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医学范文

时间:2023-04-11 01:06: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用医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实用医学

篇1

英文名称:Zhejiang Practical Medicine

主管单位: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浙江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浙江省杭州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7-3299

国内刊号:33-1207/R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6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浙江实用医学》(双月刊)创刊于1996年,是浙江省卫生厅主管、浙江省医学情报研究所主办、《浙江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编辑出版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刊宗旨是积极贯彻党的卫生方针政策,宣传和推广医药卫生科技成果和防病治病的先进经验,立足浙江,面向全国,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以实用为主,以临床为主,以基层为主。每期刊用文章80%为临床实用性较强的稿件,主要报道医学科研成果、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研究进展及医药卫生新技术、新方法。

篇2

英文名称: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主管单位: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出版周期:半月

出版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6-5725

国内刊号:44-1193/R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2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篇3

随着信息技术在医学卫生领域应用的迅猛发展,医学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大,而各类高校在提供合乎需要的医学信息人才方面还存在空白,卫生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未得到重视。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副主任兼首都医科大学卫生与医学信息管理系副主任王晖说:“前段时间我们做医院信息中心人员配置规范调查时发现,医院信息中心普遍存在缺人现象。可以说我们是最了解人才需求的,鉴于这些原因选择和首都医科大学联合办学,走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道路。因为我们的想法是一致的――越早培养出一批专业人才,对将来的发展越有利。”

建立三大教研室,培养实用型人才

据首都医科大学卫生与医学信息管理系副主任陈琦介绍,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与首都医科大学合作成立卫生与医学信息管理学系,目的是充实卫生管理学科的内容,提升学科水平和首都医科大学综合实力;培养卫生信息管理人才,满足较大的专业人才需求;充分利用北京市现有的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开展学术研究,为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同时,成立卫生与医学信息管理学科研教学合作基地,也为开展科研教学工作,培养出适应首都医疗卫生信息工作需要的高级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鉴于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原则,2009年5月23日,首都医科大学卫生与医学信息管理学系成立,同时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也成为首都医科大学在卫生信息化方面的科研教学基地,开展本科、研究生课程、在职培训等全方位教学。下设公共卫生信息分析与管理学教研室与医学信息管理学教研室,目前主要教学对象是三年制的硕士研究生。

“当前,学系在‘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专业下招收卫生信息管理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十二五期间创造条件力图建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开始本科招生。”陈琦说,“现在大家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我们的高等教育培育出来的学生很多都不能适应社会需求,这是我们都该反思的。如何能将学生培养成实用型人才,应引起教育界的思考。”

据陈琦介绍,卫生与医学信息管理学系隶属于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其学科发展规划及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均纳入学院学科建设的统一规划之中。学系的学科发展围绕新医改形势下卫生信息化建设和发展需求,借鉴国内外卫生信息化最新进展,开展卫生信息化、循证卫生政策等相关领域研究,并开展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可以说,在中国医改敦促发展起来的医学信息学学科,是研究卫生事业发展规律的学科,它的任务是研究中国卫生信息化发展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卫生信息化所需要的卫生政策;研究与卫生信息化政策相适应的组织管理和工作方法以及中国和世界各国卫生信息化管理的经验。学科研究的成果将成为卫生管理部门辅助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卫生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重要支撑。所有这些需求,都让医学信息学在我国的发展成为必然。

学生培养方向与目标

“我们主要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医药卫生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医药卫生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陈琦说。鉴于这个目标,首都医科大学同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合作建立三个教研室,开展以下教育。

1. 学系研究生培养

2010年9月6日,首都医科大学卫生与医学信息管理学系2010级研究生迎新会在北京急救中心召开,2010年入学的7名卫生信息专业方向研究生是建系以来招收的首批硕士研究生,标志着北京市卫生信息化高级人才培养走上良性、持续发展轨道。

在教学方向上,王晖告诉记者,教研室存在3个培养方向:信息化管理方向――信息化建设管理、IT项目管理、网站管理;信息服务方向――卫生综合统计;IT技术支持方向――网络运维、信息安全管理等等,并安排学生进行专业实习。“我们的首要目标是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所以完成学业的人员应具有这几个方面的能力:掌握整个项目管理体系知识、有运维管理能力、懂得信息安全管理、有数据管理(数据支持)能力。”王晖说。

2. 举办学系首届在职研究生进修班

2010年9月,完成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信息管理方向)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招生工作。卫生与医学信息管理方向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共招收19名学生,启动对卫生信息化从业人员的在职继续教育。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关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课程设置,学术界普遍在基础素质知识模块、现代信息技术模块、信息管理专业知识模块、专业学科背景知识模块这四个方面达成共识。在首都医科大学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上,陈琦介绍说:“在以往的交叉学科培养上,‘模块式’结构留给专业课程的总学时很有限。这一问题导致了培养目标的本末倒置,与社会需求不一致。所以首都医科大学选择的是确定几门主要的核心课程(信息管理概论、管理学基础、数据结构与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基础、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信息资源的组织和管理),并按照以下模块和先后顺序开展教学活动:普通教育课程(基础素质知识模块: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现代信息技术模块和信息管理专业知识模块:信息管理类、计算机技术类、专业外语、实践教学环节)+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学科背景知识模块:医药学类课程)来进行教学的。”

