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06 04:23: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学生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学生作文

篇1

关键词:职业高中 作文教学 写作现状 多元化评价

作文是一门综合艺术,能最直接、最明显地反映一个学生的语文水平。它是语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职业中学由于培养目标不同,在作文教学上也应该与普通高中的传统教学方法有所区别。《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职业高中的学生必须具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应用文的写作能力。然而,对于这些学生来说,目前普遍存在并亟须我们重视、解决的问题很多,学生作文总体能力低下,状况堪忧。从调查情况来看,职业高中学生的写作态度和写作能力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喜欢型,约占20%。这种类型的学生平时积极参加生活实践,勤于收集写作素材,写作兴趣浓厚,文思敏捷,成绩优良。二是应付型,约占50%。这部分学生对写作态度比较冷漠,既不喜欢,也不厌恶,他们认为写作文只不过是完成任务,因而总是马虎草率,应付过关。三是厌恶型,约占30%。这部分学生或认为自己没有“写作细胞”,个别甚至不知道作文是怎么回事,或认为写作不是职业高中学生的任务,所以作文总是不写,成绩极差。

一、现状及成因分析

作文目的不够明确 在职业高中,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课堂教学,作文教学都被“边缘化”了。不少学生对写作课不感兴趣,甚至厌烦、害怕,导致传统的作文教学出现了诸多问题。也有不少职业高中学生认为到校读书是来学技术的,毕业出去不一定会凭笔杆子混饭吃,因而学写作文没有必要。

1.学习基础太差,作文兴趣淡薄。职业高中学生大多是初中时期的“C类苗”、“箩底橙”,初中时期的贪玩者大有人在。他们不仅语文基础和作文能力差,其他学科的基础也十分薄弱,因而认为作文太难太深,不像专业学科那样生动有趣,看得见摸得着;有的认为教师作文课教得不好,所以不想写。总之,对作文没有兴趣。

2.随意编造,抒发虚假情感。在大多数职业高中学生的作文中,假话、假故事、假情感颇多。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作文教学长期以来以应试教育为目的,严重背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及情感需要,使作文蒙上了不该有的灰色,泯灭了学生的灵性,扼杀了学生的热情。

3.缺乏积累,格式雷同,模式单一。职业高中学生的作文大多是死记硬背,套用模版,内容空洞乏味,泛泛而谈,言之无物,枯燥单调。即便是命题不作任何限制的自由作文,也往往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

二、改革思路与对策

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树立作文独立成“科”的意识 一直以来,职业高中的作文教学都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系统的教学内容及科学的训练方法。作文教学经常处于自流状态,存在着相当大的随意性。

1.重视作文教学,强化作文意识。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中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尤其是职业高中的学生语文基础差,写作能力低,要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谈何容易。不少教师因而降低对学生的要求,轻视作文课,甚至不上作文课,只是课后布置一些作文。虽然有批改和简单的讲评,但对学生缺乏应有的辅导。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这种把作文课看成辅助教学,可上可不上的观念。

2.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编制系统的教学内容。多年来,作文教学都在每篇课文或每个单元之后才出现,缺乏系统的教学。因此,我们应编制统一的作文教材,脱离原有的单元式作文训练,变为纯粹的作文课本,从最基本的造句、模仿开始,到审题、立意、结构,再到单元式的各种文体理论知识的讲解。

3.以培养能力为重点,进行规律性的训练。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有一个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的写作技巧到多样化的表现手法,绝不能今天写记叙文,明天就写议论文,突然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三、注重兴趣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样的文字。

1.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生活是写作之源,单一的命题作文,造成学生奉命而作,枯燥无味;机械的模仿作文,造成学生照葫芦画瓢,墨守成规;写远离生活的内容,造成学生闭门造车,无病。

2.在阅读中培养写作兴趣。一个人的生活、实践活动总是有限的,要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社会知识、实践经验,并非事事都要亲身经历,而可以通过读书来间接获得。

四、加强指导,培养个性化的写作

作文指导只有从知识形态真正走向生命形态,将习作之树植根于学生真实生活的土壤,置于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环境中,润物细无声般地将鲜活的具有时代特色的作文资源引进我们的作文教学中来,学生的个性写作才能获得自由张扬的空间。

1.开发作文资源,丰富生活体验。学生缺少个性化的生活体验,是不可能写出个性化的习作来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引导自由表达,凸显个性写作。学生有了鲜活而又丰富的个性化的生活体验,并不一定就能写出个性化的习作。

3.改革指导方式,建立合作关系。当前学生作文最令人不满和担忧的状况是:似曾相识。

五、注重多元评价,促进主体发展

作文教学要重视用心批改,并进行客观科学的多元化评价,即改变过去唯一的教师评价为多主体评价。尽量见优不见劣,给学生留一份可贵的自尊,留一份真正的轻松。实施评价的具体方法如下:

1.交流式的学生互评。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习作交流会”,在交流中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评价,可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2.反思式的学生自评。反思过程能有效地促进学习的深化,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学生在交流展示活动中听了或看了同学、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后,能更好地进行自我反思,总结成功经验,找出存在的不足,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写作方式。

