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管理范文
时间:2023-04-08 02:13: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标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商标战略
商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在办企业做买卖的,都会想到去注册一个商标,因为商标代表了企业的形象、实力和竞争力,是企业的重要无形资产。但对一个有眼光,想把企业做强做大的老总来说光有商标的意识还是不够的,还要有一个系统的商标战略,并按步骤,有规划的进行。版权所有
1、明确企业定位,确定商标体系。
首先需要确定的就是企业的定位及发展战略。只有企业的定位明确了,发展战略确定了,才可以实施一系列的商标战略来服务于企业。目前,常用的商标体系主要有:单一品牌体系,多品牌体系,冠状品牌体系。
所谓单一品牌体系,就是企业所生产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均使用同一品牌。这种体系一般适用于产品单一、规模较小的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营者。
所谓多品牌体系,是指企业在其不同的产品或不同的服务上,分别使用不同的商标。这种体系一般适用于产品种类、服务种类较多的多元化发展的大中型企业单位。
所谓冠状品牌体系,就是企业以某个市场声誉最高、公众认知度最高的商标作为母商标,在不同的产品或服务上分别使用不同的子商标,甚至还可以在某一子商标下面再发展多个次一级的子商标,形成冠状结构。像国际知名企业可口可乐,联合利华等企业就是采取这种方式。
我公司现在除了使用中文、英文、图形三个主要的母商标外,已经根据不同的产品申请了新的子商标,并将在以后的营销过程中陆续推出。这样的策略使得公司的一贯宣传有了连续性同时又推出了新产品,而且满足了消费者既认牌子又需要新鲜感的心理需求。版权所有
2、设计具有显著性的商标。
确立商标体系后,就要设计一个商标,这个商标的设计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具有显著性,因为这是商标的生命所在。商标设计的成功与否,对于其今后在市场上所能发挥作用的大小,以及其所标志的商品、服务能否拓展和占据市场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纵观市场,越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商标,越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柯达”、“海尔”这些取得成功的企业,他们的商标显著性是非常突出的。
我公司在1994年就注册了“德意”商标,当时企业名称还是“萧山市康达燃气用具厂”,在注册“德意”商标的同时,还申请注册了其它的十几个商标。1995年,经过慎重的考虑,企业确定起用“德意”商标,1995年9月5日,企业正式更名为“萧山市德意燃具制造有限公司”。“高尚的品德,坚强的意志”是我们对“德意”的注解及追求,而且“德意”与“得意”同音,给人以美好、如意的联想,因此既有显著性又容易被牢记。
3、及时注册,取得法律保护。
设计并确定商标后,下面的工作就是立即开始注册,不能有半点延误。我国的商标保护原则是先注册原则,注册了才受保护,没有注册保护的难度就大。
有关商标注册还涉及到一个商标保护的问题,进行全方位注册既可以保护商标又可以为企业可能的跨行业经营降低风险和赢得快速发展的先机。
我公司在1999年启动了商标全方位注册的战略,现在包括中文、英文、图形商标在国内45大类都已注册,并对与商标读音相同,字形近似的都进行了保护性的注册。1999年企业名称是“杭州德意电气实业有限公司”,当时公司还是只在厨房电器行业经营,目前,公司已更名为国家级无区域集团——德意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已涉及厨具、置业、教育、汽车、文化传播等5大行业,当初公司提早全方位的商标注册发挥了重要作用。
4、海外注册,再赢先机。
经济的全球化使得企业都将面对国际市场,但商标的保护是有地域性的,在一个国家地区受保护并不代表在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受保护。有消息显示,国内众多的知名品牌在海外频遭抢注,自己的商标一旦被他人在海外抢注成功,拥有这些商标的国内企业的产品或者被迫放弃被抢注地市场,或者必须向抢注者交上一笔不菲的品牌使用费,这对企业来说绝对是进退两难的结果,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主动出击,提早注册。
我公司已于2003年申请在香港注册中文、英文、图形商标,2004年已经拿到商标注册证。目前,我们已经启动了商标全球注册的计划,在全球130个国家地区进行商标注册,为公司全球战略奠定了基础。
二、商标管理
商标注册完成,不是商标工作的结束,接下来的商标管理工作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商标管理是企业对于注册商标的控制、使用、维护的过程,正确完善的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商标在使用过程中的风险,不断完善无形资产的积累。跟据我公司商标管理的方式,可以归纳为档案管理、流程管理、危机管理、使用管理四项内容。
1、档案管理
首先,应该设立或明确专门管理部门及岗位,保证管理的准确性以及连贯性。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这一管理职责交由法务部门或专职法务人员承担,或设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其次,应该建立商标档案。
商标档案及数据的建立,可以使企业全面了解自身的商标状况。
最后,要建立适合企业实际的档案管理制度。
制度的形成是档案管理的最终保证,数据材料的及时更新、汇总,档案管理者的责任、权利都要通过制度的规范来实现。
我公司在管理方面也走曾过弯路,最先商标由广告门负责,但由于人员流动,相关人员法律知识的欠缺,那段时间虽未给企业造成损失,但在商标管理上的确没有系统,现在公司的商标由集团公司的总裁办公室负责,下设专职法务人员主管商标工作,对集团所有商标的注册类别,申请时间,核准注册等情况全部进行了统一整理,并制作档案,按照产品线划分类目,同一类目下按商标名称建立卷宗,每一单件商标再按照商标本身特点设立档案内容。档案内容中分别注明注册类别、申请时间、公告时间、核准注册时间、权利变动内容;并在实践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情况和企业的发展实际对商标管理制度进行了多次的修改,使制度发挥真正的作用。这样的管理模式使得商标的工作更直接有效,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迅速反馈到董事长,因而能够当机立断,为公司创造效益挽回损失。
2、流程管理
流程管理不仅包括商标本身的流程,还包括商标工作同其他工作的配合。
我公司现在的流程管理是由集团公司总裁办统筹负责,以商标注册流程为例,应首先由总裁办根据企业发展规划提出需求,然后由企划部门完成创意、设计,最后由总裁办进行评估、查询,最终确定方案并注册。在流程的各个环节中要落实到人,如果出现问题,可以总裁办协调解决。在进行商标注册前都要进行大量的前期调查和查询,虽然费用可能会较大,但保证了商标最后注册的成功率,可谓是磨刀不误砍柴功。这样的管理避免了企业的市场、销售、企划、法律部门各不相关,没有主管部门导致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给企业造成损失的情况发生。
3、危机管理
这里的商标危机管理主要是指商标监测和处理商标侵权事件。
我公司由法务专员对《商标公告》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在相同或近似类别注册的同本公司在先权利相同或近似的商标,发现情况后立即向主管进行汇报,并及时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提出异议,将商标侵权消灭在萌芽阶段,防范于未然。
同时,通过一线销售队伍对市场进行监测,及时反馈市场中可能出现的侵权行为,一旦发现侵权、假冒等行为,及时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举报或向法院提讼,积极主动与假冒侵权行为作斗争,主张自己的权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4、使用管理
这里的的使用管理主要指广告宣传,品牌营销。
在现代社会中,“好酒不怕巷子深”已经成为过去,企业须通过广告宣传、进行品牌营销提高市场知名度及消费者的认知度。适时、积极的申报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不仅可以使企业获得较高的荣誉,增加品牌的美誉度,还能使得企业商标得到扩大商品范围的保护,强化商标的保护力,使企业赢得市场竞争力。
我公司除在中央电视台及省、市、地区综合运用多种媒体进行广告宣传外,公司还于2004年起动了“青春中国”系列公益活动,如与共青团萧山区委共同举办德意杯“青春中国”音乐诗会,与共青团杭州市委联合主办“环保同行、绿色共护”大型倡导活动,与《人民文学》共同联合举办“德意杯”首届“青春中国”诗歌大赛等,为广大青年人的成长、成才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既使德意企业文化在与社会文化的融合中得到升华,又赋予德意品牌更多的精神和文化内涵。
篇2
第二条 凡是依法登记的从事印刷、印染、制版、刻字、织字、晒蚀、印铁、铸模、冲压、烫印、贴花等项业务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需要承接印制商标的,应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指定印制商标单位”资格。
第三条 “指定印制商标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
(1)有与其承印商标业务相适应的技术、设备及仓储保管设施等条件。
(2)有健全的印制商标业务的各项规章制度。
(3)有专门的印制商标管理机构或管理人员。
(4)业务及管理人员熟悉商标法规,遵守法纪。
第四条 经审查符合条件的,确定为“指定印制商标单位”发给《指定印制商标单位证书》,并在营业执照中载明“印制商标”经营项目。
第五条 《指定印制商标单位证书》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统一印制,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单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或其授权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发。
第六条 商标印制委托人应向印制单位出示以下证明:
(1)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应出示营业执照副本。
(2)事业单位出示本单位证明。
(3)外国人或外国企业在我国印制商标的,应出示其所属国或地区的合法营业证明或身份证明。港澳台企业和个人适用此款。
第七条 商标印制委托人委托印制单位印制注册商标的,应出示《商标注册证》或注册人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局签章的《商标注册证》复印证;通过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使用他人注册商标,被许可人需印制商标的,应出示商标使用许可合同文本。