把医学信息学教育当做一项长期的事业

篇4

【关键词】:实用性;教学优化;学习兴趣;与时俱进

在医学院校学生培养计划的课程设置中,生物化学属于基础课,主要研究构成人体主要物质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的代谢、相互联系及其调控[1].学好生物化学不仅可以理解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以及这些物质的代谢与联系,更为以后学习相关专业课程打好基础.生物化学实验课是生物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课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观察理解理论课所讲授的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如果在此过程中加以适当引导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与协作意识[2].目前,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主要以传授基本理论、学习基本知识为主.学生往往会觉得生物化学抽象、难以理解、学起来费时费力[3],但是实际上生物化学实验课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如果我们能从“实用性”角度出发,改变教学思维,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的学习兴趣,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该课程教学特征及各专业学生特点,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实用性”思维改革,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良好的实验习惯,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1生物化学实验课“实用性”教学优化

1.1“生活实用性”优化

“生活实用性”即贴近生活.生物化学实验贴近生活的典型例子为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该实验取材为新鲜的蔬菜水果,我们选择大家熟悉的橘子为实验原料.在实际实验中每组只需少量橘子就可以提取足够量的维生素C,该实验原料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选用学生非常熟悉的实验原料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对维生素的来源以及理化性质等留下深刻印象.与此类似的是胡萝卜素柱层析分离实验,该实验原料我们选用炒干的红辣椒,在研磨后提取胡萝卜素.在该实验的讲解中,要提示胡萝卜素为脂溶性维生素,因此,炒过的干辣椒要保持干燥研磨,并加入有机溶剂去提取.通过该实验,学生加深理解了理论课所讲解的维生素A的主要来源为颜色鲜艳的水果蔬菜这一特点.分光光度法与层析法都是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技术.如果单纯讲解技术原理,或者只是重点讲解测定方法等都会让学生觉得兴趣不大.我们通过在实验中选择贴近生活的实验材料,同时在讲解中适度引导,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该实验.另外,在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中,所使用的酶是学生通过口中含水做咀嚼运动后产生的口腔淀粉酶,学生测定的是不同因素(如温度、时间等)对自己的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同样在尿淀粉酶活性测定中,使用的也是学生自己的尿液样本;在提取全基因组DNA实验中,则要求学生用棉棒取得自己的口腔黏膜细胞.在这些实验设计中,通过使用学生自己的“原料”,而提高了学生对该实验的兴趣.

1.2“与时俱进实用性”优化

社会在发展进步,随着我国经济的空前繁荣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一些与代谢有关的疾病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我们根据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血糖仪使用逐渐普及的特点,在血糖浓度的测定实验课教学中不仅加入尿糖试纸定量检测,还加入血糖仪的使用.我们发现,学生对应用血糖仪实时检测血糖兴趣非常大.通过亲自动手测量血糖,使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糖代谢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对糖尿病的尿糖定性检测、血糖监测等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4].而我们对世界糖尿病日的介绍等也使学生对我国糖尿病的严峻现状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

1.3“职业实用性”优化

“职业实用性”,即该门课程与临床的密切联系.医学生从进入医学院校开始,就会不断从思想上自我加强职业感.入校后的“医学生誓言”宣誓等具有强烈仪式感的活动更会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职业感,这会使医学生对有关临床的东西更感兴趣.利用医学生的这个心理特征,在生物化学教学中适当联系讲解临床知识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们在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实验中,往往会讲解有关清蛋白与水肿症状,清蛋白与肝脏、肾脏疾病的关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此类似的为血清三酰甘油的含量测定,在该实验中,联系目前中国高血脂患者增多,适当讲解生活方式与肥胖、肥胖与高血脂的关系,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往往也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临床专业还可以应用案例教学法[5],加入简单的病例探讨,从生物化学的物质代谢角度来认识这些疾病,这些都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该门课程知识.

