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标准化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14 13:49: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质量标准化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本文对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具体实施内容,针对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希望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
所谓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指的是矿井中采煤、机电、通风以及运输等环节以及各岗位的安全质量能够达到相关标准,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稳定,避免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促进煤矿企业的现代化发展。我国相关部门针对煤矿安全工作通过了大量的努力,颁布了相关法律规章制度,为煤矿企业进行质量标准化工作提供了有利的保障。煤矿安全监察局也加强了执法力度,在煤炭工业协会的配合下推动了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进程。
1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特点
首先,它具有强制性。它的内容主要是法律法规,涵盖了煤矿、安全生产、质量技术监督以及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它采用标准化的形式明确规范了煤矿的所有工序,并为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指导。其次,它具有科学性,它是几十年煤矿工作实践得出的结论,它的制定背后有大量的理论研究及科学实验,从而保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内容。其次,它具有可操作性,质量标准化一般被应用于工程验收阶段,主要是因为其有较高的量化程度,能够满足实际操作需求。然而质量标准化对于安全的检查主要是通过定性观察,从而导致了其在操作上存在随意性和模糊性,而安全质量标准化将安全和质量联系起来,可操作性得到极大保证。然后是可发展型,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实践理论的完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内容也在不断发展。最后是全面性,它不仅涵盖了矿井的所有生产环节,还包括了所有岗位。
2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具体实施内容
首先,要成立相关领导小组,建立安全质量标准化办公室,将安全质量标准化细化到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促进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对各部门的安全工作统一指挥。其次,制定出相应的考核标准,因为煤矿矿井具有非常复杂的地质环境,有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另外,工作场所随时都在移动,因此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隐患。除此之外,矿井的生产条件都存在差异,所以对安全质量标准化的人员考核标准进行制定时,要结合具体矿场的实际特点,并且安全质量标准化要随着新型技术和设备的引入而不断完善,以满足其可发展性的特点。再次,要提出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具体目标。要应用目标管理法来有效规划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具体工作,将责任落实在人头上,将具体指标细化到基层单位,分管领导负责制定和实施具体标准化目标的年度规划及措施,办公室要落实好标准化的规划和监管。然后,对标准化现场加强管理,煤矿要加强现场管理,不能存在临时应付检查的心态,要打造安全长效机制。最后,要定期考核和评级。对于企业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一定要做好考核评级,标准化管理必须要结合定期检查和动态检查,采用综合评定管理方式。按照矿井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按照地方标准进行评级。奖惩办法要落实到实处,要明确详细,发挥激励效果。
3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就问题来说。首先,部分煤矿企业并没有严格的安全质量标准化意识,他们为了利润,忽略安全生产,很多企业员工素质不高,对安全质量标准化认识不足。其次,标准的制订、修订和管理不合理。标准化统一管理工作没有充分落实,部门之间合作力度不够,存在标准间的交叉矛盾,员工难以适从。对标准的修订难以顺势而行,对国际标准制定没有积极响应。再次,标准化实施程度存在差异。因为各个煤矿企业生产环境和安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其标准实施的思路也各有千秋。然后,没有投入安全技术。很多企业并没有投入充分的安全资金和技术,造成了企业的生产没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就建议措施来说。首先,重视安全培训和教育。广泛推进员工安全标准化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工作,对关键岗位重点培训。其次,完善标准化考核标准,对标准化内容的制定必须要结合企业实际,要充分符合企业的人员素质、自然条件以及生产力水平。再次,要积极推广国内外先进经验。然后,加大安全投入,提升各工序的装备水平,对井下安全检测系统及支护安全防护设施进行改善。最后,各企业要建立安全质量标准化质量信息系统,保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有效落实。
4结语
我国目前对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加强了推广,成效显著。但是还存在着不足,这就需要各煤矿企业积极采取措施将安全质量标准化落到实处。因为煤矿企业科学技术不断更新,安全质量标准化也需要不断完善,从而保证煤矿开采的安全化生产,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
作者:王飞 王建东 单位:黄陵矿业公司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物流企业 服务质量标准化 数据包络分析法
引言
从某种意义来说,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的改善就是进行服务质量标准化的过程。国内物流业服务质量标准化管理,就是确保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按照一定的准则、章程进行管理,进而巩固物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比较优势的地位。因此,中国物流企业服务质量标准化管理对企业自身的长久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物流企业服务质量标准化管理模式
(一)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的衡量指标
衡量物流业服务质量是国内物流业服务质量标准化管理的重点。从整体上说,物流质量主要从物流企业的响应性、可靠性、安全性、实体性、信息性这五个方面进行衡量。
1.响应性。是指物流企业是否及时、迅速地去完成客户的要求。主要包含订单处理的速度以及处理投诉问题的及时性等。
2.可靠性。主要是指物流企业能够准确可无误地履行承诺的物流服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流企业能够依据客户要求正确配送货物,另一方面是物流企业能够在指定交货时间内将货物送至客户。
3.安全性。是指物流企业在接到客户订单的时候,要确保整个运输过程的安全性,确保运输物资的完整性,能够完好无损到达目的地。
4.实体性。是指在整个物流服务过程企业中呈现在客户面前的形象,主要是物流服务过程中的实物情况。比如说物流企业具体的服务设施设备,服务人员的亲和力以及整体素质。
5.信息性。是指物流企业及时反映给客户的相关货物的具体信息状况,比如说发货时间和到达位置等一些重要信息。
(二)物流企业服务质量标准化模式
物流业服务质量标准化管理主要是按照物流企业服务过程的发展规律,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经过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制定服务质量的标准,然后选用经济的方法去付诸于实践,然后进行协调以及合理控制的过程。由于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的衡量指标主要包含了五个要素,因此,服务质量标准化管理模式需要以这些要素为主导,物流企业服务质量标准化的具体模式可以总结为:服务响应标准化、服务可靠标准化、安全管理标准化、服务实体标准化以及信息管理标准化五个方面。
物流企业服务质量标准化绩效评价模型
(一)模型的构建
