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结构调整范文
时间:2023-04-04 12:13: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市场结构调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货币供给;市场流动性;融资成本;BVAR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5)10-0068-06
一、问题的提出
2011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持续回落,国内市场的流动性也快速从持续性过剩向结构性短缺转变,以“钱荒”和市场流动性萎缩为代表的货币供给失衡成为宏观经济运行的常态形式。流动性萎缩的持续存在,引致经济运行的内在矛盾日益加剧,突出表现在:内外经济失衡程度加深,商品与资产价格波动幅度加大,企业实际融资成本高企,虚拟经济偏离于实体经济的程度加剧。为缓解国内市场出现的流动性萎缩,中国人民银行先后设立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常设借贷便利SLF,以及中期借贷便利MLF等创新型调节工具,对市场流动性进行反向调节。之后,为进一步遏制流动性萎缩的加剧,中国人民银行于2014年4月起,先后两次定向对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以及“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分别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00―2个百分点,2015年2月以后,又两次对国内大中型金融机构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共计1500个百分点,四次降准共向市场释放流动性近3万亿元。同时,为调整市场预期,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中国人民银行还从2014年11月起,3次降低金融机构基准利率水平,降息幅度分别为0400%、0250%和0250%。虽然,国内货币政策的调整频次和调节力度已属历史罕见,然而,市场流动性萎缩的程度并未得到缓解,甚至还在进一步放大。从国内货币供应量增速来看,广义货币M2增速已从2011年1季度的高点16600%降低到2015年1季度的11600%。同期,狭义货币M1增速更是从15%下跌到2900%的历史最低点。以M1/M2所代表的市场整体流动性更是从0350持续下降到0260,市场流动性萎缩的程度甚至要比2013年2季度国内银行体系出现“钱荒”时更为严峻。这就说明,2014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所执行的货币政策在应对流动性萎缩方面效果欠佳。为何在货币政策逐步放宽的背景下,国内市场流动性萎缩更加显著?如何有效遏制流动性萎缩的加剧?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我国货币金融领域需要深入分析和探讨的焦点问题。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流动性是世界各国金融领域最前沿的研究课题 [1],目前,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流动性萎缩进行界定和测量。Liu[2]认为,流动性萎缩反映的是实际货币存量低于均衡水平的程度,是国内货币迷失和货币政策目标不明所导致的资本流动性沉淀;Borio 和Lowe[3]利用本国货币供给量与GDP比率的偏离趋势,来衡量市场流动性萎缩的程度;Becker[4]从价格缺口、实际货币缺口、名义货币缺口和货币过剩等方面提出了流动性萎缩的测算方法。
第二,分析流动性萎缩产生的原因。Farhi和Tysvioaki[5]认为,当本国产业结构难以满足消费结构升级需要时,剩余消费能力必然会转向金融产品,由此就会引发流动性萎缩;赵海华[6]发现,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调整会导致流动性萎缩;贺强和徐云松[7]认为,流动性萎缩的根源在于国内实体经济出现问题;张晓玫和弋琳 [8]认为,本质是资金不愿进入实体经济,只能在金融机构和虚拟经济间“自我循环”。
第三,对流动性萎缩的影响进行探讨。Chung 和Hrazdil[9]发现,流动性萎缩可导致市场的交易效率显著降低;Asness等[10]认为,流动性萎缩可引发国内资产价格出现大幅度波动;Franzoni等[11]指出,流动性萎缩会对本国企业的资本结构产生实质性损害,进而会降低企业的市场价值;Hameed等[12] 、Amihud等[13] 认为,流动性萎缩能够导致资产定价机制出现紊乱,最终引致金融危机爆发;庞晓波等[14]发现,流动性萎缩可造成国内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出现“双失衡”,进而会影响到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耿同劲[15]认为,流动性萎缩加剧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间的矛盾。
第四,探讨流动性萎缩的调节措施。Ng[16]指出,当经济处于下行阶段并出现流动性萎缩时,中央银行应适时采用扩张性政策实施反向调节;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课题组[17]提出,中国人民银行应从完善流动性供给工具、加强流动性供给预期管理来解决流动性萎缩问题;张金成[18]认为,在对流动性萎缩进行管理和调控时,应使货币政策操作与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协调配合,引导流动性进行适度的逆周期变化,以实现宏观经济稳定运行。
从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可以看出,现阶段对流动性萎缩所进行的研究已较为丰富,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不足。特别是尚未结合货币供给结构的调整,对流动性萎缩的内在机理进行剖析,进而揭示经济下行阶段流动性萎缩的产生、传导及其演变趋势。鉴于此,本文基于货币供给结构的调整,揭示“新常态”下我国流动性紧缩的根源,从流动性萎缩的 “源头”和“流向”上揭示治理和防范的重点和方向,为人民银行优化货币供给结构,平抑市场流动性失衡,促进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三、货币供给结构调整与流动性萎缩的形成机理
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受人民币升值和进出口贸易的双重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开始迅猛增加,中国人民银行被迫通过购买外汇储备资产形成大量外汇占款。外汇占款的增加又导致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中作为负债项目的储备资产快速增加,进而形成基础货币投放。至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8年1季度,我国外汇储备总量由0800万亿美元增至1700万亿美元,季度平均增长速度高达到41%,外汇占款在基础货币中所占比重也由最初的42700%迅速增加到96100%,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投放乃至货币供给调节的主要途径。人民银行基础货币供给结构从原始的现金发行、债券逆回购为主,贴现贷款为辅,逐渐向外汇占款为主,其他投放方式为辅转变。由于在这一阶段,国内宏观经济正处于上行周期,中国人民银行的基础货币投放过猛,一度造成市场流动性过剩,以及商品与资产价格过快上涨。为此,中国人民银行又通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行票据对流动性实行对冲,还相应提高了基准利率水平,以此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规模和增速。总体来看,在这一时期,国内流动性的变动还处于中国人民银行的可控范围内。
然而,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受国际市场有效需求降低的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在波动中出现快速回落,宏观经济运行进入下行周期,外汇占款增速以及在基础货币中所占比重也在波动中快速回落。至2015年1季度,外汇占款增速已由2007年3季度43500%的最大增幅降低至-4700%的最小值点,外汇占款在基础货币中所占比重已由2009年2季度的最大值101800%跌至73600%,基础货币增速也由2008年2季度32600%的最大值点降至目前的最小值7400%。基础货币增速、外汇占款增速、外汇占款在基础货币中所占比重的变动趋势如图1所示。
图1基础货币、外汇占款增速与所占比重变动对照图
外汇占款增速以及在基础货币中所占比重的持续回落,造成基础货币投放规模和增速出现快速下降,为维持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的稳定,就需要中国人民银行采用其他方式来弥补基础货币投放的不足,由此又造成国内基础货币投放结构的重新调整。在这一阶段,基础货币投放的方式也从以前的主动冲销转向被动注入。在宏观经济运行处于正常周期时,中国人民银行可利用债券正回购、增发现金以及扩大贴现贷款规模来增加基础货币供给,以此提高货币供应量增速,还可运用SLO、SLF和MLF等创新型工具,配合降准和降息,引导市场流动性保持稳定。但是,当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持续降低,宏观经济景气程度不断下降时,上述调节方法的有效性将会被极大程度弱化,国内市场的流动性萎缩将会进一步强化。
首先,随着国内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实体经济的销售价格和利润水平会持续下降,市场风险预期由此会显著增强,国内金融机构对能够获得稳定收益的无风险债券的需求会相应增加,从而降低了人民银行正回购操作的执行效果。2010年以来,我国消费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出口价格指数均出现持续下降,以宏观一致合成指数所反映的经济景气指数也已经降到历史最低点,如图2所示。
图2价格水平与经济景气指数变动对照图
其次,随着国内价格水平和经济景气指数的持续下降,经济主体对市场风险的预期也显著增强,从而抬高了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发放贷款的利率水平,中国人民银行在运用SLO、SLF、MLF等工具提供流动性时,由于这些工具本身会增加金融机构的资金使用成本,因而会进一步提高市场贷款利率,从而导致国内实际融资成本大幅提升,实体经济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积极性也会显著下降,这就制约了中国人民银行运用贴现贷款和各种流动性工具进行调节的总体效果。2010年以来,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国内金融机构加权平均贷款利率所衡量的名义市场利率已由5700%上涨到6900%,以实际贷款利率所衡量的实体经济实际融资成本由3810%上升到5640%。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名义利润率的平均水平在剧烈波动中由6370%下降到5850%。国内以实际贷款利率所衡量的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名义贷款利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名义利润率的变动趋势如图3所示。
图3企业利润率、名义与实际贷款利率变动对照图
最后,随着实体经济利润的下滑和实际融资成本的上升,社会融资规模显著降低,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回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失衡程度不断加剧,市场流动性萎缩程度也会进一步加深。一方面,在“融资难、融资贵”的市场环境下,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整体呈现出下降趋势,从而对国内经济增长速度产生制约,上市融资成为当前实体经济筹措资金和降低融资成本的最优选择。另一方面,国内存款利率的持续降低,造成资金富余者将闲置资金投向收益高的理财产品或资本市场。在供求关系作用下,促成了近期我国资本市场的逆势繁荣,并由此吸引了市场上大量流动性资金。同时,大量以长期项目投资为依托的理财产品,又促成了金融机构资金表外化,流动资金长期化,由此引发狭义货币广义化,市场流动性也随之迅速降低。2010年以来,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名义利润率与名义贷款利息率之间的缺口已由0300%下降到-1%,利润率和融资成本呈现出的“倒挂”现象,引致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在大幅度波动中呈现下降趋势,21个季度的平均增速仅为5400%,远低于GDP增长速度;国内股票市场筹资规模增速在波动中持续上升,其季度平均值已达64100%,筹资规模和增速已恢复至2008年以前水平;而以M1/M2所代表的市场流动性则持续降低到历史最低点。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股票市场筹资规模增速、GDP增长速度以及市场流动性变动如图4与图5所示。
图4社会融资规模、股票筹资规模增速变动对照图
图5市场流动性与GDP增速变动对照图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货币供给结构调整与市场流动性萎缩之间存在以下传导机制:2010年以来,受国际市场有效需求降低影响,我国外汇占款规模和增速出现回落,引致中国人民银行基础货币投放结构发生改变,造成国内价格水平持续降低,市场风险预期强化,并引发市场实际融资成本的提高和实体经济利润的下降。受其影响,国内有效需求开始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出现持续下滑,进而倒逼实体经济对融资方式进行适应性调整,由此又导致资金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配置失衡,最终引发市场流动性萎缩和经济增长速度的进一步降低。
四、经验分析与检验
为了能够揭示市场流动性、货币供给结构以及其他变量之间存在的趋势变动关系。可以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计算出不同变量对市场流动性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进而确定出不同变量的影响权重,并以此权重值来判断和评估在长期趋势变动中,不同变量对市场流动性萎缩的影响大小。为此,可以将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之比M1/M2作为市场流动性测度的指标;以外汇占款在基础货币中所占比重作为货币供给结构变动的测度指标;以经济景气指数衡量市场风险大小;以实际贷款利率衡量融资成本;以社会融资规模总量增速以及股票市场融资规模增速作为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变动的测度指标,其中,社会融资规模总量增速的变化还能反映国内市场总需求的变动;此外,还可将GDP增长率、CPI作为其他解释变量。上述变量可选取2007年1季度至2015年1季度时间序列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和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并经过整理。利用ADF检验发现,上述变量指标在1%显著性水平上是非平稳序列,经过1阶差分后变为平稳序列。利用协整检验发现,在5%显著性水平上,迹统计量和最大特征值统计量均表明上述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说明变量之间存在稳定的长期趋势变动关系。
考虑到在进行经验分析时所使用的季度时间序列数据相对较少,为增强研究结果的精确度,可以构建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BVAR来展开分析,BVAR模型可以用以下等式来表示:
Bt=Ct+A1Bt-1+A2Bt-2+…+APBt-p+ωt (1)
其中,参数B是由N个变量所构成的矩阵向量;参数t用来代表具体的季度值;C是决定矩阵,且为N′1阶;A为N′×N阶系数矩阵;随机误差项ωt服从正态分布,其均值为0,标准差为δ。若假定式(1)中的各个变量全部遵循里特曼先验分布,并且该先验分布包含了所需的各类有用信息,等式中所有变量的标准离差均可以根据变量滞后阶数的变动进行相应调整,则对于式(1)中的某个变量x,其第m阶滞后值的里特曼先验标准离差可用以下方程组来测度:
s(j,x,m)=α・g(m)・f(j,x)・sjsX
g(m)=m-b(2)