3.综合性的教师评价。教师对作文的评价不只是为了给学生的习作水平下判断,更重要的是找出习作存在的问题,给学生反馈的信息,使他们在修改中提高,并养成认真修改的良好习惯。因此,通过交流活动,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教师及时进行口头的有针对性的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修改能力和鉴赏能力。

篇2

关键词: 作文教学 畏难情绪 原因 对策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半壁江山”。很多语文老师在教学中确实下了大力气去抓这项工作,可不少学生临到作文的时候,还视之为“苦役”,特别怕写,但为完成任务,只好硬着头皮去写;由于平时积累不多,为达到字数要求,只好生拼硬凑。对他们来讲,写作不是什么真情实感的流露,因而显得很虚假。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的情况呢?综合各方面因素,有以下几方面的主要原因。

(一)现在的学生缺少写作之源泉。

写作的素材应当来源于生活,可现在的学生却忙于繁重的学业,生活圈子狭窄,基本上每天只能处于“家庭─学校”这样两点一线的生活轨迹中,“源头”往往单调枯燥,写起作文来,学生也就常常捉襟见肘,视作文为“畏途”,这也就不奇怪了。

(二)学生所受的束缚太多。

很多老师在作文教学中给学生定下了种种框子:这个可以写,那个不可以写;这样写才能得高分,那样写脱离了“三基本”的要求。好像这样的作文点拨很有道理,也似乎给学生的作文加上不少“保险”。其实,这样的点拨反而使学生的作文成了“批量生产、统一型号的产品”。同样,大多数学生都喜欢模仿范文,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样的仿写也可能是邯郸学步,到头来既学不了别人,更成不了自己。

(三)老师的点拨还不到位。

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指导往往没有能够拨动学生的心弦,更未真正把握学生的写作心理;本着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循着自己的思路,大谈特谈自己会如何来写,或蜻蜓点水或隔靴搔痒地进行审题、立意、构思、行文等作文的一般要求的说教,要么以名家名篇为模本要求大多数学生借鉴仿照。其实这样的指点也只是在“想当然”中进行,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一定距离,所以难以真正触动学生。

(四)传统的评价方法需要改进。

传统的作文评价形式主要有两种:老师的精批细改和一个分数或等第。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如此,学生能不厌倦吗?甚至,有时老师辛辛苦苦批改好的作文,学生连看都不看。

另外,许多老师批改作文时,经常注重学生的单篇作文,没有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有的学生以前一直写得不好,这次他费了心思去写,虽然还不怎么样,但若比以前有进步,老师就应当给予一个合理的评价,否则就会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对写作的反感,以至于视作文为“苦役”。

以上是造成学生视作文为“苦役”的几点主要原因。许多学生不喜欢写作文,一到作文课就如临大敌,于是,越写不好就越怕,越怕便越写不好,这样恶性循环下去,作文便成了他们心头一个挥之不去的“痛”。所以,为改变目前学生写作时的畏难情绪,我们有必要采取以下对策。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习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张志公先生说:“现在的学生对作文有两种不好的态度和习惯,一是怕作文;一是写文章马虎草率,不严肃、不细心。”为改变这种现象,首先,语文老师应帮助学生从心理上消除因作文带来的厌恶和恐惧感,取而代之的是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对待作文。作文的最终目的,就是把自己想要说的话以最简明、最有吸引力的句子表达出来,让别人明白甚至产生共鸣。生硬而平淡无奇的文字读起来肯定索然无味。所以教学生作文,应当教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对待作文。其次,语文老师还应当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进步,这样也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严肃对对待作文,改变其马虎草率的态度和习惯。

(二)增加积累,拓宽写作源泉,让学生享受创作的乐趣。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对那些写作素材不够而又每天行走在“家庭─学校”两点一线上的忙碌的学生来说,让他们抽出一点时间去领略自然风光,感受人间的亲情、友情,思考生活中虽然很小却很有意义的人和事,等等,都很有必要。这样,学生在写作时才有可能不做无病,才可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东西,这种对生活本身的再现,会让学生感到以“吾手书吾心”的自然和痛快。

当然,除了生活中的素材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源泉,那些已经成为经典的名家名篇、名人名言之类的文学瑰宝同样能增加同学们的写作材料。

(三)把写作的自还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心灵解放的快乐。

马克思说:“你们赞美大自然悦人心目的千变万化和无穷无尽的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和紫罗兰散发同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有一种存在形式呢?”语文老师应该解放学生被束缚的心灵,放开学生被捆绑的手脚,让他们充分享受自由写作的快乐,对于学生自己的思想,老师既不要武断地排斥,更不要强硬地扼杀,而要鼓励学生写“自己”,尊重他们的写作个性,把写作的自还给学生自己,使他们在写“自己”的时候感到释放心灵的快乐。

(四)赏识学生的优点,让学生在多种激励中满足成功体验。

兴趣的产生和保持有赖于成功。当学生比过去有所进步时,他们都会感到“成功”的喜悦,对写作产生亲切感,此时,必会产生巨大的内驱力,向第二次、第三次的成功迈进,从而调动写作积极性。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写作能力 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心实感。”那么,如何做才能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从而提高其写作能力呢?以下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积累名句,厚积薄发

