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范文

时间:2023-04-04 07:55: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1

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加上老师潜移默化的指导对教学成果有着重要作用,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我们怎样教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我对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使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对教学内容的分析

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对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的分析,就是希望教师不仅考虑本节课所教的知识,更要考虑到本节课后蕴涵的潜能。如小学数学教学中知识间的迁移:由刚开始的一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到多位数加多位数的笔算;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整数乘法)到小数乘法;由小数乘法到分数乘法;由分数乘法到百分数乘法。每个知识点之间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假如在教学第一环节的内容时,考虑到它在今后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那么教师应该深挖教材,既能使自己准确把握教材,有针对性地处理好教材,又能使自己的课堂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二、对学生情况的分析

教学设计必须是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学习困难、学习兴趣及学习方式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否则会事倍功半或无法收到预期的效果。如:师:2012年6月16号下午18点37分神州八号发射声控,女航天员刘洋搭载升空。你们知道刘洋向全世界展示的是什么吗?教室内一片寂静!

本案例中,教师及时将富有时代气息的材料引入课堂,体现了教师具有较强的选材意识,但是,却忽视了面对的是刚刚步入学校的一年级的儿童,他们不一定对发生的每一件大事都感兴趣,他们有他们的爱好和兴趣。教师不能用自己的视界来衡量学生的视界。要想真正了解学生不仅仅依靠经验,有时还需要一定的调研。如小测验,访谈和学生交流,侧面了解,课堂观察,作业分析等等,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目的做出合理的选择。

三、对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为学生的“学”而设计的,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而服务的。《数学课程标准》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个方面规定了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因此,教学目标的确定也要体现数学教育的多方面价值,教学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是否获得个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是否完成任务。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的,可评价的,否则就无法评价。为此教师在目标制定过程中要从三维目标入手,设计具体的的可操作性的目标。如《长方形的面积》(小学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①能借助透明方格胶片或带有方格的面积图,说明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宽的理由。②对给予的长方形和实物,能够正确计算它们的面积。

四、对教学活动的设计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要在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对教学内容进行差异化处理。教学活动包括活动的内容,活动的设计意图,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活动的时间分配等。其中活动内容是核心,活动设计意图是导向,活动的组织实施是关键。活动组织实施也就是教学活动的具体形式,包括:教师活动的开展?导入、提出问题或提出任务,主题探究(包括组织学习、组织交流、讲授等);学生的学习方式?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练习等;活动材料的准备?学具、教具、课件等。要注意的是教学活动是为了完成和达到教学目标而设计的,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来设计。那种只关注活动过程“热闹”而导致教学目标的偏离,或者活动时只注重教学活动而忽视教学目标的做法,是最不可取的。

五、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引一个三年级评语例子:“这几天我们学习了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的认识》,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收集、记录较远的路程,知道如何推测、估计较远的距离,在这方面是班里最好的。但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一定的困难,希继续努力。等级评定,优。”这个以定性为主的评语,是学生与老师的一次情感交流,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篇2

小青蛙

【教材分析】

《小青蛙》是一首儿歌韵文。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极富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想象、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本课的设计应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重点,以情感为基础,以识字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探究,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儿歌诵读认识“清、晴、眼”等12个生字和病字旁1个偏旁;会写“青、清、气”等7个生字和横折提1个笔画。

2.了解“青”字族汉字的特点,体会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3.正确朗读儿歌。培养学生喜欢小青蛙,自觉保护青蛙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了解“青”字族汉字的特点,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难点:正确朗读儿歌。培养学生喜欢小青蛙,自觉保护青蛙的意识。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猜个谜语,谜面是: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长出四条腿,丢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呱,捉害虫,顶呱呱。

2.指名猜谜。(青蛙)

3.导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小青蛙》。(板书课题,齐读)

4.学写生字“青”。(上宽下窄,第三横最长,月字底第一笔是竖)1.说一说青蛙是什么样子的。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借助拼音,自由读儿歌,圈生字。

2.教师教读生字,相机正音。

3.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字音。

4.游戏:摘苹果。(每选中树上的一个苹果,就要读出写在苹果上的生字的读音,读正确了才能摘到苹果)

5.将生字宝宝放回课文中,你还认识它吗?

