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素养范文

时间:2023-04-02 10:20: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师德素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幼师生 语文素养 师德

“师以德为本,育师先育德”,教师这一职业自古以来就被要求应备较高的道德素养与高尚的人文情怀。师德作为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与职业要求,直接关系到教师队伍建设的优良与教育质量的高低。作为基础教育中重要一环的幼儿教育,因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对教师的师德素质则有着更高的要求。然而近年来,幼儿教师体罚甚至是虐童现象屡有发生,反映出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还有待提高。广大的幼儿师范院校是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的主要机构,担负着幼师生师德教育的重任,然而,采取何种渠道以建构幼师生高尚的师德品质仍是目前有待探讨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语文素养的培养对提升幼师生的综合素养有着重要作用,语文素养养成的过程是一个注重引导学生对于真、善、美追求的过程,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幼师生的美好心灵,引导其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与道德观念,为幼师生师德的建构提供有力保障。

一、重视开展幼师生的生命道德教育

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既要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又要拥有高尚的人格修养。语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恰恰具有塑造健康人格、增强文化底蕴、提高审美能力等三方面作用。因此,幼儿师范院校应抓住幼师生语文素养培养的契机,重视开展生命道德教育。生命道德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关爱生命,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意识与生命关怀,“自爱”、“贵生”、“天地之性,人为贵”等理论观点体现了古人对于生命意义的珍视。品读文化经典、开展生命道德教育,在提升幼师生文化修养的同时,亦可帮助其更好地认识生命,激发个体的生命道德意识,促进个体生命的健康发展,推进幼师生正确的生命意识、生命价值观的形成。生命道德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幼师生健康人格的塑造,为其师德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重视强化幼师生爱的教育

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概括其内涵。“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幼儿教师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一颗纯洁的爱心,以爱为前提才能做到真正的尊重幼儿、循循善诱、全身心地关注每一个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师范院校应注重强化幼师生爱的教育,在幼师生语文素养的养成过程中注重对其爱心的培育,古今中外所有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呈现出人类对于真、善、美的歌咏与追求的历程,在对文学作品审美体验的过程中受教育者被美所感染的同时,必然会受到善的引导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与审美取向,从而于潜移默化之中增强个人的向善意识以及对生命的关爱、对世界的关怀之情,最终形成自爱、爱人与爱物的高尚品质,这是幼师生语文素养培养的真正价值所在,也是师爱得以形成的前提。

三、重视深化幼师生的修身教育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工作具有鲜明的示范性,“身正为范,为人师表”是对教师职业的严格要求,亦是教师师德的直接体现。幼儿教师是幼儿人生的开智者,其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成长与发展,甚至可以说,幼儿教师的道德水平直接决定着幼儿的道德水平。因此,幼儿教师必须时时刻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不断完善自身的道德修养,从仪表形象、语言形象、行为形象和教学形象等多方面做到幼儿效仿的榜样。品德修养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师范院校在对幼师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应加大重视并不断深化幼师生的修身教育,以促进其品德修养的养成。我国古代先贤十分重视修身的作用,择善而从、博学于文、并约之以礼,以此来增长德行、培养志趣,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幼儿师范院校的修身教育应秉承着“严谨治学、勇于探索、学高为师;注重仪态、举止文明、为人师表”的理念,积极引导并促进幼师生师德修养的形成。

四.结语

篇2

老师这个职业是伟大而又不可侵犯的。他默默地奉献着,但不求任何回报。从古到今,有多少的诗篇是赞美老师的,又有多少人能像老师一样无私奉献呢?共同阅读演讲稿教师素养师德5分钟,请您阅读!

演讲稿教师素养师德1《修优美师德做阳光教师》一书,具体介绍了:智慧——寻求智慧达成优美、观念——师德与教师的教育观念、育心——教师修养的新思考、实践——师德与教师的职业实践、求索——复杂教育情境中的理性思考等内容。

有人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而爱别人的孩子才是教育的神圣。”教育本身就意味着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不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可著名的作家高尔基又说:“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他告诉我们,教师不仅仅要成为一名有爱心的教师,还要成为一名智慧型的教师。

要使学生对教师尊敬,唯一的源泉便是教师的德和才!道德问题是每个人每天都要碰到且无法回避的问题。做人要有道德,做教师更要有崇高的道德水准,要以德服人,以德育人。师者,不光要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潜移默化,让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通过与老师的接触,用心体会,从中感悟。师德是教育的根,它来自于教师自身的心灵感悟。

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这既是教育事业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教师道德的范畴。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新的历史时期,我更要加强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学习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用先进的教育观念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以身促教,完善自我、实现自我、提升自我。

总之,为人师表,身教育人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身教最为美,知行不可分”。只有以身立教,才无愧于社会、家长和学生;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我要做一个阳光教师,我要以我的快乐去快乐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阳光去阳光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响学生的品德。

演讲稿教师素养师德2她有一头乌黑的头发,一双不大而迷人的眼睛,一张小小的嘴巴,不高不矮的个子,她是一盏明灯,暗暗给我们指引方向-——这就是我心中最美的老师:王老师。

我心中最美的老师这个位置,王老师是当之无愧的。她平易近人,虽然是班主任,却很少批评同学;她善解人意,即使是老师,也会站在我们的角度考虑;她知识渊博,即使什么都懂,却从不摆架子。

人们都把自己的老师比作蜡烛,园丁。这些比喻自然亲切,但我觉得我的王老师更像一本多功能书。课堂上,她是一本《百科全书》所有的问题到她那都会迎刃而解,让大家心服口服;课间里,王老师又变成了一本《幽默大全》常常会用到一些比喻,反语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生活中,王老师理所当然成为了我们的《三十六计》。同学之间难免会闹些矛盾,身为班长的我常常也会是束手无策。这时,王老师便会神不知鬼不觉地帮同学们化解矛盾。王老师还是一本《思想品德》书,她不但会教我们文化知识,还会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事。

王老师,我心中最美的老师,您面对讲台,背靠黑板,将知识一点点的交给我们。真诚的对您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演讲稿教师素养师德3有人说,老师是天上最亮的北斗星,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有人说,老师是山间最清凉的山泉,用清香的甘露汁浇灌着我们这些小树苗;有人说,老师是茂盛的叶子,用他那强有力的身躯和护着我们这些未来的花骨朵儿。老师,我崇拜您,我也说不自己为何有这种崇拜之情,看着您在黑板上留下的一行行整齐而漂亮的字迹,我却不能掂量出这中间蕴藏着多少的奥妙和辛勤的汗水,只知道这是您对社会教育事业的无私的奉献。听着您在讲台上所讲的每一个字,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是大自然清翠的鸟叫声?是古典乐器发出来的和谐的旋律声?

