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感恩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25 14:51: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感恩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社会,汉字本意是指特定土地上人的集合。社会在现代意义上是指为了共同利益、价值观和目标的人的联盟。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其中形成社会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共同文化以及传统习俗。微观上,社会强调同伴的意味,并且延伸到为了共同利益而形成的自愿联盟。宏观上,社会就是由长期合作的社会成员通过发展组织关系形成的团体,并形成了机构、国家等组织形式。
我感谢社会,没有社会,我们将一字不识,没有社会,我们就没有今天,那天,我看见那些环卫工人累的筋疲力尽,就凭这点,难到我们不应该 感谢社会吗?我看见那些警察叔叔每天晚上都要站岗到深更半夜,就凭这点,难到我们不应该 感谢社会吗?我看见老师因为给我们讲课而嗓子哑时的痛苦,就凭这点,难到我们不应该 感谢社会吗?就凭这几点,我就要发奋学习,将来报答社会!
同学们,我想,你们应该都懂什么叫感恩吧,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报答社会,报答社会工作者,报答我们美丽的祖国,好吗?
感恩
五一班 xxx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谁在下一刻呼唤我。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身,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听到这首歌,感动得泪流满面,不由得让我想到了我的父母、亲人、朋友、老师以及关心我的人对我的关爱和帮助。
人身道路,曲折坎坷,不知有多少艰难险阻甚至遭遇挫折和失败危困时刻,有人向你伸出援手。有人为你指点迷津,让你明确前进的方向……你最终战胜了苦难,远航,驶向光明的彼岸那么你不心存感激吗?我应该感激我的家人、我的亲人、和爱我的人。
篇2
一个人在成长经历中,离开父母的爱护、老师的教育、亲人的关心、朋友的帮助,也成不了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材。
书中通过一个个与我们生活贴近的平凡小故事,使我们读后懂得了一个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懂得感恩的人是幸福的人!”
为了给病重的妈妈送上一束康乃馨,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用一个星期时间,每天走大街小巷拾矿泉水瓶换钱。她买来的康乃馨虽然没能让妈妈康复,却凝聚了对母亲难以割舍的爱恋,也凝聚了天下女儿对母亲的最最真挚的祝福、最最崇高的敬意。
“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而是要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中的美丽,以坦荡的心情、开阔的胸襟来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原本平谈的生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北京市丰台区万柳园小学六年级:吴晓茹
篇3
我们的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我们应学会感恩;我们的老师辛勤的为我们传授知识,我们应学会感恩;同学尽自己所能帮助我们,我们应学会感恩。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事值得我们起感恩,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学会感恩,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五年级小学生作文《感恩》600字,供大家学习。
五年级小学生作文《感恩》600字1我们能活在这美好、精彩的世界上,是因为父母用“爱”的阳光照耀着我们的心田,用“爱”的雨水滋润着我们的心田,用“爱”的春风抚摸着我们的心田……经过父母精心地照料,我们才能茁壮成长。
世界上最无私、最关爱的眼光是属于天下父母的,纵然我们长大成人,在父母眼里仍然是孩子;纵然我们远行千里,也走不出父母的目光。
自从读过邢涛叔叔写的《感恩父母》后,真正得体会到父母为了我们,可以耗尽他们的心力,耗尽他们的财力与物力,默默地为我们付出,他们也从不需子女回报。
“爸爸”、“妈妈”是对父母最亲切的称呼。他们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心血,很多精力。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学会感恩父母,也为他们做出一点贡献。
感恩父母,一个应该履行的承诺,一份应该肩负的责任,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一条永不言弃的道路,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
感恩父母,并不是嘴上说就行了,还要有行动:每当爸爸妈妈上班回家,为他们端上一杯水,拿上一双拖鞋,这也是对父母的感恩。每当妈妈在作家务时,多帮妈妈做些家务,分担一些劳累,这也是对父母的感恩。每当爸爸干完了一天的工作,腰酸背痛,为爸爸柔柔肩膀,捶捶背,这也是对父母的感恩。
感恩是不求回报的,感恩是心甘情愿,感恩是大方给予的,父母们就做到了这点。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孝。寸草春晖,感念亲情,是人类崇高的品德,那如春风般的母爱,那如高山般坚实的父爱,伴随我们一身一世,怎能忘怀?
五年级小学生作文《感恩》600字2春风拂起,花开花落又是一年,自然的轮回总是如此神秘而复杂,既然我们没法改变它,那么只有循着它的痕迹,尽量让生命之路更平坦些,美丽些。
花儿在人们的印象中亘古不变总是清新美丽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同样喜爱花,但是我认为花最触动我的不仅是它倾国倾城的美丽,更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高贵品质。
严冬过后,没有了厚厚的积雪,但仍存着凛冽的风。山野一片消寂荒芜,而树枝上已经出现了星星点点的绿意,有谁可曾想到,在小叶片包裹着的中心,一抹淡淡的红色正在努力挺直它的身躯,虽顶着寒风,但却显现不出半点惧意。在恶劣的环境,依然勇敢地绽放自己,那是怎样一抹红色啊!
