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管理范文

时间:2023-04-03 13:50: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区管理

篇1

【关键词】社区护理;护理管理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以及新的医疗保险制度政策的出台,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出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的理念,使人们对健康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我院的一个门诊部,因铁路运行机制的影响,地处渝中区两路口(院本部在九龙坡区),位于几家综合型三甲医院的狭缝中,为了长远发展,2002年经过门诊部的努力和渝中区卫生局考察后挂牌为两路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那以后,我们既是铁路医院的一个门诊部,又是要管理5万多居民的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工作中既要承担门诊的基本医疗,又要做好社区的公共卫生服务。

所以从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至今,门诊部职工从被动的接受上级安排工作到现在主动的上门为辖区居民服务,经历了艰苦的历程。而我作为一名门诊部护士长,亲身经历并参与了社区护理管理,在无章可循的实践摸索中,深切地体会到要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必须培养一支一专多能的护理队伍才行。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人员的配置

由于社区居民的人员结构、工作性质、文化程度不一,单位福利的好坏,对社区医疗理解、需求程度不同等,导致入户调查难,建档难,获得相关信息后跟踪随防难。我们现有工作人员42人,护士10人,平均年龄48.5岁。因此,在人员配置上绝对不能凑合,要彻底改变历史遗留下的人员老化、知识老化、工作素质低的现象。要培养一支具备高度责任心、崇高的敬业精神、丰富的感染力和一定的亲合力、交流能力的队伍。社区护理人员必须从思想上充分认识社区护理的重要性,使护理走出医院,走进社区,面向社会,更好地服务群众。

2目标的制定

由于政府的财政投入不到位,2002至2006年之间,我们没有得到相应的公共卫生服务补偿,所以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不高,觉得做与不做一个样。作为管理者,首先应加强职工的思想教育,相信社区医疗服务是一个长远的发展方向;其次是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作为护士长我也身先士卒加入其中,带头完成,如未完成者与当月奖金挂钩,各种慢病的管理率要求达到100%,由管理者组织人员负责抽样调查,并严格执行奖惩制度。这一目标的制定使基线调查这项艰难任务由前半年的5%,到年底迅速提升到68%,有些团队甚至完成了80%以上,较好的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基线调查任务,各种慢病管理率也基本达到100%。

3质量管理

社区护理与医院的临床护理有很多相同之处,但又在临床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内容。

3.1加强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社区服务的对象多为老年、慢性病患者,积极向他们宣传相关疾病的卫生保健知识,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指导其合理饮食,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我们坚持对就诊者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每月每个团队必须为其辖区群众进行1~2次健康知识讲座,在讲解时必须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并在居委会的配合下制定健康专栏,使卫生知识逐步普及。

3.2定期巡诊和随时出诊由于生活上行动不便或者经济困难等原因,有些患者不能到医院来看病,有些慢性病患者不能坚持来院治疗,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制定了定期巡诊和随时出诊制度,并作好相应记录,上门为患者进行治疗护理和康复指导,这样既为患者提供了有效、经济、方便、连续的卫生服务,又为医院增加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3大力开展妇幼保健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后,优生优育就成为年轻父母所关注的热点话题,我们要求每个团队的责任护士必须定期到居委会了解孕产妇的名单,督促指导孕妇进行产前检查,帮助认识孕期的各种危险因素,指导产妇正确的喂养方式及观察幼儿的健康状况,同时提醒父母如期为小孩进行预防接种,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妇幼保健工作量大,人的期望值很高,尤其是在人员配置不够的情况下(我们只有一个妇保防视护士和三个预防接种护士),要求护士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去完成。

4管理的方向

4.1注意护士业务水平的提高由于社区护理是融预防、保健、医疗、康复、护理为一体,要求社区护士不但要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人文、心理、营养、保健等学科的知识,因此我们的社区护士除了通过全科护士培训外,还利用各种梁道开展继续教育,如参加区疾控中心,区妇幼保健站,区社管中心组织的各种培训,以及外出参观学习,内部组织讲课等,逐步培养成知识技能全面的综合型全科护士,以便更好地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全面的护理技术指导。

4.2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凝聚力社区工作繁杂,不是靠一两个人的努力就能完成的,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既要明确分工,又要强调团体协作,使全体护士都为同一目标努力工作,尤其是护士长应一身作则,起好带头作用。在管理工作中,本着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关心、爱护、体贴每一位护士,帮助排忧解难,使她们能说出心里话,做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提高了人们的凝聚力,激发了服务热情。

4.3加强与各级部门的联系沟通社区服务中心的上级主管部门是社管中心,在电子化信息时代,社管中心的领导也想用电子档的形式把各种纸质档的东西反映出来,然而他们又处于探索过程中,电脑设计人员又不懂医学,怎样才能使他们既能有效监控各种数据信息,又不增加医护人员不必要的工作量呢?这就要求管理者积极主动为与社管中心联系,配合修改完善各种电子表格和相应的规章制度,以减少书写内容。

护理管理者还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向领导要求改变护理人员的缺编问题,我们目前的护士和医生比为1∶1,不能达到国际卫生组织提出的护士和医生2∶1或4∶1的比例,尤其是妇女儿童预防保健工作全部交给社区中心后,护士将严重缺编,另外,要求完善对社区服务补偿,加大财政投入,理顺社区卫生服务的价格,引导社会健康发展。新晨

