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教学范文
时间:2023-04-05 17:49: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模块化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笔者从事中职教学快十年了,现谈谈我的中职模块化教学
感悟。
一、中职学生特点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在变,学生也在变。中职学生基础知识、各方面的素养参差不齐。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理论基础差、自卑心理重、自信心不足、上进心缺乏。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其一,是多数孩子从小没受过父母关爱,造成心理缺陷;其二,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厌倦,不习惯于机械式地获取知识。据此分析,要让中职学生能真正走出暗区,最重要的是学校教学方式方法上的改革。模块化教学是当前解决中职学生厌学的最佳教学方法。
二、中职教学采用模块化教学的优势
模块化教学基本思想就是将整本教材归纳分类,每一类通过一个实例模块体现,学会了做实例就掌握了知识。把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例上来,这样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就更有趣味性。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将学生合理分组,在各组中优生带动差生学习,拉进学生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度,学生学得开心就不会再厌学了。
三、中职模块化学习、教学目标的设计
中职实验模块化学习教学目标的设计,我认为应该突出以下几个目标:
1.突出实际性
模块的设计能起到掌握知识,培养思考问题的方法、运用知识的能力,调动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
2.突出实践性
设计模块应与社会需求保持一致,让学生明白学知识对将来的重要性。
3.突出自主性
中职模块化教学学生是主角,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完成任务。
4.突出合作性
中职模块化教学,就是重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中职模块化教学内容的设计
1.中职模块化学习的一般内容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这是项目是否能做成功的关键;
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经验,是诱导问题创设并解决的重要条件;任何一个项目都是知识的组合,需要一定的解题思路。
需要借鉴的书中实例,项目所涉及的思路可从教材中的实例借鉴,还可通过网络搜集信息。
2.中职学科教学在构建教学模块化时,对此要进行充分地借鉴并进行整合
①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的整合。模块的难易做到简而实用。
②教材内部内容之间的整合。专业课与基础课的组合,例如:利用C语言编写求任意半径、任意高的圆柱体体积,这不仅需要
C语言编写程序的能力,还涉及数学中求圆柱体体积公式的知识。
③教材与教材之外信息材料的整合。最重要是以教材原有的教学章节为基本内容进行保留和删减处理。
五、中职模块化教学课型的设计
课型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一定的标准、一定的知识点、一定的教学方法而精心设计并组织的授课形式。中职模块化教学,可以设计出以下五类课型:
1.综合性课
从内容上看,模块化反映一个完整功能产品;从知识形成来看,它应该在突出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更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从学习形式上来看,有课内、课外的学习,有自主、合作性的学习;从学习方法来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2.研究性课
模块化教学往往要解决某一类事物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3.互动性课
模块性学习强调师生互动,即师生双方的共同参与,强调这种参与是在思想、情感、知识的交流中完成的,强调学生的学习包括认知的、行为的和情感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
4.开放性课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在广阔空间所获得的知识、信息,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知识、信息去解决问题、探究新问题。
5.创新性课
专业课学科与人文学科的组合。
六、中职模块化教学评价设计
我认为,教学评价的设计应包括如下几点:
1.以促进学生专业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本,以激励师生改进模块化教学为目的
2.既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又要重视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的评价
3.内容的编排、学生的参与率
4.学生对教师上课的方式方法上的评价,提高教师的教学、
教法
七、模块化教学计划书设计分八阶段
第一阶段,引入阶段。教师要确定项目名称,引导学生做社会调查,以确定项目所需实现功能模块。通过引入项目名称,引导学生思考本项目应实现哪几个功能,应注意哪些实际问题,涉及的知识点等,由学生自由讨论。主要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多学科知识的应用及信息描述的能力。
第二阶段,收集信息阶段。教师指导学生收集信息,借助一切可用渠道收集相关信息并整理,可以培养学生解决事情的条理性及巩固知识点。
第三阶段,制订计划阶段。学生制订计划的可行性。将项目划分成多个子功能模块,并分配给各位组员编制相关代码,实现人人参与。
第四阶段,确定计划阶段,即教师评价计划的可行性。
第五阶段,学生着手实施计划。
第六阶段,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检测,指导不足之处,表扬优点。
第七阶段,学生解说自己的作品设计思想和缘由,进一步巩固对知识点的理解。
第八阶段,师生测评阶段。对本次项目课程,学生与教师互评,是学生与教师沟通的平台,提高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黄国清.职业教育理论与方法,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8).
篇2
关键词:高等教育;模块化教学;改革;实践
模块化教学方法的兴起始于二战后,主要有MES(ModulesofEmployableSkills,模块式技能培训)和CBE(CompetencyBased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流派。MES最初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在借鉴并综合了一些发达国家的职业技能培训经验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培训模式,其从成人教育的特点与规律出发,以现场教学为主,把提高受训人员的操作技能作为培训的核心,通过传授必备的专业知识,使学员用最短的时间和最有效的方法学到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与知识,达到就业或上岗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因其针对性、实用性和效益性而在企业的员工培训中受到欢迎。CBE最初来源于美国二战后对退役人员的转业训练,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职业技能培训将其推广到欧亚大陆,主要以职业岗位需要为培养目标,强调认知能力、活动能力的统一即知行能力的培养,它不以学历或学术知识体系为基础,强调严格的科学管理和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由于这种教学方法重视实践中岗位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在西方职业教育体系中被广为采用。两种教学方法都强调针对性、实用性、效益性和能力化,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主要是CBE从职业化发展的一般性规律和需求出发,关注职业基础通用能力的培养,而MES则从具体工作岗位的规范性要求出发,关注职业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从教学的本质上来讲,以两种流派为代表的模块化教学模式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是一种优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模块化教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
模块化教学进入中国的时间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由劳动部培训司邀请职业培训专家卑斯麦先生在天津和上海两个高级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系统地讲授了模块式技能培训方法和内容,并培训了中国第一批MES教师。其后随着1999年教育部首批批准全国17所本科院校按照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开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快速发展起来。近些年来,模块化教学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已经成为一种吸取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的典范式教学方案。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高职高专、专业技术学校领域内的模块化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探讨最多,同时在高等学校的专业课程,如物理、电工学、会计学等领域内的模块化教学方法和观念的研究和实践也发展起来。每个模块的设计都有各自的培养目标能力的要求,如黑龙江大学在2009年修订的最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提出“实施以专业分类特色培养为核心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战略,以专业定位和特色为基础,合理构建教育平台,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科学合理设计专业方向、特色课程模块”,全校76个专业设有近200个模块教学平台,每个模块都具有一定的特色研究方向,例如,在俄语专业中设有俄语语言文学、俄英双语、俄罗斯文学模块,在应用物理专业设有光子学与技术、传感与测试技术模块,等等,通过注重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突出创业教育特色。综合来看,其发展思路主要基于“宽基础、活模块”的教育模式,即基于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依据大学正规教育的培养要求,通过模块课程间灵活合理的搭配,培养学生具有宽泛的人文素质和适应性强的从业能力。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到2020年要达到4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高等教育在学规模在2009年2979万人的基础上达到3550万人。