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政策范文

时间:2023-03-28 11:03: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税收政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居民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一些税收政策在刺激我国居民消费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进一步就刺激我国国民消费需求仍然具有一定的必然性。首先,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仍然不够高,其主要表现在国民消费能力不强。其次,贫富差距太大,消费不均衡。再者,税收政策对居民消费收入的调节力度不够,使得很多居民普遍认为钱存在银行是不错的方式。这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个人所得税没有发挥作用,对居民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不够;费用扣除范围不够科学合理;还有,税率政策在设计上面存在问题等。这些都是目前我国税收政策中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

2、造成问题的原因

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由于目前实施的税收政策不够科学合理,其可行性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我国经济回升基础不够稳定,其经济发展过快,财政人员还无法很好的适应现代化经济增长趋势,很多时候政策制定没有抓住最好的时机。或者是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建设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还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经济体系在运行中,由于新旧体制相互交织,容易引发很多矛盾和问题。这些都说明我国现行的税收政策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二、进一步刺激消费增长的税收政策

进一步刺激国内居民消费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税收政策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相关工作人员要对政策进行研究,尽快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而实现居民消费水平明显的增长,且增长趋势能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下面提出几个方面的政策建议,希望能帮助解决当前问题。

1、整改现行的消费税收政策

由于税收政策对居民消费方向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所以,政府要通过改革调整消费税,来引导我国居民消费方向,不断推进消费结构升级。首先,可以通过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适当取消一些商品的税收,如减少烟酒、化妆品等一些生活必需品以及汽车轮胎等生产材料的税收。然后适当增收一些行业消费税收,如电子产品、高档家电等商品的消费税收。其次,还可以考虑降低一些交通工具行业商品的消费税,使得商品的价格得到一定程度的下滑,刺激居民消费,如摩托车、电动车这些商品的消费税。

2、完善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的调节直接影响着居民手中可支配的消费资金。目前由于我国居民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因此,消费水平也各不相同。所以,政府可以通过缩小税收范围,降低中下阶层居民收入税收,从而有效的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提升整体消费水平。首先,必须要改革个税征收点,创新税收模式,实施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混合所得税模式,将不同消费对象进行分类,然后依据情况征收所得税。如果征税对象属于投资性、没有消费费用扣除的项目要实行分类课征,如利息、股息以及红利所得的收入。而对于劳动所得报酬要实施综合课征,如薪水、承包项目所得以及劳务报酬等费用。其次,要适当的扩大费用扣除范围,将个人财产,如购房、医疗费用以及教育费用等作为扣除对象。同时,制定税收政策时,工作人员要考虑个人赡养老人以及子女的不同情况,然后制定不同的税收扣除范围,一定要照顾我国中低层居民生活水平情况。最后,要适当调节超额累计税率,降低税率,从而减轻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对征税对象进行综合考虑。

3、新增其他税收

针对目前我国税收政策还没有涉及到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税收,而社会保障机构作为现代社会一个重要的活动部门,也可以适当的对其进行税收。首先,政府要结合自身行政手段,完善社会保证体系建设,增加居民消费信心,刺激消费。工作人员在开展税收设计工作时,可以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以及一些私营企业等企业事业单位以及个体户或者社会团体等对象加入到社会保障税缴纳中,从而带动居民消费。其次,要针对不同参保对象制定科学合理的税收计划。一般可以按照下面税率征收:养老保险征收税为单位缴纳12%,个人缴纳6%;失业保险由单位缴纳1%,而医疗保险则由单位和个人各交3%。依照这种征税税率试行征收税务,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

4、加大各项税收扶持力度

加大扶持力度有助于提高社会困难群体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其政策主要扶持对象是失业或者待岗人员,进一步完善和扩大就业的各项税收扶持政策。首先,要适当放宽对一些安置就业企业的限制。并且实施一些有利于安置就业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减少税收,进而减少企业发展的负担,使其更好的发展,缓解我国就业压力。同时,还能增加居民收入,增加居民的消费能力。尤其是要鼓励企业使用广大农民工群体,将这种情况纳入特殊扶持对象中,进一步降低税收利率,并且还提供一些其他的资金扶持。其次,还可以适当增加优惠税种,对自主创业、个体户以及一些困难户实行优惠政策,可以定期减免营业税、经营建设费用以及教育附加税等。通过这些政策激励更多的居民自主创业,增加自己的收入。只有居民收入得到提高,居民才会有更多的收入资金进行消费,所以,政府税收政策要针对不同的居民群体,实施不同程度的征税税率,促进居民消费水平均衡提升,经济均衡增长。

三、结语

篇2

关键词:国家财政;改革;国有企业;发展研究

国家财政税收政策对国有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目前国家财政部门对税收政策进行调控。国有企业应对相关政策进行研究分析,调整企业内部发展战略,以便适应新的财政税收政策,从而促进企业发展。

一、国家财政税收政策目前存在的问题

1.税收体制

我国财政收入在总GDP中占的比重较小,期间采取了一定措施提高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但并未取得显著的效果。影响财政税收的原因有很多种,而粮食价格是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特殊原因,国家对粮食价格进行有效控制,粮食价格的高低决定了粮食产值创造的相关税收。另外证券交易对整个财政市场也有较大的影响。股票交易市场具有不稳定性,在交易的过程中创造的相关税费不断变化,难以调控。行政收费项目的增多也对国家税收造成影响,政府职能部门进行控制有一定的难度。

2.国家财政税收的调控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

国家财政税收的调控对社会经济有着一定的影响。合理的财政税收政策对政府的招商引资起着良好的作用。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着国家财政税收工作,不同的区域以及不同的经济环境都影响着整体的财政税收。一些特殊区域在经济和行政方面有着独特的管理方式。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良好的经济环境创造了更多的税收,而将税收比例适当下调有助于该地区经济的更好发展。国家进行财政税收的改革也是希望创造更好的经济环境,促进国有企业做大做强。

二、国家财政税收政策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联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中的顶梁柱,实力雄厚,贡献了大量的GDP。国有企业的运营受国家财政税收政策的影响较大。国有企业有着独特的经营模式,机制、组织结构,以及内部管理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特殊原因,历史遗留问题没有被妥善解决,造成国有企业经济出现衰退现象。设备没有及时更新,新产品的研发工作也停滞不前,加上市场经济环境瞬息万变,国有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国家应采取相关措施解决这一问题,重点是通过对财政税收政策的调控来促进国有企业发展。

1.国有企业遇到的发展困境

国有企业对市场的敏感程度不够。我国工业经济水平停滞不前,甚至出现负增长趋势。国有企业与其他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国有企业是国家的根本,为国家发展建设作了突出贡献。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全球经济化的到来,各类企业百花齐放、不断发展。为了让国有企业在这一发展大潮中保证主体地位,国家应通过财政税收政策的改革来为国有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国有企业目前的经营模式相对老旧,体质僵硬,变通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难度,这就对自身实力和经济运行能力带来了一定的削弱。

2.国家财政税收改革对国有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国家财政税收政策的改革为国有企业提供了一个更加健康的发展环境改革,对企业的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推动了国有企业的经济建设,扫清了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障碍。这对国有企业的投资以及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好的国家财政税收政策促进了国有企业经济的复苏,帮助国有企业摆脱了目前的尴尬境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国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尝试与实践,财政税收政策的改革让国有企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巩固了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国有企业对国家财政税收政策的影响

