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共享范文

时间:2023-03-25 23:15: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财务共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财务共享

篇1

关键词:油田企业;财务管理体系;财务共享模式

在网络信息技术的高效普及背景下,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与工作环境都出现了巨大的改变,特别是在我国油田企业发展进程中,为了提升财务管理效果,需要在企业财务共享模式下,优化财务管理环境,依照企业内部的财务工作现状,对企业内部财务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逐步强化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一、油田企业内部财务共享模式下管理系统的建设价值

(一)由财务管理向价值管理转变

在油田企业的健康发展进程中,公司领导要优化企业财务环境,提高财务管理效益,同时也要在油田公司的财务共享管理模式下建立财务系统,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由传统账务管理模式逐渐向价值管理模式过渡,这既是对传统财务管理工作的转变与提升,也是对传统财务管理工作的革新。公司有独立的财务部门,有专门的会计核算人员,可以把企业财务人员从繁重的财务工作中解脱出来,并且精准地处理资金流转问题,优化企业财务管理环境,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决策,提升企业的运行效果。

(二)高度整合企业财务管理资源,有效降低企业运行成本

在油田企业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财务管理体系能够高度整合企业内部的工作资源,并且积极地应用先进的财务管理设施和理念,优化企业财务管理流程,适当地减少财务工作人员的重复工作,从而有效地减少企业运行成本,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三)规范财务管理流程,凸显财务体系的重要价值

油田企业在财务共享模式的指引下,构建了相对健康的财务管理体系,在此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流程更加正规,对企业内部的资金流转带来了重要价值,而且打破了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给企业带来的弊端,优化了企业财务管理环境。

(四)实现从账务管理变为价值管理

由于油田公司的迅速发展与壮大,以往的油田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今油田公司的发展需求。因此为了实现油田公司的长期发展,油田公司必须探索一种新的发展管理方式,即企业财务共享管理方式。与以往的会计管理模型一样,在财政资源共享模型下,企业财务人员既不需要单独负担会计核算等职责,也不需要日复一日从事机械性的管理工作。财政资源共享模型能够把财务人员从繁琐的管理工作中抽离开来,以便其有机会发挥更大的价值,分析财务报表和项目融资方案等,以此提升公司的经营绩效,并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才价值。

二、油田企业财务共享模式体系的发展背景

如今,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形势趋于稳定,财政部门也陆续制定了相关的管理财务政策规定,如《有关全面推进财务管理会计建设的指导意见》等。国家现致力于国民经济结构的升级,把推进石油体制改革和国家石油公司改制作为发展的重心,引导不同形态的资金流入油田市场。油田公司作为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部分,中石化、大庆油田公司总部等先后都实施了优化改造,以达到对油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一系列举措势必会促进我国油田公司的专业化发展进程,并推动我国油田会计管理与公共服务中心的专业化发展。国家政策为油田公司财务信息共享管理模式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油田公司管理层也需要充分认识到油田公司财务的重要性,因此我国的油田公司也要以建设全球一流的综合型财务管理体系为奋斗目标,致力于从价值核算到价值管控的转变,从集权管控走向分类授权,从职能管控发展走向协同管理,从计划控制发展为市场配置。中国石油化工公司、中国海洋石化、中石油公司相继开展了企业财务管理资源共享工程,中石化公司已经初步建立了“1+3+N”的企业财务管理资源共享管理模式。同时,我国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以保障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计划,以及保证我国油田公司企业财务管理升级发展不会发生人员严重短缺的情况。

三、油田企业在财务共享模式下经营管理体系的发展状况

(一)财务和业务之间缺乏密

切的联系,业财融合不深入经过几年发展,油田企业财务管理部门逐步建立了一种比较稳定的运作管理模式。在中石化集团公司建立的财务集中会计系统中,财务机构一般承担着各种类型的采购发票整理和审核、报销以及会计、记账、公布财务报告等重要管理工作。除此之外,机构只承担财务的相关职责,不能直接与企业其他经营生产业务活动相关联。如今,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模式已经实现了转型,基本做到了公司财务管理工作与生产经营业务活动的合理统筹,财务机关的管理措施也与企业的经济发展策略相一致,同样需要承担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各项工作和考核等工作责任。至于怎样对人员进行考评,需要由企业财务部门和业务单位做出更详尽的工作计划后再决定。同样,财务部门还需要及时联系公司内部各部门,以获取企业实际生产运营活动中的各种信息,与财务数据相结合,并综合考虑企业的现实生产运营情况,以便为公司管理层提供决策参考根据。

(二)无法正确处理业务核算

在传统财务模式下,财务部门的重点职责是记账、会计核算和出会计报表,并对业务成果进行核算,实现对会计信息的监督和管理。整个工作内容关注的都是公司的运营情况和收益状况,忽略了财务对投资决策的影响,缺少事前预见、事中管理和事后反思等方面。全新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块进一步充实了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内涵,既要求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进行企业的会计核算、记账等基础工作,还必须进行财务报告工作,并与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分析,为公司的相关投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对企业财务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做出合理防范,从而实现了油田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财务管理缺乏信息化

虽然在以往的公司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油田公司早已开展了有关财务管理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但财务管理总体上还未能充分融入公司信息化进程,仅由电脑取代了以往的手工操作。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方法使公司财务人员从财务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但对财务管理的整体工作过程并没有进行全面优化。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这样的财务管理系统与公司其他部分都是彼此独立的,因此无法实现资源的高效集成,各自的资料也无法实现高效共享。数据的不一致与不完善,势必会加大公司决策人员的工作难度。新的财务模型与此不同,以科学信息为基础,实现公司内各部分财务数据的资源共享,使得公司管理层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可以准确掌握需要的信息,以便给公司带来良好的发展前景。

四、强化油田企业财务共享模

式下财务管理效果的具体策略一个优质的企业内部需要有更为优质的财务管理体系指引,并且在油田企业财务共享模式下,优化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强化企业财务管理效果,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前提保障。领导者可以借助油田企业财务共享模式,强化企业财务管理效果,有效地减少企业的生产和运营成本,推动企业财务管理的标准化、正规化发展进程,而且在当下的油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企业领导者需要定期组织财务工作人员参与各种专业的财务培训活动,企业也需要积极地应用各种专业的财务工具和软件,逐步强化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为企业内部的资金流转做好铺垫。除此之外,企业领导者还需要从财务管理机制的构建、财务业务工作的融合与各个部门工作人员的互动入手,充分发挥油田企业财务共享模式的优势,逐步凸显出财务管理在企业内部的重要价值。

(一)重视财务专业培训活动的开展,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在油田企业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领导者如果想要优化财务管理环境,增强企业财务管理效果,首要的任务就是需要借助专业的财务培训活动,逐步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以此来促使企业财务工作人员与财务岗位逐步融合,强化企业财务管理效果。此外,公司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还必须注重对财务思维的培养,尤其是在企业财务共享管理模式的影响下,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学习对先进财务管理设备和管理软件的有效使用,还必须注重各种新型财务管理思维与理念的使用,以便更为迅速、有效地处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为公司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前提保证。在油田企业发展进程中,在财务共享模式的指引下,建立能够优化公司管理层的工作环境,同时培训活动还可以合理地引导财务人员的工作行为,为公司综合绩效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作为油田企业财务工作人员,在新财务市场发展进程中需要学习各种新的财务知识,掌握各种先进的财务软件,并且提高专业素养,让工作人员可以紧跟新财务市场的发展需要,优化油田企业财务管理环境。

