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林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09:04: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态园林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生态园林是在传统园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按照生态学原理,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多结构、科学合理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在生态园林构建的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是主流植物,不同植物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充分利用的阳光、空气、土地等资源,构建和谐有序的群落。植物造景是在充分了解植物生长规律的基础上,配合周围自然环境,通过精心选材、合理配置、精心设计实现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的完美统一。生态园林要求园林设计开始就充分利用绿色植物,提高太阳能和生物能利用率,在美化环境,构建和谐环境的同时,维持生态环境平衡,并且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
2植物景观在生态园林中的重要作用
植物景观在生态园林设计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植物配置能够美化改善生态环境,营建赏心悦目的形态美、层次美,一方面为城市发展增添了一抹亮色,同时美化了城市环境。此外,生态园林可以有效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调节小气候,在夏季降低气温,冬季升高气温,降低风速,发挥防风作用等等。此外生态园林可以抵御自然灾害,具有防火、防震、保持水土的重要作用。绿色植物可以吸收有害气体,释放氧气,维持碳氧平衡,净化环境。生态园林还可以为人们提供休闲游憩场所,让人们亲近自然,陶冶人们的情操,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3生态园林中植物配置的原则
生态园林中植物配置是一项系统化、综合化的工作,要求按照一定原则进行配置,概括来说,植被配置应该遵循“艺术性原则”、“景观性原则”、“生态性原则”、“生物多样性原则”、“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原则”。艺术性原则要求植物景观和谐统一、调和、均衡,不同植被之间形成相互错落的层次,同时保证柔和、平静的和谐美感。生态性原则要求植被配置合理,能够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物种之间相互补充,功能健全,并且保证生物多样性,对于外界侵扰能够有效抵抗。适地适树、因地制宜是生态园里设计中植被配置的核心和基础,要考虑生态园林所处地区的气候、土壤和环境条件等。
4通山县城区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
4.1通山县城区基本情况
通山县位于湖北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14°14′~114°58′,北纬29°51′。最高点是太阳山主峰老鸦尖,海拔1656.7m。全年平均日照数1845h,平均日照率42%。全年平均气温16.3℃,1月最冷,极端最低气温-20℃;7月最热,极端最高气温40.5℃。全年无霜期在226~248d之间,年平均降水量1500mm,通山县森林覆盖率达67.8%,是武汉城市圈的重要生态屏障。
4.2通山县城区绿化植物的类群
通过对通山县城区进行实地考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通山县城区生态园林植被进行了归纳整理,将该区域态园林植物分为10类。按照“植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的理论,还应该做好城区古树名木的调查、登记和保护工作,通山县超过100岁的树木有1300多株,古树名木不仅作为观赏植物存在,而且具有历史意义,要做好就地保护工作,加强繁育研究工作和信息记录管理工作。
4.3观花、观叶、观果相结合,体现植被的季节性变化
对于观花、观叶、观果植物进行合理搭配,很多花木叶色漂亮,有些植物在不同的季节展现极为特殊的形状,不同植物之间相互配合可以获得极好的观赏效果,比如绿色的柳树和草坪相互结合会呈现和谐统一美。各种植被相互结合在一起延长植物景观观赏期,形成春花灿烂、夏季绚丽、秋季唯美、冬季疏朗的景色,让人们漫步其中,如同漫步在美丽的山水画中。
4.4加大本土植被开发,加强植物培育力度,保护植被多样性
本土植物指的是通山县的乡土植物,具有适应性强、资源丰富的特点,乡土植被能够很好的适应城市植被,并且成本低廉。本土植被的开发不会造成生物侵入。通山县本土观赏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同时,具有较好观赏价值的植物种类300多种,其中,蕨类植物26多种,裸子植物30种,被子植物260多种[4]。加大本土景观绿化植物的开发使用力度,既可以降低绿化成本、提高移植移栽成活率,同时可以彰显地方特色,增强市民的认知认同感,增强市民人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保护植被多样性,改城市生态环境,丰富城市景观,保证景观色彩的多样性,加强园林植物多样性保护,做到以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合理选择植被,在有限的园林空间内配置最多的植被种类,遵循“本土植被优先,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的原则,保证生态园林生态系统正常运行。
4.5注重植被层次变化,注重不同园林要素之间的配合
注重植被层次变化,使得植物色彩层次更为丰富,搭配不同叶色、花色的植被,从植物色度方面来讲,选择色彩对比度较大的种类搭配,增加色彩深度,从植物高度来讲,园林植物可以分为乔木、灌木和藤本植物,其中植物造景中各类型比例要合理,一般情况下,乔木常绿和落叶比例为:1∶1.2,灌木常绿和落叶比例1∶1,藤本植物常绿和落叶比例为1∶1.34。草本花草和木本花木各有优点,两者之间可以相互配合,保证两者之间形成层次美,确保生态园林一年四季都有美丽的景色。
5结语
篇2
根据园林建设工作的需求,合理地运用水元素设计出立体化的动感成果,规划出魅力十足的园林景观艺术作品。这就是立体动态的整体应用特点。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融入水景的设计可谓是传神之笔,如果设计师还应用上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视觉、嗅觉和触觉。这表现了水景全新创作的运用特性。
2水景创艺的重要性
①柔化空间的美感。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水景艺术,不仅反映了真切的流动感受,而且这种创造的方式具有柔化作用,水景可以把人们带入整体的感受空间,提升空间的活跃度,使空间增添几分趣味,并有效地将情景相结合。比如,设计出水的倒影、使用光影的变换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成果,并且可以达到柔化空间的效果,给艺术作品和环境之间增加气息,使单调乏味的空间充满生机。②园林生态多样化的需求表现为水景。对城市园林进行整体设计的过程中,水景的设计反映了生态系统的多样化。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把大自然资源、森林的资源水资源等都相互结合形成统一的生态体系,呈现给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信息,并且在创作水景艺术表现生态多样化特性的同时,遵从可持续发展的准则,围绕低碳方面、环保方面、生态方面的理念进行设计。水景园林生态多样化具体表现为:溪流的融入设计、瀑布的融入设计、人工湖的融入设计等其它有关水元素的融入。
3园林景观设计中营造水景的主要方式和手段
3.1动静结合
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营造的方式之一就是动态与静态的相互结合运用。其主要表现在使用喷泉来表现艺术形式,使用瀑布来表现艺术形式,使用涌泉等其它表现艺术的形式。这些形式可以进行各种样式的水态图案表演,例如,蒲公英图态的展现、半球图态的展现、扇形图态的展现等等,在众多的水态喷涌形态中最典型的表现就属上海世博会的韩国馆、河南郑州的水幕电影和河南洛阳的音乐喷泉了,这些场所都成功的把音乐、光彩、水完美的结合,运用自如,呈现给人们各式各样的奇妙景象,尤其是光和水的融合,使人有冰火两重天的绝妙感受,真的让人大开眼界,具有激情的音乐使人在炎炎夏日享受清爽和欢悦。流动的水是动态的表现形式,奇特的自然景观静态的表现形式,流动的水和自然奇特景观相互结合的景观,就是动态与静态的运用。比如,建设滑梯式人工瀑布、幕布式人工瀑布等其它方式的瀑布,都可以呈现给人们不同的艺术魅力感受