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衰退现象,经济的压力以及发展方向的错误加大了国有企业的负担,这使得国有企业的发展呈现负增长的趋势。国有企业的经济建设受阻会影响国家的财政税收。国家财政税收政策的改革为国有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呼吸空间,有助于国有企业更快地实现发展目标。同时,国家财政税收政策的改革为国有企业提供更加合适的生长环境,有助于国有企业重整旗鼓,在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这也创造了更多的财政收入,对政策改革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另外国家财政税收的改革对国有企业下岗工人的合理安置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国有企业通常采用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企业管理,使用合理的手段解决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而更好的财政税收政策让国有企业拥有更多的资金对下岗职工进行安置,加强了国有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提高了创新水平。这就使整个国有企业上下一心,更加增强了自身的经济实力。

4.国家财政税收政策改革为国有企业带来的好处

国有企业在发展中面临资金匮乏的问题,造成发展迟缓的现象,最终导致了内忧外患的格局。财政税收政策的改革为国有企业打破了这一格局,使国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摆脱外部环境带来的压力,获得喘息空间。消除传统格局带来的发展沟壑,帮助国有企业通过资金的流入解决内部问题,为战略框架的构建提供辅助作用。加强国有企业的财政管理结构,促进国有企业的良性发展。

三、结束语

根据国有企业发展现状,国家对财政税收政策进行合理调控。根据相关数据,国有企业在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国家财政税收政策的改革促进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国有企业也要在政策的扶持下积极变革,主动适应政策,把握机遇,从而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徐超.国家财政税收政策改革对国企经济发展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1,22:1.

[2]张弘力.国家财政税收政策改革对国企经济发展的策略[D].东北财经大学,2002.

篇3

摘要:税收流失已经成为我国税收领域的一项顽症,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税收工作和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本文对税收流失的概念、形式、现状和产生税收流失的因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了治理税收流失的初步措施。

关键词:税收流失;税收政策

所谓税收流失,是指各类税收行为主体,以违反现行税法或违背现行税法的立法精神的手段,导致实际征收入库的税收收入少于按照税法规定的标准计算的应征税收额的各种行为和现象。这里所说的各类税收行为主体,包括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以及作为征税人的税务部门。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税收流失主要表现为以下种种现象和行为:

1.偷税。2.逃税。3.漏税。4.骗税。5.抗税。6.欠税。7.避税。8.非法的、任意的税收优惠和减免。9.征税人违规导致税收收入减少。

一、我国税收流失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新的税收制度的贯彻实施,税收已广泛介入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4年全国税收收入25718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GDP)的18.1%,税收已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对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改善综合国力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转轨期,国家法制尚不健全,人们的税收法制观念还比较淡薄,诚信纳税的意识还远没有得到树立,各种偷逃税现象还大量存在,税收流失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2004年,全国税务机关共检查纳税人124万余户,查补总收入为369亿元,若按50%的查补率乐观估计,税收流失也在300亿元以上。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据测算,我国地下经济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5%左右,按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18%匡算,2004年,我国地下经济的税收流失约为3696亿元。据国情专家胡鞍钢的保守估计,目前我国的税收流失约在3850-4450亿之间。从各种渠道的信息来看,目前我国税收流失情况已十分严重。所以,加强对税收流失的研究,对税收流失进行有效的治理,最大可能的减少税收流失,增加税收收入,是十分必要的。

二、目前我国引起税收流失的主要原因

我国目前的税收流失是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混合体,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我国税收流失产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物质利益关系是引起税收流失的动因。

我国现阶段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国有、集体和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都有各自独立的经济利益。而现阶段,国家与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主要是通过税收的形式来进行的,税收直接参与社会剩余产品的再分配,这种分配形式的主要特征是无偿性。因此,税款的多征与少征,直接影响到生产经营者的收益。使得一些生产经营者在处理国家、企业、个人的物质利益关系时,为了使自身收益最大化,便会采取各种手段偷逃国家税款,造成税收流失。

(二)税收法律体系不健全、不规范,税收执法力度不够是税收流失的政策原因。1994年税制改革后,我国的税收制度进一步改进,但是现实生活中,我国税收法律体系的建设仍不够完善,存在许多不足与缺陷,主要表现在:1.法律体系内部存在重大缺陷。现行税法形式体系不完善,没有一部税收基本法,也没有相配套的税务违章处罚法、税务行政诉讼法等。2.现行税法立法档次太低,许多税种都是依据国务院颁布的暂行条例开征,税收立法呈现立法行政化趋势,税法的权威性和透明度不够。3.现行税法存在不合理之处,操作性较差。如增值税的视同销售的规定、关联企业转移定价的规定等在实际的税收征管中操作难度都相当大。同时,税务机关的执法独立性较差,《征管法》虽然有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的规定,但由于需要工商、银行等相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这些规定往往得不到落实,使偷逃税现象不能得到有效制止,造成税收流失。

(三)税收征管体制不完善,税务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较低,是产生税收流失的体制因素。

1.税收征管体制不完善,征管质量不高。1997年以来,虽然逐步建立了“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税收征管新模式,但从几年来的运行情况看,取得的成效并不理想。出现了“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税务机关内部岗位职责不清,管理任务不明,淡化了税收征管的一些基础性工作,而重点稽查的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影响了税收征管的质量,造成了税收流失。

2.税务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当前,知识经济的浪潮扑面而来,拥有现代知识,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决定性的因素。近年来,为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税务干部队伍不断壮大,但纵观税务干部队伍的现状,却十分令人担忧。一是专业型人才不足。二是复合型人才缺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日益复杂的税收工作需要,造成了税收流失。

3.税收征管手段仍显落后,税收信息化建设步伐亟待加快。近年来,税务系统大力加强了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但由于资金、技术、人员、设备等条件的制约,全国的发展不协调,没有在全国形成网络。同时,由于没有与工商、银行、海关等相关部门联网,无法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使计算机管理的效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地下经济规模巨大,是税收流失的重要因素。

各种数据和信息表明,目前我国地下经济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影响,由于地下经济活动几乎完全脱离了税务机关的监控和管理,税收基本处于完全流失的状态。

三、税收流失的治理对策

(一)提高立法层次,加大税收立法执法透明度。

1.制定颁布《税收基本法》,对税法的定义、原则、税务机关的组织机构和权力义务、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税收立法、税收执法、税收司法、税务争议、税务中介和等进行明确的界定,使其真正起到税收领域的“母法”的作用。

2.提高现有税法的法律级次,增强税法的法律效力。(1)对于现行增值税暂行条例等经过修改后较为成熟的就按照法律程序尽快提请国家立法机关审议通过,使之升格为正式的法律。(2)修订现行税法,以达到税法体系的内外统一。

3.强化税收执法,确立“严管重罚”的治税思想。在严格遵守《征管法》规定的处罚幅度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对各类税收流失行为的处罚力度,并按税法规定严格加收滞纳金,增加偷逃税者的风险预期和机会成本,减少税收流失。

4.强化税务机关的独立执法权。应考虑建立包括税务警察和税务法庭在内的税收司法保障体系,使税务机关可以进行独立执法,不受其他部门干扰,增强对各种税收流失行为的威慑和抑制作用。

(二)改革完善现行税制。

1、改革完善增值税,充分发挥增值税优势。

尽快实施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的转型,加速技术进步和设备更新;扩大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将其扩展至建筑安装业、邮电通信业、交通运输业等等。

