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9 01:06: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教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幼儿园坐落在苏州市“高等教育发达、人才优势突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国家创新基地――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这里聚集了众多的国内外著名高等院校、代表当今科技领先水平的研发机构和大批高层次科技人才,拥有相应的设施、环境等方面的科学教育资源。这些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使翰林幼儿园开展科学启蒙教育具有了独特的优势,为幼儿园打造“科学启蒙教育”办园特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更好地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培养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科学探究的初步意识,从而迈出科学素质发展的第一步,幼儿园设计了《幼儿科学启蒙教育资源家长调查问卷》,在家长中开展调查,广征信息。从而初步梳理筛查出具丰富性、趣味性、安全性、教育性、可操作性、可参考性与于一体的翰林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资源库。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和进行
1.调查问卷的设计
调查问卷由幼儿园设计,试图调查科教创新区的科学教育资源现状,了解园内幼儿家庭及家庭成员所在单位中可利用的科技知识、科技人才、环境条件等方面的科学教育资源。问卷内容包括家长基本信息调查、选择题和简答题和问答题,对家长进行实名调查。
2.调查范围以及收卷情况
调查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三个年龄段新入园幼儿的家庭进行。
三、调查问卷的分析和结论
1.广大家长对幼儿园实施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具有正确的认识。
问卷首先了解家长是否对幼儿园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感兴趣。据统计, 100%家长对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感兴趣,家长的科学教育意识普遍较强,他们知道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在此背景下,科学教育的实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国家振兴和民族强盛的重要和深远意义。
2.家长能充分认识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应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
问卷让家长从“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展开选择。据统计,93%的家长认为从观察幼儿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现象入手最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最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87%的家长认为从开展科学小实验入手;75 %的家长选择了“进行亲子科技小制作”;68%的家长选择“阅读科普图书”;67%择观看科普动画片的。数据显示,家长注更重培养幼儿对日常科学现象的感知和激发幼儿动手探究的兴趣。
3.对科教创新区内有无可利用的科学教育资源,家长有足够的了解。
问卷调查了家庭成员所生活的周边环境中有无可供幼儿分享,以丰富幼儿知识面的科学常识,科技知识的资源。调查表明,家长们普遍认为科教创新区的科普教育基地丰富,如科技园、创意产业园、欧瑞动漫基地展厅、中科院纳米所、西交大利物浦大学、苏大物理学院等高校的实验室等均有适合幼儿了解或学习的科学常识和科技知识。调查问卷收集了大量的可利用挖掘的科学启蒙教育资源地,为幼儿园深入开展科学启蒙教育活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4.家长的家庭和工作单位承载着丰富又可利用的科学启蒙教育资源。
调查显示,家长所在的家庭和工作单位承载着丰富可利用的科学启蒙教育资源可供幼儿园挖掘使用。如有家长表示自己的工作环境为机械类型,可告知幼儿各种机械、工具、手工艺品的来源;有的单位有化学仪器和实验用具;有的所在的单位可以提供参观,实验室各光学显微镜供小朋友们学习了解微观事物放大之后的形态等。从问卷中,我们感受到了翰林家长地处科教创新区所拥有的独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为今后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的实施保驾护航。
5.全体家长均愿意担任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的志愿工作。
调查反映100%的家长都愿意在能力范围之内担任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的志愿者,同时愿意介绍、联系具有相关学识优势的朋友及同事对幼儿园提供帮助。众多家长自我推荐,服务内容涉及了众多高端科技项目,如:医疗、生物医药、太阳能电池、光电器件、动能纳米与软物质、激光光谱、建筑设计、化学化工、纳米生物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有的家长已具有高级职称或担任一定的职务。这些人才资源需要幼儿园根据幼儿的认识水平、生活经验和发展需要加以研究和利用,从而构建具有科教创新区特点、适合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实际需要的优质教育资源库。
6.家长对我园开展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提出了积极的建议和意见。
调查问卷收集了大量有效建议,其中包含了科学态度、兴趣、方法等方面,为幼儿园开展科学启蒙教育拓宽了思路。家长们建议:幼儿园可发挥本园的独特优势,大力与区内相关研究机构携手,建立科学启蒙教育实践基地;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应以常识教育为主要任务,从日常生活和幼儿身边的简单现象入手,培养幼儿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究科学奥秘的主动性;保护好幼儿的好奇心,以游戏为主将科学教育理念渗透于日常活动中;多进行实践活动、科技制作、增加亲子互动公开课等。
四、问卷分析后产生的教育实践指导建议
根据收集的调查问卷,幼儿园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汇总分析,最终形成了翰林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资源库,库内拥有了较为完善的科学启蒙教育资源体系,随着家长资源的不断更新扩大,资源库的资源也随之更丰富完善,为科学启蒙教育的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幼儿园总结归纳了幼儿园实施科学启蒙教育的教育实践建议:
1.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应使科学教育生活化,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初步的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索能力。
2.根据幼儿的认知基础,遵循科学启蒙教育自身的特点,注重科学性、启蒙性、可接受性和趣味性,以游戏为主将科学教育理念渗透于日常活动中。
3.开展形式多样的亲子科学探索活动,营造亲子科学探究的氛围,家园共同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精神以及好奇探究等科学品质。
篇2
关键词 高职思政课 互动教学模式 问题教学法 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高职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不仅肩负着对高职生进行系统的理论的重要任务,同时还承担着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当前,虽然思政课进行了一系列全面而深入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实效性不强、硬性灌输过多、情感互动较少、教育方法单一等问题,使得高职学生难以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影响教学效果。本课题组以高职院校思政课互动教学模式中“问题教学法”为调查对象,对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其解决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1 高职思政课互动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高职思政课教学方法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注入式;另一种是互动式。在思政课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最经常用的是以教师为主、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模式,它是一种单向沟通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则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是处于被动地位的服从者,这种教学片面强调教师的传授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对他们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①而互动教学模式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过去由教师“一言堂”课、学生被动接听的单一知识传递方式,通过加强师生之间多种感官的充分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耳感知、动脑思维,从而促进师生情感和谐和学生认知水平提高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互动教学模式主要有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法的共同点是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互动的特点。这一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给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心,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人境互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能力,增强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
