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范文

时间:2023-04-12 00:24: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思想政治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思想政治课

篇1

关键词:初中政治;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1-0049-01

如何培养适应时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问题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初中思想政治作为中学的一门学科,它在素质教育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而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学生素质提高至关重要。

1.思想政治课传统教育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们再在推行新课标,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初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方法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1 教学方法陈旧,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应试教育下,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往往采用"照本宣科,勾画重点,背诵检查"的三步教学法,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而现在的青少年学生生活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高科技、广信息、大文化的知识经济背景下,对于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产生认同。

1.2 教学方法运用不得当。长久以来,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对于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而言,我们总结除了很多好的教学方法,比如课堂教育法、活动教育法、榜样激励法、文化影响教育法、自我教育法、案例教学法等,正确运用教学方法,可增强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当前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很多初中教师在教学方法使用上存在很强的功利性,热衷于与时俱进,对新兴的教学方法不加分辨,不分教学内容,统统采用现代教育技术,看似花哨,但是实际效果确不佳。例如有的教师将教案做成PP工形式,上课时用投影仪放映,还时不时地即兴创设个问题,一会儿小组讨论,一个开展课堂辩论,一堂课下来,看似很丰富很饱和,但是学生真正学到的知识却寥寥无几。

1.3 缺乏对新型教学媒介的应用能力。随着信息技术及网络时代来了,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必要充分重视新型媒介给初中学生正面和负面影响。从正面影响而言,信息时代环境下,对于初中生丰富学习素材,并培养自我构建的学习能力提供了材料和平台;从负面影响而言,网络是一个纷繁杂芜的虚拟世界,很多信息不乏带有负面性,如果引导不力加之初中生的自我甄别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极为不利的。

2.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2.1 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前提。布鲁纳曾经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努力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各种愉快的情境,刺激学生的惊奇、兴趣、疑问、新鲜等情绪,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主动地获取知识。首先,通过教学策略多样化,启发兴趣。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用各种教学策略,从而达到启发学生学习的目的。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是对提高学习积极性长时间起作用的重要因素。政治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不断向学生传达学习政治学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明确学习政治学科的社会意义,诱发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所以,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在课改下老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打破以往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前瞻的眼光、独立人格和批判精神,不断研究探索新方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观念,应当多关心学生的需求,在课堂教学中多注意学生的表现,与学生多沟通和交流,对学生鼓励多一点、批评少一点,以教师和蔼的教学姿态去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由于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远离学生实际情况,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地诱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区别对待每位学生,因材施教,要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和发展。

2.3 改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过分强调接受,冷落和贬低发展、探究,自我封闭,不与其他学科相融,在实践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极端处理,死记硬背。这种学习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新课程标准》要求适应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贴近现实生活,强调学生自身的观察、感受和体验,教师应注重思维、感情和行为方式的培养。这就要求广大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尽快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充分发挥本学科吸引学生的独特条件(如时政热点、名人轶事等),把思想品德教学置于广阔的社会现实中,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创造性的教学。

篇2

关键词:激发兴趣;关注时事热点;探究式学习;爱上政治课

一、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求知欲。面对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如何在吸收传统政治课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从“教师中心、课本中心、教室中心”的弊端中走出来,突破“满堂灌”“填鸭式”教学的桎梏,改变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被动局面,探索一些适合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这些问题刻不容缓地摆在我们面前。

让学生爱上思想政治课,得贴近学生生活,将思想政治课真正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讲到文化与经济、思想政治的关系时,我选择了多数学生们看过的美国拍摄的电影《阿凡达》,票房三天破亿元,在中国内地市场创造了新的记录。我让学生讨论在热闹背后是否藏有忧虑?学生讨论的很热烈,同学们讲到了中国文化贸易的逆差;民族性和价值观的冲击等,看到了一个国家的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性,而且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又如,针对目前珠海市房地产价格攀升的现状,我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①你认为目前我市的房地产价格是否正常?②你认为造成目前珠海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原因是什么?③如果要你选择你购买房子的时候主要会考虑哪几个因素?④你认为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有关政策的出台,今后几年的市内房价会有什么变化?⑤你认为如何才能控制珠海市的房价?针对这几个问题同学们作了精彩的讨论,并不时出现争论,虽然争论没有结果,但从中我也发现了同学们在争论的过程中获得了很多知识。运用已学经济原理进行分析现实生活实例,这个过程有学生想法的阐述,学生之间的争论,也有老师的总结。使学生在交流中体现自主,在交流中得到能力的提高。运用贴近生活鲜活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喜欢这样的思想政治课。

二、关注时事热点

思想政治课结合时政教育,能弥补教材相对于形势发展滞后的不足,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一石多鸟”的作用。

创设良好的情境,把学生带入新课,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兴趣。以新鲜的时事热点开场往往能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样的开场白能使学生由陌生、好奇转为主动认真地对待学习,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瘦肉精”事件,因为学生住宿。没有接触新闻媒体的机会。所以,当我向学生介绍前因后果时,学生非常关注,一下子就来了兴趣,这时我马上话音一转,运用我们经济学的原理来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如果你是经营者你怎么经营企业?学生讨论的很热烈,回答得很有道理,不仅起到了复习的作用,提高了综合分析的能力,而且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到思想政治课在生活中起的作用。

