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范文

时间:2023-03-23 00:46: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思想政治理论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思想政治理论课

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模式创新

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高职院校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专业化的人才,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在“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高职人才更为重要,这就需要大力加强高职教育教学创新,着眼于培养具有专业化、职业化、道德化的高职人才,在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从当前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高职学生普遍没有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而必须高度重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要从“务虚”向“务实”转变,积极探索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则是重要的创新性举措,对于提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性和实效性都具有重要意义。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问题导向”原则,针对解决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力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创新,从而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步入更加良性轨道,为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和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的重要性

一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有利于推动教学模式创新。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特别是在“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开展互动教学,能够进一步创新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学生“两个主体”作用,特别是通过设计形式有效的互动模式,能够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具多元化和特色性,进而对于促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具有重要作用。二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有利于提升教学的吸引力。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一定的枯燥性,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也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将“互动教学”引入到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来,能够通过发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作用,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进而能够提升高职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我国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新形势下,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已经成为重要的目标,这就需要大力提升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学生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而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能够使学生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来,对于培养学生的理论素质、实践能力特别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至关重要。

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缺乏重视。尽管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各级各类高职院校都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仍然有个别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缺乏创新性的举措,虽然也开展了互动教学,但互动教学仍然没有取得良好的成效,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深入开展。比如尽管一些高职院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比较重视,而且也积极引导教师要大力推动教学模式创新,但一些教师还没有将互动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模式,因而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还没有积极探索符合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际的互动模式,也就无法取得良好的成效。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方法受限。对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来说,不可能有固定的方式方法,而是要根据课程设置和安排,采取切合实际的互动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效果。但从目前我国一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来看,互动教学方式相对比较单一,更多的是采取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简单互动,还没有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比如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还没有将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就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现象较多,即使有一些互动教学模式但其效果也只能是表现现象,无法实现长远影响。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载体较少。要想更好的开展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必须创造更多的互动教学载体,否则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就会成为“空谈”。从目前我国一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情况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载体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拓展“,多元化”的互动教学载体相对比较薄弱。比如一些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的过程中,网络教学载体建设严重滞后,尽管高职学生上网频率较高,但还没有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互动平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无法通过统一的“网络互动平台”进行沟通和互动,微博、微信、QQ等互动平台还没有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的重要载体,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效果不佳。

三、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是创新互动教学理念。对于高职思想政治课互动教学来说,尽管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需要在互动教学理念创新上取得一定的突破,通过理念创新推动互动教学模式创新。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创新互动教学理念,特别是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形成教学创新的良好的环境,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推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创新。作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说,更要在理论创新上狠下功夫,要把思想政治课互动教学作为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措施,特别是要将理论课与实践课进行紧密的结合,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应当成为互动教学的重要目标。二是创新互动教学方法。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突出表现为不能就思想政治理论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而要理论联系实际,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和应用,这就需要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在创新互动教学方法上狠下功夫。首先要牢固树立“问题导向”原则,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学情分析,在此基础上采取形之有效的互动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比如在开展互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分类教学”,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应当发挥他们的作用带动基础不好的学生;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应当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互动教学,这样能够提升互动教学的实效性,同时也能够使学生与学生之间更好的互动。三是创新互动教学平台。要想进一步加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创新互动教学平台,这一点至关重要,应当引起高度重视。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在开展互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创新和打造一些互动教学平台和载体,比如要充分发挥科技信息化的重要作用,可以在高职院校的“校园网”建立“思想政治教学互动平台”或“互动社区”,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在这个平台进行沟通、交流和互动,同时也应当建立以学校为单位、以班级为单位的QQ、微信、微博互动平台,这样更有利于开展互动工作。还要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的互动,要经常开展一些实践教学,比如可以到红色教学基地进行参观和学习,这样能够更好的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再比如还可以让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和锻炼,并要求学生撰写思想汇报,这也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实践的互动性。四是创新互动教学机制。在开展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进一步创新互动教学机制,这就需要高度重视互动教学体系建设,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科学的设置和安排,使其连接更加紧密,更有利于开展互动教学。还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评价机制改革,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评价不能以简单的掌握多少理论作为评价标准,而是要看学生的有综合素质,特别是对于学生的思想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进行考察,比如应当对学生参与多少互动活动作为评价的标准之一,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加自觉的参与互动活动,进而为更好地开展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创造条件。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经常性的社会调查、互帮互助、社团活动、勤工俭学以及评比表彰、沟通交流、座谈讨论等活动,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尽管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各级各类高职院校都已经将互动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教学模式,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最为突出的就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仅重视程度有待加强,而且互动教学方法和互动教学平台也需要加强。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必须将互动教学作为重要的模式,特别是要在创新互动教学理念、创新互动教学方法、创新互动教学平台、创新互动教学机制等方面取得突破,使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取得新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高耀志,陈媚林.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体系构建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5(6).

[2].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模式探讨[J].湖北社会科学,2015(11).

[3]刘文娟.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7).

[4]梁伟莹,卢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有效性探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

篇2

2000年MaureenLage,GlennPlatt和MichaelTreglia在经济教育期刊上发表了题为“翻转课堂:一种全纳性学习环境的途径”的论文[1],他们在研究大学经济学课程教学时认为能够采用计算机或VCRs多媒体形式将课堂上授课内容转移到课堂之外供学生学习。2004年SalmanKhan为指导亲戚小孩学习数学而录制教学视频,这一教学方式受到微软比尔•盖茨关注进而投资。随后视频内容扩展到不同学科,成立了可汗学院(KhanAcademy)[2]。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Woodlandpark高中的两位化学老师JonathanBergmann和AaronSams为缺课学生补课录制教学视频并上传到网路,让学生自己上网自学,而在课堂上则增加了师生互动,实践了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际上是颠覆了传统课堂上纯粹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填鸭式教学,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将授课内容录制成视频上传到网络上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而在教学课堂上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将面对面的时间用于学生互动、讨论和解决课前思想政治课程学习中的问题,进而让学生主动地去了解、探索问题及深入思考。这样就使“课堂上教师授课,课后学生做作业”的传统模式变成了“课前学生自学授课内容,课堂上在教师指导下做作业和讨论问题”,将“要我学”传统模式转变为“我要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是增强课堂师生互动性、增进课堂实效性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面临的挑战