第八条 外国人或外国企业,需印制其未在中国注册的商标,印制单位与商标印制委托人需在合同中明确若所印制商标侵犯他人注册专用权时双方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港澳台企业或个人适用此条。
第九条 印制单位承印商标时,应当严格核查以下内容,符合要求的,予以印制,不符合要求的,应拒绝印制。
(1)商标印制委托人提供有关证明文件齐全。
(2)印制注册商标的商标样稿应与《商标注册证》上核准的商标相同,并标明“注册商标”字样或(注)或(r)标记。
(3)印制未注册商标的,不得违反《商标法》第八条和《商标法实施细则》第六条的规定;不得标“注册商标”字样或(注)或(r)标记。
(4)凭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印制商标的,应按合同中的有关规定印制。
第十条 商标印制委托人委托同一印制单位印制同一商标已经提交过证明文件的,可不再重复提交相同的证件。印制单位应查对以前的证件,并将每次印制的情况记录存档。
第十一条 商标印制单位应建立健全商标印制管理制度,包括:
(1)登记建档制度。承接商标印制业务时,应登记造册,记载商标印制委托人所提供证明文件的项目,连同商标注册证复印件、商标样稿和印制后的商标标识一起建档存查。
(2)商标标识出入库制度。印制后的商标标识进出库时,应认真清点数量,登记台帐。
(3)废次商标标识销毁制度。印制中产生的废次商标标识,应按实际数量登记造册,由印制单位统一销毁。
(4)其他有关制度。
以上商标印制档案存放不得少于两年,以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检查。
第十二条 商标印制委托人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规定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视其情节轻重,予以通报、封存或收缴商标标识。
第十三条 商标印制单位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十条规定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视情节予以通报、封存或收缴商标标识及印版模具,情节严重的,并可收缴其《指定印制商标单位证书》。
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应责令限期改正。经不改的,应收缴其《指定印制商标单位证书》。
第十四条 对构成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依据《商标法》、《商标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对商标印制委托人和印制单位予以处理,并可收缴印制单位的《指定印制商标单位证书》,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将直接责任人员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因违反本办法规定而收缴《指定印制商标单位证书》的,应同时强制变更其经营范围,在营业执照中取消“印制商标”经营项目。
第十六条 没有取得“指定印制商标单位”资格的,不得承接印制商标业务。
违反本条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收缴商标标识和印版模具,并依照《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私营企业暂行条例施行办法》中有关超越经营范围的规定,予以警告、罚款、没收非法所得、责令停业整顿或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
第十七条 本办法中所述的“商标印制委托人”系指要求印制商标的商标注册人,未注册商标使用人,商标被许可人以及符合《商标法》规定的其它商标使用人。
篇3
一、合同签订前当事人双方资质的审查
(一)商标许可人对被许可人的挑选
商标是企业的重要无形资产,承载着企业的信誉。把自己企业的商标许可给他人使用,商标本所承载的企业声誉等信用资质就当然地随之许可给使用人了。因此,许可人在许可前必须对被许可人的情况作全面了解。首先,审查清楚被许可人的硬实力,即经营规模、生产能力等。一方面,经营规模、生产能力的大小与将来企业商品的市场占有度紧密相关,也决定了其使用自己商标后可能给许可人带来商标增益的大小;另一方面,生产规模、经营能力等因素也彰显了被许可人商品的品质,因为有一定市场份额的企业一般也必定是有着良好的商品品质,才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信赖,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企业规模也是被许可人商品质量的一定反映。其次,核实清楚被许可人的经营资质、是否在工商局,以及管理理念甚至企业文化。商标除了标识商品来源、保证商品品质的根本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如一家专门生产销售各类时装、追求标新立异的时装公司,如果把商标许可给一家专营娱乐休闲服饰的企业,就可能显得不合时宜,甚至会淡化原本商标与许可人之间的关联性。因此,尽量选择在商品特点、经营理念、企业文化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才是一个理性的许可人的最优策略。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许可人应对被许可人的产品质量进行全面测试、考察。许可他人使用商标意味着把商标声誉寄附于被许可人的市场活动及其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上,同时也意味着应对消费者提供对商标品牌的信赖利益,所以,许可人必须审慎地考察被许可人的产品质量资质。在美国,商标权人对被许可人生产的产品质量没有尽到监督管理的义务或是“裸许可”(nakedlicens-ing),甚至会失去自己的商标权,訛譺足以说明许可人对产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事实上,这既是对自己商标的保护,也是对信赖其商标的消费者利益的维护。
(二)商标被许可使用人对许可人的资格审查
我国现行《商标法》第43条第1款规定,“商标注册人可以通过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依条文本意,许可人应当是商标注册人,许可使用的商标应当是注册商标。一方面,实践当中普遍存在一种情况,即商标权人与合同签订人不一致。处于便利性等原因,商标注册申请经常会由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或主要负责人个人实施,但参与市场活动以及对外宣传时使用的是企业整体的名义,将个人与企业混同。訛譻因此,为避免不必要的纠纷,许可人应首先核实许可人的相关情况。另一方面,法律也并没有禁止市场主体对未注册商标的使用许可,实践中可能有些企业使用的是未注册商标,无论出于主观恶意还是仅不主动告知被许可人,只要不违法而使许可合同成为无效合同或可变更可撤销合同,而与被许可人签订许可合同,在当事人双方自愿的情况下,则该合同的法律效力也可以是有效的。在这种情况下,被许可人必须尽到应注意的义务,如果有疏忽大意的过失,发现真实情况后再欲请求返还商标许可使用费,就很难得到法律的支持了。訛譼另外,必要时或有条件时,应当调查被许可商标的商标权权属状态,比如是否有在先权利人、是否处于被侵权或混淆的状态、是否有企业使用与该商标相同的文字符号作为企业名称等状况。有些商标虽然表面上看没什么瑕疵,但可能已经被人提出商标争议、撤销申请或权属诉讼,那么此时该商标的权利就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被许可人此时更应审慎考虑作出决策,是否还要开始这一许可合作。因为这种状态下,商标随时可能发生权属变更或被撤销而不能使用。这些都将影响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效力、存续和履行。总之,把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订立前的准备工作做好,才能最大程度规避将来可能发生的许可人与被许可人之间的纠纷,减少使用许可期间的后顾之忧。
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要点内容
(一)被许可使用的商标有关基本事项
市场活动中,对于一家企业的商标,消费者知悉或熟悉的一般只有一个,多则两三个。但企业在商标注册申请上,实际上常常会在多种商品种类上申请注册多个商标,有些大型企业甚至会申请多达几百个的商标。我国《商标法》第56条规定,“注册商标的专用权,以核准注册的商标和核定使用的商品为限。”因此,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必须明确被许可使用的商标本身,是文字还是图形或是两者兼有,必须明确被许可使用的商标注册号以及被核定使用的商品类目,同时,被许可人还应根据自身需要确定需要的商标及商品范围。关于许可的期限,商标专用权权利期限为10年,可以无限续展,但市场千变万化,商标的知名度、预期价值都会时常波动,以实践来看,真正的商标使用许可合同二至五年一签比较普遍,这个年限范围也是比较合适的,为合同双方当事人都留下了将来是续签还是终止合同的余地和自由。关于许可使用的地区限定,双方可以在充分考虑自身市场拓展规划、营销的便利程度等因素的基础上,再行确定许可使用的地域范围。
(二)商标的使用许可方式
根据被许可人获得的使用权利不同,商标的使用许可方式大致分为普通许可、排他许可和独占许可。这三种许可方式,都是许可人允许被许可人在约定的期限和地区内在约定的商标种类上使用该商标,区别在于,普通许可为许可人保留了在该地区使用该商标以及再授权给第三人使用该商标的权利;排他许可仅为许可人保留了自己使用该商标的权利,但不得另行许可第三人使用;而独占许可则禁止许可人自己使用,并禁止许可人许可第三人使用。在商标权利遭侵害时,普通许可的被许可人经商标注册人明确授权,可以提讼;排他许可的被许可人可以和商标注册人共同;独占许可的被许可人则完全可以以自己的名义。譽訛前两种方式比较常见,独占许可在我国则较少采用。独占许可不仅排除了第三人,也排除了许可人在约定的期间和约定的地区使用该商标,这种强烈的排他性使用,不仅要求许可人完全让与出自己在指定时间和地域内使用自己商标的权利,即它要求许可人在许可合同的范围内抑制竞争,从而使被许可人在此范围内对该商标进行完全排他性使用,也要求被许可人在使用过程中若遭遇商标侵权行为,有独立的诉讼能力。这种许可模式下,许可人应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充分核实被许可人的综合资质,审慎决定许可方式。同时,也可以根据选用的许可方式,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自行约定遭侵权时的主体。
(三)商标许可费的数额和计算方法
