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生态系统范文
时间:2023-03-29 10:47: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业生态系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这种环境的变化,使得企业传统经营的思维迅速变得陈旧,今天企业的新的经营思维必须在传统的经营管理思想上,融入企业资本运营的战略思考,以“管理+资本”的双重视角来重新审视一切,从新的企业商业价值的角度,来重塑竞争格局。
品牌是企业运营当中获得竞争优势最为关键的力量之一。因为在中国,信任成为商业模式最为可贵的部分,是商业可持续运营的强大动力,也是最为核心的要素,唯有品牌是构建信任的唯一手段。
而要迅速打造品牌,需要站在资本运营的角度,设计品牌在新的商业模式当中的位置和发力时机。这就需要构建品牌平台,在平台上建立一个基于品牌竞争的商业生态系统,围绕品牌建立商业生态各大子系统之间的协同。
事实上,过往在创建品牌过程中,这个商业生态系统原本就存在着,但互不关联,协同粗放,信息不对称,效率低下,这是因为这个商业生态系统不在一个平台上作战,没有价值的牵引者,相互之间的价值联系比较松散。
让我们不妨先看看,同绕一个企业创建产品品牌,其商业生态系统都包含哪些“物种”。在这个价值链上,品牌创建服务公司、广告公司、媒介公司、渠道服务公司、设计公司、工业设计和工艺公司、公关推广公司、明星经纪公司、管理咨询公司、人力服务公司等等散乱在商业生态系统中,无序随机的协同,围绕企业创建品牌的过程,不断组合,彼此毫不关联,但靠着企业的勤奋,靠着中国良好的市场机会,迅速完成了突破。
中国的现实是,大部分企业善于制造,中国制造已经有着良好的商业生态,然而今天这些企业如何按照自身的优势作为发力点,将自己放在新的可以掌控的价值系统中,完成新的华丽转身,需要寻找到新的商业生态系统完成协同。如何将制造转化为品牌,通过品牌来掌控新的价值链,这是中国大多生产型企业需要完成的市场竞争显性命题。
未来的竞争显然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个生态系统中,资本公司加入进来。资本服务者带来了企业品牌创建者最为稀缺的资源――资本。资本要求的回报,就是企业必须走向资本市场上,从而通过资本市场的放大价值退出,实现上述生态系统参与的价值。
也就是说,上述商业生态系统,较之过去,多了一个资本服务者,这样的一个新物种的出现,改变了过去商业生态系统的经营法则,无论企业的经营者承认还是不承认这种现实,它都是存在着的,这是大势,企业经营者必须改变自己的经营思路,迎合这种变化。
迎合这种变化,就是企业的经营者从品牌创建的那一天起,就要识别大局大势,带上资本的思维,整合生态系统上的服务者,形成一个平台,协同服务。同时,企业的经营者通过这种识别,打开战略眼光,布局未来。
篇2
关键词:跨界合作 商业生态系统 共同进化
中图分类号:S9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2-0081-01
继1月29日与百度时代订立合作协议, 2015年1月31日,畅捷通又与滴滴打车(小桔科技)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无论是与百度在大数据应用方面的合作,还是与滴滴打车在产品、品牌、市场等方面的全面合作,都是跨领域、跨行业的合作。这种跨界合作,是小微企业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创新和突破,描绘了一个基于互联网的产业生态圈。这说明,在新经济中,企业要想发展壮大仅依靠完善自身还远远不够,必须密切关注相关的经济环境及其组织,塑造一个开放、抵抗力强、与相关企业共同进化的商业生态系统。
一、商业生态系统的内涵
1996年,James F.Moore在《竞争的衰亡》一书中详细阐述了商业生态系统理论。他认为商业生态系统是以组织和个人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经济联合体,生产出对消费者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1998 年,Moore又指出了商业生态系统中供应商群体、消费者群体、贸易合作伙伴等的共生性和动态性。1999年Lewin提出,商业生态系统主要由在不同生态位、利益相互关联的企业组成。2004年,Mirva Peltoniemil 和 Elisa Vuori指出,商业生态系统是由利益相关的企业组织组成的动态复杂系统。商业生态系统的核心是企业之间以互利的方式与其所处环境即商业生态系统共同进化,而不是简单的结合。商业生态系统成员主要包括核心企业、消费者、市场中介、供应商、风险承担者和有力的成员,在一定程度上还包括竞争者,他们与整个系统网络同呼吸共命运,而不仅仅是竞争或合作。
二、从商业生态系统视角分析跨界合作
Crossover一词在英文中原意是“转型、转向”的意思,但在诸多领域被翻译作“跨界”,引申含义是“跨界合作”,意思是跨越两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文化、不同意识形态等范畴而产生的一个新行业、新领域、新模式、新风格等。跨界合作通过一体化的举措实现信息系统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使原本松散联系的独立企业“单打独斗”转变为多个企业“协同作战”,甚至使原本的竞争对手转化为合作伙伴,其精髓就是将分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最后形成一个有效率的整体。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精力从注重单独个体的运作转移到注重商业生态系统整体协调运作。
1.企业互利共生,合力开拓1+1>2的市场
在商业生态系统中,行业与行业的相互渗透相互融会,各个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复杂。企业与企业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企业与行业之间、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等种种关系整合组成了整个系统(图1)。其中,核心企业负责生产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其他企业积极参与到这种商业活动中,并在其中获取一定的利益。我们可以看出整个商业生态系统中,核心企业是整个商业生态系统的中心。企业与企业互利共生,才能共同致力于提高运作效率,合力开拓1+1>2的市场。
互利共赢是企业间进行合作的基础,因此“交易规则”是维持商业生态系统的核心。(1)打造一个完善的“生态圈”,通过一方的壮大,带来另一方的需求增加,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如畅捷通“工作圈”与滴滴企业专车之间的业务互通,通过各自优势产品,提升两家企业之间的业务运营效率。(2)在利益分配上,照顾各方自身的发展诉求,构建平等的发展机会,相对对称的利益分配机制,凝聚成具有同步进化特点的合作关系。
2.加强组织学习,相关企业共同进化
商业生态系统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企业所处生态系统的前景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不仅要完善自身,还要塑造整个商业生态系统的发展。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文化、不同意识形态的企业“联合、联动、联盟”,只有提高组织学习能力,通过知识资源的不断融合、积累和利用,才能动态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商业生态系统搭建了一个知识交流的“多边平台”, 平台上的各个企业都拥有自己的显性、隐性知识和核心技术,通过知识共享和优势互补,加速了商业生态系统的知识流动和知识创新,能够对环境的变化和市场需求作出快速协同反应。
3.重视外界环境,提高系统动态能力
商业生态系统不同于一般的经济系统,它“既有生态系统的特点,也有一般经济系统的特点,还有复杂演化系统及复杂适应系统的特点”。从图 1 可以看出, 政府机构和制定规章其他管理部门构成了环境子系统,投资者、贸易协会、行业协会、工会等组成了支持子系统,它们不同方面对商业生态系统产生这重大影响。比如,政府及公共关系建立的环境子系统可以进“行目标与系统价值、环境的最大协调”、“吸引社会精英积极参与”; 风险承担者的确认及利益保障,可以“确保系统拥有高质量的股东”、“提高投入产出效益”、“吸引更多风险承担者参与”等。因此,在跨界合作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尤其是让行业协会更多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此外,要建立良好的互信机制,促进企业的有效沟通,提升整个系统的动态能力,适应外界环境的快速变动。
三、跨界合作企业间协同合作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如前所述,商业生态系统的核心思想是共同进化。它强调的是“共同体内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方式和相互作用结果的高度整合”,这种整合分为 开拓、扩展、领导、自我更新4 个阶段(Moore,1996)。在不同发展阶段,跨界合作企业间协同合作关系的发展会而有不同的侧重点。
1.开拓阶段。这个阶段是合作关系的建立阶段。主要是具有市场潜力的新的产品或服务的探索或创造,初步建立起新的商业网络。企业应根据自己的战略目标,结合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对合作伙伴关系潜在的风险和收益作出评估。然后分析自身核心能力是什么,需要的核心能力是什么,跨界合作企业能提供什么样的核心能力,以实现优势互补并有效整合企业间资源。明确了对合作企业的需求之后,就要广泛收集信息,寻找潜在的合作企业。最后通过过滤、组合优化,作出决策选择。同时,通过签署有效合同,设计有效的冲突解决机制来建立高度信任合作关系。
