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范文

时间:2023-04-09 20:12: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神经病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神经病学

篇1

92例癫癎患者的脑电图、CT分析 赵红梅,陈展,郭美华

中风病中医研究十年评说 刘庆宪,于文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管理 高建群,李焰生

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秦洁行,苗玲

阿司匹林抵抗 蒋仙国,李焰生

不宁腿综合征的进展 李红伟,李焰生

脊髓损伤治疗新进展 宋宁亚,薛民全,刘列,左春光蛇毒制剂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不良反应--附5例报告 朱金林

丁螺环酮加氟桂嗪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 吕祯祥,王晓红,李映兰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一个家系报告 侯辉光

脑胶质瘤术后种植转移2例报告 方嘉明,陈道莅,施睫,孟庆浩,杨卫华

以多颅神经损害为首发症状的神经梅毒1例报道 赵茜,侯晓军

脑卒中神经康复治疗的进展 王东生,谢瑞满

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研究进展 王景涛,姜建东

骨髓基质细胞及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冯智英,苗玲

运动神经元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刘波,刘诗翔

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 龚毓华,钱可久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中西医病因病机和治疗 王骏,支惠萍

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学研究进展 朱玉连,胡永善

帕金森叠加综合征 侯辉光

单味益智健脑中草药的实验研究--39种药材的分析 冷晓赟,韩钟博

《上海"卒中单元"国际学术研讨会》印象及几点想法 陈文华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魏晓莹,陈旭

Brown-Vialetto Van Laere综合征9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陈旭,郑惠民

翼点入路手术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40例临床分析 丁德武,陈军,於德滋,付聪

急诊钻孔减压救治巨大硬膜外血肿伴脑疝26例分析 丁德武,陈军,徐培强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一例报告 薛静刚,林琳,周维智,钱可久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几点体会(附60例报告) 唐桑梓,林友瑜

加强神经变性病的中医药研究 李如奎

中枢神经系统锰中毒 沈沸,苗玲

胱硫醚β合酶基因多态性与早发性脑梗死的研究进展 刘怀翔,张哲成

血管内淋巴瘤病表现为后脑白质病 支惠萍,胡光远

一个特殊的病例 钟小生,支惠萍

AIDS合并脊髓和周围神经病变1例报道 陈莺,钱可久

脑胶质瘤的化学治疗概要 吴慧,李善泉

脑血管病35例临床与心电图 罗晓惠

以臂丛神经痛为首发症状的肺癌3例报告 林敏

脑死亡 俞丽华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骨骼肌非电生理变化 侯晓军,郑惠民

卒中后抑郁 张瑛,钱可久

凝血酶和自发性脑出血研究新进展 冯智英,苗玲

NO在脑卒中中的作用 朱莹,苗玲

Aβ1-40与D-Gal致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的对比研究 程庆璋,张石宁,Cheng Qingzhang,Zhang Shining

石杉碱甲治疗轻度认知功能损害51例 孔凡明,Kong Fanming

急诊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 钱颖,Qing Ying

海洛因所致中毒性神经根神经病1例 郭莞莹,吴进,罗晓惠,杨正宇,张红莲

氧化应激、微炎症反应、血流切应力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 周俊山,zhou Junshan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研究新进展 赵婉黎,冯维,Zhao Wanli,Feng Wei

事件相关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吴丽慧,Wu Lihui

支架成形术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的现状与展望 刘建民,Liu Jianmin

针灸为主综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孙云廷,寇惠英,Sun Yunting,Kou Huiying

失语症 周洁茹,苗玲,Zhou Jieru,Miao Ling

脑干血管病27例临床分析 刘庆宪,宋永建,Liu Qingxian,Song Yongjian

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1例报告 徐巳奕,梁玉敏,包映晖,殷玉华,潘耀华,江基尧

脑膜瘤卒中误诊为单纯脑出血1例 梁玉敏,刘卫东,江基尧,Liang Yumin,Liu Weidong,JIANG Jiyao

外伤性颅底骨折伴鼻腔大出血治愈1例报告(附文献复习) 刘泽,邱永明,张晓华,潘耀华,葛建伟,江基尧

酷似肉毒中毒的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 汤剑萍,郭政,蒋仙国,徐群,王智樱,李焰生

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 王军,姜建东,Wang Jun,Jiang Jiandong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降纤治疗 方洁,李威,Fang Jie,Li Wei

中国人脑外伤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刘波,刘诗翔,Liu Bo,Liu Shixiang

国际头痛新分类的认识 李焰生,Li Yansheng

头痛疾患的分类和诊断 乔向阳,Qiao Xiangyang

高血压与卒中二级预防 王少石,Wang Shaoshi

阿司匹林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的影响 孙昱皓,梁玉敏,Sun Yuhao,Linag Yumin

A型肉毒毒素位点注射治疗面肌痉挛82例报告 侯辉光,冯鸿义,杨志新,杜文英

妥泰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28例临床分析 陈玲

慢性扩张性脑内血肿3例(附文献复习) 刘泽,邱永明,张晓华,葛建伟,熊文浩,潘耀华,江基尧

肾病综合征併发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例 梁辉,罗本燕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1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刘文颖,陈旭,刘羽华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治疗 孙亚蒙,苗玲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与缺血性脑卒中 林望,姜建东

细胞因子与多发性硬化的关系 郭正良,陈生弟

结节性硬化症的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形式研究进展 赵玉武,郑惠民,孙晓江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病因学与实验模型研究进展 翁伟力,支惠萍,吴有贵,高俊鹏,陈如桂

帕金森病中西医结合疗法 李如奎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晚发重症肌无力单纯延髓肌型2例(附文献复习) 蔡定芳,唐宇平

经皮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60例 侯辉光,余锦豪,杨志新,冯鸿义,杜文英

卡马西平引起重症多形红斑患者的护理 吴继萍,严小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应用前景 王冰雁

结节性硬化症的遗传和病理发生机制 赵玉武,郑惠民,孙晓江

Segawa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乔德丽,张社卿,郑惠民

僵人综合征 沈沸,钱可久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1例报道 吴静,苗玲,WU Jing,MAIO Ling

路易体痴呆1例报道 钟萍,李正元,邵筱宏,陈翔

以延髓麻痹为首发症状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1例 贾怡蓓,边伟红,陈玉娟,JIA Yibei,BIAN Weihong,CHEN Yujuan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合并多起血栓性并发症1例报道 潘元美,李焰生,李建萍,李颖

缺血性卒中的TCD微栓子检测技术进展 潘元美,李焰生,PAN Yuanmei,LI Yanshang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吴静,苗玲,WU Jing,MIAO Ling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影像学评估 庄严,沈加林,ZHUANG Yan,SHEN Jialin