1.4“后续实用性”优化

“后续实用性”,即科研思维、科研习惯以及协作精神等的养成.医学本科教育不仅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医疗人才,也是医学科研人才培养的第一阶段[6].那么,科研思维、科研习惯的培养就必须贯穿始终.科研习惯与科研思维的养成需要从点点滴滴积累,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我们要把每次实验课都当成是一次科研习惯培养的好机会.例如:在第一次实验课中,在讲到实验室规则中的实验课必须穿白大褂这个简单要求时,往往会将实验室分级、实验室污染区、半污染区等概念,甚至实验的无菌操作等做简单介绍,让学生认识到实验的严谨性,能够严肃认真对待自己的每次实验,同时对生物污染与安全有足够的警觉意识;而我们在微量移液器的使用讲解中,往往会系统介绍微量移液器的类型及适用范围,枪头的选用规则等,都为学生在研究生阶段的科研奠定了良好基础.实验课重要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施实验的能力.尽管实验室开放日、大学生实验基金等为部分学生提供了熟悉、了解实验设计以及独立设计实验的机会[7],我们依然会要求在每次实验课前预习[8],体会该实验设计的优缺点,引导学生认识到实验设计的重要性,有意识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同时在实验中以具体实例给学生讲明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如每个实验设计中必须设置对照等;而在实验课中则给予学生独立操作的机会,在讲明实验基本原理与仪器使用规则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实施,发现问题后也要求学生先自己解决;实验课中和课后,通过检查实验记录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记录习惯[9].所有这些良好的实验习惯都将使学生受益终身,要养成这些良好的习惯,既需要学生的自我努力,也需要教师有计划、有意识、有选择的恰当引导.另外,要强调协作精神与集体意识的养成.当今社会知识信息量极其庞大,每个人都难以掌握所有知识与技能.在这种情况下,协作变得越来越重要,现代社会每一项重大的发明、发现都离不开良好的协作.而无论个人之间、团队之间的协作,都需要有集体意识,共赢意识.我们在生物化学实验课中的小组内合作、小组间协作对于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都是很重要的.作为教师,要学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引导大家养成集体意识。

2教学效果

2.1“实用性”教学优化效果调查

我们将该文所提出的“实用性”教学优化应用于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并于2016年9月到2017年1月随机抽取临床医学专业上过该实验课的学生共230人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30份,当堂回收23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问卷共设计8个问题,其中第一二个问题主要考查通过该教学优化,学生对该门课的兴趣是否增加;第三四五个问题主要考查该优化措施是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化学理论课知识,同时考察学生对该课的主观评价;第六七八个问题则主要考查该优化措施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科研兴趣与科研思维.问题答案采取5级记分:1分为完全不符合,2分为基本不符合,3分为不确定,4分为基本符合,5分为完全符合[10].所有结果采用Excel表录入,并采用GraphPdPism6ar软件分析.

2.2“实用性”教学优化调查结果

“实用性”教学优化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由我们的调查问卷设计可知,得分越高说明该“实用性”优化措施效果越好.第一二项得分均超过3分,说明该“实用性”优化措施实施后,学生对该实验课的兴趣比较浓厚;第三四五个问题中第三与第五个问题得分均高于3分,说明“实用性”优化措施的应用可以更好地达到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目的,第四个问题得分为2.37,说明学生依然觉得生物化学比较抽象难懂;第六七八个问题得分均高于3分,说明通过在生物化学实验课中应用“实用性”教学优化措施,初步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兴趣.

3讨论

篇5

关键词:医学检验专业 实用性人才培养 教改思路

医学检验学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现代实验室科学技术在高层次上的结合,也是目前医学院校发展重心,近年来也为医学院培养了不少实用型人才,是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然而,在目前的人才培养和教改思路中,关于医学检验方面的专业性任务依然很重,主要是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监控和预后判断提供充分的专业数据报告。本文就从这几点入手,研究医学检验专业实用性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医学检验专业实用性人才培养现状和不足

检验医学是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上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科,又称为实验室医学,是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一门科学。在目前各医学院校中均由设立相关的专业课程和系别教学,涉及到的检验项目、准确及时的实验数据和实验室分析手段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课程内容和实习内容。根据研究发现,目前在检验医学中专业实用性人才的培养现状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一)学生思想固步不前

在目前的教改思路中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水平表现也不甚好,这就表现出了医学检验专业实用性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可是,在培养中学生思想固步不前是一个大问题,在当今医学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这种思想的培养最为重要,这一点可以从国外检验医学的重点专业院校教学模式和思想看出,如果国内的学生思想依然不能得到完整释放,这样的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课程部分恐怕依然不能得到很好地传授和教导。

(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在研究医学检验专业的课程内容时,发现大多数的教改课程安排过于强调“知识技能储备”,而淡化了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培养。这种教学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改善照本宣科的陋习,然而,在某些知识技能储备和实际经验培养不成正比的院校,则会导致人才培养目标与临床第一线对检验技术人才实际需求的脱节,这样的结果非常严重,而且往往都是由于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导致的。

(三)优化师资结构方法不对

医学检验技术人才是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在教学培养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优化师资结构,而目前各大院校对于培养优化师资结构都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可是结果就是这样的师资结构需要的优化形式必须是从实际出发,而不是治标不治本不能改变老化的教学模式的空头支票。现在很多优化师资结构的方法都缺乏了实际的操作项目,由于师资队伍临床工作经验和专业素质的缺乏,很多优化办法都不能得以实施。

