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工范文

时间:2023-04-08 12:13: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化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物化工

篇1

生物化学工程(又叫生化工程或生物化工)是化学工程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生物化工是生物技术的重要分支。与传统化学工业相比,生物化工有某些突出特点:①主要以可再生资源作原料;②反应条件温和,多为常温、常压、能耗低、选择性好、效率高的生产过程;③环境污染较少;④投资较小;⑤能生产目前不能生产的或用化学法生产较困难的性能优异的产品。由于这些特点,生物化工已成为化工领域重点发展的行业。

1.世界生物化工行业的现状

生物化工发展至今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最早主要是生产抗生素;随后,是为氨基酸发酵、舀体激素的生物转化、维生素的生物法生产、单细胞蛋白生产及淀粉糖生产等工业化服务。自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兴起,生物化工又利用重组微生物、动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等手段生产药用多肽、蛋白、疫苗、干扰素等。而且,生物化工的应用已涉及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农业生产、化轻原料生产、医药卫生、食品、环境保护、资源和能源的开发等各领域。随着生物化工上游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的进步以及化学工程、信息技术(IT)和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等学科技术的发展,生物化工将迎来又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生物化工行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整个行业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态势。下面简要描述生物化工行业的现状。

1.1工业结构

由于生物化工涉及面广,涉及的行业多,所以从事生物化工的企业较多。据报道,90年代中期,美国生物化工企业有:000多家,西欧有580多家,日本有300多家。近年来,虽然由于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生物化工企业有较大幅度减少,但与生命科学(主要指医药和农业生化技术)诸侯割据的局面相比,生物化工行业依然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既有象诺华、捷利康等从事生命科学的世界性大公司,也有象DSM、诺和诺德等大型的精细化工公司,当然也有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的小公司如Altus等。而且,由于世界大公司正把注意力向生命科学部分转移,生物化工行业百花齐放的局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有什么改变。

1.2产品结构

传统的生物化工行业主要是指抗生素(如青霉素等)、食品(如酒精、味精等)等行业,而在目前,它已几乎渗透到人民生活的各方面如医药、保健、农业、环境、能源、材料等。同时,生物化工产品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医药方面有各种新型抗生素、干扰素、胰岛素、生长激素、各种生长因子、疫苗等;氨基酸和多肽方面有赖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等以及各种多肽;酶制剂有160多种,主要有糖化酶、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青霉素酶、过氧化氢酶等;生物农药有Bt、春日霉素、多氧霉素、井岗霉素等;有机酸有柠檬酸、乳酸、苹果酸、衣康酸、延胡索酸、已二酸、脂肪酸、卜酮戊二酸、l亚麻酸、透明质酸等。还有微生物法1,3.丙二醇、丙烯酞胺等。

目前,全球生物化工年销售额在400亿美元左右,每年约以7%~8%的速率增长。从产品结构来看,生物化工领域生产规模范围极广,市场年需求量仅为千克级的干扰素、促红细胞生长素等昂贵产品(价格可达数万美元/g)与年需求量逾万吨的抗生素、酶、食品与饲料添加剂、日用与农业生化制品等低价位产品(部分价格不到:美元/g)几乎平分秋色。高价位的产品市场份额在50%~60%,低价位的产品市场份额在40%~50%。而且,根据近年来生物化工的发展趋势及人们对医药卫生的重视来看,高价位产品的发展速率高于低价位产品。

1.3技术水平

生物化工经过80年代以后的蓬勃发展,不仅整个行业技术水平有大幅度提高,而且许多新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

1.3.1发酵工程技术已见成效

据估计,全球发酵产品的市场有120~130亿美元,其中抗生素占46%,氨基酸占16.3%,有机酸占13.2%,酶占10%,其它占14.5%。发酵产品市场的增大与发酵技术的进步分不开。现代生物技术的进展推动了发酵工业的发展,发酵工业的收率和纯度都比过去有了极大的提高。目前世界最大的串联发酵装置已达75m\许多公司对发酵工艺进行了调整,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如ADM(ArcherDanie1sMid1and)和Cargill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初对其发酵装置进行改造,将以碳水化合物为原料的生产工艺改为以玉米粉为原料,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ADM公司生产的赖氨酸成本比原先降低了一半。

1.3.2酶工程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

酶工程技术包括酶源开发、酶制剂生产、酶分离提纯和固定化技术、酶反应器与酶的应用。目前世界酶制剂从酶源开发到酶的应用都已进入了良性发展阶段,各阶段生产企业和用户关系密切,合作广泛。据报道,1998年全球工业酶制剂的销售额为13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将增长到30亿美元,每年以6.5%的速率增长。其中食用酶占40%,洗涤用酶占33%,其它(主要是纺织、造纸和饲料等用酶)占27%。

1.3.3分离与纯化技术也有很大进步

影响生化产品价格的因素,首当其冲的是分离与纯化过程,其费用通常占生产成本的50%~70%,有的甚至高达90%。分离步骤多、耗时长,往往成为制约生产的“瓶颈”。寻求经济适用的分离纯化技术,已成为生物化工领域的热点。已大规模应用的分离纯化技术有:双水相革取、新型电泳分离、大规模制备色谱、膜分离等。

1.3.4上游技术广泛应用于下游生产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不但成倍地提高了酶的活力,而且还可以将生物酶基因克隆到微生物中,构建基因菌产生酶。利用基因工程,使多种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氨基酸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得到改造、克隆,使酶的催化活性、稳定性得到提高,氨基酸合成的代谢流得以拓宽,产量提高。随着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被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的蛋白质工程发展迅速,显示出巨大潜力和光辉前景。利用蛋白质工程,将可以生产具有特定氨基酸顺序、高级结构、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的新型蛋白质,可以定向改造酶的性能,从而生产出新型生化产品。

1.3.5新技术在生物化工中也得到了极大的应用

比如,在超临界液体状态下进行酶反应,从而大大降低酶反应过程的传质阻力,提高酶反应速率。超临界C02无毒、不可燃、化学情性、易与反应底物分离。利用超临界CO2取代有机溶剂进行酶反应,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又比如,微胶羹技术已被广泛用于动物细胞的大规模培养、细胞和酶的固定化以及蛋白质等物质的分离方面。

2.世界生物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

2.1工业结构

行业与行业间的划分将日趋模糊,企业间的合作将加大。目前,许多从事医药、农业、环境、能源等方面生产的企业,正在从事生物化工生产。特别是某些从事传统化工行业的生产厂家,也纷纷涉足生物化工领域。如杜邦公司,长期以来主要从事有机化工和聚合材料的生产,现在正加大生物化工的开发力度,已开发成功了生物法生产1,3-丙二醇工艺,并正在开发用改性大肠杆菌生产己二酸工艺。DSM公司以前主要从事抗菌素方面的生产,现也加大了生物化工的投资力度。

由于生物化工涉及面广,许多生化公司都有自己的专长,它们之间为了商业利益的合作也非常活跃。此外,随着从事传统行业的生产厂家的加入,由于技术与生产方面的原因,它们与从事生物化工开发与生产的企业合作也很频繁。所有这一切,都使生物化工行业的合作越来越广泛。如杜邦公司与杰宁科乐公司合作开发用生物法生产1,)丙二醇,进一步生产PTT树脂。荷兰的Purac公司与美国Cagill公司合资建设年产3.4万tL。乳酸装置,并计划进一步发展到6.8万V入DSM公司与美国Maxygen公司签定了三年的研究合同,以利用Maxygen的DNA重排和分子培养技术,开发在7一ADCA和其它青霉素生产中使用的酶和菌种。

2.2产品结构

生物化工产品正向专业化、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传统的低价位产品受到冷落,而高价位产品如生化药物、保健品、生化催化剂等则备受青睐。许多公司为了追求较高利润,都将低附加值的产品剥离。如日本武田药品工业公司不再生产味精,转而生产其它高附加值的调味品如肌甘酸二钠(IMP)和鸟甘酸二钠(GwtP)。另外,生物化工将涉足它以前很少涉足的领域如高分子材料和表面活性剂等。

生化药物由于附加值高而成为今后生物化工领域发展的重点。1997年生化药物市场销售额达130亿美元,其中细胞分裂素80亿美元,激素30亿美元,其它20亿美元;就具体药物而论,促红细胞生长素35亿美元,人胰岛素18亿美元,粒性白细胞克隆刺激因子16亿美元,人生长激素15亿美元,小干扰素11亿美元。预计今后其市场销售额还将以8%的速率增长。

在氨基酸方面,虽然用于药物合成氨基酸的量相对较小,但其发展潜力很大。据报道,500种主要药物中,有18%含有氨基酸或其衍生物的合成。在药物合成中,使用最广泛的是L。脯氨酸、r苯甘氨酸和r对羟基苯甘氨酸。L。脯氨酸用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合成,匹苯甘氨酸和r对羟基苯甘氨酸用于抗生素的合成。另外,多肽也是今后的发展重点之一。多肽是指有2以上氨基酸用肽键组成的化合物,在临床上使用非常广泛,主要用于治疗癌症、HIV病毒和兔疫系统功能减退、对传统抗生素产生抗体的感染以及疫苗等。全球合成多肽原药的产量在100kg左右,但销售额达2.5亿~3亿美元,而做成制剂的销售额则达25亿~30亿美元。多肽原药需求量的年增长率在10%以上。

