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治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9 06:29: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土地治理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土地治理论文

篇1

论文摘要沙漠化是土地荒漠化的一种类型,主要成因是气候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沙漠化对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危害。防风固沙和合理水资源利用是沙漠治理的2个关键问题,为此可开展工程治理、植物治理和汲水、输水及灌溉等一系列治理方法。

AnElementaryIntroductiontotheHarmandTreatmentMethodsofLandDesertification

GAOYan(No.3ExplorationTeam,BureauofCoalGeology,Suzhou,Anhui234000)

AbstractDesertificationisakindoflanddeserting.It’smainlycausedbyclimateandreasonlesshumanactivity.Desertificationbringsseriousharmtosocialandeconomiclife.Thetwokeyproblemsofcontrolofdesertificationaresanddunefixationandirrigation.Thetechniquesandmeasuresofthemincludeengineeringandbotaniccontrol,bailandtransportationofwater,irrigation,andsoon.

KeywordsLandDesertification;Controlmethods;Sand-barrier;Psammophyte;Irrigation

中国是受沙漠化严重危害的国家,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就已开始大规模的沙漠治理研究。沙漠化是沙质荒漠化的简称,是土地荒漠化的一种类型[1]。沙漠化土地的土壤粒间孔隙大,内部排水快,蓄水量少且易蒸发失水。且砂质土的毛管较粗,毛管水上升高度小,如果地下水位较低,不能湿润表土,植物则很难在表土上生长。笔者论述了土地沙漠化的危害及沙漠治理的主要方法,并重点比较不同技术间的优缺点,为土地沙漠化的治理提供依据。

1土地沙漠化的成因及其危害

1.1主要成因

1.1.1气候因素[2]。赤道地区的上升气流在高空向两极方向流动,由于地球旋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南北纬30°附近,大部分空气不再前进,而在高空积聚,并辐射冷却下沉,近地面气层常年保持高气压,气象学上称之为“副热带高压带”。这一地带除亚欧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区外,其他地区气候干燥,云雨少见,而成为主要的沙漠分布区。

1.1.2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使土地承受的压力过重,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和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使土地严重退化,森林被毁,气候逐渐干燥,最终形成沙漠[3]。

1.2危害土地退化不仅使生态环境恶化,土地承载力下降,而且对土地利用退化区域及其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生活产生深远影响。我国的西北、华北地区,仅2000年春季连续发生12次扬沙、沙尘暴天气,均波及北京,该恶劣天气范围广,强度大,为近50年所罕见[5]。

在1977年联合国荒漠化会议上,联合国环境署对全球荒漠化灾害进行了估算,因荒漠化造成的农业生产损失保守估算为263亿美元。Dregne等人于1991年对全球荒漠化进行了新的评估[6],得出在全球范围内由荒漠化造成的损失为422.08亿美元,其中灌溉农业损失107.85亿美元,旱作农业81.89亿美元,草原232.34亿美元。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因土地沙漠化灾害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约541亿元[7]。

目前沙漠化仍在继续,沙漠仍在不断扩张。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1975年,荒漠化土地扩展速度为1560km2/年,1975~1987年为2100km2/年,1988~2000年为近3600km2/年[8]。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的以下3个区域:半干旱地带的农牧交错区,占40.5%;半干旱地带波状沙质草原区,占36.5%;干旱地带绿洲边缘及内陆河下游地区,占23.0%。行政上包括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共13个省份、自治区及直辖市。土地沙漠化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在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许多农田因风沙毁种,粮食产量长期低而不稳。因此,土地沙漠化已成为我国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2沙漠治理的主要方法

2.1防风固沙

2.1.1设置沙障。主要有草方格沙障、黏土沙障、篱笆沙障、立式沙障、平铺沙障等。草方格沙障使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流动沙丘上扎成挡风墙,以削弱风力的侵蚀,同时有截留降雨的作用,能提高沙层的含水量,有利于沙生植物的生长。黏土沙障是将黏土在沙丘上堆成高20~30m的土埂,间距1~2m,走向与风向垂直。黏土固沙施工简单,固沙效果较好,且具有良好的保水能力,但需要大量的黏土。

2.1.2在沙面上覆盖致密物。以色列尝试了一种塑料薄膜固沙法[9],即将塑料薄膜覆盖在沙漠上,并用石头等重物压住。这种方法可有效防止水散失,但塑料薄膜易被风刮起,使其丧失固沙和保水功能,同时造成二次污染。

2.1.3利用废塑料治理沙漠[10]。该方法可有效固沙和保水。利用简单工艺将废塑料改性成为固沙胶结材料,然后在所种植物周围的沙表面喷洒1层固沙胶结材料,15~20min后固沙胶结材料就将表层沙胶结在一起,形成黏性固沙层。固沙层为柔性,很难开裂,且固沙层由固沙胶结材料与表层沙紧密黏结,重量较大,大风也很难将其刮起。

2.2植物治理沙漠植物治理指在沙漠地区播种沙生植物,以阻止沙漠扩张及改善沙漠土地。沙生植物具有水分蒸腾少,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发达等特点,可抵抗狂风袭击,并尽快将水分和养料输送到亟需的器官,其细胞内经常保持较高的渗透压,具有很强的持续吸水能力,使植物不易失水,能够适应干旱少雨的环境[11]。

其治理的方法:①在沙漠地区有计划地栽培沙生植物,造固沙林。一般是在沙丘迎风坡上种植低矮的灌木或草本植物,固住松散的沙粒,在背风坡的低洼地上种植高大的树木,阻止沙丘移动;②在沙漠边缘地带造防风林,以削弱沙漠地区的风力,阻止沙漠扩张。防风林的效果与林带的高度有关,树木越高大防风效果越好。此外,还与树木的疏密结构和透风性能有关。其类型有3种:紧密结构林带、疏透结构林带及通风结构林带。植物治理的效果重点在于选择适当的树种和科学的林带结构。

2.3水资源利用水资源利用在沙漠治理过程中最为重要。沙漠中的水源主要有地下水、河道水和降水。但沙漠区域的降水量不稳定,一般随气候的变化而变化,湿润年份降水量多,而干暖年份降水量少。沙漠地下水较稳定,其沙层厚,具有一定的“隔热”性,使水得以在地下保存。但这种稳定是相对的,受到降水的制约[12]。解决水资源主要从汲水、输水和节水灌溉等方面考虑。

2.3.1汲水。其方式主要有2种:①地下井汲水工程。在含有水体的古河道、古湖泊或地下水发育的沙漠区域可以建立地下井。井深度及口径的确定要综合考虑需水量、水层厚度与井底持力层等因素。②坎儿井。坎儿井是井渠相连的汲水工程,由地表开挖许多竖井,挖到含水层,然后再在各竖井的底部相互挖通,以洞相联,形成地下渠道,在新疆地区被大量应用[13]。渠聚的地下水顺渠道流至坎儿井的终端,引水出地面流入渠沟再进行灌溉。由于其沿山前倾斜的冲积层挖掘,渠头水位高,终端水位低,无需动力设备即可把水引到地面,且在地下渠道流动,蒸发损耗量小。

2.3.2输水。水资源的输送方式主要有渠道引水和管道输水[14]。①渠道引水。这是我国农业进行灌溉的主要方式,目前全国渠系水的利用系数为30%~40%,即输水损失率高达60%~70%。②管道输水。该方式可减少水资源在输送过程中的蒸发和流失,其输水损失率仅为20%~30%,且输送量大。

2.3.3节水灌溉。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包括喷灌和微灌技术。喷、微灌技术与地面灌溉相比,节水30%~70%,被广泛应用。①喷灌。被大量用于沙地的灌溉,其效果与风速的大小有关。据陈渠昌等人[15]测试:风速小于3m/s时,喷灌的喷洒均匀度一般在80%左右;风速小于2m/s时,喷灌的喷洒均匀度可达85%以上。②微灌。微灌是按照植物需水要求,通过压低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特制灌水器,将水和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层中[16]。微灌形式较多,有滴灌、地表下滴灌、微型喷洒灌、涌泉灌等,其中应用较广的是滴灌。微灌具有很多优点,如比喷灌省水15%~25%;灌水均匀;微灌工作压力比喷灌低,节约了抽水的能量;较其他灌溉方法增产30%左右;自动控制,省力且非常方便。虽然微灌的效果明显优于喷灌,但其对水质要求高,投资成本高,限制了其应用规模。目前,在我国沙漠、沙地地区最理想的灌溉方式仍然是喷灌。③小畦灌。其方法即长畦改短畦,宽畦改窄畦,大畦改小畦的“三改”畦灌灌水技术,具节水、灌水均匀、减轻土壤冲刷等优点。畦灌试验资料[17]表明:采用小畦灌比块灌、漫灌和串灌分别增产10.9%、11.7%和29.1%。在同等产量条件下,小畦灌比块灌、漫灌和串灌分别省水13.73%、22.90%和48.45%,长畦分段灌比一般畦灌省水40%~60%,灌溉效益提高1倍。

参考文献

[1]黄昌通.土壤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周宜吉,葛云.沙漠成因新探[J].江苏地质,2000,24(2):124-128.