3.2水景与植被的氛围
全面的营造城市园林水景,注意与水面植被的有效合理结合,可以使用借景和对景的方法,产生俯视、仰视等不同视角的艺术体会,把水草、芦苇、荷莲等各种水生植物有条不紊的布置于生态环境中,展现出动植物、水景的相互生存和相互调养,水元素的运用效果显而易见,鲜明的浅水池清澈见底,整个艺术的气氛尽收眼底。特别体现在植物的组成上,远远近近疏疏密密的程度都有条不紊的组合栽培,为了形成柔美的线条,可以在水边种上垂柳,为了形成鲜明的层次感、更加富有趣味,可以种植些落松等小型的水植物。
3.3水景与照明的烘托
园林景观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就水元素。花园照明的重要表现对象不单是动态的水景,还包括静态的水景。不管是潺潺流水的小溪、飞流直下的瀑布,还是水花四溅的喷泉、波光粼粼的水面,各种各样的水景形式都具有其动人的魅力。尤其是在晚上,如漓江夜景,周围的山在灯光的映照下显示出丰富多彩的景象,给漓江带来了魔幻般的效果,水景如同画家手中多彩斑斓的画布,而灯光成为了画家的画笔。
4结语
篇3
1.1特色与乡土
特色是旅游的魅力所在,也是农业生态观光园旅游活动吸引游客的保证,更是旅游经济的生命所在。农业生态观光园的特色应定位于:旅游与生态农业协调所体现的地域特色,即地域生态农业特色和地域农业文化特色。其景观要求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突出“乡趣”、“野趣”,特别强调经济、实用,营造出有地方特色的观光农业景观。
1.2主题明确
主题就是旅游地发展的主要理念或核心内容,其主要目的是形成或强化旅游地特色,增强其竞争优势,满足核心客源市场的休闲、娱乐的需要。因此农业生态观光园的题是其建设、经营的核心,也是其卖点之一。“田园性”、“乡村性”和“生态性”是农业生态观光园的基本出发点。
1.3兼顾生态与开发
(1)生态旅游是崇尚自然、亲近自然和保护自然;
(2)生态旅游开展的前提是在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的基础上进行的:
(3)通过生态旅游的开展来宣传生态旅游的思想,明确生态保护的意义;
(4)通过居民的积极参与实现生态旅游的发展与当地社区的建设的互动推进。这四项标准初步判定观光农园生态旅游的基本条件。
1.4以人为本,重在参与
现代旅游者越来越看重旅游经历,渴望参与,应设计一系列供旅游者参与的农业旅游项目,如跳民族舞蹈、钓鱼、野炊等,以丰富游客的旅游经历,提高游客的满意程度。强调对游客参与性活动的项目的开发建设游人在观光农业园区中是“看”与“被看”的主体,观光农业园最大的特色是,通过游人作为劳动(活动)的主体来体验和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并成为园区一景。
2、农业生态观光园规划设计的内容
2.1入口的规划设计
园区入口是面向游客的门户,是农业生态观光园的印象所在,在规划设计上遵循其生态、乡土的设计原则,可以考虑在入口处放置广场,在广场上设置具有民俗特色、富有田园气息的雕塑小品等,例如在入口处设置景观水车,既能吸引游客的视线,造成震撼感,同时又能体现出农业园的乡土特色。
2.2生产体验区的规划设计
生产体验区主要为进行农作物的生产,可细分为畜牧区、森林经营区、渔业生产区等。同时设有可供游人参与体验的蔬菜、花卉园艺生产,让游客认识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参与农事活动并体验到农业生产的乐趣。
2.3科普示范区的规划设计
园内可架设玻璃温室大棚,种植日常生活中少见的新奇品种、野生品种,展示当今先进的无土栽培方式,如水培法、基质培、立体栽培等。以浓缩的典型农业或高科技模式传授系统的农业知识,增长教益。
2.4观光游览区的规划设计
观光游览区一般地形多变,同时栽培多种观赏型农田、瓜果,通过对不同植物或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姿态、花期、花色、季相、香、果、叶等的合理配植,形成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景观效果,加上珍稀动物的饲养观赏等,使游人身临其境感受田园风光和自然生机。
2.5水体景观区的规划设计
在农业生态观光园中存在水体形式有湖、溪、泉、瀑等。为体现其生态自然性,溪流多为自然水体,一般是以观景、休闲娱乐为主,而湖塘大多则是用于生产的鱼塘、荷塘,在景观营造上应兼具生产、观景、娱乐的功能。在满足生产功能的同时也可满足游客观景娱乐的需求。游人也可泛舟其间自行采摘莲子、菱角或于岸边挥杆垂钓、捕虾捉蟹。
2.6休闲娱乐区的规划设计
本区应为农业生态观光园的核心区。在规划过程中应充分站在游客角度,开设尽可能多的游客感兴趣的娱乐活动,并进行大概划分,从而形成趣味丰富、适用面广的娱乐活动,满足游客的需要。
2.7民俗文化展示规划设计
民俗文化的体现应应用于园区的各处,大到园区主入口,小到角落的景观小品,都能体现其文化性,在规划设计中应注意通过强调园区设计的民俗文化性为园区整体增添魅力,主要的表现形式有景观小品的文化体现,设计主题的文化展示,景物景点的命名来展示、特色民俗活动展示等。
2.8管理服务区
篇4
关键词:绿化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对策
近年来,各地都加大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投入,纷纷提出创建园林城市,有效地改善了城市面貌和城市环境,进一步提高了城市品位和投资环境。随着园林绿化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的园林绿化建设工程质量和管理服务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企业来说,应该把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
1目前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相关理论的认知和运用不够
质量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主要研究管理理论、程序、方法和技术;质量管理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是在实际施工中运用这些理论、程序、方法和技术,使质量管理活动更加符合客观规律,从而提高质量管理的水平和效率。[3]
1.2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不专业
一些质量管理人员没有相应的资质、知识、技术和经验。一些园林工程施工中,甲方建设单位及乙方承包公司都存在非专业人员实施质量管理的现象。还有一些大型园林工程由非专业政府官员实施质量管理,完全忽视质量管理是一门专业。一些园林工程公司由非专业管理机构直接运作质量管理的实施。非专业的质量管理机构,如行政机构、工程承包后临时组建的领导小组等。这些非专业机构没有规范的质量管理程序、方法和技术,缺乏配套的质量管理专业人员,必然会违反质量管理的客观规律,导致质量管理实施的无序性,降低工程质量。
1.3缺乏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园林建设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没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就很难科学、有效地进行质量管理。目前我国多数园林公司尚未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尤其是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控制的管理体系。许多园林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都存在随机、随意的现象。随机即没有计划,遇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随意就是决策不遵守规律和程序,杂乱无章。引起这些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或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1.4监督质量管理实施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为了促进工程质量管理的发展,国家有关部门颁布了一系列质量标准和行业规范。但是由于园林工程公司及工程建设单位对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园林工程施工中普遍存在“有法不依”的现象,阻碍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正常进行和进一步发展。
2加强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
2.1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2.1.1组织好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