本文运用(DEA)数学模型去探求企业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高经济效益。具体构建的C2R模型是在企业规模效益恒定的情况下,核算出相对的DMU标准化管理效率。C2R模型主要是将投入和产出要素较多的情况转换为单式投入与产出的情况,投入与产出的每一个变量都得到最有益的权重指标,确保得到最大的DMU标准化管理的效率。具体公式为:
(1)
公式(1)中yvj和xij是指DMUj第v项产出值与第i项的投入值,sv和ti分别为yvj和xij的权重,依据公式(1)可以计算出DMU的标准化效率值。为了便于计算可以将C2R模型进行对偶性规划:
(2)
假设物流企业标准化管理绩效评价的最优解为μ′,μi′-,μv′+与θ′,于是有:
当θ′=1,此时DMU0是微DEA有效;反之亦如此。
当θ′=1,且μi′-=0,μv′+=0,此时DMU0是DEA有效;反之亦如此。
当θ′
(二)评价体系的选择
评价体系的选择与物流企业服务质量标准化界定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主要结合物流企业服务质量标准化的五个维度,在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基础上选择了服务质量标准化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如表1)。
由于物流企业服务质量标准化管理的投入很难具体描述出来进行核算,为了确保计算的科学合理性,服务质量标准化管理的投入指标选取虚拟变量即常数变量1,投入指标也就是1,服务质量标准化管理的产出指标为服务响应标准化水平、服务可靠标准化水平;服务实体标准化水平;安全管理标准化水平;信息管理标准化水平五项指标,这五项标准化产出指标全面地阐释了物流企业服务质量标准化管理的绩效水平。物流企业服务质量标准化管理的产出指标可以量化,因此可以进行问卷调查法获取相关数据,选用五级李克特量表进行测量,量化产出指标。具体的服务质量标准化管理绩效评价模式如图1所示:
实证分析检验与结果分析
(一)分析检验
本文主要选择的是辽宁省14家大商物流企业作为实证研究对象,选用LRE (local retail enterprise)对企业编码。问卷主要包括受访者的一般特性,以及受访者对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的感知,服务质量标准化测量维度分为23个问项进行测量,主要从物流企业是实体性、可靠性、人员互动、问题解决与公司政策五个层面进行评价,问卷的受访者一部分为大商集团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另一部分为经验丰富的专家、相关研究者以及普通的消费群体。将搜集上来的数据进行(DEA)计算,具体的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为了便于理解回收数据DEA核算结果,可以对DEA结果进行分类,包括有效、部分有效、部分无效、无效四个区间,将物流企业服务质量标准化绩效效率的阀值设定为0.6,具体的结果分类如表3所示。
(二)结果检验
本文探讨物流企业服务质量标准化管理绩效的目的是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因此,确定出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的评价要素,才可以更好的改善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依据回收数据DEA核算结果可以看出: 服务实体标准化水平、服务可靠标准化水平、服务互动标准化水平、解决问题标准化水平、服务政策标准化水平权重之和分别为:21.337、4.924、2.092、3.745、3.701、1.874。
由模型DEA核算结果可以看出物流企业服务质量标准化管理平均绩效值与方差是0.695、0.173,可以看出物流企业服务质量标准化管理水平还比较低,且发展不均衡。在辽宁省14家物流企业样本中只有3家DEA有效,可见物流企业服务质量标准化管理水平还处在低水平阶段,同时还有一些企业服务质量标准化管理DEA部分有效、部分无效与无效DEA,说明物流企业服务质量标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空间还比较大。物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服务质量标准化建设。在激烈的物流竞争环境中,物流企业需要提升自身的软实力,服务质量标准化对于物流企业软实力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
根据物流企业服务质量标准化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服务响应标准化水平权重总计最高为4.924,其次是服务实体、安全管理与服务可靠,信息管理标准化水平权重总计最低为1.874,可见服务响应标准化在物流企业服务质量标准化管理的影响作用最大,而信息管理标准化的影响作用最小,由此可知物流企业在服务质量标准化管理过程中在五要素均衡发展过程中要突出服务响应的标准化管理。
物流企业服务质量标准化管理的建议
通过实证分析,本文为物流企业服务质量标准化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突出服务响应标准化管理。具体上讲就是物流企业要做到及时回应客户要求,同时迅速地去完成,在客户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物流企业客户服务系统需要及时反馈并予以解决。
其次,加强服务实体标准化水平与安全管理标准化水平。在服务实体标准化管理方面需要改善服务环境,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并运用到物流运输体系,提高物流运输的实效性;安全管理标准化方面需要统筹安全监督体系的管理,在讲究运输时效的同时,要加强货物安全质量的管理。
再次,不断提升服务可靠标准化水平与信息管理标准化水平。服务可靠标准化方面需要及时提供许诺的服务,对利益相关者讲究诚信。信息管理标准化方面的措施主要是指及时提供客户的物资运输信息和在线查询系统,及时做好更新信息,赢得客户满意。
参考文献:
1.赵辉.物流业服务质量评价实证研究[J].企业经济,2007,6
2.杨颖,汤万金,高晓红.浅析宏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标准科学,2009,3
3.薄湘平,张慧.旅游企业服务质量标准化问题探析[J].企业经济,2005,5
4.陈莹,卓骏.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服务标准化程度与服务质量的关系研究设计[A].国际会议,2012.4
篇3
关键词:标准化体系;建筑施工管理
一、建立安全责任管理体系,强化责任落实
施工企业应该针对各部门以及人员,制定出相对应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这样的话,目标考核管理才能得以实现,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企业的各部门以及人员在进行安全管理工作中,能够很好地完成任务,这样的话,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就必须要制定出来,工作的目标需要有所明确,并且还要配合其他机构和部门,只有这样,各部门之间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这样的局面才是最和谐的,在安全管理中也达到了全员参与的目标。
2、可以有效地调动有关部门及人员的积极性。在施工单位中的每个部门,安全职责的规定都是存在其中的,究竟要怎么样才能很好地履行这种责任,制度和管理在其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员的安全意识得到了很好地提升,这样的话,在安全中,各级人员都能够参与,并且对其引起重视。
3、考核与经济挂钩。考核各部门以及人员责任的履行状况,还要检验安全目标的实现情况。要结合工资和奖金,只有这样,各级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才能被激发出来,将企业的安全工作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若是大家都能够对安全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事故的发生频率也就会逐渐减少。
4、抓好安全责任的落实,使企业所有人员都有自我安全荣誉感和参与感。若是能够很好地实现安全目标,自信心和成就感也就会随之增长起来,全体人员的安全工作热情也被激发出来,这样的话,违章、隐患、事故的出现就会减少很多。
二、建立安全组织保障体系,加强组织领导
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应建立以专门安全管理机构为核心的全员参与的模式,建设部于2008年5月下发了《关于印发〈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的通知》(建质[2008]91号),明确了安全机构的专门化、权威化。同时要求施工项目成立安全领导小组,加强了施工项目的安全组织保障。
建筑施工点多面广, 安全生产管理时效性强,施工生产存在临时性。要抓好安全工作,安全管理机构必须要切实履行职责,把企业安全的管理制度落实到项目及工人, 真正地把国家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落到实处。通过努力,避免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在保障能力建设的同时, 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特别是法人代表的安全意识及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相当重要。领导重视也是施工企业搞好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基本条件。因为,安全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如机构、人员、资金、技术、层级管理等等,这些都需要领导的协调及决策。因此,领导的重视程度, 对施工企业是否能搞好安全生产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安全机构要切实履行职责,是抓好安全工作的基础保障。
