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青蛙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05 03:48: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保护青蛙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发现许多饭店都有烤青蛙的这道菜,使好多青蛙死于非命,让我感到非常痛心.
青蛙是动物世界中最出色的"田地保卫者".
青蛙主要吃稻苞虫,金龟子,蚜虫等农业害虫.一只成年青蛙一天就能吃70只害虫,一年可以吃1500只害虫,还有它的幼虫,每天可以吃50只孓孓,这是多大的功劳哇!
青蛙不光是"田地保卫者"还是大自然的"歌唱家"呢,它那熟悉而又悦耳的蛙鸣,其实就如同是大自然永远弹不完的美妙音乐,是一首恬静而又和谐的田野之歌.
早在2亿年前的恐龙时代,地球上就出现了青蛙.人们调查发现,在地球的陆地上,海洋里,除南\北极以后,都可以找到青蛙或它的同类.
唉,可是随着人类无意识的破坏,青蛙的数量逐年减少,所以保护青蛙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行动起来吧,不要让青蛙从我们地球上灭绝.
救救我
守侯家园
没有我你们一样难以生存
篇2
在一天放学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一个老爷爷在捕青蛙。他网中的青蛙在凄凉呼叫,好象在说:“快来救救我啊!”它的眼神流露出万般的忧伤和无奈。我站在那儿,一阵莫名其妙的悲伤涌在心头,痛心极了。
青蛙头上有两只圆而突出的眼睛,一张又宽又大的嘴巴,舌头很长,身体的背上是绿色带有深色条纹,腹部是白色,身体下面有四条腿,前腿短,后腿长,脚趾见有蹼。
青蛙是捉虫能手,青蛙主要吃蝗虫,苍蝇,灯蛾,菜花虫,天牛,百脚虫……青蛙捉害虫全靠它又长又宽的舌头,舌根长在口腔的前面,舌尖向后,还分叉,上面有许多黏液,只要小飞虫从身边飞过,它就猛地往上一跳,张开大嘴,快速地伸出长长的舌头,一下子把害虫吃掉,青蛙一天能吃三百多只害虫,一年能吃40万害虫。
青蛙是保护农田的功臣,我们都要爱护它。
三年级:李炎
篇3
2008年7月19日星期六晴
雨后的天气格外的晴朗,傍晚我练完球,爸爸妈妈一起接着我和我的好朋友李晓琪一起去公园玩。走进公园,眼睛里看到全是绿色,鼻子闻到的全是花草的清香,我和李晓琪就像两只快乐的小兔,在美丽的大花园里蹦蹦跳跳,妈妈忙着为我们拍照。
忽然我们看到不远处的树杈上挂着一个白色的塑料袋,我和李晓琪快步跑过去一看,我们几乎同时惊叫起来,啊!白色塑料袋里装着水,水里一只只灰色的小青蛙就像迷路的孩子惊恐的乱窜,样子真是好可怜。于是我对李晓琪说:“我们赶紧的把它们送回家吧!”李晓琪点点头说:“好的,让它们去找妈妈吧。”我们赶紧从树上摘下塑料袋,就向小河边跑去,爸爸和妈妈在后面跟着我们跑起来。到了小河边,我们让小青蛙一个个的都蹦到了水里,看到它们在水里快活的游泳,我们的心里也跟着开心起来,但愿它们能找到自己的妈妈。
青蛙是益虫,能吃很多的害虫,还是保护庄稼的能手,所以大家都要保护青蛙!