商标许可费用的金额和计算方式,是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许可方和被许可方利益博弈的过程。许可方无疑希望收取的许可费越多越好,被许可方无疑希望许可费越少越好。当被许可方使用该商标后的获益情况很不确定时,许可人往往希望一次性收取全部使用费来保障自己在这场交易中的收入;若被许可方获益较大,许可人则希望商标的使用许可费用与被许可人的利润额挂钩。而被许可人则恰恰相反。訛譾关于许可费的计算,理论界一种学说认为,对风险的负担是确定许可费率的基础,营销费用由许可方承担则许可费率高,营销费用由被许可方承担则许可费率低;还有学者提出更为具体的量化公式,国际上通用的关于知识产权许可使用的费率的标准为许可的知识产权所带来的营业收入的5%,那么对于商标使用许可费率而言,即为经许可使用该商标可能带来的经营收入的5%。訛譿在我国法律没有规定也没有成熟的商业惯例时,可以借鉴这种计算方式,但需注意,经使用被许可商标后的营业收入在订立合同时比较难确定,因此更可行的方式是双方约定根据使用许可商标后每年的收入或利润额做依据,来约定一个比例或一个比例区间,以期更公平公正,更好地平衡双方的利益和损失。
(四)许可期间商标增值利益的分配
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对商标使用许可中被许可人创造的商标增值利益的分配并没有明确规定。而近年来,商标被许可使用后价值增加的现象愈来愈普遍,轰动全国的“王老吉”和“加多宝”商标利益纷争案更是引起了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判决结果也表明,商标使用许可合同期满后,若无特别约定,被许可人不能分享商标增值部分的利益和商誉。訛讀因此,许可合同当事人需要利用好法律赋予的“契约自由”的空间,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许可使用期间商标增值部分及其利益分配规则。在遵守合同约定和市场竞争的规则下,被许可人尤其要注意利用合同和事前约定全面保护自己的权利,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使用期满后若商标增值,被许可使用人应当获得一定的利益,若商标因被许可人经营不善而贬值,则被许可人应对商标所有权人给与一定的补偿。
(五)商标使用许可的备案
我国《商标法》第43条第3款规定,“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的,许可人应当将其商标使用许可报商标局备案,由商标局公告。商标使用许可未经备案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备案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商标管理提出的具体要求,虽不是作为影响使用许可合同法律效力的法定条件,但对于善意的第三人而言,未经备案的许可合同就不具有公信力,对其就没有可信赖利益。而且,修订前的《商标法》此处规定的是“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应当报商标局备案”,新修订的《商标法》在原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报备案的主体,即许可方。同时,备案对被许可人的利益是明显的,因为备案后经商标局公告,社会公众都能方便地查询获得相关信息。因此,被许可人应当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许可人应当及时备案,若逾期未备案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六)关于质量控制条款
“裸许可”(nakedlicensing)虽然一般不会出现在大陆法系国家,但我国有着与之如出一辙的商标许可商品质量控制的相关法律规定。《商标法》第43条第1款中“,许可人应当监督被许可人使用其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被许可人应当保证使用该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根据法条之意,对商品质量的监督和保证是一项义务,不能通过约定排除。相反,许可合同中应尽量约定,许可人可以采取合理方式检查、考察被许可人的生产品质,被许可人的产品质量若达不到既定标准,许可人有权终止许可合同,收回商标使用权。必要时,可以约定具体的产品质量控制手段,如将产品质量标准作为附件、提供样品、许可方可以定期或不定期派员巡查生产车间及生产设备等。
三、结语
篇4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经销”是指商业企业从事商品经营销售的方式,包括自主经营、联营销售、柜台租赁、销售、特许经营等具体经营方式。
第三条凡经本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商业企业均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商业企业应落实商标管理职能。大中型商业企业应配备商标管理人员,一般商业零售企业应配备商标兼管人员。
第五条进场商品使用注册商标的,商业企业应查验《商标注册证》或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盖章的《商标注册证》影印件,并审核以下相关项目:
1.商标注册的有效期;
2.商品包装上标注的企业名称、地址应与商标所有人名义、地址一致;
3.商品包装上标注的商标文字、图形或其组合应与注册证上的商标文字、图形或其组合一致;
4.使用该商标的商品应在核准注册的商品范围内。
第六条进场商品的商标属许可使用的,商业企业应查验被许可人提供的经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备案的商标许可使用合同或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盖章的合同副本影印件,并审核以下相关项目:
1.商标许可使用时间应在合同规定的有效期内;
2.许可使用商品应在合同规定的许可使用商品范围内;
3.商标标识或商品包装上应标明被许可人的名称和商品产地。
第七条进场商品使用未注册商标的,商业企业应审核以下相关项目:
1.商标的文字、图形或其组合不能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八条的规定;
2.商标标识上不能擅自标注“注册商标”、“注”、“R”等注册标记。
商业企业应与商标使用者(或商品供应者)签署承担法律责任的协议。
第八条进场商品属进口商品的,商业企业应查验海关报关单、税单、商检证及在中国注册的《商标注册证》或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出具的商标注册证明等有关证明,并应审核以下相关项目:
1.商标注册的有效期;
2.商标的文字、图形或其组合及商标使用商品应与《商标注册证》上的一致;
3.商品由商提供的,商须出具商标所有人签名(盖章)的授权证明(中文译本)或影印件;
4.商品包装上应标明商品的真实产地。
进口商品的商标未在中国注册的,参照本办法第七条审核管理。
第九条进场商品的商标属许可使用外国(地区)企业在中国注册的商标,参照本办法第六条审核管理。
第十条进场商品属外国(地区)企业在中国组织定牌生产剩余产品的,其商品及商品包装上应去除商标标识或出具商标所有人签名(盖章)的授权证明(中文译本)后方能销售。
第十一条商业企业应注重商品与服务商标的注册,以取得商标专用权。商业企业自有商标组织定牌生产的,应严格按核准注册的商标文字、图形或其组合及核定的商品范围使用。
第十二条商业企业应监督商标使用人维护商标信誉,保证商品质量,以保障消费者的利益。
第十三条商业企业应履行商标管理职责,加强对经销商品商标的进场审核与售中的监督管理;建立相应的经销商品商标进场审核资料和售中监督管理材料的档案制度;对经销商品商标监管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处理。
第十四条经销商品的商标未经审核不得上柜销售。发现假冒或者侵权商标商品,商业企业应拒绝其进场,并及时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举报。
第十五条商业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进行处罚:
l.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第三款处罚。
2.经销明知或应知是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三十九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三条处罚。
第十六条商业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予以制止,限期改正,并可以予以通报或者处以罚款:
1.经销冒充注册商标商品的;
2.经销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八条规定的商标商品的;
3.经销的商品粗制滥造,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的;
4.经销被许可使用的商标商品未标明被许可人的名称和商品产地的;
5.其他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有关规定的行为。
篇5
一、重要意义
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商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日益成为各类市场主体彰显企业信誉、维持竞争优势、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大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有效利用商标资源,不断提升我县企业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商标的能力,有利于增强我县企业自主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规范市场秩序,建立诚信社会;有利于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我县的综合竞争实力。
二、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强我县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目标,以“企业自觉、龙头带动、政策扶持、合力推进”为原则,以完善商标注册、管理、服务、保护体系为重点,加快形成“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社会支持”的商标发展机制,大力加强商标品牌基地建设,重点培育优势产业商标集群,努力推进商标战略与经济工作的深度融合,为建设创新型城市、促进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总体目标
经过努力,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商标培育、发展、保护工作机制,市场主体注册、运用和管理商标的能力显著增强,企业创新成果和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商标品牌,商标战略对经济发展、文化创新和社会建设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到2014年,使我县跨入商标示范区县行列;到2020年,形成大、中、小企业结合的商标战略实施梯队,涌现出一批商标战略示范企业,进一步促进我县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国家级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县。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商标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商标意识