篇2

【关键词】神经病学科;病例讨论;教学方式

神经病学与其他医学学科不同,它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神经病学的概念抽象,很难让学生充分理解;由于神经病学的内容量大、实践机会少、专业术语多、外加课本中的知识点分散,这导致神经病学对学生来说是一门难记且难以掌握的学科。我们发现病例讨论的教学模式能很好地解决这些在神经病学科中存在的问题,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对神经病学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与老师的交流。然而,在目前的神经病学教学过程中还很少用到病例讨论这种方法,特别是涉及到多媒体的病例讨论式教学。

1 病例讨论的概念及重要意义

1.1 病例讨论的概念

病例讨论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对课本知识进行预习。在课堂上,要先对学生讲授相关的神经解剖学等知识,方便学生对疾病有个全面的了解;然后要对疾病的一些书面上的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包括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方式及治疗内容等。对其中的一些知识进行重点描述。然后,为学生提供一个具有代表意义的病例,让他们思考这个病例的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方式及治疗等内容,选择几名学生讲解他们的观点,最后,再有老师进行评价、总结。

1.2 病例讨论的重要意义

病例讨论是一种自由度非常高的教学模式,它的基本要素有:收集病例的准备工作、对病人资料的总结分析、集中讨论病情、对病人进行进一步的诊断、预计病情的发展可能等。病例讨论可以贯穿整个或者部分的医疗过程,它不仅适用于对学生的教学,对进修的医生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病例讨论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更加快捷地掌握神经病学的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并巩固他们在神经病学的基础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在神经病学医疗文书的撰写;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病例讨论教学,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医学素质,病例讨论教学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2 病例讨论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2.1 病例讨论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神经病科最常见的一类疾病就是脑血管病。在对学生进行脑血管病的讲解之前,需要先讲解脑血管相关的神经解剖学知识,包括大脑的血管和神经分布、脑血管病的易发部位,以及脑叶、脑干和小脑在人体机体活动中的功能。然后,对书面上的知识进行讲解,包括脑血管病的发病原理、临床表现以及如何诊断治疗等内容,在学生充分掌握了上面所述的知识后,提供给学生典型的病例让他们进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提供了2例病例:

病例1:患者:男,56岁,有多年的高血压病,后因进行性左侧肢体无力入院治疗,患者在入院前发现左侧肢体无力,无法持物,左脚走路无力等症状,并有加重的趋向。查体结果为:血压154/90mmHg,运动型失语症明显,左侧肢体无力,头颅CT检测显示右侧基底节密度低。

列举了这个病例后,让学生思考讨论了15-20min,要求他们写出自己的诊断结果及治疗方法,然后抽取3名学生讲解他们的病情分析、诊断结果以及后续治疗方法,最后对他们的结论进行全面的总结分析,不足的地方提出改正意见,对做的非常好的方面应着重表扬。这样让他们对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等有了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并对如何治疗脑血管疾病有了一个明确的办法。

2.2 病例讨论在重症肌无力中的应用

重症肌无力也是神经病科中的常见疾病,它的发病机制不同与很多的神经内科病。重症肌无力的教学是神经内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难道问题。病例讨论式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进行病例讨论前,也需要对学生讲解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等书本上的知识。然后再提供病例,供学生讨论。

2.3 结合多媒体的病例讨论式教学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各大医院病例的共通,使得我们的教学不会因为缺少病例而显得空洞无力。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多媒体病例讨论式”教学。在教学大纲要求内选择疑难病例或者手术病例进行课程设计,包括病例患者的资料收集分析,集中讨论和诊断,预测病情的发展,手术的风险及难度等部分过程或者全部过程。,并对其进行整理,突出这个病例的特点。向有疑难病症教学经验的老师请教,让他们对课程设计进行指正,然后制作成为幻灯片演示文档,在其中插入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使幻灯片具备更强的观赏性和艺术性,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的优势。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对疑难病例的资料收集和分析,并进行诊断和书写治疗计划书,使他们从中获得大量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3 结束语

神经病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讨论式教学方法以病例为根本,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课堂交流和沟通,特别是多媒体病例讨论教学更加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了神经病学的知识。总之,病例讨论式教学在神经病学的教学中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将临床实践和枯燥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神经病学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篇3

  神经病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涉及面较广的临床学科,具有高度的逻辑性和理论性,概念抽象、病种繁杂,加之神经病学临床实习课时少,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困难。住院总医师在实习生的教学培训中肩负着董要的作用。住院总医师虽然不是实习生的直接带教老师,但是作为住院总医师来讲参与实习生的培养是其工作的一部分。本文就住院总医师如何指导并积极配合带教老师,参与实习生培养的一些观点、体会报告如下。

    1  明确专业实习目的和重要性

   

神经病学虽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由于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课时相对较少,大多数学生对前期神经病学理论知识的遗忘较多,有的实习医生认为神经科与复杂的解剖学知识密切相关,入门很难,在短短2周的实习时间里学不到什么东西,因此缺乏学习热情。针对这种情况,在实习医生到神经科的第一天,住院总医师就把他们集中起来,及时向学生宣传神经内科实习的重要性,强调随着我国人口的老年化,中风、痴呆、帕金森病等神经科疾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且肢体疼痛、头痛、眩晕、抽搐、昏迷等神经科症状是临床常见的证候。说明神经科的专业知识在整个临床医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与人群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掌握神经内科临床知识和技能是每一位专科医师和全科医师所必需的条件,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紧迫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

    2.1  日常医疗工作中三级查房的带教模式

   

在现行的三级查房制度中,每一位教师都抓住查房这个时机对实习医生进行教学。在上级医生查房时由实习医生负责病人病史及病情变化的汇报,以此训练实习生语言表达、病史归纳及综合分析能力。上级医生针对不同病人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向实习医生提问,并启发他们去复习、思考,寻找正确答案。同时,及时对实习医生的答案及操作手法给予肯定或纠正。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进一步巩固实习医生所学的知识,教会他们对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的临床思维方法。

    2.2  操作能力的训练

   

腰椎穿刺术是神经科常见的一项基本操作,是除了神经系统检查以外的另一个要求实习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实习医生在将来的临床工作中难免遇到需要进行腰椎穿刺的病人,而腰椎穿刺术又是神经内科临床最常见操作。因此,我们尽可能多的提供实习医生学习该项技能的机会,规定来神经科实习的每个学生除要观摩临床医师的操作外,还要争取做两次腰椎穿刺术。首先要求实习医生复习腰椎穿刺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操作规程,再由带教老师在示范腰椎穿刺术的过程中讲解应该注意的问题,实习医生正式操作时带教老师在旁边认真地指导,腰椎穿刺结束后进行总结,肯定成绩,纠正缺点。

    2.3  神经介入检查的演示及读片会

   