三、再读课文,了解文意

1.请学生借助拼音读儿歌,要求:读准字音。

2.同桌间互相检查,互相正音。

3.教师范读,注意“眼睛”“事情”“做了”中加点字读轻声。

4.指名读儿歌。请学生数一数这首儿歌共有几句话,并做标记。

5.比赛读儿歌。(小组、男女)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导入

卡片认读生字,点名读、齐读。

二、再读儿歌,深入理解儿歌意思

1.学生自由读儿歌,师生合作读。

2.请学生朗读儿歌第一句话,想一想小青蛙长什么样子,生活在哪儿。

3.师相机教写“清”“晴”“气”。(结构、笔顺;“气”的第四画是横斜钩,横微斜)

4.提问:小青蛙做了什么好事情?师引读第二句。

(保护禾苗吃害虫,做了不少好事情。)

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小青蛙?(指名回答)

5.根据回答引出第三句话,指名朗读,想一想: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我们要爱护小青蛙,不能伤害小青蛙。)

6.指导学生朗读儿歌,注意读出相应的语气。

7.根据课文内容讲解“清”“晴”“睛”“情”“请”的不同。(“清”与水相关,“晴”与太阳、天气相关,“睛”与眼睛相关,“情”与心相关,“请”是礼貌用词。)

三、运用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构字规律

1.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怎样记住这些生字朋友。

2.学习“青”字加上不同偏旁组成的新字。

(1)出示生字,比一比,认一认。

(2)提问:加上的这些偏旁和字义有什么关系呢?说说这5个字各有怎样的特点。(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偏旁理解字义)

(3)出示课后第2小题,让学生练习选字组词,加强对生字的理解。

(4)教师小结:原来汉字的偏旁和汉字的意思还有着密切的联系。掌握了这种规律,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认识更多的汉字,能正确理解更多汉字的含义。

3.学习本课中的其他生字。

(“请”字第二笔为横折提“”)

四、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指名认读并口头组词。

2.教师范写,提示关键笔画和笔顺。

(注意: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要写得宽窄合理,比例合适。)

3.

学生根据提示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延伸

1.引发交流:同学们,学了这首儿歌,你们喜欢小青蛙吗?你们以后会怎么做呢?(交流怎样保护小青蛙)

2.总结:青蛙是捉害虫的小能手,更是庄稼的好朋友,让我们一起保护小青蛙。

[教学板书]

小青蛙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论;整体教学;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6-0057-02

一、问题缘起

在多年指导师范生试讲和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即师范生虽然学了很多理论知识,但当他们进行具体的讲课时,却往往不能自如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整合各种理论知识进行教学。这促使我们反思:学生不会教学的原因是什么?影响因素有哪些?经过分析,我们认为,除了在培养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不够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教育课程的相互分离——学科课程和教育理论课程之间缺少横向的整合。由此导致师范生学到的只是各种知识的简单相加,只是一些没有附着点的、零碎、孤立且缺乏深刻理解的知识。因而出现教学中用到相关知识时不易提取或不知道要用哪些、应该怎么去运用等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中实施整体教学,即是笔者针对这一问题所作的实践探索。

二、“小学数学教学论”整体教学的涵义

1.什么是整体教学

整体教学是基于整体课程思想提出的教学理念。整体课程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还处于理论初创期。它不是一种课程形态,在本质上是一种对课程理想和愿景的表达。它以联结、转变和灵性界定自身,追求学生身心的联结、知识领域之间的联结、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结。它强调课程与学生之间既不是传递关系,也不是交流关系,而是以一种整体主义方式互相渗透的转变关系。它尊重学生的灵性[1]。整体课程主张“尊重整体的学生,谋求课程的统整,建构整体的教学,张扬艺术的价值,践行整体的语言和塑造整体的教师”,以此来培养整体的人[1]。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整体教学基于相互关联和整体性原则,把学生看作是有着身体、心理、情感和精神的完整的人,把教学看作是一种通过不同形式的共同体寻求学科之间、学习者之间关联的教与学的方式。在教学设计上,整体教学设计追求知识的整体性和学习的整体性,追求“科学理性”的设计,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目的。它提倡情境性的学习、问题定向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社会性的学习和内在驱动的学习,倡导利用教练策略、支架策略、建模策略为学生的有意义学习提供指导和帮助[2]。

2.“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整体教学的涵义

“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一般包含课程理论知识、教学理论知识和学习理论知识三部分内容。该课程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师范生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能力,使其获得专业自主发展的力量”。不论是理论知识、实践知识的获得,还是研究能力、反思能力的养成,最终都是为发展师范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能力奠定基础。因此,我们从教学理论部分“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入手,以小学数学四大领域某一典型内容的教学设计为中心,实施整体教学。通过明确学习目标,提供学习材料和研究性学习框架,引导师范生组织和运用与之相关联的各种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数学学科知识进行教学设计。这种整体教学是不同于专题理论的系统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以整合性学习材料、探究性学习、校外实习基地和各学科教师与师范生组成的学习共同体为支持条件,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其“整体性”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的整体性。教师一般向师范生示范在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或某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怎样从横向上整合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教育科研方法、教育技术知识、数学学科知识和小学数学教学论自身知识中相关联的部分;怎样从纵向上将小学数学教材中各领域的知识形成网络结构;怎样将小学数学知识、学生和学习视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设计;怎样整体把握某一知识单元中小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渐进性。二是学习的整体性。师范生一般被分成多个教学设计团队。他们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研究性学习框架和学习要求,开展探究式学习。各种图书资料、小组成员的经验和学科教师、小学教师、小学生都成为师范生教学设计的有效资源。通过课堂上的讨论和交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总结,师范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实现知识、经验、实践的全面整合,这对于发展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小学数学教学论”整体教学的实施