其中,α代表变量的整体紧缩程度,可以用来衡量自变量系数滞后1期的标准差;sj为向量自回归方程中变量j离差的标准差;g(m)代表滞后延迟函数,在其表达式中,变量b为衰减系数,用来衡量过去信息对当前信息适用性的整体衰减程度;f(j,x)用来衡量相对于变量j,其他滞后变量对j自身滞后量的具体影响权重;sj/sx用来测算不同变量j和x之间的差比。在BVAR模型的具体使用过程中,首先,可以预先设定α的参数集为{1,1,1,1,007,0100,4};f(j,x)的参数集为{0,0500,1,1500};b的值可以选择1或2。其次,根据运算结果可以确定α的最优先验设定值为001,衰减系数b的值为1。
从BVAR模型的研究结果来看,在其他条件均不改变时,对以外汇占款在基础货币中所占比重来反映的货币供给结构施加1单位正向冲击,市场流动性在6个季度内会进行同向变动,并在第6个季度达到最大值,提高约0006单位,表明在货币供给结构调整中,外汇占款所占比重越小,市场流动性萎缩的程度越显著;对以经济景气指数所代表的市场风险施加1单位正向冲击,市场流动性在6个季度内会进行同向变动,并在第2个季度达到最大值,提高约0038单位,说明当宏观经济景气程度越低时,市场风险程度越高,流动性萎缩的程度会强化;对以实际贷款利率衡量的实际融资成本施加1单位正向冲击,市场流动性会在6个月内进行反向调整,并在第2个季度达到最小,降低约0038单位,说明当实体经济的实际融资成本越高时,市场流动性萎缩的程度越严重;对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施加1单位正向冲击,市场流动性会在6个季度内进行同向变动,并在第6个季度达到最大值,提高约0003单位,说明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越缓慢,市场流动性萎缩的程度越明显,对股票市场融资规模增速施加1单位正向冲击,在前2个季度内,市场流动性会进行微弱的同向调整,而在后4个季度,市场流动性加速进行反向变动,并在第6个季度达到最小值,降低约0001单位。从以社会融资规模所代表的实体经济和以股票市场融资规模所代表的虚拟经济的影响程度来看,两者对市场流动性的整体影响达到0004单位,表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背离程度越大,市场流动性萎缩的程度越高;国内GDP增速和CPI所代表的物价水平变动,也会对市场流动性产生正向影响,与此对应,市场流动性调整的最大幅度分别为0003单位和0001单位。
进一步利用方差分解进行研究发现:在影响市场流动性指标方差变动的各项因素中,经济景气指数和实际融资成本的影响相对最为显著;社会融资规模、股票市场融资规模增速的影响也较为显著,并且这两项指标的影响权重之和超出其他指标,说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在发展中出现的背离是引致国内市场流动性萎缩的根源,而其他变量的影响程度则相对较小。
五、主要结论与启示
本文基于我国基础货币供给结构的调整,对国内市场流动性萎缩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利用2007年1季度至2015年1季度相关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BVAR模型,对引致市场流动性萎缩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经验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和启示:
第一,我国货币供给结构与市场流动性存在联动机制。2010年以来,受国际市场有效需求降低影响,我国外汇占款规模和增速出现回落,引致中国人民银行基础货币投放结构发生改变,造成国内价格水平持续降低,市场风险预期强化,并引发实际融资成本提高和实体经济利润下降。受其影响,国内有效需求开始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出现持续下滑,进而倒逼实体经济融资方式进行适应性调整,由此又导致资金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配置失衡,最终引发市场流动性萎缩和经济增长速度的进一步降低。
第二,在引致市场流动性萎缩的主要因素中,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在发展中出现的背离是其产生的根源;由国内宏观经济景气程度下降所造成的市场风险增强,以及实际融资成本上升,在客观上起到了助推作用;国内价格水平的下降和GDP增长速度的下滑虽然也能够对流动性萎缩产生推动,但总体效果相对较弱。
第三,为了能够遏制国内市场流动性萎缩的加剧,就需要中国人民银行在“降准、降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的执行力度,将政策调节的重心放在有效降低市场利率,减轻实体经济实际融资成本等方面。同时,还应对国内资本市场进行必要调控,积极引导市场预期,以遏制虚拟经济逆周期过度上涨,扭转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存在的背离趋势,为市场活力的发挥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创造出良好的宏观环境。
参考文献:
[1]Sadka ,RLiquidity Risk and Accounting Information[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11,52(2-3):144-152
[2]Liu,W A Liquidity-Augmented 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6,82(3):631-671
[3]Borio ,M ,Lowe, P Asset Prices, Financial and Monetary Stability: Exploring the Nexus[R]BIS WP 114,2002
[4]Becker, SIs the Next Global Liquidity Glut on Its Way[R]Bank Research Current Issues 2009
[5]Farhi, EM G , Tysvioaki ,AA Theory of Iiquidity and Regulation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R]NBER Working Paper,2007
[6]赵海华我国货币流动性失衡的原因探析[J]统计与决策,2013,(1):176-179
[7]贺强,徐云松 “钱荒”溯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3,(7):26-29
[8]张晓玫,弋琳 货币空转与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基于我国“钱荒”事件研究[J]财经科学,2013,(12):20-28
[9]Chung ,D ,Hrazdil, KLiquidity and Market Efficiency: A Large Sample Study[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10,34(10):2346-2357
[10]Asness,C,Frazzini,A ,Pedersen,L H Leverage Aversion and Risk Parity[J]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2012,68(1):47-59
[11]Franzoni,F,Nowak,E ,Phalippou, L Private Equity Performance and Liquidity Risk[J]The Journal of Finance,2012,67(6):2341-2373
[12]Hameed,A,Kang,W ,Viswanathan, S Stock Market Declines and Liquidity[J]The Journal of Finance,2010,65(1):257-293
[13]Amihud,Y,Mendelson,H ,Pedersen, LH Market Liquidity: Asset Pricing,Risk,and Crises[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3
[14]庞晓波,王作文,王国铭流动性失衡与物价和股价波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39-43
[15]耿同劲 货币空转 : 中国银行业“钱荒”的起点及其防范[J]财经科学,2014,(2):1-9
[16]Ng,JThe Effect of Information Quality on Liquidity Risk[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1,52 (2-3):126-143
篇2
一、面向市场的银行结构调整
1、调整的背景。
1994年,我国银行业接受了一个国际准则,即巴赛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所制定的资本充足率标准。这说明我国的银行业开始走向市场、走向开放。巴赛尔条约要求银行的核心资本与其加权风险资产的比例至少为4%,其总资产或净值占其加权风险资产的比例至少为8%。这是一个保证国家金融系统安全的有效准则,不仅为35个契约国所接受,而且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承认,我国还将该标准正式载入商业银行法第39条中。按巴赛尔标准,商业银行必须要按照有风险的企业来进行经营,而不能以空壳银行通过转手经营储蓄者资金来生存。这与空手套白狼的传统银行理论不同。按照传统的银行理论,银行是将资金所有者“典当”的资金视为自己的资金贷给需求者,银行本身并不在经营中投入资金。由此造成了银行的道德风险(高风险经营)、破产威胁及信用下降,给银行业的经营带来了困难,所以,为控制风险,提出资本金标准是一个最有效的办法。这就是巴赛尔条约的含义。
80年代,我国的银行与财政分离,开始承担独立的职能,但是,由于传统计划经济的遗产,再加上国家财力因放权让利而削弱,政府为控制经济,我国银行业采用了近乎垄断的国有银行体制,国家通过该体系将收集的资金投于国有企业。为了使该流程不至于被中间截流,国家通过各种手段限制居民的资本选择,如取缔民间非正规金融,限制证券市场发展,控制直接投资等,但是,随着经济改革不断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单一的资金获取渠道无法满足不断增加的社会资金需求,于是,90年代初我国银行业经过了一轮自由化的改革,出现了一些非国有股份制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由于国有银行垄断了社会资金的分配,不利于正在兴起的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于是在一些地方开始自发形成以信用社和基金形式出现的金融组织,担负着地方性的资金融通工作,成为乡镇企业和城市非国有经济资金供应的主要渠道。至1994年,全国的城市信用社达5000家以上,其贷款的一半以上流向城市集体企业,8%左右流向私营企业。据估计,提供给私营企业的贷款相当于国有银行的5倍。但是,这些金融机构所具有的先天不足是信用度低,资金量小,只能以高利率来吸收社会资金或从国有银行借款,然后以较高利率借出,这就增大了经营风险。在经济高涨时期,风险通常被掩盖起来,而一旦经济紧缩,普遍出现经营困难,不仅资金来源成了问题,而且贷出去的款也难回收。国家借此进行了金融整顿,合并了机构,走上了金融集中化的道路。这些合并后的机构又成了另一类垄断型的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来源由此也被切断。与此同时,国有银行也搞起了第二银行,即信托投资公司。在银行的带动下,其他机构也加以仿效,于是成立了大量非银行金融机构。这些机构名义上从事委托存贷业务,实质上是利用关系以低利息从国有银行弄来资金,然后以市场利率贷放出去,或干脆自己从事房地产等高风险高盈利投资,这实际上是国有银行逃避国家信贷管理进行风险投资的手段。据估计,到1995年底,国有银行对信托机构的放款数额达5500亿元,这也是国有银行呆坏账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整顿金融秩序,央行采取了压缩信托投资公司规模使其与商业银行脱钩的办法,其数量从1994年底的393家降到1996年底的244家,但其造成的资金损失大多已无法挽回。
还有一个因素也要看到,国有商业银行迅速在全国布网经营,但由于实行地方的分权式管理,这些机构成了地方政府的钱口袋,再加上银行经营管理不善,许多基层机构成为国有银行的包袱。90年代中后期,随着银行商业化的推进,巴赛尔标准的实施以及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有银行不仅追求效益的冲动开始占了上风,而且金融风险意识逐渐增强。于是,在国家整顿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形势下,各个商业银行开始收缩战线,压缩基层银行机构,上收贷款权力,货币市场出现了逆细分化倾向,一方面存贷款向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集中,其垄断趋势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其他商业银行也从基层行集中资金,进行大额度放款,使得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资金的渠道进一步萎缩。这一格局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而变得更严重,银行收得越来越紧。由此可见,在垄断和集中化的主导趋势下,我国的银行体系还面临着以下问题,一是国有银行包袱重、经营管理水平低,且资源垄断严重;二是非国有银行实力有限,信用度不高,规模过小,抗风险能力差;三是没有形成合理的利率决定机制,致使银行经营风险大。在这种格局下,因为国有银行的资金主要投向国有企业,资金的流向不尽合理,所以给整体经济发展造成了困难,这是银行业调整面临的基本矛盾。2、调整什么,怎样调整
从一国的整个资金流动过程看,个人获得的各种资金有三个流向,即消费、储蓄和其它投资,社会资金流入银行业暂时或长期地存放,银行所能动用(贷款)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果银行能够完全履行其作为资金集散中心的职能,则经济运行中的资金供应是基本平衡的,因为资金供求者与商品市场上的商品供求者正好地位相反(不考虑外部因素)。但是,在经济剧烈波动或资金流动存在结构性失衡时,上述的对称性被打破,就会形成资金供求失衡。在我国的资金流动过程中,这种失衡主要由结构性因素引起,银行吸收分散资金集中供给国有企业的结果是,资金过多地流向并没有那么大需求和能力的国有企业(甚至有些充当了资本金),而其它需求者的资金无法满足,于是形成资金的二次分配和多次分配,人为地造成资本高价和配置扭曲,而且形成了一条长长的资金食利链,滋生腐败。不仅如此,国家控制储蓄利率也是对供给者的利益剥夺,因为储蓄者被取消了资金使用的选择权,只能以低价获得利率。对于从事资金集散的银行来说,更是获得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垄断地位,资金支配权成了获利的最佳工具。通过低价收集资金剥夺储蓄者的利益,并没有通过商品的低成本和低价格返还消费者,而是成了各类中间取利者的收益和无效益的投资,结果是银行反而背上了重债。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没有正常的融资渠道,为高利贷的盛行大开了方便之门。这就决定了我们调整银行结构的基本出发点,即疏通资金流通渠道,形成有效率、市场化的资金集散中心。由此而涉及的政策问题相当复杂,主要有:
一是要坚决消除资金无效分配机制,使资金流向合理化。目前,国有银行给国有企业服务的情况并未改变,国有企业提供了二、三产业整个产出的不足40%,但却占用着60%以上的资金投入,这是造成银行业困境和社会资金失衡的主要因素。使资金能真正按市场规则进入资金的真正需求部门,是体制和政策调整的主要目标。
