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制度范文

时间:2023-04-03 08:25: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退市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退市制度

篇1

从最近市场的表现来看,ST板块过早地进入了“办丧事”阶段。上交所的《风险警示股票交易实施细则 (征求意见稿)》,犹如秋风扫落叶,让ST股票掉的稀里哗啦。这与6月28日的主板退市方案形成巨大反差,当时ST板块几乎纹丝未动,人们对退市制度不以为然,大家不太相信证监会有这个魄力,毕竟保壳大戏经常都是由地方政府主导,而且一个垃圾公司背后往往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黑幕”,会涉及到很多人和很多事。但当风险警示板要对涨跌幅采取不对称限制时(风险警示股票跌幅继续为5%而涨幅拟改为1%),人们才恍然大悟监管者的意图:“这次退市制度要玩真的”。本应该是好事,毕竟千呼万唤的退市制度终于来了,将有可能改变中国股市长期“只进不出”的貔貅文化。有数据统计,自2001年A股上市公司启动退市制度以来,沪深两市主板公司因触犯监管规则而退市的总共只有42家,占比不到整个市场的2%,尤其2008年以来就再也没有一家公司退市。这很不正常,一个成熟的市场是需要有进有退、优胜劣汰,而不是好坏不分和纵容垃圾股兴风作浪。

但为何这次将“喜事办成了丧事”?

很多人认为主要是交易规则的修改和涨跌幅的不对称限制,过于粗暴,只鼓励跌不鼓励涨有碍市场的公平与效率。当然,这个不对称规则确实让ST持有者信心崩溃,一旦进入风险警示板,咸鱼翻身的可能性就很小。交易所之所以设计这样的规则主要是为了抑制借壳重组和遏制投机炒差,希望将股市资金集中到有价值的股票上,用惩罚性的机制来鼓励价值发现,出发点是好的,但这样的不对称限制其合理性确实有待商榷。不过可以变通,比如在不修改涨跌幅的情况下,但可以引入成熟市场的熔断机制,比如风险警示股票上涨至1%时采取熔断停牌,照样可以起到不对称限制的效果。熔断机制使用相对比较普遍,在不设涨跌幅限制的美国市场也有熔断机制,而且我们在新股上市时也采用了不对称熔断机制,因此熔断停牌无论在法理上还是规则上都较不对称的涨跌幅限制稳妥和易于接受。

在风险警示板里的“不对称”设计初衷有一定的合理性,尤其在信息不对称的中国股市,资产重组概念经常成为主力机构和知情交易者牟利的场所,散户往往都是最终的买单者,而且在参与概念重组的交易中,知情交易者可以选择提前买入和提早卖出,而非知情交易者往往在追随股价时存在时滞,从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角度而言,“不对称”规则不利于投机者制造“乌鸡变凤凰”的神话,如果没有人给概念重组买单,不再被人追捧,壳资源和ST股价就会很便宜,投资者的行为才会逐渐趋于理性。

因此,我们认为造成整个A股市场对退市制度恐慌的主要原因是“不追溯既往”。这本来是一个法律名词,“法不溯及既往”是一项基本的法治原则,就是不能用今天制定的法律去约束昨天的行为。但我国股市的退市制度2001年就有了,如果按照“法不溯及既往”那就应该用2001年来划分,而不应该对所有退市公司“不追溯既往”。

如果没有责任追溯机制和赔偿机制,让退市很轻松,退市成本很低,那些一次圈够钱的上市公司巴不得早点退市,以尽早避开监管和公众视野。显然,这样的退市制度是有漏洞的,需要及时填补。

商品因质量不合格被下柜,上市公司因不合格被退市,本是理所当然。但是,不合格商品被召回消费者会得到相应的赔偿,而上市公司退市的损失全部转嫁给投资者有失公允。如果不分青红皂白,缺失责任追溯机制,这样的退市制度对投资者不利,而对问题的“制造者”而言,几乎没有承担损失的义务,反而将退市的威慑力全部转给了投资者,这样的制度意图显然将投资者当成了“坏孩子”来对待,而对问题的“制造者”没有相应的威慑和约束,从而他们上市、退市都是最大的受益者。

显然,退市制度应该平等对待投资者和上市公司,退市时得查明是什么原因导致退市,如果是因为系统性风险或公司盈利模式遇阻,或者是正常性的经营失败,投资者承担股东应有的责任天经地义。如果上市公司因财务造假、包装上市或恶意退市,其导致的退市损失则不应该由投资者来全额承担,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必须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将投资者的损失降到最小的范围。只有责权利明确,赏罚分明,才能公正执法,才不会有怨言。

篇2

2012年12月24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宣布,深圳所上市委员会对*ST炎黄、*ST创智股票恢复上市申请事项未获得审议通过,将终止上市,这是退市制度改革实施后,A股市场自2007年上交所终止大庆联谊上市以来的首批退市的两家公司。据悉,*ST炎黄的退市原因为,2003年至2005年连续三年亏损被暂停上市,自2006年5月15日起暂停上市,但暂停上市后首个会计年度 仍出现亏损;而*ST创智的退市的原因为,2004年至2006年连续三年亏损,自2007年5月24日起暂停上市,公司自2009年至今没有主营业务收入,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问题。 这两家公司的终止上市也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不断受阻的退市制度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一、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概况

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正式开始推行是以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2月23日的《亏损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及之后的修订为标志。纵观国际成熟的资本市场,退市制度是资本市场的一项基础性的制度,公司进与退,都是一种正常和普遍的市场行为,有进有出、动态平衡的资本市场才是一个健康可持续的。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也在积极进行中,希望通过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扭转目前一些公司长期“停而不退”、“壳资源”炒作、股价结构严重扭曲等紊乱的市场秩序局面,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提高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二、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难建立的原因

我国退市制度难以真正建立的原因有很多,有专家认为我国资本市场退市方案迟迟难产,不外乎两方面原因。首先,作为一家公众持股的上市公司,股东人数众多,退市涉及到赔偿问题影响巨大,在民事赔偿制度还未建立的情况下贸然退市不利于稳定。其次,公司上市已成为地方政府的政绩之一,在调查取证过程中,地方政府处处掣肘,处罚非常困难。投资者担心,过低的造假成本会纵容资本市场上的犯罪行为,可能引发不良的示范效应。概括地说原因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非市场化的发行制度导致壳资源的价值高、地方保护主义盛行成为上市公司退出的一大障碍、退市会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上市公司功能的错误定位、上市公司退市法律法规不完善等。

三、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改革现状

一个完善的制度才能为投资者提供有力的保障。我们应该积极借鉴国外有益的经验,本着法制化、多元化、定量化、层次化的原则完善我国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在本次的证监会对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改革中,首先是从完善相关退市制度为起点,沪深证券交易所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具体规则,引入了新的退市标准。具体说来,上交所退市制度增加五大指标:增加净资产指标、增加营业收入指标、纳入审计意见类型指标、增加市场加以指标和扩大适用未来法定期限披露年报的指标;深交所新增及变动的退市条件有:净资产为负、营业收入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年度审计报告为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暂停上市后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年度报告、股票累计成交量过低、连续收交易所公开谴责。从新的退市标准我们可以看出,改变了过去在退市标准过分关注连续三年亏损的量化标准,将净资产、股票价格等营业收入、年度报表披露、审计意见等非量化的指标也纳入其中,使得新的退市标准呈现出市场化与多元化的特点,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地运用多样和细化的指标综合考查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得出全面的结论。同时证监会也将不断加强对证券交易所的工作的监督,对“该退未退”等情形坚决防止。此外在对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方面还专门做出了以下制度安排:一是加强退市信息披露,通过提高披露频率、完善披露内容及加强披露管理等方式强化退市风险警示机制,向投资者充分揭示退市风险。二是设立“退市整理期”制度,以利于投资者有更多的机会处理手中股票。三是建立重新上市制度,使公司“能上能下”、“能下能上”。四是为退市公司投资者提供股份转让服务。该制度的设计体现了稳中求进的原则,既给予市场缓冲期以释放风险,又通过一系列风险控制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又降低新退市制度的实施成本,促使退市行为市场化、正常化、常态化。在投资者权益救济机制方面,如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和赔偿机制,证监会也在积极努力中。我国证券市场结构不完善,不利于资本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刚刚建立起来创业板市场以及场外交易市场退市制度更是不完善。理想的多层次的证券场体系应包括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和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这个体系中的交易市场虽然不同,但是应该建立上市公司的流通机制,在标准考核的基础上实现上市公司进退法制化。这样才能形成良性的循环,为上市公司退市提供市场依托。此外在加强退市风险的信息披露、实施“退市整理期”制度、引入重新上市制度等方面都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四、结语

退市制度作为资本市场的净化器,将促进市场发挥优胜劣汰的功能,在竞争中优化上市公司结构,从源头上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退市制度改革从根本上保护了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和长远的利益,对于我国证券市场是一个长期利好。为此,监管层应该做好投资者权益保护的配套安排,在退市过程中尽可能地保护好投资者利益,广大投资者和市场则各方应从大局、从长远的角度正确认识,理性对待,共同营造良好环境,坚定不移地推进退市制度改革。虽然有人观点认为此次退市制度改革是象征意义较大而实际意义较小,但是毕竟改革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个新的制度能够建立起来,就是一个好的开始,利于中国证券市场生态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蒲涛.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研究[J].法学研究.2012(07).

