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保工程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0 11:37: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天保工程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004年,在旗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和评议下,我个人尽职尽责的主持林业局全盘工作,与领导班子成员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建设任务。下面,我将一年来个人的思想、学习和工作情况述职如下:
一、一年来个人工作、学习和思想情况
一年来,我始终把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摆在了首要位置。一是为了改变观念,解放思想,我本人平时一直坚持学习有关报刊、文件,坚持写读书笔记和工作日记。通过学习,我个人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不断提高,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二是身体力行党的宗旨,结合“执政为民、优化环境、加快发展”培训教育活动和正在开展的林业行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再创林业新辉煌”大学讨论活动的实施,我个人也进行了一次大学习、大教育和大讨论,收到了良好效果,个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明显增强。三是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与班子成员经常交流思想认识、发扬民主、相互监督,同时开展了自我批评,实行了有效的监督,落实了班子议事制度,进一步推动了决策民主化、科学化。三是边工作,边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了解了全旗森林分布的区域和状况,深刻剖析了我旗林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机遇,撰写了《乌拉特后旗天保工程现状和发展思路》和《我旗生态环境存在问题和治理对策》等调研报告和论文。四是作为林业局的主要领导,主持着林业系统的全盘工作,虽说掌握着人事、财务大权,但是无论在工作上、生活中,我都时刻以《》和廉政制度为准绳,严格要求自己,警钟长鸣,自觉接受监督
二、2004年林业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上级部门给我旗下达的总任务为17万亩,其中还林任务为1万亩,天保飞播造林3万亩,封育10万亩、采种基地3万亩。全旗共完成生态建设面积19.25万亩,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其中完成还林1.05万亩;完成飞播造林3万亩、封育11.2万亩;完成采种基地建设4万亩。完成新育苗210亩,四旁植树10万株,义务植树13万株。在全年的工作中,我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林业工作,主要“培植了三大亮点,实施了四大工程,强化了四项措施,突出了六项重点工作”。
(一)培植了三大亮点
1、启动实施了固察公路(后旗段)绿色通道绿化工程。我们大胆实践,提出了把固察公路绿化工程作为展示后旗经济发展的“窗口工程”,作为干旱地区困难立地造林的“示范工程”,力争用2年的时间把固察公路建成一条绿色风景线。今年,我们采取了换土、工程队造林抚育、围栏保护和购买水车等多种措施,共栽植各类树木20.32万株,其中垂榆3200株,榆树5万株,杨柴15万株,共完成固察公路通道绿化造林25公里,折合造林面积700亩,成活率达到90%以上。
2、首次开展了阴山山地造林试验。为配合旗府搬迁,绿化美化新旗址,同时探索阴山山地造林的新途径。我们提出了在巴音宝力格镇北山坡开展山地造林试验的思路,经与有关领导和专家规划论证,从去年冬天开始整地,率先在全市搞山地造林试验,共栽植各类树苗5万株,其中榆树2万株,蒙古扁桃3万株,应用了多种抗旱保水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完成阴山山地造林300亩,成活率达92%,试验工作受到自治区和市林业局有关领导的肯定和好评。
3、继续大力推广人工接种肉苁蓉技术。我们通过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和组织农牧民参观人工接种肉苁蓉基地等形式,,大大激发了农牧民接种肉苁蓉的积极性,免费提供种子纸50万张,共完成人工接种肉苁蓉6000亩,使全旗人工种植肉苁蓉面积累计达到了1万亩。
(二)实施了四大工程
1、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我们将退耕还林工程列为春季造林的主要工作,超前准备,精心组织技术人员,经过实地踏查设计,科学编制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共完成还林1.05万亩,成活率达到90%以上。
2、实施了梭梭林鼠害治理工程。在去年防治的基础上,在任务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对鼠害严重的大哈拉扎嘎、西尼乌素、前达门嘎查和飞播区等林业重点建设区进行防治。从4月10日开始组织各苏木职工、牧民和边防部队等600多人,历时10天,共完成了防治面积30万亩,其中化学防治25万亩,生物防治5万亩,防治效果达到95%以上。共投放饵料胡萝卜12万斤,肉毒素350公斤。
3、全面开展了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今年在任务不明确的情况下,我们按照去年的飞播封育任务量进行了准备工作。通过到实地查看后,将飞播和封育的任务全部分解到了苏木镇,落实到了地块。从7月14日开始,用7天的时间完成飞机播种造林3万亩,共用杨柴、花棒、紫蒿、沙拐枣种子2.4万斤,同时,通过招标,组织施工队用2个月时间完成了10万亩的封育任务。
4、启动实施了种苗工程。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我旗下半年正启动实施了梭梭采种基地林木种苗建设项目,已完成围栏封育建设4万亩。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优良梭梭种子6万公斤,为全旗林业生态建设提供坚实的种源保障。
(三)强化了四项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一是把今年的林业生产任务全部分解到各苏木镇,列入实绩考核目标内容,层层签订了责任状,落实了责任制。二是在春季造林开始前,落实了春季造林和封育任务。三是今年,旗委、政府“两办”开展了林业生态建设督查2次,有力地促进了林业生产。
2、加大科技含量,强化科技支撑。一是制定了林业科技造林承包方案,成立了通道绿化组、山地造林组和各苏木镇造林组等8个造林组,抽调25名技术人员,抽调车辆7台,安排下乡经费4万元。二是大力推广了客土造林、座水造林、带土移植、生根粉和保水剂等抗旱造林技术和新产品应用,共推广科技造林项目4项,完成推广面积9500亩。
3、加强种苗的供应与管理。严把苗木质量关,认真核发“两证一签”,坚持用大苗、壮苗,发放合格证、标签、质量检验证书387份,累计供应各类苗木460多万株,其中乔木20多万株,灌木440多万株。严把了飞播种子入口、质检、包衣、比例、包装等五关,对飞播用种全部用种衣剂进行包衣,提高了种子保存率。
4、突出重点,加强了林业宣传工作。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共发表各类新闻和稿件78篇,发表宣传稿件43篇,其中自治区级发表4篇,市级15篇,旗级24篇;新闻报道35次,其中专题报道1次。印发《林业工作简报》41期。一是积极参加了全区第二届农牧业科技成果博览会,制作图文并貌的宣传专版4个,展出实物10种,散发宣传材料7000多份,扩大了后旗林业的知名度。二是在《内蒙古政报》、《内蒙古年鉴》和《内蒙古林业》上刊登了彩色专版,扩大了宣传层面和范围。三是加大了林业科技推广的宣传,大力引导农牧民科学、节水造林,共印送科技下乡2次。组织有规模、有声势、有影响的森林资源保护宣传活动2次,制作固定宣传牌10个。
(四)突出了六项重点工作
1、加强了工程项目的争取和实施。今年我局共争取投资项目5个,争取投资1157.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995.4万元。天保工程867.4万元,公益林建设投资673万元,其中国家投资538万元,事业费投资到位194.4万元;退耕还林工程投资130万元;梭梭林采种基地建设工程投资113万元,其中国家投资90万元;森林公安派出所建设投资2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6万元;鼠害防治工程国家投资22万元;造林补助费5万元。
2、突出了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一是加强了林木采伐管理。坚持伐前调查设计,伐中检查监督,伐后验收的原则。目前,共发放了采伐证42份,采伐总量260立方米,完成采伐更新造林11693株。二是加大了林业执法力度,对林木采伐、木材运输、木材经营(加工)进行了检查清理整顿,共查处涉林案件6起,其中滥伐林木案4起,毁林开垦2起。三是加大了禁牧管理工作力度。开展了多次专项检查,经常组织森林公安、林政人员会同各苏木镇护林员进行检查,共查处偷牧案件37起,处罚37人,罚款3500元,警告46人。