2.1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变面临挑战。一方面,教师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填鸭式授课方式,这种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解惑模式,对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思维和教学习惯都是一个巨大冲击。另一方面,学生也习惯了在课堂上被动接受教师灌输式授课方式,在课下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和任务。这种在课下自主学习而在课上积极互动讨论反馈知识信息,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也是个考验。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更依赖于教师的授课和讲解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互动讨论。2.2教师制作教学资源面临挑战。制作教学资源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前提。这种教学资源不同于常规课堂教师使用的教学课件,而是以教学视频或微视频和教学案例为主,集中涵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知识内容。同时这种教学资源要适合学生课前自学,能达到良好的自学效果,通常教学视频和教学案例不宜过长(譬如十分钟左右)。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课件,制作和设计教学视频和教学案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时间和精力投入大,能力和技术要求高。制作高质量教学资源大大增加了教师备课的工作量。而且,制作教学资源需要学校和教师具备良好的技术条件包括录制场所和录制设备,这些对学校的积水支持和教师录制水平都是挑战。2.3学生课前学习教学资源面临挑战学。生能否在课前对上传到网络上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学习仍然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学校有足够的计算机和网络平台资源来满足如此多学生的网络教学资源学习。另一方面,课前学生自主学习投入时间有限。高校大一、大二通常开设的公共课程比较多,特别学生在英语和计算机等课程上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来准备考级,因而学生投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时间会减少,而且相比较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比较容易及格,这样学生自然投入课前学习的时间就少之又少。2.4课堂学习环节教师和学生都面临挑战。对教师而言,虽然减少了课堂上直接授课时间,但是对教师合理组织课堂讨论,组织、控制和引导学习互动环节,以及教师针对不同学生提出各种问题的解答能力都提出很高要求,因此对教师而言翻转课堂教学面临更大挑战。对学生而言,学生习惯于在课上直接接受教师授课,而不习惯自主进行课堂讨论和发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一定保证。2.5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和实施面临挑战针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个考核评价体系已不能用传统教学模式的纸质考试方式进行,可能采用一些实践报告、小组讨论或分析案例等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考核[4]。如何能够制定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来反应学生学习成绩,没有成功的经验遵循,需要进行摸索。

3.如何解决当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面临的问题

3.1教师与学生要更新传统的教和学的理念。由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颠覆了原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所以要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就需要转变教和学的理念。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创新思维,平时注重收集、整理和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点的实践案例,思想政治理论课侧重于实践教学,通过对实践案例分析来理解思想政治理论的知识点。学生的学习理念转变需要依托教师的指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适应翻转课堂学习,同时以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和实践运用为目的建立不同传统教学模式的考核评价标准,这样学生的学习理念就会逐步转变过来。3.2凝聚教师团队力量,制定教学资源。由于制作和设计教学视频和教学案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时间和精力投入大、能力和技术要求高,单独依靠教师个人力量很难完成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因此需要凝聚整个学校乃至多个高校的教师一起来制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资源,因此需要打造一支思想政治坚定、知识全面的教师工作团队,加强技术支持。从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以及学校相关部门进行合理组织教师团队,在制作教学视频和教学案例中明确教师分工和教师职责,注重教学资源的质量和实效性,譬如可以分为凝练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点、根据凝练的知识点进行合理选材和提取案例、录制视频和案例、到校园或区域网络上供学生课前学习。3.3学校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和网络资源共享。为学生课前学习上传到网络上的教学资源,学校需要加强网络平台建设。一方面,建设宽带网络校校通和班班通,不仅学校外部的宽带需要接入到校园内部,而且校园内部也要进行局域网络环境建设,这包括教室需要多媒体教学设备,并按一定比例配备教师用的备课计算机或电子备课室。另一方面,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成一个实名制、有组织、有序管理的网络共享体系[5],使学生在有限的课程学习时间内通过网络共享获取并高效学习教学资源。3.4提高教师驾驭翻转课堂的能力和学生课堂讨论的主动性。为提高翻转课堂的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接收多方面的专业培训,这包括如何合理组织学生课堂讨论、如何控制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如何有针对性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同时这里面涉及很多技巧和经验,教师团队需要开展相关教学方法的研讨,教师需要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学习和积累。另外,教师在课堂上重点针对学生课前学习的教学视频和教学案例展开课堂讨论,在课堂上主要就思想政治理论的实践案例进行讨论,这样自然会提高学生课堂讨论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积极讨论,进一步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就学生课堂上的积极表现可以作为考核评价的一部分。通过以上方式不仅实现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点的把握和理解,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等能力。3.5制定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并加以实施。如何制定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评价体系,关系到翻转课堂模式的成败。教师可以根据课前和课堂学生学习效果和表现给予评价。考核形式依据课程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如实践报告、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教师通过这些考核形式让学生灵活运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有相应激励。教师团队和学校相关部分需要就制定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一系列研讨,这需要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考核评价体系的制定在实践中逐步改进,然后才能加以实施。

作者:周盛兰 单位: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MaureenLage,GlennPlatt,MichaelTreglia,Invertingtheclassroom:Agatewaytocreatinganinclusivelearningenvironment,2000,JournalofEconomicEducation.Vol.31,No.1(Winter,2000):30-43.

[2]CliveThompson,HowKhanAcademyischangingtherulesofeducation,Wired,2011.

[3]JonathanBergmann&AaronSams.Flipyourclassroom:reacheverystudentineveryclasseveryday.Washington,DC:InternationalSocietyforTechnologyinEducation,2012.

篇3

一、政策落实和现状

(一)学院高度重视,政策措施到位

1.明确领导责任,列入工作议程

2.成立课程领导小组,统管协调课程建设

3.设立独立部门,理顺管理体制

4.整体统一规划,给予重点支持

5. 划拨专项经费,专款专管专用

6.办公设施齐全,工作环境良好

(二)注重师资建设,完善人才队伍

1.师资来源

2.师资构成(2008年第一学期——2012年第二学期)

3.师资培养

4.获奖情况:

(三) 强化教学改革,保证教学质量

1.总的工作要求

2.课程设置、学分标准和课时分配的文件依据

3.课程实施方案

4.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互动信息化

5.具体管理办法

6.教学效果

(四)提升科研水平,教研相互促进

1.已获科研成果

2.创新科研机制

二、几年来的工作特色和亮点

(一)指导思想上的特色和亮点

1.工作设计指导上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2.工作主要路数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3.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锻炼、提高上具有前瞻性和整体性

4.工作上讲求协调性和全局性

(二)教学改革上的特色和亮点

1.形成完整的专题教学结构

2.创新教学理念,提出贯彻课堂教学“六大关系”原则

3.开创稳定的实践教学模式

4.走出学院,面向社会,服务属地

三、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对措施

(一)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理论基本功仍需进一步夯实、深化

2.教学经验的理论升华、总结不足,对外宣传、交流不够

3.对外宣讲工作仍囿于前期准备阶段,步伐小,速度慢

4.教师整体科研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针对问题的应对措施

1.学习马列经典,夯实理论根基

2.锐意创新,探索钻研,及时在理论上梳理总结并交流推广成功教学经验

篇4

Abstract: Practic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update educational concepts, deepen teaching reform,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and enhanc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思考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practice teaching; thinking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3-0237-01

0引言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既是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又是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1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

所谓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组织和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从课堂教学延伸到社会实践领域,以便更好地感悟、消化中国化理论成果,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环节。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意义

2.1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往往主要靠课堂的理论讲授来完成教学内容的实施,这种教学方式使许多学生对本课程学习不感兴趣,有的甚至产生抵触情绪。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传统的理论教学面临着巨大挑战,新形势下理论课教学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创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现以学生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感染力和吸引力。

2.2 加强实践教学是提高大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著名教育家杜威曾提出“做中学”“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等重要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通过实践教学使大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去认识社会、指导实践,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来加深对本课程的理解,锻炼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践中获得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自身行为的引导、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等产生的作用都是课堂教学难以替代的。

