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语言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03-29 07:31: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园语言教学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深入学习、领会“整合点”的理论内涵,熟悉其操作要领,为开展整合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学是艺术的灵魂,艺术是科学的最高体现。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整合,是以科学教育内容为主线,艺术教育内容紧紧围绕科学教育内容进行,在进行活动的同时,渗透道德情感教育,实现真善美教育的统一。科艺整合不是两者的简单拼盘,是科学的艺术教育和艺术的科学教育的有机结合。而实现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有机整合,关键是正确把握两者之间的整合点。
所谓科艺整合点,概括起来说就是自然与心智之间本质的联系点、教与学中的矛盾点、教材与生活的接触点。
自然与心智的联系点。世界万物都是联系着的,自然与人是联系着的,科学与艺术、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是联系着的。自然与人的联系,其联系的“通道”是人的身体感官,通过感官感受自然,引起人的“心智”的反映。而现实的教学中往往存在着“身”与“心”隔离的现象,孩子的身体活动与孩子的“心智”没有联系,他们只是机械地模仿着老师动手操作,没有动脑、没有用心,久而久之使孩子养成不爱动脑的坏习惯,以至耽误孩子一生的“心智”发展。
教与学中的矛盾点。这些矛盾主要蕴含在知与情、知与行、求同与求异关系之中。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整合是认知与情感的统一,其目的是使学生的心灵净化,情感升华。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整合是知与行的统一,其最终目的是使幼儿的思维即内在的“心智”得到发展。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整合,是求同与求异的统一,是聚合思维与发散式思维的统一,科艺融合的共同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材与生活的接触点。进行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整合的教学,不但要注意领域与领域、同一领域活动与活动之间的联系,而且更应寻找教材内容与生活的接触点。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指出,最好的一种教学,是教师牢牢记住教材和现实生活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关系。
如何正确把握科艺之间的整合点?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就是预见整合点、强调整合点、反思整合点。所谓预见整合点,指教师在教学之前对幼儿的能力和预设教材的内容,尤其是对孩子们容易出现问题的整合点有一个预先的估计。所谓强调整合点,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教学的“整合点”强化、突出之,做到精问、精练、精讲、精评。所谓反思整合点,指教师在教学后对孩子的作业进行分析,反思、验证教学的“整合点”,进而调整或改进对整合点的把握。
二、根据幼儿教育整合性、生成性、情景性的特点,研究探索幼儿科学与艺术教育整合课程的正确思路
幼儿科学与艺术启蒙教育整合课程,具有整合性、生成性、情景性的特点。根据幼儿科艺课程的这三个特点,我们在探索实施课程的过程中注重了两个结合:
(一)生成课程与预置课程相结合
所谓预置课程就是预先设计好的课程,是有准备、有计划的课程。所谓生成课程是教师没有预先准备好的课程,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随机教育,自然生成的课程。如何处理预置课程与生成课程的关系?我们的做法是以预置课程为主要内容,在活动时要求教师注意观察、记录、分析幼儿感兴趣的问题,随机进行生成课程的实验。
(二)个人课程与集体课程相结合
所谓个人课程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本班幼儿认知发展情况,自己创编的课程。集体课程是幼儿园课题组的预置课程。
对预置课程,我们以周为计划单位设计了简案,提供每周的一个主题,一次活动。为了发挥实验教师的能动性、创造性,丰富课题课程内容,我们要求实验教师在完成预置课程实验的基础上,每周根据本班孩子的具体情况,创编自己的课程,进行科学与艺术整合教育研究,进一步拓展了研究思路。
三、依据“明了—迁移—表现”的教学模式,着力把握整合点,促进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有机整合
(一)艺术地实施科学教育过程
真善美高度统一和完全交融是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真善美统一在教育中,有许多对应的关系:
客观世界:真—善—美
人的精神活动:知—意—情
教育实践:智育—德育—美育
教育形式:科学教育—道德教育—艺术教育
教学过程:明了—迁移—表现
对应图表,其真的教育、知的教育、科学教育的目的是让人科学明了;其善的教育、意的教育、道德教育的目的是让人“迁移”或“转换”;其美的教育、情的教育、艺术教育的目的是让人“审美表现”。
作为科学启蒙教育,在“明了”阶段,我们只是让孩子完成对科学现象的初步认知。例如在《小鸟的乐园》教学中,我们先是由孩子们自己想出的一个活动主题:为小鸟建造一座真正的乐园,然后组织孩子们为小鸟做水车和喷泉。在制作、探索和实验过程中,孩子们明白了做喷泉和装满水的水槽的一些方法,最后孩子们做成了水车和喷泉。从完整的教学过程角度看,只完成了“明了”的教学阶段任务。
如果说在“明了”引导幼儿求真,那么在“迁移”阶段,就应让孩子通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联想,实现情感、态度的升华。例如,针对近期持续多日的雾霾天气,我们及时组织了一次科学教育活动。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孩子们明白了雾霾天气的种种表现,在此基础上,发动孩子说说雾霾天气里自己身体的种种不适应情况,并且深入探究造成这种天气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大街上奔驰的各种汽车、摩托车排放了大量的尾气,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当孩子们明白汽车尾气是造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因素时,其情感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孩子当即表示,以后再也不让爸爸妈妈用私家汽车接送自己上幼儿园了。
