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概念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6 19:01: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概念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体育从二战以来有了很大的发展,一大批理论和成果涌现出来,但相对于其他的成熟的学科来说体育还很年轻,体育学还没有奠定真正的基础,也没自己固定的研究方法,主要还是借鉴其他成熟学科的方法来研究体育。这样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借鉴其他学科来研究体育的人,最后成了他所借鉴学科的人。
2.体育的概念不清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体育概念划分得不明确,致使这个领域的一些下属学科的划分不清楚,有互相重叠的现象,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不明确。第二,由于体育概念的不清楚,致使整个体育体系的建立有混乱。第三,由于体育概念的不清楚,致使我国体育与世界的接轨有障碍。
二、近25年来体育概念的发展状况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曾较大规模的对体育的概念研讨了3次,即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20世纪80年代初,确立了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确立了体育是文化的组成部分。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确立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在体育中具有高度的统一性。
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20世纪80年代初,确立了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1980年,《成都体院学报》第一期发表了胡晓风先生“关于体育科学体系的若干问题”的文章,将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教育的组成部分,确立、提高了体育的社会地位。最大的贡献在于肯定了“人”的价值。1982年6月,林笑峰先生在《体育和体育方法》中对体育的定义,对于当时的学校体育是有贡献的,这种定义把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分开,为体育教学在学校中争得了一席之地,对于后恢复学校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学校体育面向全体学生,并增强学生的体制,但把体育只当作体质教育,应该说是很不全面的。这种思想与同期日本有些学者的观点有相似之处。1983年,《体育科学》第二期发表了刘秉果先生“体育概念应如何确定”的文章,他在文章中从《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词典》中引得体育条,也是把体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确立了体育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在这一阶段对体育概念的研究,从三本比较权威的著作中,即1986年3月第三次印刷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1988年8月曹湘君先生的《体育概念论》和1988年3月第3次印刷的高等教育出版社《体育理论》中可以看到以下几个特点:1.在中国大体育概念已经确立,包括体育(狭义的)、竞技运动、身体锻炼和身体娱乐。尽管这种不合逻辑的划分遭到任海先生等人的批评,认为“这种不合逻辑的划分将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人为的割裂开来看,歪曲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这种批评用今天的眼光看也是对的,但遗憾的是中国体育界至今没有找到一个能较好代替这种划分,并能让大家接受的新的划分方法。2.体育概念的内涵扩大。3.把体育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进一步提高了对体育的认识水平,即体育在社会中的地位。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确立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在体育中具有高度的统一性。199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体育概念》,对体育定义得相当全面,突出特点是:1.既肯定了人个体发展,又肯定了社会对人发展的社会需求,二者具有高度的统一性。2.注重人健康的生物观、心理观和社会观的统一。3.这个定义是以日本、美国、前苏联等学者在体育的:“育人机制”的基础上定义的。4.将体育归入教育、文化、社会现象之中。1999年,在《体育与科学》第2期,韩丹先生发表了“论中国体育:一分为三”的论文,较全面地对体育及进行了定义,并发表了一系列有关体育概念的文章。但对体育的定义不够准确,并且有用被定义概念解释想要定义概念的情况。
由于中国对国外有关文献研究的滞后性,国外对sport的定义仍基本延续了历史的定义方法。这从另一方面也表明国外以前对体育概念的研究较深入,因此,才具有如此好的稳定性。通过以上对我国体育概念的历史研究可以看出:1.体育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扩大。2.研究体育概念的视角逐渐扩大。但也不难看出研究中对体育的概念定义得过于笼统、宏观、不具体、针对性不强,经常用一个统一的概念概括了所有体育的组成部分,对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等方面的关系界定不够清楚,对体育的上位概念及最邻近的属概念界定含糊,对physicaleducation;physicalculture;sport;athletic等都翻译“体育”不够准确。
三、结论
对中国体育概念的历史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体育是文化、教育的组成部分。2.体育的内涵随社会的发展逐渐扩大。3.“人”成为体育的主体,成为具有社会性和个性的统一体。4.研究体育概念的视角逐渐扩大。5.注意到了体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联系,同时也关注体育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研究。
存在的不足之处是:1.研究不够深入,缺乏研究的思想基础,研究结论不够确定,反映体育的本质不够。2.对国外资料的理解不够精确,对physicaleducation、physicalculture、sport、athletic等都翻译成“体育”,不够准确,并且研究滞后。3.对国外的学习借鉴,多于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创新。4.概念定义的过于宏观、笼统、不具体、针对性不强,经常用一个统一的概念概括所有体育的组成部分。5.对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等方面的关系界定不够清楚。6.对玩、游戏、休闲、娱乐、身体教育、sport、竞技、工作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够深入。
四、建议
1.中外体育概念的研究应具有互补性。中国在学习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要深入研究,不断创新,有独立的见解,为世界体育的发展作贡献。
2.中国对体育概念的研究应不断具体化,加强研究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3.中国对体育概念理解的内涵不断扩大,要界定组成部分及其之间的关系。并应该注意这种趋势,避免内涵扩大给体育造成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董杰.对近25年来中外体育概念研究的比较.体育与科学,2001,(2).