1.选择教学设计的典型课题

向师范生示范的教学设计课题一般综合三个维度来选择,以使师范生能从整体上把握小学数学的课程内容和教学。一是兼顾小学数学课程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四大领域中的关键内容;二是突出小学数学新课程中强调的几个核心概念,如数感、符号意识、推理能力、运算能力、估算能力、数据分析观念、问题解决等;三是课型全面,既有新授课,又有复习整理课、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业或测试讲评课。例如,我们选用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典型课题主要有:11~20各数的认识(一年级上)、20以内退位减法(一年级下)、图形的拼组(一年级下)、厘米和米的认识(二年级上)、乘法的初步认识(二年级上)、统计(二年级下)、分数的初步认识(三年级上)、多边形面积的整理和复习(五年级上)、用字母表示数(五年级上)、确定起跑线(六年级上)等课题。我们选择“11~20各数的认识”的理由:它是为学生初步理解十进位制、20以内进位加法(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奠定基础的重要内容,是帮助师范生了解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概念的形成特点、培养小学生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意识的优质素材。

篇4

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 应用研究

目前,新课程倡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它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基本性概念,它能满足素质教育教学的要求,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全、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的自信心、责任心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这样的学习体验能够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不再感觉枯燥无味,而是有丰富的体验,让他们能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一、体验式教学概念辨析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能够运用系统的方法科学地解决数学中相关问题,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同时,它也能够将教学原理等方面知识转变为一些教学活动的计划等。

体验式教学设计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和方法,不但要求教师在观念上对其认同,而且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积极地将体验式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设计应该结合其他学科的特色,开发一些问题教学设计、角色扮演等富有特色的过程设计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取得成效。

二、小学数学教学要素探讨

1.教学对象

由于数学教学对象是小学生,因此必须对小学生的心理、智力、知识的接受能力等方面有正确的认识,并且了解小学生的相关认识规律。这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我们依据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学数学进行体验式教学设计:一是小学生的思维习惯,二是数学习惯和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思维能力,三是运算及空间抽象的观念能力,等等。

2.教材特点

教材作为一个重要的载体,需要教师认真地挖掘其中的知识内涵,因为只有深入地研究教材、理解和领会教材,才能正确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应该遵循科学性和思想性,在此基础上需要注意的是小学教材的实践性和创造性等。新教材在其体裁选择、结构排列等方面都能反映出最前沿的数学教学理念,同时,它也能够让我们明白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实践课程标准。

3.学习评价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予以正确的评价和引导,在重视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同时,也要对他们的情感、态度给予重视。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技能评价方面,我们不能只对学生在技能方面的熟练程度予以重视,还要对他们在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及策略的运用上给予重视。因此就需要一套完整的小学数学学习评价体系对他们的学习予以评估。

我们的教学评价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特点,但目前的教学评价却违背了这一评价原则,在学生数学学习方面倡导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评价是双方的、互动的,同时也要有学生对自己的一种自我评价。因此在学生的学习评价中应该采用学生、教师、家长及学生自我等几个方面相结合综合评价方式。在现实中每个学生的特点都不一样,因此在评价中它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也应该不一样,我们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关注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技能方面进行评价时通常要将定性和定量两种评价方法紧密结合起来,同时也将评价的结果和过程结合起来,这样对学生的评价就相对比较完整和客观。

三、体验式教学设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模型构建

1.模型构建的理论支撑

教学设计模型的依据是教学模型赖以建立的基础,它反映了教学设计模型的典型的内在特征。在小学数学体验教学设计模型构建中,它的主要理论依据有如下几点。

第一,情知教学论,它是把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等方面的因素统一以进行教学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教学目标是认知和情感目标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和谐统一,共同进步,对学生的素质的养成能真正起到作用。正因为如此,决定了它终将成为当前教育的一种先进的指导思想。它的主要目标有以下三个:一是主要方向是能够使素质得以全面发展,二是它改革的重点是使教学过程得以优化,三是其动力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感。

第二,现代教学论,它主要研究的是在现代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并揭示现代教育教学的规律。其主要特征是:首先是能够容纳其他学科的各种成果,其次是科学化的教学方法,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理论紧密结合。