《规划纲要》在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从中我们可以明确的是未来高等教育将具有普及性和大众性,但由于高等院校发展的阶段和层次不同,职业化教育对于许多地方性和专业性大学来讲是需要重点发展的内容。因此,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出发,有针对性地在一些大学中开展模块化教学,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培养21世纪“产业大国和创造大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突出实践技能培养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强调实践教学,其施教取向将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绩效,而且影响着实习设备的配置和布局,影响着教育质量和特色的形成以及发展和改革的走向,对于改善中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化具有重要的意义。21世纪的中国缺少大量的合格产业工人,短期来看,直接的反应就是“民工荒”与“雇工难”现象的产生;长期来看,国内产业在国际产业价值链分工中不利位置的改善不仅取决于技术创新推动的“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改变,也取决于中国产业工人的基本素质和技能水平。另外,模块化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员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了就会,会了就用”、“按需施教”、“学用一致”作为其基本原则,不仅提高了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也为缓解中国就业压力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目前中国的就业难主要体现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企业失业人员与大学生就业三方面。从大学生就业难来看,劳动力供给方的学生与劳动力需求方的用工单位之间的不对接,供非所需是重要原因之一,而针对性强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对于解决该问题意义重大。
二、高等教育模块化教学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模块化教学模式是将实践教学内容分解成相应的模块组织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实施的步骤和程序是,首先根据岗位技能需要,反推技能目标,进而明确教学目标;然后在分解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基础上,明确学生应知、应会的教学内容,形成教学模块;最后采用任务驱动法组织各自教学模块的实施。这种教学模式摆脱了本科传统教学模式框架,但是受到现有高等教育体制的限制而呈现出一些突出问题。首先是教学目标定位问题。传统高校办学目标突出对于高级人才与综合素质的培养,而模块化教学突出专业化、职业化培养,二者经常性表现出矛盾。如在一些高校的办学定位和专业定位中明确提出培养“综合性、全面的高级人才”,这与模块化教学的“专、精”培养目标不匹配。而且,大学中所必修的公共课程占用了过多的教学时间和资源,无法有效地安排学生进行模块化教学;公共必修课程教学内容过于宽泛与模块化教学内容衔接性不够,等等。其次是教材选用问题。有针对性的教材是模块化教学效果得以提升的基本保障。目前国内高校的教材使用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选用名家主编的教材;二是选用自编教材。其中的部分教材内容过深(超过本科深度)或过浅(不及大专深度),质量不尽如人意,不能够“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在模块化教学中使用的教材应该是那些既熟悉本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理论体系,又了解相关专业实践知识体系及实验技能的人员所编写的教材,目前这方面的适应模块化教学需求的教材比较紧缺。再者就是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问题。在全国大部分高校,模块化教学基本工作主要还是由学校各相关的院系承担,担任课程的教师大多是延续以往传统教学思维模式。这些教师尽管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因教学目标的改变还不能够完全适应新的教学方式,这些背负着教学、科研压力的教师又很难抽出时间和精力补充新的实践教学经验。而那些乐于参与模块化教学又有着丰富经验但是缺少教师资质的校外人员在现有体制下又很难大规模进入到高校教师队伍中来。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一些学生还在“以考试为目标、以获得文凭为目的”的被动式学习方式下学习,缺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还有教学成本问题。在高校的专业模块设置中,一般来讲当学生在选择了特定的专业模块后,该专业模块课程与其他专业模块之间具有较少的重合课程,当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想要改变学习模块时,则很难进行转换或者转换后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这种现象与“一考定终身”相似,学生出现了“一选定终身”的现象。从教育学的教育规律来讲,模块化教学的知识比较单一,较容易导致学习兴趣和效率的下降。如何在一个模块内合理、科学地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进程,防止学习内容单调化则并非易事。最后是实验与实习问题。目前本科院校中的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还无法满足模块化教学所需。理科专业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是实验室设备陈旧、实验室资源无法保证大规模的学生进行集中化专业实习;文科专业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是实习基地过少。按照“按需施教”的要求,根据模块要求到企业实习、实训是个重要的环节,如果不能建立稳定的企业基地,实习时学校与用人单位都具有“临时抱佛脚”的想法和做法,导致校企合作的实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模块化教学在高等教育实践中的思考
针对未来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发展的要求,目前许多高校都在教学计划中纳入了模块化教学的内容,但在实质性的课程安排、计划进度表、实际运作过程中仍延续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传统人才培养方案相比,最明显的区别是增加了模块图表的变化。这种做法或许是出于对模块化教学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许是出于以上所提到高等教育模块化教学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制约。应该说,高等教育模块化教学在我国还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按照《规划大纲》要求建立高校分类、分层次定位的发展思路,中国高等教育既需要培养创新型国际一流人才的大学,也需要培养应用型践行人才的大学。因此,不同类别、层次的高校要根据自身条件和情况进行量身定位,不要好高骛远。从模块化教学的目标定位、教材选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教学任务与环节、实验与实习等方面来看,高校模块化教学发展中今后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学校要提高对模块化教学的重视程度。学校可以通过设立二级学院加强模块化教学的发展,如在本科院校开办以模块化教学为主的实验班教学,将各专业的实验班归入二级学院统一管理。结合黑龙江大学的经验来看,学校设立的创业教育学院将创业教育类“三个一”课程融入到各专业设置的模块化教学中来,有效地提升了学校模块化教学效果。另外,学校还要对模块化教学改革中的教材编写立项、教学研究立项、教学工作量计算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以充分调动参与教师的积极性。教学单位要注重对教材使用效果的评价和使用中存在问题的反馈意见的收集与整理,以便为教材的更新和编写提供要求和目标。学校应该到行业和企业中去进行需求调研,在此基础上,组织学校、企业和科研单位共同成立教材编写组编写有针对性的教材。学校要注重培训和引进适应模块化教学要求的师资力量,提供多种机会和渠道,鼓励和支持任课教师外出学习和实习,参加专业培训,拓宽教师视野,学习和交流先进经验,提升教学改革进度。同时,对于实践性强的模块内课程教学,可以采取外聘专家的形式,建立外部专家数据库,弥补实践教学师资力量的不足;还可以与政府和企业设立的科研院所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共享外部师资力量。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突出辩证的扬弃。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毕竟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强调“厚基础、宽口径”的综合人文素养提高是高等教育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能,但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突出专业性方向的改革尝试还是有必要的,高校培养方案中所开设的必修课程也应该围绕当代社会发展要求进行适当改革,如在黑龙江大学进行的大学公共外语实验改革中,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特殊性,以对外经贸语言课程取代传统的大学外语教学课程,既满足了必修课程教学要求,又突出了模块化教学所要求的专业性和适应性要求。教师要注重设计适应模块化教学要求的教学任务与环节。教师应该精选教学任务、精心构思教学内容、精心谋划教学讨论。教师要从教学任务中引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将学习知识技能与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融入到教学任务的设计中来;教师要对教学任务和内容有着深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基础,对教学内容的传授要讲求方法,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要设计教学讨论环节,及时总结与学生交流任务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全社会要关注以模块化教学为引导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块化教学本身就在于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实用性人才。因此,以双赢原则为指导的校企教育合作是可以实现互利和稳定发展的。学校要与企业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实施模块化教学计划、共同指导学生实习、实训过程,这既为企业解决了人才需求,又为学生解决了就业出路问题,也为高等教育和教学改革探索出成功的发展经验。
作者:孙勇 徐美玲 单位:黑龙江大学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篇3
关健词:中学化学;模块化;教学设计