二、医学检验专业实用性人才培养教改思路研究

在重点分析了医学检验专业实用性人才培养的现状和较为严重的问题之后,下文将针对以上问题,以及行业内部的发展趋势,整理一些相关的教改思路和研究方案。

(一)树立学生创新意识

现阶段更适合的是“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采用这种理念能够更有效地梳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梳理学生心理,创建和培养新的教学模式已成为院校的共识。教学改革一直都是构建以创新教育理念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然而在实际的医学检验专业教学培养过程中,却没有着重提出关于学生思想培养的教学模式,导致在目前的教改思路中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水平表现也不甚好。传统医学检验专科层次教育也应该基于这个模式来教改,这种思路才更适合现在的学生,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在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培养中有更好的指导作用。如果想要改善当前医学检验专业实用性人才培养现状中的不足,这种传统的课程模式必须加以改善,减少教学质量参次不齐导致的各种教学陋习。这种已越来越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医学检验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教改思路中较为明确的方针,教学改善也可以从“模拟临床实际工作过程”教改的尝试与探索思路开始。

(三)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目前的师资结构大多数还是从教材的内容安排,这种教学模式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完整性,而且相对于优化师资结构的教改方式也没有更好更直观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需要更加严谨而有效的医学检验专业教改方案。在教改的教学内容的制定和设计思路上不能总是照本宣科,要注重工作职业的特殊性,作出有价值的调整。如果想要有更直接的教改效果,可以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淡化岗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这样对于医学检验专业实用性人才培养应该具有更直接的改善效果。这些都是目前具有一定实用性的教改思路。

三、结论

本文从医学检验的相关内容来研究专业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现状和不足,并从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教改思路。希望这些内容对于提升医学检验专业性实用人才培养方面有一定帮助,可以在教改中树立更好的口碑和形象。

参考文献:

[1]金永哲,李明今.专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构建[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11,(02).

篇6

长期以来,中专护理教学沿用了学科型的教育模式,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基础理论掌握得较好,但不足的是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而只有将这种传统的教学跟实践教学有机衔接起来,学生的实际技能操作水平才能提高,上岗就能胜任,就业能力强,适合对现代中专护理教育发展的需要。所以,现阶段中专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知识全面、能力强、素质高并富有创新意识的优秀护理人才。由此带来的中专护理医用化学教学特点为重在培养学生对化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的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够有的放矢,才能将所学的大部分知识点在医学学习中找到用武之地。

二、从学生特点出发,寻找教学突破口

中专护理专业化学教学中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方面主要是中专护理专业的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初中毕业后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进入高中而分流出来的,成绩相对落后,学习的内在兴趣不足,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加上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对科学这门功课基础相对较弱,对化学学习的认知能力较低,往往由于听不懂课而不去听;更有部分学生在进入护校以前,面对每个人对医院的日常生活印象,总认为是跟化学没有关系的,一旦进入学校,开学的第一门课就是化学,在心理上不认同,甚至有害怕、恐惧心理。对化学学习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在我校的每一届新生入学后的第一个月的班主任会议上,班主任老师提得最多的是学生对化学听不懂的问题;在第一次学生的教学座谈会上,学生说得最多的还是化学的问题。但是,作为化学任课老师,当我深入学生中间,具体询问有哪些问题难以听懂的时候,学生往往会说一些什么公式记不住啊,分子式记不住啊等等问题。事实上在医用化学基础课上对计算公式和分子式的要求是极少的。第二方面原因,首先来自现行的医用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医学缺乏紧密联系,更加注重的是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导致医学生对化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说白了就是不明白学习的化学跟临床到底有什么关系,或者说在临床哪些知识中有化学的影子。教师唯有将临床知识中化学的内容加强提炼出来,让学生有个明确的思路,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学校的化学教师又往往大多毕业于综合性大学的化学专业,不具备系统的医学知识,授课常与医学基础、临床课脱节,这势必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任课老师要将收集到的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实例如何恰当地补充到课堂教学中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

三、用学科前瞻性的视角,引领学生学习思路

针对以上中专护理教学的特点和化学教学的困难,除了进行必要的解释以外,作为教师,我们没有能力在短时间内改变学生在初中阶段形成的定向思维,迅速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那么,在如何在教学中将医学知识天衣无缝地引入化学的教学便变得尤其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淡化学科意识,注意化学与医学的联系。例如,在“溶液”的教学中可以引入正常成人体内的血液中血浆蛋白的浓度,正常成人血浆中Ca2+的浓度以及缺Ca2+的话会带来怎么样的表现等等。同样的,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营养特质的运输和转化、代谢废物的排泄等都离不开溶液。让学生能从宏观的感观上觉得原来化学就在我们体内,跟原来学习过程中最害怕的分子式,化学反应方程式有些区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用量出为入的观点,实施无缝联结