[3]王涛,陈广庭.内蒙古巴林右旗沙漠化治理模式与效益分析[J].中国沙漠,2005,25(5):750-756.

[4]濮励杰,包浩生.土地退化方法应用初步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1998,14(1):55-61.

[5]朱雅丽,阮全贵,倪琳.我国沙尘暴的防治与生态环境建设[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8):3l-33.

[6]DREGNHE,KASSASM,ROZANOVB.Anewassessmentoftheworldstatusofdesertification[J].DesertificationControlBulletin,1991(20):6-19.

[7]张玉,宁大同,SMILV.中国荒漠化灾害的经济损失评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6,6(1):45-48.

[8]王涛,吴薇,陈广庭,等.近10年来中国北方沙漠化土地空间分布的研究[J].中国科学(D辑),2003,34(S):73-82.

[9]李宝红.以色列的沙漠治理与水资源利用[J].世界环境,2001,(1):35-37.

[10]包亦望,苟盛彪,黄鹏飞.利用白色污染废料研制开发固沙胶结材料治理沙漠化[J].中国建材,2001(9):55-57.

[11]胡树慧.沙生植物与沙漠治理[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2,5(4):32-32.

[12]李江风.沙漠生态系统与水分分布[J].新疆环境保护,1997,19(1):7-12.

[13]关东海,张胜江,吾甫尔.努尔丁.新疆坎儿井现状分析及保护利用对策[J].新疆水利,2005(3):1-4.

[14]郭明远.节水农业的形成与灌溉水价改革[J].甘肃科技,2005,21(4):7-9.

[15]陈渠昌,杨燕山,李久生,等.喷灌技术在干旱风沙区的应用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6,25(2):50-52.

篇2

1.1高寒地区岩土工程勘察的特点

高寒地区由于海拔较高,且空气比较稀薄,勘察人员难以适应恶劣的环境,通常会出现头晕、无力等高原反应,难以进行勘察工作,给勘察工作带来了人力方面的困难。高寒地区相对于平原地区气候极为恶劣,温度较低,岩土往往会因温度低而结冰,甚至会出现冻坏的现象,岩土工程勘察会由于这些因素影响而使勘察结果出现误差。高寒地区由于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艰苦等原因,导致了前往此地进行勘察必将付出较大的经济代价,勘察单位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资金。高寒地区岩土勘察工程的勘察地点相对分散,这给勘察质量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1.2高寒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2.1相关管理人员责任落实不到位。

高寒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能否达到质量要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勘察人员工作水平,因此,加强对勘察人员的管理,是做好勘察质量管理的第一步。然而,实际情况是,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并没有肩负起来,对于勘察工作的管理不到位,勘察人员难以形成积极主动的工作精神,因此,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勘察工作的管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增强勘察团队的凝聚力。并且要建立起一套合理的管理制度,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让勘察人员都能够尽到自己的责任。

1.2.2岩土工程采取不当的施工方法。

现如今,很多勘察单位中聘用的勘察人员并不完全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尤其是勘察钻机机长,作为勘察团队中的核心一员,机长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勘察工作的优劣,如果机长缺乏必要的素质,那么,就无法带领、教育其他人员,勘察人员也就难以掌握勘察要领,找不到恰当的施工方法。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如果施工方法不当,就会导致勘察结果中出现种种错误,或者对于高寒地区岩土并未能进行全面的勘察,遗漏了较为重要的部分,这些都会降低勘察的质量。

1.2.3岩土工程使用质量不合格的施工材料。

现如今,无论是何种产品,都会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岩土工程勘察中所使用的施工材料也是如此。一些勘察单位为了节约成本而购进廉价的施工材料,或是租赁勘察钻探,这也就无法保证勘察材料质量是否合格。而勘察人员在野外勘察时,就会出现各类问题,比如,勘察钻机出现故障,延误勘察工作,或是数据记录不准确,得到的信息错误,也就导致了岩土工程勘察质量难以达标。

1.2.4岩土工程施工环境恶劣。

高寒地区环境较为恶劣,海拔较高,勘察人员容易出现各种高原反应,在难以适应当地环境的条件下,勘察人员总会有意或无意中出现一些工作问题,难以进行规范的施工。再加上这些地区温度较低,空气环境差,日光照射等原因,勘察场地岩土质地较差,给勘察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种种原因结合到一起,导致了勘察质量下降。

2高寒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由于高寒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质量存在诸多问题,而且管理工作进行困难,因此,必须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管理,减少勘察错误的出现,消除后期工程实施中的安全隐患,增强勘察工作对工程建设的作用。

2.1勘察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目标

高寒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管理的目标,就是要保证勘察工程的全面性、真实性,切实完成勘察工作的任务,消除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现象。通过勘察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制定一系列具有较强可实施性的管理方案,合理分配每个人的责任,运用恰当的勘察方法,使用合格的施工材料,让勘察工作做到位。

2.2勘察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原则

2.2.1要遵循系统性原则。

高寒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涉及到多个部门以及多个工作人员,在勘察过程中,各部门、各成员必须进行系统性地配合,才能将勘察工作做好。

2.2.2要遵循分权与集权平衡性原则。

勘察单位总部要掌握主要的管理权力,有利于对勘察工作的宏观调控,而将一定的权利分配给各个部门,则可以使其能够根据勘察工作的具体情况作出适当的应对策略,从而提高勘察工作的效率。总部权利过于集中,就会抑制各部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加管理的难度,而权利过于分散,则不利于相互之间的统筹合作。

2.2.3要遵循目标合理性原则。

由于高原地区特殊的环境,岩土工程勘察不可能像平原地区那样顺利,因此,对于勘察目标的制定要合理,人员分配、所用时间、资金支出等各方面要充分考虑,并非是将目标制定足够高就一定能保证勘察质量好。

2.2.4要遵循集中与系统管理原则。

对于工程项目的管理,通常都会采用一些集中控制的手段,这样的管理方式有利于增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保证工作进度的统一性,然而,过于集中的管理方式,会限制某些部门的职能,一些工作进度较慢、效率低的部门会减缓整个工程项目的实施,且集中管理并不会细致地渗透到每一个角落,因此,集中管理与系统管理并行,才能使质量管理更有力。

2.3勘察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内容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内容,体现出该体系所包含的各个方面,也从侧面反映了该体系是否能够对质量管理起到应有的作用。建设勘察单位领导小组,能够使负责岩土工程勘察的人员便于监督、审查勘察工作,及时发现勘察质量问题,并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并对勘察人员给予绩效评价,督促其做好勘察工作。建立勘察综合项目部,对勘察工作进行全面的管理,严格的质量监管,以及把握资金支出事项,督促勘察小组保质保量完成勘察任务。建立钻探小组,外出到工程项目地点,进行实地的勘察工作,并适当提高该小组的工资,以便吸引、留住更多素质较高的人员。

2.4勘察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措施与保障

管理体系建立的措施与保障,首先要考虑如何保障勘察质量。勘察单位应当聘请更多有权威的勘察专家进行指导,克服勘察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运用更新的勘察理论、勘察技术、勘察方法,提高勘察质量。加强对勘察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勘察人员工作素质。建立合理的管理体系,保证勘察过程中使用正确的施工方法,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的质量问题。加强对勘察材料的监控,保证施工材料合格。

3结语

篇3

关键词:土地整理;可持续性;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

一、可持续土地整理概述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土地整理活动是指综合该区域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条件,在环境代价和资源代价最小的情况下所取得的最大经济收益的一种发展方式。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一)提高土地的生产性能和生态功能

土地整理通过土地平整,清除影响土地规模利用的障碍物,建设机耕路、给排水沟和农田保护林网,能有效提高整理区农地的生产性能,改善农田的生态环境条件。

(二)降低土地整理可能带来的风险

在土地整理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有些后果是难以预测的。所以在农地整理过程中必须重视风险测定评价,进行后果的虚拟分析,寻求风险最低的土地整理模式。

(三)增加耕地数量和保护生态环境质量的有机统一

一个土地整理项目不能增加耕地面积,则项目很难启动和运行。为了增加耕地,一些地区经常以减少水域、园地、未利用地或林地为代价,这必然会减少土地利用的多样性,同时对保护生态环境质量构成某种影响。因此,可持续的农地整理,必须注重土地数量和环境质量的协调发展。

(四)经济上可行

土地整理能使农地利用节水、节能、节劳、提高产量,而且可以通过新增耕地的60%置换建设用地指标获利,其经济效益是显著的。但是,如何选择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降低单位面积上的整理费用,创造更多的投入产出比,依旧是评价农地整理可持续性的重要标准之一。

二、土地整理可持续性的影响因素

(一)经济因素

土地整理项目投资的目标,是在不超出生态系统承载力的前提下,提高土地整理项目区生产效率,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福利需求,使经济效益得以最大限度的增长。即增加项目区长期的经济财富和福利是土地整理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内涵和最终目标。因此,经济的持续发展状况是判断土地整理项目是否可持续的重要因素。土地整理的直接受益者是整理区域内的农户,其对农户的经济效益表现为土地经整理后产量增加与生产成本降低两方面,从而提高了农户的收入。产量增加的原因可归纳为三项:一是上地整理后有效耕地数量增加;二是土地整理后土地生产能力的提高;三是土地整理后农户对土地的投入与采用农业新技术的可能性增加。而生产成本的降低主要是因为:一是由于田块集中节约的劳动成本;二是由于田块规整,实施机械化耕作节约的成本;三是通过完善灌溉设施和田间道路系统,降低的灌溉成本和节约的运输时间。