3、加强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一是积极开展了光肩星天牛的预防工作,对全旗的木材加工点和建筑施工现场进行了全面的检查,严格禁止从疫区调运木材。二是及时对山前榆叶甲虫害进行了防治,共完成防治700亩,防治效果达到100%。三是加强了森林病虫鼠兔害防治,完成秋季防治9万亩。
4、积极开展了全旗公益林林权证核发工作。一是专门召开了旗长常务会议,研究决定了收回草原证,核发林权证等有关事项。二是从5月20日开始,林业部门抽调了15名技术人员,分为5个小组,落实车辆5辆,筹集资金10万元。并从草原部门抽调了3名技术人员,配合林业部门工作。经过4个月的连续工作,率先在全市第一家完成了公益林林权证核发工作。共发放林权证990份,其中国家级公益林761份,退耕还林229份;林权发证面积187万亩。
5、积极配合了人大代表评议林业局工作。一是认真研究,周密部署,做到了思想到位、责任到位和工作到位。二是在系统内层层开展发动,组织广大干部学习。端正了态度,摆正了角色,诚心诚意地接受了人大代表的评议。三是在认真自查的基础上,要按照代表在评议中提出的批评、建议和意见,逐条研究,拿出了整改方案,保证做到了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6、加强了单位搬迁的准备工作,解决了职工住房补贴。一是单位搬迁工作。按照旗委、政府的统一安排,我局在党政综合大楼东侧建设了一座3000平米的4层办公大楼,明年元月份可以搬迁。二是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优惠政策出台后,我局按照旗政府的补贴精神,对购房的林业局干部职工全部每人补贴1万元,目前,林业局干部职工已登记、购买住房38套,林业局预付了购房补贴款47万元。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外墙;聚苯乙烯保温板;XPS
我国的外墙保温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并且已经作为节能工程的重点研究发展项目之一,这其中和外墙保温技术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新材料的应用,在提高外墙施工质量的同时,还能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
1.聚苯乙烯保温板
1.1保温基层施工
在保证苯板与基层之间粘接度的过程中,前提在于保证基层具备一定的强度,且基层表面必须平整、光洁、无油污等阻碍粘结的附着物;基层禁止出现空鼓、裂纹、起皮、爆灰现象;此外,在保温基层施工前,还应安装好外墙上的门窗框、阳台栏杆及线盒等物件,预留出保温层厚度的施工间隙,堵死外墙保温层上的施工洞口。
1.2粘贴保温层聚苯板
聚苯板在上墙前至少陈化42d后方可使用,且板材尺寸应控制在宽1200mm左右,高600mm左右;粘贴顺序为阴、阳角、外墙两侧的门、窗机变形缝,针对同一单位工程应使用同一规格的聚苯板。在聚苯板粘贴中,应按照顺砌方式进行粘贴,竖缝之间应错开1/2板长,阴、阳角应咬口粘贴。首层板在沾满外墙后,应将宽度为50mm的胶粘剂涂抹在其他楼层的背面,板芯可采用点涂法或条涂法。
1.3锚栓固定
顾名思义,锚栓是用来加固保温板的强有力措施。在锚栓安装中,应在粘胶点硬化后进行,确保板面的平整度;在拧入或敲入锚固钉时,钉头与塑料圆盘不能高处板面,且锚栓的数量应控制在每平米2――3个,针对一些转角处、门窗洞口应交错布置,锚栓间的上下间距不能超过600mm,距墙边宽度应保持在300mm左右,针对外墙面出现的空鼓、脱落现象,应使用胶粘剂或锚栓进行固定。
1.4保护层
所谓的保护层是指粘贴在保温层上的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及抹面抗裂胶浆。保护层的目的在于防水、抗冲击及防火,厚度多控制在3――6mm之间。施工人员在保温板面涂抹砂浆时,厚度应控制在2――4mm左右,且翻包网格布中的砂浆应由中间向四周进行抹压,避免面层出现褶皱。在覆盖网格布的选择上,应以微见网格布轮廓为主,严禁施工人员对面层砂浆进行揉搓;搭接时,网格布的规格应控制在长100mm,宽80mm,并在转角200mm的范围内禁止搭接。需要注意的是,面层砂浆不能全部涂抹在网格布上,而是呈现出台阶形坡度,坡度之间的距离应控制在150mm之内,避免网格布搭接处出现超差现象。
2.XPS板性能在施工中的应用
1、保温性能
XPS板的保温性能很高,能够达到温度稳定的效果,同时XPS板在热工性能上来说热导性十分优秀。既能满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用能适应特殊工艺要求。但是在施工中要注意对施工环境的选择,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可能影响其施工质量,并且对其性能造成不必要的破坏。所以在雨、雪情况下不能进行施工,保温板在施工过程中还要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尤其对粘合程度、固定质量、施工工序等,必须严格控制,同事防止因施工工序调整造成板材长时间而形成的紫外线破坏。
2、稳定性
稳定性就是保温层与基层的墙体之间形成的复合的保温系统应该具有不相
互脱离,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首先在做外保温以前基层墙体的清理必须彻底,
保证基层墙体无浮土、无油渍,墙面无空鼓、松动等现象。其次还要保证保温板
与墙体的牢固结合,也就是说保温板与墙体应该具有足够的粘贴面积,(一般要
求粘贴面积应该大于等于 40%),且保温板的尺寸也应该符合设计要求,(一般要求保温板宽度不宜大于 1200mm,高度不宜大于 600mm),以免出现保温墙面开裂、空鼓等现象。 在建筑高度超过 20 米时,在承受负风压较大的部位应用锚栓辅助固定,固定间距要均匀,且在保温板施工完 24 小时后才能进行。
3、防火性能
虽然外墙保温材料具备一定的阻燃性,但是在定环境下外墙保温材料还是能够成为可燃物,并且在保温层的内部形成燃烧带,造成更大程度的经济损失。所以在铺设XPS板时要注意对防火带的设置,外墙在整体上不能设计为满铺,并且根据防火要求设置隔离带。一般以建筑层高为标准,平均每三层就要设置一条,如果在同等部位有门窗或洞口时,要使用加强网布和砂浆在墙体上直接固定,防火隔离带距离门窗的距离要大于200mm,并且要使隔离带的上口与上一层楼板相互结合,,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保护XPS板,避免在着火时火势顺着泡沫板蔓延,造成更大的灾难。
4 防水性能
在一般情况下,墙体出现渗漏的裂缝宽度为小于 0.1mm,所以外墙外保温体系在持续的雨天保温层出现渗漏的可能性很大。在做外墙外保温时,对一些容易出现渗漏的部位,要做密闭处理,使得水汽不容易进入,保持保温层表面的高的防水性能,这就对施工质量的要求提高了。在施工时聚苯板的端头要粘贴翻包网格布,接缝采用适当的密闭形式或者是涂抹密封膏。在施工中,两遍的砂浆非常重要,第一遍砂浆应满铺在保温板上,随即把网格布绷紧,无折痕的压入砂浆中,不等停留立即涂第二遍底层的砂浆,第二遍为抗裂砂浆要 100%满铺在网格布上,厚度以隐现网格布为标准,以最大限度的发挥网格布抵抗因温度变化而产生应力的能力。
5墙内凝结
在施工前要对墙面进行清理,尤其本工程属于高层建筑,每天因温差影响在早时段建筑表面会形成凝露,所以在施工前必须进行处理,可以使用聚氨酯防水涂料或单组份的丙烯酸防水涂料对基地涂刷,这样就能够避免墙内凝结现场的产生同时有效避免潮气所产生的破坏。
6耐久性
XPS板的耐久性能十分稳定,在国际上针对建筑外墙保温的使用年限都规定在25年,而XPS板的使用年限与外墙材料的质量和施工工艺有着十分重要的管理,在一般条件下抹面砂浆、粘和剂等质量能够达到使用年限,XPS板就不会发生腐蚀问题,所以在施工中要注意材料组合的控制,保证材料能够在正确的工艺标准下进行使用,避免因材料排斥而降低保温层的使用寿命。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建筑工程主体外墙新材料的研发应用,在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同时,还能实现绿树建筑的发展目的,为其绿色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3
1前言
森林是海南的生命线,是海南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它涵养水源,贮碳释氧,吸纳粉尘,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美化环境,也是海南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的生态保障。在近五十年的发展中,海南林业已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林业科学技术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沙漠化造林技术研究、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和海防林研究、天保林研究、稀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研究、生物组培技术研究等均获得重要的技术成果,为海南林业的发展和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文献资料是科学发展的重要特征指标,可以间接反映出科学研究结果和科技发展的轨迹。为了系统、准确地了解海南林业科学技术发展轨迹和最新研究进展,本文以海南林业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以文献资料作为参考点,采用文献查询与专家咨询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查阅关于海南林业科学技术方面的文章,内容包括海南森林培育技术研究、海南林木遗传育种技术研究、海南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森林经营管理研究、海南林业信息技术研究、海南森林生态研究和海南林产工业及化工技术研究七大类。通过深入的研究和详细的分析,探讨海南林业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全面、系统的掌握海南林业的发展轨迹。