碳水化合物方面,用于临床的碳水化合物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用于临床的碳水化合物结构复杂,如一对单糖,其不同的化学键就多达22种。因此,用化学法合成复杂的碳水化合物比较困难,难以实现工业化,而用酶法合成则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作为生化催化剂的酶,也将是今后发展的重点。1997年,生化用催化剂销售额约1.3亿美元,在过去的3~5年间,每年增长速率在8%~9%,预计在未来的3~5年间,将以同样速度增长。生化催化剂主要用于手性药物的合成。当前,手性药物已成为国际新药研究与开发的新方向之一。

1997年手性药物制剂世界市场的销售额为879亿美元,占药品市场的28.3%,到2000年将达到900亿美元。在未来的25年内,约有一半的手性药物要通过生化催化合成,因此,生化催化剂无论从需求量和需求种类来看,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生化表面活性剂由于具有无毒、生物降解性好等优点,今后可能成为表面活性剂的升级换代产品,但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

生物化工在高分子材料、特殊化学品、生物晶片、环保等方面也将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2.3技术水平

不断提高菌株活力、发酵水平、生化反应过程、分离纯化水平,依然是生物化工面临的课题。

在菌种开发方面,由于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从自然界中筛选菌种以获得新的代谢产物的机会明显减少,人们便考虑利用已知菌种经适当改变其代谢特性后生产新的产品。如日本协和发酵公司已成功地把生产谷氨酸的菌种改为生产色氨酸。

在生化反应器方面,反应器放大一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因此,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整个生化反应过程进行数字化处理,从而优化反应过程,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

在分离纯化方面,亲和层析受到广泛重视,并有人研制了一种综合专家系统软件包,可在几分钟内告知对方被分离物系的分离方法和顺序,以便根据产品所需进行取舍。

另外,在生化过程的在线检测和控制方面,利用生物传感器和计算机监控,依然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在酶催化反应中将发展有机溶剂中的催化反应。

生物上游技术的发展,将对生物化工产生深远影响。人们对从病毒、细菌、植物、动物到人类基因组顺序测定工作十分重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基因许多产品一哄而上,盲目上马,遍地开花,最终形成恶性竞争,许多企业破产倒闭。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的企业,也是元气大伤,难以进一步组织技术改造。如仅江苏省停产的发酵生产线就多达上百条。另外,行业内企业间的生产水平相差悬殊,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达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20%~30%,多数处于20世纪60~70年代水平。

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品种单一,低档次产品重复生产,不能适应需求。在我国高档的医药生化产品如激素、生长因子、干扰素、药用多肽等,有的产量很小,有的没有生产,因此每年都需进口。

三是在生产技术上,工艺、设备不配套,上下游技术不配套,产物的收得率低。我国虽然某些产品如柠檬酸、乳酸等发酵水平较高,但大多数产品的收率都低于国外,酶制剂的活力也明显低于国外,生化反应器和分离纯化技术更是落后国外15~20年。每年都要花费大量资金从国外进口生物反应器、细胞破碎机、分离纯化设备及分离介质、生物传感器和计算机监控设备。

四是有些产品投入产出比达15/=以上,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五是基础研究薄弱,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的技术开发、技术吸收能力差,生产发展多数依靠传统的夕蜒型、粗放型扩大投资的增长模式,效益低、市场竞争力低。

3.2建议针对我国生物化工行业存在的问题,笔者有以下建议:

3.2.1扩大经济规模,提高竞争力要鼓励建设大型的生物化工企业集团公司,使之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干一体。尤其要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同时,也要鼓励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特色的小型技术创新型生化公司的发展,并淘汰一批生产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没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从整体上优化我国生物化工的产业结构。

3.2.2调整产品结构要发展高档产品,如高档医药生化产品、功能性食品及添加剂(主要有低热值、低胆固醇、低脂肪、提高免疫功能、抗炎、抗癌等产品)、生化催化剂等。另外,也应发展众多精细化工产品及用化学法无法生产或很难生产的产品,如微生物多糖、生物色素、工业酶制剂、甜味剂、表面活性剂、高分子材料等。

3.2.3节约有限资源,强化环境保护在生化生产组学(genomics)。近年来又在信息学(informatics)的基础上建立了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信息学的内容包括信息科学十生物技术十生物工程十生物动力学等的综合信息系统。可以预见,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在生物化工中应用的商业前景极为可观。

另外,其它行业的新技术如分子蒸馏技术、组合化学(combinatoricalchemistry)等,也将在生物化工中得到应用。

3.我国生物化工的发层现状及建议

3.1发展现状

我国生物化工行业经过长期发展,已有一定基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生物化工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目前生物化工产品也涉及医药、保健、农药、食品与饲料、有机酸等各个方面。

在医药方面,抗生素得到迅猛发展61998年我国抗生素的产量达到33486h青霉素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其它生化药物中,初步形成产业化规模的有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乙型肝炎工程疫苗。

在农药方面,生物农药品种达12种,主要有苏云金杆菌、井岗霉素、赤霉素等。其中,井岗霉素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在食品与饲料方面,作为三大发酵制品的味精、柠檬酸、酶制剂的产量也有很大的增加/1998年味精产量从1990年的22.3万、增加到56.4万一柠檬酸产量从1990年的6.13万、增加到56.4万一酶制剂从1990年的8.5万t增加到24万t。酵母及淀粉糖的产量也有明显增加。我国的味精生产和消费居世界第一,柠檬酸的生产和出口也居世界第一。另外,1998年乳酸的产量在1.5万t左右,赖氨酸的产量在2万t左右,卜苹果酸的产量在6000t。

在有机酸方面,衣康酸的产量达5000乙我国开发的生物法长链二元酸工艺居世界领先地位,目前生产能力达500Va以上,并有数家企业有建设长链二元酸生产装置的意向。

在保健品方面,我国已能用生物法生产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核酸等。另外,我国生物法丙烯酞胺的生产能力达到2万V山与日本同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物化工行业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是我国的生物化工产业主要以医药、轻工、食品业为主。部分企业对生物化工产品大都是精细化工产品这一点了解不够,加之行业规范也不够,导致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原料,以降低成本与消耗,并加强废物处理,减少环境污染。

3.2.4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特别是下游技术水平因为我国生物技术上游技术水平与国外相差仅3~5年,而下游技术水平则比国外相差15年以上,改造传统发酵产品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发酵法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开发生物反应器,提高我国生物化工产品分离和提纯技术,大规模开发生物化工装备等应首先提上议事日程。另外,还应积极采用微生物法代替化学法,开发基础化工新产品的工业化生产技术。

3.2.5加强产学研结合,注重上下游结合国内生物化工技术力量分散,为了做到优势互补,应加强产学研结合。另外在生物化工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是由于上、下游结合不够紧密而影响技术经济指标。因此,在人力和财力的投入上,应考虑上下游结合,以加快生物化工产业的发展。

篇2

生物化学工程(又叫生化工程或生物化工)是化学工程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生物化工是生物技术的重要分支。与传统化学工业相比,生物化工有某些突出特点:①主要以可再生资源作原料;②反应条件温和,多为常温、常压、能耗低、选择性好、效率高的生产过程;③环境污染较少;④投资较小;⑤能生产目前不能生产的或用化学法生产较困难的性能优异的产品。由于这些特点,生物化工已成为化工领域重点发展的行业。

1. 世界生物化工行业的现状

生物化工发展至今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最早主要是生产抗生素;随后,是为氨基酸发酵、舀体激素的生物转化、维生素的生物法生产、单细胞蛋白生产及淀粉糖生产等工业化服务。自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兴起,生物化工又利用重组微生物、动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等手段生产药用多肽、蛋白、疫苗、干扰素等。而且,生物化工的应用已涉及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农业生产、化轻原料生产、医药卫生、食品、环境保护、资源和能源的开发等各领域。随着生物化工上游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的进步以及化学工程、信息技术(IT)和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等学科技术的发展,生物化工将迎来又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生物化工行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整个行业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态势。下面简要描述生物化工行业的现状。

1.1工业结构

由于生物化工涉及面广,涉及的行业多,所以从事生物化工的企业较多。据报道,90年代中期,美国生物化工企业有:000多家,西欧有580多家,日本有300多家。近年来,虽然由于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生物化工企业有较大幅度减少,但与生命科学(主要指医药和农业生化技术)诸侯割据的局面相比,生物化工行业依然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既有象诺华、捷利康等从事生命科学的世界性大公司,也有象DSM、诺和诺德等大型的精细化工公司,当然也有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的小公司如Altus等。而且,由于世界大公司正把注意力向生命科学部分转移,生物化工行业百花齐放的局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有什么改变。