日子越来越暖,阳光越来越耀眼,花儿也越开越盛。阳光将温暖渗透到树枝,树根也在源源不断地从土里吸取养分,树虽然贪婪地吸吮着养分,而它没有用养分茁壮自己,而是无私地给了花,给了那抹令人敬畏的红。花也争气,没有辜负树的期望,毅然在枝头盛开,在阳光下红得耀眼。此时的花全然没有了含苞待放的矜持,它是美丽的、热烈的、肆无忌惮的,把憋了整个冬天的生命力此刻毫无保留的释放出来,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香气。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事,花亦是如此,不论曾经有多么美丽,总会有枯萎的那天,但它永远也不会忘记树的恩情。过了盛开时节,花瓣逐渐变黄,发黑,最后凋零、腐烂。时间无情亦有情,它夺走了花儿的生命,却赐予了它感恩的权利,是树给了花一世的繁华,尽管花对生命仍保留眷恋,但它依然选择了放手,让枝头上的下一抹红色更耀眼。落花掉落的一刹那,比盛开时更美,美得不似人间,让人移不开眼睛,从容端庄的美丽往往更具魅力,而一切都是因为它有着随缘的情和一颗感恩的心。
在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此,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对你笑;你哭,它也对你哭。你对生命中的涓流每有一分赏悦,生活总立即赐下万道流泉;你为每一个音符凝神,它总立即倾下天籁之音。我们感谢上天,给了我们享受苦乐的机会,感谢挫折,点缀我们的人生,而感恩,让我们邂逅美丽。
五年级小学生作文《感恩》600字3任何人都应有颗感恩的心,感恩是一种做人的道德,是一种事处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人性和人格高尚的所在。常存感恩之情,是一种可贵的积极态度,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学会感恩,心怀感恩,把生活当成感恩的收藏夹,你就会发现:生活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它散发着它独有的魅力。
时常听父母说:“我一生的幸福就是看着你幸福。”这是父母发自内心的话语,因此儿女们听着都感到特别亲切。我曾经听说过一则小故事:
有一次,父亲带着自己的女儿在森林里迷了路,在荒野里遇到了老虎,可是,父亲却自己逃跑了,女儿很生气,又很害怕,认为父亲不爱她,丢下她一个人不管,但她不知道,攻击逃跑的人是老虎的天性,于是,老虎一个箭步冲上去,把父亲吃掉了,女儿这才明白,父亲逃跑是为了救她,眼泪就刷刷的掉下来了。
可是,有些儿女却不知道感恩父母,让父母担心,费心,在父母生日的那一天,连“生日快乐”,“我爱您”之类安慰的话都没有,但是父母却无怨无悔。
许多儿女在父母饱经苍桑的脸上狠心地刻下一道道皱纹,把父母头上的青丝换成满头白发,为了自己站得更高,一步步踩弯父母曾经笔直的身躯,却一点儿也不心痛,直到有一天,父母老了,带着儿女刻出的皱纹,换掉的白发,踩弯的身躯,带着终生的遗憾离开了,到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
我们应该心怀感恩,感恩父母挂在嘴上的唠叨,那样,父母也不会留下遗憾。
我们不应该不懂的感恩,不能认为许多幸福和美丽都是我们应该得到的。只有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才会从中找到快乐,才会发现原本没有发现的美丽。所以,不论你处在什么位置,都应该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五年级小学生作文《感恩》600字4花儿知道没有大地就没有它的艳丽,所以它开过之后便将花朵回送给大地,它知道感恩。等到来年,大地再将花儿要的养分送给它,大地也知道感恩。你,我知道感恩吗?
面对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你是否想到过要感恩?面对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你是否想过感恩?面对朋友真心诚意的帮助,你是否想过要感恩?
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恩长空,因为长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恩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我要感恩,感恩我的老师——张永晴老师;我要感恩,感恩我的父母。
一个女人,无论她是美丽的还是丑陋的,无论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还是普普通通的乡野村妇,只要她是一位母亲,她就不愧拥有“伟大”这样的称号!
任何一个人的生命都来自母亲,母亲是我们生命的载体,是我们永久的无边无际的港湾。
一个新的生命从十月怀胎到一朝分娩,母亲承受了怀孕的艰难,分娩的阵痛,只因她是母亲,无怨无悔。
这是作为母性最原始最伟大的人格体现。她们承担着繁衍后代的巨大重任,推动着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
一个母亲不但是要承受生育的苦痛,还要担负养育后代的艰辛。我们每一个人,从科学家、名人到凡夫俗子,哪一个不是在母爱深深下成长的?我们的每一个起步,每一此奔跑,每一点进步都渗透着母亲的泪和血汗。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逢,意恐迟迟归”,这都是母亲慈爱的写照。母亲的嘱托和牵挂伴随我们长夜苦读,伴随我们人生的漫漫征途。无论我们取得了多大的成就,创造了多少的业绩,在母亲的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无论我们做什么都不能和母亲的博爱相提并论。
母亲是深海,我们儿女则是雀跃在深海中的朵朵浪花!
