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和大树读后感范文

时间:2023-04-07 05:13: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草和大树读后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草和大树读后感

篇1

江苏省海安县李庄小学银杏文学社 花文惠

漆黑的夜晚,点点繁星在不停地眨着眼睛。一阵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此时的我正在津津有味地读着《小草大树》这篇课文,几遍读完以后,我感慨万千。

课文主要介绍了夏洛蒂·勃郎特三姐妹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发奋努力,坚持写作,最终获得成功的事。

文章的主人公夏洛蒂·勃郎特,她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生活非常艰苦,却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我非常敬佩她,原因有二:

一是因为她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当她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几首诗寄给当时桂冠诗人罗伯特·骚塞,却遭到冷冰冰的训诫,面对歧视和打击,夏洛蒂。‘勃郎特和她的两个妹妹,没有就此悲观消沉,更没有放弃,而是和妹妹们在逆境中奋勇向前,坚持写诗。发誓偏要在这个“不是妇女的事业”上闯出一条路来。想想我自己就有些惭愧,以前看到别的同学的习作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很是羡慕,就满腔热情地也写起来,曾经向报社投寄了几篇习作,最终都是石沉大海,杳无音讯,因此我就气馁了,放弃了,从此不再向报刊投稿了。

二是因为她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适时调整路径,不一条道走到黑。当她看到写诗不适宜他们时,并没有失去自信心,而是劝妹妹们把创作着眼点转到小说上来,而不是一味地强摘写诗的苦果子,最终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读完这篇课文后,我深刻地明白了一个道理:其实,没有人天生只能当“小草”,也没有人天生就能做“大树”。只要有远大的志向、顽强的意志、不懈地努力,即使是“小草”,总有一日也能长成“参天大树”。

篇2

今天,我们学了《触摸春天》这篇课文。课文中的安静是个盲童,她不像别的双目失明的人一样整天待在家里,而是亲近大自然,用心感受大自然。

她虽然是个盲童,但她像健康的儿童一样,走路不会磕磕绊绊,并且走得很流畅。

她会像普通人一样在花丛中穿梭,连一只人们很难抓住的蝴蝶,也被她内心的平静和善良吸引住了。

她是一个热爱生命,善良的人。她比我们普通人还厉害。我们能做的事她也能做到,我们做不到的事她也做得到。

她虽然是个盲童,但她有一颗温暖、善良、开朗和热爱生命的心。她不会悲伤,不会放弃自己的生活。许多人遇到了一点挫折,就会放弃自己的生活。他们如果像安静那样热爱生命,那该多好啊。

篇3

刘墉是我很欣赏的一位作家,他还是一位画家和演讲家。同时,他还养育出了一对优秀的子女。看他写的文章,你会感觉到一种温暖和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文中提到:不重形式,重内容,这必然是时代的趋势。许多年轻朋友,问我怎么把文章写好,我总是这样回答。

这是个重效率的时代,你能用三百字讲清楚的事,何必用六百字去说?你能用人人可懂的文辞说明的事,何必用艰深的词语?你文章再长、辞藻再美,如果不能感人、服人,又有什么用处?

这句话对我很有启发,写文章要言简意赅。你可以用简单的词汇写清楚的事情,不需要过多的修饰语句。同时,这句话也给了我一些信心。我以前总是认为自己看书少,所以写出不来辞藻华丽的文章。结果,畅销书大师却说在当代文章要用最简单的语句来写清楚自己的观点就可以了。顿时,我大受鼓舞。

在你对别人说之前,你应该先问问自己,信不信你说的那些道理。

在你写完文章后,你应该自己先读一遍,看一下你想说的事情说清楚了吗?

在你想用文章感动别人之前,你应该自问:有没有先感动自己?

如果你写了又写,改了又改,认为自己实在写不好,那么我问你:如果你用说的,能不能把心里话说清楚?

这段话,提醒我在与人交流之前,自己要先想清楚如何说、如何做,要说服别人先要说服自己。做事情、与人交流前,自己都要有个腹稿。

一个人不可能被考试打到,只可能被考试打得自暴自弃,如果他因为没考取,而在未来的人生失败了,绝不是被考试淘汰,而是被他自己的"沮丧心"所淘汰。

我们可以不跟别人争,但不能不跟自己争。只有"超越自己"的人,才能真正成功。

这句话我非常赞同。人生有几十年。你如果高考失败了,这只是你人生中的一次小挫折。你不能因为这一次挫折就一蹶不振。那样的话,你如何面对今后更大的挫折?人只要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中成长。你要从一株小草最终成长为一颗参天大树。

求学最忌躁进,为学最忌随俗,处世最忌盲从。我非常欣赏美国人常说的 I know what I am doing.

