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英语教学范文

时间:2023-04-08 23:17: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英语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医英语教学

篇1

关键词:慕课;中医英语;教学改革

一、中医英语传统课堂教学现存问题

笔者长期从事中医药医学英语教学,下面是以湖北中医药大学开设的中医药医学英语课程为例阐明其教学现状:1.课前预习环节难以保证。由于中医英语课程涉及大量的医学专业知识和医学词汇,预习环节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实际上,没有教师的指导,紧靠学生自习是很难掌握的,难免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无法保证预习工作保质保量地落实。2.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课堂教学顺利开展是必须以学生预习工作为前提,由于没有提前做好预习工作,教学中课堂互动效果就会不理想,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出现“满堂灌”的局面。可见,预习工作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因此如何组织好学生的预习工作是中医英语教学的关键。3.课后实践训练跟不上。中医英语是门语言课程,需要大量的课后实践训练。但因课程内容有难度,学习效果不佳,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教师布置的课后实践作业敷衍了事,使中医药课堂教学进入了一个教与学的恶性循环。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由于中医英语传统课堂授课形式的局限性所致。1.受到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教师无法与学生及时交流、辅导,因此造成了预习和实践环节无法有效进行。2.受到课堂教学的教材限制,出现大多教师一味地追崇“讲清楚”、学生只求“听明白”的境界,不仅禁锢了教师的创造力和更新力,而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丧失了独立思索、解决问题和创新等能力。3.受到中医英语传统课堂自身特点的局限,即中医英语课程即是一门英语课,也是一门专业课,因而教师在讲解和操练相关医学知识的英文表达法时,也要兼顾医学专业知识的传授,所以难免在教学中以“教”为中心,师生、生生互动环节往往被忽视。

二、慕课运用于中医英语教学的可行性

“慕课”即“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其中,Massive大规模,是指授课对象数量众多;Open开放,意为不受国籍或学校的限定,只需注册即可上课;Online在线,是指教与学都依靠网络进行,不受时空的限制。这种全新的授课模式在信息技术中脱颖而出,成为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热点,对我国高等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笔者结合慕课和中医英语课程的各自特点,对慕课应用于中医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可行性的分析如下:1.不受时空限制,慕课实现了教师授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作业批改、测试、答疑等一系列教学过程。所以慕课运用到中医英语课程可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更好地落实了课前预习和课后实践训练教学环节,为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2.慕课的时长(20分钟左右)更符合学习规律的,学习者可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要求教师必需有针对性地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3.每节慕课均配有相关的练习与测试,即可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也可检查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慕课可使得中医英语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综上所述,慕课应用于中医英语课堂是可行的。

三、中医英语课程改革思路及措施

慕课教育为日常教学设计提供了一种思路,那就是教师可以将课堂分为线上、线下两个部分。其中线上部分可基本解决中医英语传统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首先,针对课前预习环节难以保证问题,教师可将慕课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教师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1)精选预习内容:精选某一两个相关医学知识点,注意选取知识点需少而精;(2)制作视频,重点突出讲清难点,注意避免视频的表现形式单一;(3)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课前观看视频并做相关练习,教师实时掌控预习情况。(4)开展线上互动,学生可在线提问,教师需及时答疑。通过线上预习部分,学生在教师辅导下可提高预习质量,教师也可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调控课堂教学设计和内容。其次,慕课可作为课堂的延伸,教师可增添与时俱进的医学知识,充分发挥教师创造力,实时更新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开拓学生视野。最后,学生可以通过慕课中的训练与测试部分,进行大量的实践训练,使得中医药课堂教学进入了一个教与学的良性循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笔者建议还可尝试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能增强课堂互动,改变课堂管理,让学生自主掌控学习,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自主性和积极性,将真正地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好地使慕课与课堂教学模式相辅相成。

四、结束语

利用慕课不仅解决了中医英语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难题,还对其教学改革有促进作用。一则,改变了中医英语传统的“填鸭式”授课方式,更好地体现师生互动环节,将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提升了教学效果。也为学生创造了弹性学习环境,提高了学习效率。再则,促使教学资源配置优化与共享,基于慕课的开放性,任何中医英语的学习者都能获得优秀的教育资源,为中医药国际传播与交流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娟,吴珺.创新教育[J].浅谈“慕课”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挑战,2015(3):79-80.

篇2

1注重提高自身英语水平注重因材施教

进行英语教学,比平常的日常交流要求更高,除了要求教师公共英语说得流利,发音正确,更能把专业讲深讲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英语水平。所谓“欲为人师,必先正己,方可达人。”我的体会是,首先要注重英语的口语发音及正确表达。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欧美国家的学生水平较高,而韩日拉美的学生则有时难以跟上进度,甚至要求教师一遍遍重复讲述,所以教学备课应充分参考《朗文字典》、《牛津字典》的标准表达,充分进行备课。平常应该多听英语读物,如《美国之音》等,提高发音的正确性。另外,不同学生的水平不同,应“因材施教”,进度较慢的学生应注重个别辅导。