[2] 孙中海.我国退市制度施行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J].2012(04).

篇3

关键词:退市制度 净资产管理 厦华电子

一、引言

2012年7月7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12年修订)》、《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12年修订)》,这两份文件对原规则中的退市、停复牌等内容进行了修订。其中针对退市规则主要修改了退市和恢复上市的标准。新增的退市标准主要有净资产为负、营业收入低于1 000万元、被事务所出具否定和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股票成交量或股票价格低于一定指标等五项标准。

然而新的退市标准实施近两年来,仅有长油航运一家上市公司退市,不少公司对于退市新规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予以应对。在新退市标准推出一个月后,闽灿坤B因为股价连续18个交易日低于1元的股票面值标准而紧急停牌,公司最后采取了缩股方案来化解退市危机。由此可见,在新的退市标准中,上市公司可操作的余地还很大,这也就造成目前退市公司依然十分罕见的情况。

对于新的退市制度中,净资产为负这条标准一度被市场认为能够有效地填补原有退市制度中存在的漏洞,然而现实情况是,上市公司通过债务重组、大股东承诺等来实现公司的净资产由负转正,目前还没有一家上市公司因为净资产为负而被暂停上市。虽然新制度改变了过去较为单一的退市指标,但这些新增的退市标准还是以数量标准为主,易于人为操作,使新退市制度的有效性大大减弱。本文所分析的上市公司厦华电子就是通过大股东的非公开增发、重组承诺,从而实现“净资产管理”,使厦华电子每股净资产保持在0元以上,延缓退市时间,确保大股东的利益。

二、相关文献回顾

1994年颁布的《公司法》原则上确立了我国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随后1998年的《证券法》以及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一系列补充性文件对退市制度进行了细化。不少学者开始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研究领域主要包括评价我国退市制度存在的优缺点(项雪平,2003;李自然、成思危,2006;蒲涛,2012等)以及与西方发达国家退市制度的比较(杨峰,2001;李斌,2002;吴勋、卢志宏,2007等)。一般来说,多数学者认为我国退市制度存在着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

也有一些学者选择退市公司作为案例研究来评价我国的退市制度,如尚志田(2001)对我国第一家退市公司――PT水仙进行研究,但其主要涉及公司财务危机应对方面,没有对退市制度进行深入评价。王棣华、郑艳霞(2008)对纸股份的退市之路进行分析,认为我国的退市制度无法实现资本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扭曲了证券市场的功能。虽然2012年上交所和深交所颁布了新的退市制度,但其实施效果依然不佳,退市制度的改革在未来还将继续进行,并将主要围绕自主退市展开(中国证券报,2014)。

三、厦华电子简介

厦华电子是厦门华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简称,公司成立于1995年1月,上市时间为1995年,股票代码600870。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生产制造视听设备、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外设、彩色监视器、多媒体计算机等并提供相应的技术开发及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公司原有实际控制人是厦门建发集团,2006年实际控制人变为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公司实际控制人变为自然人王玲玲。

由于厦华电子所处的行业竞争激烈,公司2006年、2007年、2008年连续三年亏损,股票自2009年5月27日起被上交所暂停上市。2009年公司实现盈利,其股票于2010年5月14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恢复上市。2012年11月,厦华电子非公开发行1.52亿股A股,每股发行价6.30元。但非公开发行以后,公司的业绩并没有好转,在2012年勉强保持微利后,2013年公司出现大幅亏损,退市危机再度来袭。

四、厦华电子的“净资产管理”

(一)厦华电子的“净资产管理”的背景

厦华电子出现“净资产管理”的背景主要与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的新版退市制度有关。2012年7月份上交所推出的新版退市制度明确规定,上市公司第一年净资产为负就要被实施退市警示,净资产连续两年为负就要被暂停上市,如果第三年还是为负,那么就要被退市。而在2012年非公开发行之前,厦华电子一直处于净资产为负的状态,虽然2012年上市公司还是适用原版退市制度,但如果厦华电子的实际控制人不采取行动,使其股票净资产一直为负,则厦华电子最快将于2014年度财务报表以后被暂停上市,并于2015年度财务报表以后被上交所退市。

如果公司退市,原有大股东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的利益会受到严重损害。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于2006年通过股权转让入主厦华电子,当年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以每股2.568元获得厦华电子1.21亿股股权,占其当时总股本的32.64% 。2012年11月厦华电子进行非公开增发,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以其对厦华电子的委托贷款6 000万元进行股份认购,其关联公司华映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用对厦华电子的委托贷款30 000万元和无息借款20 000万元进行股份认购,福建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用对厦华电子的委托贷款金额10 000万元进行认购,如果公司2014年年报公布后净资产还为负,则将被上交所暂停上市。在新的退市规则下,暂停上市的公司恢复上市难度加大,并且大股东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在2012年认购的非公开发行的股份将因为公司暂停上市而无法获得流通权,可以说,厦华电子暂停上市及退市对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是一个噩梦。

(二)大股东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采取的应对措施

1.退市新规推出后初步应对措施――非公开增发。2012年新版退市制度颁布以后,为了避免由于净资产连续为负而触发退市标准,厦华电子大股东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积极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事宜。2012年11月12日公司获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核准厦门华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批复》(证监许可[2012]1 487号),并于2012年11月28日完成非公开增发,该非公开增发股票预计可上市流通时间为2015年11月29日。2009年至2012年6月30日,厦华电子的资产负债率均高于100%,分别为150.65%、150.39%、153.26%和149.78%,而完成非公开增发后,到2012年年底,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降为90.23%,初步摆脱了退市危机。

这次非公开增发并非大股东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其实质是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方将对厦华电子的债权转化成股权,优化公司的资本结构,但是厦华电子的经营状况并没有出现实质性好转。

2.退市新规推出后初步的应对措施――资产重组中的承诺。虽然2012年公司进行非公开发行以后,资产负债状况好转,但由于行业不景气,厦华电子2013年巨亏5.37亿元,退市危机再度来袭。为此,原有大股东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开始对厦华电子进行重组,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进行重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集中精力发展自身产业、收回非主业股权投资。公司通过协议股权转让,实际控制人变为自然人王玲玲。在2013年11月的重组中,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承诺会确保公司的净资产在2014年年底之前为正,并且尽力在2014年6月30日之前完成重组。由于这个重组承诺,2013年年底厦华电子确认期末应收华映吴江、建发集团等的补偿款44 000万元(折合每股0.8410元)。华映吴江、建发集团已经分别于2013年12月19日、2014年3月6日、2014年4月1日及2014年4月9日支付补偿款30 000万元、5 000万元、12 000万元及3 000万元。

依靠该重组承诺,厦华电子虽然2013年度出现巨额亏损,但每股净资产依然勉强维持在了0元以上,避免了2013年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命运。公司2012年的每股净资产为0.1583元,2013年每股巨亏-1.0269元后,其净资产还剩下可怜的0.0055元,按照公司的数据来推测,其2013年的每股增加的净资产金额应该为0.8741元。这个增加额主要来源于大股东发放的重组承诺补偿款,与根据上文计算重组承诺款折合每股0.8410元相差无几。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大股东的业绩补偿款不计入营业外收入,而是计入当期公司的资本公积。在2014年,厦华电子的原有大股东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还将继续履行承诺业绩补偿,确保其每股净资产维持在0元以上。

(三)大股东华映视讯采取“净资产管理”的成本收益分析

厦华电子原有大股东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如此慷慨地帮助厦华电子维持净资产在0元以上,从而来进行“净资产管理”,主要还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