郑重声明:本文系作者独家授权,版权归作者及作文库所有,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篇4
一、多维考量,切入言语实践
要使言语实践有效,就要做到以生为本、以本为本,全面考虑年段目标、文本特质、学生兴趣等因素,精心选取语言训练点,切入言语实践。
(一)关注年段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灵魂。进行预设时,我们都应反复地追问自己:这节课我需要达成哪些教学目标。即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学生能从课堂中习得一些什么。新课标指出要注意目标的三维整合,同时要求我们要注意语言训练的年段特点,其具体如下:第一学段要求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二学段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第三学段则要求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彩;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能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由此可见,课标的年段目标是根据学生语言发展的规律来确定。不同年段对学生的要求侧重点不同,所以,其训练的切入口也是不同的。只有关注到了年段目标,才会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才会让教学设计更具科学性和规范性,才会使言语实践收到实效。
(二)关注文本特点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最大的使命是要让学生感受、理解、掌握语言的内容和形式,懂得怎样的思想内容要用怎样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更为妥当,及至最后能挥洒自如地运用语言、获得语言的智慧和艺术。人教版课文的体裁多样,教师应该在寻找语言训练点时充分考虑到不同文体的特点。教学写景的文章,要考虑如何把景物的特点表现出来的;学习说明文的时候,我们应考虑文章是如何把一样事物说清楚的;教学记叙文,应思考文章是如何说清楚一件事的。
(三)关注学生需求
进行言语实践前,我们教师还必须了解学生,知道学生已知、已会了哪些;同时,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在已知的基础上探求未知;要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学生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哪些可能是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兴奋点。比如,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言语实践的时候我们可以创设一些情境来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参与到实践中来;古诗文难读又难理解,可以设计形式多样又有层次的朗读训练。
二、多种策略,践行言语实践
(一)注重多重引领,丰富语言
我们在课堂中进行言语实践的时候,面对学生的表达,一定要根据年段目标和课时目标对学生的语言加以引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的语言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提高,使言语实践收到实效。
在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三自然段时,我是这样引领的:先请学生闭上眼睛,听我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学生边听边展开想象,然后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我在轻柔的音乐声中朗读课文。学生说:“我仿佛看到了花很多,花很美。”我开始引导:“花很多,多得 ”学生的思维打开了,话匣子也打开了:“一朵靠着一朵,一盆挨着一盆,连成一片花的海洋。”“我仿佛看到在这些奇特房子的窗台上花连成一串,汇成了一条条花的彩带。眼睛看都看不过来。我感到逛街成了一种美的享受。”等学生进行充分的表达之后,我出示朱自清《春》的语段:“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同时,带着学生配乐诵读,引导学生体会“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等词语的表达效果;然后又请学生朗读积累语句;最后进行适度的拓展,写花多、花美的词句。
以上教学,我设计了一个言语实践活动:透过文本语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的想象表达出现了简单化、笼统化的现象。假如我们不加以引导,学生的言语水平、思维能力就会停留在原有的基点上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和提高。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放开思维,想开去,说出来。我们就带着学生在语言的王国里横着走、竖着走、立体地走,引导学生用具体的描述性的语言进行表达,并适时、适量地补充、拓展一些词句,达到语言储备的增量和言语能力的发展。
(二)关注语言特质,促进运用