1.2产品结构

传统的生物化工行业主要是指抗生素(如青霉素等)、食品(如酒精、味精等)等行业,而在目前,它已几乎渗透到人民生活的各方面如医药、保健、农业、环境、能源、材料等。同时,生物化工产品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医药方面有各种新型抗生素、干扰素、胰岛素、生长激素、各种生长因子、疫苗等;氨基酸和多肽方面有赖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等以及各种多肽;酶制剂有160多种,主要有糖化酶、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青霉素酶、过氧化氢酶等;生物农药有Bt、春日霉素、多氧霉素、井岗霉素等;有机酸有柠檬酸、乳酸、苹果酸、衣康酸、延胡索酸、已二酸、脂肪酸、卜酮戊二酸、l亚麻酸、透明质酸等。还有微生物法1,3.丙二醇、丙烯酞胺等。

目前,全球生物化工年销售额在400亿美元左右,每年约以7%~8%的速率增长。从产品结构来看,生物化工领域生产规模范围极广,市场年需求量仅为千克级的干扰素、促红细胞生长素等昂贵产品(价格可达数万美元/g)与年需求量逾万吨的抗生素、酶、食品与饲料添加剂、日用与农业生化制品等低价位产品(部分价格不到:美元/g)几乎平分秋色。高价位的产品市场份额在50%~60%,低价位的产品市场份额在40%~50%。而且,根据近年来生物化工的发展趋势及人们对医药卫生的重视来看,高价位产品的发展速率高于低价位产品。

1.3技术水平

生物化工经过80年代以后的蓬勃发展,不仅整个行业技术水平有大幅度提高,而且许多新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

1.3.1发酵工程技术已见成效

据估计,全球发酵产品的市场有120~130亿美元,其中抗生素占46%,氨基酸占16.3%,有机酸占13.2%,酶占10%,其它占14.5%。发酵产品市场的增大与发酵技术的进步分不开。现代生物技术的进展推动了发酵工业的发展,发酵工业的收率和纯度都比过去有了极大的提高。目前世界最大的串联发酵装置已达75 m\许多公司对发酵工艺进行了调整,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如ADM(Archer Danie1s Mid1and)和Cargill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初对其发酵装置进行改造,将以碳水化合物为原料的生产工艺改为以玉米粉为原料,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ADM公司生产的赖氨酸成本比原先降低了一半。

1.3.2酶工程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

酶工程技术包括酶源开发、酶制剂生产、酶分离提纯和固定化技术、酶反应器与酶的应用。目前世界酶制剂从酶源开发到酶的应用都已进入了良性发展阶段,各阶段生产企业和用户关系密切,合作广泛。据报道,1998年全球工业酶制剂的销售额为13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将增长到30亿美元,每年以6.5%的速率增长。其中食用酶占40%,洗涤用酶占33%,其它(主要是纺织、造纸和饲料等用酶)占27%。

1.3.3分离与纯化技术也有很大进步

影响生化产品价格的因素,首当其冲的是分离与纯化过程,其费用通常占生产成本的50%~70%,有的甚至高达90%。分离步骤多、耗时长,往往成为制约生产的“瓶颈”。寻求经济适用的分离纯化技术,已成为生物化工领域的热点。已大规模应用的分离纯化技术有:双水相革取、新型电泳分离、大规模制备色谱、膜分离等。

1.3.4上游技术广泛应用于下游生产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不但成倍地提高了酶的活力,而且还可以将生物酶基因克隆到微生物中,构建基因菌产生酶。利用基因工程,使多种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氨基酸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得到改造、克隆,使酶的催化活性、稳定性得到提高,氨基酸合成的代谢流得以拓宽,产量提高。随着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被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的蛋白质工程发展迅速,显示出巨大潜力和光辉前景。利用蛋白质工程,将可以生产具有特定氨基酸顺序、高级结构、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的新型蛋白质,可以定向改造酶的性能,从而生产出新型生化产品。

1.3.5新技术在生物化工中也得到了极大的应用

比如,在超临界液体状态下进行酶反应,从而大大降低酶反应过程的传质阻力,提高酶反应速率。超临界C02无毒、不可燃、化学情性、易与反应底物分离。利用超临界CO2取代有机溶剂进行酶反应,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又比如,微胶羹技术已被广泛用于动物细胞的大规模培养、细胞和酶的固定化以及蛋白质等物质的分离方面。

2.世界生物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

2.1工业结构

行业与行业间的划分将日趋模糊,企业间的合作将加大。目前,许多从事医药、农业、环境、能源等方面生产的企业,正在从事生物化工生产。特别是某些从事传统化工行业的生产厂家,也纷纷涉足生物化工领域。如杜邦公司,长期以来主要从事有机化工和聚合材料的生产,现在正加大生物化工的开发力度,已开发成功了生物法生产1,3-丙二醇工艺,并正在开发用改性大肠杆菌生产己二酸工艺。DSM公司以前主要从事抗菌素方面的生产,现也加大了生物化工的投资力度。

由于生物化工涉及面广,许多生化公司都有自己的专长,它们之间为了商业利益的合作也非常活跃。此外,随着从事传统行业的生产厂家的加入,由于技术与生产方面的原因,它们与从事生物化工开发与生产的企业合作也很频繁。所有这一切,都使生物化工行业的合作越来越广泛。如杜邦公司与杰宁科乐公司合作开发用生物法生产1,)丙二醇,进一步生产PTT树脂。荷兰的Purac公司与美国Cagill公司合资建设年产3.4万tL。乳酸装置,并计划进一步发展到6.8万V入DSM公司与美国Maxygen公司签定了三年的研究合同,以利用Maxygen的DNA重排和分子培养技术,开发在7一ADCA和其它青霉素生产中使用的酶和菌种。

2.2产品结构

生物化工产品正向专业化、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传统的低价位产品受到冷落,而高价位产品如生化药物、保健品、生化催化剂等则备受青睐。许多公司为了追求较高利润,都将低附加值的产品剥离。如日本武田药品工业公司不再生产味精,转而生产其它高附加值的调味品如肌甘酸二钠(IMP)和鸟甘酸二钠(GwtP)。另外,生物化工将涉足它以前很少涉足的领域如高分子材料和表面活性剂等。

生化药物由于附加值高而成为今后生物化工领域发展的重点。1997年生化药物市场销售额达130亿美元,其中细胞分裂素80亿美元,激素30亿美元,其它20亿美元;就具体药物而论,促红细胞生长素35亿美元,人胰岛素18亿美元,粒性白细胞克隆刺激因子16亿美元,人生长激素15亿美元,小干扰素11亿美元。预计今后其市场销售额还将以8%的速率增长。

在氨基酸方面,虽然用于药物合成氨基酸的量相对较小,但其发展潜力很大。据报道,500种主要药物中,有18%含有氨基酸或其衍生物的合成。在药物合成中,使用最广泛的是L。脯氨酸、r苯甘氨酸和r对羟基苯甘氨酸。L。脯氨酸用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合成,匹苯甘氨酸和r对羟基苯甘氨酸用于抗生素的合成。另外,多肽也是今后的发展重点之一。多肽是指有2以上氨基酸用肽键组成的化合物,在临床上使用非常广泛,主要用于治疗癌症、HIV病毒和兔疫系统功能减退、对传统抗生素产生抗体的感染以及疫苗等。全球合成多肽原药的产量在100kg左右,但销售额达2.5亿~3亿美元,而做成制剂的销售额则达25亿~30亿美元。多肽原药需求量的年增长率在10%以上。

碳水化合物方面,用于临床的碳水化合物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用于临床的碳水化合物结构复杂,如一对单糖,其不同的化学键就多达22种。因此,用化学法合成复杂的碳水化合物比较困难,难以实现工业化,而用酶法合成则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作为生化催化剂的酶,也将是今后发展的重点。1997年,生化用催化剂销售额约1.3亿美元,在过去的3~5年间,每年增长速率在8%~9%,预计在未来的3~5年间,将以同样速度增长。生化催化剂主要用于手性药物的合成。当前,手性药物已成为国际新药研究与开发的新方向之一。

1997年手性药物制剂世界市场的销售额为879亿美元,占药品市场的28.3%,到2000年将达到900亿美元。在未来的25年内,约有一半的手性药物要通过生化催化合成,因此,生化催化剂无论从需求量和需求种类来看,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生化表面活性剂由于具有无毒、生物降解性好等优点,今后可能成为表面活性剂的升级换代产品,但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

生物化工在高分子材料、特殊化学品、生物晶片、环保等方面也将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2.3技术水平

不断提高菌株活力、发酵水平、生化反应过程、分离纯化水平,依然是生物化工面临的课题。

在菌种开发方面,由于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从自然界中筛选菌种以获得新的代谢产物的机会明显减少,人们便考虑利用已知菌种经适当改变其代谢特性后生产新的产品。如日本协和发酵公司已成功地把生产谷氨酸的菌种改为生产色氨酸。

在生化反应器方面,反应器放大一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因此,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整个生化反应过程进行数字化处理,从而优化反应过程,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