2 高职思政课问题教学法介绍及调查分析
2.1 问题教学法介绍
问题教学法属于互动式教学方法,是区别于传统注入式教学方法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教师在充分研究课堂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分析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相关程度,综合教学目的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创设问题情景,力争做到所设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问题能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即学生在预习或在学习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惑,由教师引导其他同学来解答和辩论,共同探讨,形成比较一致的看法,最后由教师给予点评。学生要带着问题来上课,课前必然要主动阅读、思考、生疑、提问,因而这种问题教学法能让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提高。②当学生提出某一问题,或回答某一问题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时,会有成功的喜悦,形成一种情感体验,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
2.2 问题教学法调查报告分析
在2012-2013上学年,课题组对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2012级部分班级所上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所使用的“问题教学法”进行了调查和统计,现将调查进行数据汇总分析(表1)。
调查数据问题分析:
(1)问题设置难度适中偏易。从问题设置来看课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考察为29次,约占比例为55.7%,这部分问题较容易;而综合素质及拓展能力考察问题为23次,约占比例为44.3%,这部分问题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思维含量较大。问题设置较容易是因为所教对象为高职大一学生,其高中知识相关基础较差,容易问题较能调动其兴趣,难度较大问题较难唤起学生的思维。由此可见,问题教学法中,问题的难易度应存在一定平衡系数,所教学生其知识基础较好,则加大难度加大问题数量,学生较差则减低系数。
(2)教师对课堂提问褒多贬少。从调查来看教师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及鼓励学生提出和回答问题较多,褒奖35次,约占比例为67.3%;中性点评15次,约占比例28.8%,两者相加约为96.1%,而批评诱导式启发只有2次,约占比例为3.9%。从这些数据来看,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回答进行褒奖,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照顾了其自尊心。但从实际课堂中看,由于提问回答过于顺利地得到教师的褒奖,学生对问题有些不加思索,随口作答,也限制了其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弱化了教师的引导。教育心理学揭示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思维遭遇到撞击或部分否定时,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完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教学法的几点建议
(1)预设的教学问题内容应具有典型性,提问的形式具有多样性,语言精确、目标明确、指向性清晰而且问题设计有一定的思维空间、有很好的诱导性和难度,这样才能拓宽学生的思路,不断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③
(2)注重对学生回答后的点评的褒贬方式使用。学生作答后不宜全部褒奖,可先褒后贬,事先在问题中设置陷阱,引诱其上当型等多种提问方式结合语言的变化启发学生思维,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中设置“干得好还是嫁得好?”的问题,首先引导学生质疑,使得部分学生认为幸福的人生只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能力,但通过课堂讨论,教师批评诱导式点评,让学生认识到除了应具备自食其力的职业能力,也应该“嫁得好”, “嫁得好”不应只看到物质上的财富,也应看到嫁的人的品质、忠诚等。这个案例中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学生之间互相提问,使问题来自学生,又通过学生解决,真正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了学生。
(3)问题教学中所选择的案例一定要有典型性和时代性。通过案例分析传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必须精心筛选具有代表性、针对性、时代性并且能揭示矛盾、反映问题的典型实例;要培养学生主动提出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案例的设置要注重鼓励学生主动提出并解决问题,这样做一开始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地引导。
以上高职思政课互动教学模式调查报告是课题组为了改善高职思政课教学效果,对教学方法进行的一次总结,是对近年来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模式中“问题教学法”的总结,仅仅是本课题组的一管之见。俗话说,“因材施教”,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能适用于所有学生,有其长必有其短,“问题教学法”也是如此,但只要根据教学对象用之得法,因材施教,一定能提升高职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注释
① 徐常宾.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考核方式创新探索.教育与职业,总第678期.
② 崔义成.以问题为中心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③ 陈彩娟.大班环境下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施.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1).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计算机 调查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129-01
职中中学计算机教学是初中计算机教学的延续,它仍旧履行着“培养计算机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两大职责。但由于初中升学的压力、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我校计算机课程问题多,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由于近几年普通高中扩招,职高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为薄弱,计算机方面也比较突出,另外,职高生的生活环境也有或多或少的问题,教学中未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等等。现将调查的结果汇总如下。
1 职业高中学生学习能力的现状
1.1 学习成绩差,学习习惯差,厌学情绪重
绝大多计算机生学习成绩差,初中基础知识还没吃透,其中计算机成绩尤其差,具体表现为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运算能力较差,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欠缺,学习习惯差。可以说,很多学生是因为从小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不理想。因为学习成绩的不理想,就渐渐消磨了对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三者之间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1.2 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造成教学的困难
除学生认知能力等智力因素外,非智力因素也对教学造成的困难,大多职业中学的学生:(1)学习方法不当;(2)意志薄弱自制力差,注意力不持久;(3)对计算机缺乏兴趣;(4)情绪波动大。而计算机这门学科对这些都是有很高要求的,因此这些都对学生学习计算机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2 职业高中学生计算机学习的现状
2.1 基础较差,自信心不足
大多职业中学学生都觉得自己是因为没考上普通高中才在无奈中选择了职业高中,因此,他们大都有中考失利者的心态,有较强的挫败感,学习自信心不足。计算机课程有时连贯性比较强,如果一些学生一节课听不懂,那么他们对后面的课就容易丧失信心。无论教者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他们都不会对计算机学习感兴趣,哀莫大过于心死,纵然教者黔驴技穷,也无济于事。