建立政府主导、主管部门负责、新闻媒体支持、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商标宣传工作体系。注重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商标宣传工作。大力弘扬以诚实守信为荣、假冒欺诈为耻的商业道德观念。积极倡导消费者树立自觉抵制假冒伪劣产品意识。加大商标普法教育力度,在中小学开展树立商标意识宣传活动。组织开展商标发展高层推进活动,举办商标与企业竞争力、商标与区域经济发展论坛、商标发展成就展示等活动。扶持创意水平高、市场运作能力强的龙头广告企业对接商标战略的实施,按类别集中进行群体性、专题性商标宣传展示,强化商标文化形象的策划与传播,提升企业商标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大服务业商标注册宣传力度,提高服务企业商标注册和品牌培育意识,支持和推动服务企业加强商标注册和管理,提高服务业商标比重。
(二)大力实施商标战略,创造市场竞争优势
1.提升市场主体保护商标能力。引导和推动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使用和注册商标,全面提升企业创立自主商标意识,加强商标运用和应对竞争能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商标管理部门,帮助企业建立商标价值评估、商标信息检索、商标市场调查、商标对外合作等管理制度,提高自我维权、防范风险和应对商标纠纷的能力。引导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建立以注册主商标为核心、防御商标和联合商标为保护性商标的商标防御系统。支持企业以商标整合管理、营销等优势,改进竞争模式,丰富商标内涵,增加商标附加值,提高商标知名度。
2.扶持块状优势产业率先发展。引导企业将商标战略与当地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升级相结合,优先扶持高新技术、现代物流、会展经济、融资租赁等新兴支柱产业的商标注册和保护,对其中具有潜力的品牌进行重点扶持和培育;对传统优势的医药、轴承、胶囊、冷配、汽配、纺机和商贸服务等相关产业进行改造升级,使商标在传统产业的优化组合和规模扩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支持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控股等多种途径进行商标品牌重组,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品牌聚集;支持企业通过授权经营、连锁经营等方式,促进商标品牌做优、做大、做强。
3.促进商标市场价值开发利用。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商标无形资产在运用中增值、在增值中运用的增长规律,支持企业采取商标权投资入股、质押融资、转让、许可等方式开展经营活动,实现商标价值的转化、利用和提升。采取政府创建平台、市场运作调节、中介牵线搭桥、企业自主施行的方式,积极推进闲置商标资源的盘活利用,建设面向县内外的闲置商标展示交易平台,提高商标资源的使用效益。
4.积极推进商标国际注册工作。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大力宣传、普及商标国际注册知识,引导企业在国际贸易中使用自主商标,创建国际知名品牌,提高自主商标商品出口比例。推动我县涉外企业通过《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申请商标国际注册,为企业海外注册、维权提供全方位的咨询服务。指导、帮助企业应对海外商标纠纷,保护我县企业在国外的合法商标权益。
(三)培育地理标志商标,助推农业产业发展
加强对农民、农村经济组织和涉农企业的商标法律宣传,积极引导特色农副产品注册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协会)+商标(地理标志)+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商标在农业现代化、产业化中的作用,提高农业生产的市场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开展地理标志资源普查,加快地理标志注册工作,支持企业开发地理标志,形成多渠道、多元化投资机制,促进具有特色的自然、人文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广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识,加强对“大佛龙井”、“小京生”等地理标志产品特定品质的保护,发挥地理标志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中的作用,促进特色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
(四)打击商标侵权行为,营造开放有序环境
1.加大商标行政执法力度。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商标保护专项行动,集中打击严重侵权、群体权以及大规模假冒等影响大的商标侵权行为。
2.加强商标案件执法协作。建立工商部门与质监、药监等行政执法机关的联系配合机制,完善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情况交流和案件通报,形成统一协调的商标行政保护体制。加强商标主管部门与公安机关、司法机关之间的协作,严格执行对涉嫌刑事犯罪的假冒商标案件移送司法机关程序,规范涉嫌商标犯罪案件移送工作制度,有效遏制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犯罪行为。
3.强化著名商标保护工作。建立健全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信息数据库。引导企业高度重视“商号、域名、商标”一体化注册工作,充分利用“商号、域名、商标”资源,拓展企业发展空间。依法制止跨类使用驰名商标的行为,有效防止驰名商标淡化。建立商标行政执法机关与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企业的联合打假机制,依法从严从重从快打击侵犯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专用权的行为,保护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企业合法权益。
(五)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健全商标服务体系
1.建立信用监管制度。加强对商标组织和人的行政监督管理,建立商标组织、人信用记录、信用等级评价和失信惩戒等监管制度,引导并促使商标组织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依法。规范商标服务行业行为,取缔非法。支持商标、交易、咨询、评估、法律服务等服务机构发展,发挥商标服务在企业商标运用和管理中的作用。
2.发挥行业协会优势。调动行业协会在商标信息交流、维护会员商标权益、海外商标申请和培育申请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3.建立内外合作机制。加强商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商标执法、中介服务、信息交流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对国内外商标发展动态、政策和我县重点行业、企业的商标战略研究,为商标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基础,为政府部门制定经济和产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聘请国内外专家,为我县实施商标战略提供咨询建议。加强与兄弟县(市)在商标领域的交流合作,为我县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商标战略推动体制。建立健全推进商标战略实施工作机制,负责制定全县商标发展和创建驰名商标、著名商标规划,研究推动商标注册、指导申报商标品牌培育基地。
篇6
第一条为了切实保护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细则》(以下分别简称《商标法》、《商标法实施细则》),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中的驰名商标是指在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并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注册商标。
第三条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负责驰名商标的认定与管理工作。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认定或者采取其他变相方式认定驰名商标。
第四条商标注册人请求保护其驰名商标权益的,应当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提出认定驰名商标的申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可以根据商标注册和管理工作的需要认定驰名商标。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认定的驰名商标,认定时间未超过三年的,不需重新提出认定申请。
第五条申请认定驰名商标的,应当提交下列证明文件:
(一)使用该商标的商品在中国的销售量及销售区域;
(二)使用该商标的商品近三年来的主要经济指标(年产量、销售额、利润、市场占有率等)及其在中国同行业中的排名;
(三)使用该商标的商品在外国(地区)的销售量及销售区域;
(四)该商标的广告情况;
(五)该商标最早使用及连续使用的时间;
(六)该商标在中国及其外国(地区)的注册情况;
(七)该商标驰名的其他证明文件。
第六条认定驰名商标应当遵循公开、公正的原则。认定时应当征询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
第七条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应当将认定结果通知有关部门及申请人,并予以公告。
第八条将与他人驰名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在非类似商品上申请注册,且可能损害驰名商标注册人的权益,从而构成《商标法》第八条第(9)项所述不良影响的,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驳回其注册申请;申请人不服的,可以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复审;已经注册的,自注册之日起五年内,驰名商标注册人可以请求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予以撤销,但恶意注册的不受时间限制。