语文学科的语言训练不应是“另起炉灶”,而是与阅读教学和谐共生、相互交融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文本的典型词语或段落,让阅读教学成为语言实践的有益载体,让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以此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在教学《狮子和鹿》一文时,我发现本文语言通俗易懂、平白如话,但其突出的语言表达特点就是语气词的使用,能形象而生动地传达出鹿丰富的内心感受和情感。这种个性化的、特色化的语言特点,正是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学习的好材料。我把语言训练点定位于:感悟语气词,积累语气词,学用语气词。那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到语气词的妙处呢?我始终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首先出示鹿说的三句话,让学生自由读、自己发现。学生从表面意象上发现了语言规律。其次,体会语气词的用法及妙处,通过反复的角色朗读、比较揣摩、听读评价、琢磨体会等读书策略达成目标。同时,我还增加了一个积累角的平台,引导学生积累更多的语气词,为下面的操练、运用做好铺垫。在此过程中,学生能深刻地感受到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最初态度。这样达到语言和情感的和谐统一。最后,创设了一个狮子追鹿的故事情境,也就是创设了一个语言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语言情境中,进行角色体验,经历被狮子追捕的惊险场面,走进了鹿的内心世界。当时,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当狮子被鹿远远地甩在了后边时,他们暗自庆幸;当鹿的角被树枝挂住时,他们焦急万分。就是在这样的情景中,他们情动而辞发,在不断地读和说的过程中逐步领悟语言的意义和适用范围,把规范而又丰富多彩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内部语言,逐步拓展内部语言体系。这样,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实现了课堂上学生语言的增质增量。
(三)串联散状语言,提高储备
在课堂上,我们会发现:有些学生回答问题总是以散状的方式出现,他们不能流畅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针对这点,我们应多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整体把握能力。如教学《葡萄沟》,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是感悟语言和积累语言的好材料。为此,我进行了这样的教学:(1)读读这段话,看看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2)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帮他们归纳: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茂密的叶子、葡萄多又美、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3)根据不同的阅读感受请不同的学生用语言展示叶子的茂密、葡萄多又美、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4)让学生扮演维吾尔族老乡,把所有让自己觉得骄傲的事向全班同学做一个展示。这样整体串联,学生的兴趣点、思维点就从几个语词转到几个句子,再到整段话。常此训练,散状的语言就能变成整体性语言,学生就能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课堂中将散状语言连成一体,可以让学生语言思维逐渐流畅起来,从而有效推动语言运用的效率,提高语言储备的质量。
(四)表达层递渐进,提升理趣
语文课堂的增量始终是教师们关注的焦点,这不仅体现在语言内容上,更体现在思维上。如果能将语言文字的训练与抽象的逻辑学原理巧妙地结合起来,就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我们来看一看贾志敏老师作文课上的语言训练片断。
教师板书:青蛙是 。
请学生用这句话说说我们为什么要保护青蛙。
教师先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然后,在此基础上出示:青蛙是 ,是 ,也是 。”请学生说一句比较复杂的话。一位学生说:“青蛙是庄稼的保护神,是捕捉害虫的能手,也是人类的好朋友。”贾老师评价:“句子是通顺的,意思也明确,可是读起来叫人觉得不太顺畅。”于是,贾老师请一高一矮两位学生上讲台分别站在自己两侧,问学生:“这样排队好不好看?”学生顿时明白了:“不好看!排队要从矮到高,矮个儿排在第一个。”贾老师总结:“对呀!人排队要有序,句子的排列同样也要有次序,你们明白吗?”(学生恍然大悟,纷纷举手)
在这里,贾老师把抽象的逻辑学原理讲得生动形象。这样的教学深入浅出,把训练的意图和训练的技巧隐藏起来,巧妙地引导学生从易到难,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扎实的语言训练。这样的语言文字训练才是实至名归。
三、巧妙评价,促进言语实践
(一)巧用评价语,引领实践
言语的习得很多时候靠的是学生自学,靠的是亲身实践。因此,教师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去进行语文实践,这当然不能忽略课堂评价这一功效。当学生表达不正确、不完整、不清晰的时候,教师不要急于越俎代庖,要尽量让学生去评价;当学生不能评价时,教师才充当启发者的角色,协助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做一个真正的启发者、协助者。比如,《燕子专列》一文的写话内容是让学生想象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它们心里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不少学生可能只是说“你们真好,感谢你们救了我们”等一些抽象简单的话。如果我们稍加提示和指导,让学生运用想象,学生就可能写出几只燕子向同伴讲述小姑娘贝蒂忍饥挨冻救助他们的情形;还可能写出燕子们在议论今后再飞回来多捉害虫报答人们等一些具体的语言。
可见,此时的评价,不单单只是一种肯定或否定,更是一种方法的引领。它既激发学生语言实践的兴趣,又能给予学生思考、表达的方向,使学生的言语能力切切实实地得到提高。
(二)发现闪光点,引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