2.扩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必须推广应用成功的商业模式,以吸收更多的新顾客成员、相关风险承担者、相关利益者和关注者,获得更大发展。此时的关键在于在关注和开发的市场界限内建立核心企业,即位于系统中枢的骨干企业。在商业生态系统规模快速扩大的过程中,一方面核心企业不断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为现有的成员企业创造价值,同时依托自己的核心技术,吸引更多的其他企业,获得对市场的支配地位,建立行业标准;另一方面,在一个健康并且不断完善的生态环境里,所有成员共同创造的整体价值和获得的利益也不断增加。这不仅可以促进成员的共同进化,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还能使他们感受到支持和被领导,树立对核心企业的信心。
3.领导阶段。随着商业生态系统的快速稳定发展,各个系统成员经过竞争,选择进入的机会窗口,出现在适当的位置。此时,核心企业成为关键成员,充当商业生态系统调控者的角色,协议和关系则成为商业生态系统运行的自组织机制。此时,核心企业必须保持技术先进性和卓越的质量,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提出建设性和有实际意义的方案和措施,通过为成员企业提供有实际价值的产品和技术,巩固自己的霸主地位,带领整个系统不断前进。
4.自我更新或死亡阶段。这个阶段的关键是保持生态系统持续地改进性能,防止衰退。环境变化促使商业生态系统逐步变化,弱势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衰退现象;时移势易,即使是最强健的生态系统,也会被更新的商业生态系统所代替。这一阶段,核心企业不仅要通过变化或有效的变革,推动整个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还要通过创新,维持它的动态平衡,不断增强它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工程总承包;商业生态系统;建筑业
0引言
实行工程项目总承包已经成为世界建筑业的一种必然趋势,世界上著名的225家大型公司中,大都具有总承包的能力。经过20多年发展,我国也形成了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等有实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但是,在我国工程项目总承包企业的发展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职称论文。
1工程总承包概述
工程总承包是指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受业主的委托,按照合同的约定对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造价等向业主负责,可依法将所承包的工程项目中的部分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分包企业,分包企业按合同约定的内容向总承包企业负责。工程总承包的具体形式、工作内容和责任由业主与工程总承包企业在合同中约定[1]。
2我国建筑企业工程总承包方面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2.1设计单位改革缓慢且不彻底1999年国务院批转了建设部等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1999]101号),指出“设计单位要参照国际通行的工程公司、咨询公司、设计事务所、岩土工程公司等模式进行改造”。可见政府是引导设计单位发展以设计为主体的项目总承包管理模式。但是很多设计单位并没有真正按国际型工程公司模式进行改革,其服务功能和组织体系还没达到要求,只是设立了二级机构工程总承包部,并没有真正的项目控制部、采购部、施工管理部、试运行部等部门。而且很多设计单位的人才结构和技术管理体系还比较单一,还是以设计为主。
2.2总承包企业国内市场疲软且低效虽然我国正在推行城市化建设和基础建设,工程项目很多,但是,由于国内工程总承包企业还不是很成熟,与之配套的相关软硬件条件也不成熟,很多业主并没有采用总承包形式进行招标。据统计2000年我国总承包分额仅占1%,这与发达国家的30%相比差距很大[2]。由于国内市场的缺乏,使得我国的总承包企业失去了发展壮大的基础,发展缓慢。此外,我国总承包企业效率比较低。2002年全球225家最大承包商统计中,我国企业有43家,占总数的19%。总承包额71.3亿美元,占225家承包商营业总额的6.10%,平均承包额为1.66亿美元[3]。
2.3缺乏国际竞争力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总承包企业很少,目前只有化工、石化等行业有少数国际型工程公司。而且我国企业业务范围比较狭窄,以劳务承包为主,国际承包市场的占有分额比较小。
2.4施工总承包占主导地位在我国,工程总承和项目管理企业起步的比较晚,各种法律、规范、控制手段和运作机制等还不成熟。再加上我国勘察、设计、施工企业分别属于不同的部门,有各自的利益主体,要通过改造和重组建立工程项目总承包企业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所以施工总承包是目前国内普遍实施的工程项目承发包模式。
3构建建筑业的商业生态系统
整个地球可以是一个生态系统,一个湖泊也可以是生态系统,如同自然生态系统一样,我国的整个国民经济是一个商业生态系统,建筑业也是一个商业生态系统。系统不在乎大小,只要它具有商业生态系统的特征,遵循商业生态系统的规律,那么它就是商业生态系统。建筑产品不同与一般的商品,具有资金投入大,耗费资源多,建设周期长,风险大等特点,它涉及50多个工业部门。所以建筑业的商业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关系复杂,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如图1)。内涵最小,但最重要的是核心系统,主要由设计、勘察、咨询、施工、业主等企业组成。这些企业是建筑产品生产的直接参与者。其次是支撑系统,主要由分包企业、供应商、政府审批部门、金融机构等组成,这些企业和组织是建筑活动顺利进行必不可少的保障。再次是系统,主要由供应商的供应商、教育培训机构、行业协会标准组织、各种材料的研发机构等组成,这些企业和组织虽然离建筑产品的生产活动比较远,但是却与外部环境的联系最密切,能不断给系统内部带来新的活力。
4商业生态系统对发展工程总承包的意义
4.1改善业主关系,发展国内市场建立商业生态系统后,各个参与方都是以顾客利益为基础,以整体利益为目标,实行利益共享。这一点对于工程总承包模式在我国的发展很重要。我国总承包市场分额低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业主不能分享总承包模式带来的利益,更多地选择传统模式,采用直接分包的形式来分享专业化施工的好处。在商业生态系统中,业主可以通过利益共享切实分享总承包模式带来的成本的节约,获得利益。只有这样,业主才会愿意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招标,才能发展工程总承包企业的国内市场,才能借助国内市场的给养使我国的工程总承包企业快速发展,增强竞争力,更多的争取国际市场分额。
4.2依托生态系统,组建总承包企业施工总承包企业在我国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一些大型企业已经具备了领导商业生态系统的条件和能力。商业生态系统是基础,共同进化、利益共享的特点保证了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有能力支持组建的工程总承包企业。建筑业的核心系统具备了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全部的功能单位,有条件组建工程总承包企业。商业生态系统组建的工程总承包企业是系统整体利益的代表,本身不是利益主体,它的存在与发展都植根于商业生态系统之上,是产生于稳定的协作。它的任务就是承接业主工程总承包的委托,并作为项目平台协调各企业顺利完成项目。其组织形式如图1。
4.3提高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商业生态系统是建立在分工协作基础上的。通过分工提高各类建筑企业的专业化水平,做到大而专,小而精,提高企业效率;通过协作发挥企业间的协同效应,节约成本,提高企业效率。效率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同时,企业要充分利用商业生态系统的资源,不断提升企业员工的文化层次,把企业从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从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变为知识密集型企业,全面提高我国总承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5结论
工程总承包模式是国际建筑市场的一种趋势,是我国建筑业实行“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市场分额的必要条件。通过分析我们看到在我国要快速实现工程总承包模式并不容易,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寻找新的途径。通过商业生态系统来发展工程总承包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商业生态系统的特点,能充分结合我国建筑业目前的发展现状。通过商业生态系统来发展工程总承包模式能解决我国目前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借助商业生态系统,组建新型的总承包企业,是在我国总承包模式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建市[2003]30号.建设部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总第109期:3~4.