在分离纯化方面,亲和层析受到广泛重视,并有人研制了一种综合专家系统软件包,可在几分钟内告知对方被分离物系的分离方法和顺序,以便根据产品所需进行取舍。

另外,在生化过程的在线检测和控制方面,利用生物传感器和计算机监控,依然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在酶催化反应中将发展有机溶剂中的催化反应。

生物上游技术的发展,将对生物化工产生深远影响。人们对从病毒、细菌、植物、动物到人类基因组顺序测定工作十分重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基因许多产品一哄而上,盲目上马,遍地开花,最终形成恶性竞争,许多企业破产倒闭。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的企业,也是元气大伤,难以进一步组织技术改造。如仅江苏省停产的发酵生产线就多达上百条。另外,行业内企业间的生产水平相差悬殊,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达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20%~30%,多数处于20世纪60~70年代水平。

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品种单一,低档次产品重复生产,不能适应需求。在我国高档的医药生化产品如激素、生长因子、干扰素、药用多肽等,有的产量很小,有的没有生产,因此每年都需进口。

三是在生产技术上,工艺、设备不配套,上下游技术不配套,产物的收得率低。我国虽然某些产品如柠檬酸、乳酸等发酵水平较高,但大多数产品的收率都低于国外,酶制剂的活力也明显低于国外,生化反应器和分离纯化技术更是落后国外15~20年。每年都要花费大量资金从国外进口生物反应器、细胞破碎机、分离纯化设备及分离介质、生物传感器和计算机监控设备。

四是有些产品投入产出比达15/=以上,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五是基础研究薄弱,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的技术开发、技术吸收能力差,生产发展多数依靠传统的夕蜒型、粗放型扩大投资的增长模式,效益低、市场竞争力低。

3.2 建议针对我国生物化工行业存在的问题,笔者有以下建议:

3.2.1 扩大经济规模,提高竞争力要鼓励建设大型的生物化工企业集团公司,使之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干一体。尤其要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同时,也要鼓励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特色的小型技术创新型生化公司的发展,并淘汰一批生产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没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从整体上优化我国生物化工的产业结构。

3.2.2 调整产品结构要发展高档产品,如高档医药生化产品、功能性食品及添加剂(主要有低热值、低胆固醇、低脂肪、提高免疫功能、抗炎、抗癌等产品)、生化催化剂等。另外,也应发展众多精细化工产品及用化学法无法生产或很难生产的产品,如微生物多糖、生物色素、工业酶制剂、甜味剂、表面活性剂、高分子材料等。

3.2.3 节约有限资源,强化环境保护在生化生产组学(genomics)。近年来又在信息学(informatics)的基础上建立了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信息学的内容包括信息科学十生物技术十生物工程十生物动力学等的综合信息系统。可以预见,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在生物化工中应用的商业前景极为可观。

另外,其它行业的新技术如分子蒸馏技术、组合化学(combinatorical chemistry)等,也将在生物化工中得到应用。

3. 我国生物化工的发层现状及建议

3.1发展现状

我国生物化工行业经过长期发展,已有一定基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生物化工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目前生物化工产品也涉及医药、保健、农药、食品与饲料、有机酸等各个方面。

在医药方面,抗生素得到迅猛发展61998年我国抗生素的产量达到33 486h青霉素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其它生化药物中,初步形成产业化规模的有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乙型肝炎工程疫苗。

在农药方面,生物农药品种达12种,主要有苏云金杆菌、井岗霉素、赤霉素等。其中,井岗霉素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在食品与饲料方面,作为三大发酵制品的味精、柠檬酸、酶制剂的产量也有很大的增加/1998年味精产量从1990年的22.3万、增加到56.4万一柠檬酸产量从1990年的6.13万、增加到56.4万一酶制剂从1990年的8.5万t增加到24万t。酵母及淀粉糖的产量也有明显增加。我国的味精生产和消费居世界第一,柠檬酸的生产和出口也居世界第一。另外,1998年乳酸的产量在1.5万t左右,赖氨酸的产量在2万t左右,卜苹果酸的产量在6000t。

在有机酸方面,衣康酸的产量达5000乙我国开发的生物法长链二元酸工艺居世界领先地位,目前生产能力达500Va以上,并有数家企业有建设长链二元酸生产装置的意向。

在保健品方面,我国已能用生物法生产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核酸等。另外,我国生物法丙烯酞胺的生产能力达到2万V山与日本同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物化工行业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是我国的生物化工产业主要以医药、轻工、食品业为主。部分企业对生物化工产品大都是精细化工产品这一点了解不够,加之行业规范也不够,导致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原料,以降低成本与消耗,并加强废物处理,减少环境污染。

3.2.4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特别是下游技术水平因为我国生物技术上游技术水平与国外相差仅3~5年,而下游技术水平则比国外相差15年以上,改造传统发酵产品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发酵法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开发生物反应器,提高我国生物化工产品分离和提纯技术,大规模开发生物化工装备等应首先提上议事日程。另外,还应积极采用微生物法代替化学法,开发基础化工新产品的工业化生产技术。

3.2.5加强产学研结合,注重上下游结合国内生物化工技术力量分散,为了做到优势互补,应加强产学研结合。另外在生物化工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是由于上、下游结合不够紧密而影响技术经济指标。因此,在人力和财力的投入上,应考虑上下游结合,以加快生物化工产业的发展。

篇3

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王 艳

【摘 要】阐述了生物化工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在明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确立专业核心课程、建立“宽平台、多模块”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四融入、四递进、学训交互”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了创新课程体系和教材、实施分层次教学、课证融通等教学改革问题,实现生物化工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的顺利衔接。

关键词 生物化工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4-0086-02

作者简介:陆正清,男,教授、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及生物化工专业教科研工作。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重点资助项目“构建中高职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研究”(编号:D/2013/03/149)的研究成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江苏省教育厅《关于继续做好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苏教职〔2013〕9号),指出要进行中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培养试点,由省级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与高职院校合作开展。试点院校要将开发和完善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作为试点主要任务,密切联合行业企业,认真研究确定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和分阶段目标,细化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培养要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构建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中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培养一般应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取得相关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取得相关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与区域内的中职学校,进行了“3+3”生物化工专业中高职衔接的探索实践,制订了生物化工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该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

一、构建思路

1.校企合作,创新中高职衔接人才共育机制。近几年,学院先后牵头创建了江苏食品职教集团、江苏今世缘酿酒学院、江苏省食品微生物工程实验室、江苏省食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校企合作联盟,充分发挥学院合作办学理事会及生物化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作用,校企共同开发制订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进行考核评价,实现校企合作共育人才机制。

2.课程衔接,建立中高职教育衔接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衔接是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核心和落脚点,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实则上就是两者课程相互独立、相互承接、相互分工以及不重复浪费的一种有机结合的状态。要根据生物化工专业中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及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界定好哪些内容由中职完成,哪些内容由高职完成,以保证课程内容不重复、不交叉、不遗漏,同时合理安排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

3.企业岗位要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人才培养的企业化要求。深入企业调研,在专指委的指导下,确定生物化工专业学生从事的主要职业岗位,明确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职业资格,设置相应的支撑课程,以适应中高职人才培养要求,体现人才培养的企业化要求。

4.职业技能标准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俱进。按照中职阶段获得初中级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阶段获得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才培养要求,将初级、中级、高级职业技能标准融入中高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俱进。实施专业核心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认证“直通车”,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

5.企业优秀文化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奠定人才培养的企业文化基础。在实践教学方面,中职的实验实训条件相对薄弱,高职院校不仅要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而且还要将企业文化融入实践教学中,实验室、实训室的氛围按照企业化验室、车间的要求进行布置,学生的实验、实训教学按企业规章制度及要求进行,实现实验、实训工厂化;在学生管理方面,结合企业管理的方法进行班级管理,定岗、定责、定人、定薪,学生变成了企业模拟员工,由虚拟的工资代替综合测评的分数,实行班级管理企业化。

6.行业企业评价融入考核评价体系,实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多元化。以多方评价为手段,以学分互认为桥梁,实行学业认可、累计学分制。建立校行企等多方参与的评价制度,兼顾中高职学生学习需求,设计中高职一体化的学分认可体系,建立“学分银行”。对于部分专业课程,可采取“一课双师”的方法授课,即一名校内教师和一名企业教师同时进行课程教学,共同进行考核评价;对于学生在“校中厂”进行的实训,如果有实训产品的(如啤酒、黄酒、食用菌等),以学生实训所得产品的质量作为考核评价的主要依据,由校企老师共同负责考核;对于学生在“厂中校”或企业进行的实训及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主要由企业负责。