不,都不是,那是一种天外之音,蕴含着世间动听的音调,听起来让我们感触深刻,因为那种声音不是普通的声音,而是一种知识的信号声,一听到这种声音,就知道有许多的知识要从远方飞驰而来,走进你智慧大脑的驿站。老师,您是天上最亮的北斗星,而我却是红尘中迷失方向的黑鸭子,每当我迷失方向时,只要一看见你耀眼的光芒,就能让我找回回家的路途。

还记得在您刚接我的时候,把我从一个充满着天真的孩子变成一个有理想,有作为的小学生时,您为我们付出了多少,我们在享受着自己的成功,享受自己的快乐时,却不能忘掉老师,您是山间最清凉的山泉,您用您的博学多才让我们了解这个广阔无垠的世界,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的大,您就像是我们的望远镜,让我们看得更远,看得更清,就像山泉水一样,清晰得能让你看到底层。老师,你教我们要勇于与困难做斗争,不要被困难压倒,我还记得你常说的那句话,“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是啊,成功与困难是相对存在的,如果没有了困难,成功又何从谈起呢。

老师,您是茂盛的叶子,您用您强有力的身躯和护着我们这些未来的花骨朵儿。您从不为你很委倔,你总是默默的奉献你的一身,为了你的学生,为了你的使命,您甘愿做绿叶也不愿做红花,您想用自己的能力擦亮这世间的曙光,让生生学子们的梦飞得更高,飞得更远。老师,您用您的一生教我们懂得为何要有追求,为何要有理想,为何要超越自己。老师,您把最美的笑容留给这精彩的世界,您是我们心中最美的神话。

演讲稿教师素养师德4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对于“美”,有很多种理解,人之美,有外貌之美,体格之美,心灵之美,那么教师的“美”是体现在哪里呢?又该如何成为这众多教师之中的“最美”教师呢?我认为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甚至最美的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具有强烈的责任心

作为一名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他们的世界纯洁如白纸,没有沾染任何不良习气和恶念,作为给他们传授知识和建造世界观的教师,在这时扮演着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因此,我们的心中应时刻有一份责任感,而这份责任感,我认为就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最为基本的素质,并且要始终践行于实际工作中。责任心,是一种态度,只有对教学工作心怀强烈的责任感,才能以最好的状态完成教学任务。责任心,也是一种能力,教学有能力高低之分,但是只要心中有这份责任在,尽职尽责才能尽善尽美。

二、做事要细心

教师每天面对着一个有着数十人的班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有着各自的问题,有学习上的也有生活中的。这时就需要老师用一颗“细心”才能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安心学习。在批改作业和日记时,要仔细的审阅,并且循循善诱,和学生之间建立一定的心灵沟通和纽带,取得学生的信任,为学生解决困惑,启发他们的思维。这样能够达到很好的育人目的。让他们能够在心理发育上,更加健全,而这也是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关注一个重要教育内容。

三、要有关爱心

学生年龄小,同时也代表着心理上的不成熟,承受能力较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注意其身心发展的均衡。在教学中,不要对后进生感到厌烦,不要用体罚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对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及时关注并疏导,避免悲剧发生,让学生能够从老师身上感受到温暖和呵护,尤其是当今社会中存在大量留守儿童,因为缺少父母的关心和教导,教师更要担负起教育引导的责任。让学生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得到爱,懂得回报爱。

四、要有恒心

“最美”教师的成功,贵在恒心。对待教学,要时刻准备好教学内容,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贯穿自己的工作。特别是在处理班级事务的时候,不要放过一件小事,要做到多和家长沟通,多和孩子交流。特别是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会遇到各种不同类型、不同性格的孩子,但是对于一名人民教师而言,没有坏的学生,只有不懂得教育的老师。每个学生身上都潜藏着优点和特长,作为教师,应该耐心地去发现、去鼓励、去关注,让孩子和家长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

最后,我觉得作为“最美”教师,应该从一些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并且以自己的责任心,关心,爱心,恒心来实践于教学中,自觉的做好每一件小事。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演讲稿教师素养师德5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恩老师》。

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恩长空,因为长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恩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我感恩很多很多的人,但我最感恩的是我的老师。

从咿呀学语的孩童到蒙学初开的小学生,从求知若渴的少年到展翅高飞的成人,从门外汉到专才,从人类的结绳记事到今天信息时代,老师的作用时时刻刻贯穿其中。社会的发展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老师。老师的默默付出换来了人类文明的勃勃生机。

老师的爱,无私中透露着平凡:像一股暖流,渗入我们的心田;像一种呼唤,帮助我们落寞的心灵找到回家的路;像一阵春风,给我们温暖和温馨。我们的老师,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簇拥的鲜花,一支支粉笔是他们耕耘的犁头;三尺讲台,是他们奉献的战场……

我的一位老师曾经说过:我不需要太多的荣誉和赞美,我只喜欢“老师”这两个字……这质朴的言语无疑是老师们共同的心声,是他们内心世界最真实的情感流露。我们感谢老师们的辛勤教育,感恩他们的谆谆教诲,然而,再多赞美的言语,仰慕的辞藻,也比不上我们用爱和行动来感恩老师。

当我怀着疑惑的心面对难题时,老师,是您耐心细致的给我讲解解题的思路。您将我那颗困惑,堵塞的心带到了题中,带进了举一反三的解题思路中,,也带进了趣味无穷的数学天地里。

当我怀着惭愧的心面对错误时,老师,是您意味深长的教给我做人的道理。您将我那颗幼小,无知的心灵带到了正确的道理中,带进了我日后要正确面对错误的信念中,也带进从错误走向正确的生活中。

当我怀着失落的心面对失败时,老师,是您天使般的来到我身边,给我以勇气与希望。您将我那颗受伤、气馁的心带进了自信的天空中,带进了浩瀚的海洋里,也带进了以后成功的大门里。

当我怀着喜悦的心对待成功时,老师,是您善意的提醒给我以谦虚。您将我那颗骄傲,浮躁的心带到了巍巍的高山上,带进了上进的流水中,也带进了自强不息的世界里。

不论我遇到了什么,您都会与我一同面对。老师,在我的眼里您是神奇的。我发自内心地感恩您,我的老师,感恩您为我所做的一切!