2.完善个人所得税。

(1)随着征管环境的改善和征管手段的现代化,逐步实行分类综合所得税制并最终向综合所得税制过渡。(2)降低名义税率,减少税率档次,简化税制,加强征管。(3)建立科学的费用扣除标准。

(三)立足现实,着眼发展,全方位多层次建立税收征管新秩序。

首先,要在全社会树立起依法纳税的遵从意识,强化公民对税法熟悉程度和依法纳税的自觉性。其次,坚决堵塞会计信息失真的漏洞。国家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严惩虚假错误信息的披露者。再次,要加大税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使其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税务干部的综合素质,提高征收管理水平。最后,要继续完善和推进税收征管改革,改革落后的征管手段,提高税收效率。

(四)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打击地下经济。国家应尽快建立打击地下经济活动的有关制度,增强对走私、造假、盗版等破坏性、危害性较大的地下经济的打击力度,从制度上不断压缩地下经济的生存空间,减少税收流失。

参考文献:

[1]金人庆。中国当代税收要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篇4

关键词:和谐社会,绿色生态型社会,公平性社会,创新性社会,税收政策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系统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良性互动的状态。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及公共治理的和谐,是绿色生态性社会、公平性社会和创新性社会的综合。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我们拓宽视野,运用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在实现和谐社会的综合目标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建设绿色生态型社会的税收政策

1.通过税收调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指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使社会生产投入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从本质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呈现的“资源—产品—废物”的线型增长方式特征,表现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模式特征,是以有限资源支撑人类社会无限增长的必然趋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为达此目的,一是开征原生材料税、生态税、填埋和焚烧税、开征垃圾税或垃圾收费,达到通过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再利用来发展经济。二是对销售工业余热、热电联产、煤气综合利用项目给予税收优惠,可以采取免征增值税和所得税形式。三是通过税收优惠大力推行节能产品,对循环经济的科研成果和技术转让可以通过免征营业税加以鼓励。四是继续执行对废旧物资回收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同时通过征税措施严格限制过度包装和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数量和范围。五是改革现行的资源税,强调其惩罚性,对资源税的征收采用累进制方式,将资源的使用量划分档次,不同的档次适用不同的税率,税率逐级跳跃式增加。

2.建立绿色税制,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开发资源。(1)开征环境保护税。将现行的排污、水污染、大气污染等收费制度改为征收环境保护税,建立起独立的环境保护税种。(2)加大消费税的环境保护功能。首先,对资源消耗量大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如高档家具、高档一次性纸尿布、高档建筑装饰材料等,列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其次,对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如大排量的小汽车、越野车、摩托艇,应征收较高的消费税。把煤炭、电池、一次性塑料包装物及会对臭氧层造成破坏的氟利昂产品列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第三,对于资源消耗量小、循环利用资源生产的产品和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绿色产品、清洁产品,应征收较低的消费税。如对无铅汽油可实行较低税率,对达到高排放指标(欧Ⅲ)的小汽车可以给予一定优惠。(3)增强并完善资源税的环境保护功能。首先扩大征收范围。应该在现行对7种矿产品征收资源税的基础上,将那些必须加以保护性开发和利用的资源也列入征收范围,如土地、森林、草原、滩涂、海洋和淡水等自然资源。其次调整计税依据。把现行的以销售量和自用数量为计税依据,调整为以产量为计税依据,并提高单位计税税额。第三将现行其他资源性税种如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等并入资源税,并将各类资源性收费,如矿产资源管理费、林业补偿费等也并入资源税。第四制定必要的鼓励资源回收利用、开发利用替代资源的税收优惠政策,提高资源的利用率。(4)完善科技税收优惠政策,推动环保产业发展。除继续保留我国原有的减税、免税和零税率等税收优惠形式外,还应针对不同优惠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多种税收优惠形式。主要包括:在增值税中增加对企业生产用于消烟、除尘、污水处理等方面的环境保护设备给予减免增值税的优惠规定;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制度中增加对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为治理污染而调整产品结构、改革工艺、改进生产设备发生的投资给予税收抵免的规定;在企业所得税制度中增加对实行企业化管理的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场)实行加速折旧的规定。这样可以增强税收优惠手段的针对性,便于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税收优惠形式激励企业采取措施保护环境,治理污染,提高税收优惠措施的实施效果。

二、建设公平型社会的税收政策

1、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收政策。目前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实质上是一种地区间梯度发展战略,轮番给出发展重点,轮番进行政策倾斜,轮番推出区域优惠。这种被扭曲的区域发展战略从客观上加剧了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要按行业来进行,相应地税收政策的调整也要根据行业来推进,建立税收政策的行业导向机制。

在企业所得税的调整上,要注重把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的重心定位于支持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采取投资和资源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并实行加速折旧和再投资退税或给予投资税额抵免,以保证投资者较快收回资本和获得较高的利润。

在增值税的调整上,目前在东北地区推行的消费型增值税试点对东北地区内的行业有利,从全国范围来看,会出现同为冶金行业的鞍钢和武钢税负不均,同为汽车制造业的二汽比一汽的税负重,不利于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影响了全国范围内的公平竞争。加剧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因此,要变区域性试点为行业性试点,在全国范围内对行业(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业、冶金工业、船舶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军品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统一先允许对当年新购进的机器设备应扣税款给予实际扣除,然后再逐步全面推行对所有行业的消费型增值税。

2、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涉农税收政策的调整。2006年全国范围内全面免征农业税后,农民作为一个社会阶层,仍然应有纳税义务,这也是取得国家公共服务的前提和条件。涉农税制的改革的远期目标是构筑农工商业统一的财产税、流转税、所得税及社保税组成的一元复合税制。并以财产税作为地方基层政府的主要税收收入,彻底解决现行城乡二元税制的种种弊端。在现阶段,可以考虑以措施:

(1)对某些收入高的种植、养殖大户征收个人所得税,作为在农村开征个人所得税的试验。(2)在企业所得税的调整上,对农副产品链式产业化开发的企业给予减免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推进农村工业化的进程。(3)在增值税政策的调整上,一是提高农民销售农产品缴纳增值税的起征点;二是取消对农民同时销售农产品和其他非农产品时,农产品销售额要占整个销售额一半以上的限制,规定只要农民销售中含有农产品的,销售额达不到起征点的,也不缴纳增值税;三是提高收购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扣除比例;四是规定对农民购进的农资中,如机械设备、种子、肥料、农药等所包含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允许扣除。(4)城乡统一征收土地使用税。将现行耕地占用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合并,城乡统一征收土地使用税,把农业用地作为土地使用税中的一个税目。税率可根据农业用地所处地区、肥沃程度等自然条件划分等级,实行差别比例税率,按年征收。