当日本福岛发生地震引发海啸的第二天我就给学生在电脑上看了该视频,当时学生很震惊。看完后,我让学生自主发挥看后的感想,有学生说日本是地震多发国,海啸造成的巨大人员伤亡让人很伤心,感觉在大自然的面前人的渺小和无能为力,更加感觉到生命的脆弱和可贵。有学生说日本人在大地震来临时的淡定让我震撼了,如此巨大的灾难面前做到临危不乱,大和民族的不一般再次向世人展示,中华民族的历史悠久就是靠不停地吸取全球各民族的优点并发扬自身的优良传统而闻名于世,所以这次我们也应当学习到不少东西。还有学生说我们应该以此为借鉴,警惕、预防等等。学生多视角地分析了日本福岛发生地震引发海啸给我们人类带来的思考。由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从哲学角度分析,日本为什么会发生地震海啸?(2)与日本国民在地震之后的冷静与坚毅相比,我国国民“抢盐风波”的表现值得反思。谈谈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与“抢盐风波”类似事件的发生?(3)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日本地震带来的“经济冲击波”为什么会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大影响?(4)日本大地震发生以后,许多在日本的华侨与留学生的安危受到了中国政府的关切,从《思想政治生活》的角度说明了什么?针对这几个问题同学们认真思考,运用已学经济、思想政治、哲学原理进行分析,利用身边的时政热点,将其带入课堂,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有切身的感受,就是我们可以把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分析国家国际大事。所以,学习思想政治是有用的,不是空洞的。甚至有的学生说,我们可以做时事评论家了。这样的思想政治课学生怎么能不爱上呢?

三、探究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探究性活动使学生获取知识,学会方法,体验情感。因此,一堂思想政治课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合理有效地开展了探究活动。近年来,我校思想政治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教学方式有了明显的改观,自主、合作、探究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

例如,在讲《国家利益》这一课时,我在讲课前让学生收集利比亚战乱局势的资料。分小组收集资料,分别探究美国、英国、法国以及俄罗斯各国攻打利比亚的目的有何不同,他们合作的目的是什么?以及中国在利比亚撤离华侨的行动说明了什么?探究的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己思考、策划、找资料、理论探讨、收集数据、分析整理、归纳总结、自制幻灯片。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多视角、多方位概括出了各个国家攻打利比亚的各自国家利益。这个探究过程。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国家利益的深刻理解和国家利益对国际关系的决定作用,而且更加生动地展现了我国政府在利比亚撤离华侨的行动中维护本国利益,认为中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这种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分工合作,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产生深刻的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自我发展。

如,在《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的教学实践中我贯穿了五个合作活动:“分享我们的校园生活”“探究网络的利弊”“探讨‘流行文化进驻校园’”“以‘珠海旅游节’为话题”。通过让学生收集、分析、处理学生身处的校园生活的素材,体验文化生活的色彩斑斓与特征;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网络的利弊,突出重点“文化生活的喜与忧”。把探究式的小组合作学习(小组选择任何形式表达皆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关注生活、探讨分析问题、携手解决问题,让不同特长的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获得成功感,获得知识的重构和能力的发展。

篇3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教学法;循序渐迸

很多人认为政治课难教。教师教时枯燥无味,学生学习时没有兴趣。那么怎样使教师教的有味,学生学的有劲呢?数十年的教学经历,使我逐渐摸索出一套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做法。我把它称之为:五环政治教学法。

第一环: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就充分说明了阅读课文的重要性。阅读课文要得法:①要抓住教材,各个组成部分的中心.那就是说,在读的过程中要领会这部分的中心是讲什么的,从而紧紧抓住掌握好。②抓住了中心就要围绕中心弄懂这一部分讲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切实吃透把握好。③就是要处理好正文和辅助文的关系。政治课教材中有粗体字,有一般字,还有小体字。那大粗体字往往是重点和难点,那一般字是正文,而那些小体字则是来说明正文和重难点的。所以这个关系我们必须把握好。④就是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名人名言和设问小栏目.政治课教材中,举出很多名人,列举很多名言,同时还有很多小栏目,而所有这一切都是来为教材的中心,重点难点来服务的.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

第二环:关注。关注什么呢?我们说:①要关注标题.标题是枸建知识框架的支柱。首先,要关注课题,那就是说首先要看这一课题是什么要记住。其次,要关注节题。那就是知道了这一课的课题,还要知道这一课共有几节内容,每节都是讲什么的。最后,就是要关注目题.那就是说,每一节里共有几个小目题,重点是什么。②要关注字体,字体是知识重点的显示器.教材内容的表述采用不同的字体,表示出来我们应反复阅读,深刻领会,理解其意。③要关注插图。插图是教材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促进记忆的桥梁。所以我们应很好观察分析其意仔细领会。

第三环:定重点。怎样确定重点,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①根据课程标准确定重点。我们教师应首先熟悉课程标准,而后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确定重点。②根据黑体字来确定重点,课文中有很多黑粗体字,那就是本课的重点,我们应掌握。③根据特殊词语来确定重点。比如,课文中常有些,如标志,关键,实质,方面等,这都是特殊词语我们应把握。④应根据课后练习确定重点。每课后的练习题,它都概括提出了这一课的中心和重点,我们应把握。

第四环:会。会什么呢?①会归类,比较归类,融会贯通。②织网。归纳总结,比线串珠。③提问,思考质疑,敢问善问。④巩固及时复习,温固而知新。⑤补遗,分析失误,查漏补缺。

篇4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 兴趣 培养策略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积极认识,是一种学习动机,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科发生兴趣时,他总是心情愉快地学习,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否则就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因为种种原因,教学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导致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到头来学生只会按部就班地死记硬背,这就严重削弱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严重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更别说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那么如何改变现状,培养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呢?