2.3 实践教学环节也是社会需求所决定的如今在社会上,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实践经验和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还有适应能力。社会上的各种不同的荣辱观、是非观、价值观等也不可避免地对学生产生影响,通过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体验生活,在实践中辩别是非,培养自己的优良品质,增强抗挫折能力,从而为他们走人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3实践教学的模式

3.1 课堂内的实践教学课堂实践教学就是使授课内容通过教师组织学生演讲、辩论、讨论等形式去实现。比如针对气候与环境、贫富差距、大学生就业等热点问题安排课堂讨论或辩论,在讨论和辩论中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纠正错误,增长知识,利用上课的前十分钟.组织“今日话题”主题演讲,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培养学生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使教学真正理论联系实际。

3.2 校内实践教学利用“五、四”和“一二、九”等有重要意义的纪念日和学生处、团委联合开展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关的校内实践教学活动,还可以定期聘请党校教师来学校做与理论课相关的专题报告,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富有时代性、经典性的影片如《东京审判》《张思德》《首席执行官》等,既丰富了校园文化又深化教学内容,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生动性、感染力,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3.3 组织社会实践这种模式主要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等形式来进行。如带领学生到革命遗址、纪念馆、企业、新型村镇等地进行参观,利用现实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劳动观念和社会主义改革的成果等方面的教育。

4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4.1 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计划,使实践教学规范化实践教学属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有相对完整、独立的教学计划,才能确保实践教学的有序开展。计划应较为详细地规划教学活动的全部操作过程以及对学生的具体要求,包括开展实践教学的时间地点,进行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考核学生实践教学成绩的办法等。

4.2 加强对教师素质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当的角色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实践教学开展的好坏,关键在教师。教师要在实践教学中选准题目,设计出有思想、有意义的实践方案,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难免会产生困惑和疑问,有时甚至会产生错误的观点,这不但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还要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对社会现实问题具有敏锐的分析判断能力,对不正确的观点进行教育和引导,指导学生了解社会,提高学生认识和分析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

4.3 完善实践教学考核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育人是高校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其目的不仅在于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知识的运用、行为的养成和素质的提高。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发展,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教学,已经成了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加强对实践教学的完善与创新,从而保证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针对性,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是我们必须要认真加以对待和研究的。

参考文献:

[1]方玉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问题探究[M].经济师,2007,(6).

篇5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的定义

我们现在研究的“案例教学法”主要指由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兰代尔(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最早应用于法学教育中,后来被广泛用于医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中,这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深受学生的欢迎。所谓的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学者使用案例,以团体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增进成员间的交流,引发学习者思考,并给予成员真实状况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1]。

何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曹炳志、高丽娴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案例教学法,就是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把真实事例或虚拟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可供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使学生通过自我研究和探讨的方式,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一种反映,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式[2]。戴艳军、杨正德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就是运用基本立场和观点、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案例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学方法[3]。张德航、王国良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是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和任务要求,通过案例及案例分析,阐释抽象的理论和知识要点,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实践活动[4]。

综合而看,学者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的定义比较趋同,都着重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要紧紧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否则就顾此失彼。其次,学者们都意识到案例教学法的重要载体是案例,适合案例的选取是进行案例教学的先决条件。同时,指出案例教学法的终极价值目标指向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意义

曹炳志、高丽娴认为,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理论知识。案例教学法将书本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更清晰、更深刻地把握抽象的概念和原理;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通过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造能力;案例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情景设置,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从而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5]。

肖建杰认为,首先,案例教学能够很好地满足和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案例教学法正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这一教学目的和宗旨。其次,案例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目标的重要措施。应用案例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师生共同分析、探讨、争辩,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再次,案例教学能有效激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活力,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6]。

刘惠、王安平认为,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将理论知识由“虚”变“实”。案例教学法采用的案例大都来源于社会实践,在运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将“虚”的理论通过“实”的案例变得明确、具体,变得容易理解和接受。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将学习内容由“死”变“活”。案例就是将“死”的知识与“活”的现实联系起来的桥梁。此外,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将学生地位由“客”变“主”。案例教学法使学生由被动接受教育影响的客体变成积极主动学习的主体[7]。

张德航、王国良认为,首先,案例教学法增加实践性环节,体现素质教育。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较好地弥补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沟壑,它借助案例,以理论的观点方法为指南,在实践中求得实际问题的解决,促进大学生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其次,案例教学法增强了教与学的自主性,推进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讲,案例教学法能使教育者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促使自己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与学的关系、教学价值观等一系列教学论思想发生显著的变化。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讲,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是一种从他人实践中获得认识,即接受学习的方式。但同时它也促进了学生自主式学习、发现式学习、探索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再次,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增进自觉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认知和发展思维的能力,而且好的案例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包含潜在的教育因素。案例教学既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又为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提供条件[8]。

可见,学者们都充分认识到把案例教学法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势所趋。首先,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僵化等问题,使教学陷入困境,学生不愿学也不重视,无法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而案例教学法的引入,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其次,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在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能力,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实现。此外,案例教学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即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变成学习的真正主人。

三、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学者们都认识到案例教学法的意义所在,但是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杨惠民认为,一是精当教学案例相对匮乏。精当的教学案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而典型性、规范性、思想性、教育性俱佳的教学案例仍然比较缺乏,远远满足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多样化教学需求。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资源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必须及时充实、更新能够反映时代精神变化和社会向前发展的内容和素材,但目前更新速度较慢。三是教学案例呈现方式单一,案例教学互动性优势发挥不足。由于教师和学生对案例教学这一教学组织形式不够熟悉,其结果是案例教学互动性优势发挥不足。四是尚未形成完整的案例教学理论体系和培训体系[9]。曹炳志、高丽娴认为,首先,案例选择不当。在实际案例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由于对基本理论把握不准,选择的案例与教学内容脱节,影响教学效果。其次,案例内容和呈现形式较单一呆板。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不下工夫搜集和挑选案例,反反复复就是雷锋、焦裕禄等几个人的案例。这些事例虽然很典型,但学生会产生重复、老套的感觉,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再次,案例使用过多。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讲课为了渲染案例的效果,过多地使用案例,顾此失彼。最后,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达不到通过案例促进、深化理论学习的目的[10]。

戴艳军、杨正德认为,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普遍采用案例教学还有很多问题和困难。第一,案例编写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前提,教学案例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案例教学效果的强弱。但收集、编写高质量的教学案例,批改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可能大大增加教师的工作量,让教师不堪重负。第二,课堂组织学生讨论案例,教师进行案例点评,增加了教学难度,对现有教师素质是一个比较严峻的挑战。第三,投入不足的问题不容忽视。案例教学要求人数规模适中,为保证学生充分交换意见,班级规模以40人以下为宜。班级规模的缩小要求有更多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投入。第四,不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特点不同,对案例教学模式的要求也不尽相同[11]。

季士强、肖鹏英认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一些对案例教学法的误区,需要我们及时辨明并加以改正。误区一:案例教学就是举例子。误区二:案例教学就是案例的教与学。误区三:案例教学就是学生的案例学习[12]。

可见,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困境,在于缺少合适的案例。合适的案例是进行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因此案例的开发显得迫在眉睫。同时,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的认识存在误区,如把案例教学法等同于举例子,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对案例教学法的探索。此外,缺少投入。如在案例的开发上,在教师的培训上,以及教室的硬件方面,等等。

