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建筑经济范文

时间:2023-04-07 23:59: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私营建筑经济,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私营建筑经济

篇1

私营建筑经济和公有制建筑经济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关系。私营建筑经济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结果,反过来,发展私营建筑经济又可以促进公有制建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近年来,随着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发展私营建筑经济,对加强建筑市场得管理,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目前,建筑市场中压级压价,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较为突出,是政府治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问题,这些问题单纯从行政手段出发并不能解决好,还必须结合市场经济的特点,把政府管理机制和市场经济有效的结合起来,而事实证明发展私营建筑经济能对解决这些问题起到重大推动作用。正是由于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我国的建筑市场管理、建筑市场秩序得到了明显改善,由此可见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对促进建筑市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发展私营经济的制约因素

私营建筑经济自身存在着许多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就目前来看,多数私营建筑企业是家庭化的管理模式,因此造成管理水平低下,许多企业沿袭着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很难适应社会化生产的需要;另外大部分私营建筑企业仍然采用粗放的经营模式,只重视项目和收益,资金的运作和融资能力都亟待加强;技术水平和信用方面和国有建筑企业仍存在一定差距,要缩短差距,必须在科学管理,注重工程质量上多投入,通过提高效率来降低成本,而不是靠偷工减料来创造利润,这样才能给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长期发展。外部环境也制约着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和规范化的市场秩序,才能给私营建筑经济一个平等竞争的政策环境。

3未来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对策

3.1全面落实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政策

不断完善监督管理体制,对工程的承发包、工程款结算、工程的风险保障、建筑环境的质量、以及法律责任等各方面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法规;针对建筑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完善工程建设的各项法律法规,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为建筑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适宜的外部环境。政府需要创造公平、高效、健康良好的市场秩序,为建筑经济发展提供基础。建设主管部门也应该根据中国私营建筑经济的特点,进一步完善建筑市场的准入制度及相关的市场规则,加快工程建设领域各项诚信体系的建设,消除束缚其发展的体制障碍,促进其稳定增长。

3.2加大对私营建筑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私营建筑企业的中小型、密集及私有化等特点决定了其对金融支持的需求。但银行向私营建筑企业提供的融资服务却远未达到其需求,为了满足这一供需的平衡,政府的干预手段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应尽力完善为私营企业服务的金融组织体系,加快各商业银行的改革;另一方面建立多层次的市场经济体制,为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私营建筑企业上市融资提供必要的支持,多管齐下,为私营建筑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基础。

3.3不断提高私营建筑企业的整体素质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而私营建筑经济未来必将发展成为建筑业中的主要力量,当前我国正面临着由农业国家向工业化国家过渡的重要时期,工业化的进程必将带动建筑业的大发展,私营建筑企业只有抓住机遇,扬长避短,才能在发展中不断壮大。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拥有先进的管理队伍,并且始终把建筑质量放在第一位来抓。实践证明,大型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联合、兼并等方法扩大规模,实现企业的集约化经营及科学的管理,这样更有利于建立优秀的领导班子和高素质的施工队伍,同时也增强了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建筑质量是建筑企业的生命,可见质量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这就要求负责人在技术上要过硬,同时还要善于经营与管理。一个懂管理、重技术、严要求、高标准的队伍,才能建设出高质量的工程,为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打造出人民满意的工程。只有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为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因此只有用先进的管理方法,科学的发展目标来引导私营企业,才能克服私营建筑经济自身发展存在的缺陷,保障其规范发展;同时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任用,以新技术的革新和高科技的人才为企业不断输入新鲜血液,提高生产力,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企业永远保持活力,才能保障整个私营建筑业的稳健发展。

篇2

关键词:私营经济;私营建筑业;持续发展

纵观世界范围内各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史,在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建筑行业的发展都是与当地经济发展直接相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体现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主要是以实现工业化目标为主要任务,给予建筑行业巨大的发展机遇。由于公有制建筑经济体受到各种自身短板条件的限制,其市场适应能力差,市场适应能力强的私营建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促进我国经济顺利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一、私营建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

其一是私营建筑经济已经成为我国整体建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质上需要得到全面健康持续发展是客观要求所在。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私营建筑经济所占比例还在不断提升,从业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而且在新时期形势下其存在的重要意义不断得以体现,对于缓解新生代农村劳动力有重要作用,同时在目前经济转变过程中,在维护就业稳定以及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作用显著。因而我们需要整体上准确把握建筑行业发展方向和时代机遇,全面认识发展好私营建筑经济的重要性,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更好地适应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满足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需要。其二是公有制建筑经济体在各种各样的原因下,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无法满足历史发展的需要,跟不上时代变化的步伐,甚至在某些方面阻碍了建筑经济整体健康持续发展。私营建筑经济实在市场化条件下进行行业改革的必然结构,经历了严酷的市场竞争环境而茁壮成长起来的经济实体,具备强大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创新发展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和促进了公有制建筑经济体的改进和完善,对于整体市场具有极强的推动力,两种所有建筑经济共同发展,对于实现我国建筑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其三是我国私营建筑经济体也存在需要完善改进的地方,这主要体现在私营建筑经济体给人们造成的不好印象,解决不好这些问题,既影响我国建筑经济成体形象也会对私营建筑经济体长远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这一方面需要国家出台相应政策实施监管,另一方面需要私营建筑经济体约束自身行为,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朝着健康持续的方向进步。

二、完善我国私营建筑经济健康发展的对策

当前我国私营建筑经济在整体上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主要体现在建设生产能力、行业技术水平、生产经营效益等方面均已进入到了全新的阶段。进步是巨大的,发展速度空前快速,在看到成就的同时也应当看到关注高速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因素,需要综合全面的发展才能健康持续长久。随着我国经济整体完善和进步,私营建筑经济也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在抓住机遇的同时也需要面对挑战。这就需要认真总结和反思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针对问题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实现私营建筑经济的良性发展。

(一)在思想认识上重新定义私营经济地位

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和经济增长背景下,需要进一步提高对私营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剔除影响私营建筑经济健康发展的认识误区。这些误区主要体现在公有制建筑经济体对私营建筑经济体的认识上,过于担心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国有经济受到影响,特别是公有制建筑经济主导地位的受到动摇,进一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体制的主题地位。从而给私营建筑经济制造各种各样的障碍,打压私营建筑经济发展前景。需要以政府为主导,做好建设私营建筑经济的积极推动工作,将私营建筑经济的健康发展与深化国企改革和建设和谐可持续发展经济统一起来,为私营建筑经济的良性发展打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二)私营建筑经济的促进政策探究

在总体上我国现有的建筑经济法规相对已经完善,但是再具体到私营建筑经济法规管理方面相对缺乏,尤其是在具体执法方面更是缺乏明确规定。这首先需要确定私营建筑经济的法律主体地位,建立全面有效的法制环境,将私营建筑经济体管理提升到法制范围之内,避免简单管理、粗暴执法现象的发生,执法有据、执法严明,杜绝以罚款代替执法管理等现象的出现。再者就是作为建筑行业管理部门需要认识到私营建筑经济的重要地位,其发展进步不仅仅将继续得到迅速发展,并且作为公有制建筑经济的重要补充将长期存在这一客观事实,应当从整体建筑业良性发展的高度出发,制定兼容并包的适应建筑经济长远发展规划,做好私营建筑经济发展的指引工作,最大限度地跳动和促进私营建筑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是需要解决私营建筑经济面临的最大障碍———融资政策,需要制定政策,推动私营建筑经济体在资质审批、贷款融资等受到公平对待,为解放私营建筑经济发展的政策束缚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