二是要形成合理的银行结构体系,打破银行业的国家垄断。在我国,国有银行的资金流入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是国有银行的服务对象。由此而提出的问题是,如果我国银行体制还基本上是国有银行的一统天下,资金的合理分配就不可能,银行业的正常竞争也不会形成。所以,要求国有银行扩大服务对象,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厢情愿,最根本的办法还是打破国有银行的垄断,鼓励和发展紧贴市场的非国有金融机构。一般来说,一个稳定而有效率的金融体制是从民间部门的利益冲突及其协调过程中生长起来的,而在计划体制背景下进行的金融市场化改革,其实质更应是政府部门的退出与民间部门的进入和成长,变政府配置金融资源为由民间部门配置金融资源,进而在民间部门之间确立正常的金融交易关系。不仅如此,资金服务是一个多层次、多样性的体系,因为资金需求是复杂的,单靠正规的银行业并不能全部解决需求者的问题,如农民贷款,城市小型工商企业、个体劳动者、风险型企业、贫困人群和特殊人群的资金需求等,只有通过各种特殊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才能提供服务;银行体系完备了,资金的结构性流动失衡才能最终解决。所以,开放银行业的投资,形成多元化的银行格局,是提高银行业经营管理水平、降低金融风险、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的重要一环。此外,现有100多家中小商业银行也有一个调整问题,包括存款保险、重组合并、剥离不良资产等。三是对国有银行进行调整。在这方面,政府开始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提高银行业的资本金,降低不合理债权;将逐步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改制,引进其他投资者;从建立现代银行制度入手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精简机构人员、提高银行竞争力等,使国有银行逐步走向市场。同时,为了缓解宏观资金分配的矛盾,合理划分了银行贷款权限,将服务对象扩大到各类非国有经济。这些政策调整有利于国有商业银行摆脱困境,提高竞争力,但要真正取得突破,必然涉及到产权、人员、资本金、治理结构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根本改革。如果说国有企业的改革困难,那么,国有银行的改革就更难。而能否在这方面取得突破,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前途。四是实行利率市场化,使资金价格有一个合理的定价基础。现在,国内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外国银行办理外汇业务,其利率已经市场化了,且目前价格走低,利率水平不高,正是改变形成机制,使利率市场化的最好时机。这时放开贷款利率以形成资金的市场定价,能够促使银行改善经营,使资金流向更合理。目前,利率市场化的障碍有二:一是思想上的顾虑,担心放开以后利率升高,失去控制。其实,放开以后,利率升降都是市场的正常反应。在价格普遍走低的情况下,利率也不会升得太高,况且央行控制着再贷款和再贴现手段,可以进行调节。二是技术上和操作上的困难。一般来说,国债收益率构成长期收益曲线,是市场利率的基准线,但在我国目前情况下,由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事情正好反了过来,不是国债收益率影响和决定银行利率,而是四大银行的成本决定国债的招投标价格,国债利率的涨跌取决于四大国有银行的行为,因而目前的国债收益率还难以成为市场利率的基准。在削减四大国有银行垄断地位的同时,能否作出适当安排,限制四大银行的行为,使国债收益率逐渐成为市场利率变动的参照。以提高银行竞争力和市场化为核心的银行业结构调整,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改变过去集聚社会资金支持经济发展的赶超型发展战略,也是对改革以来出现的银行业集中化和垄断化趋势的修正。做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我国过去和未来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促进经济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单纯通过资金的输入来达到高增长的效果越来越差,而且后患无穷。这就迫使我们的金融结构要进行分散化、市场化的调整,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提出的要求和加入WTO的需要。以银行调整为重点的金融结构调整,将对我国今后的经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二、证券市场发展
在银行业开始结构调整的同时,做为金融体系的另一个重要成员,证券市场正在稳步发展,以《证券法》的实施为标志,我国证券市场经过10多年试点后正式纳入金融体系,并在经济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1、我国证券市场概况
为了使本文的叙述更有针对性,这里的证券市场主要指的是股票市场,而其它类型的证券,如政府和企业债券暂不做分析。
企业的股票是该企业资产所有权的代表物,是一种明晰的产权,股票的持有和交易是一种所有权的拥有和让渡,前提是该代表物(股票)必须是真实的。所以,股票本质上是与国有企业的含义相冲突的,因为国有企业理论上归人民所有(当然实际上是政府所有),其产权无法分割,如果分割则利益应归于全民,这在理论上是无法实现的(实际分割与此无关)。好在我国90年代搞的企业发行股票的试点及自发交易市场的形成,并没有考虑理论问题,也就有了可操作性。
不论是80年代中后期各地兴起的证券交易场所,还是90年代初在上海、深圳建立的证券交易所,开始时都是地方行为,国家没有设立专门的证券管理机构。这里的证券市场可以说是一个自由放任和不规范的市场。一是上市公司的上市规则是由证券交易所制定的,而证券交易所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单位(上市挂牌交易的公司每一年缴纳挂牌费,而证券经纪商上交手续费给交易所),所以,从监管的角度看,它只有权力保证上市公司本身是存在的(即股票的资产实际存在),但没有权力去保证上市公司不搞弄虚作假欺骗投资者。所以,上市规则事实上对上市公司并无约束力。这就需要政府来提供保证上市公司质量的监管体系。二是上市公司到底是怎样的情况,投资者是不清楚的。当一个企业的股票在证券交易所化为一种代号以后,事实上,投资者也并不需要再去了解该符号的实际内涵,因为符号的收益能脱离企业的资本变化,这就为大批投资者提供了自由炒作的空间,符号本身也就具有了价值。但是,对符号的炒作是有限度的,所以最终股票价格就会波动。对投资者和股票价格进行直接控制是不可能的,但如果由此延伸至投资者可以为所欲为,操纵市场,就是监管的问题。监管是一种公共产品,就象警察维持公共秩序一样。所以,规范市场行为自然是政府要管的事情。1991-1993年初,由于证券市场的运行缺乏制度保障,资金大户肆意做市,投资者盲目炒作,股价连续翻倍,造成市场无序,于是,国家正式建立证券管理机构,开始介入监管,在上市公司的选择和控制投机上采取了一些措施。
但是,政府介入证券市场监管并不必然是有效率的。如果管制过度,其效果相当于引进老虎来驱赶狼,使市场陷入另一种无序状态。无奈,我国的证券市场就走入了这一极端。随着管理权限上收,政府的证券管理机构事无巨细地插手证券市场的运行,其一是上市公司的审批制和额度制;其二是直接监管制。在证券交易所挂牌的上市公司,其增长由政府掌握,指标由政府分配,审批办法由政府制订,审批过程由政府执行,一句话,实行的是指令性计划。这样做的结果虽然解决了上市公司无序增长的问题,但却造成供求不协调,市场剧烈波动,地方政府与上市公司合伙欺骗投资者等问题。不仅如此,政府监管不是从规则上着手,而是采用无规则的(救火式)一事一议的处理办法,引导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去寻找监管的漏洞,市场的无序性有增无减。其间以琼民源事件最为典型。这段时期的证券市场是被管制的无序,表面上国家监管,但该管的没管,反而使用了计划经济的办法来管市场,结果是加剧和放大了市场波动。深沪两地的股票指数从1993年上半年达峰值后一泻千里,至1994年6月份两市股指跌幅近80%,大多价格只相当于一年前的10%左右。跌幅之大非常罕见,两市资产损失达数百亿之多,许多投资者血本无归。在1996-1997年,政府曾经发动了一波行情,1998年又归于沉寂。这一时期,两市的市场覆盖面在不断扩大,上市公司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市场影响力越来越大。但市场的不规范则是显见的事实。对于股票市场的发展规律,理论上有五阶段之说,即停滞阶段、操纵阶段、投机阶段、巩固或崩溃阶段、成熟阶段,具体来说,这五阶段情况如下。
①停滞阶段。股票市场处于初创期,仅有少数人知道股票市场的存在,交易手段落后,手续烦杂,交易成本高,挂牌上市的公司少,股票价格基本上保持在票面平价水平,有可能随时间推移使股票价格低估。在变动的经济环境中更是如此。不过,当投资者开始发现股息收益超过了其他形式的收益时,就开始购买股票,起初很谨慎,然后逐渐踊跃。
②操纵阶段。当一些市场参与者发现,股票供应量很少,流动性有限,购买少量股票就有可能使一种或多种股票价格上升时,操纵阶段就开始了。只要价格扶摇直上,其他人就会开始购买,操纵者赚钱后就可以迅速离开市场。使股票投资者更有吸引力的政府措施和交易手段的变更,可以引起更活跃的交易。
③投机阶段。当一些人开始获得大量资本收益和利润时,更多的投机者就会受到吸引而加入市场,当价格被哄抬到高过股票基本价值,交易额迅速上升后,投机阶段也就开始了。新发行股票过多地被认购,以致使许多公司公开出售股票,股票供应量迅速扩大,这时,再加上政府开始介入市场采取行动控制投机,如保证金要求的提高,较高的经纪人佣金,机构投资者的销售,增收交易和收益税,过多出售政府所拥有的股票或刺激对大公司股票的新的包销等。但是否能控制投机效果并不明显。
④巩固或崩溃阶段。随着政府的介入和市场的迅速扩大,到一定时候,股市可用于投资的资金枯竭,新发行的股票已无法认购,投资者开始意识到,股票价格已升得太高,股价与其基本价值已无任何联系,股票价格开始下跌。相对于繁荣程度的大小,股价下跌的速度有缓有快,这里就开始了调整或崩溃阶段。在发生这样的价格下跌后,投资者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才能重新获得信心。这主要取决于价格下跌的程度,也取决于一国当时的利率、经济增长、公司利润率、通货膨胀、其他投资方式的收益、政府对鼓励股市发展的刺激措施及机构投资者的行为等。在这一调整阶段,许多投机者会成为投资者,他们不愿亏本卖出,把股票作为长期投资形式持有,希望将来价格回升。
⑤成熟阶段。当最初的投资者重新获得信心,而且在第一次价格跌落时未受到损失的新投资者也参加市场活动后,一个新的成熟阶段也就开始了。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加入市场活动,会促进市场逐渐走向成熟,交易量会趋向稳定,投资者也会更有理性,股票供给范围更大,流动性也得以增强。股份虽然会继续波动,但已变得不那么剧烈。如果出现大幅度的价格波动,这通常是由于重大政治、经济问题,货币和汇率政策的大幅变动,其它重大经济政策调整和政府过度干预等因素所致。
我国的证券市场经过了前四个阶段,现正在进入第五阶段。目前,我国深沪两地上市挂牌交易的股份公司1000余家,股票总市值近4万亿元,流通总市值1万亿余元,是一个影响力日大的和发展中的市场。
2、证券市场的发展与政策调整
在正式确立了证券市场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以后,我国的证券市场开始向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对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重新评价,确立了其作为直接融资市场的身份,而且通过各种具体措施来提高证券市场的地位(如证券法的出台等);二是在市场的规范化方面下了大力气,特别是在规范政府的监管行为上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使过去的投机市、政策市的状况大有改观;三是市场的投资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投资者的结构有了改进,使得市场呈现稳步上扬的格局,与经济大环境的走势基本相符。这些变化,得益于证券市场的政策改进。在证券法出台后,国家出台了大量的政策法规,在规范投资者、上市公司、政策的行为上有了很大进步,使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发展成为主流。这些政策变化有以下几方面:第一,针对整个股票市场投资者分散,易于造成股指剧烈波动和投资者行为难以规范的缺陷,着力培育和发展长期机构投资者,如组织大型证券投资基金,改组证券公司以扩大其股本,允许和鼓励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入市买其股票,允许保险公司资金入市买卖挂牌交易的证券投资基金等,允许基金管理公司和证券公司进入银行业同业拆借市场从事拆借、买卖债券业务,允许证券公司所持股票抵押贷款等,鼓励一批有资金实力的投资机构长期持有上市公司股票,以起到稳定市场、规范市场的目的。这些政策的出台,为证券市场创造了一个逐渐改进的市场环境。不过,也要看到,目前我国机构投资者的行为还没有一个规范化的约束机制,上市公司的质量没有相应提高,再加上市场上机构投资者的资金与散户投资者的资金之比为1∶10,存在严重的结构偏差,机构投资者的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其行为也不规范,短期化倾向严重。须知,营造机构投资者、长期投资者生存发展的市场环境,是证券市场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发展中国证券市场之所以会经历五个阶段,而且还会出现反复,其重要原因就是市场投机严重,投资者的行为长期无法规范。所以,造就一批高质量、规范化运作的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是十分必要的。我国准备在现有机构投资者的基础上,再发展和造就一批大型证券投资基金,以增强机构投资者的实力。如果能够在2-3年内使机构投资者与散户投资者的市场资金实力之比,由目前的1∶10变为3∶7或4∶6,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也就有了可行的基础。
第二,政府行为不断规范,按市场规则监管证券市场的政策环境正在形成。这是我们看到的最可喜的变化,前十年我国证券市场的不规范,除了市场本身的运行原因外,主要是由于,所谓政策造成的剧烈波动给投资者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上市公司资源的行政配置造成了利益的再分配格局和加大了市场风险。政府的不合理干预造成了投资者和上市公司行为的扭曲等。可以说,当时是以行政管理和计划经济的思维在经营和控制这一高风险的市场,结果该管的没去管,不该管的管得太多,给市场的发展造成了障碍。目前,这些障碍正在逐步消除,其表现有:
一是正在逐步推行股票发行审核制,取消股票上市的指标分配。今后企业股票发行上市,不再需要政府控制和分配的发行指标以及地方政府或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推荐,而是只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经省级政府或国务院有关部门同意,股票主承销商就可向中国证监会推荐并报送申请文件,证监会对拟发行的股份公司核准后,由外部专家组成的发行审查委员会进行审批。这是按市场规则分配资源的重大改进,也是规范证券市场的重要步骤。过去实行的所谓发行额度分配办法,是典型的政府经营市场的体现,由此造成了政府、上市公司、投资者行为的巨大扭曲。如1993-1994年的市场崩溃,深沪两市股指在一年半左右时间内暴跌80%,大多数股票价格被压缩在1-5元之间,投资者对市场失去信心,起因于国家公布在1994年度要新发行55亿股票。上市指标的行政分配,造成上市资源利用效率低。如为了控制上市公司家数采取数量控制,地方新发行的股票是大盘而家数少,形成人为资产膨胀;而为了控制股票数量不控制家数,则大量上市一些流动股极小的公司,通过行政手段进行监控和防范,留下的漏洞比堵住的漏洞更多。更为严重的,为使国有企业脱困,大量经过包装的国有企业上市圈钱(如ST红光事件),造成大量亏损或毫无发展前景的企业市场,给投资者信心造成打击。直到目前,许多大盘股国有企业的股价还在发行价附近波动,受到了市场的长期冷落,企业本身也没有变化。所以,改变股票供给方式,形成一个市场化的股票供求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是我国证券市场规范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二是通过股票发行价格的市场化改革,逐步消除一、二级市场上的价格套利机会。过去,股票的一、二级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差价(1-5倍),使得一级市场的申购资金多达数千亿元,无风险套利盛行,而且那种发行方式给上市公司的内部人提供了一个暴富的机会,由此产生了各种腐败行为(如已暴露的大庆联谊等)。通过股票上市的上网发行和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相结合,发行价格采取不事先确定而由市场申购者的需求确定等措施,为股票的合理定价奠定了科学的基础。这样,一、二级市场价格的人为差别消失,使投资者处于一个平等竞争的环境,也消除了利用股票上市暴富的基础。
三是市场的扶优汰劣机制正在形成。这主要表现在,通过创设二板市场鼓励国内高新技术企业上市,鼓励重组的政策和退出证券市场的机制。目前,在我国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是真正的终身制,一只股票上了市,只要自己不宣布破产,即使早已资不抵债或已形成巨额负资产(如PT农商社、ST百文等),股票照样交易,而且市场价格不低。投资者之所以敢于冒险买卖这种股票,就因为他们认定,这类企业不会真正破产清算,而是会有各种政策使其复生或以壳资源转让。对于这类已经结束其经营期的企业,要形成合理的淘汰机制,才会激发证券市场的活力,使投资者真正投资于有价值的股票。正在推出的连续三年以上亏损的上市公司逐出证券市场的试点,将是改变这一困境的良策。需要就此搞出一套具体实施办法。不仅如此,在实施汰劣的同时,也出台了一些扶优的办法,如对于国家需要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创设二板市场来促其发展,对这些企业采取更宽松的政策,只要求上市公司上市前有一年盈利记录、最低资本额为3000万元,并对这些股票不设单日买卖涨跌停板限制。该市场有可能在年内推出。这样,发展证券市场就与实施产业政策、提高企业竞争力紧密联系起来。历过十年的试点运作,我国的证券市场正以快速的步伐逐步走向规范。不过,要使证券市场走向成熟,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如上市公司和政府的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大户提前知道重大信息进行炒作的现象严重;大资金者的行为没有得到规范和监管,造成庄股盛行,短期炒作,给市场的稳定形成威胁;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监督薄弱,目前通过中介机构对上市公司业绩进行审核的机制不完善,虚假报表时有发生;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机制不完善,投资者没有更多的风险回避渠道,只有股指上涨才能获利,因而,投资者风险大,机构投资者尤甚等。这些问题的正确解决对于证券市场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三、证券市场与银行业协调发展