绿化施工有别于建筑工程,只要严格按照图纸施工即可,绿化施工过程是又一次创作过程,存在如何充分体现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的问题,因此,图纸交底异常重要,要求设计单位详细介绍设计意图,施工单位要深刻领会工程整体的设计思想,以便在施工中灵活运用,如:树丛栽植时,哪株直,哪株斜,倾斜的角度,如何让其搭配和谐而又顾盼生姿,生动有趣,这从施工图纸上是反映不出来的。
2.1.2施工组织设计
园林工程既然包括了多个单项工程,在施工中往往涉及到各项园林工程项目的协调和配合,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到统一领导,各部门、各项目要协调一致,使工程建设能够顺利进行,这也就是常说的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园林工程的实际特点,园林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在取得工程施工项目后,应按照设计要求做好工程概预算,为工程开工做好施工场地、施工材料、施工机械、施工队伍等方面的准备。②根据对施工工期的要求,组织材料、施工设备、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计划好工程进度,保证能连续施工。施工组织机构及人员施工组织机构需明确工程分几个工程组完成,以及各工程组的所属关系及负责人,注意不要忽略养护组。人员安排要根据施工进度计划,按时间顺序安排。
2.2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管理
2.2.1重视土壤的处理工作
土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植物今后的生长,要对其进行理化性质化验分析,从酸碱度、孔隙度、透水透气性以及持水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测试,再采取相应的消毒、施基肥、客土等措施。尤其是土壤的翻挖深度、客土质量、基肥的腐熟程度及施入量、地形的平整度都要符合相关要求。
2.2.2定点放线的处理
一般要求位置准确,标记明显,种植穴标明中心点位置,种植槽标明边线,但特殊情况又需灵活处理,如分车带中栽植乔木,遇路灯灯柱时,因有与灯柱保持2m距离的规范要求,放线时就须灵活处理,适当调整株间距离。另外还有行道树的定点,由于道路两侧地下管线、消防栓、商店等因素,时常要适当作些调整。
2.2.3种植穴、槽的挖掘
种植穴、槽的挖掘视苗木根系、土球直径、土壤情况来要求,尤其是土质较差的种植穴一定要挖深些,然后进行施基肥和客土,以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小环境。
2.2.4把好苗木质量关
(1)对苗木的品种、株形、冠幅、高度、干径、土球大小、根系发育情况等严格把关,选择符合设计要求、生长健壮、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的优良苗木。
(2)观叶植物,叶色应鲜艳,叶簇丰满。
(3)铺栽草坪用的草块及草卷应规格一致,边缘平直,杂草不得超过5%。草块土层厚度宜为3cm~5cm,草卷土层厚度宜为1cm~3cm。
(4)播种用的草坪、草花、地被植物种子均应注明品种、品系、产地、生产单位、重量、采收年份、纯净度及发芽率,不得有病虫害。自外地引进种子应有检疫合格证,发芽率达90%以上方可使用。
2.2.5苗木栽植
苗木栽植前应对苗木根系、树冠进行修剪,拆除带土球苗木根部的不易腐烂的包装物;土球的乔木栽植时,种植穴底部要踏平,裸根的,种植穴底部要将土填成锥形;填土时要分层压实,最好用锄把捣实,不留空隙;注意观赏面的朝向。种植带土球树木时,不易腐烂的包装物必须拆除。浇定根水苗木栽植后24h内必须浇定根水,且要浇透。以后应根据当地情况及时补水,北方地区种植后浇水不少于3遍。黏性土壤,宜适量浇水;根系不发达树种,浇水量宜较多;肉质根系树种,浇水量宜少。固定支撑5cm以上的乔木应设支柱固定,固定物应整齐美观。
2.3推行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监理制
推行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监理制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保障。随着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不断完善,园林绿化工程监理制已全面进入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行业。园林绿化工程监理是一种高智能的技术服务,遵循科学准则,以科学态度,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工作。园林绿化监理工程师既维护业主的利益,又维护施工单位的利益,做到守法、诚信、公正、科学,从而保证了工程施工质量。园林绿化监理人员从工程施工到工程竣工验收能够做到全过程跟踪,发现不合格材料、工序、产品做到及时整改,保证了园林绿化工程每个环节不出问题,从而保证了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
2.4完善园林绿化工程竣工验收资料的整理
完善园林绿化工程竣工验收资料的整理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不可缺少的部分。竣工验收是施工阶段的最后环节,也是保证合同,提高质量水平的最后一道关口,通过竣工验收,全面综合考察工程质量,保证竣工项目符合设计标准、规范等规定的质量标准要求,因此,竣工验收必须有完整的工程技术资料和经签署的工程保修书。通过绿化工程竣工验收资料档案整理,既能总结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过程、施工过程和养护过程,又能为建设单位提供完整的变更、竣工资料,提供后期使用、维修的根据。项目经理部必须重视完善园林绿化工程竣工资料的整理工作,确保工程圆满结束,质量合格。
3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的快速发展,园林绿化行业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管理变得愈为重要,是园林建设过程中应该抓好的重要工作。因此,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相关参与者一定要加强施工管理,保证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创造出既符合生态,又注重景观,同时体现人文关怀的高质量、高品位的园林工程。
参考文献
1王峰.综述园林绿化工程的现场施工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09(09)
2莫旭芬、郑娴.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1)
篇5
1江南私家园林中的生态设计理念溯源
对自然的态度上儒道又是相互适应的。儒家的“上下与天地同流”(《孟子·尽心》)和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都把人和自然相联系。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了造园的态度和设计理念[3]。不论是儒家的“上下与天地同流”,还是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都是把人和万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从而形成一种主观力量,促进人们去探求自然、亲近自然、开发自然[4]。中国古代传统中的“天人合一”也是江南私家园林追求自然美的源头,从中提炼出的自然美与山水画、山水诗、山水散文等统一组合从而促成了江南私家园林的意境美。明代计成在《园冶》中提出“虽由人作,宛白天开”的园林创作原则[5],就是将自然生态性作为衡量评价园林艺术性的一个重要方面。自然美的原则不是照搬大自然的东西,而是将自然的规律与特点进行归纳概括而得出的。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过程先是大面积截取大自然的片段,后来便是生搬硬套地模仿,再之后在模仿中寻找规律,并提炼出一些造园手法,最后便走上了成熟的典型化创作了。明清时代的江南私家园林就是中国古典造园艺术领域以自然美为原则的成熟作品[6]。自然美原则具有2个层面的意义:首先是整体布局合乎周边环境,即各种自然元素的组合合乎自然规律;再者就是各要素本身合乎自然,例如假山的肌理纹路尽可能减少人工的痕迹,驳岸曲折自然等。从组成要素来看,江南园林的山水、植物及建筑处理十分重视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关系,并且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2江南私家园林中的生态设计理念具体体现
2.1山水构建