2.小学数学体验教学目标的确定

在教学目标设计的基础上首先要对学生主体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经验确定学生相应的体验目标,力争做到激活学生的体验。当然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有相应的体验,只有那些依据课程总目标的具体的教学内容才需要体验;其次,在体验式教学目标的确定方面,往往需要对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进行分析,在教学目标上一定要确保学生能产生各种各样的体验。

3.小学数学体验教学的不同策略的选择

实施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一般运用以下策略:要求实践者亲自体验各种过程,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要求学生亲自参与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两种体验方法,第一种是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中,学生将自己扮演成各个事件的主体和客体,成为事件中的一员,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第二种是心理上亲历,在亲历中体验,学生对所经历的事情进行回味,从回味中获取知识,通常我们将这种情况分为移情性和反思性两种体验。

4.小学数学体验教学流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五种不同的课程类型,由于它们的侧重点不一样,因此在设计体验教学的时候也有所不同,这五种课型分别是计算教学型、规律探究型、概念归纳型、动手实践型和复习提高型。比如在复习提高型中,重点是对知识的系统梳理,不断地引导学生依据书本上数学知识画一个知识结构树状图和各单元知识目录等,并体验、反思、整理相关数据的过程以内化所学知识。

5.小学数学体验教学情境的创设

体验学习涉及情感、态度、技能的学习等方面,它具有很强的情境性,所谓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营造的情感氛围。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是指各种教学方面的硬件设施,比如教学设施设备。软环境是指各种利用硬环境所达到的教学技术、技巧及学校人力资源等。

情境创设的目的在于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有利于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并积极发挥自己的个性。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征创设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情境,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这种情境主要是为学生服务而创设的,它要求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用数学思维思考,这种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教学效果也能得到增强。

参考文献:

[1]胡尚锋,田涛.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探索,2003.II.

[2]李永翠.谈小学数学中的体验教学[J].云南教育,2003.32.

篇5

[关键词]数学教学反思问题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全面实施以来,小学数学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改革之风在教师们中间悄然掀起。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们在堂教学的高层次追求上形成了各自的教学特色,现代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课堂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气象。但是不容乐观的是,在这种新气象中,我们也会发现许多貌似优秀的课堂教学,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其根源就在于教学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需要教师们深入反思。基于这样的原因,本文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概念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可以淡化吗

我们知道,概念(Dictionary) 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产物,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逻辑思维的最基本单元和形式。小学数学教学虽然是启蒙性质的,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前言中有如此的表述:“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概念教学是不重要的。恰恰相反,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特别是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是不可淡化的。如我们教师都有这种疑惑: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种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在在问题,就是忽视概念教学,以为学生学会了计算操作,就可以了。忽视概念教学,造成学生不能正确的理解概念,不能准确把握概念,更不能灵活运用概念。这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反思的问题。正如上文所说,概念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教师淡化了概念教学,就是忽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概念的外延就是那个概念所涉及的范围。

二、数学怎样才能让学生变得聪明

本来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功效就是让我们的孩子逐渐聪明起来,拥有一双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能用数学的头脑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就是让学生拥有数学的思想。但遗憾的是,教师在教学时只是把数学当成一种技术来看待了。并挖空心思,想尽办法地为学生总结着各种各样的解题方法,也就是教师们乐道的“巧解”。这是教师们应该反思的又一问题。殊不知这种“巧解”掩盖了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在数学教学中,对于某一个问题的解决,思路越来越多,方法越来越巧,教师最为注意的就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巧妙构思,以期产生教学上的“终南捷径”,其实这是教学上的最大失误。因为做任何事情,巧的方法总是产生于复杂,不经历复杂,焉能总结出简捷?再说“巧解”是有局限性的,实用于巧解的往往是比较特殊的,以特殊来建立模型、抽象化、最优化、逻辑分析很显然是不合适的,这除了使学生完全丧失解题能力之外,几乎起不到任何有助于学生构建数学思想的作用。

三、教学怎样才能归依生活的真实

这里所说的“生活的真实”不是说要学生返回到人类的初始去探索数学知识,而是说在教学中要像生活中一样,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同时,去构建数学模型。这是又一个教师应该深入反思的问题。《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 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不可追求“十全十美”,要有意识地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给学生留下“陷阱”,让学生在思索中学习,在探索中求知,避免造成上课一听就懂,课后一做就错的不良教学结果。更为重要的是,课堂教学中,在学生回答问题或板演时,教师不要怕学生出错,正是学生出错,才不会掩盖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才能获得真实的反馈,然后师生共同分析错误的原因,从而增强辨别错误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正确的数学思维方法。