篇2

社区地处中心城区,社区人口密集,共有楼宇58栋,其中,居民宿舍楼38栋,单位宿舍楼14栋,商务综合楼宇6栋。社区大部分为老城区的纯居民区,社区基础设施较差,辖区老年人多、弱势群体多、在校学生多。近年来,社区结合辖区特点,把应急管理综合减灾作为构建和谐社区、平安社区的重要工作内容,统一规划、全面部署,建立应急工作网络,强化应急宣传,落实应急措施,社区应急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具体做法如下: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应急组织管理机制

社区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一是加强“一个组织”,专门成立了由社区居委会主任任组长的社区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应急管理工作计划和制度,明确了应急目标,将“应急管理示范社区”建设工作纳入社区年度计划。二是健全“两支队伍”,组建80名人员的“蓝马甲巡逻队”为楼栋灾害信息员队伍,收集、、传递、反馈社区灾害信息;组建以党员骨干、单位干部、热心青年、“五老人员”等为主体的6支志愿者队伍,长期开展社区应急管理志愿服务活动。三是建立“三级应急工作网络”。根据地理位置划分成仁爱街、纬四路、三个责任区,每个区都设立应急管理责任人和目标责任管理,每座楼宇都设立楼长及时上报和告知灾害信息,形成社区组织、单位支持、居民自治的社区应急管理工作联动格局。

二、制定预案,提升社区灾害应急救助水平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以及地方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结合社区所在区域环境和社区居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社区灾害应急救助预案,明确应急工作程序、管理职责和协调联动机制,尤其在应急反应、减灾物资储备、群众转移安置、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要求做到职责明确、落实到位。同时针对儿童、老年人、病患者、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制定了明确的保护工作对策,建立了社区应急工作档案。

三、强化设施,积极开展应急宣传教育活动

为了加强应急管理示范社区的硬件建设,街道和社区多方筹资,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实施。一是先后投资20余万元对纯居民区的10栋楼进行楼道清理,增置了消防设备。并在辖区设置了实验初中操场、经七纬二路西北口广场等四处应急避难场所,共计13000平方米,可容纳八千余人紧急避难使用。二是在辖区楼宇、居民楼栋分别设置了规范清晰醒目的避难标识,配备了消防灭火器;在辖区单位、写字楼、商场超市、酒店等人流集中的地方都配备了消防安全和应对灾害的器材,包括消防栓、灭火器,救生绳、火灾自动报警器、感烟器、温感器、手讯按钮等,并定期对沿街各门店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三是设有社区图书室、社区学校等应急宣传教育场所,以全国“防灾减灾日”和“国际减灾日”为契机,发放应急管理防灾减灾知识手册、应急科普读物和挂图,利用橱窗、板报、宣传栏、小区文体活动、市民论坛、大型节日等形式和阵地宣传应急减灾知识,不断提高居民群众应急意识,增强社区全民应急减灾的舆论氛围和社会基础。

四、突出实效,积极开展应急减灾系列活动

1.抓好三支队伍,开展应急宣传活动。一是充分发挥社区“和谐之春”艺术团的号召作用,举办社区应急减灾文化活动、文艺会演,开展消防应急宣传,将应急教育引入家庭。二是充分发挥“”科普队的教育作用,每年举办社区科普周系列活动,开展以应急救助、地震救援、消防安全、医疗急救等内容为主题的“应急管理科普教育社区巡回展”活动,并举办多种形式的应急知识竞赛、答卷活动,邀请专家对部分社区人员和志愿者进行应急培训、讲座等。三是充分发挥“蓝马甲”巡逻队的监督作用,为巡逻队统一配备蓝色巡防服装标志,每天定时巡逻,宣传应急管理知识,排点部位,消除安全隐患,为社区居民看家护院。

篇3

一、进一步落实残疾人医疗保障政策、完善扶贫机制

我们将努力让家庭特别困难的残疾人住院可享受大病医疗救助。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适合残疾人特点的扶贫方式,把帮助和解决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和生产需要作为扶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多渠道的残疾人扶贫资金投入方式,落实残疾人扶贫开发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扶贫措施,建立残疾人扶贫基地1处以上。

积极开展贫困残疾人的技能、实用技术培训。结合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纳入各项保障领域;动员社会力量,深入开展帮、包、带、扶活动,建立社会帮扶机制;对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人、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帮助落实“低保”“五保”等社会救济措施,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

同时,对重度残疾人、一户多残、大病医疗难、子女入学难等残疾人家庭实行临时救助。使城乡特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得以落实。

二、进一步落实康复救助项目,促使残疾人康复

按照省、市残联康复任务的要求,围绕残疾人“康复一人,幸福全家,奉献社会”的目标,建立“泰祥社区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和“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委托康复中心对脑瘫、智残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开展争创白内障无障碍区活动,为社区所有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大力推动社区康复工作,做好基层康复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推动“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抓住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医疗救助制度的契机,研究农村贫困残疾人医疗保障和康复救助问题的解决办法,积极促使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纳入医疗救助范围。使我社区的部分贫困精神病患者得到医疗救助;继续开展肢体康复训练、低视力助配、聋儿语训康复、用品用具供应和麻风病治疗等工作;用品用具服务应进一步增加服务项目,扩大服务范围,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用品用具供应服务。加强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的宣传,提高社会残疾预防意识。

