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范文

时间:2023-03-19 15:58: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思政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校思政课

篇1

关键词:思政课;实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理论课教学中的战略与策略关系问题,是我们必须要思考和面对的一对关系。理论课教学的战略是指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宏观的长远的影响全局的大因素与根本方面。主要包括国家宏观政策的历史发展变化与政治大环境的演变;改革开放的大趋势与理论之间的关系等,它们给思政课的实效性带来的影响是全局性、长远的;理论课教学的策略是指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技巧与方法。相比而言,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策略是微观的、局部的、具体的。面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的“疲软”状态,本文力图新视角地探讨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策略问题。该探讨能在实践上给思政课教学的同行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二、提高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的基本策略

1、“抓大与放小”相统一的策略。这就是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思政课教学中的“大与小”之间的关系。所谓思政课教学中的“大”即大趋势、大原则、大方向。政治教师要坚持从思政课的基本定位与基本职能来理直气壮地阐明“大”的方面,旗帜鲜明地表明正确的立场与观点。大趋势包括: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大趋势,;未来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等。大原则包括:四项基本原则、共同富裕原则、共享发展的原则、互利共赢的原则等。所谓思政课教学中的“小”即各种社会热点问题,如“一带一路”政策、“亚投行”设立、腐败问题、环保问题、流守儿童问题等。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敢于直面现实,不回避,不遮丑、不带过,要深入浅出的讲出原因,讲出危害,讲出利弊;以达到明辨是非的目的。

2、“不与可变”相统一的策略。这是要求我们处理好在思政课教学中“理论创新与基本原理”教学之间的关系。所谓思政课教学中的“不变”是指在“可变”之中的“不变”情况,即蕴涵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的的基本原则,思想的精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原则是相对不变的。这部分要给学生明确地指出,并重点讲授,要让学生牢记,并要学会运用其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所谓思政课教学中的“可变”是指思政课的教材和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总在变动、名称在不断修改,容易给学生造成一个政治课不可靠的错觉,给人造成政治课风见使舵的感觉。老师一定要给学生讲清楚为什么思政课总在改变,是指哪些东西在不断变化。

3、“公共课与专业课”相统一的策略。这是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正确处理好公共课与专业课学习之间的关系。要让学生明白上政治课与上专业课其实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非常注重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力争从专业视角切入思政课教学的基本原理,充分揭示公共课与专业课学习之间的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明确公共课的方法与观点对学生学习专业课的指导性。与此同时,在专业课地,从专业理论学习中同样可以引申出思政课的基本思想。

4、“放的开与收的拢”相统一的策略。这是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首先,是“放的开”策略,即思政课在教学的时候,教师的教学内容跨度很大,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古今中外,历史都要在一堂课中承受时往来穿越,交叉进行,信息量一定要大,密集度也很高,让学生在短时间吸收到大量的有用的相关知识点、增加课程的可学性与丰富性;其次是“收的拢”的策略,即思政课的教学在“放的开”的基础上,要充分把握好每一个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来展开,最后要把全部的知识点和话题返回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上来,不要“无疾而终”,否则破坏了思政课教学的系统性、整体性与科学性。

5、“思维定式与非思维定式”相统一的策略。这是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解决好分析问题中的定型思维与非定型思维之间的关系。“思维定式”也称答题模式,它是依据哲学原理而提炼出来的一套回答和分析问题的“公式化”思维定势和方法,能让学生以枯燥的政治课学习中找到一些共性的方法,让学生的学习变得简单而轻松起来。常见的答题模式有:“关系模式”、“条件模式”、“作用模式”等。“非思维模式”也称非固定答题模式。这种模式并不是说没有规律可循,而是一时半会还没有总结出其规律,需要我们去继续努力探索。

6、“政治教化与公民意识”相统一的策略。这是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解决好培养可靠的接班人与培养国家公民之间的关系。首先,政治课担负着为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的历史重任,这是政治教化的基本职能和核心任务。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与政策是需要灌输的;此外,还要注重公民意识的教育。一个人就算无法要求其爱党爱社会主义,但其不可以不爱国家,不爱民族,不可以没有公民意识。这种先进性要求与普遍性教育相结合的教学策略,有利于加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增强其说服力和吸引力。

此外,思政课教学的策略还包括很多方面,需要我们不断地总结学习,比方说“被动接受与主动参与”相统一的策略;“统一标答与多元答案”相统一的策略等。

综上所述,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策略的研讨是我们多年教学实践的沉淀的结果。我们将继续努力探索,并把它变成可行的讲课模式和办法,让思政课变成学生最受欢迎的课程。

参考文献:

[1]卢林华.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环境因素。学园,2013(25)

篇2

【关键词】高等院校;思政课程;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36(2016)02-0106-03

高校教育模式创新与发展需要在具体实践当中融合实践教学内容。基于思政建设意见方面的内容,意味着我国针对高校思政教育方面重视程度较高,也对进一步提升高校当中思政理论课程实践必要性以及目的性进行了明确。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思政素质以及观察分析能力等进行加强。一些专业课程方面实际研究成果较为丰厚,多数高校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十分完整的专业课方面的教学系统。但是,针对思政课程教学方面仍然处在探索阶段,定位也尚不明确,因此加强高校思政实践教学模式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

目前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已普遍推行,且教学效果良好,但从全局角度来看,思政课实践教学仍处在探索时期,在开展过程中仍存在一定问题:

1.实践教学内容方面

在调查中了解到部分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仍没有正式归纳到教学规划中,使思政课实践教学随意性较强。就实践教学内容来看,缺乏与学生知识结构的有机结合,没有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同时对理论教学忽视造成实践教学效果较差,无法达到教学预期目标。所以造成实践教学“重形式轻效果”的困境,由于实践教学缺乏与理论教学的结合,使教学内容脱节,缺乏明确教学目的性,造成实践教学随意性过强。

2.实践教学形式方面

就现阶段较多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来看,实践教学形式过于单一,通常以影像资料观看以及学生参观为主。类似于这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不到预期实践教学效果。在全面研究中了解到一些学者提出:“基于学生数量众多,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因此部分学校很少独立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些学校即使开展也过于随意,形式单一,效果较差”。还了解到一些学校在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偏重学生集体实践活动的开展,忽视学生个体活动措施的应用。在实践教学中,缺乏多元教学形式,使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学生接受过程较困难,最终造成实践教学仅仅流于形式,没有得到明显教学效果。

3.实践教学考核方面

较多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在实施后缺乏有效的考核,包括实效考核、成绩考核等。也由于缺乏这种规范性考核,造成实践教学评价指标模糊,使实践教学效果无法达成。教学高校的思政课教学实践活动表面上投入较多人力、物力,但真正运行起来却不尽人意,很难达到理想效果。

二、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各环节探索

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存在上述问题,是学生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也受这种现状影响,造成教学效果较差。从其根本原因上来看主要是由于实践教学缺乏系统保障,缺乏长效机制的建立。因此,加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索十分必要。

1.将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规划,界定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