虽然化学教学避免不了要讲解到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点,这些也是学生觉得困难的地方,但是作为教师,可以在讲解基本知识点时引入一些医学中较为简单的知识,比如,在溶液浓度的学习过程中引入酒精的相关知识。酒精的化学名叫乙醇,是饮用酒的主要成分。乙醇在医药卫生方面的用途很广。比如,体积分数φ≥0.995的主要用作化学试剂;而体积分数φ=0.95的在医药上主要用于配制碘酊,浸制药酒、配制消毒酒精和擦浴酒精等;又因为体积分数φ=0.75的乙醇溶液能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使蛋白质变性,干扰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抑制细菌繁殖,有杀菌消毒的作用。而临床也可利用酒精挥发时能吸收热量,用含量为φ=0.25~0.50的酒精溶液给高热病人擦浴,从而达到退热、降温的目的。这样在教学中能将比较生硬的纯理论知识渗透医学知识的教学,并且是日常学生接触到的医学知识往往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真正的教学为临床服务的理念。

篇7

    【关键词】  建构主义;临床实习;教学

    【Abstract】  Clinical teaching is different from theory teaching.Cultivating innovative medical talents needs to construct a new medical teaching model. This paper , in the light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nstructivism theory , probes into the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vism theory in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

    【Key words】  constructivism; clinical practice;teaching

    临床医学教育是一门相对实践性较强的科学,对临床医学生来说单纯的理论知识在临床疾病认识中是不够的,对疾病的认识不仅要有理论还要有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并在结合中达到融会贯通,由于任何一个疾病在不同的个体上都具有不同的表现,每一个患者都是既有同一疾病的共性又有其独特的个性,在临床实习和实习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患者作为中心,依据建构主义理论进行设计场景,把医学基础理论、临床知识和技能、疾病实际表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的环境中复习医学基础理论,在操作和实践中学习临床知识和技能,实现从单纯理论认知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知识建构的转变。其教学将会比普通的教学模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涵义和构建医学临床教育新模式

    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是当代欧美国家兴起的一种社会科学理论,在教学方面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建构的过程,强调学习的非结构性和具体情境性以及学习中社会性及其相互作用,建构主义提出了情境性教学模式,通过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使学习者在具体的环境中通过自身的参与主动建构知识体系,通过合作学习和交互式教学而实现的相互作用在学习中的作用[1]。建构主义关于知识与学习的见解和观点在国内外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们认为:知识具有情境性,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自己原有知识经验,主动对知识做出合理的解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和学习伙伴,教学的目标与任务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重视教学活动与主体交往,重视教学策略,重视发展性评价,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重视教学模式的建构等。

    临床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带教老师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学目标、课程及其结构、教学条件、教学程序和教学评价这六个教学中的关键因素都与理论教学不同。临床教学必须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临床带教老师和学生之间也是不同于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关系,而是一种新型师生关系。因此我们必须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医学人才为根本目的,积极借鉴建构主义理论,充分依靠临床教学中的先天优势,实现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整合的优化,努力创造出一种以建构主义理论指导的,体现学生本位、重视能力培养、适合培养新型医学人才的教学模式[2]。构建既能与国际医学教育标准接轨,又符合中国国情,并为打破旧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思想与观念的束缚,建立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以“培养医学生创新能力”为基本取向,教学过程以“学生为本”、“能力为本”、“探究活动为本”的医学临床教学新模式。

    2  临床实习教学具有建构主义教学的先天优势

    临床实习教学是培养医学生的一个重要过程。三年的医学基础理论学习结束后, 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医学理论知识。为进一步深入学习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奠定了基础。如何在该基础上完成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变是临床医学教学的重点。在这一阶段不仅是单纯的对前三年基础理论、基础知识的复习、回顾和再现,而是多学科基础理论在临床上的运用和实践,同时又要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掌握理论指导实践的具体方法,培养从事临床医学工作的技能,学习临床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如果说前三年的教学是理论的教学,那么临床实习就是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和综合,同时又是在学习中对基础理论的加深和升华,是培养临床医生的转折点[3]。

    临床实习中学生面对的是病人,每一个患者都是一个现实的情景,如果教师能够积极的引导,配合适当的教学技巧,将是一个有趣和有效的方法,对学生知识的建构将起到有效的促进。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以个体的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在社会交互作用中,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和新知识意义的过程。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主要是对学生学习进行指导和适时的帮助,使学生在主动与患者的交流中、加上教师的讲解说明、问题探讨、交流互助实现对理论的再现和回顾,达到多学科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和应用,进而把前期基础学习中各学科相互独立的知识点进行连接和重组,完成知识、技能和理论之树的构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利用临床上以患者为中心的多种学习环境要素,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3  临床实习教学中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方式

    3.1  以学生为中心创造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教学模式  在临床教学中, 坚持学生自己主动建构临床知识体系原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指导、促进和帮助作用。在结束基础课的学习阶段之后,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医学理论知识并建构了最基本的医学知识结构体系, 他们有能力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医学知识结构体系。通过主动的建构过程, 学生能够形成其特有的思维方式, 能够独立地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对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3.2  以患者为中心设计相应的问题情境  知识的建构需要从环境中获取信息, 学习环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在临床医学的教学过程中, 建立一个生动、逼真及实用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医学知识,利于学生的知识体系建构,更有利于在实践中运用前期所学的理论知识。在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问题情境的设计[4]。根据学科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提出相应的不同层次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主动性学习精神,通过问题情境使学生进行联想, 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去认知、吸收和同化当前所学的新知识,在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去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建立新的方法,进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正确的联系。

