而愁苦的余生,教给儿子如何面对有缺陷的生命。文中三次出现的“悄悄地”,那“挡”、“朴”、“抓”、“忍”,告诉儿子的“好好儿活”,充分体现了母亲的苦口婆心和良苦用心。

3.抓住文章的语言表达形式指导和渗透,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文质皆美是当下教材选文的一大特点,特别是一些经典美文,我们在欣赏、理解感悟的同时,要善于发现文本的语言表达形式和学生语言发展特点,在教学中渗透和指导发现文本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语言文字训练要强化运用

1.抓住典型的句、段借鉴和仿写,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片断的描写,是作文的一个重点,可以从仿写起步。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片断用了特殊句式,学生完全可以仿写。如《黄山奇松》一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卧……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文中既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不妨让学生仿写一段,描写校园花坛里的。

2.构段仿写,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模仿表达的训练不仅仅是把句子写具体,还可以进行构段方法的仿写。如《秦兵马俑》一文中,对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形象鲜明”两方面介绍、刻画得淋漓尽致,而这两段是用这样一句话联系起来的:“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形象鲜明。”使课文过渡自然,前后浑然一体。我就指导学生介绍某一事物的两个特点,学着用“……不仅……而且……”的句式,将这两个特点贯穿起来。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此方法,这种练习比教师喋喋不休地介绍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的好处管用得多了。

篇8

一般的思维发展规律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在小学阶段,有许多抽象的概念学生没有感知过,这些抽象的概念如果得不到形象思维的参与,那都是无法顺利理解的,即使教师反复解释说明,学生读得再熟,也难以形成准确的表象。怎么办呢?只能从具体的形象事物出发,逐步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如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文,指导学生理解“盯着”,我是这样做的:“瞧,黄老师正盯着教室天花板!大家看看黄老师是怎么做的!”学生马上举手说:“黄老师在看天花板!”师:“对,‘盯’字里有一个目字旁,说明是用眼睛看的意思。大家再观察,黄老师是怎样看的。”我再一次盯着天花板,学生又举手了:“黄老师看得很认真!”“黄老师看得很专心!”“黄老师眼睛眨也不眨一下!”通过动作演示,化抽象为具体,生动有趣,既遵循了思维发展规律,强化了词语的训练,又发展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指导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

在语言训练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考虑如何传授语言文字知识,而且要考虑让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思维方法有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这些思维方法,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常常是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要教会学生思维,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进行抽象概括。如,理解《桥》一课中“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这一句话时,有些学生直接说这句话表达了老汉的不徇私情。多数学生不知其所以然。另一位教师则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请同学们看课文插图,看老汉的表情,你看到的是什么?

生①:是愤怒。

生②:是毫不犹豫。

师:再看这段文字,你从哪些字词中可以体会到老汉的愤怒、毫不犹豫。

生③:我从“冲、揪、吼道,像只豹子”体会到的。

屏幕出示这段话,点红生③说的字词。

师:请同学们自由练读,读出老汉的愤怒、毫不犹豫。

师:排到后面去!排到后面去!越靠后越靠近什么?(死亡)可这个小伙子是他的亲生儿子呀!这时,你心里油然而生的是什么?

这样,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的语言文字,一步一步概括出了“不徇私情”精神,学生不仅掌握句意,而且掌握了思维的方法。

三、创设思维发展的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任何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有价值的问题能启发儿童深刻思考,并能引导他们去提出新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认知能力,促进读写技能的发展。因此,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设计出精当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创设活动情境。感情的东西越丰富多彩,学生的思维活动就越顺利越活跃。另一方面,在感性活动中,又必须让思维积极的参加进去,以提高活动的效果。如,有经验的教师教学《捞铁牛》一课之前,先在水中放一个盆,再往盆里放石块,然后再把石块拿出,让学生观察水盆的水的沉浮情况。在此基础上教学《捞铁牛》,学生对“船舱了装满泥沙”、“向上托的浮力”等词得到了真正的理解,并深刻理解了文中“装上沙”“铲上沙”“上浮”的因果关系,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

留给思维的时间。教师接二连三地提问题,学生匆匆忙忙地回答,表面看来,重视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实则没有让学生很好地思考,再是教师只注重学生回答的结果,忽视了学生思维的过程。