1.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付出的成本。从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上市公司华映科技(000536)2013年年报披露的内容来看,其下属控股子公司出售厦门华侨电子股份并承担厦华电子负债、人员清理费用以及一揽子处置厦华电子股权对合并利润的影响金额为-1.96亿元,笔者认为这个金额应该包括了对重组预计负债的估计。我们假设华映科技对处置厦华电子的预计重组负债估计准确,即未来厦华电子不会再给华映科技带来重组上的损失(当然这个是理想的状态,在现实中基本上不会发生),则这次重组的现行损失已经定格为1.96亿元。那么华映科技还会有潜在收益吗?答案是有的,但会计准则出于谨慎性的考虑,不会将预计收益在当期报表中反映,只有当基本确定可以实现时才会在当期的报表中予以反映。

2.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的潜在收益。在本次股权转让后,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还实际拥有厦华电子9 523 809股股份,占公司全部股份的1.82%。同时华映科技将华映视讯、华映光电、福建华显三家公司合计持有的厦华电子限售股104 761 903股(“目标股份”)由厦门鑫汇提供市值管理服务。华映视讯、华映光电和福建华显承诺:待目标股份限售期届满,在2015年12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三家公司应以不低于3.66元/股的价格,共计出售不低于41 977 943股且不超过52 454 133股厦华电子股份。上述承诺兑现后,厦门鑫汇将根据目标股份基准市值与预测市值差额的40%收取服务费或支付补偿费。这些股份是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以及其关联公司可能在将来获得的收益的来源,但是根据会计谨慎性原则,这些收益都没有在华映科技的财务报表中体现。

华映科技在2013年年报中披露其持有厦华电子股份的平均价格为3.13元/股,我们将这个价格作为计算潜在收益的基础。假设公司在2014年年底之前完成重组,此时厦华电子不同股票价格会对华映科技的收益产生不同的影响。表1是对华映科技潜在收益的估算,其基本假设有如下几点:①时间设定在2015年年底(选择2015年底是因为2012年公司非公开发行的股份获得了上市流通权,第一个项目是华映吴江第一次股权转让得到的股权,第二、三个项目是2012年非公开发行股份所得到的限售股);②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以及其关联公司以52 454 133股减持所持厦华电子股份;③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实际拥有厦华电子9 523 809股股份全部减持。④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以及其关联公司的持股成本均为3.13元/股。

从表1可以看出,只要当2015年年底厦华电子的股价维持在7元之上,则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以及其关联公司基本上可以确定获益,并且股价越高,华映视讯所能获得的收益越高。这也就合理地解释了华映科技会如此慷慨地帮助厦华电子进行“净资产管理”。如果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对厦华电子放任不管,使其净资产一直处于为负的状态,则其将在2014年财务报表之后被暂停上市,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的限售股权不仅获得不了流通权,其原有通过转让获得的流通股份也将会变得一文不值。

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与自然人王玲玲的股权转让在2013年12月23日完成,由于市场对厦华电子的重组预期升值,厦华电子在此之后的股价走势强劲,在这近6个月的时间里,股价涨幅超过60%。具体情况见图1、图2。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在股权转让以后,厦华电子的股价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升,从一开始的5元附近上升到2014年6月20日的8元左右,这主要反映的是对其的重组预期,近6个月累计超额周收益率达到近60%左右。如果厦华电子重组成功,则未来股价还将会进一步上涨,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的投资回报率还会更高。根据前文测算,厦华电子股价维持在7元之上,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就基本确定可以获得重组收益。

五、对“净资产管理”这一现象的评价和总结

上市公司出现“净资产管理”的现象,主要与我国的退市制度不完善有关。2012年7月,上交所和深交所虽然对原有退市制度进行修改,新增了几个退市指标,但这些退市指标有些很难达到,如股票成交价格和交易量,而有些人为操纵的余地又很大,如营业收入、净资产等。一些公司通过债务重组同时来实现盈利和净资产的由负转正,使新版退市制度的有效性大大降低,上市公司退市难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

一个完善的退市制度能够实现优胜劣汰,但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上,退市制度并不完善,退市难、垃圾股炒作成风的问题还十分严重。上市公司退市难的背后涉及的是各方利益的博弈,利益相关方主要包括证券监管机构、地方政府、资本市场参与者等。如果证券监管机构不考虑相关各方的利益,设计出一套容易退市的标准并不难,如可以规定上市公司连续三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利润为负就退市,连续五年不进行现金分红就退市。但由于各方利益的博弈,导致我国现在退市制度的人为可操纵性很强,进行“盈余管理”、“净资产管理”的公司数量众多,上市公司退市难的问题并没有因为2012年7月推出的新版退市制度而得到有效解决。X

参考文献:

1.余路遥.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3.

2.桂浩明.新退市制度向壳资源交易说“不”[J].沪港经济,2012,(6):30-31.

3.李斌.关于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2,(5):105-109.

4.李自然,成思危.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J].金融研究,2006,(11):17-32.

5.刘存绪,刘衍.新退市制度下对我国上市公司退市的若干思考[J].知识经济,2013,(15):63-64.

6.蒲涛.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研究[J].法学研究,2012,(7):120-121.

7.尚志田.中国第一家退市公司――PT 水仙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1,(6):65-75.

8.王棣华,郑艳霞.“纸股份”的退市之路[J].财务与会计,2008,(8):10-12.

9.杨峰.海外创业板市场退市制度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2001,(6):132-136.

10.项雪平.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研究[J].河北法学,2004,(3):149-151.

篇4

[关键词]创业板 退市 制度完善

一、我国创业板退市标准的完善

(1)统一退市标准与上市标准

若将注册制应用到创业板市场对上市公司的审核中,就可以使公司上市更加容易。目前在创业板市场中,发行人在发行创业板时,首先需要向证监会提出发行申请,然后由证监会决定其是否通过核准,并以文件的形式说明。通过实行核准制,政府就可以审查发行人的信息披露情况,是否合规、以及进行实质性判断等资质审查工作,并且这种制度可以更好地维护社会安全和公共利益,并充分发挥行政干预的作用,从而严格控制上市公司的质量并使市场风险有效降低。但是这种制度也可能会导致行政干预过多,从而引发一系列不良现象,如权利寻租、效率下降等。

当确定了上市标准后,也就意味着退市标准的确定,并且二者应该具有统一性,这样才能使市场秩序稳定有序。

(2)采取量化指标,严格数量标准

1.扩大数量标准的覆盖面

从国内外创业板市场的运行情况可以看出,很多公司往往会因为数量标准不达标而退市,由此可以看出数量标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将数量标准作为一个重要因素来定义,在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估测时要结合很多指标,除了现有的指标,还要对其公众持股数、持续盈利能力、最低股价等指标进行考核。目前海外市场也没有明确规定分红率在退市制度中所起的作用,但是我国应该在数量标准中增加分红率这一指标,这样才能改善长期以来上市公司不发放红利的现象。

2.使量化指标具有可操作性

量化指标是否明确与它的可操作性是直接挂钩的,并且也可以规避上市公司钻空子。纳斯达克市场在这一方面就做的很好,它在衡量上市公司时是以明确的数据指标作为依据的,这样就做到了规范化和透明化。

(3)增加并明确质量标准,增强可操作性

1.增加质量标准的内容

仅仅依靠《创业板上市规则》来规范上司公司的行为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其它多方面的规定,比如如何规范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如何使公司更好地遵循上市协议、如何维护公众利益等,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公司治理,这样才能保障股东利益并且使公司的经营处在健康发展的轨道上,这一点对于中小股东者的利益来说尤为关键。

2.将质量标准的内容具体化、明确性,加强可操作性

应该将质量标准中的有关概念明确化,用词尽量清晰、明确,这样就能增加标准的客观性和可行性。拿“公司有重大违法行为”这句话中来说,关键概念有两个:一是“重大”,二是“违法”,在界定“重大”时,可以从损失的额度大小和该行为造成的影响范围两方面进行界定,在界定“违法”时,也应该有具体条款列出何种行为达到何种程序可视为“违法”,这样就增强了实际中的可操作性。

二、我国创业板退市程序的完善

1.实行交易所集中管理

在证券市场中,只能由交易所进行监管。证监会的监管过程其实就是及时反馈在证券市场中出现的各种信息变化,它与市场的作用比较接近,并且由于证监会的存在,很多预兆都可以得到解决,它还具有成本低、灵活度高的特点,是政府监管的一种补充。交易所可以根据相关规则终止公司的上市行为,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行政干预的弊端,而且能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