参考文献

[1]萧玉华,小学数学教学思考,《小学数学教学参考》2008年 第3期

篇6

【关键字】小学数学;生本理念;综合课堂;教学效果

中国分类号:G623.5

1.“以学生为基点”的解读

1.1现代社会对小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人们对教育工作关注度不断提高,提出的要求也在不断升华。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明确指出:“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当前小学数学的定位应当是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性能力,教学目的最终是以打造学生能力为根本。因此,“以学生为基点”的数学教学,是根据我国教育发展的走向和社会要求下的教学原则,是科学研讨下的教育工作结晶。

1.2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固有难题

虽然社会要求能够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进步,但不可避免的是小学数学教学依旧存在一定的弊病和难题:①教学重点难以落到实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对理论性知识的诠释和讲解,学生是否学到知识,并且掌握相应的技能还未可知,学生最终受益程度难以掌握。②教学模式有失特点,我国教育拥有一种怪像,即普遍性地套用少量几种教学模式,例如:原本适用于初中的教育模式被小学套用,致使学生不适应教学进程,制约了教学效果,换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应当尊重学生的本质特点,以学生为基点开发出一系列适合当前学生的教学模式,例如增加教学情趣、童化教学环境等。

1.3“以学生为基点”的理论支撑

“以学生为基点”的理论来源归根溯源便是“生本教育理念”,讲究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推进教育改革。一方面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发挥和利用学生的专属特点,如小学生,则注重保护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旺盛精力、求知欲、童真等,使之成为教学活动的助力。另一方面,要重视教学的实质性效果,通过改变评价模式、教学模式等方式,掌握学生动态,并且确保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技能。

2.综合性数学课堂的特点与优势

所谓的综合性数学课堂,即通过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教学技术、教学经验等,打造适合小学数学教学且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体系,化被动为主动,积极提高教学效果。其特点和优势如下:

从理论基调而言,综合性数学课堂是以各种先进的研究结论或理论报告等为基础实施的新型教学过程,例如:多媒体教学与互动教学的结合,其基础便是数字技术和情感教育,纽带是趣味教学法,旨在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有效的课堂沟通,减少师生之间的沟壑,进而增进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兴致。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应当讲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实事求是原则,即无论是教学设计、教学工具还是教学资源的运用,都应当讲究“恰当”,不可为了一个虚构的主题而完全利用某一种教学手段,诸如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如果教师只考虑到营建德育主题,进而铺天盖地地全是讲解一些数学故事,那么这一堂课便不能被称之为数学课堂,但如果是在数学知识讲解的同时,间行德育宣讲,还能起到调节教学节奏,丰富课堂内容的作用。由此可见,综合性的数学课堂,可以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呈现色彩缤纷的数学世界。

3.如何构建综合性数学课堂

3.1打造优秀教师团队

教师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教师水平高低关乎教学效果好坏。以学生为基点的综合性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基于过去教学模式下的教育创新,它要求教师具备良好地个人素养和专业素质。①执教能力,包含教学组织能力、语言表述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管控能力、专业知识、执教精神等,是评价教师水平高低的根本因素。校方通过提高录用标准自然能够一定程度上保证教师水平,但除此外还应当积极组织校内教师参与广泛的学习,如专业知识等级考核等。确保数学教师能够以敬业的工作态度不断接触和专研新的教学研究成果,积极参与自我教学反思,最终调整自身状态。②学习与创造能力,综合性数学课堂是建立在多种教学模式的基础之上的,教师首先要学习众多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论,进而通过自身的能力进行二次整合和创造,形成新型模式。

3.2完善校园教学资源

某些教学资源对于新模式的学习和再造尤为关键,例如但凡涉及多媒体的教学模式,缺乏了数字设备的支撑便难以实现。基于此,学校应当适当加大经费投入,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地添置配套设备。例如:多媒体、语音教室、音视频设备、各种图书资源、活动场地和专门的数学教学模具等,为综合性数学课堂提供足够的物质资源保障。

3.3抓住学生群体特点

数学教师应当随时做好学生信息的掌握工作,例如: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兴趣导向、日常习惯等,作为综合性数学课堂设计的原始灵感来源。根据学生的特点,如果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则尽量以实践教学为中心,多开展学生参与型教学;如果学生好奇心强且表现欲强,则尽量组织活动型教学,通过问答、比赛、演示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获得成长。其中优先考虑的是学生的兴趣导向、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

4.总结

总之,社会的变化改变了学生的特点,同时也改变了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客观要求,小学阶段作为基础阶段更应当首先顺应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优先实现变革。新课标要求下,贯彻“以学生为基点”的理念,在既有的教学模式上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才能够保证小学数学教学效果获得实质的保障。正所谓“学以致用”,标新立异的创新并不一定就是好事情,唯有学生切实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才是合格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刘兰英.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特征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焦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4(02)