三、建立双层管理双层约束的安全管理体系,强化制约机制
当前,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并不是很强,这样看来,项目部的安全管理工作效能也就不会很强,通过分析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在建筑工地的从业人员对于安全意识并没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更严重的是根本没有这项工作的能力,反而还要继续做这份工作,在上岗之前也没有接受过任何岗前培训。因此,在现场中施工的人员也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就成为出现最严重的现象。通过调查施工生产安全施工,我们发现出现事故的原因大部分都是因为上面所提到的这些违规现象造成的,这就说明,当前在施工现场出现事故的最主要也是最多的原因就是人员没有对安全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在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都应该将安全意识灌输到自己脑中,使安全生产文化意识、劳动技能和安全防范能力都会得到一定的提升。所以,双层约束管理方式在建设安全管理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即:主抓项目对班组及工人的安全管理,强化安全机构的组织管理。做到双管双落实。把安全工作沉到项目、沉到班组、沉到工人。这样的话,全体人员才能都被调动起来,上面的违章现象也才不会再发生,杜绝麻痹侥幸思想,使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现法制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真正地完善了建筑施工安全保障制度,体现了安全施工的核心理念。
四、建立激励安全措施管理体系,强化经济制约手段
目前施工企业的安全激励手段比较单一,主要是经济手段。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经济手段不失为有效的安全激励手段。但仔细分析还可看出,安全激励方式还存在重罚轻奖,以罚代管的问题。奖励和处罚的目的一致, 都是通过对后果的强化来改变人的行为。前者通过对人的鼓励强化安全行为,后者通过对人的负刺激来抑制不安全行为的出现。但若二者使用不均衡,则效果不会等价。目前尽管很多施工企业也进行安全奖励, 但奖励的力度和频度都无法和处罚相比,这样不能激励工人的积极性。所以经常的奖励和对违规的处罚对保持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同样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已形成的安全行为也有可能逐步退化。
因此,在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工作激励手段方面,提出奖惩均衡的激励模式,即使奖励的效果和惩罚的效果等效,也可简称为“等效”安全激励模式。
参考资料:
[1] 韩联峰,李海鹏.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J].价值工程. 2010(27).
[2] 李占云,赵国安,范秀蓉.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J].现代职业安全. 2009(08).
篇4
关键词 质量标准化;安全管理;煤矿;作用
中图分类号TD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6—0082—0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概念引入到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煤矿安全管理变得更加清晰与实用。在煤矿安全管理中,从广义上看,质量包涵安全工作质量,安全概念也包含着质量,二者交互作用、互为因果、相互统一。安全第一是从保护生产因素的角度提出的,而质量第一则是从关心产品成果的角度而强调的。安全为质量服务,质量需要安全保证。生产过程丢掉哪一头,都要陷于失控状态。
加强质量标准化建设,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潜在的无形资产,它与煤矿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一样都是构筑企业求生存、图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强有力的保证。从当前的质量标准化形势发展和走势看,质量标准化在煤矿生产中的主导地位决不可替代,今后必将在煤矿生产中发挥其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1 质量标准化与安全管理相辅相成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为确保煤矿生产安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颁布并实施了《煤矿安全规程》,详细介绍了煤矿安全管理的各项规定,及事故处理方法等内容。
加强质量标准化建设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减少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改善作业环境,减轻劳动强度,保证安全生产。通过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改善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切实保障煤矿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近几年来,我们煤矿发动广大员工狠抓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专门制定了“确立范围、明确责任、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方针,详细制定了达标细则。严格坚持每月的安全质量达标和各个科室不定期井下重大隐患检查活动,全面实施质量标准化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深入开展干标准活、交标准班、做标准人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质量标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只有抓好质量标准化,才能保证安全,促进和发展生产。坚决做到不达标准不生产。改变两种认识,即:一是改变过去单纯以上质量标准化而搞突击性标准化,二是改变过去静态检查考核为现在生产过程中的动态检查考核,并使之成为经常化、连续化,促进质量标准化上档次、出精品。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起到了较强的制约作用,改善作业环境,减轻劳动强度。从根本上遏制了各种事故的发生,为实现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保障。
2 质量标准化与生产管理相互促进
生产管理,人的因素是决定因素。因此,要突出以人为本,科学治企的管理制度和创新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强化管理,以有形的制度和严格的规范来引导和约束广大员工群众在质量标准化建设和经营管理工作的行为,才会取得显著成效。
在煤炭生产过程中,所有的制度需要人来落实,所有的设备也需要人来操作,总之,所有的工作都必须由人来完成。
质量标准化,有效解决了在生产管理中对人的行为的控制和规范,从制度的层面,对质量标准进行了统一。比如,在煤矿生产中,根据自身特点,在质量标准化建设和经营管理岗位责任制中,严格考核、严格兑现、全面实施,向苦脏累和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倾斜工资分配政策。在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建立责任考核制,把各项指标分解到班组,落实到人头,切实发挥广大员工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广大员工中形成全员参与,全员管理,狠挖企业内部潜力。在人本管理工作中,进一步加大企务公开工作力度,大力加强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工作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队组办企业的方针,切实维护广大员工群众权益和提高广大员工主人翁地位。
这样一来,使企业的意志变为全体员工的共同奋斗目标,员工就会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做,把自己聪明才智无私地奉献出来,使广大员工自觉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从而企业也获得了强大的向心力和创新力,二者相互促进,形成了良性循环。
3 质量标准化与企业管理协调发展
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同样离不开高效有序的管理。