(二)构建相对完整的财务管理机制

在油田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公司管理者想要进一步提高财务效益,就必须建立相对完善的财务制度,同时在财务共享管理模式下,给企业内部的资金流转提供重要的引导。在企业财务共享模式下,公司管理层的信息才能够进行资源共享与交流,从而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效果。因此,企业领导者需要对财务工作提出更为正规、精准的要求,借助这样的财务管理机制,并且充分发挥油田企业财务共享优势,才能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进程。

(三)重视企业财务与业务的融合

在油田企业财务共享模式下,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不再繁重,并且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企业财务分析工作中,强化对企业资金流转的监督工作,优化财务管理进程。在此过程中,企业领导者需要抓住财务共享机会,针对企业自身的发展现状和财务管理模式,深入基层工作人员群体,明确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保证每个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熟练地投入到企业业务中,强化财务管理效果。另外,财务管理人员需要依照其自身的专业素养,积极地运用各种先进的财务软件和技能,为企业的财务信息处理和优化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进而凸显油田企业财务共享的重要价值。

(四)重视各个部门之间的互动

油田企业的财务共享模式能够给企业财务工作人员和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企业领导者为了强化企业财务管理效果,优化企业的健康发展环境,就需要重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工作人员的互动,同时需要做好财务监管工作。所以说,在财务共享模式下,财务工作人员需要积极地与企业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做好沟通,以此为后期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前提保障。企业领导者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其一是构建信息共享平台,以此来保障企业内部信息的正常流动;其二是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共享中心需要定期安排监督人员,对油田企业财务工作做好监督,对于其中出现的问题予以纠正;其三是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应用轮岗机制,在确保财务人员熟知工作职责的同时,强化财务工作人员综合素养,为油田企业后期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保障。

五、结语

对传统财务模式的优化和提升,是对企业管理的优化和提升,通过油田企业财务共享管理模式,能够提高企业财务效果,更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与经营成本,从而促进企业财务的规范化、正规化发展进程,为企业内部资金的正常流转提供重要的前提保障。企业领导者需要充分发挥财务共享服务的作用,依照企业的运行现状构建适合企业的财务管理机制,重视与基层员工的互动,从而借助财务共享模式,为油田企业带来更为优质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李长青.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研究[J].投资与创业,2018(9):127,129.

[2]邢佳.X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及其应用研究[J].知识经济,2017(17):87,89.

[3]李娟.中国石油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应用研究[J].中国市场,2019(18):191-192.

[4]冯楠.议论电力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和应用[J].财会学习,2018(12):75,77.

篇2

[关键词] 财务共享服务;管理会计信息化;应用研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3. 026

[中图分类号] F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3- 0049- 03

在“互联网 +”时代,财务共享服务的应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财政部根据《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于2014年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推进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鼓励单位将管理会计信息化需求纳入信息化规划,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加快会计职能从重核算到重管理决策的拓展”等相关扶持政策。

1 管理会计信息化与财务共享服务

在我国经济转型背景下,精细化管理模式得到推广实施,企业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认识逐步提升,新型管理工具与信息化系统不断投入使用,更加注重资源整合,这些因素均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体系的建设。

财务共享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在强化集团管控、优化流程、规范管理、降成本增效率、推动会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表现突出,促进了企业在管理会计信息化背景下的转型升级,已成为跨国企业和大型集团企业的重要选择,是我国大中型企业财务由“管控型”向“创造型”转型升级的基石,势必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

管理会计要想真正发挥作用实现价值,必须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以财务共享服务为基础,借助信息技术支撑实现资源整合;财务共享服务能够更好保障企业顺畅运行与竞争力提升,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

2 我国企业财务共享服务应用状况

由于经济发展与开放程度、相关法律法规、政治政策、企业文化等原因,我国多数企业认为应用和发展财务共享服务难度较大,因此在2005年之前极具发展潜力及规模效应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也鲜有应用。

当企业拓展迅速且具备一定规模时,可能面临股权结构复杂,分支机构众多,股东知情权受到挑战等问题,导致低附加值的财务工作占用大量人员,重核算轻管理,财务与企业发展战略协同度较低,人工运行成本高;业务处理缺乏统一标准及口径,信息质量低。企业期望提高风险管控、财务管控能力,因此不断探索新型管理模式以在跨区域范围内获得长期竞争优势,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应运而生。

2.1 应用范围

跨国、跨地区或分支机构较多的大型企业集团以及变革较频繁的企业,通过财务共享服务整合繁复财务工作更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有利于实现规模效益;在企业重组并购、设立新业务、扩大规模时,共享服务可以为新业务单位提供财务、人员支撑和管理制度建设,提升整合效率,降低管理难度。而我国多数中小型企业出于资源、规模限制和成本效益的考量,选择第三方取得财务共享服务可能比自行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获得更好效果。

2.2 应用程度

根据2015年安永咨询(Ernst & Young Global Limited)财务共享服务调查报告显示,技术变革推动共享升级,近五年内大量外资企业在我国境内建立中国区、亚太区乃至全球性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同时我国企业财务共享服务的应用迅速增长,已经基本度过概念导入时期,进入了积极推进、快速发展阶段,企业财务共享服务正在迈向2.0时代。

以业务流程范围来划分会计核算的全部业务及财务管理领域的业务均可纳入财务共享服务,但我国应用财务共享服务的企业目前多是仅将应收账款、应付账款、费用报销等业务量大、易标准化的繁复交易性流程纳入财务共享服务。当前我国企业在财务转型与业务整合过程中,财务共享服务应用多处于发展完善阶段,较多针对企业内部客户或部门,提供标准化、专业化财务服务,更为关注财务共享服务应用带来的收益与效果,商业化趋势初步体现。

3 我国企业财务共享服务应用面临的问题

3.1 前期投入及启用成本较高,投资回收期长

企业需要投入较大资金购买或请专业人员设计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引进费用及后期管理、维护费用通常较高,从创建至投资回收期间较长,对部分企业而言会造成较大负担。信息系统的选择、整合程度与有效运作对企业财务共享服务应用造成极大挑战。

3.2 企业内部分支机构管理层认可度较低

管理模式的改变造成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人动、权力重新划分等,部分人员相关权限被收回、利益被触动在所难免,有些企业管理人员没有对财务共享服务应用与企业战略目标的有机结合形成共识和长远规划,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存在抵触情绪。

3.3 财务和业务处理可能发生脱节,下层财务人员控制力削弱

财务人员完成的多是标准化、流程化的业务处理及子公司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日常衔接工作,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负责企业财务宏观控制,而部分财务人员的工作与企业实际相关业务活动出现一定脱节,下层人员管理权限或财务控制力受到一定限制。

