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2 05:11: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产教融合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职业院校对现代职业教育探索的日臻成熟,现代职业教育正迅速发展,学科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同市场逐步向“零距离”对接,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结合渐入佳境。
1.政府部门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
省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以城带乡、以强带弱,组建纵向贯通、横向联合的新兴办学模式——职教集团。”目前已经在交通、农业、水利、牧业、医药卫生、建筑、化工、机电、地质、工艺美术、国防科技工业等行业部门组建了职业教育集团,职教集团总数已经突破60个。截止5月,我省普通高校已达到127所,其中本科学校达到50所(含独立学院8所),高职高专学校达到77所。年底,省教育厅与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管委会还签署了《共建校企合作交流平台合作协议》,为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实现“产学研用”无缝对接提供服务平台。但从人均数量上来看,职教集团内部组织相对松散,这与农业大省、人口大省是不相匹配的。
2.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滞后
就高等教育类型组成来说,目前所实施的职业教育其最高学历仍是专科,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本科,缺少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尽管这几年针对高职毕业生对口“专升本”,实际上还是升入普通本科院校,而非职业教育本科,很难满足社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不利于学生继续学习,这也容易导致人们对职业教育在认识上存有偏见。
3.高等职业教育人均教育经费依然偏低
“十二五”以来,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高等教育经费保障范围进一步扩大。世界银行研究表明,职业院校生均经费为同级普通教育的2.53倍,实验实习设备设施的成本更高。
4.职业教育自身吸引力仍有待加强
①专业教师不足。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职业教育所要求的知识结构不相适应,缺乏必要的工作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
②企业缺乏合作动力。由于缺乏相关利益链条的连接,政策落实机制不健全,导致校企合作缺乏长效机制。目前,大部分校企合作的有关政策还有待完善,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多数校企合作项目、职业教育集团组织松散,捐助教学设备利用率不高,实训实习基地后续建设和利用、培训员工等仅停留在层面上。
③职业资格证书亟待规范。随着我国职业资格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对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促进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某些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学会团体等出于自身利益,既培训又颁证,一方面造成培训质量下降、走过场,另一方面政府公信力不断下降,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证书泛滥,“证”出多门,严重妨碍了职业资格培训市场的有序健康发展。
二、深化产教融合的路径分析
当前,国家已把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还需要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营造全社会重视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要着力服务产业的转型升级,把理论教学逐步转向理论与应用相兼顾,学历教育逐步转向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相兼顾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
1.专业规划对接地方产业规划
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不同,职业教育具有突出的社会性、职业性和实践性。教育部副部长在“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经验交流会暨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年会”上的书面讲话中指出:要坚持以服务就业为导向,立足类型教育特点办学,走对接需求、特色鲜明的发展道路,从而为社会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①专业人才培养对接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职业院校要紧跟产业发展动向,不断调整专业结构,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和教材改革,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有针对性地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特别是重点支持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服务中原经济区产业发展战略的实施。以专业群建设带动学院转型,专业规划对接地方产业规划,专用链对接产业链,校园文化建设对接行业企业文化,推动创业教育向终身职业教育方向发展。
②教师职教能力要求对接职业岗位要求。要以实施职业院校骨干教师培训为契机,做好职业院校青年教师企业一线实践的引导和政策支持,全面落实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制度,解除一线教师的后顾之忧。
③支持中小企业吸纳职校毕业生。一方面要设法提高职业技能劳动者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另一方面对企业职工参加养老等社会保险给予政策支持,出台导向性人事和相关劳资政策,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
2.逐步提高职业院校经费标准
职业教育体系需要有强大的社会系统支撑,政府必须稳步增加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在全国教育总经费的占比,使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与职业教育规模相适应。此外,应不断拓宽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渠道,建立以政府为主,兼容企业、社会团体、民企、外资等多方参与的职业教育投资体系。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应发挥应有的推动作用,不仅制定相关政策,而且搭建具体的实质性合作框架,出台相关细则和落实政策措施,并建立长效激励机制,促进校企双方的积极参与,使省的职业教育发展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进一步完善教育基金的投入,对职业院校的学生予以与普通院校同等的主体地位,尤其是给予民办职业院校的教师与普通院校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和产学研的政策支持。
