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调查问卷范文
时间:2023-03-21 14:26: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调查问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互动式问卷;高血压病;忧虑;社区
[中图分类号] R544.1;R19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12-143-02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发病、致残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患者精神状态、生活方式及患者对该病的认知及控制能力密切相关。有研究证明,合理的健康教育及问卷方式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以及对高血压病调查的治疗起到积极作用[1~2]。本门诊自2004年自制了互动式高血压病调查问卷,对高血压病的控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参与病例共120例,均来自某社区医院2005年1月~2008年1月门诊就诊的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男64例,女56例;年龄79~31岁,平均51.2岁。病例入选标准均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1](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1.2问卷及干预方式
患者诊断明确后初诊前及复诊时分别接受Zung氏SDS、SAS评分测定测定患者心理状态[2,3]。将原始分换算成标准分,评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以正常成人SDS标准分上限为界,SAS标准分≥50表示心理处于焦虑状态,SDS标准分≥53表示心理处于抑郁状态,分别记录。
于本门诊初诊及复诊时并给予互动式问卷调查(问卷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患者对高血压一般知识及危险因素列表选择;第二部分:医生依据患者患者作答情况作出相应指导及建议,第三部分:患者复诊时对高血压一般知识作答及自评自我控制血压及日常生活状态;第四部分:医生对问卷评析。问卷见附表),记录血压控制情况,并依据问卷作答内容给予相应指导。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复诊时心理状态、对高血压病一般知识的认识情况、血压控制的满意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处理采用SPSS11.5软件,统计学检验方法采用χ2检验。见表1。
2结果
问卷调查前,14.2%的患者对病情感到忧虑,3.3%的患者精神抑郁,20.0%的患者对高血压病认识不足,25.8%的患者血压控制不满意;问卷调查后对病情感到忧虑减少到6.67%,精神抑郁0.8%,对高血压病认识不足5.8%,血压控制不满意12.5%,各观察指标在问卷调查前后具有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病、多发病,与遗传因素、生活方式、情绪及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可有头痛、头晕等各种症状,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如果得不到合理治疗,必将影响到各器官系统,引发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致残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我国高血压发病率约为11%,而高血压患者知晓率、服药率和控制率都很低,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的还不到32%,而服药治疗的不到25%,能够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的还不到7%[1]。
研究表明,抑郁与高血压关系密切,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机构资助的CARDIA调查显示[4],高血压患者容易抑郁,一些前瞻性研究认为可以把高血压作为生活方式疾病,疾病的控制程度与进展情况与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及患者自身的心理因素、精神状态密切相关。改善患者的紧张情绪,加强对高血压的认知水平是治疗及预防疾病进展的重要途径,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干预是降低人群发病危害的有效手段之一。
因此,采取社会医学、行为医学措施进行综合控制。开展以社区健康教育为目的的问卷调查,提高社区患者卫生知识水平,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改变患者的亚健康心理状态,提高自我保健意识,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4],对控制血压具有重要意义[3]。
我院采取互动式问卷进行互动干预后,通过针对患者问卷的分析,进行互动式回答,提高了高血压病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了血压控制的满意度,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发生与发展。结果表明,互动式问卷对高血压患者控制疾病起到了积极作用,问卷后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好于问卷前,问卷后对高血压病一般知识及危险因素的知晓程度明显高于问卷调查前,而血压控制的满意程度有了明显改善,满意率明显提高。
由此可见,该问卷改变了以往调查问卷只为问卷机构服务的单一普查的功能,患者能够收到反馈信息,对在该疾病治疗上存在的问题有明确的认识,并可以了解相应的解决办法。该问卷集普查问卷、宣传教育材料、疾病治疗指导于一身,值得临床及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7.
[2] 吴文源. 焦虑自评量表SAS[J]. 上海精神医学,1990,2(1):44-46.
[3] 王春芳. 抑郁自评表对1340例正常人评定分析[J]. 中国精神疾病杂志,1996,12(5):267-269.
[4] Yan LL,Liu K,Matthews KA, et al. Psychosocial factor sand risk of hypertension:the Coronary Artery Risk Developmentin Young Adults(CARDIA)study[J]. JAMA,2003,290(16):2138-2148.
篇2
漳江口保护区涉及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东厦镇的竹塔村和船场村,两村有2681户,约11186人,社区村民主要从事粮食、蔬菜生产、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
1.1资料
通过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国家林业部、环境保护部、福建省环境保护厅、福建省林业厅和漳江口保护区管理局门户网站,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包括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相关论文、报道和文件等。
1.2问卷调查
1.2.1管理人员的调查问卷
在专家咨询基础上,经过反复修订,设计了《漳江口保护区管理的调查问卷》(以下简称调查问卷)。23位专家对调查问卷进行了内容效度检验,检验结果显示,17位专家认为非常可行,5位专家认为比较可行,1位专家认为一般可行。该检验结果符合研究要求。选择漳江口保护区管理局、福建省环境保护厅、福建省林业厅、漳州市环境保护局、漳州市林业局、云霄县环境保护局和云霄县林业局等单位的管理人员开展调查,采取面对面访谈的形式,并对问卷中的疑问给予解答,提高了问卷回答质量和回收率。问卷的调查时间为2013年7~8月。共向81人发放调查问卷81份,回收调查问卷77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76份。对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内部一致性检验,经检验,调查问卷的信度系数为0.87,表明调查问卷具有可信性。
1.2.2专家的调查问卷
设计了《漳江口保护区管理中的利益相关者调查问卷》(以下简称调查问卷)。23位专家对调查问卷进行了内容效度检验,检验结果显示,16位专家认为非常可行,3位专家认为比较可行,2位专家认为一般可行。该检验结果符合研究要求。按照具有代表性原则,选择福建省环境保护厅、福建省林业厅、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福建省国土资源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相关单位的专家,选择科研院所和高校中主要从事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环境管理等方面的专家。调查问卷的调查时间为2013年9~10月。共向78人发放调查问卷78份,回收调查问卷75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73份。对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内部一致性检验,经检验,调查问卷的信度系数为0.86,表明调查问卷具有可信性。
1.3数理统计
采用MicrosoftExcel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按照重要程度给予赋值,分别以5分、4分、3分、2分和1分的赋值,最后用总得分除以选择人数,得到平均分。
2漳江口保护区管理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利益相关者指受一件事的原因或者结果影响的人、集团或者组织。利益相关者分析是通过确定基本特征、内在联系等方面来推定关键参与者或利益相关者的工具或方法[4]。公共管理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更强调参与者和组织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在影响的背后就隐藏着公共管理问题的答案[5]。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自然保护区管理问题,能很好地协调利益相关方,使复杂的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趋于理性化。2.1管理中利益相关者的界定利益相关者具有合法性、权力性和紧急性3个特征[6]。根据漳江口保护区管理中的利益相关者权力和利益关系的定性判断,将漳江口保护区管理中的利益相关者分为确定型利益相关者(同时具有合法性、权力性和紧急性3个特征),包括政府、当地社区、非政府组织、企业与旅游公司;预期型利益相关者(具有合法性、权力性和紧急性3个特征中的2个特征),包括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公众;潜在型利益相关者(具有合法性、权力性和紧急性3个特征中的1个特征),包括金融机构、新闻媒体和旅游者。专家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漳江口保护区管理利益相关者中的政府(包括漳江口保护区管理局)、当地社区、非政府组织、企业与旅游公司的重要性高,重要程度都大于4.50分(图1);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的重要性较高,重要程度在3.00~3.50分;金融机构、新闻媒体和旅游者的重要性低,重要程度都小于2.50分。图1漳江口保护区管理中利益相关者的重要程度Fig.1ImportanceofthestakeholdersintheManagementofZhangjiangkouNatureReserve根据漳江口保护区管理中利益相关者权力和利益关系的定性判断,结合专家的问卷调查的结果,界定漳江口保护区管理中的确定型利益相关者为政府(包括漳江口保护区管理局)、当地社区、非政府组织、企业与旅游公司;预期型利益相关者为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公众;潜在型利益相关者为金融机构、新闻媒体和旅游者。2.2管理中确定型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取向在漳江口保护区管理中,由于确定型利益相关者的角色、责任和任务不同,其价值取向的差异较大,造成利益者相关者之间的冲突。通过专家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分析漳江口保护区管理中确定型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取向。从表1可以看出,有71人(97.26%)认为政府的价值取向为生态价值,有69人(94.52%)认为当地社区的价值取向为经济价值,有68人(93.15%)认为非政府组织的价值取向为社会价值,有70人(95.89%)认为企业与旅游公司的价值取向为经济价值。政府追求的是漳江口保护区资源环境保护和生态功能发挥以及生态效益提高,在漳江口保护区管理中,政府通过制定法规和政策,调控和规范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实现漳江口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价值管理的目标,所以政府关注的是生态价值。漳江口保护区管理局作为政府为湿地保护和生态价值管理设立的管理机构,主要职能是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执行湿地保护的法规和政策,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以生态效益为目标,所以漳江口保护区管理局关注的是生态价值。漳江口保护区建立和管理制约了当地社区的发展,限制资源的利用造成漳江口保护区当地社区经济收入的减少,而当地社区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漳江口保护区当地社区为了发展生产,追求经济利益,以经济效益为目标,在漳江口保护区管理中,当地社区关注的是经济价值。漳江口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加工企业利用保护区的自然资源获得经济收入,企业追求的是经济效益,在漳江口保护区管理中,企业关注的是经济价值。漳江口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的旅游公司利用保护区内的资源环境发展旅游,其主要目的是以营利为主,追求利润最大化,以经济效益为目标,在漳江口保护区管理中,旅游公司关注的是经济价值。非政府组织通过培训漳江口保护区的社区居民,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文化水平,为漳江口保护区管理提供了社会支撑;另外,非政府组织通过湿地保护和发展生态环境项目、推广科学管理技术,提高了当地社区和社区居民的经济收入,实现非政府组织在漳江口保护区管理中的使命,以社会效益为目标,在漳江口保护区管理中,非政府组织关注的是社会价值。