在证券市场规模扩大和市值增加的同时,作为银行资金的重要来源,居民的储蓄增量呈现不断下滑之势。从去年6月以来,居民储蓄增长率不断下降,有的地方已经出现负增长。这就引起了人们的忧虑,提出了银行和证券市场发展的相容性问题。从宏观资金总量看,从银行流走的一块资金进入了证券市场是必然的,问题在于流动的合理性和规模分配格局应该如何理解。
篇3
[关键词] 公共支出 范围 结构调整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公共支出由传统的偏重于经济建设的供给模式逐渐向公共服务和宏观调控的方向转化。公共支出,作为公共财政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公共支出又称财政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实现其职能,取得所需物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资金的支付。公共支出反映了一国政府的政策选择,代表着执行这些政策的成本。公共支出的结构和调整,对国民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市场经济环境中公共支出的特征
1.公共服务性
政府日常的公共支出活动表现为多种多样具体的现象形态,但是不管其具体的活动形态如何,它们都是公共支出,都是政府弥补市场失效,或者说,都是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而安排的支出,因而都具有公共服务性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支出是以公共服务为其根本目的的。
2.非市场盈利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和个人的活动,都表现为是市场活动,是出售自己的产品和劳务.获取市场价格并实现盈利的活动,它具有市场盈利性,是在盈利动机的刺激和诱导下展开的。相反,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支出却不能索取市场价格,不能追求市场盈利,不能在盈利动机的引导下安排自身的活动。换言之,具有市场盈利能力的活动不属于公共支出的范围,具有市场盈利能力的领域公共支出不应介入。
3.计划性
对于市场经济来说,公共支出作为随市场经济而产生和发展变化的一种财政类型,它主要是借助于国家预算这种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的形式来进行活动的。国家预算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天然的政府公共支出运作形式,从公共支出本身来看,它从来都是有计划的。
二、公共支出的作用
公共支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公共支出作为总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扩张本身就意味着总需求的扩张,尤其是在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态势下,其对经济增长具有的意义;二是公共支出具有典型的外部正效应,公共投资的先期扩张可为经济增长带来累积效应;三是共支出的一些特殊领域,如教育和科技基础设施投资,本身就是技术进步的源泉,因此公共支出的意义有一部分通过技术进步的作用体现出来。
三、现阶段我国公共支出结构及调整
从公共投资支出的构成来看我国社会基础投资比重最低,基本建设支出的比重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财政对重点产业和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教育、科技、社会保障等支出增长相对缓慢,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来看,特别是从我国经济市场化的进程要求来看, 这样的公共投资支出行业结构都是很不合理的。我国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把有限的公共投资资金尽可能地用在基础设施上。
另外,从公共支出本身的效果来说,政府投资竞争性行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只具有短期效应,从长期看,由市场自发调节市场主体对竞争性行业投资才具有高效率和长期发展的可能。因此,公共支出的投资性支出应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领域。这些领域投资的增加,可以使国民经济具有坚实的基础,从而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2007年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共支出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
首先,公共支出向教育支出倾斜,教育解决的是国民素质问题,是发展基石。在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提高保障水平。
其次,加大了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社会保障是事关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一个重要问题,必须根据当前存在的困难与不足,调整公共支出分配结构,增加社会保障支出。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加强,市场竞争加剧,企业下岗职工增多,就业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稳定的首要问题。国家在动员社会力量,大力推进再就业工程的同时,坚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增加公共支出中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加快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改革,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同时加强财政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统一管理,建立社会保障预算,有利于国家加强宏观调控能力,建立统一、完整、社会化、合理的社会保障体系。
再次,加强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公共支出。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区域发展是中国实现科学发展的难点和重点,这两个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公共支出政策的支持。一方面,需要不断扩大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在广大农村地区公共资金的投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地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问题,解决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问题;另一方面,东、中、西部由于地缘关系而存在的地区性差异需要通过国家财政扩大转移支付的力度来解决。而这一制度的建设,不仅需要增加转移支付的规模,更重要的是优化制度设计,通过公式化、规范化和透明化的转移支付体系使用于贫困地区人口的支出绩效最大化。
最后、控制和压缩不合理的公共支出。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规范行政权力,调整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与职责分工,改进政府管理与服务方式,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政府。
参考文献:
[1]何振一:我国财政支出结构改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0)
篇4
中国经济目前面临五大挑战:第一,经济下行压力与产能过剩矛盾有所加剧;第二,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成本上升与创新能力不足并存;第三,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第四,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第五,经济增长受到资源与环境约束日益加剧。
中国经济从2012年一季度到三季度连续下行,如果单从统计数据上把握中国经济的下行觉得还缺少立体感。那么,要想把握中国宏观经济基本状况,而且有立体感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看煤电油运,如果发现煤电油运全社会紧张是经济向上,如果反之则是下行。
另外,由于整个世界经济还是处在复苏缓慢、需求不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状况,所以中国的出口受阻。2012年4月中国出口增长4.9%,而2011年4月是24.9%,一年时间下降了20%。2012年全年进出口贸易我们确定目标是增长10%,实际上我们仅仅实现了6.2%,而中国出口依存度又是在四分之一左右,出口受阻必然会导致经济下行。对于出口受阻导致经济下行,我们要做更进一步分析。从根本上而言,过去的经济增长方式是靠低要素成本,特别是低劳动力成本形成低价格商品,然后利用低价格商品“打天下”。但现在中国经济发展正处在各项要素成本上升的阶段。土地价格、原材料价格、动力能源价格、环境保护成本等都在上涨,劳动力价格上涨的幅度加速,使得过去依赖低要素制造低价格商品的出口增长方式到了穷途末路。
中国经济增长的根本点不可能,也不应该放到外部需求上去,我们应当减少对出口的依赖,把扩大内需作为基本方针。要扩大内需,就要转变增长方式,就要调整结构。事实上,从1997年到现在十几年,我们在扩大内需、转变增长方式和调整结构上确实有不少进步,但也应当承认,我们在扩大内需、转变增长方式和调整结构上没有根本性成就,所以直到现在还是老问题,这是出口受阻导致经济下行。
要减少对出口依赖,就要把扩大内需作为基本方针。内需由投资加消费构成,但过去长时间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形成大量的生产能力,大量产能形成之后,消费没跟上,就形成了产能过剩,中国现在面临的就是这个问题。
其次,投资依赖信贷,信贷要靠货币,从1949年到2011年正好是建国62年,62年一共发了55万亿人民币贷款,其中2008-2011发行了28万亿,占比接近一半,这会使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第三,投资率不断提高,必然挤压消费力下降。所以经济虽然增长了,但民众不能够享受到和经济增长同比例的福祉,所以社会还不够和谐。一定要把现在经济下行的压力转化为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动力,这样才能够解决问题。
篇5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货币政策;经济结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贸易往来频繁,改变了当前世界的经济发展趋势,对促进市场结构改革,提升人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大力开展市场化改革,为利率市场化改革贡献巨大的力量,以便促进进入机构的良好发展,提升金融盈利水平,强化金融监管力度,充分展现出利率市场化优势,解决利率市场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经济结构发展形式进行调整,以便能够更好的适应当前市场的发展需求。
一、利率市场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一)改善利率结构体系
利率结构影响整个市场的发展形式,对强化市场发展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在利率化市场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现有市场的特殊性,加强对利率市场的控制,明确利率市场发展结构,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合理构建利率市场发展渠道,确保利率市场运行的合理性,强化利率市场发展,提升利率市场应用价值。在传统的理论市场存款中,通常会出现利率为零或者利率倒挂现象的出现,造成利率发展不合理现象的出现,影响着货币市场政策应用结构,无法取得良好的实施效果。因此,需要对利率市场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解,针对利率市场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确保利率市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减少利率市场在发展中存在的阻碍,加强对利率市场的控制能力,为利率市场的发展点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完善金融市场机制
加强对货币政策的控制,对促进货币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对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发展机制进行了解,结合当前市场的发展要求,对货币形式进行积极调整,强化资本市场应用能力,对资本市场发展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分析。充分展现出利率化市场的发展优势,强化对利率市场的控制化智能,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控制作用。由于拆借市场存在主体不明确和市场交易规模小等情况,需要对价格信息进行及时的调整,完善市场发展体系,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对商业银行的现有资金进行合理调整,充分发挥银行资金调节的重要作用,完善金融市场发展体系。
(三)调整货币政策形式
利率化市场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性,为了确保利率化市场的健康的发展,必须要对市场发展形式进行不断调整,强化市场控制能力,完善市场发展形势,展现出货币市场的发展特征。利率市场化的出现,给货币市场的正常效力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并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利率化市场展现出了不同的发展规律和发展特征,出现延迟货币政策,影响着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因此,需要对货币政策进行及时调整,展现出后续干扰形式的作用,了解更多货币决策环节,延长货币政策的时间,降低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
二、利率市场化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
(一)促进经济体制合理运行
要想促进经济市场发展,需要强化利率改革,将利率改革作为利率改革作为重要的应用基础,充分展现出经济机构体系和利率发展形式之间的重要作用,强化金融市场的应用能力,确保金融市场和资金市场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金融市场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以金融市场发展为基准,加强对价格形势的控制和发展。利率化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不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好整体干预,确保市场发展形式的规范性,强化货币政策应用能力,对利率化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解决资本化市场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取得良好的发展和设计效果。
(二)强化宏观控制能力