二、构建步骤

1.对接社会需求,明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江苏乃至长三角地区生物化工专业人才需求、培养现状及发展趋势,专业教师先后分赴南京、苏州、上海等省内外40多家企业开展了企业调研活动,同时向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研。在取得第一手调研资料后,专业建设团队召开了多次研讨会议,对调查数据进行了认真的归纳、统计和分析,同时,通过每年召开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听取行业企业专家对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等专业建设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明确了生物化工专业的定位是培养掌握生物化工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发酵生产操作、分析检验、菌种培养、质量管理、产品开发及营销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开展职业能力分析,确立专业核心课程。在深入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经专指委专家的指导下,本专业确立了职业岗位及能力要求分析表,针对性开设相应的课程,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按生物化工的不同分类,设置并重点建设了《啤酒生产技术》、《酒精与白酒生产技术》、《食用菌生产技术》、《发酵食品生产技术》、《生物制药技术》、《生物产品分析与检验》6门专业核心课程,以适应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

3.遵循专业学习规律,建立“宽平台、多模块”课程体系。为适应生物化工领域范围广、产品种类多、技术更新快及关键技术岗位从业人员要求高等要求,培养能从事发酵生产操作、分析检验及菌种培养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经专业教师深入行业、企业、毕业生的调研,经职业能力分析,构建了“宽平台、多模块”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多方向就业的需要。

4.构建“四融入、四递进、学训交互”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中高职衔接过程中校企合作共育人才实施难、学生岗位能力有待提高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以我院国家骨干院建设为契机,依托江苏食品职教集团、江苏省食品微生物工程实验室、江苏今世缘酿酒学院等校企合作平台,探索实践了生物化工专业“四融入、四递进、学训交互”人才培养模式。将企业岗位要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将职业技能标准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将企业优秀文化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将行业企业评价融入考核评价体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按照生物化工专业知识、技术、素质培养规律,循序渐进地安排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毕业辅导课,并按照职业技能形成与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安排单项实训、综合实训、生产实践、顶岗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校内学习与企业锻炼交互进行,促进学生的素质与能力不断提升。

三、生物化工专业中高职衔接教学改革

1.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创新课程体系和教材。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既要满足学生的就业要求,又要为学生职业发展和继续学习打好基础,要围绕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对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明确各自的教学重点,制定课程标准,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管理与评价,推进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的有机衔接。围绕生物化工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教学团队开发了8门优质课程,参与了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其中2门课程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标准建设,1门按省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将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课堂教学案例和实训项目,开发和编写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啤酒生产技术》、《酒精生产技术》等共8本工学结合教材,同时编写了《啤酒生产实训》等9本校本教材。

2.实施分层次教学,促进学生全面提高。中高职学生在文化水平、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及思想认识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同时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数学应用软件的教学,将一些比较复杂的计算、作图,利用计算机来完成。

3.课证融通,强化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培养。专业课程团队紧紧围绕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岗位(群)要求为依据,将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融入课程教学内容,进行 “课证融通”教学改革的实践。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生物化工;酶工程技术;应用研究

我们都知道,人的细胞每天都在进行着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一个人生命的基础体征之一,同样,有机化学反应是新陈代谢的主要构成要素,动物的消化系统之所以能够进行合成与分离就是有机化学反应得到的新陈低谢的结果。然而有机化学物质的主要成分,便是现代生物化学中的“酶”。

1 酶在工程技术反应中的特点与功能

生物化学中的酶,主要通过有机物体的活细胞孕育而成的,并存在一种生物加速剂,即蛋白质。蛋白质的存在促使酶的反应。蛋白质除了起到酶的加速剂的作用外,还具备以下特征:

(1)加速效率比其他加速剂高出10倍左右;

(2)专业性强,仅对一种酶起到加速剂的作用,选择层面较窄;

(3)具有不稳固的特征,酶的化学性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失活性。

以试验酶为例,化学可将酶分为单一蛋白酶和联结蛋白酶两个种类,含有蛋白质的一类中叫做酶蛋白,不含有蛋白质的一类叫做辅助因子。只有在两者相合成时,酶才具有被催生的活力。然而,有一部分酶在进行细胞的合成或分泌时,并非具有酶活力的特性,我们把这种叫做酶原。酶原只有经过在经过一定的刺激状态后,才能够有其意义所在。现代探讨研究的工程中,酶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生物化学,在遗传、农业、工业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2 酶在工程技术中的基本原理

(1)生物酶的功能主要是探究酶和物体交互作用和转变的历程。在经过化学的作用后,由于作用物的分子与所包含的能量值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所以在经历化学作用时,只有达到或者超出水平线的分子才有资格参与进化学的作用过程。通俗来讲的话,即作用物的分子只能在充满活力的状态下才能参与其转化过程。

(2)阻碍酶加速反应速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底物浓度、酶浓度、pH值、温度、抑制剂、激活剂。依据酶的反应途径与抑制剂的功能否可逆可分为:可逆型抑制作用与不可逆型作用。

(3)酶的生机测试,在实验过程中大都不可直接性的测试出最终含量。只有在相对的前提条件下,且酶的生机与含有浓度成正比例,才能测试出最终含量。

3 酶在工程技术中的开发研究

生物化学中的酶工艺技术包含了酶的源产开发、酶的生产制造、酶的分散提取与固化工艺、以及酶的使用。现如今,全球范围内的酶应用技术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处于优良的发展态势。通过基因项目中的工艺技术,不仅将酶的活性提升至了几倍,并且微生物中也具有了经过克隆技术形成的生物酶基因。基因项目的工艺技术,将淀粉中的酶基因、蛋白中的酶基因、纤维中的酶基因等多种酶基因合成,再进行加工改良,从而提升酶的活性。并在基因项目的工艺技术逐渐有了起色的情况下,有关蛋白质的工艺技术也逐步有所进展,研究者得出,可利用蛋白质改变原有的氨基酸结构,从而更改酶的性质,以研发出新的产品。这项研究结果,使生物化工技术得到了重大发展,酶在此受到广阔利用。

4 酶在工程技术及人体上的应用

(1)近年来,随着生物化学技术的不断提高,酶在工业生产中也得到极大的发展。国内的淀粉酶、蛋白酶、纤维酶等不断涌入市场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新式生物化学酶的好处就在于,能够迅速刺激动物的生长激素,使饲料的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增强抗病率,提升平均成活率等,具有相当大的益处。

(2)在生物孕育继承的阶段中,酶可以成为生物孕育成长的标志,用来界定血缘关系等。尤其是在酶生物技术的进程中,酶在成为生物孕育成长的标志,并且具有简单、灵活等多方面的优势后,越来越引起生物各界人员的重视。

(3)在医药科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就其遗传性的病症来说明,因患者在先天形成过程中缺乏酶含量,所以影响了身体的新陈代谢。如先天白化病患者则是因体内缺乏酶含量,患者体内没有黑色素的成长,致使患者出现白化病的病症。

(4)生物酶的酶制剂在防御疾病中,主要有以下几种使用状况:

1)用于医治消化不畅类型的药品,如胃蛋白酶、多酶片等。

2)用于医治外科创伤,治愈脓包的清洁,以及应用于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的酶制剂等。

(5)酶对人体的作用。

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催化体内养分的作用、分解脂肪的作用、消炎抗菌的作用、抗癌抗瘤的作用、活化细胞的作用、净化血液的作用等。诸多试验结果证明,酶能够补充人体的免疫物质,提高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5 结语

总体而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升高,生物化学中的酶工程技术面临着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生物化学中,酶的工艺技术更具有专业性质,且附属值愈来愈高。并在基因项目的工艺技术逐渐有了起色的情况下,利用蛋白质改变原有的氨基酸结构,从而更改酶的性质,以研发出新的产品。此外,随着基因项目中的工艺技术的迅速发展,微生物也对现代化的产品做出了许多贡献,应用于各种生物化工技术的研究。从而加速了现代化生物化工产业的进程,总体行业呈现出一个优良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张久民.酶工程技术在乳品工业中的应用[J].养殖技术顾问,2009(03).

[2]杨淑芳.酶工程在农产品加工上的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08(04).

[3]何进武,黄惠华.酶工程在酿酒工业中的应用[J].酿酒. 2007(03).