避免让学生在课堂上发问,拖慢上课节奏。

2全面了解中西文化差异

国外学生自小接受“开放式”教学,即学生喜欢在课堂上直接提问,但以目前国内中医英语教学的水平,大多数教师很难与学生在课堂上互动交流,并且这种“突发性”提问,往往让很多教师“措手不及”,教学思维被打乱,从而影响教学进度,所以课前应向学生说明讲课习惯,并可把电子邮箱、QQ等联系方式交给学生,鼓励课后交流;另外,中西文化有差异,学生最难理解的是《中医内科学》的“藏象学说”,例如中医所说的“心主神明”学说,国内很多教科书都把心译成“HEART”,但接受了现代解剖、生理、生化教育的西方医学书,往往提出质疑,他们认为心脏没有“神经系统”功能,这时候,教师应该运用“soul”这个词汇进行解释,消除学生疑惑。另外,西方学生相信“evidencebase”(以证据为基础的循证医学),但中医是建立在哲学基础上的实践医学,所以要把这种鸿沟逾越,就必须把中国文化讲述清楚。如讲血证时讲到”血见黑即止“时,学生对中医的”法象比类“很难理解,这时就要求给予图片,ppt等构图展示血结痂等形象的方式来让学生理解。

3讲求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去负担。”要使学生对内容繁多、枯燥乏味、容易混淆、难记易忘的中医学发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必须在注重教态仪表和内容科学性的同时,充分调动讲授言行,做到语言精炼谐趣,声调抑扬顿挫,动作驰张有度。尽量穿插一些有关药物的命名、传说、故事及医案等内容,用歌诀式、提纲式、谐趣式、相声式的生动言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兴趣,使其“如坐春风中”。如概述麻黄性味功效,若只按教材“麻黄、辛微苦温,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平叙,学生则感乏味难记,改用“妈忙得真辛苦,热得汗流满面,气急流尿”这相应的谐趣语言一说,学生在哄然一笑之余亦记住了麻黄的药效特点。又如解释其“利水消肿”的机理,若只说“肺为华盖,麻黄可开肺郁,通调水道而利水”,虽道理充足,但不易记忆,而再用“提壶揭盖”这斟茶的生活常识作比喻,就通俗易懂得多了。例如茯苓“上宁(心),中健(脾),下利(水),则福临也”;威灵仙“威喻其性——猛急,灵喻其效——灵验,仙喻其神耳——善行”;何首乌——乌须发;坤草——益母;木通——三通;防风——四防;五倍子——五止;防己提防己土(脾)受邪之病;鬼督邮(徐长卿)——专治邪病(奇难杂症);定风草(天麻)——息风止痉,以及“望梅止渴”;“骄皇帝冷食惹病,蓝采和室悬丁香”;“征战人苦染怪疾,车前草巧应奇功”等等。只有使学生兴趣盎然,方能专注听讲,畅开心扉,接受知识,开发智力。正如孔子所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4适当开展病例讨论课和案例教学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力求教学相长

适当的讨论课和病例教学,可改变“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活跃教学气氛,既促使教师必须充分准备,以应说理解疑,亦促使学生积极思索,勇于争辨,从而拓宽探索思路,集思广益,优化解疑方法,加深对概念及疑点、难点的理解,进一步增强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记忆。达到教学相长。

讨论课,多安排在上完几个相关章节或总复习阶段进行。如讲授完血证、汗证、内伤发热后,开展病例的专题讨论。又如在总复习阶段,可按治气病、血病、津液病、热证,寒证、风证的各类药物,进行比较归纳式的讨论。这既可促使学生认真复习,提高其综合分析能力,巩固所学知识,亦为今后临床的辨证选药组方,提供了较系统的思路和方法。

篇3

作者简介:刘明(1958-),男,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英语教研室,主要研究方法:医学英语、

通讯作者:黄树明 (1958-),男,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研究方向:神经科学及中医药学理论的现代科学解析,

【摘要】目的:探索以构成中医术语的基本单位单词为重点的中医英语教学法(以下简称单词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方法:通过试验对比教学考查了单词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并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得了受试学生每周用在学习医学英语上的自主学习时间。结果:单词教学法在教学效果和效率上均优于传统教学法。结论:单词为重点中医英语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

【关键词】中医英语,藏象,教学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1(c)-0000-00

1.概念的界定

一个英文中医术语多是由几个英语单词组成的,以单词为中心的学习就是通过分析记忆‘单词’这个构成中医术语的基本单位来学习记忆中医术语。这种方法就是把繁多陈长难记的中医术语加以解剖、变成短而少的中医单词来记忆。

2.背景

目前在国内,研究中医术语和文章的翻译的研究较多,而怎样能使中医英语的学习变得容易的研究较少。尚未开发出能使中医英语容易学的有效方法。我们用试验对比教学的方法探讨了单词为重点中医英语教学的效果。

2.分组及评价方法

从医学英语基础选修课班中随机选出医学各科无补考、通过了大学英语4级考试、未学过医学英语的学生80名,平行随机分配到实验组(40人)与对照组(40人)。实验组采用单词为重点中医英语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时间为学期的后两个月,每周两堂课,每堂课两个小时,共32学时。通过期末考试比较并分析两组的中医英语成绩。为了明确单词为重点中医英语教学的效率,我们对受试者每周用在医学英语自主学习上的时间做了封闭式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调查表80份,收回80份。

4.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期末的医学英语考试平均成绩(满分100)分别是81.53和72.90,如图1所示。

图1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柱状图

从图1可以看出,实验组的期末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两组的成绩均值存在极显著差异(P