神经介入检查与治疗的开展让神经内科医生对脑血管病,尤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认识与干预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因此,实习医生在科期间专门安排了每周星期二上午的手术参观及每周星期五下午的读片会,让实习医生有机会对神经介入这项新技术有初步了解,并通过阅片加深了对脑血管病知识的巩固。读片会由经管医生介绍患者病史并将患者的各种检查结果呈现,接着由教授对每种检查结果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读片会上所有的检查结果以投影的方式展示,让学生能最为直观的看到教授讲解的内容。

    3  重视实习医生对实习教学的反馈意见

   

住院总医师在每一轮实习完毕时都要诚恳地征求实习医生对神经科实习教学的意见, 包括对教学模式的评价、带教老师的评分等,以便在今后的临床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神经病学临床实习的教学质量。从反馈的信息来看,绝大多数的实习医生对我们的这种教学模式是满意的。

   

住院总医师虽然没有直接地带教实习生,但是由于住院总医师的特殊角色,在科室领导与实习学生间犹如一座桥梁,使住院总医师随时可以发现在实习生培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总结好的经验和教训,向科室主任提供好的建议,以便不断改进对实习生的培养方案,同时还能将科室对实习生的培养要求传达到带教老师与实习同学,全面提高实习生的实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宏雁,刘国祥,陈黎明.健全住院总医师制促进外科人才培养的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4,13(3):191-192.

篇4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优点不足解决方法

神经病学是与神经解剖学、病理学等学科紧密相联的学科,理论与实践之间具有高度的联系。由于神经病学教学内容多,专业性强,涉及症状体征较复杂,在既往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感受到在有限的理论教学时限中充分掌握神经病学知识存在一定的难度。近年来我们在重视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将多媒体教学技术应用于神经病学教学中,取得了一些经验,同时也发现了部分不足。

1多媒体教学方法的优点

1.1多媒体教学能够将静态和动态相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生动化

神经病学知识内容涉及到许多的神经解剖等方面的知识,而对于学生在学习神经病学课程时以往的解剖学知识遗忘较多,所以单纯讲解神经病学知识学生理解起来感到抽象,不易理解和接收。这就需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将解剖基础知识回顾,为神经病学的理解打下基础。既往的教学模式是用挂图、画图等形式讲解,比较单调,不易被学生理解和消化。而多媒体教学能够将丰富的图像和动态的画面结合起来,更容易清晰地向学生展示。例如:神经系统定位诊断中运动、感觉系统的定位讲解,单纯地理论讲解运动或感觉传导通路解剖知识,学生可能是课堂上理解,课后就遗忘,但应用了多媒体教学后,我们将运动和感觉传导通路制作成动画,将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将三级传导通路逐一显示,再加之讲解,对于浅、深感觉的通路,以不同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理解二者的共同与不同传导之处,从而在损伤不同的传导部位会产生相应的症状与体征,为神经病学的定位诊断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学生们反映即使课后有遗忘,但当回忆到动态的图解就能自己逐步推理出每一步的定位诊断,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2多媒体教学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多媒体教学能够将丰富的临床资料信息载入教学之中,扩大了教学内容,并且将生动形象的临床病例带入课堂。使神经病学知识内容生动、形象化,更大的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在通过单纯文字的表达的基础上同时更多的应用了声音、动画、图像等形式,把抽象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化的展现,它能够分解知识信息的复杂性,使要说明的问题一目了然,使学生容易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特发性面神经讲解中,我们使用了自制拍摄的视频动画,将典型的面瘫患者口角歪斜、闭目不能、额纹消失等体征,在课堂中真实地展示给学生。能够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有效的掌握,通过课后的问卷调查与反馈,多媒体教学在神经病学的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现代教学的优势,利于学生的记忆与理解,教师向学生传达更多的信息,有利于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提高了教学效率。

1.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在临床见习教学中的作用,对临床技能的培养起着一定的强化作用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和病人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志愿作为教学资源的患者越来越少,这给临床见习教学带来很多困难…。临床教学医院带教义务与患者享有自之间存在一定矛盾性,在这种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多媒体教学在临床见习过程中有着一定的帮助作用。我们的做法是将典型的病例体征自制拍摄视频,在见习过程中,结合理论知识的复习,先应用多媒体向同学们演示,如若有典型病例或患者配合的情况下,指引学生操作,加强实践性。例如:神经系统查体,让学生反复观看标准的多媒体视频片,然后相互之间实践操作,最后对有阳性体征的病人进行查体。这样避免了冒然对病人查体,学生不知所措,患者也对学生表现不满意继而不配合的现象发生。另外在学生见习阶段,有些同步的见习内容病区不一定有相应的典型病例,这时也可以采用多媒体视频演示向学生展示典型病例,继而填补了学生见习过程中的不足。

2多媒体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

2.1多媒体课件准备不足

有些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由于对于多媒体的理解把握不足或是过份依赖多媒体课件,只是将教科书内容过多的文字形式制作在课件上,文字满篇,与传统的板书无明显差异,造成枯燥无味,不能体现重点与难点。而另外一种极端是过度使用多媒体技术,将课件制作很色彩斑斓,无关的画面、动画都大量使用,造成喧宾夺主,课堂学生注意力分散,结果适得共反。

2.2教师对于多媒体教学理解不够

多媒体课件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是让教师能够更好地讲授知识,学生更好地接收信息。所以教师的讲解才是最重要的。过份依赖多媒体,避免照本宣科尤其是青年教师很容易忽视的问题。部分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不能够与学生互动交流,忽略了学生的感受,造成了教师在一味的念,而学生在一味的看,而没有达到实际真正吸纳、消化知识的目的。

3解决方法

(1)多媒体教学是衔接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强有力的手段,所以我们在应用它的过程中应该扬长避短,将现代与传统的方式相结合,相辅相成。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应用它的优势将神经病学的难点重点以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将典型的病例以视频形式向学生演示,这样弥补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带来的神经病学教学资料不足现象。同时应该对于多媒体课件严格把关,做到有重点,有特色,避免片面追求画面的漂亮和动画效果,分散学生注意力。

篇5

神经病学是护理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教师需要充分做好备课工作,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根据授课内容合理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突出护理学专业特色和神经科疾病护理的特殊性。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护理本科专业神经病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神经病学;护理专业;本科教育

1神经病学简介

神经病学是护理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它建立在神经科学基础之上,与其他学科(如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解剖学、医学影像学、内科学、外科学、康复医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具有高度逻辑性、推理性的一门临床学科。在历年的神经病学教学实践中,总有部分学生反映神经病学难学、难懂、难记。教师要充分做好备课工作,结合神经病学、护理学和康复医学等学科的相关性,在教学中突出护理专业特色。根据不同神经科疾病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把抽象而枯燥的知识点直观而形象的展现给学生,帮助其加深对神经疾病的理解,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这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护理本科专业神经病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神经病学发展史