三、做好残疾人教育和文体工作,促进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生活

继续配合教育部门进一步巩固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使残疾适龄儿童入学率稳步提高。建立健全贫困残疾学生助学制度,为激励残疾学生努力学习,自强不息,帮助贫困失学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组织协调新闻媒体力量,围绕发展残疾人事业这个主题,针对残疾人就业、康复、教育和生活保障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宣传报道,培育残疾人事业发展文明进步的社会环境;组织好“全国助残日”活动;做好“两刊”征订宣传工作。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丰富残疾人的文体生活。做好优秀残疾人运动员的训练和推荐工作。

四、加强社区残联规范化建设,增强为残疾人服务能力

切实加强残联干部队伍的思想和作风建设,搞好干部培训,提高残联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按照省、市要求,力争使我们泰祥社区残联建设达到有“健全的组织机构,适应的工作队伍,完善的规章制度,高效的运行机制,必要的办公条件和经费保障,良好的社会形象”的目标。充分发挥基础设施作用,开展康复训练、就业服务、用品用具服务及文体娱乐活动,重视和发挥专门协会作用,使残疾人工作有人负责,把残疾人工作延伸到每家每户。进一步加强社区残疾人帮扶工作,规范管理,增强服务能力。重视残联信息网络建设,做好残疾人事业对外交流和统计工作。

篇4

【关键词】社区慢性病管理;健康档案;家床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71-01

【Abstract】With the aging of society, the incidence of chronic diseases also tended to increase, how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this part of the population, reduce the burden on the society and the family, the contents of this elaborate.

【Key words】Community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and health files home bed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自身健康愈发关注。高血压、糖尿病、肿瘤・・・・・・似乎无处不在。慢性病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病、精神异常和精神病为代表的一组疾病。慢性病的危害主要是造成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易造成伤残,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且用于医疗的费用极其昂贵,造成家庭和社会巨大的经济负担。这部分人占了很大的比例,于是产生了目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社区慢病管理[1]。该对哪部分人重点管理?如何进行合理的管理?如何提高这部分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友谊家园卫生服务站2011年末为例,负责管理三个自然村和7个居委,随机抽取两个居委,经调查统计发现,目前铁峰路2000弄常住人口1441人,铁峰路2001弄1705人,共计3146人,登记在册的糖尿病病人73人,高血压病人328人,肿瘤病人6 人,脑卒中后遗症留有肢体残障的患者15人,精神分裂症患者3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2人(以上统计有合并两种及以上疾病者未重复计算)。具体的管理[2]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上门服务,访视患者,并根据其家居条件,饮食特点制定个体化方案,进行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的指导;二.电话随访,通过询问患者近期的生活作息,服药情况及健康状况给予相应的意见;三.健康体检:每年通过居委会的配合通知,对这类特殊人群开展免费定期体检,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胸围,腹围,臀围等;四.社区卫生服务站门诊工作:开设的门诊服务对象多为慢性病患者,为其提供健康咨询和日常的诊疗工作;五.健康宣教:成立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每年更换不同人群,定期开展各类慢病的宣讲活动,邀请患者及家人参加,对其进行健康指导;六.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辖区内的居民和常住人口已基本完成健康档案的建立,尤其是这部分慢性病患者,还有专门的慢病档案,每次访视结果都详细的记录在案。

而在具体实际的工作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人员配备不合理。仍旧以我友谊家园卫生服务站为例,分管辖区内据2011年人口统计为52321人,目前服务站全科医生2名,中医医生1名(每周来我服务站工作2天),护师3名,公共卫生医师4名(均为半天工作制),如此庞大的地域和人口,除去慢性病管理,还需负责门诊医疗,社区康复,传染病、产后访视等,目前的工作量已是超饱和,而杨行镇属于人口导入区,还有源源不断的人口涌入,给实际的工作带来难度。其次就是在慢性病管理的访视过程中,尤其是面对肿瘤病人,经常有抵触情绪,不愿意配合或直接拒绝工作人员,这也给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在开展慢性病管理的过程中,也在逐步的摸索和实践,把几项工作进行整合,或许会事半功倍。例如,慢病管理结合家床,随着家床服务的开展,患者均为慢性病患者,在上门诊视的同时进行指导,也就是进行了慢病管理。再如,目前的健康档案系统尚不够完善,虽是电子档案,但并不能在平日门诊的界面随时调阅,如能进一步完善,给门诊的医生能即时看到患者的信息、既往服药、病史等,应能更快捷有效的给慢病患者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篇5

一、资金管理的现状

1、保障社区工作经费,奠定社区工作物质基础。自年以来,我社区建设工作经费按万元/千户的标准,由(市、或县)财政局按比例及时足额拨给。据统计,年度(市、或县)财政共安排拨付社区建设工作经费万元,街道部分由街道财力配套拨付或者以房租收入抵充。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市、或县)民政局对无物业管理社区和社区规模较大、人员构成复杂、社区管理难度大的社区给予经费补助,用于社区专职社区工作者的工作补贴和社区管理补助。

2、落实社区专项资金,推进社区工作全面发展。据统计,(市、或县)有关职能部门年度拨入各街道和社区的各类“费随事转”专项经费有多万元,主要是(市、或县)财政福利彩票公益金安排居家养老及社区设施补助、企退人员社会化管理以及社区准物业管理等经费。年度(市、或县)财政安排社区公益性岗位补贴经费万元,社区卫生服务经费万元,社区救助室经费万元。同时,为老小区整治及背街小巷的改造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这些专项资金有效缓解了社区人力、资金的压力。