第九条将与他人驰名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使用在非类似的商品上,且会暗示该商品与驰名商标注册人存在某种联系,从而可能使驰名商标注册人的权益受到损害的,驰名商标注册人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两年内,请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予以制止。
第十条自驰名商标认定之日起,他人将与该驰名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作为企业名称一部分使用,且可能引起公众误认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不予核准登记;已经登记的,驰名商标注册人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两年内,请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予以撤销。
第十一条判定本规定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所述行为是否可能对驰名商标注册人权益构成损害时,应当考虑该商标的独创性以及驰名程度。
第十二条未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认定,伪称商标为驰名商标,欺骗公众的,由行为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视其情节予以警告,处以违法所得额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三条违反本规定第九条规定的,由行为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比照《商标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处理。
第十四条本规定中有关商品商标的规定,适用于服务商标。
第十五条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新晨
【名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修改《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中超越《行政处罚法》规定处罚权限的内容
【题注】1998年12月3日
【章名】全文
为了贯彻《行政处罚法》和《国务院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通知精神》,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局务会议讨论决定,对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已颁布的《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中超越《行政处罚法》规定处罚权限的内容集中进行了修改。
篇7
驰名商标是指经过长期使用,在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为相关公众所熟知,并经一定程序认定的商标。自《巴黎公约》首次引入驰名商标的概念后,对驰名商标进行特殊法律保护已成为世界立法趋势。
巴黎公约规定:凡系被成员国认定为驰名商标的标识,一是禁止他人抢先注册,二是禁止他人使用与之相同或近似的标识。Trips更进一步规定:1,将巴黎公约的特殊保护延及驰名的服务商标;2,把保护范围扩大到禁止在不类似的商品或服务上使用与驰名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识;3,对如何认定驰名商标作了原则性的简单规定。
就各国的立法实践而言,对驰名商标的认定标准不尽相同,通常是根据具体的商标的宣传范围,相关领域公众知晓程度,标识商品促销范围和国家经济利益等因素综合认定。从国际条约保护驰名商标的初衷来看,驰名商标的认定与驰名商标的保护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二、驰名商标的保护模式
对商标的保护主要有相对保护主义和绝对保护主义两种模式。
前者是指禁止他人将与驰名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在与商标所有权人相同或近似的行业中注册或使用,至于在非类似商品上使用相同或近似的商标则是被允许的,《巴黎公约》采取的即是相对保护主义。
后者则是指禁止他人在任何行业,包括在与驰名商标商品不同或不相类似的行业中进行注册和使用与驰名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TRIPS协议采取的即是扩张式的绝对保护主义。
在简单经济形式下,由于特定商标所指向的商品较为单一,因此商标与特定商品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个有价值的驰名商标已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不同种类的商品上,而这些商品之间在类别属性上可能完全不同,从而发生了商标与商品类别联系的相对弱化和商标与商品生产者的相对分离。如不对驰名商标进行跨类别保护而任由他人注册,即使商品差异明显,公众仍会在新商品与信誉卓著的驰名商标权人之间建立联系,认为该商品可能是驰名商标权人的新商品,或者该商品与驰名商标权人之间存在某种法律上、组织上或业务上的关联,从而引起消费者的误购。在商品飞速发展的今天,相对保护主义已不能完善保护公众和驰名商标所有权人的利益。
有鉴于此,为了切实防止驰名商标的声誉、识别性和显著性特征及广告价值受到不当利用的损害,许多国家对驰名商标实行了绝对保护主义,即禁止在任何商品上使用与驰名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
TRIPS协议第16条第3款规定:巴黎公约1967年文本,原则上适用于与驰名商标所标识的商品或服务不类似的商品或服务,只要在不类似的商品或服务上使用该商标即会暗示该商品或服务与驰名商标上存在某种联系,使驰名商标所有人的利益可能因此受损。
三、驰名商标的淡化
对商标权的保护,主要有两大理论:一为混淆理论,一为淡化理论。
传统的商标保护主要针对商标的区别功能设计的,其理论依据为混淆理论。概言之,为确保商标所具有的可辨识、确认和区别于不同商品或服务的显著性特征,避免混淆、欺骗和讹误,法律赋予在先使用人或注册人一种独占权,即禁止任何人未经权利人许可而使用可能在消费者中造成混淆的相同或相似的商标。可见,在传统商标保护观念中,制止“混淆的可能”是商标保护的核心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商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驰名商标所蕴涵的巨大商业价值日益为人们所瞩目。与普通商标相比,驰名商标所承载的意义和内涵已超出了一般的商标权能,而更进一步象征着产品质量和企业信用,蕴涵了一种更具价值的商业资产——商誉。驰名商标权利人利用其卓越的商誉引导着购买力,而不单是利用商标去区分不同的产品和生产者。
当商标的作用超出了避免混淆这一功能时,那么,显然混淆这个因素并不能覆盖一切,而其他一些因素就变得同等重要或更重要了。于是,在混淆理论的基础上,进而发展出淡化理论。
商标淡化(dilution),也称商标稀释,是商标侵权理论之一。“淡化”一词,依据美国《联邦商标反淡化法》,是指“不管驰名商标权利人与他人之间是否存在竞争关系,或者存在混淆、误解或欺骗的可能性,减少、削弱驰名商标对其商品或服务的识别性和显著性能力的行为”。在我国,有学者认为,“淡化是指冲淡或者逐渐减弱消费者或者公众将商标与特定的商业来源之间联系起来的能力。”并认为商标淡化的主要理论依据是,许多市场经营者都有利用他人著名商标的欲望,知名度搞的商标应当受到防止他人利用其独有识别性的特别保护。
1927年,富兰克•斯凯特在《哈佛法学评论》上撰文首次提出商标淡化理论。他认为,商标权人不仅应当禁止他人将他的商标使用于相互竞争的商品上,而且应当禁止使用在非竞争的商品上。他指出:商标的真正作用,不是区别商品经营者,而是在满意程度方面区别不同的商品,从而促进消费者的不断购买。从商标的基本功能出发,在商标被使用在非竞争商品时,其在满意程度方面对不同商品的区别作用就会受到削弱和淡化。商标越是显著或独特,给公众的印象就越深,就是应当限制他人在非竞争商品或服务上使用。
此后,美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分会主席汤姆斯•E•史密斯对斯凯特的理论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和发展。他说:“如果法院容许或者放任‘劳斯莱斯’餐馆、‘劳斯莱斯’自助餐厅、‘劳斯莱斯’裤子、‘劳斯莱斯’糖果存在的话,那么不出十年,‘劳斯莱斯’商标的所有人将不再拥有这个世界驰名商标。”
按照斯凯特的理论,驰名商标淡化效应的产生是因为非权利人借助驰名商标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将驰名商标用在非竞争商品上,从而逐渐削弱或降低了该驰名商标的身价,即该驰名商标所具有的信誉。商标标记越是具有显著特点或者唯一性,它在公众心目中的印象就越深,就越是需要加倍保护,以防止该驰名商标与其特定商品之间的联系被削弱或消失。
在实践中,商标淡化有着多种多样的操作方式,比如:
1将他人的驰名商标仍作为商标使用,只是使用在不相同、不相似的商品或服务上。例如,将家用电器“西门子”商标作为自己生产的家具的商标。
2.将他人的驰名商标作为自己企业名称的组成部分。例如将“海尔”商标用作自己餐馆的名称。
3.将他人的驰名商标作为域名使用。例如将手表商标“OMEGA”抢注为自己的域名()。
4.将他人的驰名商标作为商品的装潢使用。
5.将他人的驰名商标作为商品或服务的通用名称使用。例如将“柯达”解释为“胶卷,是照相用的一种感光材料”,或“胶卷,又名柯达,……”这种解释行为也是对商标的淡化。如果“柯达”商标所有人置之不理,经过一段时间后,人们就会柯达就是胶卷,胶卷就是柯达。这样,柯达就成了胶卷类商品的通用名称,它作为商标所具有的显著性、识别性就不复存在了。公众所熟知的吉普(Jeep)、阿司匹林(Aspirin)、氟利昂(Freon)等本来都是国外的注册商品,由于使用和管理不当以及保护不周,演变成了同类产品的通用名称,从而失去了商标的标识功能。
美国《联邦商标反淡化法》实施以前,联邦第二上诉法院通过1994年至1996年的案例,认定了商标淡化包括下列侵权行为:(1)模糊,即指由于他人在非类似的商品上未经授权的使用,使某一商标的商品销售力和商标价值减少或削弱;(2)失色,即由于侵权者相关的质量,或不利的、丑化的行为描述某一商标,可能对他人商品引起的负效应影响的情形;(3)贬低,即以不当改变,或贬损的方式来描述某商标的情形。
我国多数学者认为,驰名商标的淡化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冲淡和污损。所谓冲淡是无权使用人将相同或相似的商标用在与驰名商标不同类的商品上,从而使该商标与其商品间的特定联系弱化的行为;所谓污损,是指无权使用人将相同或相似的商标用于对该驰名商标的良好信誉会产生贬低、玷污作用的不同类商品上的行为。
也有学者认为淡化指的是在三个方面对驰名商标的损害。一是以一定方式丑化有关驰名商标;二是以一定方式暗化有关驰名商标;三是以间接的曲解方式使消费者将商标误解为有关商品普通名称。
综合而言,可以将淡化的形式概括如下:
1、弱化