四、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戴艳军、杨正德认为,第一,各级各类学校领导应该更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方法改革,增加投入。第二,建立专业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资源开发中心和数据库,以及采编、投稿、使用和管理办法,形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配套的案例资源管理机构和机制。第三,加强师资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师资队伍,不断提高教师对案例教学重要性的认识,组织案例教学能力,以及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责任感。第四,注重学理支撑,提升研究水准。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方法的研究,及时总结、积累、交流案例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案例教学质量和水平。赵平认为,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其次,处理好案例教学法和其他教学法之间的关系[13]。

张翠云认为,首先要选取有价值的案例。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吃准吃透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深刻领会教学内容的实质,紧紧围绕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其次要处理好案例与理论之间的关系。切不可把案例教学等同于案例讲述,沉醉于单纯的情节叙述,使课堂教学有故事会之嫌,案例只是手段,最终目的仍是理论知识的渗透。再次注意引导学生从案例中得到启发。教师在呈现案例后,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时间提出启示性较强的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14]。

曹炳志、高丽娴认为,首先,应恰当选择案例。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上应当着重把握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注重典型性和正面性。第二,注重真实性和时效性。第三,注重案例的趣味性和地方性。其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师要有对案例教学实施过程的掌控能力,对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进行追踪和整理,对案例讨论的点评总结方面。再次,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一方面,我们要避免案例使用越多越好的思想。另一方面,要正确处理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的关系。运用案例教学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但其不是万能的,在实际教学中要与其他教学方法搭配着使用[15]。

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注意事项方面,大多学者都意识到首先应选择恰当的案例。处理好案例与教材内容、案例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同时加大对案例的开发力度。注重师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组织案例教学的能力。

篇6

关键词:大班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 探究

大班教学指高校为了解决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将原有的一个以上的班级合成一个大的教学班上课的教学方式。这是高校扩招后解决教学设施不足、师生比例失衡等矛盾的重要途径。因为没有专业的明显区分,而且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大班上课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家常便饭。大班环境下的教学,学生参与课堂程度低,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一、大班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出勤率低

大班上课出勤率低的现象较为普遍。据有关调查显示,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公共课的逃课率在50%以上。大班上课人数多;学生学习功利心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就业没有帮助等是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

2.课堂纪律差

教室大,人数多是大班教学的特点,教师把控课堂的能力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大班教学人数一般都在100人左右,甚至更多。在这样的教学环境里,教师很难兼顾到后排的学生,而后排的学生也很难听清楚教师授课内容。大班上课较小班上课的课堂纪律要差得多,有些学生虽然到教室上课,但无视教师的存在,玩手机、吃东西、睡觉的现象非常普遍。教师其实都知道这些问题的存在,但由于大班课堂环境的限制,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3.课堂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大班教学使用的大多是阶梯教室,具有桌椅固定,学生座位流动性大的特点,课堂教学互动如专题研讨、课堂辩论等往往因此受到限制。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一般采用的是教授法,以教师讲解为主,师生互动范围小,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程度低,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它讲究的是知识内化的过程,知与行的统一。教学内容必须紧密结合时代特点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大班教学环境下,教师满堂灌的照本宣科,只会造成理论脱离实际,课堂枯燥无味,很难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成效可想而知。

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教学质量的途径

1.整合教学资源,实施教辅结合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和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他们在工作目标、任务等方面是统一的,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性。在大班教学环境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排课时尽可能安排同一名辅导员所带的班级一起上课,辅导员作为高校一线的学生工作管理者,他们是大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通过教辅结合,辅导员可以配合思想政治课教师做好课堂考勤、课堂教学调查反馈等工作,共同解决大班教学背景下出勤率低、课堂纪律差的问题。

同时,也可以选配一些具备教学资格的辅导员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来。在实际教学中,辅导员把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得到的具体案例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放到课堂教学实践中,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教学效果更好。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解决了大班教学环境下,任课教师对学生不熟悉,难以因材施教的矛盾,也有利解决大班教学教师任务重,师资不足的问题。

2.化大班为小班,建立合作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是指旨在促进学生在小组团队中互动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方法。在学期开学时,任课教师把大班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并确定组长人选。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都以小组的形式展开,个人成绩与小组团体成绩紧密结合。分组后,就变成了面对几个或者十几个小组的教学,教师掌控课堂的难度明显降低了。针对合作学习的特点,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分成几个专题,供学习小组自主选择。学生确定选题,明确成员分工,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查等方式参与教学,并将小组学习成果通过课件讲解、图片资料展等形式向全班同学作汇报。由小组代表和任课教师对小组汇报成果进行打分,小组成绩计入个人成绩。合作学习和专题教学模式的融合,极大限度的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参与中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真正达到了知与行的统一。

三、贴近学生实际,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受欢迎,主要在教师,关键在教学方法。大班教学采用的是单一的教授法,课堂氛围沉闷而枯燥。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的“填鸭”模式,采用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和灵活的教育手段对学生实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学生自主学习和接受的基本理论的目的,对提高思想政治课学习实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给予学生的是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观察社会现象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将大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热点、校园热点以及大学生面临困惑和矛盾等引入课堂,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亲身体验和生动的例子比空洞的说教更能让学生信服,也更加容易进行知识的内化,真正做到“进头脑”。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除了加强课堂教学效果外,还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目前许多高校对这方面也进行了不断探讨。

参考文献:

[1]冯焱.大学生逃课现象刍议[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9):125-126.

篇7

关键词:情境;互动情境;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060—02

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情境,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和目标,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和营造的集精神氛围与物质条件于一体的互动教学情境。在这一融合了主体外部的“境”和内部的“情”的有机统一体中,大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体验和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从而促使其知、情、意、行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协调发展,进而形成持久的优良品格。

一、营造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情境的基本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等院校学生认同度比较低的课程,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觉得理论课空洞枯燥单调乏味,这一现实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课堂上下功夫,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提高教学实效。营造有效的互动教学情境有助于达成这个目标,而有效的互动教学情境的营造,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情境具有情感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高度的可控性等特点。须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一)真实性

真实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情境的最重要、最本质的特征。这种真实性应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情境营造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上。营造情境的目的是为了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真实的互动情境能使学生产生一种眼见其物、耳听其声、心感其情、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在不知不觉中置身其中,进行角色体验,学生感悟情境如同感悟生活,这样的情境才能成为大学生情感和思维活动自由驰骋的天地,才能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才能使学生从中去习得富有情感的、寓意深刻的教育内容,并将这些教育内容内化为自身优良的品质。

(二)针对性

互动情境是为教学服务的。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情境是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而营造的,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思考、参与的积极性,并在后续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仍然能够产生一定的指引和导向作用。教师在备课和授课的过程中营造互动情境应充分考虑“为什么营造情境”“情境在本次教学中有什么作用”,力求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一旦脱离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单纯的为了情境而营造情境只能是流于形式,于教学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只能是无效情境。