组别 平均值 T检验

对照组 4.76±1.82 t=0.471

p=0.639

实验组 4.56±2.07

表1 两组口语考试各部分平均成口语考试各部分平均成绩绩及t检验值

从表1中可见,实验组每周用在中医英语自主学习上的时间略少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单词为重点的教学法没有显著影响学生用在医学英语上的自主学习上时间。综上所述,以单词为重点的中医英语教学法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并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5. 讨论

单词是构成中医术语的功能成分,如中医术语肾阳虚是kidney yang deficiency三个英语单词组成。单词deficiency是很多中医术语的成分,WHO收集的3600余个中医术语是由1400余个单词组成的,而且多为公共英语单词。构成中医术语的单词比中医术语本身短而少,因此以单词为中心的学习会使中医英语词汇变得容易记忆。它的意义如同西医英语学习中词素学习同样重要。“掌握词素和构词在词汇学习上至关重要,因为在阅读过程中可以用这些知识通过分析生词找出它的意思”[1]。还有很多研究证实(如White, T. G.[2]),通过学习词素来学习词汇是一个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 Carlisle, J. F., Handbook of language and literacy: Development and disorders (pp. 318-339).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2004.

[2] White, T. G., Sowell, J., & Yanagihara, A., Teaching elementary students to use word-part clues. The Reading Teacher, 42, 302-309, 1989.

一定保留:

基金项目: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研究基金项目XJJ203025(应用研究)

篇4

关键词: 中西方文化;大学英语教学

一、在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强调中西方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2007年版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将“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中国社会发展和国际文化交流的需要”纳入了大学英语课程目标,并要求课程设计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这里的文化素养,并非单指英语文化素养,还包括中国文化素养。高等中医药院校所开设专业大多与传统中医药有关,而中医药又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仅从这一点来讲,中医药院校的学生必须要更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进而更好地掌握中医药专业知识。在当前国际化的背景下,高等中医药院校应当致力于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中医药复合型人才,促进中医药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和交流。培养熟练掌握中西方文化的中医药专业型人才是当今中医药院校的主要任务之一,这也是中医药国际化的必备条件之一。大学英语作为高等院校开设的基础课程之一,在传授西方文化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加强对中国文化的渗透,使中西方文化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交融,使得这一课程本身跳出“传授一门工具性语言”的范畴,又能强化中医药相关专业学生的文化素养,有力地推动我国在中医药领域和西方的进一步交流和合作。

二、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现状之一是在中医药院校的大环境中西方文化不受重视。在中医药院校里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即学生大多缺乏对西方文化知识的了解。相当多的学生认为自己只需要了解传统中医药文化就已经足够,因为西方文化离自己的专业领域十分地遥远,甚至可以说是毫不相干的。甚至我们一些教授中医药相关专业的教师也认为学生学习英语、了解西方文化是在浪费时间;有的老师甚至对中医药院校开设大学英语课程提出质疑。这种“英语学习无用论”在高等中医药院校里相当常见。

现状之二是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对于中国本土文化的关注度依然不够。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即单纯只强调目的语文化,而忽略母语文化。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多接触的也是英语语言文化,有关母语文化的内容只能依赖于每一位任课教师。客观事实是,有相当多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讲授重点放在对西方文化的讲授上,而对于与之对应的中国文化的讲授明显不足。具体到高等中医药院校来看,如何有意识地将中国文化渗透在大学英语授课过程中,注重从中西方文化对比的角度去备课和授课,是需要每一位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英语教师们思考的。这也是对相关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教师自身需要以开放的视野来看待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应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主动肩负起传承中国文化的重任,在教学中时刻注重对学生母语文化的培养,从而帮助学生成为具备开放性、国际性视野的中医药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现状之三是学生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在中医药文化国际化背景下自身所肩负的使命。早就有有识之士提出高等中医药院校当今应致力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既要培养中医药文化的传承者,更要培养能把中医药文化推向世界的传播者,这就对学生给予了更高的期望。然而现实是我们的学生仅把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做为终极目标,认为学习英语就是为了四六级考试。通过对中医药院校学生的调查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学生依然认为自己的专业在未来和英语的关联性很小。

三、在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强化中西方文化教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

我们应当认识到,文化教育不仅应该贯彻在中医药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更应该使之融入到整个大的环境中。比如说帮助学生学习传统中医药文化知识就需要其他各个相关专业科任老师的共同努力。学校也应该把培养掌握中西方文化的中医药专业人才作为办学基本理念,努力营造一个开放的校园文化环境,引导学生把传播中医药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这就要求中医药院校在课程设置时充分认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而不应该将这一门课程边缘化。当然,具体的教学目标规划,教学环节的科学设置还是最终落实在一线的教师身上,这是需要大家为之付出长期的努力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要求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篇5

【关键词】公共英语 以职业为导向 专业教育

近年来,高职高专教育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国家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各医院和用人单位都对医学类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高职高专公共英语的改革却相对落后于专业教育的改革。由于公共英语一直被定位为公共基础课程,且受A级考试和学时的影响,在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出现了学生的职业语言能力培养被忽视,英语教学与专业教育脱节的问题。本研究主要探讨了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公共英语教学与专业教育的衔接中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及对策。