课堂上,一道坚定的目光,一个轻轻的点头,你在专心地听课,这便是感恩;下课后,在走廊里看到老师,一抹淡淡的微笑,一声礼貌的“老师好”,也是感恩!用优异的成绩,用可骄的成功,用你一点一滴的进步来告诉老师,“老师,我能行”,更是对老师的感恩。

篇3

关键词:师德建设 一体化 专业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048-01

1 师德培养要与教师业务进步不同时期的特点相匹配

教师业务进步会经过不同时期,在每段时期,教师要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务,他的业务能力,要求,心理,观念都有不同特点。教师职业品德的变化与教师业务进步的时期特点会有重要关系,并且也被教师实际工作和综合业务素质所限制。如新担任职务的教师容易与学生产生纠纷,原因多数是因为教师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缺少导致。所以师德培养要与教师业务进步的不同时期特点相匹配,制定师德培养的计划,在方式组成上要体现重点。

教师业务进步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业前培养时期,从业工作时期,工作改善时期。从业前培养,要依据教师终生进步的观念,重视使学生领会职业品德对于毕业后工作生活和业务进步的作用和意义,了解教师职业品德的基础内容,准则,规定和理论。师德培养要和职业爱好,专业观念融合,这是学生愿意从事教师行业,进入教师行业的基本,是教师职业品德产生和进步的根本条件。所以不只要在师德培养工作中传授职业品德理论,还要把师德培养进入到所有学科的实际教育工作中,开展各种实际参与活动,使学生能够开始实行职业品德行为同时体会职业品德情绪。从业工作时期是教师职业品德成长的最重时阶段,这时对教师标准是,需要全面了解和实行基础性师德规定,在实际工作感到高尚师德所产生的正面情绪感受,增加遇到道德难题时的坚定信念,教师就职培训可以很大程度决定教师业务进步和职业品德的形成。从业后改善时期,师德要提高到更高境界,要增强教师师德素质的自觉提高,使师德从外部要求完成向内心要求的变化。改善进步时期的师德要求,提高教师业务进步愿望,促使教师具有创新性道德素质,师德培养中要关心指导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做出自我反省进行批评和做出反思产生建设性成果,重点提高和增加教师对自身进行教育和修养能力,这是师德能够持续进步的最主要方式。

2 师德培养和教师实际工作密切融合

实际工作是完成师德培养和教师业务进步联合为整体目标的交汇点。师德教学是师德培养的重要工作,它要和教师实际工作密切融合,教师业务进步可采用很多方法,但是教师在学校教学活动中的实际工作是不能取代的。师德主要体现在教师的实际工作中,实际工作是教师师德培养的重要方式。教师多数优秀素质是在实际工作中产生和完善,职业品德规定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做为教师内在的业务素质。道德的特点是和实际体会和具体环境有关,教育环境不同,会产生不同的道德表现和道德品质,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具体表现,在实际工作中遵守教师职业品德规定,完成自己的工作的情况,教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会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师德教学和教师实际业务工作相连接,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会对道德表现,道德品质,道德矛盾的理解,体会来增加师德品质和业务能力。与教师实际工作分离的师德教学不能被教师深入认识,也不能激发起教师内心的道德情感。

现在师德教学多数是单方面宣传教训,不能和教师实际工作结合。这样缺点使师德教学效率不高,也使师德培养和教师专业进步联合成整体的目标不能达到。如果改正此种缺点要做到,第一,要树立师德教学以人为基本的观念,要全面认识教师实际条件,重视教师个人需要,教师要做为师德培养的主体,不能只是做为工具被教育。第二,要建设开放丰富巧妙的师德教学方式。师德教学为教师职业品德的进步提供理念,但是还有更重要作用是为教师品德思维和能力的进步提供基础。

3 制定师德规定要满足教师业务进步的需要

师德规定对于教师业务表现要准确,实际,可以评价可以实行。在20世纪90年代,教育部文件对于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品德做出规定,规定有遵守法律,尊敬职业,爱护学生,严格教学,互相团结,保持廉洁,做他人典范,与家长合作等。但是文件内容不能结合实际,也不能有效实行,对于教师的工作情况,工作结果重视不多,职业特点表现很少。教师职业品德是在外界要求下的自我约束,没有专业品德规定的限制,指引和鼓励,教师在工作实践中和业务进步中做到自我约束难度较大。师德规定只作为价值观的指导,但是对于具体工作没有制定规则时,不能全部发挥师德规定的功能。所以现在急需对已有的师德规定做出全面分析,以教育和伦理的观点对师德规定做出检查审察,目的是建立理论根基坚固,可以全面显现教师业务进步,符合实际,要求明确,可以评价,可以实行的师德规定。

教师业务进步也有需要,来增加表现教师业务进步特点的内容。师德规定是现实也是在历史中产生,它也要经历改善转变的历程,在教师业务进步中需要对其不断地进行完善。教师业务进步过程的进行,教师职业品德的内容也会不断变化和增加,师德规定要增加新条款,教师职业品德要重点表出教师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是教师职业能力中生成性最强的因素,它决定着教师的职业前景,它的组成部分有向教育工作奉献的理念,对于社会高度负责,主动要求业务进步等,在师德培养中要把这些精神作为重要内容,并且随着教育事业进步,要增加新内容,这样会使师德培养和教师业务进步形成整体。

4 结语

在我国,教师从业者在社会工作中对道德建设有着较高的要求,在平日教育工作中要具备师德。对于教师的职业品德提出了严格的标准,重视教师要做为他人模范,用言行进行教育,使学生的内心产生感动。教师在平时教育工作中要具备人格培养作用。对于教师业务能力的要求只有知识和技术的进步是不够的,还需要增强教师内心的道德素质,使教师个人专业技术和职业道德在知识和品德方面达到统一。

参考文献:

[1]曹孚.外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篇4

教师素养培训心得体会篇【一】为期四个月的“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工程培训”活动结束了,半个月的理论学习以及三个月的实践,让我学习着、收获着。首先要感谢各级领导为我们搭建了这样的一个学习平台,让我有机会聆听到专家们精彩的讲座。在短期培训中,大家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一起成长,分享快乐!