篇7

2.教学中巧用科学评价学生之友(小学版)下 宋静

3.作文起步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丁秀琴

4.拓宽渠道,提高识字能力范京一

5.让孩子拾起一颗爱心徐萍

6.注重表演,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益李海林

7.小学语感的培养方法策略谈李建生

8.浅谈如何在小学高年级开展课堂英语语篇教学沈黎黎

9.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英语语感任畑甜

10.让"激情"成为贯穿语文课堂的生命线沈海娟

11.小学英语试卷讲评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向成英

12.从此不怕写作文许春兰

13.将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袁晓燕

14.以"勤读"激"乐写"陈红

15.例谈作文语言的个性化李彦宗

16.其实你不懂我的心——浅谈教师因"恨铁不成钢"对学生的伤害施海燕

17.校长要关注教师的感受丁良和

18."在班队活动中提高德育实效"苏淑黎

19.让问题成为科学探究的起点孙玉玲

20.浅谈《品德与社会》课堂活动的有效性王书娟

21.适时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徐安芳

22.再谈小学数学后进生的转化徐颖翠

23.对小学数学教学反思的思考武小凤

24.我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激励教育许军

25.智慧地教学生态的课堂——听《夕阳真美》有感杨蜜霜

26.什么样的语文作业更有效?——谈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蔡玲莉

27.例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张旭东

28.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李建芹

29.语文是融入生活的诗词曲赋——《乡下孩子》教学案例及解读王毓华

30.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策略探究朱海铃

31.学生之友(小学版)下 舞动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邱冬梅

32.行走在高效教学的大道上——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蔡巧燕

3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张东英

34.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实现付慧云

35.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先学后教"模式探析施春燕

36.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的作业设计高丽惠

37.数学新课的巧妙"导入"张彦红

38.数学学习中培养低年级学生记忆力的一点实践季夏玲

39.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妙用孙金霞

40.浅谈数学课堂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赵海芹

41.学会休闲,学会玩李慧珍

42.让中等生也分享一点你的爱华秀英

43.授之以渔快乐写作邱友成

44.如何正确对待孩子"调皮捣蛋"卢贤

45.多媒体技术,一座抽象性和形象性之间的桥梁杨菊香

46.让朗读变得有滋有味张莲花

47.张扬个性舞动风采余苏榕

48.培养学生数感的教学策略黄少荣

49.让孩子在生活中快乐交往朱秋勤

50.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中有效性评价探析瞿丽君

51.浅析新课改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合作学习高扬萍

52.新视域下音乐课堂中的游戏教学探析龚丽敏

53.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沙丽丽

54.因势利导优势互补——小学美术教学浅析贾杰,翟发耀

55.体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黄英

56.让多媒体将音乐殿堂诠释得更加完美陆玲

57.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竞争能力郁霞

58.谈"活动单"导学中教师如何相机点拨郝昌莲

59.让数学教学生活化新思考季艳青

60.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思考与探索陆礼霞

61.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陆银莲

62.小学生检验习惯培养探析牛建平

63.生动而有效地进行英语复习朱小燕

64.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浅析魏仲智hHTTp://

65.经历、感受、探索、构建——数学学习的重要过程(教学案例)卓孝忠

66.英语教案中的"教后反思"施林灵

67.重教学细节,展汉字之美王小维

68.浅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许瑞敏

69.戴上放大镜来放大孩子的优点周娜

70.浅议学生体育创新思维的培养杨金雄

71.环保在家园活动中的渗透孙文华

72.科学课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庄旭东

73.新视域下儿童钢琴有效性教学探析郁丽

74.多变教学方法,有效进行教学喻小莉

75.课堂为学生而变朱小鹏

76.游戏,孩子成长的摇篮朱凤娟

2.领异标新——教学不应忽视的主题卞德青

3.浅谈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颜素琴

4.小学语文现代课堂创新教学黄明国

5.高年级阅读教学从"三维"入手伏广艳

6.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朗读有效性教学探析高秀平

7.课伊始,趣即生——谈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艺术陆健

8.小学英语字母教学漫谈学生之友(小学版)下 高红梅

9.优化英语教学培养创新能力蔡丽莉

10.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林剑平

11.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黄欢欢

12.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探赖锦忠

13.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模式刘春红

14.阅读教学《TheFireDragon》教学诊断夏金星

15.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张丽真

16.让赏识走进小学语文教学薛业东

17.论素质教育中的情感教育魏加宏

18.利用科学探究引导思维训练陆瑞莎

19.爱的另一种方式唐江艳

20.课堂,因为有你而精彩——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生成性资源运用张静

21.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居宏斌

22.追寻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毕文桃

2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张步华

24.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艺术唐柳娟

25.让学生在说中发展思维吕红梅

26.新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探折徐巧云

27.如何进行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孔凡梅

28.小学数学课堂因错误而绽放美丽张俊杰

29.除法竖式教学"完全可以用一般去包容特殊——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教材内容顺序重组的教学尝试王学杨

