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制度范文

时间:2023-04-10 16:37: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保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保制度

篇1

社会保障费改税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它关系到整个社会体制改革。为了确保费税改革的顺利进行,在实行社会保障费改税时,应对其相关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

(一)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可行性分析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尽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而现有的社会保险统筹制度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所以应当加快建立社会保障税制的步伐。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可行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有广泛的社会基础。随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政府机构改革以及医疗制度改革,加之人口老龄化的到来,社会成员的风险意识普遍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在参加商业保险的同时,迫切希望国家为其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社会保障“费改税”后,征收具有强制性,管理具有规范性,税款具有专项返还性,能够保证所有纳税人从中受益,易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另一方面,当前,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不稳定,已经成为困扰地方政府的一大难题,从而使社会保障“费改税”不会像其他“费改税”那样,因为部门的既得利益受影响而消极抵制。因此,开征社会保障税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其次可靠的税源基础。经过20年的改革,经济货币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国民收入有显著的增长,城乡人民的收入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1978—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33.57元上升到2366元,增加了17.7倍。城镇居民的人均家庭收入由1981年的500.40上升到2001年的6860元,增加了13.7倍。同时,我国城镇家庭实际储蓄率水平也有很大提高,征收社会保障税的潜力相当大。根据国家统汁局统计资料表明,1985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储蓄率为8.9%,1990年为15.3%,到1999年上升为21.2%。2000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43万亿元,2001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376亿元。可见,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为开征社会保障税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税源基础。

再次,有较高的税务行政效率。把现行的社会保障基金收费改为社会保障税,可以利用税务机关已经具备的健全的征收手段和严明的税收法规,多渠道筹集资金,保证社会保险基金有稳定的来源。由税务机关统一管理,还可以使该项收入法制化、公开化、规范化,节约了征收成本。

最后可借鉴的国外经验。目前,在世界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150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征了社会保障税或类似税种,并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以社会保障税宋代替其他筹资方式的趋势。从现实情况看,社会保障制度越成熟与完善,电越重视用税收手段进行宏观凋控与收入调节。从开征该税种的国家来看,无论是他们征税的依据,还是征税的尺度和征收与管理的办法都为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制约因素

我们必须看到,由社会保障费过渡到社会保障税,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国近期全面开征社会保障税仍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

首先,我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社会保障税收制度必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这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我国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人口分布、工资水平等差异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近期在全国开征社会保障税,就难以适应各地千差万别的实际情况,会对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其次,社会保障税的特殊性也使这一税种短期内难以出台。社会保障税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一旦开征将滚动影响几代人,因而社会保障税的设计必须十分周到、严密,尽可能符合国际上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方向,减少后续改革的难度。目前,我国各地的情况十分复杂,我们的经验还不多,这是我国近期难以全面开征社会保障税的一个重要原因。

再次,由地税部门征收社会保障费,社会管理成本较高。社会保障费具有专用性和有偿性特征,其征收资料必须在税务部门和社会保障经办机构保留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因而管理要求很高。它需要建立两套缴费单位与个人台账、两套机构、两套人马、两套计算机系统,新的税收征管模式也与社保部门管理方式有很大出入。这些都会明显加大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社会成本。据测算,开征社保税以后,将有可能使纳税人的负担率在现有基础上再提高10个百分点,这无形中就增加了政府的管理风险与压力。

第四,社保基金改为社保税后,还会提出一个问题: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是否对称?基金缴纳者交一定费用,就可以相应地享受到社保权利;而转变为纳税人以后,权利与义务就不是一个对应关系了,这对纳税人来说,承受能力是要面临考验的。

二、我国社会保障税税制的设计问题

纳税人。根据国外通行做法,我国境内各类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外资企业的中方人员、自由职业者包括个体工商户均为社会保障税的纳税义务人。行政机关与国家拨款的事业单位可不作为社会保障税的法定纳税人,但财政部门与行政单位应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的劳动报酬计算出来的税金,由财政部门列入预算支出,划拨给社保机构。另外,考虑到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特点,农村收入水平低,负担能力有限,近期内,暂不把农民列入纳税人行列。可选择部分收入较高的农村地区作为试点,待时机成熟,再因地制宜,逐步将其纳入社会保障税的征税范围。

征税对象与计税依据。我国社会保障税应以纳税义务人的工资工薪收入或实际收入以及自营人员的事业纯收益额为征税对象。包括企业与非国家拨款事业单位或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各类职工的实际现金收入与非现金收入,以及私营业主、城镇自由职业者和个体工商户的净收入。对纳税人除工薪收入以外的其他收入如:资本利得、股息利得、利启、收入均不计人课税基数;征税对象扣除必要的抵扣项目后的余额即为社会保障税的计税依据。鉴于社会保障税是权利与义务对等、专款专用的一种特定目的税,原则上不应予以减免税。依照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与所处的发展阶段而言,采用累退性质的带有上下限的社会保障税制是较为适宜的。一方面我国目前工薪阶层的收入相对较低,带有上下限的社会保障税不会给企业和个人带来沉重的负担,有利于个人劳动积极性的发挥;另一方面就纳税意识与对人的心理影响而言,带有上下限的社会保障税较累进税易为人们所接受。另外,从税务分析的角度看,带有上下限的社会保障税具有内在灵活性,可通过对其进行指数化,调整最低生活费收入、应税收入上限、供款率等指标来适应经济的不同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也保证了税收收入的稳定性。

篇2

社会保障是保证公民基本生活、免除公民因年老、疾病、失业、死亡或灾害等原因而遭受损失的各种措施的总称。我国宪法第45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因此,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实现公民的生存权、健康权、发展权等各项基本权利,落实国家对公民的法律责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持续发展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我国社保事业起步晚,起点底,存在法律体系不健全,权利义务不对称,统筹范围过于狭窄等诸多问题,为此,我们特建议国家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加快社会保障的立法

放眼世界各国的社保实践,任何社会保障制度比较成熟的国家,都是通过社会保障立法使社会保障制度得以确立;通过社会保障法的实施使社会保障制度得以规范;通过社会保障法的修改使社会保障制度得以完善。

我国的社保立法仅处于初级阶段,只有《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有原则性规定和零星规定,1999年由国务院颁布的《失业保险条例》和《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属于行政法规,这种立法现状不能为国家解决社会保障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提供充分有效的法律依据,因而无法适应社保事业的需要。为此,我们呼吁尽快制定《社会保险法》,为我国社保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保政策,实行全国范围的统筹

由于多年来社会保障改革由地区决策,各地区分别制定仅适用于本地区的政策、标准、措施,因此各地区之间缴纳水平、管理方式各不相同,使得社会保障在区际之间的转移异常艰难,无法适应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劳动力自由流动的需要,同时,在我国人力资源流动性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区际转移的困难对社会保障资金的征缴和发放都造成负面影响。而且,目前的社保政策不能覆盖广大农村地区,缴费个人在社保费用的缴交和申请退还方面权利义务不平等(比如退保时只能退还个人缴交部分,单位缴交部分完全不退还)等,都需要建立全国范围的社保统筹,实行相对统一的社保政策,确立适用全国的缴交和退还的费用幅度标准,平衡相关权利义务。

篇3

为建立覆盖城乡职工和居民的社会保险制度体系,全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现就进一步完善我市社会保险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立覆盖城乡职工和农村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一)调整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根据《*市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条例》和《*市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条例实施细则》,城镇各类企业及其职工都应按时足额缴费,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企业按照职工个人缴费基数之和的20%、职工个人按照工资的8%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职工退休时缴费满15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对已经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缴费满10年但不满15年的人员,可延长缴费至满15年,办理退休手续后,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二)调整完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根据《*市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及有关规定,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和机关事业单位合同制工人缴纳养老保险费的费率由27%调整为33%,其中单位缴费费率由22%调整为25%,个人缴费费率由5%调整为8%。最低缴费基数为参保职工本人档案工资,本人实际工资低于档案工资的,以本人档案工资为准。

(三)调整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障政策。根据《*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试行办法》,依法被征用土地的农民应全部纳入保障范围。根据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在征地参保人员范围内,对同期参保、享受待遇不同的人员养老金标准适时进行调整,所需资金在征地参保人员的养老保险基金列支。征地养老人员的养老保障待遇调整,由区县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报市劳动保障部门和市财政部门备案,所需资金在征地养老人员养老保障基金列支。