本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各级教育专家的精彩专题报告,有优秀的教学案例,有也有学员的互动讨论,更有导师的指导、引领。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这是收获丰厚的日子,也是促进我教学上不断成长的时光。下面,我将把自己此次培训学习的心得与大家分享。

1、加强了师风师德建设。聆听有关“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讲座,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增强从事教育工作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自我进取的意识。

2、获得了实用的教学技巧与理念。带着教学实践中的种种疑问,我走进培训课堂。其中了令我记忆犹新的有:李冰霖老师的《自由习作与有效指导》,特别是李老师带来的二个习作指导课例,使我感受颇深,受益良多;郑梦如老师的《小学语文课外指导》,讲出了语文课外阅读在生活学习中地位与作用,认我树立了新的教学观——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李春喜教师的《走进说课》让我一睹说课的真面目;徐敏教授的《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让我明白课堂要上得实在些,讲究其实效性等等。是专家们的精彩讲座一次次的激起我内心的感应,更激起了我的反思。我喜悦的收获着专家们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

3、提升了教育教学技能。通过专家教师们的现场授课,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教育技术”,更新了理念,还得以真正认识到如何使计算机能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师电脑应用能力,让青年骨干教师都能熟练掌握并应用简单的课件制做并能独立制作课件。

4、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培训中论从理论还是教学上,这都是一个让我进步的有效良机。在回到一线教学实践中,我主动为老师提供教学研讨,还积极参与各类交流活动,虚心向同行学习、请教,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撰写反思、心得,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这次时间虽然短暂,但是能给我们带来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及许多教学上实用的东西。我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这样的培训。

教师素养培训心得体会篇【二】2月26—28日,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通过学习收获很多,结合多年的教学工作,我认为爱心是师德的根本,博爱之心是师德之魂。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教坛几载风雨,我备尝苦辣酸甜,也深深认识到: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要当好一名教师,就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爱得专心致志,爱得无私无畏!随着社会的发展,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深切关注,真诚地热爱学生已被视为当代教师的师德之魂。因为:

一、热爱学生是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任何教育的结果,都是伴随着一定的师生关系产生的,其结果的好坏有时受师生关系好坏的影响,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今天的学生需要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这也是江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不断强调的。而要做到此点,师生关系的建立必须是“民主型”的。因为在民主型的关系中,由于师生之间注意协商、沟通,关系比较和谐,学生的情绪就会轻松愉快,有个良好的学习心境。在他们所认同的目标或要求的指引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都高。反之,若师生关系是“专制型”、“放任型”的。则会带来学生情绪上的紧张或放任,造成内心烦躁、恐惧等,在这种情况下就不会有高效的学习,学习效果也不会好。这种情况,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所揭示的:“儿童从导师方面受了无情的言语和鞭鞑,他的心里,就充满了恐怖,恐怖立刻占据了他的整个心理,使他再也没有容纳别种印象的空隙了。”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多方面的互动,会产生种种矛盾。倘若教师没有尊重,关心和热爱学生,即没有与学生沟通关系的法宝“博爱之心”。不把其视为亲人,视为可倾吐心声解决困惑的朋友,让他们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和保护。要真正化解这些矛盾是不可能的。有时由于学生偏见或教师有“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的观念和行为,可能会产生学生对教师的“好心”的误解。但是教师只要走出这种爱的误区,注意以正确的方式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爱护和关心,就能为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很好地化解矛盾。因此说,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二、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

学生的成长不只是阳光、雨露、面包和开水就能完成的。他们需要一样与植物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东西——这就是火热而真诚的心。中国有句古话:“爱人者,兼其屋上之鸟。”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教师关心学生,就能载起我们教育界称之为严格要求的那条很难驾驭的小舟。没有这种关心,小舟就会搁浅,用任何努力也无法使它移动。教师热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有利于创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而这一切,都是做好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从教二十载,我是这样热爱学生的。

理智公正。在教育中,我对学生的爱是理智的,而不是盲目、冲动的。盲目的爱缺乏是非感,无明确的目的性,不能有力地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不能有利地抑制和消除学生自身的不良因素。在教育中,我对学生的爱是正直、公正、坦荡、无私的,不是偏狭、庸俗的。因权势而爱,因门第而爱,因金钱而爱,这种爱会败坏社会风气,污染学生纯洁的心灵。如果我们希望学生成为有热爱美好事物而仇恨丑恶等行为的真正公民,我们就应当真诚地对待他。

坚持“三不”。不挖苦学生。当学生做错事时,我耐心开导,不挖苦、不训斥,不拿大话威胁恐吓。不体罚与变相体罚。如有的学生因作业没写好,或没有按我的要求去做的,我不是像有的老师那样让学生写上十遍、二十遍,而是单独找他谈话,帮他找出原因。不心罚。“心罚”即对学生内在心理和精神的惩罚,它是与体罚相对应而言的。比如,有的教师说学生“生来就不是读书的料,还有脸往这儿坐。”“灌铅的脑袋!”“死榆木疙瘩!”……这种心罚侮辱了学生的人格,刺伤学生的自尊心,伤害他们的情感,损伤了他们为人的尊严。大家想想,学生真的遇上这样的老师日子该多难过。所以,我们应爱护学生。维护其自尊心,尽量避免对学生造成伤害。“老师的生命是一团火,老师的生活是一曲歌,老师的事业是一首诗。”……有关对教师以及教师职业的赞美之词确实不胜枚举。但我们应常常进行一些反思,思考一下我们的行为是否与那些赞美之词相符。