通货膨胀是经济市场发展中的一种状态,影响着利率的发展形式和管理制度,需要强化对利率市场化的宏观控制能力,制定出合理的利率管制结构,确保利率市场的持续发展。但是利率化市场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管控不当情况时有发生,导致利率市场出现大幅度的下降和上升情况。因此,需要了解宏观经济的发展情况,强化市场主体的规范化管理,确保市场利率的平稳,需要强化宏观控制职能,对现有的市场利率进行调整和优化,展现出设计形式的优越性。
(三)优化资源合理配置
在现有的利率市场发展中,没有对资本市场的发展进行及时合理的控制,导致资本市场在发展中存在较多的问题,给资源的合理应用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了确保基础控制和应用功能的有效实施,需要对利率市场发展形式进行进一步调整,展现出利率市场对经济市场发展的引导性作用,对利率市场整个发展阶段进行控制,发挥货币政策的最大化作用,对经济结构进行合理调整,满足经济结构发展要求,促进结构体系产业升级。
三、结论
利率化市场是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循序渐进的发展形式。利率化市场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现有的应用形式呈现出较多的问题,为了确保利率化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对发展中不合理的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确保经济结构形式的合理性,强化应用职能,展现出经济结构形式对应用介质造成的影响,加强对经济体系的合理化控制。
参考文献:
[1]兰璇.利率市场化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的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5
[2]刘丰.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货币政策利率渠道传导的有效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
[3]刘莉.人民币汇率对货币政策及其有效性影响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3
篇6
同志们:
在粮食生产传来丰产增收喜讯的时刻,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市农业产业化暨农业结构调整现场会,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全面总结我市近几年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的成绩和经验,深入分析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在更宽领域、更高层面上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使之真正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昨天,我们参观了弋阳县、横峰县、铅山县、上饶县、信州区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中涌现出的典型,刚才,亚平书记、和平市长作了重要讲话,请同志们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农业产业化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
农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相继制定并大力实施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措施,全市各地农业产业化蓬勃发展,初步形成了区域化的主导产业布局,水产、畜牧业、以梨柚为主的果业、蔬菜、绿色食品和毛竹等六大主导产业初具规模,产业基地面积达到300多万亩;发展壮大了一批上连市场、下连农户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今年全市各类农业企业首次突破2000家,德兴百勤异VC钠有限公司跻身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14家龙头企业位列省级龙头企业,全市新增市级粮食龙头企业8家,市级龙头企业达到34家。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平均资产规模1559万元,同比增长16.5%,年均销售收入2147万元,同比增长50%。产业化经营的深度不断延伸、领域不断拓宽,农民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收入不断增加,产业化经营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1、农业产业化经营已成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的中坚力量。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其辐射、带动下的种养大户,真正成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导力量。无论是高速公路沿线的蔬菜产业带,滨湖三县的特种水产,还是万年、横峰的生猪,玉山、广丰、上饶县的梨柚,背后都有一批龙头企业在发挥作用。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优势产品区域化布局初现端倪:特种水产、水禽向滨湖三县集中;万年县形成了14个万头以上养猪场,年出栏生猪28万头,销售收入超过粮食产值;信州区、上饶县、玉山县的蔬菜产业带逐步成型;婺源、德兴的生态农业经济日渐壮大;横峰成为“中国葛之乡”。
2、农业产业化经营正逐步成为组织农民走向市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据不完全统计,农业产业化经营直接带动35万多农户,约占农户总数的30%。农民与龙头企业、协会之间,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分工协作关系,一大批农民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变成了龙头企业种养基地上的产业工人,获得稳定的收入。上饶县远泉种植有限公司带动农户3.87万户,户均增收315元。目前,几乎所有的产业、产品都活跃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民经纪人以及各类市场等中介服务组织。全市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已达到872家,吸纳从业人员10万多人,产品交易额达10亿多元。
3、农业产业化经营正逐步成为增强农产品竞争力、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有力武器。近年来,我市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竞争力明显增强,一批农产品进入了沿海发达地区的大型超市和连锁店,大大拓宽了我市农产品的销售半径和范围。一是质量明显提高。全市已有绿色食品64个,其中AA级26个,比去年新增18个绿标,均居全省第一,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42个,预计年底前将新增21个。二是档次不断提升。精制茶叶、龙虾、年糕、葛产品、优质茶油、木竹制品、红薯粉丝等一大批农产品加工品代表了上饶农产品的新形象。三是知名度更加响亮。全市已有40多个知名农产品品牌,婺源大鄣山茶、德兴红花茶油、玉山的信木柚、滨湖地区的特种水产、万年的优质生猪、弋阳的年糕等特色农产品畅销市场。
4、农业产业化经营正逐步成为吸纳农业投资、发展开放型农业的重要领域。从2002年至今,我市共引进农业项目1223个,合同引资109.2亿元,实际进资45.2亿元,引进了益人生态养殖公司、腾马木业、绿野木业、全阜水产、远洋水产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市内的民间资金,主要也投入到农业产业化领域,创办了远泉集团、金标果业、大禾食品公司、金龟实业、信木柚公司、异VC钠、大鄣山茶等一大批初具规模的龙头企业和种养基地,带动和促进了农业总体效益的提高、农业经济总量的壮大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但由于起步较晚,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仍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阶段,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主要问题有: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整体效益不够理想;龙头企业竞争力较弱,辐射带动力不够强,外向程度低;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主导产业规模还不大,等等。这些问题,仍有待于今后切实加以解决。
二、正确判断当前农业形势,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
在国家重农政策的引导下,今年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出现了多年少有的好势头。全年粮食产量超历史,达51亿斤,增长25.14%,比历史最高年份1997年增加0.5亿斤。预计全年农民人均增收517元左右,达到2900元,增幅达21.7%,比上年增幅高14.7个百分点,近几年来首次高于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农民当年增收额超历史。
在确保粮食安全、发展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也是亮点频现,呈现出“三个稳中有增”、“四个同步提高”的喜人局面。“三个稳中有增”,就是经济作物播面、占种植业产值的比重和优质率稳中有增。今年全市蔬菜播面、茶、水果、棉花等经济作物面积都实现了稳中有增。在今年粮食大丰收的年景下,预计今年经济作物产值占种植业比重达到55%,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很不容易。经济作物优质率达到94%,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四个同步提高”,就是水产业的名特优水产品比重、畜牧业的草食型、瘦肉型畜产品比重、养殖业效益和养殖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同步提高。全市今年水产养殖面积92.85万亩,同比增加8900亩,预计水产产量28万吨,增长7.65%,特种水产品产量8.2万吨,增长18.8%;渔业产值24.23亿元,增长32.45%。预计全市肉类总产25万吨,禽蛋8.6万吨,分别增长11%、10%。生猪出栏238万头,增长10%,其中瘦肉型猪135万头,增长12%,生猪出口居全省第一。牛、羊、兔等草食动物和家禽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预计畜牧业产值30亿元。畜牧水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6%,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这么多年来,今年是农民得到实惠最多、心情最舒畅的一年,农民们发自内心地感谢党的好政策,同时对明年增收寄予了更高的期望,也对我们谋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越是形势好,我们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分析、正确判断当前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清醒地看到好形势背后的增收压力。
必须看到,农产品价格尤其是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的局面,明年不可能继续出现,依靠粮食增产和价格上涨增收的空间有限;必须看到,影响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深层次矛盾和不确定因素,明年依然存在。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区域化布局进展缓慢、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产品加工滞后、农业标准化水平低、农产品流通不活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农民素质偏低、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现状,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必须看到,我市农民收入的总体水平还不高,与全省、全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对于明年农民增收形势,我们绝不能盲目乐观。
相对而言,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还有较大的潜力和空间。一是丰富的农业资源潜力还远远没有挖掘出来。全市150万亩毛竹,平均亩产不足100元,100多万亩油茶林,平均亩产只有3-5公斤,按现有的技术水平进行改造,亩产值可增10倍以上,这些资源,需要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精耕细作”;二是优良的生态环境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当前,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已成为市场上最大的卖点,我市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但现有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数量、产业规模与优良的生态优势还不相称,同样需要通过众多龙头企业的努力,壮大绿色食品产业的规模;三是主导产业的规模优势还没有体现出来。现有的主导产业、龙头企业绝大多数还在培育之中,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四是农产品加工增值的空间还远没有拓展开来。目前,我市农产品加工产值与种养业产值比,不到0.3:1,低于全国1:1的水平,更远低于世界3:1的水平。
因此,保持和巩固农民增收的良好势头,必须继续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明年农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两个65%”的发展目标和“山上办绿色银行,山下建优质粮仓,水中兴特色养殖”的要求,坚持科学的农业发展观,一手抓粮食生产不动摇,一手抓结构调整不放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化经营为载体,依靠科技进步,着力改善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优势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不断壮大主导产业规模,实现农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主要目标是:在优化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上,围绕六大主导产业规划,加快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初具规模的主导产业群、优势产业带;在优化农产品品质上,围绕主导产业的主导产品,积极培育和发展市场竞争力强、效益高的优质农产品和名牌农产品。力争高效经济作物产值占种植业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达到58%;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达到50%。
上述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取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成效。因此,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定不移地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中坚力量、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来抓,力促农业产业化经营跨越式发展。