    3.3  通过教师-学生-患者之间的交互式学习和交流, 强调在建构中的互动作用  教师在安排教案、教具和病例要有选择性,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学科的基本结构与学生的知识结构的相互联系,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建构与临床医学各学科相符的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感知、观察和理解,以自身的认知结构与学科的基本结构交互作用,丰富和修正自身的知识体系。

    另外,临床医学教学中重视指导学生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助。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实现人机交互及远程交互。通过建构的互动作用, 使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与智慧被整个群体共享, 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改进,提高学生的整体医学知识水平[5]。

    【参考文献】

    1 刘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系列文章(三) 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探析.中国学校体育,2008,(6):24-26.

    2 李玉林,孙志伟,丁红枫.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现代教育技术与医学课程的整合.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5):34.

    3 沈慧,李敏.建构主义理论对医学教育的启示.西北医学教育,2007,(6):68-69.

篇8

一、会审题,明确所需知识

用好知识的第一步是要判断好所需调动的知识内容是什么。落实到具体解题过程当中,指的就是审题的环节。审题环节的目的并不仅仅是阅读题目条件,还要在理解问题本身的同时寻找分析思路,将题目解答与所需知识建立起相应联系,在理论知识投入应用的路途上迈出第一步。

例如,在函数内容的教学中,曾经出现过这样一道习题:如下图所示,某公司销售一种小熊玩具,并利用40天的时间将购入的第一批玩具全部售出。为了促进日后的继续销售,该公司对这40天的玩具销售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绘制出了如下两幅图形。左图中所显示的是玩具上市时间和每天销售数量之间的关系,右图中所显示的是玩具上市时间和其销售利润之间的关系。(1)该玩具的上市时间与每天的销售数量之间存在何种数量关系?(2)在这40天中,获得最大日销售利润的是哪一天?利润额达到了多少?在读这道题时,学生们不仅需要明白题目当中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还要初步确定其中所考查的知识方法。不难发现,函数解析式与函数最值的求解是这道题目的核心指向。

由此可见,审题环节的任务并不是惯常理解中的“只读不想”。相反,把对题目的思考做在前面,是一次成功审题过程的标志。

二、会建模,搭建解题桥梁

对于数学学习来讲,建模始终是一个处于核心位置的思维能力。对于构筑知识基础的初中阶段来讲,师生们更应当将建模能力的培养训练放在首位。论及这一能力的具体适用,于实际问题的解答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例如,在一次测验中,学生们遇到了这样一道题目:如下图所示,玲玲的家在点A的位置,直线l表示一条笔直的公路,它们之间是一片池塘。从玲玲家到公路之间有两条路,分别是AB和AC,且测得∠ACD为30°,∠ABD为45°,BC的长度是50米。那么,玲玲的家与公路l之间的最短距离AD是多长?这么多已知量摆在面前,该如何将之有序整合并串连运用起来呢?这就需要学生们对这个抽象问题进行建模,⑹导饰侍庥胧学知识方法联系起来。建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之间搭建桥梁的过程。它就像是一个“翻译”数学的动作,由此对实践问题加以分析,最终找到有效解答的路径。可以说,将学生们的建模能力培养起来,也就是在无形当中抓住了数学知识学用结合的核心中转站,在促进解题的同时推进了知识理解。

在学以致用的过程当中,建模环节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它既体现了学生将实际问题向理论问题进行对应转化的能力,又彰显出了学生对于理论方法的理解应用水平。因此,在学用结合的过程当中,建模能力无疑是为理论知识应用所打开的一扇门。

三、会画图,巧妙数形结合

当然,理论知识在实际问题当中的应用也并不是那样直接简便的。对于一些较为抽象、复杂的问题来讲,想要让数学理论焕发出生命力,还需要对理论方法进行一定巧妙处理。在这之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就是数形结合的方式。

例如,我曾在一次课堂教学中引入了这样一道有趣的习题:小红晚上走路回家,路边建有等高的路灯。当小红从A路灯向B路灯行进,位于两路灯之间的点P处时,路灯亮了,她发现自己从A路灯处形成的头顶的影子正好与B路灯的底部重合。若此时小红距离B路灯的距离是5米,距离A路灯的距离是25米,且小红的身高是1.6米,那么,能否得知路灯的高度呢?这个问题的情境虽然很具体,但是,如果仅仅从文字表面来进行思考,仍然无法将这个问题具体化到易于解题的程度。这时,就需要学生们试着将题目当中的情境用图形的方式表示出来。图形无需多么精细美观,只要能够将其中的数量位置关系准确反映出来即可(如下图所示)。图形画出之后,大家的思路瞬间清晰起来了。大家不仅明确了题中已知条件之间的关联,更找到了解题所需的知识方法。在很多应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数形结合都是不可或缺的应用知识技能,是学用结合的有力助推。