一、导入的生动有趣性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好比是一个好故事的开头。如果故事的开头动听、悬念叠出,就很容易吸引听众,引人入胜。一节课,导入如何,直接影响到该节课的整体质量。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不同方式,使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课不是那么枯燥无味,不是那么干瘪苍白,而是充满新意和幻彩,充满活力与激情,充满生机和奔放。这样,一节课有了很好的烘托和前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结合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通常采用趣味引进导入新课的方法,如在上课之前先讲述一个与本课有关系的典型案例导入新课,用与本课有关的时事热点问题与学生讨论带出本节将要教授的内容,从而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心理学家研究显示,在简单重复的对象刺激下,人的注意力往往会迟钝起来,难以产生心理反应;而新颖奇特的对象则会使人脑神经系统兴奋,激发强烈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中教学形式要多样化,不能给学生“老一套”的感觉,否则就会削弱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产生厌烦情绪,久而久之,原有的兴趣也会丧失殆尽。

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涉及课的类型、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及教学方法的新颖别致性。课的类型既有讲授课,又有复习课、讨论课、练习课、自习课;教学方法有:“课前新闻三分钟”、“到野外去上政治课”、“模拟法庭”、“答记者问”、“角色转换”、“演小品、相声”等。如在09届初三中考后期复习中我采用了“理一理”、“写一写”、“找一找”、“做一做”、“想一想”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积极地动脑、动手与反思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政治中考中对六十大知识考点的三方面能级要求;教学手段有传统的黑板、投影、挂图、多媒体、社会调查等,尤其是在教学中有效地利用和运用多媒体设备,以其新鲜、活泼、生动的形象一扫传统说教式教学导致的沉闷空气,带给学生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经常变换教学形式,能满足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使学习兴趣与日俱增。

三、教学案例的新颖性

思想政治课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时政性强、实践性强,而思想政治教材又具有滞后性的弱点。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而教材的变化远不能适应新情况的变化,从而导致理论和实际脱节。教材的滞后性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思想政治老师必须借用一些涉及国内外形势、学生实际的教学案例,这些教学案例尽可能的是最近时间、最近地点、最近人物的材料,这样的材料可靠、可亲、可信,容易与学生产生感情共鸣,有助于教学。例如,在进述“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时”时,我引用“09南京4―18抢劫案”的事例,同学们顿时精神亢奋,表示要增强责任感,不仅要努力学习,将来知识报国,而且要见义勇为,敢于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尽责。大家纷纷举手畅谈感想,尽管下课多时,但谈兴未尽。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要不断更新知识、充实内容,使理论更加切合实际,从而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可信度。

四、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性

今日的中学生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及表现欲望较强,渴望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不为所动,反觉得自己单纯是贮存教材内容的“容器”。这样就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的内心要求无法得到满足,自然失去对所学课程的兴趣。因而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我力争每节课都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如新授课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由学生概述框题所要讲述的内容,新课讲完后由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对知识点进行梳理。课中我要么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学,要么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而在讨论中可以是师生进行对话,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辩论,要么由学生来充当教师的角色进行课文讲解、学生给学生评分,要么将富有启发性的题目采取小组抢答、点名回答等形式来完成。这样,课堂不仅成了施展才华的竞技场,而且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如09届初三二模后期复习,我通常一节课至少把25分钟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动脑、动手、质疑、讨论、归纳、再由师点拨、归纳等方式,从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教师教学语言的幽默性、色彩性、动感性

许多学生不重视、不想学思想政治,主要是他们认为思想政治不是老生常谈,就是高谈阔论,与己无关。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成了一份苦差事。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彻底转变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生硬、平铺直叙式的教学语言,用幽默、彩色、动感的语言融合积极愉快的情感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

教师在上思想政治课时,要充分运用体态语言来传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对知识点的强调,同时也运用肢体语言和情态语言来表达自身对知识、对学生、对课堂的情感。在语气上,通过轻重、缓急、抑扬、快慢等变化进行教学;在语态方面,以平等方式、交谈方式进行情感教学,体现对学生的理解、信任和尊重,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建立起平等、和谐、融洽的关系,在其乐融融的学习环境下,自然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政治课的说服力、感召力极大部分来自于教师授课的语言力度、语言技巧、语言风采。在新课标要求下,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富有严谨、精炼的教学语言,而且要不乏幽默、彩色与动感的语言,如此才能真正扣动学生的心弦,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和想象的丰富,发挥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功能的积极作用。

这种幽默、彩色、动感的语言的应用,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放下“学究”的架子,收起习惯板着的面孔,而是要带入与课堂教学相融洽的肢体语言、情态语言,把知识的情与景用显见的情态、肢体、文字语言表达出来,既直观又形象,既有活跃的气氛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得思想政治课堂成为老师乐教、学生乐学、师生互动、充满情趣的课堂,而不再像以前致使教师头疼、学生反感抵触。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篇5

关键词: 思想 政治 教学 学生

新时期党的教育战略中,突出以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素质教育思想,主张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着力开发人的智能,重视人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思维力和创造力,这为我们“搞活”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了条件。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融知识性、思想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其宗旨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常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觉悟、立足社会实践。因此,只有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入手,努力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感染和激励作用,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念、学生划,知识理解不了,观点掌握不好”的现象还时有存在,思想政治课也失去了她诱人的魅力。为使思想政治课真正“活”起来,在教学活动中,我尝试着遵循“一宗旨”,加强“两联系”,坚持“三面向”,效果不错。