(二)生态环境因素

可持续的土地整理项目是生态、环境、景观保护与项目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合理平衡,是在不破坏资源环境及不损害后代人利益的条件下的发展。当土地整理投资行为主体的经济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产生影响,从而使得自然生态环境系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条件和质量产生直接和间接的生态效应时,这种效应有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不好的,即投资行为的最终结果,可能是带来自然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所谓正的生态效益;也可能是使得自然生态系统逆向演替,即所谓负的生态效益。因此,能否合理地保护资源,维持或改善项目区域生态环境系统及其景观审美度,提高项目区生态环境系统的稳定性和均衡性,是判断土地整理项目复合系统持续性的重要因素。

(三)组织制度因素

土地整理项目营运的组织机制及管理机制,是土地整理项目持续经营的保障。良好的土地整理组织机构和健全的制度体系是土地整理项目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因此,土地整理项目制度是否健全,组织形式是否符合实际,是影响项目持续发展的组织制度要素。影响土地整理投资项目可持续性的组织制度因素主要包括土地整理组织相关的决策机制、反馈机制、经营管理机制、融资机制等多个方面。

(四)协调性因素

土地整理项目是一个由工程措施、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组织制度等各子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系统内各子系统的结构组合模式,决定了土地整理项目的综合效益。优化结构组合,能促进土地整理系统的物质、能量、价值和信息流动与交换,产生系统协同放大效应,促进系统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土地整理项目内部各子系统的协调度,影响着土地整理项目的可持续性,是土地整理项目可持续性评价应考虑的重要内容。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为了使评价体系能准确地反映土地整理区的真实情况,建立土地可持续地整理评价体系应贯彻以下的构建原则:

(一)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原则

科学性是制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最基本的原则。构建的指标体系既要能揭示土地整理的效益,又要能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但是它并非单纯的理论探索,而是要能发挥实际作用的体系,因此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如果不具备可操作性,那么建立体系就毫无意义。对于不同的土地整理区域,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生搬硬套。

(二)系统性与完整性原则

指标体系作为一个整体,要比较全面地反映被评价区域的发展特征。因此,构建土地整理评价体系时,要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把整个整理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而又与其周围环境体系紧密联系的系统。在保证完整性地原则下,充分考虑全局的因素,选取能反映土地整理与社会经济资源结合的特点、能反映土地整理与土地区域、专业化利用相结合的、能考虑到土地整理的广度和深度的各种因子。只有这样,才能使评价体系真正地反映土地整理带来的各种影响。

(三)动态性原则

动态可持续发展有两方面涵义,一方面是土地整理的评价体系必须着眼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需要考虑到若干年后对土地整理的不同投入,将会造成不同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果;另一方面则是针对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而言,随着人口不断增加与城镇建设用地逐渐扩展,进行内涵挖潜,土地整理活动将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选择。

(四)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为了能够全面反映土地整理情况,选取的指标包括定性和定量指标;为了能够客观反映问题,把定性指标量化,把数值运用到指标体系中,最终得出定量的结论。

(五)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原则

土地整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一方面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同时工程开展能带动各类相关行业的发展,解决大量的就业问题,可见,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会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它也能改善土地的质量,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因此也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土地整理工程的实施,必然改变当地的生态结构,进而改变当地的生态功能。因此,在评价时,必须把三者结合起来,才能真实地反映实际的综合效益,才能判断实施土地整理能不能使土地永续利用,能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生存环境。

(六)公众参与原则

公众参与方法是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手段,促使事物(项目等)的相关群体积极地、全面地介入事物过程(决策、实施、管理和利益分享等)的一种方式方法。通过这些措施的运用,使当地人和外来者(专家等)一起对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自然资源进行分析评价,对所面临的问题和机遇进行分析,从而做出计划、制定实施方案、对计划和实施做出监测评价,最终使当地人从项目中得到收益。有效的公众参与,会使得评价更加全面、完整和更具有针对性,并使得所提出的评价行动建议更易于被当地人民所接受,为项目的成功运营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王庆日,农地整理工程措施的生态可持续性评价研究,水土保持学报,2002

篇4

关键词:土地管理制度;问题分析;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土地制度在国家经济发展中逐渐得到建立以及完善。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对耕地进行了保护,促进用地的节约性,保障了社会注意经济的发展,还对社会公平正义进行了维护,在国家宏观调控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局限性也逐渐显现出来。

一、我国土地管理制度主要问题分析

1、土地价格机制还不够完善

在我国的各个省份和各个城市中都存在土地的价格问题,在土地的使用上,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和房地产开发用地都存在着不同的差价,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的使用价格也随行就市上涨,快慢不一,在管理起来就增加了监管的困难。土地的价格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由于土地是国家所有,属于一种垄断性资源,在土地的使用价格上没能和经济的发展有机结合,造成实际地价低于市场价格。土地的丈量存在死角,造成不少的隐形土地,这些土地也在干扰正常的土地使用价格。

2、土地产权制度不健全

首先,我国城市土地管理的管理主体模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相关条例中明文规定,土地资源归全民所有,其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但实际调查表明,我国土地管理工作是由中央政府国土资源部门和地方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共同承担,中央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对土地的管理只停留在行政与技术上的垂直管理,而实际上,土地的各项权利几乎都掌握在地方政府的有关职能部门手中,国务院和中央政府部门所掌握的土地权利被虚化,使得土地主体产权被混淆,导致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土地管理上的冲突,这也是造成中央职能部门的土地宏观调控政策的执行不力的重要原因。再有,我国土地登记管理制度不完善,在权属登记过程中,对权属变更信息的过分依赖,由于权属变更信息的无法及时获得而导致易产生纰漏。另外,许多土地使用者对土地资源的归属和主要用途缺乏高度重视,而只注重房地产权,导致了有关土地资源管理机构对土地实际情况无法实施有效控制与管理。还有,我国土地资源的权利结构不完善,缺少相关的土地界定权利的制度和精细的土地划分制度,由于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没有进行明确规定的法律,使得土地使用者占有了土地的大部分控制权,而土地所有权执行者的权利无法得到执行与保障。

3、土地征用管理不规范的原因

在我国存在着很多土地征用管理不规范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给我国土地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因此,为了规范我国土地征用行为,我们要寻找土地征用管理不规范的深入原因。

一是我国《土地管理法》中明确规定了土地征用的补偿标准,这种补偿标准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但存在一定的不足,它难以体现土地的区位差异及各地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而难以维持农民现有的生活水平,导致农民对征地的不满。二是在征地程序上,从土地征用的认定到补偿费的确定和劳动力的安置等,都是政府和用地单位说了算,农民处于被动地位。三是在土地有偿出让中,土地价格较高,而征地补偿费用较低,为地方政府“以地生财”创造了条件。四是农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不健全,产权主体的权责不明确,导致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的应有合法权益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在土地收益分配上也是由乡镇政府和村委会控制,往往是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五是招商引资制度、干部考核制度、土地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也影响到土地征用的顺利实施和社会利益的均等化。以经济指标为主的干部政绩考核办法不利于调动各级干部保护农民权益和耕地的积极性,政府既是土地管理者又是用地者的状况也不利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有效发挥监督和执法的职能等。

二、我国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策略

1、不断对现行征地制度进行完善

基础性、公益性项目用地涉及农村土地的,可以继续由国家征收。政府有责任编制基础性、公益性项目目录,但具体确定某一项目的性质,必须有集体组织和农民的参与,并取得他们同意。征地补偿标准,应按改变用途后的市场价格,与农民协商确定。在征地实施之前,必须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住房、就业、社保等长远生计问题。可以提出多种解决方案,但要由农民自主选择。从各地实践看,征地后返还一块国有土地使用权或留一块集体建设用地,给农民按规划用途发展二三产业,对于保障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此,法律应该予以认可。至于农民在返还或留用的土地上,是自主经营还是委托经营、联合经营、入股经营,可从实际出发自主确定。

2、进行土地财税制度改革

在对土地的财税制度上进行改革,以保证开发商、农民的利益为基础,政府要处理好和土地相关的各项事宜,保证土地财政的可持续性发展,发挥对闲置土地、隐性土地的管理上的督导作用,通过检查对土地的管理实行定向考核,避免土地的浪费。

3、明确土地产权管理

法律对土地产权的模糊界定,导致了国家对土地的所有权空置,而地方政府具有中央政府的委托权,由地方政府实际掌控土地控制权,形成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利益相争的尴尬局面,也使得地方政府屡屡滥用土地。所以,必须要在立法层面对土地所有权进行明确规定,分清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土地所有权中的地位,确定中央政府对土地的管理方式以及地方政府的管理权限,划清中央与地方在利益分配中的关系。而且,有必要通过公众监督的方式对地方政府进行约束。并且,要建立完整切实的土地资源信息数据库,采用先进技术构建功能强大的土地管理系统,随时监督检测土地资源的动态变化,及时反映土地变更信息,并准确进行统计与分析,以为土地政策的制定提供第一手材料,进而促进我国土地配置的健康发展。