无论是北方园林还是江南园林都会有大大小小的水景,可谓是无水不成园。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有很多与水景相关的重要理论,如“一池三山”等。在现代城市景观建设中,水体布局需向古典园林学习其开合有序、曲折变化的造水手法。在大面积水体中增设小岛,并结合植物制造微地形,丰富景观层次。现代科技进步使得水体不再只是静态,古典园林中的水体讲究动静结合,现代科技可将水最具活力的形态展现给人们,例如喷泉、涌泉等,这些水景的设计应用给园林增添不少灵气。江南地区雨水充盈,地下水丰富并且水位偏高,也为园林水景提供了天时地利的条件。拙政园里的水体与小岛就是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将原有洼地生态改为立体岛式生态,使之形成了更为稳定的生物链。江南私家园林的空间骨架就是明显的人工山水。自古以来,造园都是以筑山开池为主。山水是构成生物生存活动场所的一种非生物环境因子,因此它是构成良好生态条件的重要因素。江南私家园林由于受限于局促的空间范围,山、水、植物等元素构成的是一个良好的小型立体式的生态环境,并为该环境的生物多样性打下了基础,为生物链的形成创造了可能性。这种顺应自然规律的模仿造景既形成了良好的园林景观又构成了立体生态环境。中国古代造园常挖地造池,这样做有利于排蓄雨水,又能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并能提供水源浇灌植物及防火防灾。由于江南私家园林的私密性要求,因此一般园内水体为封闭系统,因此人工开凿的水池水质的清洁成为一大难题。古时造园者一般用以下3种方法来解决水体清洁的问题:一是根据情况,开暗沟通院外活水;二是尽量扩大园内水体面积,如拙政园内中心景区大部分为水景(图1);三是在池中栽种水生植物如荷花等,通过植物来净化水体,如寄畅园中知鱼槛水域(图2)。具备一定生态调节能力的江南私家园林为各类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水中鱼翔浅底、可闻起蛙声一片、可观荷叶田田、陆上鸟语花香。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人与自然沟通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2植物配置
江南私家园林的植物配置的精巧之处在于遵循画理诗情,还常赋予花木以人性,这也是江南私家园林的重要特征之一。如牡丹的富贵豪气、莲花的吉祥如意、梅花的坚强高洁等。因此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必须在满足生态功能的情况下,再赋予草木以情趣,才可使人们享受与自然亲近并热爱自然,也能使园林作品更具人情味[7]。由于规模较小,江南私家园林少以一种植物的群体美作为植物配置的主题,而是主要以多种植物精心搭配而形成组合效果。这些组合配置的成功与否取决于造园者是否遵从生态合理性。各物种之间存在着竞争与互利的关系,灵活运用好这些关系便能达到良好的组合效果。虽然江南私家园林用地面积不大且以墙围合,但古人已具有充足的经验来选配植物,如常常根据地形地势条件、光照情况、土壤情况等栽种植物。背阴稍有光照处栽以桂花、山茶;垂柳种于近水低洼处;土壤肥沃处植以广玉兰、银杏等,这些植物配置的经验都符合生态性原则的,因此使得江南私家园林植物配置更具生态合理性,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春色满园的效果。江南古典园林中苍劲古朴气氛是由其中的古树名木所创造的,这也是尊重生态的一个重要证明。古时造园都会尽量保存并利用原有古木。《园治》中“多年树木,碍筑檐垣,让一步可以立根,斫数桠不妨封顶。”就讲出了古人造园对古树名木的态度。这是营造气氛的需要,也是尊重生态的需要。由于古树经过多年生长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位,保留大树实际就是保留了一个正常运转的小生态环境。除此之外,我国江南园林善于运用植物盆栽来增加景观生态效果,小巧的花木盆景根据需求或置于几架、或置于榻前、或置于案旁,这也是江南私家园林中人与自然交互最成功的一个范例。
2.3园林建筑
江南私家园林规模较小,所以善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色彩淡雅素净,以“咫尺之地”进“城市山林”,植物配置重视主题和意境,多于墙基、角落处种植松、竹、梅象征古代君子的植物,体现文人具有象竹子一样高风亮节,象梅一样孤傲不惧[8]。江南私家园林中的建筑也充分的考虑了与周边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并给予了自然环境极大的尊重,从生态学角度来讲园内建筑是提供给人与自然交流的一个良好平台。为了达到江南园林所需要的氛围与意境,园内建筑的体量、造型与布局等方面均需符合其标准,这样做客观地符合并尊重园内的自然生态性,也使建筑美与自然美很好地融合。园内各类建筑除要满足功能性,还需考虑是否与周围相协调,造型虚中有实,错落有致,富有韵律和变化。江南私家园林建筑非常注重居住和精神上的双重愉悦,在空间处理上,深受道家自然观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影响,巧妙地将奇石、流水、亭、轩、榭、台、花木联系为一个整体,迂回曲折、参差错落。在功能上,满足了可赏、可游、可行、可居等多种需要。在精神层面上,给人们提供了寻求天人合一的物我交融的心灵栖息地[9]。江南私家园林中的建筑需与周边山水植物等因子有机结合才能达到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完美理想境界。大面积的建筑会对周边自然生态造成危害,因此我国古典园林中建筑常采用自由分散布置的建造原则,并因地制宜、因山就水地排列,使得建筑与自然能够处于和谐共存的关系[10]。江南私家园林利用开敞式的建筑特点,来减轻建筑的视觉体量,增进人与自然的交流。各院落之间的处理手法,以及漏窗、洞门、空窗、空廊等的应用,使得建筑与景观之间、建筑与周边环境之间既有分隔又有联系。以拙政园中部为例,在其约1.8hm2的园内沿水池及小岛因势就形的布置了远香堂、倚玉轩、小飞虹、小沧浪、松风亭、玉兰堂、别有洞天、柳荫路曲、见山楼、北山亭、绿漪亭、梧竹幽居、绣绮亭、海棠春坞、玲珑馆、嘉宝馆等共20个形式各异的小型建筑或小品。这些主体建筑中最大的远香堂大小也就三开间,而且采用四面厅的形式,四周皆用通长落地的雕花格扇大大降低了建筑本身的体量,并增加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联系,利于形成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也有利于人与自然交流。
2.4环境容量
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追求自然美的前提。虽然江南园林面积较小,但是园内树木繁茂,物种多样性得到保证,园中始终保持着郁郁葱葱的生态环境。之所以能做到这些,除前述分析内容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古时园内的游人一般为私家园林的家庭成员,因此即便再小的园内也足以保证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并保持可持续性发展[11]。反之,超过环境最大荷载人流量,将使得花草病败、水体净化能力变弱,就更别谈美感了。反观现代居住区的规划与开发,往往以经济利益为首要目的,增加硬质景观的比例,必然会导致人工生态系统脆弱。高密度的人流量也是使得城市生态系统越来越脆弱的另外一个原因,长此以往势必造成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如何合理开发和增加绿化面积是如今改善城市景观环境的关键点所在。
3结语
篇6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1 引言
一座城市的生态环境与景观效果,与科学规划的绿地系统是息息相关的。只有规划建设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绿地系统,才能实现一座城市的生态目标。生态园林城市对绿地系统的基本要求是:满足城市生态发展、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及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与游憩、凸显城市形象与特色。本文结合城市发展对生态绿地系统所造成的影响,在探讨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的构成要素的基础上,给出了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思考。本文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2城市发展对生态园林系统的影响分析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的生态环境普遍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当前,我国的城镇化正在不断向前推进,城市的数目不断增加,人口规模迅速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的生态系统也受到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首先,由于城市的高速建设与发展,使得位于城市之中的绿地系统难以得到及时的养护与保障。由于城市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不少绿地均被占用,严重影响了绿地的生态效益。