质量标准化建设是企业管理水平的整体体现,质量标准化工作与其它事物一样,不加强就会削弱,不前进就会后退。因此在质量标准化工作中,还要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实实在在的开展起来,要坚持不懈地巩固和提高,使标准化工作能成为有源之水,真正地发挥在煤矿中的重要作用。
煤炭企业面对当前发展形势,坚持做好企业在安全生产、经营效益等方面的标准化管理,作为助推企业发展的关键。同时,制定了以安全质量标准化为突破口、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施工水平为重点、以先进枝术装备为方向提升企业管理的方法,有效推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
要以质量标准化为突破口,抓基础管理。要结合煤矿实际情况和国家标准,建立建全完整的内部质量管理架构,对安全生产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每个流程都要有具体质量要求,并将质量职责层层量化、层层落实到一线操作,基本形成控制有指标、管理有准则、工作有标准、操作有规程的标准化管理网络,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准确高效,协调运转。同时,要抓住现场管理不放松。煤矿生产,安全的重点之一是生产管理现场。现场管理从一线班组开始,通过对现场的质量安全控制、质量安全检查、质量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量化考核等各项规章制度在生产一线全面落实。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安全管理,离不开先进的技术装备。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要煤矿生产过程中,简单靠先进的设备是换不来安全的,必须要做到有一支与设备使用匹配的队伍,与设备使用匹配的制度,因此,质量标准化再次也提及。如果在煤矿企业引进先进设备的同时,还要重视打造具有先进科学技术手段的机械化队伍与制度。
参考文献
[1]赵俊明.努力提高企业质量标准化管理水平[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
篇5
【关键词】高铁施工;质量管理;标准化研究
高速铁路,简称“高铁”,是指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50公里以上的铁路系统。高速铁路除了在列车在营运达到一定速度标准外,车辆、路轨、操作都需要配合提升。因此,可以说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行是高新技术在铁路运输业的反映,迄今为止高速铁路已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得到开发和运行,高铁已成为世界各国铁路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但是,在高铁快速发展中,发生过多次惨重的列车事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伤害,在生命和鲜血面前,保证高铁施工运行的质量管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高铁施工的质量管理成为高铁经营、生存、发展的基础,它涉及到高铁施工企业所有的成员在高铁的建设过程中,建立高铁施工质量体系,开展高铁的质量策划,使高铁的质量得到保证,使高铁的质量控制和安全得到保证。本文对高铁施工质量管理的探讨,是利用标准化的思想指导高铁的质量管理,进而保证高铁的施工质量,促进高铁的发展。
1.高铁发展在施工质量管理中现存问题
高铁在快速发展时所引发的列车事故不得不引起我们对质量管理的重视和关注,诸如“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和日本“福知山线脱线事故”等暴露出的质量问题:第一,质量意识薄弱。没有牢固树立为用户服务、追求质量诚信和满足用户需求的观念,还有施工企业缺乏职业道德,只看道经济收入,不注重社会的效益;第二,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管理机制跟不上,管理人员少且素质低。施工队伍不按图施工,不照操作规程作业,不按质量标准检查验收等现象比较突出;第三,不重视业务培训,干部职工技术素质低;第四,承包方式不合理。有的施工企业采用层层分包,形成层层克扣,真正到施工人员手中的工资寥寥无几,导致现场施工人员偷工减料,使工程质量低劣;第五,建设过程中各单位间自成体系的质量管理矛盾和障碍,没有对质量标准形成统一认识,质量全过程、全方位的系统化、流程化、标准化管理欠缺。制约高铁的发展,高铁要拓宽发展空间需要提升质量管理方法确保安全。
2.高铁施工质量管理标准化管理
高铁施工质量管理必须实施标准化管理,这是高铁工程建设标准落实到最佳工程质量的关键,也是实现高铁最优安全运营的关键。在高铁工程的施工建设中,必须首先要借鉴国内外高速铁路建设的成功经验和由于技术问题出现丧失生命和鲜血重大事故的教训,要实事求是地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提高我国高铁建设施工的管理水平。要在高铁施工建设中尊重科学、尊重客观、尊重实践,从高铁施工的每一个具体的细节、每一个施工过程抓起,百分之一百的完成每一个高铁建设任务。在进行质量管理时应选择合适的质量管理标准化方法,以确保高铁施工的质量。
2.1高铁施工质量管理标准化的必要性
标准化管理是一种科学管理方法,标准化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失误和概念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在高铁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采用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是在高科技时代,借以总结在世界高铁发展中生命和鲜血的教训,改进高铁施工质量标准,保证高铁的安全性和服务的适用性,促进高新技术在高铁施工技术的合作。高铁标准化施工是制定、贯彻、修订高铁建设施工标准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不断的循环,才能达到螺旋上升,使高铁的安全和舒适得到提高。当然,对于高铁施工标准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全面实施后,才能够检验标准化的效果。在高铁施工标准化中,具体施工的标准是必须严格要求的环节。当然,随着高铁施工实践经验的积累和高铁施工标准化的不断深入,高铁施工标准化也会不断修改、不断完善、不断提高。高铁施工标准化在深度上是没有止境的。高铁施工的标准化概念具有相对性,非标准事物包含有标准化的因素,标准的事务中也应允许非标准的内容,高铁施工标准化在于改进高铁应用的实用性,提高高铁安全和舒适的质量。高铁施工技术标准主要是研究高铁施工应该具有产品的量值和性能指标。铁路建设技术标准有:国家标准(GB),如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也有行业标准(TB),如铁路轨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等。
2.2质量管理标准化
高铁施工的标准化和质量管理关系密切。在进行高铁施工质量管理的过程就是执行高铁施工标准、贯彻、修订的过程。目前高铁施工项目管理中推进的各项管理,如全面质量管理,ISO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等,采用的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都是按PDCA循环和持续改进的原理,不断改进、提高、完善和发展并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高铁施工标准化管理主要是指通过系统化和标准化,对“物、事、人”进行量化管理,突出对建设项目的岗位职责、技术要求、工作程序、操作方法、工作方法和施工管理程序做出科学统一的规定,作为参与项目建设所有人的生产活动共同遵守的准则,从而实现建设项目全过程的管理。高铁施工标准化管理是对现行的铁路管理进行系统梳理,建立健全的、覆盖整个项目管理全过程的标准体系,并按照实施。在高铁施工过程中,贯彻以上程序可以起到如下指导高铁施工企业开展质量管理工作。高铁施工企业可根据自身行业特点和规模,参照系列标准提高高铁施工的质量管理工作。同时可以补充高铁施工技术规范,形成各自的质量体系。高铁施工系列标准作为对技术规范有关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要求的补充,可以灵活运用,来控制高铁施工质量的形成过程,保证高铁施工安全、稳定而合乎要求的产品质量。也可以作为高铁施工的检验标准,用来评价高铁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由此可见,高铁在施工过程中遵循质量管理标准化条例和规则,就可以避免重复以前出现过的重大失误,借鉴成功的经验,对提高高铁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3.结论
从世界上首条出现的高速铁路是1964年正式营运算起。高铁的质量管理走过了近50年的历程。随着高科技的到来,高铁施工质量管理将更加丰富,因此,总结高铁建设中的成功经验以及教训,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予以修改和完善,使其顺应时代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提高我国高铁质量的管理水平,保证高铁运行安全和舒适。
【参考文献】
篇6