篇5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教师素养;教育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伟大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他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教龄长达三十五年,担任巴甫雷什中学校长二十二年。他从自己的切身体验中认识到,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教育素养,因此,他致力于教师教育素养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时间虽然过去了几十年,但他的关于教师教育素养的基本思想,对我们仍然有宝贵的借鉴价值。通过对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我认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起码应具备如下素养:

第一,多读书、多思考。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的几点建议的文章中写道:“年轻的朋友,我建议你每个月买三本书:(1)关于你所教的那门学科方面的科学问题的书;(2)关于可以作为青年们地学习榜样的那些人物的生活和斗争事迹的书;(3)关于人特别是儿童等的心灵的书,即心理学方面的书。”由此可见,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该要多看书,看不同类型的书,要向这些书请教:真理在哪里?怎样去认识真理?怎样才能把人类积累、获取的道德财富,从年长一代的心灵和智慧中传授到年轻的一代的心灵和智慧中去?通过这些书地阅读和思考,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科学知识,这样才能在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同时我们也可以看书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教师对心理学方面的书地研究,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写道:“你要买些心理学的书籍来充实自己的藏书。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我坚定地相信,刚从师范学院毕业出来的教师,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心理学,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他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所以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告诉我们应该不但要多看书而还要非常重视心理学方面的书,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内心和心灵,才能使师生的心灵亲近起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所以教师的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心理学的学习,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就谈不上教育素养。”

第二,坚持写教育日记。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提到:“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那些连续记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我但愿把许多本教师日记搜集起来,保存在教育博物馆和科研机构里,当做无价之宝。……记日记有助于集中思想,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例如,我在自己的日记里空出几页,专门记载自己关于知识的巩固性的想法。把这些记载加以研究、对比和分析,就能看出知识的巩固性取决于许多先决的前提和条件。”通过苏霍姆林斯基的经验之谈,我们可以看出他本人看重教育日记,同时自己坚持写教育日记,也建议我们后生们要写教育日记。他认为教育日记能够记载我们每天或者每一个细节的问题,促使我们对一些教学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思考,利于我们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顺利地解决与以前经历的类似的问题,更好地完善教学活动。我们从他的书中学会了一点,即新教师务必要从点滴小事做起,正确地对待每一个小的教学问题,科学地解决每一个学生的问题,把好的经验和启示记载下来,为以后的教育生涯的发展做准备。苏霍姆林斯基还在书中提到如何写教育日记,他首先要求教师在态度上重视教育日记,只要我们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尊重教育日记和尊重自己,坚持一年又一年地记录和保存下去。其次要注意教育日记的书写途径:从初步的观察和简短的记录,到全体教师进行广泛的研究工作,再到深入地钻研学生头脑和意识里发生的过程的实质。

第三,深刻理解自己学科的知识。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素养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这首先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刻的知识。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在学校里教的是科学基础学科,他应当能够分辨清楚这门科学上的最复杂的问题,能够分辨清楚那些处于科学思想的前沿问题。”由此看出,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素养的构成的重要因素就是教师所教学科的知识水平。要求我们教师在自己的学科方面要掌握得非常完美,理解所教学科的重难点、知识脉络、解题技巧、教学方法、学生心理等。他举例说,如果你教的是物理,那末,你就应当对基本粒子有所了解,懂得一点场论,能够哪怕是粗略地设想出将来的能源发展的前景。如果你是生物教师,你就应当了解遗传学的历史发展和现状,懂得生命起源的理论,多少了解一些细胞内部的生化过程。由此看出,我们任课教师要充分掌握自己学科的知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第四,要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素养还有一个方面,谈到它不能不使人焦急,这就是教师的语言素养问题。苏霍姆林斯基曾听一位生物教师的课,观察学生怎样感知新教材,他发现孩子们听后很疲劳,下课时简直是精疲力竭了,尔后他又反复地听这位教师的课,使他大为吃惊,这位教师的语言是那么混乱,没有逻辑顺序,以至讲的意思是那么模糊不清,第一次感知这个或那个概念的儿童,不得不用全部力气,才能听懂一点点东西。苏霍姆林斯基还与教导主任一起听了其他很多教师的课,情况虽然不象生物课那么严重,但是,几乎在所有的课上,教师的讲解都不符合语言修养的许多基本要求。因此,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们力求用语言手段创造的那种表象模糊不清以致有些混乱。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语言修养的问题跟其他同样重要的问题一样,要引起全体教师特别的关心。他认为我们教师的缺点同时也所有人的语言缺点就是不善于用语言来创造鲜明的形象,使得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感到困难。苏霍姆林斯基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重要条件,要求我们教师认识到: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正如他所说:“当我们很有必要使事物、现象和概念在教师的语言里找到鲜明的、能够为儿童所理解的语言外壳的时候,我们却在无数次的复习上浪费了多少时间啊!”,以上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告诫着我们新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甚至在生活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学习用语言来描述看到和观察到的东西,然后逐渐转到来描述抽象的概念。

结 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深化,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方法、学生观、等发生了明显地转变,同时教师观也发生重大的变化。当代教师素养除了包括以上四个因素以外,还应该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教学能力素养、教育理论素养、师德素养、教育科研素养和职业素养。我们新教师要全面地培养这些素养,不再把自己定位成为教师匠,而应该朝着成为一名反思型和研究型的教师。总之,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教师教育素养的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具有深刻性和实践性,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素养思想对我国教师的职业精神、教师能力与素养培养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教师素养;高校声乐教学;高校声乐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4-0156-01

声乐是一门感知的艺术、审美的艺术、传情的艺术,声乐教学既具备一般教学活动的普遍特征,又有独特的规律。作为高校声乐教师的我们应拥有驾驭专业教学的能力和素质。应拥有更科学健康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拥有更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正能够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只有这样才能经得住时代和历史的考验。

一、高校声乐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一)起码的职业道德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生活的榜样。”声乐一对一的教学模式,相比于其他学科,师生关系更为直接和密切,彼此的了解和影响也更为深刻。正如夸美纽斯所说的:“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一个具有高尚品德的声乐教师,会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学工作无比热爱、兢兢业业、开拓创新地在自己的事业领域有所成就;一个具有高尚品德的声乐教师,会为人师表,以身垂范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