2.2 在中学阶段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好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身,而改变不好的习惯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学生难免会将初中学习中一些不良的习惯延用到现在的学习中来,对学习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2.3 教学过程中,师生缺乏沟通和交流
职中学生中很多同学怕回答问题,课堂上基本不主动发言,甚至有的连和老师眼神、表情的交流都没有,缺乏和老师的沟通和交流。教学因为少了没有了学生而显得单调,死气沉沉,所谓生“动”才能“生动”,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2.4 对计算机课程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
大多学生认为在社会上生活只要会加、减、乘、除就够了。认为学的一些表格、文档程序等知识和生活沾不上边,认为计算机无用,对计算机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缺乏学习的动力。
3 教学方面
3.1 教学大纲陈旧,教材深浅无度,难以把握
从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86年试行《关于制定职业高级中学(三年制)教学计划的意见》到1998年颁布《职业高级中学(三年制)计算机教学大纲(试行)》到现在,教学大纲只是稍作了修改,有的修改还没有可具体操作性的东西,基本上没什么变化,而这么多年社会进步了,教育发展了,学生也改变了,因此,大纲有点跟不上了。
从近几年我校使用计算机教材的情况看,教材主要存在以下的缺陷:(1)对知识的阐述不清晰;(2)计算机课程目标的定位与现在学生实际情况还存在一定的差距;(3)课程内容中还需要增加一些趣味性、实用性的内容,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3.2 教学内容就学生专业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教学内容仍沿袭了普通高中的知识体系,尽管难度有所降低,但仍不适合中职学生的实际。我校就专业对计算机知识进行了一些调整,如分文科类(语言、财经)和理科类(计算机、机械、建筑)。
3.3 计算机基础教学与专业课教学脱节
教材的内容实行了分层,但缺乏与专业学习的整合,比较疏忽对学生实际应用方面的培养。计算机教学和专业知识还是两张皮,不能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4 教师的现状
4.1 大多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新课改理念还有一定的差距,从而导致教学效果欠佳,在教学时,大多采用普教模式,缺少与学生实际相联系,认为计算机就是让学生学会做题
4.2 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学习精神良莠不齐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再学习的精神也是因人而异。在这其中,灵魂人物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5 教学环境的现状
5.1 社会舆论的影响
在社会上,对职业教育或多或少还存在着偏见。也有人认为上职中就是学门技术,文化课学得好不好这无关紧要。这对教学的开展也有一定负面的影响。
5.2 家庭教育普遍存在问题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调查表示,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单亲家庭的比例远远大于普通高中的学生。另外,家长思想上的重视程度远没有普通高中的家长重视,对自己孩子的关注也少很多。
6 近几年的改革情况
6.1 教材改革
首先,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特点和需求,以“应用为主、必需够用为度”,针对学生的专业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其次,为了更好地体现计算机课为专业课服务、为学生的就业服务的要求,以巩固计算机教材内容为目的,紧扣对应的知识点,贴近生活实际,编排一些趣味性、实用性的例子。
6.2 教学方法的改革
(1)教学上多采用实践性教学,多与其他专业接轨尝试。
(2)适时开展计算机课外活动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学生课外活动课的时间开展一些“计算机活力课堂”,选择学生喜欢的一些课题,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体验、感悟和实践,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开拓、创新的精神。
(3)适时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彰显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特色。
6.3 评价制度的改革
(1)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记录学生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学习态度、测验成绩等。可以适度打破“一张试卷”定结果的做法,提供多次机会给学生,用其它诸如实验、实践性作业补偿等等。
(2)实行实践性评价,适量的进行一些开放性的任务考核,让学生从生产生活的社会实践中学会分析问题、运用所学计算机知识解决问题,写成书面报告的形式,教师可将其做为平时成绩的参考。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初中 课外练笔 调查报告
一、导言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新课程改革课程目标第四学段(7~9年级)关于“写作”的要求中指出:“(初中生)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写作教学首次规定课外练笔的量,这是对写作特殊性的认定,也是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必然要求,更是广大语文教师应当关注的一大亮点。为了解初中课外练笔教学状况,更好地服务于“活页流程式课外练笔教学实验与研究”这一课题的开展,不断提高课外练笔的教学质量乃至作文教学质量,笔者在2010年4月下旬,以中山市黄圃镇中学师生为调查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重点调查了初中课外练笔教学现状,并分层抽样进行数据分析,以求课外练笔教学的规范化。
二、结果分析与讨论
本次调查采用自编问卷,师生分开进行。教师问卷共17个项目,主要从课标学习、教学设计、课外阅读、作文教研、教学疑难、读物推荐、课题研究七个方面考察教师工作状况。学生问卷也有17个项目,主要从课外阅读、练笔数量、关注程度、教师辅导、作业保存、写作期待、书写纸张等七个方面考察学生学习状况。在问卷编制过程中,除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外,还对师生进行了个别访谈,选择了适当的样本进行了解。
本次调查发放教师问卷24份,收回2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从被调查教师的态度来看,绝大多数是认真客观的,可信度高。性别分布:男教师11人,女教师13人;职称分布:初级(含未定级)7人;中级11人,高级3人。另发放学生问卷1148份,收回1148份,剔除无效问卷3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7.2%,被调查学生的年级分布:初一:112人,初二:940人,初三:96人。
此外,教师还列举了作文教学中最感到困惑的是学生有新意的文章还很少,其它依次是学生写作积极性难调动、批改作文的效率低下、学生阅读兴趣不高、作文素材积累少、写作的效果难检测、网络语言对规范语言的冲击、文体意识不强、课堂教学设计耗时长等。教师最希望找到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其它依次是如何提高后进生写作兴趣、整体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备课资料的提供、阅览室的建立与阅读课的设置、阅读合适的期刊、教学方案的设计、专题指导等。在向学生推荐读物时,《读者》、《写作》、《意林》、《思维与智慧》、《演讲与口才》位居前五位。除作文教材研究外,广大教师还对最新教改动态、名师经验文章、报刊作文文章选萃、作文技法、作文题设计普遍感兴趣。此外,广大教师还提出了扩大阅读量、开放图书室、加强优秀作品的推荐、固定作文课、提高课题研究参与度等建议。
此外,学生还对课外练笔中提高书写质量和写作水平、增加写作数量、争取全员参与、加强写作过程的师生沟通等充满期待。
结论:
1.课外练笔教学水平中等偏下,师生在教学实践中差异明显。一是实验年级与非实验年级差别明显,实验年级教学状况相对乐观;二是学生课外练笔训练中思想行动整体趋同,但在批改结果的显示、课外练笔擅长文体、优秀课外练笔发表方式、课外练笔保存时间四个方面有明显差异。三是不同职称的教师对课外练笔的教研兴趣、参与意识、个体示范有显著差异,初级教师思维活跃,阅读面广,勇于写教学方案和“下水文”,更易接受新事物;中高级教师更多依赖于传统教学经验,惰性较高,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任重道远。
2.课外练笔教学的重要性深入人心,但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学习惯积弊难改。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不明、方法单一、管理随意、指导缺位、内容重复,这严重的影响了课外练笔教学的效度。
3.课外练笔教学研究初见成效,在教学研究中推进教学改革是提高课外练笔教学质量的唯一出路。同时,作文教学课题研究要弃除功利化,从“假、大、空”的氛围中走出来,提高参与度、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是教师的共同期待。
4.课外练笔教学中矛盾日趋突出,主要表现在:作文教学重内(课内)与轻外(课外),作文教学理论(含教材)的缺失与实践的坚持;管理的规范化与教学的随意性;学生对教师辅导的高期望与低回报;教师对教改的关注程度高与实际行动少;阅读时空的热期待与冷现实。
三、对策与建议
1.课外练笔应在作文教学中理性归位。课内作文与课外练笔构成作文教学的全部,课内作文与课外练笔相辅相成。如果把课外练笔的过程当作是写作的“厚积”过程,那么课内作文就是“薄发”的显现,只有课外练笔的教学质量得到保证才有课内作文质量的提升,而提升课内作文质量是师生追求的直接结果。因此,课外练笔指导要成为语文教师教学的重要环节。