第一,必须深刻认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意义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业产业化,对于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充分认识到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增收越来越面临着市场、资源、信息、技术等因素制约,增产不增收现象时有发生,通过产业化经营,可以有效地改变我市出售初级农产品的现状,使农业发展与二、三产业发展有机地、内在地结合起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通过发展龙头+农户、协会+农户、股份合作等产业化形式,可以有效地使农民与企业之间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农民除了可以得到种养的收入外,还可以分享加工业和运销业的部分利益,从而增加收入。要充分认识到扶持龙头企业是扶持农民、扶持农业的核心所在。广大农民由于分散经营和缺乏对市场的了解,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常常感到无所适从。龙头企业上连国内外市场、下连广大农户,是农民走向市场的依托,是真正的市场主体,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民找到了龙头企业,就找到了市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必须牢固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扶持农村,就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培植财源,就是抓经济发展的思想。要充分认识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之举。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生产、加工、运输、储藏、销售等环节的逐步配套,产业化所带来的生产能力的扩大和生产领域的不断拓展,必然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促使农民不断从土地上分化出来,向非农产业转移。同时,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把农村生产与城市市场联系起来,促进农产品加工向农村乡镇扩散,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推进农村工业化,实现城乡交融、优势互补,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
第二,必须把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作为产业化经营的核心来抓。
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处于核心地位,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和层次。要紧紧围绕水产、粮、果、菜、畜、禽、木竹等主导产业,在政策、技术、服务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迅速培育、发展、壮大一批实力强、科技含量高、市场辐射广、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加快形成围绕支柱建龙头、依靠龙头壮支柱、农民围着龙头干的产业化格局。
1、实行大开放主战略,大力引进和发展各种类型的龙头企业。要充分发挥我市农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把农业产业化变成承接沿海以及国际产业和资本转移的重要载体,千方百计引进国内同行业大型企业集团甚至农产品加工营销跨国公司,借助外力发展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外向程度高的出口创汇龙头企业,争取在短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提升龙头企业的规模和市场开拓能力。要放手发展民营和个体龙头企业,拓宽民营资本进军农业的渠道,综合运用财政、金融、政策等杠杆,支持有发展前途的龙头企业壮大规模,吸引规模型龙头企业和成长型龙头企业进入市级龙头企业队伍,扶持更多的市级龙头企业进入省级、国家级龙头企业行列。要加大资本、市场资源整合力度和市场运作力度,依托优势龙头企业,促进市级以上龙头企业通过产权转让、产权置换、重组并购等形式,发展一批大型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切实改变我市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的局面,形成以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为核心,市级龙头企业为骨干,普通龙头企业为基础的产业化经营主体。
2、发挥龙头企业核心带动作用,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机制。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利益分配机制是否健全、合理,是否落实。在这方面,我们有成功的经验,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地方搞“订单农业”,订单兑现不了,有的地方搞利润返回,利润返还不了,这里除了法律意识淡薄、合同不尽规范等问题外,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利益分配关系没有处理好。因此,推进农业产业经营,一定要把这个问题作为大事来抓,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连结机制,让企业和农户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使龙头企业真正成为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领头羊。
3、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一批上饶特色农产品名牌。目前,我市2/3以上农产品没有经过加工,直接进入市场,农产品加工增值的潜力和空间非常大。有资料表明,农产品通过加工,可增值几倍甚至几十倍。抓住了农产品加工,就抓住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主要矛盾,就抓住了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因此,我们要下大力气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重点扶持产业链长、产品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的加工型龙头企业。要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加工,努力把我市建成全省最大、全国知名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要依托水产、粮食、生猪、木竹等优质农产品优势,大力发展水产加工业、粮油加工业、肉制品制造业、林产品加工业等重点行业。要依托优势企业的品牌优势,大力开展品牌整合,实施品牌规模经营,争创名牌农产品。大家耳熟能详的“完达山”乳制品,就是60多个黑龙江地方乳制品品牌整合起来的,成为唯一入选“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的全国乳制品行业品牌,身价超过光明、伊利、蒙牛等知名品牌。近年来,我市在树品牌、创名牌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的来说,我市农产品品牌杂、规模小、档次低、竞争力弱的问题比较突出,茶叶、大米都有几十个品牌,几十条、几百条小龙过度竞争,谁也成不了名牌。各地要引导龙头企业进一步更新观念,强化品牌经营意识,加大品牌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叫响一个品牌,大力发展品牌农业。
第三,必须把建设农产品基地、优化区域布局、培育优势主导产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来抓。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农业产业化链条中的“第一生产车间”,也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战场。要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促进优势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加快发展和壮大滨湖地区的水产,铅山、玉山的养鳗,婺源、德兴等林区的工业用材林、油茶林,上饶县、铅山等地的毛竹,万年、横峰等地的生猪,上饶县、信州区的花卉苗木,玉山、广丰等地的梨柚,以及高速公路两侧的优质瓜菜等具有区域特色、市场潜力大、竞争力强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市场型、效益型农业,及时更新和改良主导产品品质,突出骨干品种,形成专业化生产的鲜明特色。要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通过统一生产技术规程、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统一品牌的模式,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满足龙头企业对优质原料和市场对优质产品的需求。具体要求是:
——突出加快水产、畜牧业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水产是上饶最大的优势,要充分挖掘可养水面潜力,努力扩大乌鱼、螃蟹、鳜鱼、鳗鱼、青虾等特种水产养殖面积,重点发展高效、生态型水产养殖业。推广万年县畜牧业发展经验,引进畜禽良种,加快发展规模养猪和生态畜牧小区,大力发展肉牛、肉羊、肉兔以及地方良种家禽等草食动物。力争明年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50%。
——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培育、引进和推广一批优质高效的瓜菜、饲草、花卉苗木、水果等名特优新品种,加快建设百万亩优质瓜菜生产基地、百万亩以梨柚为主的果业基地、20万亩花卉苗木基地,力争明年高效经济作物产值占种植业产值58%以上。
——加强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高质量完成退耕还林、重点生态公益林项目建设,为我市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创造更为优良的生态环境。加速发展林业产业,建设百万亩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基地、60亩优质油茶基地、百万亩丰产毛竹基地,突出发展竹业、茶业、油茶、工业原料林等产业,力争林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
——扎实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稳定粮食面积750万亩,优化粮食品种、品质结构,大力引进、推广优质、高产、高效粮食品种,力争绿色大米生产基地达到50万亩。扶持壮大一批大型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引导粮食企业发展“订单”粮食,促进粮深加工,提高种粮比较效益。
各县(市、区)要朝着建设沿海发达地区和国际市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和出口创汇基地的目标,坚持山上、山下、水中三维空间并进,龙头、市场、大户三股力量并举,不断发展壮大水产、畜牧、粮食、水果、茶叶、蔬菜、花卉苗木、毛竹、油菜等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力促我市主要农产品实现规模化、基地化、区域化生产。一是发挥优势建基地。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各地的气候、地理、交通与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突出特色,着力在主导产业基地建设上下功夫。二是依托龙头壮基地。把农产品基地建设与主导产业的形成和龙头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鼓励龙头企业直接创办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稳定的产品供应渠道,推进农产品基地建设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三是围绕市场育基地。要把市场作为基地建设的第一信号,变先抓生产为先抓市场,根据市场需求来引导生产。四是引导大户连基地。要积极引导农村种养大户、能人本着合理布局、发挥优势、相对集中、突出特色的原则,促进大户与大户之间基地相连、连片开发、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着力营造一个重点行业形成优势、重点产业形成规模、重点区域形成特色、重点产品创出名牌的基地建设新格局。
第四,必须把农产品流通作为产业化经营的生命线来抓。
在农产品买方市场条件下,农业生产的风险已经从生产领域转向市场流通领域。要大力培育形式多样的农产品流通市场主体。一要大力发展农产品营销公司。要引导有实力、懂市场的龙头企业,以“水产、畜禽、水果、瓜菜、毛竹、绿色食品”六大主导产业为重点,努力培育和扶持一批农产品营销公司。广丰的天桂梨,通过集味堂的统一营销,年年不愁销路,带动了千家万户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二要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广万年、铅山、广丰等地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的经验,鼓励多种形式一起上,加快发展多主体、多形式、多种类、跨区域、紧密型的合作经济组织,重点在我市具有相对优势的粮食、水产、畜牧、蔬菜、水果等主导产业上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建立跨区域的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产品流通。三要不断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全力挖掘在种植、养殖、加工、销售、运输等方面的能人,加强对经纪人在销售、管理、流通等专业知识和市场经济、科技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闯市场的能力。要精心打造农产品流通的交易平台。一是引进市外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的资本和管理,加快产地专业批发市场建设。鄱阳水产批发市场、万年贡米市场、信州区农产品物流中心,要朝着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农产品集散中心的目标,加快建设,不断增强市场影响力,增强带动农民调整结构、发展生产的能力。二是紧盯长珠闽沿海市场,加快设立农产品直供直销点、配送中心。水产品、蔬菜、水果以及其它优质农产品,都要争取在沿海城市设立经销窗口,扩大上饶农产品的销售半径,提高上饶农产品知名度。三是利用上饶农经网等信息化平台,促进农产品网上销售。要加快开拓农产品流通的新领域。一是发展订单农业。积极引导龙头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组织订单生产、加工,提高订单履约率,建立起龙头企业与农民之间紧密的生产协作关系,促进农业生产与市场紧密连结。二是发展超市农业。主动与国内外大型农产品连锁超市集团挂钩,建立稳定的产品供销关系,拓展农产品销售更为广阔、充满前途的新空间。三是发展创汇农业。围绕我市特种水产、有机茶、生猪等优质农产品,积极引进、创办农产品出口创汇企业,帮助更多的龙头企业取得自营出口权,提高农业外向度,力争三年内以特种水产、生猪、异VC钠、有机茶等为主的农产品出口创汇达到1亿美元,增强我市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
第五,必须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支撑来抓。