一、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公共英语教育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由于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被定位为公共基础课,受应试教育影响,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公共英语教育仍以传授知识为主,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语言实践和学生职业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公共英语课程不是根据岗位需求设计的,没能与专业教育有效衔接。从教师方面来看,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从事公共英语教学的教师都是英语语言专业出身,对开设的临床、护理、中医中药及针灸推拿等专业知之甚少,缺乏专业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经验,目前无法胜任与专业教育衔接的英语教育。从教材上看,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从2014年开始使用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7月版的《新编大学英语》book1和book2。book1共有8个单元,book2共有10个单元,每个单元由Listening& Speaking,Reading,Grammar,Translation,Writing和Enjoy Yourself留个部分构成,分别涉及问候、学习、爱好、运动、气候、旅游、就餐、就医、娱乐、购物、储蓄、约会、求助、求职等各方面内容。几乎没有与学生专业息息相关的医学英语内容。因为上述的课程设置、教师和教材方面的原因,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公共英语课程出现了与专业教育相脱节,落后于专业教育,不适应以职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

二、构建与专业教育衔接的大学英语课程系统

笔者认为解决上述问题需从相应的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入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也是课程的组织者和落实者,因此,只有建设好教师队伍,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才能把公共英语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的结合起来。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公共英语教师都是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缺乏医学类相应的专业知识,因此,有必要到各系部学习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或到有开设医学专业英语课的学校进修。另外一种方法是把大学英语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优势结合起来。近年来,由于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对教师的要求有所提高,因此,在专业课教师团队中不乏专业素质过硬、英语水平高的优秀教师。把公共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组成教学团队,由有经验的教师担任组长,公共英语英语教师学习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教师学习英语教学法,并共同设计教学方案、课堂组织和教材的建设等,可以扬长避短保证教学效果。教材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要把公共英语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开发针对专业教育设计的教材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本科医学院校大多开设医学专业英语课程,但是高职高专开设该课程的院校还寥寥无几,医学专业英语教材更是少之又少。为了开发与学校情况相结合的特色英语教材,可以把公共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组织起来共同编写教材。专业教师了解需要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术语,英语教师了解学生具体学情,共同编写课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开发出符合学生实际并能满足专业教育需求的英语教材。公共英语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衔接少不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学”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英语教育的需要,更不能满足专业教育的需求。因此,需把传统的讲授法逐渐改为任务型教学、交际型学习和职场情境结合在一起的新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参与到情境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职场英语水平。

三、小结

把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公共英语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效的衔接在一起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但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更需要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建设高水平的专业英语教学团队,编写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特色英语教材,改革英语教学模式,克服专业多、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等困难,把公共英语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刘小兵.论高职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的衔接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1(2).

[2]李红.论公职公共英语教学与专业教育的衔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2(4).

*本文系2015年云南省保山市科技项目“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公共英语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衔接衔接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李蔚,女,(1984.9)云南保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校英语教学法、翻译。

篇6

论文摘要:跨文化意识的构建不仅能提高高校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是学生真正掌握语言、实现正常交际的手段。医学类高校英语教师在医学英语教学中应着力构建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医学生了解中西医文化背景,消除跨文化交际误会,吸取西医文化之精髓,为促进中西医文化交流打下基石。

论文关键词:医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构建

一、文化、跨文化意识与英语教学

文化是联系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是人们共同拥有的思想和标准。人类生活的每一方面如个人如何表达自己感情及思维方式、如何交往、如何解决问题等都与文化相关并随之改变。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与无线电波一样,它承载信息,尽管无形但无处不在。正如大多数常听收音机的人却难以描述无线电波是怎样转化成声音的一样,人们难以描述文化,尽管文化是构成人们行为、态度和生活方式的基础。文化的无限性很明显,同时也很微妙、难以理解。人类特定的行为、价值观和人生观就是在这无形、难以捉摸的文化中逐步形成的。但如果把收音机调到正确的频率,它便能传达强大的信息。因此很有必要构建准确的跨文化意识。

英语学习者对其所习得的以英语为母语的文化要有较好的知识掌握和较强的适应能力与交际能力,能像这些母语本族人的思维一样思考问题并做出正确的反应以及进行各种交往活动。这就要求英语学习者具备跨文化意识。具有良好的跨文化意识,意味着英语学习者能自觉地消除在与以英语为母语的本族人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障碍,从而保证整个交际过程的有效性。英语教师讲授英语知识时,只教语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教会学生怎样正确、得体地使用语言,也就是必须掌握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必须懂得何时何地该用何种语体、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因此英语教师要着力于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构建。R. Lado认为:“在倡导语言结构对比的同时,也要对不同的文化进行对比,以帮助学生克服外语学习中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所引起的学习上的困难。”

医学英语的教学更应该进行文化比较,构建跨文化意识,这是由医学英语的特点决定的。从词源学来看,医学英语词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拉丁语和希腊语占极高比率,其语源差不多全部来自希腊语和罗马语,其次是来自法语、德语和意大利语,其本身所含的文化信息量就多,加之中医传统文化本身难以理解和学习,中西医药文化差异极大,因此医学英语的教学更应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意识不仅是一种技能,而且是各种技能的集合体。构建学生跨文化意识,有助于他们语用能力的培养,提高交际效率。