部分初中学生一看到作文题目就傻了眼,“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脑子一片空白,无话可说。其实是心中没有写作素材,“巧妙难为无米之炊”,自然写不出。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积累写作素材。积累名句就是个好方法。“积学以储宝”,积累名句就是一个采集零琼碎玉使之日积月累,变成自己的聚宝盆的过程。积累名句对于写作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要持之以恒,切忌间断和疏忽。否则,就有可能让有价值的材料白白遗漏。

积累名句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课本中积累名句,可采用卡片法。卡片法就是将阅读时读到的格言、警句、谚语等自己认为有价值而实用的东西记在卡片上。课本中收入的文章都是名篇佳作,特别是古诗词曲和文言文,其中的名句俯拾即是,思想精博,材料丰富,可以供作文时使用。

二是从课外阅读中积累名句,可采用摘录法。摘录法就是指我们在阅读时,把具有参考价值、可资引用、借鉴的精彩句子等抄录下来。做摘录要按原文实录,不得增添、删减、更改原字句和标点符号。课外书浩如烟海,阅读时应有所侧重。《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推荐的名著应作为主要阅读篇目,要求学生尽可能都找来阅读。

不管是采用卡片法还是摘录法,最后都要注明出处,如书名、页码、出版社、版面、出版时期及作家姓名,便于日后查实。通过课内外阅读,积累大量名人名篇中的名句,学生在写作时就能旁征博引,厚积薄发。

二、扩写仿写,乐于表达

《语文课程新探》关于写作教学的策略提出“爱护他们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保持这种热情、这种兴趣、这种自信。”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扩写和仿写。扩写可从短语扩展入手。短语是由词组合而成的。最基本的组合是两个词,但短语的组合又不限于两个词,有时是三个或多个词,如“中学语文教材”“认真学习语法”是三个词,而“中学语文教材教法”“我们认真学习语法”是四个词。这些多个词的组合实际上是由两个词组合扩展而来的,这就是短语扩展。在扩展练习中,老师要爱护学生想说想写的热情,挑选一些简单易扩展的词语让学生自由扩展,或是让学生随意写出自己认为容易扩展的词语进行扩展,鼓励他们敢说敢写,让他们乐于表达。

在引导学生扩写的基础上,再让他们进行仿写。仿写就是仿写句式,是根据特定的语言情景,按指定的参照对象进行仿造。仿写要做到紧扣话题,语体和谐,结构一致,辞格相同。最关键的是把握语境,理解模仿对象的结构和含义,做到“形神皆像”。仿写句式思维开阔,又有参照对象,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和兴趣,当然就乐于表达。

三、不限文体,易于动笔

《语文课程新探》中写作教学的策略提出“一开始写作不要过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写作的畏难情绪。让他们易于动笔,能说出来就能写出来。”这实际上就是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不受文体束缚。学生普遍怕作文,为了打消怕的心理,老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要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给他们充分发挥的空间,写他们自己最拿手的文体:日记、书信、童话、寓言、散文、小说、应用文等都可以。只要是学生的真话、实话、心里话,老师都应该肯定和鼓励,哪怕在老师看来是幼稚可笑的,也是珍贵的。

四、修改润色,文从改出

修改,是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重要的一环。不少学生将写作当做负担,勉强完成任务后,不愿修改文章。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会修改。正如叶圣陶先生主张文章要自己改,多念多改。他说:“写好以后,念他几遍,至少两三遍……凡是不通的地方,有废话的地方,用词不当的地方,大致可以听出来。总之,要多念多改,作文进步才快。”作文认真的同学,大都有相同的体会:文章写完后,细读一番,就会发现一些毛病;把这些毛病改了,文章会变得好一些。这正是“文从改中出”,“善作不如善改”。

修改文章,考虑的地方很多,例如观点的斟酌,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语言的推敲等。老师开始指导学生修改时可以从语言修改入手,通过修改,使语言变得准确、清楚,使人看了明白。着重考虑:用词恰当否?句子构造合理否?句子连贯否?层次清楚否?语言得体否?让学生将“写”与“改”结合起来,将“改”当作“写”同样重要的环节来完成,打破“文章修改是老师的事”这种陈旧的观念。做到“三分文,七分改”,写得称心,改得如意,使文章增色。学生学会了修改,写作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教无定法,但要得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方法可以各异,殊途能够同归。只要能贴近学生实际,让他们乐于动笔,易于表达,说出真心实感的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4

【关键词】高中学生 作文写作 写作水平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b)-0153-01

1 提升高中学生写作水平的意义

首先,作文教学要强调作文和阅读的关系,重视二者的内在联系。作文通常以中心思想为核心,组织相关文字内容,而阅读则强调先熟悉内容,再总结文章中心,这充分反映出阅读对于写作水平提升的积极意义。学生如果擅长写作,则在进行语文阅读时更容易掌握文章的精髓,所以教师提升学生写作水平,可以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其次,作文可以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为使作文写得有特色,学生必然会竭尽自己所学,精心选取丰富的词汇来提升作文的质量,从而实现帮助学生巩固了已学的词汇知识,提升了学生准确运用词汇的能力。