4、完善土地价格机制

我国现有土地价格进行需要逐步完善,从而规范土地市场操作行为,稳定土地市场,以防地方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垄断。第一、要以严格的法律监管手段审查土地拍卖及招标等过程的手续,使土地价格维稳;第二,要加强公众的监督力度,及时公布土地市场信息;第三、为避免因土地利益而进行土地转让,要对工业用地的最低标准进行严格执行,以防止损害国家利益、扰乱市场价格的现象出现。第四、将土地出让与征收和地方政府的自身利益隔离开,严格贯彻垂直管理和土地出让金收支分离的土地管理制度,将土地收益归由国家分配,以防止地方政府。

5、建立维权组织

建立起代表农民权益的维权组织“农民协会”,并赋予其相应的法律地位,农民协会代表农民可直接与村组织、省市级政府乃至中央政府对话。农民维权组织的建立,不仅可以保障农民权益,更能整合、统领各类经济合作组织,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民协会作为非政府组织,它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政府组织一起构成了相对完整的农村社会体系。

结束语

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只有合理开发利用,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作为土地的管理部门,必须要紧密结合市场,积极探索土地的使用和征收管理办法,才能有效的保证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提供将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韩文丽,马位正.现行土地制度与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4):62-64

篇5

征稿栏目

1.前沿聚焦:发表农业、林业、环保、食品业、旅游业、资源产业学科前沿、生产实践前沿问题的观察性、前瞻性论文。

2.工作研究:发表农业、林业、环保、食品业、旅游业、自然资源产业等有关科研、管理、推广工作中的总结性论文或调查报告;行业和区域社会、经济、科技、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方法和经验性论文。

3.资源•产业:刊登农业、林业、土地、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及矿产资源规划、开发、利用保护;相关产业经营、创新与发展的论文。

4.环境•安全:刊登生态环境、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保护与治理有关各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的论文;以及森林安全、作物安全、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环境安全、人居安全方面的论文。

5.经济•管理:刊登生态经济、农业经济、林业经济、旅游经济、绿色食品经济、资源经济、环境经济各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的有关论文;行业管理、企业管理、科技管理、管理工程、管理咨询、管理控制等方面的论文。

6.生态•旅游:刊登绿色生态、生态工程、生态控制;生态旅游、旅游规划、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建设的论文。

7.园林•园艺:刊登园林设计、风景园林、园林工程、园林技术;花木园艺、果蔬园艺、育种栽培方面的论文。

8.动物•畜牧:刊登动物科学、动物保护、畜牧科技方面的论文。

9.农林•植保:刊登植物保护、植树造林、森林工程、土壤肥料等方面的论文。

10.建筑•材料:刊登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施工,绿色材料工艺、材料分析、材料加工方面的论文。

11.能源•技术:刊登节能技术、清洁能源技术、替代能源技术、太阳能、生物能源等方面的论文。

12.食品•加工:刊登绿色食品工业生产、质量控制、储运流通方面的论文;农产品加工、林产品加工、食品加工、绿色加工技术等方面的论文。

征稿对象

欢迎全国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广大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硕士博士研究生、管理人员等积极赐稿!

稿件要求

1.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理论性、科学性、实用性。

2.文稿内容格式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等。

3.论文篇幅一般以3000-6000字为宜,参考文献不少于6条。

4.来稿文责自负,严禁抄袭和一稿多投。

5.编辑部在收到稿件后5日内回复,全部稿件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一个月内没有收到用稿通知则请与本刊编辑部联系确认。

6.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E-mail、邮编等信息,以便本刊编辑联系有关事宜。

7.投稿方式:来稿请通过电子邮件附件发送或通过邮局投寄,并请注明:投稿《绿色大世界•绿色科技》。

联系方式

编辑部地址: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中建大厦1804号邮编:430074

E-mail:

网站地址:Http:∥

篇6

一、全力推行学校治理改革

20xx年8月,我受命于学校治理混乱,教育教学质量低下的大塘中心小学,我上任后,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在忻城县首先推行教师竞聘上岗制,激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硬件、软件重新整体规划学校的发展,在实施教师聘任制度时,认真、果断、不怕得罪人,把教学能力和工作表现都较差的教师重新安排工作,把工作表现好教育教学质量优的教师提拔重用。引起学校用人大地震,劲吹用人唯贤之风,学校教师工作积极性及学校治理水平大幅进步。

在调整学校布局时,科学规划,撤并教学点80%。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举办寄宿制学校,全镇学生寄宿就读率35%,大大改善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题目,解决了部分留守儿童家长的后顾之忧,通过撤点并校,全镇小学教师比原来减少23人,为国家节约了办学经费,显示出其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办学效益,在“两基”攻坚期间,两次代表基层学校在“两基”攻坚大会上作典型发言和表态发言,成了各乡镇学习的榜样。

二、大力推行教学教研改革

在小学任数学教师期间,我善于指导学生自学后相互讨论、相互交流,教学成绩一直是全乡镇最优秀的,并且每学期为全镇教师上示范课,同时肩负指导青年教师上好数学课。任领导和教研员后,我大力推行教学教研改革,进步教师教学、教研能力。我镇老教师占全镇教师总数40%,这些老教师大多数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都是从民办教师转正的。教学理论、教学能力相对较差,教学成绩不理想,群众意见比较大。为了解决这些基础较差的老教师,我反其道而行之,别人以老带新,我则以新带老,成立帮扶对象,除学校及中心校每学期要组织理论学习外。青年教师还要为老教师上示范课。同时每学期镇级骨干教师要深进老教师课堂进行指导,开展集体备课,每个学期我还带领辅导员到各校巡回检查、指导,帮助他们进步业务水平,经过几年的努力,经全镇老教师学习新课标,学习理论尉然成风,教育教学质量大幅进步,教风、学风明显改善。

篇7

关键词:采煤塌陷区,土地整理

一、 我国采矿塌陷现状分析

(一)我国采矿塌陷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产煤最多的国家,探明煤炭储量3326.4×109t左右。与此同时,我国也是塌陷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根据典型调查和书面问卷调查,研究人员测算出我国采空区平均塌陷系数为0.24(公顷/万吨),测算直接损失系数为1—1.5(元/吨),仅2002年我国新增采空塌陷面积就高达3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0亿元。而我国目前因采空塌陷造成的经济损失累计已超过500亿元。

山西是我国煤炭产量最大的省份,采空塌陷灾害也最为严重。1980年至1999年的20年间,山西生产原煤34.1亿吨,相应的采空塌陷面积达到8.18万公顷,采空塌陷所引发的耕地破坏、地面和地下工程损毁损失约为22.51亿元,平均每开采1万吨煤,造成采空塌陷灾害直接经济损失6600亿元。

(二)我国采矿塌陷的原因

近年来,我国采煤塌陷区的面积逐年加速扩大,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严重威胁,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直接原因

塌陷是煤矿主要破坏土地的一种方式,这与煤炭主要是地下开采(占92.5%)方式有关。随着采煤量的增加,煤层上覆的围岩开始下沉变形,当变形波及地表时,就在采空区上方形成比采空区面积更大的地表移动盆地。当地表拉伸值超过3 mm/m~6 mm/m时,产生断裂带及塌陷坑。

2.间接原因

(1)在改革开放以后,集体和个人通过审批无偿取得开采煤炭资源的权力。结果导致小煤矿大量出现,又由于小煤矿资金不足,规模小,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造成了对煤炭过渡开采;塌陷是个缓慢的过程,其严重后果并不是立即显现,这也造成煤矿企业“忽略”塌陷治理。

(2)缺乏环境恢复保证措施,土地复垦率 和生态恢复率 低,开矿诱发的地质灾害和环境问题明显加剧,致使许多采矿区形成了严重的地面塌陷。

二、采矿塌陷区土地整理的必要性

(一)矿区土地整理是实现耕地动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我国人口基数大,地少人多,耕地资源紧缺,人均占有量小,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一方面人口不断增加,为确保粮食安全,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现有耕地数量不能再减少;另一方面,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即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可避免的要占用耕地,而宜耕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展又受到数量少、质量差开垦难度大和生态环境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潜力十分有限。论文大全。因此,要实现中央提出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解决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走集约利用 、内涵挖潜的路子 ,大力开展土地整理。

(二)矿区土地整理有利于促进生产和社会发展

煤矿区由于多年地下采煤,造成地表塌陷,对当地土地资源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严重的土地破坏给矿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甚至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矿区土地整理中,通过的田,水,路、林、村、矿区的综合整治,恢复了当地的生态景观,改善了生产条件,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居民收入,同时也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

三、 采矿塌陷区土地整理主要运行模式分析

(一)土地整理的含义及其遵循的原则

1、土地整理的含义

土地整理模式,是指在一定阶段所表现出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作业模式、组织模式和资金投入模式的总称。

2、土地整理遵循的原则

土地整理应遵循的原则,一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二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促进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三是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 ,符合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四是以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为主,适度开发未利用土地;

