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审计范文

时间:2023-04-10 22:32: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资产审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资产审计

篇1

资产评估机构在进行评估作价时,往往采用与审计方法相同或相似的程序,如监盘、函证、抽样、测试等。而审计机构在审计时,需要采用公允价值测试资产价值,并据以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或确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这与评估并无很大区别。这样,就使评估与审计结下不解之缘。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处理好评估与审计的关系,直接影响到评估和审计的效率与质量。笔者根据数次评估同时进行审计的实践。认为评估与审计存在着分工协作、在业务报告中相互包容的需要。

本文中的“包容”,即是资产评估与审计相互包含与容纳的涵义。

一、资产评估与审计穿插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当企业委托同时进行资产评估与审计时,这一“同时”往往不是从同一起点日期开始平行进行的。但资产评估与审计,往往需要在同一时点对同一项资产同时进行评估作价与审计调整。而当所得出的“评估价值”与“审计核实数”(以下简称“审定数”)不相一致而形成“撞车”时,会使委托单位无所适从。

资产评估与审计都需要对债权、债务实有数额进行认定,但两者认定的结果往往不相一致。资产评估与审计都需要确定各类实物资产的实际价值,但两者认定的结果也往往不相一致。例如,新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用了很长篇幅叙述非同一般的控制下企业合并时资产公允价值确定的原则和方法。而采用资产评估确定固定资产的价值时自有一套方法。审计中用补提折旧或冲回已提折旧的方法核实固定资产净值,用计提减值准备来冲减实物资产账面价值,但实际上这样做并不能真正反映实物资产的价值状况。至于冷背、变质存货的变价。实物资产的盘盈等价值的确定,审计中的方法也不如资产评估中的方法可靠。

因此,资产评估与审计需要协作,既可避免“撞车”,还可各自弃短就长,从而得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二、资产评估、审计同时进行时协作与分工的总原则

1、协调时点

审计的报表截止日与资产评估的基准日宜采用同一时点,这样,被审计、评估单位某日的资产与负债可以成为审计与评估统一的对象,便于进行协作。

2、数据衔接

无论是资产评估报告使用审计结果,还是审计报告使用资产评估的结果,都必须妥善处理数据的衔接问题。资产评估应以审计的“终点”为评估的“起点”,即在已得出的“审定数”基础上进行评估:而审计则应以评估的“终点”作为审计的“起点”,即在已得出的评估价值的基础上进行审计。出具报告时,如评估人员不认同审计结果,可以在评估过程中调整;如审计人员不认同评估结果,可在审计过程中调整。但评估人员与审计人员在进行这样的调整时,都应当慎重。

3、分工协作

当资产评估在采用资产基础法评估企业的整体价值时,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债券投资、待摊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不具实物形态的各资产项目,以及全部负债等由审计负责查验核实其具体数额,如无特殊情况存在,应包容审计的结果。

固定资产、存货等实物资产,商标权、专利权等无形资产,股票投资等权益性资产,应由审计查验核实数量或原始成本(账面价值),其实际价值的确定则由评估负责。审计时应充分考虑与包容评估结果。实物资产及有价证券中凡是清理盘点时数量减少或已无实物形态的,均应在审计中予以减值处理。

当资产评估与审计分别由两家中介机构承办时,评估机构可在审计时派员参加审计过程,其中如果评估只涉及实物资产和上市证券,则可由审计和评估机构分别派员,联合确认所评估资产的数量或历史成本。

三、具体操作

(一)实物资产的同时审计与评估

1、审计实物资产的主要工作是进行实物盘点。盘盈及账外的实物资产,可评估作价计入资产。

2、折旧项目审计时,均不作补提或冲回的审计处理,累计折旧额(重置价值与评估价值的差额)的最终认定也应由评估完成。

3、在建工程项目审计时,有实物形态的,或按成本继续保留余额,或转入固定资产项目,实物交由评估最后确定价值:无实物形态存在又不能为以后经营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审计时应报批核销,不作评估。

4、存货的成本差异、进销差价、跌价准备等调整账户,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的减值准备账户,审计时般将其作为一个总账科目,其金额转入相关被调整科目。企业还在持续经营的,商品进销差价账户可不作变动,留待资产评估时再根据存货估价作适当调整。

5、存货中的在途存货,即“材料(商品)采购”、“物资采购”项目,审计时如发现已逾期但供货方并未实际发货,应转入“其他应收款”项目进行审计处理。

固定资产清理项目可参照在建工程的方法进行审计与评估。

(二)无形资产,股权投资的同时审计与评估

1、如果无形资产的财产权利还存在,应列入评估;如果相应的财产权利已不存在,则应在审计中核销。

2、股票投资、债券投资以及其他股权投资审计时,应实际盘点实有股数并与账面记录核对,如发生盘盈盘亏,查明原因后按账面成本或面值调整投资额并列入审计盈亏,尔后转入评估。

当这些投资的价值确定需要利用所投资单位的审计报告,甚至需要对所投资单位实施审计时,评估可以使用审计的结果。对于上市的股票、债券,则应按证券市场价格通过评估确定,也可以通过审计与评估的双方机构协商确定。

(三)债权、债务的同时审计与评估

债权、债务的审计评估,除债券投资外,均应由审计负责实施。

四、审计、评估报告的相关揭示

在资产评估与审计使用双方的工作结果时必须在审计报告与评估报告中作明确揭示:

(1)在审计先于资产评估前进行时,审计报告可在说明段作类似如下内容的说明:“本次审计采用了先审计后评估的方法,本报告中列举的固定资产、存货等实物资产的审定数,是以实地盘存数与账面成本价为基础得出;无形资产、股权投资则以清查核对后的账面价值计算。上述资产的实际价值将由资产评估确定”。而后完成的评估报告中可在计价原则和计价方法段作类似如下内容的说明:“应收款项、货币资金、长短期待摊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及负债各项目、资本公积外的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评估价值,除有特殊情况的个别子细目以外,均以同一基准日的审定数为准”。

(2)在资产评估先于审计进行前时,在审计报告中应作这样的说明:“在我们实施审计程序的同时,委托方还委托××资产评估机构(或本所)对被审计单位的实物资产、无形资产……进行了评估,本报告披露的上述资产的价值,均采用了评估报告的相关数据”。