2.实行直接退市制度

针对目前主板退市制度造成的退市不彻底的现象,在创业板市场中不应再重复这种弊端,直接退市制度就是一种制度改进,它可以有效发挥市场的作用。

三、我国创业板退出渠道的完善

纵观国内外创业板市场的建设状况,目前主要有两种渠道来引导公司退市:①在同一个市场中建立两种级别的市场,这样当公司在前一级市场退市后,后一级市场就可以接应;②OTC市场,即公司退市后由柜台市场进行接应。纳斯达克市场就采用了第一种模式,它的前一级市场和后一级市场分别为全国性市场和小型资本市场,小型资本市场在这里充当接应从全国性市场中退市的公司的渠道,即如果公司的上市条件不符合全国市场的上市要求,但是符合小型资本市场的要求时,公司只需向小型资本市场提出上市申请并向其交纳相关费用,小型资本市场就可以接纳该公司。另外纳斯达克还存在第三层次市场,它是由粉单市场和OTCBB组成的,这样那些不满足后一级市场条件的股票也可以在第三层次市场中进行流通,但是该市场仅将报价信息提供给会员,公司不能通过该市场上市。通过实施这种方式,证券市场就具有了多层次的特点,并且它的流通性也大大加强,从而纳斯达克股票可以在通常的渠道中退市。

参考文献:

[1]井涛主编:《退市法律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3—65页。

篇5

4月20日,深交所正式《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并自5月1日起施行,这意味着创业板退市制度正式实施。

这普遍被认为是A股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开启了A股优胜劣汰的大门,为A股炒ST股、炒垃圾、炒借壳、炒重组、炒咸鱼翻身等一系列恶敲响了警钟,股市将进入价值投资与理性投资时代。

股市恶炒警钟敲响

4月23日,在退市制度的震慑下,创业板指数暴跌逾5%,30多家创业板公司跌停。

创业板的崩盘可以预料。早在两年前,九鼎德盛副总裁、首席分析师肖宇航接受记者采访时就预言,创业板的高估值难以持续,泡沫迟早会破裂,部分个股的跌幅会非常巨大,而刺破创业板泡沫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退市制度出台。

翻看创业板的历史,是一个大量上市公司高管暴富,众多利益集团分抢盛宴,而众多投资者却亏损累累的严重不公的历史。著名财经评论员叶檀说,中国的创业板徒有虚名,根本不能算是真正的创业板。

眼前来看,创业板泡沫已经开始破裂,高估值大有山崩之势。尽管根据制度规定,首家公司退市恐怕要到3年后,但媒体已经开始猜测哪家公司会最先退市,并列出了长长的名单。虽然只是猜测,但足以让投资者胆战心惊,生怕买进了退市公司,血本无归。

事实上,高价买入创业板公司的投资者大多损失惨重。以大名鼎鼎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华谊兄弟为例,头顶明星的光环,公司上市首日就受到大量投资者追捧,股价最高冲到91元,市盈率逾百倍。但3年过去了,华谊兄弟股价从没超越首日最高价,追高买入的投资者依然站在“高高的山岗上”。

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说,每年都会有几百万投资者进入市场,但也有上百万投资者黯然离开市场,对此他感到痛心。这些投资者都是带着希望而来,但却带着亏损,带着对A股市场的失望之情而去,对他们来说,A股市场的生存环境太过恶劣,想在市场生存,绝非易事。

显然,A股市场的投机之风、恶炒之风严重危害到投资者的利益,而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相应的退市制度,导致大量的垃圾公司僵而不死,众多的亏损公司成为市场恶炒对象,让投资者难以分辨公司的优劣,成为股市庄家的鱼肉。而市场的大玩家,利用股市制度不完善的漏洞,大搞重组、借壳,弄得市场乌烟瘴气。

然而,创业板退市制度的出台为这些恶炒行为敲响了警钟,也预示了一个时代的到来。对于投资者来说,践行理性投资、价值投资势在必行。

上市公司进入优胜劣汰时代

创业板退市制度剑锋所指的就是垃圾公司。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创业板公司一旦被认定“资不抵债”就将面临退市的风险,同时,在终止上市情形的规定中,新增“因财务会计报告存在重要的前期差错或者虚假记载,对以前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进行追溯调整,导致最近两年年末净资产为负”等。

这些都是相当严厉的规定。依据这样的规定,主板上市公司达到退市条件的不在少数。

更重要的是,深交所规定,创业板公司一旦退市,便不再支持通过“借壳”恢复上市。这条规定击中了A股擅长玩弄的“借壳上市”的要害,意味着公司一旦达到退市的条件,就失去了咸鱼翻身的机会。而失去了“壳”资源价值的上市公司,将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垃圾,没有丝毫价值。

优胜劣汰是自然界的法则,也是股市的法则。然而,长期以来,中国资本市场一直在畸形的状态下发展,由于缺乏相应的退市制度,A股市场成了垃圾股的乐园。资本大鳄利用自身优势,大肆炒作垃圾股,引诱股民高位接盘,低位割肉,在股市上掀起腥风血雨。

而垃圾公司利用上市公司优势,在股市上裸地大肆圈钱,却从不回报股东。相反,一些优秀的民营企业,由于缺乏上市融资渠道,难以发展。

这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的弊病,长期以来受各方质疑,而质疑的重点,就是缺乏相应的退市制度。

无疑,创业板退市制度将改变这一局面,如能严格执行,那么,垃圾公司在股市上将失去生存的土壤,垃圾股“死不退市”的局面将会终结,而此起彼伏的“重组游戏”也将画上句号,中国股市从此将进入优胜劣汰时代,垃圾公司将会逐渐从资本市场消失,优秀的公司会脱颖而出。

当然,在为管理层着力净化创业板市场叫好的同时,也应关注,创业板设置的“生死线”能否真正发挥作用,从而终结多年来扭曲市场定价功能的“不死”神话?

长期利好A股

2245点是中国股市一个重要点位,也是一个让无数投资者断肠和纠结的点位。11年前的2001年,沪指达到2245点的历史高位。然而到了2012年,沪指依然在2245点左右徘徊。11年间,A股涨幅几乎为零,依然在原地打转。这成了股民心中的痛,也让监管层颜面丧失。

A股的积贫积弱广受诟病,而缺少退市制度,被认为是造成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

2008年的金融危机,根源在美国,美国经济深受拖累,然而,美国股市却率先收复了失地,截至4月25日,道琼斯指数收于13001.56点,逼近历史高位。反观A股,尽管国内经济依然欣欣向荣,股市却仍在半山腰,距离历史高位6100点相距甚远。

翻看美国股市史,退市制度是股市运作的重要环节。美国股市实行注册制,公司上市相对容易,行情好的时候,每年会有大量的公司上市,但同样,退市的公司也不在少数。“大进大出”是美国股市优胜劣汰机制及资源配置功能的充分体现。正因如此,美国股市才能吞吐自如、大浪淘沙,美国股市因而培育出了一批世界知名的伟大企业,例如,微软、英特尔、苹果及IBM等。这是美国股市能快速恢复的重要原因。

美国股市的“大进大出”,与我国A股退市制度形同虚设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郭树清入主证监会以来,针对A股的积弊如高价发行、只有上市,没有退市等进行了雷厉风行的改革,每项改革都指向股市的要害。分析认为,郭树清改革的意义不逊于股权分置改革,如果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A股历史上同股不同权问题,让大股东与投资者利益趋于一致,那么郭树清的改革则开启了价值投资的新时代。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退市制度完善以及市场化程度提高,淘汰机制一定会发挥重要作用。只有当超级垃圾股都能退市时,股价信号才能回归其本色,蓝筹股才能成为投资者的首选,价值投资才能真正深入人心。

篇6

上市公司退市风险警示制度(以下简称风险警示制度),又称ST制度,是指上市公司出现财务状况或其他状况异常,导致其股票存在终止上市风险,或者投资者难以判断公司前景,其投资权益可能受到损害的,由交易所对该公司股票交易实行的一种特别处理措施。我国股票交易市场建立至今已有二十余年, 但该制度却一直无法发挥其应有之作用。从对象上看,风险警示制度主要是针对两类股票,第一类是存在终止上市风险的股票,譬如最近两年亏损、财务报告没有按时披露或进行了虚假记载、被法院起诉等;第二类是公司经营出现严重问题的股票,譬如公司近股东权益出现负值、无法正常经营或资金被冻结等。

从措施上看,风险警示制度的具体措施包括两种:一是在公司股票简称前冠以ST字样,以区别于其他股票;二是股票报价的日涨跌幅限制为5%。该措施的作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完善有关信息披露制度。上世纪90 年代股票市场刚刚建立之初,当时各种监管规则还不健全,中小散户投资股票多以股化为准而很少真正关心所投资公司的经营,很多上市公司上市后濒临破产其股价却被不断炒作。二是对上市公司管理层施加约束。上市公司通过各种努力获得上市资格后原有股权变得分散,对管理层的约束变弱,更不乏管理者监守自盗,该制度的出现为投资市场对公司管理者的监督提供了新的选择。