征地参保人员在领取养老金前死亡的,其用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缴纳的全部养老保险费,一次性返还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市和区县人民政府补贴部分不予返还。

征地参保人员和征地养老人员在领取养老金期间死亡,已领取的养老金未超过本人用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的,差额部分一次性返还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市和区县人民政府补贴部分不予返还。

(四)调整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根据国家规定和我市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条例,凡与城镇各类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民工,都应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按照规定的标准缴费,享受相应待遇。

(五)建立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根据《*市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暂行办法》,从去年开始,建立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将农村各类经济组织及其从业人员和农村居民纳入保障范围。

1.建立农村企业和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企业及其农籍职工以本市上年职工月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用人单位按照6%、职工本人按照2%的费率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满15年的农籍职工,从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的次月起,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2.建立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以个人缴费为主,政府给予适当补贴。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标准根据预期的待遇水平确定,待遇水平不低于领取时本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指导线,缴费标准随待遇水平的提高进行调整。市和区县按照规定标准对农村居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给予补贴。

3.建立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费补助制度。去年底前年满60周岁、具有本市农业户籍、在本市居住满20年、无固定收入的老年人,按规定享受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费补助待遇。补助资金由市和区县按照规定标准筹集,确保发放。在《*市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暂行办法》实施前,已经建立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费补助制度的区县,凡超过该办法规定补助标准的,仍按原标准执行。

(六)建立外国人和台港澳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按规定领取就业证、与本市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外国人和台港澳人员(以下简称外国人和台港澳人员),可按照《*市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条例》和《*市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条例实施细则》,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享受与城镇职工同等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二、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职工和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一)调整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根据《*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规定》,本市城镇各类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应当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参加统账结合基本医疗保险的,用人单位按照职工个人缴费基数之和的9%、职工按照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2%的费率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人单位同时应按照1%的费率缴纳门(急)诊大额医疗保险费。职工和退休人员按照规定的标准享受住院、门诊特殊病医疗保险待遇和门(急)诊大额医疗费补助待遇。

参加大病统筹基本医疗保险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职工个人缴费基数之和的6.3%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费。参加城镇个人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应当按规定以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按照6.3%的费率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职工和退休人员按照规定的标准享受住院、门诊特殊病医疗保险待遇。

调整完善大额医疗费救助政策。去年,将在职职工大额医疗费救助筹资标准由每人每年100元提高到150元,将退休人员大额医疗费救助筹资标准由每人每年100元提高到160元。将大额医疗费救助最高支付限额由20万元提高到25万元。以后年度大额医疗费救助筹资标准和救助标准,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调整。

调整完善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注资政策。按照退休人员的不同年龄段,分别确定不同的个人账户注资标准。不满70周岁的退休人员全年注资480元,满70周岁的退休人员全年注资600元,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工人全年注资720元。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注资标准根据基金运行情况适时调整。

(二)调整完善公务员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从去年7月开始,公务员医疗补助经费由单位管理改为全市统一管理,建立公务员医疗补助社会统筹基金。公务员医疗补助经费仍按现行财政管理体制,由市和区县分别筹集。筹资标准为市财政部门、市劳动保障部门核定缴费基数的5%。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公务员医疗补助社会统筹基金实行单独列账,独立核算,统一经办。公务员住院医疗、门诊特殊病医疗和大额医疗费救助补助标准,公务员发生的门(急)诊医疗补助标准和起付标准均执行《*市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暂行办法》规定的标准。

(三)调整完善农民工医疗保险政策。根据《*市农民工医疗保险办法》,用人单位以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按照3.5%的费率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农民工个人不缴费,按照规定的标准享受住院、门诊特殊病医疗保险待遇及大额医疗费救助待遇。

(四)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根据《*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规定》,从去年1月开始,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将学生儿童、无劳动能力的城镇居民和无养老金保障的老年人纳入保障范围。城镇居民按照规定的标准缴纳医疗保险费。对于领取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重度残疾、特殊困难家庭人员和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个人不缴费,政府全额补助。参保人员按照规定的标准享受住院、门诊特殊病医疗保险待遇。

(五)建立农村企业及农籍职工大病统筹医疗保险制度。农村企业应当按照本市有关规定参加大病统筹医疗保险,企业按照职工个人缴费基数之和的6.3%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职工和退休人员按照规定的标准享受住院、门诊特殊病医疗保险和大额医疗费救助待遇。

(六)建立外国人和台港澳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外国人和台港澳人员可按照《*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享受与城镇职工同等的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七)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根据《*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推进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居民按照规定的标准缴费,政府按照规定给予补贴;农村居民患病就医按照规定享受医疗补助待遇。

三、建立覆盖城乡职工的失业保险制度

将失业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由城镇用人单位及其职工扩大到城乡各类企业、用人单位及其职工。按照《*市失业保险条例》,城乡各类企业和用人单位按照单位工资总额的2%、职工按照本人工资的1%分别缴纳失业保险费。职工失业后,按照规定领取失业保险金,并享受医疗补助、丧葬补助等待遇。

建立外国人和台港澳人员失业保险制度。外国人和台港澳人员可按照《*市失业保险条例》参加失业保险,享受与城镇职工同等的失业保险待遇。

四、建立覆盖城乡职工的工伤保险制度

将工伤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由城镇用人单位及其职工扩大到城乡各类企业、用人单位及其职工。根据《*市工伤保险若干规定》,城乡各类企业和用人单位以单位工资总额为基数缴纳工伤保险费,初次缴费的,按0.5%、1%、2%的行业基准费率确定缴费费率,以后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职业病危害程度等情况调整确定基准费率,职工个人不缴费。职工发生工伤后,按照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建立外国人和台港澳人员工伤保险制度。外国人和台港澳人员可按照《*市工伤保险若干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享受与城镇职工同等的工伤保险待遇。

五、建立覆盖城乡职工的生育保险制度

将生育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由城镇用人单位及其职工扩大到城乡各类企业、用人单位及其职工。按照《*市城镇职工生育保险规定》,城乡各类企业和用人单位按照职工个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之和的0.8%按月缴纳生育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费。职工享受规定的生育保险待遇。

建立外国人和台港澳人员生育保险制度。外国人和台港澳人员可按照《*市城镇职工生育保险规定》参加生育保险,享受与城镇职工同等的生育保险待遇。

六、建立目标考核制度

篇4

关键词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企业年金 补充医疗保险政策 弹利制度

一、企业参保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

作者所在的企业目前依法为全员缴纳社会保险费,五项社会保险: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率达到100%。在企业保险制度方面一直以国家及天津市的社会保险征缴管理办法为蓝本,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社会保险缴纳一直作为我们企业管理的高压线,在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员工及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利益,在社保缴费基数确定过程中,将个人全年工资性收入全部纳入其中,尽量提高员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待遇。这一做法是企业社会保险管理规章制度的原则,从制度上引导员工正确合理看待个人职业生涯过程中的总体薪酬问题,长远考虑个人退休养老问题,最大程度上为个人储备养老金。

但目前的问题是,由于国家管理政策的整体要求和养老保险所开始的时间,造成绝大部分员工退休后养老金水平和在职时工资相比差距较大,难以顺利地完成过渡,造成员工退出工作岗位后由于收入差距造成的心情压抑和生活质量的下降,从企业社会责任角度来讲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自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来,员工看病所产生的医药费就实行了社会化管理,同时由于社会医疗事业整体调整,职工不断反映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我们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职工个人就医负担在急剧增加。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出虽然也在增加,但增幅远小于个人账户支出增幅。职工反映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是真实和客观存在的。对于一些有特殊大病的员工来讲企业负担的确减少,但员工负担急剧加大,甚至使某些员工对生活失去信心,对未来失去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和社会的公平、正义、稳定、和谐。

二、分析相关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

笔者所在的企业采用了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计划)、补充医疗保险和弹利制度,它的重大突破在于深深地印证了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让员工拥有了主动权,尊重了员工自我需要的价值。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弹利制度势在必行,针对企业参保职工的问题,适时调整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政策及福利政策,充分利用基本社会保险与企业补充保险政策的互补性,依靠企业补充保险的强大保障作用,积极努力解决参保职工的后顾之忧,缓解参保职工的养老、就医压力,有效拉动保险统筹基金支出,盘活保险统筹基金,促进企业职工队伍稳定,体现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弹利制度的重要作用。