3、“居账街审”,建立社区财务新模式。目前我区城市社区普遍实行社区财务由街道代为管理的管理模式,各街道建立会计服务站,统一核算管理社区建设和管理经费,会计服务站人员配备到位,会计核算日趋规范,在保障社区资金安全性、规范性的同时也减轻了社区的工作负担。“居账街审”模式已得到普遍认可。

二、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区建设财政支出缺乏计划性。对社区建设财政资金的使用缺乏系统详细的预算,造成资金申请审批环节缺少合理的参考依据以控制社区建设财政资金有序合理支出。审计中发现,对社区建设中经常发现的卫生、治安、居委会建设等基础性支出缺乏计划性,社区建设财政支出一般采取随支随报的方式,这种支出方式比较散漫,不利于资金的统筹和调配,难以保证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果。

2、社区建设财政资金管理方式粗放。社区建设财政资金使用缺少明确的费用列支范围和标准。资金使用未做到专人管理,专帐核算。很多地方未对社区建设这一投入方向繁杂的资金流向做细分,会计科目一般只设置一级科目或几个笼统的二级科目,不利于社区建设资金的细化管理和效益控制。

3、社区建设财政资金投入社区建设存在“小、散、乱”的现象。分析社区建设财政资金支出结构,会发现资金使用具有支出金额琐碎,缺少社区建设的导向性支出的特点,这往往是因为地方政府部门对社区建设缺乏有针对性、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社区建设规划造成的。社区事务是一项繁杂细致的工作,工作中头绪多,突发事件多,但是,社区建设资金使用应根据社区建设长期的规划,在这些散乱琐碎的事务中突出社区建设的重点,引导社区健康有序发展,为建设特色和谐社区服务。

4、社区建设财政资金投入方向不均衡。社区建设财政资金管理未设定各资金流向支出的最高和最低限额以平衡各个投入方向的资金。社区建设财政支出对弱势群体的投入普遍较低,特别是面向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等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的服务支出比例较低,而这些方面却是社区居民关注度、需求度较高的方面,也是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5、社区建设财政支出透明度不高。社区建设财政资金作为一项“民生”资金,其使用效益关系到社区居民的生存和生活环境。而该项资金使用普遍缺乏资金服务对象--社区居民的参与和监督,缺少对资金使用后的跟踪考核和社会效益评价程序。

三、加强社区资金管理的主要建议

1、进一步明确各级管理职责,完善社区建设资金管理体制。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城市管理体制,理顺(市、或县)与社区、街道、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建立精简、统一、高效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明确各层级和条块的管理职责,协调条块关系,划清管理权限。(市、或县)和街道的管理目标和任务应各有侧重,转变把社区作为部门工作延伸的思想观念,保证社区管理的正常运作。要以改革的思路积极探索社区发展之路,通过财政支持、社会共建、“费随事转”、有偿服务等多元化渠道筹集社区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和保障力度。

2、建立健全社区建设财政资金管理制度。明确资金使用的要求和标准,加强使用社区建设财政资金的计划性和预算性,使其有计划按步骤支出,细化社区建设的资金流向和金额上下限额标准,严格资金审批程序,以便整合社区资源,细化资金管理和效益控制。

3、社区建设财政资金使用应坚持“突出重点又兼顾均衡”的原则。根据社区工作的总体设想和长期规划,以尊重人、方便人、为社区居民服务为根本出发点,集中有限资金投向社区重点工作,以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和辐射作用;同时,又要兼顾均衡,平衡各方向的支出,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精神得不同需要,以利于社区的和谐发展。

4、强化对弱势群体的帮扶。设立为弱势群体帮扶在社区建设财政支出中的达标标准,提高为社区居民服务水平,使弱势群体更多地享受到政府给予的种种实惠,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在和谐社区建设中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篇6

近几年来高校对传统管理制度进行相应改革,在这种形式下,高校后勤制度也开始社会化改革,引入商业公司进行后勤管理,使得教学管理与宿舍管理愈发脱节,传统的以“住人”为主要目的的学生宿舍已经无法适应需要,于是,“学生社区”这个概念慢慢清晰。“社区”这一词最早源于英文community,含有公社、团体、社会、公众,以及共同体、共同性等多种含义。结合学生社区管理实际,我们的学生宿舍要发展成学生社区,必须摆脱简单的检查式管理方法,从以物为主的管理视角发展到以人为主,建设公共服务区域,营造社区文化,促进社区自我管理等。笔者正是从事学生社区的相关建设、管理工作;从现有的论文研究来看,绝大部分涉及“学生社区”的研究是针对本科院校的,极少对高职高专类别高校学生社区的专门论著。

2高职院校学生社区管理模式特点分析

2.1文化多元化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一个很大的不同在于,招生时,既有通过高考招生的普高生,也有中专生。一般说来,普高生文化基础较好,对于理论知识比较能够接受;而中专生则是技能掌握较扎实,在实践课环节上较突出。此外,相比较一般的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往往有更多的农村学生,生活轨迹与城市学生截然不同。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里,很多大一的农村新生刚来学校时对电脑的了解往往只限于打字聊天,而城市新生已经带着全新的笔记本电脑来寝室了。普高生与中专生,农村生与城市生,生源的复杂导致文化的交错,不同的人生观、世界观在寝室这个小空间里剧烈交汇。