一、遵循活跃学生思维、营造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的宗旨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相长,相辅相成,教是主导,学则是教学中的主体,只有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的全过程,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开拓学生思维,营造轻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的合作参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寓理于事,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把一段呆板的“政治说教“和一段精彩的故事或一首美妙动听的音乐放在一起,哪一个会更会吸引学生呢”答案自然是后者。同样,一个复杂、抽象的道理,不做任何讲解,而是让学生单纯地去记忆,结果只会让学生产生反感,也就使思想政治课失去生机。如果换一种方式,将这个道理先编到一个有趣的故事里,然后再讲给学生听,调动学生兴趣,那么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就会不自觉地把这个道理记住,课堂气氛也在学生的欢笑语中变得轻松起来。

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

教育专家魏书生、宁鸿彬等都给学生制定过类似于“约法三章”性质的内容来确保民主气氛,比如“三个欢迎”和“三个允许”吧,即欢迎质疑、欢迎争辩、欢迎发表独立见解;允许学生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仿照专家,在教学中,我制定了“三个可以”和“一个必须”,那就是“可以提问老师、可以反驳老师、可以改正错误、必须尊重学生意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这种民主平等的教学活动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思维活力,使课堂教学收到较好效果。

二、加强课本知识与学生实际、学生与老师情感联系

1、加强课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的联系

思想政治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主渠道,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主战场”。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虽有所增长,但仍未脱稚气,不可避免也会有一定的偏颇。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学生中忽视品行修养的现象比比皆是,所以在教学中必须联系学生的日常行为,并以之为依据,“对症下药”,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

2、加强学生与老师情感的关系

“情感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师生情感交流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才能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家庭情况均能了如指掌。课上,多多尊重,理解他们;课下,尽可能帮助、体贴他们,以求相处融洽。人常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师有情,方可赢得学生的爱,进而发展到学生“爱师及课”。

三、坚持面向家庭,面向学校,面向社会的原则

学生的生活领域主要有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在教学中很有必要去面向不同的生活领域,并通过学生这一传播媒介,把各个生活领域中反馈来的信息合理运用到教学中,从而达到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与教学的有机结合。

家庭式是人生的一所永不毕业的学校,家庭也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因此,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在教学中要注意收集家庭生活与政治教学中相关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渗透到抽象的政治理论中,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无疑会大有裨益。

学校是学生汲取知识的苗圃,是学生立志成才的天地。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传授个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要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参与校园建设,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让学生学会组织管理,建设好自己的学校,能培养起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以校为家”的主人翁责任感,这对我们搞好课堂教学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篇6

古人云:“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位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位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的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因为学生对一节课的看法往往取决于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形式。

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强说服力

1.关注新闻时事

每天的新闻类节目栏目很多,从新闻中我们可以了解国家大事、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情况和各国的政局变化。思想政治教师应以收看新闻联播、读书看报、浏览新闻网页等方式搜集与课堂相关的新闻,并摘要与教学相关的内容,编写成政治最新资料集锦,或用于温习以前的知识,或直接穿插于教学之中,或为以后的教学打基础。

在平时的教学中,思想政治教师可适当融入一些有意义的新闻时事,这既是上课的“前奏曲”,又是课中的“小插曲”,从而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掌握点滴知识,培养学习动机。所以,将新闻时事融入教学中,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

2.结合“乡土教材”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的活力所在,也是政治课的魅力所在。一些“乡土教材”都发生在学生身边或者与之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所以学生容易接受,对相关知识记忆也深刻而持久。例如,在学习“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时,笔者让学生结合自己熟悉的、感受最深的身边事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争先发言,有的说三年大变样工程,使廊坊更加美丽,还有的说市委市政府提出“实力廊坊、效率廊坊、和谐廊坊”的口号,促进了廊坊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等。这种别开生面的课堂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信心。

二、借助多种文学艺术形式,增强感染力

1.欣赏歌曲

一首有着优美旋律的歌曲,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能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展开丰富的联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能迅速集中注意力,是一种最感染力的方式。如在讲授“经济特区”时,思想政治教师可播放《春天的故事》,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接受的基本观点,同时增加学习的兴趣。又如在讲授“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时,笔者让学生齐唱《众人划浆开大船》这首歌,并让学生说明为什么“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一个巴掌排呀拍不响,万人鼓掌声呀声震天”,使学生在唱歌的兴奋之中很自然地联系到本框题要学习的内容。

2.利用古诗词、俗语

许多诗词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是学习哲学时不可缺少的佐料。如古诗:“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农夫内心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首诗形象地刻画了在面对干旱时,农夫和公子王孙的不同反应。又如《母亲》:“妈妈的腰弯了,她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妈妈的眼花了,她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妈妈的皱纹深了,她把美丽的青春给了我。妈妈老了,她把不老的心灵给了我。”既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又有重大的教育意义。再如在讲“资本主义竞争”时,教师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淤泥”的俗语,既通俗易懂,又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易于接受,提高教学效果。