篇9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小学语文语言文字的训练,能够认识到目前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从把握阅读教学环节和过程、加强对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实具体教学目标、教师注意提问和评价等方面来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

【关键词】

阅读教学过程 小学语言文字 问题 措施

一、前 言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语言文字的训练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和理解语言文字,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根基,语文语言文字训练也是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培养的基础。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改革课堂教学,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对语言魅力的认知和重视,实现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二、目前小学语文语言文字训练中的问题

首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对阅读内容的学习,对语言文字的训练不够重视,没有看到语文阅读和语言文字训练的关系,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核心【1】。在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和熏陶都是通过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作为前提来进行的。但是之前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对阅读内容的训练,注重情感的熏陶,一些基础的语言文字训练却跟不上步伐,语言训练的题目过少。

其次,教师在对学生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没有利用好阅读的优势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只是重视课本内容,即使在阅读教学中,也仅限于阅读内容,没有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给出更多的指导。教师忽视了学生在实际阅读过程中语言的学习,这都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再者,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阅读内容分析过于琐碎和零散,小学生无法形成一个统一整体的看法。过于琐碎的语言分析也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而且教师把时间过多地浪费在琐碎语言材料学习上,占据了学生大量的阅读时间,也会降低其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以及阅读都丧失兴趣。

最后,教师不能将写作和阅读结合起来,对学生创作个性的培养没有重视,对作文的训练不重视,缺乏指导。或者有的教师认为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分开的,没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教学过程缺乏科学的训练方法。

三、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小学语言文字训练

1.把握阅读教学环节和过程

语文教师应该把阅读、思考、练习、写作等作为阅读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阅读是基础,学生思考是关键【2】。多样环节的结合是学生在阅读氛围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的基础,并且教师要注重把学生作为各个教学环节的主体,做好主导,引导学生进入阅读,在思考、写作以及练习中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的教学步骤:教师要先带领学生扫清阅读的障碍,障碍主要包括生字词、阅读的知识和背景等,重点要让学生掌握生字词。然后教师要让学生初读课文,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和结构。再次,教师要重视重点片段的精读,要侧重学生的语言训练,让学生能够勤加背诵,积累语言。最后教师让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练习,能够做到迁移学习,学会运用语言。

2.加强对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实具体教学目标

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要落实到具体。首先,要在每节课之前明确教学目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除了明确对学生情感教育以及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目标之外,还要明确语言文字的目标。例如,训练学生读,一定要给学生留出一定时间,进而通过朗读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另外,落实到写,学生语句连贯是必须的要求,不能在写作时定一些“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以及观察能力”空而且大的目标,要落实到具体步骤中。最后,教学目标还要包括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学生课外语言文字的训练要包括,阅读的指导、书面的练习以及写作等。教师要明确任务,不能布置“让学生自己去随便阅读”的任务,要让学生能够从具体目标和任务中落实对语言文字的训练。

3.教师注意提问和评价

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提问以及评价。由于阅读课程中任务比较多,侧重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师要注重在提问启发中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师的提问要具有导向性、启发性以及示范性。在一节课中教师不应该提问过多,以免难以把握课堂节奏,要让学生有质疑的精神。再者,教师还要对学生的阅读、练习等有适当及时的评价,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及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并要说出评价的原因,让学生能够进行自我检查和相互检查,对教师评价及时反馈。最后,不能一节课全部由教师自己讲解,还要给学生自学的时间,自学主要是指学生预习、回答问题前的思考、讨论、查阅资料以及复习的时间。这是训练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做到巡视指导。

四、结 语

语言文字的学习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点,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认真对待对学生语言文字技能和知识的培养,做到课外和课内两方面双管齐下,教学目标还要有长期性和具体性,让学生能够通过一次次的阅读课做到逐步的积累,最后实现跨越。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中学;课余体育训练;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3-0168-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3.110