2.2自我管理能力差

高职院校处于大专层次,一般进入学校的都是高考成绩较落后的学生。高中阶段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大学后,面对相对宽松很多的学习环境,更是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到其他方面。自律意识,自我管理能力相比较本科生是不足的。

2.3学生自我认知失调,心理矛盾激烈

高职教育一直在中国的教育界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大专生”在中国的大环境下是高考失败者的代名词。因此很多学生在过去的老师、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这种自卑心理经常转变成对学校的不满。加上高职院校中有一部分年龄更小的中职生的存在,使得学生对自己“大学生”的身份认知发生失调,愤世嫉俗心态较明显。这些差异导致了一些适用于本科院校学生的管理方法无法在高职院校推广使用,要硬抄生搬他们的经验是绝对不可取的。

3改善高职院校宿舍社区的管理的对策

3.1坚持学校主导地位

在本科院校的宿舍社区化改革中,“学生自治”作为一个主导方面被推广开来,纷纷成立学生自治委员会或大学生居民委员会来作为社区主要管理机构,由“社区居民”公选出的学生代表、干部来执行社区的主要管理职能。可以说,自我管理水平较高,对社区认可度较高的情况下,推进学生自治不但能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能力,更能简化学校管理部门,提高效率。但是这样高度自治的模式在高职院校却很难实施,在普遍学生具有好逸恶劳、愤世疾恶的思维下,贸然推进学生自治,对参与自治的学生干部来说是沉重的负担;对社区居民来说是摆脱纪律的机会,对学校来说是增加不稳定的因素。因此,笔者认为,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区管理工作,还是应该坚持以学校为主导,建立一套完整的社区管理领导机制,对现在的后勤公司、保卫科、学生处、各院系的多头管理格局进行梳理,确定一个领导部门,并保证其他部门对该部门的高度配合,把好学生社区管理的大方向。

3.2提升学生对社区的认可度

高职院校的宿舍管理者往往面对着这样的情况,社区成员在自己社区内乱倒垃圾、破坏环境;对社区举办的各种活动都没有兴趣参加;对社区的管理吹毛求疵,对管理者咬牙切齿。这就是缺乏社区认可度的体现,没有对“我们的”社区的概念,究其原因,一是高职院校教育资源分配的先天不足使得寝室楼的整体建筑环境较为老旧,不够优美;二是学生对就读高职院校的心理矛盾,这种心态从教学上被带入寝室,带入社区,也就无法产生接受,产生认同。要提升高职学生对社区的认同度,我们可以从硬、软件上下功夫:(1)改善硬件设施,营造美好的居住环境。虽然先天的资源分配不足,在财力上很难支持翻新重建,但是高职院校可视情况对宿舍楼进行简装,例如保持墙体的洁白,配置一些书画和展示角,增加绿化面积,对学生宿舍的书桌、床维修及时等等。有时候,一些简单的装饰不但能体现学校对学生的关心和支持,更能陶冶大学生的情操提升审美情趣。(2)提升软件,营造特有的企业社区文化。一个高品质的社区,往往有其独特的社区文化,这种社区文化促使居住其中的社区成员产生浓厚的认同感。针对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完全可以将企业文化带入到社区中,引进企业文化中严格管理的规章制度,从外部规范、指导社区成员;引进创新、明道等柔性规范,从内部提升社区成员的自我控制、自我发展。这种独有的企业社区文化,既能增强学生对社区的认可度,又能够提前使学生适应企业,提高就业能力。就业得到保障,学生对学校的抵制心理自然得到缓解,带入社区中的生活态度也能更为柔和和认同,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良性循环。

3.3制定系统的社区工作机制,进行精细化管理

有规则才成方圆,学生社区要顺利运行,一定要有个系统详尽的制度,尤其在学生自制力较弱的本科院校,这个制度应该尽可能精细化。只有具备了一套完整详尽的规章制度,才能做到有章可循。高职院校学生具有自卑和愤世疾恶的矛盾心态下,必须事先制定规章,实施精确的程序化操作,申明“对事不对人”,才能最终确保制度的公信力。

篇7

一、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社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与社区居委会组织不相适应。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在党的领导下,在政府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下,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政府与居委会是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但目前存在社区工作关系不顺的问题:一是职能部门工作“缺位”,有关工作进社区,牌子进来了,但经费不能完全落实,人员不能保证。二是社区工作“错位”,政府有的职能部门不分“主办”和“协办”,既不给经费也不给人员,硬向社区居委会交任务、派工作,还设有名目繁多的检查考评社区居委会的工作。把街道办事处和政府职能部门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从指导与协助、服务与监督的关系,变成了上下级关系。三是居委会工作“越位”,因政府大量的行政事务向社区延伸,均由社区居委会去落实和代行监管,如安全生产、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环境卫生清扫、退休人员管理等工作,忽略了社区居委会是居民自治组织,不具备执法权这一性质。现在社区居委会既承担自我管理职能,又承担政府重心下移后的行政管理职能。使社区居委会行政化倾向明显,影响和束缚了社区自治功能的培育和发展。