上市公司风险警示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的标志是1998 年实施的《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与《深圳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以下将两规则共同称为《上市规则》)。上海证券交易与深圳证券交易所在创立之初为全国大量企业提供了融资平台,同时也为国企改制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譬如上市公司特别是国企上市后由于经营不善而不符合上市资格,却由于涉及利益过多而退而不出影响极坏,有关退市风险警示制度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但该规则出台之初却没达到预期的效果,很多企业依靠其行政地位依然对风险警示有恃无恐,交易市场更是出现频繁炒作ST 股票的情况。

第二阶段的标志是2003 年4 月4 日两交易所分别出台《加强退市风险警示的通知》。该通知目的有两个方面:首先,加强风险警示制度的可操作性。《上市规则》的出台标志着对上市公司监管法制化的正式开始,但在其制定伊始却十分简单且操作性不强导致执行困难。该规则从1998 年出台到2008 年一共进行了六次修改,正是因为规则对市场情况缺乏细化规定。譬如风险警示规则的适用:2001 年6 月该规则第二次修订主要适用于财务状况异常、公司重大损失、账户被冻结、破产等情况,而到2008 年9 月第六次修改,删减了资产重大损失的情况,增加了不符合上市条件、股东权益为负、撤销警示后净利润为负的情况,并对于撤销风险警示的规定逐一列明。可见,在03 年之前《上市规则》对于警示制度的规定是十分不完善的,而《加强退市风险警示的通知》的出台正是为了弥补该漏洞;第二,该《通知》将风险警示制度与上市公司退市的其他制度进行了衔接。风险警示制度出台之初的目的主要在于提高消费者的对市场信息的掌握程度,但该制度也是对不良上市企业的一种约束机制:风险警示制度、暂停上市制度、退市制度共同构成了对交易市场上市公司的约束,上市公司经营若无法达到标准,损害的不仅是投资者的利益,更会对整个交易市场的信心产生影响,在风险警示制度制定之初,其作用可谓乏善可陈,虽然多家企业被风险警示,但真正退市的企业却屈指可数,这一方面缘于政府之干预,另外也源于企业为保持上市资格而不惜代价的资产重组,当风险警示制度失去其威慑性,则其带给市场的将是以后总信号,被风险警示的公司将通过资产重组抬高股价,进而使风险警示丧失了其原有的意义。

第三阶段的标志是今年6 月28 日上交所和深交所各自同时出台的《关于完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与《关于改进和完善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国的股市却一直萎靡不振,这一方面是受08 年次贷危机、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房地产市场调控、人民币升值等经济因素的影响,但不可忽视交易所本身在退市制度上存在的缺陷:与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纽约交易所上市相比,上市公司要被强制退市面临着层层的阻力,很多上市公司退市边缘资产重组提前亏损等方式保壳成功,致使警示制度形同虚设。由于不良企业的充斥,我国股指不断下行,投资者对股市失去信心,而大批迫切需要融资的企业又无法进入,致使交易所融资能力下降,银行业金融垄断得以发展,事实上已经到了需要清理整治上市公司的关键时刻。本次出台的《关于完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就规定企业营业收入较低也会面临退市警告,企业要撤销警告只有提高营业水平,应该说这是我国交易所制度上的一大进步!

二、上市公司风险警示制度的契约理论分析

契约理论是经济法市场监管的重要理论,它的作用在于分析在市场监管过程中各主体之间的行为博弈方式。公司在整个上市过程中所涉及的契约关系包括证交所与投资者之间的交易与保护契约、证交所与上市公司之间的上市与监管契约以及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委托经营契约。契约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古典契约理论、新古典契约理论与现代契约理论三个阶段,我们刚好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研究风险警示制度在这三类合同中的应用:

古典契约理论以强调契约双方之间的自愿选择为特色,而作为契约双方的当事人应该诚实信用,但是若交易者违规应该如何制约则论述甚少。从上市公司的角度看,公司上市与交易所签订契约,上市公司须保证股票具有投资价值,而公司具有持续性的良好的经营能力与财务状况,但是一旦公司上市,如何保证其能够持续性履约?一旦公司的业绩出现问题,又如何对其实施约束?在我国的商事合同法理论体系中,有所谓的不安抗辩权制度,可以很好的解决该问题:一方当事人具有无法完成契约的情况出现时,对方当事人在通知存在违约可能的当事人并给其一定宽限期间后有权解除合同。该制度同样可以解决对上市公司的约束问题:一方面如果上市公司出现业绩不良就立即让其退市无疑会影响市场的稳定,不利于市场本身的发展;而若仅仅是通过普通警告而不进行惩罚则又难以见效,因此通过持续性退市警告,一方面限制其交易,另一方面以强制退市相威胁,将更有利于上市公司对于其经营业绩的保证。

根据新古典契约理论,契约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调整社会成员之间的资源配置而达到帕累托最优之状态,但前提是市场信息的完全性,因为只有这样各交易主体才可以通过自己的理性判断签订契约提高福利。在股票交易市场上,交易双方通过股票的评估进行交易以期获得投资收益,要提高股市的效率当然也应该保证投资者对公司的充分了解。股票的价值是企业未来收益的净现值,一旦企业经营出现问题,其未来的净现值必然会发生改变,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市场的有效运营就必须让投资者有所意识,通过在公司股票简称前冠以ST字样让投资者了解有关风险,因此该制度并不在于对股票本身价值的否定,而在于完善市场的信息公开,以提高市场投资的效率。

根据现代契约理论,契约实质上是一种委托关系,而委托的难题就在于由于双方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此问题在国有公司通过上市进行改制的过程中十分明显,由于国企管理层通常是由国资委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确定的,因此对于企业的经营问题,作为投资者的股民很难对公司的管理层发生影响,在这时就需要寻找一种新的机制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警示制度公开公司的经营问题可以很好的督促国企的管理层,一旦国企经营不善导致被警告就说明其管理人员存在过失,相应的问责机制就应该启动。因此上市公司警告制度对国企改制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

三、对风险警示制度完善定位之思考

要完善风险警示制度,最重要的并不是进行有关的制度设计,因为任何制度的发展都必须与其所处的经济环境相适应,存在必有其原因,风险警示制度近年来频繁修正,也正说明了我国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因此风险警示制度的完善其实关键还在于对于制度本身的准确定位,并确定其在上市公司监管制度中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利用该制度:

首先,退市风险警示制度是退市制度的一个部分。无论是03 年出台的《加强退市风险警示的通知》还是近期出台的《关于完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与《关于改进和完善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都将风险警示制度作为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实质上任何上市公司要进行退市都必须有一个过程:这一方面是为了保护现有投资者的利益,另一方面也给了上市公司一次机会,避免被强制退市,更重要的是维护了市场本身的稳定。

篇7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推荐工作,加强管理,提高质量,保证申报推荐工作的有序进行,依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推荐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开、注重水平、突出实绩、竞争择优的原则。

第三条各级人事职改部门负责综合管理、监督指导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申报推荐工作并组织实施。

第二章申报推荐范围及条件

第四条申报推荐范围包括全市各类企事业单位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第五条申报推荐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基本条件是:

(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二)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三)具备履行相应职责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知识;

(四)符合国家和省制定的申报评审条件和有关政策规定;

(五)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第六条专业技术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申报推荐:

(一)受司法、党政纪律处分未满两年或正在接受纪检、监察或司法部门审查的人员;

(二)出国进修或脱产学习一年以上,至今未回单位工作的人员;

(三)病休一年以上,至今尚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人员;

(四)规定任职年限内无故不参加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或考核确定为基本合格等次及其以下的人员;

(五)其它政策另有规定的人员。

第三章申报推荐程序

第七条申报推荐工作一般应遵循以下程序:

(一)个人申请

专业技术人员依据各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河北省各专业《高中级资格申报评审条件》和有关政策规定,可自愿向本单位提出申请,经单位人事职改部门审核,符合申报条件的,填写《唐山市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承诺书》(附件一),并做好各种申报材料的准备工作。

(二)建立组织

单位成立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推荐考核小组,申报推荐考核小组由单位领导、部门负责人和业务骨干组成,一般应不少于7人。申报推荐考核小组负责制定本单位申报推荐实施方案和申报人员的考核推荐工作。单位人事职改部门负责处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三)制定《量化考核细则》

申报推荐考核小组依照《唐山市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推荐量化赋分表》所规定的内容,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量化考核实施细则》。《细则》要充分体现本单位专业技术工作特点,将平时考核与推荐考核结合起来,注重对专业技术人员平时履行岗位职责情况的考核。《细则》须经单位职代会讨论通过,并连同职代会会议纪要报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实施。