30.动手操作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祝广侠

31.鼓励自由表达培养个性习作林大目

32.《普罗米修斯盗火》教学设计陈益贤

33.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探微李玉凤

34.创设情境让"说"之花处处开放——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黄美

35.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之策略刘红梅

36.例谈诗歌阅读的简约化路俊丽

37.学生之友(小学版)下 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孙静

38.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龚尹

39.激发学生兴趣快乐学习作文张小丽

40.写"啄"注意"点"——从失误中收获惊喜孙长艳

41.例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点拨汪伟军

42.试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庄晓蓉

43.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资源的整合缪书安

44.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刘福莲

45.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感黄佳佳

篇8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改革 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维教学目标上。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主要以知识的灌输为主,通过学生的反复训练提高学习成绩。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教学,应遵从科学的教学理论,如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都是很好的教学理论。数学教学就应该在先进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按照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优势作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综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一、更新教学观念,转变师生角色,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打造高效课堂提供先进的理论支撑

高效课堂建设需要教师对教学设计进行精心安排,需要学生的主体参与,需要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帮助,更需要师生的和谐、平等、互动。小学数学教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如数学基本概念、方程问题、正比例反比例问题、折扣问题等。要想让学生理解数学的本质和内涵,需要教师科学引导,利用实物或者是媒体手段进行辅助,学生要积极思考,主动分析感知数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学生的学习才能够深刻、彻底,学生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真正发挥课堂教学的高效能,落实“生态课堂”理念。

比如,在进行“初步认识正负数和整数”的教学时,课前教师给学生安排自学任务,让学生结合生活课程资源、网络资源,教材信息进行自学,了解生活中的正负数含义和整数的概念。尤其是对负数的理解,通过生活中的气温理解负数的含义,通过数轴认识正数、负数、零,进而理解整数的概念。上课时,让学生汇报自己学习的结果,发现问题,师生共同解决。这种教学模式是在“生态课堂”理念的指导下设计的,这为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支撑,也是落实“翻转课堂理念”“构建主义理论”的具体体现。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教学方法,整合数学课程资源,突破教学难点,为打造高效课堂提供手段保障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提供给了技术保障。教育技术手段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数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为小学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效整合了优质的数学课程资源,活化知识结构,启迪学生思维,突破教学难点,为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保障。

比如,在进行“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中,由于本节课的知识点较为抽象,学生对“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理解较为困难,教师针对具体实例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案例,如某城市一年内的月平均气温统计图、某小学近十年来学生人数的统计图、某个景区一年内每月接待游客人数的统计图等等。这些直观形象、贴近生活的数学知识案例,揭示了统计图在生活中的用途,为今后学生进行统计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多媒体的使用为打造高校数学课堂提供强有力的手段保障,教给了学生一种统计的思想,这也是“大数据”教学理念的一种体现。

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综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感知、实践运用等能力的综合体验。国际经合组织将数学素养列为评价青少年学生综合素养的主要因素。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要从小学阶段开始积极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感知和运用能力的教学模式,实现高效教学。通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发现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比如,在进行“长方体、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动画展示,通过动画模拟,一个侧面、一个侧面地展示“长方体、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学生观察得也很仔细,但由于侧面较多,学生对展开后的图形理解较为困难,并不能深刻理解展开图的含义。通过教学实践,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这节课的学习。上课前每个学生拿来一个硬纸板制作的长方体或正方体。上课时,小组成员之间先讨论展开的技巧,从哪里开始展开,展开后会是什么样的平面图等。之后,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发现很多种展开的平面图。这一发现,极大地刺激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此基础上,很多学生又将自己展开的图形进行折叠恢复成原来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学生之间还可以交换展开图进行折叠围成原来的形状。在这一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开阔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数学本质,综合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呈现丰富多彩的数学课程资源,尽量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数学课程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知数学学习,体验数学本质,领悟数学内涵,提高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高丽静.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1(3).