当今竞争愈演愈烈的竞技体育,实质上主要是各个国家之间体育人才培养的竞争,尤其是国家后备储蓄体育人才的比拼,这其中主要看中学如何培养体育优秀人才。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课余体育训练,扩大体育参与者的基数,不断培养优秀的高水平运动员,可以保证我国在未来与其他国家进行体育竞争时处于有利地位。现阶段世界上体育发展好的国家,绝大部分已经非常重视国内中小学课余体育锻炼。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更加重视中小学的体育训练,其实国家特别重视具有传统特色的体育项目,直接为国家输送了大量优质的体育人才,为我国体育健儿在近些年举办的国际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针对当前学校课余训练中出现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索解决的对策。

一、问题及分析

(一)社会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逐渐富裕,衣食无忧,但相对来说消费观念还比较保守,人们还停留在身体无病就是健康的观念中,没有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现阶段我国现有的公共体育设施和在建的场地的质量、数量等是课余体育训练的重要影响因素。国内家长、学生、教师等盲目地追求升学的观念和做法,导致重视文化课轻视体育锻炼的风气。在中国“望子成龙”观念片面地理解为在文化课上取得成就,而且现实中也确实存在很大的来自于升学的压力,学生的课余时间被学习占用,学生被家长、教师以及周围的人灌输着学好文化课才能成才的观念,不得不忍痛割爱放弃体育锻炼。

(二)学校因素

一个学校是不是有良好的体育锻炼的氛围很重要,如果学校的相关领导能够真正地重视体育,发展体育也会直接影响课余体育训练的开展。但是现实情况是,大部分中学对待体育工作是可有可无的态度。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甚至在心理上存在低人一等的自卑感。

体育教师在体育训练的整个环节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位优秀的体育教师能给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开展提供有力帮助,学校相关的主管领导对体育的重视度是课余体育训练能否正常开展的保障。各方面对于体育的认识、重视度、认可度以及体育成绩的认可度对体育教师工作的态度以及专业技能的进一步提升产生了反面作用,进而进入恶性循环。

(三)家庭因素

学生参加课余体育训练也受到家长对待体育的态度的影响。首先,家长优先支持学生进行文化课学习,在经济上的支持也是如此。另外,学生参加体育训练时自己的文化课成绩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有时家长本来对待学生参加体育训练是不坚决的,但是如果学生在训练过程时一旦学习成绩出现下降,父母会首先把学生文化课成绩下降全部过错归因于训练,慢慢地不再支持孩子继续参加课余体育训练。

二、课余体育训练的发展对策

课余体育训练性质比较特殊,它和专业运动员训练和体育课锻炼都不一样。因此,通过本文研究和总结,认为课余体育训练如果想要顺利开展进而做出成绩,以下几个方面一定要处理好。

(一)体育训练与学习的关系

教师和家长应该主动帮助参加体育训练的学生处理好训练与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培养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在参加训练的同时不能耽误学习。如果出现学习下降等问题,教师与家长应该有耐心,并且帮助学生总结原因,不能直接组织学生参加体育训练。

(二)体育教师与训练的关系

首先,所有的体育教师应该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学生,热爱课余体育训练,真正地下心思在该工作上,并且定期进行学习和进修,不断给自己充电,与时俱进,通过不断提高自己来进一步更好地服务于课余体育训练,把学校体育工作和体育教学努力做好。

(三)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体育教师与学生融洽的师生关系,甚至是朋友关系可以更好地服务于训练,体育教师一定要注重自身个人魅力的形成,体育教师要时刻关心参加训练的学生,包括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情况、训练情况,甚至是感情情况,与家人的关系等,如果发现学生出现不同寻常的情况,及时与家长、班主任等进行沟通,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另外,体育教师之间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一起把学校的体育训练工作做好。

(四)体育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体育教师与家长之间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关系和及时的沟通。体育教师应该在自己的队员参加训练之初与家长进行练习和沟通,之后学生的具体情况也应该互相及时沟通,共同把学生的学习和锻炼做好,争取可以做到相辅相成,这样可以保证训练顺利地开展。

(五)举办优质比赛,明确竞赛目的

举办优质的比赛,不要盲目参赛,参加比赛要有有效的规划,以赛代练,检阅训练结果,与其他队员和教练交流训练方法,以便共同提高。比赛的时间和赛程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不占用学生上课时间,不要追求比赛数量,办优质有水平有效果的比赛。比赛不要盲目比较成绩,应该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人才培养和输送的意义大于成绩的高低。尤其要杜绝虚假参赛,为了比赛成绩不择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