3、实现公平分配的税收政策。(1)完善个人所得税,体现税负公平。一是实行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税制模式。二是健全费用扣除制度。税制应该更多的考虑纳税人不同税收负担程度,根据纳税人的不同身份分别制定不同的费用扣除标准、级次和税率,并要综合考虑纳税人的家庭成员人数和子女教育费用等。应随着通货膨胀率和收入水平的变动对扣除标准进行相应调整,即实行“指数化”,消除物价变动对纳税人税收负担的影响。三是逐步拓宽税基。取消或减少某些特定的税负减免项目,把原来未列入应税项目的收入如个人证券交易所得、个人股票转让所得、资本利得等归入综合所得之中;对于附加福利有市场价格的按市价计算,无市场价格的按国家统一规定标准计算,严格管理予以课税;对个体工商户或个体专营种植业、养殖业、捕捞业的高收入者一并征收个人所得税。四是依法治税,加强征管。完善代扣代缴制度,建立双向申报纳税制度及交叉稽查处罚制度。尽快推进个人财产、存款实名登记制度。(2)统一内外资企业两套税制,体现环境公平。一是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为统一的公司(法人)所得税。统一税前扣除标准,并与现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相衔接。二是将房产税和城市房地产税合并为统一的房产税。三是将车船使用牌照税和车船使用税合并为统一的车船税。四是将土地使用费和土地使用税合并为统一的土地使用税。五是对外资企业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彻底实现内外资企业税制的统一。(3)开征遗产税与赠与税,调节存量财产的公平。根据当前我国的情况,遗产税征收的起点应当高一点,把一般中低收入者排除在外,宜采取累进税制,建立向慈善机构或其他公益事业捐献免纳遗产税或扣除的制度,以鼓励人们捐献。同时为了防止遗产税应纳税人事先转移、分散财产,遗产税与赠与税应同时出台。(4)改革消费税制,体现消费公平。一是根据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变化,进一步将一些高档消费品列入征税范围。例如高级皮毛及裘皮制品、别墅、摩托艇、房车、沙滩车、高档家用电器等高档消费品纳入征税范围,并制定较高的税率。对某些高消费行为征收消费税。为充分发挥消费税引导消费、调节分配的作用,应对某些高消费行为在征收营业税的基础上再征收消费税。如高尔夫球、赛马、垂钓、射击等高档体育活动和休闲行为,高档夜总会等娱乐行为,高档美容美发、瘦身、洗浴、影楼等场所的消费行为。二是鉴于摩托车已成为大众化的交通运输工具,建议降低或取消对摩托车征收消费税。三可以考虑将更多地应税消费品和全部的应税消费行为,明确在零售环节或消费环节实行价外征收,突出消费税的特殊调节作用。(5)开征房地产税(物业税),调控房地产价格。住房制度改革使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拥有了私人住房。高收入群体也将购买住宅作为保值投资的手段。住房占有量的多寡,已经成为区分人们财富多寡和贫富差异的标准之一。将房地产保有环节征收的税种合并为房地产税,并同时设置起征点,实行累进税率,以照顾弱势群体的住房需求。一方面可以对富人的财产和收入起到调节作用,避免其多购房进行投机而造成房价的不正常上涨;另一方面也是转变地方政府职能的需要,地方政府只有去抓社会治安、环境保护和执法情况,改善居住条件,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这个地方的房价才会上升,政府收的房地产税也会越多,地方政府才有了一个良性的稳定财源。

4、完善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目前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一方面要用税收政策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形成新增就业能力。企业所得税按企业组织类型设置差别税率,对中小企业专门设置一档税率。可适当降低金融业的营业税税率,以增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能力;一方面要用税收政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强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对商贸、旅游、社区服务、餐饮、流通等投资少、就业成本低、就业容量大的行业,实施减免所得税、降低营业税率等优惠措施,加快其发展。发展多种所有制的服务业,采取减免税等政策支持、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大力创办服务业,如对从事就业介绍、劳动者岗位能力培训的中介机构给予税收减免和政府资金支持,对对外输出劳务的中介给予税收补贴等。另外要用税收政策大力支持再就业,降低失业所造成的各种损失。放宽再就业安置企业范围的限制,各类企业不分性质,都可享受税收优惠,如可将适用对象放宽到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同时,取消对建筑业、娱乐业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的税收优惠限制。对现行仅给予下岗失业人员的优惠扩大到尚未获得就业机会的群体。如农村富余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和中专技校毕业生等。

三、建设创新型社会的税收政策

篇5

关键词:税收;风险投资;居民企业海外直接投资

近二十年来,我国的经济体系中均存在不同幅度上的高投资率和低消费率并存的情况。同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号召下,“强化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壮大创业投资规模”已成为时代重点。税制改革是诸多国家为实现投资结构合理优化,并让风险投资有效地进入企业、保障创新活动的展开采取的较为有效的措施。税收是影响均衡产出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政府用以动态地调整投资、消费或是储蓄等人们因看待当时与未来收入的态度不同而做出的行为,以期使经济达到均衡状态的一大重要经济手段。

一、税收结构与投资结构

(一)税收结构。税收是一国经济之基础,税收活动影响着个人与国家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果说税收是个整体概念,那么税收负担则是一个相对的、局部的概念。税收负担是一个客观的、不因人的主观意志而变化的经济范畴,是国家税收和不同纳税主体之间的分配关系。两者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一国的税收政策,不仅可以帮助我国了解不同区域间的税收水平与差距,同时也为调整与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提供了参考。我国税收结构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我国是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收结构,据全国税收数据统计,近十几年来,我国间接税比例一直居高不下,但是有递减的趋势。(2)个人所得税具有边缘化趋势,主要体现在总额边缘化与作用边缘化,个人所得税的绝对量与占全额比重低,远低于同期发达国家水平,同时个人所得税所具备的调节高收入与缩小贫富差距的作用不具明显效果。(3)税收结构内部不均衡,过分依赖流转税与所得税。

(二)税收作用投资。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迅速增长背后,高投资劳苦功高,但同时也伴随了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投资所形成的资本极大程度提高了一国的生产能力,进而促进经济更快地增长。投资与消费最大的区别在于,投资不仅仅能够刺激产出,而且还能在未来可预期的一段时间内形成高于当前的供给能力。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投资是人们在当前有限的收入下牺牲眼前的近期消费来增加未来远期消费的行为,受到国民收入水平与人们愿意储蓄的程度。降低投资报酬率是税收作用于社会投资的一大重要环节,投资报酬率的降低打击了社会公众与企业的投资积极性,低报酬率削弱了企业税后可累积的实际利润,当投资报酬率降低到一定程度时,风险溢价无法得到满足时,人们对于风险的厌恶会促使它们降低投资以保证现有资金的安全。除此之外,高税收有时会引起资本的跨区域流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大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活动也变得愈发密切。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税收政策差异的存在,使得企业在不同地区可获得优惠也不相同,因此为寻求更高程度的税收优惠,企业会考虑跨区域调用资本,有时候甚至会进行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当本地纳税高于其他国家或地区时,企业将更倾向于选择减少本地投资,并跨地区转移投资资本。

二、税收与居民企业直接海外投资

在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的时期,资本在全球范围的流动日趋自由。在国际直接投资方面,我国居民企业到海外直接投资取得快速发展。但是,我国居民企业海外直接投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投资总体水平相较其他国家略低。我国居民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在国家GDP中比重占比远低于全球的平均水平,离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也有一定的差距,更不用说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同时,我国居民企业海外直接投资仅为外商直接投资的一半,两者水平差距较大。

(二)与国有企业相比,私营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资金力量薄弱。投资区域过度集中,多集中在亚洲与拉丁美洲地区,投资区域高集中度会增加海外投资的总体风险。