五、存在的问题

篇2

关键词: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4月16日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审计中的新领域,是审计中的重点与难点。目前,我们正处于一个资源约束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的社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环境质量是当务之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增强领导干部生态理念,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重要措施,是对其在任职期间履行自然资源资产开发、利用和保护责任情况进行独立审查、评价、鉴定,并发表审计意见的活动。

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的研究,即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审计目标、审计主体、审计内容、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以及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等方面,已取得了初步进展,而且一些地区进行了试点,亦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关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理论研究较多,实证研究较少,亟须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来指导实践和进行操作。

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依据与原则

(一)审计依据。经过地方人大常委会审查通过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方案》及相关规章制度。

(二)审计原则。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按《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方案》及其指标体系进行,而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本指标体系)的构建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通过借鉴国内外现有的指标体系,并根据指标体系的实际需求,遵循以下的原则考虑指标的选取。

1、可操作性原则。指标体系的构建目的主要是为了评估拟离任省、市、县(区)主要党政负责人在任期内对生态文明各个方面行政的效率和效果,需要考虑在县级以上各项规划中的控制与引导,即可操作性原则是首要原则。

2、相容性原则。本指标体系应当与国家、省、市有关生态的政策标准相结合。

3、可计量原则。指标体系应当定量化与定性化结合,做到能够量化的,尽可能有定量的表征方法。

4、区域性原则。各省、市、县(区)有其特有的生态环境条件,本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的指标值对所有省、市、县(区)适用。

5、前瞻性原则。指标体系不是静态不变的,构建时要充分考虑到历史演变过程,并且能够对未来发展做出一定预测,以便做出合理的计划安排,促进当地生态文明发展。

三、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方法与程序

(一)登记建账。根据审计内容,由各地按照当地审计局的统一要求,建立自然资源资产登记台账,定期更新台账,确认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上任时的自然资源资产初值。

(二)联合检查。由组织、审计、统计、环保、国土、林业、水利等职能部门成立联合审计组,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对领导干部离任时的自然资源资产登记台账进行期末检查和核对。

(三)抽样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或座谈会的形式,向长期生活在该区域的有关人员进行问卷或座谈会了解情况,并对环境保护执行情况有关指标进行抽样调查。

(四)数据汇总。根据登记台账与抽样调查结果,由联合审计组完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表》数据采集。

(五)出具审计报告。根据数据处理方法,对《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表》进行数据处理,得到综合评价数值,然后根据综合评价数值的大小,出具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

四、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主要内容

依据《中国自然资源手册》,结合当地实际,审计内容主要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资产及保护、耕地保护和国土征用、矿产资源开发、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及其制度执行等五个方面的职责与责任。

(一)自然资源资产及其保护责任。主要包括:单位GDP能耗、耕地保有面积、征用土地闲置面积、工业用地投资强度、单位GDP建设用地、绿色建筑比例、湿地生态保护情况、生态保护地面积及占辖区土地总面积比例、土壤环境质量达标率、水土流失面积、当年水资源量、人均综合用水量、单位GDP用水量、径流系数、节水灌溉面积、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濒危动植物保护情况、矿产资源采矿回收率、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农田抛荒情况、名胜古迹保护(含物质文化遗产)情况、建设项目决策失误造成重大安全资源破坏事故情况、人为造成的灾害性天气日数等24个指标。

(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主要包括:重大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事故、单位GDP碳排放量、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率(含二氧化硫、烟尘、NOX、COD、NH3-N)、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实际监测的地表水断面Ⅲ类地表水质量标准达标率、城市空气质量良好天数达标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秸秆还田率等14个指标。

(三)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及执行责任。主要包括土地出让税费征收、矿产出让税费征收、水资源税费征收、生态补偿金使用情况、生态建设专项资金使用合规性、环保专项资金使用合规性、林业政策的执行力、水资源政策的合规性、土地政策的合规性、建设项目环境评价合规性、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项目管理合理性、环境质量的监测开展情况等12个指标。

五、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结合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内容,本文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分别设置定量和定性指标(均为一级指标),并设置相应的二指标。定性指标包括:一是环境保护目标落实情况。确保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生态环境保护等)和具体目标(确保环境质量、实现污染物减排等)的实现;二是环保政策、法规制定情况。重点关注资源节约使用、环境保护等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执行和落实情况;三是环保政策执行情况。重点关注环保专项资金在征收、分配和使用等过程中是否存在偷漏拖欠、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等问题;四是资源环境满意程度,主要考察社会群众对重点环境问题解决的满意度。

依据《中国自然资源手册》,并结合当地实际,审计具体指标的设计主要以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五大类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为维度来进行。

(一)土地资源。包括耕地保有面积,可利用山地丘陵、滩涂、湿地、草地的面积,森林覆盖率,单位GDP建设用地面积,水土流失率,土壤质量系数等情况。

(二)气候资源。包括太阳能利用率、风能使用率、水电站水能利用率、地热资源利用率、灾害性天气日数、废气处理率、空气质量良好天数达标率等情况。

(三)水资源。包括可利用水域面积、人均综合用水量、灌溉用水量、单位GDP水消耗量、废水处理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等情况。

(四)生物资源。包括生物能利用率、秸秆还田率、野生动物保护违法率、城镇人均绿地面积、农副产品污染超标率、低产田改造率等情况。

(五)矿产资源。包括能源矿产保有量、金属矿产保有量、非金属矿产保有量等情况。

六、建议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为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提供了科学和可靠的依据,也为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提供了有利的参考,促使领导干部更积极地履行经济责任的目标在审计过程中,还需要关注以下几点保障措施:

(一)明确审计主体与审计对象。审计主体:各省、市、县党委、政府、人大常委会;审计对象:各省、市、县、乡拟离任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执行主体:自然资源资产联合审计组。

(二)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建立资源数据库。建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设立资源数据的台账,对自然资源的流量和存量进行准确的统计;各级政府部门和环境统计部门也应该建立公开的环境数据平台,使环境审计做到量化可行,为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提供依据。

(三)建立审计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经济责任联席会议的作用,明确资源环境主管部门在资源环境责任审计中的职责、分工,做到各尽其责、密切配合、提高效率。同时,建立健全部门协调机制,要求纪检、组织等部门从审计进点到审计结果反馈,最后到整改督查落实全程参与,确保审计结果运用的客观公正。

(四)强调审计结果运用。将审计结果作为地方年度评优评先、干部提拔重用的依据之一。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结果不合格的所在地党政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和问责,不纳入提拔重用的范围。对虽然不够违纪但环境破坏严重,搞“形象工程”等问题比较突出的,不能参与各类先进的评选;情结严重的,要予以组织调整,对严重违法违纪的,应及时移交纪检、司法机关进行立案查处。

主要参考文献:

[1]Anthony Steele.Audit Riskand Audit Evidenee[M].AeademiePress,2011.