学与用之间的转化,本来就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实际问题中的情境设定是理论具体化的一种途径,而在这之中,也离不开一些进一步推进具体化的辅助措施,数形结合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掌握了合理画图的技巧,学生们便可以将浮于文字表面的数学问题表现为具体模型,并在图形的引导下顺利解题。

篇9

一.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很少讲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即使是应用题教学,也只是把事先编好的现成的题目出示给学生,学生只是根据几个必需的条件套用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却不知道解决某一问题需要处理哪些信息和数据,更没有领悟到数学对于这一问题所具有的独特意义。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首先应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其具体做法是:

1.利用生活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马克思曾指出:“一门学科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更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兴趣。

比如教第九册“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我就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红领巾、自行车车架、电线杆架、桥架等引出三角形,再让学生通过推拉等实践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运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如修补摇晃的椅子,学生会马上想到应用刚学过的“三角形稳定性”,给椅子加上木档子形成三角形,从而使椅子稳当起来。这样使学生学得容易且印象深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际生活中,数、形随处可见,无处不有。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和周围的生活环境相联系,帮助他们在形成知识、技能的同时,感受数学应用范围的广泛。

2.收集应用事例,加深学生对数学应用的理解与体会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的发展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数字化的家电系列,宇航工程、临床医学、市场的调查与预测、气象学……无处不体现数学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搜集这些信息,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与信心,更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例如:在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学生搜集了自家几个月用水的情况,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人口的多少、老人和孩子等诸多因素)的过程,得出了自家用水是否合理的判断,并做出今后用水情况的决策。既渗透了环保教育,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

二.引导学生寻找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寻找数学问题,是学生探索数学价值、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试想如果学生不会寻找数学问题,就不可能做到很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学会寻找数学问题呢?

1.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

罗杰斯认为:“倘若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那就必须让学生面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但我们的教育正在力图把学生与生活所有的现实隔绝开来,这种隔绝对意义学习构成一种障碍。然而我们希望让学生成为一个自由的和负责的个体的话,就得让他们直接面对各种现实问题。”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数学问题,结合数学内容选择一些简单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这对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观念尤为重要,同时也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如在三年级学生认识长方形的周长之后,我是这样做的:让三四个学生为一组,量一量教室内门框、窗框、镜框等长方形的长与宽,并设计一下做这些物品需多少材料。最好再给每种不同的材料标上单价,让他们计算一下,选择怎样的材料,用什么方案,可以既经济实惠,又满足需要。

又如,在四年级学生学习了面积之后,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面积的认识只停留在教师所教的范围内,离开这个范围就一问三不知。如他们知道家庭居住的面积是若干平方米(这是从家长那里知道的),但问他们这一数据是根据什么得出的,他们都摇头说不知道。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在学生认识面积后,我组织学生先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居住面积的大小是根据什么条件确定的”,接着布置一道作业题,让学生回家动手测量自己居室的面积。这时学生就要考虑房间的形状,要求出面积就必须测量哪几条边,怎样测量,用什么单位,怎样计算,是否取近似值等等。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有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指导学生从数学内部寻找数学问题

数学内部充满着各种问题,虽然通过前人的多年努力,已经解决了很多问题,但是学生学习作为再次创造的过程,仍有一个不断探究、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在数学内部,学生接触最多的问题是解答习题,而解答习题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特殊形式。教师可以从问题的角度出发,指导学生对问题正确加以理解,明确已知的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作出合理的假设,寻求通向目标的可能途径,确定最优的解决方案。要使学生从中养成习惯,形成技能,并迁移到其他方面,使他们拥有问题解决的意识,提高思维水平。

例如:计算12345+23456.这是一道多位数的加法,学生计算后,教师可以改变题目的形式,出题“CROSS+ROADS=DANGER,已知O=2,S=3,求其他字母各代表几(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数字)”。这显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解决的情景。因为解答用字母来表示两个加数的加法,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没有遇到过的问题,而且解此题时学生不仅要具有加法知识,还须具备假设和推理能力。

三.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引出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把所学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来,形成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有效策略和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那么,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呢?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

小学生经过课堂学习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这些实际问题已经经过数学处理,各种条件与问题都比较明显,然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非如此容易,因此要多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遇到的疑惑、矛盾入手,引出新知识的实际问题或情境。