(三)私营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资金力量较国有企业而言较为薄弱。我国居民企业海外直接投资仍需要我国政府在所得税政策上加以支持和鼓励。实际上,现有的法规政策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税收政策对于居民企业的投资的激励与支持作用不强。因此,对我国居民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税收政策进行调整与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海外投资主体单一的现状,政府应该加大鼓励与支持政策。政府可选择性地加大对一些投资弱势企业的支持,例如加大中小企业或者私营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的所得税优惠力度。在相关职能进行资金能力评估后,对资金力量不足但具有投资优势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资格。如此一来,既可以减轻这部分企业的境外投资税收负担,也可增加企业的税后收益能力,间接地加强其资金力量。基于海外投资区域集中的现状,可以加大与欧美国家之间的贸易交流,以达到合作互赢的目标。对于目前已签订的税收协定进行定时的、有针对性的修订,尤其当国内税收制度进行调整时,更应重视相应税收协议的合理性与当时社会经济的一致性。同时,可以有选择地加入一些税收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会吸引更多的居民企业到欧美发达国家直接投资,使国内居民企业投资区域扩大,减少由于投资过于集中而产生的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学习当地的先进生产、管理与经营经验,提高我国居民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国际竞争力。

三、税收与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是投资于新兴的且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的高新技术企业的一种长期性的、权益资本投资,主要是指向处于初创阶段的企业提供资金扶持并取得公司部分股份的融资方式。如上文所说,风险投资者往往会在董事会中占有一定席位,会积极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和治理。投资者利用其专业的管理能力与在实战中累计的经验帮助公司动态地调整结构,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提供人力、财务等方面的帮助。对于传统的银行融资贷款,风险投资对企业规模和抵押品水平不敏感,因此那些规模不大、抵押品水平不高的企业仍然有机会获得风险投资的支持,获得创新活动所需资金。大部分创新活动具有高风险的特点,成功的不确定性高,通常需要较大的前期投入,由于研发过程历时较长且存在较多不可预测因素,常与高失败率相挂钩。风险投资对风险的承受能力较强,对高收益的追求可能使得其对创新活动的失败容忍度较高,因此风险投资比其他投资者更倾向于支持企业的研发决策。风险投资还会进行投资后管理,为被投资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因为风险投资主体往往是专业的投资者,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与丰富的相关经验,风险投资者乐于把所学带入被投资企业,优化管理水平与协调各方工作,使项目有序并顺利推进。以新能源企业为例,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方面它是一国维护国家安全,提升综合国力的基石,另一方面也是国民经济繁荣与发展的推动力。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陆续出台了包括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的财税政策等多种支持政策以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其中涵盖了信贷优惠和融资支持的金融政策,以及专项资金、对外竞争合作等其他政策。虽说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均能够对企业投资效率起正向促进作用,但是政府补贴的获得常常因为手续与政策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限制性,难以在短时间内看到显著的补贴成效,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相反,税收优惠则相对更加灵活性,可在短时间内看到正向的促进作用,更有利于企业合理配置资源,税收优惠对总投资效率和规模效率皆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税收的减免能够降低成本,从而为企业赢得更多的现金流,这部分现金流既可能用于企业的技术研发与管理水平的提升,也可能用于生产规模的优化。目前,发达国家较为合理完善的风险投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具有:

(一)税收优惠方式多样。基于优惠时点来划分,分为前端优惠与后端优惠,前者属于不论成功与否的优惠都对投资额给予税收抵免,后者是仅对成功者提供的对资本利得给予税收减免。根据优惠路径不同来划分,一种是投资者直接向中小企业投资的政策优惠,另一种是针对投资者向风险投资基金投资行为的优惠。相对而言,直接投资优惠对于中小企业的激励效果更为明显。

篇6

一、我国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税收在调节社会再分配功能上存在弱化与缺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税收结构的不合理限制了税收调节功能的发挥,并且存在强化收入不均等问题的趋向。在不同的税收结构下,收入分配的调节以及收入公平的实现会有很大差异。以所得税为主的税收结构的基本特征是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和主要税收收入来源,所得税收入一般占税收总收入的60%以上,流转税收入一般不超过总收入的20%,此税制结构对公平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和校正经济扭曲具有良好的效果。但从我国税收结构来看,“十五”期间,流转税和所得税收入占全部税收的比重分别达到68.2%和23.2%.主要发挥收入调节作用的个人所得税收入占税收收入比重接近7%,占GDP的比重才1%左右,份额相当小。我国目前这种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虽然充分发挥了收入功能,保障了税收大幅度增长,但在收入分配的调节上具有累退性,且流转税易转嫁,其比重越大,收入分配的差距就越大,对收入分配易产生扭曲作用。

二是税收调节体系不健全,各税种缺乏调节整合力,影响了税收调节功能的发挥。单个税种调节再分配的力量是脆弱的,应着眼于整个税制体系的建设,综合运用各种税收手段。我国个人所得税制与一些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发达国家个人所得税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一般为40%左右,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为8%.即使是个人所得税比重较高的西方国家,也非常注重各税种的整体配合,特别是注重消除流转税的累退性。但是我国目前还未形成有效调节收入分配的税收政策体系。如酝酿多年的社保税、物业税、赠与税、遗产税等税种尚未出台,影响了税收整体作用的相互弥补、协调发挥。

三是个人所得税制度设计上的不规范制约了税收调节功能的发挥。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分配能力最强的税种,在实现收入公平分配职能方面发挥着其他税种难以替代的作用。个人所得税是从结果上对个人收入进行再调节,但由于征管水平的限制,且缺少完善的纳税人收入管理系统,目前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对高收入的调节力度还不够。目前,个人所得税65%左右的收入来自工资薪金所得。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实行的是以分类课征和代扣代缴为主的制度,采取的是控制税源的方法,对各类来源不同的收入分别适用不同的税率,对相同应税所得不区分纳税主体的纳税能力。

二、面对我国基尼系数现状税收政策的选择

面对我国基尼系数现状,税收调节应当突出怎样的政策取向?

1.改变现行税制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制度缺陷,完善税收调节体系,使税收调节分配的功能在居民收入环节、存量财产、投资收益等各个环节得到有效发挥。

适应我国经济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构建和完善有利于形成相对均衡的利益分配格局和社会公平的税制结构。在税收结构中,最核心的问题是主体税种的确立。我国现行的税制结构,以效率为主,以流转税为主体。这种税制结构在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上的功能比较薄弱,其不免存在的累退性,放大了收入的不平等,具有反向调节作用。当前应逐步提高所得税在税收结构中的比重,并逐步过渡到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在所得税为主的前提下,整个税收制度具有累进性,所得税比重越大,收入分配差距越小,从而使税收调节分配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改变税收调节缺失、弱化的现象。

针对我国税收调节单一、缺失、弱化的状况,建立多税种、立体式、全过程的税收调节体系。应逐步建立起一个综合协调配合,覆盖居民收入运行全过程,以个人所得税为主体,以财产税和社会保障税为两翼,以其他税种为补充的收入分配税收调控体系,从个人收入的存量、增量、转让等多个环节对收入分配进行全方位调节。单一的个人所得税难以形成有效的调控力度,应开征相关税种,如在个人收入环节开征社会保障税,对存量资产开征房地产税,对个人投资收益开征证券交易税等,使税收对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的有效调控覆盖全过程,形成完整的收入分配调控体系,缩小规避税收调节的空间,确保收入差距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

2.运用综合调控手段,加强对高收入阶层的税收调控。

基于我国对高收入阶层税收征管比较薄弱的现状,当前应当认真研究运用综合手段,强化税收调控:

一是加快个人所得税改革,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模式。虽然这几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呈现快速增长势头,但与世界各国相比还有差距。个人所得税具有筹集财政收入和对收入分配状况进行调节两大功能,过低的比重使得个税的调节功能难以发挥。因此,要在去年调整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基础上,进一步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度,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合理确定税率水平,优化税率结构;合理确定减免税项目,严格减免税政策。同时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信用系统,实行收入支付的信用化,使个人的隐性收入显性化。