管理技术标准化是把已经管理实践检验是科学有效的管理技术方法总结,提炼为标准,再通过实施标准,使该管理技术方法获得更广泛、更有效的应用,从而获取更显著效果的活动过程。在20世纪80年代后,为了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提高与保证产品质量,管理技术标准化逐步走上标准化舞台。在21世纪,不仅原来的管理技术标准化会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而且还会出现更多的管理技术标准化领域。所谓医疗质量标准化,就是对医疗质量的要求界限和规定;它是根据医疗工作任务和有关的方针、政策和限定的科学要求以及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等为依据,经分析研究制定并以条文或指标明确表达的;它是要求有关人员应遵照执行的界限和规定;它是通过质量教育,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质量标准体系,质量信息系统和质量管理制度等,来使其适应大众对保健和医疗的合理要求的。医疗质量标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基础,没有医疗质量标准则谈不上医疗质量管理。例如:2004年由中华口腔医学会组织全国著名专家集体编写的口腔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规范各级口腔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技术操作和诊疗行为,提高口腔医疗质量,己成为口腔医疗机构应当执行的基本规范。
随着私资、外资的进入,我国口腔医疗服务市场相对封闭的状态将被打破,口腔医疗质量管理决定了口腔医疗机构的利润和发展。口腔医疗机构为了争取患者就必须提高服务质价比,提高口腔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医患关系的转变将促使口腔医疗机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未来的口腔医疗服务,将始于患者需要,终于患者满意,而这也正是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的核心概念。口腔医疗机构全面引进1s09000标准,通过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的作业六大流程的可控机制,提高口腔医疗服务水平,已被证实是一种事半功毽的有效措施“。用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可行和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提供足够的资源,鼓励医务人员抓住机会、充分利用工具致力于过程的持续改进,增进口腔医疗机构的市场竞争力,取得事业上的稳步发展。我们相信,将有越来越多的口腔医疗机构采用iso9001系列标准。
1制订目标标准
以国家的有关卫生方针和政策、口腔医疗服务范围内患者的需求、国内外同类口腔医疗的有关情报资料、口腔医疗的现状及其发展规划、上年度(或前一时期)达标情况等为科学依据,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制订出既高于实际又留有余地的、切实可行的标准。认清医疗质量标准的目的意义及实现目标的方法步骤,明确每个医务人员、每个岗位、每个环节的现状与目标标准之间的差距,为缩短差距需解决的具体问题及必须完成的任务、承担的责任和应有的权限,以保证各项工作质量的可靠性。
优质的口腔医疗服务应达到以下目标:①安全(safe):避免医疗过程中所带来的医源性损伤,避免医疗不及时而贻误最佳的医疗时机;②实用(effective):提供的医疗服务必须有明确的科学理论依据,不能为了口腔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利益在检查、治疗、护理过程中随意增加或减少项目;③及时(timely):尽量减少患者的候诊时间和院外成本;④高效(efifcient):避免浪费,包括人员、材料、时间、精力;⑤平等(equitable):无论患者的年龄大小、社会地位高低、经济状况好差,口腔医疗机构都要一视同仁,提供同样的质量服务;⑥以患者为中心(patient—centered):包括对患者负责,尊重患者,在医疗和服务过程中尊重患者的选择、需求、价值。
2制订医疗工作质量标准
具体制定医疗工作质量标准时,第一,要坚持质量的科学性,即每项质量标准都必须真实地反映出科学规律和要求,所具有可计量的质量特性和可分类的质量特性(如分数评定、分析系数等)以明确变量划入质量范围;对因目前科学技术尚不能控制的因素应划在质量管理之外。第二,要坚持质量标准的先进,性,即质量标准水平要基于现实又高于现实,不应满足于低标准。每个阶段的“终又是下阶段的“始循环往复,不断强化和提高质量标准,推动口腔医疗质量的提高。第三,坚持质量标准的严肃性和相对稳定牲。各项质量标准的栽定和实旋不应朝令夕改,而应随着医学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的不断发展,以及口腔医疗工作条件的不断变化,定期或不定期对某些质量标准进行补充修订,以保持其先进性。第四,必须保持质量标准的统一性,即按照质量标准级别,在相应范围内的同一项工作或技术的质量标准必须一致;互相衔接的工序和技术质量必须有成套的统一质量标准。
2.1环节质量标准
①诊断工作质量标准包括诊断工作的各项技术操作标准,诊断判定标准及诊断符合率等指标。②口腔医疗工作质量标准包括一切治疗工作的实施标准,如口腔医疗方案选定标准、备牙标准、取模标准、处方用药和各种医疗处置标准以及医务人员分级服务标准等。③护理工作质量标准包括各项护理工作技术质量标准。④消毒管理质量标准包括消毒隔离设施、操作、管理标准;各种卫生学监测标准。⑤材料消耗标准:各类疾病治疗的经济核算、成本管理及工作质量标准。对临床操作项目根据难易程度进行分类、分解,将每一操作步骤标准化,强化培训,实现分工操作。
2.2要素质量标准
要素质量标准主要指人员质量标准、技术质量标准、仪器设备质量标准。在完整的口腔医疗过程中,上级医师可根据经治医师临床技能的掌握程度,患者的进展情况,决定对治疗过程的介入。但更重要的经治医师应知道何时需上级医师会诊。为保证治疗的标准化操作,各种器械、材料也必须规范化。
2.3终末医疗质量标准
终末医疗质量标准是以医疗质量为主、医疗质量标准为中心所形成的终末质量标准体系。终末医疗质量是以病例质量为核心的,同时包括效率指标、技术指标和经济效果指标。例如,正畸结扎包括各个分解动作的手势,不同情况下的结扎方法及松紧程度;粘接剂调拌包括粉液比例、调拌方式、调拌时间等。
要形成标准化的、详细的操作手册。基于同样的细节量化原则,也可将口腔内科、口腔修复科、牙槽外科的临床操作进行步骤分解、标准化和流程优化。为了控制医疗质量,加强临床操作的细化和标准化培训是需要强调的重要环节。严格培训l与标准化操作,建立一套完整的口腔医生和口腔护士的培训体系很重要。例如:在医务人员中开展业务培训和讲座,规范医疗操作,提高业务水平。结合自身工作岗位和实际开展技术大赛,进一步规范医护人员临床诊疗操作,提高临床业务技能。
3发展趋势
“医疗服务”这一口腔医疗机构最主要的产品有其特殊的性质,即口腔医疗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重复性。囿于此两大特点,尤其需要对服务的“医疗过程进行全程控制,以确保从“资源配置一医疗服务一患者是否满意一信息反馈业主很快吸取经验教训,做了相应的调整和准备。这次或某一项口腔医疗服务,患者认为满意,我们就是成功的;如果不满意,我们即使通过返工弥补,在患者心理上留下“质量差”的印象也很难彻底去除。口腔医疗机构在硬件上的不合格给患者造成的不满意也是不可重复的。比如一所口腔医疗机构由于空调不好、饮水供应不及时、通讯设备不畅等现象,都会给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感受造成负面影响。必须对“服务过程的各个环节加以事先预想的控制,必须有科学、合理、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来实现。许多口腔医疗机构的实践证明——管理技术标准化可以实现这一控制。
3.1医疗标准质量不断提高
正如美国质量管理专家juran所说,2l世纪是“质量的世纪”。21世纪的质量以其超严的质量要求为标志。对企业产品质量而言,质量超严意味着“零缺陷”,如电子产品的不合格率由过去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降低到百万分之一,在现行的68控制原则下,不合格率是过去的1/135万。对于口腔医疗机构而言,超严则意味着各种口腔医疗质量指标标准将不断提高。不仅要诊断正确,还要定位更加精确;不仅要治疗有效,还要并发症发生率、院内感染率尽可能降低,疗效评价也将从短期上升到长期甚至终身疗效评价;不仅要求不能发生医疗事故,还要口腔医疗服务零缺陷、“零差错”。人对生命质量和口腔健康的渴望和追求,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促使口腔医疗技术和服务必须永无止境地向前推进。
篇7
【关键词】安全质量 风险管理 标准化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P6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151-02
1、前言
随着高速铁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大量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使用,使得建设施工对安全质量要求更为严格,内涵也更为丰富,它不仅包涵技术、组织、经济等方面的内容,还涉及到工程法规、行为科学及相关规范等诸多因素。由于工程项目处于不同的地点,虽然具体环境千差万别,却都存在周期长、体积大、施工人员流动分散、露天高空作业多等特点,使得安全质量现场控制不易到位。因此,在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引入安全质量风险控制势在必行。安全风险告知、质量关键点控制、“一图四表”是开展施工现场安全质量风险控制的科学方法,是确保风险管理深入推进的有效工具。把风险控制现场标准化管理与信息化有机结合,在施工现场公布识别风险、预防风险、降低风险、控制风险的措施,实行风险告知,看板管理,同时,在管理系统中制定相应的隐患信息管理模式,化解安全质量隐患,是实现安全质量管理目标的重要环节。
2、工程概况