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应当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设计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开展模块化教学设计,能改变课堂教学的线性结构,努力实现教学的最优化设计。
一、模块化教学设计的内涵
模块化的概念源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开发,其基本思想是用系统的思想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地对信息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此思想和方法应用于教学中,形成了模块化教学的思想。模块化教学(简称MES)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国际劳工组织研发的一种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教学和培训模式[1]。近年来,该教学模式在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受到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的积极关注[2]。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如果把每节课作为一个总模块,那么这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就是由一系列子模块有机组成共同实现的,每个子模块体系围绕自己知识体系的主导思想广泛认知, 发散思维, 接纳新信息。模块化教学设计就是按照内容相近、方法相当的原则,把具体的教学内容划分为二到三个子模块,根据各个子模块的达成设计教学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加以统摄和整合,以达到设计效果的最优化。模块如何产生,能否有效地组合成系统,系统的分解和组合的技巧和运用水平,是模块化设计的核心问题。建立模块系统是实施模块化设计的前提,形成模块化系统则是模块化的最终归宿[3]。
二、模块化教学设计的操作流程
模块化教学设计需要变“线性结构”的教学设计为“非线性结构”的教学设计。其基本思想是指以一个主题为中心将相关的知识组织在一起,在一定时间内按照一定的目标开展学习活动。笔者结合沪教版初中化学第八章第二节《糖类 油脂》教学设计,介绍模块化教学设计的操作流程。
1、确定模块内容。在模块教学中, 模块指的是组成知识的各个不同的功能部件 ( 组件) , 它反映了学习内容不同但相联的知识内涵。一项好的任务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子模块的内容确定是模块化设计的前提,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标”,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的目标、内容、重点、难点、疑点,找准教学的切人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例如:围绕《糖类 油脂》的教学,我在认真分析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确定了本节课的两个子模块,一个是围绕糖类的子模块教学,另一个是围绕油脂的子模块教学。
2、定位模块目标。模块化教学设计与传统的教学设计一样,需要预先设计本节课有关知识和技能、情感、能力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每一模块的目标和要求都要明确而具体,只有教师和学生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和要求进行协同活动,抓住教与学的主要矛盾,有的放矢,才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到预定的效果[5]。例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解为糖类和油脂两个子模块的教学目标,两个子模块的教学紧紧围绕子模块的教学目标来组织实施。
3、选择教学方法。模块化教学设计的精髓就是设计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活动,突出以学为主,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结合任务和问题通过合作讨论交流互助,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进行积极主动的意义建构[4]。在明确教学目的的情况下, 只有选择最新的教学内容, 使用最灵活的教学方式,机动灵活地组织教学, 使它们达到最佳的组合, 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以糖类的子模块教学为例,主要教学方法与程序设计如下:第一,情境创设,通过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第二,自主学习,设计问题题组,通过对课本有关内容的自学、讨论、交流,得出初步结论;第三,归纳整理,教师针对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所得出的初步结论进行归纳整理,及时点拨,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第四,迁移运用,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剖析与课堂训练的开展,达成教学目标。
4、设计课堂检测。模块化教学设计时要贯彻及时性原则,设计好过程性检测和结果性检测。过程性检测针对各个子模块的目标达成开展设计,伴随子模块教学进程及时呈现随机完成,及时获取反馈信息调控教学进程。结果性检测重在了解课堂总体目标的达成情况,涵盖各子模块的教学内容,以开展课堂5-8分钟当堂训练的形式组织实施,以促进知识形成,实现能力提升。
三、模块化教学设计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1、设计的独立性。每个子模块都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完整的教学系统,有明确的目标、有相对固定的程序和方法,这使得各子模块的教学相互独立、易操作。同时,围绕子模块教学的程序和方法对于学科同类型的知识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在遇到类似子模块的教学中,可以采取相同的教学设计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2、活动的递进性。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体现递进性,子模块内容并非盲目地堆砌在一起,而是严格遵循认知发展规律,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分散到系统进行设计,学生在经过较低层次子模块内容的学习以后,继续进行较高层次的子模块学习,这也体现课堂教学应贯彻的循序渐进原则。
3、内容的关联性。内容的相互关联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整体化设计水平,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思维发展选择不同的子模块,以不同的联结方式构成不同的结构,这些结构即演绎出不同的课堂教学活动[5]。同节课子模块之间在内容上要相互关联,避免知识之间相互割裂,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有效促进学生认识结构的形成。
4、学习的自主性。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必须借助他人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情景之中,经过协作、会话交流将知识意义建构出来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从中获得乐趣与知识。
5、方法的多样性。对每一个模块的教学采用灵活、多变、富有启发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点拨、提问、质疑、讨论等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善于把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加以归纳、整理,在“学”的思路与“教”的思路相结合上动脑筋,既保护学生的探究欲望,又能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模块化教学设计对于变革传统教学设计,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设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模块化的对象是系统,模块化的主要方法是系统的分解和组合,有目的、有内容、有步骤、有组织地安排模块进行模块教学至关重要[6]。同时,模块化教学的非线性和生成性,给教师在教学时间和进程的把握、教学调控上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这需要在行动中加强研究,以实现教学设计与教学效果的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周艳华.美术课模块化教学设计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教育与教学杂志,2004(3):60
[2] 赵忠江.对外汉语模块化教学设计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2010(2):141
[3] 百度文库
[4] 赵忠江.对外汉语模块化教学设计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2010(2):141
篇4
运用模块化教学方法的理论契机
《新闻学概论》在整个新闻学学科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一方面它为新闻史课程提供理论视野和正确的新闻史观;另一方面它又为新闻业务课程提供理论支持。
从新闻理论中的“原理”出发,到新闻实践中的“原则”应用,是《新闻学概论》课程在组织模块化教学时的基本思路。
教师在教授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观点的同时,教学的重心应放在学生技能的培养上,并注重与当下新闻业界的实践紧密结合;并与新闻采写等实务课程进行联合教学,实现了新闻理论和新闻实务的联动。这种教学方法提升的不仅是学生的知识能力,而是涵盖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人协作的能力。这对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即掌握新闻现象与新闻活动的基本规律,树立正确的新闻传播观,并用这些规律和观点分析新闻传播实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新闻学概论》课程本着夯实基础、服务实践,注重知识延伸和拓展的原则,分为“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交叉理论”三大模块,各模块所对应的课程内容与学时如下:
“基础理论”模块:绪论(4学时);新闻(8学时);新闻报道(4学时);新闻价值(8学时);新闻传播的性质、功能与效果(8学时)。
“应用理论”模块:新闻传播者(8学时);新闻传播的接受者(4学时);新闻媒介(4学时);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4学时)。
“交叉理论”模块:新闻自由(4学时);新闻法制(4学时);新闻传播的职业化历程与新闻专业主义(4学时);新时期以来中国的新闻改革(4学时)。