(三)公开述职

由申报推荐考核小组组织申报人员在本单位全体专业技术人员大会上进行个人述职。申报人员要实事求是地阐述任职以来履行岗位职责情况,重点是在本岗位上所取得的专业技术工作实绩。

(四)考核答辩

由申报推荐考核小组组织一定数量相关专业的技术骨干对申报人员进行考核答辩。

(五)群众评议

由申报推荐考核小组组织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依据《量化考核实施细则》对申报人员进行量化考核。

(六)量化赋分

由申报推荐考核小组依据申报人员的考核答辩、群众评议情况以及提供的相关材料,按照《量化考核实施细则》对申报人员进行综合量化赋分。

(七)综合排序

由申报推荐考核小组依据申报人员综合量化赋分情况,对申报人员进行排序。

(八)单位领导集体研究确定上报人选

由单位领导依据申报推荐考核小组提供的申报人员考核情况,按照申报推荐政策规定,本着公开、公平、合理、准确的原则,在上级确定的申报数额内,集体研究确定上报人选。

第四章申报推荐公示

第八条各基层单位要公开申报推荐全过程,并严格按照《河北省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公示暂行办法》(冀职改办字[2001]125号)的有关规定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一)公示内容:

1.申报条件和岗位数额。有关职称工作的条件、规定及本单位《量化考核实施细则》,事业单位还要公示空余岗位数额;

2.申请晋升人员名单;

3.量化赋分和综合排序结果;

4.申报人员的学历、资历、职称外语、职称计算机、成果、业绩、论文论著、工作总结等原始材料;

5.经单位领导集体研究确定的上报人员名单。

(二)公示要求:

1.公示时间一般为5——10天(公休日不计算在内);

2.公示地点要方便群众,便于查阅、监督;

3.设置意见箱和监督电话并指定专人做好来访接待、情况汇总等工作;

4.单位要在申报人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基层单位意见”栏如实填写公示结果。

(三)公示结果的使用

凡申报晋升各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申报材料未经公示的,一律不准参评。公示期间,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所在单位要认真调查核实。经核实,申报者的申报材料系属伪造、剽窃等弄虚作假行为的,按《河北省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申报评审违纪处理暂行规定》(冀人发[2003]36号),取消当年参评资格,两年内不允许申报评审。

第五章组卷及材料报送

第九条单位对经公示后确定的上报人员提供的各类材料,要严格按照以下规定进行组卷:

(一)申报材料内容及装订顺序

1.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高级一式三份、中级一式二份;

2.《唐山市申报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情况一览表》一份(附件二,用A4纸正反面打印);

3.各种证书、科研项目(成果)、论文论著等装订册一本。各种材料共分12项,顺序如下:

⑴材料册目录;

⑵《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承诺书》;

⑶《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推荐量化赋分表》;

⑷有效期内的全国职称外语(省古汉语)等级考试合格证书、全国或河北省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符合免试条件的须提交《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古汉语)考试免试审批表》、《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免试审批表》(以上原件装订,复印件3份分别贴在评审表第8页)。

⑸现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认定表》或《资格考试合格人员登记表》原件;

⑹任现职以来所有年度的《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原件;

⑺现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复印件;

⑻毕业证书复印件(多个学历的按学历从高到低排序);

⑼各种奖励证书原件;

⑽任现职以来有代表性的论文论著、专业技术报告或教案原件(论文、著作属于合著的应提供本人完成字数或完成工作量的证明材料);

⑾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一般不少于2000字,报翻译专业的用外文书写)

⑿其他有关材料:

①从不属于参评范围到属于参评范围的有关手续原件(调动介绍信、工资套改表等);②有职业资格要求系列的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如会计证、教师资格证、执业医师证书等);③考评结合系列(如高级会计师、高级审计师、高级统计师等)的考试合格成绩单;④《综合排序表》;⑤其它有关证件(中小学系列要提交课时量表)原件。

(二)申报材料要求

1.申报人必须如实填报基本情况,内容真实有据,不得弄虚作假。申报人、所在单位必须填写《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承诺书》,对申报材料真实可靠性做出保证,

2.除毕业证、资格证书可装订复印件外,其余证件要装订原件。奖励证书原件要去掉封皮只装订证书芯,证书芯纸张较小的,可贴在空白A4纸上。发表的论文可视杂志薄厚程度和数量多少酌情处理,薄或数量少的可整本装订;厚或数量多的可以只装订杂志封面、全部目录和论文页。核心期刊在前,非核心期刊在后。选择1-2本有代表性的论著整本放入档案袋。非法期刊和不符合条件规定的材料不得装订。

3.申报材料中所有复印件,必须由所在单位和各级主管部门对照原件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属县(市)区的,由所在单位、主管部门、县(市)区职改办经办人、负责人签字盖章;属市直单位的,由所在单位、市直主管部门经办人、负责人签字盖章。

4.《综合排序表》中,同一单位或部门的排名人数、排名次序必须一致。出现不同排序情况,视为申报程序无效,取消个人申报资格。

5.装订时要注意剪裁适当,规范美观。不得出现漏装、倒装或一种材料重复装订现象。装订成册后每页须用打号机打印页码。《材料册目录》(见附件五)必须打印生成,注明材料所在页码。

6.申报材料每人限装一袋,材料袋一律使用结实耐用的牛皮纸档案袋,有线绳可系,并填好《唐山市申报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材料》(附件三),贴在申报材料袋封面上。

7.卷内材料尽量打印生成,除《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用16开纸正反面打印,按标准表样装订外,其他申报材料一律使用A4纸打印。各种表格可登陆唐山人才网()“职称评审”栏下载。

8.申报材料不合上述要求的,各级职改部门不予接收。

(三)报卷要求

1.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要按规定时间集中统一上报,个人报送材料的一律不予受理。

2.各县(市)区职改办、市直各主管部门在报卷时,须提交以下表格和数据库:

⑴《唐山市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审查情况报告表》(附件四);

⑵用河北省职称申报评审管理软件导出打印生成的Excel格式《唐山市高中职申报人员名单》(附件七)一份;

⑶用河北省职称申报评审管理软件导出的申报人员数据库。

第六章管理和监督

第十条各级人事职改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申报推荐审核责任制、工作考核制和责任追究制。要认真审查申报人员的学历、资历和业绩成果等基本条件,核实学历、奖励、论著成果等材料的真实性,确保申报工作质量。

第十一条群众认为本单位申报推荐工作存在违反规定程序和公示要求的,可以向业务主管部门、上级职改部门举报。收到举报的单位或部门应当积极调查处理,并做好反馈及备案工作。

篇8

教育部近日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逐步与普通高校本科考试分离,重点探索“知识+技能”的考试评价办法,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样化入学形式。逐步形成省级政府为主统筹管理,学生自主选择、学校多元录取、社会有效监督的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指导意见》要求,要建立和完善多样化的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方式。一是建立以高考为基础的考试招生办法,对报考高等职业学校的考生增加技能考查内容,招生学校依据考生相关文化成绩和技能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二是改革单独考试招生办法,国家示范性、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和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等可单独组织文化和技能考试,并根据考生文化成绩和技能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择优录取。鼓励技术密集型产业集中地区及高等教育相对发达地区,适度扩大单独考试招生的高等职业学校范围和录取规模。三是探索综合评价招生办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选择部分办学定位明确、招生管理规范的高等职业学校,在农林、水利、地矿等专业,依据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四是完善面向中职毕业生的技能考试招生办法,加强中职对口升高职的专业技能考试,以专业技能成绩作为学校主要录取依据。五是规范中高职贯通的招生办法,以艺术、体育、护理、学前教育以及技术含量高、培养周期长的专业为主,进一步优化招生专业结构。六是实施技能拔尖人才免试招生办法,对于获得全国、省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有关奖项的中职应届毕业生,和具有高级工或技师资格以及获得县级劳模的在职在岗中职毕业生,予以免试录取。

(中国教育新闻网)

三部门明确中职免学费资金缺口财政补

近日,财政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了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金和国家助学金两个细则办法,使相关政策进一步明晰化。该办法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这两份名为《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和《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办法》的细则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资金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享受免学费政策后,为弥补学校运转出现的经费缺口,财政核拨的补助资金。实施全日制中等学历教育的各类职业学校,包括公办和民办的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高等院校附属的中专部、中等职业学校等,中央财政统一按每生每年平均2000元测算标准和一定比例与地方财政分担。

办法还明确,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主要资助受助学生的生活费开支,资助标准每生每年1500元。以后年度,将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适时调整资助标准。资助对象是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的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法进一步强调,国家助学金按学期申请和评定,按月发放。国家助学金通过学生资助卡发放给受助学生。《光明日报》