二是深化消费税制改革。今年4月1日出台的消费税相关规定,虽然对一些税目和税率作了调整,但还不够。建议进一步调整消费税征税范围,拓展奢侈消费品等项目的税基,适当增设新税目,将某些超越大众生活水平的高消费项目或服务,如高档别墅、高档电子设备、私人飞机、高价娱乐、名贵宠物等商品列入消费税的征税范围;适当调高烟酒、汽油、柴油的消费税税率,倡导坚持“绿色”标准,节约天然能源,在总体上提高消费税在税收中的比重。

三是可考虑对储蓄利息税采用累进税率。储蓄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一刀切地按20%征收,对以工薪收入为主的中低收入者不利。随着收入来源日益多元化、隐性化以及工资外收入的大量增加,高收入者的主要收入并非来自工资,而是来自其他所得,比如股息、红利、劳酬、租金、出场费等。目前,对这些工资收入以外的各种所得往往难以控制,从而导致高低收入者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扩大。由于高收入阶层银行存款储蓄占据我国银行存款的主要部分,实行累进税率,存款多则税率高,既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低收入者,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刺激高收入者的消费和投资。

四是考虑开征物业税、遗产税等税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和财产分配差距都达到了较大的区间,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控制,还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扩大,因此应尽快建立完善的遗产税和赠与税征收体制。同时,开征物业税,有利于解决现行房地产税收不统一,计税依据不合理以及房、地分别征税带来的不规范等问题。

3.把“富民优先”作为经济发展新阶段以及解决基尼系数拉大问题的重大经济政策,对低收入者实施积极的税收扶持政策。

一是完善支持农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措施。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弱质产业特性,要求政府和社会要在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大力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健全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具体就是对农业生产资料采取更加优惠的增值税税率,进一步降低生产资料价格,减轻农民负担。大力鼓励发展农村新经济组织,在所得税方面给予必要的优惠扶持。对投资农业(特别是高科技农业)、农业基础设施的企业及出口型农业企业,采取与高新技术企业同等的税收优惠政策,并在一定期限内减免地方税费。改变税收累退性的格局,促进农村要素流动,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提高农民收入。

二是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使民营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大部分劳动力在中小企业就业,在税收方面应采取多种形式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如进一步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对一些生活必需品减免流转税;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将账证健全的小规模纳税人纳入一般纳税人管理,允许其抵扣进项税额。同时加快所得税的并轨工作,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和项目给予税收优惠等。

三是加大对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税收支持力度,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建议将享受优惠人员的范围扩大到集体企业的下岗人员、失地进城的待业农民以及下岗再就业人员;优惠税种不仅包括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所得税,还应包括增值税;优惠政策不仅针对生产企业,还应包括国家鼓励发展的其他行业、产业,如商业、餐饮、旅游等。此外,对就业培训机构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培训。

四是建议开征社会保障税。社会保障税具有双向调节功能,一是对社会整体来说,可以实现收入由高收入群体向低收入群体的横向转移,二是对成员个体来说,能实现其收入由青年或就业时间向老年或失业时间的纵向转移。当前应尽快建立起以税收为主要来源的社会保障筹资机制。社会保障税的课税范围,应当与当前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下统一城乡税制、消除城乡差别的趋势相适应。应实行分项比例税率,针对退休、失业、伤残、医疗等具体项目需要的社会保险支出量,规定高低不等的差别比例税率,使广大居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业有保障。

4.完善配套措施,加大对非常态高收入阶层收入的监管。

篇7

一、扶持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的分类

省国税、省地税和省科技厅制定的如何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若干政策的通知》的实施细则,归纳了十三项税收优惠政策。国税部门执行较为普遍的主要有以下几项政策:

1、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所得税前抵扣力度。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发生技术开发费用当年抵扣不足部分,可按税法规定在5年内结转抵扣。

2、支持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经批准在企业建立的国家级和省级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三个中心”),应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有关部门的批复,中心科技人员的名单、职称、学历及担任该中心职务等有关资料,经主管税务机关审定后,其科技人员实际发放的工资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据实扣除。

3、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原税法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经省有关部门认定属于新办高新技术企业的,自获利年度起两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两年后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新法规定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4、扶持科技创业服务机构发展。国家及省认定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软件园、留学生创业园等科技企业孵化器,自认定之日起,暂免征营业税、所得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二、常州高新区在享受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方面的现状

1、“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政策的落实情况。2007年度,属于常州高新区国税局辖管的有技术开发费立项的企业共18户,其中内资9户,外资9户,但申报2007年度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的企业只有9户,其中,外资企业3户;2007年度技术开发费实际发生额2000万元,加计扣除额1000万元,内资企业6户;2007年度技术开发费实际发生额1075万元,加计扣除额537.5万元。其他企业都因本年度未发生或某些原因未申报加计扣除。

2、“双高”企业政策的执行情况。至2007年底常州高新区共有288户企业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其中,由国税征管企业所得税的仅156户,还有145户实际经营地址不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63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区外”企业。即目前享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新办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的企业仅只有11户,2007年减免企业所得税和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2254万。

3、扶持科技创业服务机构基本情况。常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软件园管理服务中心和常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业服务中心属于《实施细则》第十一条省认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目前开发区分别有70余户和190户左右的在孵企业。而两个服务机构都属于地税征管范围。2007年度,“三个中心”所得税属于国税管理的只有2户,即××生物防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而该“两个中心”都未享受科技人员实际发放的工资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据实扣除的政策。

三、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1、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虎头蛇尾,政策解读理解不透。从开发区企业技术开发费立项的企业来看,申报立项的有18户,但申报2007年度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的企业只有9户。造成企业未申报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的原因一是企业对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的政策不了解;二是企业在技术开发费立项后,企业本身不积极,财务怕麻烦,技术部门怕罗嗦,技术开发费没有进行单独核算,无法正确进行费用归集;三是税务部门对于技术开发费的归集(苏国税发[2006]107号)没有具体的操作细则,税务部门对于审核确定技术开发费有畏难情绪。另外,文件规定“实际发生技术开发费用当年抵扣不足部分,可按税法规定在5年内结转抵扣。”这条政策实际对于加计扣除的50%部分没有什么优惠,造成亏损企业缺乏积极性。

2、“双高企业”难圆“双高”,政策落实举步难行。至2007年底,常州高新区国税征管企业所得税共156户,而真正享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新办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的企业仅有11户,主要原因是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63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区外”企业不得享受“双高”企业政策。由于区域范围的局限问题,新办企业难以进入,形成区内原有企业技术含量降低,而新增高新技术产业得不到扶持的现象不断产生。

3、“科技人员”身兼数职,“三个中心”核算不清。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企业可能存在专业的技术开发研究中心和人员,但大多数企业往往不存在专门的技术开发研究中心和人员,企业为了合理配置使用人力资源,往往会让技术开发人员和其他部门人员一起办公,甚至技术开发人员还同时履行与企业开发的产品有关的其他职责,如市场开发调查、产品的售后服务、产品的测试等职能。相应的,费用也涉及到如工资、办公费、差旅费、福利费等。由于中心人员的劳动关系统一在母公司,中心对于技术人员没有办理相关的劳动关系手续,技术人员工资按母公司一并核算,企业普遍存在研发机构人员费用难以据实扣除的问题。