宁安铁路六标起讫里程为DK222+400~DK265+100,线路全长42.7公里。主要工程量有:路基12.42 km,正线桥梁27.424km/22座,涵洞1656.47横延米/61座,铺轨工程由铜陵铺轨基地向东铺至芜湖,向西铺至安庆,正线铺轨250.24单线公里,站线铺轨42.07公里,新铺道岔125组,管段共有杏花、迎江两个梁场,共预制、架设900T箱梁856孔。目前,桥梁下部工程及路基主体已基本完成。杏花梁场设计551孔,预制551孔,迎江梁场设计305孔,预制305孔,架设305孔,已全部安全顺利架设。连续梁施工、制运架梁、无碴轨道施工、营业线及临近营业线施工等风险区域全部运用安全质量风险管理与标准化管理相结合,现场施工生产稳步推进,安全质量受控,从未发生安全质量事故。全管段多次被评为中国铁建总公司、上海铁路局、宁安公司、集团公司的安全质量标准工地,多个工点被评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
3、安全质量风险管理现场标准化与信息化的结合运用
3.1 安全质量风险管理标准化与信息化管理结构
3.1.1 按风险控制为:安全风险告知书、质量关键点控制表、安全质量风险公示图、安全质量风险识别分析登记表、安全质量风险应对计划责任展开表、安全质量风险动态管理监控表、安全质量风险处置结果评价表。
3.1.2 安全质量标准化为:安全质量控制目标、安全质量生产管理机构和职责、安全质量生产管理制度、安全质量过程控制、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处理(质量缺陷与事故处理)。
3.2 安全质量风险控制与标准化的结合运用
3.2.1 加强安全质量风险控制,必须以标准化管理为手段,从安全质量风险的组织论证、分析研判,到动态管控、责任落实,及时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检查台账,动态掌握变化、动态化解风险,规范现场管理,重点从风险识别分析、应对计划、动态管理,处置结果的流程进行控制,及时在现场公布相应的风险标识标牌,告知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管理和作业人员风险所在及控制措施,在信息系统中进行安全质量风险应对计划责任展开表、安全质量风险动态管理监控表、安全质量风险处置结果评价表,针对风险逐一销号。
3.2.2 针对风险存在的普遍性,指挥部按照项目施工特点,以长江为界,划分一分部、二分部、杏花梁场、架梁分部、迎江梁场、铺架分部、三电迁改七个施工区域,成立“五部一室”,落实项目、部门各自安全质量责任;组织局指、项目部两级管理人员对铁道部、上海铁路局、宁安公司及集团公司下发的各项管理制度、办法进行了全面认真的学习和研讨。结合标段工程实际,制定下发了《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安全生产责任制》、《工程质量管理办法》、《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科技创新暨“四新”推广与应用实施细则》等40个安质、工程、计财、物资、设备管理制度、办法。统一风险编号(安全风险编号为NA6-1(2\XH\YJ)FB-AQ-;质量风险编号统一为NA6-1(2\XH\YJ)FB-ZL-……),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方式,层层识别风险,风险的识别分析采用专家调查法(见图1)。
3.2.3 针对不同控制层面安全质量风险的差异性,建立风险清晰、级别分明的风险点数据库和公示图,确定连续梁施工、制运架梁、无碴轨道、营业线及临近营业线施工为安全质量风险管理重点;实行分级控制,划分责任区,落实责任人,控制了重点也就是把握了关键(风险期根据工期动态调整)。风险识别控制采用风险优先指数分析法(RPN法)即:
1、小冲大桥风险系数RPN=2*5*3=30
2、桥面无碴轨道风险系数RPN=2*4*2=16
3、长枫港特大桥风险系数RPN=2*4*1=8
4、专用线文苑路立交桥(电厂专用线)风险系数RPN=3*4*2=24
5、安庆站改造风险系数RPN=4*4*2=32
6、杏花梁场风险系数RPN=4*4*3=48
7、迎江梁场风险系数RPN=4*4*3=48((见图2)
(风险系数RPN=P×S×D,可能性(P)、危害性(s)、可检测性(D),确定风险程度排序:极高度风险:RPN=31~125;高度风险:RPN=16~30;中度风险:RPN=6~15;低度风险:RPN=1~5。)
3.2.4 根据风险发展的动态性,从工点作业开始,按作业工序如桥梁工程按桩基础、承台墩身、箱梁制运架、桥面系、轨道施工等;路基工程按地基处理、路堤、路堑、过渡段、边坡防护、防排水等;对每个风险点结合人员、设备、管理、现场等实际情况,从不同层面制定措施,形成职责分明、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质量风险控制体系。按施工项目的主要内容,对安全质量的风险管理作了进一步细化,对安全质量进行风险管理;在小冲桥连续梁、桥梁高空作业处制定了安全风险告知,质量关键点控制;在杏花梁场、迎江梁场、无碴轨道施工工点及等高风险显著位置设置安全质量风险公示图、安全质量风险识别分析登记表、安全质量风险应对计划责任展开表、安全质量风险动态管理监控表、安全质量风险处置结果评价表,“一图四表”张榜公示,并对工点进行风险动态管理,进行风险监控(图3)。
3.2.5 追求风险管理本质安全。从人机工程理论来说,伤害事故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做到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本质安全化。要预防事故发生,就必须消除物的危险与有害因素,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设备的使用过程研究,对架桥机等大型设备进行风险分析,对风险进行实时检查跟踪,掌握风险变化,对新发现的风险事件和潜在的风险因素,开展风险识别评估,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实施了架桥设备的安全风险看板管理(见图4)。
篇8
一、当前工程质量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分析
1.企业内部管理问题
企业管理层的质量意识不强,重经营轻质量控制式的管理必然导致了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质量目标不明确,质量管理机构人员配备少,质量管理控制不严格,无法满足项目管理及企业发展需要。
2.分包施工单位管理问题
目前施工现场专业分包单位众多,其中大部分都有建设单位制定分包,由于建设单位指定分包单位在现场管理上与总包单位平行,工程质量难以控制,施工中不按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执行,管理人员配备不齐及执行力不强,往往在施工中产生工序不能正常交接,出现问题相互推诿,施工进度滞后等局面,这为工程质量埋下隐患,如不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就会影响工程质量和企业的社会声誉。
3.劳务作业人员管理问题
人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主体,而在一线从事劳务作业的人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成功与否。虽说推行建筑劳务分包制度已经很多年了,但在三、四线城市,大多数施工作业人员还是农民工,他们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综合技能素质较差,质量意识缺乏且流动性大,导致现场的工程质量管理难度大。
4.进场材料的质量管理问题
加强进场材料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如果材料管理不到位,材料不符合规范标准的要求,那么将会给工程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而目前我国大多数施工现场在工程材料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材料进场质量检查验收不严格,一般都是先进场再检验;二是材料进场保管不认真,未对材料的保质期定期检查,容易影响工程施工质量。
二、确保顺利推行质量管理标准化的对策
1.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开展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就必须先完善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首先,在企业内部应由企业法定代表人牵头成立的推行工程质量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确保本项工作的严谨性、全局性和可持续性。通过设置该机构来制定和落实企业内部各管理部门及各岗位的职责,确保质量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其次,制定可行性的企业质量管理目标,针对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修正和完善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制度。同时在企业层面上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部门,配备足量质量检查人员,加强企业对项目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力度。最后通过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奖惩考核机制及企业文化,通过以人为本,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奖惩考核机制与职工的个人薪酬挂钩,从而提高全体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责任感及归属感,切实地激发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完善和改进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内容和方法,避免了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纸上谈兵和半途而废的情况发生。