2.课外练笔教学要克服随意性倾向走规范化的道路。具体而言,要吃透新课标的相关精神,教学要分段安排、分类指导,分点进行,循序渐进。从教师的指导来看,要加强教学的计划性,不断设计精要、易于操作的教学指导方案,注重学生写作前的指导和写作后的评改两大关键环节,在培优转差上寻找新亮点。从学生的训练来看,要注重材料的积累,写作后的交流评荐和作文修改。当然,教师也要勤写“下水文”,缩短与学生的教学距离。
3.课外练笔教学要以教师的示范为先导,要把培养学生的写作品格放在首位,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核心,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作为教学的落脚点。课外练笔除了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外,还必须首先解决“想不想写”“爱不爱写”“以什么态度写”的问题,这就涉及到学生的写作品格问题,它是学生写作中人格、精神、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意志、写作个性等。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要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和个性表达。在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方面,既要明确习惯培养的目标,胸中有数;又要把培养的整体习惯,具体为每一项小习惯,具体到每一件小事、每一个举动上,把每一个举动作为教学任务写在指导方案的“教学目标”里。比如日记作为常用课外练笔形式,要引导学生采用“观察――随记――材料整理――誊写――修改――分享――保存――再修改”的操作方法,反复训练,严格要求,落实到具体的课外练笔教学实践中,天长日久,就会内化为能力,为作文教学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4.实现课外练笔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做到几个结合:一是课外练笔教学与课内作文教学相结合,“课内打基础,课外出人才”。课外练笔必须以课内掌握的知识和习得的能力作为支撑。二是课外练笔教学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真实的反映生活是教学的起点。三是课外练笔要与读书相结合,特别是要保证读书的时空、拥有优秀的读物、指导科学的读书方法。四是课外练笔教学与常规教学管理要结合。在语文教学管理中,要把课外练笔教学列入管理项目,从计划、执行、检查、总结等环节中保证课外练笔教学的落实。
参考文献:
[1]秦训刚,晏渝生.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5
一、教学情境的创设
在数学课课改中新理念提倡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身心特点,创设适合他们的教学情境,在情景中引导他们进行观察、探索、交流与推理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将实际的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可以说情境创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乐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也有不少的教师情境创设太粗浅了,且表面化,学生开心过后却没有什么留下,思维含量很低,更别谈什么数学问题等。例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师拿着11只铅笔让学生猜数,生猜,师“太多了”或太少了,最后猜对是11,后全班数数验证是不是11,再接着揭示课题:今天要学的数学知识是“11---20的数”,接下来这11就没什么用了。试问数学教师如果这么辛苦创设猜数的游戏仅仅为了揭示课题吗?所以数学教学不能过度追求形式,创设花哨而无实质内容的情境。有效的课堂要让情境内容有数学的内涵,并得到充分体现,让学生在情境中真正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的数学活动“数学化”。上面的例子如果教师话锋一转,说:“刚才老师把铅笔攥在一起,你们不容易猜,那有没有什么摆法可让人一眼就容易看出是11根的办法呢?”不就与新课很好的衔接,学生就会为了解决容易看出11的方法进行研究思考,从而让生自主转入新课中“11的组成”部分的学习。这样情境不仅满足一年级孩子好玩的需求,而且情境有了自己的数学内涵。
二、学习活动的指导
数学学习活动经验的形成,在于教师创设和组织课堂中的丰富活动过程,并努力实施。所以学生的活动经验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教师扎实的指导并逐渐形成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活动中关注学生、关注细节、关注活动中的思考,扎实有效的指导,促进学生的发展。可一些教师在教案实施中走教案,目中无人。如“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师让学生摸摸桌子表面,书本的封面、黑板面等,后让学生比较两个面的的大小,就总结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面积,同样道理出示几个平面图形进行比较大小,再小结封闭图形的大小就叫做面积,最后完整解释面积概念。这位教师在教学“面积”概念时,追求一步到位,过早符号化和数学化,缺乏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更有甚者还把不成功归结为学生不注意听,学生悟性差等原因。上面的案例另一位教师是这么做:1、让学生鼓掌欢迎老师,从这引出“用什么鼓掌”-------手掌面。2、摸摸自己的手掌面,说说自己的手掌面有多大,再请一个学生上来摸摸老师的手掌面,指出老师的手掌面的大小,说说老师手掌面与学生的比怎样?3、师:生活中还有很多面,你们能找几个?并摸摸,并说说你们摸的面比怎样?(请两三名生讲)4、师:你发现刚才摸的面大小怎样?生:摸的面有大有小。5、师:这些面都是物体的表面,物体表面也有大有小,数学上把物体的表面大小叫做物体的面积。6、让生例举物体的面积。7、先出示平面图形,让生用手指出每个图形各自的大小,再比较他们的的大小,再总结出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最后完整解释面积概念。同样都是通过摸摸、比比、说说的活动,但前者给人感觉只有两样东西或两个图形比较时才有面积存在,而后者却能让学生感受到物体或图形本身固有的大小叫面积。后者的教学活动关注学生,注重指导学生对“面的大小”的感受,有效应用无意注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与思考,有效的经历概念知识的形成过程,经历数到形的数学化过程,创造条件使学生感悟“物与形”的对应本质。
三、算法多样化的优化
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学段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学中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由此可知算法多样化是此次课改的一个新理念。
算法多样化为不同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供有效途径,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上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自我的价值,但数学中有些教师为了追求算法多样化,却不深究有些方法有没有价值,也没有引导学生对算法进行分析、辨别,让学生在充分讨论,相互交流和反思过程中找到最佳的解法,学会多中选优,优化而用的”优化“思想。例如教学笔算“除法42/2”,学生尝试解答,汇报时生1:用摆图的方法知道10根1捆,共4捆多2根,平均分成2份即2捆1根就是21。生2:我估算等于20。生3:把42分成40与2;40平均分2份,每份是20;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20+1=21。生4:我用你1个,我1个一直分的办法,也得21。教师想让学生说出用竖式的计算,就追问:还有别的办法计算?于是生5就模仿生4说:我用你分5个,我分5个,分4次,剩2个再分,每人也是分得21。生6:我用你2个,我2个的分;......像这样时候,教师要有优化意识,选择适当时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交流、比较体验与感悟的过程。这个案例出现生4情况时本人认为教师就不能一味问:“还有什么方法?”这样容易把学生引入钻牛角尖和乱用算法的误区。而应该换成说:“这1个1个数比较麻烦,你能想出些更简单的算法?”突出了简单,避免那些费时毫无意义的算法上,这样引导,相信有些学生会结合以往的加减乘除法的竖式计算很简单,也就是达到教师预设的教学目的。:
篇6
1.调查结果
(1)作为一名在校生,您认为开设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课的必要性是否迫切?
(2)您对仅通过思政理论课进行思政教育的认可程度。
(3)您是否对思政课内容感兴趣?
(4)您出现在思政课课堂上的主要原因?
通过以上四个问题可以了解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是正确、明朗的,并且愿意接受系统的思想教育,虽然有少数学生持反感态度,但大体上没有出现认知偏移。
(5)您对开设的“卫生法与医德教育”“医学伦理学”“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课程有什么看法?
(6)您希望通过思想政治课程收获什么?
(7)您认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没有重视大学生个性培养?
(8)您是否认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重共性,忽视个性的教育?
(9)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评价?
5~9的问题显示出学生在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提高了一定的思想政治素养,希望能够通过此类课程学习一些知识,了解时事动态,提升自己的知识层次。
(10)您认为思想政治教学队伍都存在哪些问题》(可多选):
问题(10)显示了学生对我校教育队伍以及任课教师的直观印象,认为我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队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人员素质差别较大、教育内容和方式落后、缺乏责任心等。
(11)您希望采取什么方式?λ枷胝?治理论课进行评定?(可多选)