2海南主要林业科学技术文献检索结果
2.1文献整体情况和年度分布规律
以《热带林业》和《热带林业科技》期刊杂志为主要参考点,查阅在1962年~2006年期间,发表的海南主要林业科学技术文献,结合中国知网数据库,以“海南林业科技”和“林业科技发展”为主题,进行系统检索,经统计,共计2000余篇文章。由于年限较长,因而,以10年为一个发展阶段,把文献划分为5个发展阶段。详见文献数量阶段分布图1。
2.2文献类型
针对文献资料的论述方式,分为综述类文章、技术类文献、调查报告类文献、发展战略类四种类型。2.3学科分布特点根据林业学科的基本分类和文献资料研究主题,将收集的文献分类为:森林培育、林木遗传育种研究、森林生态学研究、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森林经营管理、林业信息技术研究、林业建设、森林资源、园林绿化、林业信息技术、森林防火、自然保护及其它研究等12类。
3海南林业科学技术研究进展情况分析
3.1分布情况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海南林业科学技术文献资料数量的变化:1970~1979年期间,科技文献数量最少;1980~1989年和2000~2006年两个阶段发表的文献量最多。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的时代特征和海南林业建设方向。20世纪60年代,开荒耕种,引种栽培,建设海南的热潮涌起;20世纪70年代,由于社会的动荡,阻碍了社会的发展,科学生产和林业研究也受到严重阻滞;自1980年开始,国家非常重视海南的林业建设,提出“保护、恢复和发展并重”的林业建设方针,科技人员备受鼓舞,重新投入生产建设中,林业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开始得到重视,同时林业科学研究文献数量明显增多;随着林业建设的恢复和发展,20世纪90年代,海南省人大一届三次会议通过了《海南森林保护管理条例》,禁止采伐热带天然林,海南林业进入转型摸索阶段,开展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重视实际工作,但是科技论文的编写仍没得到重视;从2000年开始,林业建设进入跨越发展阶段,对林业科学技术需求不断增强,鼓励科技创新。同时,由于对职称评定工作的重视,科技人员撰写科技论文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总体上看,海南省林业科学技术研究文献量呈上升趋势。
3.2文献类型分析
从图2可以看出,海南省林业文章以综述类居多,占总文献量的56.8%;技术总结性文献居第二,约占总文献量的37.4%;调查报告类文章占4.8%;发展战略类文献占1%。技术报告类和调查报告类文献一共才占总文献量的42.2%,与综述类文章相差较多,表明海南省林业技术类研究及成果偏少。
3.3文献分类结构分析
表2显示,我省林业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森林培育研究,占总文献量的22.47%。共涉及如柚木、黄桐、降香黄檀、黄胆、海南龙血树、洋椿树、棕榈藤、竹子等海南乡土树种的栽培技术、育苗技术、生物学特性研究,以及松树、桉树、马占相思等树种的营林技术研究。这与我省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用材林、建立乡土树种基地的林业发展方向密切相关。林木遗传育种技术研究占总文献量的10.65%。说明林木良种繁育研究得到重视,内容包括林木生物技术、林木常规育种、种源收集等,这与当前林业的发展方向是相适应的。森林生态学文章占总文献量的10.24%,包括森林生态系统理论研究、人工林生态系统研究、森林破坏给森林生态系统带来的后果、热带原始林保护示范研究等等,此类研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海南林产工业及化工类文章占文献总量的9.59%,数量颇多,说明海南较为重视林产工业及化工方面的研究和发展。森林经营管理类文章占总文献量的5.0%,内容以森林可持续发展、分类经营、森林资源为主。园林建设方面的文章逐渐增多,占总文献量的1.82%,这与城市园林建设、城市森林化、城乡一体化建设紧密相关,促进了该学科的研究进程。林业经济管理类文献占0.53%,说明海南对此项研究偏少。林业政策类文章仅占总文献量的0.12%,数量最少。
4结论
通过海南林业科学技术进展分析,结果表明:(1)海南重视林木育种工作。但是科技含量较低。在林木生物技术方面,虽然该类文章相比较多,但深度和广度不够,许多树种的研究尚未开始。(2)森林培育技术研究得到较快发展。尤其在造林模式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并取得较好效果。(3)海南在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研究深度不够,尤其对森林昆虫区系、害虫生物学、生态学及其经济意义方面的研究很少,资料也缺乏。(4)在森林经营管理研究方面,海南先后得到ITTO(国际热带木材组织)、GTZ(德国技术合作公司)等国际组织的资助,使森林得到有效恢复和前所未有的发展。(5)在海南林业信息技术研究方面,海南省森林资源卫星遥感信息系统、森林公安指挥中心、森林火灾监测系统、森林病虫害监测系统、信息局域网络、林业视频会议系统、科技信息网等林业高科技网络平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还有农业科技服务“110”这一新型服务体系,海南林业信息技术研究还是比较领先的。(6)海南森林生态研究取得一定成果。
5讨论
虽然海南省林业科学技术研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总体水平同国内发达省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制约着林业技术创新和发展,也制约着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表现在:(1)林木遗传育种研究明显滞后,尤其细胞、分子遗传学研究薄弱,明显落后于国内外许多城市。对种源的收集偏少,对已收集资源的保存、研究、开发和利用不够;(2)乡土树种遗传改良工作停滞不前。不少重要乡土珍贵树种的育种以及规模繁殖技术仍处于较低的水平,新品种数量少,研究手段落后,新品种的选育研究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连续性,难以满足林业工程建设的需要。(3)在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研究亟待加强。(4)林业科学技术研究与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表现在生产管理水平低,经营粗放,普遍存在只抓生产不顾技术研究的现象。(5)林业生产方式和设备陈旧落后,对林业先进机械运用较少,基础条件落后,还停留在原始的工具,如森林清查角规、测树仪等仍是森林清查的主要工具;劳动力老化,没有活力。(6)由于林业发展具有长期性、艰难性、复杂性、地域性等特征,收入和产出的不协调,造成了科技人员浮躁,无法安心科学研究。同时,高层次的林业科技人才匮乏,尤其是国内外学术界较有影响的拔尖人才少,科技资源配置与优化程度低,创新能力低,严重制约了林业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7)林业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少,而且已有的成果也无法及时推广,严重制约了林业的建设。林业科学技术推广体制的不健全,基层林业部门科技力量薄弱,致使林业科学技术成果推广率极低,也是阻碍当前海南省经济的提高和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8)科技经费投入不足,致使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投入较低,研究手段落后,严重制约了林业科技产业的发展和林业科学技术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9)海南林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明显落后于海南农业科技的研究和发展。#p#分页标题#e#
篇4
重庆市技装中心自成立以来,结合工作职能职责要求及重庆市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事业发展需要,科学地设置了综合部、信息技术部、资源建设部、条件装备部、教研培训部、远程教育部、电教制作部、大学城信息中心。目前,技装中心已拥有业务熟练、素质过硬的工作人员82名,为重庆市教育信息技术及装备建设工作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智慧与汗水。为此我刊专访了技装中心书记兼副主任余跃同志。
问:余书记,重庆作为中国西南部发展的龙头城市,近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不可否认,重庆尚是一个年轻的城市,特殊的地理环境、历史积淀和文化氛围赋予重庆了不同于其他城市的显著特点,您能结合重庆的发展,给我们介绍一下重庆普教系统教育技术装备的发展现状么?