2.加强对分包单位的质量管理对分包单位管理是影响
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顺利进行的主要因素。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对进入本企业内施工现场分包单位的管理制度,加强对进场分包单位的资信、管理人员技术水平的考核。同时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要求签订总分包管理合同,强化分包单位的质量意识,确保分包工程质量处于可控制状态。
3.加强施工技术管理
为保证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的顺利进行,企业必须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首先,企业应结合企业内部工程质量管理常见问题,将质量技术管理工作要求及操作流程进行汇编,明确各部门及人员岗位的技术管理责任制。在正式施工前,应认真研究图纸,明确项目施工中所采用的施工技术及具体施工要求,加强图纸审核,及时解决设计图纸中的缺陷问题,避免返工或者出现质量问题。其次,结合常见问题质量及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规程要求,以工程常见做法和企业工法为基础,制定形成图文并茂的施工工艺标准化指导书,规范和引导项目施工现场开展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
4.加强施工全过程管控
加强施工全过程管控,确保推进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常态化。首先,企业应加强对作业人员的质量教育培训工作,将工程质量技术标准尽量的通俗化、清晰化的向作业人员进行讲解,利用BIM技术或者现场设置样板展示区将工程关键部位的施工工序及操作事项对作业人员进行可视化宣贯,从而保证作业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能够精细化施工。其次,加强进场材料检查检验及保管工作,通过制定相关制度,将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必须先检验再使用,不合格材料及过期材料严禁使用的管理规定责任到人,可有效地杜绝工程材料质量问题的发生。第三,现场实行工序交接制度,施工内容及施工责任人均留交接记录,通过现场实测实量,将有关数据及责任人上墙,实现质量责任向下落实到人,确保了每道工序都能符合施工验收规范要求。
5.规范市场行为
规范市场行为主要是针对建设单位违法发包和压级压价的行为。一是对符合《建筑法》允许分包范围内的工程,建设单位必须进行二次公开招投标,严禁建设单位私自发包、暗箱操作、私下交易及将建筑工程肢解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及个人等违法行为。二是建议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建设单位的资金监管工作。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中,很多建设单位利用施工单位急于承揽工程项目的迫切心理,在招投标过程中对施工单位压级压价,而且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进行垫资,这种情况是造成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较多的质量和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招投标时,上级主管部门如能先一步对招标单位了解和考察,对社会信誉差、各方能力
篇9
关键词:安全质量标准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P62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质量标准化就是企业自觉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国家、行业对标准规范、建立健全包括企业内部安全生产日常管理等在内的每个环节的安全生产工作标准、安全规程和岗位责任制,实现与安全生产相关联的每个岗位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对于已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企业来说,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质量标准化这两者之间关系显得尤其重要,结合创建工作对安全质量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两者之间区别和联系进行分析。
一、安全质量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区别
(1)安全质量标准化采取强制原则,而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采取自愿原则。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是指企业具有健全、科学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并通过实施严格管理,使企业各个生产岗位、生产环节的安全质量工作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程的要求,使企业生产始终处于良好的安全运行状态,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满足广大从业人员对自身安全和文明生产的愿望。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已于2005年起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这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要求的重要体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通过周而复始地进行PDCA循环,即“计划、行动、监察、改进”活动,使体系功能不断加强。它要求组织在实施管理体系时始终保持持续改进意识,对体系进行不断修正和完善,最终实现预防和控制工伤事故、职业病及其损失的目标。组织是否实施该标准,是否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取决于组织自身的意愿。
(2)安全质量标准化是管理标准,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管理方法。安全质量标准化是一个标准,它分为基础管理评价、设备设施安全评价、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评价三部分,它对每一项管理活动、每一台设备设施、每一个作业环境的评价都有明确的量值规定,以此来判定企业是否达到安全质量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一套企业管理的做法和程序,它表达了一种对组织职业健康安全进行管理的思想和规范,主要强调系统化的健康安全管理思想,即通过建立一整套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机制,旨在控制和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是与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并列的三大管理体系之一,这种体系是科学的、有效的、可行的,而且与组织的其它活动及整体的管理是相容的。
(3)安全质量标准化有起点要求,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没有起点要求。安全质量标准化适用于各类机械制造企业,采用千分制考核,分为三个等级: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得分不少于900分的为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得分不少于800分的为二级;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得分不少于600分的为三级。也就是说,考核分不到规定的分值就不能达到相应的安全质量等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用于所有行业,旨在使用一个组织能够控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并改进其绩效,它并未提出具体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准则,也未作出设计管理体系的具体规定,也就是说不管这个企业是事故低发单位,还是事故高发、频发单位,都可以建立体系。
二、安全质量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联系