注重神经病学发展史的介绍,另一方面,医学作为直接面对人的科学比其它科学更强调人文关怀。在临床课程的授课中只重视医学知识技能的教育,而忽视人文知识学科的教育,会造成医学与人文的背离,导致学生过度关注于疾病本身,而非患病的“人”。任何一门学科的进步都需要经历独特而曲折的发展过程。对于医学这个贯穿于整个人类发展史的最古老、最基本的学科来说更是如此。了解和熟悉神经病学发展史,对于初涉该学科的医学生而言,不仅有助于他们从时空的维度接触神经病学丰富的演化模式,更能够帮助他们了解探索生命本源、追求健康之美的人类活动历程。

3注重神经病学发展史的介绍

如在神经病学概论的授课中,对于病理反射的讲解,可以加入对法国神经病学家巴宾斯基(JosephBabinski)的介绍[1]。在癫痫的授课中,癫痫的分类一直是学习的重点之一。此时,穿插圣女贞德的例子则有利于学生对癫痫分类的记忆和理解。圣女贞德是中世纪法国边远山村的一位农夫之女,她以惊人的军事壮举改写历史。13岁时,贞德说出自己心醉神迷的时刻:她看到束束金光闪闪发亮,听到圣人的召唤,还看到天使的幻象。正是由这种所见,激励她成为一名英勇的战士。而从神经病学的角度分析,贞德的经历恰是一种由教堂钟声出发的类似颞叶癫痫发作的症状。具体而言,是一种由某种特定声音(如音乐等)所诱发的发射性癫痫。自文明创始以来,人类对于生命,健康的思考从未停止过,因此有关于医学人文的思想理论自古即有。然而,有研究者这样形容我国的医学人文学的不足[2]: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医学在20世纪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现在对医学失望和怀疑的气氛却更浓。另一方面,医学作为直接面对人的科学比其它科学更强调人文关怀。在临床课程的授课中只重视医学知识技能的教育,而忽视了人文知识学科的教育,会造成医学与人文的背离[3],导致学生过度关注于疾病本身,而非患病的“人”。

4突出护理专业相关特色及神经内科疾病护理的特殊性

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集科学性、技术性、社会性及服务性于一体。护理学发展迅速,从传统的功能制护理、责任制护理发展到现在的系统化整体护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完成各项护理操作,还需要掌握心理学[4]等相关的人文科学知识。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向学生适当介绍神经内科疾病护理的要点及特殊性,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和深化理解神经科疾病的特点。

5以问题为导向(PBL)教学模式的应用

PBL教学模式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加拿大Memaster大学实施以来,西方国家许多院校试行了这种教学方法[5]。教学具体方法如下:

(1)课前预习的实施:授课教师根据讲授章节的内容,将重点和难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其中可能涉及多个学科的相关内容,安排学生提前查阅资料,对问题有所了解。

(2)课堂教学的实施:在授课中着重讲解这些难点和重点,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找到问题的答案。以帕金森病的教学为例,首先提出以下问题:①帕金森病患者受损的部位是什么,受损的神经递质是什么;②帕金森病的四大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③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④帕金森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药物治疗类别有哪些;⑤左旋多巴制剂的主要不良反应是什么;⑥帕金森病的护理原则是什么。

(3)课后学习的实施:在每一次教学内容完成之后,教师就授课要点作简单的总结,增强学生的理解。因此,PBL更能培养学生的主动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分工协作、查找相关信息、将不同学科的信息综合在一起并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对所学知识的价值有更深的了解[6]。由于护理专业神经病学课时安排较少,讲授内容较多,我们不可能在所有授课中全部应用PBL教学法。但在重要疾病的讲授中该方法的应用,可以明显增加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活跃教学气氛,是教学进程更加顺畅,提高学生对疾病的理解程度。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矫毓娟.巴彬斯基和他著名的病理反射[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7,30(2):126-127.

[2]张大庆.制约我国医学人文学科发展原因的探究[J].医学与哲学,2001,22(8):10-13.

[3]杨叔子.相互渗透协调发展——谈正确认识科技与人文的关系[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0(2):8-11.

[4]隋汝波,李熙东,闵连秋.神经病学教学中的两种记忆方法[J].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4):21-23.

[5]林绍鹏,高聪,林珮仪,等.多媒体结合PBL在神经病学急重症授课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9,8(10):1286-1288.

篇6

作为一名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常常惊叹我们的大脑竟然具备如此发达的功能:当大脑某一部分受到损伤,我们就会活动不能,感觉异常,无法言语,还可能情感反应失常,甚至影响食欲,心率,呼吸这些与生命息息相关的功能。诚然人类已经获知了许多关于大脑的解剖和生理知识,但神经系统的复杂性远非我们目前所知可以揭示。因此,相比其他医学专科而言,神经病学教学显得难度更大,往往被同学们形容为“天方夜谭”,让很多同学望而生畏。如何让神经内科课堂教学易于领会?实践教学易于施行?我们发现,如果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一些心理学知识,常常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课程设计遵循与感知相关的心理学规律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客观事物各种感觉的结合,即整体属性在人脑的反映。知觉来源于感觉,但不同与感觉,它比感觉更为持久,也更具有理解性和整体性,是掌握知识方能达到的认识层面。知觉还受个人知识经验的影响。人类认识每一个事物的过程都是从感觉到知觉,从事物的个别属性逐渐升华到整体属性的过程。《神经病学》课程设计也应遵循从感觉到知觉,从个别到整体的认识规律,并结合学生既往的知识经验。

比如说,《神经病学》教学的核心问题在于定位定性诊断,而这正是缺乏临床实践和神经解剖知识的学生最难以掌握的内容。比如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分为功能各异的大脑、小脑、脑干;脊髓不同节段损害出现不同的症状体征,同一节段症状又因为前角、后角、后索、侧索等位置不同症状各异。神经系统疾病定位上讲显得内容复杂包罗万象,如果试图一下子让学生掌握所有的定位诊断势必难度太大。因此,课程设计上应该遵循认识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个别到整体,不能急于求成,灌输式教学。按照我们的经验,定位诊断在每个章节开始时分别讲述,这种效果明显比从中枢神经系统讲到周围神经系统的单独定位诊断授课更为易于领会。比如在大脑疾病章节中按照额叶,颞叶,基底神经核,脑白质等部位讲授大脑的定位诊断,脊髓疾病章节也按照横向定位和纵向定位讲授脊髓定位诊断,周围神经系统疾病中再讲述周围神经及肌肉的定位诊断。当学生们对大脑,脊髓,周围神经等各个部位的定位诊断有了一定感性认识后,总体课程最后再总结神经系统定位诊断的规律,这样学生的认识更为深刻,也就自然地上升到能够更为持久记忆、更为深刻理解的知觉水平。另外,根据感知觉的认识规律,讲课时可以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发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增强各种感觉传入,比如插入音乐,图片,注意音调的抑扬顿挫,注意色彩的搭配,还可以利用一些教学模型复习学生的神经解剖学知识,这些相关知识经验也增强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理解性。但是,需注意的是避免过多重复刺激造成条件反射的抑制,引起感觉性下降。课堂上也需有意识增加一些提问,检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无由于不正确的知觉引起错觉产生。