(三)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运行体制

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对于创建公平合理的市场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政府应当做好监管工作,确保市场秩序稳定有序,促进私营建筑经济在市场化环境中健康发展。首先需要对私营建筑经济不合法行为进行有力整顿,引导私营建筑经济在合法、规范的市场机制中良性运行;其次需要对私营建筑经济体社会诚信和社会责任意识建设进行完善工作,从其自身内部促进健康良性思想建设,为其良性发展奠定良好的意识基础,同时建立对于企业社会诚信和社会责任意识进行严格的奖惩机制,提高对于社会责任差,诚信度低企业的惩罚力度,减少私营建筑经济体失信行为的发生,降低私营建筑经济体的社会负面影响。

三、增强私营建筑企业的核心业务能力

企业生存至关重要的就是掌握行业核心竞争能力,现阶段我国私营建筑行业粗放式管理水平、盲目扩张等行为,还停留在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阶段,政府应当予以引导,企业自身应当认真反思,针对不足,完善能力,突出企业强项,建立核心业务发展规划,增强企业核心业务能力不断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其一,作为管理者和决策者,私营建筑经济体经营者在机遇面前也应保持清醒认识,以新的理念,掌握市场规律,适时地调整企业市场运行战略,勇于创新,抓住机遇,在挑战中促进企业不断向前进步。其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创新支持力度,转变企业效益增长方式,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创立企业市场口碑,提高企业服务水平,提升企业内在价值。扩大企业业务范围,积极对企业业务根据市场情况进行积极调整,做精做强企业经营策略,不断提高企业运营效益,增加企业利润。其三,完善企业人员素质提升,市场的竞争源动力来源于人才的竞争。加强和完善人才管理,做到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人才能尽其用,才能得以发挥,能持续不断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和动力。对于人才的培养,加强专业能力和职业德行建设力度,提升人才综合素质,使人才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实现共同进步,营造积极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建立自身特色核心业务能力。

作者:钟选东 单位:西南科技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苏锋.以发达国家私营建筑经济看中国私营建筑经济[J].商场现代化,2008.24.

[2]徐革明.现代私营建筑经济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2010.11.

篇3

关键词:建筑经济;私营;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private economy to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to bring substantial economic benefits to the enterprise 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city.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owned construction economy need to explore our in-depth study.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through the analysis present stage our country private economy's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briefly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remain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solutions to improve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conomy, private economy development system.

Keywords: building economy; private;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伴随着经济体制的多元化发展,我国的私营建筑经济也得到了一定的更近突破,所建的工程也遍及到各个地方,在私营建筑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问题也普遍存在,如经营规模小、家族化管理严重等,制约了私营建筑经济的长远发展,这种情况需要尽快得到解决,本文就从现状和问题出发进行简单的论述,并由此提出改善问题、存进私营建筑经济长远发展的对策。

一、私营建筑经济发展现状

私营建筑经济在整个建筑行业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有利的因素和不利的因素,下面本文就结合这两方面的因素综合分析目前我国私营建筑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我国私营建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有利因素

我国私营建筑经济在目前发展的过程中,具备较多促进发展的有利因素。首先,科技和教育的发展,为建筑行业输送了大量的专业人才,很好地满足了私营建筑经济的人才需求,有了专业人才的加入,私营建筑经济也具备了坚强的专业人才后盾,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国有建筑经济的发展带动并促

进了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在20 世纪80 年代,我国的建筑经济形式还是以建设局的形式进行组织,里面的工作人员积累了丰富的建筑经验,随着时间的发展,原有的一些人员放弃工作,自己经营建筑行业,成立私营建筑企业。除此之外,社会的进步也带动了我国国有建筑经的发展,并不断地进行改革,促成了很多国有建筑经济的私有化,这也是我国私营建筑经济发展的一个有利因素,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私营建筑经济已经初具规模。

(二)我国私营建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利因素

从目前的情况看,私营建筑经济在获得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具有一些不利的因素制约其发展,这些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是经济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提高,社会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求越来越高,这样就需要私营建筑行业在技术、管理以及资金上都要具备充足的实力;其次是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私营建筑企业的生存空间较为狭小,建筑行业进入了一种“僧多粥少”的状态,这样就给私营建筑企业更大的冲击。

二、私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上文中对我国私营经济发展现状中的利弊进行了简单的问题,下面本文就从现阶段我国私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方面进行简单的说明。

(一)经营规模小且存在短期性

很多私营建筑行业的管理者是从国有建筑行业中分离出来的,其本身是技术人员,在管理方面和经营方面缺乏丰富的经验,这样直接造成了企业的经济结构单一化局面的出现,导致经营规模较小;加上私营建筑企业的资金链短缺,人员的管理机制不完善,专业人员的流动性较强,很容易出现企业经营的短期性现象。

(二)家族化管理现象较为突出

经过调查发现,我国绝大多是的私营建筑企业都是家族行业,这样在对企业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就会存在任人唯亲的现象,一些能力较强的人才不能得到重用的现象时有出现,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这样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其次家族企业在决策管理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很多有用的建议不能够到达领导层,也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三)缺乏健全的法律保证机制

私营建筑经济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要有相关法律的支持,但是当前情况下,我国的私营建筑经济在经营的过程中,法律对于私营建筑经济财产的合法保护方面还存在着问题,相关人员利用法律的漏洞进行乱报销乱摊派,这样将会导致私营建筑经济在资金上出现流逝,不利于其长远的发展。

三、私营经济发展措施分析

私营建筑企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需要准确把握时机,抓住当前的有利因素,克服存在的不利因素和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大管理力度。上文中已经指出了当前我国私营建筑经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对于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说明,下面本文就从这些问题出发提出几点解决措施。

(一)紧跟时展,改变传统的和落后的经营模式

私营建筑经济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要改变以往的传统观念和落后的经营模式,紧跟时代的发展变化,创新管理理念。例如当前很多企业的组织形式都向股份制的方向发展,这样能够有效的分担风险,为此,我国的私营建筑企业也可以采用这种发展模式,解放思想,学习其中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方式方法,将自身的企业向着股份制和公司制的方向发展,充分整合建筑资源,实现本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私营建筑行业向着更远的更持续的方向发展。

(二)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模式

私营建筑企业的领导者需要号召相关人员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逐步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促进企业的发展。私营建筑经济需要充分认识到当前的经济形势,在制定发展策略和管理模式的时候要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需求;同时还需要认识到私营建筑经济管理的重要性,要努力的克服家族企业管理的弊端,在充分研究自身企业的基础上制定管理模式。除此之外,需要对属下的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并且将培训的内容和实践相结合,促进私营建筑企业的发展。