[2]Zisse,Melinda.Fedsto and ithurrleaneloan[J].South Florida Business Joumal,2012.5.

[3]DanCrowley.Audit:pVT Amis used publie funds[N].DailyHampshireGa・zeRe,2014.

[4]Tom Eldred.Audit finds state bidding errors.Delaware Capitol Review,2014.27.

[5]林忠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Y产离任审计探讨[J].审计研究,2014.5.

篇3

(一)资产盘盈原因分析

第一,购置时只列费用支出,未计入固定资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账务处理不到位,忽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缺乏规范的购置、验收、保管和使用制度。购置后只列费用支出,不能及时登记固定资产的台账、卡片账,或一些单位根本没有设置固定资产台账、卡片账,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大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盈。

第二,政府及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固定资产未入账。在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政府无偿划拨的土地长期未入账,这种情况在乡卫生院中尤其突出,乡卫生院多成立于五六十年代,卫生院占用土地多为成立时无偿划拨,多年来未估价入账;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电脑、打印机、汽车、家具用具、变压器等在收到实物时未做账务处理,未及时计入固定资产账,造成账面未登记而实物已在用。

第三,自行建盖、接受转让的固定资产未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办公楼等固定资产已交付使用,由于未进行决算或未取得发票等原因未计入固定资产。在资产清查审计中还发现有部分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房屋、围墙、伙房等固定资产建盖时未计入固定资产,支付的工程款长期挂在往来账中,本次资产清查时才发现这些固定资产已被拆除或重建,由此可见其资产管理的混乱。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取得转让的固定资产所有权后,未办理过户手续,也未入账。

第四,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未登记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的家具及电子设备等在受赠时未计入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也不对这些资产进行管理。

(二)资产盘亏原因分析

第一,已报废毁损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使用年限较长,已无修复价值或已损坏无法修复的汽车、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电子产品及无法使用的软件、仪器仪表、家具用具等资产,长期未进行清理、申报报废并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二,已转让、出售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转让、出售汽车等固定资产,转让、出售收入已入账,固定资产未做减少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三,已被拆除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因鉴定为危房已拆除,或因新建房屋拆除原建筑物,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四,划拔资产及对外捐赠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划拔给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的资产,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赠送给扶贫点或其他单位的电子产品及家具用具,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五,其他原因。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电脑等资产被盗,或人员调动带走电脑,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二、资产清查中出现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

第一,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有两个事业单位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产权已属于职工所有,固定资产未作减少的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二,固定资产重复入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设备、房屋等资产重复计入固定资产。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万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审计第三,历年清仓盘盈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事业单位存货项目出现会计差错,存货清仓盘盈及进销差价多年未作处理,本次清查出现较大金额的存货盘盈;或者历年清仓盘盈挂账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中长期不作处理。以上情况主要出现在乡卫生院

第四,收入长期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或房租收入挂账在其他应付款中,长期未进行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五,账表不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账面上事业结余为负数,在年终决算报表中将事业结余反映为零,同时空增其他资产项目,造成账表不符。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六,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例如向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贷款计入了“其他应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未按规定计入“借入款项”科目核算。

三、在资产清查审计工作中提出的有关改进建议

第一,鉴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各种资产存续状态的动态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对资产的现状掌握的信息滞后,建议每年年末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以及时掌握本单位资产的实际情况。

第二,由于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漏记固定资产及固定基金的情况,建议在“事业支出”科目中设置“设备购置”明细科目用于专门核算固定资产的购入,便于在年末及时查对账目,避免固定资产出现漏记。

第三,在资产清查专项财务审计工作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办理有关的房产证、土地证,或房产证、土地证不齐全,这种情况在乡级行政事业单位特别突出,建议单位应及时办理有关土地及房屋的产权证书以便于明晰产权,更好地明确本单位的不动产状况。

第四,对上级配给或外单位捐赠的实物,应建立同时向财务部门报备的机制,及时将此类资产纳入管理;建议在今后对划入划出固定资产,应完备划转手续,根据相关文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五,对已完工建设项目及时办理决算手续,对已交付使用固定资产及时根据相关结算手续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六,现行行政单位财务制度规定了固定资产的核算起点标准,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为固定资产。对于单位价值虽未达到标准,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列为固定资产管理。建议在今后会计处理中严格划分固定资产及低值易耗品,对符合固定资产入账条件的资产,及时计入固定资产。

第七,通过本次资产清查以后,建立并完善固定资产卡片制度,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加强对各科室固定资产的管理,确保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建议今后对资产进行严格管理控制,该入账、该报损的资产,要及时处理,做到账实、账帐相符。

第八,有些单位往来款项较多,有些款项账龄较长,本次清查审计中未能取得所有往来询证回函,建议今后清理往来款项,对挂账时间较长款项及形成坏账损失的款项及时取得发生损失的相关证据,报财政部门申报损失处理。

第九,对损毁固定资产及时报财政部门作损失处理,建议在今后会计处理中对已报废损毁的固定资产应及时取得报损材料及批复文件做账务处理。

摘要: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审计工作中,对被审计单位资产盘盈、损失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存在问题,出现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以及暴露出来的资产管理方面的薄弱之处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资产清查;审计;管理

参考文献:

[1]闫向军.从清产核资看行政事业单位的不良资产[J].中国农业会计,2006,(01).

[2]刘国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财政与发展,2006,(05).