最后,写作可以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在写作时,必须在头脑中组织好作文的架构、内容和语言后付诸于笔端。学生在头脑中的文章形成过程就包含了学生思维的运转过程和文字组织过程,所以说,作文即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自我交流能力。

2 高中学生写作水平存在的问题

写好作文不仅要求学生要有生活和知识方面的积累,还要求学生能够把心中所想变成为笔下所言,而有些学生的这种转化能力较弱,造成写作水平难以提高。目前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2.1学生无从下手

高中学生写作水平难以提升的最大问题在于学生不知道写什么,即面对作文无处下手。高中学生因为要应对高考,平时课业压力很重,造成学生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很少与人进行有效交流,缺乏兴趣和爱好的拓展空间。这样单调的生活导致学生接触社会和实际生活较少,学生头脑中没有足够的素材用于作文写作。

2.2教师未能处理好写作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我国的作文教学一直存在写作理论知识和方法多而实际练习少的怪现象,为应对每年的高考,教师从各处搜集不同的作文题目强迫学生练习写作,使学生置于作文“题海”中无所适从。这样的重实践而轻指导,导致作文教学效果甚微;有些教师因自身水平有限,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存在着方法上的失误,即不深入研究学生写作心理,也不关注学生平时阅读水平的提升,而是一味地按照自己所想,用一些缺乏新意的作文题目供学生练习,严重妨碍了学生作文写作水平的提高。

2.3缺乏思维及写作技能的训练

作文写作水平提升的关键是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写作能力的本质就是判断、推理和总结等抽象性思维和联想、想象等形象性思维的综合运用。学生若缺乏思维能力和写作技能,肯定会影响其写作水平的提升。学生感觉作文难写的根本原因是自身思维的贫乏,缺少准确解读作文题目真实含义的能力。

3 提升高中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策略

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的目的就是用以本身掌握之事示人,以本身通晓之理晓人,以本身蕴含之情感人。那么要想提升作文写作水平,主要要做到:

3.1创新学生的作文写作意识

作文教学强调转化观念,所以提升高中作文教学水平是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在传统的作文教学意识中,教师认为作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写就行了。

但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帮助高中学生锻炼其记忆、观察、逻辑、想象及操作等不同方面的能力。教师开展作文教学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提升学生的写作意识,积极而有效地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要学生学会写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新的发现,结合自身的生活见闻和所想所思,写出独到之处,体现出新颖的构思。

3.2激发学生寻求适合自身的写作途径

作文写作要体现人性化,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创造力,让学生说真话、表真情、达真意,要做到,一是要鼓励学生自由命题写作,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写作的源头活水。教师要端正观念,评价作文要公允,表现出人情关怀,发挥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二是多创造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觉得写作并不可怕。随着实践内容的扩展,他们想说想写就多了,作文的自信心也随之增强;三是培养写作兴趣,运用灵活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获取广阔的写作素材,明确知识的来源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很多知识都是相互关联的,要主动去发现、探索、解决,这样主动获取的知识是真实而牢固的,这也正是作文素材、作文思想的来源。

3.3指导学生做好作文的修改

高中生在写作前要养成写提纲的习惯,这是中学生写作学习的重要任务,是有效提高写作水平的好方法。写提纲一要切题,二要体现体裁特点,三要力求简洁、精炼,这样的提纲就会对接着的写作过程起着高屋建瓴的作用。

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是提高作文质量的重要措施。要想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久必须学会精心修改自己的文章。作文修改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老师修改文章只是为了给作者的修改作示范,不可能将作者的文章都详细地修改。而学生修改自己作文最有用的方法就是尽量地落笔就把文章基本写妥,等到全部文章写好后,放一放后再进行回顾修改。

篇5

【关键词】网络语言;中学生作文;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自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从北京向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起,因特网在中国内地开始运行。1994年4月,我国正式加入互联网。从此,互联网事业在我国的发展可谓蒸蒸日上。我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CI)的统计报告指出,2007年我国互联网用户为1.72亿,仅次于美国,位列世界第二。2008年,中国网民的数量就达到了2.53个亿,一跃成为世界第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催生了一系列附加产品的诞生,例如互联网通讯、互联网办公、互联网学习……其中,以互联网为生存载体的网络语言正以其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击着我们传统的交流方式,令人猝不及防。“BT”代表变态,“稀饭”代替了喜欢,“886”代表拜拜啦,“顶”代表支持……大多数网民都希望“语不惊人死不休”。年龄大多在16―18岁的高中生作为网民大军的主要力量,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因此在语文学习方面深受这些新潮的网络语言的影响。“你out了”、“有木有”、“酱紫”、“偶”、“菜鸟”等网络词语开始频频出现在中学生的作文写作中。

一、网络语言在中学生作文中的使用现状及影响分析

为了使得本文的数据真实可靠,实地调研是必不可少的。根据对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的吴仲良中学的实地调研和统计,在高中学生的周记或作文中,平均有29%的学生会偶尔使用到网络语言,51%的学生几乎不会使用网络语言,20%的学生会经常使用网络语言。