(三)国家要出台法律法规用强制力保证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

上文中指出,由于我国缺乏对私营建筑经济发展进行管理的相关法律,一些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造成了企业资金的流失,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相关的立法部门需要建立健全建筑行业相关法规,尤其要明确私营建筑行业的相关规定,以便有效的保证私营建筑经济在各方面的利益。在制定相关法律的时候,需要认真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尤其要听取私营建筑企业的领导者的意见,这样能够更切合实际的满足他们的需求。

(四)力求与技术人员建立起长久的合作机制

为了实现自身的发展,我国的私营建筑经济需要充分的研究自身的处境和当前发展形势,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技术人才团队建设和团队管理,力求和技术人员建立起长期的合作机制,使得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能够有效的提升竞争力。除此之外,私营建筑企业还需要和大型项目的决策者在发展上形成高度的共识,建立起合作共赢机制,有效的规避私营建筑经济的短期性,从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结束语: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私营建筑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其发展有一定的有利因素的帮助,也有一些不利因素的制约,导致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为了实现私营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问题出发,提出了几点解决措施,如改变传统的管理和经营模式、加强内部管理、完善法律法规建设以及和规模较大的企业和技术人员简历长效合作机制等,希望这些措施对于今后的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剑浅.谈发展私营建筑经济.山西建筑,2008 年第32 期

[2]东.浅析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 年第33 期

[3]林青秀.浅谈发展私营建筑经济.南方论刊,2006年第06期

篇4

关键词: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思考

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作为企业内部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建筑企业生产发展有重要作用。其不仅能与内部经营环境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同时其也能通过管理、生产服务,更好的实现建筑企业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建筑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也有不切人意的地方,这就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对其进行改善。如何更好的对建筑企业经营管理问题进行相应分析,已经成为相关部门值得思索的事情。

一.对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人因素进行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不断的发展,企业竞争已经成为人才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企业越来越重视人才,建筑企业也不例外。建筑企业作为环境比较特殊的企业,人员流动性比较差。为了更好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就应该重视人才、关注人才、合理利用人才。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就应该保证职工权利和义务。建筑企业员工加入企业就应该对企业负责,同时建筑企业也应该将保护职工权利作为一项任务来抓,并建立完整的社会保证机制,使员工的权利和义务得意保证。毕竟职工权利和义务得意保证,其才能全心身投入企业建设中去,为企业创造更多利益;在建筑企业管理过程中,企业除了保证员工利益外,还应该关注员工的生活、学习及福利,并为员工创造多元化环境。此外,建筑企业在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还应该让员工真正的感觉到自己的前途与企业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在关系自己利益的同时,也能关注企业的发展并自觉投入其中,为企业创造更多利益。也应该进行科学管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方式提高员工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使员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先进的设备和知识,使员工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二.对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经济因素进行分析

技术经营管理在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其不仅能对企业相关技术活动和技术工作进行科学、计划和组织,同时也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建筑企业在实际经营活动中,必须对技术进行检查、核定、技术交底及会审。同时也要对技术进行开发、研究和创新,以促进建筑企业发展。而技术经济管理活动作为企业管理工作一部分,其是企业发展的重点,其不仅能保证和稳定企业工作秩序,同时也能保证安全生产和保证工程质量,对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也有重要意义。在建筑企业技术经济管理活动中,必须对技术管理任务进行确定,并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各项技术政策,组织不同科学技术活动,以不断的提高企业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使技术和经济真正得到统一。为了使建筑企业技术经营管理工作更好,还应该建立相应技术规章制度、责任制及施工信息档案等,以便为实际施工提供有效依据。

三.对建筑企业施工管理质量因素进行分析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企业市场竞争越演越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筑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保证其产品质量,强化企业员工质量意识。为了使企业员工质量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就应该加强对其进行培训和考核,也应该对其进行相应教育以激发职工质量责任感,使员工更好的参与其中,以保证施工质量。在此次基础上还应该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制定明确施工质量目标并以国际标准为依据建立一套贯穿建筑生产全过程保证体系,以此为指导进行相应操作和施工。施工过程中应该建立质量检查机构,以便从不同方面对建筑企业经营管理进行监督,以保证建筑施质量。也应该建立健全的制度并按照制度内容严格执行。工作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在保证各种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下,也应该将工程质量作为重点,以不断的缩短工期,提高其经济效益。此外,还应该保证施工现场质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以国际质量标准为依据,按照相应程序进行管理,操作过程中,严把质量关。重要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上岗培训,如果相关技术措施或原料不到位,就不能开工。也应该加大技术管理力度,对现场技术资料进行管理,以相关材料书为依据对新工艺进行试验和相应工程项目进行监控。还应该对不同原材料进行管理,管理过程中应该对进料进行审查、对工队包料进行审查。一旦出现相应问题,就应该及时解决。为了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管理需求,还要加强信息化管理。将建筑工程中零碎的梳理和相应反馈信息出入数据库,在实现资料共享的同时,也能保证施工质量,提高企业效益。

四.对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安全因素进行分析

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管理到位,其中应该重点做好安全文明施工工作。一旦施中出现安全事故,就会影响整个工程顺利进行,甚至会影响企业声誉。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方针、规章制度对施工总平面进行管理,不仅对施工用电进行管理,也要对机械设备进行管理。要将安全文明技术和相应组织措施落实到施工中并对厂容厂貌进行管理,以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使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五.结束语:

经营管理作为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其贯穿于建筑企业生产发展的始终,在一定条件下促进了企业发展,但是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却受人、工程造价及质量管理的影响。为了使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更好的发挥其作用,为了使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有力地位,就应该从人、工程技术经济和质量管理等方面下功夫,对建筑企业经营管理进行不断完善,使建筑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均亮.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研究[J]. 中国对外贸. 2011.(04).

[2] 李银生.浅谈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重要性及管理方法[J]. 安徽建筑.2008.15.(16).

[3] 廖卫中.浅谈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中问题及措施.[J]. 廖卫中.2009.(12).

