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26 15:26: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煤矿安全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责任意识不够浓厚
责任安全意识是煤矿安全管理中最不可少的一个因素。在当前煤矿企业的综合运行中,一些煤矿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在采煤数量、开采技术等方面增加了更多的投入,而在责任意识、安全意识等方面的引导性不够,没有形成宏观方面的责任感,也缺少细节方面的微观管理,因此,形成了责任与管理的脱节,没有深入到煤矿企业的安全运行实际,造成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中出现有“三违”现象,在对违规操作等安全管理中,没有形成制度创新与规范化管理,更没有建立责任追究与倒逼制度,因此,一些领导与管理层没有强大的责任意识,也就不能在安全管理责任手段上进行创新。一些管理层人员不能建立强大的安全责任意识,在制度的建立、检测、设备运行与管理方面,缺少长效化、制度化的规范运作,在安全知识的构建中,也没有相应的体系保障。
1.2培训措施不够全面
在煤矿综合安全管理中,加强安全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当期煤矿的安全管理中,没有形成系统化、系列化的培训方式,在培训内容、培训举措等方面缺少针对性、创新性,更没有构建长效管理机制。煤矿企业注重追求经济效益,为了减少培训成本与相应的开支,采取的是简单的培训方式,在安全管理中,没有形成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机制,更不能借助新媒体进行创新性的培训,在培训内容上,也只是简单的安全知识,对于安全意识的构建、安全理念的形成,安全常态机制的构成等方面,没有形成多方面的思考。同时,在培训方式上,没有建立常态化的培训机制,更没有在实践培训、现场培训等方面着手,对于一些典型性的安全事故等案例,不能落到每一个环节之上,因此,在安全责任的管理中,也就忽视了煤矿企业的安全综合运行,造成系统培训与技术创新之间的脱节。
1.3安全技术创新还不够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技术运用对于安全管理有着很大的保障性。通过安全技术的有效控制,在综合防尘、瓦斯控制、巷道布置、支护运用、采煤工艺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技术创新,能为安全运行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当前煤矿安全技术的综合运行与管理中,还没有形成现代科学技术信息化运用的参与模式,在技术跟进上还缺少相应的运用模式,尤其是在数控制数以及电子信息化管理中,还没有形成综合性的创新方式。譬如,在煤矿安全运行中涉及到的巷道建设、支护方式、放顶方式、采煤方式、防尘措施、防水措施等技术上,不能与现代化的管理技术相结合,在煤矿地质因素的考虑中,对于先进的检测、勘探等技术的运用,还不能全面的凸显出来,也就不能增强煤矿安全运行的整体职能。
2改进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对策
2.1创新思维,构建安全管理理念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理念创新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首要点。只有创建全新的思维理念,才能在技术创新、管理制度、安全责任等方面突破,形成综合性能的全面实现。在煤矿安全综合管理中,要形成安全创新的管理理念,形成自下而上的观念创新,每一个管理层以及职工都要将安全意识放在第一位,曾倩安全管理的责任意识,突出煤矿采煤以及综合运行中的每一个安全细节,尤其是管理层要从煤矿安全运行的整体高度出发,及时掌握好煤矿安全运行的情况,针对员工在安全意识、安全行为等方面出现的偏差,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尤其是对不负责任、安全意识差的人员,采取有效的管理、处罚等教育措施,落实责任,创新煤矿安全文化体制机制,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出煤矿安全管理制度在具体工作中的贯彻执行,并落实到煤矿安全运行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2.2宣传引导,构建安全文化氛围
在煤矿的安全管理中,要加强安全管理的宣传教育。结合新时期多种经营理念,并考虑煤矿井下的实际操作经验,细化每一个管理环节,在加强班组建设的过程中,形成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将安全责任意识落实到每一个生产过程之中,通过电视、网络、橱窗等方式,通过开展各种演讲比赛、科技比武等文化安全活动,潜移默化的将安全知识融入到活动之中,培养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形态。做好矿安全大检查、专业检查和日常检查的重点检查项目,发现问题严格按“六定”原则进行处理;监督检查职业危害防治设备设施的使用和完好程度,未按要求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按“三违”严肃处理。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培训档案,组织劳动者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所在岗位的职业危害防护知识以及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操作规程、劳动者所享有的职业卫生权利等内容,上岗前职业卫生培训时间不得少于四学时,在岗期间职业卫生培训时间不得少于两学时。
2.3细化管理,构建隐患排查机制
在煤矿安全管理的管理中,要形成安全隐患的有效排查机制,建立责任细化的管理机制,尤其是在安生生产的综合排查过程中,对于煤矿采掘过程中综合设备的整体功能运用,形成规范化的管理,尤其是在出现异常现象的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控制。在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的地段,在设备细化的管理过程中,对于每一个采掘责任区,建立安全责任管理至,没一个班组对自己的区域以及工作人员实行包干处理,构建层层分解的安全管理渠道,对于发现的问题采取及时的整改,这样,可以形成高效、优质、安全的管理模式,让每一个员工都能更加踏实的投入到安全管理之中,更好的促进整体安全性能的实现。
2.4创新技术,构建井下管理机制
要注重煤矿井下的安全技术与管理。掘进工作面、掘进硐室及钻场,放炮时必须采取湿式打眼、水炮泥、坚持放炮前后对放炮地点20米范围内进行冲洗煤壁巷帮和洒水降尘、爆破喷雾、装煤(岩)洒水、净化风流等综合措施。软煤层中瓦斯抽放钻孔难以采取湿式钻孔时,可采取干式钻孔,但必须采取捕尘、降尘措施,工作人员必须佩带防尘口罩。综采工作面应设置移架自动同步喷雾,采煤机必须安装内、外喷雾装置。割煤时必须喷雾降尘,内喷雾压力不得小于2MPa,外喷雾压力不得小于4MPa,喷雾流量应与机型相匹配。如果内喷雾装置不能正常喷雾,外喷雾压力不得小于8MPa,无水或喷雾装置损坏时必须停机。综掘工作面掘进机作业时,应使用内、外喷雾装置和除尘机。内喷雾压力不得小于3MPa,外喷雾压力不得小于1.5MPa,如果内喷雾使用水压小于3MPa或无内喷雾装置,则必须保证外喷雾装置和除尘风机的正常使用。
3结语
篇2
1煤矿企业概况
同煤集团某煤矿企业始建于1949年,在业内有较好的声誉,获得多项荣誉奖项。该矿经历60多年的发展历程,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为提高煤矿开采环境的安全性,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煤矿开采的效率,完善企业的安全管理,在2013年,该矿加强煤炭安全管理力度,并采取一系列措施落实煤矿安全管理[1]。
2人员管理要素分析
煤矿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对煤矿安全管理的影响非常大,该矿进行煤矿安全管理、非常重视人员要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员工安全意识。该矿在每个星期三都会开展安全学习活动。在安全学习会议的开始阶段,由矿领导和高级管理人员对煤矿安全知识进行重点讲述,并将煤矿安全事故的案例进行引用,对煤矿生产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预防潜在煤矿安全事故的对策,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让管理人员遵循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加强自我保护,认真地进行煤矿工作[2]。该矿为提高员工对安全的重视,开展矿工家属体验日,组织矿工家属到煤矿开采地,对矿工家属讲解矿工的具体工作,让家属了解矿工工作的具体情况,利用感情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使矿工的意识由原先的“要我安全”转变到“我要安全”。
(2)对员工进行培训。该矿对员工进行培训,坚持“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的原则,聘请相关专业人才对员工进行培训。通过专业技术人员对案例的分析、对相关问题解决措施的讲解、工作经验的传授,使管理人员的素质得到提高。在不同时期,对不同工作类型的工作人员采取相适应的培训方式,进行针对性地培训。通过“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有效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并在多项比赛中赢得荣誉。该矿实行“三违”人员复岗流程培训教育,对不规范行为进行分析总结,整理成10大类248条,对每个月最严重的违章行为进行整治,对员工实行“三违记分卡”制度,每个员工每年有12分的安全积分,出现三违行为,进行相应的扣分处罚,一旦员工的安全积分全部扣完,就需要安排该员工到培训学校进行专业的培训,通过培训考核后,才能恢复岗位[3]。
(3)成立检查小组,对员工进行监督管理。该矿对矿井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将矿区分为六条线路,成立检查小组,检查小组的成员由各个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由矿井领导带队,每两天对矿井进行全面的检查,控制矿井安全隐患。该煤矿企业组织一周安全主题隐患排查,在一周的每一天对矿井进行不同的检查,周一对机电隐患进行排查,周二排查“一通三防”安全隐患,周三全面检查矿井安全,周四排查采、掘、运安全隐患,周五排查地测防治水的安全隐患,周六由矿区的组长进行自检,周日由矿区的书记进行自检。
3设备管理要素分析
3.1管理采掘工作面设施
该矿在进行采掘工作的时候,一般采用柔性网转载机全封闭装置,将脚踏板和防护网安装在泵站的列车处,并安装了语音提示系统和预警装置。该矿采用双基建设模式进行安全管理,对各项工作程序按照规范标准进行严格执行,进行编码、定置、标识、信息、项目、流程、看板、模式、准入的九项管理,将设备管理与技术管理结合起来,如在进行巷道过切眼和断层的时候,工作人员利用公式法、类比法对巷道的断面大小、护网技术参数等进行核算,使材料得到合理利用,使“一梁三锚”转变为W型250钢带支护[4]。
3.2管理辅助运输设施
该矿的作业点非常多,覆盖面广,有17个运料作业点和3个运人作业点,运料和运人的战线长度有17529m,运输车辆每天有130辆。为提高运输安全,该矿对运输战线进行整治,如对西部1136大巷轨道变形进行整治,对道木和道岔损坏的3000m进行整治,使西部辅助运输系统更加完善,并在303盘区增加设置3组阻车器和挡车栏,更换4组道岔,将视频通信系统安装在盘区大巷和综采面顺槽,保证辅助运输的安全。
3.3管理通风设施
通风设施对煤矿安全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该矿将通风设施管理作为安全管理的重点工作,对密闭设施的设计、建档、施工、验收各个流程进行严格的把关,避免施工出现刨槽不够深,墙体出现空洞等问题。为提高通风设施的运行,安装自动洒水装置、风水联动装置等来进行防尘,并定期冲洗巷道,控制煤体注水、除尘风机的使用。
3.4管理机电设施