3.利用寓言、成语故事

寓言故事本身就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学生喜闻乐道,在学习哲学时也是必不可少的素材。对于学生熟悉的寓言,如《坐井观天》、《自相矛盾》等可让学生自己讲述并加以总结,不熟悉的再由教师讲述,学生总结。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教师还可向学生讲解一些成语的来源或典故,帮助学生了解其意思,从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自然而然地体会其寓含的道理。

4.借助漫画

用简单而夸张的方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其幽默诙谐的画面和语言,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令人不安,“毒火腿”、“假奶粉”、“染色鱼”、“工业染料红心蛋”等有害食品的生产过程被频频曝光,《“食”面埋伏》就是一幅关于如何让老百姓吃安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漫画。

三、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热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和兴趣是人行为的两大内在动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好坏首先取决于这一主体是否有学习的愿望和动力。明确的学习目的、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构成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如果教师忽视了学生积极性的激发和调动,思想政治课必将失去来自主体的最本源的动力。建立在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基础上的师生关系是和谐友善的,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良好的课堂气氛比教师的精彩讲授更重要,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要对个别学生表现出偏爱,应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温暖,及时表扬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

四、增强教师个人魅力,把学生的心留在课堂

篇7

摘要:怎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政治教师应该着手于教学方法的改革,促使学生产生“爱学”的态度,调剂学生的“乐学”情绪、教给学生“会学”的技巧和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关键词:探索政治课兴趣培养

随着课改的纵深发展,初三的文综合方案的实施,它要求学生既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要有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如此情况下,如果政治教师仍墨守成规,一味照本宣课,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枯燥的知识点,势必造成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厌恶逆反心理。低落的情绪,严重地影响学习思维,效果差。怎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政治教师应该着手于教学方法的改革,促使学生产生“爱学”的态度,调剂学生的“乐学”情绪、教给学生“会学”的技巧和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一、促使学生产生“爱学”的态度

一个教师要善于调动、激发学生对自己所教学课的兴趣,才是一位很有吸引力的教师。要使学生产生“爱学”的态度,一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对学习效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应注意用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语言,多用现代教学技术设备,使所列举的事例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好思的才干得到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肯定。二是应扩大学生视野。学生由于受年龄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对社会生活、他人了解甚少。学习政治就会有不少的疑虑,从而书上教的和现实生活中某些现象之间的差异,就会导致他们认为政治难学、难懂、进而产生一种受骗心理,厌学心态。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看一看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等栏目,教师不时给学生介绍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扩充学生知识,拓宽学生视野。

二、调剂学生的“乐学”情绪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活跃的课堂气氛就会使学生保持昂扬的学习情绪。反之,冷漠沉闷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情绪受到压抑,智慧火花熄灭。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心与心交流的空间,教师要真心而动,换取学生的真心,迎得彼此的尊重、理解、信任。以理服人。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说理性、哲理性见长的学科。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讲透道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取理论知识,加深对现实生活的理解。

三、教给学生“会学”的技巧

一些学生政治学习成绩不好,觉得难学,会产生厌学情绪,主要是他不会学习。教师就应该教给学生学法。一是授予学生阅读课文、资料的方法。二是温故知新,运用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三是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让他们想表现自己的欲望得以充分实现。教师应让这样的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无所顾虑地说他所理解的课本知识,提高他们的参与性,愉悦地猎取知识。

篇8

【关键词】调查 高中思想政治高效课堂 成绩 问题及对策

1.课堂教学改革的背景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阵地和基本途径。随着课改的推进,我县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有新的变化,但总体上尚未取得实质性和根本性的进展。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普遍存在,整体情况还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具体而言,缺位现象与越位现象并存,课程理念落实尚不到位。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换汤不换药”,上课依然是“满堂灌”;大部分学生习惯于传统的单一性 “接受性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就是用教师的思维束缚学生的大脑,占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长此以往易导致学生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没有被“真正”有效地调动起来。我们的课堂还不是高效课堂,低效甚至负效客观存在。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而高效地互动是从根本上克服传统课堂弊端的必由之路。

为了更好推进我县新课程改革,周至县教育局行政推进课堂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周至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一场革命和机遇!这为构建高效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其核心和灵魂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高效课堂的构建的关键是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全面发展。那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是我们从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与研究的人们必须研究与探索的问题。

作为一名政治教研员,我深刻地意识到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不断反思高效课堂构建中的成绩与问题。笔者通过跟踪周至县七所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改革,深入各校,听课、评课、教学反思、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教师指导等多种方式去调查研究。具体涉及到: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化、教学目标的落实、课堂教学评价、教学策略、教学资源的选取、教学反思等多个方面,及时反思总结课堂教学中的成绩和不足,从而促进我县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教学,为高效课堂在全县推广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持。

2.课堂教学改革取得的成绩

通过深入周至县七所高中一线调查研究,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各校都在积极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虽有不同,但共同之处是思想政治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2.1 教师“变了”!教师由高高在上的“主宰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2.2 学生“动了”!课前自主预习,课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检测……

2.3 课堂“活了”!教师不再是填鸭式的教学,学生不再是被动式的接受性学习,而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主动性的自主学习;在平等、愉悦、和谐的氛围内,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其乐融融。

2.4 课堂上教师的评价方式“发展了”!由单一的知识性评价向综合性、发展性、激励性的过程性评价转化。

教学资源的开发“多元”化了!教师能不断挖掘自身资源;能灵活运用多媒体等信息资源;能不断挖掘本土资源……

2.5 教师更加注重“教科研”了!……各校都成立了自己的教研室、各学科组集体备课、进行教学研究……

3.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各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改革的程度效果不同,但课堂中暴露出的问题却有共同之处:

3.1 有不少教师的新课程理念滞后,综合素质差。对改革不理解、不支持,“穿新鞋,走老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结果是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根本谈不到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课堂低效、负效客观存在。

3.2 教师课前备课,单打独干,所编制的导学案不经思考,照搬照抄,严重脱离学生的实际。使学生的预打折扣,直接影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3.3 相当教师课标意识淡薄。有些教师甚至连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性质都搞不清,教学只强调知识,忽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3.4 有些教师过分关注教学模式,忽视课改实质。课堂看起来热闹,而实质学生的思维没有真正的动起来,学生的积极性、主体性没有得到有效地发挥。

3.5 有的教师缺少教学策略,忽视教师主导,教师由“满堂灌”变为“满堂转”。结果是时间不够用,教学目标难以达成。

3.6 小组建设不科学,不精细……导致优生更优,差生更差,直接挫伤了一些学生的学习热情,使部分学生被边缘化,这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本意相违背。

3.7 教学评价上存在的问题比较大。有些教师对回答错的同学讽刺挖苦,对答对的笼统说好;有些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做评价或评价不及时;有的教师只知道描述性的评价,而忽视当堂检测。

3.8 在教学资源的选取上,有的竟然还停留在教材上……

3.9 教师的教科研意识不强,缺少必要地教学反思、团队合作意识。教研组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目前各校都存在的突出问题……

4.对策及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要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笔者认为我们要做到:

4.1 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坚定不移地进行课堂改革。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课堂改革的必然性和紧迫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束缚和羁绊着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必须改革!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高效互动是从根本上克服传统课堂弊端的出路。

4.2 立足高效课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2.1 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在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为此,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师资培训,采取各种途径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4.2.2 教师必须用新课程理念武装自己,教学中切实落实“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转变自己的角色:由高高在上的“主宰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闪光点的发现者、向学生学习的学习者;转变自己的行为: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则强调合作。具体做到:

(1)研读课标,体认学科特点。加强教科研,坚持集体备课,精心设置每个教学环节。

(2)紧扣三维目标。把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统一起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根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始终都不能偏离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要把坚持灌输论原则和坚持启发式方法统一起来。一方面既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时时处处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培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的感情,另一方面教师精心设计,广泛收集、精心选择资料、例子、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发挥学生主动性,尝试运用的观点去认识事物、分析问题、辨别是非、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凸显自主合作探究。不论学校采取那种教学模式,必须体现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为此教师要真正学会教学。首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教学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教后学”——以教导学; “温故知新” ——学会了才有兴趣。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方法,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和空间。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预习、自主合作探究、反馈相结合的原则。二是“三讲三不讲”原则,即学生已会的不讲、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教师要集中力量讲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易混、易错、易漏点,讲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讲学生解决不了的;三是“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原则,即减少教师讲和学生被动听的时间,增加学生说、学生做、学生互动的时间;四是“删除无效环节,减少无效劳动”原则,即剔除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行为,如不必的讲解环节、问答环节、删除“假问题”、“死问题”,等。

在教学策略方面,教师要力戒由“满堂灌”变为“满堂转”,要注重落实让学生经历过程,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学以导为依托,主动发展;导以学为对象,促进发展。教师通过制定导学案、创设情境、分层达标等教学策略引导、帮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创建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让探究代替说教,交流代替灌输、合作走向实效。合作一旦缺少指导、缺少训练就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在组织指导小组合作时应注意一下几点:一是选准合作题目,确需发挥学生之间优劣互补的问题才合作,确需面向全体、合作方能省时高效的才合作;二要营造氛围,激励合作兴趣;三是建全机制,保证人人参与,增强合作意识,促成组内“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四是适时引导,提高合作质量。总之,欲使学生真正喜欢学习,必先使课堂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事。只有这样,才能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落到实处。

(4)注重运用激励、发展性课堂评价。要重视发展性、综合性评价、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主体的多元化,评价要及时、准确。发挥课堂评价对学生导向、诊断和激励作用,激励不能形式化,要具体诚恳,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能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和纠正。高中政治课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要放在突出位置。

(5)活用教学资源。高中思想政治课有很强的时代性、现实性、开放性。只有不断挖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资源,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创造性的运用教材,开发多种教学资源,特别是本土资源,恰当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资源的利用要做到为教学服务,不求花样繁多,但求符合实际。

(6)注重教学反思。对学生的表现和发展、对教学任务完成、目标达成情况、对教学策略的选择、资源的开发利用,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问题情境的创设等进行客观分析。课前反思中要追问教材吃透了吗?教学方式最佳吗?预设充分吗?课中反思要提醒如何调动学生情绪?如何处理突发事件?如何对课堂中的人、事、物进行最佳管理?课后反思要不断思考哪些环节需要调整?哪些有了新的生成?还需做哪些努力?总之,只有不断的进行教学反思,才会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构建高中思想政治课高效课堂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努力。我们必须理性的对待成绩与不足,及时总结、认真研究,在不断反思与纠正的基础上,促进改革的健康运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篇9

本人从多年的思想政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出发,认为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启发教学。