其次,城市化发展中所需的巨量能源产生了大量的碳排放,由此而形成的环境污染、水污染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城市绿地系统天然具备减缓污染、革除噪音的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城市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但是不少城市往往不注重绿地生态系统的建设。
此外,城市发展的大趋势也影响了生态绿地系统的规划与发展方向。生态城市要求绿化覆盖率在四成以上,因此,城市绿地的规划应该顺应城市发展。而随着城市绿地面积的扩张,绿地系统涉及到的费用也在不断攀升,对生态绿地系统的资金计划也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由此可知,如何在城市发展与生态建设当中保持平衡,显得尤为重要。
3生态园林绿地的布局
3.1 传统城市绿地的布局
我国城市发展已经历经几十年,在传统的城市绿地系统中,主要以块状绿地布局、带状绿地布局、楔形绿地布局以及混合式的绿地布局居多。其中,块状布局是大部分城市所采用的类型。其优势在于分布均匀,缺点则使难以在整体上构建出富有特色的城市风貌。带状绿地布局往往依水而建,比较容易凸显城市景观。楔形绿地布局结合城市道路、山脉等环境,能够有效改善城市小气候。而混合式的绿地布局可以灵活运用,丰富城市景观风貌。
3.2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的布局
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认为在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中,应遵循以下的原则。
第一,在生态园林城市绿地布局中,要科学规划城郊区之间的过渡和衔接。通过使用绿廊、绿带等,使城市和郊区能够实现自然融合,以保证景观的连续性。
第二,考虑到城乡结合地区普遍存在权责不明的情况,在对此类区域进行布局到时候,要充分考虑到防护林的布局以及产业规划。
第三,在生态园林城市绿地布局中,应结合城市主风向对防护林进行布局,通过绿地的走向设置自然的风道,促进城市的空气流通。
第四,在生态园林城市绿地布局中,应建设适当比例的林带,通过对乔灌草进行合理搭配,保证绿地的生态效应。
第五,城市中心区域往往寸土寸金,可以充分引入垂直绿化模式以及覆盖建筑表面的模式。
第六,应综合考虑建设的稳定性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合理规划各类树种,保持合理比例关系。
3.3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
结合以上的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原则,下面给出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方案:
首先,在生态绿地系统规划时,应注重城乡一体化。我国在城市不断扩张面积的过程中,应注重位于郊区的一些原始形成的绿地的合理保护,使城市扩张不产生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应克服将绿地规划视为城市规划的补充的错误观点,在城乡空间融合的大前提之下,通过合理布局、统筹安排,使城乡绿地系统维持其连续性与整体性,从而最大化地发挥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
其次,应拓展绿地规划建设的思路,构建多层次的生态绿地系统。绿地类型的选择应充分结合城市自然条件与物种资源,从而真正提高态功能的发挥。在生态绿地的植物群落的选择上,应使之具备一定的规模,从而以规模效应提升环境效应。此外还应合理安排植物群落中的相互关系,使之能够充分结合本地条件,维护城市生态。
第三,应该使绿地实现高覆盖与网络化。鉴于城市目前用地紧张,城市园林的覆盖率可以作为一个重要指标。在规划和设计的时候,为了提升覆盖率,可以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来增加绿化面积,充分结合各种绿化方式,包括水平绿化与垂直绿化,尽最大努力来满足城市发展对绿地的需求。
第四,应进行合理的结构布局。在城市绿地结构布局中,应注重密切结合城市本身的发展布局。首先,在对生态园林进行规划的时候,应紧密结合城市本身的地形、水系等外在条件。其次,应综合考虑园林的生态功能,结合根据人口数量与城市规划来调整绿地规划,形成均匀化的布局。
第五,应在植物种类的选择上注重搭配,充分综合考虑植物的色彩、花期等,在树种的选择上注重组合,使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常绿树与落叶树搭配合理。同时合理引进一些新树种,有效改善城市环境污染状况,保证各种效益的充分实现和发挥。
参考文献:
陈竟.2008.新疆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决策方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
篇7
关键词:园林绿地;植物;景观建设
abstract: in the green landscape construction, we should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natural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s, but also consider the special ecological condition of the city, in order to ensure the luxuriant growth, achieve the desired effect of the landscape.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t; landscape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986.3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1.建设生态园林
当前各国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是向着自然化、森林化、人文化方向发展,而园林设计的中心就是人在自然中生活,自然更贴近人。认识到植物生态环境的存在与发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这样以研究人类与自然间的相互作用及动态平衡为出发点的生态园林设计思想便开始逐步形成并迅速扩张。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如互惠共生、化学互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和竞争等作用)为指导而建设的绿地系统。在此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不同生态特征的植物能各得其所,从而可以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养分和水分土地空间等环境资源,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和谐有序、稳定的关系,进而塑造一个人类、动物、植物和谐共生、互动的生态环境。随着城市园林建设的迅速发展,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人们有了进一步认识。建设生态园林是园林发展的必然方向,即在园林建设当中,模仿自然生态景观,通过艺术加工,创造出既美丽又具有降尘、降噪、放出氧气等多种生态功能的园林景观。一些具体的做法,如在园林中减少小品、道路、广场等,以植物造景为主,增加群落景观在园林中的应用。
建设生态园林以植物造景为主,木本植物为骨干的生物群,由乔木、灌木、草本、低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综合而成的微观人工植物群落,又包括植物的相互联系的生态网络,涵盖了宏观城市系统,发挥了吸碳吐氧、调节温度与湿度、消噪除尘、杀菌保健、吸收有害气体、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发挥绿地水循环、防震避灾等生态功能。生态园林建设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指导下,人类与生物的接近程度将成为绿地衡量标准的重要尺度,以植物造景为主,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来配置植物,建立多种类型、多种功能、丰富多样的景观,最终形成乔灌草结合、层次丰富、配置合理的复合植物生态群落,达到生态美与艺术美的和谐统一。
2.应用生态美学理论指导城市园林建设
生态园林美学,是研究以人为本的现代城市生态风景园林多维空间艺术景观造型的审美特征和审美规律的一门多边科学。中国风景园林是多维空间的艺术造型,有史以来就始终坚持在以讴歌自然、推崇自然美为特征的美学思想体系下求发展,以期达到“虽由人作”却“宛如天成”之审美、游览、环保效果。强调艺术美与自然美,形式美与内容美之辩证统一,以艺术为手段,以展示自然美为目的;以形式美为框架,以内容美为核心,力求体现不是自然却胜似自然的生态效益和人文景观。强调动静结合,静中寓动,动中求静,静态景物中有动感,动态事物里蕴藉着无限清幽纯朴的静谧之趣。强调远与近、大与小、明与暗、露与藏的对比,烘托、借衬,更注重疏与密、高与低、俯与仰的搭配,尤重林冠线的变化和色彩调配。强调以植物组景为主,并追求色相与季相变化,特别注意追求形象美、层次美、风韵美。强调景物之间的相互借衬与烘托,并注重外景的亲和、融合、呼应、渗透。在实践工作中,应充分发扬光大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态美学观点,加以继承创新和发展。