按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文件要求,要将思政课实践教学积极纳入教学计划中,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方案,明确思政课实践教学具体内容。例如,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将实践教学按一定比例学分开展课程教学,为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下良好基础。在以教学计划为基础的前提下,为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基本内容进行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内容的确定主要要以学生实际发展需要以及成长规律为依据,以思政课理论教学内容为基础,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展开创新、合理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寒暑假组织学生探访革命圣地,读伟人传记,独立完成实践报告等。还可以讲座以及有影响力人物交流活动等,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果,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化。

2.创新实践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实践活动积极性

针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的创新应用主要取决于教学内容,要根据实践教学内容的差异性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根据实践教学内容并结合实践时间制定全程式实践教学形式,或集中实践教学形式。全程实践教学形式特点在于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思政课教学中,是一种趋于常态化的教学形式,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而集中实践教学形式主要是倾向于集中于某一实践段内,针对教学内容展开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活动,例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过程中,学校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红色革命圣地探访活动。通过针对性的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的思政课理论内容记忆的进一步加深,同时在实践教学中增强感悟,对提高学习效率及学生综合素养都有着重要作用。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对长远应用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有着积极意义。

3.重视实践教学考核机制的构建,促进实践教学进一步完善

高校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估的重要性,通过构建科学的考核机制,促进实践教学模式的完善。构建实践环节教学考核评估,能够对实践环节教学专项实践方案的执行效果有效检验,可以获得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师生的反馈信息,为今后更好地组织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重要参考和指导。学校要针对实践教学考核制定具体实践内容,并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应用,进一步促进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另外,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的建立,能够使学生实践过程较完整的进行记录,使后期针对学生实践活动的较多评价有所依据,也能够对学生实践活动的真实性提供进一步保障。通过考核督促学生高质量完成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也为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一个创新的评价模式,实现对实践教学成果的检验和评估。

三、实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模式构建

结合上述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的分析以及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探索,实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任务。

1.注重全方位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要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因此,要注重“全方位”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全方位”实践教学新模式的特点在于学生参与的全员性,在于通过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知识广泛应用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实践教学要注重创新和改革,要打破传统教学中的“分散式”实践教学形式,注重教学系统性和统一性。例如,可以将一二两个年级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统一规划,在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理论教学内容紧密相联,即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理论知识,同时也在实践教学中学习更多技能和知识,促进自身完善。要引导学生对实践教学内容正确对待,通过“学分制”进行约束性学习,这也是对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一种保障。全方位的教学实践模式能够促进高校学生全员参与,推进实践教学辅助理论教学,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效率,促进思政课综合实践教学效果的提升,同时,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实现思政课教学目的,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真正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共同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

2.推进立体式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要以实践教学体系制度为基础,推进学校各部门对实践教学的积极参与与配合,以实现立体式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只有得到学校各部门的积极支持以及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学校各不同层级的职能部门才能认识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进而从政策和方针上予以侧重。只有在此基础上再加强行动上配合,通过学校资金方面的支持,促进高校思政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为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有机结合给予重要支持。推进“立体式”实践教学模式目的在于从学校层面出发,加强各职能部门配合,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更加顺畅。例如,从学校校团委、学工处等相关负责学生工作的职能部门出发,加强与各学院之间的积极配合,与各院系主管与思政课实践教学教师、学工办思政课实践教学负责人,以及辅导员、思政课实践教学直接联系人等等,通过层层部门和层次之间的配合与支持,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创造良好大环境。另外,通过立体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也能够促进高校师生政工干部的积极配合,合理的分工协调下,能够保障实践教学效果的提升。各部门的积极参与能够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落实,这对保障学生实践教学活动质量有着一定积极作用。这种立体式实践教学模式是具有创新性的高校探索式教学方式。

3.实现系统化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开展,要注重以教学环节为核心,进而推进“系统化”实践教学顺利开展。通过上述对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和机制的建立,能够有效保证组织活动的顺利落实。为形成系统化模式要从多方面推进完善措施:首先,对学分进行明确规定。以学分制对思政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学分进行规定,并纳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实践教学的开展既要对教师进行督促,也要对学生实现动态监控,通过以促进实践教学按计划开展,按照规划步骤落实。同时,要针对实践教学的成果进行定期的交流与沟通,对成果进行展出,这对进一步推进思政实践教学活动横向交流与纵向深入都有着重要意义。其次,加强对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管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要始终以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为中心,或以思想政治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为中心,展开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对于教学形式的应用要以学生学习进程安排为主,根据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形式,以促进实践教学效果的提升。然后,要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思政实践教学过程管理需要的是加强教师引导,前提是要求教师要进行先期布置,使学生明确实践内容,并连续对实践教学内容按要求完成。需要注意的是实践教学要合理安排时间,尽量安排在课余与假期时间,保证学生对教学内容详细记录。最后,注重实践教学成绩评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成绩主要是通过不同教师对学生几个学期不同实践教学内容的考核,进而展开详细的评估。教师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内容的评估,要始终坚持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原则,既要加强对思政课理论知识的考查,也好对学生实践活动中综合能力的考查。通过实践考核,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及相关调查与研究的记录,并逐级上报,为学生综合考查提供依据。学校要严格规定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教学考核,才能得到实践课相关学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学生没有得到实践课的学分,就要进行重修,以最终修满学分。以完善的教学环节为核心,构建出结构完整运行通畅的系统化的实践教学新模式,有效实现实践环节管理的系统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的分析以及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探索,实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任务。实现高校思政课全方位、立体化、系统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对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推进实践创新教学有着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在今后的高校思政实践教学模式探索和构建过程中,要以创新为中心,不断完善,始终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充分发挥思政课实践教学作用,促进高素质、全面发展型人才培养,达到教学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向泽雄,张楚涵.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反思与重构[J].宿州学院学报,2010,(12):104-108.

[2]武显微,樊瑞晶.关于高校思政理论课校内实践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12):123-124.

[3]夏天静.王紫梦.高校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3):47-49.

[4]陈新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探赜———以五邑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4):31-32.

[5]罗昌勤.构建高校思政课研究性实践型教学模式的难点和对策———基于生态系统观的视角[J].南方论刊,2014,(05):97-100.

[6]张涛.高校思政课“四位一体”立体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16):60-63.

[7]刘平,张加明,黄木,靖小琴.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2,(09):120-122.

篇3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5-0051-02

高校思政实践课的进行,必须结合实际,有条不紊的展开,这样才能够使之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思政课程具有很多的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而且也能够帮助学生今后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学校必须实施和开展思政实践课程。

一、为什么要开展高校思政实践课程

(一)思政实践课程能够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很多高校所开展的思政课程全是理论知识的讲解,没有实践活动。这会让学生感到乏味和无聊,甚至失去学习兴趣。而且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仅仅只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死记硬背。但是实践课程却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进行结合,最终提高了课堂的吸引力,使得思政教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思政实践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处理问题的能力。举个例子,学校开展了一次组织学生到街道进行艾滋病预防宣传的活动,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或者在校内开展辩论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逻辑能力。

(三)思政实践课程能够适应当代教育的需要

如今社会的竞争十分激烈,为了适应当代教育的需要,也为了帮助学生快速的适应社会,学校必须开展思政实践课程。很多学校内,教师仅仅只是在台上机械式的讲解,学生能理解的不多。为了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也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把理论课程转换为实践课程,这样才能适应当代教育的需要。