该矿对机电设备进行管理,主要通过对项目管理进行定期检查,遵循“常规检修、订单检修和主体检修”的原则,做到每天、每周、每月进行检查,矿井各级领导带队定期进行设备检查,保证机电设备正常运行;对矿井员工进行现场指导培训,提高机电设备的利用率;及时淘汰和更新设备,保证机电设备的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将各种新设备、新工艺应用进来,如综合自动化远程监控设备,合理的控制机电设备的数量和质量,保证矿井的安全。
4制度管理要素分析
4.1制定相关制度,规范管理
该矿对原有的各项制度进行分类整理,结合矿井的实际情况,改进和完善各项制度,编制了十一本管理手册,即《一通三防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地测防治水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采煤专业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掘进专业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机电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辅助运输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安全管理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应急救援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职业卫生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调度信息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地面设施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以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细化,使程序化管理制度更加标准。
4.2制定风险预控体系
该矿以的安全管理高标准、严要求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相关法规制度,制定风险防控体系,将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进行改进,预防煤矿安全事故。
5结束语
篇3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
煤炭行业没有安全就无从谈生产,安全是煤矿生产的第一要义。因此如何在最大限度地保证人员安全、减少事故的基础上,又能抓好生产一直是煤矿行业研究的根本性课题。在安全与生产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切入点、平衡点是煤矿行业发展的切中肯綮工作重点所在。分析煤矿不安全因素,不外乎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煤矿人机环境系统的一种突发性失衡。在人机环境中,人是主导。人有适应环境甚至是改变环境的能力,同时也具备改造人自身的觉醒与能力。因此煤矿生产安全从本质意义上说取决于人。而人作用于煤矿安全生产的能动在于人的管理。安全管理是解决煤矿安全生产的办法。因此煤矿安全管理是煤矿生产根本意义上重要课题。
1 煤矿安全管理的意义
煤矿安全管理是管理科学的一种,是一项以人为中心的综合性科学管理。煤矿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过程,是一个由人维持,利
用煤矿资源有效地以实现煤矿安全为目标的动态的系统过程。煤炭安全管理是煤炭企业管理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总的来说,煤矿安全管理构成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物与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工业机器环境等。人的因素包括人员构成、人员素质的达标状况、人的工作环境等。而从系统角度看:煤矿安全管理是由人、机器(含技术)、环境组成的并伴随着煤矿的动态生产过程。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实现煤矿生产的安全性,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从系统的构成可以看出,影响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人的因素、机器的因素、环境因素等。在煤矿安全管理系统中,人是煤矿安全管理系统的维持者、控制者和完善者,所以人的素质及安全管理观念是这一系统的核心。
煤矿安全与否决定于人的安全行为和物的安全状态。煤矿安全管理,主要是对人、设备和矿井自然环境的安全防护管理。在这个系统中,人的因素是主导,管理因素是关键,物的因素是基础,环境因素是条件。在这中间,对人的管理是煤矿安全管理的核心。
煤矿安全管理同时也是一种思想、一套方法、手段和技巧。其要点表现在四方个面:1)以安全生产为核心,强调全员参与性;2)注重培养与发挥团队精神,将百分之百安全保证贯彻每个环节;3)主张事前主动,防患于未然;4)坚持持续改进,将安全管理融入日常的工作和管理当中。
煤矿安全管理在具体运作中还包括以下内容:
1)在人员方面,管理者和员工必须认识到:安全生产是第一要义:每个员工必须深刻理解“全面安全管理”的内涵和重要性;应该明白安全与个人、家庭、企业、社会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关系:有百分之百安全生产的责任感。
2)在制度方面,应建立起遇到突发事件时如何应付的预警机制、应急预案等;建立明确的安全基准和安全测评制度:建立相对完善的奖惩机制;有分工明确细化的安检部门和具体责任制的安全小组。
要实现煤矿安全管理,还要具备以下条件:
1) 建立健全、完善的煤矿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安全管理标准化是企业的一个战略问题,是煤矿安全工作的关键点。
2)提高员工的素质。煤矿生产现代化、管理系统化、信息化对煤矿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工队伍素质的高低,越来越成为企业经营成败和能否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现今煤矿职工,大多是农民工、轮换工、合同工、协议工和临时工,他们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又没有专业技术,缺乏认识到位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观念。这其实也就是煤矿安全问题上人的方面的隐患所在。因此需要建立健全考核、培训、持证上岗制度。同时还要加强岗位技术练兵、技术比武,调动职工学技术、学业务的积极性。
3)要把“安全文化”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形成一种人人讲安全,人人参与安全管理的文化氛围。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所以应把“人本管理”思想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把安全上升到一种文化的高度,在煤矿生产中形成一种人人讲安全的文化氛围。
2 煤矿安全管理的外延___两大要素
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煤矿不安全的两大因素。这两大因素造成煤矿人机环境系统的一种突发性失衡,导致煤矿事故的发生。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从煤矿环境的自然要索定义,包括煤矿工业的自然地理状况 工业场地的环境状况等。它包括突发的自然灾害以及固有的环境、工作面的隐患等;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从煤矿生产的主体___人的角度定义的在生产中出现的危害安全的行为总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不仅仅指在工作中出现的误差、违章等不安全行为,它还包括人员的素质达标、业务的熟练程度、安全观念意识的到位程度等等。两大要素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不安全自然因素是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水灾、风暴等突发性的具有很大破坏性的自然灾害。这些灾害时时刻刻都在威胁着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如唐山地震中开滦煤矿矿井坍塌事故、华源矿业的水灾淹井事故 由.丁这些自然界的自然灾害突发性强、破坏性人,往往给煤矿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
煤矿管理不安全自然因素还包括煤矿生产环境中的隐患。其中以水、火、瓦斯、粉尘、顶板等矿井五大灾害为主要内容。由于这些隐患具备隐蔽性、突发性等特点,人们不容易预防和察觉,因此也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直接性的巨大威胁。
其次,人的要素主要是指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不仅仪指在工作中出现的误差、违章等不安全行为,它还包括人员的素质达标、业务的熟练程度、安全观念意识的到位程度等等。
XX矿一直保持着青春与活力,不断创造佳绩,人的因素是主要的。是自强不息的XX矿人战胜自然,战神自己,实现了持续的安全生产的结果。然而XX矿在人在要素上同样面临这煤矿行业的共同问题:工人结果比较复杂,很大一部分是农民工、协议工等;其次在管理专业技术上人才比较缺乏。造成职工素质偏低,安全意识不强,管理上相对困难等。这也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
3 煤矿安全管理的措施
安全是煤矿生产的第一要义。没有安全就无从谈生产。要实现安全生产,关键还是在管理。系统、严谨的管理出安全。煤矿安全生产,要靠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来完成实现。
篇4
有的企业劳动者素质相对较低,出现违章后,态度较好,被记三违后,由于工区对他们的处罚较重,造他们想方设法的让你放他一马,更有甚者,跟踪你,缠着你,直到你放过他,否则就带着老婆孩子到你家门上做客,饭做好了就吃,也不管你家怎样,让你没有办法,企业在矿上可以管,出矿门在家没有人员管理。实事求是地说,作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很难。有的企业对三违人员处罚较重,甚至直接让三违人员下岗,炒他们鱿鱼,造成三违人员生活没有保障,有些素质很差或脾气不好,报复性很强的人,他雇佣他人对你进行跟踪,在矿外的某个地点进行打击报复,轻者被打一顿,重者被打伤致残。
1国外安全管理策略
德国和美国是发达国家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较好的国家,他们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被大多数安全管理教材上采用,比如在江苏省建筑企业项目负责人培训教材上对两国的安全管理模式进行了汇总评价,两国认为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各种技术规范、规程和安全措施。这是最适用、最有效的管理办法。德国在一般设备事故的调查处理上,采用了重对策、轻处罚的原则。主要认为:人难免要犯错误;出现错误,希望劳动者自己提出来;出了事,大家共同分析原因,制定出防止今后再次发生的措施。如果是不称职、思维不行者,则调离本岗位。美国在事故问责上,采取了针对问题出现后,找出造成事故责任者出现差错的原因,并且针对这些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而不是对责任者进行处罚,从而起到安全生产的目的,劳动者从此更加认真细致,更加喜欢自己的工作,想一直做下去。
2煤矿安全管理策略