三、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建立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企业为职工建立的旨在补充基本养老保险不足的一种养老保险形式。企业按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后,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根据本单位经济效益情况,为职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并为员工建立企业年金保障。企业补充养老保险采用年金制。企业年金指由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实行劳动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原则,由企业为主,个人为辅供款,实行积累制筹资方式。对象为企业职工,执行保障和储蓄功能。实行激励机制,保证缴费者退休后有更高的生活水平和更为充分的保障。目前较为普遍的补充养老保险操作方式一般为:企业以员工所确定的当年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为基础,确定一个全员的缴费比例,由此计算每位员工全年应得的企业年金,即补充养老保险。这种做法实际上将补充养老保险作为了一种基础福利,与全年工资性收入和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缴纳完全相关。笔者所在的企业在补充养老保险的操作上更多体现了激励机制,以年度绩效考核结果为基础确定员工奖励梯次,每个梯次人员获得相应比例奖励,金额注入个人企业年金计划账户。这种做法相对公平一些,可以使考核优秀的普通员工获得更多收入,拉小企业内部贫富差距。但是也存在弊端就是绩效评价的公正性。

笔者所在的企业采取的是对外投保,这种方式下企业养老金的支付风险转移到了保险公司,因而它可以克服“直接承保”方式下没有第三方承担支付风险的缺点。在对外投保方式下,企业和职工向保险公司缴纳保费。

四、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的特点

笔者所在的企业实施的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政策有如下特点:首先是进入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的门槛低,没有起付限制,规定在一个自然年度内,参保职工只要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不论是符合医限报销的支出还是自付费部分,均给予企业职工补充医疗保险补助。其次是自付统计范围大,包括职工全年普通问诊、慢性病门诊和住院所产生的符合基本医疗保险的自负费用。第三是补助金额高,符合基本医疗保险的自付费用最高补助10万元,并对当年统筹累计超过20万元者给予超大额企补。最后是补助比例大,补助采取分段补助,自付医疗费累计在0~50000元,补助50%;自付医疗费累计在50001~100000元,补助60%;自付医疗费累计在100000元以上,补助70%。针对企业部分员工的特殊情况,单位特设置了爱心救助基金,专门帮助患有大病的员工,支付标准没有上限。企业职工补充医疗保险是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础上建立的一种补充医疗保障形式。通过对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政策的不断修改,降低门槛,提高补助比例,使享受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的人数和补助金额呈现跨越式地增长,职工得到企业医疗补助的实惠。

五、试行弹利制度

弹利制度,又称为自助餐式的福利制度,指在固定的福利费用预算内,企业针对不同层次员工的个性化福利保障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实施多样化的福利项目供员工选择,使每个员工的福利保障需求得到最大满足的福利项目组合。简而言之,就是员工从企业提供的一份列有各种福利项目的“菜单”中选择其所需要的福利项目,还包括工作条件弹性化。每位职工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福利项目,每个福利项目一一定价,职工可以根据企业福利规定,结合自己能够享受的福利总额自由选择所需要的福利项目。

弹利制度政策需随时调整,为了达到随时为每位员工提供有吸引力福利的目标,需要不断调整企业的福利政策以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我们首先诊断福利体系是否需要改变,要看福利制度总体的状况是否有效。其次,在这个基础之上对一些福利项目做出评价,对核心福利应定期评审一次以保持其有效性。第三,我们还需要诊断员工对现有水平的满意度。因为员工的积极性与其期望有很大的关联,如果与外界的福利无法获得平衡,必然引起员工的不满和失望,从而导致劳动生产率的下降。所以应该定期将本企业的福利政策进行合理调整。

六、结语

篇5

第一章金融工作保密制度

第一条、一切金融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金融工作法规,任何人员不得违反;

第二条、涉及国家金融计划、联行密押、金库位置及其保障措施的秘密事项,不得泄露;

第三条、金、银、现钞库存数及调运计划、实施方案、行动路线不得泄露;

第四条、未正式公布的存、贷款利率调整,不得泄露;

第五条、未正式公布的人民币兑换外汇的比价,不得泄露;

第六条、联行密押收发、拆封、保管、必须专人负责、非直接工作人员不得打听密押有关事项;

第七条、项目电报要由专人负责填报管理,非直接工作人员不得查阅,因工作需要必须查阅的,要信用社领导批准;

第八条、不得在无保密措施的计算机、传真机上储存、传递金融工作中的秘密事项;

第九条、信用社工作人员,不得向他人泄露储蓄户的存款金额等存款信息,如需查询时,必须经过授权部门批准;

第十条、凡泄露、窃取和出卖国家金融秘密者,应视其情节轻重,给当事人必要的批评、教育或党纪、政纪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章保密内容

第十一条、政府类三密文件(绝密、机密、秘密,统称“三密”件)。

第十二条、信用社业务类:

1、发展规划、发展策略、竞争策略等涉秘资料。

2、客户信息(包括存款客户信息,贷款客户、咨询客户、其他客户商业秘密)。

3、密押、印鉴、密码(包括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及业务系统口令,操作员密码等)。

4、未发表的信用社业务资料,如:信贷档案、业务凭证等。

5、注明“三密”的文件,未到公开期限的密件,重要会议纪要、记录,重要会议记录本。

6、电脑重要资料(系统信息开发资料、未公开的各类产品信息、保密的非专利技术和技术信息、竞争性的业务新品种及相关的业务信息、数据信息、应用系统源码等)、软件安装密码、计算机程序和保密技术资料。

7、我社股票分红派息方案。(未公告前)。

8、人事档案材料,未公开的人事安排,招聘资料,员工薪酬,奖励机制、奖励标准,考核情况。

9、未结案的稽核报告、调查材料及谈话录音,群众来信、举报、揭发、控告材料,违纪案件。

10、涉及犯罪嫌疑人洗钱等犯罪方面的信息不得向外透露。

第三章领导干部保密守则

第十三条、不泄露自己知悉的党和国家秘密;

第十四条、不在无保密保障的场所阅办秘密文件、资料;

第十五条、不使用无保密保障的电信通信传输党和国家秘密;

第十六条、不在家属、亲友、熟人和其他无关人员面前谈论党和国家秘密;

第十七条、不在私人通信及公开发表的文章、著述中涉及党和国家秘密;

第十八条、不在社交活动中携带秘密文件、资料。特殊情况确需携带的应由本人或指定专人严格保管;

第十九条、不在出国访问、考察等外事活动中携带秘密文件、资料。因工作确需携带的,应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

第二十条、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经批准的除外;

第二十一条、不将阅办完毕的秘密文件.资料私自留存而不及时按规定清退、归档;

第二十二条、不擅自复制或销毁秘密文件、资料。

第四章、员工保密守则

第二十三条、不该说的机密不说。

第二十四条、不该问的机密不问。

第二十五条、不该看的机密不看。

第二十六条、不该摘录的机密不摘录。如有记录,应注意销毁。

第二十七条、不在私人通讯中涉及机密。

第二十八条、不在公共场所和家属、子女、亲友及其他无关人员面前谈论机密。

第二十九条、不在不利于保密的地方存放机密文件、资料。

第三十条、不在普通电话、明码电报、普通邮局传达机密事项。

第三十一条、不携带机密材料回家或游览、参观探亲、访友和出入公共场所。

第五章、档案保密守则

第三十二条、凡因工作需要,在查阅、利用档案时要严格遵守保密纪律,未经领导批准和档案管理人员同意,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档案材料,不得将档案材料的内容外泄;

第三十三条、未经领导同意或档案人员允许,任何人不得进入档案室,不得在档案室会客、闲谈和进行其他活动;

第三十四条、凡属机密的档案和外单位利用档案,必须经分管领导批准方可查阅,查阅人员不得将档案内容随意向他人泄露;

第三十五条、档案室门窗必须勤于检查,发现不安全,不保密隐患,应及时采取措施整改,确保档案材料安全;

篇6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就业和医疗等问题,维护其合法权益,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暂行办法〉的通知》(**政办发〔20**〕81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市城市规划区内,持有第二轮土地承包权证家庭中年龄满16周岁及以上的在籍农业人口,具体包括:

(一)经国务院、省政府批准,土地全部或大部分被征收或征用的建制村的农民;

(二)经县(市)区政府批准“村改居”的居民(原建制村的农民);

(三)由于土地被征收或征用而“农转非”的农民。

第三条实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生存与发展相结合、公平与效率相统一;