“表现”强调的是将内在的东西表露、外显、展示出来,《明了—迁移—表现》的教学过程和真善美统一过程一样,审美表现这一教学阶段是其他两个教学阶段的最高目的。它将孩子通过明了、迁移这两个阶段而获得的知识、情感生动地展示出来,实现了科学与艺术教育的完美融合。在“认识雾霾天气”活动的最后阶段即表现阶段,孩子们纷纷拿起彩笔,画出他们心目中最美的城市:蓝蓝天空、轻飘的白云、翱翔的雄鹰、飞鸟,地面上是绿油油的草坪、清澈的湖泊……再也没有以往的高楼大厦、密集行驶的汽车。这一教学阶段,将孩子科学的探究和发现借助艺术的手段,创造性地表现出来,使其进入一个充满审美情感体验的境界,又能使孩子加深对科学知识(明了阶段)原理的理解,达到了知与行的统一。
(二)认真研究整合点、着力把握整合点
1.遵循知情统一的原则,把握整合点。
教学科学活动《声音》在“辨别好听与不好听的声音”时,有的孩子说老师放的噪音的录音“好听”,教师问他们“为什么?”他们回答“好玩儿!”孩子对噪音的错误认知(认知冲突),是教师在课前备课时没有预料到的。如何使孩子对噪音与乐音有正确的辨别与认识,是此活动突如其来的教与学的“整合点”。教师抓住这一整合点,给全班孩子每人发了4张纸和彩笔,放了四段声音,第一段是抒情钢琴曲《致爱丽丝》,第二段是噪音,第三段是欢快、节奏感强的歌曲《小朋友爱祖国》,第四段是悲哀、伤感歌曲《放牛郎》,让孩子分别听这四段不同情感的声音画出自己的感觉。第一段声音放后,孩子们都画出了微笑的小人,第二段声音放后,孩子们有的画小人生气,有的画小人两手堵上了耳朵,第三段声音放后,孩子们大都是画的小人旋转,张着两手跳舞,第四段声音放后,孩子们有的画小人愤怒,有的画小人哭泣。那几位说噪音好听的孩子,都自然的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此次声音活动,孩子的认识与情感得以统一,理智与感情完全融洽一致,孩子才对噪音与乐音有了正确的判断。
2.遵循自然与人的心智联系的原则,把握整合点。
通过调查发现,每天来园、离园,多数幼儿都由家长用汽车或电动车接送。车辆为什么能行驶,为什么不同的车行驶的速度不同?这些问题的提出,使孩子们的关注点都集中到了各种不同车轮子这一重要且外在部件上。于是老师们设计了《车轮滚滚》这一科艺整合活动。老师鼓励孩子们运用各种美术工具及辅助材料表现汽车的轮子,如用橡皮泥捏一个轮子,找来卫生纸筒当做轮子等。在艺术表现中,一系列问题又不断产生:车轮子是圆形的所以可以滚动,那只要是圆的就能做汽车轮子吗?轮胎上为什么要有花纹呢?这种反复论证式的艺术表现形式,逐步将科学与艺术实实在在地融合到了一起,也契合了教学身与心的联系点:轮胎是圆形的可以滚动,但却不能太光滑,需要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才能有摩擦力,保证速度能够有效控制。
3.注重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整合点。
每次户外活动中,孩子们都会三两成群地聚在一起,围着地上的小蚂蚁认真观察:“小蚂蚁有几条腿啊?为什么是黑色的?怎么运食物?为什么都往树上爬呢?”一系列的问题中包含着诸多科艺整合的信息。通过认知小蚂蚁的外形特征,我们引导幼儿迁移到其他特征类似的昆虫,用绘画等方式展示奇妙的昆虫世界;通过了解小蚂蚁用触角传递信号的本领,我们引导迁移到更多人们传递信号的方式,如间谍用密码传递信息,小朋友们玩游戏时的手势等。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兴趣点,其实就是我们科艺活动的整合点。
4.根据整合点的不确定性,及时调整科艺整合教学策略。
在科艺活动中,对“整合点”教师不易把握的主要原因是这个整合点易变化。我们根据这种不确定性,对教学进行及时调整。例如教学“太阳光”,教师原想把整合点定为“七色光”,即在科学活动中通过小实验让孩子了解太阳光能呈现出七种颜色,然后在艺术活动中让孩子用七种颜色表现(绘画)在太阳光照耀下的各种物体。但在真正进行这个主题活动时,天阴了,外面下起了雨,教师只能在室内进行活动。这时教师把“太阳光”主题活动重新进行了反思、调整,将整合点定为“太阳光与人、动物、植物的关系”。教师准备了两盆一样大小的花和两盆一样颜色的金鱼,一盆花和一盆小金鱼放在床下,另一盆花和一盆小金鱼放在阳台上,在教学时拿出来,让孩子观察这两盆花、金鱼有什么不同。孩子们一下明白了人、动物、植物离不开太阳光的道理。然后她让孩子们画两张画,一张画“如果有阳光,你、小动物、植物会怎样?”一张画“如果没有阳光,你、小动物、植物又会怎样?”由于孩子们明白了万物生长靠太阳的道理,所画的两张画截然不同:阳光下的小朋友、动物植物精神饱满、生机勃勃,而没有阳光的动植物画面黯然失色。
四、创设丰富多彩的科艺整合环境
一是创设优良的物质环境。我园在环境创设中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注重科学的含义和审美感。楼道内分别以 “迷幻的海底”“多彩的大地”“神秘的天空”为主题,奇特的海底动植物、丰硕的的果实、美丽的星球,无不显示着大自然的神奇,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科技人文走廊”,精选了40多位中外古今科学家、医学家、文学家的画像和简介,孩子们每天从这里走过,就好像每天都与这些科学大师对话交流。
二是配置多元化的活动区。各班教师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年龄特点都设置了科学区、表演区、美工区、种植区,利用楼道及活动室创设了全园共用的区域:有玩具分享区、世博展区、科学发现室、美术创意室、小小扮靓厅、读书长廊、民俗一条街等。为便于幼儿操作、探索、发现,我们建立了“科学材料库”,分为水域区、电磁区、声光区、能量区4大区域。为让幼儿了解古代浇灌农田的方法,了解过去人们汲取生活用水的方式,我们在水域区制作了水车、辘轳井。在声光区,我们利用各种材料制作了乐器,让幼儿在敲敲打打中感知声音的奥秘。
篇2
关键词:“传帮带”; 获益匪浅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0—304—01
走在重庆市北碚教师进修学院的台阶上,寒冷的丝丝冬雨,轻轻拂过面容,使头脑中纷杂的思绪渐渐沉淀下来,清明透彻了······是的,此时此刻,我正在思考!
能够参加幼儿园转岗教师“传帮带”帮扶培训,接受那么多来自全国各地及市内外的名师、专家的指导,感受形式多样,亦静亦动的培训方式,认识市内各区县的50名幼教同行和班主任周霞老师,都让我沐浴在国培的阳光里,感受到了冬日的温暖!