篇4
关键词:商业生态系统;京东;战略演化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1
一、引言
Moore在企业竞争战略中应用了“生态学”观点,第一次提出了“商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商业生态系统是以组织和个人的相互作用为中心而组成的经济联合体,它包括很多的参加者,参与者之间必须相互依赖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商业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企业的经营环境是一个联系密切的生态体系,而且企业需要依赖这样的经营环境才可以与其他企业协同并进,与此同时,它也实现了“双赢”的竞争观念。本文立足商业生态系统对我国电商平台企业的发展演化展开研究更为必要。
(一)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概念
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是一系列联系紧密的企业和组织机构,它围绕电子商务企业,突破地理位置的障碍,通过虚拟、联盟等形式进行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以互联网为竞争和交流平台结合而成的有机生态体系。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以职能标准为依据划分的不同“物种”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商业生态系统。划分种类如下:
1.领导种群。即主要的电子商务企业,是整个生态系统资源的领导者,它协调整合电子商务系统中的资源,并提供平台以及监管服务。
2.关键种群。即电子商务交易主体,如:消费者,是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其它物种所共同服务的“客户”。
3.支持种群。即网络交易必须依附的组织,如:金融机构, 它并不是依赖电子商务生态系统而存在,但它们可以从优化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获得远大于依赖自己优势可以得到的利益。
4.寄生种群。即为网络交易提供增值服务的提供商,如:技术外包商。这些物种存活在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之上,和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共生死。
(二)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演化路径
Moore以商业生态系统均衡演化为基准,将商业生态系统从产生并初具规模,到稳定发展最终走向死亡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依据笔者对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特点的分析,以及结合相关研究学者的观将演化路径划分为开拓、拓展、协调、进化四个阶段。
开拓阶段。它是指电子商务生态系统通过创新的运营模式来吸特定的目标客户群体,进而创建新的电子生态系统的过程。
拓展阶段。随着系统核心种群自身的不断成长,在拓展阶段系统的规模不但扩大,寄生种群也不断的出现。以不同领导为核心的相同性质生态系统之间的角逐日益激烈,最终市场竞争局势基本被确定下来。
协调阶段。拓展阶段业务飞速增加,这使协调各企业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变得逐渐重要。此时电子商务系统进入协调发展阶段。
进化阶段。信息技术不断得到发展,原来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也会受到其他模式的冲击,或者受到被取代的威胁,所以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就会进入下一个阶段,即进化阶段。进化阶段需要大大的改变原来的模式,进行模型改造或技术创新,从而变为一个崭新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
二、基于京东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案例分析
京东是我国的电子商务企业,它拥有自己的商品销售平台和购物APP,在公司成立的几年里,它不断扩大自己的商业生态系统,成为光磁产品的商,开通京东多媒体网,创立京东拍卖场,成立京东广州全资子公司,创建3C网购平台。近几年,京东商城集团启动了电子书刊业务,销售平台与智能手机/PC阅读客户端软件,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商业生态系统。
发展阶段包括:
1.开拓阶段。创始人刘强东于1998年在中关村创业,成立了京东公司,在2001年,京东成为光磁产品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商。2004年,开辟电子商务领域创业实验田,正式开通京东多媒体网。同年,在全国首创京东拍卖场。从创建公司初期,京东商城,不断扩大自己的商业生态系统,并使之初具规模,完成了商业生态系统的开拓阶段。
2.拓展阶段。经历开拓阶段以来,京东不断拓展,自身的生态系统逐渐强大。2005年,京东多媒体网日订单处理量稳定突破500个。在2007年京东建成北京、上海、广州三大物流体系。2009年,京东单月销售额突破3亿元。同时,日订单处理能力突破20000单。2012年,京东商城佳通英文网站,开拓西方市场。京东完成第六轮融资,融资金额为3亿元。由此使其成功的进入商业生态系统的拓展阶段。
3.协调发展阶段。京东于2014年宣布家电“京东帮服务店”在河北省赵县正式开业。并声称,未来三年,“京东帮服务店”将在全国区县铺开,达到千余家。借此,京东大家电可在四到六线城市进行物流提速,解决了物流慢的问题。2015年,京东因C2C模式当前监管难度较大,无法杜绝假冒伪劣商品,停止提供其C2C模式的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并在三个月的过渡期后将其彻底关闭。京东集团对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措施,无疑是在解决自身内部的矛盾,从而确保自身的生态系统可以继续协调稳定发展的举措。
4.进化革新阶段。京东从成立发展到今天,在市场中存在着许多优势,但也存在着许多劣势,京东的商业生态系统虽然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但越是发展到后面,就更应该注意和反思自身所存在的缺陷以及自身可能所面临的潜在威胁,从而才能使得自身的生态系统进入进化革新阶段,得到飞跃的发展。
三、结语
互联网的发展直接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出现。近几年来,电子商务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许多的利益相关集体不断几句,逐渐形成一个商业生态系统,且日益生态化。与此同时,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也得到了不断地演化和发展。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主要是初步形成、拓展、协调发展以及进化革新四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威胁存在,因此,只有系统内部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共赢,才能促进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进而电商企业才能在这个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得到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岗岚,卢向华,黄丽华.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及其演化路径[J].经济管理,2009,06:110-116.
[2]郭旭文.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构成、特征及其演化路径[J].商业时代,2014,10:71-72.
[3]朱锐鹏.基于平台视角探究商业生态系统协同演化的动力巧机制一以阿里巴巴生态系统为例[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5,11:1-48.
[4]Moore,J.F.The Rise of a New Corporate Form[J].Washington Quarterly.1998,V01.21(1):167-181.
[5]资料来源:京东商城发展历程.http://.
篇5
Moore将生态学观点应用于企业竞争战略中,首次提出“商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商业生态系统是指以组织和个人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经济联合体,该经济联合体囊括大量的参与者,并且每个参与者必须依靠其他的参与者才能实现自己的生存。商业生态系统理论打破了传统企业之间“单赢”的竞争观念,强调企业的经营大环境是一个联系紧密、互为依赖的共生系统,企业需要在这个环境中与其他企业共同发展。
商业生态系统内成员的类型、数量以及彼此的关系构成了商业生态系统。近几年来,诸多学者对商业生态系统的构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胡岚岚等按照定位将商业生态系统划分为领导物种、关键物种、支持物种、寄生物种等四种类型。Moore根据系统内成员关系的紧密性和重要性将商业生态系统划分为核心生态系统、竞争系统、支持系统、社会以及自然环境系统等四个子系统。商业生态系统强调了企业的经营大环境是一个联系密切、互相依赖的共生系统,企业需要在这个环境中与其他企业共同发展、共同进步。近年来,电子商务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电子商务的核心企业也逐渐吸引了一些企业以及银行还有一些物流公司的集聚,它们逐渐形成了一个商业生态系统,越来越生态化。电商企业的生态系统即为一系列关系密切的企业和组织机构突破地理位置的障碍,将互联网作为竞争和沟通平台,围绕核心电子商务企业,通过虚拟、联盟等形式进行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结合成为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
立足商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理论,以阿里巴巴、唯品会、京东作为案例,探讨电商平台企业的生态系统构成及其战略演化规律,不仅能够完善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理论体系,而且对推动同类企业的健康成长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二、电商平台企业商业生态系统的构成
通过相关资料的查询发现阿里巴巴、唯品会、京东经过几年的发展都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商业生态系统,相关商业生态系统概念描述如表所示。
从上述表格中我们不难发现每个企业的的生态系统都丰富多样。接下来,笔者按照商业生态系统中各成员的利益相关性将其划分为以下四大类:
(1)核心种群。即占有核心地位的物种,它囊括了生产链上的所有种群,如:电子商务企业、供应商、中间商、直接顾客等。但电子商务是整个生态系统资源的领导者,它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对生态系统其他成员起到领导、指挥、控制和协调的作用。
(2)竞争种群。即与电子商务企业构成竞争关系的种群,一般它以直接的或潜在的竞争对手存在。
(3)支持种群。即在电子商务企业实现自身盈利目标中起到支持与帮扶作用的组织机构,如:为核心电子商务企业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电信服务商、物流公司以及政府等。?@些种群并非依赖电子商务生态系统而生存,但可以从日益改善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获得远大于依赖自己优势所得到的利益。
(4)附生种群。即一些寄生在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与电子商务企业共存亡的为网络交易提供增值服务的提供商,如:技术外包商、网络服务商、电子商务咨询服务商等。