篇5

1围绕特色与风格为核心,打造协调有序的植物环境空间布局

我们立足整体的园林空间范畴,植物可以是主景,也可以创设植物与其他要素共同构成主景的架构,植物在园林景观中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因此,在选择植物种类、数量、方位和形式运用的过程中都应强调主体,实现主次分明、层次清晰、相互融合,最大程度地体现园林空间景观的特色和风格。在景观规划上,地产建设方、设计公司在早期对外部空间的宏观布局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我们可以从居住区的平面布局上清晰地看出小区内主体建筑并非常规的行列式整齐排列,而是自然地将主体建筑分布于中心景观区的周边,巧妙地通过道路的划分和溪流的划分,使景观有序生动地存在着,较好避免了绿地结构过于单调、过于空洞、过于呆板的情况,使得植物造景工程更为饱满、立体、丰富,这是建成完整的建筑群落首要前提。在园林植物的配置方面,着重需要考虑2个层次问题:一是统筹各种植物之间的交叉配置问题,如选择植物种类的出发点,不同类别植物的搭配组合,以及整体景观范畴的平面立面构图、色彩、季相以及与之相呼应的园林意境;二是协调园林植物与其他要素之间的配置,如山石、水体、建筑风格与道路设计之间的配置问题。一些居住小区中有的绿化植物配置手法单一,而单一的植物配置手法很难在居住区中创造变化丰富的植物景观,有的在树种选择上存在不同的缺陷,常出现常绿树比重过大,中、下层郁闭度高,难以形成多层次的群落,景观显得单调。还有许多小区在建设中有网罗一切的想法,全盘皆收、东拼西凑,风格不一致,造型不协调,小区环境反而变得无序、变得杂乱,甚至对居民的身心造成伤害。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也没有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忽略了人的精神及感情追求、社会安定、邻里交往等,基本上达不到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公共活动空间的要求。但是以该小区来看,却能够紧扣巴厘岛风情这一主题,在广泛种植棕榈科植物和亚热带植物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生长习性、花期、色彩以及高低大小如何进行合理搭配,都作了精心考虑。大乔木引进了幌伞枫、凤凰木、斑叶橡胶榕、火焰木、油棕、华棕、霸王棕、董棕、银海枣、高杆蒲葵、加拿利海枣、小叶榕、大王椰子、小叶榄仁、三药槟榔等;灌木植物有桫椤、洋金凤、金边龙舌兰、五彩铁、荷兰铁、红刺露蔸、旅人蕉、水石榕、鸡蛋花、三角梅、七彩大红花、勒杜鹃、洋蹄甲、黄花槐等;地被植物有银皇后、白鹤芋、彩叶芋、金边虎尾兰、观音莲、绿萝、亮叶朱蕉、蚌兰、蜘蛛兰、紫鹃苋、花叶良姜、冷水花、金脉爵床、肾蕨等;水生植物有旱伞草、睡莲、石菖蒲、海芋等。经过精心的养护管理,该小区丰富的植物品种表现出常绿树与落叶树比重恰当(棕榈科除外),中下层郁闭度合适,形成多层次的群落;花期分布合理,花境定期更换时花,基本做到一年四季花开不断,色彩斑斓;由于乔灌木多选择为全冠苗、袋装苗、假植苗,植株的保活生长期大大缩短,很快进入成活期生长,因此景观效果形成早,小区景色非常优美怡人。基于此,住宅小区园林空间相对有限,以植物景观为主的空间主要起美化或隔离划分区域的作用。植物的隔离作用的一般表现在人行道,楼宇之间,楼宇与围墙之间等,此时,以乔木为主,适当辅以灌木及地被就能起到较好的隔离作用和美的视觉效果。以美化为主的植物环境空间,植物配植的重要性愈发明显,既要强调层次,又得考虑不同季节间植物景观的变化。该小区的植物景观层次分明,起到了良好的美化作用。图中,乔木是华棕、幌伞枫;灌木是非洲茉莉、三角梅、黄金叶球;地被是黄叶假连翘、紫鹃苋,然后辅以草皮。

2注重相互融合与映衬,突出水体环境空间设计

中国园林素有“有山皆是园,无水不成景”之说,就居住者而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由此可见,水体景观从古以来就在中国园林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是构成景观的重要因素。以水为体,作为各种景致各种小品的底色,与绿色植物相调和,与美丽鲜花相对衬,相得益彰。水体的模型更可以有效组织空间布局,为植物创造不同生长环境,为植物景观的多样性、多元化、人性化提供必要的基础。小区水景设计宜大小适度,以降低施工及后续运营成本;宜就地势顺其流,以减小积洼降低运营成本。小区水体景观由湖、溪、叠水、泳池等组成,通过木台、亭、廊、小桥、汀步等使景观具有实际的可参与性,为小区住户提供了非常好的乐水平台。在水资源比较丰富的福州,住宅小区引入水系,提升园林效果已蔚然成风,特别重视水体环境在绿地美化、景观设计中的功能与作用。像该小区A、B2个区在局部人工塑造了高低起伏的地形,营造出错落有致,相映成趣的景地。将水体安置于小区的中心位置,使住户离中心景观组团最近,拥有最佳的景观视野。四周水带环绕、花团锦簇、绿树成荫,生活从此被流水、花香环绕。该小区水体环境相对丰富,植入睡莲、旱伞草等水生植物,丰富了园林层次;利用小溪自然的流水曲径,很好地划分种植板块;充分展现了水体的动感,为园林增添几分灵性,可谓一举多得。在水体驳岸的设计中,杜绝生硬的石砌,采以卵石围合;在水景两侧,或配植丰富的植物,或布设防腐木平台。在楼栋间设计的露天泳池,蜿蜒而动,充分体现了水景宜曲不宜直的原理。

3基于自然与和谐理念,形成硬质及建筑小品空间构思

园林建筑作为园林景致、整体环境空间的重要内容,必须与园林植物搭配融合,这样最大范围地对景观产生影响。硬质及建筑小品是园林景观中人为因素的集中体现,且许多建筑小品具有较强的功能性,直接满足人的使用需求。建筑与园林植物的结合不亚于“人造美”与“自然美”的结合,若处理得当、设计有序,二者的关系可求得和谐与一致,实现相互因借、相互补充、互为提升的效果,使得景观更具有画意、诗意和情意。虽然园林小品在居民住宅区绿化景观中已经比较普遍,往往能够烘托主题表达意境,并能较好地点缀空间组织布局。但是实践中,一些住宅区错用甚至滥用园林小品,表现为主次不统一、格调不一致、效果不明显。因此,住宅区的小品内容需要精心设计,比如小品题材、摆放位置、形态设计、品质问题等,特别是体现自然与和谐的理念。该小区在园林小品的应用上是比较成功的,硬质空间突出了其功能性,美观性。它将园林小品与植物相互因借,合理布置高亭台,局部安装南亚带风格的雕塑,很好地提升小区的文化感,突出了表现了巴厘岛风情主题,与周边主体建筑想统一,体现小品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点缀效果强,表达意境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与场景。

4促进3种不同空间的融合处理思路

篇6

【关键词】建筑行业;绩效考核;困境;对策

一、建筑行业绩效考核的特点

绩效考核也称成绩或成果测评,绩效考核是企业为了实现生产经营目的,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采取科学的方法,对承担生产经营过程及结果的各级管理人员完成指定任务的工作实绩和由此带来的诸多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绩效考核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战略目标体系及其目标责任体系、指标考核体系、考核标准及考核方法等内容,其核心是促进企业获利能力的提高及综合实力的增强,其实质是做到人尽其才,使人力资源作用发挥到极致。建筑行业绩效考核具有以下特点:

(一)绩效考核的多层次性。建筑企业的管理呈现多层次的特点,从公司最高管理者到普通员工需要经历多层结构。其主要层次关系为:最高管理者――公司领导――职能部门/项目部――项目部各部门――作业班组――普通员工。管理的多层次性决定了绩效考核的多层次性。

(二)员工的高度流动性。与工作地点的分散性一致,建筑企业的员工呈现较高的内部流动性,即从一个项目点转移到另外一个项目点。除了某个项目结束时的内部流动外,项目施工期间的人员流动也很频繁。人员流动性大给绩效考核增加了难度。

(三)工作类型的多样性。施工企业的工作内容呈现多样性的特点,有管理岗位的、技术岗位、技术管理岗位、机械操作岗位、手工劳动岗位等多种类型。就管理岗位而言,又可以分为财务管理、行政管理、设备管理、营销管理等多种类型。因此,在制定某岗位的绩效考核指标时,需要紧密结合该岗位的工作特点与工作内容。