一、专业引领,与“大家”对话
学院为这次的培训提供了一个优质的教学团队,专家、教授们的讲座充溢着对新教育理念的深刻阐释,引人深思,转而又获益匪浅。
浙江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家刘宝根教授在《幼儿园语言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讲座中提到: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是特殊的语言教育过程;语言教育活动的目的是使幼儿获得语言经验;语言教育活动是整合的教育过程。结合刘教授的理念,纵观我的语言教学,给了我这样的灵感与启示:要善于创设情境,构筑语言学习的新舞台;要善于沟通心灵,拨通语言学习的灿烂星空;要善于走向生活,寻找语言学习的活水源头。
二、观摩学习 与名师互动
国培的第5天,是非常特殊的一天,因为这天来自广东、四川、重庆三地的幼教同行齐聚北碚区实验幼儿园,共同展开现场观摩研讨活动。
“以前,很久以前,距今2亿到7千万年以前·····”优美而又平静的音乐响起,实验幼儿园胡玲老师引领大家进入了史前时代,故事《我是霸王龙》就这样开始,猝不即然的让大家享受了这次听觉的“饕餮盛宴”。老师动情的讲述,课堂中高效的设问,孩子们投入的回应,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故事分享完了,犹如电影散场,留给观众的除了感动还有震撼。折服于胡老师丝丝入扣的情景创设以及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及实效性。
下午,三地的幼教人组合成五组,分别就“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有效回应”“早期阅读中的提问策略”“如何增强幼儿园家园之间的信任感”“幼儿园歌曲教学中的支持性策略”等话题展开了精彩的、充满个性与思想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中,有以课例为载体进行研讨的,有以情景剧进行交流的,还有以主题沙龙式进行教研的,真是形式各异,研讨精彩激烈。90分钟的小组教研活动结束后,五组学员齐聚教师进修学院报告厅,各组推荐出来的学员代表纷纷走上台前,汇报展示本组的交流研讨结果。老师们的展示清晰明了,流畅完整的梳理出了本组的研讨成果。
全国劳动模范、重庆市特级教师、朝阳幼儿园老园长王玉兰老师对本次三地幼儿园有效研修教研活动点评时说道:面对学前教育的“春天”,面对国家重视学前教育的大好时机,作为幼儿园的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必须要做一个爱思考、爱研究、爱反思的幼教人,才能真正促进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升。
三、顶岗实践,提升教育实践能力和教育实践智慧
篇3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活动;教师提问;探析
在幼儿园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方式十分普遍,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全面发展儿童的思维。同时,提问质量对于儿童活动的兴趣存在直接影响,与教学效果关系紧密。而现阶段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教师提问效果并不理想,所以,优化教师提问的研究十分关键。
一、试析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
(一)随意性明显且质量不高
幼儿教师在观念上都认同提问设计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幼儿园语言活动课堂提问的随意性很大,而且都是生成性的。概括来讲,就是在教学活动中由教师和儿童共同生成,事先预设的问题在课堂提问中所占比重不大。正是因为问题随意性较大,所以,降低了问题的质量。其中,幼儿教师的提问特点最明显的就是数量比较多,但是质量不高,而且,在提问过程中,重复性问题占据绝大比重,并不存在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
(二)教师提问的类型单一
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类型通常都十分单一。其中,占据较大比重的就是封闭式问题,但是,能够丰富儿童想象力且答案多元化的问题很少。另外,非型问题数量多。幼儿教师为了能够与儿童实现互动,并积极增强其积极性,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经常都会将“对不对”和“是不是”这种语言挂在嘴边。此外,幼儿教师对于水平较高的问题并不关注。从本质上来讲,高水平问题在增进师生互动方面更具优势。最后,幼儿教师所提问的问题中,知识型问题很多,很少与儿童情感进行互动。
(三)教师理答技巧缺失
在儿童回答教师问题以后,教师会重复其回答的内容并给予肯定。但是,如果儿童问题回答不正确,而教师为保护其自尊心,也不会直接指出错误。同样也会重复问题并提问其他同学,然而,教师并未针对幼儿错误进行追问提示与引导。
二、有关幼儿园语言活动教师提问完善策略的分析
(一)积极转变教学理念
在教学活动中,教学理念能够为其提供理论性依据,也同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为此,教师需要积极树立有效提问这一教学理念[2]。其中,有效提问指的就是教师对儿童特点予以全面考虑并设计问题,进而实现和幼儿的有效互动,能够巧妙应答,进一步推动幼儿发展。而有效提问这一方法的多样性、目的性与差异性等特点十分明显,也同样能够体现出教室的教学经验与专业能力。除此之外,应当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并且创设更加放松的课堂环境,使儿童能够在这种环境中进行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基于技术层次对幼儿教师提问予以优化
第一,预设并实施问题。在预设并实施问题过程中,需要对“问什么”与“如何问”以及“谁来问”予以解决。其中,在问什么方面,幼儿教师需要对问题进行合理设计与安排,并且保证问题的针对性与弹性,能够与儿童的发展规律相吻合,更贴近其现实生活,以更好地开阔儿童视野。而在如何问方面,应当灵活运用照直叙述的方法,并且顺势追问,保证设问的适时性及灵活性,最后需要进行反问。通过这些提问的方式,能够将提问变得更具选择性与描述性。在理答过程中,教师应当适当地延长问题的解答时间,正确地引导儿童。而在谁来问方面,一定要赋予儿童话语权,为其提供提问的机会。
(三)课后反思要适当
当幼儿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以后,需要对教学的过程与实际效果进行反思,并且评估教学的利弊,丰富个人教学经验,对教学行为进行不断改善,增强教师个人专业素养。通过教学反思的方式,教师能够更好地促进专业能力的提升,并且增强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幼儿教师能够不断累积经验,而通过反思则能够加快其成长。从本质上来讲,教师自我反思的能力也是学习能力,能够在实践中获取学习能力[4]。然而,反思并不存在终结点,而是属于对教师自身潜能与智慧深入挖掘的一个过程。在教师形成改进性反思思维的时候,其教学水平就能够实现有效地提升。
(四)积极开展教师职业培训
幼儿园应当重视教师专业成长,并为其创所需条件,特别是幼儿新教师助力工程或者是骨干教师示范工程等等,安排幼儿园教研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此同时,应当积极组织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安排若干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师与教师间可以相互观摩或者是学习,并设计和开发出具有特色的案例,封堵课程资源,使得幼儿教师课堂提问的水平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上,幼儿教师一定要具备随机应变能力,针对提问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可以灵活地应对。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问题的设计十分关键。在小问题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大道理,所以,儿童需要理解问题,这对其未来发展的帮助很大。为此,幼儿教师需要通过课堂实践来总结经验,并实现创新与改革,提高问题有效性,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志勤.论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教师提问设计[J].考试周刊,2013(64):170.
[2]王婷婷.谈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记一次大班语言教学活动《小螃蟹找工作》[J].考试周刊,2013(2):190-191.
[3]谭挤.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的研究――以桂林市A幼儿园小班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18):87-88.
[4]姚志玲.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下旬,2013(7):39-39.