三、电商平台企业生态系统的战略演化
考察商业生态系统的演化路径,有助于我们客观、准确地把握商业生态系统的产生、发展、领导、自我更新或消亡,帮助企业制定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近几年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对商业生态系统演化开展了系列研究。Moore从商业生态系统均衡演化角度出发,将商业生态系统从产生到衰退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胡岚岚等学者重新定义了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演化路径,将其分为开拓、拓展、协调、进化四个阶段。钟耕深等根据系统内成员关系的紧密性和重要性将商业生态系统分为核心生态系统、竞争系统、支持系统、社会以及自然环境系统等四个子系统。同时,不少学者尝试将复杂适应系统运用到各类生态系统的演化中来。吕乐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复杂适应性系统对科技型创业企业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周松秀等阐述了研究我国南方丘陵稻作农业区生态系统适应性的必要性。赵永刚将“中国小商品城”视为一个复杂适应系统,分析了该市场30年来从形成期、成熟期及再拓展期的复杂适应过程和演化特征
通过对阿里巴巴集团、唯品会、京东三家企业发展历程的分析总结,正如霍兰说的“没有哪个系统不是复杂适应系统”,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作为新的商业生态系统,其也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一般会经历萌芽、开拓、耦合、进化等四个周期,过程如图所示。
(1)萌芽期。即商业生态系统产生与形成的时期,在该时期电子商务企业以特定市场群体为导向,通过提供独特服务来挽留住或吸引更多的群体,期间它会不断改善自己的生态系统,从而使电子商务企业开始盈利,并使之初具规模。阿里巴巴在其初步形成阶段,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受到了互联网危机以及经济泡沫的威胁。随之,阿里巴巴进行大规模的更新,在不断改善的基础上,阿里巴巴的生态系统完成了从诞生到初具规模的阶段。唯品会也是如此,起初它以特卖的方式吸引了不少顾客。之后它在探索中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商业模式,最终使自己的商业生态系统初步形成。京东也是如此,在创建公司初期,它不断扩大自己的商业生态系统,并使之初具规模,完成了商业生态系统的萌芽阶段。
(2)开拓期。经历过萌芽期,商业生态系统的核心种群不断成长,身边的支持种群与附生种群也逐渐涌现,自身的实力也不断壮大。随着网络设施的普及与技术的进步,阿里巴巴生态系统呈现出一段时间爆炸式成员增长情况,系统边界随之不断扩大。自成立以来,唯品会活跃客户量和总订单量日益上升,其商业生态系统不断的扩大,其他的种群数量也得到了不断的增加。京东也有类似的经历,经历萌芽阶段以来,京东商城不断拓展,自身的生态系统逐渐强大,由此使其成功的进入商业生态系统的开拓阶段。
(3)耦合期。随着开拓阶段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成员爆炸式增长和业务高速的增长,使得协调各类核心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统筹系统发展变得日益重要且复杂。此时电子商务系统进入耦合期。在此阶段,各大电子商务生态系统需协调多方的利益冲突,通过不断演进、再分配市场资源、协调自身角色来抑制系统内部恶性竞争,以维持系统健康的发展。随着网民数量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增多,阿里巴巴生态系统中的利益关系日益复杂,其物流的短板越来越突出。于是,阿里巴巴推出了菜鸟,从而加强了系统内部的管理与改进,保证了生态系统内部的良性成长。唯品会积极主动打造服务差异化竞争模式,通过定制商品,以促进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为解决四到六线城市物流慢的问题,京东创建了“京东帮服务店”。后期,京东对自身无法杜绝假冒伪劣商品的问题,关闭了电子商务平台服务,京东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在解决自身内部的矛盾,从而确保自身的生态系统可以继续协调稳定发展的举措。
(4)进化期。随着科技的发展,原有的电子商务系统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此时电子商务系统需要改变或推翻原有的模式,进行模式创新或技术创新才能躲避系统演化过程终止或被替代的威胁。从萌芽期开始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就已经与外界环境存在密切的关系,外界环境瞬息万变,它时刻都遭受着威胁,这就使得电子商务在进化过程中的任何时刻都可能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进入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进化期。近几年来阿里巴巴成长的速度越来越快,但其仍然为潜在的威胁做好准备,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的各个成员都秉承合作共赢的理念规避恶性竞争、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这样才能促使系统更快更好地进化为新的生态系统。唯品会得到了快速的增长,但它仍不能掉以轻心,得时刻警惕着,防止奇特的威胁出现,通过不断的革新,使唯品会的生态系统成功进入进化期。从成立发展到今天,京东的商业生态系统虽然得到了持?m快速的发展,但越是发展到后面,就更应该注意和反思自身所存在的缺陷以及自身可能所面临的潜在威胁,从而才能使自身进入进化革新阶段,得到飞跃的发展。
四、结语
在上文中笔者已经对企业发展历程和特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商务生态系统的每个时期都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每个阶段都会有相应的措施。因此,针对这一点笔者对每个不同的企业提出了如下四种战略建议,以供相关企业发展参考。
(1)萌芽时期--发展战略
在萌芽阶段,电商平台企业已经创建,它需要考虑如何使自己的商业生态系统继续发展下去进入下一个阶段。因此,它需要估量自身的实力,预测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有针对性的开辟自己的支持种群和附生种群。同时,观察与自身实力旗鼓相当的潜在的竞争对手,对比分析自身所存在的优劣势,为进入下一个阶段做好充足准备。
(2)开拓时期--竞争战略
在开拓阶段,电商平台企业成员呈现爆炸式增长的态势,竞争种群、支持种群、附生种群纷纷涌现,商业生态系统变得略复杂,电商平台企业需要着手协调各方面的利益。此时,电商平台企业需要进行自身定位、估算自己的市场资源、审查各类认证体系和规则制度。从而为下一阶段协调多方利益冲突、抑制系统内部恶性竞争埋下伏笔。
(3)耦合时期--合作战略
耦合期,电商平台企业花费在处理复杂的事情以及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的时间较多。当企业顺利的渡过了这一阶段之后,它就已经开始走在进入进化期的路上了。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以及不同企业的发展速度都会使企业进入进化期的时间不同,而企业需要做的是时刻警惕,不断的引进创新型人才,为模式创新或技术创新做好准备,或是等待时机来改善原有的商业模式。
篇6
关键词:液压升降系统;分析介绍
一.引言
自升式海上钻井平台液压升降系统,由一组独立的海上钻井平台提高液压驱动系统,确保桩腿可以克服泥砂带来阻力和自身重力,将桩腿插入或拔出海床和升降平台。根据升降平台、操作、自储存、预压等的重量计算出压力条件下的重量和重力,确定正常的起重能力,预提升系统容量的提高起升速度。液压升降系统的设计平台应满足以下功能:确保系统有足够的力量去克服阻力和平台的重力,将桩体腿插入或拔出;在桩腿的工作过程,转动应平稳,无卡阻现象;插桩或桩过程,液压能满足一定的节距的要求;系统设计自锁液压升降系统,在各种工作和非工作状态时,该系统可以实现自锁,由计算机或控制台命令完成升降工作。
二.国内外自升式海上钻井平台现状
随着陆地油气资源开采力度的日渐加大和油气储量的不断减少,占全球资源总量约34%的海洋石油资源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新一轮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海洋钻井平台作为海上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装备之一,目前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关注。受海洋作业恶劣环境的影响,海洋钻井平台技术发展在近十几年中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过去传统的平台装备技术和钻探方式,而是逐渐将目光从浅海移向深海、由浅油气层转向深油气层、由简单地质层转向复杂地质层等,从而使得海洋钻井平台装备也随之由过去比较单一的固定式、自升式等装备发展到技术先进、控制性好、钻探能力强、适应范围广的钻探船、半潜式平台等勘探开发装备上来,并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世界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必然趋势。纵观世界海洋钻井平台的发展历史,自1887年世界上最早的海上石油勘探开发工作起源以来,直到50多年以后,也就是20世纪40年代末期,海上石油工程才开始有了新的起色并发生了较大变化。当时世界范围内共有3个国家能够从事海上石油开发工作,所用的平台都是固定式平台,且结构和钻井方式均比较简单,平台适应水深的能力只有几十米。但随着装备技术的不断进步及石油的战略意义和石油本身带给人们巨额利润的诱惑,致使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60年来,尤其近20年来,以美国、挪威等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的海洋勘探开发水平已上升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无论从钻井平台本身而言,还是从钻井装备能力、控制技术及适应性而言,均为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一方面钻井平台的数量剧增,品种多样;另一方面,适应水深和钻深的能力越来越强。据统计,目前世界上仅移动式钻井平台数量已接近700台,最大适应水深能力已超过3 000 m,钻井深度已超过12 000 m。不仅如此,世界范围内具备从事海洋勘探开发能力的国家和海洋油气开采量也同样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全球范围内能够从事海洋勘探开发的国家和地区已达到100多个,所开发的油气产量已占全球总油气产量的35%左右,其发展速度非常迅猛。相比较,我国受自身工业基础的限制,从事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时间相对较短。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工作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 1966年建造了第1座固定式钻井平台, 1972年制造了第1座自升式钻井平台“渤海一号”, 1974年,第1条钻井船 “勘探一号”在南黄海试验成功, 1978年则建造了第1艘浅海坐底式钻井船“胜利一号”并在莱州湾投入使用,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内第1座半潜式钻井平台“勘探三号”正式建成以后,我国才开始在海洋平台的建造方面有了长足发展。截至2005年,我国共有移动式钻采平台46座,海洋采油平台19座,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拥有其中的大部分设备,中石油集团有1座自升式钻井平台(移动式)和1座导管架平台(固定式),只能在滩海和极浅水域作业;中石化则拥有8座钻井平台,其中3座坐底式, 5座自升式。但随着前几年石油价格的一路攀升及我国对海洋钻探工作力度的迅速加大, 2006年以来,我国在海洋平台建造方面的发展速度有了惊人变化,短短几年内,国内建造的平台数量以自升式为主,并得到了快速增加,增加数量在30台左右,这为今后我国能够更好地从事海上作业打下了良好基础。