篇4

关键词: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风险导向审计;风险评估;风险应对

基金项目:2017年河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我国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理论体系研究:概念、理论模型与研究进展”(项目编号:174576339D);2016年河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减排责任下低碳供应链网络均衡和协调研究”(项目编号:SD161026)阶段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10日

一、引言

自然资源关系着国家发展的命脉,是人民生存之本。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为审计领域翻开了一个新的篇章,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地探索和研究。纵观审计模式的发展历程,风险导向审计是目前最具有优势和普遍性的审计模式,如果把风险导向审计引入到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当中,那么就构成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即自然资源资产风险导向审计。按照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自然资源资产风险导向审计应以自然资源资产风险为导向,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评估,设计并实施恰当的审计程序,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二、文献综述

自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西方国家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加强,资源环境审计发展迅猛,对其研究和实践逐渐深入。Boivin等(1991)分析了环境审计的主要目的。Black(1998)认为环境审计的发展趋势将从对合规性的关注转变为对环境系统有效性的评价。由于环境风险对企业的经济业务有直接影响,环境审计师应发挥其职能,识别存在风险的流程点、评估风险的大小、采取措施降低风险。Moor等(2005)分析了在环境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发挥的重要作用。注册会计师能够独立、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环境管理系统,并可以借助专家和工程师的专业知识进一步了解企业的流程及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Tucker等(1998)认为内部审计师应充分参与到企业的环境管理中,重视对环境系统的审计、对环境风险敞口的评估和对环境负债的计量。

在国内,周泽红(2003)阐述了环境审计风险的概念、三大要素及要素间的关系,建立了审计风险模型的雏形。刘长翠(2005)对环境审计风险做出了科学的解释,并建立了如下模型:环境审计风险=环境会计风险×环境管理风险×环境检查风险。蔡春(2014)提到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内容应包括战略与政策审计、合规性审计、财务审计、资产负债表审计和绩效审计这五个部分。谷树忠(2016)指出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是资源环境审计的重要方面,是对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资产实物量、质量、价值量、使用、投资及收益分配等情况进行的审计。

由国内外研究文献可以发现,国内外学者都认为环境审计应采用风险导向模式,审计人员应更加关注环境风险;环境风险导向审计是环境审计的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部分学者探索性地建立了环境审计风险模型。但是,已有文献对自然资源资产风险导向审计深入、系统的研究较少,没有明确的定义并且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风险模型和风险审计流程。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构建自然资源资产风险导向审计的模型,设计具有可行性的审计流程,并针对审计实施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三、自然资源资产风险导向审计模型构建

自然资源资产风险导向审计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将风险导向审计运用到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中是一个探索性的尝试,符合审计的发展方向。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是指各级审计机关对同级或下级政府在本地区自然资源资产保护和保全、保值和增值、配置和分配等方面履行相关义务的情况所进行的审计。自然资源资产风险导向审计,以风险导向审计模型为基础,要求审计人员识别评估重大错报风险,采取风险应对措施,最终对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风险做出合理判断,并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因而,可以建立如下的自然资源资产风险导向审计的模型:

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风险是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的自然资源资产信息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其中,重大错报风险是指与自然资源资产相关的信息在审计前就已经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指若存在重大错报,审计人员实施审计程序后依然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风险。为了将审计风险降至可以接受的低水平,审计人员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过程中,需要运用该模型,科学设计审计程序,并使其得到有效执行。

一般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型以经营风险为导向,将审计的视角定位于经营风险对财务报表可能产生的影响,类比风险导向财务报表审计模式。本文认为,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重点关注的是所有与资源相关的活动、事项及其存在的自然资源资产风险。模型中的重大错报风险是由自然资源资产风险引起的。自然资源资产风险,可以定义为与自然资源资产相关的活动、事项所引起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自然资源资产会计风险和管理风险。自然Y源资产会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出具的与自然资源资产相关的报表和会计账户发生重大差错的可能性,以及自然资源资产风险管理控制系统设计不合理或执行无效的可能性;自然资源资产管理风险是被审计单位的自然资源资产受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遭受经济损失或形象下滑的可能性,包括企业技术落后或自然灾害等因素。

四、自然资源资产风险导向审计流程设计

自然资源资产风险导向审计的程序可以分为制定审计计划、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实施风险应对措施和出具审计报告四个步骤,审计流程图如图1所示。(图1)

(一)制定审计计划。制定审计计划可以帮助项目组成员有条不紊地进行审计工作,能够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这是一项持续的工作,贯穿于审计始终。

1、总体审计策略。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总体审计策略确定了审计范围、时间安排和方向。审计范围应包括对政策的执行程度、项目进度、项目资金的使用及拨付等情况。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应考虑影响审计业务的重要因素,从而确定审计工作的重点,例如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处的行业状况和适用的自然资源资产法律法规以及资源税费政策等,确定重要性水平,说明何时调配多少名项目成员到何地进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或何时就复杂问题利用专家工作等。

2、具体审计计划。具体审计计划是在总体审计策略的基础上制定的,详细说明了具体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随着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工作不断深入,审计人员会遇到各种新的情况和问题,需要对计划做出相应的修改以满足审计需求,若涉及重大修改应在工作底稿中注明修改的内容和理由。

(二)实施风险评估程序。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风险评估是指审计人员通过风险评估程序搜集到大量相关材料后,再通过一定的方法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判断企业在哪些方面可能存在风险。

1、评估整体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和经营活动,审计人员可以评价其对报表的整体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结合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判断企业可能存在的自然资源资产风险。例如,审计人员通过询问、观察等了解企业的管理活动,发现企业自然资源资产的内部控制系统薄弱,甚至存在管理层凌驾于内控之上的现象,从而可以认为报表的整体层次具有较高的错报风险。

2、评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某些自然资源资产风险可能与某类交易、资源资产账户余额和披露资源资产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存在或计价等认定相关,即产生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例如,被审计单位是炼焦煤生产企业,当期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控制炼焦煤的生产总量,炼焦煤价值有望被重估,这可能影响到期末存货的计价和对炼焦煤价值量的核算,存在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三)实施风险应对措施。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风险应对是指审计人员应当针对上述评估的高风险领域实施审计程序,以将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1、总体应对措施。总体应对措施是针对整体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审计人员应首先保持职业谨慎怀疑的态度,不能被财务信息和自然资源资产信息的表象数据所蒙蔽。为了避免被审计单位采取“反审计”手段规避检查,审计人员可以提高审计程序的不可预见性。选取不同的地点实施审计程序,或调整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时间,预先不告知被审计单位,从而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获取的审计证据的可靠程度更高。