母亲是大地,我们儿女则是赖以生存的小树和草芽!
母亲是不朽的太阳,给了我们所有温暖的阳光!
母亲是长鞭,教会我们辨别是非丑恶!
母亲是一切,是母亲给了我们一切!没有母亲就没有我们,就没有我们的一切。因此,我们都应感恩母亲,感恩母爱。
五年级小学生作文《感恩》600字5感恩,它有一种特殊的意义,它包含着亲情的蕴味,增加添着亲情的色彩。感恩一词,说起来难,可做起来是简单的,短短的“一句招呼、一声问候、一声谢谢”等等,都是在对他人的感恩。
说起感恩,我便想起我亲爱的爸爸妈妈,他们赐予我的爱是无私的,无价的,是用金钱换不出的。我们是三口之家,父母总是给我的呵护,而我似乎像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总是不懂事;父母总是给我的生活,而我却不知如何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初中毕业了,在外面游游荡荡的,父母看着在外面一点点变“坏”的我,便让我去学些手艺,而我总是不耐烦的对父母大喊大叫。
我没有遗传到妈妈的温柔,在与他人说话时不注重语气。父母总是告诫我,而我用大人们所谓的“个性”来对抗父母的语言。时间慢慢过着,父母在外面只要听到有好的学校就回来说让我去念,而我却总是摇头,父母无奈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外面的花花世界我不再向往,喜欢待在家里和父母在一起。
突如其来的消息改变了我20岁的生活,爸爸朋友家的孩子要去外地读书了,并且和爸爸讲了这件事。回到家里,爸爸让我去上学,刚开始我还是有些不同意,后来在妈妈的交谈中我答应了,因为我不想让父母对我的希望一点点消失,同时也为了自己的将来做了一个打算。我们用最快的速度打点一切。事情的变化让我有些不敢去想像,之前我还是社会上的一份子,一夜之间我的称号变成了学生。在这里,我懂得了很多,我很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给了我重新踏入校园的机会。我对我的家很满足,从不奢求有钱人的生活,因为全家人在一起要比金钱更值钱。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课外活动;教学成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5-168-01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情感丰富的特点,教师可以运用语文课外活动拓展教学空间,将课堂教学中无法完成的活动放到语文课外活动中来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教学成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结合教学进度安排,开展竞赛活动
语文课外活动的组织原则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服务课堂教学。活动组织的出发点应该与语文教学相配套,为课堂教学发挥补充与完善的作用,深化课堂教学成效。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与教学进度同步,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学科竞赛活动,如写字竞赛、朗读竞赛、作文竞赛等,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效提升。如针对学生识字学习基础不牢固、错别字偏多的现象,我在每一单元教学活动结束之后,都组织1―2次的默字竞赛,要求学生将本单元的生字正确书写出来,采取这种竞赛的形式,克服以往单纯强化记忆的枯燥性,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为学生营造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在学生的眼里,这些生僻字不再是那么难写,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激发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竞赛促进教学的成效。针对小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唱读”、感情不丰富的现象,我在课堂教学中强化朗读技巧的基础上,定期举办朗读竞赛活动,对学生开展分组竞赛,将朗读基础与水平基本上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编成一个学习竞赛小组,开展竞赛活动。在竞赛激励机制的引导下,学生相互之间卯足了劲练习朗读技巧,通过一段时期的强化巩固,整体朗读水平明显提升。为了克服学生对作文学习的畏难情绪,我通过开展口头作文竞赛、作文片段现场命题竞赛等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为深入开展作文教学营造积极的学习情感。
二、结合内容理解需求,开展主题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仅靠课堂教学40分钟的时间和课堂空间,在一些教学内容的教学与组织环节,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空间来实施整个教育教学理念、方法,难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效。针对这种情况,我主要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外组织相应的主题活动,创设浓厚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内容后,为了深化教学成效,加强学生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我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同学”主题活动,要求学生仔细回忆、认真思考与父母、朋友、同学在生活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寻找感恩的闪光点,在班级主题活动中进行交流,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在与生活紧密结合的生活感知中提升思想教育成效。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内容后,为了强化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我要求学生课后自行搜集有关描写祖国各地美丽景色的语段、图片,带到班级进行交流汇报。学生的积极性被有效调动起来,有的学生找到了丰富的图片资料,有的从网上下载了祖国各地的名山大川资料带到课堂教学中进行交流活动。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活动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使学生受到了一次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结合作文教学活动,开展实践活动
小学生大多在三年级接触作文教学活动,对作文写作活动存在着畏难情绪,作文教学成效低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模式陈旧的方面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生活感知体会少,缺乏足够的作文写作素材。有些学生为了完成作文写作,生搬硬套文章内容,虚构生活事实,这样的途径写出来的文章,严重缺乏真情实感。针对这一现象,我利用各种机会来增强学生的实践活动机会,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广阔的社会,在实践活动之中积累写作素材,增强真情实感。通过这样的丰富活动,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充满真情实感。我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团队组织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多了解社会,多增加生活积累,为作文教学积淀深厚底蕴。