(二)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三)多渠道筹集资金;

(四)政府能承受,被征地农民能接受;

(五)公正、公开;

(六)因地制宜和城乡统筹兼顾;

(七)城市规划区内、外区别对待;

(八)制度设计既要有别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其他社会保险,又要与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相衔接。

第二章养老保障

第四条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男年满45周岁、女年满40周岁以上的,应全部纳入养老保障范围;其他人员是否纳入养老保障范围,需征得农民本人同意。

第五条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障,由被征地农民所在村(居)委会提出名单,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或者2/3以上村民代表同意,由所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后,报县(市)区劳动保障部门核定。

第六条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资金,由政府、集体和个人三方共担,以待遇标准确定缴费数额,实行个人专户与统筹账户、专项调剂相结合的制度。

第七条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个人专户资金,以被征地农民所需养老保障资金总额为基数,按集体40%、个人30%的比例,分别从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中一次性划拨和抵扣。集体土地补偿收入,应优先用于缴纳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资金。

第八条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统筹账户资金,按照被征地农民所需养老保障资金总额30%的比例,由政府从土地出让金净收益中一次性划拨。

第九条政府从土地出让金净收益中提取10%,作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专项调剂资金。调剂资金也可通过社会捐助、国有资产变现部分收入等方式补充。

第十条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个人专户资金、统筹账户资金和调剂资金,由市、县(市)区财政部门在征地时,根据劳动保障部门所属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经办机构核定的数额,一次性足额划入当地财政部门开设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专户。

第十一条需政府承担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资金,**区由市财政统一从土地出让金净收益中划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从市财政返投的87%土地出让金净收益中划拨,**区、**区从市财政返投的60%土地出让金净收益中划拨,**县、**市由本级财政从土地出让金净收益中划拨。

第十二条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个人缴费,以退休时领取养老待遇标准为基数,按平均余命14年计算,并以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为标准上下浮动,年龄每减少一年缴费标准增加2个百分点;年龄每增加1年缴费标准减少4个百分点。75周岁以上的,个人不承担缴费。

第十三条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个人专户资金和统筹账户资金全部用于支付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待遇;专项调剂资金用于弥补调整养老保障待遇标准和超过预期寿命给付的养老保障金造成的缺口,以及支付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费。

第十四条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分账管理,专款专用,不得转借、挪用、截留和挤占。

第十五条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除留足当期应付的社会保障金外,应全部存入国有商业银行开设的资金专户,在国家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保值、增值,记账利率按实际收益率计算。

第十六条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及其增值部分和被征地农民领取的养老保障金,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免征税费。

第十七条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及保值增值情况,每年向被征地农民公布一次,接受社会和被征地农民监督。

第十八条参保人员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从次月起,按月享受养老保障待遇;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以上,从缴费的次月起,按月享受养老保障待遇。

第十九条养老保障待遇标准以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加10元确定,并随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物价水平的提高适当调整。

第二十条养老保障待遇先从个人专户资金支付,个人专户资金不足时,由统筹账户资金支付。

第二十一条参保人员死亡的,其个人专户资金余额,可一次性支付给死者生前指定的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

第二十二条参保人员出国(境)定居的,终止养老保障关系,其个人专户

资金余额,可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第二十三条参保人员户籍从本地迁往外省(区、市)或省内其他市的,可根据本人意愿将养老保障关系留在原地,达到享受待遇条件后在原地领取养老保障金,也可根据本人意愿退保,其个人专户资金余额一次性返还给本人。市内迁出、迁入人员养老保障关系留在原地,达到享受待遇条件后在原地领取养老保障金。

第二十四条被征用土地前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民,根据本人意愿,可以继续保留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关系,也可以退保。被征用土地后(包括征地前)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关系可以继续保留,对符合条件享受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应退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对不符合享受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条件的,退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享受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待遇。

第三章就业

第二十五条对符合就业条件的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就业服务体系。各地区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对求职登记的被征地农民免费提供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

第二十六条将被征地农民纳入普惠制培训范围,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就业能力。

对自主创业的被征地农民,提供免费创业培训。被征地农民培训所需资金,从征地调剂资金中列支。

第二十七条被征地农民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可享受促进失业人员就业的相关政策。

第四章医疗保险

第二十八条被征地农民仍保留农村户口的,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规定享受有关医疗待遇。

第二十九条被征地农民转为城镇户口且在城镇用人单位就业并明确了劳动关系的,与用人单位其他职工一同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享受相应医疗保险待遇。

第三十条在城镇用人单位以非全日制用工形式就业或灵活就业的,按照社会平均工资6%的比例,以个人身份缴纳医疗保险费,不建立个人账户,只享受住院统筹待遇。缴费至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且缴费年限满20年的,不再缴费,继续享受待遇;缴费年限未达到规定年限的,须一次性补足20年后方可享受相应待遇。

第三十一条被征地前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农民,被征地后可由当地政府统一组织,参照市政府《关于破产改制单位退休人员及无缴费能力单位职工参加医疗保险问题的意见》(**市政发〔20**〕46号)规定,一次性参保。参保缴纳的费用由被征地农民本人负担。

第三十二条转为城镇户口且享受城镇低保待遇的,按有关低保对象救助规定予以救助;不符合享受城镇低保待遇条件但因病造成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按有关应急(临时)救助政策规定予以救助。

第五章职责分工

第三十三条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是全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主管部门,其所属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障的申报、登记及保费征缴、待遇审核和给付、个人专户管理,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就业服务机构负责为被征地农民提供就业服务。

市财政部门负责制定征地调剂资金管理办法和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监督。

市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提供土地征用情况和参保人员情况的核准。

市规划部门负责城市规划区范围的界定(**县、**市及**区城市规划区范围由当地城市规划部门负责界定)。

市农业部门负责提供承包土地变化情况。

篇7

美国经济衰退的后果

消费者金融状况社会调查(SCF)、美国健康与退休研究(HRS)和收入动态面板研究(PSID),这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全国调查提供了经济衰退对单个家庭所造成冲击的详细信息。[4-6]在经济衰退期间,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2007年第四季度到2009年中期下降了8个百分点。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就业情况普遍会在衰退后的二到三年内得以恢复。从2007年到2011年,失业率翻了一番超过9%。2012年3月,即经济衰退发生后的第四年,失业率仍徘徊在8.5%左右。平均而言,每个家庭在2007年中期到2009年早期损失了1/4的资产,其中1/3是房屋净值。2011年,古斯特曼等人使用美国健康与退休研究中关于资产和劳动力市场的数据,分析了近期的经济衰退是如何影响家庭资产和退休年龄的。表1中平均家庭资产的数据是针对早期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一代人,即在家庭中至少居住着一名在2006年年龄达到53—58岁的成员。只有在2006年和2010年都参与了调查的受访者才被计入这项分析。在那些居住着婴儿潮一代人的家庭中,社会保险平均占家庭资产的29.4%。在收入中数(收入居中的)家庭中,社会保险占总资产的43.9%,而在最低收入的1/4家庭中,社会保险则占到了79.2%。四类资产遭受了严重的贬值:住宅,房地产(主要是指第二处住所),商业资产和汽车净值。值得注意的是,在表1第3行的最后一列中社会保险的价值却并未发生变化。事实上,社会保险是美国老年人口收入来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样的事实揭示了经济衰退对于美国老年人口的负面影响是有限的。如前所述,超过95%的美国老年人口受益于社会保险制度,这同时也反映出经济衰退对低收入老年人口的负面影响更加有限,因为美国1/5的最低收入人口,他们83%的经济来源同样源于社会保险。

总之,本项研究与其他研究一起都证明了经济衰退的负面效应对于不同收入水平的美国老年人口有着相当不同的影响。从资产净值角度来看,高收入阶层遭受的损失最大而低收入阶层的损失则少得多。接下来的表格按照家庭资产分成了10个等级,并反映了每一等级家庭的资产遭受经济衰退影响的分布情况。在表2中,第1列反映的是按照2006年的家庭资产所划分的10个等级;第2列反映的是每个等级所对应的2006年家庭平均资产水平;第3列反映的是每个等级2010年总资产与2006年总资产的比值,在这里排序再一次由2006年的资产水平决定;第4列中位于最低等级的家庭在资产价值方面下降了39%,而位于最高等级的家庭则下降了70%。Bricker[7],Hurd&Rohwedder[8],Kennickell[9]等学者以美国健康与退休研究(HRS)和消费者金融状况社会调查(SCF)为基础所进行的许多研究均表明经济衰退的影响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对于老年人口———已退休的和即将退休的,所遭受的经济损失也许再也不会恢复。同时,这些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虽然大约半数美国家庭的资产发生了贬值,但1/4低收入的家庭的资产所发生的贬值却非常有限,因为美国养老保险的公共部分———社会保险———占到了他们总资产的大部分,这证明了公共养老保险制度在保护弱势群体方面起到多么重要的作用。