国家《宪法》规定:“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这是国家和企业安全生产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怎样做到安全生产,主要是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要从现场的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谈起,生产现场的危险因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工作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管理缺陷。这四种危险因素也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现场监督管理的重点。针对这种情况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2.1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要想提高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首先要提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对安全生产管理现场问题的认识。在煤矿管理中,有些事故的出现,分析后得出原来是没有想到会出问题,什么原因,主要是对这方面在战略上轻视了,认为不能出问题;另一方面是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针对第一种情况,好解决,只要细心,考虑全面就可以了;第二种情况,就不同了,首先要从知识面上知道才可以,这就需要加强学习新的知识,可以采取走出去到外单位学习的方式,也可采取继续教育的形式,也可采取学习相关专业的安全工程师、建造师、安全员等执业资格考试,再结合本专业的情况,就会有新的认识。只有经常出去接触外界社会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才能提高自己对问题的认识;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不能一味的“囚禁”在企业,实施闭门造车是不科学的,也是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提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管理人员自身有加强素质提高的意愿,同时也需要煤矿企业给予积极的配合。煤矿企业或煤炭集团,不能采取封闭式管理,要想我国整体煤炭生产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由中国煤炭是一家的观念,这样,各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才能整体提高。
2.2现场操作人员素质的提高现场操作人员素质的提高,首先要取决于操作人员自身思维要积极向上,才能作为一个称职的劳动者;加强对劳动者的再教育,包含法律法规、施工方法、施工现场环境以及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那些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针对现场存在的因素,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这也是煤矿企业必须告诉劳动者的。
2.3现场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的分析与传达针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需要煤矿企业全面的分析、评估、传达,这就需要煤矿企业有这方面的人才,也就是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他们必须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思想素质,只有提高了他们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才能将这方面做好。只有对现场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分析全面,将这些因素可能造成的危险分析出来,才能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而对劳动者进行全面的传达,才能避免安全生产事故。
2.4消灭违章意识违章笼统的来说就是违反劳动纪律、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这个大家都知道。违章作业就是劳动者违反操作规程施工,可能造成一定的危险甚至事故,比如空顶作业等;有些煤矿企业对操作工艺只规定一种途径,并且执行时必须是这一途径,这就把劳动者机械化了。
篇5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对策分析安全监察
1前言
我国当前的能源物质主要依靠的是煤炭,我国巨大的煤炭资源存储量满足了我国能源的使用需求,为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经济快速的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煤炭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就的滋生的许多黑煤窑,其开采过程极其的危险,对于开采人员的安全措施严重疏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在近几年国家的管控下,煤炭资源的开采已经大体在政府的管控之下,但是近几年仍然发生了许多重大的煤矿安全事故,对于煤矿安全管理,必须引起政府管理人员的重视。在当前的形势下,煤矿开发企业应该以人为本,在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做好严密的安全措施,并预设紧急事件的应急方案,多方位的采取措施来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2国内外煤矿安全管理形势
从发达国家的现状来看,其煤矿的开采管理具有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在整个开采的过程中,开采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除此之外,开采设备的便利性也比较高,所以在发达国家,很少出现类似于国内的煤矿爆炸坍塌的安全事故,其煤矿安全管理是从制度上进行严格的控制,从根本上降低了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但是翻看发达国家的煤矿发展历史,在其早期的发展上同样出现了类似于国内的许多重大安全问题,最终在国家的重视之下,企业改善制度、提高技术。成功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我国目前虽然在某些方面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根本还是属于发展中国家,在许多方面尤其是基础工业方面与发达的国家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在煤矿安全管理上,我国是有必要向发达国家学习,这是对企业与个人负责的表现。我国的煤矿安全存在着重大的隐患,尤其是这几年来,发生的许多起重大的煤矿安全事故,引起了国家与人民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我国的能源需求量仍然巨大,使得部分企业与个人铤而走险,造成了重大的安全隐患。面对我国的煤炭安全管理现状,国家层面上要立法保障安全,企业要努力革新技术,个人要培养安全意识,使得煤矿安全管理上能够协调一致,保障煤炭的安全生产。
3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3.1工作人员思想上的不重视
煤矿工作人员对于煤矿安全不够重视,这是国内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我国的煤矿工作人员特别是基层的工作人员,大都学历较低,对于煤矿安全的认知不是很高,在工作的过程中就不是特别注意保护自身的安全,所以往往在开采煤矿过程中遇到紧急状况,不懂得如何处理,便造成了进一步的灾难。煤矿工作人员的管理层同样的不重视煤矿安全问题,一味的追求企业利润而不顾下井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这是极其恶劣的思想,这种想法是对他人不负责的体现。
3.2安全监察缺失
安全监察不到位,是我国煤矿安全事故的频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从我国当前的煤矿企业的大体情况考察来看,煤矿企业大都设置的安全监察单位,专门负责监察工作人员的安全工作行为,但是实际考察过这些企业的安全监察部门后发现,大多数企业的安全监察部门根本没有起到监察安全工作的作用,甚至有些单位安全监察人员存在缺失的情况,这反应了我国煤矿企业制度上的问题,安全监察的却是是导致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
3.3安全设备不足
我国煤矿开采的历史已经很长时间,部分的企业使用的开采设备过于老旧,生产系统存在缺漏之处,安全生产设备的缺失,容易出现重大的煤矿安全事故。在每个煤矿生产系统设计的时候,都会有对应的安全系统,安全系统中设置了许多的安全设备,能够在极大的程度在危机情况发生时保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在部分大型煤矿生产企业的生产系统调查发现,由于年久失修能原因,煤矿生产系统中是安全系统严重缺失,安全设备严重不足,企业在发现后仍然停工检修。造成安全事故一旦发生,便会使得大批的工作人员的生命受到威胁。
4煤矿安全管理对策分析
4.1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
我国针对煤矿安全事故已经设立的相关的法律法规,督促企业重视安全生产,减少煤矿生产发生的人为灾害。在企业内部,应该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定期对煤矿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培养,并培养工作人员遇到突况的处理措施,培养工作人员能够熟练的使用生产系统中的安全设备,尽可能的使得每个员工掌握生存自救的能力。
4.2建立完整安全监察体制
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建立,要从政府到企业,形成完成的,煤矿安全监察系统,在严密的去监控之下,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首先是政府需要建立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定期对各个煤矿企业的安全监察机构以及生产系统进行监察,企业要设立安全监察机构,对企业的生产系统以及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最终形成一套完成的安全生产信息网络,能够做到时时刻刻的监督各个企业的生产状况,从而保障生产的安全。除此之外,政府还应该建立责任追究制,督促每个煤矿企业都能够重视安全生产,如果发生煤矿灾难,要对相关责任人追究到底,依法保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并且严惩监管不利的安全单位负责人。
4.3引进先进的煤矿开采技术与理念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个发达国家在煤矿开采上都建立的较为完善的开采体系,几户不会发生煤矿安全事故,针对这点,我国有必要引进国外先进的煤矿开采技术与设备。我国引进国外的较为先进的煤矿安全设备,并不能从根本上保障的煤矿开采过程的安全性,要做到安全生产,最为重要的还是使得人、环境、系统达成统一,而我国面临的最大的难题就是人员素质的问题。我国的煤矿企业应该提高采矿人员你的入职水平,保障员工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并能够熟练的使用煤矿安全设备,培养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5结语
我国的煤矿安全管理目前还是较为缺失的,所以造成了十几年来频发煤矿坍塌或爆炸等安全事故,严重伤害的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权,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所以在新的形势下,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是政府与煤矿企业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煤矿企业应该重视安全生产,在一定程度上改进生产系统,保障每个工作人员拥有足够的安全设备,除此之外,煤矿企业要建立较为先进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不断革新企业是生产技术,在安全生产的情况下来提高企业的生产利润,这是煤矿企业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作者:张鹏涛 单位:安徽省淮南市淮沪煤电有限公司丁集煤矿