天津:放宽高职毕业生落户条件

从今年开始,学历将不再是阻挡天津市各院校毕业的高职学生落户的门槛。天津市政府刚刚释放出的这一信号,对高职毕业生来说绝对是一个好消息——他们已成为这座城市渴望留住的“人才资源”。

根据天津市最新出台的该市高职院校外省市生源毕业生在津落户工作的实施办法,凡在天津市高职院校有集体户口或入学时户籍未由原籍迁入学校集体户口、毕业两年内与当地用人单位签订正式劳动(聘用)合同的毕业生,准予在津落户。

天津市目前有26所独立设置的高职学院和7所设在本科院校的高职学院,共有高职在校生16万,其中外地生源10万。每年高职毕业生5.3万,外地生源3.2万,其中留津就业的约占半数。囿于户籍政策,这些留津就业的高职毕业生此前很难在当地扎根,只有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少数优胜者才有破格机会。

《中国青年报》

广东:百家单位共组纺织职教集团

“纺织大省”广东加快推动职业院校、行业协会、检测机构、企业的“融合”,打通行业“血脉”,于近日成立了广东纺织职业教育集团。目前,已有5家高校、8家中职学校、4家省级行业协会、5家市县级行业协会、4家省级权威检测机构、3家研究所和120多家国内外企业加入这一集团。

据广东纺织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胡刚介绍,职教集团将合作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解决企业、行业发展的关键性难题,同时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企业对接,推动职业资格培训考核鉴定以及实验室、实训基地等资源的共享,实现集团内职业院校学分互认,最终形成生源链、产业链、师资链、信息链、成果转化链、就业链的高度融合。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有关人士称,组建广东纺织职业教育集团是广东省在纺织业升级转型形势下,实现纺织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资源共享,促进校企优势互补,加速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和新模式。

篇9

坚持“五个有利于”的原则实施县城工业企业“退城进区”,即有利于城市总体建设规划实施的原则,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的原则,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的原则,有利于产业集聚和布局优化的原则,有利于加快园区建设的原则。

二、范围与对象

1、根据《城市规划法》、《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县城范围内规划用途为非工业用地区块内的工业企业;

2、根据《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不适宜留在县城的工业企业;

3、为了做大做强主动提出搬迁申请的工业企业。

对上述范围内的工业企业,县发改委暂停批准改扩建项目,建设局暂停同意实施改扩建工程,国土局暂停补办土地出让手续。退城企业进区必须符合规划、产业准入及投资强度等相关要求,按市场化的原则自主选择进入县级载体、掘港镇工业集中区,微小企业可进入标准厂房或相应的工业集中区。

三、实施步骤与操作办法

1、县发改委会同建设局、国土局、掘港镇等单位,根据县城总体规划要求和实际开发建设需要,提出退城进区企业建议名单和时间安排,报县政府同意后实施,分期分批组织企业做好退城进区工作。

2、凡列入搬迁规划的企业,在制订搬迁改造方案,明确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落实好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项目,做好搬迁费用预算和确定搬迁时间表的基础上,向县“退城进区”领导组办公室提出申请。

3、县“退城进区”领导组办公室根据企业申请,组织有关部门对搬迁方案进行论证评估,并根据现行拆迁办法提出搬迁补偿及奖励具体方案,报领导组批准后实施。

4、搬迁企业原址土地及房产设有抵押权的,必须依法解除抵押权,重新达成债务清偿协议。县国有投资公司和县土地资产储备开发中心筹集资金预先支付部分搬迁补偿(可作为新址土地出让款直接拔付到土地出让专用账户),供搬迁企业及时申领新址土地证,并及时解除原址土地证抵押权,上交原址土地证;县政府协调有关银行对企业发放与房产抵押额相应数额的贷款,由县国有投资公司和县土地资产储备开发中心担保。在此同时,企业要解除原址房产证抵押权,上交企业房产证,接受房屋拆迁补偿。

5、为加快“退城进区”企业搬迁进度,在“退城进区”企业搬迁方案批准后,县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整体联动,优化服务,确保企业退城进区顺利实施。

四、政策措施

(一)搬迁补偿政策

搬迁补偿按照《县城镇房屋拆迁实施办法》(政发[]19号)、《县城镇房屋拆迁补偿价评估技术规范》(建设[]18号)等规定执行。

搬迁补偿原则上按评估价分期支付,新址主体工程开工时支付搬迁补偿额的50%,新址土建竣工时再支付搬迁补偿额的30%,余款在企业搬迁结束时一次性兑付。

微小企业退城拆迁时,先由县“退城进区”领导组办公室协调有关部门,按《县城镇房屋拆迁补偿评估技术规范》(建设[]18号)中规定的区位补偿基价的50%计算区位补偿,其他补偿足额计算,在规定期限内搬迁结束交钥匙时一次性兑付。

微小企业退城后是否进区重建,按以下标准确定:必须落实新的合法经营场所,企业名称和法定代表人不变,职工劳动合同关系不解除,新址生产规模不小于搬迁前生产规模。由县“退城进区”领导组办公室会同工商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掘港镇等单位对企业是否符合上述条件进行审查后,报县“退城进区”领导组确认。

对经确认搬迁进区的微小企业,再由县“退城进区”领导组办公室协调有关部门按规定的区位补偿基价的50%计算区位补偿,在企业新的合法经营场所确定并开始实施搬迁后兑现50%,余款在企业按规定期限搬迁结束交钥匙时一次性兑付。

凡欠缴土地出让金或土地年租金的,以及企业改制时以资产弥补负资产应缴纳的各项职工保险、应支付的集资款等,尚未支付的,在支付补偿费用时一并结算。

(二)搬迁奖励政策

1、为鼓励重点企业加快搬迁速度、努力做大做强,对上年应税销售1000万元以上、新址投资规模2000万元以上(含土地)、搬迁时间符合计划要求的企业,在拆迁补偿的基础上,按原址房屋区位补偿面积100元/平方米为奖励基数,应税销售或投资规模每增加1000万元,奖励金额分别提高20%,奖励总额不超过300元/平方米,奖励在企业搬迁结束时兑现50%,在企业新址项目竣工验收后兑现50%。

2、退城进区企业按批准的搬迁方案在签定拆迁补偿协议的同时,与县政府签定《退城进区目标责任书》,明确搬迁时间和奖励金额,搬迁时间原则上按企业原址固定资产额核定,最长不超过两年。企业搬迁延期的,比计划每推迟一个季度扣减奖励资金的10%,推迟三个季度以上的取消搬迁奖励。

(三)搬迁优惠政策

1、搬迁企业按规定享受招商引资项目在土地、规费、设备贴息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2、搬迁企业新址房产不超过搬迁前合法房产的面积,其房产证办理中的契税予以免缴。

3、企业搬迁拆建过程中免收工商变更登记费、税务变更登记费、房产综合管理服务费等有关行政性规费;迁建项目涉及的中介机构评估收费按规定评估费率相应档次最低标准的30%收取;资产抵押评估的有效期为三年,因转贷等融资需要,需再次进行评估登记的,只收登记费(鉴证费),不再收取评估费。

4、对企业“退城进区”推进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和有关具体问题,超出上述优惠政策范围的,由领导组进行专题研究,报县政府同意后实施。

(四)财政分成政策

搬迁企业进入县级载体的,仍作为掘港镇所属企业,其财政收入以搬迁前一年为基数,增长部分按照《县政府关于调整县镇、经济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政发[]44号)有关规定执行。

五、组织领导

篇10

【摘要】本文认为,法家的执法思想就是在“壹教”、“壹刑”、“壹赏”和“布之于众”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律法规定执法,不避亲疏,不论贵贱,一断于法。这种执法思想对于企事业单位的制度施行的借鉴意义在于:制度要通俗易懂,易知易行,具有可操作性和稳定性;要布之于众,宣传学习,务求个个不失、人人皆知;要严格按制度办事,奖有度,罚有据,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关键词】法家;执法思想;借鉴;管理制度;施行

一、法家执法思想

法家崇尚“以法治国”,重视法律在政治和社会中的作用。强调法具有一种普遍的制约作用,无论高低贵贱必须一体遵行。同时明确指出:法的运作要具有高度的可预见性,有什么样的行为就要有什么样的奖惩。认为法应在成文化并公诸于世的基础上,严格贯彻执行。这样,既可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又可防止执法者欺上瞒下、恣意运用,真正做到法行有据,执法公正。法家的执法思想对于现代管理中的制度施行有着莫大的借鉴意义。