(二)严格的专业素养

1、正确的歌唱艺术理念和扎实的演唱功底

声乐教学主要依靠声乐老师把正确的歌唱经验和方法传递给学生,指导他们的发声器官协调配合并歌唱。如果教师本人都没有搞懂正确的唱法,教学则会偏离科学的轨道,有时还会陷入困境。

2、敏锐的听觉能力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歌唱当然也是听觉艺术,从事这项专业的人,耳朵里有没有分辨歌声的标准,对细微的变化之好坏、对错能不能分辨,是能不能成功的关键。

3、较好的钢琴伴奏能力

声乐教师具有较好的钢琴伴奏能力,也是上好声乐课所不可缺少的,它能使声乐教学出现锦上添花的效果。。

(三)全面的文艺修养

全面的文艺修养声乐是占乐、诗歌和演唱技巧完美结合的艺术,好的演唱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发声技巧、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之上。因此,作为教师他必须从“重技轻艺”的误区中走出来,使自己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史学修养、语言修养、美学修养和音乐理论修养,并知晓一些姊妹艺术,同时他还必须具备相关的物理学知识、生理解剖知识,并懂得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

二、高校声乐教师素养的培育途径

创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校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声乐作为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不仅是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对专业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强化师德,重视道德修养

加强师德建设既是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落实“以德治国”的时代要求,更是艺术专业本身的职业要求。受到经济社会一些负面效应的影响,部分教师的职业理想与价值观念出现错位,日趋于实用化和功利化。还有一些声乐教师的自我意识较强,自我评价较高,追求个性化的言行方式。在师德培养中应采用“以人为本”的培育理念,倾向于支持教师自我成长,致力于从教师人文关怀的角度构建师德体系和师德实践,提高青年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帮助其建立正确的社会观、道德观、价值观,掌握教师行为规范,使他们尽快进入教师职业角色,培养起职业神圣感和使命感。

(二)更新观念,重视进修学习

当今社会,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周期越来越短,人人都有不断提升的必要,作为高校青年声乐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这样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

(三)课题带动,提升科研水平

科研是推动音乐教育发展的生产力,重视和加强声乐教育科学研究,探索声乐教育规律,是促进声乐教学改革深化的重要手段。

声乐课有它的特殊性,一个学生就是一个课题,如何把一个学生教出来,如何缩短一个学生声音的“目前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距离和时间,是每个教师都必须探讨的。因此,每学期要求声乐教师上公开课,以学生为科研对象,展开研究,使声乐教师在实践中锻炼,在科研中提升。另外,硬件方面如图书馆、网络数据都要为青年教师的科研提供条件,学校也应该建立有效的科研激励机制,使青年教师对科研充满信心。

篇7

教师的素质应该包括:教师的职业理想、知识水平、教育观念、教学监控能力以及教师的教学行为和策略。这些素质决定着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直接而显著的影响。那么,学校怎样开展工作才能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呢?

一、勤抓师德工程,提高教师师德素养

师德(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教师工作范围内特殊的道德要求。师德指导着教师的思想,规范、约束着教师的言行,调整着师生间、同事间,教师与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教师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因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当“学为人师,行为楷模”。教师不但要以学识教人,更要以人格育人,以灵魂塑造灵魂,教师的职业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将会影响一代代新人。教师的职业道德归纳起来是教师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各校领导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道德规范细则》,每学期都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并付诸实践。只有教师师德素养提高了,学校各项工作自然才会进行得顺利。

二、抓教研工作,提高教师理论文化素养

我们知道“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长流水。”这就要求教师应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再学习的能力,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吸取新的科学文化知识、新的理论和最新科研成果,不断充实自己,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因此,教师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文化素养。

“教育要改革,教研需先行。”教研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探索教学规律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研究水平的重要环节。学校领导要身体力行,明确教研任务,落实教研内容,加大教改力度。要求教师学习理论,总结教育教学中的经验教训,编写论文,提高学术水平,让教师从经验型向学者型转变,并将其与各种奖励制度、晋升职称挂起钩来,切实提高教师的教研积极性,促使他们创造性地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文化素养。教师也应认识到,只满足于做一个教书先生,成为知识的古板传授者,势必是会被淘汰出局的,教师要积极地加入到教改试验等教研活动的行列之中,探究科学的教学方法,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在教育科研领域里逐步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三、开展“三课”活动,提高教师能力素养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为了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学校每学期都应当开展“三课”活动,在活动中让教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实效。

所谓“三课”,既要采用传统“讲课、评课、说课”的方法,又要用“同课异构”的模式让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各显身手,尽展风采,在对比中扬长避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另外,还可开展这样的“三课”活动:以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为主讲授的“示范课”,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使中青年教师在学习借鉴中成长;以中年教师为主讲授的“研究课”,通过学科备课组对教学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探讨,由经验丰富的教师主讲,使年轻教师尽快熟悉教材教法,把握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以年轻教师为主讲授的“过关课”,目的是让年轻教师在学习中教学,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尽快成长起来。

四、实施名师工程,提高教师业务素养

一个学校要站得住脚,教师一定要出名。学校要组织本校业务精通、教学效果好的教师互相交流、切磋,并支持他们走出学校,与名师交流,向名师学习,成为本校“名师”,之后让他们引路,带动其他教师。每年要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各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若干,逐步建设一支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

五、提供学习机会,改变教师观念

学校教育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是学校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执行者。如果教师的教学思想陈旧就会妨碍素质教育的推行。因此,教师的教学观念一定要转变,例如,教学策略的转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的转变,由重结论向重过程的转变,由统一规格的教育向差异性的教育转变。再如,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评价者和促进者。教师不再是什么都在学生之上的传统师者形象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变成“平等中的首席”了……

学校要提供有利的条件和机会,帮助教师加强学习,转变观念,积极投身到课改学习与实践中,营造一种奋进不息的学习氛围。

篇8

关键词:现代教育;农村教育;专业素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177-01

一、教师的教学素养引导着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

小学教育是学生接触文化教育的第一道门,在这个门内,如何引导学生看到未来学习的兴趣和意义,完全在于每位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各科教师的教学能力并非单一的教材领读,而是用更全面的概述和方法来教育学生达到预期的成绩水平。于是接受过系统教育的农村学生,能否跟上时代的发展,能否实现价值,能否接轨社会,我们的教育是这一切的奠基石。