一、提问启发

启发式教学的主旨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除对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外,还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引导,设置问题的情境,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问启发式正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它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状态,精心设计一些富有启发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索,然后发现“为什么”,最终找出问题的结果。例如,在讲《助人为乐》一课时,配合挂图,讲雷锋冒雨送老大娘的故事,然后提出一系列具有启发思考价值的问题:“这位老大娘在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心里如何想?”“当雷锋送老大娘到家,与老大娘告别时,老大娘心里又如何想?”“雷锋衣服淋湿了,为何还笑得那么甜?他心里想什么?”这种提问启发,既丰富了知识,又长了智慧,利于学生思维活动铺开,让学生展开想象,揣摩人物情感,探究事态的发展。这对强化学生道德认识,加深道德情感,开发学生智力是极其有益的。“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陶行知语)。为此,教师要善于设置疑点,多积累学生易出错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这样既避免了课堂教学的平铺直叙,又使课堂气氛波澜起伏。在教《别了,我爱的中国》一课,教师提问:“本课中为何三次出现‘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全意爱着的中国’?”在引导学生回答时,又可适时补充这样一个问题:“大家比较一下,若这个句子只出现一次,其效果又有何不同?”使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问题的实质。当然,教师的置疑既不能呆板平淡,又不能深浅过度,更不能无针对性,否则游离教学本旨,就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的。

二、反问启发

在启发式教学中,“启”是关键,“发”是要害,合理的“启”可以得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适时运用反问启发,可使学生豁然开朗,柳岸花明。所谓反问启发,即用旁敲侧击的手法,从问题的侧面或反面来多角度发问,以转弯抹角地进行点拨,促使学生消除思维障碍,从而达到教学本旨。在讲“奴隶社会中,奴隶受剥削的根源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劳动力”这一问题时,学生似懂非懂。用反问手法:“如果是奴隶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劳动者,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则学生茅塞顿开。由此一步步引导学生解决“地主和农民、资本家和工人间的关系是什么?”等系列问题。这样层层反问启发,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中,奴隶、农民、工人受剥削的根源,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善于激疑,多从反面提出问题,“制造矛盾”,以此打开学生心灵的门扉,激发其思考,逐步引入教学佳境。

三、举例启发为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等关键问题,运用一定教具,如实物、实验、电教等,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其理解和掌握知识。其中“举例”不乏为思想政治课中启发教学的一重要手段。因为学生周围处处是活生生的思想教育好素材,由此为切入口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为有效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传授新知时,有时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截然不同的问题进行对比,以启示学生找出问题间共性、异性及其本质联系,这就是采用对比启发教学方式。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可大量运用此手法,引导学生对人物、事物乃至时空、场景等进行对比,从而领会教学内容,强化自身的道德认识。例如,在《人生观》一课教学时,通过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和大汉奸两个历史人物作对比,可启发学生了解“树立正确人生观”的意义。文天祥起兵抗元、誓死不屈,作《过零丁洋》诗,最后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身殉国,流芳百世,受世人景仰。而不顾民族存亡,国家安危,与日本侵略者“同舟共济”,也作《过零丁洋》一诗,其最后两句为:“凄然不作零丁叹,检点生平未尽心。”甘作奴才,成了一条断了脊梁的癞皮狗,受历史的唾弃,而遗臭万年。通过对比,使学生知晓,人生观就是人们对生活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并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再如教《遵守公共秩序》一课时,教师在讲解公共秩序的重要性,提出问题,课堂讨论基础上,让学生联系实际,对照自己,对照同学,赞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倾向,从而使学生明辩是非、真伪,懂得善恶、美丑,提高道德评价和自我教育能力。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若教师运用了大量相互对立的观点和材料,启发学生对比,同时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会使学生从中受到启迪。

四、联想启发

所谓联想是指由某一事物而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观念而想乙观念的心理过程。它不仅是人们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不可缺少的心理条件,也是情感、意志过程不可少的心理因素。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联想来启发学生理解、记忆概念和原理及有关内容,使学生借助奇特联想、类比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等联想手法,来进行归纳,演绎和类比推理,进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和提高思想认识。如《我国公民应履行的基本义务》一课,内容多,难记忆。对此可用联想手法,让学生把国家这个“大家”想象成为家庭这个“小家”,并提出启发性问题:“作为一个家庭成员,你应履行哪些义务?”通过一比一问,使得问题具体形象化,易为学生接受。又如,对我国古代指南针、造纸、印刷、火药等四大发明,学生易把发明的次序弄错。对此可用联想手法启发学生记忆:猎人打鸟,首先瞄准方向,然后再扣扳机,火药最后发射出去。指南针是指示方向,故在第一,火药在“最后”。只有先发明纸,然后才能印刷,故造纸在前,印刷次之。这种联想看似滑稽,但对记忆确有好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重视学生掌握知识间联系,引导学生分析事物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联想力,这也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打下基矗。

五、情境启发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形象化语言描绘、探究性问题设置、具体教育活动的组织及电教手段的运用等创设最佳教学情境,营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达到启发、感染目的。在讲《团结起来力量大》一课时,拿出一盘散沙和一些水泥,在演示中让学生知道“一盘散沙并无力,如果加上水和泥,凝固以后硬无比”的道理,并用一手指和五手指举排球做实验,创设一种“团结起来力量大”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亲眼目睹,耳有所闻,心有所悟。这既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加深了学生的思想认识。为配合《人生观》一课的教学,我设计了一小品让学生表演。某宾馆来了几位客人,陪同人员向服务员介绍:“这是市长的儿子,那是局长的女儿,……”。服务人员极为反感,义正严辞说:“他们是不是没有职业和姓名?捧出当官的父母,难道身价就变了?我们可不吃这一套!”学生真情表演,教师现场点化,启发发问:“这里体现了哪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学生经情境的渲染,通过热烈讨论悟出了:短短的场景却是一场人生价值观的剧烈交锋,即以等级、地位、权势,还是以劳动贡献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