(二)采矿塌陷区土地整理运行模式

1、组织模式

(1) 政府牵头

政府部门牵头复垦塌陷区有其必要性和优越性。必要性表现在原先良好的农田因煤炭开采逐年塌陷,塌陷面积逐年增加,失去土地的农民连年增加,这样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总有一天矿区农民的土地将逐年减少,农民失去土地也就意味着矿区政府失去土地,而土地是一切物质生产资料的源泉,所以政府想要领导农民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其根本途径在于领导复垦塌陷区,恢复利用废弃土地资源。[6]

(2)农民复垦

农民复垦是指复垦资金由农民出,复垦施工由农民进行。农民出的复垦资金主要来自矿山企业所付的“以补代劳”费。

煤矿开采使农民失去了土地,原先靠土地生活的农民失去了依托,虽一时靠土地赔偿费能生活,但从长远考虑,特别是子孙后代的生存将受到很大的影响。一时失去土地的农民办企业无技术、更无市场,整日劳力闲置。因此,由农民进行塌陷区的复垦就显得有其积极意义。

2、投资模式

矿产资源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必然会伴随着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因此,国家规定,开矿企业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必须向当地政府上缴一定比例的土地整理复垦经费,该项经费可列入生产成本之中。论文大全。例如煤矿企业每生产一吨煤,就需向当地政府上缴一定的用于土地整理复垦的赔偿费。因此,矿区有一定数量的复垦整理专项基金,加之这类地区集体经济实力雄厚,政府对这一问题有着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均有一定数量资金投入,但投入主体应为开矿企业和所在地人们政府。在资金筹集上,应立足于自力更生。地方政府从土地出让金和土地有偿使用费、在土地整理中获得的置换用地指标用于非农建设时获得的土地收益耕地占用税留成部分、粮食开发资金、农业重点建设基金返回部分中划出一定比例专门用于矿区土地整理,其余则应归企业和所在地政府自筹。

3、作业模式

这类矿区土地整理的工程建设,应认真分析矿区土地资源破坏特点和矿区土地利用现状,突出重点,从当地挖掘土地潜力最易见效或解决土地利用主要限制因素,开展专项矿区土地整理,逐项实施。

(1)充填复垦、恢复土地原有利用方式

充填复垦是利用矿区的固体废渣作为充填材料,主要充填物料为煤矸石和坑口电厂粉煤灰。塌陷区充填复垦兼有掩埋矿区固体废弃物和复垦塌陷土地的双重功效。

(2)非充填复垦、改变原有的土地利用方式

非充填复垦因塌陷区地形和潜水位高低而不同。

在低潜水位塌陷区,潜水位虽相对上升,但基本不积水,其主要受损特征是形成高低不平的丘陵地貌。这类塌陷区的治理模式是仿照北方地区的“围山转”绿色工程,将坡地修整为围绕塌陷区盆地的水平梯田,在盆地底部挖塘蓄水或打井灌溉,使复垦后的塌陷区成为浇灌型保水保土地、农果相间的陆生土地生态系统。

在中潜水位塌陷区,局部永久积水或季节性积水。这类塌陷区积水面积和深度不仅受季节影响,还受丰水年和干旱年影响,积水区域难以种植作物,也不能进行淡水养殖。其复垦模式是将塌陷区盆地底部挖成能蓄水养鱼的深水池塘,使其同时具有蓄洪和浇灌功能,将周围坡地改造为围绕塌陷区盆地的宽条带水平梯田,从而将塌陷前的单一陆生农业改造水陆结合型生态农业。论文大全。

在高潜水位深塌陷区,往往造成大面积的永久性积水区域,原有的陆地生态系统变为水域生态系统,应发展淡水养殖业。实践证明,渔业复垦是矿区塌陷地发展高产高效农业的一条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2]华.采煤塌陷70万公顷国土[J].瞭望,2004(47):30-31

[3]《国土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编委会.国土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3

[4] 郝举,蔡齐.论我国矿产资源所有权[J].中国矿业,2006(9):1-4

[5] 王万茂.土地整理的产生、内容和效益[J].中国土地,1997(9):20-22

篇8

[关键词]露采矿山 地质环境 恢复治理

[中图分类号]TD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2-146-1

0前言

矿产是社会经济发展重要战略资源,我国90%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和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源自资源开采。矿业和矿产资源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

由于广东省矿产资源分布不均,中小型矿山开采技术落后、矿业权管理尚未完善,长期轻视可持续性发展,造成了目前省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相对滞后和地质环境的日益恶化问题。现对广东省露采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论述如下:

1露采矿山矿业开发中环境地质问题

根据广东省露采矿山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占用破坏土地资源;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地质灾害和地下水均衡破坏。其中分布广、影响大、最突出是地质灾害问题,其次为占有破坏资源。

首先,露采矿山在矿业活动中极大的改变了原始地形地貌,严重影响矿区的自然景观,同时还易形成各类地质灾害。广东省2005年以前,矿山占用和破坏各类土地13107.44公顷[2],土地占用和破坏严重。

其次,露采矿山矿业活动常引发各类地质灾害。数据显示[2],露采矿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32宗,17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812万元。多发生于小型矿山,主要是由于人为因素主导,降雨及爆破等下诱发,其规模多为小型~中型。

再次,采矿活动中矿坑积水常采用强排方式排放,破坏了地表水、地下水均衡,甚至造成大面积的疏干漏斗和周边区域水资源枯竭,沿海地区或可引发海水入侵。同时废矿、矸石和尾砂中大量有害物经侵蚀和淋滤渗出并排入水体可造成水体污染。

2露采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特征及主导因素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众多,表现形式多样,其主要特征有:

(1)矿山某类地质环境问题可以由不同的工程活动造成,并且具有多期性。如地质灾害,可由基础建设和各矿业主导,在外部因素下诱发。

(2)矿石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由于不同地质环境条件及开采矿产类型和开发方式的不同,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也明显不同。地质环境问题具复杂性特征。

(3)地质环境问题还具有相互关联性,通常一类地质环境问题是另外一类或多类地质环境问题的诱因。

(4)地质环境问题具“区内相似,区间相异”性。在不同的地质环境背景和自然地理条件下,所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不同,在相同的地质环境背景和地理条件下,出现地质环境问题多相似且具有同生性。

3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

为应对日益加剧的地质环境问题,需对露天开采矿山开展因地制宜的、生态景观和谐的恢复治理工作。

3.1土地整理

土地整理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条件,土壤条件,与治污和周边景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整理。土地整理应优先利用废石土,对矿坑可改变为尾矿库或蓄水池;对边坡做好分级工作,采用因地制宜、随坡就势的平整方法进行植被恢复。

3.2排水、蓄水系统建设

矿山排水系统的建设直接影响矿山运营期的开采安全和矿山后期及闭坑后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在排水系统建设时应根据矿区的地形地貌条件、土壤植被条件以及水文气象条件合理布置,充分利用天然沟道,其规格应经过校核验算,能形成系统并与蓄水系统结合,实现水的综合利用。

3.3边坡防护及植被恢复

矿山基建和开采中形成的边坡常常是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恢复的重点区,应根据坡体的地质、工程特征以及当地气象水文条件结合生态复绿进行坡面防护和生态恢复工作。

常用的坡面生态防护技术[2]有钢筋混凝土框架坡面防护、预应力锚索框架地梁坡面防护、混凝土预制空心砖坡面防护、浆砌石框架坡面防护。常用的坡面生态恢复技术[2]有生态植被毯坡面恢复技术、生态植被袋坡面恢复技术、坡面垂直绿化技术、生态灌浆坡面植被恢复技术、土工格室坡面植被恢复技术、三维网坡面植被恢复技术以及植生基材喷付植被恢复技术。

4露采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发展及问题

我国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起步的较晚,最早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直至本世纪初国家相继颁发了各项矿山地质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从制度、机构和资金上保障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工作做出了相关规划目标,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才初见成效。

广东省于本世纪初开始全方位对矿山开展土地复垦、生态恢复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露采矿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

4.1矿种多、分布散

广东省露天开采矿山种类多,空间分布凌乱,水源和土壤条件差异大,岩石,植被恢复困难,治理难度大。

4.2治理手段单一、效果不和谐

露采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目的主要是治理防范地质灾害以及生态复绿,治理技术多为植被生态的恢复,人类活动迹象明显与周边景观的不协调。

4.3对矿山废石、矸石、尾矿及废水的无害化研究程度低,对如何减少地质环境的影响没有进行理论综合研究。

4.4缺少专业人员

露采矿山的地质环境恢复目前仅靠地质系统原有成员培训后取得相关资质后持证上岗,同时还缺乏相关的施工队伍,导致了恢复治理项目效果较差。

4.5法律法规不完善,环保教育相对滞后

对露采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相关规范、法规均提出了原则性要求,但经常操作性差。此外,人们的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没有充分认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义,多数仍从既得利益角度看问题、办事情。

参考文献

[1]张进德、张作辰等.我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9.

[2]赵方莹、孙保平等.矿山生态植被恢复技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3]金洪涛、贾伟光等.东北地区矿业开发态势与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综合研究.华南地质与矿产.2005.