模块化教学在本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第一步:建立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的建立是模块化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因为小组是学习任务的执行单元。在划分学习小组之前,笔者对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爱好、思想表现、入学成绩乃至交朋结友等情况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本着互补的原则进行小组成员搭配:把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分在一组,一方面可以促进差生的转化,另一方面又有利于优等生的灵活变通,即所谓“取长补短”;把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分在一组,可以相互借鉴;把不同认知方式的学生分在一组,有利于发挥各自的优势,使其相互学习,“相互强化”认知风格。总之,学习成绩、知识结构、认知能力、认知方式等是划分小组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新闻学概论》课的上课规模为一个班级约40人,需要分组时,可分为5个组,每组8人。关于划分小组,笔者的建议是:其一,教师要宏观把控,不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由结组;其二,同一宿舍的学生要拆开;其三,男生与女生搭配;其四,学习成绩好的与较差的搭配;其五,从在班内未担任过学生工作的人中选举出小组长。
第二步:确定小组任务 模块化教学的第二步就是根据每个模块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把具体的任务融合到教学过程中,从而确定每个小组在本模块中的任务。根据每个知识模块的内容不同,笔者在授课过程中设计了如辩论赛、小组报告、模拟记者招待会等不同的小组任务。
组织辩论赛。在讲授《新闻事业的产生与发展》时,事先抽取两组同学准备一个辩题,正方是“报纸终将消亡”,反方是“报纸不会消亡”。用4个课时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这一任务模块的确定的依据在于:首先,因为关于“报纸会不会消亡”这一命题在学术界也曾进行过讨论,有可以辩论的空间和资源;其次,如果这个问题不弄清楚,学生对新闻事业的发展很难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另外,学生在准备辩论赛的过程中查找大量的资料,梳理媒介的发展历史,并对媒介未来的发展进行前瞻性的研究,能够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强化了团队合作意识。在组织辩论赛的过程中,参赛的两组同学的表现非常优秀,围绕“报纸会不会消亡”两组同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旁听的同学也参与到辩论的过程中来,围绕这一话题踊跃发言。
提交小组报告。《新闻学概论》这门课课时少,有些内容很难在课堂上充分展开,因此,为了配合教学内容,教师们组织学生成立“新闻观察小组”,根据学生的各自的兴趣,组成报纸组、电视组、广播组、杂志组、网络组等。每组同学选择共同感兴趣的一种媒体保持密切关注,每周讨论一次,期末提交“新闻观察报告”,作为一次大作业,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教师在课堂上点评。“新闻观察报告”既不占用课上教学时间,又督促了学生保持对传媒的敏感,此种敏感是他们将来从事新闻传媒工作最可贵的职业素养。教师还通过电子邮件等手段指导学生的课下学习。组织传媒小组还便于有共同爱好的同学聚集起来,做共同感兴趣的事。
模拟记者招待会。在讲授 “新闻报道”单元时,笔者把所在新闻传媒学院的2009级优秀毕业生李景泽、信念请进课堂,组织了一场题为“大学·青春·梦想”的主题交流会,然后不同的小组“扮演”成不同传媒机构的记者进行提问采访,并在招待会结束后要求各组同学再制作成新闻成品。
策划栏目。在讲授新闻媒介这一章中的“媒介内容定位”时,让同学策划一个栏目,做具体定位,分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网络等几类。从学生作业看,效果很好。其中,有一组同学把自己的策划放到“西祠胡同”bbs上请专业记者提意见;有一组同学利用双休日分发问卷,做受众调查,让自己的策划建立在受众调查基础上。
第三步:执行任务 向学生布置完任务后,教师不能放任不管。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在任务的执行阶段,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做,指导学生想办法、找出路,特别是对有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这一阶段,教师的角色是“学习伙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模块任务,掌握相应的技能。比如,在组织“报纸终将会消亡”的辩论赛之前,教师要给学生介绍辩论赛的规则、如何组织辩论赛等相关知识。另外,为便于指导学生,教师建立了专门的QQ群,利用网络的便捷性,随时随地和学生交流。
第四步:展示与评价 模块任务完成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其作品或作业,在展示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总结,作业与作品的展示与评价环节能够进一步强化教学内容。首先,各小组学生代表先要展示其作业与作品,然后对作业或作品进行阐述,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其次,其它小组可以向阐述者提问,由小组负责人进行回答,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对模块任务的完成情况、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在团队中的表现等。比如,在模拟记者招待会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现场提问进行逐一点评,并针对在整个采访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点评:如果有些同学访前准备做得不够充分尤其是不能用网络进行信息搜集,如果有些同学的现场观察不够细致、不能捕捉到丰富的有效信息,对这些内容教师要及时点评。
笔者所在学院2012级编辑出版专业与2012级新闻采编专业作为《新闻学概论》模块化教学的试验点,通过期末考试以及这两个专业的学生在后续课程的课堂表现和校园实践的成果来看,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对于定位在培养动手能力较强的实践性人才的传媒类院校而言,基础理论类课程如何开展实践教学,是一项有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模块化教学是一个初步探讨和实践,希望对传播学、广播电视概论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篇5
【关键词】船舶电站实训 模块化教学 模块划分 教学体系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高效、低成本地使学生掌握各种应用技能是各高职院校面对的共同难题。
对航运类高职院校的轮机管理、电子电气管理等专业而言,船舶电站的操作、故障排查是其应用技能实训的重要内容。船舶电站为全船提供所需电能,相当于人体的心脏,因此电站运行的可靠性、经济性对船舶航运的安全及效益至关重要。传统模式的船舶电站实训教学只是单一的教师示范―学生实操―教师指导―学生再实操,由于现代化船舶电站设备都采用先进的微机控制及高端电子产品,技术含量高且操作复杂,故很难使学生掌握复杂的操作和故障排查,师生都认为该实训课难度大。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借鉴国外船员教育的先进经验,在船舶电站实训教学中进行模块化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凸显学院“实践技能强”的办学特色。
一、建立船舶电站实训模块化教学体系的基本原则
船舶电站实训模块化教学改革应该以培养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人才为第一目标;要理论密切结合实践,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载体,培养其综合职业能力;必须满足学生职业证书考试(海船船员适任证书实操评估考试)的要求;另外,也要在确保培训效果和安全的前提下降低教学成本。
二、船舶电站实训模块化教学的模块划分
(一)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概念
船舶电站实训中的模块化教学就是模块式技能培训(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是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MES打破专业工种的理论和实践条块分割的模式,实现理论学习与技能操作训练的有机结合。它以岗位任务为依据来划分具体模块,以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再将各模块根据运动技能的特点划分成各个学习单元,形成一个像积木组合式的教学形式。
(二)船舶电站实训模块化教学的模块划分
我们以能反映船舶电站操作或维修方面技术等级标准要求,并在技术上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设备或实例作为一个模块,而把完成模块技能要求所需的单一相关应知内容(理论)及技能训练(实践)组成一个学习单元。
我们将船舶电站实训分为五个相对独立的模块:船舶配电装置,船用发电机,船舶应急电源,自动化电站,船舶高压电力系统。每个模块一般包含多个学习单元。
三、船舶电站实训模块化教学体系的构建
具体教学体系的构建要从软硬件等多方面入手:
(一)实训室及设备的安排
结合远洋船舶上广泛应用的船舶电站及自动化电力管理系统PMS,在学院新建的包括柴―电、轴带和变频模拟发电机组的船舶电站综合实训室中,各种实物仿真、半实物仿真、物理仿真的实训设备可实现逻辑和运算功能、过程控制、运动控制,满足性能相似、几何相似的基本原则,具有效果逼真、精度高、操作方便、节能环保等优点。这为教改做好了硬件准备。
实训室配有专用多媒体教室,实训设备也按模块及学习单元进行了组合,以便于教学。
(二)实训教学文件的编制
教学改革,教学内容安排是关键。在对用人单位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教学目标,编写模块化实训教材《现代船舶电站操作与维护》,并由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出版。之后重新编制教学大纲和详细教案。
(三)实训教学方法的应用
在授课中采用“项目驱动”“讨论法”“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并以“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行动导向。学生为中心,但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仍是必须的。
(四)实训教师队伍的建设
师资队伍是困扰高职教育的难题,尤其年轻教师跨出校门即登上讲台,实践经验缺乏,实训课教学难尽人意。通过此次教改,年轻教师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理论水平高的优点,紧密结合实践,明显提高了他们的实训教学能力。
四、船舶电站实训模块化教学的效果
近两年来,船舶电站实训模块化教改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1. 提高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且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2. 培训时间缩短近20%,减少了设备、耗材及人力投入,提高了经济效益。
3. 建立起一支具有较高理论和实践技能水平的实训教学团队。
五、 结语
船舶电站实训模块化教学仍需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希望今后能将其应用于航运专业更多的实训教学中,也希望能尝试将其应用于理论教学中,打破理论与实训课的界限,以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姜锦范.船舶电站与自动化[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5.