答:重庆是一个有着特殊地理环境、历史积淀和文化氛围的城市。近年来,随着西部开发的不断深入,重庆各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新农村的建设及“五个重庆”建设的开展,为我市的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工作的深入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自2008年9月技装中心成立以来,部门及人员得到了优化,经过部门同事的共同努力,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装备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09年,市教委赋予市技装中心“六大职能”与“六大任务”,明确了技装中心的教育信息系统化建设与管理,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教育信息技术教研、科研和培训,指导、推进全市教育系统信息技术及教育装备工作,大学城资源共享网络平台的管理、运营、维护和后期建设发展等工作职能。突出了探索建立以教育信息化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机制,加大教育信息化硬件、远程教育、教育资源三大平台建设,加强教育城域网、校园网、校园数字化建设,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加大全市中小学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把重庆建设成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示范区和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试验区的目标等六大工作重点。结合重庆市相关工作的具体情况,市技装中心迅速确立了“中心一盘棋,服务为宗旨,工作求效益,创新求发展,构建和谐中心”的工作思路。并明确了“2255”目标,即“两区、两库、五大平台、五大体系”。通过资源库、教育数据库建设,借助网络、资源、数据、管理、服务五大平台,利用网络互通、资源共享、应用服务、运行保障、人才支撑五大体系,将重庆建成为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示范区、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实验区。在具体工作中,以“管理一流、服务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教研一流、贡献一流”为要求,全面开展具体工作。
目前,在教育网络平台建设方面,通过先后投资2000余万元,购置了硬软件设施设备,开通了100M互为备份的互联网出口,初步建成了具有教育中心和数据中心的市级机房。全市33个区县已建成教育城域网,占全市总数的61%。全市有2848所普通中小学建成校园网或校园局域网,覆盖率达到32%;全市生机比达到18:1,958所中小学,15444个班实现了“班班通”。覆盖率达到15%;建成中小学计算机网络教室5630间,多媒体教室4830间。2009年通过市县两级财政补助为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2万台。
在教育资源平台建设上,通过建设重庆市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网、重庆市教育资源网、重庆教师研修网、重庆职业教育网、大学城资源共享平台和重庆教育网络电视台,基本奠定了教育系统各类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在教育数据平台上,建设了全市远程教育基础数据库、中小学设施设备基础数据库、校园信息化数据库、重庆市中小学学生学籍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为教育管理、决策、公共服务提供了数据支持。
教育管理平台已构筑了OA办公平台、教育教学管理平台、远程教育应用监测与管理平台,基本实现了管理的网络化、及时化。
近年来,我市教育装备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至2009年12月,我市累计建设实验室与音、体、美、卫等多功能室33312间;建设藏书室6235间,电子阅览室1069间,藏书5552万册,生均为小学7.5册、初中10.3册、高中12.5册;中小学各科教学仪器设备配齐率分别达到90%和94%。
在以往的工作中,我市实施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意义非常重大。农远工程的建成,克服了重庆地区的地理条件限制,实现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与教育的互动。截至2009年底,国家和地方共计投入建设资金3.04亿,建设了教学光盘播放点4822个,卫星教学收视点6137个,计算机教室1551间,直接使全市350余万师生受益。呈现出“一机三用”“资源互动”“光盘普及”“资源整合”“服务三农”等创新应用模式和研究机制。得到了教育部领导及中央电教馆领导的肯定。国家总督学顾问、教育部原副部长张天保视察我市农远工程后,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问:随着“五个重庆”的深入建设,技装中心将怎样借助这一契机,推进普教教育技术装备的发展?
答:围绕“五个重庆”建设,我市开展了“五个校园”建设工作。要将我市校园建设成“平安校园”“健康校园”“绿色校园”“数字校园”及“人文校园”。技装中心围绕“数字校园”建设,开展了系列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五个校园”的意见》和市教委、市经信委、市科委组织制定的《重庆“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要求,技装中心分别制定了针对小学、中学、大学的“数字校园”建设模式和技术实现方案,加强建设推进过程中的技术业务指导。2010年,我市提出基础教育“数字校园”建设目标是主城9区的市级重点中学和30%的中小学,其他区县10%的中小学建成“数字校园”。最近,市教委正式印发了《重庆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设备基本配备标准》,从2010年开始,到2015年,用6年时间全面推进我市义务教育学校的标准化建设。
问:重庆部分地区地理环境恶劣,经济条件落后,譬如秀山、巫溪、城口等区县,针对这些偏远山区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技装中心有哪些具体的工作方案?
答:偏远山区经济落后是暂时现象。但是,教育落后会使山区永远落后!为改善农村教育条件及加速农村教育发展,技装中心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出台了经费保障机制文件,推进区县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持续建设。重庆自直辖以来,经费严重制约着全市教育信息化与装备现代化建设。技装中心经过多方努力,2009年我市以市教委、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经费保障机制文件。文件中明确要求各区县、市教委直属中小学要根据学校设施设备和信息技术装备建设的专业性、技术性和特殊性,将教学设施设备和信息技术装备购置、更新、维护、运行和人员培训所需资金纳入义务教育保障经费预算。这样以来,教育经费来源明确,得到支持重大。目前,已经有20多个区县按照文件精神,从“义保经费”中按一定比例预留经费,统筹安排,集中使用。据预算,每年将统筹近2亿资金用于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建设,尤其是农村教育信息化与装备现代化建设中,保障了教育信息化与装备现代化建设的正常、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是开拓创新,加强应用、研究和培训。建设是基础,应用是核心。应用引领发展!通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学校”和“重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研究试验区(校)”等创建活动,创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5所、市级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学校88所、远程教育应用研究实验区15个、远程教育应用研究市级实验学校100所、区县级实验学校400所。加强了全市尤其是区县的教育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的应用。
为充分发挥好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的运用效益,技装中心加强了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先后组织教师参加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国家西部教师远程培训、微软(中国)携手助学项目培训、网络工程师双认证培训、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整合培训、远程教育项目培训等500多次,培训教师50万余次,校长2万人次,支教20多个区县。保证区县、农村教师对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实现城市、区县、乡镇教育同水平、共发展。
三是“三借、三联”,服务教学。技装中心按照整合资源、联合开发、互惠互利、共谋发展的思路。在整合农远工程卫星教学资源、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资源、市与区县地方教育资源、地方教材教学资源、名校名师资源到市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的基础上,通过借力、借智、借牌,联合高校、联合区县、联合有关公司,优化资源配置,加速服务教学。在过去几年里,我们通过与西南大学合作,开发了390G,143万张光盘,内容广泛涉及西南师范大学版新课标教材小学语文、数学远程教学光盘、主题资源和小学信息技术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材。至2009年底,各种整合资源已经达到5000G。以满足市、区县、农村的教师教学需要。
总体而言,在现代教学设施设备建设的基础上、在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水平的提高情况下,在社会各界的协助下,重庆市农村教师的教育能力得到广泛提升,城乡教育差距再进一步缩小。
问:为促进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深入开展,技装中心举办了一系列的活动。您能简单介绍一下组织开展活动的情况吗?