3漳江口保护区公共管理模式的构建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各种社会公共组织以有效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促进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宗旨,运用政治、经济和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依法制定与执行公共政策,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活动。公共管理需要整合以政府为核心的各种社会公共组织的力量,公共管理的主体不仅有政府,还有社会中为追求公共利益服务的非政府组织等[7,8]。漳江口保护区提供的产品及服务具有公共物品的特点,在管理中会造成“搭便车”、“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等[9],需要政府、当地社区、非政府组织、企业与旅游公司之间的配合与互动,所以作为公共管理对象的漳江口保护区管理主体应该多元化。
3.1漳江口保护区管理中面临问题的分析
管理人员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漳江口保护区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分别为缺乏分类管理、缺乏社区共管、缺少管理经费和缺少管理编制,其重要程度分别为3.95分、3.57分、3.03分和2.29分(图2)。管理中缺乏对漳江口保护区具有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进行分类管理,在管理政策上没有体现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的差别,影响了漳江口保护区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的发挥。在漳江口保护区管理中,注重当地社区生产、生活对保护区湿地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而忽视了建立保护区给当地社区居民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在禁止当地社区居民不合理利用资源的同时,没有为其寻找可持续生计的发展途径,使当地社区居民从保护区中所得的收入减少,当地社区居民缺乏参与漳江口保护区的管理,造成当地社区居民对漳江口保护区管理工作的消极抵抗,影响漳江口保护区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上级财政拨款是当前漳江口保护区管理经费的主要来源,上级财政拨款只能基本满足职工的工资,缺少基础设施的维护与运转、宣传等管理费用,由于管理经费匮乏,致使湿地保护管理的技术手段还停留在粗放的管理阶段,对保护区管理造成了很大困难。目前漳江口保护区管理局为副县(处)级建制级别,而管理人员编制维持在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时的人员编制,影响了漳江口保护区管理工作的开展。图2漳江口保护区管理中面临问题的重要程度漳江口保护区管理中面临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实行单一的政府管理,漳江口保护区管理工作要达到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当地社区需要和社会公众期望相一致的综合目标,而政府机构难以独自解决面临的所有问题,因此,漳江口保护区需要推行管理主体多元化的公共管理,以促进该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3.2漳江口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的选择
漳江口保护区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主要体现在防灾护堤、保持土壤、气体调节、环境净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效益功能,提供生产有机物产品(包括木材、凋落物、渔业)、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游憩等经济效益功能,发展当地社区经济、增加社区居民经济收入、提高社区居民健康和文化水平等社会效益功能[10],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通过漳江口保护区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和管理中面临问题的分析,对漳江口保护区具有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进行分类管理[11],构建合理的公共管理模式(图3),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达到漳江口保护区有效管理的目标。
3.2.1政府主导的管理型
漳江口保护区生态价值指保护区内各种生态服务价值,包括防灾护堤、保持土壤、气体调节、环境净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功能。而作为正外部性的公共物品,漳江口保护区具有非排他性,会产生“搭便车”现象,私人从利润最大化角度不会提供此类物品。通过漳江口保护区管理中的确定型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分析可以看出,在漳江口保护区管理中,政府(包括漳江口保护区管理局)关注的是生态价值,因此,采取政府主导的管理型对漳江口保护区生态价值进行管理。政府作为公共经济主体具有强制性和普遍性,政府作为漳江口保护区管理的主体,通过立法和制定政策,协调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矛盾,向参与漳江口保护区管理的其他主体提供经费,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政策等对参与漳江口保护区管理的其他主体进行规制和监督。
3.2.2政府指导下的社区共同管理型
漳江口保护区经济效益指通过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使保护区当地社区、加工企业和旅游公司获得经济收入,包括提供红树林木材、红树林凋落物、滩涂海水养殖和景观资源等。漳江口保护区的建立对湿地生态保护、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漳江口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社区发展,限制资源的利用造成漳江口保护区社区居民经济利益的下降,而社区居民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社区共管指社区居民共同参与保护区管理方案的决策、实施和评估的过程,目标是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区可持续发展。从漳江口保护区管理中的确定型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分析中可知,在漳江口保护区管理中,当地社区居民关注的是经济价值,因此,采取政府指导下的社区共同管理型对漳江口保护区经济价值进行管理。政府作为漳江口保护区社区共同管理的启动者、组织者、激励者和实施保证者,为当地社区提供政策和法律支持,补充当地社区在管理漳江口保护区公共资源上的需求;当地社区组织在提供市场信息、推广先进技术、项目示范、宣传和落实政策等方面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社区居民作为社区共同管理的直接受益者和主要实施者,依法享有规定的产权,以决策者的身份参与社区资源利用规划,以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力量参与实施和管理。
3.2.3政府指导下的企业与旅游公司管理型
漳江口保护区相关企业利用保护区的自然资源,发展养殖业和加工业获取经济效益,旅游公司利用保护区内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景观资源,在实验区开展生态旅游项目及相关服务业,获得经济效益。通过漳江口保护区管理中的确定型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分析可以看出,在漳江口保护区管理中,企业与旅游公司关注的是经济价值,因此,采取政府指导下的企业与旅游公司管理型对漳江口保护区经济价值进行管理。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政府为企业与旅游公司提供制度的保障和激励,为消费者提供信息,并给予必要的支持,在政府指导下让企业与旅游公司通过市场竞争,以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3.2.4政府指导下的非政府组织管理型
漳江口保护区社会价值指保护区社会效益的价值,表现为当地社区居民经济收入的增加和社区居民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水平的提高以及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等。漳江口保护区作为向公众介绍、传播和展示自然保护事业的良好场所,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和感染力;非政府组织作为公益服务的社会群体,致力于各种社会公益事业。从漳江口保护区管理中的确定型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分析中可知,在漳江口保护区管理中,非政府组织关注的是社会效益;作为公益性事业的漳江口保护区,是一项复杂的生态系统工程,政府在其建设与管理中必须处于主导地位。因此,采取政府指导下的非府组织管理型对漳江口保护区社会价值进行管理。政府通过制定支持性的法规和政策,赋予非政府组织充分的权利,承担湿地保护的责任。
4结论
篇3
由于团队成员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专业知识培训:有取得艾滋病预防培训同伴教育主持人培训资格证书的5 位,其他几位均参加过河北师范大学艾滋病预防同伴教育培训班,拥有着良好的专业知识,因此我们的实践活动的难度就降低了许多。虽然这样,但我们丝毫不敢怠慢。在复习迎考阶段,我们就开始了前期紧张而有序的准备活动。大家通过上网查询浏览、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向红十字会的老师请教等方式,对预防艾滋病常识宣传有了全面深刻的了解与认识,并组织问题、借鉴以有问卷调查、删改整合、印制了一系列的宣传资料和调查问卷,用以通过做调查问卷的方式,在掌握了群众对艾滋病基本常识了解情况之后,纠正其错误,引导正确对待艾滋病及其患者。大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参照培训笔记,结合自己参加培训时遇到的问题,积极交流,为答疑解惑认真准备。同时,在河北省红十字会和校医院的支持下,我们拿到了许多相应的宣传画册,为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又增添了一份力量。
7月19日,别人还在考场奋战的时候,我们就结束了期末考试,带着前期的充足准备奔赴向我们的实践基地——石家庄市桥西区新石南二居委会。由于我们团队的部分成员是志愿者,经常到居委会所属社区里搞志愿服务工作,因此为本次社会实践的沟通问题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经过沟通商量,我们的实践活动基本按照原定计划进行。我们分工合作,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有的写板报,有的发问卷调查,有的张贴宣传画,大家忙的不亦乐乎。对于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大家及时地交流、解决,更好地为居民服务。我们把事先刻好的艾滋病预防宣传光盘送给社区居委会,并为居民们播放。同时,也集中对一部分居民进行小班培训。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同时也积极地听取他们的意见,更好地完善实践活动。
活动的下一站:石家庄市桥西区新石南一居委会所属社区。由于社区比较大,因此我们在这里付出的时间和心血就更多。原定计划顺利地进行着,但是暴露的问题却越来越多。由于一部分居民是河北医科大学的老师,因此在他们面前,我们就有“班门弄斧”的意味了,老师在填写调查问卷的同时,对我们的整个活动给予评价、并且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于调查问卷中的一些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因此,我们也得到了一个再学习的好机会。
在我们实践的这两个小区里,由于居民都比较混杂,因此碰到了许多问题:拒绝接受调查问卷的人不少,接受调查问卷的却又拒绝填写有效信息的也有,当我们为此作出解释时,还有一部分人对此表示强烈的不满。每个人的发出的第一份问卷都是深刻的记忆:很少能以顺利地成功开头的。因此,在不断地碰壁、不断地摸索、不断地探讨、不断地交流中,我们一点点地进步着。由于问卷调查中的一些问题比较开放,可能会涉及到人的隐私等问题,我们在做调查的时候也会觉得很尴尬,但是想到自己实践的目的,也就没什么不好意思了。
在结束了每天的活动后,我们都会及时地对当天的活动进行总结、评价,以便于次日活动的顺利进行。其实,在每天的活动中,我们的交流和总结就从来没有间断过,谁有了心得体会,谁有了新的想法,谁有了好的主意,我们都会第一时间地让整个团队活跃起来。
活动中,我们巩固了专业知识,增强了个人能力,同时,也学习到许多新的知识,在每天的合作与配合中,我们的感情也逐步升温。李露家在石家庄,但是离我们的实践地点比较远,因此她就搬来和队友一起住,在整整几天的时间中,我们是工作中的好搭档,又成了生活上的好朋友。晚上睡觉之前也不忘说说今天自己的感触,谈谈对某个调查的理解,欢笑中我们在一起。
篇4
背景分析:
问卷调查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设计一张好的问卷,是问卷调查的关键所在。五年级的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研究方法,但对如何设计一份科学合理的问卷还是非常陌生的。
教学目标:
1、认识一份完整问卷有标题、导语、正文、结束语四个组成部分,并了解每部分的作用;
2、在亲历问卷设计的过程中,明确正文问题设计要把握好范围,遵循真实性、目的性,全面性,有序性,简洁性五大原则;
3、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会集体合作的力量,逐步培养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教学重难点:
正确把握问题设计的范围,遵循原则,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问卷。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明确组成
1、感知问卷作用。
同学们都喜欢阅读,是个书香班级。(
%)同学,每天的课外书阅读时间达一小时,(
%)同学,一学期的阅读量超过10本。你们知道这么多的信息,数据哪来的吗?