人要有自知之明,不可以人云亦云。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前因后果。别人做的事情,你看不懂,不代表他做错,而是肯定有他背后的原因。为人处世一定要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当你开动脑筋多方面看问题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原来你自己也是一个聪明人,只是没有看问题换角度而已。求学要求一步一个脚印,万丈高楼平地起。你只有弄懂一个知识点,才可以去学下一个知识点。同时,在学了一些知识后,你要把你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起来。你要由1想到2,由2想到3,再从3想到1.你只有做到这样的程度,才是真正的融会贯通。同时,书本知识也要和实际联系起来。光学不动脑去想,不去理论联系实际,那就是死读书,学而不思千万要不得。

无论多么不上路的人,总有他值得被肯定的地方,你愈肯定他,他愈觉得你是一个可以谈的人,他也愈对你有好感。所以,肯定是另一种解除武装的方法。

篇4

关键词:语文阅读;智慧钥匙;读书热情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单说写作程度是没有根据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琢磨的阅读程度。”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有效途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内精耕细作,课外驰马平川。”现在,大部分学生是喜欢阅读的,但只是拿着书泛泛而读,没有准则,没有要求,这样对于提高阅读能力是无多大裨益的,那么,我们应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呢?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广泛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高段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但是没有兴趣的培养,习惯的养成,阅读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凡事爱则工。只有当孩子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产生想读书的强烈愿望的时候,这时,只需要教师稍加点拨,学生自然而然就有了读书的热情。

1.拓展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独立阅读兴趣

在选择课外阅读书籍时,可联系课文内容去挑选。叶圣陶说:“课文无非是例子。”比如,在教学《大自然的文字》后,可向学生推荐《十万个为什么》;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教学《小草和大树》时,向学生介绍《简・爱》及其作品,并激励他们课后去阅读其著作。对于小学高段学生来说,看整本书已不是件难事,相反比阅读短小文章更让他们觉得有趣。

2.树立榜样,给学生确定目标

利用晨会、早读时间,给学生讲述他们熟知的人物热爱阅读的事例,让他们感受读书不苦,相反其乐无穷。这样,给了学生活生生的例子,也给了他们向上看的目标,从而为他们的阅读留了自由的空间。

3.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激发阅读热情

每天组织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活动。如,在教学完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后,让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阅读后写读书笔记,并且还要求学生在每日故事会上讲《西游记》书中的内容及读后感受和体会,学生由对影视等感性的认识,进而转为对书中内容的理性思考,学生在相互的交流中,激发阅读兴趣和热情。

二、创造条件,提供给学生阅读环境

1.学校图书室和班级图书角相结合

利用学校图书室全面向学生开放的有利条件,学生定期从学校图书室借阅图书,同时,发动班上同学将自购图书带进班级,建立小小图书角,与同学们共同分享。这样一来,学生阅读的量和面便更加宽泛和自由了。

2.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

要让学生真正静下心来读书,时间很重要。所以,可以安排课余的专门时间段让学生阅读,也可以以课外作业的形式出现。阅读时间一定要充分,只有让学生真正进入书中的景、情中,才会真正起到阅读的作用。

三、授人以渔,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著名作家冰心说:“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课外书包罗万象,五花八门,所以,筛选内容很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如果单纯从教育学生角度去替孩子选书,这种做法不明智。小学高段学生已有了一定的阅读水平和初步的喜好,所以在选择课外书时,既要考虑作品的教育意义,也要注意作品的趣味性和作品的美感。在指导实践中我发现,对于小学五、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儿童文学无论是表达内容还是表达格式上都比较适合他们。以前,在借阅图书时,我总是主观替学生做主选择作文类书籍,但却很少看到孩子认真阅读,而最近我班借阅了二十多本杨红缨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丛书,从那以后,我常常会见到教室里学生认真读书的场景!所以在课外书籍的选择上要抛弃主观倾向,学生感兴趣的漫画、小说、世界名著啦,都是完全可以看的,教师要以一颗宽容的心去看待学生的课外阅读 。

1.读思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读书成习惯后,要求学生边读书边思考: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你感受到什么?你学到了什么?让“读思法”也走进课外阅读,并使其更好地为课内阅读服务。

2.推荐一些方法,指导课外阅读

利用早读前或开展读书活动时给学生念一些读书方法,使他们在好方法的指引下愉快地阅读,体验快乐与充实,提升精神境界,获得基本鉴赏能力。

3.勤于做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