3.4 人才队伍建设缓慢,员工离职率较高

财务共享服务的应用使得财务业务流程细化分解,财务人员通常每天需要完成重复性工作步骤,业务处理量大,标准化、流程化要求高,但业务能力提升与职位晋升空间相对有限,工作积极性及新鲜感会日益下降,人员离职率升高,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增加了企业的人员培训、管理成本。

3.5 调整管理模式带来的信息安全与核算风险问题

财务共享服务的应用使得数量庞大的企业财务数据整合起来,若业务处理某一环节出现差错或存在信息缺陷、技术水平限制,可能影响企业整体信息质量,财务核算风险加大,同时对我国多数企业来说,如何有效保障信息安全成为挑战。

4 我国企业财务共享服务应用的关键因素

4.1 管理层的支持

管理层意向直接影响着财务共享服务的应用与发展,通过加强企业间交流及企业分支机构高层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以树立正确观念,建立平台思维、互联网思维、科学管理思维,加深管理层对财务共享服务的重视和企业间资源共享共赢的融合度。

4.2 流程的标准化和优化

为保证服务质量、满足客户需求,将各项财务业务进行标准化设置,通过标准化操作和管理减少业务流程处理中的失误,结合企业实际和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财务共享服务质量,考虑建立符合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价值专业中心,适时拓展服务领域,逐步实现基于云服务的外包服务,合理安排实施进度,评价分析实施结果。

4.3 统一高效学习型组织的建立

借鉴相关成功经验和实际情况,设置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长期发展目标,分析人员结构,完善人才梯队,保证适才适岗,实行定期培训、人才培养和优秀员工选拔制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共同提升,加强知识管理,鼓励财务人员借助这一平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4.4 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强大的信息技术可以跨越区域、组织障碍对分散的数据进行整合,是企业财务共享服务有效运作的重要支撑,为减少旧系统向新系统过渡升级而产生的问题,高效传递和处理不同版本不同格式的海量信息,增强财务预测科学性,应关注新技术动态和信息安全,加强用户管理,合理确定访问权限,选用符合企业实际需求、技术兼容性较好的管理信息系统。

4.5 员工认同感与配合度

建立劳动关系管理制度和具有针对性的人员管理办法,明确工作目标及企业发展战略;完善纵向、横向沟通合作机制,保持财务人员与企业内部相关业务人员的及时顺畅沟通;实行适度的内部轮岗,帮助员工了解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组织架构及服务职责,协助员工规划职业发展方向,建立“晋升周期短、频率高”的晋升机制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参与性和认同感。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Z].2014.

[2]熊磊. 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信息化有效实施策略[J]. 会计之友, 2015(8):7-9.

篇3

随着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正式出台,管理会计的改革不断深入,在企业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同时,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推动了企业的组织变革,促使会计工作从分散式的独立核算模式向集中式的财务共享模式转变,对管理会计职能的有效发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探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对管理会计改革的推进有着重要作用。

一、财务共享模式内涵

财务共享服务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企业财务流程处理的基础,把组织结构的合理配置、相应流程的规范、提高流程效率、减少运营成本的支出以及创造价值作为最终目标,站在市场视角上为企业客户提供专业化服务,进而对企业进行有效的分布式管理模式。

二、建设过程

财务共享服务要想顺利发挥作用通常要经历以下组建过程:

1.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先期评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虽然能够为企业集团带来大量优势,但并非适用于所有集团。因为要使其有效运行必需拥有强大的信息系统、良好的管理模式和高质量的员工素质作为技术支撑。此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涉及到先前的管控模式、职责分工、财务流程、作业方式的一系列转变和优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在决定是否采用该模式时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状况,谨慎思考,进行先期评估工作,这样一来,就能充分了解自身条件,?楣菇ü蚕矸?务中心打下基础。

2.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设计规划。作为建设和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关键,规划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需要确定怎样合理配置企业资源并涉及到以下具体步骤:首先,分考虑各方面因素确定共享服务中心的地址;其次,确定共享服务中心的规模;最后,就建设项目进行投资收益分析,制定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规划。

3.建设实施。通过上面的步骤,项目团队需要按照之前的工作成果和要求,具体进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和实施工作。具体包括:规划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流程及架构,制定详细的关键绩效考核指标;实施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做好过渡期的相关工作及人员转移。

4.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营管理。在完成了工作转移以后,就要正式进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营阶段。此时,管理团队应认真执行之前的业务流程服务等级协议,保证服务中心运营稳定。

三、建设中面对的问题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有很多益处。然而,在建设过程中,依然面临很多方面的问题。

1.系统安全性问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涉及到信息系统的建设,必然会产生数据的频繁交互传输,内容中不免涉及到公司的一些机密信息,而且,由于数据集中化处理,信息处理量必然激增,由于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黑客及病毒入侵风险不可避免,一旦信息系统遭受破坏,将会给企业集团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2.财务人员职能转变困难。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的过程中,必然涉及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变革和业务流程的改进。其中必然包括财务部门职能变革,也将会涉及到财务人员的再分工,即财务人员转型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财务人员需要重新熟悉业务流程,接受新的系统,难免会产生不适应,从而影响操作的稳定性。此外,财务共享模式也将使财务从简单的会计核算向以业务运营管控和价值链创造的方向发展。财务人员在职能转变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不能适应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所提出的新的要求。这些都是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面临的问题。

3.信息系统维护成本极大提高。为了使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稳定运行,需要指派专人负责设计财务共享中心的信息管理模式及提升信息系统管理功能,而这些方面都会产生大量的花费,甚至有可能给企业造成负担。这些巨额成本投入一旦不能得到预期的回报,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四、解决建议

面临上述困难,企业要想使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达到预期的效果,有必要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

1.推进系统安全性建设,严格控制访问权限的管理。财务共享通过标准化处理提高流程运行效率,最终为企业创造利益价值。所以要想该模式的有效发展,就必须要保证数据信息的可靠性。那么,就要对数据的访问权限进行确定。在共享财务服务中心中,许多内部数据可以共享,但对于内部的一些机密数据,在共享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被窃取和篡改的可能,对于这些数据,就需要设置访问权限,提高信息的安全性;同时,还要加强对数据使用者的管理,尽量避免由于人为原因导致的数据的泄露和相关操作不当的风险。

2.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在共享服务中心运行的过程中,难免会涉及到人员职能的更新,此时,就必须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使员工尽快适应新的系统,提高运行效率。而且,在共享服务中心后续运行阶段,有必要对员工进行持续指导,以维持系统运行的有效性。

篇4

共享服务比较权威的解释是布莱恩.伯杰伦在《共享服务精要》中给出的定义:“共享服务是一种将一部分现有的经营职能集中到一个新的半自主的业务单元的合作战略,这个业务单元就像在公开市场展开竞争的企业一样,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目的是提高效率、创造价值、节约成本以及提供对母公司内部客户的服务质量。”