篇4
我园对于新人职教师都会要求其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及工作实际,制定一份专业发展规划,以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幼儿园则通过多种形式帮助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进。反思自己将近10年的从教经历及专业成长历程,我深刻地认识到制定适宜的专业发展规划并通过实践努力达到目标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根据个人兴趣特长与专业发展需求,确定自身的专业发展方向
刚入职的我,对3~6岁幼儿年龄特点的了解仅止于《幼儿心理学》中的文本内容。《专业标准》指出:要“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研究幼儿,遵循幼儿成长规律,提升保教工作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入职初期,我将专业发展规划的第一步确定为通过一日活动了解3~6岁幼儿的年龄以及学习特点,以便更好地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此我紧紧跟随我的师傅蒋老师,学习制订计划、备课、创设环境、与家长交流……逐渐地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步入正轨。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我越来越觉得自己的专业知识入不敷出,于是,只有大专学历的我报名参加了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自学考试。本科自学考试科目多、难度大,只有稳扎稳打地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工作相结合,才有可能通过考试。于是,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四年规划”,即每年至少要通过四门课程,争取四年内通过所有科目。就这样,我平时正常带班,利用晚上或者休假时间参加考试科目的辅导班学习,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在四年后如愿拿到了本科学历证书。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获得了学历证书,更重要的是我收获了能够更好地为孩子、为家长服务的知识、经验。
我喜欢唱歌、跳舞,但是喜欢并不代表擅长,有时带操的动作还显得有些笨拙,于是幼儿园为我提供了向专业儿童艺术团团长学习儿童舞的机会。我利用休息时间,和孩子们一起学、一起跳,逐渐掌握了儿童舞的一些技巧。此外,我又参加了江苏艺术剧院舞蹈师资培训班的学习,获得了江苏艺术剧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舞蹈教师资格证。有了这些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我的教学基本功日趋扎实,曾在参加南京市玄武区幼儿园青年教师专业技能比赛时获得一等奖,并被推荐参加市级比赛,获得南京市幼儿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正因为有兴趣这个内驱力,我确定了自己在追求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形成自己的音乐教学特色的目标。至此,我的专业发展规划的第一步目标初步形成。
二、依托研究团队,促使自身专业发展规划目标的实现
我把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设想向园领导作了汇报,得到了园领导的极大肯定和支持。就这样,在南京师范大学许卓娅教授的直接指导和本园音乐教研组教师的热情帮助下,我确定了先模仿、再创新的专业发展思路。所谓模仿,就是由我模仿组织实施由本园音乐教研组教师设计的经典的教学活动方案,如“熊与小鸟”“锄草”等。在模仿组织实施这些经典教学活动方案的过程中,原方案设计教师手把手地教我如何选择音乐,如何设定目标及设计活动过程,如何把握教学环节中诸如演唱或者做动作的要领等。通过模仿,我无论是选材能力,还是教学技能技巧、方法策略运用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为我在音乐教学上形成特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模仿是为了创新。近些年来,我尝试独立设计音乐活动。我设计的“餐具交响曲”“洗澡啦”“玛丽摘香蕉”“解救公主”等活动多次向来自省内外的幼教同行公开展示。根据这些音乐活动所撰写的论文也在省市两级论文评比中获奖。我还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幼教同行开设有关音乐教学活动的讲座,获得专家和同行们的一致好评。
一粒健康的种子只有在一片沃土中才能生根、发芽、抽枝、开花。我深知,自己所获得的点滴进步都得益于我所在的幼儿园这个充满探究精神的团队。正是这个研究团队给了我专业的支持,从而促使了我专业发展规划目标的实现。
三、通过学科整合,不断丰富自身专业发展的内涵
随着整合课程、主题活动课程等课程理念的出现以及对音乐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越来越觉得音乐活动和语言活动有着许多相同的特质,例如对韵律、节奏等的关注。有些音乐活动是从故事情节导入的,因此我逐渐对语言活动产生了兴趣。每当了解到有幼儿晤言教育专家或幼儿图画书推广专家的讲座,我都争取到现场聆听。随后在园语言教研组教师的指导下,我承担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有关语言教材的实验工作,参与设计了“兔子先生去散步”“小木匠学手艺”“拍花箩”等活动,并多次向全区幼教同行展示。近年来,我园语言教研组参加华东师范大学周兢教授的研究团队开展了有关研究工作,我也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在相关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不断获得有关幼儿语言教学的先进理念,并获得了很多特别的感悟。经过我园语言教研组教师们的精心指导,我设计的语言活动“青蛙卖泥塘”获得第五届全国幼儿语言教育学术研讨会优秀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方案一等奖,并在研讨会期间组织了公开展示活动。
正是整合课程理念将我从单一的音乐教学特色逐渐向音乐和语言教学特色整合的方向发展。可以说,学科的整合丰富了我的专业发展规划内涵。
四、运用前瞻理念,拓展自己专业发展规划的广度和深度
《专业标准》提出了终身学习理念:学习先进学前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篇5
关键词:提问时机;儿童口语化;创设语言环境
0.引言
在幼儿语言教育领域普遍达成一个共识,即,在众多影响语言教学活动的因素中,老师是首当其冲的因素,并且具有绝对的压倒性的地位的因素。笔者就幼儿园语言活动老师需要增强的教学能力,在下面的段落分6部分阐述。
1.加强语言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幼儿教师的语言在整个语言教育活动中,是否能够好听,生动,具有较强的表现力,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注意力。因为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才能让天性喜欢变化的幼儿提起兴趣来听讲。
老师要让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好听,首先要自身通过阅读语言学理论书籍,理解并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其次,老师要不嗟姆岣蛔陨淼囊帐跣扪,多阅读言辞优美的杂志;最后,老师通过多朗诵多联系,调整自身的发音,慢慢的就能有一个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的“好嗓子”了。
2.抓住提问的时机,多提开放性问题
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老师如何恰当并且准确的提问,不仅反映老师教学能力的高低,同时也对活动顺利实施具有关键影响作用。以下笔者就老师提问的几个关键时机,结合实例,作出解释:
①在活动开始时。
在活动的开篇,老师的提问具有一定的提醒作用,让幼儿在面对新知识的时候有一定的准备。
如在儿歌《你是谁》中,老师通过提问“你是谁?你会什么?你喜欢什么?”,紧接着老师就通过音乐旋律,引入这首儿歌,既能让幼儿直观的感受要学习的语言知识,又引起他们的思索。
②幼儿注意力分散时。
老师必须正视幼儿的注意力持续的时间一般不长,当其出现注意力分散,老师可通过适当提出有趣的跟活动主题相关的问题,保持住幼儿的注意力,并引导其进入下一个活动环节。
③幼儿开始联想和想象时。
老师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可根据幼儿经验的特征,设置巧妙的开放性的问题,诱发其展开想象的翅膀,辅助其理解故事,并且将故事体验转化为自身的经验。
如:《飞呀飞》故事中,当讲到小羊和河马也想飞上天空时,老师除了提问“小羊和河马会用怎样的办法飞起来?”外,还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更深入的思考,问“我们自己要怎么飞上天呢?”