二. 课堂讲授把握与记忆相关的心理学规律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记忆是人类智慧的根源,是所有学习过程的奠基石。记忆过程分为识记,保持,回忆,再认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缺少任何一个环节记忆都不可能实现。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了遗忘规律,即遗忘进程是先快后慢的,为了取得良好记忆效果,要及时复习。人类有三个记忆系统:瞬时记忆系统主要以感觉后像储存,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一般维持在1秒内;短时记忆系统容量有限,主要以听觉编码和形象编码储存,一般维持在1分钟内;经过复述后,短时记忆可转入长时记忆系统,一般维持在1分钟以上,以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两种,具有较好的理解性。

医学课程具有记忆量大的特点,课堂记忆效果往往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神经病学》课程也是如此,短短一个学时有大量的新知识要求学生快速记忆,我们经验发现课堂讲授中如能遵循与记忆相关的心理学规律,将能更好地提高授课效果,也降低了学生考试复习的难度。比如,课堂讲课中注意三个记忆系统的规律,从瞬时到短时,从短时到长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新的知识尽量初次讲授时增加图像,影片等强化形象性,以形成较好的瞬时记忆,然后可以通过图表,语言等以形象编码和听觉编码的形式提及,帮助形成更好的短时记忆,每堂课最后采用简要复述的形式,帮助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比如,讲授横贯性脊髓病时,先给学生看一张桑兰或者张海迪的图片启动瞬时记忆,然后讲授脊髓损害后的运动症状,感觉症状,植物神经症状等,主要内容讲完后用表格形式列表总结,帮助形成短时记忆,最后结束前再复述一次所学内容帮助进入长时记忆。另外,根据遗忘规律,在每节课前可以简要复习下前面内容,这样就可更好地记忆所学内容。但是,由于记忆中还存在明显的系列位置效应,系列两头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忆效果好,又可称为首位效应和近位效应。因此每堂课的设计也不应内容太多,如果实在无法避免尽量分小节分段授课,形成多个首位效应和近位效应,这样学生课堂利用率会大大提高。

三. 教学互动注意与沟通相关的心理学规律

沟通指信息的传递和交流过程。沟通过程由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与背景等七个要素组成。在沟通使用的各种符号系统中,最重要的是语词,可以是声音信号也可以是形象符号(文字)。面对面沟通除了语词本身的信息外,还有沟通者心理状态的信息,可以使沟通双方产生情绪上的互相感染。沟通中反馈和背景也非常重要。反馈是沟通得以顺利进行达到最终目的的重要前提,沟通时的背景包括心理背景,物理背景、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等。

教学互动是提高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手段。《神经病学》课堂上最常使用的教学互动手段有提问、点名回答、自由回答、自问自答、朗读英文术语、说出幻灯片上图片中的标记物、大家想一想……大家说说看……等;有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与教材的互动、学生与教材的互动等等。总结近年来教学工作,为了让学生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互动涉及的环节从心理学角度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提高信息源的趣味性。设计的教学互动方法应新颖有趣,使得学生好学乐学。(2)创设良好的沟通背景,根据学生特点可以适当使用诙谐语言调节课堂气氛,保证互动背景和谐。(3)充足的信息必不可少。应提供与学生互动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使学生可以易于领会互动内容。(4)及时反馈,比如在课堂互动中随时提了解大家的理解程度,尤其对于某些神经系统难点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掌握程度,否则容易引起厌学情绪。(5)如果互动中出现障碍,比如提问后无人回答,或者学生没有按照要求进行互动,要分析原因,是否与教师本身相关,或是与所授内容相关,或者与教学互动方式有关。及时调整,更好地完成教学互动环节。

四. 诊疗思路侧重与思维相关的心理学规律

神经内科临床诊疗思路用顺藤摸瓜来形容一点不差,医生常常在蛛丝马迹中寻找证据。相比其他医学学科而言,神经内科教学更侧重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了解与思维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至关重要。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内在联系的认识,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思维过程的基本形式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四种。

在神经内科临床诊疗思路的培养过程中,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常常交互使用,缺一不可。有些疾病初期的病例的体征不够完全,到底损害部位是哪里常常显得扑朔迷离。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妄下结论,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动态观察总结。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容易受迁移和定势的影响,前者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后者是指事先的心理准备对思维活动的影响。比如,学习了脊髓炎的诊疗后,再学习脑炎的诊疗思路可能相对容易;教学中首先讲周围神经的组成,然后再学习髓鞘和轴突损害的相关周围神经病,这样学生更容易领会贯通。另外在培养神经内科诊疗思路的过程中,要注意解决问题的策略。通用的问题解决策略有算法策略和启发式策略,前者是把所有解决方法都一一尝试,这种方法能保证问题的解决,但在临床思路中不可取,容易造成时间和资源的浪费;后者是运用已有经验,把总目标分解成子目标,然后逐个实现问题解决,这种方法在临床思路中较为常见,不论是诊断还是治疗常常用排查法逐个解决问题,比如先除外颅内病变后再除外颅外病变,除外脊髓病变后再除外周围神经损害等。总之,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思维活动的这些规律和方式,尽可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神经内科临床思路。

五. 临床实践围绕与动机相关的心理学规律

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内在心理动力和内部动力。动机与效果之间一般说来是一致的,即良好的动机会产生积极的效果;不良的动机会产生消极的效果。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叫内在动机,在外部环境影响下产生的动机叫外在动机。由于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而努力学习的动机是内在动机;为了获得奖励而学习的动机是外在动机。两种动机是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在推动个体的行为活动中都发挥作用。但是,外在动机只有在不损害内在动机的情况下,才是积极的。如果外在动机的作用大于内在动机的作用,个体行为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就会大大降低。

对于医学生而言,临床实见习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理论联系实际,走上工作岗位前的重要技能培训。神经内科临床工作病种多,涉及面广,学生必须有积极参与的意识和行为才能较好掌握神经病学临床实践。近几年来,由于医学生就业的难度增大,考研升温,许多学生为了考验而舍弃难得的临床实习机会。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成为临床实践能否搞好的关键所在。根据我们的经验,提高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将较好地保障临床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比如,提高学生对神经病学的学习兴趣,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多增加一些观摩,比如舞蹈病,锥体外系疾病,癫痫等症状体征的观摩活动,还可以把实践教学安排多样化,神经系统查体和腰穿这些实际操作与病史采集相结合,门诊与病房相结合以提高学习兴趣,达到提高学生内在动机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组织小范围的集体会诊,用集体的气氛来感染个人,提问还可以附带一些奖励措施,结合考研内容进行教学等,这样都可以提高学生的外在动机。但是,必须注意因材施教,不能强迫教学,尽量让实践教学在严谨和轻松的原则下顺利进行。

总之,心理学知识贯穿于我们教学的始终,掌握心理学的一些知识并结合学科特点及学生特点,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利用心理学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员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学相长,值得推广发扬。

[参考文献]

[1]陈洪霞.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学教学的启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4):111-113,

[2]王佳伟,李丹.神经内科教学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2):186-187.