企业集团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传统的分散模式下,财务人员的数量就会变得非常庞大,分散在各地与各个机构。总部在统一调控时费时费力,各地人员在理解上还存在较大偏差,分支机构人员单独进行核算,管理控制,不同企业的财务人员不能共用,企业成本也迅速增长;财务人员还会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从事基础核算工作,财务的工作质量、管理水平都参差不齐。由于上述弊端,财务共享服务就应运而生了。

当然,财务共享服务的应运而生也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分布式的办公成为可能。信息技术的运用优化了组织结构、规范了流程、提升流程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或创造价值,才使得财务共享能以市场视角为内外部客户提供专业化的生产服务。财务共享服务将原分散到集团内部各基层业务单位的财务基本业务集中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统一处理,通过网络为分布在企业集团内不同地区的业务单位提供标准化、流程化、高效率、低成本的共享服务,并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财务共享的基本模式大致可分为服务型和管控型。服务型致力于交易处理服务的平台搭建,管控型则整合了基础处理和财务监督管理职能。目前结合本公司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了服务模式。按总账、费用、资金等为主模块建立财务共享中心。

二、现阶段企业财务共享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共享职责划分不清楚

目前企业按会计工作的几个重点部分,将财务共享分为:总账中心、信用中心、收入款中心、费用中心等。而对于不熟悉财务分类的人员,例如业务员,如想知道报销何时能到账,就存在到底应该咨询费用中心还是收付款中心呢?想对应的对于费用报销不能及时到账的KPI到底是由费用中心承担还是收付款中心呢?也有可能是费用中心已提交单据,付款中心也进行了付款,但由于总账中心做账时间的原因,造成了账面的记账延迟。此种情况下,就会造成各个中心间职责的划分问题及各自处理事务缺乏及时性。

因此,需要处理好财务共享机构定位和各个共享机构的职责划分,各个共享机构作为企业财务部门的不同分类既有区别又有很多方面需要相互配合,要明确各个机构的职责,避免出现“真空地带”。

(二)财务共享缺乏激励机制

设置共享中心后,员工的工作变得相对单一了。在传统模式下,会计人员有机会从应收、应付、总账等方面进行岗位轮换。而设置了共享中心后,中心的人员的工作就会单一的变成仅应收或者仅费用审核等等的内容,相对于之前的分类,可能在员工的职业发展方面缺乏了吸引力,如费用中心人员整天在与各种报销、发票等打交道,工作繁琐又相对枯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该注重如何建设激励机制,让财务共享的参与者更积极。

(三)财务共享机制流程未实现标准化

对于财务共享机制的新兴事物,企业缺乏可直接借鉴的内容。各个共享中心由于内容性质的差异,流程也会存在不同。统一的、标准化的会计核算规则与业务处理流程,是成功实施财务集中核算的关键,应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后续统一处理规则和流程。但是,财务共享中心在建成之初,仅仅是人员的集中,而人员由于前期的操作习惯等不同,难免在操作同类型的事项时,存在不同的操作方式。

(四)财务共享缺乏考核机制

各个共享中心由于工作的内容缺乏可比性,每一种考核方法都有其独特性,很难用同一个考核标准去评定共享中心的优劣。例如如果只设置标准为100件,超过标准量享受浮动工资的方式作为考核标准。此种方式运用在付款中心可能很适用,但是在费用共享中心实际操作中,仅仅按件数去考核人员的工作,遇到一些难度比较大的,或者附件比较繁琐的单据就会占用员工大量的时间,而因为件数少影响到操作人员的绩效。同样。在总账中心单单以每月完成凭证的多少去考核员工也显得有点脱离实际。

三、优化企业财务共享建设的对策研究

(一)明确企业财务共享中的职责分工

对于职责分工的具体划分,企业应定期检查各个共享中心的内容,避免工作的重复性。如果财务工作的内容需要不同中心进行合作,可以制定一个完善的流程可以有效地避免重复工作或无人提供相关内容的窘境。虽然共享中心分为总账、费用、资金等但其实各个共享中心都是有关联性的,增进大家沟通非常重要。每个月组织各个共享中心的管理人员开会集中处理中心协作问题。因此,在日常的管理中,应尽量多运用现代化的沟通工具,有问题及时联系沟通处理。根据公司目前现有的ERP架构,建议把各个共享中心与ERP架构中的内容相结合,例如付款中心、费用中心操作AP(应付)模块,信用中心操作AR(应收)模块,总账中心负责GL(总账)模块。例如当费用发生后,实物单据传递至费用中心,费用中心人员完成审核后在AP模块中完成凭证,业务单据通过影像扫描系统扫描生成,一张张影像单据携带条形码形成新的虚拟实物流,通过网络实时传递到付款中心。付款中心人员在接收到影像单据后核对费用中心的凭证内容,进行付款。最后实物单据传递至总账中心进行统一装订。在此过程中涉及到三个共享中心的分工合作,各个中心人员要及时完成自己的工作后,传递至下一个环节。

(二)营造良好的财务共享激励机制

企业按共享中心不同性质,设置不同的激励机制与评分标准,引导员工树立岗位责任意识和职业风险意识,强化团队协作和沟通服务。虽然采用共享中心模式后财务人员很难能横向的发展其他财务共享中心的内容,不利于财务人员的全面发展,但是可以通过激励员工对于本共享中心的内容进行纵向的思考而发展出某方面的专项人才。同时,企业出于人员成本的考虑,对于某些比较简单的共享中心的内容,在人员需求时可不必消耗太多的人力成本去招募高端人员,用更合理的人力成本去构建共享中心,同时给予较低层人员一定的学习环境激励他们自我增值。

(三)加快标准化流程的建设

随着共享中心的不断发展需求,通过流程再造和优化,每个岗位之间的接口更为标准,流程运转过程更加高效和透明。标准化的流程单元使得每个业务单位对业务能力的要求大幅降低,人员的培训能够迅速完成。首先,寻找关键流程,将关键流程运用专业工具表述出来,流程图与文字的结合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其次,对流程表述进行分析,此时除了实际业务操作人员还需要借助流程专家的建议实际操作人员对流程有深刻的了解但往往缺乏优化流程的动力和能力,此时流程专家就能发挥很好的作用。最后,流程优化后需要一个稳定期,在此期间需要加强对流程的检查和控制,以确保始终按新的流程方案进行运作。例如,企业费用报销原始单据从费用中心转送至付款中心的流程就是在变化后,形成了目前的影像传送模式。最初,使用快递方式进行传送存在原件丢失和泄漏的风险,而后改成了影像传送模式,然而,影像模式存在查询单据费时费力的问题,在后期运行过程中,费用中心增加了条形码识别和控制。这才形成了目前的单据流转模式。