3.景观的生态设计
城市绿地景观的规划设计要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风格多样,量力而行”。结合和保护传统文化,保留城市自然环境、人文资源、民俗风情,改善城市人文环境,创造有地方特色的城市风格和城市个性。能否体现城市地方特色是绿地规划是否成功的关键,地方特色越强,留给游客的印象就越深刻,地方
色主要表现在对地方的原材料、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的整合运用上。绿化配置应优先选择乡土树种,保持有地方特色的植被,按照生态、景观、游憩的要求,细化绿地的功能分区。建设绿化景观大道、主题公园、生态居住小区等城市不同形式绿地景观,体观以人为本的思想,最大程度地满足居民对绿地的需求,保证城市绿地系统的开发,让市民亲近绿地,保障资源共享和社会公平。
4.社会性、艺术性、生态性的和谐统一
生态功能、文化艺术功能和使用功能是现代景观追求的三个目标。植物景观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它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实现的,必须满足社会的功能,也要符合自然的规律,遵循生态原则,同时还属于艺术的范畴,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就存在缺陷,即有合理的使用功能、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及高质量的艺术水准的植物景观。
要特别强调人性化。人是城市的主体,城市的一切都是围绕着人的需求而进行建设、变化的,不断趋于文明和理性的社会越.来越关注人的需求和健康,植物造景要适合居民的需求,也必须不断地向更为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植物造景和人的需求完美结合是植物造景的最高境界。人们进入绿地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因此,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
21世纪是注重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生态时代,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绿化的综合效益即生态效益,这就推动植物造景朝着更为生态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强调以绿为主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发挥,主要由树木、花草的种植来实现,因此,以绿为主是城市绿化的着眼点。良好的植物景观往往作为园林小品、甚至铺装、坐凳的独特背景,通过色彩、质感等方面的对比突出园林小品以及铺装、坐凳所处的特定空间,起到点景的作用。
通过巧妙地充分利用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质地进行构图,并通过植物的季相及生命周期的变化,构成一幅活的动态构图,来表现植物造景的艺术化。它是园林空间的弹性部分,极富变化的动景,丰富了城市植物景观的色彩和层次,增添了城市的生机和野趣。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从世界园林专业发展的三个阶段看中国园林专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中国园林,2008,1.
[2] 王祥荣,植物造园与生态设计,城市规划汇刊,2002,11.
篇8
关键词:园林景观;生态设计;途径
1、前言
社会的发展总是在建立在一定的能源、环境的基础上,因此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就是环境的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这与人们所追求的和谐、自然的绿色生活、绿色发展相违背。于是绿色和谐发展,生态设计的理念就应运而生,已形成了强进有力的发展趋势。
2、园林景观生态设计遵循原则
园林景观景观设计大致遵循四大原则:①生态、和谐统一原则;②经济适用原则;③因地制宜原则;④以人文本的原则,具体介绍如下:
2.1生态和谐统一
这是园林景观设计原则的核心,每一个环节都是建立在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园林景观在设计时,会有不同的景物参与,在线条、比例及色彩上回呈现出多样性,这时就需要对其进行和谐、统一的设计,避免出现杂乱无章或过度单调等现象。要保障设计出的园林景观既能呈现出生动活泼的一面,同时又能营造出景观层次感
2.2经济适用
园林景观的设计的主要目的让人们更加贴近自然,身心愉悦放松的场所,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更多追求的应该是以最小的经济投入设计出更加舒适、更加漂亮的园林。但经济化,并不意味着过度减少资本投入,偷工减料,应该是用最少的钱购进性价比最高的绿色材料,进而实现经济适用需求。
2.3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的原则也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园林景观的设计要建立在当地生态、人文背景的基础上,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当地人们需求的生态园林景观。
2.4以人为本的原则
园林景观的设计是源于人们的需求,最终亦是服务于民的,因此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是为民服务为宗旨的。在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是要全面考虑各色的人的不同需求,尽可能的满足全民需求。
3.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途径
3.1减少不必要的植被、建筑破坏。生态园林景观是遵循生态平衡的原则设计的,在进行园林设计时,应对园林中原有的植被及历史建筑进行详细观察。如果这些植被不影响园林景观设计的总体布局,则可将这些植被和历史建筑进行保存。这样即实现了资源的重新利用,避免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同时也节约的成本投入,一举两得。3.2实现植被间的和谐、优化。参与园林景观设计的植被是多样化的,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时要对相关的植被进行专业性的研究,避免将相克的植被生物种植在一起。尽量实现植被间的和谐,植被与植被之间是互助共生的,这样不仅能保障植被的茁长健康成长,同时也实现了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3.3生物多样性、稳定性的管理规划园林景观实际上相当于一个生态圈的缩影,要实现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化,就要保障园林中生物的多样性,群落的稳定性。在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时,由于过分追求植被的长青这一错误理念,使得引入大量长青植被,但由于这种模式打破了生态圈追求的群落多样性,植被相生相克,共同维持环境稳定、共同发展的自然定律,从而使得这些耗费大量资金的植被不能适应环境的需求而逐渐凋亡。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生态化设计时,必要要保证生物多样性,群落多样性,尽可能模拟出适应自然生态环境需求的园林景观,这样才能保障园林景观能有效抵御外界环境的干扰、破坏,既能满足人们对生态园林景观的需求,又实现了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4、结束语
当前形势下,园林景观的生态化设计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因此适应发展需求,遵循生态化园林景观设计的四大原则,才能设计创造出既能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又能实现生态的和谐、平衡的园林,才能创造出欣欣向荣的园林景观发展景象。
参考文献:
[1]张平.生态性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探讨[J].2014.24:92-93.
[2]赵兴明.生态理念下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5.06:163-164.
[3]牛春霞.关于园林景观设计的探究[A].太原市中小企业工程技术人才发展促进会.工程论文发展集[C].太原市中小企业工程技术人才发展促进会2015:01.