篇5

无公害花生生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就是对花生生产中有害化学能投入的主动排斥或约束,以期达到既高产又环保,进而提高食品安全性,保护人类自身健康的目的。其生产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栽培技术

1.自然环境的选择

自然环境的选择决定无公害花生的产品质量。因此要求产地周边3km以内无工矿、医院、铁路等污染源;大气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大气质量标准;农田灌溉水质符合无公害产品基地灌溉水质标准;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土壤质量标准。

2.土壤选择标准

花生对土壤的要求比较严格,要求土壤PH值7-8,以砂壤土和轻壤土种植最适宜。因为花生对土壤水分状况非常敏感,特别怕水淹,耐旱不耐涝。砂质土壤,土质疏松,结构良好,排水通畅,最适于花生所需的高燥条件。盐渍土、沼泽地、涝洼地是绝对不适宜种植花生的。

3.茬口选择

种植无公害花生要选择好茬口。花生虽是抗逆性较强的作物,但对轮作倒茬要求极为严格。花生不宜连作,因为花生的病害及黄曲霉均为土壤带菌传播。如连作土壤带菌越来越多,病害会越来越重。另外,花生吸收肥能力强,连作会使土壤肥力减弱,养份失去平衡,影响花生的正常生长,应与玉米、小麦、高粱等禾本科作物实行2~3年以上轮作。

4.整地质量要求

由于花生是地上开花地下结果作物,因此,对土壤耕作质量要求很严格。应在前一年秋天作物收获后,及时完成灭茬、耕、翻、耙、耪等作业,耕翻深度为30cm左右。做到精细整地,达到土壤细碎,耕层深厚,排水良好、地表平整、上虚下实,水分充足,这样才能保证出苗快、苗齐、苗全、苗壮。

5.施肥原则

必须坚持以有机肥为主,以基肥为主,适时测土配方施肥、平衡施肥及无公害农产品化肥施用原则。

5.1基肥施用原则 基肥应以有机肥为好,一般施腐熟的优质农家肥35000kg/hm2,在整地前先撒上农肥,然后翻入耕层。

5.2种肥施用原则 在播种时,施氮、磷、钾复合肥200kg/hm2,化肥要与种子间隔以防烧种。

6.种子播前处理

播前10~15天结合晒种剥皮,按品种的特征做好选果、分级、粒选、淘汰三级种。种子发芽率应在90%以上,并做好种子消毒。方法是用40℃温水浸种3min,捞出晾干即可在播前进行种子包衣,以防病害。

7.适时播种

应以品种、天气情况、土壤墒情等因素选择播期。一般在0~15cm土层温度稳定在14℃以上开始播种。沈阳地区适宜播期是5月1~5日。

8.合理密植

应根据品种籽粒大小、分枝多少、土壤肥力高低来决定播种密度。一般大粒型花生宜稀植,小粒型应密;分枝多的宜稀植,反之宜密;肥地宜稀植,薄地宜密。一般行距50cm,株距15cm左右,保苗250000~300000株/ hm2。

二、田间管理技术

1.及时铲趟、适时清棵蹲苗

加强早起田间管理,及时铲趟、适时清棵蹲苗。团棵期叶面喷施0.3%的花生益丰收1500毫升/ hm2,初花期适量追施尿素100~150公斤/ hm2。雨后及时顺沟浅锄,破除板结,消灭杂草,结合趟末遍地进行培土迎针。

2.遇旱及时浇水

花生是耐旱作物,一般不需浇水。播种期遇干旱要坐水播种,确保全苗;初花期和结荚中期遇旱要及时浇水保花、保果。无公害花生浇灌用水必须选用清洁的水源,水的各项指标要符合国家灌溉水标准。

3.防涝排涝

花生是喜温、抗旱、不耐涝作物。低温寡照、雨水多的年景减产减收,高温炎热雨水较少的年景丰产丰收。因此,花生一旦发生渍害要及时排水防涝。所以,花生要选择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并选择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做到雨前不中耕,雨后要排涝,才能丰产丰收。

三、病虫害防治

1.病虫害防治原则

应坚持对病虫害预报预防为主,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及允许有限度地使用有机化学农药为重点的原则,严格遵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的要求。

2.病害的防治

花生病害主要有叶斑病、青枯病、黄曲霉,这三种病害的传染途径都是由病原菌通过土壤传播,比较有效的防治方法:①2~3年以上轮作;②种子消毒或包衣;③药剂防治:当病株率达10~15%时为第一次防治指标,用70%代森猛锌可湿粉剂1000~1200g/ hm2制成500倍液喷施或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 g/ hm2制成1000倍液喷施,每隔7~10天喷药一次。

3.虫害防治

3.1地老虎防治 地老虎又叫切根虫,专门咬断苗茎。防治方法:①秋翻土壤,使土壤疏松、保持干燥,不利于幼虫在土壤里越冬。②诱杀幼虫,用90%敌百虫晶体400倍液10min浸泡食物,傍晚放入田间诱杀。③药剂防治,幼虫在三龄前,可用90%敌百虫1000倍液喷洒。④人工捕杀,在出苗前,每天清晨下地检查,发现有被害幼苗,就扒开幼苗旁边的土层(深5cm左右)捕杀幼虫。

3.2蚜虫防治 及时防治蚜虫,当蚜株率达20~30%,百株蚜量超过500头,田间瓢蚜比低于1:100应及时采用药剂防治。①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0~300g/ hm2,制成2000~2500倍液。②用20%杀灭菊脂乳油450~900ml/ hm2,对水900~1050kg进行喷雾。

四、收获与晾晒

1.适时收获

收获时要看天、看地、看植株长势,进行适时收获。收获期要根据一下标准判断:①一般以植株呈现衰老状态,顶端生长点停止生长,中下部叶片由绿转黄并逐渐脱落,茎枝转黄色。②根据饱果率:当荚果饱果率达65~75%时就可收刨。③根据种仁颜色:当果壳硬化、网纹相当清晰、果壳内侧呈乳白色并稍带黑色,种仁皮薄、光滑呈现出本品种固有色泽时即可收刨。④根据当地昼夜平均气温:当地昼夜平均气温降到12度以下,即可收刨。⑤根据品种的生育期推算收获期:每个品种都有其相对固定的生育天数,在正常年份,当这些品种的生育日数达到时就可收刨。⑥留作种用的花生可提前1~2天收刨,以免遇霜。

2.通风晾晒

花生黄曲霉素是当今世界公认的诱发癌症的因素。花生黄曲霉素的产生虽然主要是土壤带菌和生长季节潮湿造成,但收刨后的花生晾晒也要引起重视。其方法是将收刨后的花生扎成小捆,运至各家房顶以两捆为一组,角果朝外、码放整齐,待荚果含水量在10%左右,方可摔角。

篇6

1.选地:花生是深根系作物,适宜在沙壤土或中壤土栽培种植,要求土层深厚1米以上,土壤较疏松,地势平坦,排灌水比较方便,土壤通气性良好,比较向阳的地块种植。

2.整地:花生地要普遍进行深中耕2025厘米,耕后及时耙耢,达到“深、平、绒”。翌年早春顶凌耙耱,畜水保墒。有水地区在播前57天,可浇好底墒水,亩用水4060方。

3.选膜:种植花生必须选用0.0070.008毫米微膜或“线型膜”,以利果针下扎穿透,也可降低成本。

4.选种:在无霜期120天左右的地区,一般中等肥力地块,选用发育早,生育期较短的早熟品种,“旅花1号”、“鲁花9号”。在无霜期130天以上的地区,土壤肥力较好的地块,选用“鲁花13号”、“鲁花14号”、“花育16号”等优种。

二、实施科学安全配方施肥技术

1.根据花生产量进行科学施肥。在播种前应根据不同 花生品种的需肥要求,土壤养分及肥料的质量,通过土壤测试,实行科学平衡施肥技术,不能使用单一肥料。

2.一般亩产500公斤以上的地块要求亩施有机肥料6000公斤以上(有机肥包括厩肥、绿肥、草木灰、沼渣、沼液、作物秸秆肥,饼肥等经过充分沤制的速效有机肥)。无机肥包括:矿物氮、磷、钾肥和以氮、磷、钾配制的复合肥亩施50公斤,过磷酸钙80100公斤。应根据花生产量确定施肥量。

3.种植花生要求一次施足底肥效果较好。

三、地膜覆盖技术

1.选膜:种植花生选用8590厘米的微膜,厚度为0.0080.009毫米之间,透光率大于70%,易被果针穿透性的,展铺性能好,不粘卷的微膜。

2.播种方式:水地要求起垄覆盖种植,垄高10―15厘米,垄宽60厘米,垄顶要平,沟宽20厘米,沟深50厘米为宜。旱地区春播在播前710天整好地,随后抢墒盖膜以利保墒,到时打孔播种,这种方式叫先覆盖后播种。水地区在播前先浇水后整地再盖膜,到时打也播种。打孔一般要求直径为2厘米,播种深度4-5厘米,打孔后将湿土封严,以防跑墒。先播种后覆盖的地块,出苗后在膜上打孔放苗。这种方式适应于机播,在水地,扩浇地和保墒好的旱地均可采用。

3.铺膜方法:应将地膜紧贴地面,两边宽度各10厘米,用湿土压严实。膜上每隔5-10厘米打一条土腰带防风揭膜。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机械铺膜。

四、播种技术

l.种子处理:花生要做到“一选三拌”。“一选”即精选。即精选种籽,去掉杂籽、秕籽、小籽。“三拌”即一拌杀虫剂,每50公斤种子,用辛硫磷乳油150克拌种;二拌杀菌剂,每50公斤种子用多菌灵200克拌种;三拌微肥,每50公斤种子用250斤磷酸二氢钾拌种。

2.播期:当510厘米的地温达3―15℃ 时,即开始播种,在我市一般在4月25号播种,5月初出苗。

3.播种深度: 花生播种一般沙壤土45厘米,中壤地34厘米。

4.密度:一般在高水肥地,亩地留苗g0009000穴左右,在中等水肥地亩留苗1000012000穴,一穴两粒种子。

五、科学管理措施

1.查苗扩膜:对先盖后种的地块,如遇大风要及时检查,盖好被风揭开的地膜,用湿土严封破口处。

2.打孔放苗:先播种后覆盖的地块,当花生苗长出23片叶时要及时放苗。在微膜上开个小口,让其充分通风透光。让幼苗在膜里生长710天时间,防止低温、大风天气冻伤幼苗。