答:活动不是目的,只是一个手段。借助活动,技装中心会较全面的了解教师对教育信息技术和现代装备的掌握程度及使用水平,也利于技装中心工作的科学开展。同时,通过一系列类活动的开展,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广大教师积极提升自我能力。今年我们除了组织师生参加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电脑制作竞赛活动、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自制幼儿优秀教玩具评选、校园电视节目评选等活动外,还将由市教委发文组织全市教育技术科研成果评选活动和教育技术征文活动。一系列活动进行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全市有近1000篇教研论文、教学案例在国家、省(市)级电教、信息技术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并获得全国一等奖348个,二等奖611个,三等奖790个,获省(市)级一等奖3037个、二等奖5607个、三等奖6179个。
问:请您介绍一下技装中心2010年的工作重点。
答:2010年,技装中心将继续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的领导下,以“数字校园”建设为中心,以实施义务教育学校设备配备标准化建设为契机,着力建设重庆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技装中心将坚持以服务为宗旨,重点开展“数字校园”建设与教学设备配备标准化建设。创新“数字校园”建设模式、远程教育“班班通”建设模式与“信息技术促进课程改革”模式,做好加强教育网络建设工作,搭建重庆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工作,教育信息化示范区和远程教育应用实验区建设工作,大学城网络平台建设工作,重庆“校安工程”信息系统平台搭建工作,学籍管理系统工作,做好重庆职业教育信息平台搭建工作,重庆教育宣传工作,区县技装自身建设指导工作以及做好市技装中心自身建设工作。概括起来,也就是坚持一个“宗旨”,突出“两个重点”,创新“三个模式”,做好“十项工作”。
问:请您和读者分享一下您的工作经验与心得体会。
篇5
大家好!金秋送爽,硕果累累。在这收获的美好季节里,我们迎来了新的学期并在这里隆重举行开学典礼。今天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上学期工作,表彰奖励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安排部署新学期工作。根据学校的总体要求和部署,下面,我代表校委会作学校工作报告,主要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上学期学校工作的简要回顾
上学期,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十七大精神为动力,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为目标,坚持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提高、在提高中攻突破的工作思路,团结带领全校广大师生员工,深化教育改革,狠抓任务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学校工作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具体表现在:
(一)、德育工作开创了良好局面。
1、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加强教师的岗位培训和业务进修,对9位新聘教师进行了岗前集中培训,收效良好。进一步强化班主任工作,建立健全了班主任考核评估机制,制定了班级管理量化考核办法,加强管理,严格考核,促进了班级管理的有序进行。加大了平时检查力度,强化量化考核,按月兑现结构工资,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期末,评出优秀教师27人,模范班主任7人,优秀党员5/!/人,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
2、加强校园文明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
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落实领导包级、教师包班、学生文明监督岗以及家长委员会工作,完善德育工作网络,进一步密切家校联系,狠抓校纪整顿、学风建设、考风建设,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
3、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一是加强教育,强化措施,维护正常教学秩序。强化“每日检查、一周小结、一月评比”活动,并张榜公布。规范课间操和升旗仪式。安全教育常抓不懈,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学校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二是抓活动育人,促学生全面发展。重点组织了教工篮球友谊赛、学生书法绘画摄影作品大赛、美术特长生作品展;开展了“为了母亲的微笑”系列活动,“珍爱生命,点亮希望”系列活动、纪念“5.12”汶川地震一周年,“关心献给他人”系列主题活动,向“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和优秀少年”学习活动及专题征文比赛,“感恩亲情”系列活动;组织了“青想远航—同心共创和谐校园”联欢晚会;举行了“高二年级哲理课本剧”表演、“我读书,我快乐”读书比赛、双创知识竞赛、各种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主题板报评比活动以及各种学科知识竞赛活动、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和各年级家长会;高一、高二、高三年级也根据年级实际开展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活动,充分发挥了多种载体的功能;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双高普九”,学校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了晚会节目的筹备工作,创作了群口快板《红都教育谱华章》,并将要组织近百人的大合唱,以上工作受到县上领导的广泛赞誉和一致好评。
4、大力开展“评优树模”活动,树立典型,争当先进。
上学期,高三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党支部,评出先进班集体7个,先进团支部2个,高一的齐国峰等、高二的马飞等28名同学被评为三好学生,还评出优秀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各32人,并将对他们进行表彰奖励。
(二)、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1、认真落实学生奖励制度。评出上学期奖学金获得者40人,合计奖金9200元;评出高一免学费学生120人(其中8名学生除免学费外各奖励1000元,33名学生除免学费外各奖励500元),合计奖金120500元;高二免学费学生77人(其中2名学生除免学费外各奖励1000元,18名学生除免学费外各奖励500元),合计奖金72600元。以上三项奖励共计人民币202300元。
2、新课程改革进展顺利。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坚持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更新理念,开阔视野,多次派教师外出学习、考察,积极参加新课程培训,保证了新课改工作顺利进行 。在全县课堂教学大赛中,高艳霞获得高中组一等奖、薛雪萍获二等奖、白金梅获三等奖。举行了说课大赛,并评出一等奖2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3人。同时,加强校本培训,促进课程实施,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子活动,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3、教研教改活动丰富多彩。各教研组围绕新课程改革,根据学科特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实验室、图书室、电教室、阅本文来源:文秘站 览室、多媒体教室充分发挥了辅助教学作用。数学组、英语组、政治组被评为先进教研组,高一语文备课组、高二数学备课组、高三英语备课组被评为先进备课组。
4、教学常规管理严格规范。一是继续实行活页课时教案,坚持审阅教案签名制度,绝大部分教师的教案备写认真,环节齐全,17位老师的教案被评为优秀教案。二是通过听、查、评、问等形式,大部分教师教学工作认真,态度端正,教学手段灵活,教学方法新颖,并能想方设法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进行上课。三是各科基本上都能按学校要求,保质保量完成作业布置量、批改量,并能加大同步训练的检查力度。四是各年级、各学科都能坚持单元测试并及时进行试卷讲评,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教育科研取得显著成效。加强教科研常规工作,立足课堂教学,深化教育科研,狠抓理论学习、课题研究、课堂教学实践和科研成果总结,进一步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试行课题组长负责制,由课题组长主持本课题的研究,逐步形成了教科室——课题组长——课题组成员三级科研管理网络,建立了课题实验教师发展档案,为课题研究的稳步推进奠定了基础。学校先后派6名教师参加了省级培训,30多名教师参加了市级培训,5名教师参加了县区级培训,在中央教科所举办的“研究过程材料评比”活动中,我校被评为“优秀实验学校”,石英老师在课题实验教学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另有2位实验老师的论文获一等奖,成立了“兰馨读书社”并参加了县上组织的“走进古城”采风活动。目前,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
6、全力以赴,狠抓毕业班工作。面对上届高三的实际,学校在财力上大力支持,领导上全力加强,多次召开高三复习备考会,探讨复习备考办法。高三年级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复习备考方案,确立了“成功在课堂,潜力在学生,优势在群体,关键在落实”的高考策略,争分夺秒,抢抓机遇,狠抓扶优补差、分类推进、强化训练、模拟测试和班务管理,营造了良好的复习备考环境,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应试能力和综合水平。20__年高考考上一本线91人,二本线以上404人,三本线以上1038人,再创历史新高,创造了1997年以来连续13年保持全市前列的奇迹,走出了一条实现高中教育跨越发展的新路子。