(三)灵活性

情境是由人的主体因素、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三方面构成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因素,营造良好有效的互动情境。虽然教师在授课之前已经做到备教材、备课程、备学生,但是具体的教学活动并不是像时针一样总沿着既定的轨道移动,而更像是舞台艺术表演,在此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突然迸发的灵感。因此,教师要灵活利用授课场景中的一切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并即时恰当地运用自身的知识积累,适时地营造适宜的情境,促进师生的情感和思维交流。

(四)启发性

启发性的关键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而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又深入问题之中,始终与问题紧密相联的,教师的作用就是营造能激活学生思维的教学情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特别需要强化互动情境的启发性。

(五)愉悦性

在某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被称为“马列老头子”“马列老太太”,言下之意就是严肃刻板,这些称谓虽为戏谑,却也反映出当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窘境:学生坐在课堂上逃课。要让“坐在课堂上逃课”的学生真正进入课堂,参与课堂,必须从改变课堂的沉闷气氛开始。只注重思考性,形式过于死板的情境难以对学生形成巨大的吸引力,营造丰富多样、赏心悦目、引人入胜的互动教学情境,情境中充满了愉悦性和轻松性,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引导其思考,才能满足大学生追求新鲜和趣味的心理特点。当学生进入到这种愉悦、轻松的情境之中时,才不会产生沉闷、厌倦、排斥的情绪,才能让学生放松情绪,积极参与,活跃思维和想象,才能激起学生身心的愉悦体验,才能更加容易地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实效。

(六)时代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紧扣时代的脉搏,互动教学情境的营造也要体现时代性。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不同,途径和方式也不同。当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对的都是“八零后”、“九零后”这些出生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大学生,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具有超强的敏感性和自主性。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些大学生。所以,在营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境时应踏着时代的节拍,紧跟时代的步伐,应努力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资源,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时代性素材及时引入互动教学情境中,增强教育的时代性,使教学情境与大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营造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情境的主要方法

(一)语言描述

语言描述法即运用语言描述某一具体教学情境,通过语言的声调、富含的意义以及感彩激起学生的情绪、情感及想象活动,敲开大学生的心灵之窗、理解之门,把大学生带入一定情境之中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情境营造方法。任何思想内容总是要借助于一定的物质手段才能得以恰当地表达和反映。语言最为本质的特点是作为思想的外衣,它的物质外壳与思想内容是浑然一体的,它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始终与思想内容紧密相连。语言描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境营造最直接、最经济的方法,也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营造教学情境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因为语言描述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学生呈现大量信息,营造出适宜的教学情境。同时,教师合乎逻辑的语言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和价值观、信念的养成。教师在运用语言描述营造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情境时要注意把握好几个要点:

1、要注意语言内容的组织

运用语言描述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境主要是以教师的“描述”为基本方式来进行的,所以必须对所描述的内容做较为周密、严谨的安排,使之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逻辑性,做到知识性、思想性与趣味性的统一、系统全面和重点突出的统一。

2、语言描述要生动、形象、简练

语言描述营造情境既以语言为主要媒介,所以教育者应特别注意语言美感的创造,力求清晰、准确、形象生动、条理清楚。白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富于感彩的语言描述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并加深对问题的感悟。所以,教师就必须使自己的语言充满感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情境。另外,描述的声音在音高、音调与语速上都应合理设计,应使语言抑扬顿挫,有一定的节奏感。

3、适当使用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

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辅以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能传递给学生更全面的信息,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人思考。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恩做了许多试验后得出这样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文字+38%声音+55%的表情。由此可见表情传递信息的效果是最佳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可以补充、加强言语,使它更加明确、有力,关键地方能够得到强调。从心理学上说,这样就能使多种形式的信息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大脑,可以刺激大脑两半球同时活动,使抽象思维与想象思维得到和谐的统一。所以,在运用语言描述营造情境时教师适当地运用目光、表情、手势、姿态等多种形式,使之作用于学生的视觉系统,增强学生的兴奋度,可以有效而快捷地营造出适宜的情境。

(二)情境再现

情境再现是通过展示实物、播放声像资料或学生的表演活动再现历史或现实的情境。教学中的实物主要指实物、模型、标本以及实验,参观等,实物展示是根据授课内容选择相应的实物,引领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物展示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能立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社会公德》内容之爱护公物、保护环境时,可以把课堂搬到室外,带学生到校园现场察看,实地了解校园的公共设施损坏情况和校园的环境,学生在实地观察中会产生更深切的感受,并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学目的就达到了。

切合主题播放声像资料也是营造互动教学情境的方法之一。声像资料包括图片、视频、音乐等,这些资料可以单独运用也可混合运用来营造互动教学情境。日常教学中一般用得较多的是运用电教媒体播放录像片,图片和音乐等。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感知的基础上的。教学中运用富有直观性的录像片和图片,有助于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的矛盾,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二章《继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内容时,教师首先播放歌曲《大中国》并带领学生一起唱,在慷慨激昂的歌声中配合展示祖国的大好河山、灿烂文化、各民族团结友爱等方面的图片,学生在这种热烈的气氛中很容易受到感染产生自豪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在这种情境下,教师顺理成章地过渡到内容讲授的环节,引导学生思考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三)因事因时设境

因事因时设境是指教师抓住现实生活中的某个时机或某个事件,导入相应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营造相符的互动情境开展教学的一种方法。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形势下,可以结合当时当地当事营造互动教学情境。处处留心皆学问,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把握时机、抓取典型的事件,在适当的时机导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营造相符的互动教学情境。

例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利用特殊的日子如节日、纪念日等,结合教学内容营造互动情境实施教学。节日、纪念日等特殊日子,往往有其历史的来源,产生于某种历史实践或思想观念。从现实生活中的特殊日子来看,他们或来自一定的宗教观念,或来自民族历史,或来自政治观念或其他观念。这些特殊日子又往往与人们的休闲娱乐生活联系在一起,具有较高的愉悦性。例如教师在讲到《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容时,可以结合端午节营造教学情境,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传统文化的体现,由此导入正题。教师还可进一步结合端午节的龙舟比赛延伸到文化产业的发展,广东地区的学生对龙舟比赛都很熟悉,有的学生甚至有亲身参与的体会,此情此境,学生的积极性很容易调动起来。

因事设境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结合当前发生的国内外大事、社会生活中热点事件或学生群体普遍关注的突出事件,营造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情境的一种方法。因事设境要求教师密切关注新闻、关注社会、关注学生,在选取典型事件时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较强的分析力,经常关注什么事情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参与度,并且能够分析出这件事情能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能营造哪些课堂教学情境等。例如在讲到《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内容时,可以利用顺德“大部制改革”这一热点事件营造互动教学情境,先请顺德的学生介绍当地的情况,教师适时地将“大部制改革”引向当前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进而展开教学。

参考文献:

[1]刘经华.叩寻教学——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2]祝辉.情境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职业核心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931X(2016)01—0021-04

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目标,在此使命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了其义不容辞的任务——培养适应高职教育的高素质人才。职业能力分为核心与特定两方面的能力,特定能力是相对于各种行业所需的特有职业能力,而核心能力是职业能力最基础部分,它是人们从事职业所需要的可持续能力,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将其定义为八项内容——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外语应用、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创新革新。由此可见,职业核心能力亦是高职学子适应工作岗位所需的基本能力,需要在大学期间培育、锻炼与提升;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两者可否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以提高教育成效,促进学生能力与素养的提升,摆在了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的面前。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目前存在的问题