2、进一步审计程序。进一步审计程序是指审计人员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控制测试实施的前提是审计人员预期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是有效的。审计人员应对企业自然资源资产内部管理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执行的情况做出评价,主要途径包括:向企业或组织的管理层或员工询问有关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控制运行情况的问题,检查自然资源资产监测数据和管理控制系统生成并留存下来的文件记录等书面证据,或实地观察单位员工对自然资源资产的开发和使用情况。

实质性程序包括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细节测试是对自然资源资产的认定层次的具体细节进行测试。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检查会计资料、资源监测数据、合同协议等文件记录,或对被审计单位的自然资源资产进行盘点,以获取相关审计证据。实质性分析程序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分析各类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对自然资源资产信息的真实性、合理性做出评价。例如将当年的矿产资源的存量或价值量与以前年度相比,判断是否存在重大变化以及重大变化是否合理,或将被审计单位的相关指标与自然资源审计评价指标相比较进行实质性分析,或将被审计单位的相关指标与自然资源审计评价指标和同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判断有无异常变化。

(四)出具审计报告。审计人员在完成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后,汇总审计结果,评价审计中的重大发现,关注或有事项和期后事项对自然资源资产状况和财务报表的影响,复核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工作底稿和财务报表等。在此基础上,审计人员应评价审计结果,最后与被审计单位的负责人进行沟通,提出调整建议,确定应出具的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和措辞,进而编制并报送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报告,终结审计工作。

五、自然资源资产风险导向审计实施的难点及建议

自然资源资产风险导向审计是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模式发展的必然选择,由于其理论尚不完善、实践不充分,其具体实施仍存在诸多难点。针对这些难点,尝试性地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其实施起到推动作用。

(一)实施难点

1、缺乏理论依据。首先,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缺乏会计基础,学术界对自然资源的资产和负债的认定仍存有争议,相关的资源资产账户的编制还未有明确的指导性理论。至2016年,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初显研究成果,但仍然缺乏普适性,不适用于所有行业。并且各学者关于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审计主体、目标、方法等理论的观点不一致。因此,自然资源资产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缺乏有力的理论支持,阻碍了相关工作的开展。

2、自然资源资产风险管理控制系统未建立。自然资源资产风险作为自然资源资产风险导向审计的切入点,还未引起广泛的重视。相P企业的经营活动和事项涉及到自然资源资产,但是对其可能引发的财务风险和资产管理风险以及风险发生后如何防范还未有深刻的认识。公司的风险管理机制是自然资源资产风险导向审计的基准。

3、审计评价标准不一致。由于自然资源资产具有复杂性,对其管理和开发等情况的评价很难找到确切统一的标准。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正处于探索研究中,还未建立适用于多个企业或行业的评价体系,阻碍了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由于审计人员对审计结果评价的主观性较强,若不建立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指标,那么实施审计程序得到的审计意见将难以使公众信服。

(二)实施建议

1、完善理论体系。会计是审计的基础。要发展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应该首先完善相关的会计体系,明确与自然资源相关的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对于不同类型的行业编制适用的资产负债表。权威机构应该制定有关自然资源资产的会计和审计准则,以此保证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时可以有理可循、有法可依。

2、建立相关风险管理控制机制。涉及自然资源资产的公司应了解相关风险,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保证财务信息和自然资源资产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提高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在审计实施过程中,通过测试风险管控机制,有助于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做出判断,可以减少实质性程序,节约审计成本。

3、建立审计评价标准。自然资源资产的种类繁多,应聘请相关资源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从存量、分布、增减变化、专项资金使用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确定审计内容。针对不同类别的自然资源资产,建立分类评价指标,对于难以用货币反映的自然资源资产,可以考虑用数量或质量的变化状况来进行考核。同时,还应注意评价指标的稳定性和可比性,科学设立评价指标体系,保证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保障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Moor P D,Beelde I D.Environmental auditing and the role of the accountancy profession:a literature review[J].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5.36.2.

[2]Tucker R R,Kasper J.Pressures for change in environmental auditing and in the role of the internal auditor[J].Journal of Managerial Issues,1998.10.3.

[3]谷树忠.自然资源资产及其负债表编制与审计[J].中国环境管理,2016.1.

篇5

关键词 固定资产审计;监盘审计方法;措施;注意事项

一、监盘可以发现企业可能存在的固定资产重大错报、漏报、隐瞒不报的固定资产审计风险,从而降低固定资产审计风险。

1.发现资产转移、有帐无实的错误或舞弊

已达到或未达到使用年限,已报废,固定资产实物已不存在,但帐上未处置的错误。有的企业将固定资产如运输设备的汽车借给关系人私自使用,将公用计算机作挪作私人使用,不在公司办公现场或作为奖品分配给员工个人,从而产生固定资产的舞弊。

2.发现闲置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

监盘可能发出已无使用价值或者使用该固定资产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而闲置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从而影响固定资产价值的认定。

3.无帐但实物资产仍然存在

①帐上已经注销的固定资产,在盘点时却发现实物仍然存在的错误;②帐上没有的帐外资产:帐上没有,但实在盘存时发出的帐外固定资产从而影响固定资产的价值和固定资产的完整性。

二、监盘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的解决措施

1.针对被审计单位存在资产转移、有帐无实的错弊

则可能存在被审计单位存在虚增资产,虚增折旧,虚减利润。因此,审计人员应查清帐上的固定资产的去向,若公车私用,追查企业的会议纪要,是否存在挪用公用财产的可能,增大了资产舞弊的迹象,应充分收集审计证据。若作为奖品分配给员工个人,则应清查会议纪要或发奖品的依据,将固定资产的明细帐转入奖品,令固定资产明细帐和总帐上不存在,以保持帐实相符。若存在已达到或未达到使用年限而报废,实物已不存在,但帐上未处置的情况,则查明企业是否有固定资产处置报告,是否按照企业规定的审批程序审批,若已按程序审批,则建议财务人员按企业会计制度处置。审计人员还应审查是否存在固定资产转让、对外投资、债务重组等情况,并检查固定资产转让协议、对外投资协、债务重组协议及审批程序等;若存在固定资产毁损,还应按毁损、盘亏、丢失的企业管理报批程序,作书面报告,并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2.发现闲置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