篇9

以江苏A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代表进行分析,该公司主要进行房地产开发、销售;室内外装饰;建材销售等的业务。

企业特点:

1)产业内的地位:市场占有率低该公司的成立源于母公司的企业化改造,做为非主营业务的房地产开发的部门前身是负责集团内部基本建设的相关部门,主要服务于集团内部办公、居住的需求,在市场化过程中,还存在对母公司依存程度高,相比房地产上市企业,市场占有率很低。

2)管理方式:经营者直接面对员工企业规模小,成立时间短,经营者和员工80%以上来自原集团公司

3)组织结构

企业由小集团投资,采用集中制,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

4)经营活动主要在南京市,带有明显地域性公司现有项目全部位于南京市,在未来3年内将结合国家宏观环境和企业自身发展,逐步开发江苏省内集团公司的优质土地资源,将经营活动逐步发展到江苏全省。

5)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

6)内部层次较少

由于公司规模小,经营活动区域小,管理层次较少,仅设总经理、副总经理各一人,下设综合办工程部和财务部,项目管理另行抽调人员设置,由副总经理负责。

7)融资方式单一,主要来源于商业银行贷款母公司借款随着公司改制的顺利完成,融资渠道为商业银行贷款。今后准备上市,扩大融资渠道。

8)项目建设

公司组织结构源于集团公司原基建办,有长达20年以上的基本建设经验,在改制前十年间先后建办公楼4栋逾十万平方米,四星级酒店1座逾4万平方米,住宅(含改造)逾20万平方米,其中获鲁班奖工程(建设部优质工程奖)3座,有着丰富的建设经验,在开发项目上同样具备一定的经验。

9)财务信息

江苏A房地产公司的财务信息如下表所示:硕士论文房地产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表4.IA房地产公司财务信息

4.2总股本对江苏A房地产公司业绩的影响

总股本对房地产上市公司的业绩影响很大且与业绩变化大小为负相关。公司规模变化时,其业绩变化明显,且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其对业绩的影响越来越小。因此对于中小型房地产企业来说,规模对于公司的业绩影响是大于对大型房地产企业的影响①。

以江苏A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代表进行分析,将总股本代入式(3.13)oddl=e0OO‘ZG,式中总股本单位为亿股。得到2005年。ddl=1.004一,2006年的。ddl=1.0040。对于该公司总股本使得业绩增长大于平均水平的概率增加大于1倍。因此,对于该公司而言,扩大规模是业绩增长的方法之一。

4.3货币政策对江苏A房地产公司业绩的影响

①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也要保持适度,规模的经济性与生产技术水平,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程度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当一个公司的规模超越了一定限度,会使管理层次过多,管理效率降低,管理费用增加。同时若企业所占市场份额超出一定范围,也会面临政府的反垄断干预。因而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和设备,使单位产品(项目)的成本最低,占有并保持相当的市场份额,是实行规模经济要把握的一个度。房地产是目前我国主要调控的对象,这类上市公司在90年代是我国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时所保护行业,后来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此行业发展过热,与国家经济发展不相符,所以国家进入21世纪后进行重调控。由上面计算结果可知,2005年、2006年房地产企业的业绩受宏观政策影响较大。因为我国的房地产这个行业近十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房地产受物价波动影响较大,因为物价上涨,会影响房地产的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了房地产的价格,影响购买力,故对房地产这个行业的经济绩效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中小型企业用于购买土地的资本,有很大比例均来自于外部的借款,尤其是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的高低影响开发的成本和利润。首先是银行提高贷款利率后,增加了房地产企业的建设成本。这些新增利息成本无论是房地产开发商自己承担还是向消费者转移,都会抑止房地产投资。利率的上调将直接影响到企业资金使用成本的增加,影响投资者的收益率,影响消费者的购房成本。以当前房地产企业平均75%左右的资产负债率计算,做一个简单的测算。对于一般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银行贷款占负债总额的比例为22.5%(根据统计局相关数据),则在该企业的所有资产中,16.8750k为银行贷款,而自有资金占25%。因此,当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提高1个百分点时,所增加的利息费用占自有资金的比例将增加0.675个百分点。同时,央行的加息,使得人们对资金收益率有了较高预期,增加了房地产企业使用其他借入资金的难度,从而提高了现有的其他借入资金的机会成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业绩。

4.4股权结构对江苏某某房地产公司业绩的影响

表4.4江苏A房地产企业大股东持股比例

第一大股东

第二大股东

中国邮电工会江苏省邮政局机关委员会

江苏同达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由表中可见,该公司的股权结构比较简单,股权集中度高。但上市后将面临股权结构复杂化,必然会有所分散。股权结构通过对公司治理产生影响,最终就会影响公司的治理绩效。而从模型分析可以得出股东持股比例对公司业绩影响很大。因此对于准备上市的江苏A房地产企业分析股权结构对于公司业绩影响是迫切需要的。股权结构对公司的治理影响主要依靠的治理机制包括激励约束机制②、监督机制③

②激励约束机制主要是处理内部人与外部股东之间的关系。股权结构通过这一传导机制影响公司绩效。

③监督机制是处理公司与其它资金供应者之间的关系。和外部接管机制④。

1)股权结构与经营激励

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的作用机理,首先表现为股权的集中或大股东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公司的经营激励,特别是在最大股东拥有绝对控股权的情况下更是如此⑤。由于董事长或总经理是控股股东的直接代表或控股股东本人,因而这些经营者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就越一致。这样,公司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将现金流量投入于净现值为负的项目之中。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股权的集中程度。对于股权极度分散的公司来说,经营者的利益很难与股东的利益相一致,单纯的年薪制与股票期权等对经理的激励措施毕竟作用有限,经营者利用剩余现金流量乱投资往往不可避免。

2)股权结构与收购兼并

公司购并是一种非常关键的治理机制,它可以导致合并后的公司价值大于收购公司与目标公司价值的简单算术之和,而且,收购兼并的目标公司往往是绩效较差的公司,成功的收购将可以更换原公司经理,因而被认为是控制经理随心所欲的最有效方法之一⑥,购并频率直接影响了公司经理的更换频率。股权分散对于收购兼并则非常有利。分散的股权使得收购方极易标价收购成功⑦。在公司拥有几个大股东的情况下,情况趋于复杂化,对于外部收购者(原来并不是公司股东的收购者)而言,公司的大股东无疑对他的收购会产生异议,或许会要求提高收购价,因而阻止收购的成功,但若收购者为公司的大股东之一,则可能有利于其收购成功,因为一方面收购方已拥有了不小的股权,只要获取另外小部分股权,便可以获得成功,这就减少了收购方的成本;另一方面,收购方作为大股东之一,对被收购公司的情况有所了解,这对收购是非常重要的。

3)股权结构与监督机制

对公司经营管理的监督机制,是公司发展、绩效提高以及确保资金和资源得以流向公司的重要保障。对转轨经济来说,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存在使得股东对经营者或公司内部控制者的监督更为重要。如果缺乏监督,资金提供者便不敢向公司提供资金或购买股票,从而投资萎缩。尽管国家或有关组织机构通过法律规定或其他途径(如在公司法中规定上市公司须成立监事会,让独立审计机构审计公司,公开信息披露等),可

④外部接管机制是指市场对公司的外部治理,主要包括收购、兼并和破产机制。

⑤根据Holdemess和Sheehan(1988)对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困YsE)和美国股票交易所(AMEx)拥有绝对控股股东的公司的研究,9o%以上的控股股东派出自己的直接代表(当控股股东为公司时),或自己本人(当控股股东为个人时)担任公司董事长或首席执行官

⑥MartinandMeZConnell,1991:shleiferandvishn又1997

⑦这也是在英美两国,收购兼并作为一种重要的机制被企业界普遍使用的原因”在这两个国家里,公司由控股股东或大股东所控制的情况较少,这与德国和日本的情形相反”

以在一定程度上监督经营者或内部控制者,但真正有效与直接的监督,还是来自于股东的监督。而股权结构对于股东监督同样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公司拥有控股股东而其他股东均为小股东,同时公司经营者又是该控股股东本人的情况下,小股东对经理的监督便成为问题。因为小股东往往无法对控股股东本人形成直接的挑战,在公司股份分散的情况下,对经理的监督便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由于监督经理是要付出成本的,因而分散的股东们便各自存有搭便车的动机,而不去对经理进行监督,这是使此类公司出现意义上的内部人控制问题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由于从避免干扰经营班子经营等因素出发作为立法依据,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法律均不对小股东经营班子或经理本人提供诉讼支持,这就使得小股东对股权分散的公司的监督更趋困难。而那些大股东的股权相对集中的公司,股东对经理进行有效监督具有优势。大股东因其持有一定的股权数量而具有监督的动力,他们不会象小股东那样产生搭便车的动机,监督成本与他们进行较好监督所获得的收益相比,后者往往大于前者。另外,极大部分国家的法律都支持大股东对董事会或经理的诉讼请求,这就使得大股东在监督经理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因此,整体而言,此类股权结构的公司在股东监督方面的好处较为突出。