宋三弦出了本书——《我为什么不要应届毕业生》,一度引起社会的一片哗然。此书以一线招聘人员的口述实录,点评大学生就业失败的个案,描述了老板、CEO、人事干部在辞退大学生时的无奈与惋惜。他们表示,大学生拥有高学历、高技能,但其最基本的素质如踏实、谦虚、耐心等却被抛之脑后,不善于与人交往、较难主动融入群体等。此书不得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培育高知识、高技能人才的同时,素质是否被忽略了?此书虽然不能代表全部,但其确实点出了现实中教育所存在的一些弊端。“教书育人”,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要教学生如何“做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可充分发挥其作用进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但现实中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未导入职业核心能力,关联甚微

时至今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已基本成熟,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等自成体系。但究其与职业核心能力之间的关系,却是关联甚微。高职院校培育的是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其内在的培养目标需要培育能力强、素质高的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在的教学需求要求导入职业核心能力。首先,从理论上来说,高职教育需要培育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就需要在教育教学中导入适应职场、适应社会的职业核心能力;其次,从实践上而言,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生动性与感染力,需要导入职业核心能力,突出“实践本性”、“能力本位”;再次,从效果上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导入职业核心能力,相辅相成,知识与能力共进,能有效地提高高职生的学习成效,进而提升个人素养。

(二)职业核心能力未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成效欠佳

笔者曾做过调研,问高职学生知晓《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与否,基本回答说不知,这个答案是令人惊讶同时更令人担忧的。高职院校目前开设“职业核心能力”相关课程,有《职业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但学生仅知此为一门课程,以为是一门普通的基础课程,却不知此课程的重要性,由此可见,“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开设与授课未能达到其预想的成效。职业核心能力可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与之融会贯通,使课程变活、变通。首先,从理论上而言,职业核心能力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上更为系统、内容上更为全面。职业核心能力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标一致、内容相通,如能相互渗透,统一规划,两者将相得益彰,取得更大的成效;其次,从方式上而言,职业核心能力需要载体来实现,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恰好是其最为合适的载体,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传授与实践,使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有了更大,更广的平台,更富有生命力。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职业核心能力相互渗透的理论依据

2006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关于“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中指出:“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同时明确提出:“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目标一致,相互渗透的应然之举

马克思指出:“个人全面发展就是使人们成为‘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即能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使他们能够根据社会需要或他们自己的爱好,轮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2]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是高职教育的目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教学目标很明确——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通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提高高职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进而提升他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而培养高职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意在培养他们的方法能力和适应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和改造世界。由此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和提升高职生的能力,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故此,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职业核心能力应相互渗透,相得益彰。

(二)方法相似,相互渗透的可行之举

“相似论”属于哲学范畴,意即客观事物存在同与变异的辩证统一。客观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同与变异,只有同,才能有所继承;只有变异,才能向前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上,“异”是必然存在的,但应看到,两者之间存在的“同”也促使两者有所继承、相互渗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职业核心能力在知识的传授上,不仅需要教学灌输,还需要实践演练、运用;在知识的收效上,不仅需要显性课程的传输,更需要依托隐形课程的熏陶;在思想的提升上,不仅需要外在的教育引导,更需要内在的示范、提升。由此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职业核心能力在培养的方法上存在“同”,可相互渗透,以继承促成效。

(三)内容相通,相互渗透的必然之举

“相通”,字义为彼此沟通、连通,互相通融。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职业核心能力的内容存在相通共性。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对高职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提升其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具体包括道德观教育、政治观教育、法制观教育等;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是高职生适应职场的方式方法和能力,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容是相同的,如培养学生从事职场的道德情操、适应能力、道德意识、社会责任感等。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职业核心能力内容是共通,可相互渗透、有机统一,从内容的整合而言,两者相渗透是提高教学成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之举。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职业核心能力的目标一致、方法相似、内容相通,都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能有效提高高职学子的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等基本素质,而将职业核心能力与之相融合,对学生而言,这不单单是两门素质教育课程的简单合并,而是一个无形的资本培养的整合,是全面发展、提升素质的核心因素的融合,融两者之长处,提个人之素质。

三、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举措

在高职教育中,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职业核心能力结合起来,理顺其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统一目标,将能更好地提升育人成效。在改革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作为核心来展开教学与实践,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培育相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配合,突出高职特色、职业道德素养之前瞻性与可操作性。

(一)课程设计的有机融合

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计上,巧妙设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职业核心能力结合,突出高职学子的职业性、行业性倾向,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构建以社会需求、职业教育相协调的包括教学内容、目标及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计,从教学目标、内容设置、能力培养、教学方法引导等作部署,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与职业核心能力有机融合在一起。首先,在教学内容上,以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为重点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计,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与人合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从而实现教学内容、能力培养的多方结合;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强调以学生为本,把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融合,从填鸭式的灌输传授转向重视对学生的态度、情感、能力等的开发、培养上,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素养。可采取案例分析法、辩论法、观摩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并成为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提高教学成效。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设置,在分析、把握知识体系、能力素养的基础上,可提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核心,综合素质教育为基础”的课程模式,提倡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性教育的原则,在教学内容上多设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之间的“接口”,合理设置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能力链条”。在教学方法上可尝试“校企同步培养”,注重“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使课程教学落地,入脑、入心,更面向职业、贴近社会。

(二)实践教学的贯彻落实

以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为拓展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既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又有利于扩大教育的受众面,是课堂教学必要的延伸,是践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手段。通过实践教学可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性情,增强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可充分发挥高职教育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首先,加强“校企合作”。实行“请进来、走出去”,请企业的管理人员、生产一线的员工进校园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互动实践教学,或带学生进入企业,亲身感受企业的文化、员工的知识与技能、所需的职业核心能力,以“校企”的互动教学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成效;其次,抓好教学演练项目。实践教学,可以以任务为驱动、以演练为载体,注重培养、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节选教学内容为出发点,安排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以演练方式挖掘、升华内容,在提高教学成效的基础上,增强学生与人交流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道德”的演练实践教学中,可邀请企业人事部门干部“进课堂”,以具体事例与学生进行探讨,让学生了解社会、企业的用人标准,尤其是在职业道德方面所看重的能力与素养,寻找自身差距,进而思索应如何学习、提高以解决不足、提升自我,这些问题将会在灵活的、轻松的面对面氛围中得到问题的发现、分析及解决,学生对此思索、提高的过程即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过程,且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当然,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所邀请的企业人员最好是专业对口的企业,这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并非难事,此环节应是可行且必须的。