篇9

一、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构的内涵要素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在新课改理念教育环境中,有学校课堂教学模式、课外活动模式、家庭教育模式、远程协作学习模式。其中,基于小学数学项目活动的教学模式能较好解决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学习竞争与协作的结合问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认知素质,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学校新课改理念教育模式,即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值得推广。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至少包含以下三个要素,即: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教师层面,指在单位教学时间内,在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所完成的最大教学任务量。学生层面,即教学在单位时间里对所有学生的一切积极影响的总和。教学效果,是“人的发展”而非工业产品,而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师生双向互动,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

二、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问题分析

目前,在互联网上可以搜索到大量的有关小学数学教学方面的软件、课件、图片和视频。这为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方便,为新课改理念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提供了物质基础,通过运用新课改理念使自己的课堂更丰富、更有吸引力。但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当的做法、想法,使新课改理念应用和小学数学教学不匹配,导致小学数学高效教学质量和效率下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重资源下载,轻后期加工。互联网上资源众多,有许多现成的教学软件和视频。有教师将下载的课件直接使用,没有考虑班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知识能力以及学习的现状,也没有考虑教学资源和自己教学风格的匹配情况进行加工和处理。

(2)重课件内容,轻教学设计。有的教师几乎整节课都在播放动态的画面,教师成了“放映员”,学生成了“观众”。教师只注重多媒体课件的内容,而忽视这多媒体课件与教学目标的匹配程度。学生整节课面对视屏上不时变幻出的五颜六色的各种各样的图片和其他材料,从而导致学生思维的逻辑性降低。

(3)重实验模拟,轻学生动手。有的教师不做演示实验,而更热衷使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实验,认为多媒体实验点点鼠标就能得出结果,不会失败。这些不可能失败的实验缺乏真实感,久而久之,学生的动手能力下降,对小学数学本质的理解也将更淡漠。

基于以上问题的出现,笔者进行了分析,结合新课改的理念下,应该转变教学方式注重媒体加工,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加强整合设计,应该采用模拟实验优化实验教学等形式,消除高效课堂上出现的弊端,以促进高效课堂的良好构建。

三、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

随着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展开,新课改理念下显露的众多问题中,笔者进行了长期的课题研究,并总结了一些营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如下。

(1)以学生为主体,先自学后教授,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用到各种图片和图形,尤其是《比高矮》一章中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有许多抽象的概念,学生应该主动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预习中解决这样的问题,便于能够更生动、更形象的直观理解,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2)以学情为基础,依据学生情况,合理设置课堂环节。学校应该培养教师们抓学情分析的能力,而教师应该自主以学情为基础,在合理运用多媒体操作技术情况下,将自己精心的教学设计融会到小学数学课件中,从而能真正的驾驭课件有利于课堂的发挥,促进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提升。

(3)以小组为平台,注重评价方式多样性,多元化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改进。教师应该要重视传统教学评价与现代多元化教学评价的结合,在多媒体课堂,可以辅以小黑板、模型等工具,配合教学,起到加深、总结的效果和巩固教学成果的作用。在传统教学中,需要举一反三、反复讲解和练习的内容上及情境教学的生成中,小组之间,多元化、多样性的评价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对知识要点与难点的突破。

篇10

一、案例与教学案例的含义

一个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事例。数学教学案例应该描述和分析数学教师与学生的交互行为和思想情感。

二、数学教学案例的特征

数学教学的案例具有以下特征:

(1)数学教学案例叙述的是一个数学教学的事例。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并包括一些戏剧性的冲突。这些冲突主要表现在数学教师与学生的数学思维上的冲突。

(2)数学教学案例的叙述要具体,要能够把数学教师与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生动地描述出来。例如,反映某一个数学教师与学生围绕一个特定的数学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双边活动,不应是对活动大体如何的笼统的描述,也不是对活动的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性的说明。

(3)数学教学案例的叙述要把事例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

(4)数学教学案例对行动等的陈述,要能反映教师和学生数学教和学的特性,提示出人物内心的数学思维活动,如对数学的态度,学习数学的动机、需要等。

(5)案例的叙述要能反映出事例发生的教育背景。

三、小学数学教师做案例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现象:遇到学习数学特别困难的学生;遇到学习数学特别优秀的学生;遇到学生在学习某一部分数学内容时,全班的错误率特别高;遇到学生在学习某一部分数学内容时,多数学生特别感兴趣;遇到某个家长对孩子的数学学习特别关注,孩子的成绩并不好(或特别好或无明显的感觉)。数学教师把这些事例转变为数学教学案例的过程,是一个重新认识这个事例,整理自己思维的过程。数学教师做案例的意义:

(1)案例写作为数学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学经历的机会。案例写作实际上是对教师职业一些困惑、喜悦、问题等等的记录。如果我们说一个数学教师展示其自身生命价值的主要所在是在课堂、在学校、在与学生的交往的话,那么,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教师生命之光的记载。案例能够折射出教育历程的演变,它一方面可以作为个人发展史的反映,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社会大背景下教育的变革历程。

(2)案例写作可以促使数学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