一张小小的问卷,短短几分钟,可以帮助我高效、全面地了解了全班的阅读情况,真是神奇!
2、明确问卷组成。
(1)采用调查问卷这种研究方法,先要设计一张问卷。一张问卷由哪几部分组成呢?各有什么作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
(2)学生交流。
(3)总结:同学们真会观察,通过自己的研究,知道了一张完整的问卷有标题、导语、正文、结束语四部分组成,并且了解了每部分的作用。
二、合作探究,提炼总结
(一)引出问卷背景。
本学期,我们开展了社区居民健身情况的调查研究,其中大拇指研究小组研究的主题是社区健身器材的使用情况,下面请小组长阮真子来介绍一下他们组的研究情况,遇到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
(二)合作设计问卷
1、共同设计标题、导语、结束语。
2、正文设计
(1)自主讨论,明确范围。
正文是问卷最重要的,最核心部分,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设计问题呢?
小组讨论,交流预设:器材使用的时间,次数;器材的受欢迎度,是否能满足需要;器材的使用方法,功能;健身器材损坏、维修的问题
(2)设计问题,发现不足
我们小组分工合作完成问题的设计,每人选一个方面设计一个问题,但几个方面都要考虑到,组内协商分配一下。设计好的同学可以先交流一下,贴在纸上。
(3)评价诊断,明确原则。
评价交流预设:
师:语言简洁易懂,做起来省时省力(板:简洁性)
师:选择项出现断层了,看来设计选项时,考虑也要严谨!注意全面性!(或者:考虑得真全面,选项的设计也大有学问。)(板:全面性)
师:问题要紧扣主题,有明确的目的,(板:目的性)
师:考虑真细致,都想到了被调查者的心理,所以在设计问卷时,有时可以采用第三者的身份,消除被调查者的顾虑,使调查更具真实性。(板:真实性)。
师:由易到难,体现了问卷的有序性(板:有序性)
同一内容归整在一起,也体现了问卷的有序性!
总结:通过研究,设计调查问卷的正文部分要注意什么?
(4)运用原则,修改完善。
师:下面请大家在组内评价修改,进一步完善我们的设计。
小组修改,再次评价。
三、回顾反思,积累经验
1、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经历了调查问卷设计的过程,大家有什么收获吗?
(引导学生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展开)
师相机补充:设计问卷,这只是第一步,还有许多后续工作,问卷的发放,数据采集、分析,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建议!
2、师:问卷调查,在我们今后的研究性学习中会经常用到,将来踏上工作岗位也可能会用到。所以我们有必要再来实战演练一下。伴随着时展,越来越多的学生拥有自己的手机,关于在校生是否需要手机已成了社会议论纷纷的话题。请你针对这个研究主题,设计一份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设计
一、背景分析:
问卷调查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设计一张好的问卷,是问卷调查的关键所在。五年级的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研究方法,但对如何设计一份科学合理的问卷还是非常陌生的。
二、教学目标:
1、认识一份完整问卷有标题、导语、正文、结束语四个组成部分,并了解每部分的作用;
2、在亲历问卷设计的过程中,明确正文问题设计要把握好范围,遵循真实性、目的性,全面性,有序性,简洁性五大原则;
3、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会集体合作的力量,逐步培养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正确把握问题设计的范围,遵循原则,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问卷。
四、教学流程:
(一)整体感知,明确组成
课前完成一张有关阅读情况的调查问卷,积累感性认识;再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汇总展示,体会问卷调查法的特点和作用。接着,以问题引领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明确问卷的组成部分及作用。
(二)合作探究、提炼方法。
研究的问题应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背景,以贴近学生的社区健身器材的使用情况,作为研究主题,不仅具有实际意义,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认识生活,学会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
对于一份问卷来说,正文的问题设计是最核心、最关键的部分,为了引导学生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问卷,特以四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自主讨论,明确范围。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小组讨论,明确问题设计的范围,为学生自主设计问题指明方向。
第二层次,尝试设计,发展思维。小组分工合作设计,组成一份问卷,既能多角度,全方位地提出问题,又能真实,全面地呈现出正文设计中的一些问题。这样,课堂的教基于学生的“学”,学生“学”得更有意义。
第三层次,评价诊断,确立原则。提供平台,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评价诊断自己设计的问卷,逐步明确问题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
第四层次,运用原则,修改完善。小组合作,修改完善正文,实现由“知”到“行”的提升。这样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学生在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能力自然也全面提高。
三、回顾反思,积累经验
引导学生回顾亲历问卷设计的全过程,畅谈收获体会,提炼学习方法,积累研究经验,并向课外拓展延伸,再次设计问卷,实现对问卷设计范围的把握,原则的遵循进一步的理解与掌握。
篇5
关键词:黔北地区 社区体育设施 调查分析 对策研究
公共体育设施是由政府投资或筹集社会资金兴建的,用于开展社会体育活动,满足广大群众进行体育锻炼或观赏运动竞技以及运动员训练、竞赛需求的体育馆、体育场、游泳池、城市公园等体育活动场所。包含贵州北部遵义十四县区的黔北地区,贵州省乌江北岸的重要经济文化及体育活动的中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列之中,原有的公共体育设施已显得捉襟见肘,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一些深层次矛盾也逐渐显现。公共体育健身设施作为大众体育的基本载体之一,一直以来都是非常重要的,它的建设也关系到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而现在,政府逐渐退出了公共健身设施的市场,市区内公共健身设施大部分都由市场或者是私人开发商在掌控,市民的健身需求得不到保障。为此,对黔北地区市所辖十四县区进行调查,对当前公共体育设施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未来发展的具体思路,便显得越来越迫切。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黔北地区(红花岗区、汇川区、新蒲新区,怀仁市、赤水市,遵义县、凤岗、湄潭、桐梓、务川、绥阳、道真、余庆、正安、习水)三区九县二市,每一区或县针对性的各发放问卷60份,共计900份。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为保证课题按时高质量完成,课题组成员先后参考了社会调查、社区体育等方面的书刊和著作、期刊、杂志,收集了大量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加以详细的分类、归纳整理.为本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社会调查法。
①问卷调查法
课题组经反复论证并征询有关专家的意见,设计并发放问卷900份;回收9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846份,有效率94%。
②问卷的效度
调查问卷设计完成后,送至相关10名专家进行审查和评价,评审结果显示调查问卷的有效值为9.03(见表1),说明本研究的调查问卷有较高的效度。
③问卷的信度
本研究在2015年3月份随机抽取参与调查的群众20名进行测试――在复测中发检验问卷,两次测试的间隔时间为两周,并对测试的结果利用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法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调查问卷的信度值为R=0.88,说明本研究的调查问卷有较高的信度。
调查时间:2013年2月至4月
④个案访谈法
课题组成员深入基层个别社区与主管社区文化体育事业的领导、文化站负责人员进行了专门访谈。
(3)数理统计法。
课题组对收集的调查问卷所有数据利用EXCELL,SPSS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结果真实可靠。
(4)逻辑分析法。
在数理分析基础上运用哲学思维方法及社会学有关理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二.结果统计与分析
1.对被调查人员年龄的调查统计分析
根据调查统计,36―45岁占被调查人员的60.28%.46―55岁的占被调查人员的18.79%,这两者占被调查人员的近80%。36―55岁的人是事业与家庭处于稳定时期,所以此问卷能代表黔北地区的普遍情况,能支撑本研究的结论。
2.黔北地区居民经济收入的调查统计
根据调查统计得出17.34%的人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69%的人月工资在1000―3000元,12.17%的人月工资在3000―6000元,1.49%的人月收入高于6000元,由此可见铜川市市民经济收入偏低(参考2014年贵州省个人年平均工资37929元),决定愿意花钱参加体育活动的人较少。
3.对黔北地区居民每周参加体育活动次数的调查统计
根据调查统计得出黔北地区居民每周能保持3次及以上参加体育活动的仅占25.4%,每周能保持2次的占10.1%,每周坚持锻炼一次的占29.7%,不固定锻炼的占52.6%,从来不锻炼的占8.1%,说明了铜川市市民参加体育活动的随意性和不科学性。