(一)个人视野直接影响学生们对网络语言的了解程度

在调研中,从高一到高三,随着年龄的增加和视野的开阔,学生们对“偶”、“恐龙”、“潜水”、“土豪”等流行的网络词汇的意义了解得越来越深刻和全面。据统计调研,学生们主要通过网络、电视以及与同学交流等方式,普遍对网络语言都有相当程度的了解。

(二)个体认知影响学生们对网络语言的使用程度

从高一到高三,大多数同学都会在周记和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但是,部分同学由于担心在考试中会因网络语言而扣分,因此就减少或自觉杜绝使用网络语言。即使使用,也会使用没有错别字或语法错误的网络词汇。尤其是高三学生,由于高考或老师的严格要求,大多数人在作文中都不使用网络语言。

(三)教师态度决定着学生对网络语言的使用率

据统计,约占68%的老师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使用网络语言的习惯,但是总的来说他们还是对学生们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的情况比较排斥,尤其是拥有错别字、语法错误、低俗字眼的网络词汇。拥有15年教龄的高级语文教师唐有名说:“根据2007年的考试大纲规定,学生在考试作文中用生造的网络语言可能会被扣分。因此,在平时的周记或作文训练中我就明令禁止他们使用网络语言,即使是表意正确、符合情境的网络语言也不行。”

(四)网络语言自身的特点吸引着学生的使用意愿

网络语言表达贴切、形象,书写简洁、方便,时尚、有个性,能缓解压力、真实地表达内心世界等特点对学生们有强大的吸引力,这大大提升了学生对网络语言的使用率。此外,在学生群体中,如果大多数人都使用网络语言,不用的话有可能就会当作是“异类”,会受到同学们的排斥和嘲笑,被认为是“OUT”了。

网络语言的异军突起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它是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自身的特点对中学生的作文有着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网络语言简单灵活、快捷高效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作文的写作效率;网络语言诙谐幽默、生动逼真,这使得作文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作文生动有趣;网络语言求新求异、不断创新的特点使得学生的作文充满朝气和活力。但是,网络语言随意性大、缺少规范使得作文课堂秩序混乱,学生作文纰漏百出;网络语言自身的错别字、语法错误等问题直接影响学生们的作文质量以及对母语的认知能力。处于高中阶段的青少年认知能力还不成熟,缺乏生活历练,分不清美丑。用“霉女”来代替“美女”,“鸭梨山大”来代替“压力山大”或“亚历山大”,BT来代替“变态”,这些错别字、有歧义的字眼、低俗字眼严重扰乱汉语秩序,一旦运用在作文中,就对传统的中国汉语结构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网络时代背景下的中学作文教学改革策略

在本次调查中,约占58%的老师明确表示反对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33%的老师认为规范的、符合情境的网络语言可以使用。的确,流行的未必就是经典,新奇并不代表创造。网络语言在中学生作文中的使用加大了汉语语法秩序的规范;挑战严肃认真的教学氛围;严重影响学生对作文,甚至对各学科的学习态度。因此,教师的引导规范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疏导并不代表“一棍子打死”。

(一)以语法为依托,强化作文基础

教育部于2001年、2003年先后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育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然而,随着汉语、文学分科的取消,语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也岌岌可危。近几年来,很多人认为,主、谓、宾、定、状、补等句子成分的划分在语文学习中, 最让学生头疼,从而大大削弱了学生对语文这门科目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大多数教师坚持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就不教的原则,对于语法知识的教学,或者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或者干脆让学生自己看,教师则成了旁观者。但是,一个没有语法修辞知识的母语教学,其科学性必然大打折扣,对于中学生学好母语,提高语文成绩和文学素养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中,最明显的影响就体现在中学生的作文上。语法素养决定学生的母语基础,这对于中学生提高作文水平大有裨益。只有以基础为保障,学生才懂得在作文中尽量避免使用网络语言,至少可以分辨哪些网络语言可以使用、哪些不能使用。

(二)以活动为手段,促成课堂回归

资阳市乐至县吴仲良中学的实地调研和课堂实录显示,大多数老师都坚持着传统的“定主题―讲要求―学生写―教师评”的模式。老师的任务主要是安排作文,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撰写作文。教师评改完毕就标志着一次作文练习的结束,个别老师会朗读优秀篇目。因此,学生的作文平均成绩始终保持在40分左右。

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对作文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花费时间,效率还是最低的。命令禁止不仅对于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学生毫无用处,反而会激起他们内心的反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我认为,改革作文教学模式很有必要。例如,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鼓励全班同学轮流上讲台展示作文课堂的教学。除此以外,开展“我谈网络语言在作文中的使用”的辩论赛也是大有裨益的。

以活动为手段,促成课堂回归。这一措施的实施,就把有语病、有错别字的网络语言放在了全班同学的“放大镜”之下,同学们通过共同学习,就能在轻松、融洽的氛围中明确网络语言的利弊,对规范作文课堂、提高写作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以交流为保障,塑造健全人格

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一直都是老师们的责任所在。作为陪伴青少年成长的人民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传道”,尤其是在道德滑坡、世风日下的当今社会。