平台液压升降装置的液压动力及控制
一套平台升降系统共有几台液压泵,其中由主泵向主油缸供油,其它泵向电液比例换向阀和插销油缸供油,提供动力。根据升降平台的不同、工况,当主油缸空载运动时,系统自动提高泵的流量,降低压力,从而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当主油缸处于待载工作时,系统自动降低流量,提高压力,从而保障系统安全可靠地工作。这样将大大降低系统的整体功率,节约能耗,提高工作效率。利用PLC逻辑控制信号控制电液比例换向阀、电磁换向阀的不同通电状态可实现主油缸同步升降、与上插销油缸下插销油缸协调工作,再配以位移与压力检测系统的反馈,系统将稳定地升降钻井平台。液压辅助设备的回油过滤器使液压系统的油液保持清洁,过滤器上装有堵塞发讯装置,当需要更换滤芯时,控制器自动发出报警提示信号;系统装有液位温度计用以检测指示油箱的油位和温度,同时系统利用海水作为冷却介质,防止系统油温过高。空气过滤器保证油箱内部与大气相通及空气的清洁,确保系统稳定工作。控制系统对主油缸、上插销油缸和下插销油缸的速度和位置(信号检测与逻辑判断模块)相互协调工作,进行精确控制,检测精度可达到1mm。同时,系统按照程序要求对液压站、各电磁换向阀进行逻辑控制,实时检测系统的压力、液位、油温及过滤器的状态并对系统的故障进行诊断、报警、处理。每个主油缸由一个位移传感器检测油缸伸缩的位移。位移检测信号通过控制电缆传输到控制器,进行比较分析判断,控制器发出控制信号对液压站和液压控制模块进行操作,从而实现桩腿平稳可靠地实现下桩、插桩、拔桩和起桩动作。通过横向位置检测装置与纵向位置检测装置同主油缸上的位移传感器可以准确得知上下插销油缸的工作状态,防止出现插销插不进等意外情况发生造成严重后果。
四.结语
平台升降系统作为海上自升式平台的最关键部件,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平台的安全运行。该液压升降系统工作性能平稳,在工作及非工作各种状态下,具有多种安全保护措施,能够保证平台在升降操作及海上钻井作业的安全,该系统已在海洋石油多个钻井平台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电子商务 生态系统 流域 商业 对接
商业生态系统,是将仿生学、生态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引入商业运行系统模式中,对商业系统进行仿生化、生态化的过程。可以将目前各种商业生态系统的研究过程和对象形象化、系统化和科学化。是各学科科学、有效地交叉结合,形成独特的研究形式。
1 “三系统模型”
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是商业生态系统的一个分支,亦可以作为商业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能够具备其他商业生态系统,如物流生态系统,金融生态系统等的共同特点。一般而言,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存在以上三种商业生态模式协同运行的“三系统模型”(图1)。
由此可以发现,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在运行和发挥其作用是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商业生态系统高度结合,共同发挥作用。进一步而言,从图1中可以发现,若在三系统模型中,有任何一个系统退出或者在运行中发生问题,都不能完成相应的系统功能。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对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总体描述应该考虑到其开放性。其内部的“生态成员”在不同“区域”发挥不同的作用。在自然界中,生物的分布亦与其所在的地理位置不同而具有各自的特点。笔者参考河流流域的生物分布特点,提出从将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模型从“流域”的角度进行构建,使之能够符合其实际特点。
2 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流域模型”
在河流流域的生态系统中,根据河流的上游流域、中游流域和下游流域可以根据以上三个区域将系统分为三个部分。其三个区域相互分隔亦相互联系。在这三个部分中,存在着不同的生态种群,发挥着各自作用。
每一个流域之间都有信息、资金与物质的交流,尽管分在不同的流域中,相互之间却有紧密的联系,能够起到交互的作用,在整个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之中起到平衡与协调的作用,使得整个系统能够正常地运转。符合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与能量交换的特点。如图2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流域模型”
2.1 上游部分 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上游部分,其种群主要是“制造型种群”与“供应商种群”。正如自然界中的河流流域的上游,其主要作用是整个生态系统的起源地,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发起者所在地。根据这样的原理,在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其上游部分是整个信息,资金与物质流的起始端。一般而言上游部分种群的决策与方针发生改变,会对下游部分的种群所面临的情况发生“蝴蝶效应”和“牛鞭效应”。
上游部分作为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初始端,是整个价值链条的发起部分,意义非常重要,如果在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的上游部分发生不适应因素就会对整个系统造成不和谐地影响。所以,在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需要对上游部分的种群活动进行规范,使之符合要求。
2.2 中游部分 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中游部分类比与“河流流域”而言,属于将上游部分的产品与物质等进行向下游传导的部分,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处于上游部分与下游部分中间的位置,从系统的角度而言,这里的参与种群主要是以分销商种群为主。
分销商从市场营销学的定义上讲是指从事将商品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的人或者机构。从电子商务生态系统而言,处于中游部分的分销商种群一般是以分销企业组成的群体,但是在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分销商的特点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分销商特点。
在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分销商主要是由提供电子商务功能的服务商构成的,比如阿里巴巴集团,淘宝网和当当网等。他们为消费者群体提供网上交易平台的服务,同时厂商的产品可以在其平台上进行销售,这就不是传统的分销的方式。符合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分销模式。
2.3 下游部分 在下游部分的主要种群组成是由“消费者种群”与“零售商种群”构成的,在这个部分中,可谓基数最为庞大,参与数量最多的一个流域。较以往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不同的是,在下游部分中,“消费者种群”通过相关电子商务平台,合理规范地进行电子商务活动。“零售商种群”与“消费者种群”之间的差异往往比较小,通常“消费者种群”也能能够扮演“零售商种群”的角色。在下游体系中情况较前面两个流域的情况更为复杂。
3 “流域模型”下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特点
基于“流域模型”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3.1 全程性 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表现形式往往是以链条的形式出现,既电子商务价值链。在这个链条上,体现电子商务全程性。通常对于价值链的解释是,企业创造价值是通过一系列活动进行的,而这些活动最终分类为基本活动与辅助活动,并将生产,市场,销售和服务等业务作为企业的基本活动;技术开发,人力资源,企业基础硬件建设则划分为辅助活动。而全程电子商务则是指从电子商务活动的起始到结束的所有活动组成的链条。
3.2 整体性 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各种参与种群的活动是平衡的,区别于传统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某一种群独大的情况。电子商务生态系统能够在运作中平衡所有的参与种群的活动,能够将核心种群与衍生种群的功能类比地对应划分至基本活动与辅助活动之中,整合各种参与种群的优势,将整个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运行达到的状态。
通过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可以发现整个生态系统需要在均衡的状态下进行运行。如在核心种群进行基本活动时,具体如从产品的生产到销售及最终的售后服务,都需要辅助活动如人力资源活动,财务管理活动,采购活动及技术开发活动的协调支持。只有将各个种群之间的活动整体平衡协调,最终整个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才能达到和谐状态。
3.3 渗透性 在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无论是内部的参与种群,还是与其他外部商业生态系统的对接过程中,都会有“特流”,在这种过程中,不同生态系统之间和种群之间相互具有渗透性,如图3渗透模式所示。
通过图3可知,渗透性主要通过三个方面进行,即信息渗透,人员渗透和技术渗透。
在信息渗透的层面上,是种群之间的信息交流,在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内种群之间有充分的交流平台与机会,能够在互信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的互换,并使之用于各种群之间的相互渗透,例如当A种群与B种群在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同时出现时,A种群的信息将自然地被B种群利用,同时A种群所具有的信息特点也会潜移默化地对B种群发生影响。
在人员渗透的层面上,在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人员的流动是建立在自由与自愿的基础上的,归属于相关种群的人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志愿加以流动,在自愿流动的基础上,渗透于其他种群之中,在人员渗透的同时,可以增强信息方面的渗透于流动,带动技术的渗透。
在技术渗透的层面上,技术本身就是有一种无形资产,技术在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有重要的作用,而在传统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技术的流动往往会受到种种限制。而在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技术的流动则是通过渗透性特点来完成,技术在种群以及和其他商业生态模式对接过程当中自然地就渗透入其中。比如在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新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迅速的普及就是渗透性特点所产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俊玲.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各主体的角色发展定位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10.