4.对黔北地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主要场所的调查统计(见表2)
根据调查统计显示黔北地区居民愿意花钱参与锻炼的人很少,基本上都集中在社区广场和周边公园(部分居民活动场所有所重复)。
5.黔北地区市民对社区健身器材使用情况的调查统计
根据调查统计得出,经常会使用社区健身器材的市民只占14.89%,85%还多的人偶尔或从未使用过社区健身器材,黔北地区居民对社区体育器材使用率不高。
6.关于社区健身设施对市民开展健身活动有无帮助的调查统计
根据调查得出参加锻炼的市民有79%认为社区体育设施对自己身体锻炼是有帮助的,10.5%认为效果不明显,只有8.5%认为社区体育设施对自己身体锻炼没帮助。由此可见黔北地区居民主要的健身器材是靠社区提供的体育设施。
7.对黔北社区体育设施室内(外)的调查统计
根据调查统计得出75.40%为露天、22.82%露天有遮阳、1.77%为室内,说明室内体育健身设施明显不足,不能满足市民雨雪天和寒冷季节锻炼的需求。
8.对黔北地区居民对社区体育设施满意程度的调查统计
根据调查统计得出4.65%的市民表示满意、76.23%的市民表示一般、19.12%表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说明黔北地区居民对社区体育设施满意程度不高,可见黔北地区居社区体育设施不能满足广大市民参加锻炼的需求。
9.对社区内体育设施种类的调查统计(见表3)
根据调查统计显示社区内体育设施种类太少,不能满足大家锻炼的需求。
10.对黔北社区体育设施共享的调查统计
根据调查得出黔北地区社区体育设施只有11.7%能够完全共享,69.6%的体育设施很少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共享,18.7%的体育设施完全没有共享。这说明黔北地区社区体育设施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
三.结论与建议
1.有计划发展体育设施规模,不断完善体育设施种类。有关部门应结合黔北当地的情况,不断增加公益性的体育活动场所,特别是社区与周边公园的体育活动设施,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并不断降低或减免收费性的运动项目。
2.开展健身宣传,提倡文明生活,树立健康理念。从黔北地区居民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调查得出,当地居民坚持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特点是参与人数不多、规律性差、缺乏科学指导等,建议相关部门要投入一定精力,加大体育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理念,增强体育锻炼的意识。
3.合理规划体育设施布局,共享资源减少浪费。现有的体育设施主要分布在市中心公园和体育场,社区内体育设施建设很少或地方过于狭小,不利于广大市民参与锻炼,现有较好的的体育设施很少共享,造成很大程度上的资源浪费。建议黔北有关部门合理规划体育设施布局,出台现有特别是室内体育设施资源共享的政策方案。
4.减少体育锻炼中个人的经费投入,提高广大群众的参与率。铜川市市民普遍经济收入偏低。有些体育场地收费是导致市民参与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建议减少体育锻炼中个人的经费投入,提高广大市民参加体育运动的参与率。
5.加大室内活动场地建设,覆盖锻炼盲区,提高锻炼质量。社区体育场地室内外调查统计得出,室内体育健身场地明显不足,不能满足市民在雨雪天和寒冷季节锻炼的需求;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室内场地的建设.覆盖锻炼盲区并充分合理的运用,提高市民锻炼质量,满足更多市民参与体育活动的需求。
6.配备专业的社区体育健身指导员,科学指导群众健身活动。从黔北地区居民对社区建设器材使用情况和使用方法的调查统计得出,市民对社区体育器材使用率不高主要是因对使用方法的不了解,建议在社区配备专业的体育健身指导员可以组织指导市民参与体育锻炼,提高锻炼质量。
7.创造良好环境,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健身。根据调查社区内主干道基本被机动车占据,仅有的建设场地只有很小一片地方并有的已年久失修破坏严重。造成广大市民无处锻炼的现状。建议应加大社区体育设施的投入和环境治理,满足市民锻炼需求,使体育设施融人大自然。
参考文献
[1]降艳茹、卢耿华、郑文海等:《陕西省乡镇体育设施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四》,《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2]饶传坤:《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以杭州市城西居住区为例》,《中国体育科技》,2007年第1期。
[3]刘战红、李阳福:《长沙市社区体育设施现状与对策》,《长沙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4]李绕天:《我国城市社区与学校体育设施共享的影响因素及模式构建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李钢、季庆宪:《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体育设施现状的调查》,《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第1期。
[6]都胜君:《城市大众体育设施规划设计策略研究》,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6月。
篇6
关键词:旅游发展;感知和态度;因子分析;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K9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4-9479.2013.04.012
按照利益相关者理论,草原旅游发展中的利益相关者可以分为直接利益相关者和间接利益相关者[1],作为旅游发展的重要利益群体,社区居民的支持对旅游业成功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旅游的影响,在目的地社区这一层次上体现得尤为突出[2]。上世纪60年代以来,有关社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获得广泛地研究,涌现出很多的相关成果,为更好地理解旅游积极和消极感知和对特定政策支持之间的关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居民感知内容与维度[3.4]、居民感知与态度差异的影响因素与判别指标[5-12]、相关的解释模型[13-16]、居民感知与态度之间的作用模式[17-21]等方面。虽然研究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问题的相关成果较多,但是缺乏规范和一致的研究方法与手段[22];已有的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研究主要是描述性的,这显示这个领域仍旧处在学科发展的初期阶段[23]。本文拟通过分析社区居民对草原旅游发展的态度,以期为协调当地政府与居民之间、旅游企业与居民之间、社区居民与旅游者之间的各种矛盾冲突提供参考,最终促进旅游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达到社区和旅游发展双赢的目的。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本文的研究区域为希拉穆仁草原旅游区和辉腾锡勒草原旅游区。前者位于包头市达茂旗东南部的希拉穆仁镇,距其政府所在地百灵庙镇83公里,距首府呼和浩特市73公里,距包头市220公里。希拉穆仁草原旅游区共有草场面积714平方公里,旅游区从1979年开始对外接待游客,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成为自治区接待能力最大的草原观光旅游区。目前,希拉穆仁旅游区共有旅游企业、个体经营户171户,拥有建筑面积超过2万余平方米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有蒙古包2124顶,日接待游客能力达到1万多人次,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100多人,旺季时超过3200多人。后者西距首府呼和浩特市100公里,呼和浩特机场95公里,东距北京380公里,是距京津冀晋最近的草原。辉腾锡勒草原是高山草甸草原,平均海拔2100米,总面积600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85%以上。目前,整个草原共有旅游景区13家,其中A级以上景区4处,从业人员2000多人,日接待能力13000多次,住宿能力7000多人次。
1.2 调查方法
本文在参考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草原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了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问卷法主要利用方便抽样法。抽样调查在希拉穆仁草原旅游区和辉腾锡勒草原旅游区进行,对于具备一定文化水平的居民让其自己填写,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调查员当场解释;对于不具备填写能力的居民,由调查人员逐题询问并根据受访者的回答代为填写。