[2]周林芬.引入模块教学,提高实训效率.吉林教育[J]. 2010(5):109.
篇6
模块化的教学方案
现有的课程设置多是培养目标驱动的[1],在培养目标驱动的模式下,学习者的知识结构主要由教学管理者所确定,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人才培养的规格、过程和结果更可控.但是,这种以教学管理者为中心的课程设置模式,忽视了学习者的主观意愿,导致了学习动机的缺失.与单纯的培养目标驱动不同,本文提出的“培养目标”与“学习需求”双驱动教学模型,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学习者的兴趣爱好来共同确定教学的内容(见图2),这些内容依照逻辑关联而内聚为知识点模块,与课程相比,知识点模块不是先验、静态和外在于学习者的,它更强调学习者的参与与合作,因此对于教学内容与形式的确定,学习者有了更大的参与权和选择权,因此也就具备了更强的学习意愿.基于“双驱动”的模块化教学方案,可以很好的应对由于个体差异而带来的多元化学习问题,此外,由于知识点模块通常具备内容少、目的性强等特点,在教学形式上也可以多元化,比如讲座、培训等,而不拘泥于单一形式;在教学管理上,可根据知识点模块的性质、讲授的形式以及课时数,区分为学分课与非学分课,并注重网络平台的使用;在教学方法上,要开展依托模块而进行的各种项目驱动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在考核方式上,可根据计算机教育的特点,引入多样化的考核渠道与方式,例如各种信息技术比赛等,而不仅仅只是传统的成绩评价模式.
与传统的课程教学相比,计算机公共课采用模块化教学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优势:首先,更符合“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一致化的教学设置无法响应个体的差异性(能力、兴趣、专业需求等)需要,而模块化的教学方式是解决这个矛盾的一种有益尝试,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课程中相应的模块,并通过该模块的学习与考核,即可获取该模块对应的学分,而无需修习整门课程,因而可以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其次,提高了专业信息技术教育的可行性.信息技术目前不仅应用在公共领域,也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各个专业领域,而采用模块化的教学形式,就可以将其中具有“公共”特性的教学内容划分出来,然后以单独的课程形式,或者是课程中的模块形式,交由公共教学部门来负责,从而降低了专业院系的资源投入,提高了课程实施的可行性.第三,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与个人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公共授课部门要面对越来越多的知识应用,让老师们掌握所有的这些知识应用,不可取也不可行,而模块化教学的实施可以让各个老师更好的发挥自己的特长,在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与发展能力的同时,也保障和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模块化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实施
面向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模块化教学法是一种以培养创新精神为主旨,以提高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它将在内容组织与培养目标上具有关联性的教学内容内聚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教学结构体.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模块化设置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参照的课程组模块,通常以学生的专业培养方案为主线,在兼顾通识教育的同时,更多的将与专业有关的信息素养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这种模块化设置可以解决前述1.2中所提到的问题,但由于其对应的课程设置方案都由学生所在院系的专职教师提出,而负责计算机基础教学老师通常只是协助实施,因此该模块化教学形式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另一种是以授课目标为导向的知识点模块,它是将在内容组织与培养目标上具有一致性的教学内容内聚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教学结构体,通常以课程作为表现形式[2],这种模块化教学形式一方面符合以通识教育为重点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与信息技术发展更新快的特点相契合,而本文所论述的模块化教学主要是指第二种情况.根据教育部的相关指导文件,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在此基础上许多高校设置了“1+X”的课程体系方案[3][4],其中的“1”对应的是《大学计算机基础》(下简称《大基》),而“X”则因校而异,各有不同.本文将主要针对“1+X”课程体系,就模块化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作为公共课,计算机基础课程受众面广,因此寻求同一化的课程设置与个体的学习需求之间的平衡点,是计算机基础教学一直以来所面临的难题,而分级教学是当前许多高校有对于此的一个解决方案,即根据摸底考试的成绩来决定学生的学习内容,因此在一定程序上缓解了入校新生的个体差异所带来的问题,但这个做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以《大基》分级考试为例,部分通过了摸底考试的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实际上没有达到课程的基本要求,但由于对其他知识点掌握较好,得分较高,因此考试最后仍然是达标.面向能力分级的模块化教学可以很好的解决前述分级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它的主要思想是将课程的知识点进行重组,并分为基础、扩展和选修三个层次,其中基础模块是必修模块,是本知识点模块中最基本的内容,是进行扩展和选修模块的基础;扩展模块是在基础模块之上而设置的进阶学习内容;选修模块则涉及本知识点中综合性和专业性较强的内容,一般不做强制学习要求,供学生自选.在模块划分的标准上,可以按照思维或操作方式的一致性进行归类,例如Word段落格式化中的段前段后间距与左右缩进的设置,其实现的思路和步骤实际上是一致性的,就可以将其归为一类,而在考核时任取其一即可.上述三个模块的划分,从考核角度出发,基础模块决定的是成绩通过与否(合格或者不合格),扩展模块决定的是成绩等级(合格、良好还是优秀),表1为《大基》中Word文字格式化内容的分级模块化教学方案.在日常教学中应以基础和扩展模块为主,所对应的实验即为验证性实验,这部分同时也是课程考核的核心,其中尤以基础模块为甚,如前所述的分级考试,就应当将基础模块作为重点,对该部分完成情况未能达标的,即便总分达标了,也不能算作是通过考核.而选修模块一般不列入授课计划,只作为学有余力学生的课外习题,在授课方法上可选择网络课程、讲座等形式,此外也可作为相关技能竞赛的辅导题或测试题.#p#分页标题#e#
与《大基》相比,“X”课程的应用倾向性更强,因此学生在学习的需求上也更趋复杂多样,如果说《大基》更多的是要解决学生基准能力差异与一致化教学设置之间的矛盾,那么“X”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则来自学生由于兴趣、专业等不同所产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解决这个问题的通常做法即将课程设置也多元化,根据学习需要而开设不同的课程,如《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网络技术及应用》,面向经管专业学生的《Excel高级应用》等.但是,多元化课程设置方案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按照教学组织的需要,课程设置通常是面向班级的,但有时候同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需求差异非常大,甚至达到了“势均力敌”的程度,这个时候倾向于任一群体都会忽视对等的其他群体;其次,与其他学科不同,信息技术的知识结构“碎片化”情况非常突出,许多应用同时涉及了几门课程的部分知识点,以网页制作为例,它需要学生同时掌握《网络技术及应用》与《多媒体技术及应用》两门课程内容中的部分知识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学习其中任意一门课程无法达到自己学习的目标,而把学习两门完整的课程显然又是一种学习资源的浪费.参照前述的“双驱动”教学模型(见图2),本文提出了一种以“知识整合”为主线的解决思路,它的核心是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引入主观学习意愿参量,教学的内容是由教师与学生所共同决定,在具体实施上,根据知识的结构特点将其划分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模块,并将这些模块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教师可以将某些知识模块聚合成为一门课程,但不针对具体的班级;学生则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知识模块,而不是课程,并参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完整指定模块的学习,从而获得相应的学分.[5]
下面以“X”课程中的《网络技术及应用》(下简称《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及应用》(下简称《多媒体》)两门课程为例,对基于知识整合的模块化教学方案进行阐述.“X”课程在一些学校被统称为“大学计算机基础II”,学分为3,并开设了多门课程,其中《网络》与《多媒体》这两门课程的学时通常为52,学分为3,其中包括的知识模块如表2.与传统的课程设置不同,学生不用习完一个完整的课程才能获得学分,而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课程的知识模块进行学习,并且当通过考核之后就可以获得该模块的学分.最后参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如果学生获得的模块学分总和达到了“X”课程规定所要求的学分,就可以认定为通过了学习并获得相应的学分.例如,对于想学习有关网页制作方面知识的学生,则可以选择《网络》课程中的“网页制作”模块和《多媒体》课程中的“图像处理”模块,再任意选择其他的一个学分至少为1的模块进行学习,只要通过了考核就可以认定为通过“X”课程学习考核并获得对应的学分.这种基于知识整合的模块化教学方案的优点主要有两个:第一,能满足了学习者跨学科、跨课程的学习需求,第二,有利于培养教师的“专”能,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促进其个人的发展.但这个方案也有其不足之处,主要是其对于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当教学过程不再以自然班为基本单位的时候,排课、选课、考勤、作业、考试和成绩管理等,这些工作都更为复杂.一方面,我们可以借助各种网络教学管理系统,如Moodle系统等,来实现对随机组合成班的学生进行教学管理;另一方面,对必须以自然班为单位进行的教学管理,如成绩录入等,也可以通过设置一些“虚拟班”,并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数据汇总和处理.因此,基于知识整合的模块化教学方案仍不失为一个应对多元化需求的有益尝试.