[2]李慧萌.从逻辑学的角度对体育定义的重新审视.皖西学院学报,2005,(2).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新课改理念;融合策略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学应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模式,注入新的内容,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高效性。可见新形势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构建效率,培养学生崇高的人格,美好的情感,坚韧的意志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为此教师在课堂上也应改变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亲身体验,实施研究性教学法,打造其乐融融的民主课堂,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集中注意力,沐浴在真善美的人文环境中,获得潜移默化的教化。现笔者将针对“当前形势下应如何将小学语文教学与新课改理念融为一体”进行相关探究。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必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因为民主与和谐的氛围是高效语文课堂的重要指标。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尤为注重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以此提升语文课堂的人文性,进而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比如,在讲授《雨点》这一课程时,在讲课的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小问题:“同学们,为什么雨点从天上落下来的时候大小都差不多,但是当它们落在了不同地方的时候,就发生变化了呢?”这个问题一被提出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起来了。为什么当雨点落到小溪里的时候就是散步,落到池塘里的时候就是睡觉,落到海洋里的就变成了跳跃,落到江河里就变成了奔跑呢?我并没有对这个问题进行过多的讲述,而是先开启优美的音乐,然后再分别配上小溪、池塘、海洋、江河的照片,让同学们通过对动画的观察,来对我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同学们在看完动画后,好像都明白了过来,十分踊跃的举手回答我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方法,显示出了教课的民主性和和谐性,同时,在这样的课程中,学生不仅得到了知识,而且在思考问题,讨论问题的过程中,还深深的体会到竞争、合作、成功的乐趣,进而提升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在授课的过程中,营造出一个和谐、宽松、平等、民主的教学环境,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积极讨论的过程中,挖掘出了自身的潜力、展示了自己的才能、显示出了自己的个性,而且在提升学生自身素质,体会成功的快乐等方面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把课程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任何一个学生都有着和他人不同的生活经历,都有着自己所特有的生活经验。比如我在讲授《春天来了》这一课时,我没有直接进行生硬的讲课,而是首先播放了一段美妙的音乐,音乐中有翠竹在风中摇摆的沙沙声,有泉水流淌的叮咚声,有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的鸣叫声。当音乐播放结束后,我让所有的学生都根据刚才听到的音乐,描述一下出现在他们脑海里的画面,而学生也都踊跃的表达出自己脑子里的画面,回馈给我的也是美丽的春景。在他们学习积极性高昂的时候,我让他们描述一下,他们心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在经过优美音乐的感染和熏陶后的学生,都积极的回答我的问题,有的说春天就是小雨沥沥,万物发芽;有的说春天就是小草发芽、遍地开花;有的说春天是百鸟争鸣、冰雪融化;还有的说,春天就是在草地上放风筝;说春天就是光着脚丫在村口玩耍等等。通过营造出这样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把课程和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对自己生活中的经历进行回忆,对课程内容有了一个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整个课程的授课氛围也是非常好的,学生们不仅敢于思考、敢于发现,说出自己心中的不同想法,而且经常会有很多好的创意出现在课堂中。
三、在阅读教学中让朗读和说话训练有机融为一体
阅读教学中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务必改变阅读教学的方法。然而一些小学语文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时总是一味采用朗读教学法。为了“阅读”而进行阅读教学。很显然这些教师对阅读教学的目的认识不够清晰。从语文角度而言,阅读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大量的阅读能丰富学生的知识,令其谈吐优雅,表达流畅。这本应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可是在实践教学中不少教师的教学却偏离了这一轨道。而当前教学改革中的新课改理念则一针见血地认识到这一问题,并一再强调: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应着重通过引导启发的方式,创设合作交流的情景,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抓住重点,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态度和语言习惯,让朗读和说话训练有机融为一体。比如,在讲授《狼和小羊》这篇文章时,讲授到文章结尾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指导后,就立即开始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对故事的结尾进行续写,让他们通过他们自己的想象写出大灰狼是否吃掉了小山羊?在课堂上设计这样一个环节,极大的提升了课堂的趣味性,很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思路也被拓展开来。而且学生们的想法也真的可以称得上充满创意,在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思路也十分的清晰。有的学生说道:“大灰狼太坏了,小山羊性格那么的温和可爱一定不会被大灰狼吃掉的,大灰狼在吃小山羊的时候,肯定会因为不小心而掉到河里被淹死。”还有的学生的想法就更具创意了,说道:“在大灰狼吃小山羊的时候,小山羊的爸爸把小山羊救走了,然后大灰狼在追他们的时候,被猎人打死了”
可见,学生在说话训练过程中不但具有较强的思想性,而且善恶观点十分鲜明,通过这种朗读、说话、情感熏陶的方式既能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又能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再比如在给学生们讲授《坐井观天》这一课时,在讲到小鸟要青蛙从井里面跳出来的看看的时候,我突然针对这句话,提出了一个问题:“大家想一想,这只青蛙会不会从井里面跳出来看一下呢?”听到我问这样的问题,学生们都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都进行着激烈的讨论,抢着回答我提出的问题。有的学生说:“青蛙是人们的好朋友,是非常聪明的,在听完小鸟的话后,就立即从井里跳了出来,然后就看到了非常广阔的蓝天。”还有的学生说:“青蛙不会相信小鸟说的话,不会从井里面跳出来。它会对小鸟说:“你这只愚蠢的小鸟,不要忽悠我了,我是不会听信你说的话从井里跳出来的。”可见,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是多么的风趣,却又合理呀!通过使用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式的说话训练,不仅让学生对所学习的课程有了更进一步的立即,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的水平。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要把朗读训练和说话训练合理的联系起来,才可以真正的发挥出这种授课方式的效果。有一句古语说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通过多次的朗读才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说话训练只有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才能有效进行,否则犹如空中楼阁,毫无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力倡导新课改理念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彻底摒弃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正确认识语文教学的本质,对学生实施与时俱进的语文教学法,注重培养其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此方能获得优质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体育课程教学评价