弱化是一种典型的淡化形式,也称暗化,是指将他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标使用在不相同、不相似的商品或服务上,从而削弱了该商标与它原来所标识的商品或服务之间的联系,削弱了该商标的显著性和识别性,进而对该商标所承载的商誉造成损失的行为。弱化对商标的识别性、显著性的损害是严重的,它可以稀释商标的识别性、显著性,甚至使之完全消失,进而给该商标所承载的商誉,带来毁灭性打击。
弱化首先是对识别性的削弱和降低。任何人未经许可,将他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标使用在不相同、不相似的商品或服务上,都会降低其识别性。但消费者被提及该商标时,可能首先想到的就不再是原来的商品或服务,或者不仅是原来的商品或服务,甚至消费者根本就不再想到商品或服务,而是商标淡化行为人的商品或服务。无疑,这对商标的识别性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弱化也是对商标显著性的削弱和降低。商标的显著性是商标区别于其他商业标记的特性。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标,它本身应该是具有很强的显著性,能够非常明显和迅速地将它自身与其他标志区分开来。但是,商标淡化行为相同或相似商标使用在不同的商品或服务上,使被该商标与其他商业标记的区别力大大降低,从而损害了其显著性。
当然,不管弱化的使商标的显著性还是识别性,最终影响的都是该商标所承载的商誉。因为商标是商誉的载体,任何对商标大损害,最终都表现为对该商标所承载的商誉的损害。
2、玷污
即指将他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标使用在对该商标的良好信誉会产生贬低、污损作用的商品或服务上的行为。玷污他人商标,是对他人商标的歪曲、损毁性使用,不仅降低了该商标的价值,甚至还对这种价值进行了污损。由于玷污也是一种损害商标商誉的行为,所以玷污包含在淡化行为内,也是比较公认的看法。而且,在商标淡化领域,玷污行为比弱化行为的危害性更大,后果也更为严重。
3、退化
退化是指由于商标使用不当,商标演变为商品的通用名称而失去识别功能。退化无疑是商标淡化中最严重的一种。退化一旦发生,商标将彻底丧失识别性,不再具有区别功能,成为了商品的通用名称。
四、反淡化保护
基于对驰名商标淡化的不断认识,且伴随着驰名商标淡化的严重,各国都逐步展开立法为驰名商标提供反淡化保护。具体有以下模式:
1、制定专门的反淡化法保护驰名商标
美国是采取这一保护模式的典型代表。
1995年,为了防止淡化降低“公众心目中代表唯一、独特的商标形象”,以保护“商标的广告价值”,美国国会通过了全美统一的《联邦商标反淡化法》,从而为驰名商标的所有人提供全国性的统一有效的反淡化保护。
美国反淡化法在商标保护中增加了一个新的诉讼依据,这不同于传统的商标侵权的诉讼依据。商标侵权的判定标准是混淆、欺骗和误导的可能性,而商标淡化的判定标准是,未经授权而对他人驰名商标的使用减低了公众对该商标指示商品和服务的唯一性和特别性的感受。很明显,美国的反淡化法是依据“商业信誉损害”的可能性和驰名商标显著性的淡化的可能性提供法律救济的。而且,由于反淡化法的适用不要求具有竞争关系或混淆可能的存在,这更有利于商标权人行使诉权。
2、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
有些国家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来保护驰名商标免于被淡化。如希腊《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条规定:“禁止使用驰名商标于不同商品上以利用驰名商标信誉冲淡其显著性”。有的国家尽管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没有明确规定禁止商标淡化行为,但有关商标淡化诉讼中,适用不正当竞争诉讼。
3、通过商标保护或归入驰名商标保护范围之内
大陆法系国家多数采用这种方式。1991年《法国知识产权法典》第七卷商标法部分第L.713-5条中即规定:在不类似的商品或服务上使用驰名商标给商标所有人造成损失或者构成对该商标不当使用的,侵害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德国1995年《商标和其他标志保护法》第14条中也规定:未经商标权利人同意应禁止第三方在商业活动中,在与受保护的商标所使用的不相近似的商品或服务上,使用与该商标相同或近似的任何标志。
4、在司法判例中适用反淡化保护
有些国家在立法上没有明确规定驰名商标的反淡化内容,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他们一般是适用民法上的侵权赔偿之债来保护驰名商标所有人的利益的,即通过司法判例来适用反淡化保护。
我国对驰名商标保护的法律中没有“淡化”的提法,但就相关法律规定的实质来说,属于反淡化保护。2001年《商标法》修订后增加了对驰名商标保护的规定,尤其重要的是对已注册的驰名商标进行跨类别的保护。第13条规定:“就不相同或者补相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翻译他人已经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误导公众,制式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不予注册并不能使用。”
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一规定并不意味着我国法律已经为驰名商标提供了有效的反淡化保护。《商标法》只禁止将与驰名商标相同或相似的商标使用在不相同或不相似的商品上的行为,然而对驰名商标的淡化有多种形式,如将驰名商标用作企业名称、域名,这些行为同样毁减损驰名商标的标识能力,使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受到损害,目前法律对此则没有进行规范。
需要指出的是,认定商标淡化行为应当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淡化行为是专门针对已注册的驰名商标的。
淡化行为人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搭便车,利用驰名商标的信誉推销自己的产品,而普通商标并不具备这一利用价值。认定淡化行为以驰名商标为限,既能有效地保护商标权人的权利,也没有过分地限制他人选用标识的自由,是正确解决权利冲突的平衡点。《商标法》将驰名商标区分为已注册与未注册,而给予不同的保护。反淡化保护只是针对已经注册的驰名商标的,而对于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只禁止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注册和使用。这体现了《商标法》重在保护注册商标的原则。
2、淡化是在不同类商品上使用与驰名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识。
如果是在相同或近似的商品上使用与驰名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识则应按照一般的商标侵权处理。同时还需要对淡化人使用的标记是否与驰名商标相似进行判断。
3、并不是所有在非同类产品上使用与驰名商标相同或近似标识的情况都属于淡化。
当一项商标还未成为驰名商标之前,也许存在一些与其相同或相似的商标使用在其它类别的商品上。而在该商标驰名之后,原来已存在的那些商标并不构成淡化。
4、认定淡化行为时并不需要考虑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
不论其出于善意或恶意,是故意还是过失,都不影响淡化的成立。但是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会影响其承担责任的方式和范围。一般说来,行为人如果故意实施淡化行为则承担的责任要重得多,尤其要承担较重的损害赔偿责任,如果是过失则会承担较轻的责任。如果没有过失,只需承担停止侵害的责任。
5、由于反淡化旨在保护驰名商标与特定商品或服务的联系,将驰名商标长时间广泛地用于多种商品上,势必会导致商标所标识的商品与特定生产者的联系淡化,驰名商标对消费者独有的吸引力也会因此而大大降低。因此认定淡化行为不应以造成商品来源混淆为条件,毕竟并非所有的淡化都会造成消费者的混淆。比方说,一个街边小店的名称是“劳斯莱斯水果店”,此时人们不会发生混淆而认为该店与著名的劳斯莱斯商标或生产者有何联系。但这种行为是不能被允许的,大量的类似行为会冲淡劳斯莱斯商标与其产品的联系,破坏商标的独特性,长此以往当提起劳斯莱斯商标的时候,人们可能会想到的不仅是汽车,还有食品、衣服、电器等。认定淡化如以造成混淆为条件,就会使一些淡化行为得不到规范和制止,使得驰名商标得不到周全的保护。因此,只要是减损了驰名商标的标识能力和独特性的行为就应当认定为淡化行为。
【参考文献】
1.郑成思著:《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苏珊.瑟拉德:《美国联邦商标反淡化法的立法与实践》,张今译,载于《外国法评译》1998年第4期。
4.孔祥俊著:《反不正当竞争法新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
篇8
一、商标授权经营管理制度的建立
秀水街市场是北京最有影响的国际旅游购物市场,商标权保护问题突出。分局采取打击防范和引导提升相结合,不断强化市场主办单位保护知识产权意识,促使企业转变经营理念,力推商标授权经营管理制度,使秀水街市场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得以加强。
1,实施商标授权,打造“品牌秀水”
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面提升秀水形象,分局和秀水街市场管理公司决定共同打造“品牌秀水”。
打造“品牌秀水”,就必须全力推进商标授权经营,弘扬民族品牌,引进中华老字号和中国当代驰名商标,引入国际知名品牌,将秀水市场打造成为一个品牌市场。
为此,分局通过清理清退涉假商户,调整整合业态形式,形成了以中华老字号(包括谦祥益、内联升、盛锡福)为主要特色的中华丝绸一条街和精品走廊,为进一步推行商标授权经营提供了经验和示范。
2,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专项基金”
商标授权经营的推行,必然涉及商户经营模式的调整和转型,亟须资金支持和扶助。为此,秀水街设立“知识产权保护专项基金”,对按商标授权经营要求调整经营方向和经营模式的商户给予租金减免,并为知名品牌进入秀水提供信誉担保,全力推进商标授权经营工作。
3,与国际知名品牌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
2006年6月7日,在中国商务部和欧盟高级官员的见证下,秀水街与欧盟20余家国际品牌代表签署了《关于加强市场管理及时有效制止售假行为的谅解备忘录》,其内容主要是双方确定了“二步处理”原则,即市场对第一次被发现销售侵犯知识产权商品的经营者,予以停业整顿:对第二次被发现销售侵犯知识产权商品的经营者,终止租赁合同;同时,建立有效保障机制,并协助联合维权企业追究销售侵犯知识产权商品经营者的法律责任。
4,汇编《市场管理规范》
在实施商标授权实践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制定了进货备案登记制、日常巡检制、导购违规记分卡制、黄牌警告制和奖励政策。分局将这些内容进行系统整理归纳。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汇编成《市场管理规范》,可供国内同类市场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借鉴。
二、建立商标数据库。完善商标授权经营制度