(四)推进考核机制的建设

篇5

[关键词] 财务共享中心;发展现状;创新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1. 019

[中图分类号] F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1- 0041- 02

1 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1.1 企业经营管理存在问题的客观要求

企业规模化、集团化后往往会遇到经营管理中的诸多问题,为了寻求突破企业集团不得不进行财务转型,而财务共享中心正是重要途径之一。一是集团化后分支机构增多,管理成本日趋增高的客观要求。在原有管理模式下相应配套的职能机构、管理人员必然会相应增多,其后果就是管理机构规模趋于庞大、管理成本不断增高。二是会计信息透明程度降低和总部控制能力减弱的客观要求。集团内各会计主体往往由于核算标准不尽相同而使得各主体之间财务数据的可比性受到影响,各会计主体由于处理速度的不同、数据较为分散、层层审批报告总部的流程较长,最终总部的管理和监督效率大打折扣。三是经营管理灵活程度降低的客观要求。集团化后各岗位员工往往是按照“标准”来被动化处理各自职责内的工作,其主动性难以有效发挥;集团管理职能复杂化后管理层要花费大量时间来处理诸多辅助职能工作,从而只有部分精力甚至无暇顾及企业的战略职能,最终企业集团战略愿景难以实现。

1.2 财务共享中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财务核算集中后实现财务处理标准化、流程化、规模化,大大提高了处理效率,并且实现了规模效益,降低了管理成本。比如永辉超市实施财务共享前和现在分别有200多和近400家门店,实施财务共享后和现在其财务人员分别为近500和430余人,实现了成本和效率双丰收。二是业务流、员工流、信息流实现集中化,从而有利于优化业务流程和实现流程再造,有利于专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有利于财务数据及时快速有效的处理和利用。三是便于总部监督与管理、分析与决策。各分支机构的财务信息统一审核,从而保证相关预算和支出在过程中得到监督和管理,总部得以及时分析和决策。四是有利于实施和完善企业战略规划,一方面财务共享中心使得管理层从繁重的辅助职能中脱离出来,从而集中精力投入到企业战略规划之中,为实现企业长远发展而努力;另一方面当企业新的分支机构建立之时,财务共享中心能够及时为其提供系统有效的职能服务。

2 我国财务共享中心发展现状

十多年来,伴随着企业电算化革新、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我国财务共享已经从概念期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本文基于我国转型背景,查阅安永2015年对中国53家企业、19个行业的财务共享中心的调查数据以及其他资料的搜集,从四个方面对我国财务共享中心发展现状进行了归纳和分析。

2.1 总体发展情况

近五年来财务共享中心得到快速发展,近44%的企业集团是自行建立的。第一,从服务子、分公司数量来看,83%为30家以上提供服务,可见大型规模企业比较倾向于建立共享中心。第二,从建立目的与实现价值来看,大部分企业是为了实现业务流程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加强集团的管控能力,从而实现规范管理、加强控制力、优化流程的首要价值,进而实现落实财务政策、节约财务成本等其他层次的价值。第三,从取得成功的因素来看,管理层的大力支持居首要地位,同时还需要标准的流程、科学的系统以及清晰的责任的辅助。第四,从面临的挑战来看,如何建立有效、科学的信息系统是企业面临的普遍挑战,而人员招聘则挑战最低。

2.2 中心布局与业务流程

首先,从选址来看,约有64%的财务共享中心所在地与总部地址一致,可见我国财务共享中心主要是附属于总部,依靠总部的资源和支持来实现中心的有效\作。其次,从布局来看,约有56%属于单一中心模式,部分企业还按照区域、流程或辅助设置多个中心,从而起到互为补充的作用。最后,从业务流程看,在纳入流程的18项业务中,费用报销、往来款项、总账、资金结算和财务报告是应用最广泛和最容易实现的业务流程。

2.3 员工构成与管理

首先,员工数量出现分化:60人以下的占50%,而200人以上的占到19%;员工学历本科学历占到了75%,说明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本科生成为用人首选。其次,从员工招聘和培训看,总部负责的占50%,中心自己负责或专设人事部门负责的占41%;同时,94%的财务共享中心未与高校建立招聘或其他合作关系。最后,从员工激励来看,主要集中在岗位晋升、国内轮岗和荣誉称号评选等方面;从员工考核来看,主要是围绕工作效率、业务质量和客户满意程度等方面。

2.4 运营与绩效管理

首先,评价财务共享中心与员工考核相呼应,主要围绕业务效率、客户满意程度以及业务质量展开。其次,从绩效考核看,66%企业每月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及时改进、自我修正,并且有30%建立了客户服务部门,从而不断优化服务、提高质量。最后,大部分财务共享中心认为其是成本中心和服务部门,66%的共享中心由总部负责成本,同时61%的共享中心并未对外进行服务输出,但正在向商业化方向转变。

3 我国财务共享中心发展与创新展望

3.1 加快技术革新,顺应时代变化

第一,依托大数据、云计算,提高企业财务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企业集团化后,其财务数据规模会愈加庞大、结构会变得愈加复杂。因此处理效率以及信息安全等问题是大数据时代企业面临的挑战。但是企业应积极利用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以实现技术革新,进而实现自身价值的突破和数据处理分析及应用能力的提高。第二,变革财务共享中心信息系统,广泛提高企业运营效率。财务共享中心应重点加强传统费用控制系统向支付管理、作业共享、质量管理、绩效管理的多维功能发展;着重有效保证影像系统实现会计档案电子化以提高审批效率、强化风险管控、提高员工作业效率、降低实物管理风险;通过银企互联实现资金管理交易的平台化,进而实现资金划拨自动化、相关凭证自动化、对账自动化、项目划分自动化等功能,有效把控资金支付风险。

3.2 加快思维变革,创新管理理念

伴随财务共享和财务转型的到来,传统财务管理思维很难应对未来发展的考验,因此从管理模式、思维模式上要加以改变,实现财务共享中心的转型升级。第一,创新科学管理,改变固有的成本效率思维。不应过度追求提升效率和质量,应该重视员工主观能动性的提升,把对员工的人文关怀、职业发展激励与企业的价值目标、质量效率相互结合,从而能够使员工迸发活力,实现企业绩效的提高。第二,刚柔并济,实现财务共享中心的灵活性。企业财务服务面临的需求日渐多样化,因此过度强调专业化分工、单一作业标准、高效率的刚性管理可能会过犹不及,刚柔并济可以实现员工一人多能、质量控制由事后转为事前和事中控制,提升企业应对不确定性挑战的能力。

3.3 由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发展

目前我国财务共享中心很少有采用内部和外部经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运营的,这导致的现实问题就是其成本基本上是由集团总部承担。因此如何使其成为企业集团的利润创造中心也是财务共享中心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首先,企业集团需要完善财务共享中心的运营机制,在积累运营经验的同时完善成本核算系统,完善财务服务计价、协议等流程,从而形成工作高效、同业低成本的核心实力。其次,如果要走向市场,员工的业务能力以及管理人员的能力将面临更高的要求,要提高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还需要营销能力和客户维系能力。最后,由于独立建立财务共享中心需要较高的投入,没有达到一定规模化的企业如果勉强运营和维持将很可能面临成本无法弥补甚至亏损的风险。因此,这对于业务成熟的企业集团财务共享中心而言是重要的盈利机会,通过进行财务服务共享可以实现双赢的局面。

主要参考文献

[1]费春勇,顾治国.财务共享中心IT系统解决方案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4(18):31-33.