④幼儿遇到问题时。
当幼儿在故事探索中遇到疑问,老师需要适时引导,不是告诉幼儿某些确定的答案,而是辅助支持他们,自己去挖掘答案。
例如,在《大灰狼与克隆机》故事中,很多幼儿问:克隆机能克隆出这么多东西,是怎么做成的呢?真的有吗?哪里可以买到呢?老师在这里就可以对这个问题进行确认和补充:“你觉得它是怎么做成的?“你会用”如果你也有一个克隆机,你要拿来克隆什么呢?”
老师在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提问,要注重层次性,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把控好难易程度,要与幼儿本身的年龄的接受能力为宜。若是提出一些超出幼儿年龄接受能力,难懂的问题,幼儿一听就迷糊了,尤其是抽象的问题,不便于幼儿回答。这样也影响到提问题环节的教学质量。
3.提升幼儿教师自身的教育智慧
由于幼儿教育活动本身具有一种未知和变化的因素,所以幼儿教师为做好相关工作,必须提升自身的教育智慧。首先,老师需要知识面要足够广,幼儿语言教育活动,客观上要求老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还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
其次,在幼儿园的班级里,老师要培养既兼顾幼儿机体,也关注个别幼儿的特殊需要,做到因材施教。再次,老师要多见识外面的世界。
4.培养幼儿教师使用儿童化语言的能力
由于老师面对的是幼儿,幼儿使用的是儿童口语,老师为了更好地与他们交流,可通过不断的模仿,让自身的教学语言逐渐的儿童口语化。
首先,老师必须通过系统学习儿童心理与语言学的相关知识,从而深入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语言习惯,从而掌握儿童化口语的特点。
其次,老师可以通过空余时间多渠道地多角度感知儿童化口语,转化成自身的语言能力。
“老师口语”对于老师而言,是一种职业化的口语。也可以说儿童化口语,是建立在“老师口语”的基础上的。所以老师首要锻炼好“老师口语”,但这需要长期的积累过程。刚步入工作岗位不久的老师,要多多和幼儿们一起交流、游戏,从真实的场景去感知儿童化口语,也可以在本园内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同时注意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有意识地去收集幼儿的语言片段,内化成自己与幼儿交流的能力。
5.丰富幼儿教师关于语言教育活动的知识与理论
由于幼儿语言教学活动具有自身的知识体系,老师对此具有一定的认识和积累是十分必要的。老师可通过自学方式,笔者提供一下具体方法:大量阅读相关的幼儿语言教育的国内外文献,了解业界最新的方法和理论;其次,多参加培训和观摩,通过参观其他幼儿园听别的老师的公开课或者网络课堂观摩优秀的幼儿语言教学案例,从中汲取适合自身的方法,并在实践中进行操作;再次,老师要善于在每节教学活动后进行反思,发现其中的问题,以便于在下一次活动中有意识的进行改正;最后,多与其他老师进行交流,通过参与本园组织的集体备课以及随机听课评课等活动,与同事、相关专家交流自己的疑惑和遇到的问题,并且通过参加相关的研讨,促进自身的成长。
6.加强幼儿教师创设语言环境的能力
语言环境是幼儿语言能力获得发展的重要的因素,老师可通过在语言教学活动课堂上,有意识地创设一个开放、自由、宽松的环境,尽可能地与幼儿日常生活环境贴近,让幼儿心理上有种熟悉感,而且感觉舒适放松。这些需要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并且通过每一次的语言教学活动进行不断改善。从而加强老师创设语言环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兰.刍议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03)
篇6
【关键词】有效提问;注重启发;注重追问;注重多样
中国分类号:H0
提问是幼儿园语言教学的重要手段。有效的提问可以促进语言教学激发幼儿的有效思考,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在日常的教学中,提问设计最大的问题就是提问设计貌似开放实则封闭,提问设计也多以教师发问为主等。教师善于发问,课堂教学活动气氛就比较活跃,幼儿学习积极主动,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不善于发问,或问得不得法,,幼儿思维不活跃,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教学效果就差。因此教师对有效提问的设计十分重要。下面以课例《圆脸和方脸》为载体的教研活动,把提问的有效性作为切入口,帮助教师优化语言教学活动。
一、活动过程
(一)“观课―议课―悟课”。由青年教师刘老师执教大班语言活动《圆脸和方脸》,全园教师通过眼观口说心悟,概括语言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的途径和策略,记录教师和幼儿的行为,思考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及提问的策略。在观察记录、交流分享、分析梳理的过程中,引发教师多角度的关注和思考教学活动中提问的策略和适宜性。
(二)“分组―定点―对话”。围绕“通过有效提问激发幼儿的表达欲”这个话题,确定了三个讨论点:①孩子回应的分析;②深入追问的分析;③提问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分析。
(三)“重构―展示―反思”。小组讨论后,根据讨论结果,将本次活动的方案进行重新梳理,调整提问策略。并由组长在KT板上向大家展示自己组的讨论结果,特别是展示提问策略,引起全体“二度讨论”,引发教学反思,教师们享受了一次课例研讨的思想盛宴。
二、有效提问的策略
针对课例研讨的三个问题,笔者理出了激发幼儿表达欲的三条策略:
(一)提问要注重启发,激励幼儿主动思考。
1.提问要留给空间。教师提问以后,可让幼儿思考几秒,以保证幼儿对问题的理解。如课例《圆脸和方脸》中“听了这个故事,你觉得什么地方最在趣?”开始让小朋友回答说的都是一些故事里的简单对话,再让幼儿重新思考,他们就说出了诸如“分东西的时候怎么分”等实质的问题。
2.提问要注重开放。如果课例中的“老公公分家时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改为“他会说些什么?可能怎么做?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这样的提问能促进幼儿积极思维,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想象,而不是局限于故事中的对话了。再引导幼儿经过分析、推理,将故事中的情节和生活联系起来,想一想生活中的方的、圆的东西是怎么样的?分开会怎么样?这样的提问,不仅能培养抽象思维品质,而且加深了孩子对问题的理解。而一些封闭式的提问如:“你觉得老公公说的话有趣吗?”“老婆婆会不会生气呢?”虽然幼儿能很快做出正确回答,但是这种封闭性问题和提问的现象无助于孩子思维的发展。
(二)提问要注重追问,引发幼儿深入理解。
1.追问要循序渐进。教师在追问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提问的层次性,从具体到抽象。如在课例《圆脸和方脸》中,教师提问“老婆婆长得有什么特征?”“她喜欢什么样的东西?”“为什么她喜欢圆的东西?”“她和老公公喜欢的东西一样吗?”这样逐层递进,由浅入深的提问,最终让幼儿明白故事的发展过程,从而总结出老公公的老婆婆的特点。通过层层分析,步步深入的问和答,使幼儿进入顺畅的思维轨道,从而形成一次系统地思考和梳理能力。
2.追问要逐层递进。在提一个较难的问题的时候,教师应先提一系列较简单的问题进行铺垫,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如在课例中,教师提问“老公公和老婆婆家里哪些东西是圆的?哪些东西是方的?”“你说这张桌子是方的,但桌角是什么形状的?(圆的)”“圆的和方的东西能分吗?”“老公公和老婆婆能不能分家呢?”这样逐层递进的提问,不仅开阔幼儿的思路,还有助于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连贯表达能力。
(三)提问要注重多样性,培养幼儿良好语感。
篇7
关键词:课题;研究;调整;创新
一、课题研究中的学——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学无止境。今天,面对人类科学知识的快速更新,每个人更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补氧”。一个幼儿园教师,如果不抱着对科研的热忱去时时追踪最新学科前沿,不怀着不断提升自己的念头处处进修,就不会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不会有深厚的学术涵养,就会变成井底之蛙,只能做人云亦云的教书匠。因此,我们必须学习。