审计人员查明被审计单位闲置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产生的原因。若是是由于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市场变化、经济、技术、法律等原因造成固定资产闲置,则应关注企业是否提取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否则就会虚增资产,虚增利润。若是已到了报废不能使用的状态,则应建议被审计单位按固定资产报废程序,如向上级管理部门报告,是使用不当或保管不善导致提前报废的原因,提议是否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3.针对无帐但实物资产仍然存在

这种情况审计人员可能有以下几种怀疑:①由于财务部门和实物管理部门不是一个部门,由于审批单据传递时间差异或经办人的错误而产生已减少固定资产未在帐户上注销的问题,从而使帐实不符;②帐上没有的帐外资产:帐上没有,但实在盘存时发出的帐外固定资产,审计人员应帐外资产的来源,包括董事会会议纪要或赠与合同,甚至可能是企业集团各关联单位设备调拨频繁,固定资产所有权与使用权时常脱节而造成帐外资产。若是赠与固定资产,则应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盘盈的固定资产的办法进行实物及帐务处理。若是企业集团内部调拨产生的固定资产盘盈,则应建议被审计单位按帐实相符的原则进行清理,否则就会造成集团企业内帐上有固定资产的企业虚增固定资产,虚增折旧,虚减利润,使用固定资产的企业的成本虚减,虚增利润的问题。

审计人员还应检查企业是否存在购置的固定资产尚未入帐、投资转入、重组调入、基建转入、融资租入等,并检查固定资产入帐手续是否完善,是否按规定的程序报告批准,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三、监盘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1.盘点时,应当将固定资产登记簿和固定资产卡片,按固定资产类别、使用部门与固定资产明细帐核对;与固定资产实物相核对;保持帐实核对、帐帐核对,才能有效率地发现被审计单位的盘盈、盘亏及毁损情况。

2.企业应对固定资产应当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实地盘点一次。审计人员监盘时,不但要实地盘点并抽查,而且更重要的是对企业存在的盘盈、盘亏、毁损的固定资产追查原因,查实是否存在错弊。

3.审查各部门参加盘点人员依据上表反映的有关内容,对资产实际存在情况进行实地盘点并抽点。盘点过程中,凡是实物的规格型号、存放地点与帐面反映情况不符的,应作为重点予以审查,查实后应予以纠正的,应予以纠正;凡是查无实物的,都作为盘亏处理,反之有实物存在,而且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标准,帐面未做反映的资产,都要做盘盈处理,同时对盘盈资产的新旧程度予以鉴定和确认,并检查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的审批手续是否齐全,帐务处理是否正确。

篇6

资产审计科上半年开展的主要工作如下:

资产审计科将股份公司年度财务收支审计作为年度工作重点,并从加强审前调查了解、全面开展审计、加强对股份公司存在问题的总结以及严格审计问题的整改落实等方面细化了工作目标和进度安排。上半年,资产审计科已完成田心股份公司的20__年度财务收支审计,已发出大望股份公司的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通过审计促使股份公司加强经济活动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另外,资产审计科在我局与区财政局(集资办)联合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区31家股份公司的20__年度财务收支审计工作中,密切关注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进度,督促审计人员严格审计,该项目已于5月底已完成。

上半年,资产审计科对__区投资管理公司下属企业__市__工业有限公司以及__区投资管理公司2014年12月重新收回股权的____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含四个下属企业)进行了审计,其中已对__市__工业有限公司20__年度财务收支情况审计出具了审计报告,____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0__年度财务收支情况审计已发出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通过审计查清区属国有企业资产负债、20__年度收入支出以及物业出租等情况,促进区属国有企业规范财务管理。

篇7

一、资产负债表的技术性审查

技术性审查属于基础性审查。使用的方法有观察、检查、计算、分析性复核等。审查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资产负债表内各项目之间关系的审查。审查时应先查明资产总额是否等于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和,然后再复核表内各有关项目的小计、合计和总计等是否计算正确。除此之外,还应查明表内本年度“年初数”是否与上年度末的“期末数”相等。

第二,资产负债表与账簿之间关系的审查。表内各项目的数字是依据账簿记录填列的。因此,审查时应将表内各项目与其相对应的张破记录进行核对,以表明两者是否相等:

对直接根据总账余额填列的项目,应检查表内期末数与张波中相应的总账余额是否一致,这类项目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等项目。

对根据明细科目的余额分析计算填列的项目,应检查表内各项目数额与其相关总账所属明细账余额合计是否一致,如应收账款项目需要根据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两个科目所属的相关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计算填列。

对于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账科目余额分析填列的项目,如长期借款项目,需要根据长期借款总账科目余额扣除其所属的明细科目中将在一年内到期的借款金额计算填列。

对根据有关科目余额减去其备抵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如“应收账款”、“长期股权投资”、“在建工程”等项目,应根据“应收账款”、“长期股权投资”、“在建工程”等项目的期末余额减去“坏账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等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综合运用上述填列方法分析填列。如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需要根据“原材料”、“周转材料”、“材料采购”、“发出商品”、“材料成本差异”等总账科目期末余额的分析汇总数,再减去“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第三,资产负债表的与其他主要报表之间关系的审查。财务会计报表间勾稽关系的审核。主要是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利润分配表四者之间科目对应关系的审核。

将期末的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和利润表中的“净利润”相核对,看其勾稽关系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就可能使报表编制上出现了差错,应进一步查明原因。

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企业的会计信息。审查二者的勾稽关系,首先,应将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与年末、年初两张资产负债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差额进行核对,看二者是否相符。其次,应将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部分的“库存现金期末余额”与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核对,看其是否相符。以上两方面如不相符,就可能存在技术性差错,应进一步追查原因。

二、资产负债表的实证性审查

实证性审查时资产负债表审计的重点。使用的方法包括监盘、函证和查询等。在具体审查时,应在审查资产负债表和总分类账户、各相关明细分类账户的基础上,对企业的各种实物资产及现金、有价证券等进行现场监督盘点,对往来账项进行函证或查询,从而证实资产负债表所记载的会计信息是否正确可靠和公允合规。

三、资产负债表的评价性审查

评价性审查是指针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所进行的审查和分析评价活动。资产负债表评价性审查的基本方法包括计算、分析性程序等方法。审查时,应运用资产负债表内已经核实的有关数额和现金流量表中的有关指标,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审查。