(二)社区工作量大,任务繁重,社区工作人员相对不足。居委会规模调整后,社区规模增大,社区居民人数增加,平均管辖3500多户,一般有5000-7000人,大的有10000多人。随着政府中心工作下移,并不断向社区延伸,社区事务也相对增多,管理难度相对加大。社区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涉及到党建、精神文明、综治、城管、计生、档案、安全生产、民政、社保、国防等10大类近100项工作任务,工作繁忙。而目前每个社区包括居委会成员、计生专工、社保专工仅有6至7人。在做好居委会日常工作外,还要承担各职能部门工作进社区,完成下派给社区的工作任务和有关人口、经济、安全生产等专项调查或大型普查。可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还要双休日上班、错时上班,社区干部苦于没有分身之术,疲于应付,社区工作力量比较薄弱。

(三)社区干部队伍尚不稳定,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目前社区专工队伍:一是社区专工素质虽有了显著提高,但整体看还缺乏社区工作系统知识和业务培训,知识面不够宽,有的还难以信任社区工作,从而影响整个社区工作水平的提高。二是社区专工的生活待遇偏低。经济收入除“两保”外政府拨付的月基本工资仅600元、奖金100元,职务月补贴50至150元不等。**年我区出台的《莲都区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办法》专工待遇有所微调,但仍然偏底。另外,社区之间自有资金收入不一,社区的财务使用全区没有统一的管理规定,各街道及社区各行其事,造成社区与社区之间的专工收入也不很平衡,难以调动全体社区专工的积极性。社区专工大部份通过公开招聘的,由于付出与回报的不对等,为此社区难留优秀人才。莲都区从**年公开招聘的87名社区工作者中,到目前止,因社区专工待遇低而自动辞职或跳槽的已有21名。这就直接影响着社区专工队伍的素质和队伍的稳定。

(四)社区基础设施相对还较为薄弱,投入严重不足。近几年社区基础设施虽有明显改善,大多数社区居委会有了办公用房,但不尽人意,有的设置不合理,有的在二楼、甚至在三楼,居民(特别是残疾人)办事很不方便。由于社区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目前仍有少数社区的办公用房没有落实。活动用房不足,尤其是服务和经营用房很缺乏。社区难以开展无偿、低偿和有偿相结合的各种社会化的服务和经营活动。“市区一家”的理念与实际还有较大的差距。莲都区每个社区的办公经费每年仅有10000元,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由于各社区之间的共建单位整合不一,其共建经费的筹集多少也悬殊较大,不利于平衡发展。社区的发展没有完善的财政支撑体系,社区工作将失去动力和活力。

(五)社区服务体系尚不完善,服务水平和质量有待提高。目前各社区虽都建立了服务机构,但作用发挥不够,社区服务只是停留在较浅的层面。社区服务的内容单一,大多从事的都是无偿的,短期的,面向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福利。社区服务队伍还不够健全,服务专业化水平不高。有的街道一级还没有建立服务中心,还难以满足社区不同层次居民的服务需求。

二、意见和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和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为此建议:

(一)重视社区建设,加强对社区建设的领导。总书记指出:“加强社区建设是客观形势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关系到城市的改革和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的巩固。”社区建设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应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在全国推进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2]23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4号文件精神,要把社区建设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社区建设工作力度。并由政府牵头,各相关部门协同,制定社区建设和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目标,明确工作重点和内容,确定工作标准,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加快社区建设的步伐。

(二)建立社区工作站,理顺社区工作关系。把社区工作站作为政府在社区的服务平台,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协助、配合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在社区开展工作,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社区工作站的主要工作职责是:承办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交办的社区综合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城管、卫生、文化、环境保护、社会劳动保障、人口和计划生育等事务,支持和配合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居民依法自治。建立社区工作站,实现社区工作站人员承接行政事务与居民自治开展自我服务事务相分离,创新社区管理体制。目前,已有深圳、苏州、上海等许多城市实施建立了社区工作站,我们可以借鉴他们成功的经验。通过建立社区工作站,探索新型的社区工作运作模式,克服居委会行政化倾向,减少社区居委会负担。同时精简会议,减少不必要的台帐,取消对社区居委会工作的考核评比,还社区居委会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本来面目。

(三)稳定社工人才,建设高素质的社区干部队伍。一是加强社区专工队伍建设。建立社区工作站后,按照社区辖区面积和工作量大小,配备相应数额的工作人员纳入编制,参照机关事业单位一般职工的有关管理规定实施管理。并享受与之相同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同时,从街道办事处选拔优秀人员下派到社区担任党(总)支书记、站长等职,充实社区一线力量,强化社区专工队伍。二是区级要经常性地组织专题培训班对社区干部开展专业教育和培训,完善社工的知识结构,掌握现代管理社区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提高服务社区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制定全区社区财务管理规定,严格财务管理,全面实行社区财务会计委托制,提高透明度,规范社区干部行为。四是进一步完善社区专工考核制度,健全激励、竞争、约束、监督等管理机制。建立起社区干部优胜劣汰机制,充分调动社区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设一支政治思想好、政策水平高、组织能力强、工作作风硬的优秀社区干部队伍。

篇8

《宝成社区6s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加强社区“一流环境”建设,美化、改善、提高居民居住环境,建设美好宝成家园,提升居民素养,根据公司6s管理要求与集团“一流环境”建设评价体系标准,结合社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社区6s管理职能部门为:实业公司、社区委、物业分公司、公安处。各职能部门按照分工负责、密切配合的原则,开展社区6s管理工作。