(四)工作内容的复合性。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与经济体制下,施工企业员工的工作还具有复合性的特点,即一个人做多种性质的工作。在制定对其的考核方式时,也需要从不同的方面分别考核,并最终确定其工作绩效。

二、建筑行业深化应用绩效考核面临的困境

(一)指标设置不尽合理

建筑施工企业往往受以往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大,使用传统的“德能勤绩”的考核指标,指标设置过于宽泛,不够具体,可操作性差,考核时主观因素强,考核的结果往往成了被考核者的人际关系得分。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竞争能力、发展能力、管理水平、经营效率等指标对企业战略实现的支撑能力较强,应列为关键绩效指标。

(二)绩效考评客观公正难

进行绩效考评离不开标准的确定,考核标准有两大基本类别: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定性评价的绩效考评指标的主观性较强,容易走上形式化的歧途,而且由于文字表达在个人理解上的差异,虽然具有操作方法简便,可行性强等优势,但其说服力、公正性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质疑。定量考核指标保持了高度的客观性,在充分数据计量的基础上得出的评价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公正性。然而由于操作执行上的难度,很难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如客户满意度,服务质量等,就难以进行量化评估。同时,评估的客观公正往往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偏差,如评估者看事物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都直接作用于考评结果,甚至一些企业在绩效考评过程中规定考评结果必须有一定比例的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以此保证绩效考评结果对业绩的区分度。这样做固然可以从数字上看出绩效结果是有差异的,但是现实中往往沦为“轮流做庄”的制度,最后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三)考核结果应用不当,激励效果差

建筑企业在绩效考评方案设计之初就出现了一种尴尬,即考评结果与什么挂钩,不同的考评结果会给被考评者带来什么不同的影响。决策者往往有想法,但不具体,而且不能和有关制度如薪酬、升迁等直接建立联系,所以使得考评雷声大雨点小,不了了之。既增加了考评成本,又流失了考评的成果。

三、建筑行业深化应用绩效考核的对策

(一)明确公司级考核指标

将公司级管理指标分解为各系统职能部门和项目部的KPI。部门KPI对应部门负责人。把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通过因果关系分析,分解关键业绩指标,在确定指标时,首先要考虑其对公司级指标具有支撑作用。建筑施工企业的各项业务渗透在各个部门的日常运作之中,而每个部门同时又担负着企业其他的事务,所以部门级KPI在支撑企业级指标的同时,也要兼顾相应的事务指标。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组织结构中都包括人力资源、财务、经营开发、工程管理、物资设备、行政后勤等部门,下设项目经理部。以工程管理部为例进行说明,其主要职责:项目管理策划;施工调查;审核设计文件;复核工程数量;办理变更设计;工程技术交底等。

(二)确保考核公平

为确保考评工作公正,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匿名考查;确保员工不知道任何一位考核小组成员是如何进行考核的;加强考核者的责任意识;主管人员必须检查每一个考核小组成员的考核工作,让他们明白自己运用考核尺度是否恰当,结果是否可靠,其他人员是如何进行考核的,防止舞弊行为;有些考核人员出于帮助或伤害某一位员工的私人目的,会做出不恰当的过高或过低的评价;团队成员可能会串通起来给对方做出较高的评价。因此,主管人员必须检查那些明显不恰当的评价;采用统计程序;运用加权平均或其他定量分析方法,综合处理所有评价;识别和量化偏见;查出与年龄、性别、民族等有关的歧视或偏爱。

(三)建立公平的奖惩制度 标准决定行为。

相对于企业为了加强管理而实行考核,员工更关注的是考核能为个人带来的收益。考核指标是否合理,结果是否公平,收益是否具有激励作用,是考核能否提高绩效的关键。对施工企业来说,实现员工个人的绩效考核,主要有以下两点:

1、员工有权在企业的评先选优中获得评先选优的权利,这也是企业对员工绩效考核中的一种方式。绩效考核、评先选优,实际上就是企业通过以上两种方式激励员工,使员工更加投入的工作,自觉的去开发和挖掘自己的潜力,不断的改进自己的工作,提高自己对工作的满意度,才能快乐的工作。企业每年各类评先活动中,既要有基层单位的推荐材料,又要在企业内部报纸上进行公示,还要有相关部门的认可,其实这就是对员工的一年工作绩效的考核,使员工一年的工作得到肯定,同时让员工的工作有了被人尊重、认同的感觉,满足了人性的需要。

2、个人绩效的考核是团队绩效考核的基础。个人绩效是组成团队绩效的基础和条件,个人绩效考核得好与坏、优与否将决定企业的团队绩效考核成绩,如果该团队90%的成员绩效考核都是优,那么必然团队的绩效考核肯定为优,反之则为差。在施工企业、队、生产班组的绩效考核,将以安全、质量、工期、效能为绩效考核的重点;在管理和服务型班组的绩效考核,则以优质、高效为绩效考核的重点,它们的集合,将构成团队的绩效元素。所以个人绩效的考核必须要制订科学合理的方案,要有可操作性。个人绩效的考核更重要的是同时要得到员工的认可,有积极参与的冲动,才能在员工中产生互动,千万不要搞成“曲高和寡”。

四、结束语

在绩效考核工作中,建筑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当提升绩效管理理念、制订科学的动态绩效考核体系、合理地选择考核者、完善绩效考核流程、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重视考核者对考核的反馈,从而使使绩效考核发挥预期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建筑经济 制约 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现有建筑行业中,私营建筑行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但是由于受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及国有建筑企业制度的影响,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速度、经济规模都明显地滞后,对建筑行业发展产生了一定阻碍。

建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1.1 思想观念上的障碍

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中,人们把私营建筑经济与公有制建筑经济相分离,没有看到私营建筑经济所具有的旺盛的生命力和给国民经济发展中带来的收益,反而对其进行排斥。害怕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会对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造成影响,这些观念都对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造成发展的阻碍。

1.2 资金问题

目前,在我国私营建筑企业中存在着资金难的问题。相较于我国国有建筑经济,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融资难、担保难,资金的不能及时到位,给私营建筑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严重的阻碍作用,也使建筑行业发展受到影响。

1.3 市场政策不平等

在我国对私营建筑经济建设的不重视,与国有建筑经济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现象。在进行资质审批、市场准入、招标投标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不平等,建筑企业受到一定的歧视,这种不平等致使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缓慢。

我国建筑经济发展趋势

2.1 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是我国建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经过我国建筑行业的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一部分。一方面随着我国工业、能源等项目的建设,随着建筑行业的竞争激烈,也对建筑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建筑行业对人员要求众多,劳动量大,因此,建筑行业仍然属于粗放型产业,从而使得私营建筑企业较容易进入建筑市场。

2.2 公有制建筑经济的主导地位。在我国,公有制的建筑经济在建筑经济总和中处于主体的地位,发挥着主导的作用。但是,大多数的国有建筑企业也存在着产权不明、权责不清、亏损严重、效益低下等问题;而私营建筑企业,为了适应激烈的建筑市场的竞争,政企分开、产权分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并日益显示出其生机与活力。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对国有原有的建筑企业产生了压力,促使其不得不实施改革,又促进了国有建筑制度的改革。