第一,企业偿债能力的审查。企业的偿债能力主要体现为资产与负债的相互关系。其中,资产的流动性具有关键作用。为了实现审查目的,常借助财务管理的相应指标完成,具体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三个指标。流动比率,是指被审计单位的全部流动资产与全部流动负债的比率。流动比率是衡量短期负债偿还能力比率,它表明被审计单位的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前,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速动比率,是指被审计单位的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速动比率高,说明被审计单位清算能力强,偿还债务有保障;反之,则弱。资产负债率,是指负债总额在全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资产负债率反映被审计单位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用以衡量被审计单位的偿债能力。对于债权人来说,这个比例越低越好。

篇8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现状;改善措施

1.目前我们国家投资审计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1我们国家的投资审计发展现状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投资审计在社会中的发展已经逐渐成熟,已经形成了适应我们国家的投资审计体系,具体地来说目前我们国家的固定资产的投资审计现状主要有:首先,投资审计已经引起了国家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开展资产审计不仅提升了企业资金往来的安全性,而且还可以为企业的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提升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可能性,其次,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已经成为了集团公司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和财务设计的一项核心内容,最后是我们国家的审计效率过低。

1.2我们国家固定资产的投资审计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市场较为混乱,规章制度等都还不完善,这主要是由于当下的很多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过于重视对固定资产的清查,忽视了对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违法违纪现象的审计和处理,最终导致这些企业的固定投资审计结果无法实现其真实的功能――为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提供科学依据;其次很多集团公司的固定资产的审计不够全面,大多数企业选择在每个会计期末对固定资产进行审计,但是却并没有实施事前审计和事中监管,这样根本无法保证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真实可靠,而且也会给实际的审计和投资工作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最后就是目前我国对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或者是专业的审计人才的欠缺还很大,现有的审计工作者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都有很多的不足,不论是能力上的欠缺还是经验的不足都会给实际的审计工作开展带来影响,而且也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和投资效率。这些问题虽然并不是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过程中存在的全部问题,但是却是其存在的最为严重的几个方面,而且也是必须要引起社会和国家广泛关注的企业资产管理问题。

2.改革、完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措施和方法

2.1对现有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理念和措施进行改革和创新

对现有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理念和措施进行改革和创新是改革审计制度的前提,只有从理念上进行改革才能指导实践,为实践提供指导。传统的固定资产审计措施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在现有的经济转型的形势下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应该增强风险意识,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寻找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投资审计准则和制度。目前我们国家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个过程中努力探索审计的新理念,新思路,寻找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审计的制度的转变。这样的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方式的转变必然会引起企业资金的管理方式、固定资产的筹措方式等都会得到相应的改变,这些变化都会使得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措施和方法等发生改变,尤其是审计的环境、对象,内容和审计的方式,而且极其容易出现的就是各个方向改变的程度都可能不尽相同,但是在制定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审计制度和模式的时候必须要注意将这些改变和实际的审计需求相结合,制定出符合实际需求和实际需要的制度和规定,使之能够更好地为提升企业的资产审计效率服务。

2.2改变固有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内容、方式

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有很多的企业对于自己的固定资产的情况并不是特别的了解,在财务管理中固定资产可以分为:易损耗品和实用品,易损耗品包括公司的电脑耗材,打印纸等办公用品,其他的固定资产就是指那些价值比较高,而且会随着使用的年限增长会不断折旧的物品,比如办公桌、电脑等,这些都属于固定资产,也都是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核心内容,但是在传统的企业固定资产审计过程中并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的需要和要求对现有的固定资产进行审计,这不仅造成审计结果的不准确,而且也会影响企业未来的投资决策和外界对该企业的财务监管,因此在未来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过程中审计者必须要明确自己所有审计的企业固定资产的分类,将其按照实际的特征和数量进行精确的审查和统计,确保整个审计数据的真实有效性。其次就是审计部门和机关必须要改善自身的审计方式,这也是影响企业固定资产审计的一个关键因素。

2.3健全我国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才规划和战略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要素,同时也是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尤其是对于企业资产审计行业来说更是对专业的、高素质的审计人才有着大量的需求,因为它要求参与审计的人员不仅要有职业道德,更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做准备,因此在提升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道路上不可避免的一个项目就是必须要从整体上提升我们国家的专业的审计人才数量和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国家必须要积极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和规划,在实际的人才培养和教育过程总着重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为我们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效率的提升做出应有的贡献。而且恪守自己的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也是每个审计工作者应有的职责和义务,我们现在亟待解决的就是健全我们国家的审计人才的培养规划,努力平衡社会对专业的审计人才的需求和供应之间的平衡,这也是我们国家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对财务管理改革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小结

固定资产的投资审计属于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部分,优化资源配置是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基本保障也是最佳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企业都离不开审计工作的开展和支持,因此在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着重我们国家的审计实力和审计效率的提升是我们发展经济,实现经济转型的关键。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途径

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概念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按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对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及与之相联系的各项工作(包括投资立项的合法性、建设资金来源和使用的合理性及竣工投产后的效益性)进行的审查、监督与评价。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是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实行监控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主要内容

(1)开工前审计的主要内容:审查投资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投资方向、产业政策、行业规则和地区规则;建设规模是否经济、合理;投资项目是否按计划申报;建设资金来源是否合规;建设规模和标准是否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相符,概算内容是否合理、准确、完整;开工前的各项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合法。(2)建设期审计的主要内容:审查投资项目的实施是否按照规定程序及批准的内容、规模和标准进行;项目设计是否合理,工程质量是否合规;资金的来源与使用是否符合规定;各项设计、施工、供货、监理等经济合同是否按要求与有关单位签订,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概算、预算或者决算的编制依据是否合法、合理。(3)竣工决算审计的主要内容:审查竣工决算报表是否真实、准确、完整,帐表是否一致;交付使用的财产是否符合交付条件,是否真实、完整、合规;实际投资完成额是否超概(预)算,其核算是否真实、准确;结余资金是否帐实相符;分析评价项目的投资收益。

三、企业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意义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项目法人制的确立,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幅度增加,各种项目纷纷上马,企业经济有了蓬勃的发展,出现了一片繁荣的景象。与此同时,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领域也存在着建设项目规模不合理、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决算造价不实、挪用建设资金、损失浪费等严重问题,特别是某些施工企业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给企业财产甚至人民生命造成了不应该的、无法挽回的损失。对企业来说,切实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全过程审计监督已势在必行。企业通过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查监督,可以保障企业投资项目的顺利进行,优化企业投资结构和环境,制止盲目建设,减少损失浪费,促进建设项目的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强化建设项目的廉政管理,提高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从而增强企业活力,加快企业发展,同时对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篇10