1.从书本中学
学课题的研究目标和任务,做到心中有课题。万事开头难,课题研究不是参加了就会了,需要参与者能够透彻理解整个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知道要研究什么,怎样研究,自己在课题中将要承担什么样的任务。在我园市立项课题《幼儿园快乐体操的探索与研究》的课题研究中,这个课题所研究的内容涵盖面比较广,需要我们理清研究思路,切实把握研究重点。于是我和小组成员一起认真学习了总课题的研究方案,商量出从幼儿园教育的五大领域入手展开一系列子课题的研究,并把子课题《语言领域与快乐体操的有机融合》的研究重点定位于:尝试把语言教学和体操活动进行有机融合,通过研究,培养幼儿对体操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科研模式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让教师真正成为教育智慧的创造者。
2.从同伴中学
一般学校经常会组织教师进行园本培训,或是带领教师走出园门进行外出学习。每逢有这样的活动我都积极参与,并利用外出听课的机会,揣摩他人的教学模式,学习别人的优秀经验。虽然我不是专业的体操老师,对一些专业的体操知识比较缺乏,但我能经常虚心向我园的外聘专业体操教练请教,向他学习幼儿体操的规范动作以及体操专业知识,学习传授幼儿体操动作的技巧,从而增强自己的研究实力。通过日积月累,我积累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资料,为自己今后的研究之路铺好了砖石。
3.向专家学
我园在开展课题研究时,园领导经常会邀请相关专家来园给我们教师进行园本培训或是专业指导,每次我都抓住机遇,利用活动后的一点有限时间,向专家请教自己在研究中的困惑。有一次在课题的研究中,由于思路狭窄,导致研究一度停滞不前,在一次园本培训中我把自己的困惑向专家提出后,专家给我提出了“换位思考”的建议:把体操带进语言教学活动。这一建议让课题有了新的发展方向,从而使我和我的小组成员顺利完成了研究任务,保证了总课题的顺利开展。
二、课题研究中的思——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研究是一个主动和系统的过程,是为了发现、解释或校正事实、事件、行为,或理论,或把这样事实、法则或理论作出实际应用。研究是要有所得。在我们开展的各项课题研究中,我认为教师在课题研究中需要善于思考。
1.思如何模仿
由于是第一次参加课题研究活动,特别是我所担任的学科都是语言、艺术,几乎没有开展过体育活动教学,对于幼儿体育的教学活动模式很是陌生。因此,在刚开始的几次活动中,我总是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活动,虚心聆听老教师的建议,吸取老教师的经验,并在自己的班级尝试体育活动的教学。还记得第一次体育活动《小鸡出壳》,便是完全按照前任老师的教案开展的,虽然第一次教学反映出了很多问题,但是经过向前任教师的虚心请教和自己的努力揣摩、学习后,最终还是圆满完成了研究任务。
2.思如何创新
新教师光靠模仿别人的经验是不能快速成长的。在对子课制定研究计划时,由于没有方向,也曾经犹豫过:如何通过语言活动来促进幼儿对体操活动的兴趣呢?经过不断地探索与研究,我决定尝试运用儿歌、故事、文学作品、讲述等不同体裁的语言活动来丰富幼儿对体操知识的了解,激发幼儿对体操动作、体操项目的兴趣,并以此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通过一次次的探索与研究,我认识到体操与语言教学的有机融合既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又可以促进幼儿对基本体操的兴趣,这些研究成果同时也给了我向正确的研究方向继续挺进的动力,更加拓宽了课题的研究思路。
3.思如何调整
在每次的课题组活动中,我总是积极发言,向大家表述自己的观点,并恳请大家提出建议。如在教学活动展示后,是我的活动,我就认真剖析自己在活动中的亮点与不足,把自己的设计意图和一些想法与大家分享,然后根据大家的建议重新进行调整活动。在别人的活动中,我也总能阐述自己的观点,或提出一些自己的设想。如在散文诗《云彩和风儿》的教学活动中,我个人认为自己的活动还是比较成功的,因此在反思时,大都陈述的是自己的亮点,对于不足只是简单地几句带过。但在大家的畅所欲言下,让我对自己的活动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从而经过及时调整,让自己的活动获得了最终的成功。
4.思如何总结
开展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得到他人的肯定,有被利用的价值,因此及时地反思、适时地调整和总结都是我们撰写论文的基础和前提。我们要及时地把自己每次实践活动后的反思加以理论的支撑,整理成文字,日积月累,我们的撰写水平必定会有所提高。在每一研究阶段结束,我们就及时进行阶段小结,以帮助自己重新审视研究思路,是否偏离总课题的方向。如在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由于我们的研究思路把重点放在了体操活动中,每次活动都是想着怎样在体操活动中来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从而导致研究一度陷入困境。直到经过专家的引领和我们的及时反思,才摆脱了困境,重新调整了研究思路。
做科研是一份十分辛苦的工作,正如马克思所讲:“科学之门犹如地狱之门,要迈进此门需要百倍千倍的摆脱世俗荣誉的勇气,它需要科研工作者淡泊名利、甘于寂寞、耐得清贫、不浮不躁、知难而进、潜心钻研。”我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我们的成长会更加专业化。
参考文献:
篇8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幼儿实施语言教育,帮助他们获得倾听、表述、欣赏、阅读等语言经验,促进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使他们的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得到发展。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幼儿语言教育活动对幼儿各方面能力培养的情况,扬长避短,最终促使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
一 注重语言学习过程
幼儿的语言是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在与人的语言交流中获得发展的。家庭中,成人与成人之间的语言交流,成人与儿童的语言交流,都为儿童提供了重要的语言模仿和语言学习环境;游戏中同伴之间的语言交流,为孩子提供了语言交流实践的环境;还有各种影视节目的出现,更丰富了儿童的语言环境。但是要促使儿童的语言得到很好的发展,就要通过组织正规的教育活动,对其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语言教育,可以这样说,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学习过程。
在实际的语言教学过程中,我常采用的方法是层层深入、循序渐进。手上拿一个苹果,学生都能回答,并且包含苹果大小、颜色均不差丝毫,再进一步,“这个苹果估计有多重?”“苹果一般在什么地方可以买到?”“吃苹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层层深入下去,能回答的学生就不多了,但是他们一直在思考,当其它小朋友回答出一种答案时,他们要么记住答案,要么由此引申出其它答案。这个过程,就是幼儿思考和学习语言的过程。
二 突破语言经验限制
幼儿语言的发展,是通过在日常的语言交流和有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中获得的,最初的时候只是一种无意识的的语言经验,久而久之就成为习惯、成为自然。生长在不同环境的幼儿,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他们在人们进行语言交往时所模仿和使用的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自然也不同,所获得的语言运用技巧也有差异,语言经验也不同。比如,长期生活在山区,经常接触布依族语言的孩子,其语言发育就存在地域特点。在普及使用普通话的过程中,对他们的语言就要进行规范,突破长时间形成的语言意识和经验限制。
不同的语言经验导致幼儿语言发展千差万别。在正规的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将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幼儿集中在一起,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标,有目的地为幼儿提供一定的条件和情景,使他们在与这些条件和情景的交互作用中,获得丰富的语言经验。借助这些经验掌握语言的形式和内容,增长理解语言和表述语言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创设的环境越合理,孩子们的语言教育活动就越有效,就能获得更大的突破。