1.3 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包括6部分内容,第1部分是被调查者基本特征状况,主要收集社区居民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及社会属性;第2部分是社区居民对旅游经济影响的感知;第3部分是社区居民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感知;第4部分是社区居民对旅游环境影响的感知;第5部分是社区居民的旅游参与态度和能力;第6部分是社区居民的旅游参与行为。为了便于量化评价,第2-6部分调查内容采用李克特量表的方式设计问卷回答项,要求被调查者用1(非常反对)-5(非常赞同)的5个级别来表明自己的感知和态度。感知调查表采用李克特量表式设计5个回答项,量表分为1-5等级评分,1表示非常反对,2表示反对,3表示既不同意也不反对,即中立无意见,或无法判断,4表示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平均值在1.0-2.4之间表示反对;2.5-3.4之间表示中立;3.5-5.0之间表示赞同[24]。2009年8月,在希拉穆仁草原旅游区和辉腾锡勒草原旅游区现场发放120份问卷并回收,回收有效问卷106份,有效率为88.3%。被调查者的基本特征状况见表1。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13.0软件为资料分析工具,进行信度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因子分析、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等。对于每一项目与问卷整体的相关度,如果某项目与整体的相关度小于0.30,那就应当被删除,但一般认为如果项目与整体的相关度小于0.30的项目被删除后,α值大于该问卷整体的α值,那该项目应被删除;如果小于该问卷整体的α值,那该项目可以视为可信,在相关度分析时可不删除。如果在没有项目被删除的情况下,α值大于0.70,那该问卷整体是可信的。如果α值小于0.70,在不可信项目被删除后升至0.70以上,则该问卷整体变为可信[25]。本问卷量表共有36个项目,根据以上信度检验原则与程序,剔除5个不可信项目后,得到由31个问卷项目所组成的量表。量表整体的α值为0.813,意味着评估项目有较高的相关性,内在信度较高[26]。
根据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对项目变量进行KMO值计算和Bartlett球形检验。KMO检验用于检查变量间的偏相关性,取值在0-1之间。KMO统计量越接近于1,变量间的偏相关性越强,因子分析的效果越好。实际分析中,KMO统计量在0.7以上时,效果比较好;而当KMO统计量在0.5以下时,此时不适合应用因子分析法[27]。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KMO值为0.835,Bartlett球形检验X2=1423.280,df=465,Sig.(X2)=0.000
2 结果与分析
2.1 社区居民对旅游发展影响的感知和态度
2.1.1 社区居民对旅游发展经济影响的感知和态度
在社区居民的调查问卷量表中,设计了6个问题项目来了解草原社区居民对旅游发展经济影响的感知与态度(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草原社区居民对旅游发展的经济影响持积极的肯定态度。其中,70.8%居民认为旅游业能增加居民就业机会;71.3%居民认为旅游业能增加居民个人收入;74.5%居民认为旅游业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74.5%居民认为旅游业能够优化当地的产业结构。还有54.7%的居民认为旅游改善了社区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此问题项的赞成率不如以上几个问题项高,可能是由于草原旅游区多位于偏远地区,基础设施非常落后,而用于旅游开发的资金非常有限,虽然旅游区也大力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但还没有达到一定水平。此外,社区居民对旅游业导致当地物价上涨的感知不敏感,只有32.1%的赞成率,表现出了中立的态度。
2.1.2 社区居民对旅游发展社会文化影响的感知和态度
在社区居民的调查问卷量表中,设计了11个问题来了解草原社区居民对旅游发展社会文化影响的感知与态度,其中2项在数据处理中为不可信,予以删除,剩下了9项(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草原社区居民对旅游发展带来的社会文化正负影响感知都比较敏感。多数社区居民认为草原旅游发展能够提高当地的知名度,利于当地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发展,有利于当地和外界进行文化交流,提高自身素质,可以促进社区居民对社区的热爱。同时,多数居民也认为草原旅游发展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程度降低,导致传统生活方式和民风民俗发生改变,破坏了当地居民宁静的生活氛围。对“发展旅游业可以使居民思想观念有所进步”基本同意,这可能是思想观念的进步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旅游业只是其中一个条件。对“旅游业可以丰富当地的文化生活”持中立态度,这与我们的调研和观察相符,草原旅游发展并没有明显地给草原社区带来丰富的文化生活。
2.1.3 社区居民对旅游发展环境影响的感知和态度
在社区居民的调查问卷量表中,设计了5个问题项目来了解其对旅游发展环境影响的感知与态度,其中1项在数据处理中为不可信项目,予以删除,剩下了4项(表4)。
据表4,草原社区居民对“旅游使本地居住和生活质量提高”、“旅游业增强当地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持赞成态度,对“旅游业有利于草原保护”、“旅游业导致环境污染”持中立态度。而且标准差较大,说明社区居民中对这些问题项的看法并不一致,持赞同和反对态度的居民都占相当比例,揭示了草原旅游发展中居民的旅游受益相当不均衡。
2.2 社区居民对旅游业发展的态度
在社区居民的调查问卷量表中,设计了3个问题项目来了解草原社区居民对旅游业发展的态度(表5)。社区居民对旅游业发展的态度也证明了其对草原旅游发展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影响的感知和态度,认为旅游业的发展总体上利大于弊(赞成率65.1%),大多数居民愿意参与旅游开发(赞成率74.5%),支持未来本地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赞成率72.6%)。
2.3 社区居民对参与旅游发展能力的感知和态度
在社区居民的调查问卷量表中,设计了5个问题项目来了解草原社区居民对旅游发展能力的感知与态度,其中1项在数据处理中为不可信项目,予以删除,剩下了4项(表6)。草原社区居民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参与旅游经营,并对旅游有所了解,反映了居民对参与旅游发展的自信。对“有足够的知识和技术参与旅游经营”持中立态度,说明他们也能够认识到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足够的知识和技术。而对于政府部门对社区旅游发展的支持程度,大部分社区居民认为政府的支持远远不够。
2.4 社区居民对参与旅游发展行为的感知和态度
在社区居民的调查问卷量表中,设计了6个问题项目来了解草原社区居民对旅游发展行为的感知与态度,其中1项在数据处理中为不可信项目,予以删除,剩下了5项(表7)。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明显受经济利益驱动,在社区居民参与的问题项中,愿意自主经营一些旅游项目的平均值和赞成率都很高。对教育培训问题项的平均分和赞成率都最高,说明社区居民对知识和技能的强烈渴望。社区居民也愿意参与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参与旅游政策制定和决策过程,在对愿意参与旅游规划方面虽然平均值是3.77,但赞成率是48.1%,许多居民认为旅游规划是一个技术过程,不知如何参与而感到迷茫。
2.5 社区居民对参与旅游发展感知和态度的因子分析
为了更好的揭示社区居民对旅游发展的影响感知、对旅游业发展的态度、对参与旅游业发展的能力以及对参与旅游发展行为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并利用最大变异法(varimax rotation)进行因子旋转,萃取特征值大于1、因子载荷大于0.40的因子,共提取了5个主因子(见表8),5个主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8.744,解释了原有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因子1包含10个项目,反映了社区居民对草原旅游发展影响正效应的感知;因子2包含5个项目,反映了社区居民对草原旅游发展影响负效应的感知;因子3包含8个项目,反映了社区居民参与草原旅游发展的意愿;因子4包含4个项目,反映了社区居民对草原旅游促进居民素质提高的感知;因子5包含4个项目,反映了社区居民对草原旅游发展的总体态度。
3 结论与讨论
从以上社区居民对草原旅游发展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影响的感知和态度分析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社区居民认为旅游发展对社区有积极的影响,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活水平,提高社区知名度,使他们学习和了解更多的知识等等,但对旅游发展所来的社会文化与环境负面影响也明显感知。按照社会发展阶段理论,案例研究区正处于巴特勒所描述的发展阶段,社区居民虽然对草原旅游业的发展态度还处于多克西“欢欣”阶段,可是社会文化和环境问题也随之而至。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看,由于目前社区居民对草原旅游发展的经济意向和经济期望比较强,所以总体上比较支持旅游业的发展。随着需求层次的升高,尤其是当旅游发展超越了其社会承载力的最高承受度,社区居民参与度不深,参与面不广时,居民感知以及对旅游发展的态度也将发生转变。
社区居民对参与旅游发展感知和态度的因子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因子3的均值最高(3.83),反映了草原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意愿比较强烈;其次是因子1(均值为3.77),整体来看草原社区居民对旅游发展影响的正效应持积极态度;再次是因子4(均值为3.74),表明草原社区居民对旅游发展促进居民素质提高还是比较认同的;第四是因子5(均值为3.74),表明草原社区居民对旅游业总体持欢迎态度,但对旅游业发展现状还不太满意;最后是因子2(均值为3.48),反映草原社区居民对旅游发展影响的负效应持中立态度,但均值达到3.48,也再次表明居民对草原旅游发展影响的负效应是明显感知的,只是寄希望发展旅游带来利益而已。
参考文献:
[1] 刘丽梅,吕君.旅游发展中利益相关者环境意识水平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23(11):161-165.
[2] Simmons D 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ourism Planning[J].Tourism Management, 1994, 15(2): 98-108.
[3] Lankford S V,Howard D.Developing a tourism impact attitude scale[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4, 21(1): 121-139.