[3]陈家麟.基础心理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篇7

【关键词】PBL教学法 神经病学 临床见习

中图分类号:R7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314-02

神经病学一直以来以其教学内容广泛、学科基础复杂、思维系统严密的特点而被公认为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研究内容涵盖了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涉及学科包括解剖学、病理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生物学、流行病学、影像学等;临床系统思维则以定位和定性诊断为代表,强调高度的逻辑性和严谨的理论性。因此,无论是神经病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还是临床实践分析,历来都是医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重点所在。

针对上述问题,国内外的神经病学教育工作者在传统教学方法之外陆续提出了一些新型的教学方法,如以基本问题提出为中心的学习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以病例分析为基础的学习方法(Case based teaching,CBT)等,并结合多媒体手段的应用,促进了神经病学的教学改革,充分调动了作为受众的医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同样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而不是原先的被动接受者。目前,PBL教学方法已经开始成为我国医学临床教学改革探索的新方向[1, 2]。

新疆医科大学神经病学教研室于2006引进PBL教学模式,并根据PBL的教学特点实验性地在见习教学开展了PBL教学,目的通过让学生在见习教学中合作性解决真实性(authentic)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自主学习( self-directed learning)的能力。本文结合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浅谈对“PBL教学”方法运用的认识,以此与同道商榷探讨。

1 开展PBL教学,必须明确教学条件

我们选择在神经病学临床见习教学中率先开展PBL教学,基于以下原因:

第一是因为我校的临床本科一般有80-100人(班级过大)。如果在理论教学中

采用PBL教学,实现不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按照国外PBL的教学模式须6-7人一组,且每组都有一位带教老师,显然师资不足。但是我校的临床见习教学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学,人数小于20人,各组在不同时间见习,因此开展PBL教学较为适宜。

第二,开展PBL教学,学生需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的积累。我们主要针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大四以上年级学生开展PBL教学,因这一年级的学生已有二年的临床见习经验,有一定的病史采集及临床诊断思维能力;同时,临床专业高年级的学生经过理论课的学习对所见习疾病已有所了解,通过PBL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培养临床思维能力,特别是加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发现问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2 精心组织教学,实现PBL教学的预期目标

以神经病学中帕金森病和重症肌无力的见习教学为例,现将我们实施PBL见习教学模式介绍如下。本病例的临床见习时间一般为2学时, 要求学生掌握帕金森病和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等方面的内容,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及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方法。

2.1 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一是教师在熟悉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要突出重点进行选题,包括典型病例的准备、教材的编写、参考文献的查阅、教师集体备课及探讨教学方案,根据学生现有知识,确定安排教学时间及讨论学习内容。二是提前一周下发见习内容,并提出问题:锥体外系的解剖生理是什么?帕金森病有什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何辅助检查,如何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何治疗方法?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是什么,有什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何辅助检查,如何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何治疗方法?三是提前选取病房中诊断明确的重症肌无力和帕金森病病人各一名,带教教师提前做好病人及家属的思想工作,取得病人及家属的合作,并准备好病人相关的辅助检查资料。四是要求学生针对问题提前查阅教材、参考文献、网络资料,收集总结相关资料。

2.2 要精心部署实施PBL教学:首先安排学生复习神经病学的检查方法,具体通过录像和带教教师示范正确的检查手法及有关的操作要点,然后让同学们相互动手检查,切实体会正确的检查手法,经老师检查过关后,再进病房进行见习。其次,将见习同学分成二组每组10人左右,带着问题各见一名病人。该病人有何临床症状及体征,需要进一步做何辅助检查,如何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何治疗方法。第三,二组交换查看病人。每次先见病人组为责任组,各组推选出3-4名同学就所见习病人的相关内容向另一组同学介绍,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和家族史,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资料、治疗等内容,让另一组同学更深刻地了解责任组同学所查病人的情况,如有疑问当堂课交流,由责任组同学负责答疑,有需要补充的内容,再去询问病人。带教老师根据回答的具体情况,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分析、讨论问题,共同分享资料与讨论结果。并针对学生回答问题存在的不足,全面系统地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见习结束前,带教教师进行相应试题测试,并准备1道或2道思考题供学生课后思考。

3 采用PBL教学模式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3.1 小班教学,个性化的辅导,是保证PBL教学质量的前提。作为一种新颖的医学教学方法,PBL有其独特的优势[3]。首先,PBL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种学习过程可以使学生养成一种积极的学习习惯,提高了理解力,学习技巧以及克服困难的能力,这将使学生受益终身。其次,PBL教学培养了学生将来实践工作中需要的一般能力和技巧,包括团队合作精神、主持能力、倾听与记录能力、相互尊重与宽容、对文献评价能力、自我指导学习和文献使用能力以及表达技巧等。第三,这是一个整体性参与的课程,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整个过程。学生们在把理论与实践关联起来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然而,PBL教学也不是万能药,同样存在许多问题。与传统教学相比,PBL教学需要充足的师资。从中国医学院校的现况来看,大部分医学院校的一个班级通常由30多人组成,根据学校不同,有些院校每班人数可达40-50人,甚至更多,如实施PBL教学,须将班级拆分为几个小组,导致教师的需求数量增加,这给大范围开展PBL教学带来了困难。同时,在我们的师资中,也有相当数量的教师不懂PBL教学法,他们习惯使用知识的单向输入,因此常常觉得PBL教学比较困难。此外,PBL教学要求学生查找和研究大量的参考文献,当学生面对大量陌生的信息时,有时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因此需要我们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答疑。

3.2 要“因课制宜”运用PBL教学模式[4]。PBL教学模式不适用于所有的课程和学科,应针对不同教学科目、不同科目的不同教学单元、不同模块实施不同的PBL教学形式,甚至设立传统授课与PBL教学相结合的精品课程或单纯PBL教学精品课程,做到“因课制宜”。如我们可以考虑基础医学理论课程保留传统教学,而对于临床医学尤其是高年级的临床见习和临床实习部分采取PBL教学模式。此外,根据教学需要也可在基础课程中具有临床实践的部分灵活插入个别PBL教学的课程,如组织一节讨论课,对某一临床真实病例进行讨论,通过实践渗透PBL教学的思想,启发学生的自学能力。最后,对临床教学中需要牢固掌握的理论,也可适当穿插传统大班课程,形成互补,避免知识漏洞。