为了更好推行商标授权经营管理制度,落实项目管理目标,分局总结团结湖辖区的经验,进一步建立以“一个核心,四项制度”为内容的商标授权经营管理制度。
一个核心:
指导市场主办单位进行商标数据收集,建立所、市场两级商标数据库,形成以商标数据库为核心的商标授权经营制度。
为实时掌握商标授权经营动态。我们为每个市场建立一个商标数据库,把市场内商标信息全部录入微机。对市场商标工作实施量化管理,截止到2006年10月底共收集商标数据7110条。数据库由市场情况统计表、注册商标统计表、未注册商标统计表、商标统计表、重点监控商户统计表五部分组成。
商标授权经营制度的核心内容是经营者对其经销的带有商标的商品来源提供真实、合法、有效的证明文件。市场主办单位要在市场内实行商标授权经营管理,完善市场自律体系,积极引导商户走“品牌”经营之路。要从调整商品结构人手,疏通渠道,积极引进在国际和国内有竞争力的品牌,将假冒品牌、“傍”名牌、信誉差的商品清退出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项制度:
1,市场商标数据实时分析制度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商标数量也呈现快速增长之势。为此,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必须依托商标层级流转监管机制,利用商标数据库强大的统计功能,对不同市场做出针对性分析,从而快速准确地发现商标侵权行为,把有限的人力物力更多地投在被侵犯风险系数高的商标上,从而震慑潜在违法者。商标层级的标准是商标的风险系数,该系数可以通过对商标数据库进行数量分析来导出。
2,数据交换与信息通报制度
该制度帮助T商部门对市场商标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发现问题时能及时与商标权利人及商标人取得联系,实时地做出行政指导:促进经营者、市场主办单位、商标权利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为三方搭建工商服务平台:定期对商标授权工作开展培训,请辖区内示范店介绍经验。积极帮助质量好、信誉高的未注册商标注册,让质量好、信誉高的商标受到更全面地保护,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和市场良性竞争。
由于商户变更或季节性换货等原因,商标数据库内的数据容易滞后于当时的具体情况。因此。我们特别注重数据信息的实时更新,要求市场主办单位必须将商标变更情况统计列入日常管理工作中,每周向工商所报送市场商标变更情况统计表,工商所每月汇总。工商所市场外勤在日常巡查中也要将商标变更情况列入工作内容。将巡查中所获得的信息及时录入数据库。
3,以商标权流转层级为依托的商标分类监管制度
根据商标权流转的不同途径,分局制定了相应的监管要求。对于注册商标采取以商标权流转方式为依据的自有品牌、品牌、多级品牌、进口品牌实施层级监管,经营者对每一类品牌商品来源提供真实、合法、有效的证明文件,对于未注册商标以国内品牌和进口品牌为划分标准实施单独监管。这种模式能够使市场主办单位在日常管理中更有效地将侵权商品清理出市场,能够帮助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更及时、准确地打击商标侵权行为。
4,以户管标、以标管货的日常监管制度
为了能够对商标侵权违法行为精确定位和准确定性,确保商标侵权行为得到有效地遏制,工商所从五个方面落实此项制度:1,指导市场建立健全每个商户经营商品的商标管理档案和商标授权管理档案。2,制定服装小商品市场日常巡查的“六查六看”制度。3,开展阶段性商标自查自纠工作。4,设计具有商标检查内容的新式巡查记录单。5,商标禁售预警制度,监控除48种通报商标的其他注册商标。
篇9
【关键词】平行进口灰色市场进口商标法知识产权法
平行进口(ParallelImport)又称灰色市场(GreyMarket)进口,是指在国际贸易中,进口商未经进口地商标权人(包括商标所有权人及商标使用权人,下同)同意,从境外进口经合法授权生产的带相同商标的同类商品的行为。本文要讨论的商标平行进口情形限于相关的国内、国外商标属同源的情形。
一、“权利穷竭原则”与“地域性原则”之间的抉择
商标权平行进口合法与否,在理论上主要是体现为商标权的“权利穷竭原则”(或称“普遍性原则”)与“地域性原则”的冲突。赞成者认为根据“权利穷竭原则”,附有某商标的商品一经商标权人或其授权的人的同意第一次投入市场后,商标权人即丧失了对其控制,其权利即告穷竭。反对者则认为商标权本身就具有地域性,所以商标权利穷竭也应具有地域性,不能由于一国的商标权人的商品投放入市场的行为,同时使他国商标权人在他国的权利也用尽。
各国实践的巨大差别及国际组织试图统一规定努力的失败说明了简单地谈“权利穷竭”或“地域性”显然已无济于事,挖掘两原则背后隐藏的立法本意是非常必要的。知识产权“地域性原则”的提出是基于各国知识产权法的内容有很大差异,保护的期限、范围、方式均有所不同,因而依不同法律产生的知识产权应该是相互独立的。而“权利穷竭原则”则是为了平衡知识产权人专有权所产生的负效应而设置的,其主旨是对知识产权人的权利加以必要的限制,以免产生过度垄断,阻碍产品的自由流通[i]。两者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同,所以在国内市场它们一般是不会产生冲突的。在发生冲突的平行进口情形时也应考虑这两个因素,然后再判断两者是可以像在国内市场一样和平地相处,还是需要重新考虑它们的价值取向。
一般认为在平行进口问题上商标权的情况与专利权及版权完全不同。[ii]目前世界上主要国家除了哥伦比亚和墨西哥外,一般均规定了专利权人享有“进口权”[iii],Trips第6条也强制性要求各国授予专利权人“进口权”,可见在专利领域承认权利穷竭有地域性已几近达成共识,与商标平行进口各国相差甚大的现实有天渊之别。究其原因就在于:(1)两类知识产权的性质不一样,专利、版权是一种知识产品,它们的发明创作需要较高的成本,而传播的边际成本却通常是零,所以它们需要更强的垄断权保护知识产权人能收回成本,以鼓励它们的创作。WIPO前总干事鲍格胥在分析这种差别的原因时指出,给予专利“进口权”将为从国外引进技术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同时能保护本国境内实施发明专利工作的投资;[iv](2)与商标相比,各国专利法对于专利保护的条件、范围、专利权人的权利等规定相差甚大,所以专利地域性是必须的。
至于商标,其主要功能在于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区别商品、服务的提供者,促进消费者信息,所以就其无形而言明显属于知识产权,但实际是却不是真正的知识产品。[v]国际保护工业产权协会(即AIPPI)将专利权归入“创作性成果权利”,商标权归入“识别性标记权利”。[vi]作为一种标识权,商标法无需给予商标权人过大垄断权,因为它不存在很大的投资成本的回收[vii],商标权人的权利在于“行”与“禁”,就“禁”部分主要是禁止他人假冒,对于使用相同商标的真品已无能为力。相同商标合法地用于相同或类似商品之上的真品平行进口就属这种情形,如果要规范之,至少需要一种特殊的法律,因为仅靠商标法无济于事。[viii]另外,商标国际化步伐比专利要快,各国法律规定比较接近,而且特别是对于一些著名商标在世界各地的商标权人往往是相同或相关联的,允许商标的平行进口有利于商品的自由流通。
二、个体利益与公众利益之间的抉择
赞成平行进口者与反对平行进口者经常会在保护商标权人利益还是保护消费者利益上争论不休。赞成者认为之所以存在平行进口就在于这种商品与当地已存在商品之间的价格差,其中前者比后者一般要便宜40%左右,因此平行进口将使消费者拥有更大、更廉价的消费选择,可以很好地防止市场的垄断与割据,使国内商标权人(包括商,下同)为应付这种暂时不利的局面将变得更有效率,商标权的原始所有人因此也将获得好处;反对者认为同一商标授权各国不同使用人使用后开发出的商品总是因考虑当地的国情、风俗、口味等而不同,因而在平行进口商品与国内商品质量、售后服务和担保不一样的情况下,平行进口将会混淆消费者,扰乱市场交易秩序,进而损害国内商标权人的良好商誉。[ix]
从以上观点来看,由于反对者多从假设(即假设平行进口商品与国内商品质量、售后服务和担保不一样)的角度担心平行进口带来的负面影响,与赞成者从一般立场相比明显属于其中的特殊情况,因而在考量决定平行进口制度时其不具决定性意义。在国际贸易中使用同一商标的商品,其商标一般来源于同一原始商标权人,商标权人总是通过合同控制商品的质量、售后服务等,而且平行进口案件中很大一部分是出口商品的返销(resale),更不存在什么质量差异等。制度的涉及总是从一般的利益出发,对于特殊利益给予特殊照顾,因此平行进口问题也是一样的,其有利于消费者、市场甚至商标权人是显而易见的,因而允许应是一般规定,至于可能存在的损害消费者、市场、商标权人的某些特殊情况,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法律规范,比如《反不正当竞争法》。
暂时撇开这些观点,撩开面纱看看到底谁在主张这些观点对于深刻理解这一问题是有益的。一国国内反对平行进口的声音总是来自产业界,而支持平行进口的声音却是来自广大的消费者。比如欧盟委员会草拟的1989年《缩小成员国商标差异的理事会一号指令》、1994年的《共同体商标条例》的初稿文本明确规定欧盟对内、对外商标权均实行“权利穷竭”原则,然而遭到了工业界的强烈反对,在强大“游说集团”的游说下,最终文本放弃规定欧盟之外的商标权的权利用尽。[x]因此,可以说上述两种规定的背后隐藏的实质上是一种个体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冲突。
现代的法制发展使得这一冲突并不难解决。从利益衡量角度来看,在现代社会权利、义务双重本位和社会、个人双重本位的价值体系模式下,“正义要求,赋予人类的自由、平等和安全应当在最大程度上与共同福利相一致”[xi]。衡量平行进口所带来的总得与总失,不难发现共同福利的取向更偏向于允许。
三、贸易自由主义与非关税壁垒之间的抉择
平行进口发生在国际贸易当中,因此站在这一角度来看,也许能把问题看得更清楚。美国立法和美国学者明确展示了平行进口与贸易政策关系。有关平行进口的法律规范,美国总将其纳入国际贸易法规中,主要是国会颁布的《关税法》第526条或美国法典第19编第1526条(又称为《正宗商品排外法》)。[xii]美国学者也认为“关于平行进口的争议并不属于商标法的范围,而属于国际贸易法的范围,有时有点近似于贸易保护”。[xiii]此外在日本,1970年的Parker商标案中法院认为平行进口问题与地域性无关,1972年日本财政部海关总署根据日本关税法的通告规定了平行进口问题。[xiv]
商标及商标权出现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根本不存在有关平行进口的争论,而且目前平行进口争论多发生在发达国家,这些绝不是偶然的。根据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主要在于世界贸易自由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各国在国际贸易中资源比较优势的不同:从20世纪40年代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定及其后数轮谈判到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已降至4%,而发展中国家在新的国际经济格局中充分利用了其资源、劳动力的优势,使得生产同样的商品的成本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低价产品在贸易自由化框架下长驱直入发达国家,损害其国内产业界利益。发达国家面对这种损失不会无动于衷,他们为此相应设置了一些非关税壁垒,这其中包括禁止平行进口。