篇7
关键词:平法;模块化;应用型
随着我院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变,教学模式也在随之转变,经过教学研究,笔者认为对平法表示与钢筋算量一科,采用模块化教学更符合学院的教学思路,更有利于对学生的培养。
平法表示与钢筋算量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较系统地掌握平法表示的基本知识、钢筋算量原理和方法,初步具备读图、算量的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
以往对这门课程的教学,采用的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托,根据手中的教材和各方材料而编制授课计划,课堂讲授。这种方法在新的教学环境中受到了挑战。有的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得扎实,但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就会出现脱节的现象,与实际工程项目联系起来也感到吃力。该模式落后于学校倡导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方针政策。因此,务必要转变方法,与时俱进。
二、模块化教学的建立
平法表示与钢筋算量的模块化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活动能力为主线,在教学模式上采用“宽基础、活模块”的模式,从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教学理念出发,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要求,通过模块间灵活合理的搭配,首先培养学生宽泛的基础素质、基础专业认知能力,进而培养其合格的专业学习能力。
1.宽基础
本科程的宽基础主要指的是知识大模块部分。首先让学生从整体上宏观把握课程要点,设计一眼就能看懂的大模块体系。同时,将学生根据整体模块分类分成不同小组,每组重点学习其中一项模块,组和组之间要形成互助的合作氛围,互相取长补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形成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大团体,可以围绕一个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展开讨论。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意志的改进,而且培养了团队精神,增强了人际交往的能力,拓宽并夯实了基础。
2.活模块
在能力子模块中,列表展示子模块的内容,确定学生要掌握的基本技能。这样学生可以在书本之外通过多渠道采集相关信息,分析并处理信息,最终解决问题。整个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使学生在“领悟与加深”“积累与整合”“应用与拓展”等目标达成方面有较快进展。学生可以在模块之间灵活选择自己喜欢并擅长的加以深入研究。
根据教学经验,将本课程分成知识大模块和能力子模块两大部分。表1是知识大模块。
表1 平法表示与钢筋算量知识模块
利用大模块将课程整体做一个分块,然后再细化每个能力小模块。以第一个小模块为例:
表2 平法表示与钢筋算量能力子模块示例
三、效果反馈
经过模块化教学,学生明显对知识点的理解有了直观的认识,在识图与算量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活模块”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薄弱点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好的模块部分可以少分配一些时间,掌握差的模块部分可以多花费一些时间。
模块化教学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上的突破,符合学院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更有利于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篇8
一、设计素描应用模块
作为设计师,在进行每一项设计之前都要进行大量的草图,草图的表现充分地展示了设计素描强大的功能。设计素描自身创新、快捷表现,将设计师的想法跃然纸上,把不能变为现实的思维理念变为设计作品,如标志、招贴、海报、型录设计等都需要用草图来表达自己的创意,同时作为创作的原始依据。应用模块根据专业特征,设置教学内容。如平面设计专业围绕形象语言展开训练,与后面将要学习的专业课程接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用素描形式表现室内空间、室外空间、景观等,设计素描的表现形式为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了最快捷、最方便和最有效的方法;服装设计专业则用设计素描方式表现服装效果图,用以线为主的塑造方法表现服装的不同面料和质地。
二、课堂结构模块化
把课堂教学当作一个整体,根据教学过程分为几个动态模块,每个动态模块围绕教学目的和重点来设计。
(一)理论讲解模块
学生学习设计素描,不只是学技法,更主要的是学习以什么样的观念去看待事物、自身与大千世界,这需要学生对现代艺术有所了解。当前高校在专业基础、技能训练方面对理论不太重视,普遍存在重技能轻理论的现象。学生的美术知识理论掌握得少之又少,如果不进行理论传授和艺术熏陶,他们习惯了重于描摹真实表现客观的明暗塑造,对于陌生的设计素描的训练将无从下手。美术史家贡布利斯认为二十世纪所有美术运动均对设计产生过影响。我国设计素描的产生离不开现代绘画所蕴涵的形式和观念,如现代艺术之父塞尚的内在结构和美以及现代美术流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超现实主、抽象主义、极少主义、装置、行为艺术)。它们表现形式不拘,手法多样,不被主题或情节所束缚,从再现走向表现,强调自我意识。教学中有必要让学生了解西方现代美术的发展状况及其各流派的特征,通过介绍这些西方的现代美术流派,打开学生的眼界,激活学生的思路,为学生今后的设计创造,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教授设计素描理论时,讲解力求做到重点突出,围绕每个模块的教学重点拓展学生的知识,要有一定的学术性,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由于学生对西方美术的了解肤浅,讲解时忌晦涩,过于专业,要符合学生的客观实际。理论讲解在课堂中起着引领作用,便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绘画。
(二)实践模块
选择物体极为重要,既要让学生把握不同的训练的难易程度,达到训练效果,又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与趣味性,引起学生的兴趣。绘画是脑、眼、手的结合,缺一不可。精心设计摆放静物。如创意训练的表达,这个模块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创意表达就是要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在摆放静物时,要有益于启发学生的思维,采用堆垒、悬挂、捆扎、倒挂等多种形式随机性摆放。笔者以一把提琴及破碎的报纸为主,有意把报纸形成大小、重叠的构成关系,下方是破碎的、胸部缠满麻绳的石膏女子像。这组静物要求学生在观察方法上,打破基础素描教学中对形体认识的固有观念,改变视点进行观察,重新组织画面。在创意时运用重叠、透叠、重复、渐变、置换、弯曲、穿透等不同手法,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设计素描可能完全打破上下左右的画面平衡,在构图上以求满、求险、求空、求偏、求局部等形式格局,这样可以使画面空间选择上获得出人意料的自由度。[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导向的作用。教师就是导演,想导出好作品,教师首先要有超前的艺术思维和新的理念,才能给学生提示创意,引导他们的设计灵感。对每一组物体大量举出创意实例,引导他们设计问题情境,用讨论式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方式,创造一个“活”的教学环境,以拓展他们的思维,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培养。对于设计素描,用脑极为重要,要多观察,多理解,多记忆。设计素描要多体现创意的表达,在训练中为学生多提示,多引导,多示范,让学生多看,多比较,学会举一反三的思维方式。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尽量不使用“你画错了”、“你
不能这样画”,多用商量探讨的语言,如“这样画,有没有更好些”等等。毕竟在创意训练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设计理念,教师更应提供一种启发,一种手法。接受美学认为师生是同一层面的接受者,都有自己的见解,并非主从关系。“思维训练、挖掘能力已成为设计素描教学的核心思想”[4]8。实践模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为以后的设计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三)讲评、评价模块