二、目前高校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国家大力提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理念,但是仍然有很多大学没有将其落到实处。因为出于对人力物力财力消耗的问题,很多学校并没有开展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即便进行了,也只是流于表面和形式。此外,一部分学生因为考虑到就业的压力,仅仅只把精力放在专业课上,认为思政课是浪费时间。最后,很多教师认为思政课程仅有理论便可,实践是可有可无的,这样的观念是不对的。

(二)教学的设施设备不够

国家目前并没有采取强制政策要求学校执行思政课程,所以学校也没有配备相关的设施设备,同时资金也没有到位。这是因为学校的管理者认为这项课程没有用,所以也没有将师资、资金、设备等落到实处,最终使得思政实践课不能顺利的开展。

(三)实践教学体制不合理

实践教学体制不合理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第一,协作机制不完善,教学接力的环节没有达到一定的要求。第二,教师缺乏相关的经验,没有一定的责任心,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第三,一些学校所开展的思政实践课程变成了撰写调查报告或者实践材料,这就无法达到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

(四)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不够

在高校内,很多思政课程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不够,不能适应课程的需要。这些教师仅仅只是机械的讲解理论知识,没有落实到实践教学当中去。同时,教师没有责任心,专业知识有所欠缺,却没有进行相应的培训,使得教学效果非常差,达不到一定的要求。最终,思政课程形同虚设,因此,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三、高校思政课程实践教学要点

(一)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

在高校的课程中,思政实践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但是受重视的程度却非常低。教师和学校领导必须要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认识到此项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性。只有转变了过去的陈旧观念,不再只重视专业课程,将思政实践课落到实处,才能够使其发挥出应该有的效果。此外,教师也应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以理论知识为主的课程形式,采用多种多样的实践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才能够推动思政教学的发展,并且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态度。

(二)加强课外实践教学环节

思政课程中,课外实践教学包括了这两个方面,校内和校外。通过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可以让学生学到一些课堂上没有的知识。校内的实践活动有这些:知识讲座、知识问答赛、表演活动、文艺活动、辩论比赛等等。校外的实践活动有这些:社会调查活动、志愿者活动、实践活动、援助活动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切的理解一些知识,也可以促使学生更好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起理论知识的讲解,多了几分趣味性和生动性,这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是非常有利的。

(三)让思政实践教学与地方特色结合

教师可以让思政实践教学与地方特色进行结合,每一个地方都有不同的地理特点、人文环境以及风土人情。如果实践教学脱离了地方特色,那么就没有了意义。而且每一个地方的高校都有其自身的特色,注重这个方面,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

举个简单的例子,安顺学院坐落在西南地区的贵州,当地的文化非常具有特色。除了有三线、攀岩、夜郎以及穿洞等一系列的文化优势,同时也是革命先辈王若飞的家乡。教师可以结合这些文化历史来实施思政实践教学,可以带领学生去现场参观,也可以带领学生去挖掘文化资源。在讲解课程的时候,更多的联系社会实际与地方文化特色,不但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提高教学的效果。

(四)完善考评制度,对课程进行考核

为了使教学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学校还要完善考评制度,对课程进行考核。先要建立一个合理的量化标准,来对实践课程的效果进行检验,从而保证课程的质量。考核过程中,也要将实践的具体细节纳入到其中,最终形成科学、全面的考核系统。

另外,相关的部门还应该对高校和教师进行监管,在考核的时候保证责任明确,这样可以提高教师的责任感,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思政理论课程的实效性。因此,这样的考核是非常有必要的。

(五)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也关系到课堂的效果,很多教师因为缺乏经验和能力,所以在课堂上只能够对思政理论知识进行机械式的灌输。因此,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培训。除了要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活动以外,还要开展一系列的教学研讨活动。也可以请来校外的专业人员来校为教师讲解如何实施思政课程。最后,教师的培训结果也要和薪资、绩效挂钩,这样才能使培训起到一定的作用。

四、思政实践教学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资金问题

资金问题是教学开展的基础,不管是教师的薪资奖励,还是实践过程中的一系列活动,都需要资金来进行保证。但是很多学校的投入都非常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可以将思政实践教学经费列入经常性教学经费预算当中,并且成立专项基金,使得思政实践教学的资金能够被合理的运用。同时也要对资金进行监控,避免资金流向不明确。

(二)学生秩序问题

实践活动常常需要外出,所以学生的秩序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外出的过程中,学生代表的往往是学校的形象,因此,学校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管理。使学生能够快速地完成任务,并且有组织有纪律的做事情,避免出现损坏别人财务,或者影响社会的现象。另外,教师不能带领学生参加危险的活动,不能进入不安全的区域。学生也不能够脱离集体单独进行活动,教师要对学生完全的掌控。

(三)资源问题

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与当地大学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为了使思政实践课程能够很好的进行,必须充分的利用当地的资源。学校的相关领导要争取当地的支持与理解,投入一部分资金,这样才能促进实践课程更好的进行。比如,学生下乡进行实践的时候,学校先要与当地政府部门取得一定的联系,并且获取当地人们的支持。只有以地方为实践的基础,加强锻炼,才能够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最终促使高校和地方共同发展。

篇4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实践教学 反思 重构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1.032

0 引言

近几年网络的发展速度快,也衍生出了一大批的新兴事物。例如微信、微博等新型的传播工具,人们可以通过这些工具将消息快速传播出去。而且人们可以通过这些工具了解当下最新、最热的事件。但是,任何事情往往都是有两面性的,虽然这些传播工具能够给我们带来及时的资讯,但是资讯里面也充斥着大量的负面信息,尤其会给那些价值观还未完全成熟的学生带来很多误导。所以我们就必须加强思想政治的教育,让学生们能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及价值观。

1 思政课教学现状

1.1 内容改进,形式创新

现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主要分四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最近几年,高校一直非常重视思想政治的教育,所以针对这几门课程进行了一些改革,并且坚持实践教学,这样会让学生更加容易去理解、去接受所学的内容。

1.2 教学改革稳步进行

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首要条件,就是一定要先建立一个健全的制度作为保障,这样后续的工作才能稳定有序的开展。近两年里,大部分高校都创建了相关的机制,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实践教学的有效推广,而且还可以通过建立的组织使工作顺利开展,无论是资金的帮助,还是实践理论的支持。

2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反思

2.1 参与的学生较少

我国高校课程始终在不断进行改革,思想政治课程也是一直在进行教学的创新,希望将实践教学恰当的融入到学习中。思想政治课程本身就是理论性强、教学模式单一的一门课程,传统授课都是以教师讲解为主,一直为学生讲解理论概念,这样根本无法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改革后,将实践引入课堂,就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虽然这种教学模式非常受大家欢迎,但是实际参与的学生较少。因为有很多因素制约,例如开展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课程中,资金相对缺乏,所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只有一部分学生能真正的参与进去,这样实践教学课程的意义就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2.2 间断性严重

现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中,不是所有的课程都能与实践结合,而只是一部分可以与教学相结合,这样就出现了严重的间断性问题。不仅不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而且还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学真正的目的远远没有达到。之所以有这样的现象,是因为高校教师在平时的讲课中,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不够,这样与其它课程无法有效结合,这样就没有办法将课程连续的设计出来。由此一来,一部分课程内容是通过实践教学模式展开学习的,而其余的课程就只能像以前一样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2.3 教学效果不够明显