[4] Ap J,Crompton J L. Developing and testing a tourism impact scale[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1998, 37(2): 130-138.
[5] Liu J C,Var T. Resident attitudes toward tourism impacts in Hawaii[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86, 13(1): 193-214.
[6] Haralambopoulos N,Pizam. A Perceived impacts of tourism: The case of Samos[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6, 23(3): 503-526.
[7] Smith M D,Krannich R S. Tourism dependence and resident attitudes[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8, 25(4): 86-102.
[8] Weaver D B,Lawton L J. Resident perceptions in the urban-rural fringe[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1, 28(2): 439-458.
[9] Besculides A,Lee M E,McCormick P J. Residents' perceptions of the cultural benefits of tourism[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2, 29(2): 303-319.
[10] Andereck K,Valentine K,Knopf R et al. Residents' perceptions of community tourism impacts[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5, 32(4): 1056-1076.
[11] 章锦河.古村落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分析:以黟县西递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3,19(6):105-109.
[12] 苏勤,林炳耀.基于态度与行为的我国旅游地居民的类型划分:以西递、周庄、九华山为例[J].地理研究,2004,23(1):104-114.
[13] Doxey G V. A Causation Theory of Visitor-Resident Irritants, Methodology and Research Inferences[A]. In Conference Proceedings: SixthAnnual Conference ofTravel ResearchAssociation[C]. San Diego, 1975.
[14] Butler R W. The Concept of a Tourist Area Cycle of Evolution: Implications for Management of Resources[J]. Canadian Geographer, 1980, 24(1): 5-12.
[15] Ap J. Residents Perceptions on Tourism Impacts[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2, 19(4): 665-690.
[16] Pearce P L,Moscardo G,Ross G F. Tourism Community Relationships[M]. Elsevier: Oxford, 1996.
[17] Ko Dong-Wan,Stewart W P.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of residents'attitudes for tourism development[J]. Tourism Management, 2002, 23: 521-530.
[18] Gursoy D, Jurowski C,Uysal M. Resident attitudes: A structural modeling approach[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2, 29(1): 79-105.
[19] Lee C K, Back Ki-Joon. Examining structural relationships among perceived impact, benefit, and support for casino development based on 4 year longitudinal data[J]. Tourism Management, 2006, 27: 466-480.
[20] 杨兴柱,陆林,王群.农户参与旅游决策行为结构模型及其应用[J].地理学报, 2005,60(6):928-940.
[21] Dyer P,Gursoy D,Sharma B et al. Structural modeling of resident perceptions of tourism and associated development on the Sunshine Coast,Australia[J]. Tourism Management, 2007, 28(2): 409-422.
[22] 肖洪根.对旅游社会学理论体系研究的认识―兼论国外旅游社会学研究动态(下)[J].旅游学刊,2002,17(1):59-68.
[23] Haley A J,Snaith T,Miller G. The social impacts of tourism: A case study of Bath, UK[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5, 32(3): 647-668.
[24] Fredline E,B Faulkner. Host Community Reactions:A Cluster Analysis[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0, 27(4): 763-784.
[25] 卞显红,张树夫,王苏洁. 旅游发展中居民态度与社区问题研究[J].人文地理,2005(4):95-101
[26] Choi W M,Chan A,Wu J.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Hong Kong's image as a tourist destination[J].Tourism Management, 1999, 20(3): 361-365.
[27] 张文彤,董伟.SPSS统计分析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Analysis of Community Residents'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in the Grassland Tourism Development
WANG Shan, LV Jun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Inner Mongolia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 Hohhot 010051, China)
篇7
大连金石滩医院 辽宁省大连市 116650
【摘 要】作者结合自身多年从事中医养生康复领域研究经验,在通过对大量文献进行阅读与研究基础上,以社区慢性疾病患者为研究样本,对中医养生康复健康教育的需求进行调查。通过采用调查问卷与统计学的知识,对上述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汇总,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中医养生;康复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社区慢性疾病
1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飞速发展,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法律环境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从而促使了我当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消费水平等诸多方面的极大提升。这些提升影响了当代我国居民的个人需求的内容,及其对待事物的态度与价值观。经常会在电视机上看到一些这样的案例:一个病入膏肓的患者在了解到自身得了不治之症之后,在医院大喊大叫,并在公共场所将几万块钱的钞票分撒到人群当中。而这些电视节目通常都会引起网络上诸多居民的热切讨论,到底是要钱还是要命?更多的网友及社会居民都认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其比钱财更加重要。身体也是使用钱财、得到人生完美价值体验的重要基础。保持身心健康,提升自身体魄、锻造心理素质等诸如此类的需求已经被我国居民逐渐提上日常。人们渐渐的对于纯物质事物的需求越来越淡,他们更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与坚持谋求能够不断提升自身价值、改变自身心态、获取精神满足的事物。
一个人身心健康的形成与巩固都与一个人日常的起居习惯、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与脾气秉性拥有着重要的联系。而有些方面是生来就具有的,改变起来拥有着较大的困难,而另一些方面确是能够通过日常的坚持与努力得到不断提升的,例如:中医养生。中医文化博大精深,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与自由化市场的不断推进,人们仿佛对中医这一领域的发展关注逐渐减少。但是,对于我国南方地区依旧是比较关注中医治疗与中医理念的。人们在世界文化的冲击与快节奏生活当中,逐渐开始对快速治疗、快速康复产生了偏好,从而渐渐认为中医治疗是一种慢性治疗,不能够救急,并且拥有较长的流程使人们陷入两难的境地。这些观点与认识都是十分错误的,中医治疗对于现代医学有着最为初始的指导作用,其原理与理念均影响到了患者康复与药物作用之间的关系。为此,作者在本文当中将以中医治疗为主要途径,探讨中医养生对康复健康的影响,并通过调查问卷形式,找寻人们对其主要的需求,提出建议来提高中医养生对慢性病患者的满足程度。
2 中医养生对社区慢性疾病患者的重要影响
中医养生由来已久,其最早出现在我国古代年间。由于动物在吃下某种草药之后便会得到身体的康复,从而引起了中国老一辈医疗学家的注意。动物的寿命通常较短,相对于人这一杂食物种而言,野生动物相对而言其大多偏好与某一类食物,那么结合以上两点可以相对的认为动物的肠胃较人类的肠胃更加脆弱,其所能够提供消化食物的范围更加稀少。那么,当与人类相似的动物能够吃下草药得到疾病的康复深深的启发了我国古代医疗学者。将这些草药用于人类疾病的治愈将具有非常特别的功效,其能够在不损伤人类的肝肾脾胃等多个内脏的基础上,不断的调节人类体制、改善人类器官功能,从而提升人类的免疫能力,使疾病得到痊愈。另外,还有一则来源于生活的案例。在古代时期,人们日常所吃饭的种类十分单一,为此其对山上和森林里诸多植物进行了尝试,并在书籍当中对其进行了记载,最终发现当吃某些植物后,不仅能够使人充饥,而且具有调理一个人生理健康与身体器官功能等重要作用。这一案例的介绍主要是给出了草药具有能够长久服用的特点,并且能够潜移默化的改变人类的体制。通过以上两个案例的讲解与介绍,可以发现,草药在我国流传已久其能够潜移默化的改变一个人的内在体制,增强一个人的免疫能力,在长久的服用之后依旧不会对人体产生过大的危害。为此,将中医药学的经验用到社区慢性病治疗方面将会具有较高的居民需求契合度,从而满足居民对于慢性疾病康复的需要。
3 中医养生康复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研究
作者在本部分将对经过调查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汇总与总结:
(1)调查样本介绍。本次调查问卷的主要面向某省市的市级地区3 个社区(高档、楼梯楼和城中村)进行问卷的派发。在本次调查活动中,问卷共计派发数量为1500 份,基本囊括了该社区内所有居住人口,并回收有效问卷1500 份,回收成功率百分之百。
(2)调查问卷的设计。本次调查过程当中所使用的调查问卷格式十分的简单,抬头三个开放性的填空题为居住社区、年龄与性别。下面共设置有两个部分的内容:其中一部分是为了了解居民对养生知识的了解程度,另一部分内容主要是为了了解居民对于哪些中医养生知识具有更高的需求。在两个板块下分别设置有3 个和7 个选项,分为对项和错项;
(3)调查结果
经过调查之后发现,对于第一个板块调查而言,居民不了解养生知识的比重占到了百分之四十,一般了解的有百分之三十,非常了解养生知识的人占有百分之三十;
对于第二个板块的调查之后,作者发现人们对于养生知识的需求可以从高到低依次如下排列:顺应四时养生规律;服药知识;疾病预防;养生食疗;作息有时;调畅情志;锻炼身体;
(4)调查总结。通过上述调查之后,可以发现,社区居民不了解养生知识的比重占到了百分之四十之多,而非常了解的人数只有百分之三十。人们对于养生知识的需求程度是十分高的,有百分之九十五的人认为他们需要补充中医养生相关知识。
并且,针对不同知识人们具有不同的需求程度,人们更加趋向于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方面,比如说:顺应四时养生规律。也较为重视与日常服药、疾病预防方面的知识,他们更加迫切的希望能够在日常生活起居的过程当中就能够利用中医养生知识达到养生的目的,而不是需要刻意为之,例如:锻炼身体;养生食疗。那么,这些需求也就对当前中医养生康复健康教育的推广具有的重要的参考意义。