两种股权结构,第三种公司股权结构(股权有一定集中度,有相对控股股东,并有其他大股东存在),对公司治理的机制作用发挥,总体较为有利。由于治理机制对公司的经营及促使经理按股东利益最大化原则行事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该类股权结构比之于其他类型的股权结构,可使公司的绩效最大化。

4.5对以江苏A房地产企业为代表的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发展建议

房地产开发行业中80%以上属于中小企业,在数量上中小开发企业占了多数,从而构成了微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对这类房地产企业建议:

1)适度扩大规模⑧,以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⑧扩大资产规模的方法主要有两种:1.通过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实行资本积累。这种方式发展速度缓慢,是房地产发展的低级方式,在我国房地产发展不规范的初期有一定的效形成规模经济规模开发可以使房地产企业获得低成本优势和差别化优势。扩大规模的途径主要有三条:①充分利用证券市场②并购。③结成战略联盟⑨。江苏A房地产企业适合采用以下方式:

①充分利用证券市场

房地产开发最大的问题便是资金的匾乏、过长的资金回收期以及跨地域经营的困难和巨大的风险。有条件上市的公司可以通过上市迅速作大规模。实现企业内部扩张,形成发展的良性循环。

②并购。

在实现规模经营的过程中并购一直是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分为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横向兼并,即房地产企业之间的兼并。如兼并有土地资源但无开发实力的企业;兼并出现“烂尾楼盘”的企业。横向兼并可使房地产开发结构更趋合理、资源配置更为集中,有利于推动房地产规模化经营的形成,实现规模效益,就是通常所说的1+1>2的效果。第二种形式是纵向兼并。即房地产企业对设计、建材、施工、物业管理等相关企业的兼并,目的是进行房地产开发经营的一体化运作,实现房地产开发上下游的对接。这种兼并有利于房地产企业进行行业扩张,降低人力资源耗费,增强对市场反应灵敏度,降低中间成本,提高经营效益,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第三种形式是混合兼并。即房地产企业兼并其他行业或产业部门的企业。这种兼并可以使房地产企业顺利进入新行业,实现多元化经营。在扩大规模,壮大实力,增加总利润的同时,分散经营风险。江苏A公司不仅从事房地产开发、销售,也从事室内外装饰;建材销售等的业务,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也降低了中间成本,提高经营效益,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2)采用多种融资方式,减轻国家调控带来的影响

在考查公司的绩效指标时,不仅要考虑企业的内因,也要注重企业的发展大环境,因此,企业在进行决策时,应根据各行业的特点,并注重企业所面临的社会大环境,(续前页)果,但是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房地产发展的要求,依赖这种方式来发展企业的规模经济不太现实。2.通过对外投资、兼并、收购等资本经营的方式,实行资本集中,扩大经营规模。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房地产业发展现状。

⑨战略联盟是管理学上一种新的组织模式,是一种网络式的联合体。具有反映迅速、机动灵活的优点。例如,房地产企业可以与承包商、供应商结成联盟,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争取市场份额。而具有管理优势的企业可以与土地储备相对富足但管理相对较弱的企业进行合作,以实现各自的目标。1999年5月圳万科、北京万通、和河南建业等等公司实践,并成立了“全国房地产策略联盟”,后更名为“中城房网”,还有“中住联”和“青年联盟”,以及其他一些区域性房地产策略联盟都是伙伴联盟。以中城房网为例,这种伙伴联盟开发模式初期主要发挥“采购联盟”所起的作用,即为成员争取信息优势和成本优势。显然这种投资运作模式对伙伴的要求较高,恰好适合于我国的大型房地产企业,联盟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联盟成员合作的强度。因此不适合中小型企业。

即要注意我国的物价变动趋势和我国的货币政策对它们的影响。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往往融资方式单一,主要靠商业银行贷款,国家货币政策变化时比较被动。而在债券市场中,企业债券比重远远低于国债和金融债比例。增加新的融资方式可以减少这方面的影响,从而规避一定风险,变被动为主动。如采用短期融资券来融资。而发行上市对企业的要求高,我国目前企业发行上市实行核准制,上市的门槛非常高,而短期融资券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融资渠道,从发行条件看,短期融资券发行的门槛对一部分房地产企业来说是可行的。在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的第10条规定:企业申请发行融资券应当符合下列条件:1.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企业法人;2.具有稳定的偿债资金来源,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盈利;3.流动性良好,具有较强的到期偿债能力;4.发行融资券募集的资金用于本企业生产经营;5.近三年没有违法和重大违规行为;6.近三年发行的融资券没有延迟支付本息的情形;7.具有健全的内部管理体系和募集资金的使用偿付管理制度;8.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条件。短期融资券的发行不考察企业的所有权性质,不考察企业的行业差别,只要是优质的企业并且满足国家规定的条件,那么在理论上来说都可以发行。其进入的门槛较低,这就为某些优质的房地产企业开拓新的融资渠道提供了可能。

3)利用保持自身股权结构集中的优势。

中小型企业股权较为集中,且其组织结构扁平化,因此管理和激励机制灵活,在公司管理中注重利用并在今后的发展中保持该优势。加强对企业和产权激励的优化和整合,充分重视技术创新人才的价值,选择适度超前的策略谋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竞争优势。虽然分散化的股权结构在外部市场监督机制较为成熟的美国和英国等国家的公司治理中取得了较好的实践结果,但对于目前市场尚未成熟完善的中国来说,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股权分散化并不是提升公司治理绩效的最优选择。对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来说,应保持一定的股权集中程度,提高委托人对人的监管效率,降低成本。股权的适当集中使得大股东具有足够的动机和能力来获取公司的内外部信息,并有效地监督公司的经营者;这些监督行为也使中小股东从中受益,规避了股权高度分散状态下可能产生的“免费搭车”问题。此外,在当前我国的外部治理机制和证券市场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股权的适度集中可有效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硕

5结束语

本文利用1。git回归模型对深沪两市56家房地产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房地产上市公司的业绩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总股本、货币政策、股东持股比例。最后利用结论对案例进行分析,并给出对策建议。本论文研究结果对房地产上市公司清楚的认识自己、分析自己和改进自己都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同时可以启发企业的思维,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

6本文局限性

1、本文房地产公司的财务数据来自证券市场公开公布的信息数据,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的现象还存在,建立在财务报表数据基础上的实证分析的精确性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2、由于房地产公司业绩影响因素众多,鉴于本文研究对象是上市公司,一些影响因素的量化数据不易获得,因此,在模型分析时没有分析这些因素的影响,比如供求结构、市场竞争状况等。以上是今后研究需要改进的地方。硕士论文房地产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致谢

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课题的选择到论文的最终完成,导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此谨向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感谢南京理工大学的经管院的领导和老师们为我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条件和学习环境,在此谨向各位老师表示诚挚的敬意。感谢我的家人对我长期的支持,他们的关心和爱护是我坚持学习的动力。最后,向我的同事、领导致谢,感谢他们对我的理解与支持。

参考文献

11]李蔚青.我国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业绩的实证分析.中国海洋大学

12]赵蒲、孙爱英.产业竞争、非理、公司治理与最优资本结构一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发展趋势及理论前沿综述.经济研究,2003.6,P87

[3]张斌、府亚军.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实证研究.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5,20(3),62一66

[4詹秉.物价变动、货币政策与上市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4

〔51金学惠.人民币升值趋势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上海房地,2006第7期,25一27

[6l.升值对不同行业影响的比较分析.经济管理文摘,2005(17),14一18

〔71张敏.股权结构、股东行为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以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为例.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一29

【8]成依婷.湖北省房地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时代经贸:下旬.2007(012),65一66、74

{91杨井贺、刘朝马、潘鹏.浙江房地产开发投资与GDP增长的关系分析.现代商业,

2007(06X),128一129

[10]王西军、刘传哲.我国房地产价格与GDP关系实证分析.科技导报(北京).2007,25(8),61一64

〔11]闰之博.GDP与FDI对中国房地产价格影响效果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07(l),177一179

【12]沈悦、刘洪玉.房地产价格与宏观经济指标关系的研究.价格理论与实践,2002年08期

【131蒋圣新、沈子荣.2006年全国房地产价格分析—探讨决定和影响房价的几个重要因素财经界(旬刊),2007年05期

[14汤青.中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5〕张霞.探悉影响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若干因素.科技促进发展,2007年09期

[161曲闻.影响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宏观经济因素实证分析.价格月刊,2006年09期

【171李春吉、孟晓宏.中国房地产市场结构和价格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产业经济研究,2005年06期「18时绮仑、雷星晖、苏涛永.房价波动与影响因素分析.价格理论与实践,2005年04期

【19]黄海波.中国房地产类上市公司多元化与企业绩效的实证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l),39一42、48

〔20杨华、杨琼.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实证研究.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58一61

[2l]佘晖惠.深沪交易所房地产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研究.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6

[221贺胜兵.我国房地产价格若干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3]薛小荣.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商业时代·学术评论,2006年8期

[241余健英、何旭宏.数据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人民邮电大学出版,2003年4月,237一247

[25]洪楠.Spssfor诚ndows统计分析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年,245一258

[26]阮桂海.Spss实用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年,135一137

[27]王家庭、张换兆.利率变动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281金雪飞、许敏.房地产类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经济师,2005年03期

[29]赵晓玲、杨程远.宏观调控背景下的房地产业发展.中国房地信息,2008年21期

【30]王万全.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研究.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7

「311张余.我国房地产业现行宏观调控政策分析.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

【32史小今.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形势、问题及对策—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易宪容研究员.理论前沿,2007年n期

【33高小丹.我国房地产金融政策及实效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34]易宪容.房市政策加压.卓越理财,2008年02期

【35易宪容.2008年房地产基本形势与发展.学习月刊,2008年03期口6J李雅静、杨毅.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对我国房地产投资的影响.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71宋玉娟.银行利率与房地产业关系的实证分析.统计与决策,2005年17期汇38]吴凡.房地产价格与宏观经济关系的实证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2006

【39]江涛.利率政策与房地产业发展关系研究.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6

[40]DailyCDDaltonDRCannelaJrAA.Corporategovernance:deeadesofdialogueanddata.AeademyofManagemeniReview,2003,28:371一382.