近期,高校将实践教学积极应用到教学模式中,很多学生表示尽管参与了这样的教学,也感受到了实践教学在课程中的地位,但是成绩并没有多少提升,也没有让学生们记忆犹新。所以现在的实践教学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如仅仅是改变讲课的表面形式,而不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初期阶段高校思想政治课与实践教学相互结合得不够完善,在教学方面某些地方做得还是不够精细,所以要想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

3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重构

3.1 增强师生的相互配合

在思想政治实践教学中,不但要让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而且还要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出来。如果要想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成效,那么,就必须让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而且还要让学生积极配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实践教W的预期目标和效果。

3.2 将信息技术有效的应用到教学中

现在信息技术发展非常迅猛,我国每个教育阶段的教学改革中,都会增加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因为多媒体技术可以将课程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在视觉上、听觉上都会将学生吸引进来。例如:现在高校设计教学课程时候,都会采用图片、视频影像、影音等多媒体技术,这样会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对课程产生兴趣,会更好的掌握和理解所学的知识。下面介绍一个例子:如在讲解《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程的内容时,就可以通过一些多媒体的形式展现给大家。例如:播放 “拉美陷阱”图片资料等,这样会让学生在视觉上更加直观的去理解这样的课程。或者是学习新民主主义改革的时候,可以将的《沁园春・长沙》播放给大家听,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其它学科的理解来促进对新民主主义改革的学习,通过对这首词的解读,来体会这次改革的重要性及深刻影响。

3.3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在我国,高校都在积极的创新与改革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将教学实践模式引入其中。希望可以通过实践教学的模式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而不是像传统模式那样只是教师一味的讲解,没有互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去参与每一个环节。首先,应该向学生大力宣传新模式的教学,让学生们感到新奇,产生兴趣,这样会提高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由被动变成主动,这样会大大的提升学习效率。然后,我们要鼓励学生参加到实践教学中,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去总结不足之处,这样的教育体会会更加深刻,进而能够激励自己和完善自己。这样才真正达到了实践教学的目的。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一直坚持着实践教学的模式,不断去创新,去改革,将我们的学生放在课堂第一位,让每个人充分的去参与,只有这样的实践教学模式才能体现出其真正的意义与价值。

3.4 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功能

现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课程中,学生逐渐变成了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会帮助他们主动积极的去探讨知识。教师们也要掌握好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把握好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的尺度,并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功能。如果要想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那么首先就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在课程前,教师应该充分的去设计课程,在行动、语言等方面进行改善,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鼓励学生们多多参加实践活动,争取独立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对学生们的疑难之处进行解答,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好的掌握知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对课堂实践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要注重实践的可操作性,课程要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不要脱离实际,只有做到这点学生才会被吸引,进而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通过实践中的道理,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5 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

高校要保证思想政治教学课程中的实践教学顺利开展,就必须以理论为基础,实践为指导,教学内容要充分体现出理论点,而且还要有切合实际的事件相关联。不仅如此,同时还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变化,制订出合理、科学的教学计划。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才能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

3.6 创新实践活动形式

现阶段,高校对思想政治教学课程始终在变革、创新。只有通过不断的去创新,才能不断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现在创新主要是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教师通过合理科学的安排实践教学时间,使实践教学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通过这些去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在设计课程中也可加入一些新奇有趣的课外活动,提高我们学生的参与程度。除此之外,课外活动还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资,因此在设计课程的时候也要考虑到教学经费的问题,避免过度消耗,根据现有的实际情况去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3.7 注重实践教学的监督

对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课程中实践教学的开展,学校与社会都应该给予一些资源上的保障,为这样的教学形式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所以,我们要通过管理、监督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使其能够真正的为学生们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才会真正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

4 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中的实践教学也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还应该要提高自己在实践教学中的教学水平。教师应该通过结合现在的教育现状,去设计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并且还要结合学生的自身水平,对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充分的满足学生各个阶段的实际水平。只有不断完善教学方式,才能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进而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综合型人才。

本文为武昌工学院校级教研项目“三本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实践类教学方法的运用”(项目编号:2013JY30)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彭川.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反思c重构研究[J].亚太育,2016,05:22-23.

[2] 孙佳明.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反思与重构分析[J/OL].求知导刊,2016,(03).

篇5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s the main 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teachers. The article aims at teachers' emotional factors directly affect the achievement of goal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alyzes the composition of emotional facto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 and makes in-depth 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direction of emotional factor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教师;情感因素

Key words: college;ideological teachers;emotional factors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2-0254-01

1思政课教师情感因素的构成

教学活动是认知、情感、行为三种心理活动的有机统一,赞可夫认为:扎实的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的重复,不如说靠理解,靠内部的诱因,靠学生的情绪状态达到的,构成思政课教师情感的因素有很多,从教学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情感认知情感认知就是能充分认识自己的情感,具有理解自我及心理直觉感知的基本能力,这正是精神分析学家所称之为的“专注的自我”。表现在教学实践中,更多的体现为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了情感认知能力,思政课教师才能更好的顺应时代的发展,响应国家的政策。

1.2 情感激励情感激励包括自我激励和受到他人的激励,在思政课教学中,要想取得育人的目的,还必须激发教师的热情与干劲,两种途径结合在一起就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1.3 情感控制情感调控包括对不良情绪的控制与改善、良好情绪的激发与保持能力。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是教师取得教育、教学成功的关键素质之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保持情绪的平衡,用积极的情感激发并保持学生的积极情感,让他们能够始终在一种积极的学习心态下进行学习。

1.4 情感沟通情感沟通是指能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情感交流,主要包括对对方情感的理解和正确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对方理解的能力。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善于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通过师生之间的情感连接来实现教学的目的。

1.5 情感评价情感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相当活跃的因素,促使教师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态度、意志、自信心、价值取向等非智力因素,帮助教师决策、调整教学方案,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并激发其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和谐发展。

2思政课教师情感因素的教学影响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尽管多数的学生赞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但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参与热情低、对教学效果认可度低的矛盾现象,教学实效性往往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作为教师善于将情感运用于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情感的激发有积极的影响,而且学生的学习情感也是在教师教学情感感染下确立起来的。

思政课教师情感对学生主体信息的接收、选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大学生作为接受主体会不自觉地对教师产生一定的情感倾向,这种情感来源于主体接受客体时的第一印象、主体对客体的评价。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这种情感倾向对于主体的信息选择作用很大。