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使学生明白“道”的深刻内涵,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作为语文教师,作文板块的教学正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重要环节。俗话说“文如其人”,教师不仅可以透过学生作文,了解学生的性格,更能把握他们的思想状态,洞察他们的心理活动。教师的评语更是与学生的直接对话。此外,通过定期与学生面对面、平等的交流也是一种可取的方式。

开展活动也好,教育引导也罢,一切形式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帮助学生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这一宗旨而服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可以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学情、校情的方式,避免学生使用粗陋、错误的网络语言,引导学生规范写作,在提高作文成绩的同时,促成作文课堂的有序回归。

通过实际调研和访谈,笔者得知,许多网络语言不符合语法规范,它们仅仅是某个时间段的一种网络交流或口口相传的词汇,没有经过时间的大浪淘沙和规范语言的严格鉴定,经不起实践的检验。中学生作文中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由于现在他们经常在网络上使用网络语言,久而久之便带进了作文中。高中时期,同学们应学习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要随意跟风。因此,我们要讲究网络文明、尊重传统文化,尽量避免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即使偶尔使用,也要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C].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7(08).

[2]郑玉峰.网络语言与语文教学[J].语文教育,2007(0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李杏保, 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M].成都: 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4.

[5]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6]于根元.中国网络语言词典[M](前言).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7]周建民,熊一民.最新网络交际用语词典[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8]秦训刚, 晏渝生.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9]仲伟丽,申小龙.革命来了[N].E时代周报,2005.

[10]闪雄.网络语言破坏汉语的纯洁[J].语文建设,2000(06).

篇6

作文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是教学活动改进和完善的重要参考,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经过广泛的了解,目前许多教师对作文的评价方式较为简单,往往是在几个分数段内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打分,这种评价方式没有清晰的向导性,学生可能在下一次的写作中更多地是会去模仿,而不会去思考去创新。参考国内外一些评价方式,虽然我国目前尚未有对人文素养培养的标准,但是根据国外一些人文素养培养目标,笔者尝试整合人文素养的培养目标到高中作文评价系统中。综合打分可以将高中学生作文分为几个分数段的档次:35分以下,36-41分,42-49分,50-60分,以此划分学生作文的优劣,或者会加上一些四字词组:层次分明、语句通顺、中心突出、首尾呼应、字迹工整、构思巧妙等,这些公式化的评语让学生的写作热情遭遇了冷却,内心的真情实意被冰封起来,以至于为什么许多学生一提到写作文,更倾向于翻开一本《优秀作文精选》来复述别人的故事。其实学生的作文都是自己和自己的对话,也是自己和老师的对话。这个时候教师如果能用对话的形式来完成评语就会让他们感受到传达的文字信息得到了回复,跟教师的感情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交流,更多的人文情怀才会流露出来。

二、阅读名著名篇吸纳人文精华

作文教学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学生需要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是把握好课内阅读的资源。这里是指学生要充分发现和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写作资源。“在对语文教材的阅读中很容易形成对写作能力的迁移”,因为教材里面的选文既是阅读教学的范文,也是写作仿写的典范之作。语文教材可以说是学生写作的后花园。纵观我们的语文教材,有丰富的史实故事、名言警句、哲理故事,有传统气息的地方民俗、令人神往的异域风情,这些学生都可以当素材运用到作文中,来表达自己正确的情感价值判断。其次,重视经典著作的阅读,课内阅读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人文素养的提高并非一日之功,而是需要长久训练、慢慢发展提高的过程。经典之作有优美的意境,和谐的音韵,是真正中国特色的文化。阅读经典著作,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阅读经典著作,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接受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三、总结

篇7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是由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公益文化中心、全国妇联中国儿童中心和中国少年儿童报刊工作者协会中学报刊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并由全国82家中学报刊承办,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协办,包括中国人民大学、香港大学等在内的全国20多家知名大学提供后援支持的不收取中学生任何费用的全国性公益大赛,旨在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倡导新时期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观念,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为广大中学生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展现当代中学生的精神风貌,发掘和培育文学新苗。

大赛自2004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8届。本届赛事有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的近3 000万中学生参加。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堪称全国之首。

4月19日,本届大赛总决赛暨颁奖典礼在天津外国语大学举行。来自全国20个赛区的159名初高中选手经过听、说、读、写各项测试,选拔出 40名选手进入争夺大赛最高奖项“恒源祥文学之星” 的环节,经过激烈角逐初高中各10名选手脱颖而出,夺得本届大赛最高奖项“恒源祥文学之星”称号。

我省有近3万人参与比赛。其中邱兀涵(北安市第二中学)、李京晏(齐齐哈尔市红岸中学)、井昊(齐齐哈尔市红岸中学)、刘若乔(依安市第二中学)、刘睿潇(哈尔滨市阿城区第六中学)5名同学获初中组决赛资格,王毓盈(安达市高级中学)获高中组决赛资格。邱兀涵同学获得了20名之一的“恒源祥文学之星”奖,李京晏同学获得40名之一的“恒源祥文学之星”提名奖。我省还有近百人分获全国二等奖和三等奖,他们的指导教师也分获组委会颁发的指导教师奖。