(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学校坚持后勤为前勤服务的方向,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增强服务意识,为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提供了坚强的后盾。狠抓校产管理,进一步完善物资采购、领用、借用等管理程序,加大师生灶管理力度,继续实行公寓楼承包管理制,定点采购食物,确保了师生的饮食卫生安全。维修了学生课桌凳,综合楼和公寓楼粉刷一新,新栽松柏200多棵,进一步绿化、美化、硬化、净化了校园环境,新建教学楼正在紧张有序地施工,改造了学校操场,消除了尘土,配合县上“双创”工作,对学校窑洞、围墙院落进行了统一规划、整体维修,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做出了努力。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上学期,学校先后被评为陕西省平安校园、20__年度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陕西省科研兴校明星学校、工会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党支部、陕西省中小学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有奖问答活动优秀组织奖和延安市20__年高中教学质量一等奖,县政府奖给我校20__年度高考质量奖金52.71万元。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校师生团结一致、不懈努力的结果,凝结着在座各位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借此机会,我代表学校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支持我校工作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成就令人鼓舞;展望未来,目标催人奋进。上学期,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认真反思,我们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们在新的学年里认真加以解决。
二、新学年工作安排部署
本学年,是我校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课程改革,实现学校跨越发展的关键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巩固来之不易的成绩,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促进学校科学发展,进一步开创我校教育工作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校工作总的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内部管理,深化教育科研,改善办学条件,推进课程改革,抓常规,抓细节,抓落实,要实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一)、坚持德育为首,推进素质教育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一是要坚持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八荣八耻”为准则,开展爱国、立志、勤学、遵纪、守法、明礼、诚信和艰苦奋斗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高一年级要狠抓入学教育、校纪整顿和学风建设,高二、高三要在巩固原有养成教育的基础上,突出成才教育,深化文明礼仪教育。要通过主题班团(队)会、课堂教学、 读书征文、演讲比赛、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搞好“感恩教育”,教育学生时刻怀有感恩的心,时刻“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使“感恩教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要从学校实际出发,挖掘教育资源,创新教育载体,深化“三讲两实践”活动,着重抓好扶优帮困、节日纪念、主题实践、心理健康等专项教育,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
2、加强卫生管理。要把培养良好卫生习惯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和突破口,重点纠正买吃零食行为,杜绝乱丢乱扔乱花钱现象。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增强卫生意识,讲卫生,勤洗手,切实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强化“一日三扫,包干到班,责任到人,全天保洁”的卫生制度,创卫生子中。
3、抓好安全工作。要坚持“以安全保稳定,以稳定促发展”的思路,夯实安全责任,防火、防盗、防汛、防传染病、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防电、防打架斗殴和疏散通道人群拥挤,完善应急预案,抓好教室、宿舍、餐厅、实验室等重点部位的安全,创平安校园。
4、加强班主任工作。要选配好班主任,健全班主任例会制度,进一步完善班级量化考核和奖惩办法,狠抓工作督查,强化“三勤”、“四到位”、“五落实”措施,不断规范班主任工作,努力提高工作实效。
5、认真做好“双创”工作,进一步完善档案资料,在抓好宣传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学生”评选活动,全面完成责任区工作任务。
6、加强社会实践活动。适应课改要求,推行“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健全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按照县上要求,搞好科学发展观三进(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活动,使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
(二)、突出教学中心,提高教学质量
1、抓实教学常规,向管理要质量。要按照“高一打基础,高二抓提高,高三攻突破”的思路,继续坚持全面抓、全员抓、全程抓,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强化过程管理,突出技能训练,要在加强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常规管理、常规督查的同时,扎实开展体育、艺术教育工作,通过制定计划、规范管理、严格考评、奖惩并举,落实管理责任,落实教学责任,落实教案备写、听课评课、作业辅导、检测考核环节和课改实践、教学竞赛活动,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符合学生实际,真正把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落到实处。
2、加强教育科研,推进课程改革。要充分发挥教科室、教研组的职能作用,按时组织教研例会,定期举行专题研讨,精心安排教研活动,做到教研与教学、考研、学研相结合,促进课堂教学,推动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益。同时,要狠抓教研论文的撰写、评比和上报刊登,力争出经验、出成果。
3、加强信息技术和实验教学。要充分利用现有设施设备,开展电化实验教学,保证其开出率达到规定的标准和要求。要重视教学资源库建设,搭建“成果展示平台、网上交流平台和资源共享平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平台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要加强信息技术培训,营造信息化工作环境,让教师人人会用多媒体,人人乐用多媒体,促进学校信息化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4、全力以赴,做好“双高普九”迎验准备工作。根据县上要求,坚持“硬件从实,软件从严,满足需要,适度超前”的原则,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提高教育水平,进一步完善档案资料,确保迎验工作顺利进行。
5、加强毕业班工作。高三年级要按照“抓紧、抓早、做细、做实”的方针,认真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摸清学生底子,明确培养目标,树立师生信心,掌握高考动向,收集考试信息,抓紧有效时间,积极探索提高复习备考效率的途径和办法,全面搞好分类推进、扶优补差和特长生的培养工作。全校各年级、各部门要积极支持毕业班,共同营造良好的复习备考环境,查缺补漏,力争明年高考再上新台阶,给社会、家长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三)、加强后勤管理,搞好教学服务
1、规范财务管理。严格执行收费政策,严禁各类乱收费行为。坚持收支两条线,继续实行财务报帐“五笔会签”制和物资采购预算审批制,及时结账,按时报账,做到日清月结,透明公开,确保经费的规范使用。
2、规范财产管理。严格执行固定资产入库上帐制、办公用品配发登记制和公物损坏赔偿制。对使用过期、损坏严重的物品要及时维修或按程序报损,确保公物正常使用、实物和账目统一。
3、优化育人环境,创建“特色校园”,实施“五化”工程,即对校园进行“绿化、美化、硬化、人文化、园林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4、加强基建管理。加强教学楼、学生公寓楼和餐厅管理,及时维护维修设备。重点抓好校园环境建设,完善校园网平台建设,加大教学楼工程的监督力度,加快修建速度,确保工程质量,保证下学年正式投入使用,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5、切实实施好“蛋奶工程”。今年秋季开学以来,在全县中小学校中统一实施“蛋奶工程”,我校住校生每天也将免费获得一个鸡蛋、一袋牛奶,这是一项惠民工程,也是一项益民工程。我们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规范工作流程,强化监督管理,加大舆论宣传,建立防范机制,实行责任追究,确保此项工程安全、顺利实施。