4、动漫企业政策不明,税收优惠一波三折。虽然[2006]32号文件明确:有关部门认定的动漫企业自主开发、生产的动漫产品,可申请享受国家现行鼓励软件企业发展的有关所得税优惠政策,但至今尚未出台有关的具体操作办法和实施细则。由于常州动漫基地07年初刚取得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地区部分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资格,所以往年都没能享受财税[2005]002号文件规定的“政府鼓励的新办文化企业,自工商注册登记之日起,免征3年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另外,动漫企业的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与动漫产品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在增值税与营业税征税范围上划分不清,即征即退的政策也难以落实。

四、意见和建议

1、加大技术开发费的宣传力度,按项目归集费用。一方面,税务、科技部门要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向科技创新方向发展,最大程度地发挥税收政策的杠杆作用;另一方面也应要求企业合理划分与其他部门人员的各类费用以及不属于技术开发阶段或者说是产品开发成功后所发生的费用,以此明确责任,切实消除技术开发费抵扣的相关问题。

2、降低“双高”企业的认定条件,加大优惠力度,提升产业结构的发展。原有的企业所得税法对“双高”企业的认定必须限定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一类特殊区域内,但是,仅靠目前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难以承纳高新技术企业的不断发展,从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提高本区域产业结构水平的意义上讲,政策应具备延续性。目前,新企业所得税法已调整“双高”企业的认定标准,只要经国家相关部门的实际认证,确实具有世界或本国空白技术行业的企业,就可以享受“双高”企业15%的低税率税收优惠政策。所以,要改变我国关键技术自给率低,发明专利数量少,科研质量不够高,优秀人才比较匮乏的现状,使我国的产品结构由“中国制造”向“中国设计”转化,还应降低“双高”企业的认定条件,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幅度,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篇8

2013年9月27日印发公布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第三条第二项对与试验区相配套的税收政策做出了相应规定,具体规定如下:

(一)促进投资的税收政策

第一,注册在试验区内的企业或个人股东,因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等资产重组行为而产生的资产评估增值部分,可在不超过5年期限内,分期缴纳所得税。

第二,对试验区内企业以股份或出资比例等股权形式给予企业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奖励,实行已在中关村等地区试点的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分期纳税政策。

(二)促进贸易的税收政策

第一,融资租赁项目税收优惠政策。总体方案规定,将试验区内注册的融资租赁企业或金融租赁公司在试验区内设立的项目子公司纳入融资租赁出口退税试点范围。对试验区内注册的国内租赁公司或租赁公司设立的项目子公司,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从境外购买空载重量在25吨以上并租赁给国内航空公司使用的飞机,享受相关进口环节增值税优惠政策。

第二,原保税区延伸税收优惠政策。在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前,《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条例》、《洋山保税港区管理办法》以及《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管理办法》对保税(港)区内的进口货物的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区内企业在区内加工、生产的货物所涉及的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税收以及退税做出了相应的规定。总体方案在这一方面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则在保留了原税收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做出了相应的延伸。其税收政策延伸如下:一是根据企业申请,试行对内销货物按其对应进口料件或按实际报验状态征收关税的政策。二是在现行政策框架下,对试验区内生产企业和生产业企业进口所需的机器、设备等货物予以免税,但生活业等企业进口的货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规定明确不予免税的货物除外。

另外,总体方案在税收政策的制定上还规定,将要完善启运港退税试点政策,适时研究扩大启运地、承运企业和运输工具等试点范围。并在符合税制改革方向和国际惯例,以及不导致利润转移和税基侵蚀的前提下,积极研究完善适应境外股权投资和离岸业务发展的税收政策。

二、当前上海自贸区税收政策的作用分析

第一,促进上海自贸区投资发展。

在企业和股东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产生资产评估增值的涉税问题上,按照现行规定,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等资产重组行为产生的资产评估增值部分,如果是个人出资,则要求按照个人财产转让所得一次性计税;如果是企业出资,则一律要求企业视同销售所得或者视同财产转让所得一次性计税。

而总体方案所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中对于注册在上海自贸区的企业和个人股东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等资产重组行为而产生的资产评估增值部分给予了递延纳税的税收优惠,这一优惠政策充分考虑了纳税人在投资初期的资金紧张问题,相当于税务机关给予纳税人一笔无息贷款,为纳税人带来了货币时间价值,从而鼓励、促进纳税人在上海自贸区进行投资,从而推动了上海自贸区的投资发展。

第二,促进我国跨境融资租赁业发展。

总体方案的税收政策规定中,对金融服务领域的融资租赁业制定了专门的税收优惠政策,该政策对于该行业的出口退税以及进口环节增值税低税率的做出了相应规定。这一政策有利于减轻试验区内融资租赁行业的税收负担,促进跨境融资租赁业务发展,它的作用可以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方面能够推动我国上海自贸区高新技术设备的引进,提高我国生产企业生产力;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我国空运服务业引进更先进的运输设备,提高我国空运服务水平。因此,该税收优惠政策既能促进我国跨境融资租赁业发展,又能推动跨境资源流动及资源配置的优化。

第三,促进上海自贸区生产、出口企业发展。

对于在上海自贸区注册成立的生产企业以及生产型服务企业,其进口所需的机器、设备等货物予以免税,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鼓励生产企业从境外引进技术更先进的设备,从而提高自身生产力。并且,总体方案制定的税收政策对于从外国进口原材料,再制成产成品销往境外的出口导向性企业来说,进口和出口环节都是免税的,因此该政策对其优惠力度较大,极大促进了上海自贸区生产以及出口企业的发展。

三、思考与建议

虽然上海自贸区现有的配套税收政策已经给自贸区的很多企业带来了优惠与利好,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融资租赁、投资以及贸易等领域的发展,但目前来讲其税收政策仍是不完善的。笔者认为,税收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应注意以下几点:

篇9

(一)降低了企业的可抵扣成本

营改增实施前后的企业成本有所差异:营改增实施之前的企业成本等于含税价,而实施之后的成本是减去一定比率进项税税后的成本,也就是实施营改增降低了企业的可抵扣成本。降低可抵扣成本会增加企业的税负,因此,会使企业的盈利相较于实施营改增之前而有所减少。所以说,采购高税率原材料的企业会因为营改增的实施而增加负担。

(二)减少了企业的收入

营改增的实施会使企业收入计算也出现差异,实施营改增之前,企业主要通过全部税收来计税,但是营改增实施之后,必须依靠价税分离来进行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的计算,其原因是企业收入为含税价。例如,某企业(税率6%)2万元,在营改增实施以前,这两万元就是企业的收入,但是营改增实施之后,按照 元入账。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营改增前后收入的对比相差1132.08元,致使企业的收入减少了5.66%。

(三)对企业的利润核算有影响

企业利润决定了企业的成本收入,而利润更是企业经营的目的。增值税为价外税,而营业税为价内税,在进行利润核算时,实施营改增的影响主要体现如下:销售收入相当时,其中不包含增值税;但是未实施营改增时,销售收入要包含营业税,从而使两者的利润出现差异。通常增值税抵扣率超过 时,会减少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税负;但是如果增值税抵扣率超过2.75%时,企业能够成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使税负得以减少。

(四)对企业税负有影响

企业的纳税种类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以及附加税费。从增值税来看,小规模纳税人比一般纳税人的税负要高,因此小规模纳税人对于会计核算与经营管理缺乏积极性,对企业的发展不利;在实施营改增之后,企业所得税也随着利润而浮动,也就是企业利润升高时,企业所得税也会升高;企业利润降低时,企业所得税也会降低。从增值税来看,实施营改增致使企业的利润空间不大,因此营改增对企业税负也有很大的影响。