讲评是对阶段性教学的总结。评价的作用非常重要,在于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欣赏能力和设计水平,增强设计想象空间。讲评时首先让学生阐述自己作品的设计思路,然后让大家互评,最后教师对学生的作品内容进行讲评,使学生们看到作品的优劣。讲评是提高学生设计欣赏能力的一种较好的方法。成绩的评定由师生共同完成,要求学生对其他学生的作品作出评定。学生作业成绩由其他学生评定的成绩的平均值与老师的成绩按一定的百分比后相加得出。学生在参与成绩的评定中,不仅学会了如何评价一幅作品,而且可以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鉴赏能力。
三、结语
篇9
(一)市场调研与分析
网页设计行业分工非常细致,各个企业的需求和情况不同,对这个职位的要求也不同。目前,珠三角地区网页设计相关岗位主要有网站策划与网络推广、视觉设计、前端制作三类。这三类岗位的主要分工情况如下:网站策划与网络推广岗位主要负责网站架构策划与设计、网站建设协调与监督、需求分析、信息收集与整理、网站市场推广等;视觉设计岗位负责网站整体的美术设计和创意工作;前端开发岗位则负责配合视觉设计师将网页效果图切割并转化为标准的HTML网页文件,并对页面进行SEO优化。计算机系的学生入校时有美术基础的人极少,经过相关课程的训练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相比艺术设计系的学生来说还是有较大差距。网页美术设计显然不是计算机系学生的优势,但他们计算机操作技能熟练,编写代码能力强,网页文件的实质也是代码。因此,计算机系学生更适合从事网站策划与网络推广以及前端制作岗位,视觉设计岗位有少数擅长设计的学生也可以胜任。根据企业调研的结果以及计算机系学生的特点,确定各个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为:软件技术专业培养前端制作人才即学生的网页编程能力,信息管理、计算机应用、网络技术专业侧重于培养信息架构人才即学生的网页制作能力,而多媒体技术专业则向网页设计的各个岗位输送人才即全面培养学生网页设计、制作及编程的能力。
(二)模块化任务的设计
模块化教学是以项目教学为基础,引导学生在项目总目标和阶段性任务下掌握相关知识及技能,按照项目任务的流程划分成对应的教学模块,每一教学模块有明确的知识与技能训练要求的教学方式。《网页设计》平台课程可依据网站开发的流程及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对应的教学模块。在走访企业调研之后,平台课程教学团队与企业兼职教师一起组成课程开发小组,共同完成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包括教学内容制定,教学项目设计与开发、工作任务设计等。经研究确定整个课程划分为网页界面设计、网页制作、网页编程三大模块,以一个真实网站项目的设计、制作、编程过程贯穿所有模块。每一个模块以工作任务或工作过程为依据,是围绕某一工作过程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综合,是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训练的综合。每个模块又对应若干个子任务模块,子任务模块的划分可依据网站开发流程确定,是独立的最小任务单元。为了使本课程的模块化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每个模块教学中均通过具体案例进行讲解。不同专业可以根据自身对该课程的定位和课时数情况选择讲授的模块。具体教学模块的设计可参照下表。
二、《网页设计》平台课程的实施
(一)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的美术基础和学习兴趣不同,原先的“一刀切”教学会令一部分学生丧失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改革后的《网页设计》平台课程实施的是系内选课制度,每个任课教师必须在选课之前公布自己的授课计划,让学生了解该课程所侧重的模块和对应的工作岗位,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任课教师。例如,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可以选修网页制作模块,喜爱编程的学生可以选修网页编程模块。此外,教师团队的每个成员在讲授同一平台课程时既是团队合作关系,又会因为学生选课具有对比性而形成竞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得到了双向激发,提高了教学质量。针对《网页设计》这门课程的特点,在课堂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和案例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是就某一问题,参与者可以不受限制地自由地发表意见,并且不对正确性或准确性作任何评价。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容易激发灵感,可以解决一些创造性的问题,网页的设计阶段需要运用此方法。在网页界面设计模块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运用头脑风暴法进行讨论,教师则依次参与并指导每个小组的讨论。运用头脑风暴法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设计思路。《网页设计》的实践性和创造性很强,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只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布置任务后让学生多自由思考,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进行监督,并在一定的时机给予指导和点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都能够得到提高。
(二)教材改编
平台课程需要材,教材改编也是平台课程建设的必要手段之一。虽然市场上网页设计类的书籍很多,但真正基于工作过程、模块化、案例导向的教材非常稀缺。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教师团队计划编写适合计算机系各个专业学生的教材。在编写教材时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以项目为依托,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教材内容教材开发应该在保证理论知识够用的前提下,以企业真实项目的开发过程为载体,把学习内容和工作任务和相结合,充分体现针对岗位需求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教学理念。2.按照子任务模块设计教学情境教材章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排序,每个章节讲述一个子任务模块的具体实施过程。首先提出任务,接下来分析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最后实施任务。教师把课程的知识点系统地穿插在整个网站制作过程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网页制作技术。
(三)考核方式
《网页设计》平台课程是考查课,在过去的教学中,往往以平时作业成绩作为评定该课程成绩的主要依据,平时的作业也只是针对具体知识点的孤立的练习。因此,必须建立与模块化教学相匹配的考核方式以检验教学改革的效果。《网页设计》课程实操性很强,必须注重过程评价才能够有效考核学生的真实水平。经教师团队研究决定实施“模块化教学、模块化考核”的配套模式。在每个子任务模块学完之后,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做出评价,计入平时成绩。待期末所有内容学习结束后,教师要求每个学生上讲台展示其完整网站作品,还要对网站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与大家分享。其余学生进行讨论、总结、评比。模块考核和期末考核所不同的是,模块考核可以检验出网站实施过程中的具体细节。例如,效果图切片与优化、站点的创建与管理这两个模块的完成质量在期末展示作品时很难量化考核,只能够通过过程考核来完成。而期末考核反映的是网站的整体视觉效果及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说,期末考核是对模块考核的一个有益补充。期末总评可以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总评成绩=平时成绩10%+模块化考核成绩70%+期末作品展示成绩20%。
三、结语
篇10
一、CAE模块化教学改革的意义