4 对中医养生康复健康教育推广的对策与建议
4.1 加强社区宣传、根治中医养生文化,促使中医养生习惯形成
在经过上述的调查研究之后,作者发现人们对于中医养生知识的了解程度相对薄弱,大多数人并不是十分了解中医养生的相关知识。而这些知识的深入推广与日常使用将与宣传的力度与内容有着极大的联系。为此,作者建议我国医疗相关部门及社区服务机构应当在现有社区所能够管理的范围以及拥有的资源基础上,大力推广社区中医养生知识的宣传,从而促使良好社区中医养生文化的形成。只有这种中医养成良好文化的形成才能够不断通过知识的宣传与推广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习惯。
4.2 加大对社区医疗点的重视,提升辐射范围
除了需要不断加强社区内部的宣传之外,我国医疗结构还应当推进社区医疗点数量的增加、扩大现有社区医疗宣传定点机构的辐射面积,从而促使更多的人们能够从社区服务医疗结构当中获取相应的知识,在其需要了解社区医疗相关知识时,能够通过最为便捷的途径与推广人员进行相互沟通与交流。另外,我国社区医疗服务机构除了需要采取定点的推广方式之外,还可以采取上门宣传的方式,通过与社区居民保持良好的沟通、聘任社区工作义工的加入,来充分提升中医养生在根治社区慢性病患者当中所发挥的功能性作用。
5 结论
通过上文的研究,可以发现,中医养生在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健康需求不断改变的影响下已经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焦点。通过利用中医药学的治疗理念与治疗方式,将能够在不过于影响人类健康的基础上,潜移默化的改变人类的体制、增强身体机能、促进器官生存状况改变,进而对一些慢性疾病进行根治。作者在本文当中通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以社区为单位,以慢性疾病患者为研究样本,针对在此范畴内开展中医养生康复健康教育的主要需求进行了调查。经过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人对于养生知识的了解程度存在不足,并且对养生知识的了解需求十分大(包括对顺应四时养生规律、养生食疗、作息有时等诸多方面知识的了解需求)。为此,作者针对上述调查结果与分析,对在此范畴内推广康复健康教育提出对策与建议:(1)加强社区宣传、根治中医养生文化,促使中医养生习惯形成;(2)加大对社区医疗点的重视,提升辐射范围。
参考文献
篇8
1对象及方法
1.1调查对象:北京市顺义区大孙各庄卫生院中已确诊的DM患者424例。入选标准:居住本地区已确诊的患者[1];排除严重并发症(心、脑、肾、周围血管);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中途搬迁外地者;中途出现其他严重疾病者;不服从管理、接受定期随访率<80%者。
1.2调查方法:2009年5月-8月应用自拟调查问卷调查大孙各庄社区符合上述标准的DM患者。共发放调查问卷424份,回收424份,回收率为100%。调查人员深入社区站、面对面地调查DM患者的基本情况,治疗情况、DM知识知晓率、患者满意度、费用情况等、生活质量评估采用SF-36量表同时通过体检获取相关生理、生化指标。
1.3质量控制:(1)调查工具是根据研究目的自行编制的问卷。在使用之前,以专家咨询的方式对问卷进行效度的评估。(2)所有调查人员经统一培训。(3)在大孙各庄社区服务中心对20例患者进行了3次预试验,测得调查问卷的信度值0.94,问卷具有可信性。(4)采用双份录入。
1.4统计学方法:用SPSS11.5建立数据库,计算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进行描述。
2结果
2.1基本情况:共调查424人,其中男、女各212人。平均年龄60岁,平均病程6-7年,并发高血压占58.9%,冠心病占20%。
2.2DM综合治疗情况:饮食控制232人(54.71%)每日坚持运动锻炼196人(46.22%),药物治疗152人(35.85%)。患者治疗行为,坚持合理饮食、运动、药物治疗、遵医嘱复诊查血糖,主动检查足部134人(31.60%)。
2.3生活质量评估:SF-36量表得分:生理得分为(65.0±16.5)分,心理得分为(68.7±17.3)分,量表总分为(67.6±15.5)分。
2.4DM相关知识知晓率,知道控制饮食总热量的达到264人(6200%),知道运动最佳时间308人(73.00%),知道HBA1C值的180人(42.51%),知道计算标准体重公式的200人(47.25%),知道DM诊断标准的326人(77.00%),知道血糖控制理想指标的319人(75.26%),知道血压控制理想指标的289人(68.12%),知道DM慢性并发症的280人(66.04%)。二级预防知识率158人(37.26%),三级预防知晓率175人(41.27%)。
2.5DM患者对社会卫生服务机构的利用情况及满意度,社区DM患者的健康知识主要来源为读书、看报166人(占39.15%),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221人(占52.12%),电视,广播27人(6.37%),二、三级医务人员7人(1.65%),其他3人(0.71%)。 转贴于
3讨论
3.1DM防治工作,成为社区慢病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应着手研究建立社区DM综合管理模式,对患病人群进行系统管理,此次研究显示:①与周围建立了紧密的医患关系,包括DM患者,患者看病首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96人(69.81%),而去二、三级医院的仅为92人(2170%),说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经得到DM患者的认同。这与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中显示的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不认可、不信认的结果有很大差别[2]。②以二、三级医院为依托,能够形成通畅的双向转诊通路,可以进一步确保患者治疗管理的连续性[3]。③通过对DM患者的管理,使患者对DM知识的正确认识得到提高。
3.2存在的问题:(1)DM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DM二、三级预防知晓率37.26、41.27。(2)患者不规律接受治疗及检查的患者比例较高;(3)患者生活质量比较低,总的生活质量得分仅为(67.8±14.5)分,分析其中原因可能为:1)患者自我健康保护意识不强,未能定期就诊,仅凭感觉就诊、服药或进行检查,这种现象普遍存在。2)对DM的综合治疗教育尤其重要,经过系统的DM教育,提高患者的知、信、行、程度,以其提高其依从性,达到控制慢性并发症的目的。患者因受年龄、文化、经济状况等因素的限制,对讲座、发放材料的方法,仍有一部分记不住内容,或仅仅停留在知道和了解的层面,治疗的行为改变不大,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3建议:(1)强化DM教育。通过讲座、书面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和督促患者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可以增强患者对全科医师的信任及治疗疾病的信心,加强和改善医患关系,从而提高患者的知、信、行及依从性,最终达到有效控制DM的目的。(2)进一步提高社区医生的防治技能;(3)依据指南规范DM患者的社区管理[4]。(4)充分利用地区内的医疗资源,以二、三级医院为依托,建立社区和二、三级医院双向转诊网络,提高社区DM防治的深度。
总之,规范DM患者的社区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但DM患者的管理规范还是需要在政府的支持下,全科医生的努力下,DM患者的配合下才能日渐完善。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58
[2]王亚东,关静,李航等.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影响社区居民选择就诊机构的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6,9:1054-1056
篇9
在介绍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背景以及应用情况的基础上,以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调查对象进行实地调研,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反映了物联网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用的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办法和建议。
关键词:
物联网;基层医院;疾病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9-0061-02
2010 年中国物联网大会召开以后,“物联网”被理解为信息领域里面一个重大推动力,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新的革命,是人类文明向信息化时代阔步迈进的重要创新和发展方向。
本研究针对江苏省南京市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管理现状,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引入物联网相关技术来解决疾病管理中各个主体所要求的一体化系统管理进行调查采访,获取管理现状,并对产生这些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建议,以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患者的信息实时共享,进一步优化日益紧张的医疗资源配置,减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负担和患者的经济负担。
1 社区卫生服务
随着社会生产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卫生健康事业更为关注,加之医学的进步,人们对防病治病的认识逐步深化,医疗保健从个体向群体转变,寻求群体防治疾病的措施和方法,社区卫生服务正是适应这种需要而产生的。
医疗卫生保健的重点的历程是从基层(家庭)医院基层(社区)的转移。在20世纪以前医疗卫生的保健以单家独户的个体医疗为主。20世纪开始,以医院为中心的医疗保健模式逐渐替代了上一种方式。20世纪60年代起,医疗保健的重点又回到了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是综合性保健服务,重视预防,不仅可以节约资源,也能较好地满足居民对卫生保健的需求。
2 智能医疗
在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低,卫生资源有限,更应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推行简便技术,改善居民健康状况。在“新医改”方案提出后,把“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列为“支柱”之一,信息化开始不断地抓住人们的眼球,医药物联网的概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也从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卫生信息化建设服务于医改,从前的单一运行卫生信息化建设模式发生改变,重点转向“以人为本”的健康信息系统性建设,发展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为点连成面的健康信息系统涉及档案,药品,用药方案等多方面的庞大医药物联网,更加方便地为患者提供健康服务。这种全新的卫生信息化建设模式,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已将这种模式作为卫生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3 物联网技术使用情况调研分析
3.1 调研对象及内容
3.1.1 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共抽样选取了南京市鼓楼区、雨花台区、下关区、六合区、江宁区、栖霞区、建邺区、浦口区、白下区、秦淮区和玄武区共十五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调研。主要调研对象分为两部分:一是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二是针对社区居民。调研针对这两部分不同的群体分别设计了问卷,于项目开展的中后期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调研。
3.1.2 调研内容
本次调研主要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及社区居民进行调查,旨在了解物联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应用现状,与其接触最多的工作人员对物联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应用有何见解,应用物联网技术前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方式、工作效率的变化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对象——社区居民对物联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用的认识。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调研,采取适当合适的分析方法,得出相应的结论,能够了解物联网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应用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3.2 调研方法