3.加快职业院校内涵建设
①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与教育性是提高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打造高职教育特色专业品牌的重要途径。加大统筹职业教育发展的力度,优化全省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加强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认定办法,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政策激励,重点提升其专业实践、教育教学能力,努力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力量,促进“双师型”教师在区域内合理流动;同时,以德育人,用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新风尚,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培育更多社会需要人才。
②完善职业人才成长“立交桥”。在推进中职、高职紧密衔接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人才成长“立交桥”,拓展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专业硕士的发展空间,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将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合起来,引企入校、引职校入产业园(区),为当地经济、产业发展作更大贡献。学校与企业及行业单位联合起来,建立职业教育就业评价体系,以硬件、软件、就业来吸引学生、留住学生;积极开展学业水平测试,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扭转只重技能的旧观念,为职业教育发展迈出重要一步,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③增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贡献最为直接的教育类型。现代职业教育只有与实践、工作过程相结合,学生才能学到职业活动中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技能。因此,职业教育的全过程都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需要企业提供更多实习和实训基地。职业教育正逐步由规模化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过渡,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企业要有参与的自觉性。
④规范“职业资格证”的市场秩序。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规范职业准入类职业资格和职业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这对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无疑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此,政府职能部门要做好宏观管理和质量监管等服务工作。
三、结语
篇2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G630.28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4-0157-02
一、双师型教师的概念界定
何谓“双师型”教师,目前有的学者将其概括为两种:一是“双职称型”,
教师在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外还需要取得另一职称;二是“双素质型”,即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而有的学者则将“双师型”教师的理解概括为三种:一是“双证书论”,认为具有工程师、工艺师等技术职务的人员,取得教师资格并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即为“双师型”教师;二是“双能力论”,认为只要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师,就可看做是“双师型”教师;三是“双融合论”,即既强调教师持有“双证”,又强调教师“双能力”。但不管是哪种概括,目前教育界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一是停留在字面解释上,二是表现为较有理性的综合解释。本人认为“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对专业课教师的一种特殊要求,即要求专业课教师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要具有较高的文化和系统的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及教学能力和素质;二要类似工程技术人员那样,有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和素质。
二、“双师型教师”不同专业的专业素质要求
高职院校的专业可按大类分为社科类(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会、法律、物流、商务等)与技术应用类(机械制造、应用化工、电子信息技术、精密加工、自动控制等)。社科类“双师型”教师应该突现以下方面的素质:社会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应用;良好的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信息社会、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适应和引导能力;扎实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应用能力;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技术应用类的“双师型”教师则应突现以下方面的素质:了解并掌握所授专业相对应行业的应用技术的动态,能够通过专业授课、实训、实习,使学生掌握就业岗位所需的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具备肯动手、勤动手、会动手的操作习惯和实践修养,引领学生走“从书本到实践,再从实践到书本”的技能提升之路;能够教育学生形成相关行业的职业素养,如维修技术人员“不怕苦、不怕脏”的品质等;能够通过应用项目的研究和应用技术的创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技术革新意识和能力。
三、以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为例构建制度,培养教师的“双师”能力