经济衰退对退休年龄和退休期待造成的影响

在美国,完全退休年龄是指一个人第一次达到具有享受全额退休福利资格的年龄。1983年的社会保险法修正案将正常退休年龄从65岁增加至67岁。根据现行法律,无论你的完全退休年龄是多少,你可以早在62岁或晚至70岁开始接受收益。在62岁至完全退休年龄之间的任何时候你都可以选择退休。但如果你过早开始领取社会保险金,每个月的收益会相应减少。例如,对于那些出生在1937年或更早的人,他们可以在65岁时享受全额的社会保险收益;对于那些出生在1943—1954年的人,他们将在66岁时收到全额的社会保险收益;而对于那些出生在1960年及之后的人,他们将在67岁时收到全额的社会保险收益。随着寿命的增加和健康的改善,人们希望能够工作的更久。发生于2007—2009年的就业市场的疲软促使更多工人提早退休,另一方面,资产的贬值又可能促使他们推迟退休时间。[10]预期在70岁之前退休的人数在下降,而希望70岁之后退休的人数在上升。例如根据一项研究,在2006年29.1%的样本声称他们希望可以在65岁时退休。在2010年这个数量下降到了24%。另一方面,在2006年57.8%的人希望到80岁时才退休,在2010年这个比例上升到了65.2%。由阳光金融集团(SunAmericaFinancialGroup)联合年龄潮公司(AgeWave)发起的一项研究表明[11],美国正逐步走出经济危机,一系列围绕着退休的目的、时间、基金的预期也正在形成。“阳光退休研究”是一项针对全国性意见的电话调查,该调查于2011年4月由哈里斯互动(HarrisInteractive)具体实行,1001名年龄在55岁以上的美国人阐发了他们在后经济衰退时代作为待退休人员或已退休人员的情感、心态和期待。主要的发现如下:退休年龄正在延后:待退休人员说他们倾向将退休年龄推迟5年,从64岁延后到69岁,这一方面是因为寿命的增长,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衰退和经济上的需要。退休不再意味着工作的结束:近2/3的受访者说他们希望在退休之后仍能参与一些工作,从而保持生产力。与早期已退休的一代相比,生育高峰这一代的美国人对于退休有着复杂的看法。55岁及以上的美国人期待他们这一代人能够比先前退休的一代更加积极和年轻化,有更多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经历更有趣的生活。1999—2009年期间,许多有关退休决策的研究表明:退休决定既受到家庭财富变化的影响,也受到劳动力市场条件的影响,但后者是更重要的决定因素。

对中国养老保险改革的启示

1997年中国传统的现收现付制度被混合养老保险制度取代,混合的养老保险制度由三大支柱所组成。支柱一是由社会统筹账户(公共收益)和完全基金制的个人账户组成。社会统筹账户的目标是保证所有城镇老年人的最低生活标准能够达到贫困线以上,它的经费来源是建立在现收现支制基础上的。支柱二是采取自愿原则,由雇主和雇员负担资金,或由雇主或雇员单独支付。支柱三是雇员自愿缴费的个人账户。中国在建立全国性的、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方面已取得了重大进展。截止2011年底,约有3.6亿的农村居民参与进了新农村养老保险计划,大约9000万名老年农村居民每个月能够从中受益。一个新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计划也将惠及所有的城镇居民,包括那些并未包含在当前的养老保险计划之内的居民。中国的目标是在短期内实现全国性的养老保险。在这一部分,本文将从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和近期经济衰退的经验中讨论其对中国的养老保险改革的启示。

1.养老保险

正如前面提到的,超过95%的美国老年人从公共养老保险———社会保险中获得收益。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收入总额的73%均来自社会保险。换言之,即使富人和穷人在资产和生活水平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广大老年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是被公共养老制度所覆盖的。相比之下,中国在2010年,“虽然公共养老制度在过去10多年中进展显著,但城镇员工参与当前的养老保险制度的人数仅占中国城镇职工总数的58.29%”[12]51。与此同时,超过2亿的农民工及其眷属并未被养老保险制度惠及或没有稳定的养老保险。很多雇员和雇主不愿参与正式的养老保险制度,在这样的事实背后有很多原因,中国养老保险制度还需要采取行动逐一解决这些问题。中国也需要加强养老保险投入与收益之间的联系,并使这种联系更加透明,以激励更多雇员和雇主参与其中。在美国,社会保险部门会给每一位支付社会保险超过10年以上的人发出一份年度报告。在这份报告中,你会知道自纳税之日起每年你的应纳税所得是多少,并且这份报告也将注明如果在如下年龄退休你的收益分别是多少:62岁(你将得到社会保险金总收益的80%),66、67或70岁(你将得到全额的社会保险金)。如此透明的信息激励着公民参与其中,他们能够监控自己支付的税款,知晓未来退休时的收益,并且有效的信息也将帮助受益者决定何时退休。但美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社会保险制度已有70余年的历史。而中国仍旧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开始养老保险制度也仅有短短不到20年的时间。在短期内,中国不可能形成像美国那样较为完善的制度。然而,逐渐使养老保险制度更加透明却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要形成覆盖全国老年人口的养老保险制度,尤其是对于那些低收入的城镇居民和边远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口,使其获得足够的收益,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值得欣慰的是政府和整个社会已经在这些问题上达成了许多共识。

2.减少贫困

2011年世界概况报道,根据2011年重新设定的贫困标准,13.4%中国人口人均年收入低于2300元(大约363美元),低于贫困标准。因此,1.28亿中国人被认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13]图3是由美国人口普查局公布的图表(2009),该图是将美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08年的年收入分成5个等级后所形成的分布情况。它表明对于最低收入的1/5老年人口,他们83%的收入来自社会保险,9%来自公共援助。相比之下,对于最高收入的1/5老年人口,社会保险只占他们总收入的18%,44%的收益来自股票、房地产等其他资产。一方面,这显示出美国社会在资产和收入上分配的不平等;另一方面,这也反映了社会保险和公共援助对低收入的老年人口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美国老年人口的贫困程度随时间改变的情况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公共养老系统———社会保险在减少贫困中的重要性。在1934年,当《社会保险法》刚通过时,超过一半的美国老年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随着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这个比例下降到了1959年的35%、1975年的15%、2000年的20%。实证研究表明从1967年至2000年几乎所有老年人口贫困比例的下降都能够用社会保险收益的增加来解释。[2]图4显示了社会保险使35.5%的美国老年人口摆脱贫困。老年女性比老年男性更有可能处于贫困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也包括中国在内。在美国,少数民族妇女处于社会的底层。图5就显示了社会保险如何有效地帮助少数民族老年妇女摆脱贫困。中国最贫穷的老龄人口集中在农村地区。近年来,减贫的步伐由于各种因素已经减慢。[16]同时收入和财富分配也导致中国社会更加两极分化。建立一个覆盖广泛和有效的公共养老保险体系对于减少贫困和控制经济两极化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公平和社会公正