(四)、改进管理办法,促进和谐发展
1、强化班子建设。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发展意识、质量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明确岗位职责,严格工作程序,严肃工作纪律,改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处处为教职工作榜样,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师德教育方面,着重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八荣八耻”荣辱观和职业道德教育;在业务提升方面,着重抓好新课程改革培训、多媒体教学技术培训、“达三标过五关”教学培训,建立骨干教师队伍体系;在师资管理方面,着重抓好专任教师和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教育、教学、后勤、保卫等教辅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完善激励机制,兑现奖金待遇,严格执行县上请假制度和管理办法,量化考评,奖优罚劣。
3、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修订《子长中学管理手册》,逐步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和奖惩办法,加快科学管理、民主管理进程。
4、狠抓督查落实。一是成立学校值班督查工作小组,每天对全校常规 管理进行检查,保证工作到位;二是降低工作重心,夯实年级工作,由教育处、教学处相关领导和教师对年(班)级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督查登记;三是期中、期末由学校统一组织对各项工作和教师履职进行全面考核评比;四是定期不定期召开校长办公会,对阶段性的工作听取汇报,进行安排部署,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务求实效。
5、协调部门工作。要树立全校一盘棋的观念,内外有别,统筹安排,既积极主动地坚决执行上级规定,又能够挖掘内部潜力、创新思路、开创新局面。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和其他部门有联系的事讲协调。通过协调消除误会,化解矛盾,形成合力,促进学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同志们、同学们,在新的学期里,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全面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把思想和行动尽快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统一到学校工作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
篇6
项目简介
尼日利亚对尼星1号的要求是“服务区域大、服务寿命长、技术水平高”,因此研制难度很大,项目竞争激烈,中、美、法、英、意大利、以色列等国的20多家公司参与了竞标。
2004年8月中旬,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向尼方提交了正式建议书。经过数轮竞争,长城公司终于以第一名夺标,其标书成为揭标之前收到的惟一能够满足尼方所有要求的标书。
2004年12月15日,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正式与尼日利亚科技部所属的尼日利亚宇航局(NASRDA)签订了《尼星1号合同》。合同规定:中方负责卫星的研制生产,卫星采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东方红4号平台;中方负责采用3号乙火箭实施卫星的发射,交付时卫星处于在轨状态,满足尼日利亚在电讯、广播、宽带多媒体服务等领域的需求;中方负责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和中国喀什建设地面站并提供运行支持服务;负责为尼方培训相关技术人员。
2005年2月21日,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在北京航天城召开了尼星1号项目开工会,协调和讨论了相关技术问题,对卫星技术状态进行了最终确认,并确认2005年2月4日为尼星1号星项目的合同生效日。
2005年4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完成了尼星1号总体设计报告。
2006年3月到2007年4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相继完成尼星1号的不同状态下的电性能测试及电磁兼容试验、振动试验、噪声试验、星箭对接与分离冲击试验、热真空试验和天线无线转发试验。
2007年4月6日,尼星1号顺利通过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组织的整星出厂专家评审。
2007年4月11日,整星被空运至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开始执行发射任务。
卫星升空后,我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组织渭南、厦门等地面测控站和远望―2航天测量船对卫星进行了跟踪与控制,先后完成了太阳电池帆板和业务天线展开,成功控制星上发动机点火以实施5次复杂的变轨,使卫星按任务要求从超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准确进入准同步轨道,建立预定漂移速度,并在控制卫星实施多批次位置保持后,最终于5月22日08:22:05定点在42°E赤道上空,进入了预定的工作轨道。
航天专家称,由于尼星1号具有输出功率大、有效载荷多和工作时间长等特点,所以对地面测控系统在控制策略、轨道机动控制和姿态确定精度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此次对该卫星成功进行跟踪控制,并使其准确定点,是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近年来地面测控系统完成过程最为复杂的航天测控任务之一,它表明我国航天测控系统对复杂的三轴稳定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测控技术,已跨入国际先进水平行列。此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还对尼星1号进行了一系列在轨综合性能测试,确认卫星各系统工作正常后在卫星轨道上向尼日利亚客户交付,并实施后续测控和应用管理,届时卫星将正式投入运营。
尼星1号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周志成说,该星的发射和定点成功,证明了中国人有制造大平台通信卫星的能力,中国将在国际商业卫星市场开辟新天地。
卫星概述
尼星1号采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新一代大型静止轨道卫星公用平台―――东方红4号。为适应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向长寿命、大容量发展的趋势,在国家的支持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在“九五”期间重点开展了东方红4号大型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公用平台的技术开发工作,突破了卫星总体设计优化等12项关键技术。
为了研制东方红4号卫星平台,技术人员开展了多项重点技术的攻关,如大型中心承力筒技术、大容量贮箱技术、卫星电源及控制技术、星上综合数据管理技术、大型静止轨道卫星公用平台机械太阳电池翼及二次展开机构等项关键技术的攻关,2001年1月完成了预研制阶段任务,并通过了国家组织的专家评审,2002年初通过了国家组织的转阶段评审并转入正样卫星研制阶段。
东方红4号具有容量大、功率大、承载能力强和服务寿命长等特点。其整体性能(包括设计寿命、可靠性、输出功率、有效载荷承载能力、星箭兼容性、用户操作界面等方面)具备20世纪90年末国际先进水平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平台,技术水平和卫星的能力与目前国际上通信卫星公用平台,如A2100―AX、HS―601HP、FS―1300和SB―3000等平台的水平相当,因而具备了开发同等容量通信卫星的技术基础和能力。它可用于大容量广播通信、电视直播、数字音频广播和宽带多媒体等多种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内外市场急需的业务类型,并具有确保信息传输安全可靠的有效技术手段。
该平台采用了高效率的砷化镓(GaAs/Ge)电池片,具备携带38台C频段转发器、16台Ku频段转发器的能力。卫星平台大部分技术指标全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用于大容量通信广播卫星、视频/音频直播卫星、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区域移动通信卫星等用途。
通过东方红4号大平台的研制,我国自主掌握了多项关键技术,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力成果,促进了我国航天技术的跨越发展,同时带动了相关部件、元器件、原材料等基础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
尼星1号卫星起飞重量5.1t,卫星平台采用了80Ah的氢镍蓄电池组,太阳翼每翼包括三块电池板,增加了遥控解密机,具备提供更多有效载荷容量的能力。卫星转发器质量600kg,转发器功率8000W,装载4个频段、28台转发器(4台C频段、18台Ku频段、4台Ka频段和2台L频段)和7副特别设计的反射型面天线(Ka、Ku、C、L频段)。
研制难度
尼星1号业务范围广,包括广播通信、电视直播和导航等业务;服务区域大,覆盖区包括整个非洲、并实现了与欧洲大陆的通信业务。其研制难度极大,对中国航天人是一项严峻的挑战,它主要反映在6个方面::①技术难度大,指标要求高,服务寿命长;②罕见的24个月完成卫星研制周期;③严格的商务条款;④创新的整星出口组织管理;⑤独特的用户培训;⑥国际一流水准的用户监造。