参考文献:
篇6
召开全市地方煤矿安全生产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分析我市地方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今天。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安排部署今后工作,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切实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坚决杜绝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刚才,省煤矿安全监察局杨泽余副局长就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作了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贯彻落实。下面,讲四点意见。
一、吸取教训,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安置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煤炭产业在市地方经济中占有重要比重。促进了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煤炭行业也是事故多发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领域。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加强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开展地方煤矿基础管理推进年活动,加大对管理人员违法违纪行为处理力度,同时从队伍建设、财力保障等方面加大对安全生产监管的投入。全市地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环境有所改善。
市地方煤矿发生两起较大事故,但是市地方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年初以来。一起重大事故,造成了20人死亡,特别是10.9海州区中兴煤矿东部井火灾事故一次死亡13人,造成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巨大损失,给全市安全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给我再次敲响了安全生产的警钟。
固然有地方煤矿多、管理难度大的原因,市地方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多发。但主要还是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许多不足,一是部分县区政府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重视还不够,监管不到位,工作不落实,部分监管人员失职,未及时处理安全隐患;二是一些煤矿企业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差,存在侥幸心理,投入不足,管理薄弱。
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煤矿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各县区政府、煤矿管理部门、煤矿企业必须从讲政治和讲大局的高度,切实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深刻吸取血的教训,摒弃麻痹、侥幸和放松的思想,时刻保持清醒,时刻高度警惕,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要坚持“安全第一,生产第二”原则,全面落实“两个主体责任”不折不扣地执行安全生产法规制度、管理标准,认真对照有关要求,深入查找问题,深刻分析原因,及时排除隐患,切实做到不达到标准不生产。要健全责任体系,完善制度措施,加大安全投入,落实工作责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确保煤矿安全运行,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二、强化监管,健全制度。落实政府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
县区政府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责任是安全生产的灵魂。县区政府对煤矿安全生产负有监管主体责任。近年来。但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事实也说明,县区政府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还需进一步加强。
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各级负责同志要有高度的敏锐性和责任感,一是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各县区主要领导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熟悉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未雨绸缪,严密防范,身体力行,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坚决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把煤矿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具体责任人,二是进一步落实煤矿安全监管责任。各县区、各级煤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岗位责任制。实行一级对一级负责。驻矿安全监管员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加强对煤矿地面和井下现场的安全检查工作,及时排查事故隐患。
加大对煤矿检查力度。煤矿安全检查要严格执行有关标准,三是强化煤矿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各级煤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对查出的隐患问题要及时下达执法文书,责令煤矿立即整改;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要责令停产整顿,并做好督促落实,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各县区要确定重点煤矿、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特别要对煤矿“一通三防”防治水、提升运输系统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监管。
决不允许姑息迁就。对发生死亡事故的煤矿,四是加大对煤矿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要坚决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依法处以罚金的同时,煤矿要停产整顿6个月以上。对发生非死亡事故的煤矿,要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有关条款处罚。对严重违法违规生产的煤矿,要按照发生非死亡事故的煤矿处理。
做好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组织保证。各县区要按照充实加强的原则,五是加强安全监管队伍自身建设。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做到机构、人员、经费、职能“四落实”要加强煤矿安全监管队伍政治思想教育和廉政建设以及业务培训,全面提高监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廉洁执法,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强化管理,加大投入。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要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安全与效益的关系,煤矿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细化安全生产责任,完善安全生产条件,保障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
加大安全投入,一是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各煤矿企业要增加企业生产安全费用。确保专款专用。要完善安全生产的设施,配备安全生产的设备,保障企业安全运转。要按规定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正常需要。要加强安全监控系统管理,煤矿安全监控人员和维修人员不足的安全监控系统不能保持运转的不得生产。
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并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二是加强煤炭企业技术管理。各煤矿企业要积极推进安全生产技术进步。及时淘汰陈旧落后及安全保障能力下降的安全防护设施、设备与技术,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科技保障水平。
坚持班前警示教育,三是开展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各煤矿企业要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各类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职工素质和安全意识。招用新上岗工人,必须经过岗前培训。要利用各种方式强化宣传,职工中普及安全生产常识。
加大对重点部位的排查力度,四是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各煤矿企业要严格执行煤矿负责人和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入井带班制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定期向县区煤矿监管部门汇报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四、追究责任,加强督查。确保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
人命关天。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是关键,督查考核、责任追究是保障。要建立健全督查、考核和问责制度,落实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措施。
督促检查各县区和各级煤矿管理部门落实监管责任,一是加强督查工作。市煤管局要组织专项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及时掌握、上报、通报全市地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各县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要亲自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严格执行市政府及市煤矿管理部门提出的制度要求和整改意见。
篇7