3思政课教学对教师情感素养的要求

3.1 通过情感认知,加强职业道德素质马克思指出:“理论要变成物质力量就必须说服人民群众就必须彻底”。而彻底的关键在于抓住问题的根本,这个“根本”就包含理论本身,也传播理论的人。要做到“坚持的者”,首先应当成为的传承者、传播者。坚持真信,牢固树立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理想和科学信念;坚持真懂,融会贯通,全面把握理论原理;坚持真爱,树立对国家、民族未来发展的强烈的事业心,对一代青年学生发展、成长的责任感;坚持真用,以课程的方式传播理论,诠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2 发挥情感激励,不断进行教学创新当前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出现新情况、新变化,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变化的形式。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多渠道进行教学创新。以自我激励为主渠道,与受他人的激励相结合,进行教学创新。首先全面熟悉和准确把握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其次全面了解社会发展实际,准确把握社会出现的新特点、新趋势、新问题,使得教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再次要更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观,确立教育者的活动方式与受教育者的活动方式有机结合的新的方法观。最后要创新教学手段,主要包括多样化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3.3 加强情感沟通,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育人的重任,和其它的学科不同,思政课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单纯的教和学的关系,而是在此基础上双方建立某种情感上的联系和沟通。这种在理解和信任基础上所生成的情感关系,能让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地理解和体会老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思想理论内容。这种情感沟通必须首先要做到“严谨”,课堂纪律要求严,思政课教师教风严谨。其次是要“公平”,思政课教师以公平、公正为尺度,对学生一视同仁。第三是“尊重”,思政课教师要尊重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重视他们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的反映,采纳他们合理化的教学建议,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3.4 把握情绪控制,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思政课教师要想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避免任何私人不良情感带入课堂。在联系社会现实的课程内容上,思政课教师要本着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来讲授,切忌根据好恶加入个人主观色彩,从而影响到学生的正确认识。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塑造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思政课教师要善于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5 做好情感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适度的课堂情感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运用课堂提问、课堂讨论、专题学习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因人而异,不能大而空,要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体会自己的进步和差距,才能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下一步的学习。这个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思政课教师共同去认知。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小班化教学;教学策略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为配合学校整体教学改革需要对授课方式进行了改革,即改变了以往几个自然班合班的大班授课模式,绝大多数采用以自然班为主体的小班化教学形式。下面结合教学实际,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分析。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合班上课存在的问题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采取合班上课的授课方式,存在着很多弊端。

1、教师组织教学困难,多种教学方法无法展开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思政课基本采用2个以上自然班合班授课的大班上课的形式。这种授课模式下,教室空间大,学生人数多,而且在学校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情况下,启发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在合班上课中实施比较困难。合班上课人数较多,很难调动起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往往只能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授课方式,而无法采用效果更好的授课方法。

2、学生感觉受关注度不够,上课热情不高,课堂参与度低

合班授课人数往往达到100-200人甚至更多,面对这么多学生,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是无法顾及每一个人。笔者在本校大一做了一个匿名抽样调查,在被调查的200名学生中,有168名学生能按时到课,但听课效率也不高,占调查总人数的 84%;还有28名学生有迟到、早退、旷课的情况,占调查总人数的 14%;还有3名学生表示自己很少来上课,占调查总人数的 1.5%。这种情况在许多高校也普遍存在,只是程度不同。如果长期不能解决,必然加深教师兴趣与教学效果之间的矛盾。

二、“小班化教学”的核心理念与理论基础

小班化教学以“个性化教育”为核心理念,其宗旨就是让每一个的学生受到更多的关注。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认为每个人都至少具备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身体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我认知智力等多方面智力,这一理论被称为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已经成为当前美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运用多元智力理论分析我国的教育问题,对于促进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小班教学由于有优于大班教学的时空及资源条件,也更易于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所以,小班教学的教学策略应当是:以“多元智力理论”为理论基础的“自主・合作”学习以及个别化指导。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提倡学生按照自己适合的方式展开自主学习。学习方法可以是接受式,即教师讲授,学生积极掌握教师的授课内容;也可以是研究式、体验式等等;同时,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又有利于促进其学业成绩的提高以及社会性素质的发展,可谓“一举两得”。

三、高校思政课“小班化”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采取小班授课的方式,可将多种教学方法融合其中,凸显小班化教学优势。

1、自主教学策略和师生交融教学法

(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会质疑,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学生讨论,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或全班讨论;学会动手操作,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2)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别人回答问题正确与否、表演正确与否;学会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以及找出自己学习成功和失误的原因。(3)指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复习、学会听课、学会作业、学会检查、学会小结、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和安排学习时间等。(4)培养自学能力。按“扶―引―放”的操作程序对学生进行教育。做到:“扶”,从领会学习到主动学习过渡;“引”,从主动学习向学会学习过渡;“放”,实现学会学习的目的。

现在我们的教学对象主要已经是90后大学生。这个年代的学生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自主性很强。我们教师可以抓住他们的特点,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依靠自己来完成学习过程并进行自我总结和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以及自我组织能力。

2、合作教学策略和分组教学法

(1)小组编制方法。班级中要组建各种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让每个学生按不同的教学需要,参加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2)小组学习进程,一般是:①提出学习任务;②启发独立思考;③创设情意,导入讨论;④巡回观察,及时调整;⑤全班交流,相互评价;⑥围绕课题,深入学习。(3)师生合作评价。①变教师监管为引导参与,积极提供帮助;②变单纯关注任务为重视小组及其成员自身的发展;③变教师单向评价学生为定期组织学生评价教师和师生互评。

几个不同的学习小组形成后,彼此之间会形成一种潜在的竞争力和集体意识。分组教学法下,采取合作教学策略,往往能激发学生表现出最好的学习状态。教师需要做的不是手把手的进行教学,而是巡回观察,并在适当的情况下略加指导和及时调整。学生自己才是完成学习任务的主体。

3、多元智力理论下的“自主・合作”学习策略和体验学习教学法

体验教学法就是在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和“自主-合作”学习策略指导下,采用的一种适宜的教学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改变“教师传授―学生聆听”的传统授课模式,让学生在亲自“研究”、“思索”、“想象”中领悟知识,在“探究知识”中形成个人化的理解,唤起学生的“求知热情”。如运用故事、案例或视频引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运用的故事和案例,要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年代不要过于久远。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学生会更容易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改变传统的大班教学模式,以小班化教学模式取代,是高校思政课改革的大势所趋。这有助于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可以照顾到班级中学生之间的差异,灵活掌握教学要求和进度,并及时调整教学结构。这样更有利于师生建立融洽的感情,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斯腾伯格著,俞晓琳,吴国宏译.超越lQ一人类智力三元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3] 钟启泉,金正扬,吴国平.解读中国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篇7

引言

建构主义是以认知主义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特殊的学习理论。该理论否定了被动学习的看法。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凭借自身已具备的知识经验在教师的辅助下主动建构新知识结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创设各种辅助情境,学习者在教师所创设的辅助情境中,新旧知识经验不断碰撞,从而或充实丰富,或替代改造,建构起新的知识结构。在这种指导下形成的教师以创设情境辅助学习者主动建构新知识结构的教学方式便形成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随着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其在教学中形成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结构特征愈加凸显。“一个中心”即课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两个基本点”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扮演辅助的角色;教学情境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发挥主动作用的重要媒介。教师通过自身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顺利地组织教学,指导和帮助学生。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具有促进作用的教学情境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建构新的知识结构。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将教学活动中原有的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教学活动本身的实践性和社会性充分发挥出来。而这些正是目前高校思政课渗透生命价值教育所需要的。