第三条、社区6s管理工作内容,包括绿化、清洁、规划、美化、安全、健康,依此建立评价、考核体系。

第四条、社区6s管理工作接受公司6s管理部门的指导、检查、监督与考核。

第五条、本办法及于公司生产区域以外的社区所辖区域。

第二章 分 则

第六条、物业分公司科学布局,不断扩大绿化区域,美化环境建设,并负责做好养护和监护工作;社区委负责对居民的教育、引导、疏导与管理工作,确保居民自觉爱护花草。

第七条、物业分公司保障社区道路清洁、平坦、畅通,无积水,无积雪,无污物。生活垃圾分类统一密闭处理,无外露、无外泄、无污染。大院整体清洁干净,无卫生死角,无小广告,阳台窗外无乱挂物品,街区、绿地日清扫干净。

第八条、社区环境按照规划与公司要求,统一规划商业区、生活区、健身区、自行车棚和停车区(位),规划合理,无违章建筑,管理得当,物业分公司确保机动车、非机动车入棚入位,严禁乱停乱放、延巷叫卖及饲养家禽家畜。

第九条、物业分公司在生活区各大门或主要建筑物设立集团公司标识,并负责修缮、美化主干道两侧和休闲场所,有条件的设立景点,确保环境优美、雅致。家属区楼房、围墙统一着色,做到外观统一、和谐、美观,实现整体院落园林化。

第十条、公安处负责社区人防、物防、技防工作,实行人、物技防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建立有效治安防范措施,全年治安案件不得超过5起,确保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

第十一条、公安处、社区委相互配合,建立外来人口管理制度,对外来人口进行有效管理,减少外来闲杂人员的进入和逗留。

第十二条、公安处、物业分公司负责在小区建立道路交通标志,杜绝酒后驾车、超速行使、乱鸣喇叭等现象,确保小区无交通事故发生。

第十三条、社区委负责开展有关法制、科普、文明等宣传教育工作,建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追求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居民知法、懂法、守法。

第十四条、社区委不断完善组织建设,增进居民交流,树立尊老爱幼道德风尚,扶助残障居民。

第十五条、社区委负责开展丰富多彩文化活动,动员居民广泛参与健康、文明社区文化活动。

第十六条、社区委、物业分公司提供、保障居民休闲、活动场所,提供科学、合理、完善的硬件设施,同时照顾老人、儿童、残障居民。

第十七条、对社区6s管理工作不负责任,导致不达标或违反上述规定造成不良后果的责任单位,给予相应经济制裁并对领导、责任人给予降职、转岗培训的处理。

第十八条、对违反社区6s管理规定的居民,依照《宝成社区居民管理办法》进行处理。

第十九条、对社区6s管理工作成绩显著并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三章 附 则

第二十条、本办法由宝成社区委负责解释。

篇9

(一)自我管理。

居民的自我管理在社区的管理中可以说是自治组织的“纽带”,可以促进居民自觉的进行“自我管理”。社区积极的探寻居民进行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径,逐步将社区管理工作由原来的“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方向进行转变,进而提高居民对社区的认同。对此我们可以建立比较完善的居民议事体制,主要把楼栋和片区作为单元,由居民进行推举产生一名居民代表,由其构成居民议事机制,并且定期举行议事会,主要内容是对小区加以规划和改造,完善基础设施,美化小区环境;及时的采纳社区内居民的建议和意见,使居民主人翁地位充分得到体现。

(二)自我服务。

充分将党员骨干的“示范作用”体现出来,引导居民加强自我服务,使居民的归属感得到增强。对此可展开志愿服务,可通过设立志愿者新型注册的制度,使小区形成一个志愿服务的网络,将那些志愿加入的居民组织一起,进行安全用电和防火防盗等的宣传,加强小区内居民的安全意识;可组织居民参加义务劳动,对于社区公共设备进行维护;开展社区的互助服务活动,对于年龄大的和需要帮助的人们及时送去温暖,提供自己的绵薄之力,促进邻里关系。

(三)自我监督。

充分的发挥自我监督具有的引领作用,让居民进行自我监督,使居民的责任感加强。自我监督可以说是使社区环境得到良好改善,使社区的秩序更加稳定,社区发展的更加美好的前提和保证。将监督组织进一步健全,主要以自愿原则为主,成立一个小区内的监督委员会,把居民中呼声最高的责任心和爱心都极强的人选作监督员,其主要目的是可以帮助居民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对于重大事项的监督,可以将居民的监督权充分体现出来,对于涉及到居民自身利益的问题要引导居民进行互相监督;对于公众的行为进行监督时,可以充分的发挥小区内监督员的作用,对于那些乱扔垃圾,和停车不规范等现象及时有效的加以制止,提高小区整体质量,给居民营造一个和谐的社区环境。

(四)自我娱乐。

自我娱乐主要是将居民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使小区整体文化得到提高。可以根据小区里不同居民的文化需求成立相应的文体协会,在居民中选取那些专业的活动人员自愿作为老师,让社区内居民都踊跃参与,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场地来满足他们的需求,充分的发挥自我娱乐的作用。

(五)自我教育。

充分的发挥文明道德具有的感召作用,让居民进行自我教育,使居民的使命感有所增强,自我教育是提高居民思想和文明素养,进而加强小区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方式。在社区中会有着各式各样的人群,他们当中不乏有那些老模范,老专家,老战士等,他们的经验和阅历,值得大家去学习和敬佩。所以我们首先可以开展道德讲堂,建立一个讲师团,由这些“老教育家”自行开展与演讲,通过现代的科技手段,网络平台等形式组织大家踊跃参与其中,传递正能量,弘扬道德文明建设;其次还可以建立文明社区活动,主要是开创跟社区人民密切相关的活动,即婚姻法,和法律知识的演讲活动,增强社区人们的法律意识,学会知法懂法,当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时,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加以维护。