PBL教学方法是1969年由加拿大的麦克玛斯特大学率先引入医学教育领域的。鉴于PBL教学法的使用条件,至今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但在使用PBL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临床上,特别是高年级临床教学过程中运用PBL教学方法实施教学确实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合作意识增强,主动学习意识增强(以往学生依赖于从教师那里找答案),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明显提高,而这些对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临床系统思维[5] ,养成良好的终生自主学习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我们建议要合理有效地开展PBL教学,特别推荐在高年级临床医学专业的临床见习、临床实习和研究生教育方面开展PBL教学。同时,在进行PBL教学时,要及时总结经验,完善PBL教学的质量监控和考核评价体系,以加深和完善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弥补课堂单纯理论教学的不足,给同学们提供合作交流,动手、动脑、动嘴、具体实践的机会,为今后真正进入临床积累经验,努力培养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创新型的、动手能力强的医学人才。

尽管PBL有其不足之处,但是,我们相信, PBL教学法作为一种容易与学科相融合,容易为学生提供简单、易行的抓手来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的教学模式,是我国临床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其在培养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训练逻辑思维,拓展实践技能以及提高专业素质方面,是传统教学法无可比拟的,相信PBL教学法一定会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被使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姜萍,商庆新,郭栋. PBL教学模式在高等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5,12:104-105.

[2] 任翊. 临床教学中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5,4:52-53.

[3] Dolmans D, Schmidt H. The advantages of problem-based curricula. Postgrad Med J 1996,72:535-538.

篇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我院采用舒血宁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96例患者是我院2007年7月至2010年9月住院病人。所有病例均符合糖尿病诊断符合1999年WHO规定的诊断标准,经口服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在如下范围:空腹血糖(FPG)8.0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PPG)10.00mmol/L、糖基化血红蛋白(HbAlc)7.0%;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参照《实用糖尿病学》及其他有关文献制定的标准。有严重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衰竭者除外。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4.2±5.5岁;糖尿病病程3个月-20年,平均7.8±3.5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2个月-12年,平均4.5±1.5年。对照组46例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2.5±4.8岁;糖尿病病程2个月-19年,平均6.9±4.2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1个月-10年,平均3.9±1.2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周围神经病变病程及实验室检查无统计学差异(P0.05)。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仅控制血糖,口服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在如下范围:FPG8.00mmol/L、PPG10.00mmol/L、HbAlc7.0%。

2.2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上海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43734)1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注射,每日1次,连用14天;神经节苷脂注射液(齐鲁制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6213)2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1次,连用14天。

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治疗结果

3.1疗效评定标准:临床疗效比较按照文献标准执行。显效:自觉症状消失,深浅感觉及腱反射基本恢复正常,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5m/s以上或恢复正常。有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深浅感觉及腱反射未能完全恢复正常,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5m/s。无效:自觉症状无好转,深浅感觉及腱反射无改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无变化。

3.2两组治疗前、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变化情况: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MNCV、SNCV明显高于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3.3两组疗效比较:详见表2。治疗组显效30.0%,有效54.0%,总有效率为84.0%,明显优于对照组显效15.2%,有效34.7%,总有效率5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明显,(P0.005)。

3.4不良反应: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

4、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以代谢障碍和血管障碍为主,造成神经内膜缺血、缺氧,进而影响神经细胞正常的生理代谢过程,导致神经组织慢性损伤。舒血宁注射液是银杏叶提取物,实验证明,该药具有清除机体内过多的自由基,抑制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保护细胞膜,防止自由基对机体造成损害,同时舒血宁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有效改善微循环,降低全血粘稠度,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并有效改善周围组织缺血区的血供及神经缺血缺氧状态。神经节苷脂富含于神经细胞膜上,外源性神经节苷脂能被神经细胞摄取,对维持神经细胞膜正常功能及其稳定性起重要作用,它能激活酪氨酸激酶受体、Na+-K+-ATP酶,参与突触的发生过程,调节细胞内Ca2+平衡,减少活性氧的产生使神经细胞在缺氧条件下的存活率提高,并能促使神经细胞轴突、树突发芽和再生。观察表明,采用舒血宁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本病,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显著提高总有效率,表现出两药合用起优良的协同作用。

5、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糖尿病;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神经传导速度

中图分类号:R587.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6)10-0031-0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临床上一种非常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并发症,也是引发糖尿病足的高度危险因素,若未及时进行治疗,常导致患者出现坏疽、足部溃疡,甚至导致患者截肢,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近年来,中医疗法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获得了一定的进展[1]。本文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给予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进行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本科室2014年4月―2016年4月间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入选标准:(1)均符合WHO制定的关于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2];(2)均无合并脑、心、肝、肾等严重器官性疾病者;(3)均无合并免疫性疾病、严重外伤与急慢性感染的患者;(4)均无伴有恶性肿瘤的患者。根据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40例,男17例,女23例;年龄49~71岁,平均(57.63±8.29)岁;病程2~17 a,平均(9.43±2.63)a。研究组40例,其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50~74岁,平均(58.15±9.53)岁;病程3~18 a,平均(9.75±2.81)a。2组基线资料比较,(P>0.05)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患者均给予常规糖尿病治疗方案,主要给予降糖药口服或胰岛素注射,且行饮食控制、运动干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20 mg维生素B1和20 mg腺苷钴胺片口服3次/d。连续接受为期30 d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进行治疗,方剂组成:黄芪60 g~120 g,僵蚕、淮山药各30 g,丹参20 g,川芎18 g,赤芍、地龙、制乳香、当归、制没药等药各15 g,红花12 g,桃仁10 g。中药辨证加减:伴有夜晚疼痛者,可加30 g夜交藤;伴有灼热痛甚者,可加20 g络石藤,30 g忍冬藤;伴有麻凉疼痛者,可加20 g海风藤,30 g鸡血藤。用法用量:以上诸药混合水煎2次取药汁共400 mL,每天1剂,分早、晚2次经口服用药,连续接受30 d治疗。

1.3疗效标准[3](1)显效:治疗后患者的四肢感觉障碍及麻醉疼痛症状全部或基本消失,跟、腱、膝等反射恢复正常水平或显著改善,肌电图显示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恢复正常水平或上升≥5 m/s;(2)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跟、腱、膝等反射有一定的改善,肌电图显示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有一定的改善,但上升幅度

1.4观察指标通过神经肌电图仪器观察两组患者的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

1.5统计学方法数据使用SPSS19.0分析,计数资料经χ2检验,计量资料经t检验,P

2结果

2.12组疗效对比见表1。

2.22组神经传导速度变化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均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提高,从而明显增加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相关报道显示,该并发症的发病率约占2型糖尿病患者总数的60%以上,对广大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4]。

中医医学认为,该疾病属于“血痹”、“痹证”、等范畴,病机主要为消渴日久,气阴两虚而使血液流动乏力,造成血行不畅,脉络瘀阻,不通则痛,同时因阴伤血虚,经脉失养,故麻木痿癖不用,临床治疗原则应以活血通络、益气养阴为主。因此,本研究中笔者采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进行治疗,该方剂主要由补阳还五汤、活络效灵丹组成,其中补阳还五汤可达益气活血化瘀之效,可有效治疗气血瘀滞引发的偏瘫麻木症状;而活络效灵丹则具有良好的活血通络之效,故而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2药联用具有良好的协同效果,可有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的SNCV与MNCV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韩佳妮,汪悦.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概况[J].湖南中医杂志,2012,28(3):168-170.