二、税收策划

(一)税收策划的特征

1.目的性

税收策划的目的性在于,在确保遵纪守法的前提下有效的降低企业的负担。企业与企业所运用的税收策划不尽相同,但是在通常情况下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其一,在税负接近相同时,采用缴税时间延后的方式;其二,在众多方式中,选择缴税最少的方式来进行。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特征来选择缴税方式,不可鲁莽的选择缴税方案。

2.合法性

很多企业在进行偷税漏税的过程中,看似获得了很多经济效益,但是却给企业的良好发展埋下了祸根。因此,税收策划的合法性不仅对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也是对国家政策的负责任。因此,为了我国社会经济的良好发展,企业应当积极认真的缴纳税款。

3.筹划性

只有对企业经营的具体环节进行有效的了解,才能对税收进行有效的筹划。因此,需要策划出对企业发展有帮助的策划方案,才能节约税款的缴纳。

(二)税收策划是企业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税收策划对企业的经营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企业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税收策划不但能够实现我国政策的合理实施,还能降低企业的负担。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善于经营,还应当善于缴纳税款。可以说,善于缴纳税款的企业不但负担不会重,反而会增加经济收益。

(三)优化税收策划方案

1.对税收策划进行有效的把握

进行税收策划能够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加的便捷,能够有效的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需要对业务环节、涉及税种、业务过程、税收法律以及税收政策等内容进行有效的策划。制定税收策划并不只是为了节约税款,而是为了企业的长远利益。很多企业为了逃税不惜做出违法的行为,这是没有正确的理解税收策划。正确的理解税收策划,能够帮助企业在合法的前提下走上快速发展的经济道路,并且在税务法律的保护下企业才能更加稳定的发展。进行税收策划时应当对税种与还发进行深入的分析,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

2.在合适的地点进行投资经营

有很多例如丰田汽车、金拱门快餐、沃尔玛等国外企业选择驻扎在中国,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中国的税收政策对这些企业极为有利。在企业投资的过程中,不仅要把握劳动力、金融市场、原料等,还需要对区域税收政策进行深入的了解,选择出存在税收优惠的区域。很多国家为了发展自己的社会经济,都通过免税或地税的政策吸引外企前来投资。因此,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企业的经营投资是十分必要的。

3.提升税收策划人才的职业素养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很多企业都在加大对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主要原因是因为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过于激烈,并且税收政策对企业利益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提高税收策划人员的职业素养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企业应当对人才的策划能力与风险管理进行有力的指导。另外,还可以通过专业化服务的中介部门代为拟定。

4.对企业税收策划机制进行改善

对企业税收策划机制进行改善的环节主要包括决策策划、反馈机制、流程规划以及风险预警等工作。策划人员应当结合形式的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善。合理的策划机制能够更好的控制税收策划风险,使策划能够有效的实施。

篇10

在企业的股票期权策略中,能否将其支出于企业所得税之前得到列支呢?现在对于此问题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声音:(1)应该不再采用计税工资的方式,只要是同企业的生产运营相关的工资支出都应该批准其于企业所得税之前删除,而股票期权和工资在支出方面应该是一样的。(2)可以不再采用计税工资的方式,但是对于股票期权来说,其支出于工资的支出不该一视同仁。综合思虑现阶段我国的股票期权状况和未来的发展,应该参考美国的激励股票期权来处理中国的企业所得税方面的问题。经过对美国的实地勘察、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同时考虑了激励股票期权的独特之处后,在本文中,作者更支持第一种思路。支持的原因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首先,在本质上来说,股票期权是作为一种“另类”奖金发放到员工手里的,只是这种奖金是被延期的,不能立刻取现。从表层上来看,采用这种方式公司的现金并没有流出去,但是这种方法使得公司的现金流入也大大减少了。其次,针对股票期权到底应该扣除多少费用的问题,本文觉得应该根据股票期权的不同来源来最终确定应该扣除多少费用。该来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来源于公司发行的新股。这时应该将股票的发行价格中相比于施权价格高出的金额认定为公司的费用,应该抵消减少纳税前的利润。(2)来源于收购其他股票。这时应该将股票的回收价格中相比于施权价格高出的金额认定为公司的费用,应该抵消减少纳税前的利润。(3)来源于之前预留的股票。这时应该将预留股票的发行价格中相比于施权价格高出的金额认定为公司的费用,应该抵消减少纳税前的利润。如果在实际中采用了多重来源混合的方法,那么应该将其进行分类计算。综合以上可以看出,如果公司发行的新股价格或者回收的股票价格比施权价格低,那么公司并没有对股票期权激励进行支出,所以纳税的抵消问题和减免问题就不会存在了。除此之外,在讨论该何时进行抵税时,本文觉得对股票期权的抵税应该发生在对股票期权进行行权的时候。采用这种方式主要考虑到在员工进行行权时,企业可以进行税收抵消和扣除金额的计算,这样不仅可以减免对员工进行授予时所需的估计行权数目的环节,同时也降低了不确定因素的发生。

二、在我国制定股票期权企业税的相关政策时,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1、要明确指出可以在税前对股票期权的支出进行列支。在公司员工获得期权股票的时候就表明该员工应该收获了利润,从而该员工就有义务缴纳个人所得税,应该批准在获得股票的时候,依照所获得的利润资金在纳税前扣除股票期权的支出金额。这就表明,如果公司的员工按照相关规定支付了相应的个人所得税,那么公司就可以同时依据员工支付的个人所得税基数进行纳税前的扣除行为。所以,在员工进行行权时,需要按照比市场价格低的既定价格补偿授权者由于供给股票而遭受的经济损失,应该将其看做公司的工资成本,在会计的记账薄中应该将该费用名列出来,为以后的收支核算提供依据,同时还应允许在企业所得税之前进行列支。

2、应该制定出更加完善的税收政策。在当代的公司中,采用股票期权激励策略可以获取一定的利益,但是这只是众多获益方式中的一种,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激励方法,比如期权奖赏、股份期权和虚拟期权等。但是当前的税收政策仅仅包含了股票期权激励,而对于其他的激励在政策中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所以这就导致了税收的不平等情况。除此之外,用长远的眼光去看就会发现,一种激励刚刚成熟马上就推出相应的标准规定进行制约,难免会产生高成本但是低效率的情况,制度上的欠缺也是在所难免的。所以,在推崇低成本立法的前提下,对股票激励相关的收益属性及归属做到清晰明了,同时还要与立法标准统一起来,最终使得与税收有关的法律法规更具规范性和适用性。

3、应该对股票期权的费用支出进行严格限制,同时制定相关标准进行约束。在进行股票期权激励时,一旦有费用支出现象产生,必须通过税收进行调整和控制。这样做可以避免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明着是进行股票期权激励,而实际上却在滥发奖金,随便花费国家资金。对于这方面的内容我国已经做出了明确规定。

4、针对股票期权做出细致分类。我国进行股票期权激励的时间并不算长,当前我国的许多公司并没有进行标准的股票期权激励,所以在实际进行相关政策的制定时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各种各样的股票期权实施分类管理。

5、对于资料的报送做出规范约束。针对企业从所得税之前进行随意扣除和减免的行为,必须要求在对本年度的所得税进行上报时,企业需要将与期权激励相关联的各种资料文件一并上报。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