四、结合学生学习爱好,开展兴趣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许多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具有强烈的兴趣,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如教师要统筹均衡推进教学活动,不一定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差异性学习需求,此时就需要教师通过开展课外兴趣活动等方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如针对学生对朗读兴趣浓厚的特点,我在教学之余开展了朗读训练小组活动,将班级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集中起来,给予针对性指导,并吸纳更多的学生加入其中,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再比如,针对学生的文学爱好,我开展了文学社活动,利用文学社这一课外组织,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爱好,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我近年来以小草文学社为单位,先后吸纳100多名学生参加,许多学生通过文学社这一载体实现了提高作文技巧、激发作文兴趣的目标,三年来先后有26名学生在省市县教育主管部门和文学刊物组织的竞赛中获奖,10多篇学生作品在刊物与报纸刊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广大教师一定要树立全面的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课外活动在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优化活动载体,紧密配合课堂教学,不断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 贾国清.试论小学语文课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1.25.
篇5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实践活动 教学质量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情感丰富的特点,教师可以运用语文课外活动拓展教学空间,将课堂教学中无法完成的活动放到语文课外活动中来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教学成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1 结合教学进度安排,开展竞赛活动
语文课外活动的组织原则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服务课堂教学。活动组织的出发点应该与语文教学相配套,为课堂教学发挥补充与完善的作用,深化课堂教学成效。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与教学进度同步,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学科竞赛活动,如写字竞赛、朗读竞赛、作文竞赛等,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效提升。如针对学生识字学习基础不牢固、错别字偏多的现象,我在每一单元教学活动结束之后,都组织1~2次的默字竞赛,要求学生将本单元的生字正确书写出来,采取这种竞赛的形式,克服以往单纯强化记忆的枯燥性,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为学生营造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在学生的眼里,这些生僻字不再是那么难写,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激发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竞赛促进教学的成效。针对小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唱读”、感情不丰富的现象,我在课堂教学中强化朗读技巧的基础上,定期举办朗读竞赛活动,对学生开展分组竞赛,将朗读基础与水平基本上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编成一个学习竞赛小组,开展竞赛活动。在竞赛激励机制的引导下,学生相互之间卯足了劲练习朗读技巧,通过一段时期的强化巩固,整体朗读水平明显提升。为了克服学生对作文学习的畏难情绪,我通过开展口头作文竞赛、作文片段现场命题竞赛等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为深入开展作文教学营造积极的学习情感。
2 结合内容理解需求,开展主题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仅靠课堂教学40分钟的时间和课堂空间,在一些教学内容的教学与组织环节,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空间来实施整个教育教学理念、方法,难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效。针对这种情况,我主要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外组织相应的主题活动,创设浓厚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内容后,为了深化教学成效,加强学生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我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同学”主题活动,要求学生仔细回忆、认真思考与父母、朋友、同学在生活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寻找感恩的闪光点,在班级主题活动中进行交流,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在与生活紧密结合的生活感知中提升思想教育成效。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活动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使学生受到了一次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
3 结合作文教学活动,开展实践活动
小学生大多在三年级接触作文教学活动,对作文写作活动存在着畏难情绪,作文教学成效低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模式陈旧的方面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生活感知体会少,缺乏足够的作文写作素材。有些学生为了完成作文写作,生搬硬套文章内容,虚构生活事实,这样的途径写出来的文章,严重缺乏真情实感。针对这一现象,我利用各种机会来增强学生的实践活动机会,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广阔的社会,在实践活动之中积累写作素材,增强真情实感。我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如要求学生参加小记者报社与学校记者站联合举办的“感动中国—发生在身边的故事”采访活动,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圈子,寻找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采访活动。有的学生采访的是一些老党员、老,听他们讲那过去的故事,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有的学生采访了社区老同志,听老人讲述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发生的前后变化,让学生增强对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理解,激发自豪之情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敬业奉献楷模,从他们的身上汲取了优秀的品质。通过这样的丰富活动,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充满真情实感。
4 结合学生学习爱好,开展兴趣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许多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具有强烈的兴趣,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如教师要统筹均衡推进教学活动,不一定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差异性学习需求,此时就需要教师通过开展课外兴趣活动等方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如针对学生对朗读兴趣浓厚的特点,我在教学之余开展了朗读训练小组活动,将班级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集中起来,给予针对性指导,并吸纳更多的学生加入其中,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篇6