3.“清颗蹲苗”:当花生出苗后,立即把周围的土扒开,使第一对侧枝的两片叶子外露,清颗比对照一般亩增产30%以上。

4.叶面喷肥:如果幼苗缺肥时,每亩用0.3%磷酸二氢钾溶液40公斤加1公斤尿素:或2%的过磷酸钙40公斤溶液喷施叶面,促进幼苗健壮生长。

5.调节生长:在高水肥地块,花生营养生长过盛,容易徒长,可采用叶面喷施植物调节剂B9或缩节安,喷施浓度为0.05%一0.1%为宜,每亩喷40公斤即可。缩节安每亩用23克对水40公斤喷施,起控制花生的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使其多结果,结饱果。

6.浇水追肥:在花生的花针期,如天不下雨,土壤耕层50厘米含水量低于10%时,应结合亩追尿素710公斤进行浇水,浇水时以顺畦沟缓慢浸润,浇匀,浇透,避免大水漫灌。

7.及时收获:中早熟品种在9月中下旬收获,晚熟品种在10月初及时收获,如果收获过迟,花生会脱落在土壤里减少收入。收获后将荚果晾晒57天,待水分降到10%以下时即可收藏,花生收获后应及时清除田间残膜。

六、病虫害防治技术

1.花生生长后期,常见病害为叶班病,防治措施秋季深耕,避免连作,选用抗病品种。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用1:2:150200倍的波尔多液,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喷雾,每隔10-15天喷一次,连续喷24次,每次用药液5060公斤。

2.地上害虫主要是蚜虫,红蜘蛛危害,可用避蚜雾防治。

篇7

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坚持为学校教学工作服务,大力促进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 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坚持为学校教学工作服务,大力促进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高度重视教育科学研究的作用,探讨与研究课程改革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并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以各类学科评优和竞赛活动为契机,尽快促成青年教师成长。充分挖掘本学科资源,参与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建设。

加强理论学习。本学期,着重加强《生物课程标准》、《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以及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更新观念,指导实践。

健全队伍建设。师徒结对,有目标地开展“传”“帮”“带”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要求青年教师先听课后上课,写出备课详案。师傅每周至少听徒弟一节课,并开展评课,给予切实的指导。开设新教师的汇报课、年青教师的研究课、老教师的示范课。三是组建生物奥林匹克竞赛教练组,强化竞赛意识,加强学科知识培训。并要求全组同志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网络优势,扩大我校生物组的影响。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加强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优秀经验和年青教师的十足干劲,高质高效地完成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

紧抓学科教学。高三必须在认真学习20xx届高三生物班取得经验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新大纲,搜集高考信息,确定高考目标。针对本届高三学生选修生物学科的特点,特别强调要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要加强训练,努力改变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鼓励学生的斗志,给每个学生以希望,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加强和班主任的配合,有情况及时通报,及早解决。要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学习兄弟学校的经验,谦虚谨慎,埋头苦干,想方设法,争取在最后的高考中完成预期目标,不拖学校后腿。

篇8

生物老师教研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将继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教育科研为引领,认真落实学校教务处和教科室的工作计划,整合教研力量,创新教学方式,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的探索,加强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大力促进本学科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自身研讨力量的提升。

二、本学期科组教研活动重点

1、抓好课堂质量,提高课堂效率,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落实。

2、积极开展相互听课活动,促进互相交流,加强互相学习的氛围,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3、继续开展课堂研讨活动,研讨不同的课型和教法。

4、全身心投入初二中考备考工作,提高备考的质量和针对性,提高生物科高考成绩。

三、工作措施

1、认真抓好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

(1)科组和各备课组开学前要制定好教学计划和备课组计划,学期教学活动按照计划进行,结合本科组、本备课组的实际,对照学校教学常规,找出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措施,力求做出成效。

(2)深入钻研课程标准、考纲和教材,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备课本的书写要符合学校的要求(三维目标、重点、难点、练习、教后记、教学反思等),教案做到一课一案,上课前写好,要随时经得起学校检查(每学月进行一次不定期查检,本学期备课组长还要随机抽查教师的备课本和听课本)。

(3)本学期重点抓紧抓好备课组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备课组的教学核心作用,做到既有质又有量。备课组要根据年级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安排好教学计划,落实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首位。在备课活动中做到“一有、二定、三备、四统一”。“一有”是指集体备课时有记录(备课记录要认真填写,及时缴交);“二定”是指定时间、定中心发言人(备课的时间至少每周一次,并保证有一小时以上,中心发言人精心组织好本次的备课活动,保证内容充实,有实效);“三备”是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四统一”是指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印发资料统一、测试目标要求统一。

(4)加强备课组内听课评课活动,发挥每位教师的教研能力。在听课活动中一定要落实好评课环节,做好对上课者的指导工作或提出自己的观点,达到互相促进,互相学习的目的。

2、提高备课组的电子备课质量

电子教案备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要求教师在钻研教材、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等的基础上进行备课,将先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融入教案中,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要根据教学内容选取适当的教学资源,克服对教学参考的过分依赖,反对机械照搬。教案必须有:三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包括网络资源的运用)、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

3、积极开展探究型教学活动,提高教师教研水平

每位教师在一学年里至少上一节公开课或讲座。上课的类型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讲评课、复习课、讲授新课或是备考讲座等多种形式。目的是使授课教师的教研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又可以使科组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生物老师教研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夯实基础,满足高考全面提升素质的实际需要。根据我校的实际,在讲授新课的同时,适当补充有关初中的生物基础知识和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1、采取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的方式提高自己及全组的研究水平。全组教师每学期听课、评课不得少于8节。

2、抓好教师的理论和政治学习。进一步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教育方针政策,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积极适应新课改要求,真正的把翻转课堂的理念深入到课堂中去,让每位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很快的成长起来。

3、强调教师的业务进修。组织全组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希望本学期能带领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参加各项培训;及时领会新的教育动态,更新方法,积极探索新课改的(翻转课堂)有效教育教学形式和方法;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

4、带领全组教师勇于改革,不断创新,建构新型的(翻转课堂)课堂教学模式、新型的师生关系,切实改进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和效益。

5、要求“本组名师”每人上一节展示课,进行一次专题讲座,给全组教师学习的机会

三、加强教学“六认真”

①认真理解课标、熟悉教材:教师能对课程标准、教材作一个深入、自主的研究,结合各种培训、交流,增进对生物课程的理解,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②认真构建预设、强调生成:教师要对课堂教学作一个精心的教学设计。尽管课标强调知识的生成,但课前没有好的课堂设计,很难产生精彩的、有意义的生成,尤其是实验教学。“教学可有诗意,但不能太随意”。

③认真组织教学、突出有效:教师的生命在课堂上,在45分钟里增加有效的教学时间。教学中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与重难点,要有科学的教学容量和适度的教学节奏。正确认识接受式和探究式学习的作用。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想状况,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最佳结合。

④认真选编试题、重视反馈:教师要加强评价意识,合理运用评价的导向作用。学会选、改、编写试题,收集学生容易错误的问题,及时批改,及时反馈纠正。做到“有发必改、有改必评、有评必纠”。

⑤认真反省得失、注重提升:教师要善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得失多思考,多总结,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升自身的内涵素养,形成自身的教学特色。

⑥认真研究考纲、关注课改:考纲是高考命题的唯一依据,课本是帆船,师生奋力划桨,考纲便是航标。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积极主动的学习;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课改的精神是导航仪。

生物老师教研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将借此契机进一步提高常规教学质量,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为了更好地全面地推动组内各项工作,在学校总体教学工作思路和计划的指导下,我们生物组在本学期将努力落实以下各项工作任务,更好地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

二、主要工作

(一)教研组建设方面:

1、深入学习课改理论,积极实施课改实践。

①以七年级教材为“切入点”,强化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

②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把先进理念学习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以学促研,以研促教,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强化教学过程管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益,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抓好“四关”。

①备课关。要求青年教师备详案,提倡其他教师备详案。要求教师的教案能体现课改理念。对于教师的备课笔记做出标准格式要求,明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提倡每节课后记录教学反思,对于教学过程进行及时地修改、完善。对教学中的经验及时整理、总结并记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②上课关。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③作业关。作业要认真及时批改,对于作业中出现的较为集中的问题开展备课组内的分析讨论,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纠错,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根据学生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进度。

④考试关。以确保给学生一个公正、公平的评价环境。

3、加强教研组凝聚力,培养组内老师的团结合作精神,做好新教师带教工作。

(二)常规教学方面:

1、加强教研组建设:兴教研之风,树教研氛围。特别要把对新教材的教研活动作为工作的重点。

2、教研组要加强集体备课: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法,探讨疑难问题,由备课组长牵头每周集体教研一次,定时间定内容,对下一阶段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3、教研组活动要有计划、有措施、有内容,在实效上下工夫,要认真落实好组内的公开课教学。

4、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7节,教研组长不少于10节,兴“听课,评课”之风,大力提倡组内,校内听随堂课。

5、为进一步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尤其是校园网的建设,鼓励教师自制教学课件,撰写电子教案,以进一步丰富充实我组网页的内容,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

(三)教研组专题活动。

1、德育教育的学科渗透。本学期学校有两方面的主题教育,即体验生命、关爱教育和环保意识。我们组要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在教学教育过程中渗透《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中血液的种类、献血是每个健康成年公民应尽的义务,如何认识血型等内容。生态环境的保护生命起源等。

2、科研。继上学期进一步开展工作。要求组内成员以课堂教学为抓手,寻找生物学科课题的切入口,将课题中的人文与科学精神融入到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并要求注意积累,撰写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论文。

(四)其他工作。

1、积极认真的参加每一次的区教研活动,认真做好记录,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做好期中、期末的命题工作。

篇9

关键词: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4-00-02

引言

公共服务具有公共性,它是实现公共利益和满足公共需求的载体,它作为特殊公共物品的性质决定其属于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因此,长期以来所有的公共服务项目都是由政府全权负责供给和管理的。浙江省作为东部沿海较为发达的省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构建服务型政府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各地方政府正在积极取各项措施以实际行动努力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但是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建设的不够完善,还需要加大力度进行改进。

一、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发展现状及成效

(一)文化地标建设与基层设施网络覆盖结合

在浙江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已经建设了一批在当地具有标志性的公共文化设施。截至目前,已建和在建的县级以上文化广场、文化中心300余个,标志性文化设施布局均衡。全省以“城市15分钟和农村30分钟文化服务圈”为目标,统筹规划布局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设置和调整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文化活动室,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标准化。

(二)流动服务深入基层

目前,全省为所有欠发达地区和部分中等发达地区配送多功能图书流动车,形成“文化加油站”,以有场所、有活动、有队伍、有机制为基本标准,推出流动文化馆、流动图书馆、流动电影院、流动博物馆、流动科技馆等服务载体,延伸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触角,使农村百姓特别是偏远山区、弱势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极大充实。

二、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单一

长期以来,政府和事业单位一直是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供给主体,也是公共文化需求和决策制定的主要参与者。尽管浙江省的一些公共文化部门尝试通过市场机制改革,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组织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提升,但由于各地进入标准不统一、流程复杂等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市场和社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积极性。因此,浙江省应尽快出台一些涉及市场和社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省级标准,以推动群众文化需求更有效地获得与满足。

(二)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的执行监督不到位

浙江省颁布的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政策及规范文件已不少,但这只是标准化工作的开始。标准从出台、宣传、执行到监督、反馈,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也是不断完善和更新的过程,科学性有待提升。同时,由于制定标准和执行标准的往往不是同一组织或机构,制定标准的机构不了解标准执行单位的具体环境,容易出现标准执行监督不到位、缺乏合理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等问题。

(三)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均等现象突出

浙江省公共文化供给存在城乡、群体之间发展的不均衡,具体表现为农村文化发展滞后于城市,弱势群体的文化权益得不到保障等。与城镇居民相比,在农村的公共文化供给上,无论是娱乐教育文化的消费支出,还是高档家电的家庭拥有量,都存在明显的差距。作为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基础的县、乡、社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一直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最为薄弱的环节。因此,浙江省必须尽快制订一些涉及城乡和不同人群基于公平正义原则的省级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以保障农村或偏远地区群众的公共文化权益。

三、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的条件分析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

经年来,浙江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努力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以政府提供为主要方式,注重发挥社会的力量,以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统筹规划公共文化事业单位的布局与结构,逐步建立形成覆盖全省范围的、科学合理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浙江省充分利用自身科教文化的综合优势,率先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的探索工作。比如实现了浙江省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浙江省图书馆免费开放,此外还开通了网络图书馆,为浙江省的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因此,浙江省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

(二)充足的财政资金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经济发育较为完善,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作为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浙江省的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经济和财政实力相对较强,为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同时,浙江省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和公共文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对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人才培养、和项目建设等都提供了必要的政策保障和资源支持,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四、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对策

(一)扩大社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渠道,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活力

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应是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协商制定的结果。因此,政府应努力扩大社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制定的渠道,推动建立以党委、政府及相应文化行政部门为主导,社会组织、企业及民众积极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制定的多元协商机制,并注重以民众需求为导向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与民众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匹配度与契合度。同时,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政府通过制定购买服务政策,建立允许企业与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机制,从而有针对性地面向不同对象提供不同种类的公共文化服务。通过政府的扶持与监督,对公共文化服务市场进行规范,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化公共文化服务格局,以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活力。

(二)加快制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

浙江省要想切实提高区域内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必须根据基层群众需求和政府保障水平,积极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的制订。服务标准的制订应以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为导向,研究提出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各级政府的保障支出责任,作为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最低标准或均等化标准。在具体测算方法上,可首先明确群众需求,其次明确资源配置标准,再测算财政支出,在这个基础上,理清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责任。

(三)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

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载体,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只有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管理的规范型,才能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的高效率和高质量。浙江省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在已有的标准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首先,要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覆盖率,提高人均拥有量,满足广大群众的便利性需求;然后,在保证数量和质量的前提下,创新浙江省的基础设施管理与服务,完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标准,从而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其次,继续提升基础设施服务的标准,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以提高文化活动的群众参与度。譬如我馆的龙山四明阁非遗展演馆是免费为广大戏曲爱好者提供的免费活动场地,除了做好“天天演”及管理工作外,同时穿插一些群众喜闻乐见和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表演活动,力争把龙山四明阁非遗展演馆打造成为余姚市惠民实事工程的“文化乐园”。

(四)进一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的绩效评估体系

全面科学的评估和掌握公共服务绩效是改善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环节,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的评估体系,是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各级文化部门领导要具有绩效观,设计科学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评估指标体系,并开展科学的绩效评估工作,从而推动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多元评估主体队伍的建设,促进相关机构和人员提高服务水平。我馆在上级部门的要求下,今年对免费培训工作加大了力度,制定全年培训计划,加强宣传,有针对性开展培训辅导,更好的完成全年考核指标。

五、结语

综上所述,浙江省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方面已经具备了充足的条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体系,加强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为我省的文化事业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阮可.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实践与思考―基于浙江省视角[J].上海文化.2014-02.

[2]胡税根;李倩.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发展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5-05.

篇10

而据计世资讯于11月中旬的《2004年中国政府公众网站评估研究报告》,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头戏——“十二金”工程的牵头部门网站的水平均差强人意,重内容服务、轻功能服务的现象依然是普遍存在。17日,北京市国家机关网站检查评议公布的结果也表明,北京市网上政务工作还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问题:各政府网站之间信息和服务分散、缺乏统_的标准、网上互动活动没有形成规模和长效机制、信息更新不及时。可见,功能服务的加强将是一段时期内我国电子政务的调整重点。

政府网站作为政府部门与广大企业、群众之间的电子桥梁,其功能不应该只是政府对外公开展示工作内容的展台,更重大的意义在于提供便民的服务和直接的与民沟通和交流的平台.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传统的政府工作具有从上到下的单向管理的特点。从形式上看,管理模式单﹁,信息传递缓慢,企业、群众和政府间缺乏交流和互动;从内容上看,政府职能以管为主,服务意识淡薄。

而电子政务意在建立一个“亲民”的服务型政府,形式上是基于网络的平台,能够不限时空地为大众提供及时的信息和优质的服务;内容上更以民为本,以服务为主。这就决定了加强服务成为政府工作转变职能的首要前提。

政府必然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进行合理地集成,对政府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加强互联互通,对政府结构和工作进行优化组合,使企业、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服务,从而降低社会投入成本,促进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功能服务不仅是政务的电子化,其交互性也十分重要,提供一个与民众互通的平台,让管理者听听民众的意见和呼声,同时也能让民众了解管理者决策的初衷,使官民能有效地互动起来。

仅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提倡电子政务的功能服务对政府大有裨益。网络的功能使政府减少了劳动的投入,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使得政府的投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而效能的提高还有助于社会的稳定,使政府管理的职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可谓“一石二鸟”。

同时,政府网站作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一个重要门户,功能服务是否健全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政府的办事效率,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决策,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纵观其他国家电子政务的成功经验,美国政府提出了“以公民为中心、面向结果、基于市场”的三大指导原则;英国政府在各种政策文件中都将“建立‘以公众为中心’的政府”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虽然各国电子政务建设各有重点,但其核心十分统一,比如,改革现有的行政程序、建立政府与公民社会的互动、提供更加快捷、方便的公共服务、实现一线式不受时空限制的服务、体现行政民主以及实现政府机关内部的办公自动化和资源共享、提高办事效率和透明度等等,都是围绕民众和服务两个中心展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