(11)题的数据显示出我校学生希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能够出现多样的综合性评定方法,不再以单一的试卷考试来界定学生成绩。这说明改变传统的理论考试方式,建立科学、综合性的考核制度势在必行。
篇7
【关键词】文学类课程 教学方法 作品阅读 《百家讲坛》
研究综述
文学类课程一直是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学科,但近年来其地位岌岌可危,不少学生质疑学习文学课程的功效,不满传统的文学课堂教学模式等,这一切都是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时代的发展分不开的。当下商品化浪潮的冲击使得校园的人文精神受到冷落,大学生群体出现了世俗化和功利化趋势。尤其是90后大学生们,处于高度信息化的多媒体时代,学习活动的自主性、选择性、多边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在行为习惯、阅读兴趣、学习目标和计划等方面有着个性选择。因此,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改革教学手段,改进学习方法,建立求变创新、多元化发展的文学类课程教学模式。
在当今充斥着娱乐、选秀、玄幻、穿越等世俗化的电视大潮中,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栏目始终坚持学术品位,坚定其传播精英文化的走向,却拥有良好的收视率和比较稳定的观众群体,而且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反响与知名度。它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本课题研究借鉴《百家讲坛》的成功因素,进行了关于文学类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问卷调查,力图探索文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调查结果
笔者通过对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1201、1202班40名同学的问卷调查和沟通交流,我们得到了以下几类与教学问题相关的调查结果。
1.学生喜欢的文学课堂的内容
文学课堂的内容主要由文学史、作家、作品三部分构成,问卷设计的选项如下:a.以讲文学史为主,以文学史发展线索带动作家和作品的介绍。b.以讲作家为主,围绕作家生平,了解作品。c.以讲作品为主,分析文本,理解文学的意义。d.以上三方面内容兼顾,除了2名同学选择b选项,以讲作家为主外,剩余的38名同学选c选项的有14人,选d选项的最多,有24人,占总人数的60%。
以上数据说明大部分同学渴望对文学类课程有较为全面而深入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满足自己对文学的审美需求和精神滋养;另一方面也是应对考试和进一步求学深造的需要。
2.学生喜欢的文学类课程的教学方法
问卷设计为:a.以老师讲为主,穿插提问,活跃课堂。b.以学生学为主,老师给出思考题,分组讨论,辩论演讲。c.增加实践环节,学生自己阅读作品,备课讲课,教师指导。d.以上环节兼顾,大部分学生选择d选项,部分学生选择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及增加实践环节,可见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是不受学生欢迎的,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文学课堂可以借鉴的《百家讲坛》的优点
20名学生选择“多媒体辅助演讲,视频、画外音吸引人”,12名学生选择“内容通俗,语言诙谐”,其余8名学生选择“层次明晰,观点突出”。其中一位学生补充写的优点有:主讲人知识渊博,内容联系实际有教育意义,宣讲理工类科学知识。
4.理想中的文学课堂
关于这一项,40名学生全部选择“结合现实,贴近生活,生动活泼”,这与问卷上的问答题也是一致的。很多学生在回答文学对现实是否有作用的问题时,几乎都肯定有作用:能净化心灵,影响价值观、人生观形成,提高人文素养和气质内涵等。
5.关于文学课阅读作品的重要性
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非常重要,阅读作品能更好地和老师互动,理解教学内容”,有两三位学生据实选择了“虽然重要,但没时间或没习惯提前阅读作品”。反映出来学生心里很清楚课前阅读作品对上好文学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懒惰和没有作计划安排,常常忽略了这一点。
6.学习文学类课程的方式
40名学生以大致均衡的比例分别选择“老师引导,听课记笔记”和“自学为主,大量阅读作品,参考相关资料”,其中一些同学同时选择了这两项,其他的个别同学选择“小组学习,团队合作,讨论辩论”及其他的学习方式,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渴望得到老师较多的指导和帮助。
7.对文学类课程的建议
这是一项问答题,学生的建议主要有使用多媒体教学,讲述内容多联系现实,讲解要避免枯燥,教学方式要多样化等。其中多媒体教学这一点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均提到,可见其对多媒体教学效果的认可。
分析与建议
基于以上调研,我们发现文学类课程要想改革创新,借鉴《百家讲坛》的成功因素,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文学课程的内容要联系现实、活泼生动
文学课程在传播经典文化时可借鉴《百家讲坛》的做法,确立受众本位的思想,通过心理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文学教学的理解和感受,了解学生的愿望、兴趣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建构客观、公正的文学批评,促进他们树立和尊重多元化的价值观。同时,重视传统经典文化中与学生距离近、具有共鸣性和趣味性的知识点,尽力追求让受众喜闻乐见的教学效果。
在文学教学过程中,对与现实有密切联系的作品可以采取文学讨论或辩论的形式进行。如鲁迅的爱情小说《伤逝》,围绕主人公的爱情婚姻悲剧设置问题,让学生讨论爱情和婚姻的关系,如何经营婚姻等话题。再如当今一些女大学生有着传统的依附思想,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典型的文本分析来宣扬女性主义理论,批判男权思想,引导学生讨论两性之间的差异、女性解放的出路等, 鼓励女生追求自立、自强、自尊、自爱等现代人格。
2.加强对学生阅读作品的引导
根据相关的调查结果,在阅读文献的选择上,中国现当代文学高居首位,其次是古代文学,再次是外国文学,文艺理论类排在最后①。本调查报告也显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是有的,重点在于加强引导。
首先,教师编辑文学类课程的阅读书目,给学生明确的阅读目标。其次,教师在课前布置阅读任务,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并在课堂上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另外,教师在作品讲解中最好以精读或讲读的方式,用精彩的细节分析和带有自身情感的主观评价吸引学生阅读的兴趣,促进他们课下主动去阅读和思考。最后,开展系列讲座,引发学生的文学热情,帮助他们形成良好、健康的阅读习惯。
3.开拓文学教学中的实践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工具
文学类课程的教学实践环节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如文学讨论、读书报告、演讲辩论、小组学习、话剧汇演、诗歌朗诵、文学创作等,这些都比较常见,根据授课的内容穿行,效果较好。另外,实践效果最好的方式应该是鼓励学生的讲课实践。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备课讲课,这种实践让学生印象深刻,知识掌握牢靠。
当下的文学类课程还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便利成果,开拓多样化的教学工具。讲课过程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尽可能地加入相关的图片、表格、动画等画面资料,用画面来讲故事,并重视画面背景音乐的选择以及画外音的使用等。另外,借鉴和引进目前正蓬勃发展的“微课”、“慕课”等新型学习手段,可以促进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借鉴《百家讲坛》的成功因素,探索文学类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才能建立高效的课堂模式。
注释:
①祝亚峰、孙晓:《中文系学生文学作品阅读情况调查及分析报告》,《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
参考文献:
[1]钱谷融、鲁枢元:《文学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篇8
关键词:吴健雄精神;心理品质;科研型教师
一、调查背景
目前,关心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至今尚未引起社会的重视。教师常常面对社会、家长、学生的质询、责备,承载了巨大的压力,心理问题不断滋生,身心处于无法排解的紧张状况和矛盾之中,加之解决问题的主动意识性和自我保健意识较差,致使部分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应该肯定,我校教师身心状况的主流是健康的,但也有心理出现问题的现象。
(一)调查目的
在吴健雄精神的引导下,探讨如何解决优化教师心理品质问题,培养科研型教师,对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
(二)调查方式
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个案研究及个别访谈等。心理问题调查表作为工具,涉及工作状态、工作压力、角色、人际关系、情绪等部分。此次调查共获共发放210份,收回190份,有效问卷186份;
(三)调查时间
问卷调查时间为2012年9月24日-26日,9月26日起为进行个别交谈及访谈时间。
二、调查结果、因素分析
(一)调查结果
我们发现,在专业发展中表现出色的教师,都具有开朗乐观、自信豁达的健康心态和执着敬业、刻苦钻研、开拓创新、乐于奉献的心理品质。专业发展一般或者存在问题的教师,往往存在心理学知识和心理保健意识贫乏的问题,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素质培养中,重师德灌输,轻心理疏导,有的教师专业精神不稳定,自信心不足;有的功利思想严重,甚至出现心理危机。
我们分层调查了青年教、中年教师和老教师三个群体,将结果呈现如下:
1、青年教师:认为自身心理素质好的占36.6%,差的占6.1%;认为([1]"我做教科研纯粹为了评职称"和"发表高水平论文使我倍感头疼")的占85.4%,说明年轻教师梯队大,经验不足,对教科研"神秘感"较强,普遍有畏难情绪。心理需要调适时,通常通过运动,听音乐,购物等舒缓。在([2]" 影响您的心理素质水平, 需要改善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中,认为"学校应增加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训"占24.4%,8.3%的教师选择了期待改变功利教育、社会评价、家长期望; 30.5 %的教师选择了自身素质、教育智慧、教育培训。也就是说,青年教师大多是迫切要求进步的,只是缺少指路人,需要有专家来引导。
2、中年教师:认为心理素质好占40%,差的占4%;认为[1]的占30%,除常规教学教育工作外,各种考试、考核、评估频繁,教师反应压力较大,认为"个人专业发展上,因为身体精力原因,目前没有更高追求"的占20%,说明我校有些中年教师习惯滞不于已有经验,在当老师感到自己情绪不良时,4%的老师找不到宣泄的方式、方法。在[2] 中, 20%的教师选择了改善工作待遇生活方式、健康状况;有些老师对教育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失去热情。10%的老师选择了提高心理素质,减少工作时间、缓解教育教学压力。
3、老教师:大多是高级职称认为自身心理素质好占66.7%,但由于个别教师对自己要求过高,出现心理疾病,8.7%有心理问题, 4.35%的教师已经构成心理疾病。认为[1]的占33%,部分老教师评上高级职称后产生"科研无用论"思想,丧失追求的动力。在[2]中,17.4%的老师选择减少工作时间、缓解教育教学压力; 22%的教师选择了改善工作待遇生活方式、健康状况; 26%的教师选择了自身素质、人际关系。
(二)原因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来看,我校教师心理素质水平整体上处于良性发展状态,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1、教师职业本身的特殊性及教育现状带来的压力
校园中突发事件舆论方面习惯把责任归结为老师;新课程的理念新,对教师特别是中老年教师的挑战性明显,加上现在教育界存在的浮躁现象,改革呼声不断,江苏省10年间高考方案5次更改,教师、学生、家长都感到难以应付。
2、教师职业倦怠,缺乏成就感
我校是农村三星级高中,生源较差,相比其他学校教师我们要付出的更多但不一定能得到相应回报。与其他职业不同,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具有独立思维能力的个体,学生的思维和行为被教师关注,但其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且不易为教师所控制,这也对教师构成心理威胁。学生之间的矛盾,厌学情绪,较差的学习成绩以及对教师的不良态度等,常使教师有厌倦感。
3、付出与获取的反差
由于江苏高考制度导致我校语数外老师工作任务繁重,付出劳动很多,但由于职称、收入等实际问题使一些教师感到困惑。虽然近年来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有了很大提高,但还远未达到较理想的程度。很多教师与自己的同学、朋友相比,收入、住房都逊人一等,内心 不平衡。这种职业劳动价值与职业劳动回报的矛盾,加剧了教师的心理冲突。
三、调查后的启示
(一)给教师的建议
1、吴健雄科研奉献精神引导下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
我校作为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吴健雄教授的母校,吴健雄搏士热爱科学的情感、严谨的治学态度、求真务实的治学方法、敢于质疑的思维方式、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困难面前永不言弃的意志品质等都值得每个教师终身学习。
2 、情绪控制,合理宣泄
教师在工作或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如意的事,产生不良情绪是在所难免的。因此,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时间,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在和同事、亲人、朋友的沟通交流中,调整心态,放松自己;在和学生的交谈中,探讨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既是工作,又是调节心态。
3、追求有境界的专业发展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严谨治学。在阅读教育经典中吸取教育营养,开阔眼界,积累教育力量;在实践反思中提高专业能力,体会做教师的乐趣,向优秀的同伴如我校老教师杨炳奎,成继龙青年教师吴海东等,从同伴的成功中获取经验和智慧,构建适合自身专业发展的模式。
4、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处理得当,不仅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减少教师的压力,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发展。若缺乏沟通和交流,就会感到失衡、压抑,影响身心健康。
(二) 给学校管理者的建议
1、 在教师中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提升教师心理品质
教师心理品质的优化离不开心理培训。学校管理者应当在教师中广泛开展心理教育, 普及心理卫生知识,让心理健康意识深入人心。应为教师推介科学的心理保健方法,组织心理辅导,开设专题讲座;深入教师关注教师的心理动态,建立教师心理维护室有针对性地定期开展心理治疗, 帮助心理问题教师,消除心理障碍,提高教师心理调适能力。上海七宝中学积极举办"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校本心理培训,极大地优化了教师的个人心理品质。
2、实施教师阳光体育,建立系统的文体活动减压为教师心理健康奠定良好的身体基础
据调查, 教师的职业病和教师心理素质水平低是互为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大量教师职业病的产生是由教师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滋生,学校管理者应积极探索与实践,建立起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师生活文化,在教师中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3、搭建平台,给教师提供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
总之,我校应充分利用吴健雄精神,解决教师心理问题,优化教师心理品质,激起教师科研热情,培养出一批科研型教师。
参考文献:
篇9
一、调查目的
文学理论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为了全面提高教师的文学理论教学水平,提高文科类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及时了解学生对涉及文学理论教学工作的教学年级安排、教材体系、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作业情况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我们特地开展了这次调查,以期更好地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调查时间
2013年4月2日——2013年4月30日
三、调查方式
网上问卷调查
四、调查范围与对象
淮阴师范学院2013级与2012级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
五、调查问题
你对文学理论课的印象?文学理论课对你学习其它文学课程有帮助吗?文学理论课之外你有阅读其它理论著作的习惯吗?你希望老师推荐相关的文学理论书目吗?老师给你推荐过相关的阅读篇目吗?你的文学理论课教师经常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你认为你所使用的《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怎么样?教材整体编排体例如何?教材理论的系统性如何?你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你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对你能力的提高有帮助吗?你喜欢什么形式的作业?教材理论的创新性怎么样?教材概念的严密性如何?教材思路的明晰性如何?你觉得教材适用性如何?文学理论课对你现在学习的影响?文学理论课对你现在学习其它文学课程有帮助吗?其它文学类课程教学与文学理论有联系吗?其它文学类课程教师会使用相关理论分析文学文本吗?你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赏析和评论文学作品吗?你有阅读其它文学理论著作的习惯吗?你对中西方的一些重要理论流派有初步的认识吗?选出你比较熟悉的理论著作或作品(可多选)。选择你比较熟悉的文学理论流派与观点(可多选)。你现在还接触文学理论教材和著作的原因是什么?文学文本解读课程、文学批评课程与文学概论课有关联吗?文学文本解读课程、文学批评课程能拓展你的文学理论知识吗?你希望文学概论、文学文本解读、文学批评三门课程的开设顺序?你认为文学文本解读课程和文学批评课程应以何形式开设?你认为文学概论应在几年级开设?你认为文学理论系列课程对你的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帮助吗?你认为文学理论课程应注重哪几个方面?你认为学习文学理论课程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六、调查数据分析
(一)本门课程开设总体是合适的,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理论素养的提升都很有帮助
本门课程在教学的年级、教学的内容以及教材的体例编排上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认同。虽然本门课程对大一学生来说稍有难度,有占42.1%的同学认为比较抽象难懂,但经过老师的系统讲解与一年的学习后,能有所体悟。尽管大二的学生也认为文学理论学习最大的困难在于涉及理论流派多,知识庞杂(76.8%),并且太抽象(66.1%),但还是认可了目前的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文学概论——文学文本解读——文学批评(117人,占69.6%)。大二的学生认为上文学理论课对二年级的学习产生了必要影响的比例达到了93%,而且对于指导大二学生学习其它汉语言文学课程认为有帮助的为91.2%(其中认为很有帮助的达到了24.6%),认为文学理论系列课程对学生的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帮助的达到了90.9%,而且100%的同学认为文学理论课程与其它文学类课程教学有联系,有利于促进他们加深对其他课程的学习理解。学习本课程以后,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赏析和评论文学作品的比例达到了86%;也有利于促进学生阅读其他文学理论著作(73.2%);形成对中西方的一些重要理论流派的初步认识(89.3%)。