农村学校由于地处偏避区域,重农业而轻商业,经济条件发展受限,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师资力量较为落后,所以,整体的教学质量也相对较差。同时,外出务工意识间接导致了农村观念对教育的不重视。长期处于恶性循环,缺失人才资源和投资取向的农村地区,不仅自身无法改变现状,更无法建设和推动农村发展的新局面及新形势。为了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城镇化,农村小学教育离不开人才投资与经济建设,我们教师的作用非常之大。

作为偏僻区域的农村小学教师,我们必须肩负重任,改变学生家长不重视农村小学教育的错误观念,帮助农村学生找到通往未来的正确道路,并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实现抱负社会的美好理想。但现实生活中,某些农村教师却频繁出现道德失范等问题。所以,改变教学风气,创设适宜环境,重塑人文精神,振兴农村教育,从改变我们教师的自身形象和个人素质做起,从提高我们教师的教学素养开始。

二、配套现代教育模式活化教师教学手段

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手段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近年来,国家为农村教育投资了新校园和新老师,可农村学生依然在逐年流失,这个问题的存在十分普遍。所以,能否留住学生,让村民了解学习的重要性和优越性,就要求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活化教学手段。停止过去传统的死记硬背,结合新时代的素质课改标准,实现农村小学课堂的多媒体化、多形式化、多趣味化、多方面化。面对新时期的素质教育改革,农村小学教育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村教师不仅忽视文化知识和师德教育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还默许农村教育的失败和失效,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积极提升我国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手段,不仅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工作任务,也是在新时期加强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唯一途径。

这里所说的专业修养即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师德修养形成与发展的要求。教学手段则是指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实现课堂教学计划。其中,教学手段是外在因素,专业修养是内在因素。事物发展的外部因素可以作用于内部。所以,农村教师在工作中提高了自身教学手段的灵活性与实用性,就可提高教学的专业技能和道德修养。

加强教学手段的创新也是适应社会现代化发展的迫切需要。随着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和基础教育的创新改革,整个社会都对农村教育予以高度关注。农村支教等政策表明了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对农村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农村小学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根据课程改革的精神和小学生发展的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手段。

三、分析提高农村教师教学素养的要点

农村小学教育的夯实需要投资,农村教师就是要把日常的教学成果,转化为农村教育的外在形象,进而发展成为农村小学的教学水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实现农村教育的观念现代化、内容现代化以及师资队伍现代化。鼓励农村教师多参加各省、市学校之间所举办的教学交流会,学会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以专业技能和课外知识开发学生智力,以思想品德塑造学生品格;鼓励农村教师多组织社会活动,在给学生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为人处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鼓励教师结合社会特点,立足农业,以超越教学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因为,一个具有专业素质和高尚师德以及人生理想的农村教师必定会在农村人才培养战略中做出贡献。据统计,县内小学中的农村教师大多是一人身兼多职,学生学习课本不规范,错误连篇,改变农村教学面貌势在必行。譬如辽宁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提升计划,于2013你拿10月12日正式启动。按照工作计划部署,2013年至2017年政府将定期拨款对农村中小学专任教师进行省级集中培训,并支持各地开展各级名师到农村支教或送教活动。

第一,农村小学教师必须热爱农村教育事业,还要以专业素质和思想道德为发展目标,努力培养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教学创新能力。在劣势环境中,积极关心和爱护学生,在优势环境中,以更高的理想为工作目标。

第二,依据一流城市新课标的教学大纲要求,结合自身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原则,农村小学教师必须制定以人为本的教学计划。以教书和育人为教学标准,发展适合本校的教学文化。并学会利用先进的互联网知识来丰富学生的头脑,借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篇9

[关键词]高中政治;核心素养;教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3004802

一、核心素养体系提出的时代因素与内涵

(一)核心素养体系提出的时代因素

1.中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

30多年前,中国还是一个极其贫困的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社会,今天已经进入到以知识分享和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智能经济时代。在社会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人们会发现,用来发展经济的知识形态呈现出不同的表现方式。在以农业为主的社会,知识形态表现为传承式的经验知识,老年人是权威的象征。后来,随着许多改变人类生活的工业发明的问世,人类社会进入到了工业社会,这是一个标准化生产的社会,知识总是以呆板的原理形式表现出来。在如今的智能经济时代,知识被普遍分享和传播,能为社会经济带来真正驱动力的是差异化的创新,而这种创新源于科技产业的创新,根本上是教育的创新,也就是知识需要被灵活地处理和转换。

2.中国在全球化的形势下的角色演变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曾经在亚洲局部文化的发展中产生过重要影响,但从未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过巨大影响。在国际上,“China”代表中国。“China”一词的出现,不晚于辽金宋、不早于先秦,大致出现在隋唐时期,它代表了古代文明时期,中国较为单一的器物影响。今天的中国经济体量已是世界第二,发展的前提只能是引领创新,拥有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机制,尤其是在科技和信息领域。

3.F时与未来社会对教育的新要求

首先,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客观上需要加强法治教育,仅仅依赖于不具强制性的监督和道德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社会治理应该追求规范的制度化。其次,经济社会的变迁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多种价值取向和思想倾向,这在客观上需要一个共同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以维持社会的统一和有序发展。再次,全球化形势下,世界多种文明相互影响,甚至出现了冲突,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以及国家和文化认同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这就需要教师在新形势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介入未来社会中坚力量的培养过程中。

(二)核心素养体系的内涵

“素养”一词古已有之。《汉书・李寻传》: “马不伏枥,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宋代陆游的《上殿札子》:“气不素养,临事惶遽。”经过日积月累的修习涵养,从而获得一种道德修养,这是“素养”天然的意味。“素养”也有平素供养的意思。《后汉书・刘表传》:“越有所素养者,使人示之以利,必持众来。”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素养”指的是平日的修养。由此看来,“素养”涵括了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动态意义上的修习过程,一是静态意义上的结果。