一、高校思政课渗透生命价值教育的重任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和所面临的压力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但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却在逐渐淡化。与此同时,高校中出现的漠视生命的现象却逐渐增多。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大学生正处于对人生迷茫和困惑的时期,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此时,大学生们在越来越多元化的社会中,陡然增大的竞争压力,让很多人开始怀疑生命的意义和自身的价值,从而漠视生命的存在。其二是“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这些错误的价值观不断冲击着我们的传统道德。而在这些错误价值观念的冲撞中,大学生自残、轻生甚至犯罪的事件频现于报端。这种种问题的出现不仅扰乱了社会秩序,而且严重影响到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近年来,一系列对生命的漠视,甚至悲剧事件的频发将各国教育界的目光集体聚焦在了生命价值教育这一问题上。为让大学生能够真正认识生命,热爱生命,认识自我,认识人生,把握主流思想,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生命价值意识,国内一些高校已开始通过思政课渗透生命价值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气息的,教育应当从尊重生命开始。”印度诗人泰戈尔如是说。而高校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核心课程,更具有渗透生命价值教育的重任。高校思政课又有着与其他专业课所不同的特点。它有着较强的政治性和理论性,同时,又有着自己的教学理想、方法、手段和效果。随着高校对专业教育的不断强化,逐渐转移了对思政课的重视,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不论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抑或是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都要求人们对生命价值具有足够的认识和实践。作为大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核心课程的高校思政课越来越成为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阵地。而将生命价值教育不断渗透进高校思政课中是提高大学生生命价值和人生态度的有效方式,亦是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更是高校思政课这一特殊课程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高校思政课如何实施生命价值教育

一系列现象的出现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高校思政课生命价值教育。而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同样需要重新审视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模式。较之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则更适合于高校思政课渗透生命价值教育。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既要让大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确立起对生命价值的正确认识,又要顺应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重感受轻说教。故而,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和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逐渐形成对生命价值的认识。

(一)通过心理疏导引领大学生感悟人生的美好

对人生美好的感悟由心理活动开始。所以,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高校思政课中渗透生命价值教育首先便要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教师借助自身所具备的心理学、教育学及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向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首先具备心理健康的意识。其次掌握科学的方法促进心理健康。最后能够主动地开发自身潜能。同时,教师要适时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心理疏导,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感悟人生的美好。

(二)通过文化功能引领大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

社会发展的速度越快,人们所感到的内在与外在的压力就越大。与此同时,对生命价值思考的需求便会越来越强烈。高校思政课不仅是传播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课程,更具有重要的文化功能。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高尚的精神鼓舞人,用优秀作品鼓舞人,用正确舆论引导人,这一系列文化功能的表现,不仅是大学所需要的文化功能,更是思政课所应体现出的价值。大学生正处于身体生长,知识增长,心理发展,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逐步趋向成熟的时期,高校思政课的文化功能正为大学生感悟生命价值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同时,理论的普及教育亦不可放松。要使学生从中掌握科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论,从而更深层次地感悟生命价值。

(三)通过体验、实践引领大学生践行知行统一

懂得珍惜生命和学会生活是生命价值教育的根本目的。而这些都是生动的,真实可感的。所以,生命价值教育要求将生命价值的理论融入生活实践,认识人的生命世界,明白生命的意义,理解生命的价值。作为进行生命价值教育载体的高校思政课,需通过加强情感体验,进行道德实践的方式,让大学生真正践行知行统一,从而理解生命的可贵,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并努力绽放生命的美丽。

(四)通过评价体系引领大学生审视生命的发展

评价体系是各个大学考核学生的重要系统。而时至今日,以成绩论英雄的观念仍然在大学的评价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样的评价体系往往容易造成大学生因成绩不好而遭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否定。这不仅让大学生无法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更会让大学生同时承受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在这些压力下,便出现了一些大学生采取种种极端的方式来逃避或缓解压力,从而酿成校园悲剧。

因此,加强生命价值教育还应从改变评价体系入手。大学阶段进行生命价值教育的标是让学生在无助时可以需求到帮助,在迷茫时可以得到指引,在需要宣泄时可以得到释怀。故而,在高校思政课这一最直接渗透生命价值教育的阵地中,同样需要改变评价体系。在学业水平的基础上增加评价项目和方式,建立动态的评价体系,客观全面地对学生做出评价。从而使大学生在综合评价中审视生命的发展。

(五)通过网络文化引领大学生感受生命的真实

生命是真实的。它需要人们真实的认识,更需要在现实世界中实践生命的价值。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网络这一虚拟的世界越来越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网络在给人们现实生命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充斥着各种不利因素。网络这一虚拟世界带来的各种影响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

为使大学生不至于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迷失方向,或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高校思政课在渗透生命价值教育时不可忽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可通过网络文化引领大学生感受生命的真实。高校思政教师应不断更新观念,提升信息技术,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创新教学方式,以使高校思政课更适应网络环境。首先,思政教师以自身所具备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学会辨别信息的利与害。其次,思政教师可以以自己掌握的高质量的网络信息与大学生平等交流,引导大学生学会选择信息。同是,还要及时疏导学生对网络依赖或成瘾的心理。最后,思政教师可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大学生遵守网络世界的道德和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以避免由网络造成的心理障碍和暴力行为。

篇8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高校;思政课;教育手段;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02 ― 0165 ― 03

近年来,我国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媒体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给人们的学习带来了便利条件。然而,在多媒体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过程中,人的思想行为、模式不可避免的遭遇了巨大的冲击。高校学生是我国发展的栋梁,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由于高校学生涉世未深,他们缺乏丰富的人生经验,也因此在遭遇新媒体时,思想更容易产生波动,进而不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因此,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了全新的挑战,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地借助新媒体优势落实思政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成为拥有良好“三观”的优秀人才。

一、新媒体特征

“新媒体”的定义是以计算机处理技术为基础,以数字化服务为依托的技术手段。新媒体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这是一种基于传统信息传播基础的、更为先进的信息传播,无论是信息传播的宽度还是信息传播的速度都较传统媒体更加强大。新媒体包括三大特点:第一,有良好的交互性和平等性。与传统媒体技术相比,新媒体可以完成信息的即时传递,信息的传播途径没有固定的要求,人们可以借助任何平台获得信息。因为传统媒体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播,信息的传播者与接收者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信息接收者只能被动的接受信息传播者的思想,却不能够将自身的思想传递给信息传播者。新媒体为信息传播者以及信息接受者提供了可以交流的平台,信息传递者和信息接收者的平等地位得以保证,信息的双向传递得以保障。第二,兼具开放与隐蔽两重属性。因为传统媒体被传播渠道以及传播速度限制,因此,信息开放性较差、隐蔽性较差,然而新媒体可以完成信息的即时传递,人们可以在第一时间内获得各类信息,可以随时随地利用各种平台获得信息。利用互联网,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传递者,也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因此信息的隐蔽性不断提升。第三,个性化强,有利于提高服务满意度。新媒体帮助人们实现了人与人的即时交流,时间的限制、空间的限制等都被打破,也因此,新媒体能够更加的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使得人们获得更加愉悦的信息服务体验。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育的优缺点分析