(二)教材的选择与安排很合理,认可度很高
对大一学生而言,要想准确表达出对文学理论课程的感受可能稍显困难,毕竟文学理论属于较为枯燥艰深的课程。所以对教材的评价方面,接近50%的同学表示不好评价;但对于教材的体例安排认为还是合理的总计达到76.9%;认为教材的系统性也比较合理的占到了90%;相对而言,在教材的创新性方面,学生认可度也较高,达到了69.2%,不过认为教材没有创新性的比例也达到了30.8%。100%的学生对教材的严密性是认可的,90%的学生认为教材的思路也较为清晰,在教材的实用性这方面认可度也达到了90%。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与西方的权威理论保持协调,又要结合本民族的具体情况对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进行适当的修正,构建中国特色的易于为学生接受的文学理论。
(三)在教学方法上还可以做一些改进和调整
学生比较喜欢教师就某一文学理论问题展开讨论(87.5%),不太喜欢灌输式地讲授(12.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纯理论的传授,注意理论联系实践,将理论进行系统化梳理,在丰厚学生理论素养的同时,应当拓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一定要加强师生互动,对文学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其专业术语,如文学四要素、陌生化、现代主义、文学创造的主客体、灵感、意象、意境等可以以专题的形式进行,教师在系统传授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避免艰涩难懂的为理论说理论,没有任何文本分析说明,从而真正提高教学效果。
1.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在新生中有87.5%的同学希望老师能够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教师结合多媒体如U盘、音带,文字教材、音像教材进行教学,既方便了学生记课堂笔记,也有助于实现文学理论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避免了枯燥感。当然,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外在的视角效果应该与教师的分析论证相结合。
2.师生互动与问题探讨。教师可以事先布置问题,请学生收集资料进行尝试讲解,教师适当辅导,两者总体比例达到76.9%。这方面可以让学生尝试结合阅读过的文本分析话语蕴藉;可以结合名家名篇分析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及其现代主义等文学流派;或结合地域特征分析文学风格的民族化与南北不同。教师作总结时,适宜对学生的观点多加鼓励,同时能够将相关的文学与史学知识介绍给学生。另外,可以开辟网上交流平台,给学生提供学后服务,方便师生交流教学方法,深化教学效果。
3.作业布置。有两项比例较高,最高的依然是问题讨论,占42.5%;而传统的围绕课后习题来做作业排在第二位,也占到了22.5%。结合学生对文学理论课程应注重的主要方面,教师布置作业,要注意与知识的实际运用相结合(150人,占87.7%),或者能够拓展他们的理论思辨能力(120人,占70.2%)。
4.理论分析应该分门别类的进行详略处理。对学生比较熟悉、兴趣相对较浓的文论著作、文论观点与文学流派,教师适宜多花些课时讲解,如王国维的《人间词话》(85.7%)、刘勰的《文心雕龙》(78.6%)、诗言志(51.8%)、英美新批评(50.0%)等;而对学生相对不太了解的西方相关文论著作则主要做好讲解普及工作,如维柯的《新科学》(0.0%)、汉斯·罗伯特·姚斯的《文学史作为文学科学的挑战》(0.0%)、康德《判断力批判》(5.4%)和弗洛伊德的《创作家与白日梦》(8.9%)。
5.将教师重点推荐阅读书目与学生的个人兴趣相结合。有97.5%的同学希望老师能够推荐相关的文学理论书目,而老师也明确推荐过相关的阅读材料的也达到了97.5%。按照人类思维的接受方式,建议由浅入深、有具体到抽象来推荐阅读书目,结合文学院的“百篇经典阅读”,诗歌方面推荐以传统的唐诗宋词为主,辅助推荐唐圭璋与钱钟书的研究文本;散文方面可以突出以乡土情结为主的文本(如韩少功的《山南水北》),辅助推荐陈剑晖的理论著作《中国现代散文的诗学建构》……
篇10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在小学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如何建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如何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更为有效,就成为非常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为了全面了解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状况,我们进行此问卷调查。
二、调查内容
1、学生方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条目进行:
(1)你觉得老师在课堂上对你或对同学的学习和自信心有激励吗?
(2)你在课堂中的学习兴趣怎样?
(3)当老师频繁夸你和其他同学“你真棒”、“你真聪明”时,你的感觉怎样?
(4)当老师宣布完成某项任务后有小奖品时,你会怎么做?
(5)当你课堂上获得老师奖励的“小红星”“小红旗”等小奖品时,你的心情怎样?
(6)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简单问题,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老师们一般怎样处置?
(7)当老师的提问你回答错误时,你希望老师怎么做?
(8)当老师的提问你回答正确时,你希望老师怎么做?
(9)课堂上,当大家遇到共同的难题时,老师们采取的方法经常是什么?
(10)对你的答问或练习的评价你想用哪种方式?
(11)学月测试后,你希望老师公布每人的分数吗?
(12)在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时,必须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知识体系,老师们经常采取的方法是什么?
2、教师方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条目进行:
(1)课堂上,对于表扬语如“你真棒”“你真聪明”使用情况如何?
(2)课堂上,对于表扬物品如“小红星”、“小红旗”等的使用情况如何?
(3)当学生回答错误时,你怎样处理?
(4)对学生答问不够准确时,你怎样处理?
(5)当课堂上学生不专心时,你常用的办法是什么?
(6)当学生因为上课不专心而导致回答不出老师的提问时,你是怎么做的?
(7)当学生回答正确你的提问时,你是怎么做的?
(8)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你是怎么做的?
(9)课堂上发现学生课前准备不充分时,你怎么处理?
(10)课堂练习中对学生做题后的情况评价?
(11)学月测试后,你如何评讲试卷?
(12)学月测试后,你给学生念分数吗?
(13)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你经常采用那种方式?
(14)你对课堂教学评价有什么建议?
三、调查时间、范围、对象
从20XX年4月中旬开始到5月上旬,调查了响水实小三、四年级共80名学生和全校20名教师。
调查的重点是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情况。
四、调查方法
学生教师问卷法,分不同年级、班次,选择不同程度的学生及一至六年级部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五、调查结果
对80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其统计结果如下:
1、你觉得老师在课堂上对你或对同学的学习和自信心有激励吗?
A、很有激励 (45人)
B、激励较大 (26人)
C、一般 (9人)
D、没有激励
2、你在课堂中的学习兴趣怎样?
A、很大 (45人)
B、较大 (22人)
C、一般 (13人)
D、没有兴趣
3、当老师频繁夸你和其他同学“你真棒”、“你真聪明”时,你的感觉如何?
A、高兴、兴奋 (64人)
B、习以为常,没有特别反应 (16人)
C、觉得不真实 (2人)
4、当老师宣布完成某项任务后有小奖品时,你的做法?
A、很想得到,并努力想办法完成任务 (72人)
B、想得到,但想不出办法 (6人)
C、没有兴趣,懒得去想 (2人)
5、当你课堂上获得老师奖励的“小红星”“小红旗”等小奖品时,你的心情?
A、高兴、兴奋 (60人)
B、一般 (15人)
C、不屑一顾,因为太容易得到了 (5人)
6、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简单问题,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老师们一般怎样处置?
A.鼓励 (67人)
B.讽刺 (1人)
C.置之不理 (8人)
D.罚站 (4人)
7、当老师的提问你回答错误时,你希望老师怎么做?
A、给你明确指出 (21人)
B、给你提示,再思考并回答 (53人)
C、另外请同学回答 (6人)
D、老师给出答案
8、当老师的提问你回答正确时,你希望老师怎么做?
A、简单肯定 (15人)
B、肯定并表扬 (9人)
C、表扬并指出努力方向 (56人)
9、课堂上,当大家遇到共同的难题时,老师们采取的方法经常是什么?
A.让学生独立思考 (5人)
B.让同学们共同讨论 (68人)
C.老师直接讲解 (6人)
D、老师经常会认为超出范围,置之不理(1人)
10、对你的答问或练习的评价你想用哪种方式?
A、老师评价 (13人)
B、学生评价 (5人)
C、老师和学生共同评价 (44人)
D、自己评价 (4人)
E、灵活选用 (14人)
11、学月测试后,你希望老师公布每人的分数吗?
A、A、(45人) B、 (7人)
C、说说整体情况,包括最高分、最低分、各分数段的人数 (28人)
12、在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时,必须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知识体系,老师们经常采取的方法是什么?