三 语言教育活动规则
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不是盲目的,无规则的、随心所欲的。它也有自己内在要求和科学规律,其中整合性就是幼儿语言教育的主要特点,具体表现在教育目标的整合、教育内容的整合、和教育方式的整合3个方面。
篇9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活动;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148-0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知识。长期以来在现实中,我们往往不难发现一些现象的存在:有的问题脱离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水平、有的问题思维空间不够等,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活动的质量,影响了幼儿学习的情感态度、思维发展和艺术能力的培养。带着这些问题和困惑,我们一起反思该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让提问更有意义,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语言活动中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
目前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提问的作用远远发挥不够,影响着幼儿学习兴趣和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可见,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综观我们的课堂,教师的提问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出的问题,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幼儿的深入思维活动。
(2)提问目的单一,往往只是为了诱导幼儿说出内容。
(3)提问缺乏条理,幼儿的思维也会陷入混乱。
(4)为完成教学进度,往往在提出问题后希望幼儿能够马上作答,有r根本没有给幼儿思考的时间,就自己回答了。
(5)由于教学活动提问的不平等现象,使部分幼儿成为教学活动中的“边缘人”,甚至脱离了教学活动。
二、语言活动中教师提问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应把握遵循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观察了解幼儿语言学习的不同方式,尊重并针对幼儿语言发展的能力和差异,抓住教育教学契机,及时调整课堂提问策略,以优化提问的有效性,发挥语言活动的独有魅力。
1、精心设计“问”点,有效切入
(1)提出的问题,用科学的、艺术的语言,吸引幼儿积极思考的兴趣。
(2)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着力分析、研究教材、找出关键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提问。
(3)透过设置矛盾冲突,提出有悬念的问题,激起幼儿的求知欲,促进幼儿的思维。
2、准确把握“问”机,趣味引导
根据幼儿的实际能力与经验水平提出问题,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循循善诱,积极引导幼儿思维、想象。.提问要求面向全体,为每个孩子创设被提问的机会,从而使每个孩子体验参与和成功带来的愉悦。
3、灵活运用“问”法,巧设问题
创设情景能激起幼儿的情绪、情感以及丰富的想象,使其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来感受问题的多种可能性。适时引导幼儿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去体验角色的行为和心理,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根据事物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设问,可以引发孩子们从事物的不同侧面去了解事物,激活孩子们的情感与思维。从“悬”中引发孩子高度的注意力,幼儿可通过观察体验作品中角色的行为,人物心理活动等,在创造性的想象空间中将思维引向深入。而反向提问打破了思维定式,让幼儿学会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思考,用更客观的态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及时反馈信息,答疑解惑
篇10
TPR是Total Physical Response的简称,也被叫做全身反应教学法。TPR教学法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阿士尔(Dr. James J. Asher)提出,其理论建立在生理学(大脑左右半脑有不同的分工 )、心理学(记忆痕迹)和教育学(情感因素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基础之上,整合幼儿的听觉、视觉和感官,创造愉快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幼儿在没有负担的情况下,自然的习得语言能力,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
James Asher认为,右脑是缄默的,非语言性的,但是它可以通过指令做出适应动作来表达自己。通过让语言进入右半脑引起行为变化,学生很快就可以理解语言代码,当学生能够理解目标语的基本结构及其表示的含义时,他就作好了说的准备。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用目标语发出指令,先自己做,等学生能理解后,让学生完成动作,然后边说边做。开始,教师通过说跟我做游戏,让学生一起做动作,这样可以使学生理解指令与被期望的动作之间的关系,并准确作出相应的动作。然后,学生两人一组,先由一名学生模仿教师指令,另一名学生根据他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之后,两人调换角色,继续做练习。起初,指令较简单,往往是单一动作,然后,很快发出几个连续的动作指令,这时调动初学者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
二、TPR教学法的意义
TPR教学法注重的是语言学习中的互动模式。因为学生在一个比较放松的环境中学习英语效果最佳,而紧张、急躁的情绪对于学习英语来说是不利的。教师应该尽量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多听英语。同时,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每个学生从本人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出自己学习英语的真正原因和切实动机。进而,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充分调动学生尽快掌握英语的主观能动性。TPR教学法的优势是强调身体的互动性、教学的生动性,以便让孩子更直观地了解在游戏中学习英语、英语生活化,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孩子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首先,它能够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参加活动,让他们在身临其境的实验体验中学习英语。教学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英语、用英语交流,不在于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帮助学生消除紧张心理,让学生在一个不用害怕挫败的环境中学习。其次,它能够提供一个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循环反复的练习中学会英语。再次,协调学生的左、右脑,有助于学生的左脑发展以及语言学习的成效。学生通过听觉来吸收信息,是由左脑来完成的,而将这些信息用肢体动作表达出来是通过右脑来完成的。最后,主张以句子为教学单位,整句学、整句用,重视语言内容和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三、双语教育的概念