篇9
关键词:绿化种植设计;乌鲁木齐;生态设计;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城市居住区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它对提高人民生活环境质量,增进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居住区的绿化水平,是体现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加强城市居住区绿化建设首要的任务是必须做好设计,提高设计水平应在尊重传统、尊重科学基础上摈弃原有落后的环境,着重注意生态及景观设计,才能使城市居住区绿化工作再上新台阶。下面从生态设计和景观设计来探讨设计的新思路。
生态设计
居住区的绿化规划,必须以城市生态系统为基础,注重生态效益,以提高环境质量,维护和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
研究和学习生态园林观点是搞好城市居住区绿化设计的先决条件
生态园林是根据植物共生、循环、生态位、竞争、植物种群生态学、植物他感作用等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地将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相互配置在一个群落中,使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从而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肥力,实行集约经营,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壮观而能的复层混交的立体植物群落,使我们的居住区绿化发挥更好的生态效益。
2、努力提高居住区绿化的绿地率和绿视率
在居住区绿化设计时,应合理分配园林各要素,(植物、道路、建筑、山石、水体)的比例关系,重点突出植物造景,同时充分运用植物覆盖所有可以覆盖的黄土,努力提高单位面积的绿地率和绿视率。
3、努力提高物质、能量的循环
生态园林是良性循环的园林,应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在多层次人工植物群落中,通过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代谢作用,实现无废物循环生产。在人工植物群落中,采用多种类的植物,不同深浅的地下根,形成地下根系,能吸收大量的有害物质。植物根系分布的土壤,好气性细菌使有机物迅速无机化,净化土壤和增强肥力,并吸收空气中的CO2,如以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改造土壤结构和增加土壤肥力。在群落中适当多种女贞、槐树等蜜源植物,增加天敌数量,从而减少对危害性大的害虫的控制,以求达到利用天敌昆虫、鸟类、动物等防治害虫,以生物治虫为主,尽量少用化学药剂防虫,使环境不受药剂的污染。
二、植物景观设计
1、努力提高景观质量
根据生态园林的原理,在满足城市绿地使用功能的基础上,还应努力创造丰富的景观效果。生态园林的景观性应该体现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对景观的合理设计应渊源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顺应于自然规律,包括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同土壤、地形、气候等影响与植物的相互关系,只有这种认识同园林美学的融合,我们才能从整体上更好地体现出植物群落的美,并在维护这种整体美的前提下,适当利用造景的其他要素,来展现园林景观的丰富内涵,从而使它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生态园林的景观要求人们必须十分重视和把握景观的动态性。因此,如何在城市绿地中创造丰富的动态景观效果,也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
2、意境创造
园林植物是意境创作的主要素材:园林中的意境可以借助于山水、建筑、植物、山石、道路等来体现。但园林植物产生的意境有其独特的优势,这不仅因为园林植物有优美的姿态、丰富的色彩、沁人的芳香、美丽的芳名。而且园林植物是具有生命的活机体,是人们感情的寄托。用园林植物创造意境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
利用优美的姿态
松象征坚强不屈万古长青的英雄气概;竹象征“虚心有节”;梅象征不屈不挠,英勇坚贞的品质;柳象征强健灵活,适应环境的优点。
b.利用丰富的色彩
色叶木:秋的联想;白花:宁静、柔和;黄花:朴素;红花:欢快、热烈;枫象征不怕艰难困苦,晚秋更红。
c.利用沁馨的芳香:桃花:甜香;兰花:幽香;丁香花:浓香;梅花:暗香;:清香。
d.利用美的芳名:榆树:年年有余;桃花、李花:桃李满天下;杏花:富贵、幸福;红叶海棠:象征欣欣向荣,大地回春。
三、植物配置
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是构成居住区绿化景观的主题,它不仅起到保持、改善环境、满足功能等要求,而且还起到美化环境、满足人们游憩的要求。首先要考虑是否符合植物生态要求及功能要求和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植物配置还应该以生态园林的理论为依据,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利用植物生理、生态指标及园林美学原理,进行植物配置,创造复层结构,保持植物群落在空间、时间上的稳定与持久。此外还应考虑到无飞絮、无刺、无毒、无刺激性的植物。
1、空间处理
居住区绿化除了中心绿地外,其他大部分都分布在住宅前后其布局大都以行列式为主,形成平行、等大的绿地,狭长空间的感觉非常强烈,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植物的不同组合,打破原有的僵化空间,形成活泼、和谐的空间;乔灌结合,常绿和落叶,速生和慢生相结合,适当地配置和点缀一些花卉、草皮。在树种搭配上,既要满足生物学特性,又要考虑绿化景观效果。绿化率要达到40%以上,这样才能创造出安静和优美的环境。
根据植物的生态特性和乌鲁木齐的气候特征可分为:
(1)适合于作上层栽植的乔木:落叶乔木:大叶白蜡、小叶白蜡、大叶榆、长枝榆、裂叶榆、圆冠榆、黄金树、五角枫、复叶槭、夏橡、杨树、垂柳、黄菠萝、皂荚。常绿乔木:樟子松、红皮云杉、天山云杉、侧柏。
(2)适合于作中层栽植的亚乔木:红叶海棠、紫叶李、黄果山楂、暴马丁香、山桃、桃叶卫矛、树锦鸡儿、火炬树、杏树、李树。
(3)适合于作下层栽植的花灌木:金银木、榆叶梅、紫丁香、紫穗槐、珍珠梅、红瑞木、连翘、欧荚蒾、紫叶矮樱、红王子锦带、水蜡。
(4)适合栽植的地被植物:金山绣线菊、月季、红叶小檗、萱草、鸢尾、马蔺、八宝景天、千屈菜、地被菊、荷兰菊、混播草坪。
(5)适合栽植的攀缘植物:五叶地锦、爬山虎、葡萄树。
2、线形变化
由于居住区绿地内平行的直线条较多,如道路、围墙、居住建筑等,因此,植物配置时可以利用植物林缘线的曲折变化、林冠线的起伏变化等手法,使平行的直线条融进曲线。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树种力求有变化,创造出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打破建筑群落的单调和呆板感。如利用紫穗槐、珍珠梅、白榆、水蜡、榆叶梅、紫丁香等植物密栽,使之形成一条曲折变化的林缘线。
3、季相变化
居住区是居民一年四季生活、憩息的环境,植物配置应该有四季的季相变化,使之同居民春夏秋冬的生活规律同步。为此,应做到:
(1)应该注意一年四季季相变化,使之产生春则繁花似锦,夏则绿荫暗香,秋则霜叶似火,冬则翠绿常延。以不同的植物来表现四季植物景观。根据气候环境,春以桃花为主;夏以垂柳、丁香为主;秋以火炬树、桃叶卫矛为主;冬以红瑞木、云杉为主。使整体绿化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不但满足了景观要求,而且四季皆有景。
(2)因地制宜地选用具有防风、防晒、防噪声、调节小气候,以及能监测和吸付大气污染的植物。有条件的庭院,可选用在短期内具有经济收益的品种,特别要选用适应性强、管理简便的果树类经济植物,如苹果、李子、葡萄等,既有景观价值又有经济价值。
(3)在栽植上,除了需要行列式栽植外,一般都避免等距、等高的栽植,可采用孤植、对植、丛植等,适当运用对景、框景等造园手法,装饰性绿地和开放性绿地相结合创造出千变万化的景观。