篇6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集团企业;财务管理

信息化环境下的集团企业财务管理需要企业在管理理念、管理构架和管理技术上都实现一定的突破。因此在这一前提下对于共享模式进行应用就有着很高的必要性了。

一、信息化环境下的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信息化环境下的集团企业财务管理有着自身相应的情况,以下从管理模式较多、管理弊端严重、机遇与挑战并存等方面出发,对于信息化环境下的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

1.管理模式较多

信息化环境下的集团企业财务管理有着很多的管理模式。众所周知当前我国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模式主要包括了“集权式”、分权式”、“相融式”等不同类型的管理模式,在这一过程中由于“集权式”的财务管理模式对于子母公司的财务上下级关系非常明确,从而使得子公司的所有业务都是在母公司的高度集权下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而与之相对应的“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则意味着各子公司拥有一定程度的独立决策权,在这一过程中母公司只是起到控股公司的作用。在这两者模式之外的“相容式”财务管理模式主要是是指“集权式”和“分权式”相结合的财务管理模式,因此或多或少具有着“集权式”和“分权式”两者管理模式的特征。

2.管理弊端严重

信息化环境下的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仍旧面临着许多管理上的弊端。通常来说传统财务管理的弊端首先体现在信息化的冲击下这种老旧的财务管理模式事实上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信息化发展的脚步。其次,由于传统财务管理对企业内部关注过多,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企业对于外部信息的关注程度,最终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无法满足信息化环境下的信息处理要求。

3.机遇与挑战并存

信息化环境下的集团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状。一般而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飞跃式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必然需要进一步的借助计算机网络这一先进生产力。这一方面给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不容忽视的是,如果集团企业财务管理想要配合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并且对于财务管理的组织机构进行变革,来达到资金和财务人员集中管理的目的,则仍旧要面对很多的挑战,并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信息化环境下的集团企业财务管理共享模式

信息化环境下的集团企业财务管理共享模式包括了诸多内容,以下从革新管理理念、优化管理流程、完善技术构架等方面出发,对于信息化环境下的集团企业财务管理共享模式进行了分析。

1.革新管理理念

信息化环境下的集团企业财务管理首先需要对于自身的管理理念进行相应的革新。集团企业在革新管理理念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基于ERP技术平台来实现企业财务核算、财务报告和管理制度的统一管理。其次,集团企业在革新管理理念的过程中还应当进一步的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应当秉持着集中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例如企业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对股东的受托责任则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和计划,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更好地股东的信任和支持。与此同时,集团企业在革新管理理念的过程中还应当进一步的迎合企业为了发展的战略目标,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明确集中财务管理的内容,从而能够有效的提升财务管理的精确性。

2.优化管理流程

信息化环境下的集团企业财务管理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管理流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优化管理流程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做好会计流程的更新工作,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以计算机技术的有效支持来将企业的资金和财务会计人员集中起来,最终能够有效的优化财务会计的工作流程。其次,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优化管理流程的过程中应当进一步的顺应信息化这一趋势,并且在这一过程中积极的优化财务组织结构,从而能够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更加稳健的执行下去。与此同时,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优化管理流程的过程中还应当使用定期集中财务管理模式,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更好的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质量和实际效果。

3.完善技术构架

信息化环境下的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在于完善其管理的技术构架。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完善技术构架的过程中需要着眼于实现企业办公的无纸化和电算化,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将财务信息进一步的共享到集团企业的其他部门中去,从而能够为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完善技术构架的过程中还应当适度的实时集中模式,例如工作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平台来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集中在一起,然后再将数据经过集中处理后汇总后传到集团总部,最终能够为集团企业制定较为集中统一的销售和会计政策和全面的监控子公司的业务过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一过程中需要企业更加努力的对于财务管理模式进行选择和优化。因此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在了解共享模式的前提下,通过相应的财务管理实践来进一步提升我国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念珍.我国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

篇7

在经济全球化、产品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下,企业后台的职能机构越来越庞大。财务部门、IT支持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非盈利性职能部门随着机构的扩大,服务成本不断增加,然而不能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后台职能机构具有很大的资源节约的潜力,优化工作流程、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将在保证后台支撑的前提下压缩企业的服务成本。

后台职能机构中的财务部门是企业共享服务应用的重点部门。财务部门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发挥着多种职能,如对资金的投资、筹集、流动的监控职能,核算企业的经营行为,建立完善内部的控制评价体系等[1]。本文通过分析共享服务中心的模式分析,探寻财务部门的转型方向,并以电力企业为切入点,提出电力企业的共享服务管理的相应建议。

1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分析

财务共享服务是通过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SSC),将会计核算等非核心日常事务尽可能集中到同一固定地点处理,提高财务工作的总体效率,进而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2]。最初共享服务模式是用于节约服务成本、精简人员结构,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共享服务有利于跨国集团的全球扩张。

1.1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特点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国内企业不断加强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研究探索。通过分析国内外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应用的情况,将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特征总结如下:(1)作为独立经营个体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根据市场运作方式,与外部供应商竞争,同时收取内部客户的服务费;(2)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为各业务单元集中提供后台的支持服务;(3)应用财务共享服务可通过规模效应来提高服务质量,减少服务成本,加强风险控制;(4)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深度的应用和全面的信息系统为基础。

1.2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分类

共享服务模式整合的业务多为非核心的、低附加值的业务支持服务,根据服务内容、服务对象与组织形式等不同视角对其进行如图1所示的分类。

根据服务对象不同将共享服务中心分为外向型与内向型。外向型共享服务中心向企业内外不同组织提供支持服务;内向型则只针对内部的顾客。由服务内容不同将共享服务中心分为咨询服务中心和基本服务中心。基本服务中心主要整合收付款等日常的业务;咨询服务中心除提供基本服务外,还提供定制化服务。根据组织形式将共享服务中心分为虚拟服务中心、砖泥服务中心与混合型服务中心。

1.3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与其他模式比较

企业的财务管理主要有集中管理、分散管理、共享中心、外包服务这四种方式。现将这四种管理方式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对比如表1所示。

2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电力企业的应用

国际公认的共享服务模式有业务外包和集团内部的共享服务中心两种形态[3]。本文以电力行业为模板,拟从项目的可研评估、整体的规划、共享中心地址的选择、人力资源的储备、流程制度的改造、风险质量的评价体系与信息系统的建设等方面提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方案。电力企业的现行管理模式存在很多问题,如:组织效率偏低、人员冗杂;战略推进的能力与业务支持的能力不充足;集团公司的各下属公司执行力较差、流程不统一;集团公司对各下属公司的监控较为薄弱等。本文从下面七个方面详细阐述电力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关键点与具体步骤,为电力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应用提供必要指导。

(1)项目的可研评估。项目的实施评估首先要在电力企业的各层级进行摸底调查,搜集现有工作流程、组织结构、人员的素质、管理规章制度、信息系统稳定性等各种基础信息;评估电力企业的现有财务管理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作比较,评估共享服务中心项目的实施成本与风险。