[关键词]政府性;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方法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7113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政府性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越来越大,社会各界对于这部分投资的关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就对审计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对政府性固定资产投资的审计力度,有利于完善项目的管理机制、明确各部门和岗位职责,保证勘察设计、招投标以及合同管理等符合国家规定要求。如何提升审计工作的有效性,是审计部门工作人员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

1政府性固定投资审计概述

11项目前期审计的内容

项目开展前期涉及项目立项、招投标等环节,这一时期审计的工作重点包括以下内容:首先,要审查投资的决策程序,保证程序中没有失误,为后续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其次,要审查招投标与施工图的情况,保证招标文件合规、合理,保证其所附合同中的条款严谨,尤其对于工程预算这一部分更要严格审核。项目开展前期,审计过程要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扰,做到客观实际,保证收集到的资料真实准确,保证参与项目的相关单位满足国家资质要求,审核内容要做到全面、完整。[1]

12项目实施期审计内容

项目的实施阶段,审计的重点是审查项目资金及各参与单位的履职情况,政府投资项目不同于其他项目,其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资金,审计过程首先明确项目实际资金来源与使用情况,保证其合法性;其次要对监理单位进行监督,保证工程监理能够履行自身职责,对施工过程进行认真监督;其次要监督施工单位,保证其使用的施工材料合格,坚决禁止偷工减料事件的发生;最后要监督项目的完成情况,保证完成情况与设计内容相符。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要特别重视资金筹集使用情况,对于其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要及时调查,防止资金筹集使用过程中出现违法行为。

13竣工结算期审计的内容

根据项目竣工时期的特点以及以往经验,这一时期的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审查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并监督价款结算过程,保证其合法;其次,监督竣工验收过程,保证结算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最后,要审核整个项目中所有的财务报表,保证其合法性。要求审计人员对相关费用资料进行核实,如果出现不真实情况,要查找问题所在,查看是否哪一环节存在违规行为。另外,项目彻底结束以后要进行项目后评审,对影响项目效益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对整个项目的整体效益做出客观评价。

14对工程费用进行审计

审计工作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守卫政府资金,因此审计工作要将费用审查作为重点。各项费用支出都需要将工程造价文件作为根本依据,具体费率要通过招标书和投标书来确定。开展审计工作时,要求取费文件具有时效性,超过规定期限则不予批准,取费表中的项目要与实际相符,在对取费表进行复核时,需要重新计算费率,避免出现错误。在调整工程材料差价时,一方面是要保证其与市场行情相符;另一方面要保证其没有违反文件规章制度。[2]

2政府性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方法研究

21对比法研究

对比法是审计工作中经常会用到的方法,因为很多项目在结构、建设方法和用途上都大体类似,虽然可能在个别细节上有所差别,但是不会对工程造价产生太大影响,也就是说这些投资项目在工程造价方面是大体一致的。因此在开展审计工作时,除了要对预结算数据进行分析,还要找到类似工程的资料和数据,包括项目总体工程造价,也包括项目基础材料的消耗规律,并将这两个工程进行对比,具体包括用途存在哪些差距,结构形式有哪些不同,单方造价指标在不同地区存在哪些差别,对比分析结束以后,就能够明确自身工程造价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核算和管理工作中不合理或者是不合规的环节,对于差距较大的分项目当作审点,找出导致这种差距的原因。[3]

22分组法研究

政府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一般规模都比较大,项目内容繁杂,这也是审计工作的难点所在。为了避免各个分项目之间存在相互干扰,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效果,可以根据项目特征将其划分为若干个项目组,在对分项目工程量进行审核时,将同组中的一个数据作为依据。需要审计人员准确掌握项目特征,在对所有分项目进行编组时,一定要考虑到各个项目组之间的内在联系。同一个小组中的分项目具有近似的计算基数,将该计算基数作为基础来审查工程量,以此来判断分项目工程量是否准确。分组法的优势是审查速度较快,且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可以有效提升审核工作效率。[4]

23筛选法研究

筛选法属于统筹法范围,就是将所有工程因素归纳为三个单方基本数值,一是工程量;二是用工;三是价格。审查过程中一旦发现其与实际有所差距,或者说与标准的基本值之间有所差别,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需要审计人员制定出细化的造价分析表,包括各项材料的用量与指标及其所占据的投资比例。这种方法的操作也很简单,速度也比较快,能够在短时间内发现问题所在。

24审计方法的创新研究

政府投资项目的数量不断增多,对审计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本身就已经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再加上提倡全程跟踪审计以后,对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有了更高要求,工作量也明显加大,在这种形式下,大力培养全程跟踪审计人才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一方面,审计部门可以请进一些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对本单位审计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审计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国家要鼓励高校多设置一些有关全程跟踪审计的专业,为这一领域储备后备力量。另外,可以聘用一些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到审计工作中来,进一步提升审计水平,缓解当前审计人员少、工作任务重的矛盾。

为了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人们研制出了各类行业软件,使用这种专业的软件对审核方法进行转换,然后再在计算机系统中将其转换为普通办公室软件,这样所有相关指标就可以通过普通办公室软件进行审核。审计人员可以直接看到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变化,一方面是提升效率,节约时间,另一方面是提升审计质量,降低错误率。例如,一些专用软件经过转化以后得到一个EXCEL表格,表格可以直观的呈现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提升了审核工作的精确性。[5]

3结论

对于政府性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的审计工作贯穿于项目立项、招投标、施工乃至结算的整个过程,及时发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客观和主观问题,保证项目中每个环节都合法合规。审计工作能有效预测并防范政府性固定资产中存在的风险,及时纠错防弊,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江加强政府性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建议[J].财经界:学术版,2013,12(14):229-230

[2]浙江省湖州市审计局课题组,费林海,潘芳燕基于经济责任的全部政府性资产审计研究[J].审计月刊,2011(12):20-23

[3]王兵,李明辉,曹慧明政府审计的实践与思考――关于苏锡常地区的调查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3):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