目前,随着我国煤矿的大量开采,安全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导致安全隐患的因素不外乎两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物的不安全状态指的是煤矿的自然地理状况、工业场地的环境状况等。包括突发的自然灾害以及固有的环境、工作面的隐患等;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人在生产中出现的违章、误操作等,是生产中出现的危害安全的行为总和,当然也包括人员的素质达标、业务的熟练程度、安全观念意识的到位程度等等。
因此必须最大程度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来降低和消除事故的发生。后者主要是靠安全技术和安全设施的投入来实现,目前许多煤矿企业面临安全投入不到位,煤矿机械设备老化甚至出现严重的磨损,矿井安全生产系统不够完善等问题,安全的保障能力较差,安全隐患多,特别是乡镇、个人煤矿设备比较简陋,技术比较落后,严重影响着煤矿的安全生产。而前者主要是靠强化安全管理来实现。人在安全生产中是处于主导地位的,要提高职工的技术安全素质,就要建立健全一整套安全生产的管理模式,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规范人的意识和行为,规范人的操作,把“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的自觉行动,增强自主保安、紧急应变的能力;对于煤矿井下条件变化大、下井人员多、层次复杂、工种多、流动性大的特点,要实行“广泛宣传、经常教育、强行培训、岗位练兵”等方式来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其技术安全素质。只有提高了安全意识才能保证减少事故的发生,同时也使得煤矿企业的安全科技水平得以大幅提高,如果平时工作中不重视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那么煤矿生产中人为的违章违规作业现象就会较多,不仅影响着煤矿的生产效率,也在很大程度上埋下了安全的隐患,因此安全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二、发挥培训中心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毋庸置疑,对于煤炭行业而言,职工整体素质普遍偏低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在决定安全生产的诸要素中,人的素质是第一要素,也是最为关键的要素,煤矿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人这一核心。但在我国煤炭行业中,职工平均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有统计数据表明平均受教育仅为7年,远远低于冶金、电力等相关行业,和社会上其它的专业技术密集型企业更是无法相提并论,煤矿的技术人员、专家、人才数量比例更是少的可怜。这样的专业文化素养也决定了行业的安全生产素质和安全生产能力,同时也预示着煤矿的安全教育工作是非常艰苦和严峻的,面对这样的困难局面,煤矿企业更是要做好安全培训工作,为煤矿安全生产打好扎实基础。
2.1严抓各项教育工作
“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安全是生产的命脉,培训中心负责培训安全知识,在安全生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这方面,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使全体从业人员真正了解和掌握安全生产知识,增强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强化自我防范能力,规范安全生产行为,提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的自觉性,杜绝“三违”现象,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夯实安全生产基础,为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把“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的自觉行动。第一,开展全员培训。为了提高我矿全体职工的业务水平,加快发展的步伐,每年年初都会组织全员进行培训,为合格人员办理培训合格证和上岗证,对不合格的人员进行再教育和补考。第二,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每年都组织进行特有工种的轮训。安排关键岗位人员培训、通风系统人员培训、“三违”培训等,并全部经过考试。此外还进行了应急救援预案培训、操作规程培训、个人安全技能累计考核等。第三,对专业技术人才教育工作紧抓不懈,关键岗位从业人员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已经开展了几批,鼓励低学历的职工进行学历的再升级和再教育,鼓励大家参加各种专业技术的认证考试,通过再教育增强了我矿的人才储备和管理水平。第四,根据我矿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积极与省、市、县各培训单位联系,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安排特有工种外出培训、复训;安排特殊工种外出培训、复训;生产管理人员外出培训复训、再培训等。此外,对管理人员培训也要常抓不懈,定期组织生产系统管理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保证培训时间,确保培训效率。
2.2丰富安全管理培训体系
安全管理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方针,营造“人人关注安全”的良好生产氛围,积极拓宽安全教育形式,建立健全系统的、全面的、全过程的、全员化的安全教育环境。首先,我科在课堂学习外,广泛利用电教,音像等多种形式对职工进行实例教育,使职工能够真正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其次,吸取事故教训,让大家各抒己见,深刻剖析事故原因,吸取教训,利用停产时间,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和人员及时间,通过培训,使职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及事故的危害性,警示从业人员警钟长鸣,时刻紧绷安全弦,大力营造安全氛围,教育广大职工牢固树立安全意识。第三,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培训结束时,对职工培训档案进行整理分类,做到了一人一档,一批一档,一矿一档的档案管理制度。通过培训,使广大职工在安全意识、操作技能等方面都有进一步的提高,在安全思想上也有再一次提升,为我矿的安全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我们及时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坚持“在服务中推进工作”的工作理念,充分利用召开班前会和周四例会的机会,以会代训,向工人传达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宣传煤矿安全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三、小结
篇8
河南煤化永锦能源有限公司是一个具有50年历史的老矿,面临由传统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向市场经济管理模式转变的挑战。虽然经过几十年的摸索和经验总结,形成了众多的管理制度、办法,但整体上来说缺乏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特别是安全管理思路传统保守,过多依靠专项整治、集中排查、会议布置、下达命令、处罚为主要的行政手段来强制实施安全保障,已不能适应当今企业发展的需要。传统安全管理的弊端主要表现为:
1.风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不到位,造成安全管理盲目性较大。
2.安全管理流程不合理。安全管理操作控制程序不清晰、不闭合,未能做到全过程控制,安全管理存在漏洞、随意性较强。
3.安全管理协同性差,责任权利不统一。
二、内涵与主要做法
2.1健全安全管理组织结构成立内部市场化协同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矿长为组长,副矿长为副组长,各职能科室领导为成员的公司内部市场化安全协同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公司内部市场化安全协同管理重大问题的决策,例外问题的处置,内部市场化安全协同管理的监察工作。
2.2明确安全管理的指导思想与原则一是明确安全管理流程再造的思路。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总体思想。二是明确安全管理的指导思想。基于内部市场化的煤矿安全管理是在内部市场化理论为指导的前提下完成的,从煤矿到班组共形成三级主要市场主体,分别是煤矿、区队以及班组。三是明确安全管理的运行机制。要想改革和创新煤矿安全管理模式,构建安全高效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必须建立起一整套长效运行机制,理清各种关系,规范作业流程,主要包括市场机制、考核机制、协同机制和监察机制。四是明确安全管理的实施方法。在内部市场化运作的基础上,构建三维安全协同管理PDCA循环系统。五是明确安全管理的六个原则: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充分授权的原则、利益对等的原则、协同高效的原则、精细化管理的原则、安全目标导向原则。
2.3优化安全管理的体系架构通过对煤矿安全管理流程的调研、梳理,构建基于内部市场化的煤矿安全协同管理流程体系三维立体框架模型。根据模型,构建起安全管理的初步体系架构:纵向上从安全管理PDCA流程出发,形成安全目标管理、安全风险防范、安全管理与控制、安全目标考核和安全评价安全协同管理流程;横向上以市场主体上下游服务关系和岗位辅助协作关系,确定市场服务合同,从而明确不同主体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并从人、机、环、法、料五个方面规定了安全管理的内容。在纵横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安全管理岗位目标与责任、安全管理岗位考核指标、安全协同管理制度与考核方法,整个安全管理流程置于安全协同监察之下,从而形成以内部市场化运作为主,安全协同监察为辅的内部市场化的煤矿安全协同管理流程体系框架。
三、再造安全管理的流程
3.1构建PDCA安全管理流程(总体流程)通过对煤矿安全管理流程的调研分析,结合PDCA循环图思想,设计出PDCA安全协同管理总体流程。
3.2构建协同安全管理流程分流程在PDCA安全协同管理流程(总体流程)基础上,分别设计安全协同管理流程分流程,包括:安全目标管理流程、安全风险管理流程、安全控制管理流程、应急救援管理流程和内部市场化结算管理流程等。
①建立安全目标管理流程目标安全管理根据煤矿安全管理目标,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方法,制定各级市场主体的安全目标,并根据各级市场主要目标,形成各级市场主体的岗位责任,安全目标考核指标、安全目标考核方法、内部市场化结算方案等。目标安全管理流程是基于内部市场化的煤矿安全协同管理控制的基础。在目标安全管理流程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安全目标考核办法》、《安全内部市场化结算办法》等制度文件。
②构建安全风险管理流程安全风险管理是安全防范管理的重点,也是难点。煤矿安全风险管理的重点是建立危险源辨识和煤矿安全应急预案。首先通过建立煤矿安全风险综合信息平台,全面收集煤矿安全信息,对煤矿的安全风险作出初步判断;其次结合班组、部门的时间确认与反馈,参考行业风险事件库,全面辨识煤矿安全风险;第三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评估,根据专业经验、行业标杆等,结合煤矿实际,形成安全风险评估的初步结论;第四形成安全风险管控预案,提出风险评估报告。安全风险管理流程的设计借鉴了风险管理和危险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危险辨识是基础,根据危险源辨识,形成危险源信息库;运用风险评估方法,确定风险(危险)等级,应对不同级别的风险,宜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案。