模具在飞机、汽车、摩托车、工程机械、机床、兵器、仪器仪表、轻工、日用五金等制造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模具是实现这些行业的钣金件、压铸件、铸件、锻件、注塑件等生产的重要工艺设备。目前一个国家的模具技术发展水平已成为其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模具行业取得迅猛发展。目前,中国的模具工业制造总量已经位于全球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然而并非模具制造强国,许多高端模具(如高端轿车覆盖件模具)等依然靠进口解决。模具制造技术水平地域差距比较明显,沿海的技术水平和自动化水平比内地高,如与内地相比,广东东莞和江苏昆山的模具制造水平和设计水平以及自动化程度相对高一些。
传统的模具开发和制造过程中,主要是根据经验的积累和不断反复的试模和返修,直到做出合格产品。通过这种依靠经验和不断反复试模和修模的模具生产周期长、人工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下。目前,许多企业侧重于采用UG、Pro/E、Catia、Solidedge、Solidworks等三维CAD/CAM软件进行模具辅助设计和制造(如重庆长安汽车集团公司普遍采用UG和Catia三维造型软件进行模具设计与制造),对CAE二次开发的要求不高,有些企业甚至根本没有进行CAE二次开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数学模型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作为材料成形工艺分析和模具设计的辅助工具的CAE技术越来越受到企业和研究人员的重视。在模具制造之前通过采用CAE数值模拟仿真技术将材料成型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和可能产生的缺陷显示出来,然后再进行优化获得最佳工艺方案和工艺参数,从而可以提高模具设计水平、缩短模具制造周期、进而降低模具生产成本。尽管模具CAE技术在国外已经普遍使用,然而我国还缺乏熟练应用模具CAE技术的专业人才。作为培养模具设计与制造高级人才高校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应与时俱进、大力开展模具CAE技术课程的教学,探索模具CAE创新人才的培养,以满足社会对创新模具人才不断增加的需要。
二、CAE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安排
金属材料成形工艺过程复杂,生产周期长,影响因素多,质量难以控制。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模拟技术水平的迅速发展和新的数学模型和各种判据的不断建立,使得模拟计算结果不断接近于实际结果,从而使解决这些长期阻碍铸造、锻造、冲压和注塑等生产发展的问题成为现实。液态成形是将液化的金属或合金在重力或其它力的作用下注入铸型的型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获得与型腔形状相似的铸件的一种成形方法,这种方法通常又称为铸造(Foundry)。它是一个质量不变的过程,其基本过程是熔炼(Melting)、浇注(Pouring)和凝固(Solidification)。传统的铸件生产只能对铸件的形成过程进行粗糙的基于经验和一般理论基础上的控制,只能做定性分析和需要反复试制才能确定工艺。要精确地分析温度场、流场、浓度场和应力场等的计算,只能通过计算机采用金属液态成形CAE进行数值模拟。目前,常用的液态成形CAE铸造模拟分析软件主要有美国ESI公司的Procast、美国的Flow-3D、德国的MAGMA、韩国的Anycasting、日本的Stefan、华中科大开发的华铸CAE等软件。由于重庆渝江压铸集团有限公司和重庆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主要采用Anycasting铸造模拟分析软件进行CAE分析,结合我校材料成型控制工程专业铸造方向的需要,购买了Anycasting铸造模拟分析软件。在铸造CAE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重点讲授与重庆实际生产中应用比较多的砂型铸造、压铸和重力铸造数值模拟分析模块,而对熔模铸造、离心铸造和陶瓷型铸造等模块的数值模拟仅作简单介绍。与此同时,结合摩托车端盖进行压铸CAE成形案例分析。
金属塑性成形是金属与合金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的过程。金属塑性成形主要包括锻造、冲压和挤压变形等。金属塑性成形加工过程中外加载荷、加载速度、约束条件、加载方式、温度场、接触摩擦条件、几何形状和组织形貌等的变化相当复杂,难以进行精确的预测。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金属塑性成形完全依靠经验。21世纪信息时代的到来,通过采用计算机进行数值模拟技术可以回答经验设计无法回答的问题,了解金属塑性变形的全过程,如金属成形过程中各阶段材料填充模具的情况、材料变形趋势、材料内部的应力、应变等。这对塑性成形工艺设计、模具设计、压力机的选择以及成形质量的控制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根据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锻造和冲压方向的设置分别购买了Deform3D体积成形数值模拟分析软件,Dynaform板料成形数值模拟分析软件和板料网格分析系统软件。在Deform数值模拟CAE成形模块教学过程中,重点讲授模锻成形和挤压成形,并结合重庆建设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重庆五九所的产品进行CAE分析对比。在板料成形数值模拟分析CAE模块教学过程中,重点介绍汽车覆盖件的拉深成形数值模拟,并以重庆大江集团的覆盖件为实例进行分析。针对科研助手和研究生,我们再开设板料网格分析系统软件的教学,从而使分析与研究更加深入。
焊接是一种永久性连接金属材料的工艺方法,其实质是用加热或加压等手段,借助于金属原子的结合与扩散作用,使分离的金属材料牢固地连接起来。焊接方法主要有三大类:熔化焊、压力焊及钎焊等。由于焊接具有冶金温度高、反应剧烈、焊接熔池小、冷却速度快、各种冶金反应难以达到平衡状态、焊接热影响区各点的受热温度不同、焊缝中化学成分不均匀等特点,因此控制影响焊接质量的因素很多,难以控制,需要通过采用焊接过程CAE计算机辅助设计才能实现焊接过程的全面控制。目前我校杜长华教授在电子焊料产学研方面的研究具有相当的优势和特色,并获得了中国专利优秀奖。目前我校没有购买专用的数值模拟分析软件,焊接成形CAE模块的教学主要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或者Abaqus进行电子束等焊接模拟的教学与科研,尚有待进一步发展。随着机械、电子、家电、日用五金等工业产品塑料化趋势的不断增强,以及塑料、橡胶制品的广泛应用与发展,对塑料、橡胶制品的成形技术的发展与其模具在数量、品质、精度和复杂程度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信息产业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重庆第一支柱产业,塑料产品将越来越多,将需要更多的技术人员。注塑成形是指将原材料加热融化后由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成形品的方法。注塑成型主要包括合模、注射、保压、冷却、开模、制品取出6个阶段,影响因素复杂。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在2006年开设了高分子材料科学及技术方向,目前已将该方向单独成立了一个专业以适应重庆市经济技术发展的需要。注塑成形CAE模块教学过程中,重点介绍汽车内饰件的CAE模拟仿真。如黄虹教授通过Molflow模拟分析软件对汽车保险杠横梁的注塑件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以此对学生进行案例教学与分析,效果良好。
三、CAE模块化教学师资队伍的培养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CAE模块化教学成功最重要的保证,因此引进和培养创新型的模块化教学的师资队伍尤其重要。为此,该专业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发挥年轻博士的数值模拟学习与分析能力较强的优势,引进年轻的优秀博士。如通过本专业在近年来分别从重庆大学引进了从事板料冲压成形CAE数值模拟的李小平博士、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引进了从事铸造成形CAE数值模拟分析的周志明博士、从哈尔滨工业大学引进了焊接成形的许惠斌博士、从四川大学引进了从事注塑成形的李又兵博士等。
(2)青年教师进修制。如分别送培从事Deform数值模拟分析CAE的胡建军和从事挤压成形CAE的胡到重庆大学攻读博士。
(3)以科研项目为纽带,科研产品案例化。将教师的科研项目及CAE数值模拟分析结果做成案例,用于课堂教学,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行企业优秀CAE工程师聘任制。如本专业定期聘请长安集团模具公司的资深模具工程师钱云忠高级工程师给学生讲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形CAE的数值模拟分析和长安发动机研究所的卿辉斌副所长讲授发动机压铸成形Anycasting数值模拟分析,让学生能分享到企业的最新技术和相关的专业知识,并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提高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