自20世纪70年代末影响深远的经济改革开始以来,世人已经见证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跨越式的发展,经济增长也推动了人均收入的显著提高。贫困率有了明显下降,从1981年的85%下降到2005年的16%(贫困被定义为生活标准低于1.25美元/天的人数)。然而,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的收入差距却又不断的拉大。日趋严重的收入不平等现象通过城市与农村、沿海与内陆之间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异得以显现。我们都知道,经济不平等是导致社会动荡和暴乱的重要因素。在西方发达国家,根据基尼系数美国属于收入不平等程度最严重的国家。[17]正如上文提到的,社会保险在美国发挥着使老年人口减少贫困的重要作用,而中国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基尼系数甚至高于美国。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的组成部分揭示了社会保险和公共援助的重要作用。除了减少贫困之外,有效的公共养老保险体系和社会援助还能够改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这是通过在社会各群体间建立联接、创造代际社会身份、调节各种形式的社会歧视和不平等来实现的。下面是一个在我供职大学的例子:当一位70岁的正教授执教40年后即将退休时他或她每月会收到大约2550美元的社会保险收益;而一位在同一所大学的清洁工在工作40年后以相同的年龄退休将获得的社会保险金是每月1800—1900美元。我估计这位教授支付的社会保险税是那名清洁工的3—5倍。这个例子正显示了社会保险的再分配功能,这个系统有效地抑制了一个社会中收入和财富的不平等。从社会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在资源分配上也是严重不平衡的。中国是一个二元结构的社会,尽管农村人口超过了总人口的一半,但是国家的大部分养老金都用于城镇居民。城镇的养老金领取者主要由四类人员组成:1)政府部门退休人员(公务员);2)事业单位退休人员;3)国有企业或合资企业退休人员;4)私营或无稳定工作经历的退休人员。中国目前的养老保险体系和社会政策为社会精英和公务员提供具有特权性质的养老金福利。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都享受非缴费型、固定收益的养老保险,公务员养老金的收入替代率可以达到80%甚至100%。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收入替代率大致是他们退休前收入的一半。然而,企业员工和农村居民必须向养老保险项目缴费至少10年到15年才能获得养老金收益,并且他们的养老金收益也远低于前两类群体。最后一类人员不仅需要一定缴费年限,而且他们的养老金收益甚至更低,其中一些人因没有足够的存款缴纳养老保险,不得不依赖新的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计划为60岁及以上中国农民每月提供55元,这是中国农民历史上第一次从政府获得养老金。然而,平均来看这种养老金收益的替代率低于农民日常收入的10%,每月的养老金收益远不能够满足农村老年人口的基本需要。我很高兴地看到,中国政府已决定采取行动打破分层,建立一个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12]然而,正如2011年《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中所提到的[12],为了达成这个目标,许多实际问题还有待解决。长期来看,一个统一的、公平的养老保险制度将抑制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稳定、保证养老保险制度更加持久,使低收入群体能够从经济发展中受益。

4.退休年龄

最近我们看到很多关于中国是否应该延长退休年龄的争论。[18]126-130据世界银行汇编的联合国数据,从1990年至2008年,中国人均寿命增长5.1年,达到73.1岁。[19]原则上说,寿命的增长和健康的改善将会使人们希望工作的更久。但毫无疑问,在制定一个关于退休年龄的国家政策或法律前需要更多的调查,试点研究不同地区和行业。作者欣慰地看到,一些城市和地区已经开始了这样的尝试(例如,上海的弹性退休年龄项目)。

5.政府在社会保险和社会养老金上的投入

篇8

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现状以及重要性

人总是要老的,这是一各客观的不可逆转的趋势。人老的后果就是获得生存条件的各种能力逐渐丧失,那么,曾经为这个社会做了贡献的老人们在其获得生存的能力逐渐失去时,谁应该向老人伸出援助之手,为其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帮助呢?这就是养老问题。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的实施,拥有大多数老年人口的农村地区将迅速出现家庭小型化的倾向。同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农村年轻一代道德观念的下降等因素,都使得传统家庭养老形式面临着严峻挑战。不难想象,在新的世纪,农村老问题将是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农村养老这个被我们回避了半个世纪的课题,在人权制度逐渐完善、社会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已经没有了回避理由。

(一)农村居民生产方式分化,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土地转移。我国正处于从农业会走向工业社会的转型期,社会流动性大大增加。

(二)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传统家庭模式改变。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农村60岁以老人已超过农村总人口的10%,且高出城市1.24个百分点,进入老人典型的老龄社会。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困境的分析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创新意义不言而喻,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为农民建立的社会保险制度。然而现如今却产生了“政策微效”的现象,即政策结果距离政策预期有很大的差距。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政策微效”的结果呢?许多研究者大多从经济学的角度或是具体操作层面寻求制度萎缩的原因,

(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价值理念发生偏移。

社会学研究探讨的问题很多,但社会公平一直是核心问题。因此在社会学视野中,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项社会政策,应该是以追求社会公平为价值目标,旨在保障公民个人及家庭的基本生活要求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目前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建设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指导。面对城乡收入的逐渐扩大和当前最大的弱势群体—农民的边缘化和弱势化的进一步加深,政府将更多的社会保障资源投向了城镇居民。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变迁

目前社会正处于快速变迁过程中: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家庭规模和结构发生变化;农村人口出现分化等。这一系列变迁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农民养老问题就是其中之一。鉴于此,政府积极探索为农民养老建立正式制度安排。可以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对社会变迁的积极回应,但却又未能很好地适应并促进这一变迁过程。

三、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分类实施对策建议

1.为纯农业人口(以经营土地为生的农民)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在已经推行的农村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改革。最重要的是改变“个人缴纳为主、集体缴纳为辅、政府给与政策扶持”的原则,政府应该给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一定的财政投入,由政府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政府投入一部分纳入到社会统筹基金,农民个人缴费和部分政府投入一部分纳入划入个人账户,国家投入要偏重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同时鼓励建立由集体补助的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式的商业养老保险。

2.为农民工建立社会养老保障。农民工是一个流动不定、庞大而且复杂的群体。因此,为农民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有一定困难的,但鉴于农民工中的绝大多数客观上已经走上了非农化、城镇化的不归之路,并必然会因各种生活风险的客观存在和平等意识的觉醒而提出相应的社会保障诉求,应该从现在起开始起动建立这项制度,并根据进城务工农民的不同情况纳入有差别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二)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资金来源

除了通过发行国债的部分收益和部分国有资产的部分收益进行融资外,我们还要注意到另一条新的融资当道,就是把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征地补偿转化为社会养老保障资金。但是,农民的土地被征用之后,只能得到政府和用地单位支付的数额不多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费。按目前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计算,只能维持7年左右的生活。按目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计算,仅能维持2年多的生活。如果把这仅有的补偿转化为养老保障基金是不现实的,对于建立养老保障基金也是杯水车薪。因此,今后应该提高征地补偿,从其中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保障基金。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不能仅仅把这笔资金用来为失地农民建立保障基金。如果认为谁的土地被征用谁得益的话,这样又会制造出新的不公平。因此,征用土地的补偿应该为全体农民甚至全体城乡人民分享。

篇9

第一条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城乡居民年老后的基本生活,根据省和泰州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具有本市户籍,年满16周岁、未满70周岁(不含在校学生),不符合参加政府主办的机关事业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可以在户籍所在镇(区)参加政府主办的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

城乡居民不得重复参加政府主办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

第三条年满70周岁的城乡居民,符合本办法条件的可享受高龄居民养老补贴。原已享受的高龄补贴人员,待遇不重复享受。已享受老年补贴的人员待遇不减,人数不再增加,70周岁后不转领高龄养老补贴。

第四条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坚持以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相结合,养老待遇和个人缴费相挂钩的原则。坚持整体推进、广泛覆盖、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实行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办法。

第五条市劳动保障部门是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的主管部门,承担制定发展规划,提出政策建议,组织实施和管理,加强监督与指导等职责。

市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具体负责养老保险费筹集、养老金支付、个人账户管理、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等工作。

第六条各镇(区)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组织宣传和扩面征缴工作。具体业务由镇(区)劳动保障服务所承担。

第七条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所需经费由市财政统筹保障,每年按不低于上年所收取保险费总额的1%安排。上述经费不得在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列支。

第二章保险费的筹集

第八条市政府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增长状况,建立统筹保险基金。

第九条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参保人员到经办机构或经办机构指定的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按年缴纳。

第十条居民个人每年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标准以上年省在岗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最低不低于**%,最高不高于60%,缴费比例为20%。

第十一条参保人员因特殊原因未及时缴费的,允许按补缴时当期的缴费标准补缴。

第十二条低保家庭中的人员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给予当年缴费标准50%的补贴,补贴费用由市财政统筹解决。

第十三条鼓励有条件的镇(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人员给予补助。补助纳入个人账户。

第十四条鼓励机关、团体和社会各界对特殊群体人员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给予扶持和奖励。

第三章个人账户管理

第十五条各级经办机构应当为每位参保人员建立终身不变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同时核发缴费证,为参保人员建立养老保险档案。

第十六条参保人员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包括:

(一)参保人员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及其利息;