“核心素养”的概念提出后,相关研究者对此阐释不一。张华教授认为,核心素养不是只适用于特定情境、特定学科或特定人群的特殊素养,而是适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也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更为重要的是,核心素养强调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而成尚荣教授则认为这里的“核心”指的是基础,是起着奠基作用的品格和能力,是“核心”的基础性决定着核心素养的内涵、重点和发生作用的方式。因此他认为核心素养就是基础性素养,这种素养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2014年3月,教育部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二、高中政治课教学现状

现今的教育问题,集中体现在学生片面发展严重,重理论知识轻实践创新,重功利竞争轻修养沉淀,导致部分学生信仰缺失,社会道德严重滑坡。高中生是影响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在他们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作为主要教育渠道的政治课或德育课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个渠道的引领者主要是处于教育一线的政治教师,他们的教育理念、学识修养、品格情操、专业水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所以核心素养体系中的教育理念和核心内涵能否在教学实践中贯穿始终,高中政治教师的个人素质就显得尤其重要。

通过观察和走访,可以真切地看到,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倾向于运用讲授法教学,“满堂灌”的现象比较普遍,虽然课堂容量很大,内容丰富,但学生没有主动质疑、思考和批判的机会和习惯,只会倾听、死记硬背理论知识点,合作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几乎无从谈起。这样做只能说实现知识目标尚可,而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无法得到有效实现,立德树人的基本目标受到严峻挑战。还有部分教师,按照新课程的要求,运用多媒体结合其他教学法,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试图运用合作探究模式去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但往往因为学生的探讨能力有限,再加上课堂时间仓促和教师的引导能力有限等问题,更多的是形式大于内容。这样的现状有其主客观原因。作为教育一线的教师,要想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开创新的教育局面,就必须不断锤炼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只有走在教育的前端,才能担起民族教育大任。

三、核心素养体系对高中政治教师的内在素质要求

《学记》有云: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高中生只有在学识渊博、师德仁厚、专业素养良好的教师的指导下,才能一步步从知识的殿堂迈向能力和情感的巅峰,奠定做人做事良好品质的基础,实现核心素养所提倡的教育目标。正如中国古代哲学家管仲在《管子・权修第三》中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以此来比喻人格的培养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沉淀,也说明人才培养的意义重大和不易。

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高中政治教师,肩上的责任重大。核心素养体系下,高中政治教师除了必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信仰外,还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加强通识性知识以及新的教学方法的汲取,在理论和行动上做学习和创新的先行者和示范者,为国家培养出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兼具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的接班人。

(一)教师应该成为有深度的修行者

有人说,真正的教育是让学生学会处理和转换知识,即让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因此,教师仅仅将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在这个知识更新换代极为迅速的社会里,已经毫o意义。要让学生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教师就必须在日常学习中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和研究学科教学前沿,从战略角度去思考如何通过每一节课来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能力和学科素养,而不是忙碌于具体的知识层面讲授。

(二)教师应该成为自觉的践行者

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课程是活动型课程,它要求教师自觉且勤奋,为每一节课进行细致的准备。活动型课程的教学测评主要看学生的课堂活动表现。教师自觉践行活动型课程的要求,客观上为学生树立了榜样,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善于行动的个人品质。

(三)教师应该成为互助学习的一员

有研究数据显示,如果学生仅仅是听课,即使注意力集中,也仅仅能掌握10%~20%的知识;如果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那么学生能掌握50%以上的知识;如果让一个小组共同探讨解决问题,那么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会提高到70%以上。这表明,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展开分析探讨、合作交流,使学生体会知识的生成过程,能在很大程度上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高效学习。

(四)教师应该成为具有反思能力的终身学习者

古人有云:名师出高徒。一名普通教师要想成为专家级名师,不但要不断地学习,努力地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和素养,而且要具有持久的工作热情和专注研究的精神,敢于探索教育行业的顽疾,不成不休,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深入灵魂。在法国的高中,就有一批具有知识生产、观念生产能力的人在进行教育,其不仅教哲学,而且许多人本身就是哲学家。只有这样的名师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当然,人人成为名师显然不切实际,但我们也绝不能成为知识的传声筒,要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把重复性的教学变成一次次反思、改进自己的机会,这在实质上也是在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为了能储蓄“一桶水”,为人师者必须坚持终身学习,跟上时代的节奏,满足职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小学教师;职业; 素养

【中图分类号】D64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079-02

小学阶段在人的一生中是启蒙智力与能力、培养优良品德和良好生活习惯的最佳学段。小学教师的品德修养尤为重要,小学教师应从小事做起,牢记学校无大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的教诲。小学教师的师德素养应具备以下几方面。

1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必须有老师的“大”爱来呵护学生的成长。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教育根植于爱,爱心是打开小学生心扉,开启小学生道德和智慧,塑造小学生美好人格的金钥匙。在和蔼可亲、笑容可掬、民主宽容、公平无私、刚柔相济的教师面前,小学生会觉得自由愉悦,与教师心灵相通,情感交融,小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面对升学竞争、面对分数第一的教育现实面前,老师一碗水端平,赏识好学生,喜欢“坏”学生。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倾注自己的全部情感,换回学生真心的拥护和爱戴。对暂时学习困难的学生,更要持宽容的态度,不厌弃,诲人不倦,耐心帮助,期待进步。爱学生就不会发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事情。

2 理解是热爱学生的基础

理解学生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心里,洞悉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应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理解学生就是不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学生,教师以孩子的心态看待孩子,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需求和期望;理解学生就是不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求全责备,而是对学生的一点点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学生的学习或者生活出现困难时及时送上精神和物质的援助。教师真正理解了学生,在学生学习成长中出现困难时给予理解和帮助,就能化解学生一时的焦虑和胆怯,学生也必定会把教师视为自己永远的朋友。

3 尊重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小学生是公民,他们有一定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尊重学生首先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也就是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一种文化存在,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蹲下来跟学生说话”,要少一点教育者的威严,多一点慈母般的温和;少一点公众场合的批评指责,多一点两人世界的情感交流。要满腔热情地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尊重学生还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要彻底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使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要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给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自己安排学习时间的机会。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的主体地位的交往,才是真正的平等交往。

4 榜样示范是师德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