[2]谢荆晶.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的多样性研究.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第19卷.
[3]牛瑞瑞.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理论剖析及应用.经济研究导刊,2009第10期.
篇8
【关键词】品牌生态系统;运作机理;文献述评
一、引言
随着人们对品牌的重视,使得关于品牌的研究火热起来,与此同时,品牌与其生存的商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也逐渐进入学者们的视线。如同自然界中生物与非生物间的互相影响、互相依存,多数品牌在与环境发生作用的同时,也经历着初创、发展、成熟、衰退、消亡等过程,使品牌与其商业环境的关系表现出生态系统的特征,再加上交叉学科研究的推广,促进了品牌生态学的诞生。品牌生态学毕竟是新的学科,品牌如何在其生态环境中发挥作用并得以成长,其运作机理到底怎样?本文对国内外有限的相关文献研究进行梳理评述。
二、品牌生态学研究渊源及脉络梳理
将生态学原理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初熊彼特经济进化论。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Tansley首次提出生态系统(ecosystem)概念,指出一定环境中生物和非生物可通过物质循环及能量流动形成相互依存的生态学功能单位。随着战后各国对经济重视,生物学隐喻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开始出现。
20世纪80年代纳尔逊和温特出版《经济变迁的进化论》一书,形成了商业生态系统研究的雏形,并标志生态学隐喻在经济管理研究中应用的复兴。1986年,美国James F Moore在《哈佛商业管理评论》上发表《新竞争生态学》一文,首次提出商业生态系统(Business Ecosystem)概念,1996年又在《竞争的消亡:商业生态系统时代的领导与战略》一书中建立初步的理论框架,为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提供了新视角。1997年,欧文·拉兹洛出版《管理的新思维:第三代管理思想》,将广义进化论思想应用企业管理,并首次提出了“进化重构”思想方法。此后,商业生态系统理论得到关注与传播,促进生态学理论在品牌研究中的应用。
1998年,品牌专家David·A·Aaker提出基于单个企业品牌系统的“品牌群”概念,首次将生态种群概念引入品牌研究,开创了品牌生态系统研究的先河。随后,Agnieszka Winkler(1999)提出品牌生态环境的概念,指出品牌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充满活力并不断变化的有机组织。可以认为,真正的品牌生态学研究萌发于20世纪末,诞生于2l世纪初。
国内相关的研究较为滞后,1995年,孙成章出版的《企业生态学概论》一书是国内较早将生态学思想应用于经济管理领域的著作。199a7年,王玉在《企业进化的战略研究》一书中系统研究企业的进化特性及其机制。随后,1999年,山东大学王兴元教授首次提出“名牌生态系统”概念,并成为将生态学应用到营销领域的国内开创者。此后,王兴元带领弟子做出大量相关研究,构建了相对完整的品牌生态系统研究框架,并给出品牌生态系统的确切定义──以核心品牌为龙头,包括品牌企业、供应商、中间商、顾客、公众、相关组织及群体等成员在内组成的复杂社会经济系统。
三、品牌生态系统作用机理相关研究及评述
品牌生态系统理论将品牌研究重点从以往的品牌本身扩展到一个涵盖利益相关者的大环境中,为品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品牌在品牌生态系统中如何发挥作用?品牌生态系统对品牌影响机理到底如何?这些都成为品牌生态系统研究的核心话题。然而,当前相关研究屈指可数,以下仅通过对有限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将学者们关于品牌生态系统作用机理的研究评述如下:
(一)品牌基因论
袁虎(2005)把形成品牌独特识别,具有鲜明品牌个性的品牌核心价值称为品牌基因,认为品牌基因不仅是形成品牌个性并影响顾客购买的因素,还是维系生态关系、实现生态演进的根本原因,品牌生态运作过程正是自身品牌基因在生态系统内逐渐扩散和进化的过程。该类观点强调了对品牌内部核心价值的重视,然而,品牌核心价值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还囿于品牌的本身。过分强调品牌基因,易导致忽视外界品牌生态环境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对品牌生态系统的研究回到对单个品牌本身研究的起点。
(二)生态因子论
殷红春(2005)提出协同进化论,并提出生态因子的概念,认为影响品牌培育与成长的生态因子包括经济生态因子,社会生态因子、企业生态因子及其他生态因子(自然资源因子、物流因子、信息与传媒因等)四类,正是品牌生态因子的作用,使品牌生态系统纵向协同与横向协同,导致了品牌集群与主导品牌的诞生,促进系统走向更高级的有序。该类观点克服了达尔文进化观过于强调物种竞争(适者生存劣者淘汰)而忽略协同的缺点,同时还吸纳了复杂系统科学的研究,指出了品牌生态系统中竞争和协同的双向关系。然而,对于品牌生态系统中各品牌生态地位(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的影响力)并无过多的讨论。
(三)成长动力论
王兴元,于伟和张鹏(2009)以高科技品牌为例,提出品牌生态系统包括自动力机制(适应顾客需求的企业家精神、创新、预见和组织能力等)和他动力机制(系统间的良性竞争、替代技术和产品威胁、政府政策等),指出高科技品牌生态系统的成长链式过程机制和网式过程机制。随后,徐豪(2011)在此基础上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将品牌生态系统的动力因素又分为成长主动力因素和成长调节动力因素。该类观点从内外两方面对品牌生态系统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既考虑到品牌运营企业本身的因素,又考虑到利益相关者对品牌的影响,相对较为合理。
(四)资源配置论
胡望明(2005)认为品牌生态竞争力的增强是品牌生态战略的基本目标,其中,品牌的生态竞争力是指企业通过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使用,使其品牌较其它品牌更能满足自身品牌生态系统共同演进的需要,从而建立企业综合竞争优势的比较能力,品牌生态系统竞争力增强意味着核心品牌在战略生态系统中的资源整合和利用能力增强。该类观点强调了对特殊异质资源的获取,在一定程度上又将品牌研究的视角从企业之外回转到研究资源配置能力的企业之内,并强调了品牌运营企业对自身条件能力的重视。然而,资源配置论对资源的具体定义不一,对于特殊资源、异质资源、核心资源等把握不清,易造成企业对于资源配置的无所适从。
四、品牌生态系统当前文献研究总况
尽管品牌生态系统从生态学角度赋予品牌生命特征为其研究提供新的方向,也为解决品牌环境复杂性问题提供新的思路,成为品牌理论创新的亮点。然而,当前理论研究还很有限,且存在以下不足:
(一)缺乏必要的理论佐证
当前对于品牌系统的研究还停留在对品牌特征和生物特征的类比基础上的隐喻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只是直接将生态学概念“套用”在品牌学,至于为什么品牌会表现出生物特征?品牌生态系统到底是否真的类似于生物的生态系统?这些都还缺乏深入的佐证材料。
(二)缺乏量化的实证分析
对于品牌生态系统的研究特别是系统运作机理的研究还处于一个不成熟的阶段,当前研究更多只是定性研究,缺乏足够的数据分析和定量研究支撑,使得品牌主体在进行品牌决策中缺乏可供参考的事实依据。
(三)缺乏具体的应用研究
当前学者对于品牌生态系统研究框架及模型的提出更多只是理论构思,缺少必要的分析工具。按照品牌生态系统的内涵,品牌操作需要全体品牌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这在具体操作中是难以实现的,毕竟利益相关者间除了合作关系还有竞争关系(特别是利益竞争),如果系统中相关利益者的利益权衡和治理关系没有解决好,那么理论也只能成为理论。
(四)缺乏清晰的范围界定
品牌生态系统除了核心品牌之外,还包括品牌企业、供应商、中间商、顾客、公众、相关组织及群体等成员,看起来对于品牌的影响因素考虑较为全面,但是系统所涉及的范围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界定。对于一个战略联盟所构成的品牌生态系统,站在战略联盟总体利益的高度来看,其理论操作性较好,但从一个品牌运营企业的角度来看,其应用价值则很难体现。
(五)缺乏深入的系统研究
由于品牌的特殊性,品牌生态学的研究还必须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如代谢和发育品牌生理生态、营养品牌生理生态、抗性品牌生理生态、企业生命性、品牌生态关系生命性、品牌设计的生命性等。从国内外相关研究来看,已有学者初步探讨了品牌生态系统理论体系的粗略框架,但真正全面、深入、透澈的研究尚未出现,特别是对于品牌生态系统运作机理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James F Moore.The Death of Competition[M].USA: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1996
[2][美]欧文·拉兹洛,克里斯托弗·拉兹洛.文昭,黄丽华译.管理的新思维:第三代管理思想[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3]David A·Aaker.Building Strong Brand[M].New York:The Free Press.1996
[4]Agnieszka winkler.Warp-Speed Branding: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on Marketing [M].New York:Wiley & Sons.Inc,1999
[5]王兴元.名牌生态系统评价与诊断[J].中国学术期刊文摘,1999(12):1570
[6]袁虎.品牌生态战略模式及其竞争力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
[7]殷红春.品牌生态系统复杂适应性及协同进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5
[8]王兴元,于伟,张鹏.高科技品牌生态系统特征、成长机制及形成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87~90
[9]徐豪.品牌生态系统成长动力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
篇9
关键词:建筑企业;企业战略;生态系统
作者简介:荆苗条(1968-),女,汉族,河南陕县人,三门峡黄河建设工程造价编审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所长,注册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经济。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0.09.0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9-57-02