(2)整体规划。电力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项目的实施规划分为两个方面:组织机构的设计、目标和进度的规划。首先,要确定电力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所要辐射的地域范围。共享中心的辐射范围是有限的,范围的增大伴随着成本的提高,企业应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理适用的地域范围。其次,确定共享服务中心项目的实施目标和进度计划。电力企业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项目实施前,要明确项目的基本目标,并将目标分解落实到不同的项目阶段,确定里程碑事件与时间安排,有条不紊地实施项目建设。再次,电力企业的集团公司要设计整体的财务体系,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要逐步实现从分散式向共享服务中心的转变。最后,需明确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的边界。对于流程相对来说较为标准、交易货结算量较大的应收与应付活动,出具法定报表和处理总账等均可纳入共享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

(3)人力资源储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初期,应加强对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沟通能力的培训工作。电力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在某一地点展开工作,考虑到地域文化等特征,须做好聘用新员工的准备。

(4)共享中心选址。电力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地址的选择需综合考虑各相关因素,如:人文社会等环境因素、当地教育水平和财务知识水平等人力资源因素、当地的人工成本和成本利润水平等成本因素、税收优惠政策和金融政策等政策因素。

(5)流程制度改造。电力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过程也是企业的财务流程再造过程。共享中心通过对多个地点的技术、人员及流程的整合,建立流程管理机制,将企业内的各种流程精简标准化,从而实现真正地高效与稳定。

(6)信息系统建设。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以统一的信息技术共享平台为技术支撑,跨越空间障碍,提供迅速、广泛、持续的服务。ERP系统的统一是共享服务平台搭建的前提,共享服务平台的有效运作还需要统一的流程标准与IT标准。

(7)风险质量评价体系。电力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运行离不开标准客观的评价体系。该体系评价服务质量,并及时预警共享中心运行中的风险因素。共享中心与各子公司、分公司签署相应的服务水平协议,并建立风险管理的信息系统。

篇8

一、财务共享中心在施工企业中的优势

即使集团公司有一整套规章制度,在经过层层转报、执行之后,难免会出现工作流程的不一致,现存的制度也只是一个摆设而已。尽管每个企业都会对所属单位进行财务检查,但无论是各类审计还是各类财务检查,都是出现在经济业务之后,后期若要追溯整改会有很大的困难。再者,问题的整改依赖于大量人力资源的投入,不但会加重企业的负担,还影响企业标准化管理。

施工企业成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打通树在集团内各成员单位之间的隔墙,集中处理集团内部一些重复性的经济业务,加以整合。各成员之间像业务伙伴,为集团内的各个成员单位提供流程化、标准化的共享服务,实现法人管项目。由于财务管理结构发生变化,各财会部门的智能和人员管理也会相应低改变。

(一)实质上从流程再造视角,企业应逐步实现共享服务。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整个企业集团,包括各个分公司、各工程项目部的财务职能和财务组织结构有着颠覆性的影响。这是因为基础的会计核算工作集中至共享中心完成,各财会部门的财务职能就仅仅限于财务管理职能,例如税务筹划、经济数据分析、政策制定与解读、预算控制等等,如此一来,工程项目部的财务主管则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施工现场的成本管理、税务协调、资金计划及预算的编制等工作中,大大节约人财资源,提升工作效率。

(二)在“同一平台、同一制度、同一标准”的指引下,企业所属各单位借助共享中心建立统一的会计科目体系,制定出统一的作业的规章或指导书,就各审批流程、审批权限、审核标准统一化,为会计办理业务奠定基础,通过财务共享中心宣传和执行业务标准。

二、财务共享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

由于财务共享中心的成立,将会严重影响财务职能体系、人员管理、业务标准、信息管理、法务及税务风险防范、资金等各个方面,必将遇到一系列的阻力。此外,财务共享中心兴起于西方国家,由于国内外制度、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我们的财会人员在实际应用共享服务时,必须根据自己企业特色,依据自己的理解,适当改进一些不适用的地方,才能真正为我们所用。再者,由于施工企业的行业特性,共享中心在建设中也存在多方面的重难点。

(一)系统和业务流程的统一问题

共享模式要求审批流程客观公正,内控制度严密。但施工企业行业的特殊性需要各个子公司根据自身的管控要求提出符合自身的个性需求,这与共享模式是相悖的。

在系统整合方面,共享中心依托财务共享平台实现财务共享服务,系统的设计优化与其他业务系统的集成关系着共享中心的运作效率和运营效果。现存的各自分离的相关业务系统在集成时的连接口存在很多困难,这也是阻碍共享中心发展主要原因,如果整合不成功,可能会增加业务部门工作量。

(二)人员管理问题

共享中心建立后,对财会人员的管理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不但能够完成基本会计处理,还要求工作人员在要求提供更多的产品服务,包括报表编制、数据分析、内控管理、资金管理、风险防范预警时,能有专业的从业能力。在共享中心的服务下,施工现场的财务工作人员将就能从会计核算中抽身,专注于项目管理。

但是,共享中心的办公地点固定,大量工作人员集中,长期以往会形成懒散作风,服务意识也大打折扣,这就有违共享服务中心的服务宗旨。同时,施工第一线的财务人员长期不接触会计核算工作,逐步丧失会计核算能力。

三、重点问题的解决研究

成立财务共享中心将会是财务管理组织结构的而一次重大变革,但“财务数据业务化”并不是财务部门能够独立完成的。共享中心工作得以开展必须有领导层对共享中心建设的支持,从而逐步推进并最终实现业务标准、流程标准、人员管理标准等的统一。

(一)制定业务标准

为提高工作质量,企业内首先要统一管理制度、会计科目使用标准、费用报销标准以及各级审批流程。最大程度地减少个性化和一些主观因素。其次,为保持沟通顺畅,方便共享中心与集团财务部、子公司 财务部、各核算单位及时发现并处理日常业务,必须建立通畅的沟通反馈机制。并在平日的工作中不断汇总、整理问题,形成规范。

(二)固化以及优化操作流程

再造流程一定会涉及到利益问题。所以,在正式实施之前应有一个缜密的计划,才能实施。但是流程再造或固化不是

说明企业再造的结束。在如今互联网的时代下,企业也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这就要求再造计划方案应不断进行总结和创新,不断地在固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三)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绩效评价制度

共享中心的建立带来了各种便利,但是工作人员却不能因此懈怠。企业应通过制定人员培训计划,引入质量管理体系和绩效评价制度,加强绩效考核,严格日常管理,执行淘汰制度,提高共享中心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

篇9

关键词:财务共享中心 意义 内控

1.什么是企业财务共享

所谓完全意义上的企业财务共享,应该是指企业财务管理中除融资、资金计划、管理会计、成本管理、财务规划等业务外,其他所有财务核算、资金收支、报表编制等业务全部共享的财务业务共享,也就是传统财务业务的共享,这样,就将企业原有的财务部门从繁忙的日常业务中解脱出来,企业原有的财务部门就变成了正真意义上的业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联系也更加紧密。