针对不同的调研对象,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调研方式。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工作连续性大并且较为繁忙,采取访问谈话;对于社区居民则采用了客观题为主,主观题为辅的问卷调研。
在这里,最主要的数据获取方式是实地采访问卷调研,在获取一定的数据后,采取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如层次分析法、线性相关性分析等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一定结论,并沿此结论出发,开展进一步的分析。
对调查问卷的处理主要运用了层次分析法,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在依据相应的标准进行分类后利用excel软件对所获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调查问卷结果
本次问卷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一部分针对社区居民。对这两部分的对象也采取了相应不同的调研方式,对社区居民调查问卷的方式主要以选择题的方式,而对于工作人员主要以问答、记录的方式,表1是我们调查问卷的主要回收情况及分布情况。
3.3.2 调查结果分析
(1)数据分析。
本次数据分析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了不同的分析方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了访谈式的调查,所以分析来源于医护工作人员的口头陈述。对于不同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对相同问题的陈述采用了分层法对口头资料进行记录、整理、归纳和总结。社区居民的调查问卷数据则采用了分层法,从而可以直观快速地了解社区居民对本课题相关问题的看法。
本次调研针对相同的问题对不同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进行调研,得出的答案进行归纳总结,不变的因素是相同的问题,而医生们的看法有类似的也有不同的地方,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可以从中反映一定的问题。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调查结果分析。
选取南京各个区有代表性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个,对居民发放问卷300多份。大部分社区卫生中心都有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以往社区医院都是使用纸质档案管理病人资料的,而现在是计算机与纸质并用,所有纸质档案都录入电脑。虽然从调研中发现有多部分人都选择到大医院就医,而平时到社区服务中心就诊的为中老年人居多,相比之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心在未来可能会转向慢性病管理方向发展从而更好地帮助患者治疗疾病。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大问题是医疗信息不通畅,如患者信息不能及时更新,各省市发展有高有低参差不齐,要将物联网在各省市医疗社区范围内推广实施,尤其在欠发达省份进行推广时,应注意患者登记和信息管理,患者标识,跟踪和监护,引入RFID技术。南京市在这方面做得相对良好,但没有进行量化和统一的管理,患者在不同医院看病时需要用不同的诊疗卡,物联网在医疗社区推行时,应有统一的医疗服务标准,这样才方便信息流通。
(3)社区居民调查结果分析。
从上述调查问卷的结果展示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前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老年明显偏多,占到了总人数的71.7%,由于中老年人偏多,他们对事物的依赖稳定性明显高于青年,所以在患病时大部分人会选择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且频率较高。
但从中也可得知,信息的不对称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居民的一大问题,许多居民不知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为自己建立了电子健康信息档案,在就诊时自然不会使用,物联网技术的方便并没有为他们带来预想的方便。92.4%的社区居民表示办理就诊卡是有必要的,这也提出了对物联网技术应用的迫切需求。
4 存在问题
4.1 不同层级医院信息不流通
从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的采访以及上述分析来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物联网应用技术,如病人的电子健康信息档案仍存在一些信息不流通的情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社区居民都建有电子健康信息档案,而根据对社区居民调查问卷的分析来看,大多数社区居民却并不知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为自己建立了电子信息档案,更不用说在去就诊时主动应用自己的电子信息档案。针对这个问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开展更多的宣传活动,为居民普及相关知识并通过来就诊的居民进行宣传,以一家带动多家的形式,使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的更便捷,对他们更有利的管理方式有所了解,这样不仅使社区居民就诊更方便,也使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4.2 信息管理不统一
在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居民的调研中,现在社区存在着信息管理不统一的问题,有的病人直接不挂号,医生也直接开完处方就结束诊疗,社区医院的诊疗卡和其他医院的诊疗卡混杂在一起,各个医院有各个医院的诊疗卡,有自己的信息系统,病人有时一时疏忽就会忘记或者带错,而病人再重新到医院进行信息登记,大量重复的数据信息占据了大量的信息空间,这会造成很大的信息资源浪费,同时也带来患者就诊的不便。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希望能够有一个相对全面综合的系统以供不同的医疗机构使用,就诊时一张诊疗卡便足够了,同时更多的空间可以用来推行电子病历,在现在的情况下社区还没有进行到这一步,但电子病历在今后的是医疗信息化的一个趋势,很多过内外发达地区已有了试点推行,发展态势较为良好。
4.3 个人信息安全难以保障
现在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的是中联信息管理系统,但信息登记的还不够统一全面,层次不一,但这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可能性使得能够整合成一个统一的规范的信息管理系统,以便于信息通达,资源共享,更加有利于基层医疗的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建立统一信息管理的希望的同时居民在对社区卫生服务提建议时提到这样一个问题,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在问卷调查与采访中,大部分居民对诊疗卡中的个人信息安全表示担忧,在享受高科技电脑技术带来的方便的同时,个人信息泄露很给居民生活工作造成很大的困扰。完善基层医疗机构信息管理系统的同时还必须保护好居民的个人信息安全,让居民享受到高质量的社区医疗服务。
5 总结与展望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日益体现其重要性。社区全科医生在进行社区卫生服务时可以及时调阅到管辖居民的所有诊疗信息(急诊、门诊、住院、健康等信息)及健康档案信息以便提供更优质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医疗、康复的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医生可以将公共卫生各业务线条(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精神卫生)需要的数据通过平台上传到公共卫生系统中,使资源得到及时的反馈及共享。并且可以同时获得公共卫生下发的数据,完成相应社区服务,避免数据重复录入。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整合与有效利用的需求越来越普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间的协同和信息交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科室间的信息交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病人的信息交换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实现信息共享、流程协同,并同步推进临床信息化建设,通过电子病历浏览器和医生门户实现全流程患者信息实时同步共享。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落实于基层,是与居民们最直接的接触方,而物联网技术为这一环节的实施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将物联网技术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再进行完善扩展将会使更多的百姓得到益处。
参考文献
[1]袁曜,孟雅娟,高东英,戴云.RFID 技术在血站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输血杂志, 2012,(10):25-10.
[2]张学烨,周欢娣.浅谈国内物联网应用与发展趋势[J].软件,2012,(33):10
[3]熊尧,余正.物联网技术在疾病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初探[J].上海医药,2013,(34):1 (1月上).
[4]符长青.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医院中的应用[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1,(2):171.
[5]史玉珍,马丽.物联网下的智能血糖监控系统的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2,2(2).
[6]席丽丹.物联网在门诊流程优化中的应用[J].医学动物防制,2010,(10):26-10.
[7]谢桦,蔡轶明,陈春妍,曹剑峰.上海市物联网应用发展研究[J].中国卫生资源,2010,(9):13-5.
篇10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人人参与等形式,以各类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行动为载体,扩大健康人群,构建健康社会,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质。
二、工作目标
(一)了解居民“四控一动”与洗手习惯的水平和变化趋势;
(二)分析居民四控一动”与洗手习惯的影响因素,确定优先工作领域;
(三)评价培育健康人群的工作效果;
(四)提升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五)为县委、县政府开展健康县城提供科学依据。
三、调查人员
调查人员由县健康办、镇及社区工作人员组成。
四、监测方法
(一)监测对象
15~69岁城乡常住居民。
(二)监测范围
(三)抽样原则
1.采用分层多阶段、pps、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
2.考虑健康素养水平在家庭户中的聚集性,1个家庭户只调查1名符合条件的家庭成员。
(四)样本抽取
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
1.每个社区抽取4个小区;
2.每个小区抽取25个家庭户;
3.每户抽取1名15~69岁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
每个小区内完成15份调查为止。镇预计调查420人。
(五)监测内容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监测对象的“四控一动”与洗手习惯。
(六)现场调查
用入户调查方式,问卷由调查对象自填完成,如调查对象不能独立完成填写,则采用面对面询问方式调查。
现场调查完成后,将原始调查问卷统一上报至县健康教育所。
五、质量控制
(一)调查前质量控制
现场调查要严格遵循指定的抽样方法完成逐级抽样,直至抽取调查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