(二)其他收入及利息。

第十七条参保人员个人账户的储存额利率根据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城乡居民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确定。经办机构应当对参保人员个人账户中的储存额及时结息。

第十八条参保人员因各种原因中断缴费的,其个人账户由经办机构予以保留,不间断计息。以后继续缴费的,中断缴费前的个人缴费账户储存额和缴费年限累计计算。

第十九条泰州市行政区域内转入本市的参保人员,个人账户储存额应全部转移。参加本市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实际缴费**年以上的,方可在本市享受养老待遇。

参保人员跨泰州行政区域外统筹地区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的,只转个人账户中个人缴纳部分的本息。

第二十条参保人员有权向经办机构查询其养老保险有关情况,经办机构应当及时提供相应的服务。

第四章养老保险待遇

第二十一条享受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缴纳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费年限满15年以上;

(二)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

(三)未享受政府主办的其他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第二十二条居民月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

正常参保人员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上年省在岗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的1‰。参保期间中断缴费且未补缴的,计发参保人员基础养老金标准的参照年份,按其最后缴费年度减去中断缴费年数确定。缴费年限超过15年的,基础养老金标准按每超1年增发2元执行。

个人账户养老金为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除以国家规定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见附件)。

第二十三条符合本办法第二十一条条件享受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参保人员,从核准、办理领取养老待遇手续的次月起,按月发给养老金,直至主体资格消失。

第二十四条参保人员达到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年龄但未符合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一)项条件的,在20**年12月31日前首次参保的,可以一次性补缴不足的缴费年限;20**年1月1日以后首次参保的,不得向前补缴,可以向后延长缴费,直至符合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一)项条件,才可享受养老待遇。

参保人员达到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二)项条件时,因缴费年限不足15年,且不愿补足(延长)或无力补足(延长)的,经本人申请可将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中本人缴纳的保险费本息一次性退还给本人。

参保人员因不符合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三)项条件的,将个人账户储存额中本人缴纳保险费的本息余额一次性结算给本人。

第二十五条参保人员在缴费期间死亡的,可以将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及其利息一次性退给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

参保人员在领取养老待遇期间死亡的,可以将个人账户余额一次性退给其法定继承人或者指定受益人。

第二十六条享受高龄居民养老补贴的人员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各统筹区内城乡居民户籍满15年以上,且实际长期居住在本地;

(二)年满70周岁;

(三)家庭子女符合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条件的均已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并正常缴费;

(四)未享受各级政府主办的各种社会保障待遇和企事业单位发放相关生活待遇。

高龄居民养老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50元,从核准、办理领取补贴待遇手续的次月起执行。

第二十七条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待遇和高龄补贴按月实行社会化发放。领取养老待遇和高龄补贴的人员每年应参加资格认证。

领取养老待遇和高龄补贴人员死亡的,其直系亲属或者有关人员应在一个月内到指定的经办机构注销领取养老相关待遇的关系。

第二十八条养老待遇水平应根据当地经济增长和物价指数等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具体调整方案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提出,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高龄居民养老补贴也应根据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第二十九条经办机构支付养老待遇时,如发生资金困难,由市财政统筹解决。

第五章基金监督管理

第三十条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预算管理、财政专户存储、专款专用。

第三十一条经办机构应当根据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委员会的要求,定期汇报保险基金的使用管理和保值增值等情况。

第三十二条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支付、增值管理,应当接受监察、审计、财政和劳动保障等行政部门的检查监督。

第三十三条经办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会计、统计和内部控制等制度。每年编制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的预决算,按要求编制和报送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会计和统计报表。

第三十四条经办机构应积极开发有利于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的计算机软件,制订科学、合理的操作流程,努力实现规范化管理。市财政应当安排资金用于居民养老保险信息化建设,促进规范化管理。

第三十五条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中的储存额,只能用于支付参保人员年老时的养老金,不得挪作他用。

第三十六条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积累应根据国家规定全部用于认购国家债券和银行定期存款,确保基金的保值增值,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擅自改变其性质和用途。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经办机构或者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第三十条、三十五条、三十六条的,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或者上级行政机关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按照管理权限,对主要负责人或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任何人以伪造有关证件或者其他手段多领、冒领养老待遇的,由市劳动保障部门和经办机构追回多领、冒领的养老待遇。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九条市劳动保障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四十条机关事业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和本办法之间的转移、衔接办法,由市劳动保障部门另行制定。

第四十一条《**市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实施意见》(**政办〔20**〕71号)、《**市特殊群体参加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救助办法》(**政发〔20**〕65号)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篇10

阿根廷的私营养老金体系建立于1994年,至2008年10月,加入私营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划的参保成员大约有950万人,养老基金积累达300亿美元,相当于2007年阿根廷GDP总量的11%。多年来,阿根廷的私营养老金运作并不理想,表现在覆盖面小、管理成本高以及待遇下降等多个方面。金融危机成为这次国有化改革事件的导火索。2008年12月4日,阿根廷总统签署《阿根廷统一养老金法》。至此,经过14年的私有化改革后,阿根廷养老金制度又退回到改革前的国家公共保障制度中去,私有化改革宣告失败。阿根廷社保国有化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我国城镇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由于引入了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划,这种模式可以说是一种混合型的部分私有化制度。“统账结合”制度的目标在于将社会互济与个人责任相结合,兼顾公平与效率,实现部分积累,增强养老保险的财务可持续性。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个人账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直空账运行,部分积累制并未落到实处。从2001年“辽宁试点”以来,国家开始推开做实个人账户工作,目前已扩展至10几个省份和地区,基金积累达1100多亿元。受投资环境的制约,迄今为止,个人账户养老基金并未真正建立起市场化的投资运营体制。

分析阿根廷私营养老金的“国有化”改革事件,对照我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现实情况,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一、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是社保改革的当务之急

一个国家的基本社会保险制度应该覆盖全体就业人口,如果长期不能实现应保尽保,就会使社会对其合法性产生怀疑。在这方面拉美的教训是深刻的。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智利等十几个拉美国家先后进行了私有化改革。私有化改革后,社保基金支付能力的可持续性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但其覆盖面却从改革前的40%降至30%左右,至今也没有恢复到私有化改革前的水平。有研究表明,拉美国家成为世界贫困率最高的地区之一,与其社保覆盖范围狭小是密不可分的。阿根廷1994年私有化改革前覆盖率为45%,改革后下降到40%;由于阿根廷经历了2001年金融危机,其覆盖面狭小导致的社会矛盾开始逐渐尖锐起来,在危机最深重的2003年,覆盖面进一步下降到30%,失业率从改革前1993年的8.8%骤升至25%。2008年11月,当美国次贷危机刚刚波及拉美时,阿根廷政府便宣布废除私有化社保制度,对其进行国有化再改革,其最重要理由之一就是为了扩大覆盖面。广泛和雄厚的社会基础使阿根廷运行了14年的私有化社保制度顷刻之间迅速瓦解,并成功地实现了国有化再改革。

我国的城镇基本社会保险制度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主要是作为辅助国有企业改革的配套措施提出来的,参保对象主要是针对国有企业职工,这在很大程度限制了社会保障覆盖面的扩展进程。当前,社会保险在城镇正规就业部门中已基本实现全部覆盖,覆盖的难点在非正规部门的灵活就业和广大农村人口。截至2008年底,全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2.19亿人(含0.5亿退休金领取者),农民工参保人数0.18亿,农村参保人数0.52亿(含0.04亿养老金领取者),减去养老金领取者,全国参保人口合计2.35亿,按全国劳动人口7.7亿人计算,其覆盖率仅为31%。如按国际惯例,将法定退休年龄(男性60岁和女性5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作为“应保”人口,再考虑到养老金领取者,其覆盖率大约在30%左右。相比之下,农民工的覆盖率就更低了,只有17%左右。就是说,基本养老保险中,70%就业人口被排除在社保制度之外,农民工则高达80%以上。

社保制度覆盖面低是制约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重要因素之一。多年来,由于社保覆盖范围狭小,大多数城乡居民不敢消费,内需难以拉动,迫使增长不得不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党的十七大提出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社保体系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任重道远。拉美的教训说明,一项社保制度如果无法解决覆盖面低的问题,就会面临合法性危机问题。为此,我们应高度重视社保覆盖面问题,从社保制度根源上去寻找答案,解决制约覆盖面扩展的制度性因素,如缴费负担过重、回报率低、运营成本高、风险过高等等。