(一)优点分析

基于新媒体技术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点主要有三:第一,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多以班会讨论形式展开,班会是学生和思想政治教育者交流、沟通的最主要方式,然而班会形式单一,且受制于时间、空间等等因素,学生与教育者之间的信息沟通质量难以保证,教育者无法感知学生的真实想法,也无法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善用各类信息交流平台,如微信、微博、QQ等,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交流、沟通打破了时间、空间等的限制,在非“面对面”的情境中,学生更容易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敞开胸怀,教师也更容易及时地发现学生的内心困惑。第二,新媒体教育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有利于师生之间形成平等工作关系,如此一来,教育者不再是学生的“领导”,学生也不再是教师的“下属”,教育环境更加的轻松、平等、和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易被调动,更容易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三,新媒体教育不受教学模式束缚。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教育者只能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教育,学生的思想变化难以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掌握,新媒体教育极具灵活性,可以为教师提供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的措施和平台,有利于教育者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偏差,进而第一时间作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有效阻止冲突事件发生。

(二)缺点分析

基于新媒体技术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缺点有二:第一,在新媒体环境下,课堂和教育者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网络计算机在某些层面上可以完全的取代课堂和教师。也因此,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被削弱,学生容易丧失对教育者的敬爱和崇敬,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者落实教育工作。此外,新媒体还会强化学生的个性,也因此,学生不受管制问题日益严峻,如果学生固执己见,那么极可能引发不可估量的后果。第二,新媒体环境极易左右学生思想,进而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首先,网络环境中存在着各种不确定因素,网络世界没有法律观念和道德观念制约,学生容易放松自己。其次,有些学生过分迷恋社交网站,进而导致学生脱离现实生活中的群体交流,不仅影响学生的沟通能力,更容易导致学生性格孤僻。最后,新媒体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界限不再分明,西方国家的思想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通过网络传递给我国大学生,并影响其正确的“三观”建立。

三、基于新媒体环境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

首先,在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之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五门课程,分别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虽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不断落实,但是教育工作始终围绕上述五门必修课。其次,在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之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式是以班级为单位,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方式进行的一种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这种模式下,教育者是教学的中心,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教授的知识点。新媒体技术创新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得紧密贴合学生的实践活动,教育工作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理念被打破,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的不断丰富无一不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思政课教育落实策略分析

(一)善用生活热点话题丰富思政教育内容

虽然新媒体环境突破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等因素,但毋庸置疑的是,对我国高校学生而言,课堂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地位无可撼印H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明确自身所遭遇的严峻挑战,要能够及时地更新自身的教学管理,要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是单纯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的灌输,而是应该及时的捕捉社会热点,要能够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教育者应积极以社会热点丰富教学内容,应引导学生从基本理论观点出发分析热点问题,带动学生开展课堂探讨,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便帮助学生融会贯通思想政治知识点。其次,教育者还应通过热点问题的分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信息分辨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三观”,在尽可能的避免新媒体环境中错误观点影响学生的同时,树立自身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地位。

(二)构建自有媒体平台,增加教学的主动性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弊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新媒体环境复杂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如果教育改革想要通过改变单一的课堂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者的思想观念实现,那么可操作性很难保证。教学改革应善用新媒体优势,要加大网络教学的开展力度,要借助新媒体技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促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融入学生的生活、学习,能够无时无刻陪伴在学生左右。

首先,主动进行信息传播。现如今,网络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主要模式,各大高校先后建立起了各式各样的“红色网站”。“红色网站”的建立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创造了良好条件,但想要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学生主动点击“红色网站”。然而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而言,“红色网站”的点击率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值,宝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被浪费,“红色网站”也因此沦为高校的“面子工程”。为了解决上述不良状况,高校方面应该紧紧擒住新媒体时代的先机,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要有意识地拓宽自身的信息传播渠道,要善用新媒体平台,积极主动地将“红色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学生,利用主动推送解决被动点击的弊病。当然,高校方面还应积极把握市场,要能够善于吸纳新型交流平台为被动点击“搞宣传”,虽然宣传工作并非直接性到主动出击,但对于提高“红色网站”的点击率也能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高校方面应予以重视。

其次,高校方面要牢牢掌握教育内容传播的主动性。高校的主要职责是落实教育工作,也因此,与其他媒体相比,高校方面的宣传部门资源十分匮乏,无论是宣传的广度还是宣传的速度都无法企及我国各大门户网站。也因此,高校的教育内容传播不可盲目效仿我国各大门户网站,而是要充分地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要具备一定的选择性,要能够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与社会热点问题有机结合,要能够主动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此才能够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实现教学内容传播的目标。在具体落实的时候,高校方面可以有意识的建立微博公众号以及微信公众号,由校团委持有账号,并及时利用账号介绍学校官方的新闻动态。为了避免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的单调、枯燥性,公众号宣传可以融入生活、趣闻、实践等等板块,并在其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不断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递的内容,以便学生能够基于自身的兴趣、爱好合理选择信息的接收。如此以来,学生通过浏览生活、趣闻、实践等等板块,可以在潜移默化之中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以端正,不仅实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更提高了高校多媒体平台的社会影响力。

(三)强化实践,完善相关机制

首先,建立新媒体技能训练平台。受制于客观条件,新媒体在我国的发展并没有经历漫长的时间,但新媒体平台的种类多样,更新换代速度极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肩负着教育工作的落实任务,还肩负着学校的管理工作事宜,因此很难腾出时间、精力来掌握众多的平台,也因此,高校方面应有意识的、积极地联系新媒体平台建立者,在结合高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下,制定高校特有的新媒体技能培训平台,以便教育者能够合理利用平成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其次,提高教育者的新媒体素质,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夯实基础。在新媒体环境之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无法脱离新媒体技术,也因此,教育者的素质被提以更高的要求。高校方面需要有意识的、不断的加大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新媒体素质,以确保教育者能够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落实教学工作。最后,完善相关的考评机制。在新媒体环境之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差别,也因此,与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考评机制并不适用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于此,高校方面应积极为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制定完善的考评机制,确保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有明确的衡量标准,能够为教育者及时改革自身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五、结束语

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信息的传递方式以及信息传递的介质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是无疑也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我国高校应牢牢把握时代给予的先机,积极优化高校思政教育。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迎来了改革创新发展的巨大机遇,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不佳,教育问题的存在不仅制约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更阻碍了我国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已经成为“当务之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深刻认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要善于抓住时代的先机,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势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尽可能的发挥新媒体的正面作用,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只有如此,新媒体才能够为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帮助,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才能够契合时展的根本需求。

〔参 考 文 献〕

〔1〕张煜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路径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

143.

〔2〕闫奕.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探析〔J〕.新教育时代,2015,(01).

〔3〕刘晓辉.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探究〔J〕.科技风,2015,(01):227.

〔4〕高明,韦玮.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路径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24):113-114.

〔5〕彭锦霞.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创新教育手段研究〔J〕.湘潮(下半月),2015,(05):54-55.