关键词:小学作文;兴趣;障碍
1 激发写作兴趣,排除应付心理
心理学表明: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动机来源于需要。叶圣陶先生也明确指出:人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在学习中,随时需要作文,所以要学作文。”因此,作文教学应力求让学生明确作文训练的目的、意义,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确实是学习、生活、工作的需要,从而产生强烈而稳定的写作动机。
作文前我们给学生设置某种“需要”――交往的需要、表达的需要、自我表现的需要、宣传的需要……让学生为某种“需要”而练习作文,让他们感受到作文的实用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如五年级一个单元训练写“演讲稿”,可写“竞选班队干部”演讲稿,可写“倡导环境保护”演讲稿,可写“热爱读书”演讲稿……在写“演讲稿”前我让学生明白自己这次演讲要达到什么目的,想得到什么,要达成某种需要必须认真写好演讲稿,否则期望便会落空。学生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或需求,产生了强烈的写作动机,变“应付老师而作”为“实现需要而作”,真正投入到写作中去,进行积极有效地表达。写出的“演讲稿”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知识、智慧和才干,条理清楚,思维缜密,语言准确、生动、形象,说服力强,号召力强,富有感染力。从而实现“写”以致用。
儿童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的情感往往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而小学生常常不是对所写内容相关的生活已经淡忘,就是缺少生活体验,没有写作激情。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运用多种手段,根据写作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渲染写作气氛,让学生触“境”生“情”,以饱满激动的情感贯穿于写作过程,自然进入写作境地。
2 有米下锅,防止焦虑心理
鲁迅先生曾说:“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所以,作文课前要布置观察作业,给学生一个“安民告示”,让学生在充裕的时空环境里,去仔细、全面、深入地认识了解所要写的人物或事物特点。我们要求学生一要从不同侧面认真观察;二要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也就是说,观察活动不能单纯依靠感官的感觉,还需要思维活动的介入,既要有感官的摄取,又要有思维的伴随;三要做好观察笔记和采访记录等。如写人物的习作训练,引领学生在学校、家庭、单位、厂矿企业或公司的商业网点去做一些调查采访活动,学生在观察人物的所作所为时,要想一想这个人心里会是怎么想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反映出他的什么品质。这样既了解人物的外在特征,又了解人物的内在特点,了解到的是个血肉丰满的人物,便对人物有了深刻的印象。积累了写作素材,就会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有感而发。
再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让学生多参与生活实践,以丰富情感世界,增强感受能力,积累写作素材。如参加生产劳动,奔向农村种菜,收稻谷,采蘑菇,摘柑橘,养鱼,喂鸡,牧牛,感受科技致富;多做家务活,洗衣服,钉纽扣,拖地板,做菜,煮饭,体验劳动的艰辛;多参加社区义务劳动,种树绿化环境,打扫公共卫生,为孤寡老人搞“义卖”、搞清洁,为读者收发报刊,为社区出板报、写倡议书、写广播稿,感受为人民服务的意义;多走进市场买衣,买鞋,卖菜,卖果,学做导购,体验生活的乐趣;多参加文体活动,登山,游泳,滑冰,郊游,游园猜谜,文艺演出,体验活动的快乐,等等。学生投身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感受浓厚的生活气息,经历多了,积累多了,感情丰富了,也就不愁“无米之炊”了。
其三,还要让学生注意多听。一个人的所见所为毕竟是有限的,要想获得大量的材料,还应注意多听。“听”包括别人讲事情、听广播电视报道的消息等。“听”这一活动既练习了讲者的说话能力,也能提高听者的倾听能力,还能丰富写作素材和知识,真可谓一举多得。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让学生星期一每人讲一两件新鲜事,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使每个个体都能获得全体的信息量,从而让他们感到“处处留心皆文章”。
3 激发热情,写出真情实感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法制教育;渗透
法制教育的实施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而法制观念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小学语文作为一个蕴含法制教育相关内容的学科,对于法制教育的顺利开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意义非常深远,这主要体现在两点。
1、站在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角度上讲,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开展教育的最终目的
在国内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新时期,人们的法制意识有了显著的提高,而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人们也开始应用法律了。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值身体与心理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进行包括法律在内的各类知识学习的初期。而要想实现教育目标明确给出的要求就必须要建立初步法制意识,掌握法律基础知识,还要学会怎样把法律应用到生活中,并尊法、守法。所以,小学时期就应把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当作教育环节中的一个关键内容,使学生从小便知法、遵法。
2、法制教育的有效开展能够有效降低或避免学生犯罪率
不论是哪种不良观念或习惯的养成,都是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积累之后建立起来的。小学生的自制能力非常差,受环境影响的程度很大。最近几年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水平的快速提升为人们创造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同时还导致了突出的网络毒害问题。小学生长时间迷恋网络游戏,观看黄色、暴力等视频,倘若家长与教师不能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合理的开导与纠正,那么一旦被有不良心理的人挑唆,那么便极有可能养成赌博、斗殴等习惯,最终在这条黑暗道路上越走越黑。因此,语文教师的职责不只是教书,还在于育人,要让学生学会相关文化知识,还要教育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策略
1、挖掘课文内容,传授法律常识
现阶段的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出生开始就是父母的掌中宝,受到各种溺爱,很少被严格约束。此外,加之学校教育与管理的不全面,导致小学生自小就养成了我行我素的行事风格。倘若在这种生活与学习环境中受到消极的外界影响,便极有可能形成不懂规矩的恶习,更有甚者会出现违法犯罪。就现阶段的语文教学而言,大部分的教师都只重视对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提升,并认为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语言、识字能力[2]。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语文教师应最大限度的发挥语文教学的育人作用,通过传播、讲解和法制教育有关的文本内容来实现法制教育的实施。当前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不少内容都可以用作法制教育的例题,所以教师必须要全面发掘教材,吃透教材,找出可以用作法制教育实施的合理教材内容。例如《鸟的天堂》中的“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对于这一句话,教师便可以提出问题:“这为何变成了鸟的天堂?”而大部分学生在熟悉了课文之后便可以找到答案:因为本地农民禁止他人捉鸟。学生在回答完这一问题后,教师便可以立足于环保来对学生实施这一方面的法律常识教育,使学生可以了解,爱护、保护野生动物是全体社会人员应承担的义务。