3.3加强内部市场化结算流程管理①在集团内部市场化管理基础上,结合煤矿自身安全管理实际,依据安全目标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构建建煤矿内部市场化管理实施新型管控模式,形成煤矿内部市场化结算体系,制定出详细可行的内部结算办法,构建起煤矿内部市场化管理实施新型管控模式。②完善内部市场化结算体系:一是分线核算,构建要素市场。二是不断完善价格体系。三是建立核算体系。四是建立考核评价体系。
3.4完善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在安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相继制定、完善《安全应急预案信息库》、《安全培训管理制度》、《安全标识管理办法》、《安全宣教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建立起市场化程度较强、协同力度较大的安全控制管理体系。
四、结语
①通过实施“基于内部市场化的煤矿协同安全管理”,建立健全了安全管理体系,明确了安全管理的主体,充分调动了员工安全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PDCA安全闭环管理新模式,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②在目前煤炭形式下滑的情况下,煤矿生产成本增加压力下,加大成本投入的管控力度,严格履行审批签字把关职责,始终坚持设备、材料等周转,充分利用废旧物资调剂交易中心,对库存物资材料进行了调剂使用,减少了新材料投入。保证了矿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③煤矿协同安全管理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通过基于内部市场化的煤矿安全协同管理流程再造的实施,建立了以市场为主,监察为辅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形成了明确了安全管理责任体制,完善的安全计划执行体系,良好的责权利对等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④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明显加强,安全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显著提高。
⑤安全管理流程进一步明晰,实现了安全管理全过程的管理与控制。
篇9
为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实现安全生产状况逐步好转,根据《安全生产法》、《煤炭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号)、《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18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重要性、指导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对象与范围
1.本指导意见所指的小煤矿是年生产能力30万吨及以下的煤矿,包括基建、技改、资源整合及正常生产的各类矿井。年生产能力30万吨以上的煤矿、国有重点煤矿企业中的小煤矿和其他国有小煤矿,可参照《关于加强国有重点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矿〔*〕116号)执行。
(二)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加强安全基础管理是加强小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迫切要求。我国小煤矿占矿井总数的90%左右,其产量占总量的三分之一。但是,小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差、生产工艺落后、安全投入不足、安全责任不落实、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不规范、安全培训不到位等安全基础管理薄弱的问题突出,违法、非法生产的现象时有发生,事故死亡人数和重特大事故起数占全国煤矿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安全生产状况十分严峻。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工作,对落实国务院确定的从*年下半年算起,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解决小煤矿问题,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到2010年明显好转的目标,任务十分紧迫和重要。
3.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是实现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小煤矿是我国煤炭开采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其健康发展,必须依法关闭非法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煤矿,通过资源整合、技术改造,改善矿井安全生产条件,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与此同时,必须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实现小煤矿安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煤矿基础薄弱、事故多发的状况。
(三)指导原则和目标
4.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要坚持“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重点遏制瓦斯、水害、火灾、顶板等重特大事故;坚持企业负责、政府监管,企业要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地方人民政府要落实安全监管的主体责任,切实加强本地区小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5.在完成煤矿瓦斯治理、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工作任务的同时,通过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到2010年,小煤矿安全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从业人员素质明显提高,生产安全事故明显下降,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升。实现“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的要求。
二、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水平
(一)建立健全小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机制
6.完善矿井安全管理人员的配置。矿井设立矿长,安全、生产、机电副矿长和技术负责人(技术副矿长,总工程师,下同)等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煤矿安全生产相关专业中专(含中专)以上学历、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相关工作3年以上的经历,其中矿长还必须具备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岗位2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生产、辅助单位要配齐具有相应安全生产管理资格的安全管理人员。
7.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小煤矿必须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包括煤矿的实际控制人,主要负责人,下同)、分管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生产辅助单位、职能机构和各岗位人员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把安全生产的责任逐级逐项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各岗位人员,形成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
8.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责任。小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负责全面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组织制定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齐安全管理人员,落实管理人员下井跟班制度;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保障职工安全生产的合法权益,落实职工安全培训;组织安全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报告和组织事故抢救;主动接受并积极配合安全生产执法检查,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建立和维护企业安全生产诚信。
9.建立安全监督检查制度。矿井设立专职安全管理机构,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其中配备专职安全检查人员不少于5人,并确保每班都有专职安全检查人员在井下检查监督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10.落实安全办公会议制度。小煤矿每周至少由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主持召开1次安全生产办公会议,专门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办公会议决定事项要明确责任,形成纪要,并在下次会议检查落实,留有记录。
(二)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
11.建立技术管理体系。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建立以技术负责人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技术负责人对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工作负责。矿井设立技术管理机构,配备采矿、通风、机电、地质及测量等专业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中专以上学历。
12.加强技术基础工作。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定矿井灾害预防计划,加强矿井灾害预防工作。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的规定绘制矿井相关图纸,图纸要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并与实际相符,采掘工程平面图每半月要实测填图一次,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向煤矿安全监管部门报送相关图纸。对矿井地质情况、开采情况、周边矿井采空区情况等要由技术人员定期进行分析,针对性的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并形成完整的技术基础资料。严禁超层越界开采。
13.确保矿井生产系统完善可靠。矿井和采区生产布局科学合理,回采工作面采用正规壁式采煤方法,严禁巷道式采煤,确保系统完善,运行可靠。年产6万吨及以下的矿井、年产6万吨以上矿井的一个采区只准一个采煤工作面,两个掘进工作面同时生产。