黑龙江教育杂志社《初中生学习》编辑部作为黑龙江赛区的承办单位,从首届开始即积极配合承办,全权负责黑龙江省的统稿工作,并逐年扩大大赛的影响和学生的参赛人数、提高参赛的作文质量,受到了大赛组委会的高度评价。在本届比赛的组织过程中,得到了我省各级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为本次大赛黑龙江赛区的组织工作做出了贡献。希望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初高中学校能够继续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将黑龙江赛区的组织工作做得更完善,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篇8

【关键词】 中学作文 教学改革 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b)-0058-01

笔者担任中学语文教学已有二十余年,在作文教学中花了不少心智,可谓煞费苦心而收效难遂人意。课改前采用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从选题到开头结尾,从遣词造句到谋篇布局,每个环节都指导得有板有眼,滴水不漏,可最后换来的还是学生干巴巴、令人失望的文字。实施语文新课程标准,催人改革,促人创新。近年来本人一直致力于作文教学中的“寻规”与“寻变”,力求做到既立足于现有的作文教学理论和成功方法的同时,又能在这些理论与方法中寻求突破,闯出了一条中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那便是 “激趣、导改、促转”三步作文教学模式。

1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目前的中学作文教学教师常先入为主,主观命题,难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体验,这使学生处于被动写作的地位,学生就把写作当成了一种技法,当成了一种调遣语言文字的纯粹技能,一种才华炫示;有时,又当成了一种言不由衷、言不及义的“伪圣化”表白。写作教育,快要异化成了一种纯粹的技术操练,而与精神无涉。抑制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不敢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

变革这种现状,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状态,应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入手,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创设宽松的谈话氛围,调动学生写作兴趣。作文课上,教师热情亲切的话语,充满鼓励的目光,表情达意的肢体语言,都传导着教师真挚的情感,会强烈地影响着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愉悦振奋的情感体验,诱发作文的内驱力,从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兴味盎然地投入作文活动。

(2)组织学生参加活动,让他们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引导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观察、体验,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又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3)变换训练方式,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运用多种作文训练形式,如看无声电影后给电影配音,看电影写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4)运用现代化手段,诱导作文兴趣。在作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大屏幕实物投影仪、电视录像、计算机房、语音实验室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强化学生作文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

2 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

“教师批改作文,学生看评语”的传统做法必须变革。教师要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其实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过程。具体做法是:

(1)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学生的作文初稿教师要全部阅读,一方面了解学生在作文中的成功之处,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在作文中存在的主要的、带有共性的问题,才能使作文修改的指导有针对性。

(2)作文修改的指导的目标制定要少而精,切忌面面俱到,多而杂。这样有利于学生修改自己作文时目标明确,从而提高修改效果。目标可围绕此次作文的训练目标制定,也可围绕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通病进行确定。

(3)调动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学生作文后,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教师应每次看完学生的作文后,都要充分肯定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哪怕是一个片段,一句话,让学生体验到作文成功的喜悦。同时多采用比较的方法,一是将习作与写作要求进行比照,二是将好作文与差作文进行比较,三是将学生作文同范文(或优秀作文)进行比较,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差距所在及努力的方向。

(4)指导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作文进行修改。首先是明理,让学生明白写作文要做到“主题好,选材新,感情真,写具体,段落明,语句通,用词好,无错字”。作文修改指导要有针对性,根据学生的作文实际作一些具体深入的分析,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其次是修改,这个阶段运用学习迁移规律,重在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修改方式有:教师示范,学生修改;教师批,学生改;学生自改;学生互批互改;教师面批面改等等。

3 促进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习惯的转变

教师应该以每次作文训练中的成败为契机,以本次作文训练中取得的进步为起点,总结经验教训,重在探索出学生作文“头痛”症的病灶,对症下药,纠正学生在本次作文训练中表现出的不良倾向和偏差。主要使学生产生以下几种转变:

(1)正确认识写作的意义,促使学生由怕写作文到爱写作文的转变。写作对于人的精神、思维、生存还有另一个意义,即是一个“自我丰富与发展”的过程。学生应该把写作当成是生存生活的需要,把写作当成是情感渲泄的方式,把写作当成是思想和精神的提炼,而不能把写作当成是完成任务的苦差事。

(2)正确认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促使学生从两耳不闻窗外事到关注生活的转变。生活中处处有写作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发掘写作源泉,必须要激发观察兴趣,教会观察方法,培养观察习惯,认清生活的意义。如能把对生活的观察思考与写作规律的学习联系起来,那么写作学习就可以形象化、具体化、经常化了。

(3)正确认识阅读对于写作的意义,促使学生由读写分离到以读促写的转变。“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都说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阅读不光能让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知识和写作素材,还可让学生学习到种种写作方法和技巧。

篇9

大家好!

我今天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守规范,正学风,做现代文明中学生》。

同学们,当你们迈进中学大门的那一时刻,是否想过,你们应该怎样度过这宝贵的三年时光?是否想过,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中学生呢?是否暗暗下过决心,我一定要做一名老师眼中,家长眼中,同学眼中的好学生呢?