二、了解中西医文化背景,消除跨文化交际误会

中华文化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世界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中医是其瑰宝之一,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文化发展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中医不但对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直到今天仍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并日益受到世界的重视,对国际医学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我国政府曾经提出了团结中西医、中西医并重、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和促进中西医结合的政策和措施。中西医结合的根基源自中西医文化。不懂得中医和西医的文化背景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中西医学。因此,医学英语教师要比较中西医学,让学生在中西医学对比中体会中医文化的优良传统和硕果,在对比和构建中继承中医文化,同时也接受西医文化的精髓。

以美国为例,美国是文化大熔炉,它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从以“WASP”为主流的文化到“大熔炉”文化再到“多元大拼盘”文化的演变过程,其医药文化也是世界诸多民族医药文化的综合。在美国,不同的文化背景有不同的医治疾病的模式,病人和医生之间文化的脱离往往会造成少数民族中不成比例的疾病和死亡。美国白人常对少数民族文化持偏见态度,例如,黑人患心脏充血或肺炎时,接受治疗的待遇比白人差;黑人或西班牙人很难得到肾透析或肾移植。目前,美国的医院、医疗机构、政府健康组织,特别是医药和护理学校都在招募不同种族的人,以更好地训练他们治疗不同背景、不同民族的病人,摆脱文化偏见。

因此,在吸收西方优秀医药文化的同时,也要了解这些医药文化的背景,消除与国外医务人员或病人交际时的跨文化障碍,消除文化偏见和民族歧视,让不必要的跨文化交际误会消灭于未然之时。

三、医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构建

1.词汇层面跨文化意识的构建

词汇在语言中占有重要地位。威尔金斯(Wilkins)曾说:没有语法不能很好地表达意思,没有词汇则什么都无法表达。词汇的差异本身就体现了文化的不同特点。语言学家莱昂斯(Lyons)曾这样描述:每种语言在词语上的差异都会反映这种语言的社会产物、习俗以及各种活动在文化方面的重要特征。这主要表现在内涵丰富的成语、谚语和格言、比喻和联想、典故、委婉语、禁忌语中。

医学英语词汇通常有七种构词方式:词缀、合成、词类转换、混成、逆构法、剪切、首字母缩写。根据词源,医学英语词汇可以分为两大类:本土词汇和外来词汇。本土词汇来源于古英语,外来词汇来源于其他语种。而大部分医学英语词汇是来自希腊语、拉丁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外来词汇。因此教医学生学习这些医学英语词汇时,很有必要让他们了解这些词汇不同的文化背景来源,这样学生既可以加深对词汇的记忆,又能了解国外文化,避免词汇记忆时的单调、枯燥、乏味感。

如cold一词,先说明其症状类似于“寒冷”,来源于古英语,有两种词形,即盎格鲁方言的cald和西撒克逊方言的ceald。1537年引入其“感冒、低温”之意。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大量古拉丁语和古希腊语词汇被引入到英语中来,医学英语词汇也同样受到希腊语的冲击。

又如anorexia一词,它是1598年引入英语的希腊词汇,由前缀an-(意为“没有”)和词根orexis(意为“口味”、“食欲”)构成,因此原词意为“缺乏食欲”。1873年,英国著名医生William Whitney Gull创造了Anorexia nervosa一词,意为“神经性厌食症”,是一种多发生在青少年女子中的心理失常,其特征为非正常地害怕身体发胖,体形不佳,连续性厌食和体重锐减,通常伴有自发性呕吐,经闭和其他生理变化。

再如来自拉丁语的医学英语词汇,最早受其影响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时期。随着罗马帝国的日益扩大,罗马人把其语言也带到整个帝国的其他地区。英格兰被征服者威廉领导的诺曼人征服以后,受拉丁语影响更大,因为诺曼人的语言就来自拉丁语。如abscess一词来源于1543年拉丁语abscessus,字面意思为“离开”,由前缀ab-(意为“离开”)和词根cedere(意为“走”)构成。意为“瘘管,即由于受伤、疾病或先天性变形引起的把脓肿、腔洞或空器官同身体或其他空器官连接起来的病变的通道。”

医学英语教师通过诸如上述词汇教学,医学生便能了解医学词汇中不同的词源,从而熟悉词源背后不同国家的医药文化。 转贴于

2.文化背景知识层面跨文化意识的构建

文化背景知识指的是与具体某一语言材料有关的政治、历史、经济、地理、文教、科技等背景知识。医学英语教师在处理语言材料前,应适当介绍与材料有关的背景文化知识,这样既能建构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又能使学生更深刻、全面地理解材料内容。

中医学是一门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医学,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医学中现代科学术语虽不多见,却有大量的中国文化哲学术语。如果教师不从传统文化背景上去讲解,只从定义出发是不行的,况且,教科书、工具书上的定义都有可斟酌之处。因此,只有从这些术语发生、发展的文化背景着手,才能真正把握中医术语的内涵和本质。以“阴阳”(yinyang)为例。传统文化中儒家突出乾阳刚健、自强不息的精神,偏重于“阳”;道家强调阴柔的归藏、包容功能,以贵柔尊、自然无为、致虚守静为“道”,偏于“阴”。中医学则强调“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注重“阴阳和合”,阴阳并重,兼蓄儒道两家之精髓。《黄帝内经》开篇说道:“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不仅是中医药整个文化在诊治疾病方面的总原则,而且是中医药学在养生方面的总原则。