14.加强矿井“一通三防”的技术管理。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制定并落实“一通三防”专项措施,确保系统安全可靠。每旬组织1次对矿井全面测风,对采掘工作面和其他用风地点,应根据实际随时测风,严禁采掘工作面微风或无风作业。对风门、局扇等设施明确专人看管和维护。矿井必须安装瓦斯监控系统,并确保传感器安装符合规定,系统完好,监控有效。采掘工作面要配备专职瓦斯检查工,及时检查瓦斯、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情况,杜绝超限作业。煤与瓦斯突出煤层必须落实“四位一体”的防突措施,掘进工作面实现“三专两闭锁”。矿井按有关规定建立瓦斯抽放系统,并保证有效使用。开采自然发火煤层必须落实综合防灭火措施。所有矿井都要建立防尘系统,落实综合防尘措施。
15.加强矿井水害防治的技术管理。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水害防治十六字原则,落实“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受水威胁的矿井和区域必须建立探放水队伍,配齐探放水设备。技术负责人每季度组织一次对矿井水情调查,查明矿井和采区水文地质条件,制定水害防治的专项措施。
16.及时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问题。技术负责人每月组织一次技术分析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问题。重大安全隐患或技术难题,应聘请相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生产。经专家论证,矿井在技术上不能保证安全生产的,要立即停止生产。
(三)加强安全生产现场管理
17.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和管理人员下井带班制度。企业法定代表人每月下井不得少于10次,生产、安全、机电副矿长和技术负责人每月下井不得少于15次。井下每班必须确保至少有1名矿级管理人员在现场带班。带班人员要做到与工人同下同上,深入采掘工作面,抓安全生产重点环节,督促区队加强现场管理,把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各项措施细化落实到区队和班组。
18.落实现场管理制度。煤矿要严格落实井口检身制度,严禁人员酒后或带火种等下井。要建立各生产、辅助单位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和班组长必须坚持作业现场带班,加强现场检查和安全管理,严格按照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组织生产,从严查处“三违”现象。现场存在安全重大隐患时要立即停止作业,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存在险情时必须立即将人员撤出到安全地点,并及时上报。
19.加强现场作业管理。每个采掘工作面开工前必须编制作业规程,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经煤矿技术负责人批准并向现场人员贯彻后认真执行,生产和辅助单位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对贯通巷道、排放瓦斯、处理自然发火、探放水等工作,煤矿技术负责人要到现场指挥和管理。
20.加强现场的顶板管理。井巷推广使用锚喷支护,回采工作面采用金属液压支护,*年底淘汰木支护,严禁无支护从事采掘活动。要建立采掘工程质量班组验收标准和办法,严格当班的质量验收,及时解决存在的质量隐患和安全问题,确保采掘工作面支护优良和作业安全。
21.加强矿井机电管理。建立设备定期查验、检测、维护、保养和检修制度,保证设备完好;杜绝电气设备失爆,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机电设备;完善供电系统和规章制度,严格按规定实行双回路供电,定期检修供电线路、设备,保证矿井用电安全。
22.加强爆破材料和放炮作业的管理。建立健全爆破材料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爆破材料的储存、运输必须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严禁使用非矿用安全型炸药;保证矿井爆破材料“领、用、销”的数据记录真实、一致;煤矿井下爆破作业必须严格遵守《煤矿井下爆破作业规程》,坚持“一炮三检”(装药前、放炮前和放炮后分别检查现场瓦斯,瓦斯超限停止操作)和“三人连锁”(班组长、安检员、专职放炮员三人共同认定后,才许放炮)放炮制度。
23.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建立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制定年度达标计划和考核标准,努力实现小煤矿采、掘、机、运、通等系统及地面设备设施的安全质量标准化。
24.落实职业危害的防治。配备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和防护设备与装置,认真落实现场防治呼吸性粉尘、噪声、有毒有害气体的措施,切实改善井下作业环境;如实申报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情况。按标准为职工免费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四)加强隐患排查的管理
25.建立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按有关规定提足用好安全生产费,维简、折旧等费用,保证隐患整改的资金投入。每年制定安全资金提取和使用计划,安全资金要设立专用账户,专款用于安全技术措施和隐患治理。对重大安全隐患治理要制定专门计划,落实资金,明确专人负责。
26.加强隐患排查整改。煤矿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制度,明确日常排查、定期排查和分级管理的任务、范围和责任。矿井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全面的、以隐患排查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大检查,生产辅助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和班组长负责随时进行隐患排查。煤矿对查出的各类隐患要进行登记,落实整改措施和责任人员,限期进行整改。整改结束后,按规定由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管负责人组织进行验收。每季度向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煤矿安全生产监管的部门提交隐患排查整改书面报告。
27.认真做好停产整顿、节日放假停产检修和复产验收工作。停产整顿的小煤矿要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内容、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限期完成整改。节日停产放假或检修的矿井必须制定和采取保障安全的措施,恢复生产前,煤矿企业要制定具体的复产方案,落实安全保障措施,对员工要集中进行安全培训教育。煤矿整顿、整改完毕后要向政府相关部门申请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煤矿不得恢复生产。
(五)加强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
28.严格执行煤矿建设项目核准制度。新建、资源整合、技术改造矿井的生产规模,应符合煤矿建设项目产业政策。新建、改扩建煤矿项目,必须由项目单位提交项目申请报告,报有关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后,方可建设。“十一五”时期,各地区一律停止核准(审批)30万吨/年以下的煤矿新建项目。
29.实施煤矿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煤矿建设项目必须编制《安全专篇》,通过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后组织施工。项目竣工后经验收合格并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证照后方可投入生产,确保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30.加强对建设项目的安全监管。资源整合、基建和技术改造的矿井,必须按照设计进行施工;严禁资源整合期间突击生产,严禁基建过程中边施工边生产,严禁在改扩建区域进行生产。施工单位要制定安全施工措施,按照设计核准的建设工期组织施工,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建设单位对煤矿建设施工安全负相应的管理责任。
(六)加强劳动组织和用工培训管理
31.加强作业现场劳动组织管理。煤矿必须严格按煤炭生产许可证登记能力组织生产,实行科学的定额定员管理,严格控制入井人数。建立井下人员管理系统,对井下人员实行入井、升井登记制度,实时掌握井下人员情况。严禁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杜绝两班交叉作业。
32.严格井下从业人员准入标准。煤矿对招用的井下从业人员(包括农民工),必须按规定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录用、备案手续,完成其就业前的培训,依法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并为井下作业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严禁使用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从事井下作业。
33.严禁以包代管或层层转包。煤矿不得将井下采掘工作面和井巷维修作业进行劳务承包。煤矿实行整体承包生产经营后,未重新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煤炭生产许可证的一律不得生产。煤矿违规将工程(业务)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对该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
34.保证安全培训条件。煤矿要明确培训管理责任,制定教育培训计划,落实培训场地、经费、教材、教员及必要的实验仪器设备,确保按规定落实对职工的培训。自身不具备安全培训条件的小煤矿,必须与具备资质的培训基地签订教育培训协议委托培训。
35.落实全员安全培训。煤矿对新招入矿的井下作业人员,必须进行不少于72学时安全教育和培训,考核合格并在有经验的职工带领下实习满4个月后方可独立上岗作业。井下作业人员每年接受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少于20学时。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相关机构培训合格取得相应资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
(七)加强应急管理和事故处理
36.加强应急管理建设。煤矿要制定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并根据实施情况及时修改完善;编制事故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救援制度,并报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确定事故或紧急状态下的防范避灾、救灾措施和处置程序,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设备,定期组织培训和演习。
37.保障应急救援能力。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设立矿山救护队,配备救护装备;不具备单独设立救护队条件时,应当落实兼职救援人员,并与就近的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或联合建立矿山救护队,保证事故发生后能得到及时救援。