思想政治课中教学情境的设置旨在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引起共鸣,启发学生思索,籍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情境的设置要围绕教学目的,切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合情合理,健康有益,不能只图“热闹”而游离教学目的。

总之,合理运用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尽管启发的方式不只以上几种,但其教学主旨是一样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采用多种启发形式,激活学生学习动机,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求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创造课堂教学的最佳时效,以有效地完成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各项任务。

篇10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 问题设计 要求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不是把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问题,而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提出一个问题的意义远远大于解决一个问题。美国学者史蒂文斯第一次对教师发问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后发现: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问题大约占普通学生80%的时间。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率,就必须在“问题”上下工夫,在“问题”上求创新求发展。思想政治课问题的设计没有统一的模式,它可以通过典型事例,或者通过有关伦理、道德准则的故事,可以是社会热点,也可以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总之,只要符合实际,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都可以作为问题设计的素材,一个有教育意义的问题设计通常要符合以下要求。

一、问题的设计必须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

教学目标是教学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其主要功能是引导教师科学规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手段,以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和任务等。新的课程标准虽然从总体上改变了以往对教学统的过多过死的现象,但针对不同的学科其要求又是不一样的,思想政治课作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一门科学,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维方法上承担着重要职责。因此,它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具有特殊性。其问题的设置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即必须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伦理观念和价值取向,必须符合当前社会的需要。

二、问题的设计必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育上很有见地的文豪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前提,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只有帮助学生增强其内在驱动力,才能打通其探索新知识的内在通道。教师最大的成功莫过于把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起来,使学生的学习建立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之上,因此,思想政治课问题的设计应当关注学生的兴趣,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一个不符合学生兴趣和需要的问题难以取得预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讲“普遍联系”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18世纪法国有位哲学家叫狄德罗,一天,朋友送他一件高档睡袍,他非常喜欢。可当他穿着华丽的睡袍在家中寻找感觉时,总觉得不对劲,家中的摆设配不上他的睡袍。于是为了和睡袍相配套。他把旧东西全部更新,可他仍然感到不舒服,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后来,他把这种感觉写成文章,题目为《与睡袍离别之后的烦恼》。这一现象后来被称为“狄德罗效应”,也称为“配套效应”。为什么会产生“狄德罗效应”呢?这一效应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这一问题的设计由于结合了生动的事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问题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

教育对象是教学过程和思维的主体,因此,问题的设计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问题的解决,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杜威说:“一个人要有效地进行思维,必须已经具有或者现在具有许多经验,给他提供对付所有困难的办法,困难是引起思维不可缺少的刺激物,但并不是所有困难都能引起思维。有时困难使人不知所措,他们被困难吓倒,感到沮丧泄气,困难的情景必须和学生曾经对付过的情景有足够的相似之处,学生对处理这个情景的办法有一定的自控能力。”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问题的设计不能脱离学生,教师必须通过测验、活动、调查等方法诊断学生的起点能力,对学生学习、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基础作全面的预测。同时还要使设计的问题在难度上有一定的坡度和层次,照顾到每一个知识层面上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通过活动有一定的提高和收获,达到“浅者得其浅,深者得其深”的效果。如在讲“价值规律”内容时,我先创设了以下市场交易情境:(情景一)某市场上有2袋待交换的大米,每袋50公斤,价格100元,卖者2人,人均一袋,买者4人,每人欲购一袋。(情景二)现在市场上有卖者4人,人均1袋待售大米,买者4人,每人预购一袋。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买卖双方并设计这样几个问题:(1)在交易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2)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3)这一问题的产生说明了什么问题?(4)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由于这一问题的设计贴近学生,且在难度上有一定坡度和层次,照顾到每一层面的学生,因此,学生反映很积极,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四、问题的设计必须重在增强教学效果

高层次的教学不能满足于现有结论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发掘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创新思维。马秋斯金认为:“学生掌握新知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在问题情景中实现思维的过程。”思想政治课设置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构建知识,理解、内化思想政治原理,形成符合社会需要的价值观,这是衡量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标准所在。

要达到这一目的,思想政治课问题的设计必须首先在把握教材内容和选材上下工夫。思想政治课教材作为教学的工具,是教师进行教学和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依据,教师进行教学的前提就是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及精神实质,明确教学目标,准确地分析教材。只有这样,才能明确设计出每一问题所预示的结果,准确把握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将会产生哪些变化,发展哪些能力才能使设计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可以说,在理解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灵活地创造地设计教学是一个教师形成自己独特教学风格的显著标志。反之,如果问题设计偏离教材,单纯追求形式的所谓新颖,最终的结果是不可能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

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可用素材非常广泛,既包括社会中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社会问题,又涵盖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对这些事例精选和有效运用,对教学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出最能节约时间、达到最佳效果的问题,这也是思想课问题设计的最关键环节。

五、问题的设计必须符合时代的要求

思想政治课本身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因此,思想政治课问题的设计就更需要贴近现实,积极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教材内容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的发展和将来的生活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懂得学习不只是为了应付老师和考试,而是与将来从事的职业紧密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