2、发挥习作教学作用,增强学生法律意识
习作对语文学科而言的作用不言而喻,它是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的关键载体。教师可通过布置命题作文实施法制教育,例如“围绕感恩,写你想感恩的人、事、物等”。在围绕“感恩”这一话题写作时,学生可以受到道德上的感恩教育,此外还可以将法律与道德教育联系起来,使学生可以深入体会尊敬、感恩父母的意义所在。在此过程中,学生会意识到感恩父母是义务与法律责任,进而增强其法律意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写观后感、读后感,以此来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法律的认识。例如教师在阅读一则新闻报道时发现有些人认为拾金不昧的人太傻了,有天上掉馅饼的时候应好好把握。而针对该错误想法,教师应在作文课上播放捡到他人财物未归还而引起的法律纠纷相关音频,使学生认识到捡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必须要还给失主或上交国家,因为这是法律义务,一旦违反,就要担责。如此一来,学生的知识得到了拓展,写作素材也有所增加,最重要的是还使学生掌握又一个新的法律知识。
3、开展各类语文活动,提升学生法制认识
人们常说,法制源自生活,约束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引导多种课外活动来有效的渗透法制教育。例如,可以举办“演讲”比赛,提升学生法律意识。除此之外,还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学生加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也就是将那些可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角色放到课上,使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切身演绎、经历与评判不同角色的真善美,最终奠定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基础。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小路》时,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要求多名学生分别扮演行走于美丽小路上的人,立足于对美丽小路的喜爱与保护,为学生讲解不乱弃垃圾、采花、折树枝等的重要性,并为其深入讲解这些行为都违反了环保相关规定。通过让学生处在切实的环境中亲身经历与领悟,还可以真正学会对与错的分别,并了解遵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应切实意识到做好法制教育工作的意义,最大限度的挖掘课本中的合适内容作为法制教育材料,并通过多种不同的方法开展法制教育,使法制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作者:周福顺 单位:贵州省兴仁县巴铃镇巴铃小学
参考文献:
篇8
在构建课外实践活动时,我们应遵循五项原则:一是整体性,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二是基本性,即实践活动要符合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三是适应性,即实践活动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使学生乐意参加,并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四是现实性,即实践活动要从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条件出发,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热点问题,使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容易操作和实验,易于接受;五是科学性,即实践活动要符合科学规律,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去想象,学会创造。在实践活动的方法上,我们采取观察、调查、个案研究、实验操作、经验总结等方法进行探索与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提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因此,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强调的是学生自主探索,倡导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信息,并选择判断,解释和综合运用所获信息,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使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二、结合内容理解需求,开展主题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仅靠课堂教学40分钟的时间和课堂空间,在一些教学内容的教学与组织环节,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空间来实施整个教育教学理念、方法,难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效。针对这种情况,我主要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外组织相应的主题活动,创设浓厚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内容后,为了深化教学成效,加强学生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我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同学”主题活动,要求学生仔细回忆、认真思考与父母、朋友、同学在生活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寻找感恩的闪光点,在班级主题活动中进行交流,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在与生活紧密结合的生活感知中提升思想教育成效。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活动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使学生受到了一次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许多新科技、新发明、新创造、新成就,通过各种信息传递的手段,广泛地影响着、教育着每一个学生。而且,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信息传播方式也变得多样化,有报刊、电脑、电视、电影、课外书等,小学生可运用这些传播工具汲取知识,还开阔了视野,学生不仅要从课堂上接受信息,还要获得课外的最新信息,这样才让学生了解国家乃至世界的最新动态,才能让他们跟上时代的步伐,并且还培养主动学习能力。
四、老师要加强对活动的指导
老师的指导很重要,但其原则是激发学生兴趣,指导学生方法。就拿我班的阅读方面来看,我认为要与课堂的阅读教学相结合。本来小学生的求知欲就很强,渴望通过课外阅读来学到更多知识,知道更多事。语文课本里讲的一些自然现象以及科学知识和童话、寓言的课文,占的比例较高。通过课堂教学,同学们对它们已有一定的了解,追求新知识兴趣已被激发,这时我们就可以向同学们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指导阅读方法,引导其积极参与阅读活动中。比如,六年级有篇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时同学们已对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所感染,为此我则向同学们推荐一些童话故事书,让其在课外阅读中,不断提高对童话中幻想的认识,并能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五、写的方面