38.严格落实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煤矿企业负责人应按规定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并积极组织抢险,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严禁发生事故后逃匿;支持和配合事故调查工作,不得提供伪证和虚假情况;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开展警示教育,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整改和防范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按规定及时存储或补齐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保障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资金。
三、加强小煤矿安全监管,扎实推进安全基础管理工作
(一)健全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机制
39.落实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政府作为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要完善小煤矿安全监管机制,充实和加强本地区煤炭行业安全监管力量,制订本地区煤矿安全发展的整体规划,研究制订有利于煤矿安全生产的地方法规、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依法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推进小煤矿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实施煤矿的整顿关闭。小煤矿要自觉服从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监管。
40.健全相关职能部门煤矿安全监管责任制度。煤炭行业管理、安全监管监察、国土资源、劳动保障、工会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相互配合,统一行动,落实对小煤矿的安全监管责任。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煤矿生产中的违法、违规和非法生产行为。对不服从政府依法监管,存在非法、违法行为的煤矿,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给予罚款、停产整顿、吊销相关证照、依法关闭等行政处罚。
41.严肃事故查处。严格依法依规追究事故责任人特别是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发生事故的小煤矿主要负责人要予以资质处罚:对发生一次死亡3至9人责任事故或一年内连续发生两起一次死亡1至2人责任事故矿井的主要负责人,暂扣其《安全资格证书》和《矿长资格证书》,责令参加复训,合格的退还其两个资格证书,不合格的吊销其《安全资格证书》和《矿长资格证书》;对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或一年内发生两起一次死亡3至9人责任事故矿井的主要负责人,吊销其《安全资格证书》和《矿长资格证书》,5年内不得颁发。
(二)扎实推进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
42.加强组织领导。煤炭行业管理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领导,明确职责,完善工作机制,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层层抓好落实。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要组织制定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
43.发挥员工监督作用。小煤矿要组织员工参与、监督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保障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切实维护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要认真落实特聘煤矿安全群众监督员制度,为群众监督员履行职责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员的安全生产现场监督作用。
44.发挥社会舆论和公众的监督作用。大力宣传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对典型事故案例和严重违法、违纪行为,要予以曝光,接受社会公众和媒体监督。鼓励和支持群众和媒体举报煤矿违法违规生产、重大安全隐患、瞒报伤亡事故等。积极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加强基础管理、搞好安全生产的浓厚氛围。
篇10
关键词:煤矿安全;健康持续发展;责任体系建设;瓦斯综合治理;矿井防治水体系
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是构建煤矿安全综合管理的重要路径。因此,在整个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中,要突出质量建设、安全体系、人才资源、规范管理等的应用,促进煤矿企业健康发展,进而实现煤矿整体效益的全面提升。
1构建规范化的责任管理体系
(1)强化行政领导责任。在矿井建设综合管理中,要围绕煤矿综合管理需求,在建立安全责任管理方面,首先要强化领导行政工作人员的主体责任;其中,建立企业各级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制度,行政领导对煤矿企业的综合发展全面负责,作为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者,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职责。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要突出在管理层执行制度方面的完善,突出在责任管理体制上责任的量化、细化等,作为一项具体化的管理职能,形成责任分工明确,管理到位的责任管理模式[1-3]。(2)强化安全责任制教育。在矿井建设安全管理责任制度中,要形成安全责任教育的具体化运用,全面细化安全责任管理,并在实现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的基础上,促进每一个员工尽职尽责管理。因此,要形成系统化的安全责任管理教育模式,采取多种模式的安全教育,通过微信平台、信息化建设、网络宣传等方式,形成对煤矿综合管理的整体规划,尤其是在安全文化教育氛围形成中,构建“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尤其是在职工安全理念、安全操作、安全流程等方面,要形成规范化的管理效果。
2加强瓦斯综合治理
(1)形成综合管理原则。在瓦斯控制的安全管理体系中,主要是采取“先抽后采”的原则,在严格控制基础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瓦斯抽放管理队伍,在煤层抽放的综合管理中,形成预防等方式,整体上严格控制。完善并严格落实瓦斯抽放技术措施,做到不抽不采,措施不落实不采。(2)全面加强现场管理。在现场管理中,要全面确保瓦斯抽放的精准时间,主要围绕抽放率、抽放量等指标进行严格细化,结合规范化的管理,在进行班组综合化管理的基础上,加强煤矿通风管理的能力组织,全面确保用风地点配备相对足够的风量,要坚决杜绝瓦斯超量操作的方式。同时,要对瓦斯集聚现象进行有效处理,在确保通风顺畅的情况下,保证安全系数的全面提升;在综合管理方面,要建立相应的防突管理机构,在配备相应素质较高的施工队伍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在检查有出现过动力现象的矿井,要派专人负责,加强现场管理,实现“四位一体”的规范化处理,将“防突”措施严格落实到位。这样可以形成瓦斯地质预报及矿井瓦斯地质图编绘的制度化、经常化等,进而形成科学有效地统计方式[4]。(3)全面完善监测监控系统。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瓦斯综合治理要求,配齐各种瓦斯监测监控系统。高突和高瓦斯矿井要建立瓦斯抽放系统,装备安全监控系统,全面落实“一通三防”四项装备措施,健全和完善瓦斯防治装备和安全设施。
3优化防治水措施
(1)明确相应责任。在细化每个责任的基础上,要构建煤矿水害防治第一责任的意识,在形成总工程师主体负责的过程中,形成相应的规章制度,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掌握矿井地质资源、水资源、水域区域地质灾害等类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并从多个角度进行落实。(2)加强综合性管理。强化管理,完善并落实管理制度和“查、堵、疏排、截、探、防、躲”等措施,保证水害防治工作扎实有效且安全可靠,尤其是在建立综合管理过程中,要加强不同程序之间的衔接,做好全面管理工作。
4制定开采的有效方式
4.1注重煤矿井下安全管理
在安全管理路径中,最主要的是要加强井下开采技术提升。首先是强调安全开采的运用,在优化开采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煤矿企业综合设备实施,采取规划性强的开采技术,在整个方案实施中,对勘测仪器及技术等要素,形成有序性和安全性的优化;在巷道布置过程中,要形成简单、实用、安全的方式,对于不同方案结合煤矿地质条件和赋存条件进行技术交流,形成技术方案和开采方案的有机结合,既可提升开采安全技能,又能减少浪费;在提升安全综合功能的基础上,形成多元化的技术应用,起到更好地科学效果。
4.2推动综合效能提升
在责任管理过程中,最主要的是要建立安全责任管理体系,从安全制度完善的角度出发,针对当前煤矿企业综合管理效能,做好责任细化工作。在煤矿企业建立相应的责任落实处理机制,层层进行安全管理,在确定每个领导层人员及工作人员责任的基础上,形成明确分工,搭建一个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保证煤矿安全管理落到实处。同时,加强采矿工作人员的灵活度培养,为一些煤炭专业高校提供一些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支持,并与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丰富煤矿企业自身岗位与综合素养的同时,为煤矿专业人才的数量与质量提供可靠保障。
4.3加强矿井机电设备的规范化管理
在机电设备综合管理过程中,侧重在矿井相关设备,如提升机、主通风机、电器防爆、矿井供电等环节的安全管理,从而有效确保整个安全运行的落地生效。同时,要构建规范化的安全生产制度化管理模式,在进行生产设备常规化检修的基础上,加强对保护装置等设施的管理,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全面提升机电设备系统水平的整体提升。在建立完善的矿井安全管理机制上,重点在加强工程开工及巷到布置、技术改造等,形成对综采面初放、收尾、搬家、安装等地质条件相对薄弱的环节,安排专门人员管理;在加强班组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增强安全专项费用与瓦斯控制专项资金管理,侧重于提升瓦斯控制与矿井设备的综合水平,并建立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机制,以有效提升和改善资金利用率,切实提升安全保障能力[5]。
5结语
在煤矿安全管理体系完善中,要注重安全教育意识的全面培育,在结合当前各项工作需求基础上,建立严密、规范、有序的管理方式,加强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对于提升煤矿企业的综合效能都将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荀国.建立安全长效机制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J].神华科技,2010,8(2):13-15.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煤矿培训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