(1)都是强调预防为主、持续改进以及动态管理。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企业安全管理从传统的经验型向现代化管理转变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安全管理从事后查处的被动型管理向事前预防的主动型管理转变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利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科学方法和动态管理,可进一步明确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通过持续改进,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的治理和整改,降低职业安全风险,不断改善生产现场作业环境。安全质量标准化中通过“开展危险源辨识、评价与管理,以及对重要危险源制定应急预案”,从源头上加强了对职业风险的管理,采用动态管理方式,降低了事故事件的发生概率,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班组是企业的基层组织,班组成员在作业中能否坚持标准是石油企业实现安全质量标准化和实现安全生产的最坚实的基础。加强班组安全质量标准化要做到: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明确安全教育在班组质量标准化工作中的重要性,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是执行规程的保证;安全标准学习要有计划,有检查,有考核,要真抓实干,持之以恒;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上下齐动员,不断创新教育形式;班前班后,对重点岗位上的职工,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要针对安全薄弱环节,提建议,补措施,抓整改,提高班组安全意识;对违章违纪的职工严格管理,做到奖惩兑现,使班组“三不”伤害制度落到实处。一个优秀的石油企业必须建立健全严密的班组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培养一批优秀的班组长,这不仅对石油企业的安全生产极为重要,而且还能激发广大职工的巨大创造力,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所蕴藏的潜能。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异曲同工的效果。
(2)都是强调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我国已建成完善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对于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行为,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障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安全质量标准化考评标准中所列的考评条款是根据国家和行业法规、标准以及安全健康的有关规定编制的,企业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就是以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为底线,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了法制轨道。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是预测、度量系统的安全性、规范性、科学性的依据,是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的一条最基本的保障线。遵守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也是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组织通过管理方案、运行控制等活动的实施确保满足法律法规要求,并对法律法规遵守情况进行监视检查。这与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精神完全吻合。
(3)安全质量标准化是建立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安全质量标准化是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它相当于体系运行中的作业指导书,可以为危险源的辨识、运行控制、绩效改进提供方法和手段,它的产生使体系的具体化更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有利于体系的有效运行。要搞好标准化建设首要的任务是根据《安全规程》、《操作规程》等规定要求、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组织实际经验丰富、知识面广的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制定确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如规划目标、实施方案、考核方案、管理办法、可操作性强的标准、操作规程、安全措施、奖罚办法等。制度建设要体现科学化、人性化,以激励为主,奖罚兼顾,真正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不能将制度流于形式。
三、结束语
安全质量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工作两种必不可少、相辅相成的手段和管理标准。两者各有侧重,既不能偏废,也不能绝对化,要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来实现安全质量标准,最终达到降低职业风险,提高本质安全的目的。因此,在安全管理工作的不断探索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定不移地将安全质量标准化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融合起来,坚持落实管理体系不走样、坚持标准不放松,使公司建立自我约束、不断完善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好转。
篇10
目前,全社会对于产品质量的关注程度已经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各类质量问题中,主要是不法生产者无视国家法律,不遵守标准规定,以次充好造成的严重危害。但也有生产企业抱怨,他们按照标准生产,并经检验合格投放市场的产品并没有得到顾客的认可,反而陷入质量纠纷。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产品的样式不够新颖,规格不够齐全,价格偏高等。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企业只局限于满足产品“合格”是不够的。因为产品合格是企业抓质量的目标,但产品虽然“合格”了,反而出了其他问题,那就应该研究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应该怎样改进?长期以来,生产不同的产品都可依据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等保证质量,企业始终认为产品质量符合某一约定标准的规定,就是合格产品,其质量就是好的。从法律的角度来讲,这样的观点肯定是正确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12条规定:“产品质量应当检验合格。”所谓合格,就是符合标准,标准为产品质量确定了一个客观的、第三方的准则。但是由于市场多变,高新技术快速发展,加之标准制定周期长,任何标准都存在局限性与滞后性,按照标准生产出的产品可能滞后于市场的变化,不符合顾客的要求。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问题出在产品标准不符合市场需求、不符合顾客的要求。这说明企业和顾客关于产品标准的“合格”定义出现了差距,差距越大产品越不受欢迎,所以说企业当前的任务就是要尽量缩小这两种定义之间的差距,这就需要企业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工作,发挥标准化在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应该冲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
1.要制定出符合顾客要求的产品标准制定好产品标准不仅仅是要瞄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更重要的是要搞清楚顾客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并且把这种需求在标准中用量化了的技术要求清楚地表示出来,使企业的各种生产管理工作通过标准都能满足顾客要求,以及极大程度地满足顾客要求,要把市场需求、顾客需求具体量化到产品标准、工艺标准、材料标准和检验标准等技术标准中去。GB/T 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把“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作为质量管理原则之首,更加说明企业只有真正落实了以顾客为中心的方针,才能把确切反映市场需求、顾客满意的产品标准制定出来,并在企业内部认真实施标准,这样才能生产出市场认可的合格品。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7质量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