目前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对平行进口的态度是另一例证:根据美国的《关税法》第526条及判例的发展,平行进口在美国是违法的但也有例外(即经美国商标权人书面同意或进口商与商标权人有关联关系);[xv]根据欧洲法院1998年对Silhouette诉Hartlauer案的裁决,在欧盟18个成员国内允许欧盟外平行进口将触犯《欧盟条约》;[xvi]根据经日本最高法院确认的1970年Parker案和1972年财政部海关总署的规定,日本有条件地允许平行进口;韩国则是在其《商标法》第36条第2款规定平行进口是商标侵权行为。总的来说,这些法律都是有利于其本国工业界利益而不利于平行进口。
然而,再以欧盟对内部各成员国间平行进口的态度为例,情况又是另一个样。欧洲法院20世纪60年代就遇到平行进口案件,发现有关各成员国间是否允许平行进口的问题涉及到《罗马条约》第36条知识产权的规定与第30、85、222条商品自由流通的规定之间的冲突。在一系列的案子中,欧洲法院通过创造“存在与使用权相区别”、“权利用尽”、“同源”等原则,解释了在成员国间的平行进口是合法的[xvii],在商标权保护与共同体内自由贸易间选择了后者。这种处理方式在1989年89/104《缩小成员国商标法差异的理事会一号指令》第7条第1款及1994年《共同体商标条例》第13条中以成文法的形式被确定下来。与1998年欧洲法院在Silhouette案中的结论相比,其贸易保护之嫌疑昭然若揭。
可见,隐含在平行进口背后的还有国际贸易的自由化与非关税壁垒之间的冲突。1944年的GATT第九条曾就标识性权利之一的原产地标记做了规定,即不得被用来限制贸易,然而当时尚未出现平行进口问题,所以没有点明商标。等到要作规定的乌拉圭回合,则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分歧过大而无法成行。不过站在自由贸易的潮流,对于这一问题不难作出取舍,即放弃壁垒、扩大自由度将是国际贸易的方向,平行进口的明天应是光明的。
四、平行进口的法律规范
在商标权的“权利穷竭”原则与“地域性”原则之间、个体利益与公众利益之间、贸易自由主义与非关税壁垒之间的权衡,使得从原则上说赞成平行进口成为本文的主要观点。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对于某些可能有损于商标权人、独家商(经销商)、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平行进口的行为就听之任之。规制平行进口的法律问题应是个“系统工程”,现有相关法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克服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
(1)当平行进口商品较当地相同商标商品的质量、服务或担保要次,或与当地商品相比因后者已根据当地市场的环境、兴趣、偏好做了必要的改动而口味、成份等不同,这时平行进口商如果没有明确标识提醒时,消费者因对灰色市场一无所知,可能会因混淆而受损。市场混淆行为是一种古老的、传统的不正当竞争方式,从《巴黎公约》第十条之二到WIPO《反不正当竞争示范法》第二条,从大陆法系成文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到英美法系的Passing-off制度,无不对这种行为予以制止。因此,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可以保护消费者免受混淆。进口商欲摆脱“混淆”的指控也很简单,只需在进口商品上醒目标明商品的来源、生产厂家及与当地商品存在的不同等。
(2)平行进口商对进口地商标权人(包括独家经销商)的损害可能源自进口商“搭便车”行为及市场混淆行为对其“商标独立信誉”的伤害。具体地说,当地商标权人为开发、建立、维持该商标商品的当地市场而进行了大量的广告宣传,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和担保,或者如前所述,当地商标权人可能对商品进行了更适合于本地的改变,进口可能因混淆伤害当地商标权人。对于以上两种性质上属于不正当竞争的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仍可管辖。比如我国台湾省公平交易委员会首先原则上认定平行进口与假冒的构成要件不符,进而指出,如果未明白标识其进口的商品以使消费者误认其商品来源,或者如果进口商从国外输入已由原厂商授权进口或授权制造商生产的商品,而因国内商已花费大量行销成本或费用致使商品为消费者所共知,故倘若贸易商对商品的内容、来源、进口厂商名称及地址事项以积极行为使消费者误认为系商所进口销售之商品,则构成所谓“搭便车行为”,都会触犯《公平交易法》中“欺罔”和“显失公平”之规定[xviii]。
(3)商标法上的“权利用尽”并不是绝对的,第一次销售的商标权人可能因平行进口商对商品不适当的改变、再包装或广告宣传等而损害其商标的商誉,此时其可援用商标法有关规定禁止这种行为。比如欧盟的《缩小成员国商标法差异的理事会一号指令》第7条在第1款规定了商标权共同体内部实行权利用尽后在第2款即规定:“商标权人有正当理由对抗商品的进一步商业流通,特别是商品状况在投放至市场后遭到改变或损害时,不适用第1款的规定。”1998年欧洲法院在Parfums案中确认如果再次销售商在再次销售时用商标对该商标的商品进行广告宣传,而这种广告宣传会严重损害该商标的声誉,那么商标权人可以控制这种广告宣传的方式。[xix]
除了法律规定外,相关的当事人也可以通过合同方式,在许可协议中限制有关商品的出口地区,从而避免因发生平行进口而可能引起的不愉快的问题。这种限制一般是不会被认为违反各国竞争法的。[xx](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学院国际法系)
联系地址:上海市200042华东政法学院98级国际经济法专业研究生陈江
联系电话:021-62071482
联系传呼:191-3256618
--------------------------------------------------------------------------------
[i]孙颖:“平行进口与知识产权保护之法律冲突及其调控”,载于《政法论坛》1999年第3期,第62页。
[ii]郑成思:《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85页。
[iii]孙颖:前注1引文,第64页。
[iv]WIPO总干事鲍格胥:《专利法讲座汇编》,中国专利局教育处1980年编,第11页。
[v]伯纳德·霍克曼、迈克尔·考斯泰基:《世界贸易体制的政治经济学》,刘平、洪晓东、许明德等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41-142页。
[vi]郑成思:《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页。
[vii]当然广告宣传费用是事后辅助,专利、版权中也会发生,不应包括在商标创作成本中。至于利用他人广告宣传“搭便车”的行为,在随后的章节将会讨论到。
[viii][美]阿瑟·R·米勒、迈克尔·H·戴维斯:《知识产权法概要》,周林、孙建红、张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80页;对于真品的宽容,商标法允许在一国内因产业差异而使用相同商标,也是一个有说服力的例子。
[ix]有关不同观点的总结参考了王传丽:“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问题——析商标权与灰色市场进口”,《政法论丛》1995年第1期,第72页;欧万雄:“一个应当引起关注的话题”,《中华商标》1999年第2期,第9页;FrederickM.AbbottandD.W.FeerVerkade:“TheSilhoutteofaTrojanHorse:ReflectionsonAdvocateGeneralJacobs’OpinioninSilhouttev.Hartlauer”,JournalBusinessLaw,1998SeptemberIssue,page419。
[x]WillyAlexander:ExhaustionofTradeMarkRightsintheEuropeanEconomicArea,(1999)24E.L.Rev.Feb,page62;
[xi][美]埃德拉·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邓正来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296页。
[xii][美]查尔斯-R-麦克马尼斯:《不公平贸易行为概论》,陈宗胜、王利华、侯利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01页。
[xiii][美]阿瑟·R·米勒、迈克尔·H·戴维斯:前注8引书,第180页
[xiv]孙颖:前注1引文,第65页。
[xv][美]查尔斯-R-麦克马尼斯:前注12引书,第101页。
[xvi]CaseC-355/96SilhouetteV.Hartlauer。
[xvii]阮方民:《欧盟竞争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82-290页。
[xviii]缪剑文等:“知识产权与竞争法”,《法学》1999年第6期,第44页。
篇10
杭州爱迪尔烟草工业印刷厂 魏来法
杭州海天特种印刷厂 黄德法
浙江包装彩印厂 王国民
杭州富临印刷有限公司 王金林
杭州印刷厂 潘国均
杭州伟成印刷有限公司 金伟成
浙江美胜印刷有限公司 骆 云
浙江中包印务包装有限公司 丁佩强
杭州天长小学印刷厂 宣松荣
杭州盛联印务有限公司 王 洁
浙江美浓丝网印刷有限公司 李圭甲
杭州九堡上游纸箱厂 徐浩兴
杭州新世界包装有限公司 陈 洪
萧山市印刷上光厂 孙吾龙
萧山造纸纸品厂 俞叶良
萧山市昌隆印务公司 李国昌
浙江萧山胜达集团有限公司 方悟校
印制单位名称 负责人
杭州杭科激光图像印务有限公司 马 威
宁波海茂特种印刷有限公司 钱盛之
宁波大红鹰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苏兴德
宁波远东印务实业有限公司 崔全林
宁波艺华包装印刷公司 钱盛光
宁波美术制版印刷公司 阮国钧
慈溪包装印刷厂 张永康
宁波尊旗彩色印刷包装有限公司 袁 辉
温州市汇龙包装印业有限公司 林金通
温州包装彩色印刷厂 阮华弟
温州市五星工艺印刷厂 陈晓忠
苍南县第三工艺厂 陈正齐
温州东方印刷厂 林伟光
浙江中包天纳克纸箱有限公司 李祝涛
绍兴新华印刷厂 金柒拾
地方国营上虞印刷厂 章立群
上虞市彩色印刷厂 倪瑞祥
印制单位名称 负责人
绍兴京华激光制品有限公司 邢云德
平湖市通用印刷厂 何敏杰
桐乡印刷厂 董志超
浙江平湖印刷厂 黄钟鸣
民丰集团加工纸印刷分厂 王立春
湖州印刷厂 严旭初
浙江浙北包装彩印总厂 王应江
湖州菱湖工艺印刷厂 许益民
地方国营长兴印刷厂 卢满堂
浙江天外烟草印刷有限公司 严旭初
浙江伟博包装印刷有限公司 陈寿武
浙江湖州光夏印刷有限公司 王 煜
金华升达利彩印新技术有限公司 唐根松
兰溪信大印刷有限公司 马学良
浙江兰溪凯迪恩彩色印刷有限公司 方向明
浙江浦江县丝网印刷包装有限公司 张小玲
浙江省浦江信得利印刷厂 朱建生
印制单位名称 负责人
金华县包装印刷有限公司 张惠萍
金华市新华印刷有限公司 沈观宝
金华市科教彩印厂 陈炳光
金华市人民印刷厂 宋有溪
金华市东方彩印厂 金 霞
横店集团印刷厂 金银仙
浦江县南山彩印厂 杨建平
兰溪市印刷包装有限公司 叶呜君
金华市五星彩印包装有限公司 陈樟明
浙江亚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印刷厂 王品发
龙游县新华印刷厂 宋企成
浙江龙游振亚印刷有限公司 姚震亚
浙江龙游美胜丝网印刷有限公司 王品发
龙游县福利印刷厂 王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