【41]ClusteringinRealEstatePrices:DeterminantsandConsequeneesJoumalofRealEstateReseareh,Vol.26,No.2,2004

[42〕LaPorta,R.,LoPezdeSilanes,F,Shleifer,A.,VishinyR.InvestorProtectionandCorporateGovenrance,JounxalofFinaneialEeonomics,2000(58):327

【43ThePerformanceofRealEstatePortfolios:ASimulationAPProaehYaleICFWorkingPaPerNo.05一07,APril13,2005

[44TheCitalStruetureDeeisionforListedRealEstateComPanies,PETERJ.

SCOTT,UniversityofCambridgeDePartmentofLandEconomy,January2006

[45]MoreEvideneeon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StoekandtheRealEstateMarketNICHOLASAPERGISLAMBROSLAMB[NIDIS,UniversityofPiraeus,May2007

[46]TheDynamiesofLongMemoryinRetumandVolatilityforIntemationalRealEstateMarkets,KIMHIANGLIOW,NationalUniversityofSingaporeDePartmeniofRealEstate,February21,2006.

[47JerfreyMBJohnAB.Thesearehforthebestfinaneialperformancemeasure.FinaneialAnalysis,1997,53:11一20.

【48]Hastings5.Astrategyevaluationmodelformanagemeni.ManagemeniDeeision,1996,34:25一35.

[49]MarkidesCWilliamsonpJ.RelateddiversificationeoreeoctenciesandcooratePerformanee.StrategieManagemeniJoumal,1994,15:11491165.

[50]Koh,WinstonT.H.,Roberto5.Mariano,AndreypavloVSoekYongPhangAugustineH.H.Tan,andSusanM.Wachter.BankLendingandRealEstateinAsia:MarketOPtimismandAssetBubbles.JournalofAsianEeonoes.2004.

【51]HelblingehardSusanWachter.BubblesinRealEstateMarkets.ZellLurieRealEstateCenierWorkingPaPer402.March2002.

篇10

【关键字】新技术水土保持应用

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水土流失危害

水土流失在我国的危害已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它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导致农业生产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水灾旱灾频繁,而且影响各业生产的发展。

(1)破坏土地资源,破坏土壤肥力,蚕食耕田,威胁群众生存。水土流失破坏地面完整,降低土壤肥力,造成土地硬石化、沙化,影响农业生产。威胁城镇安全,加剧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导致群众生活贫困、生产条件恶化。阻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引起气候变化,水土流失是在湿润或半湿润地区,是植被破坏严重导致的。如果是在干旱地区的植被破坏,则会导致沙尘暴或者土地荒漠化,而不是水土流失。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了当地水质资源,致使山区各小河流的河床升高。干旱时,地表径流多断流,形成地下水,造成严重旱灾;多雨时,则洪水泛滥,形成洪涝灾害,对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

(3)加剧沟壑发展,随着水土流失程度的加深,沟壑发展也日益加剧。沟谷约占流域面积的10%,个别可达40%一50%。这样,就使大面积坡耕地支离破碎,耕种不便,以至弃耕荒废。

(4)堆积水库、阻塞河道、抬高河床,由于上游流域水土流失,汇入河道的泥沙量增大,当挟带泥沙的河水流经中、下游河床、水库、河道,流速降低时。泥沙就逐渐沉降淤积,使得水库湖泊淤浅而减小容量。降低其综合利用功能;河床变浅影响航运,破坏交通安全;泥沙淤积河床,加剧洪涝灾害。

(5)水土流失与贫困恶性循环,同步发展。

二、新技术在水土保持中应用的总体构架

新技术在水土保持中应用,涉及水土保持调查“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监理监测”等各个方面。围绕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提出新技术应用的总体构架,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信息系统作为全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为指导,站在实用“前瞻”科学的高度,基于自动化采集,网络与大型数据库技术,把水土保持管理工作纳入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之中,以水土保持监测点的自动化采集为基础, 以典型抽样调查为补充,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无线通信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技术支撑,形成各级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包括水利部监测中心!流域机构监测中心站、省、自治区、直辖市监测总站,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监测分站和不同流失类型区的监测点,相互连接、高度集成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网体系,改造和拓展水土保持信息采集方式,实现对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动态的快速监测与预测,加快信息传输和处理速度,促进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全面提高水土保持规划。

三、3S技术在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不同监测对象,不同监测层次,采用不同的监测方法与技术。总体说来,水土保持监测要综合运用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和地面观测,专项试验、调查统计、数理分析等方法RS技术覆盖范围广,用于获取影响水土流失因素的信息;GPS技术数据采集速度快精度高,主要用于确定和获得地理位置信息;GIS技术优越的图形属性数据处理的特点,用于编辑、分析监测信息并对其进行管理。3S技术相结合对水土流失进行动态监测,为水土保持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法。

1、遥感(RS)在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随着遥感影像资源的丰富和处理技术的日益提高,遥感影像覆盖面广"周期快"分辨率高和信息量丰富等特点使得它在水土保持工作的规划、治理、监督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其宏观、快速和客观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水土流失监测手段。遥感动态水保监测是利用遥感的多传感器、多时相的特点,通过不同时间同一地区的遥感数据进行变化信息的提取。遥感信息的周期性和连续性为动态水保监测提供了可能。利用实时的遥感图像对土壤侵蚀强度的年度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分析土壤侵蚀总量以及年度变化趋势、植被资源动态变化趋势、工程措施治理效益、林草种植措施效益,对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地区提出警示,通过对资料分析与评价!定期水土保持状况公告。

2、全球定位系统(GPS) 在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因遥感有一定的时间性,有时地面的变化,在影像上得不到及时的反映。这时即可运用GPS对其进行补充、校正,如某一区域在某一时段内进行了大面积的毁林、毁草开荒,而遥感影像反映的是此时段之前的信息。为了掌握新的变化动态,可应用GPS定位,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新破坏的区域准确的测绘出来,并且落到相应的空间位置上。这样即起到对原有信息的补充和修订作用,又准确获取地理位置信息。应用GPS对自然水土流失的监测可分成两个层次:

在宏观方面,针对大流域或一个区域可建立GPS控制网。在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像控点测量,为航空遥感像片的定向提供加密点。这样有利于区域内水土流失和土地利用信息的采集和提取;在微观方面,针对坡面、沟头和沟底可利用GPS技术监测坡面地形变化、沟头前进和沟底下切速度、沟缘线后退速度,甚至可以监测典型样点水土流失量、流失厚度,包括崩塌、滑坡及堆积,对人为水土流失监测,不仅可以定期观测开挖面!堆积面的变化情况,而且可用GPS现场测量挖填土方量,堆积量和弃土弃渣量。此外,还可用GPS在最短时间内比较准确地确定开荒、毁林及破坏水土保持设施的数量、面积等。

3、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为3S技术中信息处理中心,GIS可以通过某些已知相关的空间数据经运算得到新的空间数据,也就是可以对图形数据进行运算生成新的专题图件。在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中,地形因素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坡度坡长因素,以往人勾绘坡度图既费时,又费工,并且精度不高。如果进行全省大比例尺的坡度,周期很长。GIS的DEM和DTM模型使这件工作变得轻松。DEM是利用已知的等高线采用某种数学方法插值生成,DTM是由DEM产生的一系列与地形有关的空间分布特征,如高程分布、地面坡度和坡向等,通过扫描设备或数字化设备将地形输入微机,经过矢量化,通过DEM和DTM模型运算,即可得到全省或全国的地面坡度分级图,还可把其它与水土流失相关的因素图,如降雨等值线图等,矢量化输进微机,运用叠加分析模型把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图叠加,输入适当的参数标准GIS即可生成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分布图等新的专题图件,通过该专题图即可以获取水土流失发生发展动态变化情况,再通过一些其它相应的统计分析模型对水土流失的发展趋势、治理效益等进行分析预测,为水保行政主管部门和科研业务部门治理、监督、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杨建东 基于GPS技术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期刊论文]-科技风2010(2)

[2] 张家福.陈涛. 惠州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期刊论文]-亚热带水土保持2006,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