二、慎重选择个人账户养老基金的投资管理模式

自2001年辽宁试点开始,我国部分省份开始逐步做实账户。当前个人账户资金管理面临两方面突出的矛盾:一是在现行体制下,账户基金市场化投资运营政策尚未出台,个人账户基金只能存银行、买国债,随着基金规模的扩大,投资压力越来越大。账户基金如不进行投资,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进而导致养老金替代率下降;与此同时,做实账户后,不少省份统筹基金的支付压力进一步加大,一方面是账户基金的闲置,另一方面是统筹基金的缺口加大,从资金借贷的经济账上算是不划算的,这使人们对做实账户的初衷和合理性产生了疑问。账户基金投资政策迟迟不出台,这种压力越来越大,尽快出台账户基金的投资管理办法已迫在眉睫。而账户基金的投资管理是整个社保体制改革中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国家一直未放开投资限制的原因,主要是考虑到基金的安全性。近两年频发的“社保基金案”更是向社会敲响了警钟。毫无疑问,账户基金采取市场化的投资策略是改革的大势所趋,在此过程中,如何保障基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是账户基金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关键问题。

在“账户基金”投资管理方式的选择上,世界上主要有两种模式:

分散化投资的“智利模式”。其主要特点是:账户持有人作为投资者做出基金的投资决策,资金完全在个人账户里运转,私营的养老基金管理公司进入市场进行竞争,根据市场需求自行设计投资产品。国家的作用是制定投资指南,对市场制度进行维护和监管。

集中投资的新加坡投资模式。其特点是中央政府集中投资,虽然个人账户按实际缴费记账,但事实上账户是“空”的,其缴费积累由中央“拿走”统一进行投资运行,投资决策和资产分布等一切投资业务均由中央政府统一安排,属于政府控制型的“集合”投资。

大部分拉美国家采取分散型的资本化账户投资方式,这些国家曾获得了较高的投资收益。以改革时间最长的智利为例,在过去20多年中达到了年均10%的高额回报率。但这种投资模式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

首先,参保人承担市场风险,回报率随市场的波动幅度较大,特别是在金融危机面前,参保人会面临巨大损失。阿根廷的情况充分说明了这种投资方式存在的风险。早在2001年,阿根廷就遇到了金融危机,在危机最严峻的2002年投资亏损超过了40%,导致平均养老金待遇水平下降达38%。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阿根廷社保基金从2007年10月就已开始贬值,到2008年10月宣布国有化之前已下降了-19.1%。为此,2008年11月克里斯蒂娜总统直言道:对社保实行国有化改革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手段。

其次,由私营公司管理养老金个人账户,管理成本较高。在1994年刚进行私有化改革时,阿根廷共建立了24个养老基金管理公司(AFJP),竞争十分激烈,经过兼并和重组后,国际资本大量涌入,控制了养老基金管理公司,逐渐形成了垄断。至2008年11月,养老金管理公司剩下10个。14年来,养老金管理公司的手续费收入达150亿美元,大约占实缴股本的20―30%左右,这意味着,公司利润是有保证的,外国股东的投资风险很小,但参保人则承担着较大风险,并且承担着汇市和股市的双重风险。截至2008年9月,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阿根廷10个养老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损失占参保人缴费收入的20%。

从目前情况来看,参保者个人分散投资的模式显然不适合我国具体国情。原因在于:一是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风险较高,缺乏支持养老基金投资的产品,投资者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十分有限。二是账户持有人的素质有待提高,参保者对养老基金投资的知识了解不多。三是在金融机构、管理水平和经验、人才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性和限制。四是文化观念和传统习惯等“软环境”还不能一步到位,以建立起这样一个完全体现个性化和个人能力的、个体收益差异性如此大的投资制度。与“资本化账户”模式相比,中央公积金制投资方式相对适合我国国情,政府“集合”投资并承担相应的担保责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基金的安全性,也可以避免分散化投资所带来的高额成本。

而采取政府集中管理投资方式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于:如何选择账户资金管理的主体层次,即是由省级社保经办机构还是在中央政府层面设立独立机构来管理基金。从现实表面情况分析,采取省级投资模式似乎是合理的。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多为地方统筹,账户资金的收集、记录以及养老金支付等日常行政管理工作由各地社保经办机构负责。在这种格局下,个人账户基金由省级社保经办机构统一实施投资管理,在技术路径、制度格局与利益格局的重塑整合上会容易一些,短期内的制度转换成本也相对较低。但从长远看,省级投资模式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市场风险大,对部分省份来说,投资专业人才短缺,省级政府主导信托投资,容易出现问题。二是对中央政府来说,采取省级投资模式难以制定全国统一的补偿机制,一旦出现问题,其最终结果还是由中央政府出面做最后担保人,中央政府负责买单,将很可能成为新一轮社保违规的风险源。三是如果中央政府采取放开不管的态度,采取完全市场化的方式并由市场决定各省的收益率水平,不仅存在金融风险,而且在投资失误的情况下,很可能影响社会稳定,产生连带影响。四是公平性问题。省际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沿海发达省份与中西部欠发达省份之间在基金的投资管理水平和赢利机会上存在很大差距,收益率难免出现较大差别,相互攀比难以完全避免,道德风险难以防范。

笔者认为应借鉴新加坡中央公积金的做法,由中央政府成立一个类似新加坡中央公积局的独立法人机构,专门负责全国账户基金的营运。该机构隶属于人力与社会保障部,统一管理账户资金的征收、投资与待遇支付,并负责基金的投资运营。账户资金实行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征收,利用现行征收渠道负责管理,归集到账户基金投资机构之中,由账户基金投资机构既负责投资营运又管理支出,实行全国范围内的大收与大支。账户基金实行自我循环与自我平衡,独立核算,严格按照国际惯例和法人治理结构,进行市场化投资。在账户基金投资策略上采取类似于企业年金那样的信托制和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那样的招标制,实施完全的市场化投资策略。

三、谨防社保制度的“碎片化”发展趋势

碎片化社保制度是传统拉美社会保障制度的一大疾病。阿根廷在1994年梅内姆总统实施养老金私有化改革时,为了避免政治冲突,并没有将立法和司法部门纳入到改革的范畴,这两个部门的人员在改革后依然享受着传统制度的特权。2008年,阿根廷立法和司法部门的退休金与在职工资相差无几,每月大约在4500―12000比索之间(1385―4100美元),而参加私有化改革的工人退休金只有450比索(155美元),即一个法官的退休金是一个工人退休金的10倍。1994年改革后,参加私有化制度的群体养老金水平较低,多年的埋怨情绪遇到风吹草动就会使这个群体立即团结起来,或是集体抵制,或是群体退出。阿根廷私有化社保制度的再国有化改革,之所以受到参保人的欢迎,在于作为数量庞大的基础阶层,自认为是当年私有化改革的受害者和牺牲品,当对私有化改革进行“再革命”,必然会成为国有化的支持者和拥护者。

当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已呈现出非常严重的“碎片化”分布现象。从城乡角度划分,目前的制度现状可抽象为“两碎片化模式”即城镇制度和农村制度并存,农民工游离二者之间。如果为农民工单独建立一个制度,就可抽象为“三碎片模式”即城镇制度、农民工制度和农村制度并存。从覆盖群体划分,大碎片包括城镇企业职工保险、机关事业单位传统劳保、失业群体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农民工养老保险以及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等;小碎片则具体到各个地区、城市。为满足各地参保群体的意愿和要求,解决社保制度存在的“便携性”缺陷,许多地方政府开始纷纷采取变通措施,例如降低费率、单独建立小制度的办法,以最大限度地覆盖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务农农民、失地农民等不同群体。于是,全国各地出现了诸多“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养老保险制度。

碎片化制度必然带来诸多社会问题:一是多种碎片导致参保人群间的待遇差,造成社会不公,群体间相互攀比,进而形成社会矛盾。二是由于各种制度间相互衔接存在障碍,社会保险关系难以转移接续,造成全国劳动力市场的流动。三是分立的养老保险模式存在着严重的财务缺陷。人口老龄化将直接威胁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财务平衡,而“碎片化”制度则进一步人为地扭曲人口年龄结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其结果是某个制度“碎片”出现大量收支结余的同时,而另一些制度“碎片”的财务收支缺口变得越来越大,造成养老保险制度陷入财务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