2.建立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的意义

因此,从目前财务共享的企业来看企业财务共享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有效的解决了现代企业规模化发展的财务管控的问题为企业规模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财务管控是企业管控的传统手段,财务管控的手段涉及采购、生产和销售的方方面面,但是支付控制往往被视为企业财务管控的基础和底线,一些非生产型的企业,支付、报表及税务管理,几乎就是财务管理的全部。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就显得意义重大。

2.2大大提高了企业财务核算的统一性、规范性、有效的落实了企业的财务核算制度;企业在外的分支机构的发展壮大之后,如果没有有效的手段加以控制,往往容易自成体系,如何使这些分支机构牢牢控制在企业集团的管控之内,也是一些企业集团公司煞费苦心的一件事。建立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应该是一个有效的非人为的管控方式。

财务共享中心按照统一的模式进行支付的审核,按照统一的模式进行账务处理,按照统一的模式要求业务的规范,企业集团的各分支机构就像连锁经营的分店一样,按照企业的统一模式在财务上进行内部管控,使企业集团的政令上下通达、统一,企业集团的政策和方针落实起来也更加迅速、有效,这也是企业快速发展的根基。

2.3大大提高了企业财务核算和支付的效率,有效的提高了效率:现代的信息技术是企业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基础,财务共享中心的信息系统一般应该包括影像系统、支付审批系统、财务核算系统和网银支付系统,这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和处理效率将直接影响财务共享中心处理业务的效率,过去由于财务核算业务分散在企业集团的各下属公司,导致信息系统的开放和运维分散也分散在各公司。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可以从效率和能力等方面综合考虑,调动企业信息系统的有效资源,开发出高效准确的财务信息自动化的软件。

另一方面,财务人员的流水化作业,也有利于财务核算的标准化和精细化操作,使得财务人员能够对本身负责的业务有着比较准确的把握,因此操作起来也更加熟练,效率和准确性也更高。

2.4财务共享中心的成立,将各公司的财务人员从繁重的财务核算业务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从事将财务与业务更好的结合起来,探索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传统的企业财务往往将核算、报表和税务业务作为财务管理的重点,有些企业的财务总监往往会埋头于一些事务性的工作而无法自拔,审核凭证、审核报表占据了财务负责人的大部分时间,其实这些工作均有明确的规章制度规范,可以用信息系统或者操作规范加以落实,将这些重复性强的工作交给擅长规范化管理的财务共享中心,企业的财务总监就有时间从事对企业管理增加值更加高的工作中,比如成本管理、全面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财务规划管理等工作中,使财务管理工作与业务管理和企业发展工作更加紧密的结合,发挥财务管理更大的功效。

2.5财务共享中心同时也是历练财务人员的有效场所,让财务人员在短时间内掌握企业财务核算的核心内容,也只有在财务共享中心可以实现。

2.6企业实施财务共享对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企业财务共享的建设是建立在强大的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的,一般人认为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最具备的是需要是全程无纸化,其实财务共享是建立在业务处理方式的统一和信息化系统的统一的基础上的。

2.7财务共享实际上也促进了企业业务及管理的统一和一致,对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企业实施财务共享客观上对前段业务有统一管理的要求,例如文档的统一管理、合同的统一管理、供应商的统一管理、收入的统一管理、应收款的统一管理、资金的统一管理、信息系统的统一管理,这些问题,理想的状态时在企业实施财务共享之前完成这些业务的统一管理,实现管理流程的统一,但是,现实中企业一般是在实施企业财务共享的过程中,才发现前段业务的统一规范与管理的必要性,无形中也对前段业务的统一规范与管理起到了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企业实现财务共享是现代企业管理提升和管理创新的一种重要途径,财务共享这种管理模式的诞生,是建立在企业信息化系统相对成熟的基础上的,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信息系统的至少需要统一实施的影像系统、审批流转系统、财务系统,需要实现网银付款指令的批量生成和自动付款。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在实施过程中对业务和信息化的促进作用也是显著的,这种促进作用主要还是体现在对管理和内控工作的提升上,内控工作是困扰大中型企业集团扩张的制约因素之一,财务共享的实现,以及其他业务统一管理平台的实现,应该说为大中型企业的扩张和国际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石慧.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S1期

篇10

一、建立财务共享模式的优势

财务共享模式,通过对流程的再造和标准化,总的来说,在加强内部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减少资金风险、提高报账全流程效率,节约报账成本以及提高员工满意度等方面,财务共享服务均表现出极大的优势。

财务共享模式能够将企业各项业务整合为一个系统财务共享服务,能够将传统模式下企业内部相对分散的各项业务通过财务信息的串联,有机地整合到一个体系内。可以将企业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风险共担的利益相关。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各项活动都会同企业战略计划和行动目标更为接近,因为在这一体系下,内部信息实现了最佳的传输和交流效果,整个财务流程与业务流程成为了一个相互联系的体系。财务共享模式将各分公司中的基础性、日常性财务工作集中起来,统一核算标准,使原先重复、复杂的工作变得更加高效、简单,核算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大大提高。通过财务共享信息平台,上级单位能够随时调取分公司的各项财务数据,随时监督各项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财务核算从事后的静态核算到事中的动态核算,极大地丰富了财务信息内容和提高了财务信息的价值。

财务共享模式让各级财务工作得以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工作重心转向加强执行力、精确化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与执行控制、提升信息挖掘深度等方面,及时、高效地为生产经营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决策支撑,大大提高财务管理核心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财务共享模式让企业内部的财务组织职能划分得更明显。财务共享模式更侧重于关注企业的总体战略,负责制定财务政策和标准,为各分公司设定目标,评价他们的经营成果,进行资源的分配和管控管理。

财务共享模式形成了财务业务一体化,财务与业务的交流有了更好的平台,业务财务更多地参与到业务经营中,从财务的角度对生产经营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大大提高财务对业务的支撑。财务共享模式对基础性、日常性、重复性的业务和流程进行梳理、整合,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提供更为精准、更为标准化、更为专业的财务服务。

实行财务共享模式后,企业财务业务较之先前更趋于标准化、精准化,会计核算办法经过与经营业务及时紧密的结合,能更准确地反映各项经营业务的经营成果,为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在标准化作业情况下,无论业务处理效率还是业务处理质量都能够得到显著改善,提高财务核算质量。

二、如何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做好企业管理工作

实行财务管理制度的标准化。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整个集团财务管理制度的标准化,这也是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构建的基础。首先,在总部层面制定标准业务规范,并以经过评审的标准业务规范作为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基础。其次,通过集中培训的方式使各分公司的财务组织全面掌握新的标准,为正式施行打下基础。再次,持续的监督执行是最终完成标准化的保障。

对企业各项费用进行实时控制。实施共享管控服务后,企业内外部各个环节产生的每一笔费用都要通过财务系统,由相关负责部门直接审批。通过对费用的实时控制,还可以将实际财务消耗情况与财务预算进行随时对比,从而为节省开支创造了便利的信息条件。

对资本性支出实行全程控制。通过财务信息共享服务中心,企业的各项资本性支出都能准确地反映到财务部门以及上级管理部门。这样一来,企业就能够对资本性支出进行全过程的控制,从而有效避免各个流程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