企业战略管理日益受到重视。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建筑企业是企业群中的一个分子,同样离不开企业战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加入WTO之后。世界建筑企业纷纷瞄准中国市场,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建筑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机遇。这导致我国建筑企业面临巨大挑战。我国建筑企业的竞争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其在制定政策时不能简单的依靠传统的理论和方法,要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去定位市场,把握市场。建筑企业在充分考虑自身因素的同时,还要把握好外部环境的影响,其可以充分考虑利用商业生态系统战略实现企业自身发展。企业的发展要有战略眼光,放眼世界、放眼未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实现大跨越、大发展。
一、建筑企业商业生态系统的形成战略
商业生态系统是引人生态学的一些原理、方法、概念并与商业社会渗透融合。传统意义上的公司、企业、消费者可以看成是生态学上的物种和有机物质。运用生态学的一些概念实现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渗透结合。商业生态学是一个生态系统,它的物种相当丰富,同样有消费者角色、生产者角色、流通者角色、供应商角色、风险承担者角色、立法者角色、政府部门、相关协会,同时还有制定政策的各种组织和机构。这个商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物种群。
商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骨干企业是其关键。骨干企业处在系统的中枢位置。在整个系统中的位置非常重要,它是创造价值的重要平台。同时,骨干企业要积极主动地与其他企业分享其所产生的价值,带动行业界的发展,这才是一个核心企业对行业系统所发挥的作用。在企业商业生态系统中还需要有另外两种企业:一是主宰型企业。这类企业的特点是自身创造有限的价值,同时还不断地榨取价值:二是缝隙型企业,其在整个商业化系统中占据大部分空间,以高度专业化的思想和态势集中在狭窄的细分空间。它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存在天然的依赖关系。对建筑企业来说,企业战略在整个商业系统中的作用非常大,因此要充分发挥企业的战略作用,从而促进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建筑企业在生态环境中的战略
第一,改变当前企业管理制度和模式。对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生产成本、质量、工程工期等方面要有独特的要求。工程项目的总承包企业要充分做到有效管理,合理分配资源,从而保证系统内各有效资源和信息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换,对各分包商和供应商之间的行动采取采集跟踪的方式,充分了解其行为,确保工程按照项目要求顺利完工。要把握好关键环节的衔接和协调问题,尤其是强调施工分包商和供应商之间的沟通组织协调,从而保证工程项目质量。作为建筑类企业的骨干工程总承包商必须具备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同时要具备先进的管理体制。
第二。积极扩大企业管理平台。在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管理中,承接工程的总承包企业要承受业主的委托,必须按照业主的需求分析。生产出业主满意的建筑产品。对于骨干型企业的总承包商在施行和制定相关企业战略时,要充分考虑企业的自身发展,扩大发展平台,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同时,要兼顾本系统内的企业发展,吸收一些企业加入本系统,丰富系统的物种,从而提高企业商业生态系统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建筑行业系统物种增加的同时,也提高了系统本身的稳定性,促进了系统的健康发展。建筑企业物种增加的过程也是企业积极扩大管理平台的过程,好的平台可以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建筑企业的平台性要求也会更加严格。
第三,建立合理价值分享体系。建筑产品在生产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企业是一个群体,这就产生一个问题――如何在众多的企业之间建立一个合理的企业价值分享体系,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的价值分配和企业发展。在分配价值时。工程总承包型企业既要考虑分享一部分价值给其他企业,又要考虑工程总承包企业的自身发展和为开支预留一部分价值,因此建筑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既要考虑分享的价值部分。也要考虑预留的价值部分,找到一个平衡点是企业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体现。建筑企业价值体系建设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只有建立正确的价值理念,才能在发展中赢取先机。企业群体效应对每个个体的影响是巨大的。只有实现价值分享,才能更好地实现发展。价值是一个企业社会效益的体现,只有实现价值的有效共享,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多机会。
第四,把提升企业竞争力作为建筑企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工程总承包企业在整个生态系统中起到领导型的重要作用,总承包企业要领导企业取得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充分发挥企业的各项特点和优势,同时还要利用企业在社会中拥有的各种资源和社会资本。要维持和业主的良好关系,充分利用企业商业生态系统战略,协同实现企业的低成本管理,实现低成本发展战略。通过实现成本的运营战略,实现企业的经营战略规模效应。企业只有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核心战略,才能促进企业系统的健康发展。企业竞争力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同样面临发展问题。要发展。就要有驱动力。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提升核心竞争力,唯此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第五,实现创新领导体制。工程总承包企业要充分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充分调动各研究院、设计院的人才服务优势。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实现人才强企战略,建立良好的创新领导体制。要实现业主、分销商、承包商和开发商的信息协调和有序综合。目这些有价值的信息要快速准确的提供给设计院、研究院。这样,设计院、研究院就会给建筑企业提供各种设计方案、改良方法、运行计划等。在建立企业领导体制的同时,要充分考虑企业的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充分发挥建筑企业商业系统的战略领导作用。企业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好的领导体制,管理体制不健全会对企业创新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关系到企业创新体制的形成。建筑企业的信息管理能力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只有竞争力得到有效提高,才能实
现企业领导体制创新。
三、建立主宰型企业战略方针
主宰型企业的工程承包企业实力相对较强,一般实力明显高于工程总承包企业,主要区别是主宰型企业和系统企业成员关系并非同生关系和合作关系。它在利用企业优势获取企业利润后,就会拼命地利用其优势榨取系统内其他企业的价值,其与合作企业之间的关系是薄弱的、经不起考验的。这样的企业系统战略的抵抗力比较弱,为此。主宰企业必须实现角色转变,向骨干型企业战略方向转变。最终实现更加规范的建筑企业战略方针。主宰型企业要实现角色转变。实现和骨干企业之间的转化战略。在此基础上。要充分改善与合作企业的相互关系,建立全套价值分享体系,从而达到稳定系统内部结构,促进企业战略方针实现的目的。
四、建立缝隙型企业战略方针
第一,创造条件改善和巩固企业的生态位。缝隙型企业首先要保护和稳定其生态地位并发挥其重要作用。缝隙型企业要突出其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走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道路,让技术含量在企业战略过程中发挥决定作用。缝隙型企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做到“人无我有”,进而达到“人有我精”,最后实现“人精我前”,走技术核心发展路线。缝隙型企业在发展战略过程中,要实现企业之间的合作。合作是企业成功战略之本,只有合作。才能提升企业创新的可行性,从而实现企业的实用型效益。只有充分实现系统中的骨干作用,才能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才能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
第二,建立取代领导者的战略路线。企业系统的生态环境是动态变化的过程,随着生态系统的变化发展,生态系统的决策者、领导者可能发生变化。生态系统的领导者也许不再适应其领导地位,不再胜任当前角色,需要一个角色替换,被相关有能力、有特色的企业取代也是必然之事。这就对缝隙型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实现融资。充分发挥各种优势融资手段,采取一些有效手段实现建筑企业之间的并购,从而达到壮大自己的目的。缝隙型企业自身的壮大意味着企业本身实力的增强,这为其获取领导地位创造了有利条件。建筑企业要实现战略核心转变,要把战略重心从企业自身战略中摆脱出来,并转移到以商业生态系统为中心的战略体制上来。建筑企业要实现中心转换,从以利润为中心转移到以消费者利益为中心的核心战略理念。不同的建筑企业有其自身特点,它在整个商业生态系统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如何找到、找准自己的生态位也是非常关键的战略需求。建筑企业只有找准自己的生态位,才能充分发挥生态位的优势。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和空间。系统内部各企业只有充分发挥各自在生态企业中的作用。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把复杂的外部环境转变为自身发展的动力,才能吸收生态系统的养分,为建筑企业的发展战略提供充足的能量。只要在发展建筑企业战略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商业生态系统的环境,才能提供一个新的建筑企业发展战略平台,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建筑企业发展战略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明军.建筑生态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5-39.