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新事物,新观念的不断涌现,特别是出现一些歪风邪气,对我们中学生的行为习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到安静文明的校园,那么,作为莘莘学子的我们如何去应对这些不良风气的冲击呢?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见义勇为,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作为现代中学生,如何去继承这种优良传统呢?我想,首先要学习做人,做一名“守规则,守规范的现代文明新人”。

我认为,清除陋习需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讲文明语言,做文明学生,平时不讲粗话,脏话,遵守校规校纪,不旷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打架斗殴,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仪表整洁大方,在校期间不配戴首饰不穿奇装异服,尊敬师长,见了老师主动问好,团结同学,互帮互助,生活要节俭。只有告别了陋习,才能真正走向文明,做一名合格的现代中学生。

总之,我们的言行举止一定要严格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作为一名中学生,除了要遵规守纪外,别忘了我们学生的职责-------勤奋学习。开学一个多月来,同学们都非常认真地学习,学习气氛相当浓厚。看到这种现象,非常令人欣慰。但还有一部分同学却令人心寒。他们不仅上课不好好听讲,作业不认真做,而且还扰乱课堂纪律,甚至有的同学还和老师顶嘴。这都是一些极其不好的现象。

俗话说,“成功之路宽又广”。如果一个人想要迈上这段成功的道路,那么就应该学习。我们班以前的一位同学程婧,她一直以来是我学习的好榜样。她学习的时候,总是安安静静的,不吵也不闹。她勤于思考,上课回答问题总是很积极。她考试总是年级第一,但她从不骄傲。只有我们班的同学为她骄傲,为她喝彩。早读时,她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她给人感觉就是一个乖乖女。她从不迟到,从来不会说是哪次作业没有交,从来不在上课时不随便说话,从来不在下课的时候追逐打闹。还有,别人向她请教问题的时候,她总是不耐其烦,认真讲解。我觉得,做一名老师眼中,家长眼中,同学眼中的好学生,就应该像程婧这个样子。虽然,她已经转到另外一个学校去了,但她依然是我学习的好榜样,是我们大家学习的好榜样。

篇10

一些高中学生在初中时期学习不好,比较爱玩,他们的语文基础和作文能力很差,学习其他学科也很差劲。对于他们来说,作文是困难的,因而对作文不感兴趣。从传统的作文教学来看,尤其在高中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不重视作文的教学。更何况有些学生存在这样的心理:认为写作课不重要,没必要去学;也有部分高中的学生认为:“读书为了技术而学习的,不是为了学作文的。”这样的学生,作文的基础差是可想而知了。高中学生的作文情况,反映出了大多数的现象,即有的是胡编乱造,有的是虚假的故事、虚假的情感。作文教学长期这样的话,很难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的需要。一些高中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是通过死记硬背的,写出的作文格式相同、单一;作文的内容存在空洞、乏味、泛泛、枯燥、单调等缺点。而且很多学生习惯通过摘抄“优秀的作文”来烘托自己作文段落的气氛。

二、语文写作的必要性

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活动时,我们应该把现实的生活放在其中,即把语文变得生活具体化使得学生能够联系学校、家庭、社会。对于语文能力的发展,应该在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的发展下进行,通过“读、写、听、说”等训练来提高其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积累知识,陶治情操。课堂学习是教学的重心,要能体现学生的生活。为了使学生能从抽象、虚拟的课本中得到解脱,能够很好地去感受在各个方面的东西,如自然的、社会的、事实的、事件的、人物的等等,我们可以通过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使得生活化教学得以实现。所以,在我们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时,注意提升其语文的素养。我们还可以把语文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这就是语文教学所在的实质,是生活联系的核心部分。所谓“教学策略”,是指:为了构建教学的机和确定教学的方式,来实施教学所用的方法。在生活化的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把学习的内容联系学生的体验,使得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逐渐得到接收、理解。总之,优化学习过程是通过这个策略得以实现的。

三、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我们的方法是通过课外阅读、课堂的教学以及研究性的学习等形式开展教学,促进语文的学习。

1.通过课外阅读来提高语文。

所谓课外阅读指导,是指以学生课外自读为主,教师集中指导内辅助的。对于这样的教学活动,一般归类于:统一阅读、自由阅读等两种方式。实现这种的做法是:通过激发其阅读的兴趣,给予阅读的策略,来培养其阅读的习惯、读书的方法。

2.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措施,来提高语文效率。

语文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依靠教材教学,而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需要做到的是课堂的外延。其范围是:在时间上的外延,即在课前要预习;在课后要深化;而内容上的外延,即通过多渠道、多角度,来搜集和教学内容有关的材料;而在空间上的外延,指的是:学生从社会、图书室、微机房所得到知识,都应用在各学科。或者在课堂教学上的外延,即通过语文观的树立,使得学生的眼界得到开拓,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培养。

3.实现语文生活化的策略。

在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完成学习的任务,需要灵活运用,以下的方法和手段。

4.通过激发兴趣来实现。

对于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产生兴趣,才能实现。在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鼓励学生、肯定学生,从而使学生产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5.通过加强指导来实现。

教师的指导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方法。

6.多向互动。

在教学上,利用信息技术、网络资源,来扩大学习的范围。我们要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培养学生的思维,在阅读理解和阅读迁移的基础上,使得学生的阅读具有创新,使其能力得以培养。另外,开展活动,家长的职责是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的环境。

7.心理的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