二“、五自”的作用

主要作用在以下几个方面上。一是使社区朝着更加和谐与稳定的方向发展。居民从之前的“要我参与”转向了“我要参与”,依据四级议事组织,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身的义务,集体探讨决定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事情,将多数人的意愿表达出来,真正的做到了和谐。二是利于社区更能集中精力致力于谋发展。社区把居民自治范畴里的事情让居民自己办理,可以把人力、物力、财力充分集中起来,创建“五型社区”,使服务主业发展到更高的水平。三是利于使主业职工队伍具有的战斗力增强。采油三厂的油气生产任务比较艰巨,钻井四公司绝大部分队伍都在国内外市场中奋斗,导致干部职工没有太多时间来照顾家庭。将居民自治工作加以强化,则有效解除了这些职工的担忧,从而让他们可以专心致志闯市场、聚精会神搞效益。

结语:

篇10

1.1调查对象

2010年1~10月在齐齐哈尔市铁锋区光荣街道选取本地居民对外出租房屋、幼儿园作为调查点,随机抽样调查200名外来流动儿童,其中男107名,女93名;年龄0~6岁,平均(3.4±1.5)岁;在齐齐哈尔市铁锋区光荣街道居住时间4个月~4.5年,平均(17.4±6.1)个月。另根据2010年统计的“五苗”建卡接种资料,在抽样调查区域内随机抽取200名有本地户口的常住儿童为对照组。两组儿童的性别、年龄、家庭经济收入及家长文化程度构成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调查内容及方法

在社区基层组织和学校、幼儿园的协助下核实外来流动儿童身份,按预先设计的调查表直接询问儿童及其家长,并检查儿童预防接种证,对未接种的对象进行单独走访。重点调查卡介苗(BCG)、脊髓灰质炎疫苗(PV)、麻疹疫苗(MV)、乙肝疫苗(HBV)和百白破疫苗(DPT)“五苗”的接种情况。

1.3统计学

处理采用SPSS15软件,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户籍儿童免疫接种情况比较调查区域内,外来流动儿童中未爆发大规范的传染病,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漏办证、漏建卡、漏接种现象普遍存在。200名调查对象中,“五苗”接种率仅61.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9.5%(P<0.01)。见附表。

2.2新的社区管理模式实施后的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各社区均采取了相应对策,在建立健全相对完善的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社区管理模式1年后再次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原调查范围内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建卡率达99.7%,发生相应传染病除麻疹2例外,其余为0,基本消除了传染病隐患。

3讨论

3.1影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相关因素各地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都存在流动儿童底数不清、总体接种率不高、查漏补种工作不能落实等问题。

3.1.1流动儿童家长对孩子防病保健意识淡薄

近些年来由于疫苗可预防的白喉、脊髓灰质炎已基本消灭或控制,乙脑、百日咳、流脑等传染病的年发病率也大大降低〔2〕,于是有些家长只知道有病看病,而不知道无病预防,加之忙于打工、经商,无暇主动让孩子接受免疫接种,少数儿童家长因躲避计划生育等原因而故意回避与社区干部接触,从而导致了部分流动儿童漏建卡、漏接种的现象发生。

3.1.2流动性大

流动儿童的家长无固定职业、家庭无固定住址,使计划免疫工作人员无法及时掌握流动儿童的数量及接种情况,难以建卡、建簿,即使已建卡接种的儿童,也难以完成全程免疫。

3.1.3工作缺少监督机制

由于户籍限制的统计困难,多数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未将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纳入工作计划中,更不可能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加之社区卫生组织经费不足,致使部分计划免疫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和社会责任感。

3.2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社区管理模式的构建影响

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因素多种多样,但主要还是缺乏一个有效的管理模式,而管理模式的构建需要全社会的齐抓共管、各部门的统筹协调和管理措施的多管齐下。

3.2.1建立社区外来儿童保健网络在政府协调支持下,建立以社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主,妇联、公安、教育部门积极参与的社区外来儿童保健网络,有关部门在为流动人口办理落户、登记、居住证等手续时,要通报相关信息,并动员、督促适龄流动儿童及时接受预防接种;学校、幼儿园要严格执行儿童入园、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督促其监护人及时进行儿童计划免疫〔3〕,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3.2.2加大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宣传力度宣传范围要集中在车站、码头、出租房屋、建筑工地、劳务市场等外来流动人口集中的地方,针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特点,采用广播电视、报刊、发放宣传单、在社区办墙报、宣传栏、标语及发送手机短信等多种宣传方式,宣传内容除法律法规外,重点要宣传计划免疫的意义、优惠政策等,在“4.25”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还可举行一些形象生动的大规模宣传活动〔4〕。

3.3.3落实政策,提供财政支持和经费保障政府要对开展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给予适当的经费补助,对贫困外来儿童减免费用,对基层预防保健人员给予适当补助。

3.3.4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各社区卫生服务站要建立健全儿童计划免疫的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外来儿童计划免疫卡簿登记,同时要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完善设备,提供物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