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把学生带到学校大操场的一块空地上,让学生在这块空地上设计一个面积是30平方米的花坛,可以有多种设计方案。学生对这道题积极性十分高,他们几人一组,一边测量一边设计,显得十分投入,最后竟设计出十几种图形优美、很有创意的花坛。在这一活动中,教师把教学过程看作问题解决过程,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先要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这一知识重新进行组合,有一个新的认识,然后要对分割法、平移法、面积相加减等方法进行选择,看哪些方法更适合于设计,方式得到扩展。这样,在设计过程中,既解决了沉重的基础知识复习(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计算),有拓宽了长方形的知识(计算简单的组合图形),更为重要的是,在设计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一次难得的实践锻炼的机会,强化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中的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在学生的生活中,大部分时间是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家里面的一切建设都是离不开数学应用的。让学生参与其中,无疑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大有好处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中的实践活动,这个工作可分两方面进行:一方面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另一方面要联系家长配合老师,大胆让学生参与进来。比如:让学生参与家庭管理活动。让他们回家了解家里一周的油、粮、副食、水、电、气等基本生活的各项开支情况,再将搜集的数据在老师的指导下加以整理,并提出有关的问题:你家一周共需开支多少钱?照这样计算,一个月的基本开支是多少?家里每月的收入是多少?家里每月的结余是多少?如果家里要购置一台800元左右的热水器,根据家里每月的结余,几个月后可以买一台?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从家庭这一特殊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数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朴素的问题情境中,通过搜集、交流、分析、整理、运用,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和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引导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积极的开展智力活动,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比如针对下面的生活实例:两位老师带46名学生去公园游玩,公园门票成人每张10元,儿童每张5元,公园还规定购买50张以上儿童票可以实行八折优惠,让学生想一想怎样买票比较合算?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教师可引导学生设计几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是一般学生都能想到的,根据有46名儿童和儿童票5元这两个信息,可以得到买票所要付的钱是5×46=230元;第二种方案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思考:题目告诉了购买50张以上儿童票就可以实行八折优惠,如果多买4张儿童票,再打八折,所付的钱是否少一些呢?老师要求学生实际算一算:用5×50×0.8=200元。通过计算,学生发现,多买4张儿童票,看起来好像要多给钱,但由于可以享受八折优惠,最终还是只付200元,比第一种方案要少付30元,两种方案相比,学生都愿意采用第二种方案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思维会逐步变得深刻而灵活,既提高了学习技能,有增加了智慧和才干。

当然,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提高和发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也绝非靠讲几节数学应用专题课所能解决的,不要期望在一两次的解决问题中就能培养起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也不要认为简单的数学问题(包括生活中的问题)对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毫无帮助,它需要较长的时间,教师在适当的时机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的应用意识,经历渗透、反复、交叉、逐级递进、螺旋上升、不断深化的过程。使学生的应用意识逐步由不自觉或无目的状态,进而发展成为有意识有目的的应用。总之,通过各种载体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效地激发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积极性,加大学生体验成功的频率,提高他们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⑴施方良.《学习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421

⑵李佐锋、周淑芬.《小学数学教师知识扩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

篇10

糖尿病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全身代谢性疾病,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约有3500万人,患病率居世界第二位。为了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患者有必要学会自我监测血糖。现在血糖仪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中普及率仅为3%,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的80%。不过,随着经济水平和患者疾病意识的提高,血糖仪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必备医疗用品将成为必然。

家用血糖仪根据设计原理分为光电型和电极型两大类。光电型血糖仪价格便宜,但是光电探头容易污染,测试误差较大,使用寿命也较短。电极型血糖仪的设计更合理一些,有一个内置式电极,避免了污染,误差较小,精度较高,寿命相对来说要长得多。目前市场上各种品牌的血糖仪多数都采用电极结构,操作比较简单,测试可信。

患者在使用家庭血糖仪前,必须对几种形式的血糖概念作一个了解,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日常观测。所谓的空腹血糖,是指隔夜空腹8小时以上早餐前的血糖值,中、晚餐前测定的血糖不能认为是空腹血糖;餐前血糖,是指早、中、晚餐前的血糖值;餐后两小时血糖,是指早、中、晚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值;随机血糖,指的是一天中任意时间测定的血糖。

一般认为空腹血糖低于6.1毫摩/升、餐后两小时血糖低于7.8毫摩/升、随机血糖低于7.8毫摩/升,表明血糖控制良好。但是由于个体存在差异,病人有必要向专科医生进行咨询,确定符合自身情况的血糖控制目标。通常血糖未控制的患者,至少每周正规测一天7次血糖,即三餐前+三餐后两小时+睡觉前血糖。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血糖达标、生活规律者,每两周正规测一天7次血糖。以前,人们认为,糖尿病患者仅仅测空腹血糖及餐后两小时血糖就够了,很多研究表明这是不全面的,应当纠正。近期血糖波动较大、有低血糖现象、药物调整、妊娠、手术等情况下,应增加监测频率。

使用仪器时应注意一些问题:采血前,要清洗和干燥双手,按摩手指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毒手指时,一定要等酒精挥发干燥后再采血,刺破后轻轻挤压,防止组织液混入血样,影响结果。采血时,不要固定在一个手指部位采血,以免形成疤痕,建议在手指末端掌侧侧边采血,该处痛感轻、血量足。一些患者有长期服用维生素C等保健药物的习惯,由于血糖测定一般都采用酶法原理,维生素C等一些具有还原性的药物能使测定结果偏低或严重偏低,测定时要加以注意。应定期维护血糖仪,以免仪器失灵或失准。家用血糖仪仅用于糖尿病病人监控血糖,是否患上糖尿病应到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