科技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强大动力,在发展农业产业化过程中,要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一是大力发展高科技种子种苗产业。要紧紧围绕特色主导产业的培育,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效益为突破口,加快引进、选育、推广一批优良品种,特别是要结合我市实际,引进、培育蔬菜、特种水产、油茶、水果、畜禽等名特优品种。玉山的信木柚,要继续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不断提炼特色,提高品质;油茶基地,要加快引进优良品种,现在已经研究出亩产60多斤油的新品种,要主动加强联系、引进,对我市油茶林进行更新改造。要适应市场需求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需要,注意引进和推广专用农产品的种子种苗。二是加大农业高新技术引进力度。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依托,走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的发展路子。各地要积极引导和引进龙头企业参与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积极引进、研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开发一批市场潜力大、产品附加值高、特色明显的优质农产品,使企业成为农业先进科技的开发中心和推广转化基地、产业培植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推动全市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三是建立健全生产质量标准和检测检验体系。大力推广低残留、高效益的农业投入品,倡导使用农家肥与沼液、秸杆等有机肥,争取在较短时间内,使全市农产品基本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优质农产品基本达到绿色食品要求。借鉴大鄣山有机茶标准化生产的经验和模式,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生产技术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切实增强我市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四是加强培训,提高经营者和劳动者科技素质。各地要借助“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工程”等培训载体,加强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包括栽培模式、养殖模式,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等,不断提高农民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技术、应用新成果的能力,提高农民的市场意识、合作意识、信用意识和质量意识,造就一大批适应农业产业化要求的有知识、有技术、懂经营的农民,同时,要组织规模龙头企业的经营者参加高等院校专业培训,造就一支善经营、懂管理、高素质的现代企业管理人才队伍。
农业产业化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涉及产、加、销各个环节,需要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协力配合和大力支持。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抓手,作为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战略举措,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引导、指导和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共同促进我市产业化经营快速、健康发展。
三、狠抓当前工作,为明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倒计时完成移民扶贫任务。今年5890人的移民扶贫任务,必须确保在12月底前建成新房,确保移民在春节前搬进新居。现在距年底只有一个月,距春节也只有两个多月了,四个重点县要按照搬迁计划,进行倒计时督查,加快建房进度,确保完成任务。同时,对明年的移民扶贫工作要早谋划、早安排、早落实。
2、下大力气抓好冬季农业、冬季造林和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官正书记多次强调,冬季是江西最好的农业生产季节,既无水患,也无旱灾。各地要把冬季农业作为当前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战场,狠抓冬季农业生产,大力发展“两菜三草”等经济作物,力争冬季农业达到380万亩,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民人均从中增收40-50元。冬季造林要围绕工程造林、义务植树,迅速掀起造林整地的,各地要层层动员,集中力量,在12月份开展造林整地突击月活动,高质量、高标准完成造林整地任务。要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今年要完成土石方1200万方,完成236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新增灌溉面积5.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7.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面积7.5万亩,解决6.6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万亩,并对影响防汛抗旱的渠道进行清淤疏浚。
3、时刻抓好森林防火、动物防疫工作。要不折不扣地落实防火责任制,明确重点林区防火责任人和专业扑火队,加强宣传,严管野外用火,各级防火办要坚持24小时值班,发现火警,及时报告,及时组织扑灭,做到“打早、打小、打了”。要切实抓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针对近段时间生猪出栏、补栏频繁的实际,认真落实动物防疫预案,加大对流入我市的仔猪检疫力度,从源头上堵住疫情进入我市。要做好规模养殖场、养殖大户的卫生、消毒、防疫工作,储备充足的疫苗、消毒液,确保需要。一旦出现疫情,要及时扑灭。小陈老师工作室版权所有
篇7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作业结构 调整方式
一直以来我国数学教育在高中学习中都占据重要的地位,很多学生在高考中能否取得突破性的成绩大多都受制于数学能否取得好成绩。因此在高中的学习生活中,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对高中数学教学都应相当重视。受我国高考制度的影响,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在不断地学习与练习中提高考试水平,提高考试成绩,通过优等的考试分数考上理想的大学。但是据调查,目前我国高中数学的作业结构已经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针对这种情况,老师们都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改善数学作业的结构,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一、高中数学作业的传统结构
高中学习主要是为了高考,因此传统的数学作业训练大多是以教材为蓝本,以高考复习内容为主要参照物进行题型训练。在数学这门学科上老师大多遵从习题训练由基础到提高,布置大量的基础题及提高题对学生进行考试题型的训练。这种机械型的习题训练旨在提高学生应对考试的能力,高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及愿望就是对学生进行大量的习题巩固练习,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进而提高学校的升学率。
由于近几年教育界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不断变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新型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不能只充当考试的机器,而是在思维能力培养和其他能力方面都要全面均衡地发展,可是老师在新形势的教学模式下仍然没有摒弃传统的作业结构,使得老旧的高中数学作业结构无法与新形势的教学模式相适应,这种情况的产生使得学生在学习上呈现出完全被动的状态,对学习丧失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高中数学作业结构的调整
针对上述传统高中数学作业结构带来的诸多问题,近阶段对高中数学作业结构在进行相应的调整,力图经过一系列的调整措施使得新型的作业结构符合现在改革的教育模式的教学要求。以下是几种较典型的新型作业结构模式。
1.自选作业
以往的作业模式中都是老师在讲完一单元的内容后布置大量与这单元内容有关的习题进行训练,学生在接受新知识后要根据教师的要求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大量训练。这种做法虽然对学生巩固知识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对习题的厌烦感,也使学生对同一类型的知识点认知麻木,不利于进一步巩固和练习。
教师应改进作业形式,在讲授完新一章节后可以布置相关作业,留一个训练底线:完成以巩固当天的新知识,对于其他的作业内容根据学生自身的需要让学生自己进行合理的安排,将选择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的主动被迫式训练变为自主选择式学习。学生在作业训练量上有了自由选择,就能根据自身情况切实做好习题训练的安排,对自己的学习时间可以有更合理的安排,增强数学作业的训练效果。
2.分层矫正作业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存在不同学习层次的同学,他们在数学学习基础等方面都存在差异,针对这种差异在试卷上就有所体现,老师应根据差异将学生分为较好和需要努力的两个层次,在每次测验和习题训练后让层次较好的同学对需要努力的同学进行批改和指导。这种做法不仅能够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在数学上有所提高,而且能使较好的同学通过自己的点评和指导过程进一步地巩固已掌握的知识,这种分层矫正的作业训练方法对基础不一样的学生都能起到巩固作用。
三、总结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习题的训练及知识的巩固固然很重要,但是一味地强调习题量的训练力度及考试成绩无疑是与教育的真实目的背道而驰。我们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业训练方面,不仅要巩固学生的知识,提高考试成绩,还要满足新形势教育的各种要求,使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和学校在高中数学作业结构方面要采取一些适应新形势的教学新模式,力图利用新模式的作业结构改善目前的作业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优化教学方式,优化作业结构,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与提高。
参考文献:
篇8
一年来,全行业坚定信心,共同努力,加强政策规划引导扶持,推动重大工程实施,集中力量突破核心技术,积极开拓内需市场,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应用,电子信息产业总体保持持续增长势头。2009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收入5.13万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占全国外贸总额的35%。软件产业实现业务收入9513亿元。全国完成电信业务总量2.6万亿元,电信营业收入达到8707亿元。整体上看,电子信息产业增速下滑的势头已被遏制,运行中的积极因素日益增多,总体回升趋势已经基本明朗。
从长远看,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并没有改变,信息产品服务新的需求将不断衍生,信息技术产品将加快升级换代。客观分析,当今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项其他技术能够超越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带动能力,信息产业将继续扮演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的角色。未来一段时期,信息产业发展主要呈现五大趋势:一是信息技术创新速度持续加快,全球专利申请中IT所占比例大幅增加,传感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广泛渗透将催生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网络发展催生更多业态及发展模式,新的产业模式不断孕育发展,“智慧地球”、软件服务化等新的理念将推动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和产业链条整合。三是技术产业间进一步融合渗透,两化融合、三网融合、3C融合、三屏融合将极大地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四是内需市场日益发挥更大作用,如何把握和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成为发展的关键要素。五是绿色信息技术加速发展应用,智能电网、节能减排等信息技术将推动产业发展模式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
作为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继续坚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突出抓好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突出抓好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巩固和发展信息产业回升向好态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方面的作用。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营造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的政策环境。保持产业政策的稳定性,出台进一步支持集成电路、软件、新型显示器件等重点产业发展的政策。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提高软件业比重。进一步推动数字电视产业发展,推进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
二是以科技重大专项实施为着力点,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危机都孕育着新的技术突破,催生出新的产业变革。要更加关注技术的发展演变,更加注重提高创新能力,依托已有的技术积累和市场资源,争取在新一轮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中抢得先机。加快实施“核高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等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突破集成电路、软件、移动通信等领域的关键技术;推进TD-SCDMA建设和TD-LTE国际标准化建设,打造完整的产业链。
三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为国际标准制定做出贡献。在外需下滑的时候,企业更要坚定信心,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加大对新兴市场的开发力度。政府将进一步出台政策措施,加大对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的支持。要大力推动标准和知识产权战略,推广自主知识产权标准的研发和产业化,推进物联网、泛在网、TD及其演进技术、AVS、网络电视等标准的制订和产业化进程。积极鼓励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增加竞争中的话语权。
篇9
关键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一、南涧县农业基本现状
南涧彝族自治县是大理州的一个山区县,全县国土面积1731.63平方公里,99.3%属山,平坝仅占0.7%,仅有耕地19.67万亩,人均0.98亩。境内居住着汉、彝、回、苗、布朗等21个少数民族,总人口2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6万人,有耕地资源34.58万亩,常耕地20.94万亩,人均耕地0.9亩,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201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33.16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4.0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03元。全县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36.6:19.1:44.3,第一产业在全县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第二产业薄弱,第三产业不发达。属典型的农业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