法家执法思想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统一思想,制定统一的刑赏标准,为推行法治创造良好的思想环境。即:“壹教”、“壹刑”、“壹赏”;而后在推行法治的过程中,坚持信赏必罚和不逾赏、不滥罚的原则,贯彻实施法律制度,最终达到“富国强兵”天下归一的目的。

法家主张“壹教”,就是坚决取缔一切不符合现行法律的思想言论,清除传统观念的影响,用“法”来统一思想,统一舆论,“以法为教”。“壹刑”、“壹赏”则是在统一刑罚对象和赏罚标准的基础上,刑过不避大夫,庆赏不遗匹夫。即无论何人,只要违反国家法律,一律严惩不贷;不管出身贵贱,只要建立功勋,必定依法受赏。《商君书·刑赏》[1]中明确指出:“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忠臣孝子有过,必以其数断。守法守职之吏有不行王法者,罪死不赦,刑及三族”。功是功,有功即赏;过是过,有过必罚。功过不能相抵,贵贱不可两适,一切唯法是从。

在法律的执行过程中,法家非常重视信赏必罚这一点。认为赏有信,人们才能为赏而尽力;罚必必,人们才会为避罚而不犯法。不仅如此,法家还对赏和罚的要求做了进一步的说明,这就是不逾赏,不滥罚。法家极力反对无功受赏,《商君书·靳令》有言:“受功予爵不以其劳,则忠臣不尽;行赏赋禄不称其功,则战士不用”。《韩非子·难三》[2]中也说:“惠之为政,无功者受赏……此法之所以败也”。无功予赏,民不尽力,且会造成奸私之臣,导致法治败亡。另外,用刑泛滥也为法家所禁止,刑过或刑可能导致国家衰亡。《韩非子·饰邪》说:“用刑过着民不畏”,民不畏者法不行,法不行者国必乱!只有赏罚有度、有理、有据、有节,才能真正推动法治实践。

基于上述认识,法家对立法、布法也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即:易见,易知,易为。认为所立之法要明白易知,具有可操作性,切忌“微妙意志之言”。《商君书·定分》曰:“夫微妙意志之言,上智之所难也。夫不待法令绳墨而无不正者,千万之一也。故圣人以千万治天下,故夫智者而后能知者,不可以为法,民不尽智;贤者而后知之,不可以为法,民不尽贤。故圣人为法,务使之明白易知,明正愚智便能知之”。其目的就在于保障法律的顺利施行。

法律是君主治理国家的依据,是臣民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因此法家主张:“法莫如显”并要“布之于众”,“以法为教”,人人学法懂法,做到家喻户晓,以免不知法而犯法。《韩非子·难三》中说:“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编著之图籍”是说法的成文性,“布之于百姓者”是指法的公开性,韩非所说的法,就是指官府制定的成文法,向百姓公布之后,就成为衡量人们思想行为的标准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任谁也不能篡改。只有相互监督,人人凛遵,即便是官吏也不得徇私枉法,真正做到“官不敢枉法,吏不敢为私”(《韩非子·八说》),法的权威性才能得到真正有效的保障。

另外,法家还认为:法不仅仅是一种消极的制裁手段,而且还是臣民的行为准则,是一种积极的防范措施。这种知法守法、公正行法的思想,有助于国家秩序的稳定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法家的执法思想对现代管理中的制度施行有着很大的启发作用。众所周知,一个单位的管理主要在于制度的运作,制度运作得好,管理必出效益;制度运作得不好,其内部秩序必然混乱不堪。如何才能使制度良性运作呢?我们以为,无非三法:一是制度要通俗易懂,易知易行,具有可操作性和稳定性;二是布之于众,宣传学习,务求个个不失、人人皆知;三是严格按制度办事,奖有度,罚有据,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二、法和制度要通俗易懂,易知易行,具有可操作性和稳定性

制度建设是管理规范化的前提和保障,是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因素。《管子·法法》[3]中说:“规矩者,方圆之正也;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规章制度对于一个单位而言就是其内部的“法”。因此,规章制度建设首先要在顺时、从公、无私的基础上遵循现行法规来进行。既要有明确的法律、政策依据,也要符合现行法律的要求,同时还要体现它的精神,具有同法律、政策的一致性。规章制度只有合法,才会管用。其次,制度建设在从单位利益出发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公众利益,在不违背事理、尊重传统习俗的基础上,按照以轻从重、以小从大的原则进行。只有建立在群体受益基础上的规章制度,才能得到拥护和支持,其顺利实施的结果,也必然会有效保障单位的利益。第三,规章制度建设既不能墨守成规一劳永逸,也不能随心所欲朝令夕改,既要符合客观规律的稳定性,也要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性以及具体事情的可变性。规章制度建设只有顺应实际并在不断修订完善的基础上,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实效。第四,单位的规章制度建设要建立在人情世理的基础上,因人之情,立民所欲,禁民所恶,趋利避害;重视世理,赏善罚恶,以情乐民,以理服人。如此,制度才能顺利施行,反之,违逆必多,违逆多则犯者众,犯者众则令难行,“法不责众”的结果只能使制度形同虚设。第五,制定规章制度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适时适度,不特立独行,不奢望一蹴而就,既要遵循一般性和普遍性原则,也要分清楚轻重缓急,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第六,规章制度建设要考虑到人的能力限度,能为,则人尽其力,自觉自律;不能为,则人人怨怼,消极抵抗。可见,制度首先要可行,可行才能得众。另外,规章制度还必须有明确的规定,定分明职,名实相符,切忌模棱两可和模糊语言的存在。只有建立在“量可能”基础上的明确的责权划分和赏罚标准,才能行之有效,其约束力也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规范化管理的前提就是要有规范化的规章制度,制度可行,人人遵从;制度稳定,利于施行;操作规范,人无邪念;奖惩有据,不惹非议;公平公正,即可服众。故而,唯有首先建设好规范的规章制度,才有可能实现用制度管人理事、使管理出效益的目标。

三、布之于众,宣传学习,务求个个不失、人人皆知

制度颁行以后,要充分利用会议、广播、板报以及其它宣传媒体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务求制度适用群体人人皆知。知是行的前提,只有先知道,才有可能按制度办事,进而自我约束并使之成为习惯。宣传制度,其主要目的在于知行统一,相互监督。一方面可以使人明确制度的要求以及可预见的奖惩;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制度的透明性和强制性,利于制度的贯彻和落实。这样,既可以促进自我约束,也可以强化相互监督,进而增强制度贯彻落实的实效性,达到制度管人理事的目的。

四、严格按制度办事,奖有度,罚有据,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制度颁行以后,能否严格按制度办事就成为了制度约束力强弱的集中表现。能,则制度的权威性得到保障并使制度得以顺利执行;不能,则制度若有若无形同虚设,既达不到约束的目的,还可能影响到群体的心理,其后果必然导致制度的全面崩溃。

众所周知,执行力是法制的保障,即有法必依。没有执行,所有的制度都是一纸空文。法家认为:管理行为也就是通过对人的行为动机和需要分析,以求人与组织的和谐,在引导适应人们需求和对需求渴望的基础上来实施组织的目标。在管理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对人的管理。现代管理学的控制职能是衡量和校正属下人员的各种活动,从而确保组织目标以及行为达到目标的各项工作得以实现。对于包括领导者在内的各个层次人员来说,控制的职能均是必不可少的,控制对象包括人、事、行为等在内,因此控制是管理的关键环节和基本手段。这里所说的“控制”,就是制度的执行过程。

执行制度,对事不对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谁违反了制度谁就应该受到制度规定相应的惩罚,既不能从轻处罚,亦不能加重处罚,须知:轻则不惧,重则逆反。否则,不但达不到制度管理的目的,而且还会影响到同志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所形成的消极后果必然会大大降低管理的实效性。因此,在制度的施行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奖惩有据,奖惩适度。公平,则人人凛遵;不公,则投机取巧。只有奖惩公平公正,人们才能在认知的基础上,真正心甘情愿地照章办事,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始终以制度为准则,变制度执行的被动性和强制性为主动性和自觉性。

总而言之,法家执法思想的核心是严格统一,不避亲疏,不论贵贱,一断于法。法家的执法思想,对于企事业单位用制度管人理事有着莫大的借鉴意义,要用制度管人理事,首先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其次是宣传学习制度,有制度可依,有规章可循;最后才是认真施行制度,不避亲疏,不畏权势,该奖的奖,该罚的罚,既不乱奖,也不滥罚,始终保持制度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如此,制度才能真正得到贯彻落实,才能真正发挥出其实际作用。

【参考文献】

[1]蒋礼鸿.商君书锥指[M].北京: 中华书局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