西医学有很多新的现代科学术语,人们常能通过一些西方地名、人名等了解西方医药文化背景。例如,川崎氏病(Kawasaki’s disease)最早在日本发现,现在仍然发病频率最高。在美国,川崎氏病是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首要原因,每年有4000多名儿童发此病,80%的患者年龄小于5岁;波动热(Brucellosis)或马耳他热是病人患的一种细菌感染疾病,由布鲁杆菌引起,通过与受感染的动物接触而传染,症状是发烧、虚弱、头痛,也称布鲁氏菌病或地中海热;霍奇金病(Hodgkin’s disease),亦称淋巴肉芽肿(lympho-granulomatosis)或霍奇金肉瘤(Hodgkin’s sarcoma),根据恶性度和宿主的免疫状态,分类不断在变动,本病是一种以淋巴结系统的肿胀为特征的重症疾病。

3.文化价值观念层面跨文化意识的构建

篇7

【关键词】词汇教学 原型范畴 中医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3-0011-01

一 原型范畴理论在中医院校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必要性

1.中医院校英语词汇教学现状

中医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是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市县,受到各地区英语教学水平不同的影响,学生英语基础有一定差距,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两极分化。在词汇教学中,基础差的学生连拼读单词都有困难,而基础好的学生又觉得英语课上教得太少太慢,学不到新知识,从而给教学带来一定困难。中医院校内,很多大学生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动机不强,很多学生选择到中医院校学习是因为他们想学习中医的基础理论与临床的实践,他们将学习重点放在专业课学习上,从而忽视对英语的学习;还有一些学生认为英语这门学科太枯燥、难度太大,从而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

2.认知教学法在中医院校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必要性

认知学习法立足于以学生为中心并遵循这种规律而被实践证明是可取的。认知语言学具有解释事物的能力,比一些传统的学习方法具有更多的优点。认知教学法能够以理论指导客观实际,加强教学效果,从而快速达到教学目的。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结合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并将会给英语词汇教学带来崭新的未来。

二 原型范畴理论在中医院校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1.原型范畴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在语言使用中,词汇居于核心地位。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看,主要是指词的意义。原型范畴理论广泛用于语义学领域,尤其是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解释。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在教授学生习得新词汇或旧词汇的新义项时,都应让学生理解各个义项之间的深层关系和语义索引性,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词汇学习过程中融会贯通,灵活掌握。

2.一词多义在中医院校的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一词多义在中医院校英语词汇教学中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中医院校的学生由于专业的需要,在词汇学习上与应试教育下的初高中学生要求不同,中医院校的学生学习词汇的内容与目的更加明确,在词汇量的掌握方面,他们更需要注重对所掌握词汇的灵活运用。

英语中多义词formula的意义在a peace formula(一项和平方案)和a formula of a new drug(新药的配方)中,后者是前者意义的隐喻性延伸,两个意义密切相关,因此formula 的这些意义构成一个原型范畴。很多中医院校的学生受到最初词汇学习的影响,孤立地记单词的一两种意思,而忽视了一些词汇在医疗语境下所对应的意思。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遇到的词汇“surgery”的例子:(1)外科大楼:The practice has moved to a new surgery on the Bright Street.(2)手术时间:The morning surgery is from 8∶30 to 12∶30.(3)手术:The patient needs urgent surgery on a burst appendix.

以上三个例句讲授的都是词汇“surgery”的意思,但在不同的语境下其对应的汉语意思却不尽相同,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在给出词汇的基本含义的基础上,注重传授给学生所用词汇的具体语言环境。

在词汇教学中可以根据语境,让学生在句子中学习,在过程中体会,分层次理解,就能更好地掌握词汇的多层意思。以教授“bed”一词为例,教学中不但教授其原型意义“a piece of furniture for sleeping on”(供人躺在上面睡觉的家具),这是人最初的生理感知,后根据家族相似性,又推及对周围客观环境的感知;另外,还引申出新意“the flat ground at the bottom of a river,lake,or sea”(像床一样的地形),如“河床”、“海床”、“矿床”,再引申出“an area of a garden,park,etc,that has been prepared for plants to grow in”(供植物生长得像床一样的花园或公园),最后又扩展到抽象概念“温床”。

三 结束语

利用原型范畴理论可以有效地提高英语词汇教学的质量。让一词多义在不同原型的范畴中体会学习,让学生在医疗语境中体会同一词汇的不同含义,从而能够灵活运用,为今后的工作和专业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篇8

关键词:合作学习 医学英语口语教学 运用

医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既具有医学专业知识,又具有熟练英语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从而提高医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当前,医学英语口语教学通常的教学方法是以医务工作者在医疗工作中最经常面临的场景为基础,通过合理的场景设置和常用的角色对话,来引导学生在角色互动中完成各个场景的语言练习,促进英语口语能力和医学专业知识的结合和提升。笔者在教学中试探性地把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运用于医学英语口语的教学中,达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合作学习简介

合作学习的策略源于美国,目前已在全球许多地区的学校推广。它是学习者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策略。虽然合作学习以小组学习为基本形式,但是合作学习又在本质上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小组学习。约翰逊等人认为,合作学习的关键因素有5个,它们是:具有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具有建设性的相互交流行为,具有个体和小组责任关系,具有学习者个人评估与小组整体评估相结合的评价特点,并注重人际和小组合作技能的培养。上述合作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其不仅优于传统意义上的小组学习,而且更适合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参与为重点的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的方法有很多,其中被广泛运用的方法有: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STAD),小组――游戏――竞赛法、切块拼接法、共学式、小组调查法、和结构法。STAD的教学流程包括:教学、小组学习、测验和小组认可四阶段。