2.3 由于近年来,一些国有建筑企业不适应新的经营机制,企业经济效益下滑。而私营建筑企业却积极适应新的经营机制,使企业利益得到稳定前进,从而加在了国民经济的收入。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有着客观必然性。

但是,因为私营建筑经济受到各方面的影响,要想发展壮大,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还要有更多的方法去改善这种缺陷。

发展建筑经济的对策

3.1 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基础是建筑标准

建筑物的使用价值,就是以符合适用、可靠、耐久等各方面的要求制定建筑标准,从而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日益增长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因此,制订建筑业的各类建筑标准,成为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基础。建筑标准的制订,是要通过科研和生产实践得出的合理的指标,通过鉴定它的可行性后,才能成为建筑标准。建筑施工企业要保证建筑设计施工质量,除了要遵守建筑标准外,还要制订管理标准,如计划管理、材料管理、机器管理、安全管理、技术管理等。这些标准的制定要结合当前的建筑业改革的形式,为了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提高,对建筑业的标准的制定已是刻不容缓。对于制订的这些标准,不能一成不变,要随着生产力的进步而发展,要不断地充实与更新,才能为不断提高建筑经济效益做出贡献。

3.2 加强对国有建筑经济结构的调整。

建筑经济要与所有制结构调整相结合,国有建筑经济就要面临结构性的调整。在对国有建筑企业的改革,要推动企业的资产重组,鼓励企业间的联合、跨所有制的兼并,从而形成建筑企业的合理的所有制的结构。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只有私营建筑经济和公有建筑经济都发展好了,才能共同推进建筑业的发展。私营经济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在我国历史阶段中长期存在。我们要发挥好市场优化配置的作用,加强相关部门的管理与监督,确实解决好私营建筑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推动整个建筑业的迅速发展。

3.3加强对建筑质量的监督管理力度

提高建筑经济效益,就要确保建筑物的施工质量,加大对建筑质量的监管力度。首先,要创建相关的技术管理制度与标准,从而为确保建筑质量监督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同时,也应对这些制度与标准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修改调整。其次,在施工时,做好质量管理工作。包括对施工前期的工程设计,对施工现场的施工设备、材料、施工技术、人员安全等管理。最后,对施工中建筑材料的成本管理,在建筑施工中用到的材料很多,要加强对材料购买成本的控制管理,防止浪费,从而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3.4 转变观念,加强对私营建筑企业的扶持

要改变原有的打压私营建筑企业发展的思想,根据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观点,提高认识,加强对私营建筑企业的发展。对于私营建筑企业,政府要鼓励金融创新,引导金融的改革,改善对私营建筑经济的资金支持力度。建立多层次的市场体系,推动建筑企业的全面发展,消除对私营建筑经济的偏见。

3.5 发展绿色建筑经济

3.5.1 发展绿色建筑的依据

目前受全球变暖、碳排放激增的情况下,“低污染、低耗能”的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的核心思想。我国作为一个经济发展大国,发展低碳经济,将绿色经济作为建筑经济发展的方向,既是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转变发展模式的机遇。同时,发展绿色建筑经济可以使我国能源得以大量节约,缓解我国并不富裕的能源现状。

3.5.2 发展绿色建筑经济,要同市场经济规律相符合。绿色建筑与经济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强调建筑的经济性,强化对指标、量化的分析对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实施绿色建筑的管理一定要细化管理。细化管理,就是要将各部门的关系、职责加以整合,从而实现对绿色建筑工程的科学化管理。

3.6 坚持提高建筑企业的整体素质

建筑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要在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中立足,就必须持续全面关注企业整体素质。制定科技进步的规划,明确目标,积极应对,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成为现实的生产力。同时,要广泛开展技术攻关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合理降低成本,从而提高工程质量。全面的开展对人才的引进,充分挖掘人力资源和人的潜能,培养和锻炼有能力、敢担当的管理人才。建筑企业的经营是的人才竞争,充分发挥人员的作用,才能更好地为建筑企业创造更多的企业利润。

总结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是建筑企业的发展目标。在我国建筑经济发展的初步阶段,建筑经济中存在的问题急需我们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地去发现并解决。从而更好地为建筑企业发展做出规划,取得更好的收益。

参与文献:

[1] 黄庆瑞.全面造价管理与绿色建筑[J].工程项目管理,2006(4)

篇8

关键词:建筑经济;公有建筑经济;国有建筑企业

一、建筑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建国初期我国经济的所有制成分分为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资本主义所有制、社会主义所有制、公私合营所有制以及工商业主个体所有制,统称为五种成分。经过演变到十五大时,我国经济所有制结构概括为公有制和非公有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建筑业也分化出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两大类型。建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公有制建筑经济无论在完成建筑任务、创造就业岗位上,还是在创造经济效益方面均发挥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只要看到公有建筑经济的作用,更要看到私营建筑经济的作用,私营建筑经济不仅促进建筑市场管理,有效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更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缓解城镇就业压力上有重要作用。

二、我国建筑经济发展现状

1.我国公有建筑经济存在的问题。我国公有建筑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例如有一些企业经理移花接木,,借用改制的名头,“重组”国有资产然后成立新的公司,由自己或者亲属掌握控股权,把利润丰厚的肥差都交给改制后的公司来做,这样就堂而皇之的把国家集体的利润转到自己的囊中。还有一些国有建筑企业项目经理借用负责制的名义,打着国有建筑企业招牌,无视企业生存和发展,只顾自己捞钱,导致国有建筑企业出现企业穷、职工穷,只有领导富裕的现状。

2.我国民营建筑经济在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1)观念落后市场环境差在民营建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观念和市场环境极为重要如果这两个方面受到一定的障碍那么将严重的制约着民营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筑经济的发展方向认识不准确;第二对于私营建筑企业的经济发展趋势的定位把握不全面,容易把民营建筑经济看成是建筑经济中的“异己”而排斥或者是互相进行打击;第三,由于现阶段的民营建筑企业的发展迅速严重的影响到了国有建筑经济的主体地位这样容易出现夸大或者是过于浮躁的倾向因此工程质量将无法得到保证。

(2)管理模式过于家庭化在民营建筑经济企业的管理中,采取家庭式的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社会化经济的发展需要。在企业发展前期,如果采用家庭化的管理,能够调动家庭成员积极性、高效的利用有限的资本加快企业的发展,以及资金的累积。但是在企业的规模不断的扩大之后,家庭化的管理方式难以培养出动力主体和个人化的决策方式,这将严重的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3)组织和经营模式过于单一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经济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组织形式过于单一将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有些民营建筑企业的规模较小加上发展滞后,融资的方式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将限制其扩张能力和融资能力,同时也制约了其发展规模的扩大。

三、促进我国建筑经济发展的对策

1.积极发展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国内建筑经济行业要通过积极探索以工程、贸易、劳务与境外相结合的经营方式,提高企业经营水平、资金实力以及经营管理水平;建筑工程企业不仅可以通过与国内企业强势联合,充分利用其它行业的国际优势带动自己走出国门,提高建筑工程企业的整合经营能力,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建筑工程企业还可以利用国内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与有实力、有新技术、新材料的国际知名承包商合作,不断学习国外企业的先进技术以及经营管理经验;建筑工程企业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境外常驻机构,广泛搜集信息,及时跟踪了解国际承包工程的市场变化以及发展趋势,根据市场变化不断调整战略结构,拓宽建筑工程企业的经营深度,优化经济结构,提高海外市场竞争力。