该星的有效载荷非常复杂,几乎包括了商用通信卫星的所有频段,是我国首次把4个波段同时运用于1颗卫星,这在设计上形成了很大困难。在1颗卫星上同时集中4个频段28台转发器,极易产生电磁的相互干扰。要实现电磁的相互兼容,卫星通信舱的布局成为一大难题。但多频段转发器集中在1颗通信卫星上是以后通信卫星研制的方向,因此必须闯过这一关。有效载荷系统的高效集中,要依托更先进的卫星研制平台,而我国新研制的东方红4号卫星平台正好可以胜任这一重任。尼星1号在通信舱上的成功设计,为今后我国大型通信卫星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整星在轨服务寿命15年。为了确保达到服务寿命,就需在减轻卫星净重、提高推进系统比冲和效率、提高运载能力上进行艰苦细致的工作。2年来,通过研制尼星1号,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科研人员攻克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如大面积太阳电池翼一次展开技术、镍氢蓄电池研制技术、大功率Ka频段转发器技术、两次结构部装技术等,使我国通信卫星研制水平实现了新的跨越。
尼星1号研制周期仅有26个月,而国外同等规模的卫星交付周期一般在30个月以上。尼日利亚作为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对通信卫星的需求十分迫切,但只有中国敢于签订26个月完成卫星交付的合同。根据合同规定,卫星总价的10%为预赔款,中方在卫星研制中出现进度推迟或性能不符合指标现象,尼方随时可以进行罚款。合同还规定,节点未按时完成且未能在30天内纠正,或项目累计推迟140天以上,尼方有权终止合同,中方退还全部已支付款项。
为圆满完成这颗“短平快”卫星的研制任务,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采用与国际接轨的项目管理方式,迅速组织研制队伍,完成了项目全寿命周期工作策划,针对短线和关键项目采取了有力措施。根据商业卫星长寿命和高可靠的要求,大量选用了中国航天已有的成熟技术,并采用先进的系统优化设计手段,完成了复杂的有效载荷设计和整星设计。按照国际惯例开展相关的设计评审、生产制造和用户培训工作。按照合同,顺利完成了项目开工会、天线优化设计评审、季度管理评审和卫星初步设计评审等关键节点。
在研制中,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进行了系列流程再造和优化设计工作:走国际商业卫星研制的路线,一次正样,不安排初样阶段的研制。由于东方红4号平台具有良好的继承性,其技术状态很早就能确定,但有效载荷的指标却取决于用户需求。这样,有效载荷设计及其随后才能进行的卫星结构生产便成为该星研制的主要短线。为了抢时间,在总结以往卫星研制经验的基础上,采用两次部装技术,使平台的生产独立于有效载荷,这样可以提前进行平台生产,缓减载荷设计短线,缩短卫星研制周期2~3个月,为卫星24个月的研制周期奠定了技术基础。其次,根据研制流程确定了项目的研制短线和关键项目,确定有效载荷国内产品研制和引进件采购等为项目短线,确定Ka频段输出多工器、80Ah蓄电池、遥控解密机、太阳翼等为关键项目。卫星总装测试和大型试验(AIT)阶段进行24h卫星主线不停、多班轮流工作等。
具体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卫星分系统的单机研制的流程,单机组装出来后,在调试过程中会产生热应力和机械应力的释放。过去,单机是先做热真空试验和热循环试验,之后考虑到单机在试验测试中产生热应力和机械应力的释放而导致一些性能发生变化,会进行微调修正,但不再进行试验验证。现在,则先让单机作热应力和机械应力释放,之后再进行热真空试验和热循环试验。像这样的流程改进在这颗卫星研制中还有不少,而且,这些优化的流程也将被运用到其他卫星的研制过程中。
另外,在计算机自动测试方面,以前在卫星单机作试验时,有些测试依靠技术人员定时去采集试验数据。而在尼星1号项目上,使用了计算机自动测试。计算机每几秒钟采集一份数据的效率是人力无法比拟的。翔实的试验数据为有效地实时监测卫星各系统的状态提供了准确的资料。
在卫星的电源系统、飞行控制系统和动力系统等方面也取得了诸多技术成果。通过这些创新,最终在25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整星出厂任务,并得到用户方和监造方的高度认可,创造了国际一流的“尼星速度”:从三舱对接到卫星出厂,尼星1号团队用5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国内外同类卫星需要13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其他同类卫星2年内进行1300h电性能测试就足矣,尼星1号仅在1年内的整星加电考核时间就达约1800h;从卫星出厂装箱到发射场,一般需用一个星期时间,而尼星队伍只用了一天半……
尼星1号不仅是我国第1颗整星出口的商业卫星,而且其研制完全按照国际商业卫星运行模式运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在没有现成经验的情况下,边研制、边摸索、边改造。
为了确保尼星1号的产品质量全程受控,在研制初期,研制团队就制定了与国际接轨的产品保证计划,并确定了17个关键项目,117个强制检验点,开展了元器件、软件、技术状态更改、质量归零、可靠性安全性等5大专项评审。
该卫星在质量控制方面按照国际惯例进行了用户全程的监造,世界一流监理公司―――加拿大TELESAT公司负责监督检查。自开工以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东方红4号大平台项目办公室与用户方、监造方等外方专家一起相继进行了卫星初步设计评审、关键设计评审等5大合同关键节点评审,力学试验、热试验等20多项整星和分系统测试准备就绪评审,以及测试数据包的审查,进行了21个强制检验点检查。尤其是在有用户方和监造方参加的初步设计评审和关键设计评审阶段,年轻的尼星团队在无任何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用英文编写出了70多万字的设计评审数据包,内容包括系统设计、分系统设计、试验计划、产品保证等多个方面,受到了国际用户的好评。此外,项目办公室还与外方专家进行了50多次技术接口会议、监造例会和季度管理审查会,监造方对卫星研制过程给予全方位的审查。经过不断探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现已建立起商业卫星保密管理、知识产权、客户管理、大系统协调等一整套国际商业卫星管理模式。
在研制过程中还完成尼星1号用户学员的培训论文答辩,并举行了隆重的毕业典礼。学员通过为期1年3个月的宇航基础知识、卫星专业知识、AIT现场培训及虚拟卫星设计4个阶段的培训,学到了很多知识,尼方用户表示满意。
加拿大TELESAT公司的监造方项目经理瑞・迈尔称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用25个月造了一个4频段的大卫星,整个团队体现的是一个意志、一个声音是,我看到的最好的卫星!”他在给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领导的信中明确表示:尼星1号研制团队,特别是AIT团队是具有国际水准的团队,非常希望在后续项目中继续与该团队合作!
开拓市场
这次发射是中国首次用自己的火箭和卫星向国际用户提供在轨交付服务。此举标志着中国航天整星出口将实现零的突破。这颗通信卫星由位于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和中国新疆喀什的地面站提供操作支持服务,中方负责为尼方培训相关的技术人员。
这个项目的实施将为尼日利亚提供超过15万个与通信运营相关的工作机会。卫星提供的双向高效宽带,预计为尼日利亚宽带用户每年节约超过9500万美元,为非洲用户节约电话中继和数据交换业务费超过6.6亿美元。此外,卫星还将在电子商务、远程教育和电子政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尼日利亚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非洲大陆在卫星应用、地面通信、电信网络等方面的进步。卫星服务的直接收益在未来15年中至少达到9亿美元,足够收回约2.5亿美元的投资。
尼星1号定点成功并投入使用后,不仅将推动我国大容量、长寿命、高可靠通信卫星的发展,同时必将为中国航天开拓出更广阔的国际商用卫星市场。
中国曾于1990年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首次承揽外星发射,“”系列火箭从此迈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但中国卫星从未出口。这次卫星发射成功,向世界证明了中国能够出口高水平大容量通信卫星,将会为中国航天带来更多的机会。
在这次的中尼合作中,中方除提供一颗大功率通信卫星外,还提供3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发射服务,2个分别位于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和中国新疆喀什的地面测控站,同时还包括卫星全寿命操作支持服务和对尼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的服务。这种为国外用户提供在轨卫星交付的“一揽子”服务(包括火箭、卫星、地面测试系统、保险、融资、人员培训等六大模块),将会受到用户的欢迎,中国将以这次成功发射为起点,继续与世界各国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为和平利用外层空间携手共进。
供应商为用户提供完整配套的发射服务与卫星、卫星地球站等航天产品及服务等一揽子服务,在国际上被称为是“交钥匙工程”。我国向尼方提供的这种星、箭、地捆绑在一起的一揽子出口业务,就是根据用户的要求而提供的。
尼日利亚国家太空研究与发展局的官员2007年5月10日说,由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公司承建的尼日利亚首个卫星地面站已经竣工。该地面站是一个卫星通信地面控制中心,位于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其项目总投资为1500万美元,建筑面积近8000m2。这个卫星地面站的建成将为尼今后升空的卫星提供技术保障。
由于尼星1号的研制完全按照国际商业卫星运作模式进行,在卫星发射前必须完成卫星保险安排,2005年10月以来,中方先后4次进行了尼星1号国际、国内保险宣讲,增强了国内外保险界对尼星1号和东方红4号平台的信心,为尼星1号保险得以顺利安排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作为首席保险人,中国人保财险承保了尼星1号。在承保尼星1号发射架初始运行保险的同时,人保财险还作为首席保险人组织国内16家保险公司通过商业共保模式承保了卫星发射前保险、火箭发射前保险和发射第三方责任险,成功为客户提供了从卫星、火箭出厂到发射后12个月全方位、一揽子无缝衔接的保险保障。尼星1号项目的成功运作,既是中国国产卫星、火箭扩展国际商业航天市场的里程碑,也是中国国内航天保险市场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更体现了中国保险人全力支持中国航天、共同开拓国际市场的坚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