二、合作学习的运用

笔者在医学就诊英语口语的教学中,把教学内容分为11个章节,包括外科、内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等。每一章节的授课中,首先介绍所涉及科室的主要情况以及常见的疾病,熟悉一些相关词汇,接着通过视频来学习医学英语口语中的常见表达,然后对视频进行分段分组分角色来学习,并且进行角色扮演的台上表演,最后进行测验以及小组认可。通过使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不同科室的场景设置和角色扮演,来引导学生在角色互动中完成了医患双方在各个场景中语言练习。在教学中,笔者主要采用了STAD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儿科的就诊英语口语的教学中,包括了四个教学流程:

1.教学。介绍儿科的常见疾病,包括小儿麻痹症、扁桃体炎、腹泻、支气管炎等,掌握高频词汇。观看《豪斯医生》第一季第四集有关小孩感染病毒的故事,关注其中三个片段:孩子刚患病时医生与家长的对话;治疗过程中医生与家长的对话;以及小孩治愈后医生与家长的对话。全班30个学生,分为七个小组,主要学习其中一个片段的医患之间的对话。首先回答有关视频的一些问题,接着提问式地学习出现的一些重点表达。比如第一个片段中的问诊时医生的主要表达:What’s wrong with your baby? How many days have she been coughing? Has she had a running nose?…病人的主要表达:She coughed mildly and had lost her appetite. She’s been off food for the past two days, and he has just brought up bile….第二个片段主要是治疗过程中,医生就治疗的方法、用药情况、可能出现的后果以及病人家属的疑问等的对话。而第三个片段主要针对病人治愈出院前,医生的告知病人及家属病情恢复情况和护士对病人出院后的康复性的饮食、作息及运动注意事项等的说明。

2.小组学习。根据视频中的三个不同片段,设置不同场景, 2至3组负责其中一个场景进行医护人员、家属、病人等的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在角色互动中完成各个场景的语言练习。小组成员角色扮演的操练;最后上台表演,让教师和其它组的学生对他们进行欣赏及给予适当的评价,指出优缺点。再评出一个最佳表演小组以及最佳表演者。

3.测验。本阶段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测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涉及儿科的就诊英语的试卷。在这一阶段的活动过程中,不再允许学生之间进行互助活动,测验必须有学生个人独立完成。教师课后批阅,算出测验分数和小组得分。

4.小组认可。这一阶段活动的主要任务是计算学生个人提高分和小组得分,并对那些得分高的小组进行奖励。小组的分数是由提高分所决定的。测验分低于基础分10分以上,提高分为0分;低于基础分1~10分以上,提高分为10分;高于基础分10分以内,提高分为20分;高于基础分10分以上,提高分为30分;完全正确的测验卷,提高分为30分。小组成员的提高总分除以小组成员的数目,这样得出小组分数。对表现优异的学生小组,可以用三个不同等级的奖励进行认可:小组分15分为良好组;小组分20分为优秀组;小组分30分为超级组。这样,学生会把做得好与得到奖励联系起来,有利于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效果。

三、合作学习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明确的责任,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每个成员都必须主动地、积极地去思考、探究、解决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95%的学生都认为“学习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合作学习强调“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强调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合作中逐渐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协调能力、时间控制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

3.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在合作学习中,不同性格、不同特长、不同爱好、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在组内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最显著的差别是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而是被置于模拟的社会生活场景中,合作互助、主动、愉快地学习,从而使医学英语口语教学取得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芸.医学英语口语教学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8(11):54-55.

篇9

【关键词】大学英语 医学院校 主要问题 评价体系

一、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所规定的高等院校的教学目标是使大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应该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并能借助语言工具阅读英语语言文献,而且可以用简单的口头表达能力进行日常的交流与会话。作为专业性很强的医学院校的教师不仅应该教授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把英语语言知识与医学专业有效的结合起来的能力,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用以满足经济发展对医学专门人才的要求。目前,医学院校大学英语的教学现状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的学习目标还相差甚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大学英语的教学与医学专业知识结合不紧密,教师重视教师角色中的教学而不重视学生角色中的自主以及医学院校中的评价体系缺陷。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目前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造成学生厌学情绪,教师厌教情绪。因此,医学院校教学改革必须解决以上问题。

二、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解决途径

1.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人才是能够把专业知识与所学的英语语言知识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医学院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把大学英语与医学专业和医学专长结合,在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译的技能外,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医学英语词汇,为未来传播中医知识做好准备。而且学校应该使教学模式从传统的以教师“教”逐步过渡到以学生“学”为主。传统课堂上老师是主体,整个课堂上教师讲授知识的时间占据百分之90以上,学生在下面不停的记笔记,大脑都来不及思考,古人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以学生的“学”为主。其次,英语专业化是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关键。把语言教学与医学专业方向结合起来教学可以优化学生们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符合新世纪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另外,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方面应该以专业医学英语的教学为主。目前,大学阶段有三个学期的大学英语的学习。在三个学期的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中,第一学期应该开设基础英语,即衔接高中与专业英语的学习,在这个学期里重视基础语言知识的教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这个学期的学习重点。第二和第三个学期重点开设医学专业英语,例如,中医英语词汇,医学英语翻译与实践,医学写作,护理英语,针灸与推拿英语等等。这样,经过第一个学期的英语基础的再次夯实,到学生第二学期学习英语的时候,使英语的学习重心从基础英语转移到医学专业用途英语,从而使大学英语教学体现了英语语言学与专业学习相结合。