[2]马学毅.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2,10(5):300-302.

[3]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试行本)(节选)[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4,12(6):283-285.

篇10

【关键词】血浆置换;吉兰-巴雷综合征;缓解-复发型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膜炎

血浆置换(plasma pheresis,PP)已广泛用于治疗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现将我科2007年1月~2010年1月用PP治疗神经系统疾病7例的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 疾病组成 7例患者均为我院神经内科的住院患者,其中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GBS)4例,缓解-复发型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1例,视神经脊髓炎(nuromyelitis optic,NMO)1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膜炎(acute disseminated encephalomyelitis,ADEM)1例,均符合文献诊断标准。

1.2 一般资料 GBS 4例:GBS1,女,48岁,四肢麻木无力3天入院;GBS2,男,48岁,四肢无力、呛咳5天,呼吸困难1天入院;GBS3,男,22岁,GBS4,男,75岁,均四肢麻木无力1月入院。MS例,女,46岁,因左下肢麻木9个月、进行性双眼视力下降及反应迟钝23天入院,头颅MRI示脑干、双颞顶叶、双侧脑室旁、半卵圆中心区多发异常T1T2信号。NMO例,女,58岁,因反复双眼视力下降5年、胸腰下肢麻痛4个月、再发5天入院,胸髓MRI示胸4、5脊髓节段异常T1T2信号。ADEM例,女,52岁,因精神行为异常、反应迟钝5天入院,发病前1月曾注射狂犬疫苗,头颅MRI示双侧大脑半球白质区弥漫性团片状异常T1T2信号。

1.3 治疗方法 ①GBS患者入院即予地塞米松15mg/d静脉滴注,并渐减量改为泼尼松,同时予营养神经治疗。GBS1及GBS2均于当日行PP(每次置换3 000ml,输等量新鲜血浆),前者3天后再做1次;GBS3地塞米松等治疗1个月无效、GBS4治疗10天无效后均行PP 2次(间隔2天)。②MS、NMO及ADEM患者,入院后均经甲泼尼松龙1 000mg/d静脉滴注,连用5天后改为地塞米松,并渐减量改为泼尼松。其中MS治疗13天、NMO治疗10天,ADEM例治疗11天,均无效且病情仍进展,故行PP,分别治疗2次、3次、3次(每次间隔2天)。

二、结果

2.1 GBS患者 GBS1 PP治疗后次日四肢无力好转,半月后四肢肌力由3(+)级恢复至4(+)级;GBS2 PP治疗后当日呼吸困难好转、次日呼吸困难完全缓解,半个月后四肢肌力由3级恢复至5(-)级;GBS3及GBS4 PP治疗半个月后四肢麻木减轻、肌力无变化。

2.2 MS及NMO患者 MS患者经PP治疗7天后病情好转,半个月后视力好转、对答切题,1个月后临床症状完全缓解,但8个月后病情复发如前,未再入院。NMO患者经PP治疗3天后胸腰下肢麻痛减轻,半个月后四肢肌力由4(-)级恢复至正常,但2个月后胸腰下肢麻痛症状再发加重。

2.3 ADEM患者 经PP治疗次日病情稳定,7天后病情好转,半月后精神行为正常,2个月后已如常人,随访3年未复发。

2.4 PP的不良反应 7例患者共行PP15次,其中3例共5次(33.33%)出现皮疹、皮肤瘙痒,经抗过敏治疗,症状均于2天内缓解。MS例2次PP后均血压偏低(11~12/7~8kPa),经升血压治疗2天后正常。

三、讨论

3.1 PP治疗主要机制 PP主要是把血浆中某些与疾病发生有关的致病因子如抗体清除,并有免疫调节功能,从而阻止病情进展并改善症状。本组病程5天内的2例GBS患者经PP治疗后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而治疗病程已1~2个月的GBS短期效果并不理想,因此PP治疗GBS应早期应用。虽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和PP都是GBS的一线治疗方法,但王哲夫报道对于起病急骤、进展迅速的小儿GBS病例,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很难在12h以内发挥作用、阻止病情恶化。而本组2例GBS用PP治疗当日呼吸困难即好转,提示,PP治疗可能起效更快,对重症、病情进展迅速者更宜首选。

3.2 对MS急性发作和复发治疗的争议 MS急性发作和复发时,静脉注射甲泼尼松龙是目前被作为A级推荐的唯一治疗。PP治疗MS疗效有争议,故至今未广泛使用。国外Tindall等观察PP治疗MS极少有持久的疗效,从成本效益看对MS患者并无益处。国内尹小健等报道PP治疗MS 1例无效。韩秀杰等报道,1例MS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仍反复发作,连续22个月共发作8次,4次出现四肢瘫痪及呼吸困难而威胁生命,改用PP治疗后肢体及呼吸功能恢复正常,随访5年未复发,并返回原工作岗位。本组MS例及NMO例在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情况下PP治疗后病情均于短期内获得了缓解,但都于数月内再次复发。因此,PP治疗MS的疗效还有待更多临床实践证实。

3.3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治疗 肾上腺皮质激素早期足量应用、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和PP都是治疗ADEM的有效措施。由于ADEM病死率为5%~30%,存活者常遗留明显功能障碍,因此及时阻断病情进展显得尤为重要。本组ADEM例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情况下,PP治疗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提示,对于肾上腺皮质激素疗效不好或重症、病情进展迅速的ADEM宜尽早行PP治疗。

3.4 副作用 PP治疗虽相对安全,但仍常见不良反应,多为皮疹、过敏、低钙抽搐、低血压,极少数为感染、血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因此仍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参考文献】

[1] 贾建平,崔丽英,王伟.神经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1-347.

[2] 王哲夫,王展,何三英.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与静注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小儿格林-巴利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3):2443.

[3] Goodin DS, Frohama EM, Gamany GP, et al. Disease modifying therapies in multiple sclerosis subcomittee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 and MS council for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J]. Neurology,2002,58(2):1178-1692.

[4] Tindall R. A closer look at plasma pheresis in multiple sclerosis:the cons [J]. Neurology,1998,38(7Suppl2):53-56.

[5] 尹小健,郑华,邢永前,等.血浆置换治疗神经免疫性疾病16例的体会[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0,18(2):174-175.

[6] 韩秀杰,宋玉琳,周承姝,等.血浆置换治疗多发性硬化(附一例报道)[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2,9(4):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