[2]龚正民.企业战略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90-100.
[3]毛文天.企业发展平台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02-107.
篇10
关键词:传统企业;商业模式;平台商业生态系统
一、传统企业平台化的背景
“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使得“互联网+”成为现阶段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1]。众多传统企业纷纷涉足平台领域,迎合时代的主题,试图将全新的信息技术注入到传统企业的血液中,以平台化的全新经营形式给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环境中带来一线生机。
平台化运营已渗透至医疗、家政、交通、教育等各行各业,然而在全新的经济形态下,传统企业面临着诸多管理挑战。首先,传统企业受到了平台市场环境的巨大冲击,其安全、法律等问题成为企业转型的坚硬壁垒,赢家通吃的平台竞争规律也使得企业平台化困难重重。其次,商业模式的转变考验着企业的适应能力,使其面临平台商业模式设计的难题。此外,尚不成熟的平台架构,无法满足多样化的用户需求,导致市场低迷。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企业平台化发展战略思想及其策略制定方法。
二、传统企业平台化发展战略实施步骤
平台化发展,即按照打造平台商业生态系统的方式来运作和管理企业。为了打造成功的平台商业生态系统,需要实施平台化发展战略,图1所示为实施传统企业平台化发展战略的流程图。平台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即从用户需求、商业模式、平台架构这三个平台商业生态系统的维度对传统企业进行改造,从而实现企业平台生态系统的优化。
(一)确定平台化发展目标
结合企业发展状况及市场环境,深度分析平台用户需求,确定企业平台化发展目标。从用户类别、用户特征及区域分布情况等角度分析平台用户特征,通过用户需求列表的形式描绘平台各类用户的需求,并分析各用户间动态耦合关系,捕获转型后用户需求,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平台化发展目标。
(二)开发和实施平台化发展战略
从客户细分、价值主张、渠道通路、客户关系、收入来源、核心资源、关键业务、重要合作、成本结构等9个基本要素分析企业现有商业模式,绘制商业模式画布[2]。结合平台化发展目标,重构平台商业模式,形成新的平台化商业模式画布,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平台化发展战略,明确平台商业模式中每一基本要素的改造方向。
(三)流程再造实现平台化运营
根据平台用户需求捕获及商业模式重构结果,确定平台服务模块,并对每一服务模块进行分析、评估,锁定平台核心服务,从而确定平台架构与业务流程,实现传统企业平台的流程再造。
(四)持续创新引领平台长期发展
结合以上对平台商业生态系统三个维度的分析结果,形成平台商业生态系统动态耦合图,分析推动平台发展的动力机制,提出促进平台正向发展的管控思路、运营策略以及优化手段,并结合商务智能技术,实现平台的持续创新和商业生态系统的动态优化。
三、平台商业生态系统的三个维度
传统企业平台化转型,即实现企业平台商业生态系统的有序运转。本文从用户需求、商业模式、平台架构三个维度刻画平台商业生态系统,并根据其分析结果优化生态系统,以此为基础推动传统企业平台化发展战略的实施。
图2为传统企业平台生态系统中三个维度的关系图。在用户需求维度,通过深入挖掘平台用户需求提炼平台的核心服务;在商业模式维度,通过形象刻画平台商业模式寻找平台盈利点;在平台架构维度,通过完善平台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搭建平台服务架构,支撑商业模式运转。实现平台的持续盈利和健康运营,必须在以上三个维度上实现协调有序的运转,以实现平台商业生态系统的稳健发展。
(一)捕获平台各方用户需求的问题列表方法户需求
平台的本质是提供系统服务满足多方用户需求。只有明确用户需求,才能提高平台服务用户的质量和效率,并以此为基础衍生出创新服务,满足平台商业生态系统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因此平台用户需求捕获是确定传统企业平台化发展目标的关键,以下为平台用户需求捕获具体方法。
1、运用问题列表方法描述平台系统各方用户的需求
通过问题列表的形式形象地描述平台系统各方用户的需求,如表1所示,为5行4列的用户需求问题列表,其中列代表平台系统各参与者,行代表平台各类用户,行与列相交处为对应列成员对行成员的需求。
2、将用户需求转化为需求-服务矩阵,明确满足用户需求的服务
根据上述用户需求列表中用户对各方的需求,设计相应的服务,并形成需求-服务矩阵,标记满足平台用户需求的对应服务。如表2所示,行代表平台用户的各类需求,列代表平台提供的各类服务,打钩处为平台满足用户需求应提供的服务。
3、以稳定性和适应性为标准提炼平台需要提供的核心服务
根据用户需求列表中各边用户的需求,分析各方用户需求的可变性和可重用性,在需求-服务矩阵中找出相对应的服务,其中具有较强稳定性和适应性的服务即为平台提供的核心服务,构成平台服务系统的主要的架构。而高可变低可重中性的需求相对应的服务则为平台服务系统中的补充组件,是在核心服务的基础上提供的附加服务和增值服务。
(二)表达和优化平台商业模式的可视化方法
为了更深入地挖掘传统企业的价值,本文借鉴了商业模式画布的形式,描绘企业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和获取价值的基本原理。平台商业模式画布由客户细分、价值主张、渠道通路、客户关系、收入来源、核心资源、关键业务、重要合作、成本结构等9个基本要素组成[2]。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状况和所处行业特征,分析9个基本要素信息,形成企业现有商业模式画布。并结合用户需求捕获结果和平台化发展目标,改造平台商业模式,挖掘平台盈利的新来源,探索平台化运营的新盈利原理,并将信息反馈至用户需求和平台架构维度,促进平台化三维度的有序运作,实现平台商业模式创新,创造平台新的赢利点,最终实现平台战略蓝图的重构。
(三)刻画平台系统架构的服务――流程矩阵方法
1、将平台系统要提供的服务转化为业务流程
根据用户需求和商业模式两个维度的分析结果,定位平台的目标客户群体,明确客户需求,确定平台提品和服务类型,开发平台业务,并将每一项业务细化,规范业务流程及操作步骤。
2、基于设计结构矩阵构建服务―流程矩阵方法
绘制平台服务-流程矩阵,将上述细化的平台业务流程和操作步骤与平台提供服务相匹配。如表3所示,列代表平台提供的服务模块,行代表平台的业务类型,在行与列相交处标记平台服务和业务是否匹配。
3、将核心服务及其业务流程转化为平台服务架构
通过对平台服务架构以及服务-流程矩阵的分析,找出平台核心服务相对应的业务流程,并通过平台服务架构图表示核心服务及业务流程。
四、基于平台系统耦合关系图设计运营和竞争策略的方法
为了增强传统企业平台与参与主体之间的联系,应该形成合理的协调机制,补贴一方从中获得收益,达到新的平衡,促进平台生态系统良性协调发展。
企业可以通过建立一个满足各方用户需求提供一系列服务的平台商业生态系统。在这个平台商业生态系统中,各边用户是一方利益相关者,他们之间通过平台进行交互活动,会产生正反馈机制和负反馈机制。平台则担任权衡各边用户、尽量满足各方需求、推动用户间正反馈机制运作或抑制负反馈机制的角色。
基于平台系统耦合关系图设计运营和竞争策略的总体思路为:1.根据平台各方用户利益上的相互依赖关系确定各种反馈机制;2.将管控平台服务系统正负反馈机制的控制手段进行分类整理;3.基于反馈机制和控制手段维度构建平台运营和竞争策略矩阵;4.根据平台发展阶段和用户类型两个维度,绘制平台策略部署图。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提出了传统企业平台化战略实施的具体步骤,并提出了以用户需求、商业模式、平台架构等三个维度构建平台商业生态系统的方法,以及设计平台运营和竞争策略的思路,为传统企业的平台化转型提供了方法借鉴。(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陈宏民. 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J]. 北大商业评论,2015,09:104-111.
[2](瑞士)奥斯特瓦德,(比利时)皮尼厄著;王帅,毛心宇,严威译.商业模式新生代[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7).
[3]陈宏民,胥莉.双边市场企业竞争环境的新视角[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21-22.
[4]王谢宁,互联网双边平台的企业行为、模式与竞争策略[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