客观地说,南涧历届县委、县政府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和扶持政策,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为农业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做了大量工作,近年来主要围绕着三大方面进行调整,一是推广良种及农业科技,淘汰劣杂品种和落后的种植方法;二是调整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压缩粮食种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实行多种化经营;三是培育主导产业,如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成功的培育出了山地烤烟产业,从2002年开始,又将茶叶、肉牛、泡核桃与烤烟一起列为四大农业产业重点培植,并推动主导产业产业化发展。近年来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些成效,如:粮食和经济作物的配置结构趋向合理,多种产业、多种经营得到迅速发展。但是,目前南涧的农村经济结构与质量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产品消费结构的矛盾仍然突出,农民收入仍增长不快,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农副产品质量、品种结构与市场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大路货多,低档产品多,普通产品多,原料产品多,优质产品少,高档产品少,深加工产品少。二是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低。主要原因是:人多地少,生产成本高,农产品深加工、保鲜技术滞后,大量农产品只经过粗加工,或者作为鲜品销售,保鲜时间短、价值低,而且市场容量小,辐射半径很短。三是农民素质普遍较低,制约农业结构优化。四是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弱。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上,政府的宏观调控也出现了一些偏差,主要表现为观念滞后、方式单一、手段不灵,在相当程度上还依赖于政府的单向调整,弊端大。五是农业生产投入较低,农民作为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投入的主体,由于效益上不去,导致投资拿不出,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
二、结构调整要注意解决好几个问题
1、准确把握农业结构调整的内涵
现阶段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以住的农业结构调整相比,在背景、内容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上都有显著不同。(1)从背景来看,宏观环境方面,此次调整是在农产品全面短缺时代结束、农产品总量基本平衡和结构性、区域性相对过剩的条件下,是在加入WTO农业开放程度大大提高、农业面临国外农产品直接竞争的条件下启动的;微观环境方面,全县大部分农民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向小康发展,以往的农业生产主要满足农民自身家庭的基本需求,解决“吃”的问题,现阶段由于需求的多样化,“钱”的问题突现出来,发展传统农业已不能满足现时需求。(2)从内容来看,此次结构调整不仅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布局结构、生产要素结构和贸易结构等生产力层面的调整,也包括经济体制、经营方式、市场结构、城乡经济结构等生产关系层面的调整,是农业结构的一次全方位、战略性、全局性和根本性调整。(3)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来看,此次结构调整的核心是农业适应市场。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而不再是简单的“数量扩张”。调整不是简单地多种点什么、少种点什么的问题,而是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通过调整,不仅要解决当前农产品卖难和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而且要立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不仅要着眼于农业和家村的自身发展,而且要考虑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
因此,在确立农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体系时,正确的做法是:不能着眼于具体的结构比例,即多种点什么、少种点什么,而应着眼于农业对市场的适应,着眼于农民收入的增加着眼于农业生产率和效益的提高,着眼于农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提高,着眼于农业经营方式的优化,着眼于城乡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2、要始终坚持面向市场的原则
农业结构调整要面向市场需求,这是结构调整应始终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面向市场的具体含义是:根据市场需求确定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市场需要多少就生产多少,市场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生产。面向市场,不仅要面向本地市场,而且要面向区域市场和全国市场,乃至世界市场。
坚持面向市场的原则,关键是要了解和把握市场。只有了解市场才能有效地驾驭市场。由于市场需求具有多样性,市场信息千变万化,市场信息收集处理具有较大难度,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民,仅仅靠自身的力量难以获得及时真实可靠的市场信息,制约了农民经营决策的科学性,使单家独户的农民很难成功的进入市场。解决这种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需要政府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服务,引导和帮助农民顺利进入市场,在目前农村中介服务组织发育不足的情况下,政府的这种市场信息服务功能就显得有为重要。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服务,是政府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一项重要职责。
3、要切实维护农民的主体地位
农民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在结构调整中,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具体的讲,就是要尊重和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生产决策权、自主经营权、产品处置权和经营收益权。在结构调整中,要特别注意不能代替农民决策,更不能对农民强迫命令。政府应帮助农民分析市场行情、提供技术服务,指导农民种,引导农民调,帮助农民销,但不能代替农民决策,当农民还不能理解和接受调整方案时,应允许农民思考和选择,不能把政府的意志强加在农民头上,甚至用行政命令强迫农民。
4、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
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政府的作用是引导、服务和宏观调控。制定结构调整和农业发展规划以及农村产业政策,把农民的微观活动引导到发展规划的框架之内;为农民市场和科技服务,培育农民的竞争力,农民顺利地进入市场;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市场交易规则,培育和建立市场体系;提供服务,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在财政、金融、资本市场等领域为农业结构调整做必要的资金支持,对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给予必要的支持和保护。在发挥好上述职能的同时,要特别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是政府“越位”,另一种是政府“缺位”。
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几点建议
1、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产加销一体化水平。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效益为中心,以龙头企业为纽带,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和重点产品、主导产业,实行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实现由抓生产向抓产业、由抓农业向抓农工商转变。使农业的产、加、销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一是抓好龙头企业建设。在南涧,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搞好“龙头”企业建设。“龙头’可以是加工企业,可以是流通组织,也可以是批发市场。要加快研究制定对“龙头”的具体扶持政策,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大对现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改组、改造,把有市场、有效益的加工企业,改造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投资多元化,广泛吸引民间资本,积极引进外来资本,加快农业产业“龙头”建设步伐。二是按照优质化、无公害化和规模化的要求,抓好基地建设。重点抓好优质无公害山地烤烟、优质无公害茶叶、优质无公害肉牛和优质无公害泡核桃基地的建设。三是按照“订单农业”的要求,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分配机制。建立利益均占、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2、培育和发展中介组织,积极创新农业经营体制。一般来讲,凡是中介组织能够出现、发展并不断壮大的地方,农业都较发达。中介组织能把农民的小生产与大市场很好的结合起来。因此,加快中介组织的培育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措施。在继续完善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上,积极扶持发展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能够与农民形成稳定利益关系的农业经营新体制。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公司+农户”等新型农业经营方式。
3、优化农业投融资环境。一是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改革农村金融组织,建立和完善农业资本市场,解决农业、农村发展融资难问题。三是建立激励保护机制,制定并实施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引导多种资金流向农业的优惠农业投资政策,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鼓励和吸引各种资金投向农业,同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保障投资者的利益,保护投资者的积极性。
篇10
今年全球金融经济的基本格局是“再调整”,包括三大结构调整:全球金融结构调整、经济结构调整、经济与货币周期的结构调整。这些调整将为2014年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挑战。
2013年这一页翻过去了。走进2014年,全世界正以充满希望与不确定性的姿态迎接新一年的全球经济与金融市场。
在经历全球危机重创后,主要发达国家正逐渐走出过去3年的低增长,步入缓慢复苏与增长的新阶段。新兴市场在保持危机后数年内相对稳健的表现后,过去半年却在“缩减QE(量化宽松)”的阴影下经历了一波动荡。
回顾整个2013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认为,全球经济复苏赢得了动力,但世界经济仍然没有达到马力全开的状态——未来几年可能依然动力不足。IMF的最新报告预测2014年全球GDP将增长3.6%。这个数字虽相当漂亮,但仍低于约4%的潜在增长水平。
这就意味着,无论是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还是发展中经济体都还有更多工作要做。IMF副总裁朱民前不久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今年全球金融经济的基本格局是“再调整”,包括三大结构调整:全球金融结构调整、经济结构调整、经济与货币周期的结构调整。这些调整将为2014年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挑战。
全球货币政策“分道扬镳”
2014年全球经济政策最明显的一个趋势是主要央行货币政策的“分道扬镳”:美联储将从本月起开始将QE3每月的购债规模从850亿美元减至750亿美元。但日本央行正在货币宽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欧洲央行仍然面临进一步宽松的政策压力,英国央行在短期内也不会开始收紧政策。
由于宏观数据见好,美国经济正强劲复苏,即使美联储开始缩减QE,但“缩减”并非“收缩”,今年美国的货币政策整体上仍将保持扩张性。经济学家们普遍预期QE将持续至2014年三季度或四季度,加息则可能要至少到2015年。
尽管日本央行的“量化与质化宽松(QQE)”货币政策正帮助日本稳步走在摆脱通缩的道路上,但去年4月起执行的消费税可能会扼杀经济复苏的萌芽,市场预期日本央行今年夏天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宽松规模。
在欧元区,随着通胀率下行至1%以下,欧洲央行仍有空间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以降低资金成本,提高中小企业获得信贷的能力。
新兴市场的货币政策受外部条件的影响各不相同,政策差异性在2014年或将继续。更容易受到美联储缩减QE影响的国家往往是那些曾有过信贷泡沫史、资本账户开放、高额经常账赤字和外债的国家,例如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土耳其等。
花旗在其最新全球经济展望中预计,2014年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不大可能出现转折性的变化,财政政策紧缩也不至于影响经济复苏。新兴市场经济或受美联储缩减QE的干扰,但重陷危机的可能性不大。
尽管货币政策不如2013年宽松,财政政策紧缩却会有所改善,结构性改革虽缓慢但仍有可能在全球的不同角落生根发芽。
因此,从宏观经济政策整体来看,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在内的三大政策走向将助力全球经济复苏。
结构性改革挑战
在增长回暖的同时,2014年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都将面临结构性改革的挑战,其中改革顺序和执行力是关键。
全球经济结构调整最艰巨的任务还在新兴市场。新兴市场在经历过去的强劲增长后,从2011年开始不断放慢增速,如今开始平稳,继续下滑的风险已较小。
朱民同时认为,新兴市场的财政空间正急剧减少,货币政策扩张得很厉害,经济结构面临挑战。所以,2014年新兴市场要继续稳住发展,必须应对结构性挑战。
他强调,新兴市场的结构性改革包括重建财政空间、重新紧缩货币政策、加大结构调整,包括对市场和基础设施等一系列结构调整,才能把经济稳住。
中国经济面临三重挑战,即如何在控制信用和房地产泡沫的同时避免金融紧缩和周期性经济失速。中国政府拥有别的国家所没有的中央计划工具和机制,或可以从“金融过度”中实现有控制的退出,但仍存在经济和金融市场出现剧烈调整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