篇9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211-01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现状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党和国家对青年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通过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及《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学习,使大学生系统掌握在中国的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使大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要分为理论讲授环节和社会实践环节。理论讲授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等环节都形成了统一的制度,教学规范,但理论教学枯燥,与中学知识有重复,教学效果不明显。为了提高师生的教学兴趣,巩固教学成果,各高校都在结合自己学院特色,开辟实践基础,进行社会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作为新生的教学环节,各高校态度不一。有持赞同态度的,认为客观了反映同学们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也有持不同意见的,认为实践教学由学生工作部门、党委、团委开展即可,实践教学增加老师负担,劳民伤财,费力不讨好。总之,实践教学的开展引起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考核内容与方式的重大变化,规范实践教学势在必行。

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意义

思政课教师一般由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的教师担任,理论功底可谓深厚。传统教学模式强调理论学习。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同度不高,主要表现在认为相应内容在中学阶段已经学习,内容老生常谈,学习兴趣不高,课下不看教材,作业网上下载,考试临阵磨枪,学习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教师上课是“独角戏”。师生互动较少。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巩固理论教学的成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规范了实践教学的内容。实践教学包括社会实践、军训、创业活动和社会调查等活动。是对课堂理论教学成果的检查和巩固,两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

三、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老师负担过重。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关于理论教学,已经形成完整、规范、系统的管理质量,在各个环节对教学质量也形成了监控体系。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行实践教学,教师任务繁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班教学,一次课大概有100-150个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每个教师要安排几百甚至上千个学生,从教学基地的选择到活动的策划、学生实践,最后到社会实践成绩的评定,需要做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和后期收尾工作,教师苦不堪言。这些耗费时间和精力的工作,很难纳入学院合理的工作考核之中,学生的出行时间安排、费用安排都很难控制。实践教学从短期来看,安全保障成为教师重点考虑的问题,一般是由带队教师负责,还需要学校提供经费资助,大量学生的外出,教学效果很难保障,老师深感责任重大,甚至会出现费力不讨好的局面,教师对校外实践活动顾虑太多,从而严重影响老师组织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严重影响实践教学的实施。

(二)实践目标、内容、教学大纲、成绩评定、监控体系等制度不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践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增强大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涉及哲学、心理学、伦理学、政治学、美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思政教育理论课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本门课的实践教学也涉及以上多个领域。与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相比,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内容。如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考核办法,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实施难以到位。老师安排社会实践具有随意性,很少向教学管理部门报告,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往往走马观花,流于形式,实践报告网上复制粘贴,小组活动中滥竽充数,实践成绩的评定很难反映真实的实践过程,缺乏规范和可操作性。在实践教学的学生成绩评定方面。在实践主题的选择、实践方式、如何实施,如何撰写实践报告,学院、教务部门缺乏统一的指导。实践成绩评定中缺少明确而具体的标准。教务部门也很少对思政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进行评价和监控,认为这是思政政治理论课教师自己的事情,教师也很少有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实践教学的主题、形式、特色、效果进行评定,教学流于形式。

(三)实践教学多头管理,事倍功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与大学生时期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和公益活动、大学生实习、校园文化活动具有共性,有相通之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著名企业都是实践教育的最佳场所。在现实中,学生部门、青协、团委、党委各自为政,实践主题重合,导致实践活动过多或过少,学生实践报告负担加重,效果不明显。

四、规范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统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实践教学是思政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要把它放在与理论教学同等的地位。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完善,两者不可分离,必须有机结合。要求从全院的宏观角度进行统一规划,明确实践教学的任务、内容、方式、课时,教学目标,各级部门从人、财、力等方面进行全力支持,确保实践教学的实施。

篇10

关键词:高校思政理论课;“四个全面”重要思想;问题;意义;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2

前言

教育事业在我国由来已久,经过多年发展如今其已经拥有了多种形式,而社会理念的转变也带动了教育理念的转变,此种情况虽然能够使得教育符合时代特点,但同时也为教育方面带来了新的挑战,尤其是高校思政理论课方面,如今将“四个全面”融入到高校思政理论课中已经成为了当代高校思政课的重要形式之一,虽然“四个全面”在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此方面依然会暴露出些许问题有待加强,而我国教育界也一直在为解决该方面问题而努力。

一、高校“四个全面”进课堂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时效性不足

高校学生应是走在时展的第一线,然而在进行思政教学时却并未能够将此种优势展现出来,在很多高校贯彻“四个全面”重要思想时,并没有将该思想充分融入到当前教学内容中,同时也没有考虑到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教学方式也过于陈旧。思政课自身即具有枯燥、乏味的特点,若教师不能够利用新型教学方式来改善此种情况,只会使学生越来越失去兴趣,教学中很多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得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沉闷,这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长期得不到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1]。

2.教材内容不足

教学中教材是十分重要的工具,然而在思政教材方面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完善,如今虽然很多高校思政教材中已经将“四个全面”的思想融入到教材中,但通过教学可以发现,教材内容过于浅显,“四个全面”并未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同时也没有根据“四个全面”创立相关专题活动,使得“四个全面”只是浮于教学表面,并没有深入到学生的心中。另外,很多高校在开展思政实践课方面过于敷衍,不仅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师在教学中也为能够发挥出其真正的作用。

3.主体参与度不高

在整个思政教学中,虽然各大高校均积极开展教学,并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高校并没能达到教学目的,依然有很多学生在课堂中玩电子设备、不专心听讲等情况出现,甚至有些高校的学生存在缺课现象。种种现象表明目前的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并不可观,学生的主体参与度持续下降。如今很多高校在进行思政理论课的同时也会开展思政实践课,而实践课中的学生参与度更低,通常只是由团学干部、思政学生代表等出席,普通学生并未参与其中[2]。

二、高校思政理论课贯彻“四个全面”重要思想的意义

将“四个全面”重要思想引入高校思政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可以将其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帮助高校学生深入了解国情;二是使高校学生能够意识到改革发展的重要性;三是强化高校学生政治鉴别能力;四是“四个全面”重要思想对于大学生而言十分重要,其不仅能够使学生的思想觉悟提升,同时也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自立能力的重要思想,使学生真正做到全面发展;五是丰富教学内容,如今虽然我国已经完成了教育改革,但鉴于思政学科的特别之处,导致该方面的教材更新速度十分缓慢,并且也难以吸引到学生的目光,将“四个全面”引入其中后,即可以充分丰富教学内容[3]。

三、高校思政理论课贯彻“四个全面”重要思想的实施路径

1.实现教学内容与“四个全面”重要思想的紧密结合

前文中提到过我国思政教材不够完善的问题,为了能够充分解决此问题,应由相关部门针对目前的教材进行改编,改编前应对“四个全面”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如此才能够真正实现将“四个全面”融入到教材中,使学生在学习思政理论知识时能够掌握“四个全面”重要思想,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具体措施如下:一,ο钟薪滩慕行拓展,尤其是“四个全面”重要思想方面;二,开展专题活动,在教材的每一章节后面添加相应的专题活动框架,并由教师组织邀请学生共同参与其中,如此一来则可以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充分融合。

2.创新教学方式

如今我国已经完成了教育改革,越来越多的新型教学方式被应用到教学中,高校在开展思政教学时也应积极引入新型教学模式,如小组教学、交互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等。如今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转变不仅受到真实环境的影响,更大的是来自网络世界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几乎人人使用微博、微信,并以此作为联络感情、获取各方面信息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微博近年来备受年轻人士喜爱。鉴于此,我国高校在思政教学方面可以多多利用此种多媒体途径,如可以利用微博、微信与学生共同建立群,在群里面与学生探讨当前国际形势、最近发生的热门事件等,并积极鼓励学生将自身的想法说出来等,此种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