1.组织写作小组。可将班上写好者组织起来,成立写作小组,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活动。如举行写作知识讲座,进行写作指导、作文观赏、写作练习;组织小组成员走出校门,进行参观、游览、访问;到社会大课堂去获取生动实际的写作素材。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2.指导学生写日记、周记。记日记,写周记是学生练笔的重要形式。教师应教给学生记日记,写周记的方法,并要求学生坚持把每天每周有意义的事记录下来。这种练笔取材于生活,学生用自己的话,无拘无束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有利于培养学生写的能力、写的习惯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3.办板报、墙报和“小报”。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动手开辟“语文园地”,创办“语文小报”“园地”,采用板报、墙报专栏的形式,“小报”由学生手抄或刻印。学生自己组稿改稿,自己编排设计,自己书写美化。学校对各班“园地”“小报”定期组织评比。这种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认真工作、细心办事的好作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
六、开展小学课外活动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巩固课堂教学的成果。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训练语文基本功的主要阵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的基本功,要达到牢固掌握,得靠较长时间的实践。开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让学生有比较多的从事实践的机会,诸如尽量多读一些适合儿童少年阅读的书报,联系实际经常学习观察生活,适当搞一些练习说话和作文的活动,这无疑对巩固课堂教学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加速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有益的。
篇9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社会责任感 教学策略
社会责任感是一个人对社会所持的态度,它对一个人在社会上的言行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因此,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是每一门学科教学中必须夯实的最基本的教育内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让学生掌握各种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至关重要、迫在眉睫的。不但要让学生掌握文化知识,还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概念及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社会责任感是指小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对自然、对未来等所应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意识,并承担应承担的过失的情感体验。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经验及课后观察我发现,一些孩子自私狭隘,唯我独尊,斤斤计较。不少学生胸无大志,缺乏理想和追求。当然,成绩较好的孩子并非没有缺点,如:不团结,不爱劳动,不关心班集体,容不得教师的批评,这种现象普遍存在。
二、小学生社会责任感问题产生的原因
1.身心发育不成熟
小学生具有身心发展不成熟、社会阅历少、心理承受能力弱等特点,研究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同于高年级学生和成人的意义。社会责任感具有相对稳定性,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产生途径主要是课堂教学和亲身实践,研究课堂教学模式更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家庭溺爱
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备受祖辈父辈的宠爱和娇惯,没吃过苦,不懂得真正的社会责任是什么。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凡事从己出发,对己有利就做,无利可做可不做,态度不端正。重视个人本位,忽视社会奉献和他人利益。对家庭负责,就是对父母感恩,理解父母,心疼父母。总之,小学生对待父母很随意,感恩心不强,似乎可有可无,这些都与家庭溺爱有很大关系。
3.课堂教育的缺失
学校学习仍是小学生获得知识和经验的主要途径。课堂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不能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重视考试分数,这将严重阻碍学生素质的提高。此外,小学生大多对待他人缺乏耐心,能偷懒就偷懒,所谓集体利益高于自己的利益只是一句口号,实效不高。小学生的这种重个体功利性轻他人奉献性的思想和行为值得语文教师深思。
三、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1.在阅读中培养
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一些文质优美的文章,思想性非常强,让学生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这是教材编写者的最初目的。但是,某些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语文技能的培养,很少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特别是对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找出课文中有关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素材,在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找到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契机,借助阅读教学帮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
2.在识字中培养
在传统的识写字教学中,语文教师注重的只是学生如何把一个字写正确写美观。因此,总是通过一遍又一遍的识写让学生记住字的写法,通过一遍又一遍的抄写强化学生把字写美观,这样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忽视了学生对写字兴趣的培养,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个体需要,只是一种单向的灌输教育,一来违背教育教学规律,二来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非常不利。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观察这些汉字的组成,再让学生分析这些汉字与责任感之间的关系,将识字写字教学与社会责任感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社会责任感对一个人的重要意义。
3.在作文中培养
作文是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表达情感的活动。学生有什么样的情感,就会用什么样的文字叙述这种情感,它是学生自我心理与个性体验的真实再现。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在字里行间表述自己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写作教学中受到思想的“洗礼”,形成健康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形成的,它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与积累,把社会责任感融入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只有这样,社会责任感教育才能落到实处。