居住小区绿化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它能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特点。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研究探索这门学问。运用生态园林的观点,满足绿地的功能要求,创造风景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这是我们应该不懈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试论中小城市居住小区绿化规划及植物配置》中国园林
篇10
关键字:秦岭世园会生态园林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秦岭,东起河南伏牛山,西至甘肃岷江,北临渭河,南界汉水,东西长达500 km,南北宽约140—200 km,总面积76500 km2。主峰太白山(海拔3 767 m)位于秦岭山脉中段,是我国大陆东部地区第一高峰。秦岭主脊东西段有所差别,西段平均海拔较高,一般为2000—3000m,东段则较低,一般都在2000 m以下。该区的降水主要集中于夏、秋两季,尤其在夏季,年平均降水量800—1200 mm。是我国南北最重要的地质分界线,也是中国一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和中国一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的交汇地带。
世界园艺博览会是国际上最高级别的专业博览会,自1960年在荷兰鹿特丹的举办,迄今有29届.2011世界园艺博览会以生态文明为引领,以“天人长安,创意自然”为主题,以植物为主体,世界化园林建筑为背景,旨在展示人类与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理念和新创意,探索人、城市、园林、自然和 谐共生的未来发展模式。
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秦岭园工程就是要将大秦岭的特色展示到小园景之中。该项目位于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址中央的小终南山南坡,区内地形变化较大,相对高差约34m。如何把它打造成一个展示秦岭自然山水、珍稀动物、特色植物的山水园林是摆在设计师面前的首要问题。植物配置设计是风景园林设计中的灵魂,植物知识是一个风景园林从业人员必备的知识结构。绿化规划设计中我极力倡导回归自然的植物种植设计。为此我们多次修改方案,将最初的大叶黄杨、金叶女贞为主的块图案式设计作了颠覆性修改,按照植物的生态习性 ,如对土壤、气候的基本要求,以及植物的物候期,种植大果青扦、山白树等国家濒危植物 ,用秦岭杜鹃、秦岭花楸服务于构建空间。尽量保留现状树种,强调植物品种搭配多样化及合理化。因此我们的绿化设计充分体现了 “山水人文之胜”、“珍稀植物之茂”设计要求。
同时在实际的设计和施工中作者又体会到风景园林设计应充分的表达生态学原理生态学原理有一种说法,在一个生态系统之中,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是在各种对立因素互相制约中达到的。在规划设计中,就面临自然资源的保护与恢复、土地 的多功能使 用、交通体系的畅通、抗灾系统的稳定以及民 俗文化的传承等等对立因素。秦岭园中地势的高低起伏形成了平地和坡谷,两种形态创造出截然不同的空间和生态环境 。地形产生的生态效应主要是太阳辐射和气流两因素作 用的结果。不同朝向、不同坡度的坡地享受的日照长短和强度都有所不同。因此 ,在向光的植物物背光的坡面土壤湿润,我们以种植菌类植物为主。 植物群落的构建就充分考虑植物间的相生相克影响。比如,百合和玫瑰种在一起可以延长二者的花期;山茶花和山茶子种在一起可以明显减少霉病;松树、杨树和锦鸡儿的组合也能促进生长。正是这些生态学知识的充分利用,秦岭园的植物群落设计大大减少了人工养护的力度。
秦岭植物在世园会秦岭园实践中应用的意义
1、彰显风景园林植物的地域特色
秦岭有着如此众多的植物种类和特有植物,是西安风景园林建设的宝库。特有植物因其分布地域与生长环境的不同而各具特色,在风景园林和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实践中,由于地理气候的相似性,使得各地植物配置趋于雷同。如果能从本地区特有的植物区系中筛选独有的观赏植物品种,便能鲜明地反映本地地理与文化特征。
2、提高风景园林植物的多样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学科之间存在必然的交叉。风景园林师若能从植物学家、林学家、生态学家提供的秦岭植物名录以及各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分布规律和生态习性等资料中筛选出适合于各种不同园林建设风格的优良物种,便可大大丰富西安市风景园林植物的多样性,不仅使风景园林反映当地的气候、地理特点,而且可彰显形式多样的文化内涵和底蕴,进而提高城市生态功能的多样性。
3、有利于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与繁育
在秦岭植物区系中,国家二类保护植物有11种。其分布环境狭窄,是珍贵的植物资源。如果通过风景园林手法为其在公园、植物园或环境相似的区域提供移植空间,加之精心养护,可以使一些濒危植物得到较好的保护与繁育。
4、秦岭植物在风景园林实践中的主要应用形式
西安南距秦岭仅25km,气候条件基本相似,受秦岭影响温差较小、降水量基本一致,空气质量随着大气治理,全年良好天气已连续达到300d以上。现代科技为秦岭植物下山,提供了适宜生长的立地条件与技术支持。秦岭植物在全市园林绿化实践中得到充分应用。如以油松为主,白皮松、云杉、杉木、华山松为辅的常绿针叶乔木在世园会的应用。为园区冬天增添了绿色,又使松柏科植物特有的高大、古朴、厚重、苍劲、气质在这座古城得到完美展示,映衬出西安这座有着十三朝古都的历史文化特色。秦岭紫斑牡丹、秋海棠、山丹花、山梅花广泛栽种,与西安古城古建筑和几千年人文历史交相辉映。
此外,秦岭植物在西安园林绿化实践中的应用多种多样。
一是配合园林绿化工程引种。设计人员在秦岭园区的前广场广场正面与东西两侧,选用秦岭北坡的油松全冠移植、自然排列,既提升了整个广场的绿量,又使苍翠、飘逸、俊隽的油松气势正好映托了中央地带革命亭的巍峨庄重,勾勒出一幅意境深邃的水墨丹青画面。二是引进观花植物进行培育。选用花型特别、色泽艳丽、树形美观的观花植物丰富苗圃品种。如秦岭铁线莲、秦岭蔷薇、胡枝子、紫丁香、望春玉兰等。其中太白杜鹃花色鲜艳、十分娟秀,在西安地区易成活。秦岭连翘枝条拱形开展、婀娜多姿,早春时节先花后叶满身金黄,是不可多得的观花品种。该花既可孤植又可丛植、片植。三是引进观果植物,进一步丰富风景园林植物。如山桃、樱桃、枸杞、火棘等。火棘在秦岭分布较广、适应性强、耐瘠薄、成活率高,可粗放式组合配植,经过细致修剪,还是不可多得的园林艺术精品。初夏白花繁密,入秋果红似火,越冬时留驻枝头上的点点红果,在雪卧丛枝的映衬下闪亮夺目,别有情趣。陕西山楂则来自秦岭北坡山中,对环境条件没有过分挑剔,其树形招人喜爱,是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园林花果两用的观赏树种。四是对秦岭特有珍稀种的特殊应用,本着迁地保护的原则,珍稀濒危种只在特殊庭院、公园使用。陕西地标性植物的范本。五是竹类植物的引种为风景园林增添许许淡雅清风。尽管西安园林中有使用竹类的记载,但品种稀少、效果欠佳。罗梦、陈等人着重从竹类植物生存环境与适生立地条件入手进行引种。如毛竹在西安生长良好,高度可达8m,而刚竹、紫竹、淡竹、金镶玉竹等由于耐寒性强,更是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西安风景园林的当家植物。
全面综合合理利用资源已成为我国的国策,西安和秦岭地理便利、气候相似,为秦岭植物走出大山提供着诸多有利条件。秦岭植物的应用应继续坚持选观赏性好、适应性强、易成活的品种。合理有序地开将为我国城市风景园林实践提供宝贵的植物资源。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秦岭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杜。1974.
[2] 牛春山.陕西省树木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3] 樊明 浅析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成功标准[会议论文]-2009
[4] 詹秦川.张越.ZHAN Qin-chuan.ZHANG Yue 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景观规划设计对西安城市综合实力提升的思 考[期刊论文]-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