2.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建构主义提出,教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授知识的行为,而是把知识进行加工与转换,运用各种方法促使认知主体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当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对新的知识产生新的经验时,学生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才称为主动学习。二十一世纪是一个需要终生学习的社会。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必须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在未来的工作岗位,要想进步,知识就要与时俱进。大学课堂上的课时是有限的,因此学生们就要在课下通过各种手段自主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从而满足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另外,飞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新型教学手段层出不穷,微课与慕课的出现使学习不再受传统因素的影响,时间与空间已不再是获取知识的障碍,任何受教者可以通过网络得到优秀的教育,而且可以通过自身特点利用现代学习手段进行反复学习。因此,医学院校英语教师必须谨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应用能力远比给学生讲几个单词,讲几篇文章的语法更为实用。

3.要改善医学院校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外语学习的过程是漫长并且复杂的。教师不能用期末考试的试卷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首先,进行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方式多样化。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应该给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大一开学时先进行一场英语摸底考试。按照考试成绩分为A,B,C三个等级,同一英语水平的学生分在同样的班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分级教学概念。期末考试使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完成不同的英语测试,这样一来,不至于用同一标准的试卷测试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不至于打击英语水平相对薄弱的学生的自信心,使其更惧怕英语而学不好。英语考试形式也可以多样化,考试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一部分是传统试卷,另一部分以口语形式来验收学习效果,考试题目可以选择演讲和辩论等方式进行。其次,运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而并非用任课教师一人来决定学生的成绩。学生的最终成绩由教师评定,学生学习小组互评和学生自评组成,这样一来,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对学生的成绩更为公平。再次,一定要重视学生听说能力的评定。在我所教授的医学院校中,时常会发现学生的读写能力永远好于听说能力。学生不愿意张嘴说,怕一张嘴说就会错,教师一定要在平时的课堂上鼓励学生多听,多说。不能教出“哑巴英语”,因此要多进行听说能力的测评。形式可以是传统的试卷,也可以是试听一些优秀的电影片段,让学生来复述或者通过小组形式进行表演。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乐在其中。

参考文献:

篇10

论文摘要: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英语教学更加倾向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把“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引到我们的英语教学课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英语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思维的手段。语言能力只有通过与其他人进行言语交际,思维交流才能得到提高。

1、何为“交流-互动”教学模式

“交流-互动”指的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交际活动情景,利用各种游戏活动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创造性地、有目的地使用英语的交际能力,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交流、产生互动。“交流-互动”教学的基本模式结构为:课前预习-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练习评定。

1.1 课前预习-“交流-互动”的前提。在“交流-互动”的教学中,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的。教师在讲授新课前要对学生做适当的引导,在讲授较难理解或比较枯燥的课文前,先向学生介绍一下有关背景知识并提出教学要求,为学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做好引导工作,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学习新课程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给学生指定学习范围。 1.3 组际交流-“交流-互动”的关键。在小组讨论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组际交流,也就是全班同学一起交流。教师先让讨论的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该组的交流成果,其他各组认真听取发言,做出补充,质疑和评价,再由老师进行提问。这样,不仅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交换各自的看法,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语言技能也得到了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了发挥。更重要的是,这种交流活动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使他们克服了自我中心、胆怯等不良心理品质,使其大胆开口用英语说话。

1.4 练习评定-“交流-互动”的检测。在组际交流后,教师按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各个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教师不急于下定论,而是采取全班讲座的形式,通过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手段来解决问题。“交流-互动”教学采用当堂检测教学效果的方法,反馈迅速、校正有效,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2、“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就是将英语口语和听力结合起来,具有以下两种形式:

2.1 每日演讲。教师根据每个单元的主题在课前指定几个话题,让两个学生自由组合为一组,根据教师的要求在课前找好资料,相互讨论并选定一个话题,然后由其中一位上台进行演讲。在演讲完毕后,由该生或教师进行提问,抽取同学回答,并且分别对演讲学生和回答问题的同学记分。这类活动既可达到督促学生不断练习口语的目的。而下面听的同学,因为回答正确则可以得到奖励,就会认真听,积极地思考,回答问题,听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2.2 即时复述。即时复述是一个锻炼说者口语和听者听力的好方法。因为说者只有尽量表达清楚了,听者才可能复述,而听者只有认真听,并用心记了,才可能将说话者的本意表达正确,完整。比如在第一堂新课时,同学之间还不熟,相互了解还不够。这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即时复述的活动。具体做法是:教师布置学生两两之间先相互自我介绍,介绍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外貌特征、兴趣爱好、性格特征以及一个与自己性格特征有关的小故事。十分钟后,教师抽取一位同学,让他以第三人称的形式复述其中一人所说的内容。复述完后,让大家根据复述内容猜猜“他”是谁。这种方法,既能让同学们相互了解,又进行了听说结合的训练。

3、“交流-互动”教学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3.1 着眼于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将听力和口语教学结合起来

“交流-互动”教学立足于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突出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查找资料,在游戏互动中愉快的学习,轻松地开口会话,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听力水平并培养用英语思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