(三)工学结合的有效渗透

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方向,按照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的要求,大胆进行改革,将现代职教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贯穿教学的全过程。[3]高职教育以应用性而彰显高职特色,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能灵活地根据社会、企业的需求进行调整、设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可大胆创新,工学结合,与社会接轨,共同培养、提升高职生的综合素养。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仅于一年级、二年级授课,三年级的教学重点在实习,与企业对接、联系较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可大胆创新,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核心,落地于社会、企业的工学结合环节上,采用分段式培养模式,可在“订单式”培养阶段加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教学,在做中学、在学中实践、在实践中提升,采取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有效地提高高职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进而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高职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由来已久,此模式大多数的模式为一年级、二年级在校学习基本理论知识,三年级可到企业,边学理论知识边实操提高。在此,应大胆创新,在此重要的实操阶段,“德”与“职业核心能力”也应落地,在知识与技能提高的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也能随之配套。如三年级时期,学生所面临就业问题,需了解当前国家就业的政策、就业相关的法律等,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恰好能兼容其中,使理论知识与实操能力相结合,将“职业核心能力”的系列能力一一得到培养、锻炼、提高,有效地提高高职“工学结合”的实质成效。

(四)评价体系的配套实施

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评估及测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规范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及时反馈教学成效、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的目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价体系应相对应地兼容创新,在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实际落地之际,应考虑社会、企业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评价。首先,重视“教—学”环节的效果评价。教育教学的评价体系应充分考虑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与学生的评价,既重视教师的自评、互评也应重视学生对教师授课的评价,客观分析其权重,不以偏概全;其次,重视“知—行”环节的效果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职业核心能力的评价,可加入企业方的评价。如实践教学中加入了企业的环节,则可由企业对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能力等给予评定,任课教师根据企业反馈的成绩,按一定的比例加入学生总评的成绩,能刺激学生的学习激情与效率,达到“多赢”的成效。如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价体系,可科学、全面、客观化,以“知”为出发点,以“行”为落脚点,实现“知与行”的统一。

高职教育的评价体系一直处于不断更新、完善的过程,但也较为狭隘,仅考虑学校、教师方面的评价体系,当然,在近几年的完善中,加入了学生的评价、教学督导的评价,使整个评价体系较为客观,但尚未全面。高职教育突出“高技能”,应加入社会、企业的评价意见,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客观、全面地进行评价,以达到实质性的提高。以职业核心能力为核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可充分加入专业实训、实操、演练等企业方所提供的相关成绩,丰富、壮大评价体系的内涵,使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更能落地并卓有成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具有内在的联系,可以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从而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成效,故此,高职院校应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积极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推动、促进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建设,寓教育于课堂和实践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Z].教育部,2006:11.[2]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们出版社,1971:243.

篇9

[关键词] 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1-097-1

高校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着力创新方式方法,着力提高队伍素质,着力健全长效机制,着力优化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模式,正是这一精神和要求的具体体现和落实。

一、研究意义

面对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世界格局,面对各种思想文化更加频繁的交流交融交锋,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及价值观念都受到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为此,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高其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主要内容

本文针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课程体系的单一性、实践教学的薄弱性、教学方法的教条性、考评体系的滞后性和教育渠道的狭隘性等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客观分析,认为问题的重要根源在于教育理念和思想有偏颇,“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还没有真正融入教学实践之中。在理论研究的同时结合吉林体育学院的的经验和做法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措施,即“五个融合”:一是思想性与人文性相融合,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二是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构建德育资源合力的实践教学模式;三是传统性与时代性相融合,创建具有生命性的教学方法体系;四是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融合,拓宽育人渠道;五是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融合,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这五个方面是教育教学中的五个重要环节,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大的教育教学系统。

三、主要特色

(一)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就是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体课程,开设具有专业特色的选修课程和满足学生需要的讲座课程,三者具有内在联系性,相辅相成,形成完整体系。新型教学模式丰富和深化了主体课程的内容和思想,小课堂变成大课堂;突出体育专业性,紧紧围绕体育人才的培养目标,为造就合格体育人才服务;紧跟形势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强化德育教育和法治教育的时代性,更贴近学生实际。此教学模式的研究在国内处于前列。

(二)构建德育资源合力的实践教学模式。这一模式重在克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只注重课上理论学习,忽视课下社会实践活动的弊端。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存在社会实践环节薄弱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学校重视不够、资金投入少、缺少实践场所、人员不足、统一活动的时间难确定等。我们构建的新模式目标有效整合校内外德育资源,利用一切可利用因素,将薄弱环节做强,不仅自己独立建设社会实践基地,而且与院团委等部门联合创建社会实践基地,资源共享,解决资金、基地不足的问题;组建专职实践教师队伍,选拔聘任相关课程的教师和优秀辅导员为实践教师,扩大实践教师队伍;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指导,举行专题讲座辅导,提高学生实践的自觉性。

(三)创建具有生命性的教学方法体系。根据体育大学生的生命性特征,突出素质教育,关注“整体心灵的培育”,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筛选和凝练并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活”了起来。同时将教学延伸到因特网上,开展网上教育活动。建立了部门网页、精品课程网页、教师博客、教师和学生的QQ群,师生网上互动,民主对话、平等交流。

(四)建设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融合的育人渠道。思想道德教育不是孤立的教育,校园的方方面面都包含有育人因素,这些潜在的因素在育人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的特殊作用,必须有效利用和挖掘,形成全方位的育人环境。开展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活动,组织学生举办宿舍文化节、主题活动月以及美化环境、读书、演讲、棋类、知识竞赛等形式的文化活动,把真、善、美与宿舍文化融为一体,寓教于乐,消除了德育死角;开展经典影片赏评等活动,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外经典影片,一方面吸取不同文化精髓,另一方面在不同文化的比较中强化民族认同感。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美的鉴赏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辨别是非能力。这一模式重点的突出文化育人作用。

(五)建立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的科学评价体系。考核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对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可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吉林体育学院大胆创新,在教学实践中建立了行之有效的考核体系。采取了期末考试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相结合、闭卷考试与开卷考查相结合的新模式。理论考试占评成绩的40%。平时考核,主要包括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和人文素质、阶段考察等内容,占课程总评成绩的60%。使总评成绩既反映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又反映了学生的思想政治表现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马云鹏.课程与教学论[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篇10