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是一所民办高职院校,学校非常重视教师的“双师”能力的培养,制定了《青年教师实践能力锻炼》的暂行规学校规定,每个青年教师一年累计要安排不得少于2个月(每个月以20个工作日计)的时间参加实践锻炼。青年教师参加实践锻炼的具体时间,由各学院(部)根据当学期教学工作安排情况、结合专业实践内容和实践方式的要求,分阶段完成。
青年教师可以采取挂职锻炼、生产实习、科研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实践锻炼,特别是要充分利用“云南经济管理职教集团”的资源优势。
挂职锻炼――人文和社会学科的青年教师可以到企、事业单位和各级党政机关以及金融机构、司法部门等相关单位以挂职形式开展实践锻炼。
生产实习――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生产、施工(管理)实习。深入企业,了解企业产品种类、技术现状、企业产能、企业存在的问题等;深入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的,了解所在实践单位的工作性质、内容,从而了解国计民生及党和政府的相关政策。
科研合作――与企业进行科研项目合作,开展科学研究、新产品开发、技术攻关等。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到与企业合作的科技创新团队中去,边工作,边锻炼。
四、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各个二级学院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情况
我院财会金融系提出以人才需求为导向,让每个学生成长与发展,以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培养社会经济与企业第一线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教学上积极探索高职教育的规律,拥有一支特色鲜明、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团队,50%以上的教师是“双师型”教师(已取得注册会计师、会计师、理财规划师、经济师等资格证书)。已办有两个会计特色班,在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上作了改革与探索。我院经济系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占24%,研究生学历教师占70%以上,“双师型”教师30人,很多教师已取得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初步建立了一支教学经验和行业经验都较丰富的教师团队。我院管理系的师资队伍汇集以研究生学历为主,来自全国各名校的毕业生。他们充满激情和朝气,敬职敬业,敢于超越,积极探索和实践符合云南特点的高等职业教育,主动与社会各界、广大企业开展形式丰富多样、卓有成效的合作,在专业建设实践中形成鲜明的教学特色,形成了一支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外语系现有专职教师46人,均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聘请了来自英、美、韩、日等国的10多位外籍教师任教。与此同时,聘请了一批正副教授任教,形成了一支稳定高效的教师队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现有专任教师54人,其中教授职称有6人,副高级职称以上6人、讲师职称1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教师占总数的80%。目前建设有各类计算机实训室14间,电脑1200余台。并通过校企合作,与四川华迪、锐捷网络、联想集团、长城科技、南天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筑工程系汇集来自全国各高校的优秀教师,专兼职近60名,充满朝气、尽职敬业,敢于超越,积极探索和实践符合我省特点的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系以开放和积极的态度与社会各界、广大建筑企业、水利水电公司、房地产企业开展合作。建筑工程系现有建筑材料实验室、建筑力学实验室、工程造价实训室、工程测量实训室、房地产综合实训室,在完成理论教学计划的基础上,与企业共同探索将相关岗前知识和技能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组织巩固强化培训,充分发挥实训教学环节的优势,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力。
五、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院教师队伍中年轻教师所占的比例较大,缺乏一定的工作实践能力,他们是从学校到学校,理论知识扎实,缺乏一线工作经验;从企业请来的一批双师型教师有实践工作经验,但对教学教法缺乏一定的技巧,并且工作较忙,无法静下心来从事教改工作。
六、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方向培养的举措
1、从入口上把好关,招聘教师时优先考虑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的专职教师,没有一批稳定的双师型专职教师队伍无法保证职业院校的专业特色和学生培养的质量。
2、校内培养
年轻教师学习力强,接受能力快,可塑性强。通过学院的各类活动培养年轻教师的双师素质。学校首先从制度上规范,学校的中青年教师每年必须有2个月的企业锻炼的经历。各个二级学院通过各种活动,培养老师的实践能力,如商学院通过创业大赛活动把教学和企业管理能力紧密的结合起来通过创业项目的立项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通过学生和老师与企业的紧密合作,能力不断得到提升。还引进昆明插花花艺协会,把学生的创业教育和协会的工作协调起来,培养一批花艺师从事技能教学工作。
3、校企合作
2009年由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牵头成立了云南经济管理职业教育集团,职业教育集团的成立在新形势下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促进职业院校与企业优势互补的职业教育发展新途径和新模式,是在民办职业教育体制下探索如何发挥民办机制优势的难得机遇,新组建的云南经济管理职业教育集团,拥有包括职业院校、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在内的183个理事成员单位,是一个跨地区、综合性、多功能、多层次的产、教、研联合体,是目前我省唯一一家由民办职业学院牵头成立的职业教育集团,集团的成立是我省民办教育蓬勃发展的客观需要、也为我省民办教育做大做强构建了优势平台。学院可以充分利用集团的优势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深层次合作。从而把青年教师尽快培养为“双师型教师”提供了保证。
七、总结
“双师型”教师绝非仅指“双证书”教师。放眼未来,“双师型”教师还不是理想的高职教育教师,未来理想的高职教育教师在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上应呈现整合的“一”,而不是目前所强调的“双”,“双师型”教师也只是我国现阶段高职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过渡性的必然产物。
【参考文献】
1、王俞,职业院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j]经济师 2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