篇10
【摘要】“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作文教学努力生活化。借鉴生活教育理论,结合小学作文教学实践,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激发写作欲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积累作文素材;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丰富作文内容;展开想象的翅膀,提高想象能力。
关键词 生活教育理论;提高;作文水平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小学语文课程课标》曾指出:拓宽习作的渠道,开辟选择的空间,贴近生活,自由表达,展示生活情趣。可见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和课标是一脉相承的。两者都认为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学生只有经过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写出好的作文来。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与社会生活是相应的。作文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同时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教学应努力生活化。借鉴生活教育理论,结合小学作文教学实践,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激发写作欲望。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积累作文素材。三、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丰富作文内容。四、展开想象的翅膀,提高想象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激发写作欲望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有具体的内容、有真情实感、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展开想象。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真实的生活里具有丰富的作文素材。我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学生周围的人、事、景或物作为习作内容,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甚至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例如一年一度的三八妇女节到了,为了培养学生感恩母亲,送给妈妈节日礼物,要求用彩纸以书信形式完成《妈妈,我想对你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这样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观察妈妈收到节日礼物后的表情以及语言。这样每个学生就会获得不同的感受等等。过后在班级内交流,学生兴高采烈,自然说得兴致勃勃,写出来的作文各有千秋,各不相同,并有诸多趣味的。因为这些都来源于生活真实的体验。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积累作文素材
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各种事物,主动积累写作素材,从生活中去发现写作的源泉。
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善于从生活的细节中发现写作素材。把作文教学与与生活紧密起来,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
陶行知先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学生去感受生活,用笔去描绘生活中的美。首先要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一个人只有对观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最后真正做到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学生有了写作的积极性,搞好作文教学就有了良好的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目标,抓住所要观察的事物。例如我因地制宜带领学生在校园里观察:重点观察芙蓉花的颜色、形状。仔细观察桂花的形状、颜色,闻一闻香味。有了明确的目的,学生观察得可仔细了,用手摸一摸,鼻子闻一闻。这样做学生不仅没有压力负担,还给了学生乐趣,因为有了乐趣,所以才会有收效。
三、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丰富作文内容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教育”,也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写作的源泉,因为没有生活就没有作文内容。生活是作文之源,作文的过程是学生走向生活的过程,在作文教学中善于将生活引入课堂。我在作文教学中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
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留心观察,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引导他们积极运用学过的各种观察方法,如有顺序、展开联想、抓住特点、注意发展变化、重点部分写具体等等。通过直接参与各种活动,从而来获取写作素材,让学生的作文由原来的“无米之炊”变成现在的“有米之炊。”让学生在生活中增长见闻,丰富感受,练习表达。
四、展开想象的翅膀,提高想象能力
陶行知提出:“要解放小孩的自由,让他们做有意识的活动,开发他们的天才。”新大纲也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独特性是他的特点。
作文教学心理研究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引导他们想象,这样会使意境更加广阔,认识和感受更加丰富。想象力是写作的一个重要因素,想象力丰富的学生思路开阔,纵横驰骋,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就能把话说活,描写就能生动形象,绘声绘色。如在观察我们校园时,就让学生去想象:你心目中未来的学校是怎么样的?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最大发挥学生自由的天性。为了使学生认识想象对深化观察、丰富作文内容的作用,我一方面注意选择一些观察与想象紧密结合的文章介绍给学生,如《未来城市》、《未来的汽车》。启发想象可以使学生的眼界更开阔,思想更活跃,作文内容更丰富,更富有儿童的情趣。有时在教学中有目的地给出一些具有想象性的题目,如《假如我是市长》《假如我是一只小鸟》、《二十年后的我》在实践中还注重让学生多练写日记、大作文、生活作文并且将“练”的方式多样化,让学生在不断地“练”中,逐步提高作文水平。这些蕴含了陶行知先生的“作文即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的生活教育思想。
总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把写作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来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思索,不断创新,从而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金林祥主编.20世纪陶行知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4
[2]杨成章.作文教学原理[M].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
[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