2.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在发展公有制建筑经济时,要牢牢把握以下指导思想:推动企业产权多元化,发展包括国有、集体、个入多种方式交叉渗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不断排除国有经济分布过宽的问题,把企业员工发展成为集体经济的中坚力量,调

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实现角色的转变,由单纯的劳动者变为集劳动者和投资者与一身,让他们成为无产者,为实现社会共同富裕而努力。通过组建股份合作制经济;买断、参与、租赁国有中小建筑企业,并改组为国有建筑经济参股的新型公有制经济;明晰产权实现多元化,实现老集体建筑企业的改组。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壮大国民经济力量。

3.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通过转变对私营建筑经济的认识,发展私营建筑经济,正确处理国有建筑经济和私营建筑经济的关系,明确两者之间应该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而不是相互排斥的。要看到私营建筑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发展好私营建筑经

济,促进建筑企业的改革,提高私营建筑经济的水平,使中国建筑经济迈上新的台阶。适当控制国有建筑经济的总量,使国有建筑经济数量和私营建筑经济数量达到合适的比例,通过让国有建筑企业采用参股、转股和出售等方式,有计划地淡出建筑经济,转为民营经济,促使建筑经济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

4.深化国有建筑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国有建筑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把产权制度作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重点,明确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产权,建立科学完善的产权制度改革制度,并不断吸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用于本国的建筑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对于国有小企业采用出售、租赁、股份合作以及兼并等形式,为私有建筑经济提供发展空间。落实有关建筑经济政策,加强建筑经济领域的法制建设进程。

四、结束语

当前社会经济正处在转型与上升时期,我国的建筑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如何抓住机会,发展壮大,坚定可持续发展的信念是建筑行业的首选。为了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发展建筑经济是全社会不可推卸的共同责任.

参考文献

[1] 黄健.浅谈建筑经济中的公有制和非公有制[J].当代经理人(下旬刊),2006,2.

篇9

【关键词】建筑企业;市政工程;企业管理;施工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在与时俱进,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更要紧跟时代步伐,建立健全企业创新管理机制,强化完善企业管理体系,推进建筑企业深层次改革,重新构筑新的管理机制。首先必须按照行政管理与经济管理相分离、宏观经济管理与资产所有相分离、管理指挥劳动与资产相分离的原则,使企业的管理机制从以“行政系统”为轴心转变至以“价值系统”为轴心的企业管理机制。

1、明确管理职责,强化资本运营机制

资本运营机制是企业资产保值、增值、更新,以确保资产收益扩大的资产启动、操作和运转机制。对于建筑施工企业,充分发挥部门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职能,尤其是推行质量认证制度,建立客观保证体系,是产品运营的重要保证。通过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认证、运行和持续改进,建立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一体化管理体系,不断改造、规范企业的业务流程。从总经理到企管部、生产技术部、质量安全部、机械装备部等职能部门和项目经理部都明确职责和权限,对产品、过程、过程网络进行相互制约的程序控制,从而使质量隐患消失在产品形成过程中,实现企业资产运营,确保资产增殖。无形资产运营方面,如企业商标专用权、企业资质、专利技术,也包括企业形象、企业精神、企业信用、信誉等。

2、实行科学管理,正确运用决策机制

决策是企业管理的首要环节,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目前,随着工程对象日趋复杂,技术要求不断提高,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影响决策的因素越来越复杂。企业必须建立强大的市场信息采集、整理、提炼机制,领导决策从市场信息中摄取,根据企业实际形成决议。这种运行机制,既要捕捉瞬息万变的建筑市场的各种信息,又要洞察建筑行业竞争对手的经济、技术、经营信息,还要随时把握国家宏观调控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的信息,尤其是对宏观调控的价格、税率、汇率等经济杠杆发生变动时发出的各种信号,必须随时掌握,灵敏反应,及时决策。

3、抓好分配管理,健全企业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根据经济主体的具体指向,刺激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目标以保证各经济主体利益的长期均衡发展的启动、传递机制。建筑企业要建立起能够充分体现按劳分配原则的企业内部利益分配机制,打破企业长期存在“大锅饭”、“铁饭碗”的弊病。在坚持工资总额与企业效益、职工收入与劳动成果挂钩的前提下,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关系。如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改变固定工制度,引进竞争机制,营造优胜劣汰、团结进取的环境,建立一套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人尽其才、激励贡献的制度和措施。

4、在建筑业发展的特定历史时期,理顺私营分包建筑队伍的挂靠问题,是完善企业的规范化管理的必经之路

私营建筑施工队伍是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所有制形式。它从施工资质、技术力量、工程承包、成本核算到税收等各个环节,都比不上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因此,挂靠现象既是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补充,也是改革开放过程中一种过渡形式。私营建筑施工队伍的挂靠现象,在特定的时期内,对于弥补国有建筑施工队伍力量的不足,促进经济发展和建筑市场的发育,起到积极作用。但也有消极因素,长期下去,对规范建筑市场的管理也有影响。

(1)把挂靠队伍纳入企业创新管理机制运行轨道,强化实行正规管理

改革开放30年来,私营建筑施工队伍已积聚了一定的经济实力,自有资金比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更雄厚,加上没有沉重的历史负担,有灵活的经营手段,能吸纳更多的专业人才,施工水平不断提高,机械设备日趋现代化,已成为建筑市场经济一支活跃的生力军。但也由于资质低、机制不健全,从工程质量、施工组织、工期和社会效益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所以,把挂靠队伍纳入主管企业内部管理机制运行,建立相应的财务制度和经营管理制度,加强建筑企业管理,对规范建筑市场是十分必要的。

(2)向挂靠主营企业多年的私营建筑分包队伍实行股份渗透,按股分成

这种形式适合目前多数私营建筑分包队伍,资金实力不是十分雄厚,技术、设备和管理人才尚未达到较高层次。实行挂钩后,不仅有利于主管企业,又有利于挂靠队伍,而且应该作为今后加强建筑企业管理的主要发展形式加以引导。

(3)联合组成股份制企业,实行优势互补

主营企业资质高,社会信誉好,而挂靠队伍资质低,但自有资金雄厚,业务活动能力特强。因此,实行优势联合,按多个投资主体组成股份制企业,也将大大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体系的完善。

5、要注重项目管理模式方面的创新,强化

质量和施工、技术等方面的管理

(1)对施工进度控制加强管理

控制市政工程建设施工的重点,就是在施工前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进度计划。在进度计划中,要包括所有的施工项目,同时要把所有项目的施工进度都明确地注明。然后还要与所有的分包单位签订详细的施工进度合同,约定好施工的进度和工期,如果延误工期,分包单位必须要进行经济赔偿。

(2)建立全方位的技术控制系统

由于市政工程施工涉及到多项的施工技术,而通常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的技工管理又十分的单一,因此十分有必要建立全方位的技术控制系统。建立完善的技术控制系统,需要借助现代计算机处理系统,对影响施工技术的气候条件、地质条件、荷载条件、材料性能、资源状况、现场条件等制约因素进行预测、识别、分析和调整,最终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最大限度的实现设计目标。借助计算机系统,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求解其内力和位移,比较分析实测值和预测值,如果两者间存在较大的误差,及时进行调整,一直到符合设计要求为止。