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对“双语教育”的定义是: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 (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而它所提出“双语教学”项目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包括:1.学校使用一种不是学生在家使用的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侵入型双语教学。2.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本族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保持型双语教学。3.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过渡型双语教学。我国学界对于双语教育也有不同的界定,有的学者把它划分为广义的双语教育和狭义的双语教育。广义的双语教育指学校中使用两种语言的教育。狭义的双语教育指学校中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传授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学科内容的教育。就我国目前所实施的双语教育来看,基本符合狭义的双语教育的界定。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采用英语(外语)作为教学语言,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将学生的外语通过教学和环境,经过若干阶段的训练,能代替或接近母语的表达水平,掌握汉语和英语两门语言,成为汉/英双语人才。
四、学前双语师资培训的路径
双语教学要求教师用两种语言来讲授学科内容,同样的内容用英语来教的难度远远大于母语教学,因此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也相应地较高。所以,学前双语教师既要精通幼儿教育各领域的知识,又要能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来使用。然而,目前的大中专院校还没有开设学前教育英语专业,还没有学生能胜任双语教学工作。因此,立足于学前双语师资的要求,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识;加强园本培训、重视教学反思,促进幼儿园在职双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1.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特点是:熟悉幼儿教育教学规律,熟练掌握幼儿教学方法和技巧。但他们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即:英语基础不好,英语口语表达欠流利,语音语调不够正确规范,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欠缺等。针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双语能力的培训:
(1)规范的语音基础训练。语音是语言的最小单位,一个人英语发音不准,就缺乏听音和辨音的能力,听不懂别人说的话。同样也会影响自己口语的发展,自己说的话别人也听不懂,最终无法用英语和别人交流。除了要读对单词外,语音知识还包括重音、节奏、连读,失去爆破、清辅音浊化、意群停顿及语调。
(2)口语能力训练。英语口语的标准是流利和准确。口语用词要规范地道,语句合乎语法修辞和逻辑性。
(3)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掌握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是学好英语的关键之一。因为语言和文化是密切相关的。语言离不开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了解某种外语的文化,就无法准确地运用这种语言。东西方人的生活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在思想、信仰、习俗、社会制度、道德标准、生活方式、人生观、价值观等许多方面都有相当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也在语言中反映了出来。
(4)教学组织语言的训练。学前双语师资要求教师能熟练掌握幼儿园一日生活用语(如入园/离园、早餐、早操、如厕、午餐、午睡、点心时间、吃药及看病)、教学各环节用语(如开始、介绍、检测、呈现、练习、表扬、布置作业、结束)、户外活动及游戏用语(如准备、记分、唱歌)、各领域活动用语(如音乐、美术、舞蹈、体育、游戏、计算)、课堂组织训练用语、课堂技能训练用语、交往用语、评价用语等。
(5)英语语言教育和其他科目的整合训练。学前双语教育是通过用英语教授其他科目来达到提高幼儿英语水平的目的。这就涉及到英语语言教育和其他科目的整合问题。幼儿教师要树立教育的整体观,站在幼儿园课程的整体角度上,根据课程的长期、中期和近期目标,统筹安排双语教育活动,使之融入到幼儿园整体课程中,成为幼儿园课程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这最终要体现在内容、形式以及方法的整合上。其中内容的整合是教育整合的主要表现形式,要使语言领域的不同内容与其他领域的内容之间产生联系,双语教育内容的有机整合必不可少。
2.培养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儿教育知识及幼儿教育教学能力。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的特点是:英语基础较好,口语流利,语音语调正确规范;但他们从事幼教双语工作也有明显的不足,即:不熟悉幼儿教育教学规律,不懂幼儿教学方法和技巧。针对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双语能力的培训:
(1)专门聘请相关专业的专家、教授以及优秀的幼儿教师,对专科以上的英语人才进行岗前培训,着重就幼儿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进行系统培训。培训内容力求简明、实用。如:美术以简笔画为主;音乐以儿童英文歌曲为主;舞蹈以儿童健身操为主;基本知识以幼儿心理学、教育学的实际应用为主。
(2)组织进行教学方法的培训和研讨,积极引导他们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手段运用的创新设计和实验,要求双基训练和教学实际相结合。培训活动放在课堂上,采取教学、演示、演练等相结合,授课教师与培训学员教学互动的授课方式。这样更有利于学员感知和领悟所学知识,往往事半功倍。英语方面的培训知识包括:英语课堂管理、教材知识点教授、英语活动组织、英语手工课教学、教具制作等技巧。
(3)英语教学与其他教学相融合。指导学员上岗之后,如何多向其他教师,尤其是非英语专业的教师学习,观摩,如何吸收其他学科的教学长处,这是双语教学师资培训的又一捷径。
3.加强园本培训,促进幼儿园在职双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一定是在教育实践中完成的,双语教师也不例外。为保证幼儿园双语教育的质量,幼儿园双语师资培训研究的着力点应定位于在职双语教师的培训上。
(1)引导幼儿教师树立科学的学前双语教育观念。我国幼教专家周兢老师认为:学前阶段是母语的口头学习关键期。而人的第二语言学习并不像第一语言学习那样具有特别的发展关键期,但第二语言学习会给人的发展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我们应该承认英语对儿童语言发展和其他方面发展的价值,但不能盲目夸大英语学习的意义。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目前并没有“均衡”的双语学习或者双语教育环境,为中国儿童的充分发展着想,学前阶段儿童的母语――汉语普通话的学习,应当毫无疑问地放在语言教育的第一位。因此,学前儿童的英语教育目标应当是:第一,培养幼儿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积极性。第二,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英语语音感,增长他们的语言敏感性。第三,引导幼儿透过英语感悟不同文化的存在,从小获得文化多元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