A、自己讲 (7人)
B、让学生讲 (9人)
C、学生讲老师修正 (27人)
D、从知识的结构、思维的方法和练习的类型中指导学生进行总结 (37人)
对20名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其统计结果如下:
1、课堂上,对于表扬语如:“你真棒”“你真聪明”使用情况怎样?
①经常 (4) ② 偶尔 (14) ③不使用(2)
2、课堂上,对于表扬物品如:小红星、小红旗,等的使用情况如何?
①经常 ② 偶尔 (10) ③ 没使用过 (10)
3、当学生回答错误时,你怎样处理?
①直接否定 (1) ② 委婉提出 (6) ③ 给予提示(13)
4、对学生答问不够准确时,你怎样处理?
①直接另请学生回答,相互补充,使其完整(6)②老师直接给出答案
③老师适当提示,给予思考时间再回答(4) ④根据具体情况,几种灵活选用(10)
5、当课堂上学生不专心时,你常用的办法是什么?
①直接批评指出 (2) ② 让其答问题 (5) ③两种都用(13)
6、当学生因为上课不专心而导致回答不出老师的提问时,你是怎么做的?
①讽刺挖苦 ②适度批评(6)
③请他人回答,让其从中领会此题的意思 ( 11) ④ 几种都用过(3)
7、当学生回答正确你的提问时,你是怎么做的
①大肆表扬 ②简单肯定 (5) ③根据具体情况而定(15)
8、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你是怎么做的?
①专著地看并听取学生的回答 (7) ② 专著地听但眼睛巡视全体学生(10) ③听的同时去关注调皮学生(3)
9、课堂上发现学生课前准备不充分时你怎么处理?
①当场批评,不予理睬 ② 当场批评,让其课后补上 (6)
③ 不闻不问,不作任何处理 (2) ④因情况而定(12)
10、课堂练习中对学生做题后的情况评价?
①只肯定全对的 ②全面了解做题情况,并适度评价(7)
③根据学生实际好、中、差做不同评价(12)(注:1人作答)
11、学月测试后,你如何评讲试卷?
①先评讲错误较多的题,在分发试卷,学生各自改错 (5)
②先发试卷,再逐一评讲,错误较多的重点讲 (1)
③先发试卷,选其中错误率高的讲,学生再选择独立或合作改错 (7) ④ 几种都用(7)
12、学月测试后,你给学生念分数吗?
①不念 (5) ②要念 (3) ③ 只说各分数段的人数包括最高分、最低分(12)
13、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你经常采用那种方式?
①师评 (1) ② 师生评 (3) ③ 生生互评 ④生自评 ⑤几种都用(16)
14、你对课堂评价有什么建议?(7人作答)
六、结果分析及其对策
1、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时,66.3%的学生希望教师给以提示,再思考并回答,但教师中仅仅只有20%的人会采用这个办法。当然课堂时间有限,所以30%的教师采用另请他人的办法,50%的教师则灵活选用方法
2、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70%的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同时也希望老师给自己指出努力方向。但教师中20%的人只是给以简单肯定,50%的教师选择因情况而定。
3、课堂上偶尔使用小奖品的教师占50%,没使用过的占50%,而学生中90%的人都想得到老师的奖励并为之努力,75%的学生表示得到小奖品会非常高兴。
4、对于评价方式,学生中55%的人希望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而教师中5%的人则只采用教师评价,15%的人采用师生共同评价,80%的人表示采用多种方式评价。当然,根据具体情况选用评价方式是必要的,但尽量让学生参与评价。
5、学月测试后,25%的教师都不念学生的分数,60%的教师会说说全班考试的整体情况,包括平均分,各分数段的人数,最高分、最低分等,15%的教师会念分数。而调查学生的结果却出乎意料,56.3%的学生都希望念分数,35%的学生希望只说整体情况。根据出现的这一情况,我们三位实验教师又特地组织了30位程度不一的学生进行座谈,他们的想法是想知道各个同学的分数,尤其是自己平常对比的人的分数,考差了就更加努力,考好了就更有信心。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同时又不违背素质教育的要求,每次测试后,除了介绍基本情况外,高分数的人念一念,有进步的念一念,我们认为也是可以的。
6、对于单元小结,学生中33.8%的人希望学生讲老师修正,46.3%的人希望从知识的结构、思维的方法和练习的类型中指导学生进行总结。而我们很多教师基本不做这项工作。现在的新教材很注重这项工作,每一单元的整理复习都要求教师先带领学生整理本单元的内容,然后在各类练习中再指导学生总结。我们教师应认真做好这项工作,这既遵照教材的编排意图,又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7、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很有激励的学生占56.3%,在课堂中感觉学习兴趣很大的也只占56.3%。从这一数据看出,教师对学生的激励不够,课堂中只考虑授课内容是否能按时完成,并未更多的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发展出发来实施教学。
(二)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拟以下对策:
1、评价要有针对性、技巧性、风格性 。
评价要有针对性,对学生的回答、表现、行为不能给予笼统的评价;评价要有技巧性,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方式效果完全不一样;评价要有风格性,评价来源于学生,要高于学生,语言要幽默精美、简短利落,学生就乐于接受。简短的评价语不仅是老师和学生的的心灵交流,也是老师文化底蕴的体现,更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展示。
2、评价形式要具有多样性 。
既然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激发学生向上的热情,那在形式上一定不能简单化。多样的形式具有新鲜感,比如夸张的表情、不同的语调、肢体语言、亲昵的动作、小小的奖品、一面红旗……,都能让孩子感受到你真诚的心,让孩子在你的赏识的眼光中发挥他潜在的能力,课堂上的很多的超常发挥可能就是这样生成的。
3、评价要具有肯定性,并力求发展性。
其实课堂中的评价就是在教育孩子怎样做最好,肯定孩子的方法能力等等,所以一定要有肯定性,不能模棱两可,否则这样的评价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取舍。对表现特佳的学生,教师的评价要充满激情,大加赞赏,使学生收获惊喜,不应吝啬赞扬之词。对表现一般的学生评价语要具体、合理,不能太过模糊。对表现欠佳的学生评价以启发为主,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不可操之过急。用适度有效的表扬进行评价,让课堂充满热烈;用委婉含蓄的批评进行评价,让课堂洋溢温情。尽量多鼓励,少批评。肯定优点就是放大优点,让缺点自动萎缩。每个人都有自身价值的追求,而外在因素的肯定更会带给他无穷的力量,小学生尤其如此。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应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他们的后续学习提供动力。尤其面对班级中的“落后群体”,教师更应在他们的课堂表现中捕捉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激励,以树立其学习自信心,让他们得到持续发展。
4、关注课前评价,注重 课堂评价,重视课后评价。
通过课前评价,教师能在课上避轻就重,将功夫花在刀刃上,起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作用。同时,在课前评价的基础上,教师能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标准,并进行评价手段的预设。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评价质量的主阵地。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可以监控学生的进步,即:可以评价学生朝预期的教学目标迈进的情况,并据此相应的调整自己的教学。贯穿于课堂教学的评价应围绕“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展开,应注重过程性评价。现代课堂教学应面向每一个儿童,对每一个儿童的生存与发展都有益。因此在实施评价时,不同类型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如在数学练习课上,常会出现不和谐的一幕:当大家都在“埋头苦干”时,几个特优秀的已无所事事;当大家都已抬头听讲时,几个学困生却还在“埋头苦干”。如何平衡这两类极端的同学,让大家的学习效益发挥到极致呢?这就在于评价标准的制定了,如对于特优秀的学生,可要求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题目;对于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可只要求他们完成基础题。这样,每位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