(3)全力解决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公害问题

1.1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主要是在施工过程中大量的应用各种环保技术,减少施工造成的大气中有害气体、粉尘、以及废弃物和噪声等施工公害。

1.2施工中使用优质的工程材料。施工中材料的选择,直接决定了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优质的工程材料可以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控制到最低,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优质材料还能极大的避免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的出现。

1.3加强施工环节的监管。对于施工的每个环节都应该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预防各种环境问题的出现。

1.4引进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施工的效率。

篇10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挂靠式经营

中图分类号:TU-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02

一、挂靠式经营构成要件

1.承包工程是以承包人名义承接的。

2.承包工程是以实际施工人负责施工的,这是挂靠区别于转包的特征。

3.承包人与实际施工人之间既无劳动关系又无资产关系,这是挂靠区别于内部承包、集团承包的特征。

二、挂靠式经营的形式

1.不具有从事建筑活动主体资格的个人、合伙组织以从事建筑活动资格的建筑企业的名义承揽建设工程,被挂靠企业为其提供方便,收取一定管理费;

2.没有资质的施工企业或资质等级低的建筑企业以资质等级高的建筑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的;

3.不具有工程总承包资格的建筑企业以有工程总承包资格的建筑企业的名义承揽建设工程的;

4.资质等级低的建筑施工企业和资质等级高的建筑施工企业以联营的名义联合承包建设工程,并按资质等级高的建筑企业的业务许可范围承揽建设工程的。

三、挂靠式经营的法律后果

1.挂靠人与承包人签订的挂靠合同无效,承包人与发包人签订的工程施工合同也无效。挂靠人可以和承包人为共同诉讼人,或应诉。最高院《民诉法意见》第43条规定:“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或私营企业挂靠集体企业并以集体企业的名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在诉讼中,该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或私营企业与其挂靠的集体企业为共同诉讼人。”但是,承包人不愿的,挂靠人可以单独提讼,不必将承包人列为共同原告。

2.承包人与挂靠人对工程质量向发包人承担连带责任。《建筑法》第66条规定,“对因该项承揽工程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造成的损失,建筑施工企业与使用本企业名义的单位或者个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3.承包人还要承担巨额罚款等行政责任。《建筑法》第66条规定:“建筑施工企业转让、出借资质证书或者以其他方式允许他人以本企业名义承揽工程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61条规定:“对施工单位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

四、挂靠式经营的性质界定

1.挂靠式经营是挂靠者与被挂靠者之间处于建筑施工承包利益关系所发生的民事活动。

2.建筑施工工程承包后,挂靠者并不是该项目工程施工合同的合法法人,对业主来说承担全部合同责任的是被挂靠者。

3.在通常情况下,挂靠式经营是由于挂靠者不具有最低限度的经营主体资格才发生的。因而在法律上属于一种民事关系,挂靠者与被挂靠者之间订立的所谓“挂靠协议”或“分包协议”等,是不具备法律效应的。

4.挂靠者挂靠的目的在于通过被挂靠者取得在经营主体资格上的合法身份,实现其控制工程款的使用、建筑材料采购和雇佣劳动力等重要经营事项。而被挂靠者一般只负责与业主订立合同,办理工程进度款结算以及一些业务涉工作。这就决定了挂靠者必须依赖被挂靠者才能完成建筑施工工程承包活动。

五、挂靠式经营引发的问题分析

在建筑施工市场向市场经济转轨阶段,由于市场主体竞争行为不规范,建筑施工行业推行项目法施工管理试点等原因,挂靠式经营在我区建筑施工企业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这种表现为民事关系的挂靠式经营,偏离了法律和市场规则的约束,不可避免的成为引发经济或民事纠纷的因素,其后果是严重的。

由于挂靠式经营的寄生性,因此不可避免的引发出一系列严重问题:

1.对挂靠者来说,其资质等级标准名不副实。1989年6月国家建设部了《施工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与此同时,还就20个不同类型施工企业资质等级标准进行修订并予以。其中对一、二、三、四级企业及集体施工企业、农村个体建工队的资质条件作出明确规定,并明确了相应级别可承揽的工程和取费类别。1998年3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将建筑施工企业的从业资格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这些法律法规,其目的都在于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资质管理,保障企业依法承包和经营工程建设任务,维护建筑施工市场的管理秩序。但挂靠式经营使得一些个人或个体建工队轻而易举地得到了资质等级很高的国营施工企业的牌子和相应等级类别的取费标准,从而严重的扰乱了建筑施工市场的管理秩序。

2.挂靠者不设账建账,不依法纳税,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凡是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应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按照税务部门的规定设置账簿,根据合法、有效凭证记账、核算、履行纳税义务。但挂靠者一般无健全的会计机构,因此,不可能进行合法有效的核算,除了由被挂靠者代扣代缴营业税外,其余款项均装入挂靠者个人腰包,应由挂靠者向国家缴纳的所得税被全部偷漏,而接受税务等有关部门检查监督的却是被挂靠者。由于挂靠者得不到有效地检查监督,从而造成大量税收流失,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

3.对被挂靠者来说,丧失了市场竞争中谋生存、求发展的条件。从我区情况来看,建筑施工企业,特别是国营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退休工人多、负担重这一现实。为了推行项目法施工管理和分流安置工人及退休人员,这些建筑施工企业相继成立了一些分公司,这些分公司中的一部分,从自身小团体利益出发,采取向挂靠者收取工程量1%-2%的管理费的经营方式,丧失了国营建筑施工企业职工劳保福利待遇和增强企业技术装备、发展后劲而给予符合从业资格的国营建筑施工企业的。

4.挂靠式经营还使被挂靠者在以下三方面承担重大的经营风险和经济损失:

(1)是在招标投标承揽工程上以牺牲国营建筑施工企业自身利益为代价。建筑施工企业承揽一项工程,首先是根据工程的结构分为不同类别,核算出该项工程的取费标准;其次是根据类别和取费标准及建设单位发出的招标书进行投标;凡是具备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都可以进行投标。而挂靠者往往打着被挂靠者的牌子参与投标活动,在投标活动中挂靠者都很会顺应招标方的意愿任意压标,充分利用人情拉关系,通过种种不正当手段在投标活动中中标。招标方还声称这个工程是某国营建筑施工企业承建,而一同参与投标活动的正规国营建筑施工企业因遵章守法而没能中标。这一现状的存在,既扰乱了招标投标市场公开、公正、公平、有序竞争,又助长了歪风邪气。

(2)是在工程质量上,以损害国营建筑施工企业自身形象、声誉为代价。挂靠者在承揽到工程后,仅聘请几名工程技术人员,招收一些有技术的工人和民工,购置或租借一些必须的设备就算正式施工了。这些挂靠者不是考虑工程的长远质量,而是以承揽工程能赚到钱为目的。有些工程墙体无棱无角、出现裂缝,用手一摸墙面沙子直往下掉,不知情者认为这是国营建筑施工企业所为。在此,人们不能不问,被挂靠的国营建筑施工企业为何置损害其自身形象和声誉不顾而贪图小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