虚拟实践教学是传统实践教学的领域拓展。尽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实施多年,但是,对何谓实践教学的认知依然见仁见智。黄蓉生等人将其归纳为五种主要看法,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内涵界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环节,是由课堂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组成的、以实践为中介、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和社会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的、以研究性学习为桥梁、把大学生的动脑思考与动手实践相互联接的以知识和方法为纽带的教学过程的总和。具体的实践方法包括“社会调查”“观察体验”“宣传教育”“榜样示范”“亲自体验”“比较分析”“思想转化”等。很显然,这个界定把实践教学看作一个涵盖课堂实践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的教学过程,突出了实践环节动脑与动手结合、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强调了课程建设与实践环节的有机结合,很好地概括和揭示了实践教学的构成与特点。应该肯定,这是一个合理性、适用性都很高的看法,对于本课题组界定虚拟实践教学的内涵具有极大启发和借鉴意义。不过,其不足之处也是明显的。第一,过于宽泛,不够严格。在我们看来,作为“第二课堂”的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以社会为师、向社会学习的过程,其操作流程和实施原则不同于和课堂教学连接紧密的实践教学。所以,不宜并入实践教学环节。同时,这种看法将“宣传教育”“思想转化”也看成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法,明显超出了自己的界定,模糊了实践教学与理论宣传的界限。第二,对网络环境下的虚拟实践采取了视而不见的态度。在我们看来,应当从严格意义上,即与理论教学直接联通的意义上界定实践教学。概括地讲,所谓思政课实践教学,就是学生在预定目标牵引下,运用世界观、方法论,独立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理论焦点问题的一种研究性学习活动。第一,它是思政课整体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思政课的传统形象是清一色“满堂灌”、教师单一主体的理论讲解,当下思政课教学的基本样式则是“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第二,它与课堂教学是一种“分工协作”关系。课堂教学偏重于知识习得,实践教学强调知识运用,共同服务于塑造大学生科学世界观、方法论的根本目的。第三,它更加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课堂教学的主角是教师,实践教学的主角则是学生。当然,实践教学也需要教师的设计和引导,但是,教师只是导演,实践教学的效果与成败关键在于学生积极性的发挥。思政课虚拟实践教学,是传统实践教学的拓展和深化,它开辟了新的空间、拓展了新的形式,将实践教学引入了一个网上实践与网下实践、现实实践与虚拟实践交互影响、良性互动的新境界。其活动展开的空间是网络世界、虚拟空间;其活动的展开和完成需要实践主体具备一定的电脑操作技术和能力;其成果的呈现不再是传统的纸质形式,而是寓时效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多媒体作品。思政课虚拟实践教学区别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一种新的发展形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是指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体说,它是“在了解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知识,掌握现代传播技术基础上,通过制作、传播和控制网络信息,引导网民(或受众)在全面客观地接触信息的基础上,选择吸收正确的信息,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主渠道教育之外的另一种教育形式,它通过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网络社区、师生网络互动、易班(E-Class)、网络化的日常管理和交流互动等形式,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它主要由学校的特定职能部门(宣传部、团委、学生会等部门)和特定人员(主要是辅导员)来组织实施和完成。与之不同,作为思政课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虚拟实践教学是由思政课的任课教师基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基本规律,制定详细的实践教学计划和流程,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依托网络平成拟定的虚拟实践教学任务。任课教师基于学生提交实践成果的形式(主要有电子书、网站、网页、视频、电子报等形式)和质量给予合理的评价,并最终纳入整个课程的总成绩。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网络伸展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网络参与人以年轻人居多,在大学生中尤为盛行,是吸引大学生的文化、生活阵地。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指出:“电脑网络的建立与普及即将彻底改变人类生存及生活模式,而控制与掌握网络的人就是人类未来命运的主宰,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将拥有整个世界。”因此,大学生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不仅要意识到网络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而且要主动进入网络,了解网络的特性,由一个游弋于网络外的关注者迅速变成网络运用操作的使用者。因此,高校的思政课教学必须渗透到网络空间中,充分利用网络空间阵地,建立思政课的教学网站,着力创建大学生思政课校园网络实践教学平台。虚拟实践教学就是这一探索的初步结晶。通过这一形式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反映和标志着实践活动的“属人性”特点。人正是通过实践证明着自己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动物仅仅利用外部,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虚拟实践比现实中实践具有更大的能动性。由于网络空间是人的创造物,是全然的人工自然,人对其摆脱了天然自然的不可预测的客观必然性的制约,因此相比较而言,人在其中比在纯客观的物理的自然中拥有了更大的能动性,而且其电子的瞬时的反馈性和动态性又使这种能动性如虎添翼。此外超文本的流动性使人的思维处于激活状态,也为主体的能动性奠定了基础。在虚拟实践中,大学生主体可以突破现实社会中的性别、身份、地位等的限制,因而可感到前所未有的自由,这也是其能动性的表现。而且由于主体的匿名性和实践范围的全球性,很难有某个外在的力量来支配主体的实践,也难使主体成为受外界力量任意摆布而无力掌管自己命运的木偶或奴仆,主体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可以支配自己的实践,因而更利于能动性的发挥。在思政课中实施虚拟实践教学,正是充分利用了大学生的这种虚拟主体身份,也正是通过这一崭新的实践平台,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二、虚拟实践教学的支持系统

根据我们的研究,虚拟实践教学的支持系统至少应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教学管理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探索性改革举措,虚拟实践教学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教学管理是否规范、合理。为避免流于形式,应当从事前、事中、事后三方面订制规范,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课前制定并动态完善教学计划。将“分析社会问题和网络现象、培养提升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目的,明确实践类型和具体形式的内涵与要求,同时为学生推荐参考选题、学习网站。该计划在开课第一周即公告全体学生。二是制定以过程考核为主的教学文件,包括“基本原理概论实践作业要求和评分标准”“基本原理概论虚拟实践教学手册”“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免考细则(修订版)”“上海政法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作品比赛评分标准”等。贯穿其中的基本理念是“过程管理”“过程考核”,突出之点就是将实践教学的成绩作为重要指标纳入课程总成绩,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三是做好教学总结和档案整理。通过举办大赛和实行期末免考,让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对于实践作业、实践手册和获奖作品,及时进行分类整理,遴选部分作品刻录光盘,作为资料长久保存。同时,进行教学总结和研究,不断探索实践教学规律,为下一轮教学提供支撑。其次,虚拟实践教学考评体系。考评应当做到两个结合:过程与结果结合、思想性与技术性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具体包括:一是分类考评。校外、课外的“虚拟实践教学”具有分散性特点,应以结果考评为主,辅之以过程管理。校内、课内“虚拟实践教学”具有一定可控性,尤其是课内“虚拟实践教学”集中性则更高,应当坚持过程考评为主,辅之以结果考评。二是考评指标要体现思想性与技术性相结合原则。学生提交的“虚拟实践教学”作业,摆在第一位的是思想性,包括内容的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同时还要考核其技术含量,如技术难易程度、操作的便利性等,当然还有信息量大小、资源类型的丰富性等因素。三是考评主体应当是学生互评和教师考评二者结合。由于学生是“虚拟实践教学”活动主体,让那些选取同一类型虚拟实践的同学之间互相评价,既可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又便于互相促进,在一定意义上,可视为考评环节的实践教学。又次,建设虚拟实践教学资源库。该资源库不同于思政教育与研究专业网站,也不同于思政课网上课程中心,而是直接服务于课内、校内管理可控式“虚拟实践教学”需要的一种新型资源库。建设时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使用的便利性,既可以供课堂教学师生共用,也可供学生在校内任何一个网络接口连接使用,同时也可以在不同模块之间切换。二是共建共享性。本资源库由师生共同开发,共同使用;共建的过程也是实践教学的一种形式。三是实践性,即便于师生、尤其是学生开展网络调研型、问题研究型虚拟实践活动(另外两种不适宜在校内或课内完成),而不是简单地浏览信息。在内容构成上,资源库应当包括两个层次:一是集成单元库,包括微教学单元、网络经典案例库、经典问题库等等。本库的功能是为师生选定虚拟实践教学的具体问题提供帮助。在设计上,宜采用模块化集成的方式排列,即以课程内容的若干微教学单元为轴心和统领,配置相应的案例库和问题库,并适时更新、补充。二是基础素材库,包括文本库、图形图像库、动画库、音频库、视频库、参考资料库、相关网址等。本库的作用是提供开展虚拟实践教学所需资料、完成实践作品必备的素材,在资料的搜集与更新上,动态对应于集成单元库的需要。

三、虚拟实践教学的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